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0:32
序論:在您撰寫稅務崗位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中職校 企業辦稅實訓 教學做合一 理論教學
中職校會計教育擔負著培養應用型的高素質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它要求對受教育者給予從事會計職業的專業知識教育,培養他們掌握會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訓操作技能與技巧。模擬企業辦稅實訓就是一門建立在《稅收基礎》和《稅法》的理論基礎上,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的職業教育理念,通過對企業典型辦稅工作任務的分析,結合實際辦稅工作業務和流程,培養稅務會計崗位基本技能的課程。該課程的特點是:教學內容簡潔,載體選擇適當,實訓活動模塊化。筆者認為,實訓教學要求與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比較符合,是實訓操作、完成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任務所必須的手段。筆者針對中職校實際情況,結合多年從事會計實訓教學的經驗,對中職校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和思考。
一、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的基本現狀
1.對稅務實訓重視不夠
當今中職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側重于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分崗位實訓、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小鍵盤、點鈔、沙盤等。在理實一體化轉型改革過程中,技能越來越被重視,但是企業辦稅實訓還是一門被疏忽的技能。例如,會計分崗位實訓劃分了很多崗位模塊,具體包括:出納崗位、材料崗位、成本核算崗位、工資崗位、固定資產核算崗位等等,唯獨缺乏企業辦稅員崗位技能的教學模塊。因此,很多承擔會計實訓課的教師對涉及辦稅實訓的技能基本上都含糊帶過。
2.教師稅務實踐經驗不足
中職校的會計專業理論老師同時也身兼會計實訓指導老師一職。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企業辦稅崗位進行實操,這就要求教師本人熟悉社會現行的企業辦稅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操作流程等。然而,目前我們的老師大部分是大學畢業后,直接應聘到學校,擔任專業教師,沒有真正到企業中去親身體驗稅務會計工作的實際操作內容和業務環境,其自身稅務實踐經驗非常匱乏。因此他們對學生的稅務實訓指導,也只能憑借著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想象進行,缺乏實訓經驗,甚至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態,其指導與解釋缺乏規范性和真實性,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3.稅務實訓教學形式單一
稅務實訓教學形式多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指導的步驟一步一步模仿著學,最終導致學生只能領會表面的操作技能,一旦實訓內容稍作調整,學生就不知所措??啥悇諏嵱柾且蕴摂M一家公司(通常是制造業)作為實訓案例,根據該企業一定期間的經濟業務設計資料,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業務流程進行模擬稅務會計處理。從內容上看,稅務實訓包括辦稅業務規程模擬、增值稅計算和申報模擬、消費稅計算和申報模擬、營業稅的計算和申報、企業所得稅計算和申報、個人所得稅計算和申報等常規辦稅業務類型;從手段上看,包括手工申報納稅模擬實訓和網上申報納稅模擬實訓??梢姡髽I辦稅實訓教學形式靠單一的教,是培養不出應用型稅務會計技能型人才的。
二、教學做合一在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1.做中學,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中,筆者根據各稅種及其辦稅業務流程確定教學單元,按教學單元要求給學生分配任務。對于教學班級進行分組,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探究組,角色分別為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辦稅員(主角)和會計,每組抽簽決定探究內容。比如領購發票的工作流程,學生課前可以上國稅網站或辦稅大廳,實地參觀收集與領購發票相關豐富的資料,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歸納做成PPT,然后學生按角色分工,自編、自導、自演領購發票工作流程的情景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訓任務,尋求解決企業辦稅實訓工作流程問題的辦法和技巧。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帶著探究的精神去行動,雖然每組解決或完成任務的程度不同,但這個探究的過程會讓學生發現許多樂趣,完成了解決問題的知識積累和操作積累,達到自主探究學習的真正目的,比不勞而獲更加有價值。
2.做上教,教師答疑解惑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不是取消教師責任。在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做上教,而不是講;學生的任務是做中學,而不是聽。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
(1)課前指導。實訓教師課前不僅可以下企業鍛煉,也可以通過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咨詢、網上辦稅大廳、多種類型企業辦稅員等各種渠道收集企業辦稅實訓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操作流程的真實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彌補實訓經驗不足。對學生課前自主探究時碰到的問題給予深入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探究的信心,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課中輔導。實訓教師課中應做好輔導教學。課堂上,分組的學生結合課前準備的PPT,面對全班同學進行企業辦稅實訓工作流程情景劇展示。教師輔導方式一種是對學生展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答疑解惑;另一種是等學生展示完把正確的工作操作流程用PPT和學生的作對比,讓全班同學來找茬,教師再把對比的結果一一歸納,寫在黑板上。對于學生錯誤的理解要做好分析,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既能方便學生抓重點,又可以強化規范技能操作;最后一種是生活教育,播放關于稅務新聞案例或稅務宣傳片的視頻,豐富我們書本上學不到的稅務知識。
(3)課后總結。實訓教師課必須做好課后總結。課后總結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學生總結,對于不足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一種是教師自己總結,要有規范的企業辦稅工作流程圖,簡單易懂,直觀。
3.教學做合一,師生互動合作
曾提出,職業教育就是把教學、求知和做事結合在一起,做中學,做中教。這一講話為新形勢下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實施“做中學、做中教”,突出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趣味性、真實性與針對性,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教學做合一,可使學生在做中生成會計職業能力,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所以,中職校企業辦稅實訓課中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做合一是會計專業教育的重中之重。
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做合一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的:首先是生生互動合作,以“做”為中心,經過小組策劃討論,在課堂上互幫互助互學。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有心理負擔,不會感到緊張和茫然。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人人參與,人人有機會,人人能品味成功的喜悅,人人做學習的主人。其次是師生互動合作,要求實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并把下企業取得的稅務實訓寶典傳授給學生,教學做合一讓學生視學習是一種精神需求和發展需要,深深感到課堂學的就是工作需要的。
三、教學做合一在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成效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體系最早形成的一個基本原理,對于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模擬企業辦稅實訓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做合一思想,學生通過做的方式主動學,愉快學,教師在做的過程中教,教得也快樂,那么,在這種師生和諧合作的氛圍中教學做合一所產生的成效是最大的。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稅務知識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年年更新變化,必然要求會計專業人才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教學做合一就是從生活教育入手,讓學生認為學了企業辦稅對生活工作是有用的。學生面對色彩豐富、直觀形象的課件、動畫、視頻,好奇心被激發,學習興趣高漲,自然會提高學習效率。模擬企業辦稅實訓的學習不僅不是負擔,反而成了一種樂趣,從而我們的企業辦稅實訓課會更加充滿活力。
2.培養學生信息收集處理能力
教學做合一以“做”為核心,在學生做課件的過程中可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培養學生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比如說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書報查閱法、電腦網絡等多媒體查閱法、詢問法及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綜合法。處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相互交流法、分類整理法、探討分析法。學生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收集處理方法,搜集企業辦稅實訓的社會信息,將課外的信息補充到課堂中來用,開拓視野。
3.增強學生企業辦稅技能應用能力
模擬企業辦稅實訓不僅讓學生學會基本的技能,比如稅額計算方法、填寫納稅申報表,進行網上申報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根據涉稅業務解決實際問題、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比如外購的飲料作為福利分給職工和自產的黃酒作為職工福利,兩種都是職工福利發放,但是涉及的增值稅處理是不一樣的,其中,前者不報稅,后者視同銷售要報稅。因此,教學做合一不僅能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企業辦稅技能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教學做合一思想不僅在陶行知先生那個時代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先進性的意義,而且與今天的職業教育改革一脈相通,在模擬企業辦稅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是更值得深入滲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經管類高職;多專業綜合實訓;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11-0042-05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簡介:葉劍明(1969- ),男,四川中江人,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實訓中心主任,副教授。
經管類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專業。針對經管類專業學生參與社會頂崗實習面臨的困境和校內實訓偏重靜態綜合實訓的現狀,四川財經職業學院打破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開發并組織開展了多專業融合、多組織對抗、多崗位協同和高仿真運營的多專業綜合實訓,探索出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新模式。
一、多專業綜合實訓的基本內涵
多專業綜合實訓,又稱為跨專業綜合實訓,是在對典型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按照現有社會工作實際,將工作上相互聯系的多個專業實訓內容、工作流程、工作任務和工作崗位進行有機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訓生態系統。模擬現實社會經濟環境和職場工作環境,按照現實工作崗位要求,學生在其中仿真企業運營管理和模擬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了解和熟悉職業工作崗位、企業、行業和社會[1]。遵循“將社會搬進校園”的理念,模擬真實商業社會,建立制造企業、貿易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稅務局、工商局、新聞中心等高仿真的“微型經濟社會”,構建一個高度仿真的商業生態環境(Business Eco-System,BES)。
二、多專業綜合實訓的設計思路
(一)基于現實環境搭建仿真職場工作的實訓環境
近似真實的職場工作環境能使學生較快融入職場工作,較快進行角色轉換。多專業綜合實訓設計在一個高度仿真商業社會環境的實訓基地中開展,根據實訓內容,基地按照實訓主體單位的性質分設了政務服務區、市場服務區、現代服務業區、金融服務區、商貿服務業區和制造業辦公區等功能區。每個功能區內設置有若干實訓主體單位,每個主體單位均按照實際工作環境布局并配置各種辦公設備、常用辦公用品用具,以及常用辦公軟件,如稅務軟件、銀行對公業務系統、ERP管理軟件等,借助這些真實的辦公和管理軟件,學生實訓時可按實際工作流程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從而實現實訓環境與職場工作環境的一致。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實訓平臺
多專業綜合實訓涉及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供應鏈過程中的政務服務、市場服務、公共服務等服務行業,為便于實訓組織和管理,應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多專業綜合實訓平臺。該平臺借鑒模擬商業戰爭的設計思路,其作用可歸納為三方面:一是實訓業務的發生器。學生實訓產生的經濟業務主要在該平臺中產生,如實訓的材料采購業務,在系統中模擬建立一個商品交易平臺,不同商家、不同商品的供應信息,企業要采購材料,可在商品交易平臺中采購訂貨。二是實訓進度的控制器。多專業綜合實訓模擬一定期間的經營活動(一般為兩年),在實訓時,需要明確告知各個單位業務發生的時間,通過實訓平臺,可以進行時間的調整和轉換,教師可以控制不同經營期的時間變化。三是實訓資源的集成器。多專業綜合實訓涉及若干實訓資源,如國家財稅金融政策、企業管理制度、票據等,借助實訓平臺,將各種資源集成在平臺中,學生在平臺中查閱、調用各種資源,以提高實訓效率。
(三)基于職業工作崗位設置實訓崗位
為了提高實訓崗位與就業崗位的一致性,提高專業能力培養的針對性,在實訓崗位設計時,應首先對學校各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群進行調查和分析,確定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就業崗位,在此基礎上,根據現實社會企業運作實際,設計實訓主體單位和實訓崗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在開展實訓時,設置了10種類型30家實訓單位,分別是制造企業、貿易公司(客戶和供應商)、綜合服務公司、商業銀行、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會計師事務所、管委會和新聞媒體機構等,這些實訓主體單位再根據現實職場崗位設置情況分設若干典型崗位,實訓崗位與現實職業工作崗位實現對接。
(四)基于職業崗位標準開發實訓課程
實訓內容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核心。多專業綜合實訓面向所有財經類專業,涵蓋領域寬、內容多,為提高實訓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設計實訓內容時,首先要分析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核心職業能力及就業崗位群,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典型就業崗位。通過實地調查、資料查閱和行業企業專家訪談,梳理出各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標準,根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標準設計和開發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了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包括行政、人力資源、財務、采購、倉儲、生產、市場、銷售、物流、稅務、工商、銀行、審計等。為使實訓內容更貼近實際工作,在設計實訓內容和流程時,應根據實際工作中的業務運行規律創設各種業務往來,包括主體單位與主體單位之間的業務往來、主體單位內部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業務往來。同時,實訓內容以及完成這些實訓任務所采用的憑證賬表等完全按實際工作設計,學生在實訓中要自己完成這些業務,培養其職業素質和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五)基于現實業務產生機制觸發產生經濟業務
目前,大多數財經類專業實訓項目都是事先設計好的,數據是靜態的,基本固定不變。而現實生活中,經濟業務的產生是在市場條件下,根據企業經營決策后由職員的執行而產生的,是觸發式的、動態的。多專業綜合實訓借鑒了現實生活中經濟業務的產生機制,事先給出市場規則和企業經營規則,所有經濟業務的產生都是由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根據工作實際決定的。以制造企業為例,企業決定以銷定產或以產定銷,企業通過商業談判、招投標或者電子商務竟單等方式獲得產品銷售訂單,根據銷售訂單組織產品銷售,根據生產能力組織產品生產,根據生產需要進行材料采購等。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涉及到貨款結算,就會與銀行發生往來,從而產生銀行結算業務;涉及到稅款繳納,就會與稅務機關發生往來,從而產生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業務。采用這種機制產生的實訓業務非常鮮活、高度逼真,所有的業務流程、單據傳遞等都嚴格遵從實際工作規范和要求執行。實訓中,學生運作團隊要進行大量的分析、判斷和決策,學生個體在業務活動中要進行大量的交流與協商,與做實際工作幾乎一致。
三、多專業綜合實訓的實施
(一)教學安排
學時安排。多專業綜合實訓作為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運用課程,應安排在學生離開學校參加頂崗實習前的這一學期。如三年制高職院校學生第六學期離開學校參加頂崗實習,則將該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根據實訓的難度和深度,實訓時間應連續兩周以上。
實訓班級及人數。多專業綜合實訓模擬的商業社會涉及多個方面,從專業對口的角度來看,同時參與實訓的專業要盡可能多一些,如實訓時,有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稅收、金融、審計等專業的學生一起參與實訓,效果是最好的。但在實際開展實訓時,由于場地和專業的限制,很難做到這么多專業的學生同時參與實訓,為此,各個學校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四川財經職業學院每輪實訓安排七個班,每輪實訓學生人數在380人左右,有效地利用了資源,提高了實訓指導效果。
實訓師資隊伍。多專業綜合實訓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而且是模擬現實企業經營,按現實職業崗位的規范和標準完成工作任務,這就要求指導教師不僅要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扎實的理論功底,還必須熟悉企業真實的業務操作,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訓指導團隊應由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涵蓋實訓涉及的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運作管理、財務管理、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等各個專業領域。
(二)實訓前準備
實訓教學設計。開展多專業綜合實訓時,每輪參與實訓的學生專業可能不同,實訓學生人數不固定,而且實訓期間還可能遇到法定假日等特殊情況。在實訓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包括對實訓實體單位設置、實訓崗位設置、實訓內容和要求、實訓進度等作出調整,形成可執行的實訓教學計劃,使每一位參與實訓指導的教師做到心中有數。
實訓場地準備。在每次開展實訓前,需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實訓場地進行檢查,包括檢查計算機、打印機是否完好,網絡是否通暢,每個工位上的辦公桌椅有無問題,每家單位的組織機構牌是否到位等,確保學生進入到實訓崗位后能順利開展實訓。
實訓材料準備。開展多專業綜合實訓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各種辦公用品用具、實訓指導書、實訓單證照表、實際工作的填寫票樣、制度樣本等。在每次開展實訓前,需要結合實訓單位和機構的設置情況,逐項檢查各種材料是否準備到位,數量是否充足。
實訓平臺準備。每次實訓前,應提前測試實訓平臺運行狀況,確保平臺運行穩定的情況下,按照事先擬定的教學設計進行參數調整,根據教務管理的要求,在系統中錄入實訓單位、實訓人員等相關信息。
(三)實訓組織
實訓動員。實訓前,應把當期實訓的學生集中起來,召開動員會。動員會上,主要向參與實訓的學生介紹什么是多專業綜合實訓,為什么要開展多專業綜合實訓,實訓的內容是什么,怎樣組織和開展實訓等方面,讓學生初步了解實訓的目的與要求,實訓組織架構及基本流程等,為正式開展實訓奠定基礎。
團隊組建。多專業綜合實訓是團體綜合實訓項目,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協作配合完成實訓任務。參與實訓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他們必須加入到各個實訓主體單位中。實訓團隊組建可采用“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方式,由指導教師對自愿接受挑戰的學生進行面試,招聘單位負責人,各單位負責人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需要,招聘本單位的職員。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可依據自己的特長、就業意愿應聘在相應單位和崗位工作,打破專業限制,提高競爭氛圍和真實性。
崗前培訓。在進行業務運作前,應對參與實訓的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針對各業務崗進行的業務培訓,是分塊進行的,屬于集中指導,操作性和指導性強。比如,實訓中會涉及到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等稅收業務,在實訓前,將應聘到稅務局的學生和在企業將從事稅收相關業務的學生全部集中起來,由教師講解相關業務內容、工作流程、相關要求和操作要點,并現場模擬演練,使他們了解稅收相關工作,為后面順利開展實訓奠定基礎。
業務運作。實訓開展時,應聘到企業各崗位的學生按照現實企業各崗位的核心工作任務和要求,按照事先擬定的業務規則完成相關工作。作為為企業經營服務的工商、稅務、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管委會和新聞中心,在做好單位內部管理的同時,一方面,為企業提供窗口服務,確保實訓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作為業務指導和監督部門,還要對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和督查企業業務開展是否合法、是否合規,確保實訓的嚴肅性。
(四)實訓管理
多專業綜合實訓的特點之一是學生根據業務分工完成本崗位工作任務,如果某崗位不能完成任務,勢必對其他業務崗位的工作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整個單位的效能。所以,多專業綜合實訓提倡學生自我管理。除了學生自我管理以外,實訓指導教師和管委會也承擔實訓管理職責。
多專業綜合實訓中,教師既是實訓的組織者,又是實訓指導者,還是實訓的管理者。在實訓運行過程中,指導教師既按照業務指導分工對相關崗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同時又要按照行政管轄權對分管的實訓單位進行日常管理,引導他們合理安排時間完成實訓任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非業務問題。
管委會領導下的單位負責人制是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實踐探索總結出來的一種實訓管理模式,該模式借鑒了我國很多工業園區采用的行政主導型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管委會履行政府職能,負責園區工作的統籌協調、政策、經濟數據公布、安排實訓進度和提出實訓要求、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企業的環境衛生和出勤等。各實訓主體單位受管委會的統一管理,單位負責人負責本單位的日常運作與管理,包括團隊建設與管理、企業文化建設、日常行政管理、經營運作管理等。這樣既減輕了教師指導壓力,還使整個實訓組織更加真實,且充滿活力。
(五)實訓總結
實訓結束時,學生需要完成實訓資料整理、實訓考核和實訓總結三項工作。實訓資料整理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按照文檔管理的規范要求,對自己實訓期間的各種工作文檔分門別類進行整理,編制目錄,裝訂成冊。整理實訓資料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裝訂實訓資料可作為學生實訓成果進行展示。
實訓考核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之一。為了全方位、立體化考核評價學生的實訓情況,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嘗試采用社會考核方式,遵循“四結合”原則,即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與部門及服務單位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系統評價與人工評價相結合??己嗽u價指標包括過程評價、業績評價、企業與周邊服務業之間的評價、單位內部360°評價、管委會評價等方面,形成“靜態+動態”的全方位評價體系。
實訓總結是實訓的最后一個環節,包括單位內部總結和全體學生集中總結。單位內部總結主要由單位負責人發起,單位內部每個成員將總結的內容以PPT形式呈現,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實訓內容、實訓收獲和體會,最后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全體學生集中總結以召開總結大會的方式呈現,包括各個單位實訓心得分享、優秀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等環節構成。至此,實訓工作全面結束。
四、多專業綜合實訓的創新
(一)多專業融合
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培養目標,但多專業綜合實訓的教學活動不指向某一個專業,而是關注行業、企業、崗位、任務的工作過程的訓練,是多個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實訓任務。這些實訓任務從專業角度看,又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通過實訓,學生既要求體驗環境,又要求完成決策,同時還要求執行各種經營管理崗位的任務。因此,財經類高職院校不同的專業都可以通過多專業綜合實訓達到決策、執行、體驗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目標[2]。
(二)多組織對抗
多專業綜合實訓是在一個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涉及到若干不同類型的組織,各種類型的組織又可以設定多個相同性質的單位,如多個從事制造業的企業,多個貿易公司,多個會計師事務所,等等。同類型組織之間處于同一市場條件下,就形成了激烈競爭的關系。由于競爭關系的存在,每位團隊成員都希望自己的團隊在競爭中取勝,于是團隊的潛能被最大化的激發[3]。實訓時可通過各種類型的指標對企業進行考核評價,激勵每一位參訓學生及其團隊發揮最大的“潛能”。
(三)多崗位協同
多專業綜合實訓是分團隊進行的綜合性實訓,工作中各個崗位之間由于存在業務聯系,學生在不同組織、不同崗位上既相對獨立,又要協調配合完成工作任務。這既表現在同一單位內部各個崗位之間需要協同配合,也表現在本單位各崗位與外單位不同崗位之間的協調配合。通過多專業綜合實訓,學生既可以體驗到單位內部各崗位之間的業務聯系,又可以體驗到本單位與外部各單位的協作關系,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和處理不同人員、不同崗位、不同部門和不同單位之間的相關關系,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目的。
(四)高仿真運營
多專業綜合實訓從工作場景、機構設置、業務流程、市場環境、實訓用品用具等多個方面全景仿真,為學生提供了制造、商貿、市場服務、政務服務等多種形態的仿真組織,每個組織中提煉典型的職能部門和主要的工作崗位[4],實訓學生按照現代企業運作和管理模式模擬企業經營,按照現代企業運作規范和崗位職業標準完成工作任務,充分體驗現代企業運作流程,感知職業崗位核心工作任務和工作規范。
多專業綜合實訓作為經管類高職院校一種全新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起著重要作用。依據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及真正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開發基于真實崗位的多專業綜合實訓項目,將是今后經管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探索和創新的一個方向[5]。
參考文獻:
[1]葉劍明,等.多專業綜合實訓教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4][5]李高偉,葉劍明.財經類高職院校“多專業綜合實訓”的探索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5):39-42.
[3]吳燕.“跨專業綜合實訓”實踐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3(9):86-88.
A Probe into Comprehensive Multi-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By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YE Jian-ming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稅務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快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步伐,把工學結合作為的重要切入點,積極推行在校學習與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罢n程教學改革、工學結合”已逐漸成為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在此方面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工學結合,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探討課程教學改革。本文擬以《稅務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為例,探討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相關問題。
一、《稅務實務》課程理論教學的改革
(一)調整教學內容
本課程應在學生修完稅收實務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比較全面了解和掌握稅法以及會計相關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授課。筆者結合具體工作崗位設置,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將其調整為三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具體為:工作任務一由稅務登記、發票領購以及填開、建賬建制以及其他構成;工作任務二由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用人單位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其他小稅種納稅申報構成,工作任務結構的劃分以稅種是向國稅局申報還是向地稅局申報而不同;工作任務三由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用人單位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其他小稅種納稅審查構成,將用人單位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單列,其他稅種合并設計工作任務。三個工作任務都基于工學結合來設計教學內容,以形成學生的崗位能力為設計主線,明線為各個實訓項目,暗線為個中穿插的理論知識點。
(二)豐富教學形式
工學結合下的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應該采取學校與用人單位緊密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為重點,以就業為導向,利用學校和用人單位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條件,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和職業教育規律進行優勢互補的緊密合作,采用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理念,在整教育教學的個過程中將學習與工作融匯貫通,培養具有較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稅務實務》課程實踐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為了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我們豐富教學形式,始終面向最基層的社會生產,積極推進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始終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堅持培育學生的“四種氣度”,即: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樹立正氣;增強技能,重視實訓,涵養才氣;到生產一線去,到社會上去,滋養大氣;知行合一,德能雙修,培養志氣。在深化工學結合的進程中,將工學結合的教學形式具體化并引入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滿足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開發教師的創新性思維,還將帶來創造性勞動。
(三)改革教學方法
高等院校要引入用人單位人員,制定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制定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科學的質量評價辦法,評價辦法中應有用人單位承擔部分;要總結提高,完善評價辦法。和用人單位協商在質量評價體系中明確用人單位參與,并在評價辦法中明確用人單位如何評價及評價內容,并選派一線技術人員對用人單位承擔的評價部分進行基于工作實際的考核、評價。參與校企合作的用人單位承擔評價辦法中由用人單位完成的評價任務,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出發,對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
(四)更新教學手段
《稅務實務》課程自從開課以來,尤為注重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和用人單位深度合作,利用校內人才、設備優勢解決用人單位實際中技術問題;為用人單位提供高質量高技能人才,從而為用人單位創造價值,建立校企長期合作機制,保證工學結合的順利實施。高等院校,要不斷總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建出工學結合的成功典范。要積極邀請并組織用人單位資深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工作崗位(項目)、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分析討論會;對討論會結果進行歸并梳理;明確課程名稱,確定課程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開發豐富生產實際案例的教學資源包;編寫適合高等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的特色專業教材。各專業根據目前師資力量及發展確定專業師資建設方案;引進、培養專業帶頭人,聘請用人單位、行業專家作為名譽專業帶頭人及客座教授;根據學院發展規劃制定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從用人單位、行業一線聘請兼職教師,形成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能及時吸納生產新技術的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目前《稅務實務》課程理論教學的改革已經成功申報校級精品課程,有自己的課程網站,學生可以隨時瀏覽網站上的相關內容,出現問題留言,規定時間之內都會得到老師的回復。
(五)改進考核方式
為了更加貼近實際,《稅務實務》課程改革考核方式,引入用人單位人員,制定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制定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科學的質量評價辦法,評價辦法中應有用人單位承擔部分;要總結提高,完善評價辦法。和用人單位協商在質量評價體系中明確用人單位參與,并在評價辦法中明確用人單位如何評價及評價內容,并選派一線技術人員對用人單位承擔的評價部分進行基于工作實際的考核、評價。參與校企合作的用人單位承擔評價辦法中由用人單位完成的評價任務,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出發,對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
二、《稅務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
(一)加強實驗實訓室建設
實驗實訓室是貫徹工學結合理念,開展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室通過一段時間的建設,硬件設備目前已經基本具備《稅務實務》課程所需的實踐教學要求,但現有的軟件系統仍不能完全跟上時展的實際程度,僅有少量和稅務實務業務相關的軟件,如稅收實務模擬、納稅申報等,但是專門的稅務模擬軟件還是比較缺乏,亟待相關職能科室增加投入。
(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稅務實務》課程已經建立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杭州市濱江區國稅局、江南稅務師事務所等。讓師生與時展進步的脈搏合拍,切實感受到社會前進的腳步,學校需要走出校門,走向市場,開門辦學,縮短與社會的距離,讓師生與生產實踐親密接觸,成為勢在必行、迫在眉睫之舉。實習指導教師根據《稅務實務》課程的特點,組織學生參觀了濱江區國稅局。現場指導填寫稅務業務相關的一些重要表單,另外還組織學生到另一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南稅務師事務所參觀學習,請事務所業務經理向學生詳細講解稅務實務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同時指導學生填寫有關申報表等表單。
(三)探索產學結合
雖然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稅務)專業的產學結合模式才剛剛起步,但是學院積極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探索產學結合的新模式。一是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聯系學校附近的單位來獲取工學集合的崗位和機會,二是積極引導學生在最后一學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進行課程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并不一定是從事會計(稅務)專業的實習。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稅務)專業相關負責人通過和一些專門從事會計(稅務)業務的用人單位開展交流合作,將一些有志于畢業后從事會計(稅務)專業行業的學生安排進入一些相關單位實習,不僅滿足了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稅務)專業學生實習意愿,而且促進了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幫助學院會計(稅務)專業部分學生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
(四)加強實習過程管理
實訓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教育理念,結合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全方位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并正在指導職業教育進行深刻的變革與實踐,社會經濟進步極大地拓展了辦學空間,為高等教育院校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也對高等教育院校的相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加強了實習的過程管理,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完善相關制度和管理細則,不斷與實際相結合,并采取了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
1.前期管理。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實習過程的前期管理工作。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教師外派巡回制度。教師在外派巡回時兼具雙重身份,既是職業導師,也是專業導師,同時要求外派巡回的教師自身對于對于工學結合崗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熟悉工學結合實訓實習所涉及的《稅務實務》等相關課程的具體內容。
2.中期管理。頂崗實習生是接受用人單位與學院的雙重管理,外派巡回的指導教師通過召開實訓實習學生座談會,進行實訓實習經驗交流和總結溝通。指導老師在外派巡回的時候要重點檢查學生的考勤情況、業務技能情況和實訓單位綜合鑒定意見。
第一,參加實訓實習的學生是否全面了解所在單位的基本情況、財務核算屬性、會計崗位設置等。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具體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實習進度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實習生的想法,結合實習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并進行耐心的點評,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第二,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的完成情況。要求外派巡回的指導教師強化對學生在用人單位的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的管理,要求實訓學生會計核算基礎上對會計政策、財務管理的運用及內部控制制度等有關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盡量引導學生發現用人單位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提出一些相關的合理化建議。
第三,巡查教師與實習單位需要交流的情況。外派巡回的指導教師要積極與外訓實習單位的管理人員多溝通、多聯系、多交流,通過與實習單位的交流,了解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薄弱環節,獲得用人單位在資金、實踐基地、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支持。
3.后期管理。巡回結束后,學校外派的指導教師在實訓實習的后期要根據所了解的學生實習情況,并結合實訓實習單位的鑒定意見,給出學生實習的最初成績,并以此作為學生實習的基礎考核資料。根據實習單位對學生專業情況的期望,以及相關用人的需求,并且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建議等方面的信息反饋,來指導我們的課程設置和今后的人才培養方向。學生在校時,往往對自己缺乏信心,對所掌握的知識沒有具體的認知,通過頂崗實習,就能明確已經會操作什么,哪些還有待加強。在頂崗實習學生反饋情況的基礎上,巡查教師及時給學院提出建設性意見。比如:學校課程設置和實訓的安排等。因此,巡回指導的反饋信息總結對目前在校生培養有很大幫助。二是改進頂崗實習工作模式。巡查指導教師要求填寫《頂崗實習巡回指導記錄表》。及時進行頂崗實習巡回指導系統管理工作的總結。
[關鍵詞]職業崗位能力 稅收實務 課程建設 創新實踐
[作者簡介]陳曉紅(1971- ),女,浙江紹興人,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與實務。(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15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育改革的難點在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關鍵點在課程改革,也就是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有效性。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建設中更應注重與社會需求接軌,重視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學生是否勝任實際工作作為衡量課程質量的最終標準,提升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質量。
“稅收實務”課程是會計專業職業崗位課程,本課程對辦稅能力職業技能起到直接的支撐作用,關系到企業與稅務機關征納雙方關系的和諧。隨著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稅收法規逐步改革完善,如何因材施教提高“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從關注稅務知識到具備完成工作任務的技能,提高學生畢業后從事辦稅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都值得我們不斷創新和實踐。
一、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的“稅收實務”課程總體設計思路
“稅收實務”課程以辦稅員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依據稅收征收機關對辦稅員、納稅單位對辦稅員的職業要求,分析辦稅員實際工作任務以及完成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技能和知識,以辦稅員的工作任務的邏輯順序來組織教學內容,構建基于中小企業辦稅人員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單項實訓模塊和綜合實訓模塊,以實踐教學為主線,利用仿真的職業場景,運用仿真的業務軟件和單據表格進行企業辦稅業務操作,將教師的教學融入學生的學與做過程中。通過教、學、做一體化,對學生的稅務登記能力、稅種認定能力、發票管理能力、納稅申報能力進行全過程的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稅收實務”課程建設的創新實踐
1.分析工作過程,設計課程教學組織?!岸愂諏崉铡闭n程圍繞辦稅員實際會計工作的步驟及內容,以辦稅員工作任務為導向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辦稅員工作的整體框架有清晰的認識,從而由關注“知道什么知識”轉到關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務”,突出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辦稅員工作任務分為稅務登記、認定管理、發票填制和管理、納稅申報,針對工作任務設計相應單項實訓,在單項實訓基礎上,完成制造業、流通業和服務業涉稅業務綜合實訓。因此,“稅收實務”課程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項任務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在漸進實訓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具體課程教學組織設計及課程教學內容如下表所示。
2.聚焦職業能力,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岸愂諏崉铡笔怯沙橄蟮亩愂辗ㄒ幋摱傻謽O具實踐性、操作性的課程,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稅收法規,必須強調工作任務,聚焦職業能力,明確相應能力的知識要求,并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項目實訓。我們把“稅收實務”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為三個模塊:稅收實務認知、稅收實務實踐、稅收實務提升,通過完成工作任務讓學生去探究相應的理論知識。
稅收實務認知模塊是“稅收實務”課程的入門環節。本環節相應的理論知識為稅收法規知識、稅務登記知識、認定管理知識、發票填制管理知識以及稅收征管法知識,依此設計稅務登記項目實訓、認定管理項目實訓和發票填制管理項目實訓,提供仿真的涉稅票證供學生實訓使用,增加實訓模擬的真實感,使學生更真實地了解各類涉稅票證的作用和辦理程序。實訓提供的涉稅票證包括稅務登記類表、認定類表、各類發票、發票管理類表等,同時應配備相關公司名稱處是空白的發票專用章或公司印章,輔導學生在對外提供涉稅票證時在指定區域蓋章,掌握辦稅員的入門能力。稅收實務實踐模塊是“稅收實務”課程的核心環節。本環節相應的理論知識為我國現行稅法體系中的稅收實體法,學生應了解相關稅法知識,掌握應納稅額計算、納稅申報及相應會計處理,設計各稅種納稅申報單項實訓項目并提供真實的納稅申報表資料。稅收實務提升模塊是“稅收實務”課程的拓展環節。按制造業、流通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設計納稅申報綜合實訓項目。如設計制造業的實訓項目案例時,可以選擇生產應稅消費品的制造企業,根據提供的業務原始憑證,完成增值稅、消費稅、關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以及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種的納稅申報及會計處理。
3.開發特色教材,豐富課程優質資源。隨著近幾年我國新的稅收法規的不斷頒布和實施,以及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方法的深入探索與實踐,“稅收實務”教材內容及教學體例也應及時更新。依據“稅收實務”的課程教學組織和教學內容,結合理實一體的思路,突出以實踐教學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遵循稅收實務認知、稅收實務實踐、稅收實務提升認知規律,將辦稅員崗位能力的職業需求,按教學項目、教學任務、業務案例、知識點進行編寫。每一教學項目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并設計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業務,開發將知識、方法和技能有機融合的優質教材。課程教材以辦稅員工作任務為課程主線,在此基礎上展開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闡述,突出教材內容的職業性。先設計單一稅種任務項目教學,再安排企業綜合納稅實務項目,讓學習按漸進認知模式完成辦稅員工作過程的演練,突出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實訓教材應分解辦稅員的基本工作任務,按工作任務再細分子任務,設計好實訓項目的教學方案,提供月初資料,指導學生完成企業某月份的綜合納稅業務處理。提供的經濟業務應避免文字描述,并注意經濟業務的連續性。
4.融會多種教學方法,協同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稅收實務”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強的課程,課程內容多,知識容量大,涉及大量的稅收法規知識,內容抽象且難于理解,給課程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恰當運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歸納教學法能提高課堂效果??梢栽谡n程教學初期,以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組織學生進行真實環境下的現場教學。如組織學生參觀國稅局,了解辦稅大廳的崗位及職責,了解辦稅業務流程,對真實的辦稅場景及工作范圍有一個感性認識,親身感受中小企業稅務工作流程。在每項任務學習之前,結合本任務所學習的內容,設計一個導入案例,通過創新情景、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等,和學生一同討論、尋找解決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觀察,隨時掌握課堂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不斷思考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同時要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對相同性質或不同性質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如不同企業在經營活動涉及的不同稅種、個人取得各種收入涉及的稅種、同一經營活動涉及多種稅種的相互關系等,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稅收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三、“稅收實務”課程創新建設的保障
1.外引內培,注重素質提升,加強“雙師型”的教學隊伍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學隊伍是課程建設最為核心的關鍵要素,教學隊伍結構及教師素質直接決定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成效。課程組應規劃好師資隊伍的建設目標和培養方式,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專兼結合、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學團隊,多層次、多渠道采取措施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一是推行團隊內教師的互動。對剛加入課程隊伍的新教師,安排一名有實踐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進行傳、幫、帶,幫助學習課程的建設方案、課程教材、課程標準、教學PPT、教案設計思路、課程授課方法以及評價標準,保證實訓課程教學進度、深度和評價的一致性。二是推行團隊外專兼教師的互動。課程建設應以校企合作為依托,除了校外兼職教師來校授課、講座的教學形式外,在師資培養計劃中適宜安排校內教師的掛職鍛煉、下企業調研以及帶學生進企業現場教學,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 使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企業崗位工作的需要。
2.校企合作,注重實用有效,提升校內外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實訓基地的開發既能保證學生的實訓需要,也能提升教學團隊的實踐教學能力。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指稅收實務實訓基地建設,包括實訓環境建設、實訓軟件購置。實訓環境可以按照企業端和稅務端環境設置,實現實訓氛圍與職業環境的融合,配置課程教學軟件和實訓軟件,滿足學生課程教學和稅收實務模擬實訓項目的教學需要。校外實訓基地負責課程現場教學和專業實習、暑期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等需要。課程組組建校外實訓基地時,應避免流于形式的協議基地,注重學校與企業間的內涵合作,真正發揮實訓基地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成立實踐教學管理組織,建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完善頂崗實習管理機構及相關管理制度。從制度與機制上,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3.工學結合,注重職業能力,重視“稅收實務”課程實訓的組織。“稅收實務”是理實一體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也應運用多種方法來融會貫通稅收法規知識,由于課程容量及課程性質地位,在專業教學計劃設置中應安排為期一周的專項課程實訓――“辦稅模擬”實訓課程。在“辦稅模擬”實訓中,可以將實訓班級分為企業崗位群、銀行崗位群和稅務崗位群三個實習群。通過模擬企業、稅務、銀行之間形成的業務鏈,讓學生感受經濟業務的發生過程,盡量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在實訓過程中,可以根據業務量來配置崗位人員,一般每個企業崗位群主要設置辦稅員崗位,銀行崗位群可以設置出納和會計崗位(辦稅員),稅務崗位群只設置稅務員崗位。根據實訓班級的人數增減每個模擬企業崗位群的辦稅員人數,并在實踐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輪崗,綜合提升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
【關鍵詞】稅務會計 “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B-0083-02
稅務會計是一門融稅收法規、財務會計等知識于一體的應用型學科。隨著我國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稅務核算及納稅籌劃業務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人員的關注。社會需求給會計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職業學校必須創新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稅務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實務操作能力和較高納稅籌劃水平的應用型、復合型稅務會計人才。
一、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體系不合理
大多數職業學校開設的稅務教育課程主要是經濟法、稅法、稅務會計,這三門課程都包含各項稅目理論知識,這樣重復講解同一內容,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稅務會計這門課程的教材大量篇幅講解稅制,可是納稅核算及實務內容少,這樣的教學設置對已經有稅法和財務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說,不僅滿足不了他們對納稅實務學習的渴求,也不能啟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挖掘稅法與會計之間的差異,造成他們認為稅務會計僅僅是財務會計另一形式。
(二)師資力量薄弱
“教學做”一體化的實施,需要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高的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業學校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又進入學校教學,他們有過硬的理論基礎,卻很少有在企事業工作的經驗,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也僅限于教材和一些教學軟件的輔助,提高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企業會計部門的特殊性,使得企業一般不接受教師到企業工作調研,這也限制了教師操作技能的鍛煉。稅務會計課程實操指導教師的缺乏,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缺乏實訓設施
大部分學校都建有設備齊全的“會計手工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卻缺乏專門的“稅務會計實訓室”。 稅務會計實訓內容主要是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等。這類計算稅款并填寫納稅申報表的實訓過于簡單,在稅務會計崗位的工作中也是最普通的,不能啟發學生自我創造能力。學校的稅務會計實訓軟件質量不高,訓練的內容也是限于簡單的抄報稅等,過于“理想化”,用文字形式的實訓題目代替稅務會計實訓,缺少真實案例,教學仿真性大打折扣。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含義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即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它是把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術能力培養融于一體的工學結合模式:(1)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為主體、學生動手操作一體化;(2)專業理論教學場所與實務操作實訓室一體化;(3)理論知識教材與配套實訓教材一體化;(4)理論教學教師與實訓指導教師一體化;(5)教學手段一體化,即傳統黑板教學向信息化、多媒體、網絡教學一體化轉變。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邊學、邊做、邊練,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二)“教學做”一體化改革要求
1.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需根據職業需求,整合出專業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將技能操作融入課堂,讓學習從被動變主動,達到“學中做、做中學、學中練”一體化教學。
2.建設一體化教學環境。建立集知識傳授、技能操作、實踐學習為一體的教室,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后布置任務由學生分組自主完成,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在安排的教學課時內教師學生共同完成―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達到在同一教室或實訓室“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3.編寫一體化教材。編寫以“教學做”一體化為統一指導思想,就業崗位需求為中心,降低專業理論的含量,技能培養為主線,實踐操作為主要內容的教材。
4.培養“雙師型”一體化教師隊伍。要求教師既有過硬的理論基礎,又能指導實操、實習、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走出學校,到崗位第一線進行實踐技能的鍛煉。
5.構建一體化實訓設備。逐步建立功能完善的實訓室,配備模擬器材、實訓軟件、教學設備、實踐工具等,這樣才可以達到教學環節的理實一體化。
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設計“教學做”一體化改革
1.引入角色扮演教學,使學生在邊學邊做中提高專業水平。教師根據各個教學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按5~6人分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擔任稅務機構人員、企業納稅人。教師分配任務,每個小組各負責一個公司的業務,這些公司分別是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企業、房地產企業等,小組成員根據企業涉稅業務模擬練習稅務登記、發票領購、抄報稅、納稅申報、稅款抵扣、稅款繳納、稅務咨詢等業務。通過實訓,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增加,鍛煉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解決矛盾的能力。
2.任務驅動教學,教師可以布置任務,給定原始憑證,讓學生自主完成稅款的計算與申報、納稅賬務處理和編制納稅申報表。通過實訓,教師將每一實訓模塊的每一環節進行考核,考核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以積極完成實訓任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障礙案例、違法案例、納稅籌劃案例,考驗學生實踐能力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3.對學生的考核,要求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一體化,理論成績包括學生課堂學習、平時作業、測試等。實踐成績包括實訓綜合評價等。期末成績=平時作業(10%)+考勤紀律(10%)+期末考試(50%)+實訓(30%),這樣科學合理分配分數,更符合“教學做”一體化宗旨。
(二)教學設備“教學做”一體化改革
1.“教學做”一體化教室,統一時間完成教、學、做的多個任務。若是稅務會計課程,可以把需要配備憑證、完稅憑證、納稅申報表、納稅實務平臺與教室一體化,也就是說教室配備學生學習的桌椅,還盡可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數據庫系統、實物投影儀、互聯網等,方便教師截取信息和學習自主獲取信息。教室電腦還裝上《稅收實務》多媒體教學軟件,軟件包括電子報稅企業端和稅務端,模擬企業納稅業務流程。這樣一體化的教室有利于實現邊教、邊學、邊做,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職業道德修養,養成綜合職業能力。
2.建立“稅務仿真實驗室”,建造仿真征稅大廳,大廳內環境配置電腦和硬件設備以及征管稅務軟件,設置稅務登記、發票管理、國(地)稅納稅申報、綜合咨詢等窗口,學生親身感受納稅申報流程,以及稅務機關的各項業務,更快地掌握納稅業務。
3.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稅局、會計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參觀學習、實習,并將稅務實習列入學生畢業考核內容,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參與納稅實務,參與企業納稅籌劃,為學生創造參與稅務會計崗位實習的機會。校外實訓基地有利于學生頂崗實習,有效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還利于教師提高研究能力和實戰能力。
(三)教師隊伍“教學做”一體化改革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要求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較高的教學組織能力,能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應該最大限度提供教師實踐鍛煉的機會,利用假期到企業、事務所、稅務部門頂崗實踐,制定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計入年終績效。
聘請企事業單位稅務會計、會計師或事務所的稅務師,納稅籌劃人才到學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加強學校教師和企業財務人員的交流,提高教師實務操作的能力。
(四)教材“教學做”一體化改革
將會計、稅法、稅務會計三門課程進行整合,依據最新稅法,模擬企業經營活動流程,借鑒企業經濟業務作為學生實操內容。設計各種稅目的納稅申報表和相關票據,如增值稅,模擬企業銷售業務增值稅專用發票、采購業務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紅字發票等,設計票據開具、認證、抵扣等業務操作流程,實現從稅款計算、納稅申報、會計核算的有機結合。
稅務會計課程關于稅制的內容有大量的法律條文,煩瑣難理解,這部分內容應減少篇幅,難理解的法律條文通過案例教學展開,加入學生思考和小組討論環節,便于學生通過分析案例,理解法律條文內容。
每一實訓模塊結合實際企業涉稅業務,編寫實訓案例和資料。涉稅業務按任務驅動形式設計,學生通過完成每一個設定的任務,模擬操作來實現崗位技能的提高。并增加網上報稅的模擬實訓,學生能親身體驗網上報稅操作程序,促進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提高。
稅務會計是將財務會計知識、稅務知識、納稅籌劃融為一體的學科,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未來的工作,改革稅務會計首要任務就是要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國兵.高職院校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夏桂香,王玲.“零崗培”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構想[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實訓式教學必要性實施原則一、實施實訓式教學的必要性
稅務培訓機構的實訓式教學涵蓋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專業實訓教學,也就是旨在提升稅收征管能力,營建一個仿真的或模擬的納稅環境或征管環境,學員在培訓教師指導下,“真實”地處理納稅人的財務數據和稅務機關征管數據,通過實際操作與小組交流及研討等形式,達到培訓目標,專業實訓教學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培養學員運用所學基本知識進行崗位實際操作的工作技能,提高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管理實訓教學,指的是以提升領導干部或公務員管理能力為目標,營建一個仿真性管理環境,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在特定情境下發生的問題,使學員設身處地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以體驗提升決策力、執行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說,實訓的靈魂是職業能力,而非泛指“某種技能”。
從理論上分析,實施實訓式教學有如下作用:
增加感性認識和經驗知識。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之間還存在很大的距離,只有通過實訓,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將理論知識轉變為自己的操作技能。
培養學員的協調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模擬實訓,除了需與仿真工作環境或管理環境打交道外,還要與人打交道,這對訓練學員的適應能力、協作精神和心理承受力具有單純理論課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
培養學員的職業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實訓特別是一線崗位實訓,學員會對職業的含義有了更深的認識,獲取了行業知識和經濟知識,同時鍛煉了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與素質教育結合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素質教育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方式而存在,它只有與其他教育體系結合才能體現出其意義,因此,將素質教育溶入到實訓教學中會大大推動教育培訓的深化和發展。
二、實訓式教學案例簡析
2012年夏,我校第三教學部在全國處干班培訓期間,組織進行了“模擬新聞會”實訓教學,獲得了成功??偨Y本次實訓教學的經驗,會為今后各級稅務干部培訓的實訓教學提供方法和實施策略。
為完成這次教學任務,課程組教師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除了仿真教學情景布置,真實教學工具的準備等,還制定了兩套周密的課堂實訓教學計劃(下面介紹的是其中的一套):
(一)時間安排
第一段:小組準備;
第二段:小組模擬演練;
第三段:全班模擬實訓。
(二)工作指導內容
第一階段:整理好情景模擬的腳本;進行情景模擬演練。
1.以拓展訓練分組為基礎,四名指導老師分別帶一組。
2.指導老師向學員說明實訓的目的與要求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
3.學員采取老師提供、學員調查問卷匯總以及學員自我選擇等方式,各小組選擇相應的題目,進行情景模擬腳本設計。
4.各小組分成3~4個演練組(情景模擬組),分別自選情景進行演練。
第二階段:小組實訓演練
1.各小組根據情景腳本安排,到指定教室進行小組實訓演練時間半天。
2.具體演練程序。各組所有情景模擬組分別進行演練展示,每進行一組,本組進行自評,然后全組成員進行點評,最后各組產生一個情景模擬組,參加全班情景模擬展示,并選出一個評論員作為全班演示的評論員。
第三階段:全班模擬展示
1.實訓情景人員構成
(1)學員評論員:4名;(2)教師組成的專家組:3~4名;(3)實訓小組:4個(各組推選一個優秀演練組);(4)參觀人員:全班學員;(5)主持人:1名,全程串場
2.全班在指定教室進行模擬情景實訓
3.程序
(1)老師介紹本次實訓課大致要求和目的;
(2)主持人進入角色,開始實訓展示;
(3)主持人依次介紹每組實訓大致情景,各組開始展示;展示之后是本小組自評、全班點評、專家組點評;一個小組展示后,主持人串場介紹下一個小組模擬情景,小組進行情景展示。
(4)表彰本次參訓過程中突出的學員(學習積極分子);
(5)指導老師做本次實訓總結;
(6)宣布實訓教學結束。
“模擬新聞會”的全班展示環節,充分顯示了學員的智慧和風采,過程十分精彩,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三、從實踐效果看實訓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原則
實訓式教學是以訓練學員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如果違背了科學性,實訓也就沒有了意義,不能達到教學目的,實訓式教學應堅持以下原則:把握培訓教學實質的原則。指的是圍繞稅務培訓的目的和成人培訓的特點展開實訓教學。因此,稅務培訓講究實用性、應急性。這就要求稅務實訓教學必須確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的觀念,“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
與先進技術同步的原則。成人學員學習的目的之一,要學習前沿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能,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保持競爭優勢。
強化實戰性的原則。該原則指的是在教學方法上要加強實踐性、操作性環節,以提高學員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活動完整性原則。實訓畢竟是一種教學活動,所以具有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即教學活動的完整是實訓式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需制定教學大綱,需進行實訓設計、實施、考核等教學過程。實訓式教學與理論教學雖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有差異,但在教學環節上有同樣的要求,甚至比理論教學要求更高。
四、小結
實訓式教學實現了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角色轉變,強調學習者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性以及意義建構中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充分發揮其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改變了其以往傳統的、被動學習的方式和厭學心理。
我們還需在實訓式教學的道路上進行更多的更深層次的探索與實踐,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努力避免其不利之處,使實訓式教學成為稅務教育培訓中行之有效并廣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湯閱弦,柯春媛.國內外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訓基地的建設[J].民營科技,2012,(1).
關鍵詞: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而最能體現學生職業能力的《稅務會計》,是一門具有很強動手能力的課程,多樣性和復雜性的課程教學和學習方式,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需要改革與創新。
一、《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
《稅務會計》課程對學生實際納稅申報能力要求極高,這就要求在選取教材時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理論性的知識要適量夠用即可。同時本課程又是變化更新比較快的一門課程。學生在學校學習內容與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接觸運用的知識相比有一定的滯后,學校老師在選擇教材時不能及時更新教材的內容。目前,高職院校在選取《稅務會計》課程教材時存在兩種誤區:一是選取理論知識占50%以上的教材,實踐操作知識內容很少,類似本科院校稅法專業教材,不能很好地體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且有的法律條文已經發生變化也沒有與時俱進。二是選取了較多的以實訓操作為主要知識內容的教材,但實訓操作案例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滯后的知識內容,不利于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2.教法單一,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
綜合性很強的《稅務會計》課程不能“滿堂灌”,但現實中很多教師仍沿用照搬高等??茖W?;蛘弑究圃盒5慕谭ǎ岳碚摓橹?,教學大綱里實訓學時遠遠少于理論學時,而且單一的實訓內容,并沒有按照工作需要的崗位來設置相關的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如沒有指定的稅務會計實訓大綱等,缺乏實際操作和模擬數據軟件,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職業能力和教學效果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也降低了學生就業競爭的優勢。
3.“雙師”型教師知識技能不到位,考核方法單一。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因此,現在有很多院校將“雙師”作為教師晉升和加薪的條件,雖然這樣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技能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①沒有足夠認識到“雙師”的標準是什么。教師只要考過專業職稱證書即可以認定為“雙師”,但這些教師并沒有到企業一線參加過任何技能訓練。②個別教師雖然到企業鍛煉,但是力度不夠,使得鍛煉流于形式,成為走過場。③現在有許多高職院校由以前的中師、中職合并組成,雖然硬件設備建設一直在完善,但軟件設施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資金的缺乏,不重視等原因導致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學院的整體發展。
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基于會計工作崗位需要的教學內容方案設計。
高職課程教學應該模擬不同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設計教學模塊。會計工作崗位主要有出納崗位、往來賬崗位、財產物資管理崗位、工資核算崗位、稅務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總賬會計崗位等?!抖惙〞嫛氛n程設置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熟悉在納稅申報過程當中涉及的會計處理,提高學生實際納稅申報的能力,對每個會計工作崗位的技能都得到鍛煉。這些都決定了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突出每個工作崗位的任務,使其相互關聯,如需要辦理消費稅的納稅申報就要知道消費稅的納稅范圍、哪些是從價征收、哪些是從量征收、具體應納稅額的計算等,這些知識可以融入學生的實際工作中,這樣既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多、照本宣科,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2.開拓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稅務會計》課程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已經取得了公認的課堂效果,這種方法要求經典案例的選取。因此,能否成功選取案例是關鍵,也是《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如判例式教學法則是繼承了所有案例式教學法的優點,把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識,這種方法應用于講授法律條文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老師樂意采用和需要創新之處。又因《稅務會計》課程是一門集會計、法律和管理等學科知識于一體的課程,在講授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如運用歸謬教學法中的“逆推”和“歸謬”,從反面逆思維邏輯推論法律知識案例,再歸納總結謬誤之處,使學生在辨別真偽的場景中學習正確的知識。正所謂“學無定法,教無定式”,每種教法用在適合的地方就是好方法,因此,如何使每種教學方法用在正確的地方,發揮更大的效力則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隨著多樣化的專業發展趨勢,教育者們只有學會在繼承傳統教法優點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才能使教學質量提高,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提高“雙師”型教師團隊教育質量。提高“雙師”型教師團隊教育質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擔任《稅務會計》課程的專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目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必須遵循以下三點:一是教師要具有專業的職業道德素養,這不僅包括教師對所教授的課程知識的系統性,更重要的是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職業能力)的要求,以及會計專業最前沿的社會發展動態。只有充分掌握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動態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指導。二是教師要真正具備會計崗位所要求的職業技能,即教師要真正在企業會計崗位上實踐操作并取得社會的認可,只有在實踐中獲取的知識技能才能真正運用于實踐。三是教師要具有國家認可的專業職稱證書且在不斷地努力進取專業高端知識。會計專業課程尤其是《稅務會計》課程中的法律條文隨著國家形勢而不斷更改,納稅申報軟件也不斷更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才能更好地運用于教學中,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4.改革《稅務會計》課程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現行的高職教材沒有一致的編訂標準,在內容上也沒有統一要求,理論知識多實訓內容少成為高職教材的弊端,對學生并不合適。為了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選擇一本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材顯得尤為重要?!抖悇諘嫛方滩挠捎跁嬒嚓P知識更新較快、必須及時調整教材的內容,在案例選取方面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或者網絡技術,增加稅法相關知識的信息量,使之滿足社會需求。
5.加大實訓課時比例,加強校企合作建設。
高職教育以其突出職業能力要求而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開設《稅務會計》課程時,突出動手能力的實訓學時要遠遠多于理論學時,至少應占整個課程總數的2/3,同時,高職院校還需加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課程的特點做到如下幾點:(1)建立稅務會計模擬實訓室,積極購買模擬納稅軟件,讓學生扮演各種崗位角色,以納稅人的身份切實感受到納稅申報的整個過程。(2)按照企業的需要來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學校與企業相聯合,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學生可以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同時也可以引進企業專家到教室給學生傳授實踐知識,深入課堂。
參考文獻:
[1]唐海風,陳暘.對高職院校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
[2]李建薪.對高職院?!抖惙ā氛n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2
[3]王亭喜.淺議稅法課程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