時間:2023-03-01 16:32:11
序論:在您撰寫涉農資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按照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把各項涉農資金管理好、分配好、使用好,把黨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見諸成效,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是克服涉農項目資金發放弊端的迫切需要。改革和創新涉農專項補助資金發放模式,建立科學規范的涉農專項補助資金管理和監督機制,能夠有效減少中間環節,克服發放弊端,進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反腐倡廉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建立懲治腐敗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其基本思路就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制度的創新,用改革的辦法,切實形成不想、不易、不能、不敢腐敗的廉潔之風,進而鏟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改革涉農專項補助資金的管理和監督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正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的一項重大舉措。
二、目前涉農項目資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涉農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廣且繁雜,撥付渠道多,參與管理部門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制度。資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使資金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使用效益。
(一)資金安排缺乏全局統籌協調,有限的資金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我縣對涉農項目資金實行分塊管理,主管部門之間溝通不足,整體協調不夠,使資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項目安排等方面有相當程度的重復和交叉,導致一些項目多頭申報,重復撥款;另外,還造成資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
(二)項目審批不科學,造成資金安排不合理有的農業部門、企業申報的項目所需資金數額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當年全縣財政全部用于支農還遠遠不夠,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門在組織評審中,存在著較普遍的走過場現象,致使一些項目立項草率,缺乏科學性和效益性。一些企業還受利益驅使,積極跑項目,爭資金,更使項目立項中出現“人情項目”,個別項目重復立項,造成資金安排不合理。
(三)資金使用監督不力
縣有關職能部門對涉農項目資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蹤監督,致使支農資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項目效益明顯不好,照樣通過驗收,補助資金一分不少。
(四)資金撥付過慢,影響使用效率
資金在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流轉,影響了資金的時效性,而縣財政在資金安排時間上又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達文件,往往撥付到項目建設單位或個人時,都已是下半年,甚至是第二年,這就影響了相關工程項目建設進度,降低了涉農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資金管理難度。
三、規范財政涉農項目管理機制的建議
(一)完善農業項目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財政涉農項目管理機制
第一,健全制度,理順涉農項目資金管理體制。在深化體制改革中,要逐步理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解決宏觀經濟管理、資金管理、行業管理等部門之間職責權限和范圍劃分不清,管理職能交叉重疊等問題,重新配置資源,實現職責到位,從根本上杜絕政府各有關管理部門既是項目的管理者,又是項目的實施者、監督者,但同時各部門之間應加強合作,避免出•工作研究現一些項目資金未見業務部門驗收手續,財政便一步撥付到位。這樣業務部門對項目建設質量的監督便淪為空談,甚至于項目建設資料都不能完善。第二,合理安排,完善涉農資金分配機制。企業實施的涉農項目,其資金應由有關部門的聯席會議審定,避免多頭申報,重復撥款。要明確各部門在支農資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權責分明,責任到人。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全縣一盤棋,縣政府要在不斷完善全縣城鄉發展規劃的同時,科學、合理地編制好涉農項目建設規劃。每年財政安排涉農資金要以規劃為依據,突出重點,統籌協調,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提高實效性,做到上年底報計劃,當年初下指標并及時向社會公示。對農業建設項目的財政支持,要避免資金分散,避免部門之間、企業之間各自為政,自行建設,重復投資。在項目審定的基礎上,相對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實施,支持一個落實一個,生效一個。
(二)強化項目的管理,從源頭上把握財政支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社會資金政策
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是一筆巨額的長期投資,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到2020年我國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總量大致在15萬億元左右。這些資金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更多的還是來自社會投入。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社會資金的進入存在諸多障礙。因此,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籌措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有效機制是新農村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農村社會資金構成及投資現狀
一.農村社會資金構成
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社會資金,主要是指除了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之外,可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各種資金。主要包括:
1.工商業資本。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走企業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在多數農民自身積累水平較低難以實現產業化、規?;?、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的情況下,大力引入工商業資本進入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在城市部門和非農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部分工商業資本有對農業和農村進行投資的動機,關鍵是如何引導和規范,既要保證工商業資本投資農業有利可圖,又能保障農民利益不受侵犯并實現不斷增長和農村持續發展。
2.農民自籌資金。農民自籌資金主要來源于農民純收入。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年達到4140元,按每戶4口人計算,戶均收入可達16000多元,戶均貨幣收入應超過10000元。我國目前農戶有2.3億,這樣計算農民總貨幣收入可達2.3萬億。
3.鄉鎮企業積累。2007年我國鄉鎮企業有2084.66萬個,企業資產總額約為48710億元,比1996年增長54.22%,年均增長速度11.44%。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08%;利潤總額17000億元,增長14.56%;上交稅金7200億元,增長14.73%。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用于支農補農資金突破200億元,鄉鎮企業為新農村建設而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
4.農村集體經濟積累。我國目前有集體經濟組織70多萬個,資產達到15000多億元,2006年鄉村集體可分配收入達到817億元。在鄉鎮企業中,還有鄉鎮集體企業80.21萬個。集體經濟不僅是發展農村的重要載體,更是農村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
5.外商投資。近年來,我國農業利用外資金額有較快增長,到2005年底,中國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金額已經超過329億美元。項目范圍已遍及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包括了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漁業各行業的所有方面。外商投資的介入彌補了國內資金對農業投入的不足,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優良品種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動了農村和農業改革。
二.社會資金的農業投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工商業資本投資偏好明顯。工商業資本投入農業屬于增量資本經營,其特點是注重資本的流動性,回避經營風險。因此,工商業資本大都投向經營周期短,收益高的農業項目。大量工商資本的投入還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加快了“一村一企”、“一村一品”的品牌工程建設步伐,促進了農民就業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而對于經營周期長、風險大的傳統種植業工商資本則很少問津。
2.農戶生產投資強度不高。農戶支出通常包括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由于農戶年收入偏低,我國農戶大部分現金用于非生產性支出,其中主要為生活消費支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年份生產性支出現金所占比重在27%-34%之間波動。在生產性支出中,農戶偏好于短期投資。自2004年國家對農戶實施直補政策以來,農民生產投資增長加快。這一方面是由于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預期增收信心增強;另一方面是由于農資價格居高不下,增加了農戶生產投資費用。
3.鄉鎮企業資本增速下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在基本上沒有獲得國家直接投資的情況下,鄉鎮企業財產積累的速度是十分驚人的,2007年的資本總額幾乎為1978年的150倍。但值得注意的是,自1997年以來,其增長速度急速下滑。1995-2007年為0.9%,遠遠低于1978以來年平均26.9%的增長速度。
4.農村集體經濟資產萎縮。實行20余年來,家庭經濟發展較快,在雙層經營中占絕對優勢。但在一些地方,集體經濟不僅沒有發展,反而呈現出萎縮、弱化狀態,有的甚至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殼狀態。集體經濟這種嚴重弱化現象,使集體經濟層次缺乏經濟實力,很難為家庭經營層次提供服務,更談不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財力支持。
5.農業利用外資水平不高。我國農業利用外資雖然有較快增長,但農業外資項目絕大多數是50萬美元以下的小項目,大大低于外商投資項目的平均規模。同時,農業利用外資的結構也不合理。一是農業利用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不平衡。二是利用外資額占全國利用外資總額的比重低。農業利用外資在全國利用外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還不足4%,外商直接投資農業的協議金額僅占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1.93%。
三.阻礙社會資金流向農村的原因
1.農村投資環境不良。我國農業投資的軟硬環境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農業投資的硬環境來看,主要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通信、供水、供電條件差,農業生產條件差,農業生態條件有惡化的趨勢。從軟環境看,我國農業投資的法律、政策環境欠佳,有些地方存在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等現象。在有些地方有的人誠信程度差,遵紀守法的意識淡薄。農業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農業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2.信息網絡建設滯后。由于投入嚴重不足,農村信息化的總體水平相當落后,高水平的農業和農村信息網站數量不多,互聯網在農村的應用和發展十分落后,信息網絡建設滯后于農業產業化發展,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不能及時提供農業投資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會資金的投入。
3.民間融資渠道不暢。社會資金因金融政策的所有制歧視、信用資料缺乏、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融資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約,限制了社會資本的進一步擴張。目前,我國滬深兩地股市的定位是主要為國企改革服務;國有商業銀行實行“抓大放小”的經營策略,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變窄;信用社的融資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民營企業主要是通過種種非正規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提高了融資成本,加大了融資風險。
4.農村資金外流嚴重。由于農業發展受農業弱質性與市場風險性的雙重制約,造成農村資金大量外流。盡管針對這一現象,政府加大了對農村的資金支持,但仍然沒有改變農村資金凈流出的狀況。以郵政儲蓄為例,截至2006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6萬億元,存款規模列全國第五位,其中65%來自縣以下鄉鎮及所轄地區農村。但由于郵政儲蓄只存不貸,變成了農村金融資金外流的源頭。據亞洲開發銀行(2005)估算,我國農村每年的資金流出至少在3000億元以上。這種情況,加劇了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矛盾。
助推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因素
(一)政策因素
我國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來,中央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包括:進一步落實“反哺農業”的方針政策,深化“三農”投入機制創新;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支持力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創新機制體制性措施,進一步推進支農資金整合;支持推進農村改革,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近一段時期,財政部將大幅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使“三農”投入總量、增量、增幅以及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都明顯高于往年。同時,深化農業投入機制創新,積極探索財政貼息、投資參股、以物代資、以獎代補等行之有效的投入激勵機制,引導信貸資金、民間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這些政策的實施,毫無疑問會起到助推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二)經濟因素
農業領域存在著潛在的投資機會。首先,雖然農業生產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制約,但由于農產品需求相對穩定,名優特農產品仍很暢銷。特別是農業還受到政府的重點保護和支持,這充分表明,農業產業投資風險較小,且盈利相對穩定。其次,雖然農業產業的比較效益在總體上偏低,但農業產業中存在著許多投資小、見效快、效益好的行業或項目。在種植業中的經濟作物、養殖業的草食畜牧業、農產品的保鮮和精加工、設施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領域,都存在著大量的投資回報較高的項目。再次,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即是今后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經濟份額下降,農業仍是一項長盛不衰的朝陽產業。第四,如果從“由田間到餐桌”大農業的角度看,農業不僅不是低效產業,相反是一個永遠不會衰落的高效產業。國內外大量的成功經驗表明,只要能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有機地連接起來,農業比較效益偏低的狀況是可以改變的。最后,農產品價格低下是農業低效的主要原因,但從近幾年和未來的經濟走向看,在全世界范圍內,農產品低價時代已經成為歷史,這對農民、農業和農村是極為有利的。農產品高價時代的到來,無疑將吸引大量社會資金注入農業。
(三)市場因素
社會資金充裕,為滿足新農村建設大量的資金需求提供了條件。首先,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86元,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增長了9.5%。2007年底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17萬億元。特別應當關注的是,農民工資性收入特別是務工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與此相對應,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2005年的46.25%下降到2007年的43.1%,農民家庭用于發展的能力增強。其次,近幾年企業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盈利水平繼續提高,積聚了強大的投資沖動和再投資能力。再次,我國外匯儲備充裕且逐年快速增加。目前,我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不斷增長,規模日益龐大,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達到15282.49億美元。最后,外國資金看好中國農業市場。我國已與140多個國家及主要國際農業和金融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關系。據專家估計,2005-2015年將是中國農業利用國外貸款的第二個黃金時期,用于“三農”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減少貧困、農村能源生態建設、農業清潔生產、農產品質量控制的對華官方貸款(和贈款)會大大增加。2015年前我國每年利用國外貸款規模將維持在大約50億美元的水平,約占我國每年度利用外資總規模的10%。大型農業綜合企業將具有更大的優勢和機會,獲得更多國外貸款的支持。
新農村建設社會資金籌措機制的構建
(一)優化民間投資環境
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家的法律政策,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引導和規范民間投資行為,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明確發展規劃思路。二是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制定重點開發項目。三是出臺確實傾向于民間投資的發展政策。四是對各種優惠政策要做好落實,在稅收方面要以產業導向為標準,對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土管部門要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租賃等有關規定,解決好民間投資所需用地,對列入重點工程項目的,要保證征地指標;工商部門要進一步簡化對民間企業投資的審批權限,減少現行體制對個體私營經濟準入的種種限制。
(二)加強信息平臺建設
信息平臺建設包括加快建立相應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在內的投資信息網絡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與民間投資有關的信息,并定期。當前特別要設立為民間投資服務的信息服務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投資咨詢中心等機構,專門從事民間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開發新產品以及社會公共協調等配套服務。提高農村投資主體的自身素質,鼓勵民間投資走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的道路,避免投資方向過于集中。
(三)大力扶持鄉鎮企業
順應“兩個趨向”,反哺農業和支援新農村建設成為鄉鎮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目前一些有實力的鄉鎮企業開始投資高效農業,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一些地方的鄉鎮企業設立了公益事業基金,在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支農補農和支援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F在要解決的問題,是鄉鎮企業增速下滑和鄉鎮集體企業嚴重弱化問題。應采取的政策措施有:拓寬融資渠道,增強鄉鎮企業發展后勁;發揮集聚效應,提升鄉鎮企業的產業水平和競爭力;轉變增長方式,提升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服務體系,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條件。鑒于農村集體經濟不斷萎縮的現實,當務之急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幫助集體經濟培育主導產業,完善稅收與信貸,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加快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能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管理和引導。同時,要推進改革,理順體制,建立健全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善治理結構,區分經濟組織與社區社會組織(村委會)之間的職能,明確各自的責任,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
(五)發展農村資本市場
通過資本市場籌資,把一部分城市居民手中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匯小成大,直接轉化為發展農業的資本,這是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和嶄新模式。據相關專家調查分析,利用資本市場將一部分市民引入農業領域,用城市居民資金來發展農業的前景是不可低估的。如果以利用股票形式,將城市居民手中資金的5%吸引到農業領域,那么將會有不少的資金投入到農業發展中來。當然要將這種可能變為現實,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中間載體,農業類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途徑。
(六)建立資金回流機制
農村資金原本不足,每年還源源不斷流向城市。應采取有力措施,盡快制止農村資金外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有足夠資金供給。首先,為抑制農村信貸資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證。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社區再投資法或修改現行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在縣域內設立經營網點的商業銀行應承擔的信貸支農責任和義務,縣域金融機構必須將吸收自本縣內的一定比例的存款,用于在當地發放貸款,這包括全國性金融機構的縣支行和農信社。其次,合理利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導農村資金高效率地轉化為農村投資??梢圆捎枚愂諆灮莺拓斦Y金補償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措施引導資金回流農村。
(七)擴大利用外資規模
利用國外貸款不單純是國外資金的引入,同時也是國外先進科技成果、人才智力和先進管理模式等先進生產力的引入。首先,要增加農業利用外資的規模。我國農業一直是貸款國或國際金融機構愿意優先安排貸款的領域,同時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但近幾年來,用于農業的國外貸款所占的份額很少。應繼續按照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國外貸款中可能用于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用工業的比重,以確實保證農業利用國外貸款的總量。其次,要給予政策性支持。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真正將農業利用國外貸款納入國家總體資金利用計劃,盡快實現內外資的統一,同時對農業使用國外貸款給予一定的貼息,延長還款期限,轉貸不增加利差,并積極尋找國外贈款,以體現國家對農業利用國外貸款的支持。最后,調整農業利用國外貸款投資重點,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提高項目的科技含量。積極扶持農業綜合企業,提高外資利用質量。超級秘書網
(八)發揮財政杠桿作用
新農村建設需要強有力的財政作支撐。許多發達國家都將財政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進行收入再分配和宏觀經濟調控的主渠道,成為國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控農業生產供求,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國財力有限,農業、農村的眾多投入無法納入財政的范圍,因此,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除增加對農業、農村的直接投入外,最主要的是通過稅收、補貼、貼息等優惠,對農業投資給予激勵和引導,發揮導向帶動作用。在目前我國支農資金不能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建議將部分外匯儲備用于財政轉移支付,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和醫療教育基金,以解決廣大農民的后顧之憂。這樣還可使農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大大提高,從而改變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好的農村市場的增長率低于城市的局面。這一惠民政策如果能夠實施,對啟動內需扭轉過度依賴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立新.我國農業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
2.梅付春.農業生產要素萎縮的影響、原因及對策[J].商業研究,2007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信貸管理
0引言
農村信用社是地方合作金融機構,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金融的基礎,是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要資金力量和主力軍。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使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不高,收益水平很低,制約了對地方經濟的支持,阻礙了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不少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舉步維艱,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1農村信用社的金融資產狀況及不良資產形成原因
據對山西的統計情況看,從2001年末到2004年9月末,不良貸款下降了25.8%,不可否認,近幾年山西省農村信用社在不良貸款“雙降”工作中采取了許多的辦法和措施,也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成效,然而,從統計數字看,不良貸款的下降主要來源于新發放貸款的增加,2004年9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上升了2.3億元,雖額度不大,卻不容忽視。[1]
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①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貸款本息難以收回由于受傳統落后的農業耕種觀念的束縛,加之農業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給農業增產增收帶來波動。且地方經濟由于發展緩慢,財政狀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從而增加了農業貸款的收回難度。②鄉鎮企業停產倒閉,貸款沉淀成為壞賬鄉鎮企業停產關閉是農村信用社貸款沉淀形成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達地區,通過大辦鄉鎮企業,使地方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有些鄉鎮企業由于沒有市場,產品沒有銷路,投入資金不足等原因,剛開工就得停產,造成貸款呆賬。③管理體制長期不順,官辦經營包袱沉重農村信用合作金融屬于互助合作性質,在管理體制上長期處于從屬的官辦性質,從而導致信用合作機構經營資產質量嚴重低下,負擔沉重。[2]④制度法規出臺滯后,維權收貸缺少依據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務院及立法部門先后出臺了多項金融法規,但針對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少之又少。[3]⑤涉農貸款投放不足,也是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質量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農行與農發行分設,經營資金與政策資金分別由農行與農發行按照要求供應,但糧棉購銷部門在經營上往往很難分清資金使用,基層支行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干脆對糧棉收購減少貸款,從而給農村信用社收貸收息增加難度。⑥“三農”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立,農業保險弱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農業保險弱化,加上農村資金供給單一,從而使本身應由財政負擔的資金也被間接地轉化為金融機構的貸款需求。[4]⑦農村信用社自身經營、管理不善,違規操作嚴重一是違規購建固定資產。二是抵債糾紛難以了結。三是違規接收和處置抵債資產。四是違規辦理票據業務。[5]
2提高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質量的對策
提高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產質量,必須防范與化解并舉,而防范是關鍵,也就是要首先優化增量,其次才是盤活存量。
2.1外部調節
2.1.1加大農業資金投入,確保農業增產增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國家在免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在制定國家信貸計劃,確定貨幣供應總量時,應增加農業貸款的計劃比例。應通過改進管理,加大其資金投放,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從事農業耕種的積極性,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2.1.2下大力搞活鄉鎮企業,全面盤活信貸資金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6]當前清收盤活鄉鎮企業不良貸款,是降低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比例,改善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的根本措施,要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等手段,切實加大清收盤活力度。同時,對那些投資少、見效快的涉農鄉鎮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關停企業的廠房設備,適當增加部分啟動資金,把關停企業搞活,從而達到盤活不良貸款、降低不良貸款比例的資金管理目標。
2.1.3建立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國家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剝離,這使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并且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對農村信用社的信用體系帶來很大的沖擊。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7]
2.2內部控制
2.2.1對貸款發放的決策程序也即貸款的審批過程進行控制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主要采取部門負責,集體(審貸委員會)審批。農村信用社有其自身的特點,應吸納其他銀行的優點,采取更靈活的審貸制度,針對不同的客戶和不同種類的貸款,制定不同的辦法。[8]
另外,在貸款發放的決策過程中,對行業、企業或項目的風險度的評估和識別至關重要。
2.2.2建立激勵和約束制度,把不良貸款“抓降”工作落到實處激勵機制是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和搞好其它工作的動力。具體來說包括四種激勵:一是精神激勵。二是崗位激勵。三是政策激勵。四是物質激勵。[7]
另外,做好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三查”工作,對貸款實施嚴格的跟蹤管理,同時內控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對在貸款營運過程中違規違法現象要嚴加查處,發現問題要查到底,而對造成貸款損失、形成不良資產的,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給予一定的處罰,按其過錯追究其一定比例的損失賠償責任。[8]
2.2.3全力清收盤活不良資產每一筆不良貸款,都有它具體的數額和形成的原因,要摸清底子,對數額、盤活清收難易程度分類排隊,設立臺帳,先易后難,分別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全力清收盤活。
2.2.4推進小額信貸試點,加快郵政儲蓄改革重視小額農貸,這是很多農村信用社用實踐得來的經驗,也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小額農業貸款,風險低,周轉快,可穩步提高農村信用社收入,還可從社會上廣泛吸收社員,增加農村信用社資本金,提高農村信用社抗風險能力。同時,努力把郵政儲蓄辦成社區性金融機構,有利于激活農村金融市場,進一步引導民間融資規范化發展。
2.2.5把好大額貸款發放關,加大對抵債資產的管理以資抵債是信用社對無法以貨幣資金收回的貸款,以信貸資產換取貸款企業或自然人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及無形資產,通過出售、轉讓所得價值或出租的租金收入抵償貸款本息的一種方法。根據《擔保法》的規定,以債權變產權是化解現存不良資產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盤活不良貸款的重要手段??h級聯社資產管理部門應當履行好切實的管理職責。在處置時既要堅持合規、公開、公平的原則,又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處置方式,加速抵債資產的處置防止抵債資產隱性流失。[9]
2.2.6加強對票據置換的管理,關注新增貸款質量控制農村信用社經營和管理好央行票據置換的不良貸款,不僅會改善自身的經營狀況,而且可以增強其抗御風險的能力。[10]同時,必須高度關注和預警農村信用社完成“票據置換”之后的發展問題,使之沿著正確的軌道,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無論從近期的央行票據兌付來看,還是著眼于未來農信社的長遠發展,各級農村信用社都應從由資產負債規模管理向以風險為本、資本約束的經營理念轉變,更要重視對新增不良貸款質量的控制,以保證金融資產質量。
2.2.7建立和完善信貸市場退出管理制度農村信用社為了資金營運的安全,可以從一些信用度差、不良資產占比高的高風險信貸市場退出來,把有限的資金投放到優質客戶、優質市場中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樣可以避免農村信用社高風險經營,也使政府認識到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去改良自己所轄區域的信用環境和行政作風。
3總結
真正解決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的問題,扶植農民使農村信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穎珠.淺談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控制.金融參考.2005年第12期.
[2]黃俊.不良貸款未能真實體現的成因與對策.金融參考.2005年第8期.
[3]張吉光.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議.金融與保險.2007年第1期.
[5]胡友富,朱峰.農村信用社非信貸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四個問題.金融參考.2005年第4期.
[6]皇震.關于農村信用社隱性信貸資產風險問題的調研.金融參考.2005年第8期.
[7]謝平.中國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的爭論.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8]陸磊.走在十字路口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南方金融.2005年第10期.
問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已經在浙江、新疆、江蘇等地展開了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績效審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為公共資金績效審計積累了寶貴經驗。但是,從目前的公共資金績效審計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難點與問題,比如,政府財政虛報、冒領、擠占、抵扣等問題層出不窮,不僅損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給國家帶來了重大損失;再如,一些地方不按工程進度及時撥付公共建設資金、不按要求設置公共資金賬戶、未經批準就隨意更改和調整項目的計劃與項目資金等,都造成公共資金使用價值難以充分發揮。
1.管理主體的多頭化嚴重影響了資金績效審計。通過對一些地方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的績效審計發現,有的地方對農村建設資金的的管理較為分散,管理主體多達十幾個部門,這種“散、小、亂”的資金管理問題嚴重缺乏科學性、規范性。有的地方對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出現嚴重脫節,對于同一筆資金,管理項目的部門不知道資金的性質與來源,而管資金的部門也不知道該項目的具體內容與實施情況。在這種涉及多部門的權益分配、利益整合的情況下,要真正實現資金的整合就面臨諸多的困難,也導致資金績效審計困難重重。
2.復雜的資金管理過程嚴重影響了資金績效審計。我國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的管理涉及到很多對象,而且管理過程較為復雜,這嚴重影響了公共資金管理績效水平。比如,有的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涉及到100多個項目,公共資金投入面廣、線長、點多,嚴重分散了資金的使用,同時增加了資金的監管難度,導致資金管理績效水平低下。再比如,在公共資金的管理中,一些基礎數據經常變化,無形之中加大了對補充信息的核準難度,再加之一些工作人員工作或方法簡單,或存在一定的違紀違規現象,從而影響了資金管理的績效。
3.環境的不斷變化嚴重影響了資金績效審計。環境變化是新農村建設中公共資金使用的重要因素,環境的變化必然影響績效水平。比如,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攀升,但是農民真正享受的糧食補貼增長速度較慢,有的地區甚至沒有增長,這種增幅遠遠低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幅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共建設資金的效果,壓縮了農民的增收空間,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建設公共資金的績效很難返回。我國著名的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在2012年做過統計,湖南省農民種植水稻每畝的純收益僅為116.6元,扣除國家的糧食補貼109.1元,農民的實際純收益僅為7.5元。可見,新農村建設中公共資金環境的變化使得農業生產失去了優勢,嚴重影響了公共資金的績效水平,也為績效審計帶來了困難。
二、突破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績效審計難點的思考
1.著力抓好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的結合。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績效審計與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也有不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是基礎工作,新農村建設的公共資金績效審計是財政收支審計的提高與發展,是更高層次的國家審計形式。為此,可以圍繞兩者結合做文章,在確保做到傳統的財政收支審計真實性、合法性的基礎上,同時對被審單位利用公共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等進行全面審計評價。
2.著力培育復合型審計人員。由于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績效審計方式的特殊性,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經濟管理知識,還必須掌握工程領域的知識。但是,我國審計人員大多為財經類專業人員,計算機、建筑工程、心理學、法律等復合型審計人員嚴重缺乏。因此,必須盡快提高新農村建設公共資金績效審計人員的能力與素質,使審計人員成為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省級聯社;資金營運;建議
隨著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省均成立了省級農村信用聯合社,使其發揮對各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省級聯社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轄內聯社的資金調劑和融通資金,為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搭建平臺,提供服務,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收入。然而由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目前仍是多級法人體制,省級聯社和地方聯社均是一級法人,省級聯社采取何種模式行使資金服務和融通的職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省級聯社成立專職的資金營運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省級聯社成立專業化的資金營運中心(資金營運部)可以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運營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更大范圍的資金調劑配置,使信用社富余的資金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全省農村合作金融系統存在大量低效占用的資金,省級聯社有效地展開資金業務,可以促進資金占用從低效到高效流動,加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發展。全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大量以法人為單位的同業拆借活動,已構成一定風險,在省級聯社的指導下加強資金業務的管理是防范風險的緊迫任務。全省農村合作金融系統內各法人單位資金占有不平衡,迫切要求有一個調劑余缺的平臺。目前農村信用社經營模式仍舊單一,風險防控能力較差。貨幣市場業務對分散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經營風險,改善資產的流動性,拓展融資渠道,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增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可持續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方面將起到明顯作用。
因此省級聯社在堅持“大利在縣”的原則下,通過集中資金可以形成規模優勢,通過高水平管理和網絡優勢,通過資金跨系統的調劑業務,縣與縣之間、到外省資金調劑、同業存放、同業拆借及貨幣市場等業務的開展,既可以提高省聯社和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經營營運的效率和收益,又可以更好地為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服務,增強其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二、對省級聯社資金營運模式選擇的分析
(一)省級聯社開展資金營運業務的限制條件
1、與其他商業銀行不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目前仍是多級法人體制。作為相互獨立的法人主體,省級聯社在資金融入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省級聯社又不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無償調動、籌集和使用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金,而要在平等自愿、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和法律責任的前提下取得資金,并且要充分利用利率杠桿,使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真正獲利。
2、轄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雖然有自主決策和靈活經營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經營權分散、資金無法形成規模優勢、區域之間資金融通困難等局限,在資金營運管理上存在各自為政、粗放經營、無序競爭的問題。
3、省級聯社不具備甲類債券托管賬戶條件。省級聯社在中國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只能開立乙類賬戶,從事自營業務,而不能從事債券托管,因此限制了省聯社直接各聯社從事資金業務的操作,只能以各聯社以上存資金或場外委托的方式開展業務。
(二)國內各省聯社資金業務開展模式比較
從目前開展資金營運業務的省級聯社看,資金業務的開展主要存在兩種模式。
平行式。此類聯社分別成立了資金業務部和資金清算部,兩個部門相互獨立,均為省聯社直屬部門。資金營運部負責省聯社所有的對外資金業務和負責系統內資金調劑;資金清算部主要負責大額支付和會計核算等。資金營運部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從清算中心取得閑置清算資金,按協定利率支付利息,且利率隨市場行情的波動而波動。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責權利明確,缺點是兩個獨立部門的協調存在一定問題。
隸屬式。此類聯社成立一個綜合性的資金營運中心,全面負責省級聯社的資金調劑、資金業務等。資金清算屬于資金營運中心的一個下屬科室,專門負責大額支付和會計核算工作。在這種模式下,省聯社資金營運中心負責使用閑置清算資金和省聯社自有資金。此種模式的優點是省聯社內部容易協調資金,利率優勢明顯,缺點是省聯社對地方聯社的資金行政干預較為明顯,對地方聯社自有資金控制嚴格,制約地方聯社發展。
(三)對省級聯社資金營運模式的選擇
基于以上限制條件及對其他省級聯社資金營運部門構成模式的分析,省級聯社在資金營運方面既要進行必要的管理,又要尊重基層農信社的法人自;既要實現資金的規模效益,又要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既要面對現有的資金營運條件,又要最大限度解決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實際問題。
要行使這樣的職能,建議省級聯社選擇獨立的、與清算中心平行的資金營運部(中心)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管理優勢。省聯社成立獨立的資金營運部,可以充分掌握各行社資金的充裕和使用情況,有效地進行資金調劑,搭建資金管理平臺。
人才和信息優勢。省聯社資金部可以以更高的平臺來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并從更高的層次來獲取有效信息。
手段規模優勢。省聯社具備更有利的條件完善從事資金業務的設備和技術,同時獨立的資金部作為省聯社資金的唯一出口,從事專門的債券交易、同業存放、同業拆借等業務,可以在資金市場取得規模優勢,更有效地利用利率杠桿,進行市場操作,獲取較大的收益。
三、對省級聯社開展資金業務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牢固樹立審慎經營的原則,建立資金營運風險控制體系
省聯社開展資金業務的一切行為必須把防范資金風險放在第一位,對省級聯社為法人承擔最終債權債務責任的資金活動,必須慎之又慎。省聯社資金營運部要根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和調劑資金的期限、數量結構,構建“風險性、流動性、收益性”三位一體的資金營運指標體系,實現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和數量匹配,在首先確保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提高資金營運效益。業務開展要符合監管部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資金營運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要按照審慎經營原則,建立內部授權、授信制約和風險監控機制;要嚴格控制全省農信社債券投資的比例和規模,有效防范資金風險。
(二)合理確定資金營運和管理的范圍
在農信社的資金占用中,有一部分用于現金、業務周轉金、中央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放同業等不同形式的資金占用。資金營運和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確保取款和結算支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這部分低息資金的占用水平,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收益水平。因此,省級聯社資金營運部要明確把這塊低效占用的備付金作為管理和營運對象,在比例控制上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
(三)要堅持市場化運作,避免采用行政手段
省級聯社業務開展的資金來源包括:上存省聯社清算資金、委托營運資金、特約存放款、市場融入資金等。省級聯社在管理和組織資金營運過程中,應堅持平等自愿原則,充分尊重基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合法利益,不能利用組織方的便利,刻意打壓或提高資金價格,套取高額利差,更不能用行政手段指令轄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上存資金或干預其正常經營。要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對自身力量弱、資金營運和收益水平無法達到指導利率的農信社,省級聯社以資金價格(指導利率)買斷的方式,取得資金使用權,并按相應利率對買斷資金計付利息。
(四)要立足服務,幫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善資金營運狀況
省聯社是轄內所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聯合體,主要職能是管理和服務,其自身定性為企業,主要是擴展為社員服務的行為,通過接受社員委托的經營活動,為社員謀求利益。因此省聯社要立足于服務職能,引導轄內農村合作金融分步驟、有計劃地開展資產多元化經營,指導開展票據、債券及其他創新型業務,改變其備付金比例過高、資產結構單一、風險相對集中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省級聯社的信息優勢、管理優勢和專業投資能力,充分發掘投資渠道,提高資金綜合運用水平和收益率。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資金指導利率,將資金營運收益盡可能地回饋轄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幫其改善資金營運狀況,提高資金收益。
參考文獻:
1、何???省級聯社資金營運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信用合作,2007(3).
(一)經濟人理論,委托理論對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必要性的解釋在經濟人假設的前提下,人是理性的經濟人,有著為自身謀取更好經濟利益的行為傾向,對于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金管理部門及其公職人員而言,經濟人屬性是同樣適用的,在資金撥付及使用管理的過程中,他們手握人民賦予的決定涉農專項資金投向及管理的權利,當專項資金管理部門的監督不足時,如何行使專項資金的投向和管理的權利成為純粹的個人行為,追求個人政績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行為傾向就極可能占主導地位,那么極有可能出現有關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結合委托理論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理論的相關內容考慮,由于存在信息劣勢,作為社會公眾需要了解知悉監督涉農重點專項資金監督資金投向、撥付及使用的真實合規性,有無違規違紀問題,并且指出相關部門財務管理的不當之處,審計部門保障專項資金管理真實合規,查處資金違法違規使用的公共受托經濟責任不可推卸,只有通過財務審計才能解決涉農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監督和評價問題。
(二)財務審計是涉農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的基礎,同時也是相關經濟責任審計的必然手段涉農重點專項資金財務審計主要審計內容是監督資金投向、撥付及使用有無違規違紀問題,使各環節的資金運營達到真實、合規,并且指出相關部門財務管理不當之處,給以相應意見并督促其整改,提高資金使用效果。眾所周知,每一項涉農專項資金的投向及使用情況都是需要進行效益審計和其他相關的責任審計評價,涉農專項資金相關的財務資料的真實、合規性為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提供保證;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談資金的效益問題,才能對農業專項資金投入項目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探索資金的效益審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提高農業專項資金各項目效益的方法、措施和途徑。因此,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是對其效益審計的基礎工作,要實現效益審計目標,必須先實現其財務審計目標。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審計在審計對象,具體內容,審計目標上,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二者存在必然的聯系。通過對財務審計所獲得的財務數據和資料,審計部門能借以了解受托責任人應當履行的職責,通過對受托責任人履責范圍內的經濟活動和財務信息的真實合規性的審核,可以評價受托責任人履行受托責任的合法合規性。因此,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責任審計是以被審計責任人任職期間內所在部門資金財務審計為基礎和主線的,即涉農專項資金的財務審計是其相關經濟責任審計的必然手段。
二、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現狀分析
(一)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方式,審計方法效率低對于涉農專項資金的財務審計,各縣相關審計機關普遍采取“同級審”的方式,由于縣、市級審計機關審計人員準入機制不嚴格,審計人員思想的倦怠、政策水平與業務素質整體不高、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導致涉農專項資金審計效率差;雖然有調查顯示,大部分縣贊成“上審下”和“交叉審”,這兩種方法彌補了同級審的不足,但是涉農專項資金來源渠道多,使用范圍廣,若依靠“上審下”全方位了解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一方面,會造成審計資源配置不合理,財務審計大多進行事后審計,與專項資金的投入使用能夠具有階段性的特點相脫節;另一方面,這種審計方式可能造成一種下級對上級的抵觸感,直接導致審計監督受限,也使得審計效率低。
(二)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結果公開程度低目前的審計結果公告還遠沒有達到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審計結果公告工作盡管在思想上逐漸受到各級審計部門的重視,也有的地區的確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沒有達到理想水平。披露審計結果是審計機關的“法律權力”,而不是“法律義務”,從而使審計結果的披露帶有很強的任意性。在考慮社會穩定、政績和面子等因素的推動下,管理涉農專項資金的本級政府可能不允許對外如實報告和披露其財務審計中不太理想的結果。因此,審計公告是不全面的,不準確的,不能真正實現社會輿論對涉農專項資金的監督作用。
(三)財務審計對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整改及懲處缺乏力度,審計獨立性低我國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屬于行政型審計體制,這一審計體制嚴重制約了審計部門獨立行使監督職權;在本級政府的干預下,縣級審計機關不具備權威性,不能獨立地審查縣級財政部門及管理部門在專項資金的撥付及使用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即使查出了問題,也不能嚴格遵照資金違規違紀行為處理條例予以懲處。據有關研究調查顯示,三成以上的縣審計機關對相關部門就審計意見作出整改的監督工作不到位,審計機關對審計整改情況的書面答復不要求附加書面證據,也不深入到管理部門當地開展真實性復核的審計回訪,并且審計機關也沒有嚴肅懲處未及時整改的違規違紀行為,督促整改工作大多只流于形式。審計部門權威性降低,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實質作用,導致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違規違紀情況年年查,年年有;涉農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年年提建議,年年低效率的惡性循環怪圈。
三、改善涉農重點專項資金財務審計現狀的對策研究
(一)推行財務審計項目負責人委派制在上級審計指令的引導下制定審計小組工作計劃,規劃和確定涉農資金重點財務審計項目,配置審計人員,指導和管理審計工作,組織審計小組監管工作,制定考核與激勵機制,確保審計小組審計項目質量并對其負責,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同級審”、“上審下”和“交叉審”的不足,克服了“同級審”縣級審計機關權力受限和審計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而且彌補了“上審下”審計全面性不足、成本過高,以及“交叉審”高成本等,總體提升了審計小組業務素質與審計工作質量,提高了審計的權威與獨立性。另外在推行財務審計項目負責人委派制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實現該種審計方式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是負責人與審計成員小組的有機融合,審計項目負責人應與下級審計機關,審計小組成員積極互動,從制度和政策上進行創新,不斷提高資金審計效率。
(二)實行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后審計相結合的全程審計為了加大資金審計力度,縣級審計機關應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的全程審計的方法。落實和加強涉農專項資金全程審計及其審計調查方法,與專項資金的投入使用能夠具有階段性的特點相匹配,是增強審計機關查處問題的能力和力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實時提高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的評價監督的作用。事前審計在立項方面,審計部門應協助縣級涉農專項資金使用管理部門,對項目預算、可行性、科學性、真實性進行審計審核;在資金方面,加強對資金投入的審計,主要審核資金投向是否符合資金目標,投入的總體規模及投向結構是否合理,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審查資金是否按照項目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足額撥付給使用單位,有無滯留、占用情況;事中審計應當依據資金的走向,派專人隨工程進度參與工程項目建設,跟蹤審計調查,確保資金??顚S?,各級相關部門報賬票據、賬簿的真實合規性;無虛假報表、無虛開發票、無虛列支出,積極做好資金撥付使用管理各環節的事中審計。事后審計時審計機關應結合事前、事中審計的數據和情況,開展項目竣工決算審計,通過查閱賬、證、表,以及現場查證,重點審查項目的完成情況和資金計劃的實現情況,審查項目是否全面推行項目負責人委派制,確保全程審計財務數據的真實合理性,全面改善涉農專項資金審計效果,規范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與管理。
(三)加強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整改及懲處力度我國須改革當前涉農專項資金財務審計體制,改革行政型審計模式為立法型審計模式,從根本上提高審計獨立性,提升審計部門的權力和地位。為保證整改工作真實有效,審計機關要求資金管理部門實事求是地寫出審計整改情況書面答復,同時審計部門必須深入落實審計回訪工作,實地考察,審核被審單位的整改情況,確保整改情況的真實性;政府應制定和完善財務審計督促整改及懲處制度,并落實相關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違紀違規處罰制度的執行情況,落實管護主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責、權、利”相統一的管護機制。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問題對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the funds and finance management of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the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nd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that is promotion project and connection project), proposes the solutions for strengthening funds management, regulating funds payment procedures, increa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ing funds, focusing on the audit of settlement and timely achieving project funds examination.
Key words: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funds; solutions
中圖分類號:F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農村公路建設概況
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資金量大、資金來源多、涉及面廣。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一規劃,杭州2003年-2015年,全市共新增農村公路3500公里,等級公路通過率達到100%。完成路面硬化4400公里,路面硬化率達到100%。全市規劃總投資269.85億元。到2015年,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2580公里,使農村公路基本建成“外聯內網、地位配套、功能完善、快速高效”的現代化農村公路網,成為干線公路主骨架的有效集疏基本網絡。
目前,杭州市農村公路建設主要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康莊工程,即實現杭州229個鄉、鎮(街道),4340個行政村都通公路。2003年至2007年,全市共建成康莊工程路基3246.9公里,路面3982.5公里,等級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均達到100% ,惠及全市400多萬農民群眾,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廳提出的“村村通公路”目標。五年中,農村公路的面貌可謂日新月異。
2008年開始,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第二發展階段農村聯網公路建設,即把重要村道和干線公路、重要縣、鄉公路連接起來,形成農村公路網絡,方便農村經濟物流發展、改善農民出行條件、完善農村旅游和投資環境。從農村聯網公路建設開始至今,全市已完成聯網公路建設1430公里。老百姓稱它為政府給老百姓實施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和諧工程”。
盡管杭州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建設管理工作也在不斷加強,但作者就杭州農村公路建設專項工程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后,發現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資金管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存在問題
2.1部分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基本沒有。根據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制定的《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規定: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除國家安排資金外,地方有關部門必須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資金,并確保及時、足額到位。但從了解的情況看,部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基本沒有配套資金。
2.2存在調整建設項目資金使用計劃現象。按照相關文件規定:申請中央專項資金計劃的,應按照國家專項計劃的要求辦理,計劃一經下達,必須嚴格執行。但部分縣(市、區)存在調整建設項目計劃的問題。
2.3漏繳稅金現象時有發生。農村公路建設過程當中,一些簽訂的合同未交印花稅,部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行施工企業報賬制,使施工企業漏交了相關稅金。
2.4農村公路建設債務負擔沉重。一些山區縣(市)比如臨安、桐廬、建德在近年的農村公路建設中都背負著一定的債務,在杭州地區屬于債務較重的縣(市)負債額占到當年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總額的56%以上。
2.5發現少數人侵占??钯Y金。一些地區鄉鎮、村委村政府作為建設業主對農村公路專項工程資金財務管理不規范,少數人利用自己的職權,與當地鄉鎮或者村委勾結,暗箱操作,存在私分工程款的現象。
3 形成原因分析
3.1地方財力有限,上級補助資金都有專門用途,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3.2部分康莊工程和聯網公路工程前期立項調查工作不夠細致,加之上報計劃與計劃批復間隔時間較長,等上級資金計劃下達后上報項目的實際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只有調整工程資金投資計劃。
3.3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偏低,加之一些山區道路出于安全角度考慮,結合實際情況,需要提高建設標準,地方政府一下子拿不出資金彌補資金缺口,形成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而債務無法解決,形成了沉重債務負擔。
3.4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財務管理不規范。資金的監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及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執行方面不健全,資金下達流經的部門太多,權力部門的負責人對工程資金的撥付有很大的影響力,給少數私心重的人以有乘之機。
4對策
4.1認真貫徹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印發的《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精神。充分認識農村公路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地方財力,做好與各級政府的溝通工作,緩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債務負擔。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4.2加大配套資金落實力度。配套資金是否落實和足額投入,直接影響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農村公路建設專項工程屬于農村公共支出,縣、鄉政府應承擔社會職能.可通過增加財政補助金額;申請銀行貸款適度負債建設;把商品經營理念引入農村公路建設,實行誰開發誰受益原則,將拍賣、出租經營權等收益統籌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把鄉村公路橋梁和公交站點的冠名權“變”成建設資金;倡議群眾投資、社會各界捐資和沿線受益單位贊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組織群眾自愿投資投勞力參與建設;爭取計劃、國土和林業等部門的支持,例如爭取國土部對項目涉及使用料場免收各種費用,林業部門對涉及的林地使用、林木砍伐的手續辦理免征各種費用等。
4.3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監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及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執行切實執行交通部印發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及拖拉機、機動三輪車、摩托車養路費的使用規定,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資金的監管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
4.4地方交通主管部門應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前期立項調查研究工作,上級交通部門應縮短計劃上報與批復的時間間隔,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地方公路建設項目。維護投資計劃的嚴肅性。
4.5為了杜絕個人侵占工程款的現象發生,浙江省財政廳和杭州市財政局從2010年開始,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直接把工程資金撥付到縣級財政部門,縣級交通公路部門根據工程項目計劃以及竣工核準文件,會同財政部門一一核對項目后,再把資金撥付到鄉鎮、村政府,基本做到專款專用,資金操作規范,陽光透明。
4.6重視竣工結算審計環節,及時做好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和項目資產交驗工作。杭州富陽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辦公室作為農村公路建設行業主管部門,主動聯系財政、審計等政府部門組織開展專項審計,落實審計責任,明確建設項目未經審計,不付清工程尾款、不辦理竣工驗收手續、不報批竣工決算等。同時,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是正確核定新增固定資產價值、反映項目建設成果、辦理固定資產交付使用手續的主要依據,財務人員在基建項目結束后及時編制項目竣工決算報告,在竣工財務決算的基礎上及時參與到項目建成后資產的盤點核實、驗收交付以及債權債務的清償,確保做到賬證、賬實、賬表相符。
5結束語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是我國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農民出行難的問題獲得解決,會直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加速農民奔小康進程。交通閉塞是制約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農村交通的改善,會極大地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加速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應把好資金關,強化資金管理,規范資金支付程序,加大配套資金落實力度,重視竣工結算審計環節、及時做好項目資產交驗等工作,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把農村公路的“基石”鋪好、墊牢。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