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1:58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現狀及反思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暨《“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正式頒布,《綱要》在保障“到2020年國家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等戰略目標的措施中,明確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學?;A信息管理要求……”(《綱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第六十一小節)。
教育信息化首次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
隨著教育現代化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取代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教育裝備管理系統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子系統,是實現教育裝備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是衡量各地教育裝備工作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必須重視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打好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只有管理信息系統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這棵大樹的葉茂。
二、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信息化現狀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市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逐步在中小學校園的普及率不斷增加,如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設備、閉路電視系統、校園智能廣播系統、數字實驗室、語音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等,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已成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而地方教育裝備管理部門及學校對教育技術裝備的信息化、現代化管理卻沒有隨著教育現代化和裝備信息化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管理手段相對落后與裝備事業快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裝備資產管理方式大都停留在手工制作狀態,顯得極其陳舊、落后,賬目混亂、資產流失浪費現象明顯小論文,各項教育技術裝備數據統計工作困難,無法及時了解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裝備狀況,影響教育管理決策和各項具體工作的實施。
教育裝備資產是學校從事教育教學正常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也是各類評估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各種教育教學設備設施的建設、配備都要按照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實施。龐大的教學物資要按一定的標準分類登記、建立財產賬簿,并動態反映其狀況,是個繁重的工作。而目前我市各級各類學校基本采用傳統手工或電子表格方式記賬,出現很多弊端和不足:
①、裝備資產數量品種規格不易查詢,修改不方便、很難統計,對采購決策不能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②、記賬不規范、不完備、不連續,賬目數字不準確,差錯多,賬物不符、有賬無物,無賬有物現象普遍。
③、傳統紙質資產賬簿攜帶不方便,保存困難易損壞。
④、不能動態的反映財產當前的狀況。如某些教學儀器暫沒在指定存放地點,被相關人員借用、維修或決定報廢處理,賬簿上無法立即體現,裝備管理員總要到處翻閱其他相關記錄,才能得知其去處。
2、各級學校及裝備部門不采用管理信息系統,很難對教育裝備過程實現科學、高效、透明的管理,對裝備管理工作情況的信息掌握比較滯后。
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各學科的教學都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復雜多樣,以實驗教學為例,有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性實驗,有學科教材要求必做實驗也有興趣小組自選實驗,而每個學科也不止一個實驗室與準備室,以后還有虛擬實驗室,涉及到的管理流程和常規記錄非常多,教師要填寫實驗計劃、教學日志、實驗通知單、要對實驗室進行安排,實驗結束后,老師要進行實驗確認記錄實驗完成情況,以后還要進行實驗開出率統計等等,這些都需要任課老師和實驗教師密切聯系,采用傳統手工管理模式,任課老師頻繁到各個實驗室了解實驗儀器情況、填寫各種表冊,效率低,隨意性強,而一旦某個計劃有變,又應對緩慢。雖然實驗管理人員忙前忙后,但是學校領導對實驗教學情況和管理人員的具體工作還是比較模糊,總要等后面匯報才清楚。
3、采用手工管理的教育裝備管理檔案資料建立不完整規范、記錄不連續詳實,搜集整理保管困難,無法真實反映裝備管理狀況,裝備管理信息資源無法共享。
教育裝備管理資料檔案類別和內容多,范圍廣,涉及各個學科小論文,是教育裝備管理工作的寶貴財富,是裝備管理工作情況和成績的重要載體,也是各級教育部門檢查的重要內容。以理科實驗室為例,除了裝備資產檔案外,有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各種標準、規章制度等相關文件及材料;實驗室人員學歷,崗位職責及進修、培訓記錄;常規管理工作中的儀器借還、賠償、保養、維修、報損登記,自制教具作品材料;實驗計劃、實驗日志、實驗通知、實驗活動記錄、實驗科研成果、實驗考試、實驗總結等各種教學資料。如此繁雜的檔案資料不采用無紙化、網絡化管理導致教師和管理人員對裝備管理的標準和規范學習滯后,不系統全面;設計填寫繁雜、零碎的各種帳表冊、記錄費時費力,工作量大,負擔重,久而久之也就不重視,常常做了大量的工作,沒有留下完備規范的文字記載。每到教育管理部門檢查工作時就倉促臨時找人趕材料、補記錄,常常搜集整理不合要求規范、內容不完整準確,缺失大,并且前后矛盾,互相無法印證,造成教育管理部門不能客觀的評價其真實工作情況,管理人員自身又覺的委屈。
4、教育裝備管理人員信息化觀念仍然比較落后、掌握信息技術的水平差異大,信息化利用率低。
教育裝備管理要做到現代化,必須需要一支理解教育裝備理念,具有學科專業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并且相對穩定的隊伍去實施操作。但是長期以來,學校的領導對于裝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還不到位,觀念滯后,承擔管理工作的人員大都年齡結構偏大、教育裝備管理觀念和理論比較貧乏,知識和技能更新更是跟不上設備的更新,計算機應用能力低下,有些甚至是“機盲”,對辦公軟件都還不熟悉,各級部門對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導、培訓和管理又不足,除了學校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其他人員還是習慣于傳統手工管理模式,要能較好運用教育裝備系統心有余力不足,懶怠畏難情緒嚴重。
5、教育裝備管理信息標準不完備,缺少一套完整的裝備管理信息標準和網上信息交換規范,從省市縣到學校教育裝備管理系統紛雜,缺乏一個規格化的、系統化的統一完善系統。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裝備管理信息標準,目前許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均根據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應的管理信息,這些信息不僅不規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難以進行信息交流。目前使用教育裝備統計軟件得到的統計信息與教育主管部門統計信息無法吻合、兼容,常常產生矛盾。
由于缺乏一套統一完善的軟件設計規范,個別學校使用的教育裝備管理系統,如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存在多個版本,兼容性差小論文,實驗裝備管理軟件設計靈活性不夠,擴充性和開放性較差,對技術發展和教育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根本不能得到長期穩定的應用。適合網上應用的軟件較少,目前大多數軟件的應用局限在單機或小型局域網上,缺乏在大型網絡上(如辦公網、校園網)應用的軟件。
三、教育裝備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信息化、網絡化
1、管理方式、手段跟不上會造成裝備管理水平逐步滑坡,成了實現教育裝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障礙。
相對于學籍、考試、辦公等其他教學管理系統都正逐步成熟,而教育裝備管理系統尚未起步,信息化管理現狀不容樂觀,隨著教學管理工作的繁雜多樣,在信息高速公路時代,計算機及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將辦公自動化手段應用到學校教育裝備管理工作中是必然的趨勢。
2、推進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教育裝備信息化管理系統,搭建省、市、縣、校統一的智能化、網絡化教育裝備管理軟件平臺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管理
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建設和發展,它對于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其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對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提高辦學水平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礎性建設,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實現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是基礎。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潛力,進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要以全新的觀念,確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設備添置做到整體規劃,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經費投入做到爭取政府多撥入一點,社會多支持一點,自己多投入一點,購買必備硬件設置,并通過寬帶與互聯網相通,為學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與此同時,抓好信息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
2.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為了使教師能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走出一條現代化教學的新路,學校應把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信息技能作為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想方設法促使教師能盡早、盡快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首先,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必須使教師全員參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全程培訓,做到“三學兩用一制作”?!叭龑W”: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節課后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二是利用集體備課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培訓;三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個人培訓。學校還制定了學習制度和獎勵制度,給學習優秀的教師以鼓勵,激發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學校應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通過“三學兩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創造性教學設計的氛圍。教師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設計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優化課堂教學。其次,學會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要很好地實現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就要求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實施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全體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演示,還要讓學生運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運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網絡化和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時代,我們處于競爭更加激烈、變革更加迅速、創新更加廣泛的社會。我們如何使學生適應這信息瞬變的社會呢?最根本的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學會處理信息,有效地進行交流,從而充分地認識社會和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首先,對學生實施信息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會學習。?サ鼻埃?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向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轉移。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僅指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堂學習,而今天所說的“學會學習”是指:學習者學會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通過自主探究進行有效的學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帕博特教授認為最理想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為達到控制某種事物的目的,他們“學著(或嘗試)去學習”。網絡學習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自主地決定學習進度,主動探尋并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或信息。信息作文課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從網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這一信息空間自由翱翔。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也更為高漲。四年級三班的學生,不但學會在網上閱讀全國小學生優秀范文,而且能建立個人作文的文檔,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起了班級作文資料庫。把以往感覺枯燥乏味的作文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再也不怕寫作文了。美術課上,隨著鼠標的點擊,學生來到Internet上的美術長廊盡情瀏覽。網絡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會學習的天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時空主動提取信息、選擇信息、使用信息、創造信息,可以在網上進行自由的交流,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尋找解答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信息素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網絡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知識,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學校創設的網絡環境為學生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展現自我提供了機會。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品質得到充分的張揚。
E-mail有匿名、隱蔽的特點,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可以通過給教師發E-mail,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自己對老師的意見毫無保留地講出來,同時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學生歡呼“在網上,我們和老師一樣高”,體現了一種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電子聊天室,可以供學生宣泄心中的壓力。有位女同學性格比較孤僻,有話不敢向家長、老師、同學們講,但她在聊天室里卻能把自己的苦惱、煩悶盡情傾吐。她每次上網后都感到輕松愉快。網絡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二、堅持不懈,創新信息化教育新構架
隨著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我們在實踐中感到:構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的資源。當前隨著校園網的建成,其關鍵部分的資源庫的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網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包括資料文獻庫、信息資源庫、軟件庫和光盤庫在內的校園網絡資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料和信息。
2.加強網絡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互聯網上也有一些負面信息,部分學生對此類信息識別和抵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侵蝕。學校應建立“防火墻”,注意把網絡與德育結合起來,開發研制德育課件,盡快使德育占領網上陣地。
(一)師生角色的平等性
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注重的是教師怎樣教,學生如何學被放在次要的地位。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教學過程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教師和學生是傳授和服從的關系。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巨大轉變:教師的權威地位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指導作用被強化,教師從高居講臺之上的“圣人”,變成了與學生平起平坐的、關注他們成長的指導者、幫助者;學生的“學”成為教學的中心,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師生在教學中建立起了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學過程變成了師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雙向交流,學生如何學與教師如何教被擺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
互聯網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給教學提供無以計數的資源,通過互聯網,師生們可以很方便地進入各個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可以利用各類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搜狗等)查找信息、搜集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不僅體現在數量的龐大上,還體現在類型的多種多樣上。這些資源有純文本形式的,也有多媒體形式的,豐富多樣,還有眾多教學軟件、數據、程序、各種數據庫、全國各地的名校名師教育資源等?;ヂ摼W的資源來源豐富,任何個人都可以是資源的提供者,也同時是資源的分享者,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共享。網絡教學資源以它的豐富性和共享性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無限廣闊的信息世界,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給予的。
(三)教學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要求在固定的時間、地點統一進行,教學活動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式單一。信息化教學則不同,通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使教學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師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進行教學信息的傳遞、交流,教學活動的載體是網絡這個無邊的虛擬世界,時間和空間得到無限的擴展。對學生而言,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學習的地點也不僅是教室,還有計算機室、圖書館、家里等凡是網絡可以連接到的所有地方都能夠進行學習。對教師而言,他們同樣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通過網絡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學習。
(四)教學活動的多樣性
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活動具有多樣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多樣性,信息化教學的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還有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地演示教材內容和有關原理,圖文并茂,還可以借助專門的教學軟件開展模擬實訓教學。二是形式的多樣性,師生間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是實時教學,即師生在同一時間進行教學活動,也可以是非實時教學,即先由教師把學習信息預先放到學習網站,學生再從網站上獲取信息后進行學習;可以是教師組織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資料尋求答案的發現式學習,也可以是組織學生在線討論的討論式學習;可以是網絡環境下的集體協作式學習,也可以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個別輔導式學習等等。網絡教學活動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是靈活而多樣的。
(五)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自由選擇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學習時間、地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方法,按照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學習進度,還可以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挑選符合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選擇的自由度保證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的作用主要是與學生交流,了解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作出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根據學生的差異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制訂不同的教學進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中的交互性和協作性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地點、內容、方法都由教師單方面決定,教學過程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交互性、協作性相當有限。信息化教學則不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計算機、互聯網為媒介,輕易就可以實現雙向、多向的交流和協作,實現人與人的交互、人與機的交互。幾乎覆蓋全球的互聯網的建立使得教學中的交互和協作不但可以在班內、校內進行,還可以與校外、國外的師生發生聯系,極大地拓展了交互性和協作性的對象和內容。
二、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學校德育課
教學中的價值意蘊從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可見,信息化教學很好地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不足,相較于傳統教學而言,信息化教學具有更多的優勢。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特點決定了它能適應現代信息社會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增強中職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這就是它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價值所在。
(一)符合教改趨勢,針對學生特點
2010年國務院審議并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了戰略部署;2012年5月,教育部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中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在《意見》中,教育部明確指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可見,中職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是大勢所趨。中職德育課程概念多、理論性強,部分知識比較抽象,而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薄弱、知識結構松散、學習習慣不良等問題,導致學習困難,教學效果比較差。但中職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思想活躍、熱愛表現、模仿力和可塑性較強,對信息化學習環境接受度高?;谶@些情況,在德育課堂開展信息化教學更貼近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針對中職生的學習特點開展教學,可以使學生揚長避短,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二)變革教學方式,強調學生主體
信息化教學的平等性、自主性和個性化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方式必定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從教師的強勢控制下走出來,獲得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傳統德育課堂往往是灌輸式教學,形式單一,無法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目前德育課課程改革要解決的重要問題。2008年教育部下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強調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信息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正與此相契合。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符合德育課程關注心靈、啟迪智慧的課程特點;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能打破教師的“一言堂”,轉變學生認為德育課程“說教”的印象,消除抵觸情緒,讓教師走近學生,讓德育走進心靈。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德育課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包含大量抽象的概念、原理,中職學生由于缺乏生活實踐,思想和心理不成熟,學習理論知識比較困難,加上授課形式單一,導致德育課枯燥乏味,學生興趣淡薄,教學質量不如人意。信息化教學資源豐富,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德育課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知識多媒體化,將多媒體素材、多媒體課件、學習工具軟件融于教學當中,使德育課程的抽象知識形象化,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渠道傳遞給學生,刺激學生多感官、立體化地接受信息,讓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接受,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提高教學質量。
(四)培養職業能力,增強綜合素質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指出:德育課教學應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德育課開展信息化教學,其目的在于讓師生們在“做中教、做中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組織和協調作用,指導學生的學習探索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問題,如何搜集、整理信息,如何與他人討論協作,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處理信息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的發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使教學的自由度得到很大提升,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綜合素質。
(五)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個性發展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職生思想活躍,追求平等自由,他們的個性化特點日益突出。德育課教師要適應學生多樣化、個性強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個性特點開展教學,貫徹落實德育課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傳統德育課堂強調整齊劃一,適應學生的普遍性而忽略了他們的特殊性,不能滿足眾多個性差異、能力差異學生的學習需要。信息化教學則不同,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信息化教學的這種靈活性使德育課更具個性化、人性化,有利于增強德育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突破傳統局限,豐富教學方式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礎性建設,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實現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是基礎。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潛力,進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要以全新的觀念,確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設備添置做到整體規劃,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經費投入做到爭取政府多撥入一點,社會多支持一點,自己多投入一點,購買必備硬件設置,并通過寬帶與互聯網相通,為學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與此同時,抓好信息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
2.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為了使教師能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走出一條現代化教學的新路,學校應把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信息技能作為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想方設法促使教師能盡早、盡快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首先,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必須使教師全員參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全程培訓,做到“三學兩用一制作”?!叭龑W”: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節課后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二是利用集體備課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培訓;三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個人培訓。學校還制定了學習制度和獎勵制度,給學習優秀的教師以鼓勵,激發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學校應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通過“三學兩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創造性教學設計的氛圍。教師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設計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優化課堂教學。其次,學會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要很好地實現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就要求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實施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全體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演示,還要讓學生運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運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網絡化和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時代,我們處于競爭更加激烈、變革更加迅速、創新更加廣泛的社會。我們如何使學生適應這信息瞬變的社會呢?最根本的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學會處理信息,有效地進行交流,從而充分地認識社會和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首先,對學生實施信息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當前,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向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轉移。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僅指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堂學習,而今天所說的“學會學習”是指:學習者學會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通過自主探究進行有效的學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帕博特教授認為最理想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為達到控制某種事物的目的,他們“學著(或嘗試)去學習”。網絡學習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自主地決定學習進度,主動探尋并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或信息。信息作文課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從網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這一信息空間自由翱翔。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也更為高漲。四年級三班的學生,不但學會在網上閱讀全國小學生優秀范文,而且能建立個人作文的文檔,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起了班級作文資料庫。把以往感覺枯燥乏味的作文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再也不怕寫作文了。美術課上,隨著鼠標的點擊,學生來到Internet上的美術長廊盡情瀏覽。網絡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會學習的天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時空主動提取信息、選擇信息、使用信息、創造信息,可以在網上進行自由的交流,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尋找解答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信息素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網絡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知識,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學校創設的網絡環境為學生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展現自我提供了機會。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品質得到充分的張揚。
E-mail有匿名、隱蔽的特點,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可以通過給教師發E-mail,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自己對老師的意見毫無保留地講出來,同時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學生歡呼“在網上,我們和老師一樣高”,體現了一種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電子聊天室,可以供學生宣泄心中的壓力。有位女同學性格比較孤僻,有話不敢向家長、老師、同學們講,但她在聊天室里卻能把自己的苦惱、煩悶盡情傾吐。她每次上網后都感到輕松愉快。網絡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二、堅持不懈,創新信息化教育新構架
隨著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我們在實踐中感到:構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的資源。當前隨著校園網的建成,其關鍵部分的資源庫的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網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包括資料文獻庫、信息資源庫、軟件庫和光盤庫在內的校園網絡資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料和信息。
2.加強網絡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ヂ摼W上也有一些負面信息,部分學生對此類信息識別和抵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侵蝕。學校應建立“防火墻”,注意把網絡與德育結合起來,開發研制德育課件,盡快使德育占領網上陣地。3.加快校園網建設,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實現學校管理網絡化。這樣一方面便于學生網上學習、網上交流,增加學校和班級管理的透明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學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與學校的聯系,便于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和監督。
總之,中小學校應當抓住信息化建設大機遇,有效發揮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作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了學??缭绞桨l展。
1.中小學學校校方不夠重視。
中小學學校校方對信息技術教育不夠重視,主要是因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體系。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參考綱要仍是1997年國家教委印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修訂稿)》。在這一綱要中有關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及內容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具體的方針政策在校方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彈性很大,其中也沒有規定統一的考核標準?!毒V要》中規定:“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要達到70-140個課時”。但是校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七成以上的高中僅高一開課,每周一節,除去節假日、寒暑假,勉強能達到35個課時。
2.專業信息技術教師匱乏。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不足,遠不能滿足授課的需要。對于大多數中小學來說,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師資問題往往也就成為學校最為薄弱的環節,好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是非計算機及相關專業,而是由于所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學校只能抽調其他學科的老師來填補空缺,而抽調過來的老師沒有專業知識,他們要先自學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然后再教學生。
3.授課內容重復。
現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有些內容,小學開始學,初中重復學,高中繼續重復學習。這些問題不僅造成學生時間上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在設計上的不科學性。為此,我們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情況,逐漸增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信息技術硬件設施比較差的學校,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給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教育。
二、改進對策
1.明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的地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所以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知識必將成為高考中的重要內容。各個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與需求,循序漸進,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逐漸改進學習內容。
2.加強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養。
首先,各個中小學抽調具有相關基礎的教師進入一些相關的高校進行培訓;其次,作為高校,尤其是師范院校應把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當作自己的職責。為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落實,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培養變得十分重要。
3.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
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首先要把信息技術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當中,不能忽視信息技術教育,應該將其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最終應該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其次,為監督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情況,應該將信息技術教育列入選修課考試的科目,并計入畢業總分;最后,應該將學生的成績作為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能否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4.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實踐與能力培養法。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選擇研究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從一些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的研究來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種。黎加厚在《談教育信息化》中所說的:教育信息化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教育體系,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組織、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技術、教育評價、教育環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簡單地等同于計算機化或網絡化,而是一個關系到整個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本人認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應高度重視對教育信息化觀念的改變,側重計算機及其輔助設備、投影儀、復印機等信息化設備使用,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并依賴以計算計和遠程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在以上基礎上進行教育技術在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二、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下本人粗淺地來談一談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教育信息化有所認識但觀念落后,思想不夠開放
觀念問題是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許多中小學教師和管理者在對教育信息化的意義、作用和本質的認識上還存在諸多忽視和誤解。
2.信息化環境建設目標不明確、定位不實際
信息和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明確信息化環境建設的總體發展目標,是當前信息化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障礙。這一問題導致所建立的系統環境不適合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整體需要,主次不分,不能從學校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發展規劃,在信息化環境建設中不能夠分析本校的實際情況,照搬其他學校并不成功的模式或不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模式。
3.信息技術人才缺乏,信息素養較低,雖然堅持培訓但質量不高
目前,我國中小學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還遠遠不能適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在中小學校,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為數不多,多數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
4.教育信息化資金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
教育教學資源是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充分發揮網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優勢,構建網上學習環境的重要條件。在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的維護更新、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缺乏資金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問題的解決策略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本人提出了以下幾個解決策略:
1.對教育信息化觀念質的轉變
首先,教師要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知識的引導者,只有教師的觀念改變了,學生的思想才能很好的改變;其次,學生要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學習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最后,學校要轉變只有分數才是追求目標的觀念,教育信息化并不簡單地等同于計算機化或網絡化,學校要積極地把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帶入課堂。
2.建設校園網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校園網作為數字空間中學校與外界溝通的窗口,已逐步成為代表學校在虛擬電子世界中的地位和形象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是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力資源的保障。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培養量要有一大的增長,培養的質量上要有明顯的提高,要將培養高素質人才置于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深化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多層次、復合型、實用型信息化應用人才培養。
4.建立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利用的平臺與機制
教育信息化必須要有豐富的軟件資源保障,這一環節的基本目的是為學習者、教師及教育機構提供高質量的軟件工具、內容資源和相關服務。重點建設基礎教育數字化資源庫、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庫、高等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庫、教師教育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等國家級教育信息資源庫,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資源和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多媒體資源。建立國家教學資源共享服務支撐系統,加速向中西部農村地區輸送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小平.關于我國教育信息化問題的若干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23(4)
[2]李華奇.《論信息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情報科學》2002年第9期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中小學教育;授課老師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的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無論我們的生活還是學習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運用電子信息化,當然對于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少不了信息化的使用。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和教學中,教育信息化無論對于授課老師還是聽課的學生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中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信息化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一、教育信息化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教育信息化不僅僅使得教課老師能夠隨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思想觀念,也使得學生的學習途徑更加廣泛,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所以教育信息化的使用對于中小學的師生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那么我們需要將教育信息化對于中小學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積極作用分開進行講解。
(一)教育信息化對中小學授課老師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學?;蛘呤谡n老師能夠知道全國各地的優秀學?;蛘呓處煻荚谶M行什么形式的教學或者有什么特別成功的案例,教師通過瀏覽這些信息提出一些適合自己學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1.教育信息化在授課老師備課過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每個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信息都可以共享,豐富和增添了中小學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在局限于學校所提供的課本或者教材。有了教育信息化的幫助,學校老師在進行一些抽象原理或者晦澀難懂的知識的時候,就可以運用計算機進行聲音、圖像表達出這些原理或者知識的形成過程,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可以通過圖像形象的表達出來。很多時候老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圖表或者是某個現象的形成過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圖表或者現象具體的寫到黑板上的話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教育信息化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上網搜索相關的圖表和現象形成過程的圖或者視頻將他們下載下來放入自己的講義中,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將老師的備課時間大大的降低了,并且對于任課老師的教學內容也充實了很多,在授課老師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也節省了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間。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授課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授課老師就可以將在備課的過程中節省的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制定中小學在每個學習期間的學習進程和學科內容的恰當安排,為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做出努力。
2.教育信息化在授課老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能夠將前后講解的知識點或者內容很好的聯系起來。中小學生所學的每個學科中每個單元或者章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有些時候需要用到以前的知識點或者內容,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我們的老師和學生能夠憑借記憶或者翻閱以前的筆記來聯系這兩個知識點,這樣就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假如使用教育信息化進行中小學課程的教授,那么我們的任課老師在講到有關聯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將以前的課件調出來讓同學們復習,這樣才能既省時又省力的就將相聯系的知識點連接起來了。
(二)教育信息化對中小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1.教育信息化改變了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育信息化對于學生的幫助很大的,因為以前傳統的學習方法就是學生在實際課堂上聽取教師進行知識的講授,使用教育信息化之后學生可以不用非要在實際課堂上學習,他們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網上課堂或者將老師的課件拷貝到自己電腦上進行聽講。學生將老師的課件拷貝下來之后能夠隨時聽講,遇到不明白或者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反復看課件,并且不用與老師必須面對面的才能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僅方便了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也節省了任課老師的時間和精力。
2.教育信息化可以調動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在中小學校推廣教育信息化的使用過程中使得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變為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或者是直觀形象的圖表,讓中小學生的學習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信息化教育不僅僅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還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增添一些視頻或者聲音片段,這樣中小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比較容易集中精神去聽課,多種感官系統一起作用,能夠讓學生感覺到一種真實的感覺,這樣就能讓學生將學習的東西得到更加深刻的記憶。所以對于這種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對其給予極大的重視和研究。
3.教育信息化能夠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由于教育信息化可以將圖、表、聲音、視頻等等各種感覺的信息融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僅可以形象生動的解釋相關的知識點,還可以讓中小學生充分利用各個感覺器官去感受學習,從而將這些內容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中。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課堂學習增強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對于相應的學科學習也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4.教育信息化可以增加中小學生和授課老師之間的互動或者交流
現代的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觀念認為,在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者學習能力為中心,而不是以授課老師的教授方式和教授內容為中心,并且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學習的主要作用或者目的是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和以后的學習中,老師授課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中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所以中小學生在教育信息化的實行過程中需要積極的、主動的參與老師的教育教學中去,在接受老師講解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一些中學或者小學中老師講課過程中采用了教育信息化的方式,這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課老師講解知識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由于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實行能夠給待遇中小學教育教學帶來一些幫助和機遇,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存在著一些自身的缺陷和限制,從而對中小學的教學也帶來一定的挑戰。
二、教育信息化給予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挑戰
(一)教育信息化的應用需要讓中小學校改變自己的教學條件和相應的教育環境
中小學校要想成功的實行教育信息化就需要引進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一些多媒體技術。教育信息化對中小學的教學老師和學生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幫助作用,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使用需要借助一些電子設備并且這些設備的價格比較昂貴,這就導致了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學校不能夠成功的實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即使電子設備的購買費用解決之后,那么以后對于設備的維修費用、保養費用等等各種費用的花銷也是很大的,可能對于城市化的學校這些費用是可以承擔的,但是對于一些農村的學?;蛘呓洕鷹l件的不好的西部地區,這些費用對于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在進行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操作這些電子設備的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我國的很多中學老師對于計算機操作能力比較差,更缺乏對新型計算機教學系統和教學軟件的學習,甚至有些小學老師連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都不能夠完成,這種現象就嚴重阻礙了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學中的順利實行。
(二)教育信息化對中小學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要想在中小學成功應用不僅僅需要學校和老師的積極配合,也對中小學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標準。在中小學進行教育信息化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求任課老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對電子設備的操作能力,但是對于中小學而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實行也需要他們在一定程度對信息技術或者計算機網絡有所了解和掌握。因為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自己的講解為主,如果學生有聽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有異議的話,不能夠及時地反映給老師,而是需要在課下或者回家之后才能有機會和老師進行溝通。這就要求中學生能夠自己獨立、熟練的進行計算機和網絡的操作,能夠熟練的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互動;至于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與任課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由于現在我們的教育水平和學生的家庭環境的不同使得學生對于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有著很多問題,所以要想能夠在中小學成功的實行教育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所以我們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也需要掌握較好的信息技術才行,其中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學中的實行能夠增強中小學生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為以后使用電子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海茹.教育信息化給教師角色帶來隱形危機[J].蘭州:電化教育研究,2003,4
[2]楊威,史春秀,鞏進生.信息技術教學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