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3 05:49:39
序論:在您撰寫閱讀訓練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閱讀訓練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它主要對學生閱讀、理解、欣賞、分析、辨題、綜合等方面的能力訓練,也就是把平時所學的知識變為技能、技巧,實際上是個升華過程,所以對閱讀題絕對不能用猜題押寶、死記硬背、臨時應付的辦法;更不能叫苦連天、怨天尤人或放任自流、得幾分算幾分地消極對待。而要把閱讀訓練當作一門系統工程看待,認思想上高度重視,大膽探索其規律,扎扎實實從起始年級抓起,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開閱讀大門。具體可分三步進行:
(一)可選擇一些簡單明顯,容易分析、思考的文章進行閱讀,給學生指一條閱讀之路。
例如初中“課文《白楊禮贊》就適合同學的入門閱讀,能幫助同學們找到閱讀規律。課文第五自然段開頭用了一個總起句:‘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緊接著用分說的方法,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對于這一段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讀——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思考——師生共同歸納”的步驟進行示范訓練。教師可以設疑:“白楊樹是一種什么樹?”讓學生分析、思考,自由發表看法。起先有的只答第一句話,有的答具體形象描寫的二點或三點,最后在教師的提示下,同學們都心悅誠服地明確了:一、白揚樹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神形兼備,是總起句;二、文章從干、枝、葉、皮4方面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是形美;三、形象描繪了白楊樹的性格,這是神美,運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這一訓練使同學們受到啟發,初步探出了閱讀的規律,必須認真閱讀原文中的每一句話,順著作者的思路,根據文章的內部聯系,理清層次關系,最關鍵的是要善于抓關鍵性詞語,有標志性的詞語,以及文章的標點符號。
(二)要舉一反三,由易而難,逐步加深,拓寬訓練。
在教師指導閱讀典起作品的基礎上,可放眼課外自讀課文上。起先教師可以設疑,稍加提示進行閱讀,隨后可采用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疑;或同學們分成組,這一組設疑,那一用分析、回答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多方面開拓同學的智力,提高閱讀興趣。真正把學生引人浩瀚的閱讀領域里,讓他們親自去嘗試,尋找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閱讀路子。
一、1.閱讀能夠攝取豐富的營養,獲得廣泛的愉悅。2.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對不同的書應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極具說服力。3.“有時”限定時間,在文中指閱讀閑書的愉悅所帶來的身心充實,勝過很多灌輸的學問,但也并非任何時候都是如此。刪掉之后意思太絕對了,這個詞語體現了議論文的準確性。4.要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吸取精華,去其糟粕;要廣泛閱讀,提高識別良莠的能力;要多讀書,多讀一本書,便可多一分智慧的光亮。(意思符合即可。) 5.示例:要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要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提高自己識別好壞良莠的能力,攝取豐富的營養,獲得讀書的真正愉悅。
二、1.(1)由實驗引出文章的論點:在困境中學會向后看,另謀出路,是一種人生智慧;(2)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舉例對比 示例:蒼蠅與蜜蜂在瓶中的行為形成對比,引出向后看別有洞天的觀點;紡織廠女工與工程師在下崗后行為形成對比,提出人生需要修正自己、調整自己的觀點。(舉出一個例子即可。) 3.向后看,不是消極回首,而是一種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種壯行;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轉換;不是砸碎原有的生活框架,而是在現有的框架里構建新生活?!皬埞系跪T驢”,功夫向后看,功效向前進。4.示例:(1)司馬遷忍受“宮刑”的恥辱,在獄中潛心創作了“史家之絕唱”――《史記》。(2)越王勾踐屈做“階下囚”,臥薪嘗膽,最終消滅了吳國。
三、1.從思想上認識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本身,人類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痛苦。2.這是因為古時候的人們的這些行為表明了人們對能帶來光明的月亮非常敬仰,甚至有點畏懼的感情,也表現了作者期待人們重拾敬畏自然之情,讓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回歸,以指導人們的日常行為,讓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取代征服自然、破壞自然的思想。
6.示例:一家人在一起過節,既融洽了親情,又拉近了距離,爸爸媽媽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機了!7.示例一:我剛才正在看書。老師發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嗎?示例二:媽,對不起。我也不清楚,你還是看一下老師發的短信通知吧。8.C 9.C 10.B 11.B 12.A 13.(1)示例一:你吸煙,我介意!示例二:朋友,為了健康請遠離我?。?)示例:小明,你知道吸煙的危害有多大嗎?它不僅影響你的身心健康,還會給他人帶來危害,作為青少年,應該有健康文明意識,請不要再吸煙了,好嗎?
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低年級自能閱讀訓練”的試驗。我們試驗研究的對象是"自能閱讀策略",這里所說的"策略"是指一種用來思考問題的,比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自能"則突出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能運用這種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解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能閱讀"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以此為支點的。學生在自能閱讀訓練過程中就能學到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因而也培養了其運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標。我們總結出了在低年段實施自能閱讀策略的基本框架:一、欣賞性地聽,激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二.人機對話,自能探究。三、靈活應用,幫助鞏固新知識。四、擴展遷移。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實現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為學生進行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為學生進行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創設了全新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優勢,為建構科學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完整而富有特色的閱讀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低年級自能閱讀訓練”的試驗。我們試驗研究的對象是"自能閱讀策略",這里所說的"策略"是指一種用來思考問題的,比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自能"則突出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掌握了這種策略后,能運用這種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能力去解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能閱讀"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以此為支點的。學生在自能閱讀訓練過程中就能學到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因而也培養了其運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們研究的最終目標。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研究中,我們總結出了在低年段實施自能閱讀策略的基本框架:
一、欣賞性地聽,激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人類主動探求新知的思想傾向和內在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講,如果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能利用各種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以后階段的深入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具有提供文本、圖像、視頻、聲音的教學信息的能力,為學生存儲了充足的多媒體閱讀材料。學生通過在這個程序中閱讀文本,傾聽優美的朗讀配音,同時觀察相關的圖像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在一邊欣賞中充分領略閱讀材料所顯示出來的美,去感受、體會這種美,繼而激起創造美的欲望。對要學的新知識有了有了初步的接觸,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哪怕這個認識十分膚淺。如在一年級自能閱讀策略訓練的實驗活動,"……像……"的名式學習為例,在比喻欣賞中有一句:"盛開著的金黃色的郁金香多象盛滿美酒的小金杯?。?學生自己閱讀這名話,在配音中欣賞這句話,再觀察美麗的郁金香圖,就領略以了用比喻句說話時的美,也初步接觸、認識比喻句。這種感性認識為下一個環節的學說打好了基礎。利用計算機交互性能強大的特征學生的操作是自主的,喜歡欣賞哪一句就進入去進入哪一句,喜歡聽幾遍就聽幾遍。在這個環節前教師只要交代好本環節的學習任務,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聽,不加任何干擾,這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師適當的主導性。
二.人機對話,自能探究。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不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是學生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而在我們的自能閱讀策略的主體環節中。我們讓學生通過與計算機的對話,自悟出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在這里我們同樣運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功能,為學生設置了大量的選擇題,讓學生在習題過程中加深第一環節中對新知識的原始認識,到最終,自悟出要學的新知識。我們在教學輔助軟設計時,同樣地題目文本,配好相關圖片,讓學生在圖片提示下啟動形象思維,幫助學生自學自悟。設計中了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的診斷評價,反饋強化的功能,在學生做出正確的答案選擇時,發出"你真棒"的鼓勵之聲和個"笑臉",選擇錯誤時發出"要努力!"的語音,再罰一個"哭臉",這些趣味性濃郁且帶有一定強度的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在不斷深入的習題中,學生無形地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最終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認識。在教師指導中概括出所學新知識的內容。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監控,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充分體現了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幫助與促進。
三、靈活應用,幫助鞏固新知識。
這個環節是自能閱讀策略的鞏固環節。在這環節中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有關比喻知識去完成大量的不同類型的習題,在應用中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在習題中分A、B兩類。A類較容易,B類加大難度,適合程度不同的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知識不同程度選擇習題類型。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一環節中加入了練讀的內容,我們的設計意圖是:一方面用多讀的形式鞏固學生學會的知識,另一方面解決了在計算機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只重視人機交流而忽視了對學生朗讀技能的培養。
四、擴展遷移。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擴展開來,說說在生活中怎么去應用。如一年級比喻句教學時,最后讓學生把所學內容遷移到平時生活中,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應用比喻句來說話,使我們所說的話更美。這一環節一方面是對應用層次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運用師生之間的交談形式來進行,就又解決了計算機教學中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師生關系不協調的問題,讓師生在交流中發展師生友好關系,這有利于學習的進行,讓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再是冷漠的。
閱讀的愉悅
李國文
古人說“開卷有益”,這是絕對真理。古人還說“敬惜字紙”,在他們眼里,凡有文字的紙張,都應珍惜。據說倉頡造字時,天地鬼神都為之呼喊哭泣,說明文字所具有的強大震撼力量,這種神話當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們在印刷物不普及時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態。
應該看到這種書籍信仰,是中國知識分子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也是中國文化數千年賴以不墜的物質基礎。但后來,尤其到了今天,中國有太多的書,而這些太多的書里,有著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讀書的人頗感煩惱。如果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因噎廢食,糟粕固然沒了,精華也隨之而去。其實,不去其糟粕,何來精華?讀書的全部愉悅,就在這種抉擇之中。好和壞,自己判斷;糟粕和精華,自己說了算;予取予棄的生殺大權,自己把握。這種不受別人干涉,不看別人臉色,不以別人的意志為意志,不以別人的標準為標準,在閱讀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無與倫比的快樂了。
我的閱讀主張,說來簡單。那些有學問對我有用處的書,我用吃橄欖的辦法閱讀,反復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學問然而對我用處不大的書,我用吃甘蔗的辦法閱讀,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沒有什么學問也沒有什么用處的書,也許在某些正經人和革命者看來,視若敝屣的書,我就用吃石榴的辦法來閱讀了。固然,石榴這東西,能食的部分極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澀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口味。
有時,閱讀閑書的愉悅所帶來的身心充實,勝過很多灌輸的學問。所以,碰上這類閑書,我總是要拿起來翻一翻的。不憚吹灰之力,也許獲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棄之也不嫌遲。當然,閱讀,有快樂,也有不快樂。有讀得興起,拍案叫絕的愉悅;也有讀得沒勁,大倒胃口的不愉悅。有廣告做得極紅火,評論捧得極熱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不愉悅;也有不見報章介紹,也無名家推薦,隨意買來翻閱,倒能提高修養,裨益身心的愉悅。
因此,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越多,識別好壞良莠的能力越高,從精神食糧中攝取的營養就更豐富,獲得的愉悅也更廣泛。
(選自《李國文雜文》)
1.請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2.文章第三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畫線句中的“有時”一詞能否刪掉,為什么?
4.簡要概括文章是從哪些方面闡述“閱讀的愉悅”的?
5.聯系本文觀點,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談談你的看法。
二、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向后看別有洞天
劉家新
兩位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兩個玻璃瓶里分別放進5只蒼蠅、5只蜜蜂,然后將瓶底對著亮光,瓶口朝向暗處。幾小時后,5只蒼蠅從暗處的瓶口找到出口,爬了出去;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科學家分析認為,蜜蜂把有光源的地方看作唯一的出路,每次都朝同一個方向飛,而蒼蠅則不死盯著那點兒亮光,碰壁后方知道向后看。蜜蜂與蒼蠅,一前一后,一死一生,揭示了成功的秘訣。將昆蟲換成人類,道理同樣適用。在困境中學會向后看,另謀出路,是一種人生智慧。
人生有亮點,自然就會有暗點,而且會經常發生錯位。要懂得向后看,修正自己,調整人生,重定坐標,當前面的天空被烏云遮蓋而失去色彩時,回頭同樣能看見一片蔚藍。
一家紡織廠有兩個四十歲的女性同時下崗,一個是工程師,一個是工人。工程師憤怒、吵鬧、謾罵,陷入自身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解脫。女工則很快走出陰影,發揮烹調特長,在親友的幫助下開了個小火鍋店,一年之后,她不僅還清了借款,而且還將生意的規模擴大了好多倍,這個小火鍋店如今已在當地小有名氣。生活總喜歡把榮辱、成敗、得失等對立的東西同時呈現在人們面前,考驗人的心性。這時,我們需要向后看,理清思路,擁有一顆平常心,學會平靜地說“再見”,避免誤入激流、劍走偏鋒,傷及自身和他人。
電視劇《九歲縣太爺》里的酒家女老板說,任何人的一生中或許有兩件事都躲不過:討飯、坐牢。許多人猜不透這話中玄機。其實它是指“形與神”。有些人形沒討飯,但神在討飯;形沒坐牢,但神在坐牢。這種心態監牢、心理監牢、情緒監牢、精神監牢,恐怕不少人都坐過。不“坐牢”是人生的成熟。
向后看,不是消極回首,而是一種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種壯行;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轉換;不是砸碎原有的生活框架,而是在現有的框架里構建新生活?!皬埞系跪T驢”,功夫向后看,功效向前進。
人生之旅風一程雨一程,人生腳印或深或淺,美好事物常從指縫滑落,悲傷與陣痛,鏈接冷暖更迭,交替人生苦樂。美好的過去值得留戀,但不能指望誰都給你陽光?;仡^想想,人生如戲,自己才是唯一的導演,前半部戲不管如何讓人后悔,也無法重新改編,唯一的選擇是讓后半部日臻完美。
哲人說:一個人的幸運在于在恰當的時間處于恰當的位置。人生道路崎嶇,不管痛惜還是悔恨,生活終究還要繼續。向后看,從時間里尋覓真理,收拾好心情,領悟人生,準確定位,用智慧和汗水兌換幸福。
(選自《思維與智慧》2009年第9期)
1.文章以美國科學家的實驗開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主要運用了 論證和
論證。請舉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有人說,任何時候都應該積極抗爭,不應該屈服退讓;而向后看,就是屈服退讓。請你用文中的話反駁這個觀點。
4.生活中有人正是因為讀懂了“向后看”的真正含義,才成就了一番事業,請你列舉兩個事例。
三、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由衷敬畏自然
安奮偉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后來,文人墨客開始效仿祭拜,民間也有了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歷代相沿,形成了一個傳統活動。
其實在古時候,由于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水平低,對月亮的圓缺規律無法理解,所以人們對能帶來光明的月亮非常敬仰,甚至有點畏懼,害怕得罪了月亮,它就遠離天空,把它的清輝和光明帶走,讓人們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之中感受孤獨和寂寞,因此就有了一年中月亮最美最亮時候的祭月和拜月活動。
如今,科學技術水平的高度發達,人們在對宇宙萬物的探索中,對月亮的認知能力達到了空前的水平,祭月拜月之風逐漸被賞月玩月的娛樂活動所取代,這是時代的進步。但同時我們是否應從古人的風俗中,重拾其敬畏自然之情,讓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回歸,以指導人們的日常行為,讓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取代征服自然、破壞自然。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日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爱惓!薄皫资瓴挥觥薄鞍倌暌挥觥薄皻v史極值”“歷史罕見”等字眼不絕于耳。冰雪災害、高溫酷熱、山洪泥石流、臺風熱帶風暴等等災害畫面,不斷地刺激著人們的視聽。人們驚恐地發問:“天氣怎么了?”同時,人們也開始檢點自身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過程中的不當行為,希望能夠亡羊補牢,讓走上“極端”的天氣氣候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上,減少地球和人類的災難。
提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一位專家這樣闡述:“我們之所以要敬畏自然,不是因為自然比我們強大,而是因為尊重自然是一種能夠獲得理性辯證地對待自然的一種合理態度?!?/p>
可以說,放棄“人是萬物主宰”的傲慢思想,重拾人對自然的責任,從思想上認識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本身,人類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痛苦。
《莊子?外篇?天道》曰:“天德而出寧,日月照而四時行。若晝夜而有經,云行而雨施矣。”說的也是依天體運行的規律辦事,日月晝夜之行井然有序,萬化自均,萬化自寧,風調雨順,天下就能太平。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八月十五中秋賞月之時即將來臨,讓我們由衷地產生敬畏自然之情吧,愿月圓事圓生活更安適!
(選自《山西日報》)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在作者看來人類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痛苦?
2.作者為什么先從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和文人墨客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寫起呢?
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表現在什么地方?人們對此有什么反思?
1.考查學生對選文的整體感知能力,以及對文章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的理解把握。
2.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層次的分析能力及議論文的閱讀寫作技法的掌握(文章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的特點是什么,某一段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3.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積累,給選文補充道理或事實論據,或根據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補寫相關內容。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問題。
讀書與思考
①讀書,顧名思義,就是同書本打交道。也許有人會問,這也需要方法嗎?當然需要。假如一個同學天天讀書,投入的精力很多,讀什么記什么,這是不是最好的閱讀之道呢?這樣讀書,也是一種讀書法,古人叫做“記誦之學”,他這樣用功地讀書,絕對比不讀書、不記誦要好。但這種讀書,不能成為一種學問,不算是上乘的讀書。因為他得來的學問是死的。讀書多是好事,但還要用種種科學知識來幫助理解書本的內容。如果要使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讀書的過程中,要給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時,學進來的東西,如果沒有同你原有的知識碰頭,就只能擺在那里,不發生“化學作用”,無法變成你自己的養料。人的胃能夠處理各種食物,自動地把它們劃分為營養和廢料,再根據人體的需要,分別輸送給不同的器官。讀書者需要動腦思考,吸收書本上的知識,為增長學問所用,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樣的。讀書而能消化,書本知識就能與原有的知識融合在一起,產生化學變化,然后把需要補進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學問,把不需要的東西排除掉,當作垃圾處理。
③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的思想、學說涌進了國門,一時令人應接不暇。青年人對新事物敏感,這當然是好現象。但也有些青年學生對外來的理論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結果讓自己的頭腦成了外國理論的跑馬場。里面即使有好東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說分辨良莠了。這種情況,應當引起警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青年人,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幾近“不思”、“不學”,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面臨“罔”和“殆”的危機。我看是不能這樣繼續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識,要在讀書上多用腦。讀外國書如此,讀中國書也如此。因此,在讀書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營養;_________________。
④總而言之,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
(2007年四川廣安中考語文試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再選擇其中的一種,說說作者是怎樣運用這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語境,在文章第③段結尾的橫線上補寫一個句子,與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用名言警句論述了讀書時思考的作用。請根據你平時的積累,另寫兩條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文章,填充下面讀書卡片(其中“內容摘要”一項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題目: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
內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及參考答案]
第1題考查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掌握,這是議論文閱讀??嫉囊粋€考點。一般而言,作者的觀點常出現在文章開頭,但這篇短文的觀點在文章的結尾。參考答案: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
第2題考查對文章的論證方法的掌握,這也是議論文閱讀中常考的一個考點。閱讀第③段,不難看出,作者為了證明觀點,舉了有些青年學生對外來的理論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結果讓自己的頭腦成了外國理論的跑馬場的事例;同時又引用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古訓。兩種論證方法都是為了論證思考的重要性。參考答案:事例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例如:作者把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青年人盲目追逐國外思想、學說作為事例,來論證思考的重要性。
第3題補寫的句子要與前面的句子能構成排比句,內容上必須是說明思考的重要性,同時句式也必須與前文一致。參考答案:思考,才能啟迪智慧。
第4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積累,切合了新課標的精神,把考查的視野投射到考場以外,降低了試題的難度。學生寫出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問題就解決了。參考答案:①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5題考查的是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正確作答,必須讀懂原文。參考答案:讀書與思考鐘敬文本文論述了讀書方面的問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了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的觀點。
[考點精練]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問題。
無心之善
中國語言的分寸感極強,譬如朋友的喬遷之喜,你送給他一件禮品,別人可以用“錦上添花”來形容,這時,若用“雪中送炭”,就不合時宜了。譬如你正渴求知識,苦讀考研,有人正好給了你最急需的復習資料,這就是“雪中送炭”,這時要說“錦上添花”,就文不對題了。
作家是以語言為工具的,我也常常琢磨,同樣意思的兩句成語,難道就永遠水火不容么?實際是不應當如此的,漢語言的偉大,就在于她的彈性,我一直在尋覓這兩句成語的默契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找到了。說來你也許不信,能將這兩句成語組合在一起的,就是現在街頭常見的福利彩票。
彩票募捐來的資金,其中有一大部分,按其宗旨,是要直接送到那些處于困苦境地中的傷殘孤寡、貧病老弱、下崗職工、輟學兒童手中,對他們而言,這點幫助,就是“雪中送炭”了。同樣,那些以愛心和善心、關懷和同情購買彩票的人,如果幸運之神向他展開了笑臉,中了獎,我想,這時候,用“錦上添花”來形容,也許是最合適的了。一邊是“雪中送炭”,一邊是“錦上添花”,不大的彩票,卻把漢語言中兩個不能等同使用的成語,聯結在一起。那些購買彩票的人,不大可能想到他其實是在做一件善事,所以,無心之善,真善。
匈牙利作家莫里茲的著名短篇小說《七個銅板》中,那位靠洗衣謀生養活小孩的婦女,窮到連買肥皂的七個銅板也掏不出來,孩子們幫著媽媽滿屋子找尋,終于,一個、兩個、三個地湊到了五個,還缺兩個,幸好從抽屜縫里發現了一個??墒?,差一個是買不來肥皂的,一家人為此愁腸百結,無以為計地坐等著。這時,一個過路人,知道他們為缺一個銅板而苦惱,這個與他們同樣貧窮的善心人,就把自己身上僅有的一個銅板,塞進這家孩子的手里。于是,這間小屋里有了笑聲。
我時常在想,買彩票的朋友,肯定不會知道他從口袋里掏出的錢,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但是,無意中賦予那張彩票中的善心,才是可貴的。當無數善心匯集起來,那就給需要溫暖的人,帶來了陽光普照的春天。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文中畫線句子“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該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提到的福利彩票中獎的情況,對你有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兩個事例來證明觀點,你認為這兩個事例在本質上是否相同?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無心之善真善,無心之善可貴。
2.“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的意思是,不求回報的無心之善將給那些處于困苦境地中的傷殘孤寡、貧病老弱、下崗職工、輟學兒童等帶來笑聲,帶來溫暖,帶來陽光。
3.行無心之善,能提升自己,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或是物質利益,或是好的精神品質,或是好的心情……(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感知階段──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要做到:激發興趣,多讀幾遍,加強指導,及時檢查。在初讀階段要讓學生感知語言材料,掃除閱讀障礙,了解課文內容和脈絡,為深入學習語言打下基礎。
二、領悟階段──讀懂課文
讀懂課文是培養語感能力的基礎。既要自覺地運用語言學習的規律,又要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為此,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提問的設計。如在引導學生讀《小貓種魚》的第三自然段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1)小貓把魚種到地里,能收到很多魚嗎?(2)課文里哪個詞說明他沒收到魚?(3)想一想,小貓怎樣才能獲得很多魚?通過這樣的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語言和思維得到同步發展。
三、積累階段──讀熟課文
熟讀成誦才能積累語言。兒童機械記憶非常出色,可是他們好動、好玩,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針對兒童這一心理特點,我采用其喜聞樂見的形式,指導他們積累課文中優美、規范的語句。(1)可借助插圖練習背誦。如《小貓種魚》一課,共有三個自然段,每段兩句話,各配有兩幅圖。我讓學生合上書,按照圖的順序,分別背出六句話。(2)可借助表演練習背誦。讓學生演示課文情節,邊演邊背。引導學生變死記為活記,在愉快教學中積累語言。(3)對于內容、形式比較特殊的課文,還可采用列表比較、引背等方法。采用這些方法,目的是通過“讀”,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成有聲的口語言,通過“讀”,把不熟悉的語文變成熟悉的語文,領會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積累大量的語文材料。
1995年9月,我們在湖南三師附小新招一年級一個班中,開始進行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實驗。學生未經挑選,老師也是剛從中師畢業的新手。從一年級末的分題檢測統計結果來看,對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一般要求,實驗班與普通班的成績無差異,而從思維能力來看就不同了。把“話”變成“畫”一題的成績,差異就非常顯著,可以說實驗班學生的思維能力強,理解能力也強。尤為有趣的是,看圖寫話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問是要求用一句話寫出水果的樣子、顏色。味道,兩個班差不多;第二問是要求把一幅圖的內容用兩句話寫出來,這是較高層次的寫話,差異顯著,說明實驗班的語言發展要好;第三問是要求看圖寫二句以上的話,要求更高,而差異也非常顯著??梢?,實驗班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要比普通班強得多。那么,一年來我們是怎樣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能力培養的呢?
一、結合插圖,訓練說話
小學低年級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在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培養學生閱讀形象思維能力。在看圖中,先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并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看圖的習慣,看過圖以后要求學生了解并記住圖畫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圖中還引導學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點,并展開想象和聯想,豐富圖畫的內容。通過這些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明顯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冊課本看圖學文《秋天到了》,先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回答“圖上畫的哪些地方說明秋天到了”,最后讓學生用“因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又如第二冊《小八路》一課,我們充分利用插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說說:小八路坐在哪里學習,為什么坐在石頭上學習,他看書時會聽到什么聲音,等等。教師每次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時,都讓學生各抒己見,而且要求盡量做到說出的話不跟別人相同。這樣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語言,還培養了他們的求異思維。
二、依話作“畫”,以“畫”示文
這是本項實驗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在學生讀文時,要求邊讀邊想象,盡量想象出課文中描述的畫面(場景)來。有的課文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內容之后,按照課文的描述畫出圖畫(簡筆畫),畫完后再與課文對照。這一步驟對于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都有好處,也能檢驗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冊《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讀文時,讓學生依據想象作畫。通過作畫,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并且依據作畫理解了“彎彎的”“小小的”“兩頭尖”等詞語。然后借助能抽動的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疊詞“閃閃的”“藍藍的”。這樣通過直觀的畫面,學生初步感知了藍天星空的美景,既激發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興趣,又為學習詩句打下了基矗當然,在檢查學生頭腦里形成的畫面時,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不要因為學生沒有畫清楚而挫傷學生想象的積極性,也不要以為畫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脫離了課文的內容,就千萬不要表揚這個學生“想象力豐富”。因為我們的訓練目標是依“話”作“畫”,把“話”變成“畫”。
三,比較分析,體會形象
對有些課文,教師則可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比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較觀察法等。如教第一冊《比尾巴》一課,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種動物的身子遮蓋起來,讓學生對比觀察三種動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哪種動物的尾巴。教第三、四節時,先提問: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讓學生對比觀察三幅圖,看后回答問題。教學第二冊《小壁虎借尾巴》,可設計下面的表格,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四、設計補充練習題
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