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5:53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督導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定位: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的主要目的不僅僅在于通過評估鑒定各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達到的發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過督導評估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水平?;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以我國現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為依據,更多地著眼于在中長期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達到或應該達到的發展狀態。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是一種導向性的評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通過評估引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一方面將通過評估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將通過評估強化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即積極心理學的取向,督導評估方案通過引導中小學校創造積極條件,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二)構想: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不僅涉及到學校層面的專業工作,同時也涉及到政府層面的政策保障與組織推動。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將分對政府的評估及對學校的評估兩方面進行研究,兩方面側重點各有不同:對政府的評估側重于機構建設、發展規劃、政策保障以及工作舉措等;對學校的評估側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工作與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在指標確定方面將參考我國現有各地區開展的教育督導評估方案,總體上分基礎建設指標與工作成效指標,同時考慮到我國各區域發展的差異,在研制評估指標時將根據區域特征對基礎建設指標與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分別提出層級指標,分別為A 、B、C級。A級指標將作為發達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B級指標將作為中等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C級指標將作為欠發達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
二、督導評估專題方案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對政府的督導評估研究
1.對政府的督導評估指標研究
■基礎建設指標:
(1)組織機構
A級指標:組織機構配有獨立的辦公室與必要的辦公設備,并與相關部門具有一定的聯合度(婦聯、團委、文明辦等);
B級指標:組織機構配置獨立的辦公室與必要的辦公設備;
C級指標:建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
(2)人員配備
A級指標:配備一名專職人員,并有多名兼職人員;
B級指標:配備一名專職人員;
C級指標:配備一名兼職人員。
(3)經費保障
A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并逐年遞增;
B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
C級指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
(4)隊伍建設
A級指標:在中小學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4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B級指標:在中學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6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C級指標:在高中包括職高設立心理教師崗位,按照1:1000的標準配置專職心理教師。
■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
(1)發展規劃
A級指標:有近期及中長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規劃制定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符合區域發展特征;
B級指標:有中長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五年或十年);
C級指標:有近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年度)。
(2)工作舉措
A級指標:開通心理輔導熱線,為本區域學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B級指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評選,推動本區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
C級指標:每年舉行兩次及兩次以上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規活動(如培訓、宣傳、專題研討活動等)。
(3)工作成效
A級指標: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經驗在省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力,特色經驗受到省級以上媒體報道;
B級指標:區域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鮮明;
C級指標: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常規工作全面展開,效果明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政府部門)
2.督導評估承擔主體研究,包括什么機構組織督導評估、派什么人去督導評估、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或督導處)的相關性。
(1)教育部對省的評估承擔主體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機構中,基礎教育一司職責包括“指導中小學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仍屬德育工作范疇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可以作為組織督導評估的承擔主體。
在教育部對省的評估人員構成中,可以考慮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行政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國家教育督導團相關督學及督導員、國家教育科研機構負責人、心理學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參與督導。
鑒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基礎教育一司在組織對政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督導的過程中,應與現行教育部教育督導團辦公室保持協調與合作的關系,既要獨立組織督導,又要保證國家教育督導團的相關成員參與其中,以使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成為國家教育督導的常規部分。
(2)省對市、縣的評估承擔主體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導室負有“統籌全省教育督導工作,負責研究擬定并組織實施全省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和有關章程,并進行監督、檢查”等職責,因此,在省對市、縣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理應成為組織督導的主體機構。
督導人員構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及相關部門(基礎教育處)領導、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相關督導員、省級教育科研機構負責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學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參與督導。省級督導主體與現行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一致。
3.督導評估的實施及結果運用
(1)督導評估的實施方式。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的實施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以促進地區和學校發展為根本目的,引導學校通過科學規劃建立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長效機制,使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斷發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則。堅持面向每個地區、每一所中小學校,在具體工作中采用的評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須堅持以全面評估省域內的學校為前提。
3.動態管理的原則。實時對地區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復查,不搞"終身制"。經復查發現問題,責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實施方式。
1.省級自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自評領導小組,并組織評估小組,對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導評估內容要點和評估方案,每年進行一次自我評估。
2.教育部復查。教育部每年匯總分析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評結果,并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復查,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見。復查工作至少每兩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評估。教育部根據省級自評和國家級復查結果,視工作需要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分期分批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綜合性督導評估,系統地分析其工作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和整改建議。
■省對市縣的評估實施方式。
1.申報評估。由省制定并下發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并制定評估標準與進度。各地(市)根據督導評估標準制定本地市建設進度,并根據該規劃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廳提交各縣(市)建設進度與任務完成情況,再由教育廳組成督導評估小組對各地申報情況進行初步驗收,對申報驗收通過的地市進行實地驗收。
2.實地評估。由省教育廳組織相關地市組成實地督導評估小組,對申報通過的地市進行實地驗收。
(2)督導評估的方法與手段。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方法與手段。
1.把握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結合的綜合分析,確定評價等級。定性的評估要在通過“聽、看、查、訪、議”等形式取得客觀的數據、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定量的評估要認真核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要時進行實地測查核實。評估時既要對各級指標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評價,也要對各級指標綜合考慮,按照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中給出的等級評估標準,逐項逐條定等量化。評估指標體系中相關指標,絕大多數系指90%以上,大多數系指75~89%。
2.評價時應注重實證性的考察,如現場觀察、訪談、問卷、座談、查閱教案和學生作業活動情況、抽樣測試、分析地區和學校的原始記錄和檔案等,廣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況。對獲取的各種信息進行匯總和綜合分析,評估認定省域內中小學校三個方面工作達成度和等級情況,主要的成績和不足,形成督導評估意見。
3.督導評估結果信息反饋,內容應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績與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整改要求,同時附上評價成績表與評估等級結果,使每所學校找準問題、明確方向、認真整改。
■省對市縣的評估方法與手段。
將基礎建設指標作為評估必備條件,在“申報評估”階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門以自查的形式檢查驗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建設情況,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以及隊伍配置等。
實地評估重點考察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根據省教育廳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與評估標準,結合通過政策驗收的評估申報情況,組成省教育廳掛帥、各地市代表為成員的評估小組,對各地市進行交叉驗收。評估前制定量化(數字化)評估標準,進行逐項驗收。
(3)督導評估的結果運用
督導評估結果將定期公布,并納入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德育工作或有關學校的教育質量考核標準,或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德育先進單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文明單位”評審。
■教育部對省的評估結果運用。
1.建立督導評估結果通報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廳應當及時公布督導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2.國家督導評估結果以書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級黨委組織部門,作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和和分管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3.督導評估結果作為教育建設項目立項、專項撥款、表彰獎勵和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4.教育部根據督導評估結果,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市)給予表彰;對工作存在問題的,及時促其整改;對問題嚴重的,視情節予以通報批評或“黃牌警告”。
■省對市縣的評估結果運用。
省教育廳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報告,并對驗收合格單位、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建議聯合各省文明辦聯合出臺獎勵辦法)。除精神獎勵外,物質獎勵與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實際建設情況掛鉤。對完成整體工作先進的地市獎勵與文明單位、文明城市評選掛鉤,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或實施人、先進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該項獎勵與職稱評定、晉級等掛鉤,有條件的可以以政府名義給予記功表彰。對完不成進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獎勵比例和名額,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報評比資格,取消完不成建設任務地市的教育系統省級文明單位的評比資格,減少該地市其他行業省級文明單位的參評數量,完不成建設任務地市的教育負責人二年內不得評先、晉級,對完不成建設任務的學校及其負責人,建議也采取同樣措施。
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學校園事故發生率、學業成績提升幅度與穩定情況納入考核評估范圍。
(二)對學校的督導評估研究
1.對學校的評估指標研究
■基礎建設指標:
(1)組織機構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健全、運作良好,并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預防網絡;
B級指標:學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領導,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與學校其他部門有配合度;
C級指標: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
(2)師資力量
A級指標:學校按照1:4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B級指標:學校按照1:6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C級指標:學校按照1:1000的標準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3)輔導室建設
A級指標:學校心理輔導功能室齊全(至少建有團體輔導室與個體輔導室),開通心理熱線、應急電話(有條件的地區開設網絡輔導,如QQ心理輔導、電子信箱心理輔導等);
B級指標:學校建有個別輔導室,配置空調、電話、桌椅等基礎設施;
C級指標:學校建有團體輔導室,配置圖書資料、心理檢測軟件等基礎用具。
(4)輔導課開設
A級指標:學校每班隔周開設心理輔導課;
B級指標:學校每班每學期開設5節或5節以上心理輔導課;
C級指標:學校每班每學期開設3節或3節以上心理輔導課。
(5)經費保障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經費預算,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并逐年遞增;
B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經費不低于10元;
C級指標: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經費預算。
■工作舉措與成效指標:
(1)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
A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分別向學生、教師、家長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B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分別向學生、教師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C級指標:學校每學期向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活動不少于1次。
(2)心理輔導課的內容及效果
A級指標:學校心理輔導課內容貼近學校學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學效果明顯;
B 級指標:學校定期(每學期不少于兩次)開展心理輔導課的公開研討活動,評價心理輔導課的效果;
C 級指標:學校有心理輔導課課程計劃,并根據課程計劃開設心理輔導課,有開課記錄。
(3)心理輔導室的專業工作
A級指標:學校定期(每學期兩次)召開典型個案研討會,評價輔導效果;
B 級指標:學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輔導臺帳;
C 級指標:學校個別心理輔導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輔導記錄。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
A級指標:學校利用心理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B級指標:學校設立心理委員,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
C級指標:學校設立心理社團,依托學生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及同伴輔導。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及效果
A級指標:學校師生關系融洽,校園生活滿意度高;
B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濃厚,學生心理求助意識強烈;
C級指標: 學校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與影響力
A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經驗在省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力,特色經驗受到省級以上媒體報道;
B級指標: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鮮明;
C級指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常規工作全面展開,效果明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中小學校)
2.督導評估承擔主體研究,包括什么機構組織督導評估、派什么人去督導評估、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或督導處)的相關性。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導評估,應作為專項督導評估,由學校所屬地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組織實施。督導評估組人員構成應包括所屬地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督學及督導員、教科研機構負責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及其它相關人員。學校的教育督導主體與現行教育督導評估承擔主體(教育督導室)一致。
3.督導評估的實施及結果運用
(1)督導評估的實施方式。
A.學校自評。
學校結合年度工作總結,每學年進行一次自評;學校自評應組織教師全員參與,并有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和社區、校外教育機構、共建單位的代表參加。學校應形成自評報告,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上級教育督導部門。
B.縣(市、區)督導評估。
縣(市、區)教育督導評估按照三年一輪的原則要求,統籌規劃轄區內中小學督導評估的周期與數量。主要任務是:開展過程性的隨機督查,指導(參與)學校自評,了解學校自評過程和結論的依據,并判斷其可信度,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并形成書面評估報告,反映評估過程、描述評估結果、說明評估結論的事實依據,指明成績與經驗、問題與建議、重大問題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學校明確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評估報(下接第17頁)(上接第9頁)告主送被評學校,報送上級教育督導室,抄送有關部門。
C.省市督導評估審查。
采取隨機抽查形式,對縣(市、區)及其下屬學校教育督導評估的結果進行復查;誤差在5%以內的予以確認,誤差超過5%的不予認可。
(2)督導評估的方法與手段
督導評估方法:采用分級周期式的抽樣督導評估方法。即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所轄學校在三年內應受到縣區級督導評估一次。省市級評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縣區級督導評估的基礎上,在五年內對各類學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學校進行督導評估??h區級督導評估中對已被省市級督導評估的學校在三年內可以不再重復進行督導評估。
督導評估手段:采用“聽、看、訪、評”四步法的程式。
聽:聽學校領導匯報,了解該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經驗和效果??矗嚎船F場、看材料、看設施、看環境、看師生的精神狀態。
訪:訪問師生了解情況。通過座談、填寫問卷收集相關信息。
評:在聽、看、訪的基礎上作出綜合評價。評價要充分體現出督導評估的發展和導向作用。
(3)督導評估的結果運用
督導評估結果將定期公布,并納入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德育工作或有關學校的教育質量考核標準,或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德育先進單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文明單位”評審。
A.經過督導評估后,認定一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睘榭h級、市級、省級三個層次。
B.申報程序。
縣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中學由學校申報,小學由中心小學(學區)申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市(地)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庇煽h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市(地)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ㄊ校┘墶皩嵤┬睦斫】到逃冗M學?!庇墒校ǖ兀┘壗逃姓块T申報,?。ㄊ校┘壗逃姓块T審批。
C.確認與頒牌。
定期公布督導評估結果,并給經審批認定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闭筋C牌。
摘 要: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對貫徹教育方針,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評估過程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規范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不斷創新并完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模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要重視教育督導評估結果的運用,健全整改跟蹤、通報、激勵等制度推進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白栽u?搖督評?搖整改?搖復評”督導評估模式運行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和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起到導向、激勵、發展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育督導;評估模式
督導實踐表明,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對規范中小學校的辦學行為,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提升中小學生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結合“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模式研究”課題研究,開展了大量具體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現進行梳理,供同行參考。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
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用全新的評估理念作支撐才能有效實施。制訂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案,下達教育評估計劃是實施教育評估計劃的重要前提。評估方案包括評估的目的任務、評估依據(可將中心工作的規范辦學、精細化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改革、辦學特色等“捆綁”評估)、評估原則、評估方法、評估時間、人員組織及實施評估的要求等。
二、確立本次評估的方法
根據多年的評估實踐,我們采取聽取匯報、座談走訪、問卷調查、隨堂聽課、查閱資料、現場察看、集體評議等方式進行。在督導評估過程中,我們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做到“兩個結合”,即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規范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對指標中難于定量或不可定量的要點,如辦學理念、精神文化等,結合問卷、座談、訪談等方式采集的信息,采取定性評價的方法進行評價;對指標中涉及數量界定的要素,如在校生年輟學率、學科及格率、體質合格率等采取查清相關數量,再進行計算、評價;還有些指標只用其中一種辦法無法界定,如科技教育、藝術教育活動等指標,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價。對按照指標及相關文件要求進行評價的基礎工作指標采用規范性評價,如執行課程設置、教學活動等;而對非基礎性指標的評價,如改革創新、辦學特色等指標,采用發展性評價辦法,通過和領導、教師、學生乃至家長進行交流互動,綜合分析、評價。
三、規范督導評估的模式
1.自評。學校自評是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基礎環節。要健全學校的自我約束機制,實現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調整、自我糾偏,形成良性的動態發展機制。學校以各處室按照各自職能、結合分解負責的指標,分管副校長協調聯動,開展自評,由校長將學校自評情況向教代會報告、并要求責任校督學列席參加。學校的自評,要注重自評的宣傳發動和廣泛參與,做到評估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領導評估與群眾評估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相結合。
2.督評??h級評估是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重點環節。縣級督導評估是在學校自評基礎上進行的,由縣教育督導室負責組織實施。縣教育督導室提前1周下發督導評估書面通知,并印制張貼教育督導評估公告。評估過程,按評估方法收集有關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綜合,進行驗證、論證和辨析??h教育督導室在對學校進行督導評估時,要將學校自評中程序完整性、自評結果的真實性作為確定督導評估結論的重要依據。評估初步結果向學??陬^反饋,聽取學校申辯;1個月內向學校下達督導評估綜合意見書。
3.整改。整改提升是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關鍵環節。按《教育督導條例》要求,學校收到綜合督導意見書后的一個月內,根據督導評估綜合意見書意見及評估組的反饋意見制定整改方案,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學校根據評估反饋的問題逐條制訂整改意見并抓落實,促進學校發展,提升學校辦學層次。
幾年來,實驗學校抓住縣級評估契機,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某學校根據“管理工作要進一步精細”整改建議,一年來,學校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和實踐,成為縣規范辦學示范點;某小學,一年來,狠抓“加強課外文體活動的組織管理,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落實”問題整改,落實陽光體育活動,在2015年10月召開的縣第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子4×100第一名、女子4×100第一名。
4.復評。跟蹤復評是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鞏固環節。根據學校存在問題整改時限,縣教育督導室有組織有計劃地對被督導學校落實評估意見的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導和復查,再次梳理、總結督導評估中發現的薄弱項目,“補齊短腿,抬高底部,整體提升”,以鞏固提高督導評估的成果。
四、組織評估報告的撰寫
撰寫督導評估報告是總結提升督學成果的收獲環節。一要推介一批成功做法與經驗。要將學校管理或校園文化或教學改革的成功做法與經驗推介到區域學校。如某小學圍繞、貫穿“有夢想,有追求”的辦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從?;盏脑O計、校歌的譜寫、校旗的確定和德育規劃、環境創設等方面,都能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創設“小京星?搖夢啟航”的辦學特色;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創新,通過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健康咨詢,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等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舉行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帶動校內和片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發展。二要發現學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整改建議。教育督導作為第三方評估學校工作的主體,要依法依規評估學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如在某一次督導評估中,從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現場察看發現,各校都一定程度存在擠占技能科課程現象,考試評價不夠規范,學校管理不夠精細。為此,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課程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完善和落實學校管理制度,根據省市要求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督查。三要提出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學校管理、質量提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它需要決策層、學校、社會等層面正能量的融和。作為教育督導工作者,必須要有睿智的眼光,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思考。如關于辦學目標問題。農村小學很少有對學校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或有規劃也沒有很好地去執行落實。又如關于教師隊伍問題。由于小學教師老齡化、數量不足、結構性不合理等原因,導致技能科教師專業化、專任化嚴重偏低,開齊開足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開好了。據此,提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督促學校增強學校辦學目標意識,加強目標、規劃的制訂與管理,序時有效推進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提請縣政府要加大教師招聘力度,教育局要合理調配教師資源,為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五、注重評估結果的運用
只有充分運用督導評估結果,才能真正發揮督導評估的“督促、檢查、評估、指導”作用,調動中小學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積極性,督導評估才能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近幾年,課題組采用以下方式運用督導評估結果。一是建立通報制度,將督導評估綜合意見書上傳到教育網公示,將評估有關情況及結果報送本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上一級教育督導機構,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二是實行等級評估,經現場考評、綜合評議,評定“優秀”“良好”等級,被評為“優秀”等級的學校報縣教育督導委員會確認為縣級“素質教育示范?!薄H墙ⅹ剟钪贫?,被評為縣級素質教育示范校的,所在學校教師年度考核優秀指標予以相應增加,教師年度工作考評分“優秀”、“良好”等級指標相應分別增加3%、2%,保證學校發展成果教師共享。
一、發揮教育督導職能,促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1.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建設標準和規劃。為有效促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從2010年10月起,甘州區教育督導室抽調全區教育戰線上的部分專家學者,深入學校開展調查研究,于2011年1月,制定下發了甘州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評估細則和《甘州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五年規劃》。通過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學校提升建設標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提升教師素質、提升科研層次、提升教育質量,整體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加強督學隊伍建設,創新教育督導機制。為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督導工作,我們于2012年進一步健全督學責任區制度,完善了5個一級督學責任區,10個二級督學責任區,新選聘53名教育督導兼職督學,組成了行政管理型與專家型相結合的教育督導工作隊伍,創建了督學責任區與區教育局機關干部聯系鄉校責任區、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聯校責任區等有機結合的督學責任區督導新模式,2013年將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覆蓋全區133所中小學,形成了對區域內學校監督、評估、服務、指導的督學責任區督導機制。
3.堅持硬件軟件標準,扎實開展學校標準化評估驗收。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評估驗收中我們以“堅持標準、實事求是、加強指導、促進提高”的原則,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結合甘州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對學校標準化建設情況進行認真、全面、客觀的檢查和評估,在充分肯定各校工作成績的同時,幫助學校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明確了學校今后的辦學方向,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至目前,全區已有72所中小學經評估驗收達到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
4.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探索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有效途徑。我們把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作為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課題《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效策略與途徑研究》于2013年被列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年來我們在《甘肅教育督導》、《教育革新》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篇,為今后更好的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有效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經驗總結。”
二、對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1.擴充城區義務教育資源,化解學校大班額問題。隨著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驟增,造成城區現有義務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大部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仍很突出。要建議地方政府按照城市發展規劃研究配套規劃城區中小學建設,積極協調,通過老城區學校的改擴建工作和住宅小區中小學的配建、補建工作以及新城區中小學的新建等途徑,實現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的總量擴容,進一步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
2.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切實改善辦學條件。目前,還有一些學校存在學生運動場地不足,教學輔助用房不足,教學設施設備薄弱等問題。隨著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完成今后學校標準化建設目標任務的難度日益增大。要督促地方政府和學校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繼續加大投入,補齊學校標準化建設資金缺口,加快工程項目建設、設備儀器采購、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度,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高質量的完成學校標準化建設目標任務。
3.注重學校精細管理,豐富學校發展內涵。通過督導評估我們看到,有一些學校的管理還不夠精細,存在諸如辦學理念提煉不足、學校文化概念不清、課程建設規范不夠、教學常規管理粗放等問題。學校標準化建設不僅僅是辦學條件的“標準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更要實現“規范化”和“精細化”。在學校標準化建設上要堅持硬件軟件全面達標,軟件硬件條件整體推進行原則,規范與特色并重,在教育教學過程性管理上下功夫,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推動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管理上水平,辦學出特色,更好、更快地推動學校標準化建設。
今天大家相聚在這里,是我到教育督導崗位后第一次召開全省市州教育督導室主任工作研討會;也是在甘肅高水平完成“兩基”國家驗收這一歷史神圣使命后,甘肅教育督導戰線吹響面向新時代的“集結號”。應當說思考和謀劃了很長時間。既向大家道聲辛苦,又與大家進行一次思想交流,共同探究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的教育督導工作。
一、傳達全國有關會議精神
(一)2012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情況
2月10日,“2012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出席并做了講話,對2011年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指出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改革發展邁出了新步伐,教育部年度工作會議上基礎教育工作總結出的亮點占據顯著位置。突出反映在:兩基全面實現了國家目標;28個省市區與教育部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全面推動了學前教育并形成“國十條”;建立起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機制;頒布了義務教育新的課程標準;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地方政府開展教育實驗試點提出很好的典型例證;強化了教育督導;中小學創先爭優活動成效顯著。同時,劉利民副部長還提出了對下一步工作的幾點意見,一是維護教育的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二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水平;三是加強基礎教育管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四是形成合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步伐;五是教育督導在推動工作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2012年度全國教育督導工作研討會情況
2月19日,2012年度全國教育督導工作研討會在云南昆明召開,國家督導辦主任何秀超同志出席并講話。會議總結了2011年度開展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督導檢查、機制創新、制度建設、推動制定督導條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召開中小學督導評估研討會和督學責任區現場會、籌備國家兩基表彰大會和均衡發展推進會、以及第九屆國家督學換屆等項工作。會議還安排部署了2012年度的重點工作,主要有開好兩會(表彰大會和督學換屆會);利用兩基工作機制,做好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定工作;創新督導方式方法,科學開展教育督導工作;全面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教育督導體制改革工作和加強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二、總結“十二五”開局的甘肅教育督導工作
(一)各市州教育督導工作亮點
1、河西片區:酒泉市:按照酒泉市標準化初中和小學評估標準。牽頭組織開展市級標準化學校的評估驗收工作,對21所達標學校頒發了“酒泉市標準化學校”標牌,為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評工作奠定了基礎。嘉峪關市:印發了《關于義務教育信息檢測實施方案》,對全市0至18周歲的適齡人口進行了摸底調查,采集了義務教育信息檢測數據并做好了建檔工作,為決策教育發展和分析反饋指導學業質量提供了可靠依據。張掖市:以強組織、建制度、重考核、推整改工作,提升督政的效果;以深入調研,強化決策行為,有針對性的開展主題鮮明的活動,通過大調研,開展大討論,引導大反思,推動大發展來推動督學工作。同時,面向學校將“監督檢查”與“服務指導”相結合,以“導”為先,努力做到“把好脈、看準病、開好方”,促進學校教育優化,創新持續發展。金昌市:積極開展學校辦學水平的督導評估。武威市:細化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評方案,重視自評過程的指導,開展督前審計工作;作為首批整市推進義務教育監測工作試點地區,已全面完成并完善了義務教育監測數據的采集和建檔;全面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設立督學責任區評價員48名,建立教育局領導聯系督學責任區制度,規范開展中小學督導評估工作。
2、中部片區:蘭州市:強化了督學隊伍建設,根據《蘭州市教育督學聘任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聘任了市政府督學65名,特約督學25名,組成了蘭州市政府首屆教育督學隊伍。瞄準切入點出臺了《蘭州市學前教育督導辦法》,對學前教育健康發展起到了先導作用。白銀市:大膽探索、積極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工作,作為唯一涉及教育督導的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已經完成了制定實施方案等前期工作。通過召開4次全市教育督導會議,完善督導制度,出臺了從對縣級人民政府到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評估的8個辦法;同時,強化了對學校的三輪分層次分類別督導評估和兩輪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并且拿出教育督導評估獎勵資金212萬元,對優秀縣區和學校進行獎勵,對未能通過驗收的11所“五星級”學校給予摘牌。提高了教育督導的地位和權威,促進了區域教育健康發展。定西市:建立專項督查制度,在圍繞迎國檢領導包片(鄉)督導工作的同時,對全市的學校食堂管理、校園安全、教育經費三項工作進行督查并通報到縣。
3、東部片區:天水市:通過“四督”強保障(督控輟,確保普及程度;督資金,確保經費到位;督設備,確保裝備到位;督達標,確保國檢順利通過)和“兩抓一聘”強隊伍(抓黨建,抓培訓,聘督學),發揮督導系統對教育決策和發展的促進作用。平涼市:建立督查機制,實行重點工作定期督導評估與隨機抽查相結合,行政督查與專業指導相結合,形成月調度、季通報、半年一督、年終考核;完善督導程序和過程,開始對縣區和學校進行綜合督導;健全督導機制,形成督導調研機制、督導評價機制、教學支持機制、督后回訪機制和工作長效機制;順利完成了全市義務教育監測少年兒童信息采集工作。慶陽市:注重制度建設,分普通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階段制定了學校綜合督導評估標準和方案,研究制定了慶陽市縣區教育工作評估考核實施辦法,指導縣區創新督導機制,有效帶動市縣兩級督導工作特色發展;同時,致力于對學校的指導服務和特色發展,堅持“導于前,督于中,評于后”的工作方法,促進學校選準重點,形成特色。
4、南部片區:隴南市:強化教育質量管理的督評工作,牽頭組織對教育質量考評、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校長教師隊伍建設、示范和名校創建、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民辦教育發展、教師待遇和經費投入等9個方面18項內容建立考核評價標準和辦法,制定了《教育質量目標管理責任書》,對縣區分批開展高規格大規模的教育質量督查;并且 各縣區均按區域和學校布局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開始對縣級人民政府開展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同時注重發揮市政府聘任的50名兼職督學的作用開展督導工作。臨夏州:在沖入兩基國檢前沿全力攻堅的工作基礎上,臨夏教育督導系統抓住重點,在督政、督學和監測的整個教育監督過程中,繼續堅持5-10年做好控輟保學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制度控輟、行政控輟、依法控輟、社會控輟和愛心控輟”,切實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甘南州:加強督導隊伍建設,全面形成了州、縣、鄉三級督導網絡,組建州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由副州長擔任,聘請20名州政府專兼職督學,派駐各縣市擔任副縣級督學,參與縣政府黨組并享受副縣級待遇,協助主管市縣長從事教育督導和教育發展相關工作,同時建立起縣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為強化當地督政、督學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各市州教育督導人員結構分析
1、市州主管教育督導的領導職位結構:設立總督學職位:副地級1 人(甘南州);正縣級3人(酒泉市、定西市、臨夏州);副縣級5人(張掖市2人,臨夏州、白銀市、金昌市各1人)。市州教育局分管局長:正縣級3人(金昌市、武威市、平涼市);副縣級2人(隴南市、甘南州)。
2、市州督導室領導職位結構:設立主任職位:正縣級5人(蘭州市、白銀市、天水市、慶陽市、隴南市);副縣級3人(嘉峪關市、定西市、甘南州);正科級5人(金昌市、張掖市、武威市、平涼市、臨夏州)。設立副主任職位:副縣級3人( 蘭州市、慶陽市、隴南市);科級4人(正科2人:定西市、甘南州;副科2人:武威市、臨夏州)。
3、市州督導室專職督學職位數量:甘南州11人;白銀市、慶陽市各10人;天水市9人;臨夏州8人;隴南市7人;定西市6人;蘭州市、嘉峪關市、金昌市、酒泉市、張掖市、武威市各4人;平涼市3人。
(三)教育督導部門為實現“兩基”目標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2011年,全省“兩基”迎國檢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得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期間,各地督導部門的同志在“兩基”攻堅的工作基礎上,為迎“國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從指標體系的建立、全面大規模培訓、各類過程性督查和分片區推進檔案建設等方面為國檢的高水平通過驗收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過數據清、底子明、督查實、整改緊的強力職能,發揮了督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得我省教育督導部門的權威性進一步加強,督導戰線的同志們功不可沒。
三、對新時期甘肅教育督導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面對目前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正是甘肅教育督導部門的“亮劍”時刻,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目前教育督導工作的發展機遇和科學定位,主動地迎接教育發展的要求和人們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亮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將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厚積薄發的條件,轉化為推動甘肅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成效。
(一)機遇大于挑戰----時代帶來的必然要求
國際金融危機促使我國從經濟快速發展的數量要求轉向以內需為主、內涵發展的質量要求,甘肅教育督導從轉型跨越雙重發展中如何抓住先機;甘肅經濟發展水平處在“向前瞧標兵林立,向后看追兵全無”的相對落后狀態,從教育應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而言,甘肅教育督導能為絕處逢生的省情提供什么樣的破解思路;2011年,全國GDP47.2萬億,如果其中4%在2012年用于教育大約1.89萬億,甘肅教育督導能以什么樣的謀略、方式和手段為甘肅教育爭取大力發展的機遇。面臨著甘肅經濟社會處在新的發展的關鍵特殊階段(人均GDP已邁過3000美元大關),黃金發展期、難得機遇期和奮力跨越期與觀念轉變期、利益調整期和矛盾凸顯期交叉并存的現狀;面對著多元(追求價值取向)、多樣(體現價值判斷)和多變(追求卓越創新好奇)的當代教育需要與所處的甘肅區域發展“和諧共振”和互為促進,與全國同步進入教育現代化的視角,經濟要求轉型跨越發展,社會要求和諧穩定發展,民族要求共同繁榮發展,教育則更要求優先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甘肅教育發展方式正面臨教育轉型發展與快步發展并存、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并存、鞏固發展與均衡發展并存、督評與執行方式并存、求實與宣傳指向并存和傳統與創新方式并存的時代背景,其定會帶給我們教育督導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更新。
(二)能力強于職位—--時出的強烈呼喚
從各地報送上來的經驗材料看,有些市州在總結教育督導經驗亮點上面位置還是把得比較準,但是也有些市州只談到了去年的“兩基”迎國檢工作,把整個政府或者教育部門的迎檢工作亮點,當成了我們教育督導部門的經驗,就有問題了。
首先,我們要認真處理好“進位”、“立位”、“強位”的關系?!斑M位”,就是工作要積極主動,搶抓先機;“立位”,就是要準確把握自己的位置,鞏固提高;“強位”,就是自身能力的體現,追求卓越。在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到“不越位”,這是原則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好準確“定位”。
其次,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加強“觀念”、“理念”、“意識”的培養,不斷主動吸納和學習認識外來的感知,形成觀念,爾后從實踐探索的理性思考中提升為理念,最后培養形成自覺的行為意識和習慣。正如三運書記所說的,“把自覺加強學習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和工作習慣,不斷提高掌握和運用政策的能力、增強研究和謀劃工作的本領、提升推動和創新發展的水平”。
第三,我們要努力提升三種發展能力,即:自身自主發展的能力(自強、自立、主動、創新,特別是引進吸收消化后的再創新);協調協作駕馭的能力(以開闊的胸襟吸納資源并善于合理調動和科學配置可利用的所有資源謀事創業);突出要點抓重的能力(科學調研,深入比較,巧抓重點,又好又快發展)。
(三)督評促進發展—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
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當決策環節和執行環節不到位(或未歸位)時,監督的導向行為就要主動前移。實行依法督導,科學評價,分析反饋,以導為先。
一是,“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币钥h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等綜合督導評估為主要抓手,進行決策部署;要以學校陽光體育鍛煉活動、薄弱學校建設、校安工程、國培計劃等專項督導檢查為切入點進行重點突破;要以《甘肅省“兩基”督導檢查工作整改方案》等重點工作督查為跟進點進行跟蹤落實。通過對教育發展重大和突出問題進行準確客觀的督評促建,有所作為地帶出教育發展的成效,來提升和強化各級教育督導工作的地位和權威。
二是,通過“督政、督學、監測”三大教育督導體系的的建設,強化政府職責,制定教育工作年度考核評估制度,加大教育工作在年度目標考核中所占的比重,進一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揮督學責任區功能,確保義務教育普及率、完成率和鞏固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開展教育發展科學監測和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為政府決策、評價、問責和對學生學業質量身心健康狀況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反饋指導,引導政府、社會、家庭、學校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
三是,促進督導工作“機構、機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創新督導模式,進一步整合資源,通過區域內“基(基礎教育系統)督(教育督導系統)教(教學科研系統)”大合作,區域間教育督導大協作,以更加開闊的眼界、更加寬廣的胸襟、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協同的步調,加快推進全省教育督導工作跨上新臺階。
四、當前教育督導的重點工作
(一)深入基層,全面調研
調動省市縣三級政府督學和督政專家力量,一是開展基線調研,摸清底數,找準問題,全面掌握全省教育發展的水平、潛能、障礙、機遇和關鍵等基本情況;二是分析診斷把脈,借鑒先進,明晰差異,發現規律,找到共性,研究措施,對癥整改。三是抓住重點做好宣傳,建立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通道,為全省督導戰線敏銳把握政策、熟練掌握政策和有效落實政策“開路架橋提速”,充分體現出教育督導主體準備的充分度和教育督導受體接受的期盼度。
(二)建章立制,強化機構
更加注重體制和機制創新,著力構建現代化的教育督導制度和體系。堅持培育“三強”,做到“機制運轉強”,實現“隊伍素質強”,建立“環境設施強”,奠定甘肅教育督導的發展基礎,;堅持突出“三抓”,通過“抓領導帶頭”,“抓典型推動”,“抓科學探索”,提升甘肅教育督導的政策水平;堅持體現“三立”,要“確立標準規范”,“樹立引路示范”,“建立宣傳窗口”,提高甘肅教育督導的監督職能;堅持完善“三系”,強化“督政系統”,建立“督學系統”,完善“監測系統”,落實甘肅教育督導的工作重點;堅持樹立“三講”,“干事講思路”追求占位“高”,“謀事講科學”講求操作“精”,“成事講特色”探求創意“深”,增強甘肅教育督導謀劃本領。
(三)關注熱點,抓重克難
一是關注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教育督導部門要實事求是地科學引導政府部門、社會、家庭和學校,遵循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城市化建設人口流動的規律和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最大程度地適應人民群眾追求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在切實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學布局結構更趨合理,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一方面采用“資源不動學生動”方式,建立標準化的寄宿學校,集中優質資源施教;另一方面采用“學生不動資源動”方式,以優質教師流動為主的校點一體化機制創新和以現代遠程教育功能更趨完善為代表的城鄉一堂課教學信息化手段先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義務教育保障水平、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二是關注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科學指導和規劃。要根據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依照各地區情、人文背景、發展程度和教育基礎,以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為抓手,在2020年底前,通過“分類指導,分區推進,分步實施”的戰略方針,促進發展快的地區加快發展,與國內先進水平接軌,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入教育強縣;推進發展條件適中的地區協調跟進,與國內的平均水平接軌,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入“兩高一優”(高水平、高質量、優秀縣);扶持發展條件薄弱的地區打好基礎,辦出國家要求的質量合格水平,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縣級檔案
縣級檔案按照《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細則(試行)》(教督〔2013〕9號)4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29個評估要點整理歸類檔案資料,由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縣教育局各股室及有關縣直部門配合完成。具體意見如下:
(一)根據業務分工,按照《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和縣教育局《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對照29項評估要點,根據工作職責,由相關責任股室對應建立各項檔案資料,最后由檔案資料組匯總歸檔,形成縣級迎評檔案。
(二)相關股室要全面掌握評估指標條文,搜集整理各種過程性資料,切實把本股室印證性檔案資料做全做好,同時注重股室間相互銜接,做好溝通,確保各類數據的前后一致與規范。
(三)相關股室要按照檔案管理的規范要求搜集各項文件資料,并統一制作電子目錄,交由檔案資料組匯總制作縣級檔案總目錄。
(四)督導組查閱檔案時,相關股室都要確定專人在場,隨時為督導專家迅捷地提取檔案,隨時回應專家組的關切事項。
(五)縣級檔案數據必須以2017-2018學年教育事業綜合統計年報為準。
二、學校檔案
學校檔案以國家、省、市督導檢查學校工作用表為統領,完善常規檔案,健全標準化建設檔案,充實特色工作檔案,各種數據之間、數據與實物之間要相互吻合,切實提供學校教育事業年報等法定原始資料和相關憑證,力求簡明扼要、便于查閱,盡可能避免累贅與重復建設。
(一)常規檔案:按照《縣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實施方案》文件中相對應的不同類型學校指標體系完善學校常規檔案。大體可分為:目標規劃類、制度管理類、班子建設類、德育工作類、師資建設類、教育教學類、教研教改類、學生發展類、普及程度類、校園文化類、綜治安全類、后勤保障類和家校合作類。而辦學條件類可以劃歸標準化建設檔案。常規檔案除統計表格外不分年份,體現“常規”、注重“規范”、力求“發展”。所有資料要求A4紙大小,并且整理時要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先總后分,先匯總后表冊的原則整理,同時需要注意,管理、制度類的資料,以現狀為主,不可能每年制定制度,因此,以現狀為主,涉及指標數據的必須與目前實際數據,也就是2017年教育事業綜合統計年報為準。
(二)標準化建設檔案:按照兩類整理。一類是反映“自查自評”的過程性資料,包括自查自評報告、申報表,市縣達標驗收的過程性資料、市級下發的評估認定文件,學校平面布局圖、顯示學校布局、面積等相關數據、學校簡介等。“省督導檢查學校工作表”填寫、審核、蓋章后放置在“標準學校建設”檔案前列,以便檢查有關指標。一類是反應40項具體指標的內容。分核心指標、普通指標,嚴格按照《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督導評估細則》及《縣中小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化建設檔案目錄》(附件2)文件要求逐項逐條整理,力求有表有冊,圖文并茂。規模較小的學??梢詫ⅰ昂诵闹笜恕焙汀捌胀ㄖ笜恕卑错樞蚪y一整理為若干冊,不一定劃分很細。標準化學校檔案建設各項數據以2017年年報數據為準。
(三)特色工作檔案:主要體現學校辦學條件、內涵發展、素質教育等方面的特色與亮點工作。呈現方式可以是特色工作活動掠影(專題片、PPT、影集、櫥窗等)、校本教材、校報校刊、校徽校歌及各類師生作品成果等。原則上,中心小學以上學校結合實際建設。特色學校檔案建設是學校對自身資料和辦學客觀規律的科學而獨到的認識,充分展示著學校的個性,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考慮:一是管理特色。以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管理理念為指導,以實現高效育人為目標,形成符合本校實際、富有成效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行為和管理風格,促進了辦學和教育效益的不斷提高。二是教育特色。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推陳出新,五育并進或突出一育,并從理論依據、培養目標、必備條件、操作要點以及評價標準和方法上形成相對完整的特色育人模式或特色教育品牌,促進了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三是教學特色。圍繞“輕負優質”的基本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學內容、原則、過程、方法等重大問題提出一系列教學思想和主張,著力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進行重點研究并取得突破,創造具有學校印記、成為學校特色的先進教學方法或形成強有力的學科品牌。四是課程特色。以完善課程形態、結構為主線,在開齊、開足、開好規定課程的前提下,開發開設各類個性鮮明、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拓展性、活動性、實踐性、研究性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以課程特色彰顯學校特色。五是文化特色。從提升學校內涵、創建精品教育等角度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或著力在學校設施設備建設、規章制度建設、文化氛圍營造、活動平臺構建、人際關系構建等方面突出校園文化特色,或依托當地自然和社會歷史文化優勢建設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生態文化等品牌,從而形成獨特的“校風”。
(四)學校功能室檔案:各功能室應和檔案室資料相匹配,除有相應的管理制度、管理員職責和信息公示欄及墻壁文化之外,須有其特殊的要求。
1.各類實驗室(含理化生、數學科學、地理儀器室和實驗教室等):有設備目錄表、實驗一覽表、課程表和實驗報告單(教師批閱)、實驗運行記錄;儀器室有儀器藥品登記清單、儀器借用登記冊、儀器藥品損耗登記、危化藥品管理制度及使用登記、儀器柜分類標簽、實驗通知單等。
2.計算機教室:配備達到學校規模標準的計算機教室,健全計算機采購臺賬,有合乎課程開設要求的公用課程表。
3.音樂美術教室(含書法、舞蹈、國學誦讀等):美術教室課區分美術器材區、美術活動區、美術展示區,器材區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單、配備表和活動課表、社團章程,展覽區重點展示師生美術作品、美術教師簡介。音樂教室參考美術教室分區設計,除管理制度、器材清單、教師簡介、課表和章程之外,可配置音樂類書籍、樂譜及展示學校活動成果的圖片、資料等。
4.體育器材室: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單、器材配備表、管理員簡介、器材借用登記冊,運動會、兩操一活動等體育活動的計劃、規程、成果等基本資料。
5.衛生保健室:有村醫、校醫聘書,學生體質檢測檔案(有表有冊)和應急救護、流行病防治、健康知識宣傳、疾病預防講座等健康檔案資料。
6.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制度、計劃及開展教育、咨詢檔案資料,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人員信息及其培訓和資格證書,心理圖書、專業雜志,學生問題調查、個案訪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檔案資料。
一、現狀與反思
1.全國示范:榮譽與壓力
2012年,我區有幸被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區教委賴發清副主任在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交流,巨大的榮譽讓我們無比激動,也讓我們感受到無形壓力。新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后簡稱新《綱要》)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深入貫徹落實新《綱要》精神,如何鞏固和提升示范區成果,如何促進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層樓,成為我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2.卓越課堂:機遇與挑戰
2012年,重慶市實施“卓越課堂”行動,我區亮出了“學本式”旗幟,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彰顯“當堂自學、同伴互學、活動展學、互動評學、教師導學”的基本特征,把“講堂”“教堂”變成“學堂”,促使“教本”向“生本”全面轉型,實現學生主動、活潑、健康發展。“‘學本式’卓越課堂”的理念和實踐都高度關注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推進過程充分發揮教育行政、教育督導和教育科研的聯合驅動功能,產生了廣泛影響。如何借此東風、藉此良機,促使每一位教師都主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每一位教師都自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育心的良好局面,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
分析形勢,反思現狀,我區決定以新《綱要》精神為行動指南,在推進合格/示范心理輔導室專項評估的基礎上,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設,進一步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評估導向機制,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二、標準與評估
1.標準內容:頂層立意,突出重點
我區擬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評估標準時,堅持立足實際、注重發展、積極導向、引領示范等原則,依據新《綱要》從頂層立意,將考評指標分解為領導管理、隊伍建設、課程建設、輔導室建設、教育科研、全員育心、學校特色七大類,涵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內容、途徑方法、組織保障等方面的內容。頂層立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校全面認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整體規劃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學校認真依照指標體系開展工作就可實現心育的規范化和工作的提檔升級。與此同時,我們立足區域實際,通過調節指標的得分權重,突出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前的工作重點。
例如,對“全員育心”,我們給了20分的最高分值。因為,盡管我區已認識到全員育心的重要性,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通識培訓,但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依然是心理教師和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而且,新《綱要》將“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2002年版)修改為“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并將其位置提前,作為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方法的第一條,充分表明了其在學校心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此,我區加重對“全員育心”指標的考核,以期引起學校重視,引導學科老師、督促全體老師,最終構建起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育心的工作機制。
再如,對“課程建設”指標,我們也給予了20分的最高分值。加重該項指標的得分權重,其目的主要有:促使更多的學校固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配合“‘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圍繞發展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主題,打造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精品課。進一步在實踐中驗證和完善《沙坪壩區“‘學本式’卓越課堂”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評價指導標準》,最終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心理活動課程體系。
心理輔導室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學生實施心理輔導是心育的重要途徑。但我們只給了“輔導室建設”10分的分值。我區之所以相對調低輔導室建設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指標體系中的得分權重,是因為我區有針對心理輔導室建設的專項評估——合格/示范心理咨詢室考評制度?,F在,我區規定建有“示范心理輔導室”的學校才可申報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使兩項考評保持了有機聯系而又各有側重,形成合力促進我區心育整體發展。
我區在制定標準和實施評估時,都盡量體諒學校難處,對輔導室建設、學校辦學條件等硬件要求從實,學校量體裁衣、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設施設備的齊備與奢華,重在實用、夠用;但是,我區在軟件要求上從嚴,堅持標準不放松,寧缺毋濫,確?!笆痉秾W校”真正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2.評估形式:多種策略,重在
改進
長期以來,在對中小學的各種考核中存在著一些誤區,如評估主體單一化、評估方式刻板化、評估過程臨時化等。因此,我區設計評估標準時,堅持評估主體的開放性,接納多元價值主體的參與,堅持評估方式的多樣化,堅持將全程性督導評估與終結性績效評估相結合,使評估的主觀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保證了評估的客觀性。
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評估程序是:首先由學校自行評估,其次由學校所在共同體(我區推進“‘學本式’卓越課堂”,將全區所有中小學按照示范學校和薄弱學校、大型學校和小型學校、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合理搭配,強強聯手,強弱幫扶,共享區域資源,縮小校際差距,實現共同發展)進行評估推薦,最后再由區教育行政、教育督導和教研機構聯合
評估。
學校自我評估,學校不是簡單地提出申報要求,而是依據評價標準對自身進行評定和價值判斷,全面而深刻地分析自身現狀,明確今后發展起點。因此,學校自評的過程實際上是學校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改進的過程。
共同體評估,共同體內所有學校在組長召集下,到申報學校進行考察評估。這一過程既幫助了申報學校總結成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增進了校際之間的相互了解,同時還深化了共同體學校對評價標準的認識,激勵更多學校積極參與示范校建設。
經共同體評估,推薦的學校再由教育行政、教育督導和教研機構組成專家組聯合評估。我區堅持以評促建,強調專家不是“法官”“檢察官”,而是“保健大夫”。專家們以幫助學校改進工作為著眼點,聽匯報、查資料,走訪現場,群體訪談,重視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在校感受,與申報學校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避免主評與被評的心理偏差,使被評者能自覺接受意見,采取有效的改進行動。
為避免急功近利的行為,我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設既重過去累積成績,也重未來規劃發展;不搞“一評定終身”,而是定期復查,鼓勵學校挖掘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效果與展望
我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設自宣傳、啟動以來,效果明顯:中小學按照標準,逐項認真自查,鞏固成果,提煉經驗,彌補不足,促進建設。暫未達標的學校也積極分解任務,落實責任,采取有力措施認真整改。中小學積極申報心理專項課題,2013年申報立項課題比去年增加近兩倍,大多數學校的課題緊密貼近學校實際,具有較高實用價值。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全程關注學生心理,如“‘學本式’卓越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們在分組時會檢測學生之間性格、氣質的匹配度,在導學時會思考對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度,在引導學生自學、互學和展學時會關注對后進學生的心理保護,防止后進學生被邊緣化。教師們重視發展學生的真誠、堅持、友善、公平、寬容、感恩、團隊精神等積極心理品質,努力把課堂、學校建設成為學生的精神港灣和溫馨家園。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教育規劃綱要,依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于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和《北京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和北京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實際需要,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學前教育督導和監測制度,正式啟動學前教育專項督導工作。
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北京市教委,依據《北京市區縣學前教育工作督導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對東城區學前教育工作進行了專項督導試點。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在實踐中驗證督導思想、內容、方法設計的可行性和實效性;二是試點先行,為全市各區縣學前教育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開好頭,起好步。督導組主要通過深入東城區聽取匯報、召開區政府相關部門、教委相關科室、不同類型幼兒園園長代表參加的三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實地考察街道和不同類型的幼兒園、個別訪談、問卷調查、查看文檔資料等方法,全面了解東城區學前教育工作發展情況。結合《北京市東城區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監測統計表》和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工作滿意度入戶調查的數據資料,對東城區學前教育工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撰寫專項督導反饋報告,最終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饋給東城區政府,圓滿完成了試點工作任務,取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效地服務和促進了東城區學前教育的發展
督導室對東城區學前教育的督導工作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實效。
一是幫助東城區全面總結了學前教育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成績和經驗,在服務發展上有實效。首先,區政府將“緩解入園難問題”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和實事項目,并將落實學前教育發展職責的情況列入相關部門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及年度考核范圍,轉變管理理念,強化過程管理,保障學前教育發展。第二,區政府在園所建設、資源配置上立足調動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第三,東城區在學前教育發展上注重提高保教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監管體系、學前教育教研指導網絡體系,家長對學前教育工作滿意度逐年上升。
二是幫助東城區客觀分析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在建言獻策上有實效。針對園所建設還不能完全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建議區政府要進一步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資源配置與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推進園所建設年度目標任務的落實,有效緩解“入園難”問題;針對有些類型幼兒園的辦園條件相對薄弱等方面情況,建議區政府繼續深化經費投入機制的研究,進一步加大對街道幼兒園經費投入的力度,促進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協調發展;針對《行動計劃》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園所建設未能全面完成預期目標任務的情況,建議區政府要加強《行動計劃》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及時調整、完善,保障《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三是促進東城區建立邊查邊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發展的工作機制,在加強薄弱環節上有實效。在落實《行動計劃》過程中,東城區建立了由區政府辦牽頭、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其他相關部門(街道辦事處)相互配合,教育督導部門發揮督促、協調、指導和服務作用的自查、自評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了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促進學前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合力,有效推動東城區學前教育的建設和發展。
通過試點,探索積累了適應學前教育的督導策略和方法
在市區兩級政府制定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過程中,開展學前教育專項督導,跟蹤督導區縣政府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這種過程性督導中,我們探索積累了適應學前教育的督導策略和方法:注重督前溝通,形成市區兩級督導思想、理念共識,為區縣自查、自評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注重發揮區縣主體作用,著眼于調動區縣在自評和督評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督導過程中調研,著力在幫助區縣總結發現經驗,提出有效建議;注重督后及時交流反饋,著力在與區縣平等合作,深入研討,共同謀劃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準確定位,牢固樹立為促進區縣學前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服務的教育督導宗旨,把服務發展和合作督導的理念貫徹于督導工作始終。督導對象定位為各區縣政府,督導形式定位為專項督導。在設計專項督導的指導思想時,突出以引導區縣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為出發點,以督促、指導區縣政府全面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職責和任務為重點,著力關注發展學前教育布局規劃的有效實施,著力關注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的有效緩解,著力關注學前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的建立與落實。在專項督導過程中,探索運用發展性督導評價思想、合作性督導評價模式,突出區縣政府在專項督導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雙方的平等合作,共同研究、分析、尋找區縣學前教育新的發展點,為促進區縣政府加快學前教育建設和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
二是科學監測,把握學前教育發展狀況。在學前教育專項督導過程中,我們制發了《關于做好北京市區縣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監測統計工作的通知》(京教督【2012】3號)和《北京市區縣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監測統計表》(京統函(【2012】73號),通過建立學前教育發展狀況年度監測臺帳,持續統計分析體現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的相關數據、信息,跟蹤監測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為學前教育決策提供有效支撐信息。同時,運用好社會評價機制,通過北京市區縣教育工作滿意度入戶調查,增設學前教育工作的調查指標,及時掌握社會對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的反饋信息,在區縣學前教育專項督導過程中,充分運用各區縣學前教育滿意度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把握學前教育發展狀況。
三是聚焦重點,準確把握學前教育專項督導的內容和導向。在設計專項督導內容時,突出學前教育外延式發展的基本要求,兼顧內涵發展的重點要求。專項督導內容涉及組織領導、園所建設、經費投入、隊伍建設、規范管理和發展水平六大方面,并細化為32個二級指標。突出重點,結構簡明清晰,整個指標體系力求突出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要求,督促、指導區縣政府有效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在專項督導過程中,重點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的導向:①北京市制定的學前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在區縣的落實情況;②區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階段性目標任務完成情況;③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擴大和發展的情況;④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和教育資源綜合利用的情況;⑤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入園、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無證幼兒園的分類治理和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培養培訓等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情況。
四是著力建設,突出學前教育督導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完善學前教育督導工作。組建了以線聯平主任為組長,關國珍副主任為執行組長,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綜合處專兼職督學、市教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員、特約教育督導員和市人大、市教育學會、市教科院、北師大有關專家組成的專業化督導隊伍。注重在督導調研、督導文件和工具的研制、專項督導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隊的智慧,更新督導理念,創新督導方法,提升督導能力,促進督導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同時,通過督導試點來檢驗、完善《北京市區縣學前教育工作專項督導的通知》和《北京市區縣學前教育工作督導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是否科學合理、導向正確;檢驗測評工具是否科學合理、操作性強;檢驗評價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實效性強,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督導工作。
督導與調研相結合,幾個需要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第一,需要加強學前教育的法制建設,依法保障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盡快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健全和完善學前教育管理和經費投入的體制與長效機制,為社會提供“廣覆蓋、?;尽钡膶W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穩定非教育部門舉辦的幼兒園,依法保障學前教育資源不再流失。
第二,需要市區兩級政府進一步加強資源配置與需求的前瞻性研究。需要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努力,系統做好適齡兒童人口現狀調查和未來變化預測,尤其是外來適齡兒童人口數量和分布的現狀和變化預測;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區兩級政府主導作用,加大資源整合力度,調動各方力量,破解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難點問題,積極推進園所建設年度目標任務的落實;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關注解決辦園條件的不均衡問題,促進區域、城鄉、園所之間的均衡發展。
第三,需要市區兩級政府繼續加強《行動計劃》落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及時調整、完善,保障《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鏈接 區縣學前教育動態
東城區:構建“覆蓋全區、布局均衡、優質多樣、特色鮮明”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東城區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適齡人口分布、變化趨勢,以擴大學前教育規模,緩解“入園難”問題為切入點,努力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公辦園為基礎、公辦民辦并舉,各類型園所協調發展的辦園格局;積極構建“覆蓋全區、布局均衡、優質多樣、特色鮮明”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該區2011年設立1個億學前教育專項資金,用于統籌各類型園所發展與建設。根據園所布局制定整體規劃,對2011年度7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的基建工程、設備購置、人員配備及招生工作進行統籌協調、同步推進。增加新生學位700個左右。同時,通過內部挖潛擴大學位300個左右,總計增加學位近1000個。2012年,正在繼續推進5所改擴建幼兒園建設。
在擴大園所數量的同時,東城區積極探索名園辦分園、小幼銜接園、品牌輸出園及托管街道園的四元模式,開拓多種形式辦園新途徑,最大限度地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同時,充分調動各類園所的積極性,穩定非教育部門辦園數量,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2011年相繼開展了市立園年度綜合質量評價、單位園自主發展評價及民辦園年度考核工作,促進各類型園所均衡發展;市級立項課題《幼小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的實踐研究》在部分小學和幼兒園中穩步推進;召開6次園本教研工作現場會和園本課程實踐研討會,深化以園為本教研制度建設,強化教育特色,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深入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區教委與計生委合作,建構“跨部門聯動、多資源整合”早教進社區的新模式。
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長的高位平臺。選派干部赴東北師范大學參加首批國家級園長培訓、赴新疆支教;開展市區兩級幼兒教師“半日評優”活動及市級骨干教師現場教學展示交流活動。開展不同層級干部教師的專業培訓及研修活動。
豐臺區:多措并舉,創新機制,
破解幼兒入園難題
第一,加大統籌力度,增加園所數量。根據統計,2011-2013年,豐臺區年均達到入園年齡的本市戶籍幼兒有8700名左右。區內每年可提供學位約1.2萬余個,戶籍兒童入園率基本能達到95%。但因外來人口因素,每年尚有部分學位缺口。為滿足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區政府力爭未來三年新增25所幼兒園。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一批幼兒園。新建小區配套園原則上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鼓勵各街道建設1所街道中心園,各鄉鎮建設1-2所鄉鎮中心園,力爭全區公辦園數量達到70%以上。二是改建一批幼兒園。在學前兒童密集地區,通過合并改造學?;蚋脑鞂W校閑置教室,開辦優質幼兒園分園或小學附屬幼兒園,緩解特殊地區入園難問題。三是鼓勵建設一批優質民辦幼兒園,落實北京市有關“小規模辦園”政策。2011年以來,共審批3所民辦園、3所小規模辦園,4所民辦幼兒園正在受理審核,積極破解入園難問題。2011年就新增了15所幼兒園。
第二,開展內部挖潛,擴大園所容量。全區現有各級各類獨立幼兒園125所,其中公辦園84所占67.2%,民辦園41所占30.8%。在園幼兒3萬多名,本市戶籍幼兒占69.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在籍人口、城區外遷人口和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入園壓力較大。豐臺區堅持整合優化資源,挖掘潛力增加學位,努力解決入園問題:一是采取一園多址方式,通過優質園舉辦分園,增加園所學位數量,如豐臺一幼從一園三址發展到一園五址;二是采取小學辦附屬園方式,增設了豐臺一小遠洋分校、王佐學校、南宮中心小學等6所附屬學校幼兒園,盤活閑置教育資源;三是通過擴大班級容量,在遵循幼兒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班級幼兒人數,擴大183個班級學位數量,滿足幼兒入園需求。
第三,健全評價體系,提高總體質量。一是建立保教質量評價監管體系、學前教育指導網絡體系,形成學前教育發展服務體系,推動園所優質、健康發展。二是加強質量管理。加強園所視導、管理,以考核、驗收、培訓、評比為手段,不斷提高保育、教育質量。三是開展優質園創建。鼓勵爭創優質園,指導4-5所幼兒園所爭創市級示范園,培育一級一類幼兒園15所,一級一類幼兒園比例突破50%,大力提高辦園質量。四是建立獎勵機制,扶持部門園、街鄉園、企業園、民辦園上級上類,逐步提高全區園所整體質量,實現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石景山區:改革創新,精細管理,
開辟區域特色發展之路
建立“高?!獏^域—幼兒園”合作模式。2010年區教委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共建“石景山區綠色教育發展實驗區”,借力高校資源,發揮教育行政部門作用,組建“領導小組—專家團隊—核心小組—行動小組”研究機構,33所幼兒園成為綠色教育項目實驗園,形成“高校—區域—幼兒園”合作共建模式。在7位北師大學前教育專家引領下,形成5大領域學科研究共同體,通過調研現狀、制定方案、組織培訓、指導實踐等途徑,初步形成綠色活動課程框架,促成“品牌園引領—全區域跟進”的發展態勢。
以精細化管理提升辦園質量。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注重精細化的過程管理,不斷提升辦園質量,編寫《石景山區幼兒園科學管理手冊》。一是運用目標管理手段,引領園所建立明晰的目標體系,制定系統的長、中、短期工作計劃。二是將管理智慧融入制度建設,要求幼兒園在建立17項重點制度外,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促進自主發展的制度體系。三是注重常規管理的精細化,提高園長檢查工作效益,實施5級24項檔案管理。各園所加強過程性管理與指導,園長檢查工作目的明確、分析深入、建議可行,以幼兒一日生活質量折射管理細節;發揮檔案資料信息資源作用,提高收集、分類、目錄建立等各環節的科學性,為教育教學提供服務。
大興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根據《新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從2011年起,由區財政每學年投入約1800萬元承擔了公辦園合同工的基本工資、保險費用和工資補助,實現了合同工工資及待遇問題的突破,為公辦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的發展解決了根本問題。嚴格落實幼兒園崗位設置工作、大興區非義務教育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和大興區非義務教育單位績效考核工作,將教師的創新實踐和工作成效納入教師職務晉升、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逐步形成以師德為核心、績效貢獻和能力水平為導向的教師考評機制,促進了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更好發展。
二是采用幼師與非幼師相結合的方法補充師資。2011年共招聘了152名幼兒教師(其中學前教育專業56人);2012年共招聘了129名幼兒教師(其中學前教育專業48人)。同時,該區根據公辦園實際情況,制定幼兒園合同工招聘標準及流程,2011年和2012年分別完成全區900名和990余名公辦園合同工的招聘,及時充實我區公辦園保教隊伍。
三是不斷創新幼兒教師隊伍補充與建設機制。該區在招聘指標向幼兒園大幅傾斜的基礎上,2011年,與北京匯佳職業學院簽訂三年幼教師資培養協議,每年定向培養40名幼兒教師,為本區幼兒園輸送專業化教師。
昌平區:典型引路,
促進學前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昌平區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條主線,按照“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創建一流城市教育”的要求,不斷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輻射力度,促進整體辦園水平提升。
一是參加市級示范園評選和上級工作。教工幼兒園、機關幼兒園、工業幼兒園先后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北京市示范幼兒園。2009至2011年,政法大學幼兒園等9所幼兒園先后被評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加強鎮中心園管理,已有91%的鎮中心園納入級類管理,提高了農村學前教育質量。
二是開展“昌平區示范幼兒園”評選活動。北海昌房等16所幼兒園先后被認定為昌平區示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