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45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財務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企業財務報告控制綜述
企業財務報告是由財務部門和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編制而形成的一種對外公布的結果。財務報告控制從屬于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內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我國,當前并沒有針對財務報告控制的單獨解釋,僅是在內控機制的要求中有所涉及。根據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實行內部控制機制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以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從某種意義上可以將企業財務報告的控制視為由企業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企業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執行和實施的一種控制程序,該控制程序旨在實現財務報告符合會計準則各項要求的同時,實現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二、實施財務報告控制的意義
(一)實施財務報告控制,可以有效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以及財務信息的真實和準確
完善的財務報告控制機制,可以有效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以及財務信息的真實和準確,保證企業各部門協調、有效的開展經營活動。倘若一個企業沒有一個完善有效的財務報告內控機制,那么毫無疑問,企業的財務工作就難以正常運轉,而且不僅如此,企業的內控制度也會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比如,當前很多企業因為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造成企業的管理層脫離內控機制的制約。此外,企業管理者的個人績效和職位升遷常常會受企業業績影響,使得財務報告在對外披露財務信息時,常常會受到管理者的明授或暗示,造成財務報告的披露信息失實。
(二)實施財務報告控制,可以約束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并最終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
對一個企業而言,財務部門的工作流程為收集原始憑證、依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結賬、登記賬簿、出具財務報表。在該過程中,嚴格說來,每一環節都離不開內部控制機制的約束。比如,收集原始憑證時,授權審核能夠有效保證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和真實性;財務部門人員的分工,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有效分開、不由同一人擔任,降低了財務舞弊的可能性。另外,有效的財務報告控制機制,還能通過監督和稽核作用,減少會計核算中的差錯,以最終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三)實施財務報告控制,能夠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內控環境
外部環境的好壞與否會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而內控環境的優良與否則會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有效且健全的內控機制可以視作財務報告真實性與可靠性的前提保證條件。相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又反過來能推動企業內控機制的良好發展與逐步完善。
三、企業財務報告控制的當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中涉及內部控制的信息量較少且不全面
嚴格說來,當前企業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已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要。除了現行披露的財務信息之外,他們還需要掌握更多的企業信息以做出合理判斷和綜合決策。比如,倘若企業財務報告對外披露內控信息,那么利益相關者就可以利用該信息了解企業的內部機制的狀態和設計情況,判斷其是否完善;其執行是否有效和及時。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掌握,可以輕松判斷出企業對外披露的信息的可靠性。然而,當前很多企業在財務報告的對外披露的信息中,并不重視對企業內控機制的涉及,即使涉及,也過于籠統,僅是從大意上說明本企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內控機制。這種“大意”的信息披露對利益相關者而言,真正的借鑒性并不大。另外,我國當前對企業財務報告內控究竟應該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并沒有一個詳細且統一的規定。
(二)我國對財務報告控制沒有配套的指引措施
內部控制機制在我國起步較晚,最早要追溯至1996年由我國財政部頒布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 9 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內部控制的概念初次被提出。后來,2000年又頒布實施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 年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這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的同時,以全面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相較于內部控制機制,財務報告控制僅是從屬于其之內,當前我國尚且沒有對財務報告控制的配套指引措施。另外,我國當前的內部控制規范中僅是對內控機制的環境、具體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以及信息溝通與協調進行了相關規定,這幾點既不是財務報告控制的指標,也不是其可靠性計算要素。因此,從財務報告控制的角度來看,我國尚沒有與其配套的指引和措施。
(三)利益相關者無法通過財務報告獲得時效性強的信息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外部信息與經濟環境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更希望企業的財務報告能夠為其提供時效性較強的信息。然而,根據當前的企業財務報告控制要求,財務報表基本分為四種報告編制方式,即按月、季、半年和按年的形式。無法向利益相關者及時傳遞時效性強的信息,使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情況無法及時了解。
四、企業財務報告控制的未來建議
(一)建立健全與財務報告控制密切相關的配套指引并嚴格執行
如前文所述,我國當前對財務報告控制沒有配套的指引措施,不利于財務報告控制的實際執行。因此,筆者建議,我國應建立健全與財務報告密切相關的配套指引,并要求企業嚴格執行。以實現企業自我評價風險情況和規范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程序。要從經濟業務的發生開始,到收集原始憑證、記賬、結賬,以及出具財務報告整個流程,都要嚴格遵守財務報告控制的指引和規范,以保證交易事項的實際情況與財務報告的表述一致。在實際執行中,倘若發現措施里具有不配套或缺陷,要及時修正。另外,企業的各級人員和管理者要對與財務報告控制相關的配套指引仔細研讀、詳細了解、自覺遵守,保證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同時,提高自我和相互監督意識。企業的管理者應負責并保證財務報告控制的有效性,及時對其做出合理評價。
(二)加強企業財務報告控制的監督作用
加強企業財務報告的監督作用主要有三點,詳見表4—1。
表4—1 加強企業財務報告的監督作用的具體措施
(三)企業財務報告控制要與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特點相符合
企業財務報告控制要與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特點相符合,首先,企業應在平時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特點中尋找出易發的風險點,針對風險的不同情況設置相應的控制環節。具體措施有:企業應當建立與資產購買、處置或者使用相關的授權審批制度;對于容易發生錯報漏報的財務舞弊易發點,應及時進行風險評估;財務、審計等各部門要建立內部稽核和牽制制度,不相容職務要相分離。唯有這些做好,企業的財務報告才能真正為利益相關者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但是,這也并不代表企業的財務報告控制環節和控制點越多越好。因為,控制環節和控制點越多,所需要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因此,最優的企業財務報告控制是在依據企業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實行有選擇的、有重點的控制,以實現各部門信息溝通及時、暢通而又互相牽制的目的,最終滿足財務報告可靠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士英.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相關問題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2;10
[2]陳留平,張霞.企業內部控制對財務信息影響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1;14
[3]汪靜.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內涵及措施[J].人民論壇,2010;23
[4]楊凡.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和措施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 2010;9
關鍵詞:企業財務報告;市場經濟;現狀和問題。
一.企業財務報告的現狀與問題
1.企業財務報告的信息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
比如,一些企業的財務報告很多時候只是走過場,或者是完成所謂的自我任務和上級任務,報告所記載的信息通常并不是與企業的重要交易有關系的,而只是針對企業的某個方面來的報告,這樣長此以往,對于企業日后的信息記載使用并沒有起到促進的作用,很多時候,還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2.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降低。
要知道,現行的財務報告,多半是采用歷史數據來進行統計記載的,那么,在時效實用性上,肯定存在缺陷和漏洞;再者,著報告中,多半還有評估的成分,這樣一來的話,很多事實并非一定是事實或者成為事實;另外,因為也沒有特別的規章制度和要求來規范執筆者的報告,那么,這當中,粉飾的成分,肯定也是再所難免的,這也大大的降低了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
3.企業財務報告多半側重一些籠統而廣泛的總結而輕分析。
現行的財務報告,多半只是各種報表和數字的羅列,并沒有經過很嚴格很規范的會計信息的處理和計算來得到,這樣的話,對于未來啟用這些財務報告進行預見性的分析,很多時候,估摸是難以預見些經營中可能會出現的經營風險問題的,因為這樣的財務報告內容是在是太寬泛和太找不到實在的邊際,說起來,類似于無用功。
4.企業財務報告太過看重利潤的分析而忽視了其他信息的分析和掌握。
要知道,企業財務報告,雖然對于利潤的重視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關于企業的其他信息,也不能忽視,因為其他信息最終也通向利益,也就是所謂的利潤的。是的,我們一定不能顧此失彼,要注意平衡,才能把握好全局,獲得更多的期望利潤。
5.現行的會計行為沒有得到很好的規范而影響了企業財務報告的質量。
是的,目前要加大力度解決會計規范得到不遵循,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等等問題的解決和減少。
縱觀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當期的企業財務報告多半只是流于形式,企業財務報告體系也相對比較混亂,那么,我們要怎么的來扭轉我國當期企業財務報告的尷尬境地呢?這樣,將簡要的說說:首先,應該明確企業走財務報告這一程序的意義及最終要達到和追求的目標。說到底,企業的財務報告,肯定是要國家還有企業以及相關的債權人提高真實而準確的財務信息;其次,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要建議起適合當前企業經濟形勢的報告模板和規范要求等等??傊?,一定要在明白的情況下進行實踐。
二.企業財務報告的相關詳細概述
1.企業財務報告的含義。
企業財務報告一般包括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以及利潤和潤分配表。還包括為了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作的解釋的會計報表附注。
2.如何更好的讀懂企業財務報告。
這個,很強的專業知識肯定不能少。但要知道,需要會計信息的群體并非都是專業人士,很多非專業人士對于讀懂企業財務報告的需求也是很迫切的,這里,本人就自己對上次公司財務報告的了解,來簡單的分析一下上次公司的財務報告,以便幫大家找到更方便更清晰解讀企業財務報告的切口。首先,對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報表和圖表的全部內容,在最先審閱的時候,就需要對一些金額變動比較大的項目給予特別的注意和著重的關注;其次,對于公司的控股股東的情況以及公司所屬子公司的情況都要進行一定的了解;另外,對于相關聯交易的定價依據和支付時段支付情況都要做一定的了解和注意。其次,在閱讀財務報告的時候,對于會計報表的各個項目,都要做仔細的閱讀。對于應收賬款還有其他應收賬款的增加關系啊,都要特別的主要,要知道,如果同一單位的同一筆金額由應收賬款調整到其他應收款,那就說明,著當中肯定存在著利潤操作的可能。還有,對于借款和其他應收款等財務費用,要及時的進行比較和分析,特別是這當中,如果出現關聯單位的財務往來反復,且費用還那么的低,也需要去注意,這當中,可能也存在這利潤和回扣的操作。
3.如何分析研究財務指標。
首先,是對償還債務能力的分析。要知道,企業經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跟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掛鉤的,也就是說,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昭示著企業的實力。而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是指企業到期償還債務的承受能力度。這當中,包括短期和中長期債務的償還。
a.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1對部份企業來說是比較合適的。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b.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其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且也被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
c.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從流動資產中扣除存貨部分再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且一般都認為1:1的速動比率比較的合理。
d.現金到期債務比?,F金流動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這個指標昭示著企業對于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
e.產權比率。衡量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之??梢哉f,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一般是指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
其次,是對企業獲得利潤能力的分析。無可厚非,企業只有獲得利潤才有存在的價值,企業建立和長期存在的前提都是盈利。是的,盈利是企業的出發點,最終也是企業最好最理想的歸宿以及再次重現出發的起點。企業只有保證了這個出發點和歸宿的更好發展,才能使得企業其他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極大的促成了其他目標的實現,是其他目標實現的助推手。對于投資者,利益和盈利也是前提和最終最主要的目地和重要保障。獲利能力作為企業營銷能力和收取現金能力以及降低成本的能力還有回避風險等能力的綜合體,是的,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梢詮纳a經營業務獲利能力和資產獲利能力進行分析。
a.營業毛利率。營業毛利率是營業毛利額與營業凈收入之間的比率。如果單位收入的毛利越高,那么,抵補各項支出的能力肯定是越發的強大,那么,如果毛利收入比較的差勁的話,對于其他各項支出的能力就會被減弱,這樣的話,企業或者投資者獲利的能力就被降低。不過,一般與同行的相比的話,毛利率越低,成本就相應的偏高了。
b.資產報酬率。資產報酬率是用來衡量公司全部的資產獲得利潤的總體的能力。它是指利潤總額和利息支出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傎Y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c.營業利潤率:指的是營業利潤與全部業務收入的比率。對于公司利潤的衡量,其實營業利潤率比營業毛利率要更加來得全面,不能忽視哦。
d.資本金利潤率。要知道,如果資本金利潤率提高的話,所有者的投資收益和國家所得稅就比如會增加。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100%。
總之,企業財務報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經濟形勢的越發復雜和多樣,也變得越發的豐富和包含化,這也就相應的使得其工作人員必須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來搞好企業的財務報告工作,是的,對于企業的財務報告,我們必須要在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加以規范,使其更好的服務于企業。要知道,其利用的好,對于企業總結過去,承接未來,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者單位:中興-沈陽商業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韓玲;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分析[J];時代經貿(理論版);2006年05期
[2]王琪;也談正確分析公司財務報告[J];會計之友(中);2007年03期
關鍵詞:企業財務報告;改革;分析;評價
1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主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滿足了社會要求企業真實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的需要,但是隨著新世紀會計環境的變化,在全球市場的各種需求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會計職業界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強烈批評。批評的焦點是企業財務報告沒有能跟上時代快速變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失去相關價值。因此,改進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勢在必行。
2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現行財務報告不重視未來
傳統會計的確認標準都是以某一會計主體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基礎,對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不予確認,財務報告是一種反映過去經營狀況的向后看的會計報告。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面臨的現狀和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相關者來說,他們的各種決策建立在對企業未來前景預測的基礎之上,要想對企業未來做出準確預測,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僅是對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業在財務報告中披露其對未來的自身的經營狀況的預測性信息。按照傳統會計來衡量,像期貨、期權之類衍生金融工具,過去卻沒有任何實際交易事項可言,一項合約的簽訂僅僅預示著將來可能發生的一系列財務變動,如保證金戶頭上賬戶資金將隨著市價波動而不停變動,對沖、履約、交割等行為可能帶來風險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蘊涵的無窮機會與風險,以及未來期間合約履行情況為立足點的特性,使傳統會計束手無策。
2.2財務報告信息披露內容的不完整性
現行財務報告對企業經營中的風險揭示不足。在現行經濟社會中,企業經營所面臨的機遇越來越多,但由此帶來的風險也不可低估。風險的這種重要性使得風險的披露也成為財務報告的一個必備內容。但現行財務報告以財務報表為主體、以附注和說明為補充的體系不能對企業經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進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財務報告的不完整性還在于它在絕大多數意義上來講是一種“通用目的”的報告,隨著新的會計環境下職業分析職業的興起,市場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喚“通用目的”的報告以外考慮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專用”財務報告。
2.3現行財務報告的滯后性較嚴重
按照會計期間假設,現行財務報告是定期編制和對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應用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使企業的經營風險大為提高,企業的財務狀況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變化。年度報告,甚至季度報告已明顯無法滿足使用者決策的信息需要。
財務報告周期過長,信息滯后。我國企業的年度報告要求在年末結束后4個月內報出,中期報告要求中期結束后兩個月內報出。在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這段時間足以讓一個企業由盈利走向破產。英國的巴林銀行1994年底其賬面凈資產為45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而1995年2月底,該銀行已進入破產境地,此時1994年的財務報告還未完成。由此可見現行財務報告由于缺乏時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不能解決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問題
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不僅翻新速度快、數量大、品種多,而且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來越多。這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的劇烈變化。如不對這類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加以披露,極有可能導致信息使用者投資和信貸決策失誤。由于金融市場和外匯市場利率和匯率瞬息萬變,衍生金融工具的運用,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額利潤,也可能帶來巨大損失。如英國巴林銀行的破產,我國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當典型的事例,但現行財務報告卻不能解決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問題。
3改革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
3.1可靠性和相關性并重的原則
可靠性和相關性是同等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但在某些情況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關性較差;有的信息相關性很好,但可靠性較差,可靠性和相關性并非總是在同一方向上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煽啃院拖嚓P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者不可偏廢,必須給予相同程度的重視。提高信息相關性的舉措,絕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為代價,而任何強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絕不能離開相關性的導向,片面強調其中任何一方的改進或改革,都極有可能給信息質量帶來嚴重后果。不可否認,兼顧兩者的實際處理,其難度明顯大于理論探討,但又是改善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必須堅持的原則。
3.2定量和定性指標相顧的原則
現行財務報告中的定量指標主要限于貨幣化歷史財務數據,定性指標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對報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預測和判斷,但這經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兼顧的原則,要求改革后的財務報告在充分揭示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增加有關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財務信息,又要披露非財務信息,如人力資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標,又要有定性分析說明,如企業背景和競爭狀況。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準確地掌握企業狀況。
3.3報表格式統一與靈活相結合的原則
企業財務報告的主體是會計報表,主要會計信息都集中于會計報表中,采用固定統一的報表格式,無疑為報表的編制、匯總、計算機加工處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況各異的不同企業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縛,信息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緣于此。充分揭示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與經濟決策有關的全部信息,對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應當受報告格式的限制,應予以充分揭示。在維護報表格式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徑揭示財務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報告的周期方面也應當適度靈活。
4對企業財務報告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
4.1對現行財務報表的項目簡化,增加財務數據分析
我國現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分別有64行、22行和56行數字,假想設計的資產負債表、核心收益和凈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分別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數字。兩者相比較,我國現行財務報表項目明顯偏多。事實上,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較熟悉為假定,這一假定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有較為普遍的適用基礎,我國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業家群體則比較缺乏必備的財務觀念和會計知識,對他們中的許多人而言,會計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數字,甚至可能導致誤解和誤用,報表數據越多,誤導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調查和論證的基礎上,簡化會計報表項目、設計精練的會計報表更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F行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大多數需使用者經過分析之后才會變得有用,缺少來自提供者的財務分析數據,在報告中增加由企業專業人員提供的分析數據必然會受到報表使用者的普遍歡迎。4.2對所有者權益理論及其對財務報表體系的改進
在知識經濟時代,編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所有者權益理論應采用“企業理論”為宜。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為許多群體的利益而從事經營活動的社會機構。知識經濟時代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的報表不宜僅采用現行的損益表和利潤分配表,還應以增值表為主要報告形式。用增值計算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來考察企業內外各利益當事人對企業的貢獻大小及其相應的受益情況,所以增值表更適合于反映知識經濟時代各產權主體的權益、受益情況及其相互之間的均衡結構,增值表應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報表之一。
4.3應注意相關性與可靠性并重的原則
現代企業財務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基本財務報表和其他財務報告?;矩攧請蟊戆ǎ嘿Y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附注等?;矩攧請蟊砑案阶碜杂谶^去的交易和事項有可靠的憑證作為原始證據,并遵守會計準則進行計量、確認和報告,符合可靠性原則。其它財務報告主要是滿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幫助他們作出與企業相關的經濟決策。
在財務報告改革中,應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因地制宜地進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問題解決得就較好,從而使它們可以將財務報告的改革重點放在如何提高財務報告的相關性上。
4.4加強對企業現金流量信息的編報和考核
現金流量可以反映企業的變現能力、償債能力、贏利能力和財務彈性,其可靠性和相關性明顯優于其他財務指標,已日益成為重要的會計信息而備受使用者的關注?,F金流量表按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年報,并且只要求編報,不要求考核,這勢必會增加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隨意性,降低報表信息質量。企業現金流量表由年報改為月報,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標,如現金凈流量占贏利額、營業額的比重等,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實踐角度,都是可行的。
4.5保持傳統三大報表,增加附注內容
改革現在的財務報告模式,并不意味對之完全否定。相反,我們應該繼承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但是建議把三張報表披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部分。對于核心信息,應該注意其計量的可靠性;而對于非核心的會計信息,則可以相對的采取可靠性不如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在財務報表中能夠表明投資報酬,財務彈性,和變現能力的會計信息。
會計報表附注是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報表附注是為幫助會計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報表有關項目等作的解釋。由于報表內容日益復雜化,表內以無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內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說明和補充就難以理解。因此,表外備注的內容將不斷增加。備注可能反映的信息類型包括:①有助于理解財務報表的重要信息。②采用與報表不同的基礎編制的信息。③那些可以反映在報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用于補充報表信息的統計信息。在我國財務報表附注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財務報告中附注的內容都比較少。我國會計主管部門有必要通過會計準則或制度對附注問題做出具體規定?!豆煞莨緯嬛贫取分袑麧櫛砗同F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規定。我國的附注應從形式到內容都有所提高,不應只是報表數據的延伸或另一種算法,也不應只局限于財務數據。
4.6關注小企業財務報告
“抓大放小”歷來是人們處理眾多問題的基本立場。相對而言,我們對如何搞好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改革比較重視,而對小企業的會計問題,過去關注不夠。我國小型企業的數量呈不斷增長趨勢,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業財務報告過程中,必須充分關注小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簡單、會計機構設置不規范、會計人員素質較低、財力有限及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重合的特點,建立一整套適應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財務報告體系應當是可行的、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棣華.改進我國企業會計報告的建議[J].廣西會計,2002,(5).
[2]劉玉廷.當前我國的企業會計改革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幾個問題[J].財務與會計,2002,(2).
[3]張鳴,賈莉莉.財務分析入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佳明,安同良.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及防范[J].現代管理科學,2004,(2).
關鍵詞:高質量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理念
近些年來,國際國內財務舞弊案時有發生而且形勢愈演愈烈,一方面使經濟發展遭受重大損失,另一方面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其中利用虛假財務報告與財務報告粉飾手段造假是財務舞弊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于企業財務報告的修訂
1.1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報告的目標進行了修改
原準則對財務報告目標的規定是“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新準則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新會計準則對于財務報告目標的修訂能夠更好的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于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等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和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1.2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報告的體系進行了調整
原準則中的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新準則在保留了原準則財務報告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礎上,作了如下修改:(1)將“附表”改為“其它財務報告”,使其包含的內容更多,比如在原來利潤分配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股東權益變動表,并規定企業可根據需要增加相關報表,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動態體系。(2)取消了財務情況說明書,因為財務情況說明書涉及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情況等內容,不同企業存在各不相同的生產經營情況,不宜通過會計準則作統一規范。
1.3新企業會計準則改變了財務報告的計量基礎
舊準則中會計確認和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以此為基礎編制的財務報告不論物價如何變動總是按照業務發生時的成本計量,降低了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質量。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比較重視公允價值的使用,我國新會計準則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于繼續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同時,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等各項會計準則中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改變了財務報告單一的計量屬性,使財務報告計量基礎更科學、合理。
2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
2.1企業財務報告職能過分強調為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服務
財務會計報告是會計核算的最終結果,是國家實行財政、稅收和物價政策等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依據之一,這就要求會計信息應當為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服務。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采用的核算原則是權責發生制,因此報告內容也體現了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計量屬性,報告模式產生于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時期是適應的。但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已經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主管理的經濟實體,并且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的投資主體逐漸呈現多元化的格局。
2.2不能客觀地反映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業務
知識經濟時代所出現的一些新的資產形式、經營方式、前瞻性信息、不確定性信息以及潛力巨大的無形資產等無法在現行財務報告中得到反映,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預測的需要,也勢必會使投資者轉而尋求其他的信息來源,從而增加了信息搜尋成本和信息風險,進而影響到社會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F行的財務報告模式僅將重心放在硬性資產上,對一些前瞻性、不確定性的信息,因為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實現原則和可靠性原則等而無法包括在財務報告內。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這類信息卻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信息技術的發展,聯機實時報告系統的應用,企業的網絡化使會計不再是個封閉的子系統,它除了提供歷史的財務信息外,還可以提供非財務信息、經營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預測性信息。
2.3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不夠及時
信息的最大特點在于時效性。隨著競爭的加劇,科技的進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異,經濟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企業的經營類型和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會隨時轉換。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會計能夠提供“實時”信息。為了向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業的經營情況,現行財務報告采取了定期報告的制度。然而,現行財務報告的披露無法達到會計信息質量的及時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時限過長,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過時的信息往往無助于決策甚至有害于決策。
2.4側重企業歷史經濟活動而忽略未來可能的經濟活動
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歷史交易信息與使用者經濟決策的相關性正在日益減少,有些甚至毫無用處。而現在人們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從電腦數據庫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著眼于提供預測數據的信息。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下的財務報表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的匯總表。會計要素的定義應該包含現在和未來這兩個時間點的交易和事項,事實卻并非如此。在經濟環境變化不顯著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反映企業過去經營結果財務報告及其因果聯系去推測企業的未來,但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的條件下,不可能直接用過去的財務報告去及時推測企業未來,這就導致財務報告的相關性大大降低。3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一種新理念:高質量財務報告
3.1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提出的背景
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是寶羅B.W米勒與寶羅R.班森兩位教授提出的,此理念的提出并不是要替代現有的財務報告體系,而是對現有財務報告體系的完善。我國目前的財務報告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報出的,這種最低報告標準一方面無法滿足廣大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資者與債權人的要求,另一方面為許多造假者利用現有財務報告不完善之處蒙蔽欺騙廣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之機,使許多投資者與債權人遭受了損失。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是一場變革,它鼓勵企業拋棄對投資者和債權人舊有的態度,通過高質量的全面的財務報告與他們建立一種密切的、公開的、真誠的以及彼此信任的新型關系。它的核心思想是:企業只有提供資本市場需要的信息,才能夠獲得經濟效率。相反,如果企業提供的是投資者和債權人不需要的信息,那么他們就無法獲得經濟效率。
3.2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對于傳統財務報告的完善
(1)補充披露,補充披露為突破傳統財務報告的限制提供了最大的機會。這種突破必須是在反映事實的條件下才能夠進行,企業需要揭示使用者認為重要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提供給使用者,以減少報表使用者的猜測和從間接渠道獲得的估計信息的依賴,而這些信息往往會增加不確定性和風險。企業在現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應該:①增加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②增加物價變動信息披露。③增加對研究與開發信息的披露。發達國家經驗表明,企業在研究、開發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動當今技術進步與經驗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④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⑤前瞻性信息。企業應披露未來價值趨勢信息,應在表外盡可能詳盡地披露與企業未來價值相關的一些信息。⑥背景信息。作為一個企業,其所處的地域、行業、經營的業務范圍、技術水平以及技術改造、市場上的經營氛圍、遠期近期發展目標、公司的資產結構、過去的盈利水平、主要競爭對手等狀況,都應在財務報告中反映。⑦簡明信息。編制簡明信息,便是對那些為絕大多數信息使用者共同關心的重要信息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這樣更能擴大財務報表的效用。(2)報告的頻率,當前,企業面臨的現實是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衍生工具不斷涌現,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日益顯著,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期大大縮短。而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在時效上不能很好地滿足報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須建立一套能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一方面,定期報告仍要存在,作為財務成果分配的依據;另一方面,編制實時報告作為有效決策的依據。為保證財務報告信息的及時性,我國中期財務報告可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在時間上采用季報編制形式,在內容上要重點突出,避免“小而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會計數據能通過計算機進行實時的處理與反映,會計人員賬務處理一完成,計算機就可以自動生成報表。這就大大縮短了報告輸出的時間間隔。其次,必須建立和完善實時財務報告系統。通過互聯網企業會計信息已經成為企業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手段。網絡會計使會計信息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得到了大大拓寬,減少了會計信息產生、傳播與利用的時間間隔。
(3)獨立的審計,在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下,獨立的審計很重要,因為審計師就是通過減少投資者的不確定性來創造價值,如果沒有審計師,那么市場對于財務報告的信任會很低,不確定性非常高,后果就是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融資成本的升高。有了有效的審計,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是總體水平會下降很多,所以建議企業任用審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來提高財務報表的價值,在高質量財務報告體制下,審計師將以“財務報表對決策有沒有用”和“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使披露的信息更有用”做為審計的目標,試想這樣的審計報告對于決策者會是多么的不同啊。高質量財務報告理念告訴審計師他們是唯一通過第三方的證明來創造可信性從而增加財務報表價值的人,只有他們維護自身的獨立性,不跟客戶妥協,這樣才能使他們增加的價值最大化。
當企業意識到現存財務報告的不足和高質量財務報告的優點,相信他們將會以三種方式改變他們的行為。第一種方式,他們會在會計準則的標準下將財務報告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使報告不僅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最低標準,而且更加有用。這種方式只需要改變管理層的態度就行了。第二種方式是編制高質量財務報告的企業經過長期的努力來產生有用的信息披露,以滿足目前對更多數據和信息的需求。第三種方式就是更快更廣泛的公開財務報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財務報告目標;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
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是企業會計和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而財務報告目標在整個財務會計系統和企業財務會計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構建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原則并制定各項準則的基本出發點。財務報告目標基本上代表著財務會計系統的目標,并構成整個財務會計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財務報告目標也成為現代財會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因此,探析財務報告目標對進行財務會計理論及實踐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一、財務報告目標研究的發展歷程
會計學界對財務報告目標的認識與研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在20世紀五十年代之前,財務報告目標并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課題,對財務報告目標的認識與研究并沒有引起大多數會計學者的重視,只有極少數的有關財務報告目標或相似理念的論述。1940年佩頓和利特爾頓在他們的著作《公司會計準則概論》中提出財務報告目標是“提供關于某一企業的財務數據,加以匯集、整理與提供,以滿足管理當局、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要求”。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文獻中并沒有對財務報告目標進行系統的論述,也沒有在會計學界引起普遍的重視。
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隨著會計逐漸被人們視為一個新的經濟信息系統,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開始在會計學界受到學者們的重視。1953年,美國會計學家斯道伯斯的博士論文就是專門研究財務報告目標問題,開創了將財務報告目標作為直接研究對象的先河。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AAA)發表了名為《基本會計理論公告》的報告,對財務報告目標進行了初步的定位。這份報告的發表,公開明確了財務報告目標研究的重要價值,這之后人們開始重視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與探討。
1973年美國特魯伯魯德委員會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委托下,發表了一份題為《財務報表的目標》的研究報告(又稱特魯伯魯德報告),該報告列舉了財務報表的12項目標,并指出其中財務報表的基本目標就是提供“據以進行經濟決策的信息”,而其他的11項目標則從不同角度將基本目標具體化,進行了詳盡的分類,這份報告的重要意義在于闡明了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是用于為經濟決策提供信息,這份報告也為后來的財務報告目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8年11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表了其第一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在這份公告中,FASB提出以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為基點,將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定位于“投資人、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將決策定位于“投資、信貸和類似決策”,完整地闡述了財務報告目標。并且提出以“財務報告目標”代替“財務報表目標”,而這一改動也使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較好地結合了起來。
這篇公告的,標志著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已經從純粹的理論研究逐步走向實踐應用,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在會計學界受到了全面的重視,并成為財務會計研究的一個核心概念。隨著對財務報告目標研究的深入,會計學界逐步形成了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兩大主流觀點并存的局面。
二、財務報告目標的兩種主流觀點--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
財務報告目標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企業為什么要提供會計信息?向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重要會計信息?圍繞這一重大導向性問題,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在財務會計改革歷程中主要形成了兩種競爭性的觀點,即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前者認為會計的目標是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受托資源的管理情況,應以歷史的、客觀的信息為主;后者認為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對他們進行決策有用的信息,更強調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二者之間的諸多爭論和各自的價值取向,對于現代會計理論和實踐都產生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簡介
受托責任觀的產生是依托于公司制和現代企業產權理論。受托責任觀的思想淵源早在會計產生初期就已經存在,但其盛行卻是基于股份制公司發展以及兩權分離形成的委托關系,其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主要在于如實反映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在這里,受托責任是指資源的直接管理者(即受托者)對資源所有者托付的資源承擔有效管理的責任,而且受托責任也經歷了從“保管責任”、“受托責任”到“經管責任”的變化。從根本上講,受托責任源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象已變得極為普遍,從廣義上講,社會的每一個方面都存在著受托責任,而會計以提供受托責任信息為主的理念也就為大眾所接受了。
受托責任對會計形成一種激勵和預期,會計成為受托管理責任得以落實的重要手段,受托責任的履行和解除,被要求能通過財務報告體現出來,即形成了財務報告目標的受托責任觀。由于最有效的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便是企業的經營業績信息,因此,受托責任觀認為財務報告應以反映經營業績及其評價為重點,強調信息的客觀性與可靠性,并在財務報告中傾向于采用歷史成本的方法,以求真實反映受托資產的狀況與業績??傊芡胸熑斡^認為財務報告目標應側重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強調財務報告所依據的制度規范性以及會計系統的整體有效性。
隨著公司制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傳統意義上的委托關系不斷延伸和拓展,公司產權關系也變得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財務報告提供更多地反映未來趨勢的信息,以便于進行決策。相應地,會計擔負起了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支持的任務,于是決策有用觀應運而生。
決策有用觀依托于市場經濟,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其進行決策有用的信息,而這些有用的信息則主要是關于企業現金流動的信息、經營業績的信息和資源變動的信息。財務報告更注重反映現時的信息,更強調信息的相關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第一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中指出,財務報告目標主要應包括為提供對現在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決策有用的信息,能為他們提供預期現金收入的金額、時間分布和不確定性信息等,這也進一步地說明決策有用觀的對財務報告目標定位的影響。
雖然在會計學界對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誰主誰次的爭論仍存在,但這兩種觀點各自側重點不同,從根本上說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信息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方面決策有用觀包含了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信息中包含了大量關于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受托責任觀可以視為決策有用觀的理論在兩權分離的經濟環境中的財務報告基本目標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又是相互遞進的,即在兩權分離,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社會資源不是主要依靠資本市場來配置的會計環境下,受托責任觀所主張的反映經營者的受托責任更適合作為財務報告的目標,而在商品經濟發達,資源的配置主要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的會計環境下,主張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決策有用觀則成為了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
(二)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的局限性
由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有著各自適合的會計環境,但正是由于這兩種觀點均以一定的會計環境為前提,使得二者都沒有站在會計環境發展歷程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觀察問題,因此這兩種觀點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受托責任觀”而言,其所主張反映的受托責任是財務報告的一個目標,但其也只是財務報告目標中的一個具體目標,并不能涵蓋財務報告目標中所有的具體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受托責任觀依托的是兩權分離理論,要求具有明確的委托方與受托方,然而在現今社會中,大量企業并沒有實行兩權分離的制度,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并沒有受托責任,這些企業的財務報告目標也就必然無法選擇受托責任,而是如何更好地為企業服務。(2)受托責任觀認為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是反映企業的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實質上是強調財務報告要為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服務,這就忽視了會計信息內部使用者的需要,我國會計學者吳聯生教授就曾撰文指出受托責任忽略了財務報告也要為會計信息的企業內部使用者服務這一會計界公認的準則。
而對于“決策有用觀”,其依托的是資本市場的作用,當資本市場完善并充分發揮功能時,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才可以不用去了解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直接以企業披露的信息為進行決策的依據。這樣概括出的財務報告目標,也就必然存在著局限性了。盡管絕大多數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取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有助于其進行決策,即決策有用性,但有時客觀環境的限制卻使決策有用觀無法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對于會計信息的企業內部使用者而言,決策只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環節,企業管理還包括預測、分析和控制等,因此為企業決策服務只是財務報告的為企業管理服務這一目標的一部分,而不能代替財務報告為企業管理服務的目標。同樣以多數資本市場并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為例,由于其資本市場還不是很完善,因此尚未形成強大的外部信息需求,會計信息的主要作用仍然是為企業內部使用者服務,此時若以決策有用觀作為財務報告目標則會顯得有些牽強。
(三)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報告目標
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各自指導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已無法滿足新經濟環境下各類信息需求主體對會計信息的全面的需求,因此會計學界也開始對財務報告目標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尋最合適的財務報告目標。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數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市場經濟已在全球范圍內確立起來,各國在會計環境上的差異也隨此消減,而關于財務報告目標的兩種主流觀點的爭論也逐漸趨于統一。作為目前國際權威的最新研究成果,2006年7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聯合了趨同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明確指出,財務報告目標在于"提供有助于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信貸和類似資源配置決策的信息,同時也強調了評價管理層受托責任的重要性。
縱觀作為會計改革領頭羊的美國的會計準則發展史,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基本上已經實現從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的演變,將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納入了決策有用信息的范疇中,并體現出較為徹底的決策有用觀導向。相比較而言,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改革就顯得比較溫和一些。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將財務報告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并存,但同時認為受托責任觀是從屬于決策有用觀的。這是十分必要而且穩妥的一種均衡,滿足了不同使用者多層面的需要。
三、關于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的定位與思考
(一)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的定位
我國的財務報告目標研究起步較晚,會計的理論建設也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20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的會計學界開始接觸國外的會計體制,開始學習國外先進的會計知識。就是在這一時期,我國會計學界開始了對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初期,我國采納的是美國的決策有用觀,后來又逐漸吸收了美國的受托責任觀的觀點,但這一時期,有關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并沒有在我國的會計學界受到重視,而且國內的學者對于到底采納何種觀點也產生了不同見解,形成了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和雙目標等不同的學派,一時間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2003年,財政部成立了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最具權威性的研究與咨詢機構――-第二屆財務部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ASSC),其研究目標便是我國會計理論的框架及定位。2006年2月,財政部正式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的《企業會計準則》,這部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成為我國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正式接軌。在這部新準則的第一章總則第四條中,便明確地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和“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龌緶蕜t對我國的財務報告目標進行了明確定位。
1.把財務報告提供的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分為“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兩個方面,提出了“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的雙重目標,并在財務報告目標中強調反映企業管理層的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把受托責任放在了首位,即將“受托責任觀”視為我國目前財務報告的首要目標,而沒有照搬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提出的以決策有用觀為導向的財務報告目標,這一定位適應了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尚不發達,資本市場尚不完善的國情,同時也有助于委托人根據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對受托人的受托責任進行考察監督,以防止委托人的資產發生損失,保證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2.財務報告目標是為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一定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雖然目前我國的財務報告信息的外部需求還不是很強大,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地發展,資本市場將日益完善,未來大眾投資者的比例也必然會大幅上升,到那時按新企業會計準則所確定的財務報告目標仍能夠滿足絕大部分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得會計信息的需求。
3.我國的新會計準則按照與國際接軌的要求,在財務報告目標的定位上也與國際趨勢保持著一致,其遵循國際慣例,將財務報告目標作為概念框架的邏輯起點,使得我國的會計準則與西方國家的會計準則保持了一致性,這也有助于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及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的構建。
(二)關于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的思考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明確了我國的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并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這也為我國的財務報告目標研究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在這個概念框架下,應該在遵循國際慣例的情況下結合我國目前的國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不同的企業類別來選擇企業財務報告目標。
1.對于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目標應側重于“決策有用觀”。廣大的投資者、債權人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最主要的使用者,而投資者、債權人最為關心的是財務報告中關于公司的經營業績信息、資金流動的信息及資源變動信息等,并希望利用這些信息來幫助自己進行決策。因此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目標應以滿足投資者、債權人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要求為主,即以“決策有用觀”為主。
2.對于非上市公司的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及其他類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應側重于“受托責任觀”。受托責任觀強調反映企業的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在上述這些企業中,存在著明顯的受托責任,委托者最為關注的便是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因此,這些企業的財務報告目標應以反映企業的受托責任履行信息為主,即以“受托責任觀”為主。
上述的劃分是為了與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相適應,縱觀當今國際會計學界關于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已經明顯呈現出從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的演變,而且還涌現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其中將公允價值計量引入財務報告目標研究便是當今國際會計學界關于財務報告目標研究的一個熱點。
在此,結合目前國際會計學界關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研究,依據我國的現階段國情,對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于我國財務報告目標研究進行淺析。財務報告所反映的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及可比性,從財務報告目標的角度來看,可靠性與相關性又更為重要。
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下,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并堅持歷史成本的計量原則,但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受到了很大沖擊,在很多情況下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已經無法勝任,尤其是在計量企業價值等方面已經顯露出明顯局限性,而且這還有可能導致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受到削弱,而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則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這種問題。
[關鍵詞]現代企業財務報告問題對策
隨著現代社會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企業的活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而在經濟活動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就是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其來源主要包括在企業的財務報告中。
所謂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財務會計包括會計報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其中,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
企業上報財務報表必須如實、清晰地反映企業的真實的全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在反映過程中,應不偏不倚,客觀地充分披露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披露的過程中,提供的信息必須是可比的,其可靠性也至關重要。
一、企業所制定的財務報表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披露不完整
盡管完整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但不可否認這是現行財務會計與報告在知識經濟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在現行財務報告中,各項目只反映主體的經濟活動,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掩蓋了企業個別經濟業務或交易的特性。如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我們只能了解其總額,而無法進一步了解應收款中有哪些客戶、客戶的資信狀況、賬齡的長短等情況。還有存貨,一個企業存貨包括原材料、產成品、庫存商品等,但這些存貨中有多大比例已貶值、已積壓滯銷、已做發出商品但貨款不能收回?這些個別信息往往要比綜合信息對決策者來說更為有用。
其次,現行財務報告的不完整性還在于它實際上是一種通用格式的報表,它提供給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會計信息,并將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予以程式化。然而,隨著新環境下財務分析職業的興起,市場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喚通用格式財務報表以外的、有利于特殊信息需要的“專用”財務報表。且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價的資產不同、報告公司的環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報表,實在難以滿足上述需求。
再次,由于現行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事項必須以貨幣計量為基礎,而對于一些非貨幣計量的經濟事項,如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以及各種軟資產如知識產權、職工智力等能為企業帶來巨額收益的信息無法在財務報告中得到充分揭示,以致廣大投資者不能做出最佳決策。而在信息時代,信息成為經濟活動最主要的資源,勞動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勞動,產品或勞務的價值構成中知識含量占相當大的比重,知識資本成為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公司未來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動力所在。因此我們要重視對這類信息的披露。
2.信息披露不及時
隨著企業生產周期的縮短,經濟活動風險的加劇。目前的年度審計報告和季度會計報表體系已不能夠適應投資者的信息需求。盡管過去和現在的財務信息與將來的財務信息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仍然不能滿足對信息使用者不間斷地進行決策需要。他們希望隨時得到決策所需要的信息。這種基于會計分期假設定期編制的報表具有滯后性,嚴重影響了信息的及時性。
3.對風險和不確定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估計和判斷的客觀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充斥著整個會計處理過程。在目前的資產負債表中,各項資產、負債乃至企業的期間利潤都是非常確定的單一數字體現的??梢?,財務報表中的各個項目以貌似的確定性掩蓋了其本質的不確定性。如我國現行的處匯管理制度由原來對美元相對固定的匯率機制改為一攬子貨幣的浮動匯率機制,那么在進出口貿易的遠期結匯或付匯業務中,會計工作確認的利潤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只有將來真正收回或付出貨款時才能最后確定業務利潤。同時,應收款(或應付款)的不確定勢必會影響資產或負債的不真實。理智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不會為這些貌似十分確定得數字所迷惑,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去驗證和再確認,甚至不厭其煩地去對財務報表上的單一數字進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斷重新組合和匯總。會計人員將零散的會計數據經過確認、記錄和計量最終匯總為單一的數字;而會計信息使用者又將之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再組合。這樣合了又分,分了又合的報表編制與分析程序,對整個社會資源意味著巨大的浪費。
4.忽略未來可能的經濟活動
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評價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影響著他們所作出的各種決策。但現行財務報告是立足與企業已發生的確定易和事項的,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匯總表、一種向后看的會計報表,雖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無法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盡管《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提取八項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歷史成本與現行市價形成的差距。在這個比以前任何時期都變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來預測信息的價值已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重要。
二、完善財務報表的措施
要完善財務報表的反映內容,增加其真實性和可靠性,必須按《會計法》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期限等原則性規定,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會計隊伍越來越龐大。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并不高,對會計這個職業的認識也只停留在簡單的記賬、算賬上,并沒有真正把它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經濟管理活動來對待。這樣可能會使會計報告的嚴肅性大打折扣并導致會計信息的不嚴謹,失去了決策者參考價值。
2.擴展信息披露范圍,適當增加報表附注內容。
按照財務報告的充分揭示原則,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信息均應完整提供,并使用戶易于理解,亦即財務報告應揭示所有對用戶的理解及決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此應在現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適當擴展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僅要有財務信息,還要披露非財務信息;不僅要有定量信息,還要披露定性信息;不僅要有確定的信息,還要披露不確定的信息;不僅要有歷史信息,還要披露預測信息;不僅要有整體信息,還要披露分部信息。因此,財務報告的內容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要增加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的揭示,將金融衍生工具納入表內,充分披露它的價值變動、報酬與風險的轉移、潛在風險以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2)要注重知識資本、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等軟資產信息的披露。
(3)要重視對企業未來價值預測信息的披露。
(4)要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信息的披露。如因環境因素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治理污染的成本,以及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影響企業發展的相關信息。
(5)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否則公司經營者易通過權益交換方式來降低利息費用,虛增企業利潤,可能誘導投資者做出有損經濟利益的決策。
(6)增加財務報表附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行財務報告仍停留在以報表為主要內容的階段。而發達國家會計報表附注長度幾乎是報表本身的5倍,因而適當增加報表附注,增加有用信息的披露,是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也是充分體現會計信息全面性、相關性的有效手段。
3.縮短報告時間間隔,提高財務報告的及時性
當前,企業面臨的現實是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衍生工具不斷涌現,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日益顯著,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期大大縮短。而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在時效上不能很好地滿足報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須建立一套能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一方面,定期報告仍要存在,作為財務成果分配的依據;另一方面,編制實時報告作為有效決策的依據。為保證財務報告信息的及時性,我國中期財務報告可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在時間上采用季報編制形式,在內容上要重點突出,避免“小而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會計數據能通過計算機進行實時的處理與反映,會計人員賬務處理一完成,計算機就可以自動生成報表。這就大大縮短了報告輸出的時間間隔。其次,必須建立和完善實時財務報告系統。通過互聯網企業會計信息已經成為企業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手段。
4.嚴格執行《會計法》
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期限應當符合法定要求。各單位必須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并及時向本單位和有關財務關系人,以及財政、稅務等部門提供財務會計報告,以便有關財務關系人及政府部門及時了解經營和業務活動情況,據此做出決策。
參考文獻:
關鍵詞財務報表報表附注會計信息財務報告
企業財務報告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對現代資本市場的有效運作、資源優化配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包括財務報表、報表附注、財務報表的補充信息(如物價變動信息、石油天然氣的儲藏量信息等)以及其他財務報告(如致股東的信函等)。其中既有國家法律強制披露的,也有企業自愿披露的。企業的外部投資者處于信息弱勢,對企業的認識只能依靠企業的這些公開信息,如何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體系正確認識,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就變得非常重要。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投資者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1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體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企業向外界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中規定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財務報表至少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這說明了企業的財務報告體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包括了財務報表和附注兩大部分。實際上在這一體系中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注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財務報表中所表述的會計信息是得到初始確認和計量的會計事項在報表中進行再確認后形成的。因而財務報表的表述是會計事項的表內確認。要在財務報表中得到確認,必須符合嚴格的條件,即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時滿足四項條件的信息則無法在財務報表中進行確認,因此財務報表所傳遞的信息是最嚴格的,受企業會計準則約束的,并且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使用者在對企業的財務進行認識和評價時,財務報表始終是最可靠的依據之一。
會計報表附注是對財務報表中列示項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細資料,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附注中的表述則稱為披露。在現實社會中,一些難以確認的交易和事項或企業為了規避確認而只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日益增多,因而使用財務報告時有必要明確區分是在表內確認的信息,還是在表外披露的信息,否則有可能被誤導,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比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披露了所謂的“備考利潤”,它是公司當局按照其經營指標計算出來的未來季度的利潤。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收益情況公告中聲稱,2000年比1999年度每股盈利增長了25%,但它的財務報表顯示,1999年每股盈利為1.10美元,2000年包括非常性開支每股盈利為1.12美元,增長率僅為1.8%,根本與其公告的25%相去甚遠。所以公司采用備考利潤報告,目的大都是為了掩飾經營存在的問題,轉移投資者的注意力,使其不再關心根據通用會計準則在財務報表中列示的凈利潤。并且備考利潤是人為計算出來的,缺乏現實依據,因此安然公司在2001年10月公布的盈利報表時,沒有同時提供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可見對財務報表上有關項目的信息披露以及使用報表附注、補充信息或其他財務報告等手段提供的關于這些項目的計量,并不能代替對符合確認標準的項目在財務報表上的確認。因此,投資者在使用企業公布的財務信息時,應該對其財務報表上的數據給予足夠重視,這些數據在反映企業的價值方面才是最為真實可靠的。
2會計報表附注是財務報表必不可少的補充,它提高了報表的可理解性
企業會計準則上規定的財務報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包括了財務報表和附注兩大部分。單單財務報表本身存在著一些固有的局限。第一,在會計實務中資產和負債都需要估計,估計必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比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的估計等等,容易使財務報表失真;第二,會計準則允許企業選擇不同的資產計價方法,不同的資產計價方法會造成資產價值和凈利潤出現差異,今年我國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對所持有的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計價,就造成了股東權益的大幅增加。根據證監會對2007年1月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的統計,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引起股東權益增加約10.66億元;第三,某些資產由于不符合會計確認的條件或難以計量,在資產負債表上無法體現,這包括企業擁有的已發現的礦產價值、已發現的石油天然氣的價值、自創的商譽等;另外,一些負債也由于同樣的原因,難以進入資產負債表,如待決的訴訟可能帶來的損失等等。這些沒有體現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損害了財務報表信息的完整性,未能傳遞公司價值的真實信息,影響了投資者的決策。
會計報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財務報表所固有的缺陷。按照規定,附注和表體都要接受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并且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這就為投資者使用財務報表提供了保障。我國會計準則規定附注應當披露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對已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的重要項目的進一步說明;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說明的事項。附注既可用數字描述,也可用文字描述,使企業一些難以確認和計量的項目得以充分披露,對表中數字進行解釋。投資者在閱讀和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時,應當將財務報表結合附注中披露的內容,全面正確地理解財務報表,獲得有用的信息。
在利用會計報表附注的同時,也要注意有的企業為了規避確認而只在表外披露信息,從而達到美化財務報表的目的。比如安然公司就創造出很多“特殊目的實體”,它利用SPE來轉移債務、掩蓋不良資產和有目的的創造收入,根據美國的公認會計原則,SPE與開辦公司的報表不合并,只是在附注中輕描淡寫地提一下,巧妙地掩蓋了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使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另外還要注意企業過多使用附注而導致的表外信息過量的問題。有的企業披露的附注本身就很難理解,更談不上幫助理解財務報表,有的將重要的信息混雜于附注之中,難以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從而誤導投資者。所以投資者要善于將財務報表之間相互聯系,并結合附注,來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真實性做出判斷。比如企業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帶來現金流的增長?利潤有多大比重來源于關聯交易?企業提取的各種減值準備是否合理?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期限是否合理?是否有存在較大風險的擔保、訴訟事項等等。這對于投資者的決策是必不可少的。
3其他財務報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削弱了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