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6:45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高二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轉變生物科的學習觀念
對于高二學生而言,生物科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仍屬于“啟蒙教育”,因為本屆高二學生在初中時學習的生物既不屬于會考學科,更不屬于中考學科,許多初中校的生物課基本屬于走過場,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劃出一定的范圍或指定幾套練習讓學生死記硬背。所以在學習高中生物時,要求學生首先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高中生物無論從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上來說,都與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教材里章節之間并不完全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因此我們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這時一定不能有畏難情緒。
想要學好高中生物,我認為就應該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四個環節。
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涉及較多的有機化學知識,而此時學生尚未學過有機化學。因此對這部分教學內容做好預習工作尤為重要,以免從一開始就落于人后。預習時要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課要特別注意內容,使聽課更有目的性。
三種方法結合進行
不斷回顧,溫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會在前后不同的章節中出現,如關于DNA的知識,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遺傳和變異等部分學習到;各種細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陳代謝部分有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在學習后面的知識時應注意不斷回顧,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理解,形成知識網絡,做到溫故而知新。
一、注重建設,明確任務
在學期之初,我們就依據學校制定的《備課組教學進度計劃表》,確立了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和備課組成員具體的工作任務和備課組的目標。
二、潛心鉆研,搞好教學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時時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們的計劃和目標,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非常的努力,發揮了集體和個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備課組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生物學科在本學期開設《選修1》專題一、二、四、六、和專題五課題3的新課學習以及《必修1》前五章一輪復習的教學內容,為了保證教學工作, 使學生能達到要求 , 本備課組能齊心協力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有關教學、教研的各項工作任務,工作順利開展。
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和備課組的分工,我們積極編寫《暑假作業》、《生物知識點歸納》等材料,并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認真備課,集思廣益
執行本備課組計劃,本組老師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教研活動,以及每周三下午的集體備課活動,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中存在有爭議的地方,不斷查閱資料,進行及時充分討論。研究進度、教法、學法,然后進行實施,進行聽課、點評公開課,在評課中大家暢聽欲言,相互指出優缺點,并提出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期間,我們還參加了教科室組織的自信課堂教學大比武,并深刻思考,積極探討觀摩體會,在備課組內進行深入討論,促進和提升本組的教學教研水平。
四、先進引領、更新理念
本學期,我們備課組雖然有四個老師,但有兩個跨高一,所以我們備課組教師工作量較大,任務重,但各位老師備課、批改作業從不馬虎,認真學習七中老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然后結合自己學生實際制作精品課件,毫不松懈,認真學習教學理論,以達到促進提高。在做到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課件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學,努力使每位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五、積極研討,創新工作
教學上的合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支撐。突出體現了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學科價值和社會價值,展示了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獨特的、無法替代的作用。下階段我們準備以此為契機,繼續研討,同時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質,提高備課組的內涵和備課組成員的能力。
另外,我們在備課組內開展了組內聽評課活動,而且每個人都進行講課,利用聽課、評課等形式,開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六、團結協作、樂于奉獻
健康向上、勇于進取、自信自強的積極心態是搞好復習的重要保證,也是高考成功的關鍵。而積極的心態有賴于平時的不斷調整和錘煉。
1. 正確對待考試。在高三復習過程中,考試是頻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試定終身的負面影響,許多同學對考試成績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考試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時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練兵的絕好機會,都能夠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在后續復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學生在高考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所以既不能因一時失誤或遇到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成績進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復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決不能超負荷使用,相反地,必須加以維修和保養,這樣,它才能經久耐用。因此,我們要動靜結合,既要勤奮學習,也要學會放松、休息、鍛煉,只有勞逸結合、生活得有規律,才能輕松自如地渡過難關。這就是所謂的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人的心理和行為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對大多數高三學生來說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學壓力和競爭壓力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帶來消極影響,這對復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出發,扎扎實實地復習;愉快地接納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進步,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自覺地控制自己,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意志力調節自己,變壓力為動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四、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并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瘜W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于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周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志。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一、制定備課組學期工作詳細計劃得到全面落實
由于周六取消補課,理科原計劃的教學進度被迫加速,時間緊任務艱巨;文科學生生物科的學習經歷了授新課、復習及測試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和難點。為確保文理科常規教學質量,備課組制訂了詳細的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統一部署,并將計劃落實到個人。備課組成員全員參與、團結協作,以勤懇扎實的工作作風,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二、教學、教研方面充分考慮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全組動員,團結協作。
1.年青教師主動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
2.召開多次備課會議,統一認識,群策群力。了解、討論、研究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注重了解學生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或已經遇到的困難等信息反饋,提出應采取那些相應的防范措施。
3.共享與交流。延續上學期多媒體課件資源共享要求,每位教師都樂意接受任務,互學互幫的氣氛濃厚。
4.課題研究備課組研究課題為《課外探究活動》,各成員圍繞這課題,進行研究。
5.做好師徒結對工作
指導教師按要求履行自己好職責,要求徒弟加強聽課、評課,匯報課必需經過說課、試講課、公開課、評他人課、書寫教學反思等過程;每次測試后還要求撰寫“考試分析”等。
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
各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并書寫結題評語。
四、存在問題
1.模仿過多,缺少個性化教學。
2.與學生特別是參加會考的文科學生交流落實不到位。
小編推薦與 【2010--2011高二生物備課組學期工作總結】 關聯的文章:
本學期,我所在的高二生物備課組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本學期高二年級的生物教師是由我一人擔任,我本人還擔任班主任,雖然任務繁重但我深知高二的重要性。首先,盡可能完成在學期之初制定的備課組組計劃和教育教學目標;其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海淀區的統一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教學情況時時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的計劃和目標,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非常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按照海淀區的統一要求, 生物學科在本學期開設《選修三》、《選修一》,并且在期中考試后開始了高考一輪復習。課時每周每班5節,共3個平行班。同時有部分同學之前沒有通過合格性考試,每周還為這些同學開設兩節基礎復習課,所以課時總量大任務重。本學期高二2班王樹言同學還通過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的初賽進入到復賽,對于我們校區來說也是零的突破。
以下對本學期的工作作簡單的總結:
一、認真備課
本學期課時量大,平均每周要準備4節新課,1節習題課,我基本在提前一周準備好要講的內容,寫好教案,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教研活動,以及海淀區的進修。高二生物課從今年教學進度與往年不一樣,因為這一屆是北京第一屆從高一開始上生物課的學生,同時又是用著舊教材卻要適應新考綱的唯一一屆,對我們教師來說也存在著學習新考綱,新高考的問題,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中存在有爭議的地方,不斷查閱資料,對新內容新要求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廣度,及時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每一節課都要不斷思考學科素養和課本知識的融合和切入點,與教研組同時進行及時充分討論。在區教研的公開課中認真學習,研究進度、教法、學法,本學期也本年級也進行了兩次公開課,在評課中大家暢聽欲言,相互指出優缺點,并提出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中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應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就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學習選修課本時,主要內容涉及科學前沿的就要結合前沿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討論熱情,內容涉及實驗技術的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在進入一輪復習階段,也是把老師講授、課件展示相應模型和學生自我總結結合在一起,學和練統一在一起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上課的教學效率。同時,充分發揮教研組的資源整合優勢,建立課件庫和題庫。在課堂上多用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思考,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三、自我反思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定義: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
2.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3.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2)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3)消費者:異養生物,絕大多數動物,(營腐生的動物是分解者);(4)分解者:異養生物,能將動植物尸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細菌、真菌、腐生生物)。注意:植物并非都是生產者,如菟絲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費者;動物也并非都是消費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細菌也并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細菌是生產者,寄生細菌是消費者。
4.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是植食性動物。
5.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定義: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a、能量來源:太陽能。輸入: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為化學能。輸入生態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傳遞途徑:沿食物鏈、食物網,
c、散失: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
d、過程:能量來源 (上一營養級),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e、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金字塔中底層為第一營養級,生產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又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特點:具有全球性、循環性
3、舉例:碳循環
①碳在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鹽
②碳在生物體中的存在形式:有機物 碳在生物之間的傳遞形式:有機物
③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循環形式:co2
④碳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的途徑主要是光合作用(還有化能合成作用),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途徑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學燃料的燃燒。
四、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1.信息種類
a.物理信息: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可來源于無機環境,也可來自于生物。
b.化學信息:通過信息素傳遞的信息,如,植物產生的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
c.行為信息:通過動物的特殊行為傳遞信息的,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都可以傳遞。(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范圍:在種內、種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3.信息傳遞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傳遞。信息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應用:a.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如:模仿動物信息吸引昆蟲傳粉,光照使雞多下蛋
b.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蟲,用不同聲音誘捕和驅趕動物
注:物質循環是在無機環境和生物之間,不能在生物與生物間循環。
5.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系: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6.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動力)、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基礎)和信息傳遞(決定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
2、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3、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