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0:00
序論:在您撰寫外商投資企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詞源于國外,最早出現于美國,1915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物流一詞,并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F在歐美國家把物流稱作Logistics的多于稱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產領域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搬運與廠內物流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或銷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見其外延更為廣泛。物流可以定義為“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2.企業物流
物流的分類方法包括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及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等。
企業物流是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可以區分為以下具體的物流活動:
(1)企業生產物流: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企業生產過程的物流大體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生產線的開始端,再進一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生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產成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2)企業供應物流
企業為保證本身生產的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輔助材料供應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對企業生產的正常、高效進行起著重大作用。
(3)企業銷售物流
企業銷售物流是企業為保證本身的經營效益,不斷進行銷售活動,將產品所有權轉給顧客的物流活動。
(4)企業廢棄物回收物流
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的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邊角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質量,也會占用很大空間,造成浪費。
3.物流是“第三利潤泉”
我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項目,計劃把位于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阿拉斯加冰川水通過30萬噸散裝貨輪運到中國,通過管道分裝,再通過裝瓶灌裝送至市場。這個項目是否可行的關鍵就是物流,可以說,物流成本對這個項目具有“一票否決權”。許多投資項目能否在中國成功落戶與這個例子一樣,關鍵取決于物流效率。在今天的國際工商業界,降低物流供應鏈的成本已經成為經營管理的首選重點。物流領域已成為繼降低資源(人工和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及通過擴大市場銷售獲取更多利潤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
二、北侖區企業物流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
盡管我國物流業近幾年有了較快發展,許多企業也對物流管理有了一些認識,但通過對北侖區內的內、外資企業的調查、了解,我們發現,一些外資企業,已經導入準時制生產方式,物流效率較高,對物流理念的理解比較深入,在倉庫設置、物品存放、運輸等各環節,都有具體設計規劃、標識,實施也比較到位。而一些民營企業與這些外資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面在下面幾個方面:
1.物流理念認識不足
企業經營者,重生產輕管理、重工藝輕物流,對現代物流對新經濟時代中企業生產營銷的巨大支撐作用和“第三利潤源泉”的潛在能力缺乏應有的認識,墨守成規,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企業的組織機構設計不合理、不科學
企業的計劃、采購、供應、存儲、運輸等物流活動分屬于各職能部門,各部門和各物流環節因沒有統一管理,只對上級負責、容易強調部門利益而沒有全局觀念。
3.物料儲放、運輸混亂
企業總體布局一般沒有進行物流的規劃設計,企業現有的總體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料流混亂,物料流轉時間長,交貨周期長,空間浪費大。
4.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效率低
采購信息、供貨信息、供貨質量信息、庫存中各種物資的歷史分布等物流的基礎數據沒進行很好的歸納整理;沒有利用看板管理、顏色管理等目視管理方法進行信息共享,信息網絡沒建立。
5.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
技術裝備落后、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6.物流成本方面管理滯后
相關物流系統一般沒有采取總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門核算時總成本不清,各種物資、人員、設備設施和時間效率的浪費現象普遍存在,沒有采用先進的物流比較成本。
三、如何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
可以說我國的企業現在都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為即使在國內,也有眾多外資企業同我們競爭。如果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1.物流管理的定義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
(1)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
(2)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劃、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統化
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企業活動中的各種物流功能,隨著采購、生產、銷售活動而發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統。這種系統大致可由作業系統和信息系統兩個系統組成。
(1)作業系統就是在運輸、保管、配送、裝卸、包裝等作業中,引入各種技術,以求自動化和效率化,同時,使各功能之間能完滿地聯接起來的系統。
(2)信息系統也稱物流信息系統,在企業活動中和其他的功能——采購、生產、銷售系統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從定貨到發貨的信息活動更完滿化,從而提高物流作業系統的效率。
3.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具體對策
(1)建立企業物流成本構成模式與物流管理會計制度
在很多企業中,物流成本在企業銷售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業物流總成本是企業產品在實物運作過程中,如包裝、裝卸、儲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處理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力、財力、物力的總和。企業要明確物流成本的構成,全面、正確的把握包括企業內外發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內的企業整體物流成本,以企業整體成本為對象削減物流成本,建立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模式,從原來財務成本費用中剝離出屬于物流成本范疇的內容,能準確判斷和計算企業現有物流成本及其構成情況。分析和比較物流成本與制造成本,物流費用與其他費用之間的關系,建立科學的物流管理會計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與財務會計在系統上聯結起來,切實掌握物流系統的成本。分領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統的資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數據庫,建立物流成本科學的比較依據。
(2)在企業內部,充分利用7S、看板管理、顏色管理等手法,加快企業物流速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動資金越少,同時,盡可能減少流通環節和節約物流時間,盡可能直運輸、減少物資集中和分散運輸的次數,實現效率化的配送,從而加快企業物流速度,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
(3)在企業外部,與上、下游企業配合,構建一體化物流戰略
企業要努力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形成一體化供應鏈。實現由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構筑一體化物流戰略,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供應鏈成本。
(4)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或成立物流子公司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歐美國家采用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稱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業外部的分銷公司、儲運公司或第三方貨運人執行本企業的物流管理或產品分銷職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圍可以是對傳統運輸或倉儲服務的有限的簡單購買,或者是廣泛的,包括對整個供應鏈管理的復雜的合同。
除了通過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削減物流成本外,建立企業物流子公司也是貨主企業控制物流費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物流業務仍然處于貨主企業的總體控制之下,與此同時,通過子公司的獨立經營,來實現物流成本的下降。成立物流子公司后,一方面由于物流子公司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實體,因而在內部費用管理上會更有效,可以更好地消除設施、設備的重復投資、人員費用過大等現象,遏制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些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從各經營公司來說,物流作業全部外包給物流子公司,物流費用支出將能在財務報表上明確地表示出來,進而有利于促進各經營公司銷售上的成本效益管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在北侖區的一些大型石化、鋼鐵企業,已經采取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如何更好地通過招商工作提高北侖區企業物流管理水平
1.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引進高水平的物流企業,促進北侖區物流企業發展
寧波市北侖區“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奮斗目標:把北侖區域建設成為長三角南翼的國際航運中心和服務全省、輻射華東的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2006年2月,寧波市“十一五”規劃再次確定,北侖臨港產業區是寧波市臨港大工業基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石化、能源、鋼鐵等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擁有天然深水良港的北侖區,區位優越,港口集疏運網絡正在逐步建成,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世界港口發展的經驗證明,要成為國際航運中心,首先要成為區域物流中心。因此,在今后招商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國際知名物流公司的宣傳,吸引這些高水平物流公司來北侖區投資。由世界500強企業馬士基集團投資的寧波龍星物流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落戶北侖,該項目現已投產年可處理25萬TEU。
引進第三方物流公司,為北侖區企業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選擇。初步調查預測,2007年區域內大中企業物流業外包達30多億元,按照規劃,北侖區2020年1000億元的GDP,相應所產生的企業配送物流服務增加值將至少達100億元,地方將增收至少5億元。
2.建立運作物流園區。我們必須加快建設區域大型物流園區,按照市場運行機制,實行企業化經營,按照國際通行辦法,建設、管理、運營物流園區;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提升物流的組織化程度,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與技術,提升總體的經營管理水平,吸引區內外物流企業以及貨代、船代企業進駐園區。并通過與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的整體或部分嫁接,盡快建設起適合市場需求的現代港口大物流運作平臺。
3.人才是基礎,是事業成功的保障。加強國外物流專業比較先進院校的聯系,爭取這些國外教育機構與北侖區內教育機構聯合辦學,培訓物流相關人才。
【關鍵詞】外商投資企業;動機;區位
一、經典作家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動機的理論解釋
馬克思雖然沒有創立系統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但馬克思有關資本國際化,尤其是有“過剩資本”和資本輸出的思想,對于我們分析當代外商投資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仍有現實意義,馬克思有關資本輸出的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過剩資本”,形成資本輸出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本主義積累規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使資本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以日益加快的速度進行,形成大量的相對人口過剩。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國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生產過剩不可避免;同樣,相對于國內日益下降的平均利潤率而言,必然存在大量過剩資本。與生產過剩、相對人口過剩同時并存的大量過剩資本正是資本輸出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
2.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過剩資本的一條出路。按照馬克思的論述,由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增值運動并不受國家或民族地域的局限,而是生來就是具有國際性。馬克思、恩格思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都成為世界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的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雖然在當時的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資本輸出并未成為經濟現象,一國資本越出國界主要表現為商品資本,但商品生產的本性必然導致生產商品的企業為擴大商品銷路而到國外去投資,以開拓國際市場、獲取廉價原材料和追逐高額利潤為目標的資本輸出就成為過剩資本一條必要出路。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p>
3.高額利潤和獲取高額利潤是過剩資本輸往海外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力。馬克思明確指出:“如果資本輸往國外,那么,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并不是因為它在國內已經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在國外能按更高的利潤率來使用?!倍疫^剩資本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較高的利潤率,更重要的是追求利潤量的最大化。正如馬克思所說:“超過一定的界限,利潤率低的大資本比利潤率高的小資本積累得更迅速?!笨梢姡Y本要取得更多更快的增殖特性是資本輸出的最根本動因。
二、西方主要經濟學者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動機的分析
1.優勢理論。1960年,海默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率先提出了有關外國直接投資的一般性理論,即壟斷優勢理論,海默認為,外國直接投資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資產交易過程,它還包括非金融和無形資產的轉移,是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和發揮其內在組織優勢的過程。美國企業之所以能從事海外直接投資,其主要決定因素在于美國企業擁有技術和規模等壟斷優勢,而壟斷優勢源于美國企業控制了技術的使用以及實行水平一體化和垂直一體化經營。后來金德爾伯格系統闡述了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亦被稱為“海默-金德爾伯格學說。
2.市場內部化理論。概括而言,市場內部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第一,用自然性市場非完善性代替結構性市場非完善性,并以此作為市場內部化理論的關鍵性前提。第二,由于市場和企業是組織、配置要素和商品交換的兩種基本途徑,當企業內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場交易成本時,交易應在企業內部即外商投資企業所屬各企業間進行,從而形成一個內部交易、內部轉讓的內部化市場。第三,內部化過程超越國界,外商投資企業便應運而生,因此,內部化優勢促成了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但巴克利等人強調,外部市場的自然性的非完善性是相對于效率而言的,因此,內部化優勢并不是指給予企業擁有特殊優勢的這種資產本身,而是指這種資產的內部化過程(相對于把這種資產出售給外國生產者而言)賦予外商投資企業以特殊的優勢。換言之,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并不需要一定有壟斷優勢,而只需要創造比外部市場更有效的行政機構或內部市場。第四,海外的直接投資在外商投資企業的國際經濟交易方式中居于主導地位。
3.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從事海外直接投資是由該企業本身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等三大基本因素共同決定的。第一,所有權優勢。所有權優勢在鄧寧的幾篇論文中定義不盡相同,但主要是指企業擁有或能夠得到的別國企業沒有或難以得到的無形資產和規模經濟優勢。具體包括:技術優勢,包括專門技術、專利和商標、生產訣竅、營銷技能、研究與開發以及產品特異化功能。企業規模優勢,它是由規模、壟斷和獲得資源的能力所產生的優勢。如規模大的企業研究與開發能力強,產品創新優勢突出;寡占企業易控制原材料和產品市場;大規模企業能充分利用各種要素稟賦、市場—政府干預等方面的國際差異,分散企業經濟經營風險,獲得規模經濟優勢等。第二,內部化優勢。它是指企業為避免市場的非完善性而將企業所有權優勢保持在企業內部所獲得的優勢。鄧寧所說的市場非完善性既包括結構性市場非完善性(如競爭壁壘、政府干預等),也包括自然性市場非完善性(如知識性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及高交易成本等)。鄧寧認為,企業將共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可以避免世界資源配置的外部市場非完善性對企業經營的不利影響,保持和利用企業技術創新的壟斷地位,從而有利于獲得最大化的利潤。第三,區位優勢。它是指國內外生產區位的相對稟賦對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吸引與推動力量。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區位優勢是由東道國和母國的多種因素的綜合決定的。若東道國經濟中的有利因素吸引外國投資者前去投資,則形成直接區位優勢;若母國經濟中的不利因素迫使企業到海外從事直接投資,則稱為間接區位優勢。概括而言,區位優勢主要取決于:一是,勞動成本。由于國際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善性,尤其是妨礙各國之間勞動力移動的移民管制,導致實際工資成本的差異;而外商投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使總生產成本最小。因此,企業在選擇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時,必然先考慮勞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特別是當產品技術已經標準化以后,企業更傾向于將生產活動轉移到勞動投入的來源地。典型的例證是東道國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會吸引國外企業前來從事勞動密集型的投資。二是,市場購銷因素。盡管尋求廉價勞動成本的投資一直在迅速發展(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增長很快),但在數量上相對并不重要(尤其是與在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相比仍然只是很小數目)。這主要是因為,國際性的競爭不只是包括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勞動成本而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投資地點,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哪里出售產品和占有市場。正如斯密所指出的,“交換力”和“市場范圍”最終限制著因分工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因此,東道國市場規模、市場潛力、發展階段以及當地競爭程度等市場購銷因素對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決策有到頭重要的影響。例如,市場位置相距遙遠的國家,由于運輸成本和通訊成本較高而不利于開展貿易活動,但卻能吸引海外直接投資活動;又如,若東道國競爭激烈,出口廠商會考慮在對方市場投資生產,以“當地制造”的標簽推銷其產品,而更為重要的是,迎合東道國不同口味和需要的生產和營銷活動,嚴重依賴于東道足夠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全球經濟增長的桎梏不是來片于供給,而是來自于需求,不管是對消費品還是對工業品,外商投資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從事專業化的生產和出售復雜的產品將取決于成熟的市場。為了尋求市場需求,當代外商投資企業打破了所有國家間、地區間的界限,將生產性的環球工廠與環球購物中心相互補充,從而將全世界都作為其市場目標。但發展中國家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其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極其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代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三是,貿易壁壘。東道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外商投資企業在直接投資和出口之間選擇。許多東道國一直在意識地將利用關稅、配額和當地標準等手段作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地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實行進口替代戰略地發展中東道國,貿易壁壘可誘使那些過去向其出口地外國企業到當地進行直接投資。四是,政府政策。一般而言,政法、社會和經濟環境等直接關系到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國家風險。母國和東道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母國對外投資的鼓勵與限制政策、東道國引進外資的鼓勵與限制政策等,都會對外國企業進入東道國市場的方式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如母國的投資鼓勵政策和東道國的引資優惠政策能增強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優勢。第五,心理距離。前述由于經濟條件不同形成的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物質和經濟距離是跨國區位優勢的主要決定因素,而由于歷史、文化、語言、風俗、偏好、商業慣例等因素形成的心理距離,也是區位優勢的重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心理距離越小,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優勢就越大。
鄧寧認為,區位優勢不僅決定著企業從事國際生產的傾向,而且也決定著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部門結構和國際生產類型。不難看出,鄧寧有關區位優勢的解釋,不僅吸取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關于國家優勢的思想,而且承襲和發展了不少國際經濟學者有關區位因素的分析。鄧寧在抽象出上述三個決定外商投資企業行為和外國直接投資基本因素的基礎上,根據三種優勢的不同組合來說明外商投資企業如何在技術轉移、出口和海外直接投資三種國際經濟活動方式之間作出選擇。若一國企業僅擁有所有權優勢,則企業將選擇許可證安排方式進行技術轉移;若一國企業具有所有權和內部化兩項優勢,而無區位優勢,則企業將選擇國內生產然后出口的方式;而一個企業只有同時擁有所有權、內部化和區位三種優勢,該企業才會選擇對外直接投資方式。西方經濟學者對外商投資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被人們最廣為接受的綜合性國際生產模式,被譽為國際直接投資領域中的“通論”。
參 考 文 獻
[1]陳秀山等.中國區域經濟問題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魏后凱,賀燦飛,王新.中國外商投資區位決策與公共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編譯局譯.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楊丹輝.外商投資新動向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2)
[關鍵詞]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稅收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01.134
1 目前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投資總額不符、注冊資本不到位
對我國外商投資企業而言,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投資總額不符,即外商投資企業的實際投資規模與投資總額不相符。對于我國外商投資企業而言,所采用的是認繳制,即企業先認繳注冊資本,后續到位資金無須一次實繳。據調查發現,國內部分地區為實現招商引資,在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大企業的注冊資本,最終實際到位的資金卻與注冊資本大相徑庭,以至于注冊資本、實際生產規模之間明顯不相符。就實物投資而言,部分資產評估組織機構沒有聘請評估師對實物進行認真估價,也沒有對外商投資企業提出必須出具實物原始發票的要求,僅憑外商投資企業自報價就給予出具驗資報告,這樣必然會導致價值高估現象發生。
1.2 外資遲遲不到位或變更登記不及時
對于少數外商投資企業而言,當注冊資本超過了章程、合同以及法律法規規定時間仍沒有到位的企業注冊成立后,一直沒有收到資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企業在有意加大投資額,甚至虛增注冊資本,最終的結果就是外方投資難以及時到位。同時,還存在著外資變更登記不及時問題,即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超過了章程、合同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期限,依然沒有到位,且未到工商部門對營業執照進行變更。
1.3 外商投資企業財務核算問題
第一,固定資產沒有發票入賬。對于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而言,固定資產實際上就是從總公司調撥且用過的固定資產,但是沒有發票等憑據。實踐中,只是憑借著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相關資產評估報告所列的價值入賬,而財務處理與要求不相符。第二,關聯交易額認定非常困難。就關聯交易而言,雖然外商投資企業對其進行了申報,但是基層稅務機關因沒有同類產品價格對比,所以難以準確把握企業所申報的關聯交易價格的準確性、真實性,最終導致外商投資企業的成本、收入與實際情況難以核實。
2 加強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多管齊下,加強企業稅收管控
在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過程中,應當嚴把入口關,即外匯管理部門在外商投資企業出資時,對其所提供的材料合法性、真實性進行嚴格的審核,以保證外方出資的真實性、嚴肅性。同時,還要嚴把年檢關。即對那些注冊資金不及時到位或者違規出資的企業,可利用每年的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契機,督促外方按期出資,保證資金足額到位。出口關也非常的重要,在此過程中,稅務機關應當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外商投資企業稅務處理辦法,對外資有效出資比例較低的企業,按內資企業對其進行處理,一律不享受國家制定的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傊?,通過嚴把入口、年檢以及出口關,采用多管齊下的方法,對外商投資企業加強稅收管控。
在關聯企業稅收管理過程中,首先應當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比如專門針對關聯交易稅收征管制度,其中包括關聯企業認定、交易調整方法和原則、可比價格數據獲取以及關聯企業舉證責任與預約定價等內容。同時,還要加大稅源監控力度,立足稅源管理基礎工作,準確、深入地把握外商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資金往來和相關財務核算情況,結合納稅評估,對存在不同于獨立企業間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關注,并且對其進行重點核查。實踐中,還要不斷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在公布商品以及服務價格時,建立健全行業利潤信息庫。在此過程中,基層稅務機關還應當不斷完善與商檢、海關以及貿易和統計部門的信息交換機制,全面收集合理的價格信息,以此來提高對關聯交易的準確判斷率。
2.2 加大必要稅收監管力度
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經濟特區比較常見,實踐中可以看到稅率的高低不僅影響著特區的經濟和財政收入,而且還會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統計數據顯示,自經濟特區的“三資”企業創立至今,只有深圳累計上繳中央和廣東省財政資金比較理想。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當有敏銳的嗅覺,即部分企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采取多種手段和方法虛報虧損、避稅逃稅,甚至將利潤非法轉移至境外,加之監管乏力,以至于特區的應征稅收嚴重流失。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國家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很有吸引力,但是因國內涉外稅收政策不完善,部分企業也會鉆空子。據相關資料顯示,自1994年后我國全面推行稅制改革以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避稅、逃稅行為,但是新時期依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避稅和逃稅現象。實踐中,一些企業在進口設備過程中大作文章,比如利用我方信息不靈、對同類設備國際行情不甚了解等弱點,高報設備價格,以期逃避繳稅。上述任何一種行為和現象的發生,都會嚴重影響我國的稅收,同時對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加大必要的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監管力度勢在必行。
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高價低報等,即在三資企業申報項目、簽訂合同時,采用的是設備與技術市場價格變化前申報的價格,而設備和技術進口報關時市場價格出現了變化,無法更改已審價格,所以只能按照已審批價格填寫發票,然后報關。對于高價低報現象,一方面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定價設備和技術出資;另一方面要對有意高價低報行為進行嚴格處罰。在當前的形勢下,應當根據國際通行的稅收慣例,立足國內實際情況,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適時的調整和改進。就外商投資企業避稅、逃稅問題而言,首先應當處理好外資利用與國稅流失之間的關系,決不能以犧牲稅收來換取外資的利用。對此,應當對外商投資企業加大稅收監管力度,并且通過盡快掌握反避稅技能,來有效提高稅收征稽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并且還要不斷加快避稅立法,建立健全涉外稅收法規。
2.3 強化稅收信息化建設
首先,應當不斷健全和完善稅收管理信息平臺。以數據庫作為支撐,借助信息網絡紐帶,利用科學高效的征收管理軟件為抓手,在網絡建設以及硬件配備和信息標準規范方面,建立相互協調、整體規劃以及多種稅收信息化集中處理機制。其次,構建面向所有納稅人的服務平臺。實踐中,應當不斷完善和健全電子稅務網絡,并以此作為載體,建立集網上申報、政策咨詢、辦稅指南以及稅收論壇和投訴舉報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從而使納稅人能夠及時辦理納稅事宜。最后,健全納稅人服務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流程,通過簡化程序、減少中間環節以及推廣陽光辦稅,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服務,通過強化稅收信息化建設,來提高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水平。
3 結 論
總而言之,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涉及諸多方面的內容,筆者認為應當從思想重視、制度完善以及執行到位和加強監管等方面著手,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外商投資企業稅收管理水平,實現外商投資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賈俊雪.稅收激勵、企業有效平均稅率與企業進入[J].經濟研究,2014(7).
[關鍵詞]外商投資企業投資決策企業物流建設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開通,位于寧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保稅港區也已被國務院批準成立,進入建設階段,這對寧波市招商引資工作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筆者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接觸過許多來寧波開發區投資的外商,通過與他們交流,了解了外商投資決策的程序和影響決策的因素,認識到外商在投資過程中,對物流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加深了對物流的理解,筆者認為在當前企業成本上升、美元持續貶值的經營環境下,只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才可能增加企業競爭力,提高利潤。本文擬結合寧波市招商引資重地——北侖區的實際情況談談加快企業物流建設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途徑。
一、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
1.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詞源于國外,最早出現于美國,1915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物流一詞,并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現在歐美國家把物流稱作Logistics的多于稱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產領域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搬運與廠內物流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或銷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見其外延更為廣泛。物流可以定義為“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2.企業物流
物流的分類方法包括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及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等。
企業物流是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梢詤^分為以下具體的物流活動:
(1)企業生產物流: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企業生產過程的物流大體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生產線的開始端,再進一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生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產成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2)企業供應物流
企業為保證本身生產的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輔助材料供應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對企業生產的正常、高效進行起著重大作用。
(3)企業銷售物流
企業銷售物流是企業為保證本身的經營效益,不斷進行銷售活動,將產品所有權轉給顧客的物流活動。
(4)企業廢棄物回收物流
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的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邊角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質量,也會占用很大空間,造成浪費。
3.物流是“第三利潤泉”
我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項目,計劃把位于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阿拉斯加冰川水通過30萬噸散裝貨輪運到中國,通過管道分裝,再通過裝瓶灌裝送至市場。這個項目是否可行的關鍵就是物流,可以說,物流成本對這個項目具有“一票否決權”。許多投資項目能否在中國成功落戶與這個例子一樣,關鍵取決于物流效率。在今天的國際工商業界,降低物流供應鏈的成本已經成為經營管理的首選重點。物流領域已成為繼降低資源(人工和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及通過擴大市場銷售獲取更多利潤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
二、北侖區企業物流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
盡管我國物流業近幾年有了較快發展,許多企業也對物流管理有了一些認識,但通過對北侖區內的內、外資企業的調查、了解,我們發現,一些外資企業,已經導入準時制生產方式,物流效率較高,對物流理念的理解比較深入,在倉庫設置、物品存放、運輸等各環節,都有具體設計規劃、標識,實施也比較到位。而一些民營企業與這些外資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面在下面幾個方面:
1.物流理念認識不足
企業經營者,重生產輕管理、重工藝輕物流,對現代物流對新經濟時代中企業生產營銷的巨大支撐作用和“第三利潤源泉”的潛在能力缺乏應有的認識,墨守成規,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企業的組織機構設計不合理、不科學
企業的計劃、采購、供應、存儲、運輸等物流活動分屬于各職能部門,各部門和各物流環節因沒有統一管理,只對上級負責、容易強調部門利益而沒有全局觀念。
3.物料儲放、運輸混亂
企業總體布局一般沒有進行物流的規劃設計,企業現有的總體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料流混亂,物料流轉時間長,交貨周期長,空間浪費大。
4.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效率低
采購信息、供貨信息、供貨質量信息、庫存中各種物資的歷史分布等物流的基礎數據沒進行很好的歸納整理;沒有利用看板管理、顏色管理等目視管理方法進行信息共享,信息網絡沒建立。
5.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
技術裝備落后、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6.物流成本方面管理滯后
相關物流系統一般沒有采取總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門核算時總成本不清,各種物資、人員、設備設施和時間效率的浪費現象普遍存在,沒有采用先進的物流比較成本。
三、如何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
可以說我國的企業現在都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為即使在國內,也有眾多外資企業同我們競爭。如果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1.物流管理的定義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
(1)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
(2)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劃、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統化
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企業活動中的各種物流功能,隨著采購、生產、銷售活動而發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統。這種系統大致可由作業系統和信息系統兩個系統組成。
(1)作業系統就是在運輸、保管、配送、裝卸、包裝等作業中,引入各種技術,以求自動化和效率化,同時,使各功能之間能完滿地聯接起來的系統。
(2)信息系統也稱物流信息系統,在企業活動中和其他的功能——采購、生產、銷售系統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從定貨到發貨的信息活動更完滿化,從而提高物流作業系統的效率。
3.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具體對策
(1)建立企業物流成本構成模式與物流管理會計制度
在很多企業中,物流成本在企業銷售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業物流總成本是企業產品在實物運作過程中,如包裝、裝卸、儲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處理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力、財力、物力的總和。企業要明確物流成本的構成,全面、正確的把握包括企業內外發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內的企業整體物流成本,以企業整體成本為對象削減物流成本,建立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模式,從原來財務成本費用中剝離出屬于物流成本范疇的內容,能準確判斷和計算企業現有物流成本及其構成情況。分析和比較物流成本與制造成本,物流費用與其他費用之間的關系,建立科學的物流管理會計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與財務會計在系統上聯結起來,切實掌握物流系統的成本。分領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統的資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數據庫,建立物流成本科學的比較依據。
(2)在企業內部,充分利用7S、看板管理、顏色管理等手法,加快企業物流速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動資金越少,同時,盡可能減少流通環節和節約物流時間,盡可能直運輸、減少物資集中和分散運輸的次數,實現效率化的配送,從而加快企業物流速度,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
(3)在企業外部,與上、下游企業配合,構建一體化物流戰略
企業要努力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形成一體化供應鏈。實現由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構筑一體化物流戰略,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供應鏈成本。
(4)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或成立物流子公司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歐美國家采用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稱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業外部的分銷公司、儲運公司或第三方貨運人執行本企業的物流管理或產品分銷職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圍可以是對傳統運輸或倉儲服務的有限的簡單購買,或者是廣泛的,包括對整個供應鏈管理的復雜的合同。
除了通過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削減物流成本外,建立企業物流子公司也是貨主企業控制物流費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物流業務仍然處于貨主企業的總體控制之下,與此同時,通過子公司的獨立經營,來實現物流成本的下降。成立物流子公司后,一方面由于物流子公司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實體,因而在內部費用管理上會更有效,可以更好地消除設施、設備的重復投資、人員費用過大等現象,遏制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些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從各經營公司來說,物流作業全部外包給物流子公司,物流費用支出將能在財務報表上明確地表示出來,進而有利于促進各經營公司銷售上的成本效益管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在北侖區的一些大型石化、鋼鐵企業,已經采取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如何更好地通過招商工作提高北侖區企業物流管理水平
1.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引進高水平的物流企業,促進北侖區物流企業發展
寧波市北侖區“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奮斗目標:把北侖區域建設成為長三角南翼的國際航運中心和服務全省、輻射華東的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2006年2月,寧波市“十一五”規劃再次確定,北侖臨港產業區是寧波市臨港大工業基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石化、能源、鋼鐵等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擁有天然深水良港的北侖區,區位優越,港口集疏運網絡正在逐步建成,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世界港口發展的經驗證明,要成為國際航運中心,首先要成為區域物流中心。因此,在今后招商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國際知名物流公司的宣傳,吸引這些高水平物流公司來北侖區投資。由世界500強企業馬士基集團投資的寧波龍星物流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落戶北侖,該項目現已投產年可處理25萬TEU。
引進第三方物流公司,為北侖區企業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選擇。初步調查預測,2007年區域內大中企業物流業外包達30多億元,按照規劃,北侖區2020年1000億元的GDP,相應所產生的企業配送物流服務增加值將至少達100億元,地方將增收至少5億元。
論文關鍵詞:FDI,貿易結構,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貿易結構的決定是國際貿易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之一。從古典比較優勢理論誕生以來,經濟學家試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決定貿易結構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理論流派。一些西方經濟理論對外商直接投資和動態比較優勢,貿易結構的變化進行了闡述,而較為著名的是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雁行”理論。維農把國際貿易與FDI產生的原因統一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之下,將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與國際化經營區位選擇,方式選擇聯系起來,并證明了投資是在貿易基礎上進行的比較優勢轉換的結果。而“雁行”理論認為在一個經濟相對落后而且對外開放的國家,某一產業可以通過吸收國外資本和技術而獲得發展。近幾年,國內學者關于FDI與貿易結構的關系也做了許多研究,江錦帆(2004)發現FDI在中國經濟增長中存在資本效應和外溢效應兩方面的作用協整檢驗,外溢效應對出口貿易有積極影響。江小娟(2002)對FDI與中國出口競爭力的關系進行了定量了研究核心期刊目錄。她對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與國內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進行了比較,認為FDI有利于優化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劉重力(2000)比較研究了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與國外出口商品結構,發現FDI促進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增長。已有的文獻上看,這些研究都是從國家層面上來研究FDI與貿易結構的關系,而對于浙江省這樣一個出口大省來說,研究FDI對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浙江省貿易結構的現狀
(一)、外商投資企業對浙江省出口的貢獻
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浙江省FDI流入的典型代表,其對浙江省出口的貢獻可以看出其對浙江省貿易的影響,我們用外商投資對浙江省出口貿易貢獻度來衡量其對浙江省出口的影響;“外商投資對浙江省出口貿易的貢獻度”是指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在整個浙江省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的份額,表明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的作用力大小。
表1 1997-2008年浙江省外商投資對其出口貿易貢獻度
年份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
(單位:萬美元)
浙江省出口額
(單位:萬美元)
貢獻度(%)
1997
246640
1011113
24.39
1998
268295
1086623
24.69
1999
332783
1287125
25.85
2000
534843
1994279
26.82
2001
709961
2297747
30.90
2002
919969
2941102
31.28
2003
1304773
4159499
31.37
2004
1964667
5814638
33.79
2005
2726282
7680353
35.50
2006
3795210
10089427
37.62
2007
4725567
12827293
36.84
2008
5426543
論文關鍵詞 外商投資企業 登記 改革
近十幾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入駐國內,其投資形式也發生變化。設立方式上,從當初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為大多數入駐形式演變為如今的以外商合資、外商獨資乃至外商一人有限公司居多;所涉及的產業范圍上,從制造業、建筑業涉及較多演變為如今更偏向于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經營范圍也日趨多樣,云計算、工業設計、企業管理咨詢等新興行業層出不窮;企業架構上,也從過去大企業、大公司向目前的小型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可以說,外商投資企業正在改變過去的形象和定位,越來越“國民化”。
然而,隨著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化”待遇進程的不斷加快,其登記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一定程度上已影響到外商投資企業的落戶和發展。因此,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進行規范和完善十分必要。
一、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缺陷給實際操作帶來困擾
當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中主要使用的法律主要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條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和《外資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近年來也逐步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操作。同時,國家工商總局逐步出臺的若干規定、暫行規定、執行意見、有關通知、指導意見等,也被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時的依據。如此眾多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實施意見,會存在相互矛盾之處,給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帶來困擾。如《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二條關于外資企業解散的申請,應當提交終止申請書,報審批機關核準,審批機關作出核準的日期為企業的終止日期。而在《公司法》及登記條例中,明確“經公司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公司終止”。而在實際操作中,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機關核準解散的日期與公司登記機關登記注銷的日期并不一致,即對于外商投資企業主體資格喪失應遵從哪個日期并沒有統一的說法,給企業、登記機關和其他機構如銀行等辦理后續業務帶來困擾。又如三部外商投資企業法中關于企業章程、合同與協議中有相互重疊的部分 ,如《中外合資企業經營法實施條例》中第十一條第五款與第十三條第五款都涉及到了董事會的組成問題,即合營合同與章程都須對董事會組成事項有規定,但因合營合同由出資雙方訂立,而章程由董事會訂立,訂立人不同,如果兩者沖突,以章程為準還是合營合同為準,法律中卻并未明確規定,給登記實務操作時造成影響。
(二)多頭管理使登記程序繁瑣冗長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的登記實行審批部門審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登記制度。外商投資企業從設立伊始,即受多個部門管理。申請時有審批機關,所涉及的行業還有行業主管部門,設立時有登記機關,資金匯入時還需經過外匯主管部門。除某些確需要管控的因素外,多頭管理使企業登記程序被繁瑣化、復雜化,增加了企業與社會的工作成本。以某家外商投資企業需要增加流通環節食品批發與零售為例,應當獲得審批機關的批準方可從事該業務,而審批機關要求企業先獲得工商部門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工商部門卻堅持認為外商投資企業應當先獲得審批機關的批準,憑批準證書再辦理相應許可,如此循環往復致使企業和有關部門均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降低工作效率。對于審批機關來說,審查的是該外商投資企業是否被允許從事某項行業,而對于行業主管部門或許可機關來說,關注的是該外商投資企業是否具有從事某項業務的能力,兩者的管理目標和方向其實并不相同,但由于各部門都各自要求一套完備的申請標準,使外商投資企業對應先滿足哪套標準感到困惑,又如果兩套標準之間存在矛盾,應遵從于哪一個標準,都有不確定因素。另一種情況是,某外商投資企業獲得了審批機關的批準,設立登記時被工商部門要求對經營范圍的表述必須符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規范表述,從而使最終獲得的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表述與審批機關出具的批準證書中的表述不一致。外商投資企業將會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需要再前往審批機關進行修改,從而帶來修改章程、合同、申請表格、可行性報告等一系列繁瑣流程,二是暫且擱置,待聯合年檢時因批準證書與營業執照不相符而再次選擇第一種辦法。無論哪種選擇都是冗長復雜的手續,給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帶來諸多不便。
(三)硬性規定致實務管理存在漏洞
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登記的法律規定有諸多與國內企業不同,這些法律、法規和規定在設立之初確有其便于加強管控的必要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特殊的規定逐漸喪失其管控力和必要性,成為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時必須遵守卻又可以輕易繞過的規定。如中外合資企業對中方出資人要求必須是企業或組織,除個別試點地區外,中方自然人目前尚不能成為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出資人,而在實際操作中,中方出資人可以通過設立一個一人有限公司,再由此一人有限公司與外方合資,輕而易舉地避開此項規定,使規定的存在形同虛設。同樣的,關于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之間的比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比例的暫行規定》給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工商部門確認的是注冊資金和實到資本,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總額有多少,并未有部門對其進行實際的勘察與檢驗,“投資總額”缺少實際意義。上述看似詳細且確定的規定,由于其本身的滯后性,使其與現行的其他企業登記制度自相矛盾,而產生管理漏洞。
二、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縱觀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存在的各種問題,究其原因,可歸結為日益增長的外商投資企業需求與滯后的法律法規、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化”待遇呼聲漸高。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越來越多呈現“國民化”特征,投資主體中,“離島”企業、“海歸”創業呈上升趨勢,即投資主體的工作和生活主要場所在中國;投資規模上也日趨小型化和微型化,一人有限公司比重上升;經營范圍和模式也以新興、高端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和創意產業為主,以上各種特征均與內資企業、小微企業經營模式非常類似。與以往集團化、規?;\作不同,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在設立過程中期望程序更便捷、方式更靈活、效率更提高,能與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相適應,不再為了繁瑣的登記程序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改革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化和推行并聯審批、電子審批為主的發展方向。
三、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目標上,應注重提高行政效能,降低社會工作成本
推進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制度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客觀需求,是促進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健康運行的歷史必然。 因此,應當以尊重市場主體自由意志為主,同時適當兼顧管理控制。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程序,無論是否因管控需要,都應本著為市場主體和申請人提供便利、鼓勵創業、支持發展的立場。例如,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程序中易造成拖沓的環節主要在于證明或公證材料繁多復雜,更改登記事項需經過多個部門審批影響企業運作效率,審批機關審批時間過長(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中第八條規定為3個月)等。為簡便登記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對于外商投資企業證明或公證材料的審核可以通過電子審查的方式,即統一一些經常性投資者所在國的查詢平臺,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相應的注冊或登記號碼,即刻便能了解外方投資者的情況,省卻了需所在國有關部門出具證明且還須遞交我國領事館認證的繁瑣流程;審批機關之間則應增強相互溝通,對重要登記事項做到基本登記材料標準、要求一致,出具文書表述一致,相同材料不重復收取,資源共享,減輕企業負擔;減少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行政效能和辦事效率。即行政機關可以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從支持市場經濟發展、為投資人提供便利的角度出發,簡化外商投資企業的登記程序。
(二)改革基調上,應傾向靠攏“國民待遇”,合理并軌
改革的目標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客觀需求,因此,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改革的主導思路應是積極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化。立法層面上,目前外商投資企業法律與公司法并存的“雙軌制”立法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亟待改變。理論界目前支持的主流法律重構方法是將現有的外商投資企業法分解,把外商投資企業法中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終止、組織機構等內容,劃歸內資的公司法、企業法調整;另外一部分涉及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控制的內容可直接劃歸國內相關的部門法調整。審批實務中,根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于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范圍不涉及禁止類和限制類產業的,應當參照國內企業,實行登記制,由登記機關直接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全面審查,并予以登記;對外商投資國家限制外商投資的行業的,仍應實行審批登記制,但應對其多頭審批環節進行簡化,有所屬行業審批部門進行審批。
論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起,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低迷、蕭條,許多西方國家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巨大壓力。與一些發達國家情況正好相反的是,
(二)內因
1.實際有效匯率。據imf估算,2002年人民幣相對于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名義有效匯率下降了6%,而根據胡祖六(2003)的測算,從200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最高點貶值到2003年6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自1994年
2.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種重要的匯率決定理論。該理論認為,購買力平價(ppp),指一定時期內兩種貨幣的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在本國國內所能購買的商品與勞務的數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說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交換,實質上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購買力的交換,長期均衡匯率是由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購買力對比決定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
(三)對外商直接 投資 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將增加外商的投資 成本 。外商投資企業投資是以貨幣、實物及其它無形資產等形式投資的。人民幣的升值,以美元為股本金的外商投資企業,兌換人民幣的能力會減少,也就是外商投資的成本會隨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投資的競爭力。但是,外商投資成本的增加,對于特定的項目來講,原來額定的投資規模所需的資金將不足,如果繼續實施該項目,會促使外商增資,擴大其投資規模。人民幣的升值會加速企業利潤分配和再投資,不利于現有外企發展。人民幣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外商將會加速企業利潤分配,提高可分配利潤的匯出比例,據被 調查 的外商投資企業反映,自7月21日人民幣升值2%后,將利潤及時匯出,要比升值前多獲得2%的外幣。同時促使外商決策、實施新的投資方案,不利于現有外商投資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邯鄲轄區8-12月利潤再投資10621萬元人民幣,占全年再投資的79%,而去年同期為零。如河北文豐鋼鐵有限公司,是2002年注冊成立的外商合資企業,該公司的外方柬埔寨榮豐投資有限公司,在2005年10月12日將2003年和2004年利潤所得9900萬元人民幣,再投資到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因此,人民幣的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商的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