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3:50
序論:在您撰寫青春舞曲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青春舞曲》是初中音樂教材中的一首曲目,教材編寫此曲的意圖是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青春的活力,啟發學生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涵,體會歌曲如何通過音樂來表現青春,用自己的聲音或者動作,配上飽滿的熱情,表現充滿活力的、張揚的青春。學習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歌詞,關注該音樂歡快、清新、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特點,讓學生在聆聽、分析和欣賞歌曲時,充分感受歌曲的特點。
我是教齡十幾年的音樂教師了,對于《青春舞曲》這首膾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幾乎不用教,學生基本就會唱了。但我對于怎樣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深層次地感受這部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意境,充滿了困惑。一直以來,我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能背能唱,了解時光飛逝,要加倍珍惜時間,知道這是一首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這并不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的定位,使我陷入了音樂教學模式的瓶頸。
最近,我聽了區里某老師上的《青春舞曲》后豁然開朗。她從學生發聲演唱的角度及新疆民歌的節奏訓練方面對這節課進行了全新的設計,讓學生在探求新鮮感的同時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進而主動去了解未知。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個充滿活力、感受青春的張揚。
現在再次教授《青春舞曲》時,我重新調整了教學重點,希望學生能夠在歡快的音樂氛圍及音樂實踐中感受歌曲的風格,深刻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以下是本節課重新設計后的教學思路。
【教學目標】
1.感受新疆民歌的表達特點,能夠用自然清晰的聲音發聲,用開朗活潑的情緒背唱《青春舞曲》。
2.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伴奏,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3.了解王洛賓的主要作品及相關的新疆民歌。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重點:在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歌曲的情緒及風格,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編力。
難點:學生自編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伴奏(形式自由,可以拍打身體的某部分,也可以利用教室中的資源,如書本等。)
【教學過程】
在授課過程中,要結合相關的背景知識來進行歌曲特點的學習。了解新疆民歌的表達特點時,要結合新疆的風土人情與類型歌曲的學唱及表現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另外,所有的文化介紹要緊扣音樂這一主線,形式上采取多種方式,如,影視欣賞、老師介紹或同學探討等等。
教學設計方面,將課程分為三個板塊:歌曲背景介紹、學習新歌、歌曲拓展。其中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伴奏放在第二個環節,學習新歌時配以打擊樂,第三個環節涉及較少。
【教學感悟】
這堂課借鑒其他老師的方法,采用練習發聲保持演唱狀態的方式,練習簡單的新疆民歌節奏,用眼睛看、嘴巴唱、手腳敲擊等全身心互動法來學習。本課的教學遵循由簡單到困難再到進行綜合的模式,逐步學習此曲。這樣就避免了以前教學過程中將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獨立的環節安排到歌曲學習的最后階段。這樣的安排比較切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并消化歌曲。學習歌譜時,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先從節奏入手,有效可行。通過這次嘗試,我對多媒體課件的操作進一步熟練,學生也逐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我把學生對美的體驗加入聲光電的立體感受中,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初中生生活經驗不足但自我意識增強,他們常常不能滿足于教師和教科書中固有的內容,僅僅通過背唱歌詞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欲,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喜歡提出一些新想法,喜歡獨立地尋求和探索。這次的《青春舞曲》雖然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但是加上全身心的感官互動,讓學生在無形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妙、自我創新突破的,變得更加活潑和自信。
這節課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首先,我突破了以往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新的探索,這也為我今后的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音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要上好一堂創新的、能夠吸引學生的音樂課,需要教師自己主動去探索、發現、深挖細究,在細微處進行延伸和拓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就要求教師細心、用心地去研讀歌曲,善于從尋常中搜集整理細微的點,最終把這些細微的、零散無序的點結合在一起,為己所用,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作用。這對老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老師的素質提高了,課堂的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了。這也是我今后要不斷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我是有些教齡的老音樂教師了,經驗有一些,但有時“經驗也會害死人,它就是我的一個緊箍咒”。就拿《青春舞曲》這首簡短精小的樂曲來說,在聽其他老師上這課前,只是主觀單純地認為,《青春舞曲》是一首膾炙人口、大家都特別熟悉的,經王洛賓改編的新疆民歌,幾乎不用教,學生基本上就會唱了。但對于如何滿課時地深挖細掘,引導學生深層次感受和了解音樂作品的優秀內涵,是充滿了困惑和無力感的。按照我從前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能夠背唱此曲,了解青春歲月快如飛矢,要抓緊時間、把握時間,知曉樂曲是新疆民歌就可以了。但一年又一年教授這首樂曲,總覺得因為我,學生并沒有找到此曲的真正突破口,而癥結在哪里?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認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課程中,演唱這一教學環節被視為培養學生音樂表現技巧的最直接手段,演唱具有最直接、最具體的藝術教育方式。我也是給這節課如此定位的,但正是這樣,使我陷入了教學模式的瓶頸無法突破。
9月21日,我在縣一中聽了石河子師范的孫新鳳老師上的《青春舞曲》。孫老師以一種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我一直困惑的教學瓶頸,我豁然開朗:音樂課原來可以這樣上!孫老師從新疆民歌的節奏訓練和學生發聲演唱的角度看似普通實則全新設計了這節課,使學生在充滿新鮮感的探求中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去了解未知。整節課,學生在孫老師的引領下,如一個個充滿探求的海綿,探索,自信,充滿張力。從這里可以看出音樂老師不僅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還應盡可能避免自身的弱點,從自己的長項著手,發揮自己和學生的潛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現在,當再教授《青春舞曲》時,我把重點重新做了調整。以下是這節課重新設計后的思路。我希望學生能夠在濃郁的音樂意境和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歌曲風格,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感受新疆歌曲的情緒及風格,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清晰地吐字,用明朗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這首歌。
2.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或自創打擊方式)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特別是維吾爾民族特色的節奏的興趣。
3.了解王洛賓及其主要作品和新疆民歌整理創編的歌曲。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編能力。
2.難點:自編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配伴奏(可以是敲擊身體某部分,或教室中的課桌書本等等)。
[教具準備]
電子琴、手鼓、鈴鼓、課件、教學用書。
[教學過程]
略
[教后感悟]
這節課采用練習發聲保持演唱狀態,練習簡單打擊新疆民歌節奏型嘴巴唱眼睛看手腳敲擊全身心互動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來說,按照簡―難―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此曲的學習,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后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方法比較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對歌曲的認識接受規律。在學習歌曲歌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后難”,切實可行。通過此次公開課,我將對多媒體操作的恐懼突破了,學生也更加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我把對學生的美感教育加入聲光電立體感受中,教學效果輕而易舉達到了。初中生生活閱歷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對于今天這首《青春舞曲》耳熟能詳的樂曲,他們通過全身心感官互動,無形中體會到自我突破的,變得更加自信。
一、所選的資源都要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服務
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這課中,根據《課程標準》的方向要求,我設置了學生在45分鐘教學中能夠達到的短期行為與實際效果的具體目標:
1.認真欣賞本課的少數民族音樂作品,在聆聽、體驗中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美。
2.在欣賞、體驗的基礎上,能通過探討、演唱等方式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以及認識這些地區的代表樂器。
3.通過互動拓展練習,了解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激發繼續學習的興趣。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包括蒙、藏、維吾爾、朝鮮、苗、佤六族的音樂,如,《遼闊的草原》《嘎達梅林》《青春舞曲》《酒歌》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代表性的民歌,選擇這樣的音樂對體驗和探索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很有幫助;《萬馬奔騰》及維吾爾族樂器演奏視頻可以讓學生認識這些地區的代表樂器;《十二木卡姆》視頻、一組少數民族音樂視頻片段以及結束時播放的56個少數民族圖片和背景音樂《愛我中華》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更多的少數民族,愿意去感受他們的音樂文化并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有時很多教師為了達到一個目標,也選擇了多個看似新穎的資源,但是如果運用不得當,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二、所選的資源要被最大限度地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只有被最大限度地運用,在運用中不斷地加以完善并被靈活掌握,這樣的教學資源才是有生命力的。如,在學習維吾爾族音樂文化時,我選擇的“新疆之春”資源,是一段維吾爾族樂器演奏視頻,它既是一個導入,由對蒙古族的學習進入到維吾爾族的連接;又是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認識了維吾爾族的代表樂器(艾捷克、手鼓、熱瓦甫)和它們的音色特點;還是一個互動環節,師生共同打手鼓,既了解了切分節奏又渲染了課堂氣氛;同時它又作為一個分析材料,讓學生初步感受和探索維吾爾族音樂歡快熱情、富有動感的特點。教學資源的選擇不在多,而在于落實。
三、所選的資源要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通過欣賞,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特點與風格,最好選擇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音樂資源。如,講蒙古族音樂時欣賞的《遼闊的草原》,是由蒙古族最著名的長調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演唱的,這是蒙古族經典的長調民歌,很有代表性。歌手在演唱時用的蒙語、特殊的拖腔滑音和音色等特色手段,最能反映當地的音樂風格。
若要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選擇的資源也應該是有感染力的,能吸引學生并使之產生共鳴。如,在學習藏族音樂之前,播放藏族同胞去布達拉宮朝拜的電影片段,那雪域高原的神秘景色以及虔誠朝拜的藏族同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視線和思緒吸引了進來。巍峨的雪山讓學生領略到藏族歌曲的高亢嘹亮,虔誠的朝拜讓學生領略到藏族人的善良、淳樸,這時已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解釋,學生已經能感悟到藏胞生活地域的特點和風俗。
一、還給學生:教師
音樂這一學科不是誰都能教了的,先天“五音不全”的和唱歌跑調的是絕對當不了音樂教師的,他們的其他素質再高、責任心再強、再積極進取、努力好學,都是無用的,他們真的會貽誤有音樂夢想的孩子的一生。學校要選擇有天賦并且熱愛音樂事業的教師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嗓音好,有磁性,唱歌動聽,具有一定的先天素質;工作嚴肅認真,音樂課堅守崗位,能夠有板有眼上好自己的音樂課;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選用把音樂教學當作自己事業來做的人當音樂老師,就能夠教好音樂。還要給他們創造一切培訓的機會,只要上級有音樂教師的培訓就都叫他們參加,不要因為是小科,怕花錢。因此,本人建議如下:第一,上級業務指導部門要多組織音樂教師進修培訓,近些年,上級教研部門音樂教師的培訓很少,上級每下撥一次理化生實驗器材,緊跟著就有相應的實驗員培訓,而音樂則不然,雖國家下撥了音樂器材,也很少培訓,致使嶄新的鼓樂琴弦束之高閣,蒙塵土一層,妄來一世,甚為惋惜??恳魳方處煛白晕颉⒆阅!笔遣恍械?,應當有專業人員的指導才對,因為它關系到學生的一生。第二,要給教師壓擔子。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學生的識譜、唱歌等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考老師,并將成績按比例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之中,直接與教師的評先選優、晉職晉級等切身利益掛鉤。
二、還給學生:課堂
課堂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最有效載體,是最主要的渠道。在課堂上學生學會了視唱,練耳,樂理知識,學會了他們最喜愛的唱歌。因此,不要將音樂課只停留在上級迎檢的課程表上,只停留在本校檢查教師業務的教案里,只停留在學生的期盼中,要將其落實到實際課堂上。不能泯滅學生的音樂夢想,不能給學生的全面發展留下缺陷,不能給學生的人生留有遺憾。教師要正規的上課。音樂課不是自習課,不是數理化英語課,音樂課就是音樂課,要正規的去上,要遵循音樂課堂的教學規律與原則,要練習節奏,學習唱歌,學習樂理知識,學習民歌、欣賞舞曲、了解地方戲曲等音樂的各種文化知識。要有板有眼,一絲不茍地去上課,這既是尊重音樂的神圣,也是尊重學生的人生,更是尊重自己的事業。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只有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真正習得音樂知識,感悟音樂的美,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教材中每個單元“唱歌”中的歌曲學生基本都聽過,能唱個大概,教師只要稍作輔導,學生就能唱會了,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來唱,而且學生是特別愿意唱。齊唱、獨唱、小合唱,小組唱、男生唱、女生唱等,使課堂真正成為音樂的世界,歌聲的海洋,音樂的樂園。教師可以幫助并鼓勵學生嘗試去識譜、去學習樂理知識,去識記一些音樂常識,如果教師說:“用最短的時間學會這部分知識,學會后老師給大家唱支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立刻高漲,比學習哪個學科都賣力氣,學的都快、都認真,記得都牢。因為我們的學生太熱愛音樂了,太崇拜音樂了。在每單元的“欣賞”課時,教師要細心地指導學生去欣賞音樂作品,哪一段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哪一段舒緩如小溪的潺潺流水?哪一段激昂如萬馬奔騰?讓學生反復去聽、去品味、去享受、去陶冶情操、去體會音樂的傳神與傳情。在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教師要盡其所能告訴學生音樂中出現的各種樂器的聲音,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哪個聲音是小號?哪個是長笛?哪個是嗩吶?哪個是二胡?哪個是小提琴等,也增加了學生對樂器知識的了解,而且多數是聽一次就能記住。
三、還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在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的基礎上使其具有理解音樂的基本能力,從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具體來說,中學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應當是讓學生具有較為準確的感覺和感受音樂的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很難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這些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領域中的廣泛運用,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的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尤其是為音樂欣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局面,極大地緩解了課時少而教學內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許多優于傳統教學的優點,因此越來越受到我們音樂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逐漸成為音樂欣賞教學的主流輔助手段,同時更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課堂師生互動較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音樂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樂欣賞課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資料。傳統存儲媒體是錄音磁帶和錄像帶。由于我們每一堂課所需的音頻或視頻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盤磁帶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順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帶上存儲資料的順序。上課時,要找到我們所需的音樂作品或重復播放某一音樂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對磁帶進行快進或快倒,這往往會因為不能及時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另外,影碟機和光盤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雖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樂素材,但音樂欣賞課分析音樂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樂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機仍然會明顯感覺到不便。利用多媒體系統以上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比如我在上《唱臉譜》欣賞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國粹京劇的唱腔、板式、行頭等,我可以在每種體裁的介紹加上一些圖片展示作為教學。當然還可以利用一些軟件對音頻和視頻文件進行編輯、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樂片段。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夠方便、快捷地播放和處理音樂文件是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
二、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下,一節音樂欣賞課往往會同時用到錄音磁帶、錄像帶和光盤,在上課之前不得不將錄音機、錄像機、影碟機、電視機和音響等設備搬到音樂教室,下課后有的設備如錄音機還得要提到其它班級。而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只需帶上教案和存儲課件的光盤或移動硬盤等即可,非常方便音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內容,傳統的教學手段只能通過板書和教師口頭講授,但由于板書的容量有限,且書寫比較費時費力,有很多內容不得不忍痛割愛。這種尷尬局面在多媒體教學中不會存在,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較大,節省了我們的板書時間,授課速度相對較快,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擴大了教學信息量,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與此同時,由于我們在課堂上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從而能夠有精力更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細節。
三、有利于學生展開豐富的聽覺聯想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要比單一感官感知好。音樂欣賞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實現視聽結合,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能更好地引發同學們的音樂想象,把握音樂形象,激起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在對一首樂曲進行情緒方面的講解和調動時,教師在講臺前講得津津樂道,而學生則可能聽的無精打采,并沒有和老師達成共識,這就是“教”與“學”的脫鉤,學生經常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沒有積極、主動參加。教師只是“講”,學生只是“聽”,講與聽不能融為一體,這就不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種脫鉤現象,我們必須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證明,讓他們參與其中,如采用多媒體配合教學。就會讓學生聽課的同時,更能在音樂的情緒、節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唱維吾爾族歌曲《青春舞曲》時,用多媒體展示新疆維吾爾族的風俗文化的畫面,學生看到他們優美動人的舞姿,加上觀快活潑的旋律,不由自主的就想動起自己的身體,這時讓同學們小組合作,進行創作,有的同學唱,有的同學用舞蹈來表演等,讓學生樂不知疲!
四、拓展想象空間,培養學生審美情感
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是想象?!币魳纷鳛橐婚T藝術,具有抽象性、多解性等特點。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單純的向學生進行信息灌輸是違背學生心理特點的。如果教師充分運用電教媒體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其進行想象,不斷拓展想象空間,他們會迅速“走”進音樂殿堂、親自參加到活動中去。那么,學生就能夠真正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獲得音樂的美感,既擴大了他們的視野,又提高了審美感。例如:在教授《夏日泛舟海上》一課時,我引導學生邊看投影,邊聽錄音,視聽結合,展開聯想,置身于波光粼粼、碧波蕩漾的河面上,搖起雙槳,歡歌笑語,共敘友情,樂觀向上。這樣,學生們會感到心曠神怡,仿佛身臨其境,激起濃郁的學習興趣。
五、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 互動教學 審美情趣 欣賞意識
一、音樂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主體價值歪曲,學生參與度不高。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初中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沿襲傳統教學模式,主體價值歪曲現象普遍。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部分學校依然是以音樂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切行為都是圍繞教案展開,不允許任何違背“備課本”教學計劃情況出現。過分強調教師主體地位,夸大教師主觀價值,教師神化、權威化現象嚴重,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如部分教師在音樂作品欣賞課的教學課堂上,談及對該作品的理解,教師備課時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課堂里,學生回答問題如果與教師“意見”吻合,就會得到表揚;相反,一旦學生觀點與教師“意見”相左,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不可取的。這種課堂教學的危害是極大的,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價值,答案“標準化”、“唯一化”,遏制學生想象力和思考力發展,教學內容理解單一膚淺。
2.部分教師對音樂欣賞認識不到位。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中學教師過度追求升學率,在學生文化課成績上關注較多,往往未能將音樂欣賞課放在相應位置,對音樂欣賞認識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欣賞,為了應對考試,壓縮欣賞課課時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甚至直接取消音樂欣賞環節,未能發揮音樂課程學習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意識的作用。
二、互動合作教學,提升課堂實效
1.轉變教學主體,加強師生互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關注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未來的初中音樂課堂,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樂園。在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能動性,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與過去音樂環境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音樂課不再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唯一場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無時無刻不在輸出音樂。通過日常生活音樂的積累,初中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音樂喜好和修養。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不再是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音樂興趣及審美情趣形成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揚民主,巧妙創設提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和見解。此外,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對音樂做適當延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和欣賞價值的流行歌曲,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如在教《青春舞曲》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分工,分別對該樂曲故事背景、內容情節和欣賞做好基本了解,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選出部分小組代表按照課程設計對該樂曲進行分析,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學生代表在臺上提問時,教師也參與回答,將臺下學生的討論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對樂曲欣賞作出總結和升華,并對課堂中學生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加深了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顯著。
2.有效互助合作,營造教學氛圍。鑒于音樂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營造出“時時有音樂、處處有音樂”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協作欣賞音樂之美。例如,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制作音樂小報、音樂明信片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理解音樂;充分利用校廣播臺的作用,播放一些學生喜聞樂見且富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作品,并對作品加以解析,在寬松的環境中達到音樂教育與欣賞的目的。
初中生多處于13―15歲,這一年齡段學生群體活潑好動,記憶力與模仿力都極強,對音樂學習充滿了熱情;音樂教師作為活躍在教育事業第一線最重要的因子,音樂理論素養較高,新型的課堂教學應加強師生合作,取長補短,將學生的青春活力與教師的知識理論緊密聯系起來,體現音樂教學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學生應積極向音樂教師推薦教學素材,將生活中接觸到的好音樂、好作品介紹給老師,豐富音樂課程教學內容,突出音樂課程教學的時代特色;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課外音樂生活的引導,通過建設班級群的方式實現現代化管理,為師生互動合作提供一個交流平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班級群和朋友圈中分享音樂,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3.重視欣賞環節,培養審美意識。音樂本身是一門高雅藝術,欣賞音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欣賞環節,通過傾聽音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透過作品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創設的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情緒,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僅僅停留在聽音樂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過多時間聽音樂而耽誤學習的做法偏離了音樂欣賞的本質,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形成,甚至還可能影響學生其他學科學習。重視欣賞環節,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可通過觀看音樂紀錄片、專題片,寫鑒賞小品文等方式將音樂欣賞落到實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工作在教育事業一線的部分教師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然而,縱觀我國整體基礎教育,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無法適應新課改下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模式單一、傳統、封閉,存在明顯問題。初中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模式上也亟待改革。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轉變教學模式,開展互動教學、合作教學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沈雪.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一、培養音樂興趣是提高學生感受力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學習的前提。我們音樂教師應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課堂,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興趣品質,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和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形成熱愛音樂、向往音樂持久穩定的情感。如許老師在執教歌曲《七子之歌》時,是這樣做的:他用充滿感情的聲音講述了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的歷史,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義憤填膺、感慨萬千地寫下愛國詩篇的背景,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思想,頓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高漲,情緒激昂,紛紛表現出對帝國主義的憤怒。在這種氛圍下,許老師趁勢提問:“演唱時應帶著什么感情去演唱?”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得出了應帶著深情的、激動的、期待的、迫切的、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去演唱這一結論。教師通過介紹歌曲背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歌曲學唱時學生很快進入角色,準確地把握了歌曲的表現情感,演唱效果非常好。
又如:官老師在欣賞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童聲合唱曲《渴望春天》時,她是這樣設計的: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春天”的詩歌、散文、圖片等資料,上課時運用《美麗春天》的多媒體畫面引導學生欣賞、感受春天美麗的景色,配合音樂朗誦有關春天的詩歌、散文,然后再導入欣賞歌曲階段,這種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音樂興趣,又豐富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拓寬了音樂學習的廣闊空間,讓靈動的音樂充滿了音樂課堂。
二、重視藝術實踐是提高學生表現力的關鍵
“讓活動成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時代的要求。音樂課堂上教師應啟發和指導學生親自參與體驗音樂,把音樂技能方面的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形式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在玩樂中學習知識,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享受成功的歡愉。如:張老師在執教歌曲《獵人合唱》一課時,組織學生模仿獵人打獵的動作和活動,通過學生模仿獵人射擊追捕的動作,邊唱邊動,引導學生感受獵人在森林里快樂打獵的情景,讓學生用表情和動作表現音樂,在游戲中體驗音樂,享受成功的歡愉,從而增強學生的表演興趣,不斷提高學生音樂表現能力。這種重視藝術實踐的方法,提高了學生音樂表現力,讓學生感受到課堂靈動的音樂氛圍。
音樂教學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有效嘗試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如:熊老師在執教歌曲《青春舞曲》時,她根據歌曲歡快、熱烈、幽默的風格特點,將音樂歌唱和舞蹈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歌曲中編進新疆舞蹈動作,學生在欣賞歌曲音樂的同時,教師邊歌唱邊舞蹈進行示范,這種邊唱邊跳的歌唱形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音樂表現力,調動了學生主動、大膽、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整節課全體學生都能自然、自信、大膽地參與到邊歌邊舞的音樂互動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愉悅。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創造良好的音樂藝術與音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
三、培養審美情趣是提高學生創造力的重心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講解、提示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風格、調式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勇于表述自己對所聽音樂與眾不同的感受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如:在欣賞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的教學中,我先通過播放樂曲,讓學生欣賞、感受音樂:優美的旋律流暢清新、明快的節奏熱烈激動、豐富的和聲圓潤柔美,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再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聯想、邊哼唱邊體驗,學生盡情地思索、想象。優美動聽的音樂,喚起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腦海里呈現出一幅幅畫面:“平靜的湖面,晚上太陽下山了,一只小舟在湖面上”。隨著對音樂的感受深化,不斷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激起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靈動的音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學生隨之通過小組合作創作了優美的詩歌、散文,課堂上氣氛活躍,整節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