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3:22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英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談及多維角度,可從幾個方面進行闡釋:在宏觀角度的透視方面,社會學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產生極大影響,同時,由于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外語教學兼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國語言教育哲學的影響;在微觀層次透視方面,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說明,首先在課堂教學研究方法與策略方面,應當以哲學思維的滲入再加上文化導入課堂教學,其次英語作為語言學,該理論在英語課堂教學上的介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此外,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理應受到沖擊,而應是“教學相長”;教學輔導用書、信息技術,包含電腦多媒體的使用,等等,這些都構成當下社會的一個“多維立體層次”。在目前這種“多維”角度下,其實我國目前的教育行業已經潛移默化地轉變為市場行業。學生即為消費者,因此,為了有競爭力,為了立于不敗之地,為了大學培育的學生能走向市場,教師就必須樹立起品牌意識,精心打造自身,使自己成為能經受市場考驗的、受到學生歡迎的品牌精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對能力的認知,明確能力培養目標,構建合理能力結構,協調人際方面的能力,成為對專業英語教師的新要求。由此,多維視角下必須積極探索新型會計英語教學模式。
二、“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模式分析
“多維”角度下會計英語教學的模式至少可以理解為充分尊重并發揚學生主體性,為實現教學目標,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一個教學目標,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接收和應用能力為宗旨的,通過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順利閱讀會計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英文論文,并與國內外同行、專家交流,以獲取最新的領域知識。我們可以選擇“X”種教學方法,多法齊下,在具體選擇時,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所處環境、培養層次等實際情況,以使其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為宗旨,進行有的放矢的選擇,加以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傊?,多維角度視角下的英語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特點,遵循教學發展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
三、積極探索“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方法
作為高于或是有別于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專業英語教師,其應該具備“雙師型”教師的特質。首先,其是英語領域的權威者,也即優秀的課程設計者與主講者,同時是具備企業相關工作經驗的領頭軍,掌握相當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筆者通過一些走訪詢問、查閱實踐,從教師的角度,擬從下面幾個方面嘗試歸納總結:
(一)精心組織專題教學。任課教師在備課時要多動腦筋、積極思維,針對會計學等管理學專業中的某一知識專題,如公司理財策略、會計準則變遷等較前沿的知識點,精心設計出視頻PPT課件等好的媒介,利用多媒體設施組織學生學習、觀看、分組討論,對有認識分歧的知識點進行探討并總結。要善于發現接受知識點快而好的學生,可以做課堂主題發言,最后由任課教師做總結性發言。這種模式能改變單一的教師為主體的模式,突出體現學生融入課堂成為主體,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但是,這種模式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學生必須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能做到舉一反三;其次必須具備相當的英語水平及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生必須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敢于發表自己有見地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其實施難度較大,但是效果比較好。
(二)穿插游戲情景教學?!扒榫敖虒W法”的含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和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主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技能,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學生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專業術語和表達句法后,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放松環節(諸如小游戲的方式)等,也可利用Powerpoint制成學生喜歡的課件,如以形象生動、色彩豐富的單詞圖片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以精美的企業財務運作Flas效果呈現訓練學生的視聽能力。教師為課堂創造了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通過“快樂傳真”,寓學于樂,參與其中,有利于自身思維的拓展與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大膽突破語體教學。任課教師可選擇如審計報告等作為教學案例,布置學生先在課前預習時進行查閱,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的《財經應用文寫作》的語體結構,而后總結出特殊文體的常用句型和句式。有兩點要值得注意,首先是一定要知曉英漢思維的差異性,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語體學理論,特別是要正確分析語篇各項結構層次的功能。這種高層次的思維是語言教學中的語體學。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訓練學生熟悉會計專業英語文體的一般特征,以及應用專業知識進行思維分析,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能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積極探求實驗教學。該教學方式是從微觀角度操作的,應該是在專業英語理論課程結束之際,由任課老師組織好學生再次進入會計雙模實驗室。教師要做到有效利用校內模擬實驗室進行專題實訓和簡單的綜合實訓練習,以及大量的企業之案例教學,當然,師生應該盡可能地使用英語這一載體。譬如可以以國內外知名企業案例情節為線索,使學生自覺進入會計與理財工作的“現場”,充當其中一名英語會計“角色”,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教學內容的完善,不能僅限于簡單的會計核算,還要置身于一種純粹的英語環境和氛圍,從而進一步向特殊的復雜的業務領域延伸,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的能力,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因此,學校層面要做的是積極加以調整課程開設計劃,從而能夠預留出學生課后實習的足夠時間。
四、“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的“硬件支持”
“多維”角度視角下的會計英語教學模式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工程,必然少不了配套的硬件“支持”。其中,如何有效地對任教教材進行遴選,積極探索完善教學評估體系等,這些都是能為會計英語教學模式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撐。
(一)充分考慮教材要素的編撰及遴選。為有效實施“多維”視角下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設置,教材的編撰和遴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分析編制教學資料,必須把握以下六個因素: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期待”、“語言水平”、“專業知識”、“百科知識”、“興趣動機”,在教材編撰時應考慮上述諸多需求因素。其次,在選擇上,專業英語的教材必須體現“行業”職業和崗位特色,以會計英語為例,應設置各個環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課堂活動形式。但就目前而看,我國相當數量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比如湖南省的二批本科院校,都是由各個院系負責直接訂購并采用全英文版本的專業書籍作為專業英語的教學用書。這類教材雖然原汁原味,初看覺得是本不可多得的讀物,但實際上難度系數大,知識更新不夠,并不見得就符合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多維”視角下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對師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以地方二本邵陽學院為例,即使根據專業培養計劃把會計專業英語課程開設在大三甚或高年級,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的英語未過四級。在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條件下,貿然使用全英文版本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英語水平,反而容易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其厭學,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其喪失學習興趣。因此,要完善會計專業英語教材的建設,必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從切實可行的參考教材中選取合適的章節,并輔助編寫相對應的專業詞匯、術語,尤為重要的還應有配套的習題和實驗材料等,這樣既體現英文的原汁原味,又強調專業文獻的體例結構,突出行業語言特色。
一、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是各參與方之間以電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觸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交易。這里的各參與方主要指政府、銀行、企業和個人等,這里的電子方式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支付手段、電子訂貨系統、電子郵件、傳真、網絡等。一次完整的商業貿易過程是復雜的,包括了解商情、詢價、報價、發送訂單、應答訂單、發送貨物、取貨、支付匯兌等過程,這里涉及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嚴格地說,只有上述所有貿易過程都實現了無紙貿易,使用各種電子工具來完成,才能稱之為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
通俗地說,電子商務也就是電子交易,主要指利用網絡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網上進行交易活動,包括通過Internet買賣產品和提供服務。這里的產品可以是實體化的,如汽車、計算機等;也可以是數字化的,如新聞、軟件等;此外,還可以是提供各類服務,如安排旅游、遠程教育等。電子商務并不僅僅局限于在線買賣,它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商務活動的方式。
電子商務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物流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務的配送和傳輸渠道,對于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可能仍然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然而對有些商品和服務來說,可以直接以網絡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咨詢服務、有價信息等等。資金流主要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賬、兌換等過程。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中介信譽等。
電子商務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它具有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和交易透明化的特點。電子商務可以使貿易環節中各個商家和廠家更緊密地聯系,更快地滿足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貿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
采用電子商務這一交易形式,交易雙方之間可能是相互陌生的。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利用電子郵件和EDI(電子數據交換)的形式來傳遞,傳統的用來記錄經濟業務的紙質原件已不再存在,都是記錄在計算機系統中的電磁信息。
「關鍵詞:網絡會計模式會計目標
“模式”,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會計模式是會計實踐的標準形式,是對一定社會會計實踐主要特征所作的綜合表述與反映。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毛伯林、趙德武教授認為,影響會計的環境因素有自然、法律和政治、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等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數據化、知識化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網絡時代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生產結構和勞動結構,打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會計模式,由此,也動搖了傳統會計理論的框架,一種新的會計模式——網絡會計應運而生。
一、網絡會計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會計理論是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設性、概念性和實用性的原則,是一個旨在探索會計本質的總體性參考框架,簡單地說,會計理論是對會計目標、會計的假設、會計對象、會計職能以及它們對會計實務的指導關系所作的系統說明。
1、會計假設的變化
1.1會計主體,是會計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它為確定特定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和進行的經濟業務提供了基礎,從而也為規定有關記錄和報表所涉及的范圍提供了基礎。很顯然,傳統會計的主體是明確而穩定的,而網絡會計的主體具有模糊性、多元化和不確性,它可以沒有場地、沒有物理實體、沒有確切的辦公地點,其經營行為越來越依賴于客戶,并且通過合作進行競爭,具有高度的彈性與靈活性,在網絡空間中迅速重構和解散。但可依靠網絡強大的輻射能力,對其財務活動通過遠程報表和遠程監控,使其管理能力能夠輕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個結點。
1.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指假設企業將繼續存在下去,而不會在可預見的將來清算解散,從而解決了很多常見的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的問題,同時也為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和長期資產與長期負債的劃分提供了基礎,但現代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網絡會計下的虛擬公司則更是一種臨時性組織,從事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期很短,顯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時性”的特征,縮短了會計的時間界限。
1.3會計分期,會計分期是持續經營假設下的一個必然結果,為定期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確定經營損益提供了前提,同時,也是權責發生制、會計要素確認、計量的依據。在網絡會計下,在時間上省卻了手工方式下將業務資料輸入會計帳簿的過程,使得會計核算從事后達到實時、靜態核算變為動態核算、財務管理實現在線管理,沖破了傳統會計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樊籠,財務信息搜集處理的動態化、實時化,使得財務信息的和使用能夠動態化和實時化,會計期間也要求并可以越劃越小,財務報告的隨時生成與獲得成為可能,只要需要,無需顧及和等待到會計期末,點擊鼠標即可生成所需的會計信息。
1.4貨幣計量,貨幣計量有兩個含義:
一是在諸多計量單位中假設貨幣是計量經濟活動及其結果的最好單位;
二是貨幣的單位價值是不變的。但在網絡條件下,企業經營的重心逐漸由有形資源轉化為無形資源。通過貨幣反映的價值信息已不足以甚至不主要是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傳統會計報表致力于反映企業的過去,對反映企業的現在與未來無能為力,對無形資產和軟性資產計量力不從心,致使會計信息在投資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弱,并由此產生的負作用也必將褻瀆如歷史成本原則、穩健原則、充分揭示原則以及資產計量、收益確認和報告原則等。
2、會計對象的變化
會計對象是研究會計基本理論的起點,只有明確的會計對象,會計工作人員才能明白其工作范圍,分清會計管理與其他管理活動的界限,最終更好地為經營管理提供高質、高效的服務。傳統的會計對象是資金及資金的運動,在網絡會計條件下,企業的組織結構即主體范圍已發生了變化,企業有形資產的比量相對下降,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越顯重要,衍生金融工具廣泛應用,網絡會計環境是一個集供應商、生產商、經銷戶、銀行等機構為一體的網絡體系,會計介質逐步向電子化發展,各種發票、結算單據均以電子化的形式出現,已不存在貨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電子貨幣進行網上結算,會計部門和其它部門相互融合,分工模糊,使得傳統的“資金運動論”已不再完全適應網絡財務的需要。
3、會計基礎的變化
傳統會計的確認基礎是應計制,按照應計制編制的財務報表,不僅向使用者反映了涉及現金收付行為的過去發生的交易,而且還反映了將來支付現金的義務,以及將來可以收到現金的權利。但在網絡環境下,由于許多對外交往事務、相關信息的收集以及大量的經濟業務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不存在多個期間中、前、后各期的確認和攤銷問題,因此,會計方法必須盡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結構。為此,擴展和改造原有帳戶體系使之與計算機網絡處理特點相適應、現值計價、恰當地反映現時價值、改用增減記帳符號,直接反映會計要素的變化,以時點為基礎實時動態處理、控制及動態的信息披露,采用現金制會計處理方式,盡可能排除會計基本信息中的預計與攤銷因素,排除人為調節成分,使得傳統的權責發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4、會計職能的變化
會計的職能是核算和控制。其中,核算是基本的,如實對價值運動作發出的數量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一個系統、全面、綜合的了解。在網絡會計下,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會計數據處理相當及時,業務一旦發生和確認后可立即將其存入系統并主動進入會計信息系統并隨即進行檢測處理,業務信息可實時轉化且自動生成會計信息,由此會計的職能已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會計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計算機網絡無法替代的方面,最大限度提供消費者、投資者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控制是會計的間接職能,體現為利用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控制,基于網絡的會計系統,會計信息將具有更大程度的開放、公開,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內外有關系統如證監會、銀行、企業和人事部門直接采集,而企業內外的各個機構、部門,也可以根據授權,通過網絡直接獲得信息,瞬間溝通使會計信息系統由封閉走向開放,有利于會計信息系統的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
二、網絡會計對傳統會計目標的沖擊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信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應有一定方向和目的或是應達到的境地和標準,會計目標是會計職能的具體化。目前,不論是受托責任觀還是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都只能使使用者初步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無法傳遞和滿足投資者實時需要和特殊需求的信息。但在網絡技術下會計數據的處理相當及時,業務一旦發生,經確認后即存入相應的服務器并主動送到會計信息系統隨即檢測,時效性顯著增強,時間上不受休息日和夜間的局限,空間上不受時差的限制,用戶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查詢到所需要的內涵明確、能直接看懂和不需要進行再加工的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其目標有信息供給、信息鑒證和信息消費三個方面的內容。
1、信息供給。其總體包括對財務數據的全面分析、比較分析和重點分析等多項注意力信息。信息供給的方式既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可視又可聽的網絡形式。財務數據的全面分析是從項目分析、比率分析和綜合分析三個方面進行;財務數據的比較分析是將分析的結果與歷史水平、同行業先進水平和標準水平等進行比較;財務數據的重點分析是從公司利潤分配方案、公司內質與未來發展三個方面進行。通過以上分析推斷出公司的業績與發展前景,更為深入地了解公司經營狀況,以預測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挖掘公司的潛在價值。超級秘書網
2、信息鑒證。由于信息主體提供的信息是通過人腦分析加工后得出來的,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有必要對據以分析加工的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各數據之間的邏輯性和分析結果所包含的潛在經濟內容進行鑒證與說明。
3、信息消費。凡是財務信息的需求者都是信息的消費者。目前,我國財務信息的消費是無償的。隨著信息加工提驗難度的加大,消費方式將是有償的。信息是有價值的,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三、尾語
專業英語的教學對象為高職高專大二學生。進入該階段的學生已掌握基本的英語語音和語法知識,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同時具備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對崗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濃厚。但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的特殊性,該階段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詞匯記憶能力較差,沒有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英語思維能力較弱,翻譯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專業相關基礎知識不過關。因此對于專業英語課,大部分學生覺得課程重要,但是難學。
二、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專業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從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過渡到應用階段,它既不是單純的英語教授,也不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傳授,而是以實踐練習為主,讓學生學會在專業領域中用英語去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流。專業英語有自己的詞匯特點,句法結構,篇章框架,表達方式和特有的概念和理論。基于專業英語自身的特點和性質,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學情,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嘗試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對于專業英語課,教師一味地講解,課堂會變得沉悶無聊,學生也會出現神游的狀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到思考學習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課堂中學到新的英語會計術語時,啟發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會計專業術語,引導他們有機的結合二者,強化記憶。開始新課時,先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答案。當然在課堂上,教師要突出重點、難點,給學生指明自行鉆研的道路。
2.案例式教學法。專業英語課是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連的,為學生提供了將來的工作崗位應用能力。對于和他們將來工作息息相關的課程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教師在課堂中通過案例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真實的工作情況,因此案例教學可以使課堂更生動靈活,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它還能教會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
3.講練結合式教學法。專業課是以實踐為主的,“講講練練、講練結合”這一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將“教、學、做”融為一體。例如在財務會計英語的教學中,每講完一種類型的交易,就輔之以實務操作,使學生及時消化、理解和運用這個知識點。如講完辦公用品的購入該如何做分錄后,就讓學生處理實務。通過學生的練習結果也可以進一步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也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給予指導,對知識點難理解的部分再有針對的深入的統一講解。
4.比較式教學法。就以詞匯而論,各專業都有自己大量的專門用語和專門詞匯,即使是共核詞匯也有自己嚴格的定義和確切的內涵意義。同一個詞在專業英語中和在普通英語中的意義不同。在專業詞匯的教學中使用比較式教學法,能夠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把相同詞根的詞或意思相近的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找到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還可以將常出現在基礎英語中,但在專業英語中意思發生變化的單詞單獨提出讓學生通過對比對單詞加深記憶。
5.語法翻譯教學法。長難句是專業英語的一大典型特點。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使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向學生講解教材內容,可以讓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知識點。教師首先講解專業英語長難句的詞法和句法特點,讓學生形成對專業英語長難句的初步認識,再引導學生結合語法知識,拆分長難句。最后,再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改變原文順序,組合漢語譯文。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會接觸到英語的文章和文獻,現在學習用語法翻譯法理解長難句,為以后做好鋪墊和準備。
三、結語
關鍵詞:管理會計;應用;問題;對策
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會計學家余緒纓教授編著了我國第一本管理會計專著。與此同時,對中國管理會計實務研究,也引起了會計界的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管理會計從西方引入我國雖然已達二三十年,但其實際應用狀況卻不甚理想。總的看來,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大體上存在著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缺乏一套嚴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種相關科學諸如行為科學、理論、信息經濟學等的研究成果相繼引入管理會計,拓寬了管理會計領域,修正了管理會計某些不合理的假設??墒牵嚓P科學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統,只是對管理會計的某些假設進行個別的修正。許多只是處于定性的分析階段,缺乏實際應用價值。在實務中,決策者往往無法準確計量信息的成本和價值,從而無法進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會計的方法在實務中的運用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由于傳統管理會計的理論是依據特定的經濟環境而建立起來的,它所確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設在變化著的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并不能成立,人們很難運用這些理論和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投資決策分析中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問題,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國家的復利制計算利息,而我國則普遍應用單利制計算利息。這種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方法影響了它的實際應用,以至出現了“長期投資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敏感分析幾乎沒有企業在實際中予以應用”的情況。此外,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學模型,有的將一些本來比較簡單的方法加以復雜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3.實務界缺乏對管理會計的重視和系統應用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從西方引進管理會計知識體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但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我國及國外和港臺的會計學者所做的各項調查結果表明,迄今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仍未得到廣泛重視和系統應用。目前管理會計的應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區和外資企業,而西部、內地應用極少。這主要是因為管理會計的基層教育滯后,普及率低,很多企業領導根本不懂管理會計,對其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沒有清楚認識。會計人員素質低是制約管理會計推廣應用的關鍵,而我國管理會計應用軟件開發滯后是制約其推廣的重要因素。
4.管理會計應用經驗亟待系統總結和提高
管理會計學現已成為許多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我國學術界對管理會計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從實踐上看,我國部分企業已有了一些開展管理會計的成功經驗,如20世紀70年代大慶油田開展的內部結算、80年代吉林省開展的廠內銀行、90年代邯鄲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邯鋼經驗等。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會計界對實踐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顯缺乏系統的研究和歸納總結,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統的研究與總結。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樣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報告,是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職業化的管理會計師隊伍
在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成本核算部門承擔,沒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承擔其任務和履行其職責,無管理會計師專業隊伍,全國也無此類技術資格考試。由于企業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會計循環上,只考慮會計實務是否符合會計慣例,而不去考慮是否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致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發展不平衡,從而制約了它的推廣和運用。
二、加強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對策
1.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研究需進一步加強
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為管理會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管理會計基本理論是對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是探討其他理論問題的基礎。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研究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要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學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對現有的理論體系進行重新評價,其中不合理的假設,拋棄過時的技術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創建新的、科學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把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方法相結合,建立既能解釋、指導實踐又能為實踐廣泛接受的理論體系。2.克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弊病
英美等國都有管理會計師協會,其成員由學術界和實務界共同組成,我國也應如此。這樣,理論研究帶有很強的針對性,企業又能夠很快地應用新的管理會計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我國會計實務界應該與學術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業特點的、既有理論性又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報告,這些典型案例研究報告不僅可以作為各行業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樣板,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業推廣應用,而且還可以作為管理會計教科書中的案例,有助于開展管理會計的教學和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這樣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可能會有實質性的進展。
3.調整拓展管理會計內容,大力發展戰略管理會計
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教材中內容重復交叉的部分進行適當刪減,將應用性較強的作業成本法等內容納入管理會計,突出管理會計的特點。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我國應加緊進行戰略管理會計理論與應用研究,將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轉移到戰略總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轉移到成本計劃上;使業績評價緊緊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及員工價值最大化目標,體現企業的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兼顧,實現企業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有機結合;將物力資本向知識資本轉化,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識資本,將提供的會計信息與知識資本結合起來。
4.努力提高企業決策者和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經營決策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業領導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并把懂管理會計作為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領導隊伍還不夠,企業還要有精明強干的管理會計專業人員,進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這樣能使管理會計在企業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
5.大力開發管理會計軟件,使管理會計逐步向電算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會計準則國際化,會計環境
一、我國的經濟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我國經濟環境的現狀是:我國的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完善的市場機制,沒有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經濟處于落后階段。
1.1我國的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的市場體系正在發展建設之中,雖然說商品市場己經逐步走向成熟,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尚未成熟,正在建設、發育之中。市場環境的差異,也給會計準則國際化帶來一定的難度。
我國上市公司存在著大股東缺位的問題。我國上市公司主要來自于國企改制,在股本結構中,國家和法人持有的股份(以下簡稱國有股)占有大部分比例。這部分股份目前在我國尚不能流通,因此,也稱為非流通股。截至2004年5月,我國資本市場中股份總數為6729.33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為4315.62億股,占股份總數的64.13%。數據顯示,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國家是最大的股東。按道理來講,大股東應當是公司財務報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國,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其行為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1.2我國的證券市場是不成熟、正在發育中的市場
證券市場的發達程度可以用兩個指標來衡量:一個是證券市場上證券市值占整個金融資產的比例,這個指標越大,證券經濟越發達。另一個指標是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這個指標可以說明證券資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顯然,這個指標越大,證券經濟越發達。通常情況下,以上這兩個指標應該同方向變動,就是說,證券資產在整個金融資產中的分量越大,其占GDP的比重也越大。在一般的統計數據中,往往以證券資產價值尤其是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來衡量證券市場的發達程度。在2001年,我國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含非流通股的價值)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尤其與美國相比,差距更大。這些數據說明,我國的證券市場還很不發達。
二、我國的政治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政治上比較集權的國家,成文法律往往比較發達,政治體制的特征與法律體系的特征緊密相連,兩者就這樣共同制約著會計活動,決定著一個國家會計準則的存在和地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問題研究—會計環境視角的政治環境具體表現為:
2.1我國的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制定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是財政部會計司,它是一個典型的政府機構。從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由財政部會計司制定會計準則,可以說是一種必然。至今為止,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就一直由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再加上幾千年的傳統,我國的會計準則形成了由財政部門負責并依賴財政部門的社會定式。因此,我國財政部門的職能較強。
盡管我國正在進行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弱化政府的功能,但目前來看“弱化”影響有限。現階段,政府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還扮演著主要的角色。政府往往既是投資活動的當事人,又是維持資源配置的政策制定者。同時,我國的會計職業界比較弱小,
1979年才成立的中國會計學會直接隸屬于財政部會計司,1988年成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屬于半官方性質,沒有能力制定企業會計準則。
我國政府在會計準則國際化方面,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政府在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是負面的。因為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來看,國際化的需求已經具備,我國的政府在積極推進準則國際化方面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因此構成了會計準則國際化所需要的良好的政治支撐環境。
三、我國的法律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法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在多數成文法國家,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往往是法律或法規的組成部分,法律有法律的目標和規則,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是作為法律或法規存在的。
3.1我國的會計規范不能與我國的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相背離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公司進行監管和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利潤而不是未來的現金流量,強調的是過去的會計信息。比如我國《公司法》較重視利潤指標,很多規定涉及利潤指標,在這樣的法律環境下,會計就一定要重視利潤表的作用,公司就一定要注重利潤指標。當利潤成為評價上市公司至關重要的因素時,上市公司會很自然地將注意力轉向利潤指標。一些公司還可能鋌而走險,利用各種手段來操縱利潤,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也自然會偏向利潤表,對利潤指標較為重視。現行的利潤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利潤表只體現已經實現的收益,排斥或忽視了其他未實現的價值增值,使當期收益報告不夠全面,沒有提供對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二是價值增值在產生之時不予報告,而必須推遲到實現之時再予以報告,會導致收益確定存在潛在的時間誤差,即價值增值發生在某一會計期間,而收益報告卻在另一個會計期間。三是對已經發生的價值產值不予報告,為管理者提供操縱收益提供了方便。
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的重點是全面收益表,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側重于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這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相符,在此方面法律上的障礙將導致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不能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我國當前對上市公司監管強調利潤指標的傾向,使我國會計準則在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難以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完全一致,造成相關財務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我國的文化教育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文化可以看作是一個社會共同的價值和觀念,包括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準則以及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等。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體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財富。一國的政治和法律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各國會計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其價值觀的影響。我國的文化教育環境具體表現為:
4.1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高標準要求很難適應
會計準則最終是靠會計人員來執行的,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的好壞。建國以來,會計工作在一段時期一度受到輕視,會計人員的素質教育和培訓沒能很好地開展,導致我國會計人員素質相對低下。而現今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參照國際會計慣例,在會計實務處理方面給予企業會計人員留下了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這對已適應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統一規定一切的會計人員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于國家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所有會計處理都有統一規定,從而導致會計人員對制度的依賴程度相當嚴重,沒有制度規定就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處理,缺乏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就我國會計人員目前的素質來看,還不能很好地進行職業判斷,國際會計準則在其他方面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國會計人員很難達到的,這嚴重影響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進程。
4.2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普通教育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會計等各方面專業教育發展得也非???。我國目前擁有的1200萬會計人員和13萬注冊會計師中,擁有高學歷的人員多數是近年來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實際經驗并不豐富;沒有學歷的人員多數是歷史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他們缺少的是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國擁有的真正具備高層學歷和現代會計知識、具備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會計人員極少。我國高級會計人才嚴重匾乏。據統計,我國某沿海經濟大省近52萬會計人員中,具有高級會計師資格的只有679人,占會計人員總數的0.13%,即便是這些高級會計師,其專業素質與企業發展的需要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這種會計環境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
進程。
五、我國的會計基礎環境及其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
5.1我國缺乏財務概念框架
國際上通行的“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為了方便,通常簡稱CF)的作用是指導會計法規的制定、實施,是會計理論體系的指導綱領。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受會計原則或概念框架的指導,我國至今尚未全面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這會影響我國會計準則的質量。從已的基本會計準則來看,其行文較為簡單,對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系統的闡述,因而不夠嚴謹,造成了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缺乏一個規范性的理論基礎。隨著會計環境的變遷,構建中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勢在必行。
5.2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行
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一樣,同屬于會計標準的范疇,是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因為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都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行政法規,都在于確保企業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因此兩者的目的以及功用一致,同屬會計標準的范疇,兩者之間不是“非白即黑”的關系,而是相互聯系的,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
會計準則改革既要考慮中國國情,又必須積極與國際慣例協調。這種特殊的會計基礎環境制約著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我們應該在總結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慣例協調。
參考文獻
1邵林.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關系探究[J]。財會研究,2005.2
2梁爽.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的邏輯關系剖析「J]。會計研究,2005.1
3葛家封.實質重于形式,欲速則不達一分兩步走制定中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J]。會計研究,2005.6
關鍵詞:會計目標;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會計計量屬性
會計目標是關于會計系統所應達到境界的抽象范疇,它是溝通會計系統與會計環境的橋梁,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紐帶。會計系統圍繞會計目標發揮作用,會計目標引導會計系統運行。因而,會計目標理論研究是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發展中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從2006年財政部頒布的新準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會計目標的定義出發,分析了新準則下會計目標對會計要素計量屬性產生的影響。
一、對有關會計目標觀點的簡要評析
人們對會計目標的研究和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曾出現過多種關于會計目標的提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的兩種觀點就是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受托責任觀認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資源所有者如實反映資源受托者的受托責任和履行情況,即對受托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財務報告應主要反映企業歷史的、客觀的信息,即主要強調信息的可靠性,在這種觀念下,資產計量傾向于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這種觀點的局限性表現在:受托責任學派強調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的整體完整性,認為只有完善的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才能確保會計實務的正確性,但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內容復雜,保證兩者的完善性這一提法比較抽象,一旦實務中出現問題,則難以確定問題的根源,造成眾說紛紜、難以統一的局面;在會計處理上,由于受托責任學派強調客觀性勝于相關性,因此要求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在會計信息方面,受托責任學派很少會顧及到資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按照這一思想,會計人員往往難以體會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逐漸喪失完善會計信息的積極性,也難以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的目標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決策的會計信息,它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從會計確認方面來看,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認人員在會計上不僅應確認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還要確認那些雖然尚未發生但對企業已有影響的經濟事項,以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從會計計量方面來看,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報表應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動態變化,在會計計量上主張以歷史成本為主,并鼓勵在物價變動情況下多種計量屬性的并行;在會計報表方面,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報表應盡量全面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由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樣性,因此,在會計報表上強調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一視同仁,不存在對某種會計報表的特殊偏好。這種觀點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決策有用觀產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較發達的資本市場。二是財務報告反映的局限性。決策有用觀下的財務報告只是反映企業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而忽視責任和環保收益等非財務信息。三是決策概念外延過窄。決策僅僅是管理過程的一個環節,管理具體包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檢查、考核和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沒有履行決策職能,僅僅履行監督管理職能,如政府部門利用信息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二、新準則下的會計目標定位
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會計目標做出了明確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边@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會計目標的概念,體現了其權威性。其所規定的會計目標是雙重的,兼顧了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這定義彌補了1992年制定的基本準則中有關規定的不足之處,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對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一致,體現了我國財務會計既重視決策有用又重視受托責任的雙重目標。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經濟(企業)在全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并且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多數是國有企業,這就必然要求在進行財務會計目標的選擇時,要考慮到對企業管理層受托經營的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必要的監督,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這一目標對我國來講必不可少;與國際趨同是此次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則,而國際上現在廣泛采用“決策有用觀”,所以我國新準則也同時采納此觀點。其優點在于:會計目標能滿足投資者、債權人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會計目標關注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會計目標關注現金流量金額、時間分布和不確定性的預估。
三、新準則下的會計目標對會計要素計量屬性的影響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1992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要素計量屬性,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能夠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信息,便于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實施有效的監督,采用這一計量屬性是由于當時的會計目標決定的,在企業利害關系人比較少,委托合約比較清楚,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容易評價的時期,歷史計量屬性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
而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從單一的歷史成本到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多元化的計量屬性,是因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股權日益分散,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具有多樣性,包括股東、債權人、企業員工、顧客、供應商、行業協會、政府機構、公眾利益團體、研究者和準則制定者、審計師、管理層以及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群體,正是復雜多樣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使得委托關系難以明確,或者明確的成本太高,但是委托的實質關系仍然存在。這時確立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不僅適應了新的環境,而且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成本比較低,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新的環境下做出正確的經濟和生產經營決策,有利于整個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隨著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使得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具備了引入公允價值的條件,從而對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更加有用,也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
但是考慮到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發展的不成熟,基本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在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的情況下,允許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