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5:58
序論:在您撰寫動態心電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標準的心電圖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傳導障礙診斷具有肯定價值。通過特征性心電圖改變和動態演變來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確定梗死部位,并能協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損傷、電解質失常和藥物對心臟的毒副作用。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要求醫生進行心電圖檢查:嚴重胸痛、心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心律不齊)、心界擴大或聽診發現心臟雜音、起搏器功能異常、嚴重上腹痛、胸部創傷、突發呼吸困難、紫紺、暈厥和昏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日都應反復檢查心電圖。此外,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電解質平衡失常、內分泌異常、手術前以及40歲以上的病人等都應常規進行心電圖檢查。
標準心電圖檢查方便易行、廉價無創,適用范圍廣泛。其缺點是記錄時間短暫,并且需要臥位靜止檢查,對間歇或陣發性心律失常和心臟事件不能捕捉到。
與標準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于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可以提高對陣發性、偶發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擴大了心電圖臨床運用的范圍。
動態心電圖在不影響病人日?;顒忧闆r下能連續記錄24~48小時全部心臟電活動,能夠發現多種致命性心律失常,對標準心電圖檢查不能發現的間歇或陣發性心律失常和心臟事件就能如湯沃雪,迎刃而解。并能使醫生了解到病人癥狀與活動,或與心電變化之間的關系,有效彌補了標準心電圖的不足或缺陷。佩帶動態心電監測儀,可在不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下隨時記錄心律的改變,給醫生提供較為可靠的診斷信息。
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正常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縮發生率為31%~80%,房性期前收縮發生率約70%;心臟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早搏發生率為70%~95%,其中20%~40%為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院外發生猝死復蘇成功者100%有室性期前收縮,70%~80%有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或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每天室性期前收縮發生的規律為,上午10-12時發生頻率最高,下午較少,凌晨2-6時最低。
猝死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心臟性猝死大多發生在冠心病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導致猝死的心律失常89%是心室顫動,緩慢性心律失常占11%?;颊哜狼皵捣昼娀驍敌r常有頻發室性心律失?;蚱渌麌乐匦穆墒С?。
動態心電圖檢查尚可用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診斷。冠心病患者一晝夜內可有多次短暫的ST段降低,其中70%~80%沒有癥狀。動態心電圖檢查可用于定量分析心律失常,以此指導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及進行療效評價。動態心電圖檢查也可了解心率變異性,危重癥病人心率變異性降低常提示預后不良。
在住院病人中,醫生常對危重癥病人,特別是冠狀動脈缺血、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腦血管疾病、嚴重電解質紊亂、心臟擴大、瓣膜病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病人,及應用對心臟有毒性的藥物、進行有創性檢查、治療前等,都要進行心電圖檢查或監測,為能及時發現和處理致命性心律失常,防止猝死發生。
“什么小盒子?”我疑惑地問。
“就這么大?!蓖醢⒁瘫葎澲?,“上面還有電線,電線末端用膠布貼在我胸上。”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王阿姨這是接受了動態心電圖檢查,那個小盒子是記錄器,它可以連續監測人體24小時的心電變化,而普通心電圖只能記錄某一時刻的心電改變。
王阿姨告訴我,前段時間她總是胸痛,每次約5分鐘,但休息一下就好。到醫院檢查時心電圖顯示正常,醫生就建議住院觀察,并讓她每天背著個小盒子。住院第三天,她在上下樓梯鍛煉時再次出現胸部不適。我連忙讓王阿姨把動態心電圖記錄給我看看,發現入院第三天時王阿姨出現心肌缺血改變,而且變化很明顯,這是一個明顯的心絞痛提示。
我告訴王阿姨,多虧有了動態心電圖,不然是不會發現心絞痛的。
“這里的醫生也這么說?!蓖醢⒁虘c幸地說。
“其實動態心電圖不僅僅用在冠心病的診斷,還有利于很多心臟疾病的診斷和監護。比如,它能協助醫生判斷患者間歇出現的癥狀(如胸悶、心悸、眩暈、黑蒙或暈厥)是否由于心臟疾病引起,并確定其原因和性質;還可檢出隱匿性、短暫和特定情況下出現的心律失常;另外可以檢出心肌缺血時伴隨的心律失常類型及頻率,幫助臨床治療缺血性心臟病時選擇藥物;也能較全面地發現心性猝死的危險因素,有助于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更能幫助心律不齊患者確定是否需要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以及幫助已安裝起搏器的患者評價其效能?!蔽乙还赡X地將一些關于動態心電圖的專業知識向王阿姨說出來。
“哦,動態心電圖功能這么強大,那我們還做普通心電圖做什么?”王姨疑惑地問。
我笑著回答說:“其實這兩種檢查手段各有千秋,動態心電圖可以將受檢者24小時靜息、活動以及立、臥、坐位等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心電波形,連續不斷地記錄下來,但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它就無能為力,只能依靠普通的心電圖。但普通心電圖對于那些間歇發作、緩解一段時間后又可恢復正常的心血管疾病,很容易漏診?!?/p>
“你這么一說,我全理解了,下次有什么問題,我還要麻煩你。”王阿姨認真地說。我反到為自己的“賣弄”不好意思起來。
鏈 接
動態心電圖檢查
注意事項
忌帶手機。佩戴期間要遠離手機、電腦、電視等強電場、強磁場物品,不能睡電熱毯,不將手機帶在身上,但遇到急事,接聽一兩個電話是不受影響的。
停藥。停用影響心跳的藥物,比如降壓藥心得安。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監測;動態血壓監測;臨床價值
近年來隨著監測技術的成熟和發展,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得到應用和重視,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對于了解心電圖改變與血壓變化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現將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時監測成功的236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齡48~79歲,平均67.4歲。均為Ⅰ~Ⅱ級高血壓病患者或血壓不穩定需確診者,常規心電圖無明顯異常。
1.2動態心電圖監測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閃光卡Holter記錄盒,3通道及12通道連續24 h記錄,GE Mars系列軟件分析,經人機對話編輯確保準確。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的標準是:以J點后80 ms測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續1 min以上;ST段恢復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為再次發作[1]。與心電圖有關聯的標準是:血壓升降變化時間段內心電圖出現ST段呈缺血型改變、心律失常發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時平均數值的30%為增多)為有關聯。
1.3動態血壓監測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動態血壓儀。將袖帶縛于左上臂,袖帶下緣距肘窩2 cm,其松緊以剛能容納2橫指為適度。監測時間為24 h,每次監測間隔時間為30 min,白天與夜間一致。7:00~19:59為白天,20:00~6:59為夜間。24 h應獲得48個血壓監測值,大于80%即獲得39個血壓監測值為有效監測。血壓波動>其時間(白天或夜間)平均值15%時,觀察同時間段的心電圖變化。
1.4其他要求患者詳細記錄監測時間內的生活日記,以便分析癥狀、心電圖和血壓之間的聯系。
2結果
1)動態血壓監測成功率為89.58%~100%,平均為90.63%,大于80%均為有效監測(表1)。
2)動態心電圖觀察到與血壓升降有關聯的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64例,其中與血壓升高有關聯的58例,與血壓下降有關聯的6例。動態心電圖監測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分布情況(表2)。
3討論
1)動態心電圖的監測可以捕捉到常規心電圖檢測不到的異常,與動態血壓同時應用可以發現心電圖異常與血壓之間的聯系。資料已充分顯示心、腦血管病發生存在時辰規律。心臟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腦卒別容易發生在清晨和上午時段,現在認為血壓晨峰程度的加劇與心、腦血管病高發有密切關系[2]。血壓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壓呈現明顯晝高夜低的節律性變化,血壓夜間睡眠期間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續4~6 h。一般認為是健康人由于覺醒并開始活動時,交感神經系統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輸出量增加所致。但在高血壓患者中,交感神經系統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圍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現血壓晨峰高反應發生。本組58例與血壓升高有關聯心電圖改變中的39例是發生在清晨或上午,ST段下移或異位節律增多對應時段的血壓均有升高或明顯升高。說明發生在6:00~10:00時的心肌缺血與血壓變化有密切關系。動態心電圖一般不將T波改變作為心肌缺血的標準,本文中6例患者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時,心電圖記錄T波由直立或低平變為倒置,深度大于2.5 mV,其時間段血壓升高,因此視為與血壓有關聯的心肌缺血改變。從表2心電圖異常分布可以看出,64例患者大多數均有兩項以上心電圖異常。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時,心電圖除發生ST-T呈缺血型改變外,還伴有心律失常的發生和增多。因此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不穩定是導致急性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2)高血壓治療中藥物劑量使用不當常會導致降壓過度,而老年人由于功能減退特別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本組有6例在血壓降低時段心電圖發生改變,均為老年人,平均年齡73.6歲。發生在夜間血壓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壓的15%。當血壓降低時,ST段出現明顯下移,異位搏動增多,大于每小時平均數值40%,可見老年高血壓病人降壓不當極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同時監測有利于指導降壓治療。
3)同時監測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可以及時找到患者出現癥狀的原因。一般單獨監測動態心電圖或動態血壓時,患者的癥狀常與監測記錄不相符。有時患者頭暈、胸悶反復發作,但監測記錄無明顯異常。本組有1例冠心病患者因發作性低血壓而同時監測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該患者低血壓發作時頭暈、胸悶、出冷汗,酷似心絞痛癥狀,但常規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試驗均正常。監測時發作1次,即刻血壓記錄為9.3/6.6 kPa,而同時段的心電圖僅有心率增快137次/min,余未見異常??紤]到發作時間在上午且血壓極低,為排除右室壁心肌缺血,將動態心電圖電極安放在右胸壁再次監測。監測中增加運動量后患者出現胸悶,血壓下降為12.0/8.0 kPa,同時段心電圖右胸導聯記錄到ST段抬高0.15 mV。行冠脈造影示:右冠狀動脈主干狹窄75%。該患者為以低血壓為主要表現的變異型心絞痛,因采用了同時監測得以及時診斷和治療。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時監測能夠觀察到血壓變化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間的關系,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和治療依據,尤其是對高血壓患者及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近年來血壓晨峰現象倍受關注,血壓晨峰現象亦需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時監測觀察。但由于現在血壓晨峰的標準不一,所以我們僅僅觀察了患者有癥狀時間段心電圖改變與血壓變化的相關性,而無癥狀的血壓晨峰現象對心臟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郭繼鴻,張海澄.動態心電圖最新進展.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120-154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體表心電圖心臟病患者健康者分析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132-02
為了探討和揭示動態心電圖檢查在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隱匿型冠心病、心肌炎與擬診心肌炎等病診治過程中的醫學價值,我們于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對在我州院診治的120名資料完整的就醫者使用山東龍口生產的Pxd-3型監測儀,進行了相對的監測并做了回訪,實驗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就醫者資料介紹。120例就醫者中,具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有60例,其中患有冠心病的39例,患有隱匿型冠心病的有16例,患心肌炎患者有5例,另外6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
1.2分析方法。對患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其同類疾病間對動態心電圖與體表心電圖做對比結果分析,對健康組中所有人都做動態心電圖與體表心電圖間的對比。
1.3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當P
2結果
經過對120例的就醫者動態心電圖與體表心電圖的檢查,分析出不同的結果,其結果詳情見表1。表1120例動態心電圖與體表心電圖的檢查結果情況
3討論
從1961年在動態心電圖中應用了心電圖記錄之后,心電圖學就隨之而產生。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在動態監測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儀器設備的不管改進下,動態心電圖的范圍也跟著擴大了很多。本次研究通過對我州院就診的120例的健康者和心臟病患者的體表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檢查結果進行了觀察與分析,結果發現健康組中,動態心電圖對ST段改變,T改變,早搏與體表心電圖檢查結果并無統計學意義,而在各類心臟病患者的體表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檢查結果中,卻有著一些差異,其中,患者組的動態心電圖檢查與體表心電圖檢查相比較,動態心電圖在隱匿型冠心病患者中,對ST段改變、對T波改變及早搏的檢出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在器質性心臟診治中,動態心電圖(DCG)和體表心電圖(ECG)相比,對早博率有著更明顯的提高,而且在冠心病組患者中,動態心電圖是顯著高于ECG體表心電圖(P
綜上所述,在臨床檢查中,對那些健康者或者正常體檢者,一般就只做常規體表心電圖即可,這樣既可以節省資源,又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和經濟負擔。而在一些心臟病患者的診治過程中,在做體表心電圖的同時,最好結合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查,以達到更好的醫療效果。參考文獻
[1]周紅等.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及注意事項[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3,12(1):23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室性心動過速;臨床意義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652-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4例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儀23-24h監測,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64.5歲,經詢問病史及各項檢查明確診斷?;A心臟病為冠心病22例,高血壓心臟病4例,肺源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風心病2例,其中4例為陳舊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腦出血或腦梗死,X線胸片、超聲心動描記術提示20例有不同程度心房、心室或全心擴大,5例有Ⅱ-Ⅲ度心力衰竭。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的定義為:動態心電圖監測中連續出現3次或3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縮,頻率≥100次/min,持續時間
2 結 果
34例均為竇性心律,共檢出短陣室性心動過速532陣,其中24h內發生l陣室性心動過速18例,2-10陣12例,10陣以上4例。532陣室性心動過速共連發室性期前收縮2036次,平均4次/陣,每陣3-4次493陣,5-10次35陣,10次以上4陣,室性心動過速平均頻率158±32次/min。動態心電圖檢測屬多源室性期前收縮25例,單源室性期收縮9例;在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時呈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26例,多形室性心動過速8例;室性期前收縮成對22例。ST-T改變26例,其中呈缺血型ST-T改變20例,ST段降低0.1-0.2mV12例,0.2-0.3mV4例,0.3-0.4mVI例,單純T波倒置3例,繼發性ST-T改變4例(為束支傳導阻滯),無發生R-on-T現象。
3 討 論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一般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是一種危險性較大,預后較差而發病率較高的惡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器質性心臟病發生Lown分級Ⅲ級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易引發心室顫動而致猝死,故屬惡性心律失常。隨著對電生理的了解和動態心電圖的普遍應用,室性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明顯提高,對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的意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有的患者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反復發作,臨床檢查又不能明確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癥狀輕微或只是在檢查時發現。室性心動過速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疾病及少數正常人。本組29例患者為器質性心臟病,其心電圖主要改變是在多源室性期前收縮的基礎上出現成對或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無發生R-on-T現象。這樣的一組改變常被認為是引發心室顫動、猝死的危險因素。5例無器質性心臟病,只是在身體偶感輕微不適或體檢檢查時被發現,未經任何處理自行停止。
本組53%患者24h內發生短陣室性心動過速1次,31%發生2-10次,16%發生10以上次,最多的為一冠心病患者,晝夜發生318陣,但均自行終止。無一例發展為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或發生猝死(本組2例死亡者其直接死因均非心律失常)。故可認為器質性心臟病出現較高級別室性心律失常,在常規治療下多數患者預后良好,較少發展為致死性心律失常。據臨床觀察,心室顫動或猝死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心臟病變的嚴重程度和當時的心功能狀態,因此采用動態心電圖檢出室性心動過速及某些特殊現象的圖形來預測心室顫動、猝死的發生,還須結合臨床心功能狀況及相關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全面的綜合評估,才能作出明確的判斷,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疾病的室性心動過速,大多無需特殊處理。
26例ST-T改變的患者中有72%的患者心電圖呈缺血型改變,在室性心動過速的同時存在嚴重心肌缺血,說明室性心動過速與心肌缺血有關。目前已知缺血性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的主要機制是折返激動。正常心肌與病變心肌之間的電生理特性不一致,易造成折返。
【關鍵詞】 冠心?。恍穆墒С?;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913-02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疾病,也稱為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1]。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采集的心電信息全面,記錄時間長,應用DCG檢測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避免漏診現象發生的優勢,它能檢測出有癥狀心肌缺血而具有獨特的特殊價值。本科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分析總結86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監測與診斷的病例,總結以下經驗以提升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診斷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的8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584±67)歲。病程1個月-9年不等,平均(525±45)月,合并高血壓病54例,高脂血癥41例,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23例,2型糖尿病35例。86例患者診斷均符合WHO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
12 方法 常規心電圖采用MAC5000型心電圖機:所有患者采集患者24h心電信息,受試者詳細記錄生活日志,包括作息時間、日常活動及癥狀發生的起止時間等。在其安靜狀態下記錄心電圖:紙速25mm/s,增益10mm/mV。
動態心電圖采用HOLTER-STAR三導聯24h動態心電圖系統和HS9514型記錄儀。記錄內容包括:受試者詳細記錄生活日志,包括作息時間、日?;顒蛹鞍Y狀發生的起止時間等。采集患者24h12導聯DCG心電信息,以確定ST改變時有無癥狀。依據判定標準,結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ST段壓低時是否伴隨癥狀。
13 診斷標準 DCG判定動態心電圖陽性標準:①以等電位線的基線為標準,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移>01mV;②下移時間持續≥1mms;③2次心肌缺血發作時間間隔≥1mms,ST段的測量以J點后80ms為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處理數據,P
2 結 果
21 兩種心電圖診斷陽性率的比較 在86例患者中,動態心電圖監測呈陽性53例,陽性率為6163%;常規心電圖監測陽性49例,陽性率5698%。兩種監測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種心電圖檢出結果比較 86例冠心病患者中動態心電圖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與常規心電圖相比,短陣室上速的檢出率均明顯偏高(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動態心電圖連續記錄24h或更長時間,自Holter1947年首先將其應用于監測心臟電活動研究后,它的出現解決了只靠普通心電圖無法診斷的心律失常問題。通過24小時連續心電圖記錄可能記錄到心律失常的發作,自主神經系統對自發心律失常的影響,自覺癥狀與心律失常的關系,并評估治療效果。然而難以記錄到不經常發作的心律失常。臨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的導聯(Ⅱ、Ⅲ、aVF和V1導聯)較長時間描記,便于捕捉心律失常。注意P和QRS波形態、P-QRS關系、PP、PR與RR間期,判斷基本心律是竇性還是異位。房室獨立活動時,找出P波與QRS波群的起源(選擇Ⅱ、aVF、aVR、V1和V5、V6導聯)。P波不明顯時,可試加大電壓或加快紙速,作P波較明顯的導聯的長記錄。
動態心電圖與普通心電圖相比,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這一顯著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對非持續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也由此擴大了心電圖臨床運用的范圍[4]。
對心律失常的定性診斷,心電圖無疑是最簡單而可靠的方法,但它只能記錄一段很短時間內的心律(率)情況,對間歇性發作的心律失常診斷帶來困難。動態心電圖則在這方面彌補了常規心電圖的不足,它可連續記錄患者24-48h內的心律(率)變化,對患者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診斷均有重要意義,但動態心電圖也存在一定缺點,如價格較貴、不能實時顯示以及受導聯數目少的影響,不如常規心電圖定位準確等。心電監護則綜合了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優點,既能動態觀察,又能實時顯示,尤其他所具備的報警和自動記錄等功能,給臨床診斷帶來很大方便。本研究顯示,動態心電圖監測冠心病心律失常優于常規心電圖,是臨床上發現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診斷工具,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69
[2] 龐志茹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較[J]中外醫療,2009,6(13):1-3
[3] 劉克霞,高淑梅,,等12導動態心電圖與12導常規心電圖ST-T差別的研究[J]河北醫學,2008,4(01):25-27
[4] 李蘭芳12導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ST-T參數差異的研究[J]西南軍醫,2008,5(06):26-27
閑聊之中抓病情
早晨7點鐘剛過,動態心電圖室三位醫務人員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要為50個帶了一天動態心電圖記錄盒子的病人拆卸下來,再給另外50位預約的病人背上,一進一出就是100人。
只見她們為一個個病人取下貼附在身上的電極,拿下心電圖盒子,掏出記錄芯片。再為另一邊等待的病人,將6個心電圖的胸導聯按照位置迅速準確地貼在身上,安裝上心電圖記錄盒。一位60多歲的先生因為上廁所時突然暈倒,冷汗直冒,要做一個動態心電圖找發病原因。一位19歲的女孩前幾天因室上速剛做完射頻消融手術,今天做個動態心電圖,檢驗一下手術效果。
“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不舒服嗎?”“記著回去后不要洗澡!不要做帶電的檢查!不要接觸強磁場!,'她們一邊麻利地幫患者拆裝著動態心電圖機,一邊不斷地重復著這樣的詢問和叮囑。
和病人“聊天”是工作的一部分,許多險情就是這樣問出來的。一天上午10點左右,一位約70歲的老太太來預約動態心電圖?!伴e聊”中,老太太說自己有頸椎病,頭經常發暈。夏耘立即問怎么暈,每次暈多長時間?老太太回答說經常暈,暈時眼前發黑,突然暈倒,意識喪失。憑經驗夏耘覺得老太太心臟有問題,正巧那天還有一個閑置的動態心電圖記錄盒,她立即讓老太太帶上。沒想到老太太當天就發病,昏倒在地。突發時的心電圖被及時記錄下來:尖端扭轉型室速與室顫。這是一種危險的心律紊亂,老人當即被收治入院,經過及時治療,終于恢復了正常。
在海量的信息中檢索
在電腦上讀取和分析24小時心電圖記錄下來的數據,進行細致分析,寫出報告,是動態心電圖室的主要工作。一個正常人24小時內約有10萬多次的心跳。借助計算機程序從10萬多次心跳中把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情況一一捕捉出來。面對大量病人,海量的信息數據,她們不僅要眼尖手快,還要細致準確,不可疏漏一個地方。屏幕上那些對普通人而言宛如天書般的心電圖波形圖,夏耘她們卻讀出了一個個危險的信號,不管是室早、房早、室性心動過速、房速、房顫,亦或是ST下移、ST抬高,一個都逃不過她們的眼睛。
當發現有急性冠狀動脈缺血,Ⅲ。房室傳導阻滯癥,長R―R間期(停跳)等嚴重病情時,她們會立即打電話找到病人,病人如不在家,就問到單位,或找其家人,跟蹤追擊,直到最終找到病人,或交待吃藥,或讓病人及時入院救治,從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