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8:4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師精準扶貧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年來,X市深入貫徹《X省教育扶貧規劃(X—X年)》等文件精神,以“一提高、兩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傾斜、八免費”為總攬,以“義務教育有保障”為核心,以落實“兩個X%”為主線,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優化師資,強力控輟、精準資助,扎實推進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一、改薄強師,鄉村學校一所不差。
為了讓農村的貧困學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辦好每一所鄉村學校。X市把鄉村薄弱學校改造和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扶貧攻堅的重點來抓。
近兩年,X市投入“改薄”資金X萬元。到X年底,該市X個省級貧困村的小學(教學點)全部建成合格學校,均達到“X條底線”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學校創建目標。X年X月,該市啟動“教育一體化項目”建設,擬投資X.X億元,將全市X所學校(幼兒園)納入“四改三化”建設計劃;投入X萬元建設X所農村學校、X套教師周轉宿舍,改善鄉村教師住宿條件;統籌中央資金近X萬元,用于大市中學、上架中學等X余所鄉村學校的公租房建設以及圍墻、道路、給排水、運動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現代化的美麗校園和教學設施,讓學生更加專注自己的學習,不僅讓“農村娃們”大開眼界,也在他們心里種下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見識更大的世界”的種子,這是X市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此外,為縮小城鄉學校管理與質量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X市啟動了“教育精準扶貧校校結對幫扶”活動,安排城區X所優質學校與X個省級貧困村小學“聯誼結對”,分別從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條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園文化、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一對一”幫扶,整體提升貧困村學校辦學水平,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享有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一流的教師才會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補充,優結構。X市積極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大力補充新教師,X年共補充教師X名,新進教師優先安排到鄉村薄弱學校和貧困村學校任教,同時農村中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向農村邊遠學校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獎勵、評優評先、職稱評審等指標優先向鄉村教師傾斜。出臺《X市鄉村教師崗位津貼發放辦法》,根據偏遠程度提高鄉村教師崗位津貼。開展“感動X十佳教師”、“最可愛鄉村教師”、“師德標兵”、“四有教師”等評選活動,激勵鄉村教師扎根鄉村、教書育人、建功立業。
三是抓培訓,提素質。
X年,該市教師(含校長)參加國家級和X省級項目培訓共X人次(國培、省培計劃X人次);參加X市級各類教師培訓共X人次;參加X市級各類教師培訓共X人次(培訓者月培訓X人次;小學“送培到校、送教下鄉”培訓X人次;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共X人;普通話培訓X人;普通話培訓師培訓X人;學分補休培訓X人;合同聘用教師崗前培訓X人;新特崗教師崗前培訓X人;市本級教師工作坊研修培訓X人),通過培訓,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幅提升。
二、精準資助,結對幫扶一個不漏。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扶貧是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更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于能否精準識貧、精準資助。X市把保障每一個適齡學生“有學上”作為教育扶貧的目標,把精準摸底、精準識貧作為精準資助的前提。該市為每個貧困學生安排一名教師,實行“一對一”幫扶,促進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
每年春、秋季學期,該市近萬名教職工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進村入戶,對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逐一走訪摸底,宣講扶貧政策,摸清學生底子,告知受助情況,落實控輟措施,從生活、精神上、學習上給予關心和幫助。每名教師都有一本《幫扶手冊》,學生就讀學校、學段、家庭住址、幫扶教師、聯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學段的資助項目、資助標準、受助情況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發現有幫扶資金、幫扶措施落實不到位情況,也能輕松找到責任人。
為確保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識別無錯誤、資助無遺漏,X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自主研發一套Excel數據錄入模板,即“學生信息匹配宏”。通過“信息匹配宏”,將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園)學生信息與市扶貧辦、民政局、殘聯等部門提供的信息同時進行匹配,全市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更加準確,從根本上確保了“識貧”的精準性、“扶貧”的全面性。
此外,該市認真落實“學籍屬地”資助政策,利用學籍管理平臺,對本市在省內外縣和外省就讀的建檔立卡等貧困學生進行摸底,掌握他們的入學情況和享受資助情況,統計匯總后分別向學籍地資助部門發出公函,協調學籍地落實資助政策。對經核實未在學籍地享受資助的學生,將其納入本市名冊,同等享受資助政策。同時,對外地在X市就讀的建檔立卡等貧困學生,該市同等對待,確保建檔立卡等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無遺漏。
靶向精準,扶貧效率才會高。在徹底摸清底子后,該市通過整合各類資助項目確保貧困學生受益,讓教育扶貧政策惠及到每一個貧困家庭學生,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學生在求學路上掉隊。據統計,X年發放國家政策資助資金X.X萬元,資助學生X.X萬人次,其中市本級落實“補天窗”項目資金X.X萬元,受益學生X人次。
為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共計金額X.X萬元。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X人,發放貸款金額X.X萬元。此外,該市積極動員社會團體、愛心人士捐資助學,X年發放助學金X.X萬元,資助貧困學生X名。該市教育系統師生積極參與開展“助殘日”、“X·X助學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動,X年共捐贈善款X.X萬元,進一步擴大了貧困學生的資助面、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
三、強力控輟,上學路上一個不少。
“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失學”,這是教育精準扶貧的根本目標。為確保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輟學,X市多措并舉,狠抓控輟保學工作。
一是健全控輟保學機制,形成政府、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控輟保學體系,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為主體,積極開展“三幫一”勸返復學行動,確保一個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兒童關愛力度。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關愛留守兒童學生、貧困學生及控輟工作實施意見》,落實留守兒童關愛監護責任,建立部門聯動關愛機制,實行農村留守兒童跟蹤動態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設學生心理咨詢室,切實加強了對問題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心理疏導;聯合社會力量,開展幫扶關愛活動,捐款捐物,扶志扶學,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近年來,合作市深入貫徹落精準扶貧工作,緊盯“全市2015年實現基本脫貧,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步走”戰略目標,舉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堅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切實做到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真扶貧、扶真貧,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據《合作市“1+17+1”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改善辦學條件 推進均衡發展
“以前學校很簡陋,小平房,土操場,下雨天泥濘不堪,經過這幾年改薄項目建設,我們的校園真的變成了花園,環境優美,教室寬敞明亮,各種輔助設施齊全?!焙献魇凶羯w多瑪鄉中心小學校長華爾貢說出了全市鄉村學校廣大師生的心聲。
近年來,根據《合作市精準扶貧教育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科學布局,爭取項目,把工作重點放在建好、辦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2016年,全市精準扶貧義務教育階段建設項目為17個,總投資1.1706億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續建、操場、圍墻等項目;同時,為14所中小學和教學點購置了學生床、課桌凳、食堂設備、安保設備及音體美教學器材和圖書;全市農牧村學生宿舍全部實現鍋爐、電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萬元新建4所雙語幼兒園,通過全省招教等項目招錄幼兒教師15名,轉崗16名,舉辦新幼兒教師崗前培訓8期236人次,緩解了農牧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短缺問題。據了解,2013以來,該市累計投入6147萬元建成“雙語”幼兒園18所,在建幼兒園7所,全市鄉鎮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合作以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為契機,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2016年,投資590萬元為全市14所鄉村學校和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間和“班班通”資源共享平臺;投資302萬元為中小學配備“班班通”設備54套,計算機200臺,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班班通”和計算機教室全覆蓋。
完善資助工作 幫助學子圓夢
“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以前父母為交不起學費發愁,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學校管吃管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了”。合作市第四小學學生卓瑪草說。2016年新學期開學前,合作市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為考上大學的梁寧、包士維、當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學生每人發放助學金2000元,為拉毛才讓等10名學生每人發放700元路費補助。而這已是合作市完善學生資助工作的常態。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合作市在全市開展農牧村貧困家庭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導各鄉(街道)完成了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教育扶貧信息的采集和系統錄入工作,建立了貧困學生的電子信息檔案,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資助體系,進一步明確了資助項目及標準,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同時,將全市農牧村幼兒園營養餐經費納入市級財政保障范圍,足額落實;提高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補助標準,并持續發放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繼續實行12年全免費教育,將高中免費教育經費列入年初財政預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標準落實公用經費96萬元,同時對合作戶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減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子女入學的負擔。
在充分落實現行資助政策的基礎上,該市持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積極倡導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設立特困學生救助基金,采取優惠政策疊加的方式加大對特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貧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學習。以此,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對待,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政策,對城市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免學雜費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實優惠政策
在實施貧困地區高校招生專項計劃方面,合作市不斷完善“制度公開、群眾監督”招生工作機制,高考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致家長的公開信、招生咨詢電話等渠道積極宣傳各項招生政策,特別是國家和省上出臺的貧困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等政策。
市招生辦嚴把考生資格審查關,全方位為考生填報志愿提供指導服務,為農牧民子女上大學創造了更多機會。2014年以來,全市通過貧困地區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共錄取貧困家庭學生205名,計劃推免和單招錄取534人。
2015年以來,合作市積極推行甘肅省內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政策,讓未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初中畢業生繼續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絕不讓一個貧困生掉隊。目前,全市有152名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136名學生在外地企業就業。
壯大師資隊伍 關愛鄉村教師
隨著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合作市農牧民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各學校學科教師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應對新情況,合作市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借助全省招教、事業單位招考、特崗計劃等項目,通過“培、招、轉、聘”等方式,進行了“分層、分崗、分類”培訓和招聘,壯大了師資隊伍,提升了師資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新上崗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各中小學、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學校教師住宿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新來的教師多半未婚,遠離父母,要讓他們安心教書,必須提供基本的吃住條件。
2014年以來,合作市將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納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協調,爭取項目,做好教師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等鄉村學校的教師周轉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確保了這些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2008年以來,合作市將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納入全市干部職工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之列,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學校教師按時參加體檢,體檢結束后為受檢教師建立健康檔案,醫生當面講解體檢結果,提出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改善建議,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近幾年,市政府對教育上的投資力度很大,辦了許多民生實事,免費體檢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師們患了病之后才去醫院,現在免費體檢讓我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增強了基層老師的自我保健意識,有了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焙献魇欣招汔l中心小學教師道吉才讓感慨地說。
另外,合作市在教師晉升職務(職稱)和評優選先時,也向農牧村學校、薄弱學校、一線教師、長期扎根基層的教師傾斜。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納入高級教師職稱評聘范圍,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和班主任崗位補助等。
落實“三區”計劃 強化引領作用
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的《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開始,省教育廳已連續三年為合作市選派“三區”支教教師65人,教師參與到各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中。
支教期間,他們用豐富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為受援學校傳送經驗,讓更多的老師觀摩了支教老師的示范課,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動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領作用。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西北師范大學、河西學院、隴東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等高校先后選派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80人到合作市鄉村幼兒園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支教(頂崗實習)工作。
“在支教老師們的幫助下,學校創辦了各種社團組織,體育課、舞蹈課、音樂課都也開設起來了。支教老師還利用課余時間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關愛,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支教老師們都年輕,學生們不僅喜歡聽他們的課,平時也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他們開展的各類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給學校工作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促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走向正規化邁進?!焙献魇屑用曋行男W校長丹真貢保介紹道。
深入開展“雙聯” 幫助農民致富
合作市佐蓋曼瑪鄉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聯系點,自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市教育局成立了“雙聯”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實施方案》,局機關全體干部與該村36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
根據“實施方案”及“干部個人幫扶計劃”,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緊密結合地瑞行政村的重點工作,通過政策宣傳、科技培訓、文化引領、智力扶貧等方式,全面實施幫扶計劃。局領導帶頭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及時了解掌握幫扶村的動態信息和村民的個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貧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力求做到精準定位扶貧,不脫貧不脫鉤。
同時,市教育局選派專門人員駐村,配合鄉村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大數據采集等各項工作,為聯系村扶貧工作精準聚焦,為真扶貧、扶真貧奠定了基礎。2015年底,市教育局幫扶的36戶貧困戶中已有25戶實現了脫貧,其余11戶有望2016年底脫貧。
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教育局的關懷指導下,經過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進修學校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校建設開創創新局面
投資1400余萬元,占地10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樓已動工建設,基本符合省級示范性教師發展中心創建標準。2019年5月投入使用。
全省進修學校分兩個檔次:省級標準化辦學機構和示范性辦學機構。2011年,我單位順利通過“省級標準化辦學機構”驗收。由于達不到建筑面積和占地面積兩個硬指標,多年來一直無法申請“示范性辦學機構”,影響了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經過積極爭取,在教育園區建設了符合省級示范性教師發展中心創建標準的科教研中心。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被賦予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職責,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對一線教師的業發展和區城教學質量的提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學習提升研訓群體素質。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強化師訓工作者素質。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師的學習和交流活動,組織教師赴鄰縣學校學習交流,汲取經驗,開拓視野;支持教師參加教育主管部門學辦的培訓學習班,赴全國各地學習,開拓教研視野,外出學習的研訓人員面向全體教職工交流學習體會;開展學科教研活動集體觀摩活動,加強各學科間的橫向交流,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其次以課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我校教師的工作績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們研究能力、組織能力、指導能力。抓好教師的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提升師訓者工作能力。
三、真抓實干,開展各類培訓
首先,根據關于實施河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培訓的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情況,今年我校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為平臺,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和網絡優勢,開展了我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共有1750余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組織8名教師參加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班級輔導教師崗前培訓,回來后對我縣參訓教師和管理員進行培訓。目前培訓工作已近尾聲。
其次,我們還開展了其他專項培訓:一是英語口語培訓,邀請邢臺學院魏華教授在廣宗賓館大會議室對300名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培訓;二是小學校長(含后備)任職培訓,由金太陽教育集團專家在廣宗賓館大會議室進行培訓,培訓260人;三是校園安全知識培訓,由安監局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共培訓260人(包括主管校長);四是電子白板及課件制作培訓,受訓300人,邀請隆堯一中郭力強來我縣培訓;五是骨干教師培訓(含新教師),受訓教師260人,由精英中學郭瑞忠來我縣進行“打造高效課堂”和“三備兩研”講解為主題的培訓。
四、拓寬辦學渠道
一是合作辦學,成立 “三農”安全學校。經縣委、縣政府批準,縣安委會牽頭,縣安監局、縣進修學校合作辦學??h安監局負責協調安全生產方面授課老師對家庭日常安全知識;縣進修學校負責普通話和傳統文化培訓以及“三農”安全學校教學活動的后勤安排。“三農”安全學校主要培訓對象主要是各鄉(鎮、區)全體工作人員;各村兩委班子成員;農民和農民工。其中貧困戶為重點培訓對象,包括近兩年來已脫貧出列和尚未脫貧的家庭;各村安全官。逐鄉授課,本年度培訓1000余人。二是全面加強邢臺市廣播電視大學廣宗分校建設,通過嚴格管理、細心服務、耐心輔導,學歷進修工作穩步進行,教學點學風正,學員出勤率高。全年招生52人,畢業82人。
五、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幫扶工作
我校高度重視精準脫貧工作,嚴格按照組織要求,真正把扶貧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派出三名同志任駐村工作隊隊員,黨員在職干部聯戶幫扶貧困戶,一對一對應41戶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切實加強對貧困戶的聯系幫扶和責任包保。全校干部進村入戶大力開展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工作6次,不但使貧困戶準確掌握脫貧政策,更是形成了一種上下齊抓共幫的工作局面。駐村工作隊及幫扶干部認真開展了入戶調查,每到一戶,都與幫扶對象面對面交談、心貼心交流,細致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健康狀況、經濟來源、子女上學和生活等情況,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的身體狀況、收入變動等情況,聽取了貧困戶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填寫《幫扶手冊》。通過與貧困戶促膝談心,掌握了他們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并結合實際有效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在生活和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六、2019年教師培訓計劃
1、中小學教師全員遠程培訓工作。
根據關于實施河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培訓的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情況,19年我校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和“高教社”為平臺,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和網絡優勢,開展我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預計1800余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
2、第八期現代教育應用技術提高培訓
3月份培訓中小學教師300人。培訓采取集中培訓、交流互動,實際操作提交作業等方式,提升培訓學習質量,逐步讓教師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實施教育和教學。
3、第八期新教師(特崗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培訓。
在前幾年新教師培訓的基礎上,2019年4月份完成對我縣300名新近入職教師(特崗教師)的崗位能力提升培訓。從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常規,教師禮儀,教育法規等方面對這些新任教師進行全方位培訓,使他們成為我縣教師隊伍合格的新生力量。
4、學科骨干教師培訓。
2019年6月份開展主題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構建高效課堂”的崗位培訓。共計培訓600人(小學數學200人、 小學語文200人、小學英語200人)。在強化師德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做好“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為基本理念的教育教學培訓,堅持以校本培訓為扶手,通過專家集中授課,觀摩課,公開課,示范課等形式,參訓教師評課、議課,開展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主題的同課異構學科崗位培訓,讓每個教師積極探索并形成適合自身實際的高效教育教學新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建設。形成適合自身實際的高效教育教學新模式。
5、師德師風、班主任主題培訓
10月份開展師德師風、班主任主題培訓,受訓教師300人。在不斷提高全縣教師業務水平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師德師風、班主任主題培訓,培養一批師德高尚,具有較高素質和新課程理念,學科功底深厚的班主任教師。
6、小學優秀校長研修性培訓
在做好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和校園安全培訓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提高及研修性培訓,讓校長樹立科學化、特色化的管理理念,規范辦學,細化管理,特色發展。于11月份開展培訓,受訓小學校長及后勤管理干部干部200人。
7、第一期中小學音體美骨干教師集中培訓
培訓音體美骨干教師各100名,豐富培訓內容,既有新課標的的解讀,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既有理論的指導,又有教學實踐,方式非常靈活,力求讓每一位參訓學員在理念、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
8、學歷培訓
在搞好教師各類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邢臺電大廣宗分校建設,實行多形式辦學和多層次辦學體制。2019年,采取更加積極主動、靈活的工作方式開拓生源渠道,提升招生優質服務和管理水平
一、教師培訓工作
(一)2020年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2020年我縣的教師培訓工作嚴格按照下達的培訓任務和指標進行,分為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和校本培訓共5個層次進行培訓。
1.完成國家、省、州151人次。其中完成國家級培訓共計25人(2020年“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22人正在陸續參培);完成省級培訓53人(2020年省培項目6人正在陸續參培;完成州級培訓73人。
2.完成縣級培訓共1720人次。全年共計完成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培訓1871人次。所安排的培訓做到了“選派到位,嚴格要求和規范管理。參培教師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學有所獲,完成學習后都能積極開展好“一培四展”工作并與其他教師共同分享培訓成果。
3.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工作。我縣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主要是以各中小學校為單位全員參與,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實現教師終身學習的校本培訓理念?;就緩绞且浴笆ヒ淮佟睘檩d體,規范各校校本培訓的過程管理,落實“十抓一促”為主要內容的校本培訓責任目標。并與學校校長和教師的年度考核和績效工資掛鉤進行督促和考核。促進校本培訓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了成效。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個別參訓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培訓發生沖突時,影響了培訓效果。
2.個別教師為培訓而培訓,未達到培訓目的。
3.建議線上線下培訓內容減少通識性講座,培訓針對學科內容貼近一線教師,要具有實效性。
(二)2021年教師工作計劃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1.“十四五”期間我縣將以學前教育教師、中小學骨干教師、中小學校長名園長、學科骨干教師為亮點,堅持“打造骨干、夯實校本,優化課堂、提升課研,全員參與、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擴大學習內容。進一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形成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完善教師培訓的考核評估制度,秉承培訓為教育發展服務、為學校發展服務、為教師發展服務的理念,突出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我縣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促進我縣教育改革和教育質量的跨越發展。
2.積極完成國家、省、州下達的各級各類培訓任務。抓好學校的“十抓一促”、“一培四展”工作。
二、語言文字工作
(一)2020年語言文字工作總結
為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辦法》。今年我縣認真履行職責,扎實有效地開展了語言文字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黨政機關帶好頭。黨政干部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認真貫徹落實語言文字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嚴格公文用字的規范化管理。
2.教育系統牢基礎。一是將學校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納入學校教育目標。二是明確學校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教育教學用語用字。三是將教師普通話水平達標作為評優、晉職的必備條件之一。
3.新聞媒體做榜樣。新聞媒體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嚴格節目制作播出的審制,播音員、主持人的普通話水平均達到規定等級。
4.服務行業強形象。把“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納入部門的管理目標,納入員工的工作規范和考核要求。服務行業必須把規范用語用字作為文明優質服務的重要指標,納入日常檢查考核。在縣城主要街道設置大型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牌,對主要街道、廣場等地的社會用語用字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頓。
三、存在的問題及工作建議
1.公文格式仍有不規范現象,標點符號不能正確使用。
2.縣域語言文字工作缺乏創新意識,創特色不夠明顯。
3.建議進一步加強公文格式規范化的培訓,加強公文的審核校驗,避免出現不規范現象。加大對各行各業、各領域的督導力度。
(二)2021年語言文字工作計劃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1.2021年我縣語言文字工作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自2015、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指南》以來,為貫徹落實好文件精神,準確了解鄉村教師的培訓需求,讓教育精準扶貧教師培訓工作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做暖心的教育精準扶貧教師培訓工作,湖南省郴州市(以下簡稱“我市”)制定了《教育扶貧教師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以探索解決鄉村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教育教學技能缺乏,教育科研缺專家引領的問題。2016年我市舉辦了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迸嘤柣顒?,參培對象為鄉村小學教師,培訓目標確定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學習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培養“全科型”教師,不斷促進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主要做法
2016年我市制定了《教育扶貧教師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設置的教育精準扶貧教師培訓項目有送培到縣、送培到校、跟崗實踐、班主任培訓、關愛教師培訓、鄉村教師專題講座、各類專項比賽、成果展示等,明確了以走進學校、走進教師、走進學生、走進課堂為主題,倡導真心實意、真抓實干,做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培訓?!八团嗟叫!迸嘤柟ぷ鳎蚺嘤枌ο蟛煌?,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專家團隊都有所不同。做好2016年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校”教師培訓項目,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 抓訓前調研
專家團隊在培訓舉辦前1個月,進駐學校。通過進校聽課、師生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對鄉村學校學生的成長需求和教師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摸底,分析診斷農村學校教育現狀,找準切入點,量身設計培訓課程,聚焦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典型問題。
2. 抓課程建設
根據培訓目標要求,本次的培訓課程以師德宣講、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管理、高效課堂的打造、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優秀課例示范等為主要內容授課。結合送培學校提出的培訓需求,“送培到校”培訓內容以語文、數學學科知識為主,其他各個學科兼顧有展示案例,以擴大教師的視野,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參見《送培到校課程安排表》)
3. 抓模式創新
我市鄉村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村小教學點留不住教師,造成師資短缺,鄉村教師常身兼數職,大多以包班形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嚴重等現象。為此開展“送培到?!苯處熍嘤柟ぷ鲗⒂兄诰徑狻肮W矛盾”,深入一線學校的送培工作,能喚醒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培訓實效。
針對工作實際,確定送培時間為6天。首先由市教育局統一制定參考培訓課程,各承辦院校和送培學校再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調整。要求送培組長必須全程駐守學校,專家們團隊6天全進校。其次組長要求周日到校,專家進校后根據送培需要,先觀摩該教師上示范課,再具體指導該教師上課。經過4天打磨研課后,該教師要在星期五展示一節反饋課。專家團隊注意全程參與鄉村學校的學科教研組活動,參與集體備課,以學科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采取“課前說課、課堂觀察、課后反思,同伴交流,專家點評”等方式開展研訓活動。
4. 抓質量監管
(1)加強培訓全程監管。在實施過程中,我市教育局參與整個工作,承擔了策劃、組織、管理、培訓的工作任務,掌握著培訓的全過程,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同時對承辦院校加強監管,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建立分級負責分級管理模式。各承辦院校按照分級管理模式各司其職。如項目承辦院校牽頭落實培訓方案、修訂培訓課程、聘請培訓專家,制定問卷調查表,并與送培校一起深入實際開展調研活動了解送培?;厩闆r等。送培學校注意調整好本校課表,讓教師安心參訓,積極參與研訓活動。當地教師進修學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落實參訓教師、送培專家食宿以及接送等工作。
(3)做好訓后跟蹤,確保培訓實效。鑒于送培到校培訓項目培訓時間為6天,我們提出培訓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4天內本校指定的2名鄉村教師需上反饋課,專家觀課后再進行研討交流。培訓工作結束后還需做訓后問卷測評,撰寫工作總結等。
三、主要經驗及體會
為確保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校”培工作順利實施,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1. 加強領導,確保經費投入
我市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我市教育局局長任組長親自抓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分管局領導任副組長負責實施,教育局教師培訓中心具體抓落實,并建立市、縣、承辦校、送培校四級管理模式,分級負責、齊抓共管。同時設立專項培訓經費,確保送培到校順利實施。
2. 著力健全學分管理制度
《國家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規定教師五年一周期必須修滿360學分,我們抓住這個契機,嚴格落實學分審核登記制度,絕不送1分。湖南省從2011年開始實行學分審核登記工作,為做好此項工作我們先后于2012年、2013年、2014年陸續下發了三個有關教師學分審核登記的文件,每年度工作會上都作為重要工作來部署,規范了教師獲得學分的途徑,有效促進教師培訓工作良性發展。送培到校培訓有效解決了鄉村教師的外出參培機會少獲得學分難的問題,教師參訓積極性空前高漲。
3. 強化教師培訓工作的考核與評估
將各類教師培訓工作列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年度考核工作范圍,與評優評先職稱評審、教師定期注冊掛鉤,確保了工作的推動力。
4. 充分發揮三個培訓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教師培訓管理團隊的統籌協調作用。二是充分發揮送培團隊的專業引領作用。我市送培團隊由培訓管理團隊和送培專家團隊組成,送培管理團隊由市縣教育局、項目承辦單位、送培校三家組成。我市教師培訓中心具體抓落實,建立教育扶貧QQ群,隨時在線答疑解惑,對各校的方案隨時跟進檢查,確保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科學實施。送培專家團隊由省、市、縣三級名師骨干組成。為保障培訓質量,送培專家組成要求本地和本校名師不超過60%,外地專家不少于40%,避免“蘿卜煮蘿卜”現象。三是充分發揮省市教師培訓基地學校的榜樣示范作用。2016年的“送培到?!迸嘤柟ぷ饔墒∈屑壗處熍嘤柣匦?、各縣市區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校共同承辦。省市級教師培訓基地校的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擔任組長,將本校優秀名師、市級以上優秀名師引入鄉村學校,一方面發揮了省市級教師培訓基地校的榜樣輻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擴大了鄉村教師的視野,搭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平臺,為下一步加強校際合作,開展跟崗實踐搭建了橋梁,打下了基礎。
2016年的11月至12月,我市全面實施了教育精準扶貧“送培到?!惫ぷ鳌Hw送培專家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分成4組下駐各校。他們白天進校上課,晚上也在備課研課、幫扶指導教師上課。
在每個縣送培專家團隊被當成貴賓熱情接待。宜章縣梅田學校的孩子們開心雀躍,從未經歷過這么多精彩的課堂。桂東縣沙田一完小的留守兒童被特別關愛,優秀老師兒童家長都走紅毯,辦學很有特色。校長說我很想把學校辦成品牌學校,但有些盲目,缺專家指導。于是在“送培到?!逼陂g,該校長每天都跟專家粘在一起,泡在課堂上。他自覺將自己編在學習小組里,與普通老師一起學習。他說:“‘送培到?!俅吸c燃了教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這6天我們很幸福!在汝城,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從未如此高漲,附近周邊的所有學校教師都趕來聽課學習。安仁縣電視臺聞訊特別趕來報道,聽課老師激動地說收獲很大,原來‘名師們’是這樣組織教學活動的,很受啟發?!毙iL說,這樣的“送培到?!迸嘤柦拥貧?,多來些。送培專家在離校總結會上留著眼淚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想留下來,再幫扶一年,送給大家最需要的培訓。”培訓實施中,郴州市教育局局長在全局教育扶貧調度會上了解情況后說:教育精準扶貧教師培訓工作“行動早,調研實;方案祥,效果好”。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堅強的后盾
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始終把教研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堅持校本研修的重點工作地位不動搖,在頂層設計、行政管理、業務培訓、人員培訓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個腳印,年年都有創新,逐步實現了全員參與,活動常態化開展。
“臨渭區在校本研修工作中,黨政重視,起步較早,制度完善,積極創新,產生和匯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長黨??@樣評價。
區教育局局長閔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動要作為一項具有長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務來抓,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繼續廣泛動員,狠抓落實,群策群力地打一場攻堅戰,真正開創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統一,行政決策中始終確?!拔鍌€到位”:領導認識到位,堅持將校本研修列入區局教育工作報告中,把校本研修作為選拔干部、選聘教師的必考內容;規劃到位,先后出臺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確階段目標任務;決策到位,讓學校的發展需求與教研部門的業務決策得到迅速落實;保障到位,利用全區“大課表”開辟集中的學科研修時間,劃撥20萬元??钣米鞴ぷ魇疫\行經費,爭取200萬??钣糜诮處熍嘤枺怀雠_考核辦法,對學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師校本研修學時學分定期考核評比。區教育局負責行政推動,區教研室負責策劃引領,學校負責創新落實,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體制上的“三位一體”,合力推進長效機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實研修任務、調動研修熱情、激發工作活力的需要,臨渭區特別加強了區校兩級“三三聯動”校本研修組織建設,即區級研修層面建立“三體”:學校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合作體和鎮域研修互助體;在校級層面完善“三組”:課題組、教研組和學科組。
“三體”“三組”的凝聚核心是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方面,臨渭區推行“雙軌制”,即區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綜合類課題和學?!白韵露稀弊远ǖ膶W科類課題。綜合類課題以學校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科研、常規管理、師生心理健康、校園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務等為主要內容,主持人為校長、園長,課題組成員以學校和幼兒園領導班子成員、骨干教師為主。學科類課題由教師從自己日常教育教學實際遇到的問題出發展開研究。在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力爭將個人自修、同伴合作與專業引領有機結合,通過嚴格的科研步驟和方法讓教師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業務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僅2016學年度,全區立項綜合類課題52項,學科類課題191項,學前教育類課題15項。
校本研修必須要依托學校和課堂教學展開,這是校本研修落實、落細、落地的重要舉措,是解決校本研修不接地氣、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課堂教學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2015年起,臨渭區設立了課堂教學綜合化改革項目,確定了課堂教學文化、課堂教學環境、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式、學校課堂管理等五個維度,要求各學校、共同體和工作室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來確定研究課題。目前已確立82個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分別由82個學校、學術團體或個人承擔,引導學校和教師選擇其中一個維度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單個項目的突破,實現區域內課堂教學改革的綜合化推進,形成學校鮮明的課堂特色。如尚德中學探索“課堂目標導引下的四步教學法”,渭南實驗初中探索“數學問題探究教學”等。
在“國家課程地方化”“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指導思想下,臨渭區教育局既把課程改革作為教師研修的重要內容,又把改革的過程當作教師研修的重要途徑,指導教師在深入參與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中加快專業發展。如課程評價方面,選拔教研員、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組成工作團隊,確立試點學校,組織編寫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手冊,開展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工作中,團隊將評價手冊的工具性、教師教學的科學性和學生素質的適切性作為研修重點,融研修于研發,明導向于評價,匯提升于合作,推進了課程評價,提升了業務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傾斜外,關鍵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識到這一點,臨渭區教育局相繼出臺了《臨渭區教育局組建“校本研修共同體”實施意見》《臨渭區校本研修共同體管理與考核實施辦法》《臨渭區中小學校本研修考核辦法》《關于進一步落實中小學校本研修“學科活動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和評價有據可考、有據可依,長效機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來,臨渭區更是將校本研修工作作為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區局決定通過組建的20個校本研修共同體,構建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共同發展平臺,從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資源短缺、學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學幫扶、精準扶貧脫貧等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共同體特色鮮明――
“三體”協同推進
我們常說:一個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會走得更遠。一所學校的單打獨斗,往往最后會陷入疲憊的泥沼里動彈不得;而將很多所學校聚合在一起,團隊的活力就充分地顯現了出來。
為了深入推進校本研修,臨渭區將校本研修的基礎――“學校”――范圍進一步擴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體。
2015年以來,更是在原13個校本研修共同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體”――學校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合作體、鎮域研修互助體,最終形成臨渭區校本研修最鮮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體協同推進。
學校發展共同體由前期的“城鄉學校研修共同體”升級而來,數量由初期的13個增加到現在的20個。在共同體內,由核心校牽頭開展五項常規工作:聘請高層次專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師為成員校教師作專題報告;組織師徒結對、跟崗介入、聽課評課和名師支教、教學“診斷”、同課異構為主要內容的雙向互動式研修;在校園文化、班級管理、教學常規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離指導;通過博客、QQ群、微信群等開展網絡研修;為成員校捐助必需的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這就意味著賦予更多的城區學校以業務引領職能,引領的內容也由校本研修擴展到校園文化、硬件建設、師資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規管理等各方面,城鄉學校之間協作對接更加全面、及時、到位。隨著共同體的升級和全員提升計劃的實施,城鄉學校交流的內容不斷豐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們主要將共同體學校發展集中在教研活動、專題講座、課題指導、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中進行,形成學習、研究、實踐于一體的工作氛圍?!蔽寄蠈嶒炐W城鄉發展共同體辦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紹。
教師發展共同體由前期的“教學能手工作室”升級而來,數量、輻射范圍和功能也在不斷擴展:強化學科引領,組建44個“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每2周開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動,每月承擔1次“菜單式送教任務”,每年至少承擔一項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培養3名新入職教師;強化班務管理研修,新建7個“優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員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養為切入口,開展德育送教、讀書論壇和主題研討活動,探索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組織學校管理人員研修,組建“優秀校長(主任、園長)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員業務能力。
鎮域研修互助體以鄉鎮為單位,針對農村小學,特別是教學點規模小、教師少、研修難組織等問題,由鄉鎮教研中心牽頭,發揮中心小學師資優勢,安排全鎮所有小學教學點的學科教師和中心小學教師一起開展研修活動。同時由鄉鎮中心校牽頭,對教學點的教學常規管理、教師培訓、專題研修等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在鎮內統籌安排集中開展。鎮域研修互助體的建立,讓鎮域內的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無死角,實現全覆蓋。
“三體”的全面布局,網羅了全區185所中小學校的6300余名教師,真正實現了無遺漏、全員共同參與的目標。“校本研修的特點是教師不脫離學校,不脫離教育教學實踐,邊實踐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邊實踐邊提高,c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做到了就地培訓、就地發展、就地轉化。既符合教師的成長規律,又能有效克服脫產培訓帶來的工學矛盾和經費不足問題,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師隊伍建設途徑。”區教研室主任趙曉蓉告訴記者。
均衡發展――
提升農村薄弱地區教育質量
臨渭區總人口97萬,其中農業人口58萬;中小學校185所,其中農村學校130所;現有在職教師6300余名,其中農村教師3100多名。從總體來看,農村學校改革與發展步伐還不能完全適應課改要求,教師視野有待拓寬,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因此,能否提高農村薄弱地區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制約臨渭區教育發展的關鍵節點。
2013年,臨渭區選取了師資力量較強、教研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的13所城區學校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別選取不同區域的5~9所農村學校為成員學校,組建13個校本研修城鄉共同體。至此,有73所農村學校在核心校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展教研活動。
共同體成立初期,重點工作是組織教師培訓和觀摩。前期活動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員校及教師參與活動比較被動,研修成效受到影響。經過反復探索,各共同體采取了“任務驅動式”研修形式,即共同體各成員共同確定研修目標、內容,分頭承擔研修任務。在共同體統一安排下,成員校逐步獨立承擔研修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任務。有的共同體將農村學校教師納入大教研活動之中,分配具體任務,要求必須有準備、有發言、有質疑、有收獲。有的共同體將活動現場設在農村學校,擴大農村教師參與的范圍。有的核心校將年級組與農村學校分別對應,組織會課、同課異構、同課同構等形式的研修活動。農村成員校的教研積極性逐漸調動起來,參與熱情高漲。
臨渭區130所農村學校中,農村小學有92所,其中79所為教學點。這些教學點規模較小,學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師人數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處教學點只有2名教師。這些教學點研討交流范圍過窄,教研工作難以開展。臨渭區教育局就在鄉鎮組建教研中心,統籌管理小學教研工作,牽頭將中心小學和教學點教師組織起來開展聯片教研。
區教研室主任趙曉蓉說:“為使聯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實際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學點進行教學常規調研,搜集教學中的普遍問題。針對分類整理的問題,安排中心小學骨干教師進行專題研究,集中教學點的教師開展校本培訓。召集全鎮小學教師按學科參加中心小學主題教研活動,教學點的教師也要承擔一定的研修任務。組織提煉、推廣典型的教學經驗成果,指導教學點的教師應用經驗成果改進教學?!边@樣的培訓更切合農村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也著力解決了農村教學點的教學困難和問題,對提升這些教學點的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要改變農村落后的教育面貌,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是關鍵。臨渭區教育局從農村教師中選拔了170名“種子”教師進入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并根據農村學校需要,將15個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農村學校,擴大農村學校教師的參與率,使附近農村學校教師也能就近參加工作室活動。工作室將教學常規中的突出問題作為起點,深入農村學校開展“菜單式送教”活動,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針對性。臨渭區還制訂了三年計劃,安排170余名農村學校新入職教師進入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開展跟崗研修,接受名師團隊及時、具體、到位的學科教學指導。
為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2014年開始,臨渭區全面實施區管校用的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訂了《渭南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臨渭區支教實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臨渭區支教實施辦法》。經過精心篩選,選派首批38名小學教師、34名中學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這些優秀支教教師積極傳遞著城區教育教學理念,使受援學校的常規工作發生了明顯改變:科研能力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進步了,各種課外活動豐富起來了……
“這些優秀支教老師在交流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有效推動了區域教育發展,促進了臨渭教育核心競爭力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隨后,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農村教師、校長進城交流輪崗,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臨渭區教育局人事股股長告訴記者。
通過年度業務知識、能力測試、省市名師送教活動現場互動、區內特色現場展示、共同體專題研討互動等方面顯示,臨渭區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升。2015年,農村教師發表或獲獎的區級以上教學論文成果達860份,有12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學新秀,21名教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65名教師被評為區教學能手。農村學校特色日益鮮明,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一系列工作,農村學校教研逐步規范。廣大農村學校在共同體和工作室的指導下,經歷了教研策劃、實施和總結的過程,活動主題日漸明確,話題趨于集中,對策貼合實際,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彰顯了教學研究對于教學常規的改進作用,農村學校教研悄然走向規范化、常態化良性軌道。
培育優秀管理隊伍――
建立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
“ 一個人的前行是孤獨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優秀團隊,讓這些優秀教師到潮流中去,到漩渦中去,才能更快成長。”臨渭區教育局局長閔渭安說。
校本研修實行校長負責制,因此學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校本研修的水平?;谶@一點,臨渭區于2015年成立了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優秀管理層。
由閔渭安局長親自掛帥,區教育局相關領導組成的工作小組率先掛牌成立。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工作室的設置、負責人的審核聘用,對工作室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和考核。經過自主申報,區教育局嚴格篩選后,最終選拔了94名年輕后備干部進入工作室,分學段成立了11個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學段6個、小學段4個、幼兒園段1個。
為了規范工作室的運行和管理情況,領導小組對工作室的制度作了嚴格規定:“工作室開展活動的時間分規定時間和自定時間,規定時間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動時間由各工作室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工作室業務負責人要確定好活動的主題,按時組織開展研修活動;工作室成員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參加活動,不得遲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負責人要做好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嚴格考勤,確?;顒佑行ч_展?!蓖瑫r,還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絡交流平臺,實現研討交流的常態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提高活動效果和影響。在年度考評后,對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銷,對于表現優秀者進行表彰獎勵。
“學校的有些規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師的抵觸,該怎么處理?”“如何留住優秀教師?”“學校理念與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步,如何處理?”……校長工作室的網上交流平臺,已經成為解決長期困擾校長們的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一位校長告訴記者:“給別人出主意,那是對自己管理經驗和方法的總結提升;聽別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怎么看,都是雙贏的事兒。所以,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每周半小時的網上交流,及時交流工作心得,交換工作思路,是喬豐年校長工作室的三項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開一次例會,進行集中活動,討論學期計劃、商討課題進展情況、梳理存在的問題;每學期一周的外出學習,走進省外名校觀摩考核。前往山東即墨學習“管理備課”制度,在海南考察“綜合實踐”,參加了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組織的“校長高級研修班”……通過參觀學習實踐活動,校長們的理念和實踐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園文化、課程建設等都在校長們中間形成共識。
同時,各工作室給每位校長推薦了涵蓋學校管理、文化建設、教師專業成長、學生習慣培養等方面的專業書籍,并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校長們將自己讀到的對自己觸動很深的文章拿出來共同分享。讀書讓校長們在與教育前輩的對話中靜下心來,讀書交流讓校長們在與同伴校長的交流中沸騰起來。
區教育局副局長邢唯遠自豪地說:“現在好多校長到區上開會的時候,跑到區教育局辦公室要求新開設或加入優秀校長(園長、主任)工作室。這充分說明了一點,我們工作室的成效是顯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動去學習?!?/p>
碩果初顯――
校本研修魅力無限
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以來,臨渭區先后培養“三秦名師”2名,省學科帶頭人16名,省級教學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級教學能手106名,區級教學能手640名。臨渭區骨干教師承擔省級講學講座185人次,承擔跨縣區送教或講座335人次。全區教師在市級以上發表、交流、獲獎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項。城區學校累計向農村學校捐助資金300多萬,教學設備7000余件,圖書20萬冊,免費培訓3800人次。農村學校160名教師被評為教學能手,有880份教學成果獲得了區級獎勵。
近三年,臨渭區高考一本上線率從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線率從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線人數穩居全市前列。在生源減少的情況下,瑞泉中學共同體成員校隴海中學實現二本上線人數零的突破,規模較小的鐵二處中學上線人數突破30人,杜橋中學共同體成員校自立中學各段上線人數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區中小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展示交流活動獲獎達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開展,促使學校加強了校園文化的規劃、營造與提煉,打造了臨渭區中小學教育發展“同一目標,精彩紛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區內15所學校與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聯盟,省內30所學校與臨渭區學校建立教育聯盟。2011年以來,累計有12所學校管理經驗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18所學校承擔省級現場觀摩會19次,市級現場觀摩會48次,承擔外省區現場考察87次。區內部分學校與韓國魚尾市學校建立友好交流關系,2所學校承擔了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百名校長高層論壇并作大會交流發言。8所學校承擔了韓國、荷蘭、美國、西班牙等國家教育團體考察交流活動任務。
【關鍵詞】真教育;生本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3-0120-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小學教育,它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近幾年來,湖北省洪湖市第二小學(下文簡稱“我?!保┯谜娼逃`行陶行知先生的師愛教育理念,創新常規管理,夯實校本研訓,打造生本課堂,努力探索“和諧教育”特色學校發展之路。
一、抓常規,立標建模穩中求進
真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有責任心。責任心能使教師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服務。教師的責任心落到實處,就是要在課堂上以生為本,開展好教育教學活動,而打造生本課堂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我校按照生本課堂標準,建立了落實新課標的常規管理模式。
1. 集體備課精品化
精品備課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把每一堂課都變成精品課,本著分層管理、因人而異、注重實效的原則,按照“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彰顯個性,二次備課;梳理思路,教學反思”的程序進行,形成了《洪湖市第二小學集體備課導學電子教案》,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二次備課。對于如何二次備課,我們制定了《洪湖市第二小學備課評價細則》,建立了非常明確的模式。二次備課模式即:一標(標記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及有比較性、典型性等內容,此內容反映在教師教本上);二增(增加自己認為必要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三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改正主教案中不適應本班實際的教學方法);四調(根據需要調換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呈現形式,調整參考教案過程設計的先后順序)。
2. 教學反思模式化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要求教師在撰寫教學反思時必須言之有物,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并制定了統一的教學反思撰寫模式,即:一寫成功之處(寫課堂上成功的方面);二寫不足之處(深刻剖析課堂上疏漏失誤的地方);三寫教學機智(寫課堂上因偶發事件產生的靈感);四寫學生創新(將課堂上學生獨特見解、師生精彩對話和互動記錄下來);五寫“學生學情”(圍繞教學中全體學生新課標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來記錄)。
3. 巡堂督查常態化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注重過程督查和階段考核,建立了《洪湖市第二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常規》制度,狠抓了“七個一”的規定動作,即:每學期初一次教學工作布置會,師的思想和行動,明晰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的重點及具體內容;每學期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分析報告會,教導處、年級組、備課組、班級、教師各層面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每學期一次開門評教活動,期中考試后召開全校學生家長會,廣泛征求家長意見;每月一次備教批輔常規檢查;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周一為行政推門聽課時間,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各推門聽課2節;每日一次課堂教學巡堂,嚴格落實洪湖市教體局頒布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五必須”要求,做到對巡堂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提出改進意見。我們新編了《洪湖市第二小學教師教學工作手冊》,通過設置目標任務對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如教學計劃、備課、作業批改、聽評課、校內外公開課、論文及課題研究、校本教研出勤、期末檢測質量分析等都有詳細具體的任務目標和量化評分標準,最終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有效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做培訓,學標用模進中求真
課程改革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也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教師固有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其艱難性不言而喻。要使教師盡快適應課改、學標用模,校本研訓不失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1. 開展教師達標培訓
教師班班通應用、教學語言、教學評價、教學應急處理是教學的基本功。近年來,由于教師老齡化,教育新技術的應用成為我校老教師的“短板”,如何補齊短板、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校本培訓的當務之急。我們采取“請進來”的辦法,邀請市電教館專家到學校給老教進行班班通應用能力專題培訓,培訓后進行了過關考核,要求全校每一名教師都能熟練使用班班通教學。同時,我們還組織了全校教師參加網絡操作技能比賽活動,通過設定網絡技術操作程序,考核教師網絡應用水平,以鞏固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通過達標培訓,全校教師運用班班通和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 組織教師學標用模
每學期初,各科教師在教導處的安排下參加“相約新課標新理念”年組教師論壇活動,觀看教學光盤,學大綱,學目標,通研教材, 各學科教師在學期初對任教學科有了全面的把握,以便進行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為了能夠運用合適的教學法體現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我校加強了同學科集體備課,即“共磨一節課” 活動。具體做法是:對本學段或學科內容統籌安排,確定某一單元或某一課時后,各備課組人員同時對同一內容進行備課,然后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匯總交流,每一位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設計意見。這樣每一位老師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達到“資源共同享”。同時,同一課的不同構思又為教師擴展了思路,教師從中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設計,并適當進行調整,應用于教學實際中,進而帶動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設計等各個教學環節的提升。我們把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在共磨一節課的優秀教學設計收錄整理成《洪湖市第二小學電子備課教案》,作為后期課堂教學研究的參考資料。
3. 號召教師曬課評課
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契機。通過組織觀課、評課活動,使教師認識到個人課堂教學水平與立標課的差距,在課后反思中明確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特點,并自覺學標,注重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調控與引領作用。在此基礎上,號召每一名教師上一堂優質課,通過年級組、學科組、教導處層層講課、評課、曬課、推薦把關,由W校評選優課上報展示,既激發了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熱情,又有效提升了我校優課的評選水平。我校被評為全市語文教學能手、全省錄像課一等獎獲得者、優秀青年教師的惠莉便是在曬課活動中成長起來的。
三、搞課改,達標脫模真中求新
課堂是教師實踐真教育的主陣地,是體現教師綜合素質的舞臺。為更好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立足課堂進行了積極探索,嘗試了“生本課堂”教學的優化構建。
1.“生本課堂”班內“走組”
課堂跨界,指打破固定的班組界限,充分相信學生,實現班內“走組”,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此,我們建立了“生本課堂模式”:第一步,讓學生個人或與同伴先學,完成前置性作業。第二步,組內交流,教師輔導。組內交流時要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要注意調控學生的交流討論,避免學生借討論講無關的內容,使得討論流于形式;老師要給予適當的輔導。第三步,小組間展示、師生互動點評。小組間展示,既是對小組交流中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梳理和分享,又是解決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分歧和疑問;師生互動點評,讓學生學會聆聽,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加以學習,分析別人的缺點,給予糾正。在生本課堂中,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都得以維持和增強。
2.“校本課程”校內“走班”
課程跨界,指打破學科和班級界限,以課程整合為策略開展教育活動。2016年秋季,我校啟動了每周四下午半天的跨界校本課程,實行校內師生“走班”,最大限度地優化了學校教學資源,著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缃缧1菊n程從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重生活的視角進行思考和整合,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學科拓展、體育、藝術、益智、人文素養5大類別的14門課程,共17個班。學校教師自主研發了《剪之韻》《編出精彩》《快樂足球》等14門校本課程教材。這些課程猶如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營養均衡、風味獨具的菜點,漸漸凝練出學?!皠撛炫c個性共生”的課程文化,全體教師借跨界思維碰撞出跨學科視野下的嶄新洞見,呈現出師生成長的新氣象,讓學校教育改革逐步從課堂走向課程,從教學走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