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0:03
序論:在您撰寫任務型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225-01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我們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習習慣不好,有的學生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聽課的習慣,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有時候你精心設計的一堂課,他們沒聽幾分鐘注意力就不集中了。素質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教育,學生在學校里不僅僅是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和能力。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具有明顯時展特點的課程,因此,英語課應根據時展的需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育原則,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將以傳授和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主的教育模式。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關鍵。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就談不上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談不上自我發展。教會學生如何主動的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并借助于詞典、參考書等獨立地解決問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學習的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顯得很有必要。
任務型教學課堂步驟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給出任務。在熱身環節中,結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及時的向學生呈現教學任務,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置身于需要完成任務的一種情景當中,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迫切需要。
(2)當學生具備了這種需要完成任務的心理傾向時,就進入了學習過程的第二環節,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等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它包括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等各種學習形式,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學習的內容始終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而展開的。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學生進行習。
(3)新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由于是剛剛接受的新知識,學生在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肯定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即很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需要在老師的知道下對新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設計出形式多樣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結合任務進行對話、交流、角色扮演、調查、問答、復述、轉述、填表、游戲等活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課鞏固和加強。這就是師生合作,鞏固與強化新知識的環節。
(4)邊學邊練,知識的拓展。當學生新知識基本掌握之后,教師應及時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邊學邊練。此環節是學生能否形成知識遷移,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既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任務,也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與他們的學習生活貼近的活動情景,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高,練習的效果會更好。
(5)檢查。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并多多鼓勵不敢說,怕出錯的同學,讓每個人都能有完成任務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自我展示的成功體驗。讓學生充分的感覺的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這五個步驟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不盡相同,在同一學習過程中運用的學習方法也互不相同。通過團體成員之間交流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對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合作學習是幫助學生搞好自主學習的催化劑,又是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激情的興奮劑。學生在交流和總結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優化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熑绻岢瞿骋粚W習要點,而不給學生提示一些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就會不知所措。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知過程,又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和創新意識,培養其創造能力,最終把我們的學生培養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藝術類專業;大學生;英語教學;任務型外語教學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是一組特殊的英語學習群體,有獨特的群體特征和專業學習特點。由于自身和外在的種種因素,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一直處于英語教育的邊緣和弱勢。時代的發展對藝術類畢業生的英語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學生想學好,教師想教好,藝術類的英語教學應采取什么策略,對于廣大的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及問題對象的特點。
一、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文化課素質普遍較低,英語水平薄弱,英語學習動機單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大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反應遲鈍,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被動,氣氛不活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不適合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
二、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特點
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受藝術思維特征的影響,一般更習慣于直覺和形象思維,更富于情緒、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歡追求浪漫情調和美感。這個群體的普遍特點是表現欲強、聯想豐富、精力旺盛、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直覺和形象思維能力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等。但是他們往往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忽視英語等文化課的學習,思想上比較自由散漫,組織性和紀律性較差。這些特點使得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厭倦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渴望表現自己,喜歡寬松、自由、活潑的課堂氣氛。要解決目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必須找的適合他們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是近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勢。國外對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得比較多,但主要集中于中學。國內對任務型英語教學法的研究相對集中于中小學,而對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得較少,對藝術類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三、任務型外語教學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英文是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從這個英語術語看,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種基于任務或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有人稱之為任務型教學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逐一學習各個語言項目,而是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
四、任務型教學原則與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特點的綜合分析
1.任務型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互動性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對任務型教學來說,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用學會的語言進行交際,而互動性能夠促進語言自動生成。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學習者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意義的表達和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語法和其他語言形式上。這有利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引進真實文本原則
真實文本使學習者直接接觸目的語文化,能促進學習者以與母語者交流的方式使用新習得的語言,參與有意義的交際,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和語境意識。語境使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習得的語言是動態的,從而調動了學習者的積極性,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意識。
3.過程性原則
語言規則是程序性知識,學用結合才能很好地掌握。任務型外語教學將學習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過程上來,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接觸、感受、體驗并使用這些語言點。同時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這些活動任務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這一特點有利于解決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上課自由散漫,漫無目的的問題。
4.重視學習者個人經歷對學習的促進原則
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親身感受獲得個人體驗,建立對客體的認識和理解,二是學習者新習得的信息豐富或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這一理念允許學生犯語言錯誤,認為這種錯誤有積極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在語言運用方面,學生有較大的自由度,可以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在完成任務的方式、任務結果等方面,要充分發揮想象力。
5.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運用的相關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注意到傳統語言教學與社會實踐脫節的問題,課堂學習與課外運用緊密聯系的重要意義是縮小課堂和社會的距離,激發學習者的內在動機。
本文分析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英語教學的現狀及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研究結果發現任務型教學有利于培養藝術類大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動機,激發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繼紅.藝術類大學生專業特征與外語認同初探[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4.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宗旨與原則
任務型教學的宗旨即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很符合效能感提升的實施策略。任務型英語課堂是以學習任務為主線,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調控、幫助為輔的互動式交際教學課堂。其基本結構包括:課前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提出質疑——公布答案——導入課堂——討論交流——匯報總結——課堂測試——作業布置這幾個主要步驟。在教學目標上,以獲取信息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學習方式上,圍繞著完成任務進行,學生的交流合作,廣泛的參與互動,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通過任務的設計和實施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幫助學生,使他們能夠實現任務的目標并感受成功,獲得自主的發展。而制定任務要符合一些原則,任務設計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任務設計要堅持從實性:第一,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本著各有所需、各盡所能、教有重點、學有收獲的宗旨,設計學生可接受的任務;第二,任務的設計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并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包含初級任務的循環;第三,任務既要注意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滲透,也要注意社會、生活、交際、跨文化的相互滲透,并要融哲史、文學、藝術、環保、法律于一體,學生的鑒賞水平和表達能力不斷提高,思辨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培養;第四,活動應具有激勵性。
二、任務型教學的特征
任務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本節課所講知識內容,結合學生的學情和認知能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生活語言情景,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讓學生真正地感知語言,體驗英語語言的內在美,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理解掌握英語,把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因此它的特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強化口語訓練,突出信息的溝通。任務型教學方式正是利用學生的普遍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尋覓和追求,有意識地創造一種信息差的任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其投入到交際活動之中,注重語言表達,而不是一味追求語言形式的正確性。
2.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就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而任務型教學方式在任務的設計上都以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強調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任務,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3.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果完全由教師控制,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學習,僅僅學會了某些孤立的語法或表達,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標語進行交際,更不能自如地表達思想和情感。任務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結合課文設計一些學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創造真實的或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和答疑者;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而是主動地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因而大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設計各個環節,設計不同的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那么,如何以任務型英語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呢?
1.課前自主學習。針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一些詞匯、語法,還有一些背景知識,預先學習。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課文,主要任務是搜集相關資料,并對搜集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分類和總結,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歸納出文章的主題和提綱。當然,教師要設計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考慮,自主地去學習。
2. 展示學習目標。定什么樣的任務目標,怎樣來確定任務目標,取決于教學內容、任務本身的性質特點、教學條件及教師對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理解。單個任務或復合任務應有一個主體目標,別的目標都在主體目標的基礎上確定,教師所做的一切,比如,情景的創設、信息的輸入、活動的開展、師生角色的表現都要為主體目標而服務。我的教學策略是鼓勵學生帶著學習動機投入課堂活動,有意識地去獲取課堂活動所指向的知識或技能。
3.小組合作參與,師生研討。設計任務,讓學生參與。任務活動是任務型教學的核心內容,任務只有在預期開展的活動下,任務才能有效完成。因此,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的、真實的資料信息,語言環境要適合于語言實際功能,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規律。
4.小組呈現研究成果,并作相關評價。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將自己或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所得出的結論向其他學生及教師展示研究報告成果,其他小組以及教師對其作出評價。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 交際教學
在我國,課堂英語教學的方法經歷了多種形式,從最初的翻譯法、視聽法、交際法、直接法等,方法樣式很多,但是鑒于其結果,往往不言而喻,學生在考試中分數確實很高,但是實際的運用情況確實無法令人滿意。“高分低能”是人們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總結。2001年,我國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它與傳統教學的差異就在于其更加注重以交際活動為核心,聯系學生生活的真實情景。正是由于任務型教學的性質和特點,在當前的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倡導應用任務型教學可以更好地實現英語的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1.任務型教學的內涵
任務型教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教學途徑。顧名思義,它以“任務”為基本核心,“任務”作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更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活動。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指出任務學習法理論框架包括三個部分:前期任務、任務環和語言關鍵點。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講,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主要環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合作的教學理念。
2.任務型教學的原則
2.1真實性原則
主要是指語言和情景的真實。具體是指在選擇材料上要盡量貼近生活中的情景性材料,同時,履行任務的情景及具體活動應盡量貼近真實生活。學生的任務是切實可行的,有明確目標的。當然,“真實”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任務設計的真實性原則也不完全反對非真實語言材料出現在課堂任務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要盡量創造真實或接近于真實的環境,這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一種自然的真實或仿真實的環境中體會語言,掌握其應用。
2.2趣味性原則
這是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之一,即通過有趣的課堂交際活動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動力,使他們能夠融入學習過程中。因此,在任務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考慮任務的趣味性。機械的、反復重復的任務類型易使學生失去參與任務的興趣,因而任務的形式應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務的趣味性除了來自任務本身之外,還可來自多個方面,如多人的參與、多向的交流和互動,任務履行中的人際交往、情感交流,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后的興奮感、成就感,等等。
2.3在做中學原則
任務型教學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任務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即讓學生在做中學。由他們親自通過實際運用去學習掌握和內化所要學習的知識。
3.教師在任務型教學法中的角色
教師和學習者角色的關系是教學過程的核心所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主宰著學生學習的一切,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然而,隨著社會的轉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習者,因此,受我國傳統教育方式影響的英語教師應放棄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的權威身份,在課堂中扮演好任務的設計者、組織者、促進者、協調者、參與者、合作者、觀察者、監督者和評估者,當好學生的鼓勵者、幫助者、支持者及學習者的角色。
“任務型”課堂教學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在運用中學習,而是為了運用而學習。它通過課堂上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學有所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各種教學任務的時候,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做到內容和方式盡量真實,以學生的角度為主,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
任務型教學應以任務為中心,它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的;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與現實有著某種聯系,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交際,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欲望的交際問題,讓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掌握現成的語言知識點。在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這樣才能幫助學生,使其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交際者、探索者和創造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的動態角色使得課堂成為交際的課堂、互動的課堂,接近真實生活的課堂。
4.任務型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1正確理解任務型教學
外語教師及研究者應全面了解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的含義、特點、核心,既要看到它的優點,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所在。對任務型教學應持有一種批判借鑒的態度,摒除為了任務而任務的認識和做法。由于任務教學的局限性,以及我國當前的教育國情,我們不折不扣地實施任務型教學是不可能的,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和當前的教育條件,因時因地制宜地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另外,對于任務型教學的采用不等于對其他教學方法的拋棄。因為從認知的角度看,各種教學理論都是對于不同教學實踐的總結和范疇化,所有的范疇都是模糊的。邊界是不明確的,范疇之間是相互交叉的。我們強調任務型教學法,但不主張完全拋棄其他教學方法。因此,在肯定任務型教學種種優點的同時,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法或其他教學法,要努力做到任務教學與其他教學法的互補。
4.2評估完成后的任務
完成任務以后,教師要根據任務成果的外部表現,展開積極的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師生共同或者家長評價的形式。不僅要看完成后的成果,而且要注重學生在完成過程中的表現、態度和表現出來的情感。改變傳統教學中以為只看重學生分數的評價方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標準。這樣才能避免傷害成績差的學生的自尊心,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把激勵轉化成動力,努力學習。當然,除了對于學生的評價外,教師也要進行自我反思評價。任務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設想,學生對于任務的反應如何,材料是否真實和充足,是否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難度是否適宜等都要進行反思。
5.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可以充分體現語言價值的有效的教學途徑,包含了先進的教學原則和理念,但是,要使它充分地發揮功效,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就必須深入了解其內涵和本質,堅持其原則??偠灾?,任務型教學是我國英語教學的一個趨勢,我們要全面、正確、科學地理解其內容,認真研究和吸取它的精華,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體驗自身的主體性,自主地去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使學生有成就感、榮譽感,教學才會事半功倍。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進一步推動中學英語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Wiilis,Jane.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lnan Limited,1996.
[2]吳春華.“任務型”教學在《新標準英語》課堂上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2,7(7):527.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步驟與教學技巧
教學步驟
前期任務(pre-task)—引出話題和任務
任務環(task circle)
a.任務(task)—執行任務
b.計劃(plannmg)—計劃如何匯報完成任務的情況
c.匯報(reporting)—匯報展示任務完成情況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分析任務執行情況
b.操練(practice)—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語言點
前期任務主要有三項活動:首先,提供并介紹任務的意義,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其次,提供真實的語言材料,如:課文。語言材料中應有新的語言知識出現,以便引起學生對某些語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過分析語言材料引導學生注意某些語言形式等活動,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任務環分為三個階段:(1)執行任務;(2)計劃如何匯報完成任務情況;(3)匯報展示任務完成情況。執行任務本身就給學生提供了使用語言和提高語言運用的流利性、準確性、得體性的機會。在計劃階段,學生根據任務執行的情況,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為匯報展示做好準備,而教師只充當語言上的幫手。最后的匯報展示階段強調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還可證明前期活動是否有效。
在對學生的匯報展示進行了分析后應專門設計一定程度的活動強調一些語言點,還可組織專門的練習,但要注意的是強調語言知識應在任務完成后,要針對學生所出現的實際問題和交際目的,而不應機械地按教學大綱的規定按部就班地去做。
二、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
(1)分析教學內容,在把握教學的知識性目的的同時,應明確教學內容的運用性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許多教材并沒有為教師指出教學內容的運用性的目的,而大多數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運用性目的也缺乏必要的分析。
(2)從教材提供的任務建議中的選擇適合的任務,并設計出具體的運用任務。若教材中沒有提供任務建議,則可以從其他資料中選擇合適的任務。
(3)檢查任務是否符合真實任務的基本要求,并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者(教師和學生)等因素對任務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使之更符合教學要求。
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 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 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興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 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 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三、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后的思考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們認識到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英語學習和習得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通過任務不斷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的將所學過的知識表現出來的外顯過程,而學生的主體性正是通過內化與外顯的無數次交替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因而任務型教學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極少有機會使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教學現狀的最佳途徑之一。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1、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產生成功的喜悅,把培養成功感作為英語教學的目標。
英語是一門運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各種各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而教師在設定任務目標和設計任務時,必須認真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很好地參與任務,教師應重視課前準備環節---提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并從中感受到成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差異,編制小組,加強小組內或小組間的交流。教師在對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評價時應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以激勵評價為主,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2、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英語知識的整合。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是課標、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即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學習態度、興趣、習慣等調整教學內容。我們知道學習困難學生的知識結構不良,是因為相關知識之間沒有建立聯系或某種聯系建立得不夠完善。沒有聯系的知識不能被激活,而聯系減弱的知識不易被激活。這些知識就屬于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
3、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
學生只有對自己現狀、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4、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學生的差異無處不在,如何處理好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我們教師要研究的永恒話題。在任務型教學中,何為共性,又何為個性呢?我們認為任務是共性(任務是由單詞、詞組、句型構成的),也是個性(學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學習英語的障礙,并在教學中發揮其個性特長,克服學習中的障礙。
5、教學過程中設計階梯式驗收,把任務分成基礎、一般、提高三種任務,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完成地任務,而不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我們的英語課堂經常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困難生跟不上。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使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及階段驗收要體現差異,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這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使我們的任務具有階梯性,從而真正實現課標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落實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17—0044—01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綜合運用能力即“能做某事”為目標,要求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操作性;二是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實踐、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具有交際情景的特點;三是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如何才能完成上述目標,讓學生真正做到“能做某事”,筆者認為應從課內與課外兩方面入手。
一、抓好課堂環節,充分給學生提供和創造學習運用語言的機會
1. 簡潔導入,示范到位。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而交際主要體現在語言的輸入和輸出上。只有保證足夠的信息輸入量,人腦才能主動地進行選擇、領悟、編碼和記憶,再進行信息的加工和內化,最終保證信息輸出的質量。所以,按照新課程、新理念的精神,教師應避免傳統的單純教授語言知識的教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法。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體系,精心備課,精心設計任務,精心分解任務。應盡可能以簡潔的情景語言導入,以準確的語言示范、以輕松活潑的語調,讓學生了解本課的任務。然后及時抽身,讓學生自己去接受并完成任務。
2. 分組活動,鼓勵創新。小組合作是任務完成的主要方式,也是當前最受歡迎的合作學習法。在小組學習中,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明確個人的責任,真正明白自己在小組中承擔的具體任務,明確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所有成員的努力與團結協作。因此,在學生掌握了課內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通過小組各種形式的演練,促進合作學習。教師則充當合作學習的幫扶者和指導者。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遇到語言、詞匯等方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及時幫助指導,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在初中英語教材中,對話比較多,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聯系實際生活,加入自己的聯象,把書本知識融入實際生活的情景交際當中。通過課前布置交互性任務,引發合作學習;課堂當中布置交互性任務,促進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來實現“任務型教學”中教學任務的落實。
3. 設計任務,作業優化。任務的設計是任務型教學的中心環節之一,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任務設計能力,教師應有任務設計的前瞻性,能夠結合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學情現狀等相關因素制定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各級子任務和總任務。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各級任務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要遵循先聽說、后讀寫的原則等。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要從學生樂學的角度出發設計作業,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臺。作業的設計要有多樣性,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拓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感性。作業的設計不要局限于書本,要根據生活中的情境和實際,靈活設計蘊含生活實際的作業。
二、抓好課后鞏固,把課堂知識的學習落到實處
1. 設計多層次、多種類型的練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皆有所收獲,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知識的學習掌握是課堂上的重要任務,課后的鞏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在布置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次、多梯度地設計好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練習的方式,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達到了各自的訓練目的。
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倡導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任務的設計也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那么在教學中又應如何設計任務?
一、任務的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任務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任務,期望學生有什么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后,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二、任務的設計要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緊密相關
《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是知識積累和能力實踐的過程,需要有合適的課程內容,而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所以,對教師而言,要自覺地去學習和鉆研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規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使活動設計不僅能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而且還應該和整個單元或整個模塊的教學主題相吻合,真正做到通過教材來教英語,使學生接觸和學習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知識,為日后真實交際作準備。
三、任務的設計要和學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經驗相聯系
我們常說,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重要地是備學生。不同的地區,即使是同一地區的學生,其成長的背景、生活的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那么,他們所具有的生活經驗也存在著差異。但教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是統一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關注活動的內容和方式等是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特別要注重從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把教材上的語言知識內容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掌握,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以真正做到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提倡的“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讓英語成為學生真正用來交際的工具,而非僅僅是停留在腦袋中的語言知識。
四、任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遞進性
語言學習是有規律的,因為沒有自然的語言環境,通常第二外語的獲得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定的方法,花費一定的時間,循序漸進地學習。所以,作為一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比如:活動一和活動二的內容是什么?這兩個活動在對學生語言訓練上面是否有遞進的要求。通過連續的幾個活動,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舊是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這些的話,表面上學生參與活動的面或許很廣,課堂氣氛或許也很活躍,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卻停留在一個層面上,這對于擴充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學生的語言量輸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幫助不大。所以任務的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構建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并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五、任務的設計要兼顧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時代的發展為教育提出許多新的發展目標,如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養個性完滿發展的人,是落實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在這種現代教育觀念的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關注基礎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語言知識的落實,語言技能的培養,語用能力的發展,也要關注更高的教育目標的達成,比如:學生在參與和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所得到的積極愉悅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對于學生的美好情感的形成,良好的個性、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的培養,各種智能的發展要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另外合作意識的培養,任務的設計必須依賴于學習者之間的共同合作,每一個學習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擔當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合作精神。
六、任務的設計的難易度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前蘇聯心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Vygotsky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認為,學習者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都有兩個發展水平: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實際發展水平指學習者獨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而表現出來的知識和技能;潛在發展水平指學習者在他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能力。Vygotsky把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叫做最近發展區域,這個區域是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