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13:23:29
序論:在您撰寫地質學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派生表明的是詞根與詞綴之間的關系,是在原有的詞的基礎上再形成新詞的過程。通過派生可以構成很大的詞匯量,并且詞匯的形式有潛在的開放性。派生這一構詞法在構造地質學英語詞匯中應用廣泛。除了詞根意思的掌握外,對詞綴的了解可以擴充詞匯量并且可以推知生詞的意義,進而有效地提高專業英語的能力。詞綴有前綴和后綴。在構造地質學詞匯中前綴的使用較為廣泛,如表示反義關系的前綴un-,dis-,non-,anti-。它們在詞的意思上與詞根意思截然相反,如reconstruct重建;undeformed無形變的;discordance不協調、不和;disconformity假整合(平行不整合);unconformity角度不整合;non-penetrative非透入性的;syncline向斜;anticline背斜。在構造地質學中,很多詞匯很長,這就需要使用縮略法把單詞縮為較短的詞匯,從而有效的節省空間也方便讀者的記憶和理解,如在談論華南板塊(SouthChinaBlock)時可以縮寫為SCB??s略詞包括截斷詞、首字母縮略詞、首字母拼音詞和拼綴詞等。截斷法可以截掉詞的后邊部分,如在作圖時空間有限,有時會把斷層的名詞里的fault縮略成F.;刪去開頭的部分,如UHPmetamorphicrock(超高壓變質巖);S-Cfabrics(S-C組構)。再如,在區域構造綱要圖中,表示地層年代時,地質時間的詞匯常被縮寫,即Cretaceous(K),Jurassic(J),Triassic(T),Permian(P),Carboniferous(C),Devonian(D),Silurian(S),Ordovician(O),Cambrian(∈),Proterozoic(Pt)以及Archean(Ar),等等。此外有些詞是由組織機構或期刊名稱的首字母組成的,而這個組織機構和期刊的名稱有多重修飾語。如:USGS(USGeologicalSurvey)美國地質調查局;CAG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中國地質科學院;IGG,CA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JSG(JornalofStructuralGeology)構造地質學期刊;此外還有一些構造地質術語的縮寫,如:EPSL(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NCB(NorthChinaBlock)華北板塊;XuefengshanTB(Xuefengshantectonicbelt)雪峰山構造帶;QDOB(Qinling-Dabieorogenicbelt)秦嶺大別造山帶;MCC(metamorphiccorecomplex)變質核雜巖等。
構造地質學英語詞匯的特點
對于上述構詞法的分析,在對構造地質學的詞匯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對其特點做出以下歸納。詞匯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元素,是語言最基本的意義單位。在構造地質學中,詞匯是專門的術語,很多普通的詞匯應用在構造地質學中就有了特定的意義,因而具有專業性。對于非構造地質學專業的學習者來說,可以稱之為熟詞僻意。如:core原意為果核、核心,地質學中為巖心或地核,意為從地殼中取出的巖石,或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有鐵、鎳等元素組成)[2]。此外,suture本意為縫線、縫合[3],但在構造地質學里為碰撞縫合帶。還有fault(斷層),opening(孔縫),cap(蓋層),bedding(層理),fold(褶曲),micafish(云母魚構造)等,這類詞看似簡單,但往往受本義或非專業詞義束縛,不容易理解和記憶[4],因此在學習中要把詞匯放到構造地質學的語境和情境中掌握,與日常的意思相區分[5]。除了不同的詞義以外,不同場合可能還會有不同的詞性,這點也應該加以注意。如base分別有名詞和形容詞的詞性,database數據庫(計算機),baselevel基準面(地質學),basemap底圖(區域地質學),basemetal有色金屬低價金屬(礦產)中含義也有不同[6]。因此,在構造地質學詞匯的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區分并掌握詞匯的不同含義??萍荚~匯多有抽象性的特點,但是一些形象的構造地質學詞匯利于專業詞匯的掌握并且是理解地質現象的重要輔助工具。在構造地質學中會使用一些非言語表達如圖表,從而使讀者對地質現象有更直觀的印象,對文章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于圖表中英語詞匯的使用,由于版面空間的限制,盡量使用簡短的詞匯,這又體現了用詞的簡潔性。很多地質現象的描述除了圖表以外,還可以通過形象的詞匯來描述其具體形態,促進讀者的理解。如chocolate-tablestructure巧克力方盤構造,為石香腸構造的一種,形狀似布滿巧克力的方盤。當應變處于雙向拉伸時,巖層中的強硬層相對軟弱層將向兩個方向張裂發育兩組石香腸,形成“巧克力方盤”式石香腸構造。通過聯想巧克力方塊的模式來理解該構造的具體外觀,便于理解和記憶。tepeestructure帳篷構造,在剖面上形成低幅度的倒“V”字型構造像個帳篷。類似的詞還有boudinage布丁構造(石香腸構造);pinch-and-swell腫縮石香腸構造;centre-to-centremethod心對心法(研究韌性剪切帶動力學的一種方法)。這樣的詞匯表達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在掌握詞匯的同時,對相應的地質現象也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前文提到的構造地質學中的縮略詞體現了構造地質學英語詞匯的簡潔性。縮略詞言簡意賅,減少閱讀空間,促進讀者的理解??缥幕浑H正變得越來越頻繁,所以在中文寫的文章中出現一些英文縮寫詞也是不足為怪的,如,MDD(multi-diffusiondomainmodeling)多重擴散域模擬,USGS(USGeologicalSurvey)美國地質調查局等詞匯的使用。這些詞的翻譯也可以稱為移譯,屬于零翻譯的一種[7]。移譯是把源語中的詞語原封不動的移到目的語中。這種翻譯手法常見于上述的報刊中。這些英文縮寫詞跟它們相應的中文單詞相比,占了較少的空間。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現象不應過分泛濫,從而維護漢語的純潔性。
構造地質詞匯的翻譯
對于構造地質詞匯的翻譯,可以大致將詞匯分為音譯詞、意譯詞、直譯詞、音意兼顧詞。音譯詞是用漢語中讀音相近的詞翻譯外來語而形成的詞。在構造地質學中有很多音譯詞,不僅利于學生記憶單詞的發音,同時可以根據其漢語翻譯加強對其概念的理解。如Indosiniantectonicevent印支運動;buddingage布丁構造;Indo-chinaBlock印支板塊;Jurassicperiod侏羅紀。對于很多構造地質現象,有時會用人名或地名命名,這種情況下一般以音譯為主。如Wilsoncycle威爾遜旋回,該詞于1974年由JF杜威和KCA伯克提出,為紀念加拿大地質學家JT威爾遜而命名[8];Frymethod弗萊法(或Fry法),是以發明該應變測量方法的構造地質學家命名[9]。在學習英語時會通過音譯英語轉換為中文來加強記憶,但是這種記憶方法的不足之處是英文學習受到母語的干擾,同時中英文之間很少有完全意義上的發音對等,因此這種方法不利于正確的英文發音。意譯詞不束縛于詞匯的本義,而按照詞義的轉義進行的翻譯從而利于目標語的表達和理解。例如footwall下盤,hangingwall上盤斷層形成后,一般形成有傾斜角的斷層面,在傾斜面下方的一塊巖石即稱下盤,斷層上面的叫上盤,如果按照直譯的方法則使人產生誤解。此處采用意譯的方法,從而使其構造現象更易理解。再如flat斷坪;ramp斷坡;faultpropagationfold斷展褶皺;faultbendfold斷彎褶皺[10]等。nappe逆掩褶曲,其最初直接音譯成拉鋪。由該詞可以看出詞匯翻譯中從音譯到意譯的轉變過程。意譯詞是在對源語詞的內涵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目的語中選取內涵一致的詞而翻譯出來的,其目的是重在“神”似,從而有效地傳達詞匯表達的信息。直譯詞就是用漢語的構詞材料并按本族語言的構詞方式逐一翻譯外來的詞素而構成的詞。直譯詞既保留了源詞的形式又保存了源詞的內容。例如outliers外露層;butterflytwin顯微構造中的蝶形雙晶。再如sheepbackrock羊背石(一種風剝蝕形成的構造現象),對應各個詞素sheepbackrock翻譯出相應的漢語意思而構成整個詞語的翻譯。mullionstructure窗棱構造也有稱“窗欞構造”,“mullion”一詞原意系歐洲教堂建筑的高大窗戶的直立棱柱。如果知道該詞各個合成部分的詞義,直譯詞的掌握就會相對容易些。音意兼顧詞即選用接近外來詞詞義的漢字進行轉寫。漢語同音字多,為譯名用字的篩選提供了方便。如Molasse[m'lɑ:s](磨拉石)其含義是地槽抬升后,在槽臺周邊及小部分槽臺內部形成的凹陷區堆積的碎屑地層,其特點是下部為海相地層,上部為陸相堆積的碎屑地層。該詞不僅音譯其英文,并且“磨”字體現了研碎巖石成碎屑的狀態,形象直觀地體現了該詞在構造地質學中的含義。類似的詞還有flysch[fli](復理石)以及mylonite['mailunait](糜棱巖)等。音意兼譯兼有音譯和意譯的優點,保留原詞的語音或部分語音的同時,給出簡明的意思,便于理解。#p#分頁標題#e#
隨著我國新的地質黃金時代的到來,地質類專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一些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例如,(1)工科教育理科化。具體體現為簡單套用理科教育方法、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畢業論文數量遠超畢業設計等問題,主要存在于兩類高校,一是地質類傳統強校,它們原本走的就是研究型大學的發展道路,且受“重理輕工”思維影響,故出現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問題也不難理解;二是部分新辦院校,其地質類專業因缺少辦學基礎和辦學經費,實驗教學條件(尤其是儀器設備、巖石和礦石標本等)較匱乏,從而影響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2)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創新人才培養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高校缺乏辦學自、國際化辦學進程較緩,加上評價體系混亂且名目繁多,各個高校疲于應付,重申報、輕建設,千校一面,反而丟失了地質類高校/專業多年來形成的傳統優勢和特色,忽略了人才培養目標、途徑和模式的多元化。(3)師資整體水平尚待提高。具體體現在師生人數比小于教育部規定的1∶18、部分專業教師缺乏工程背景、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之間教師水平差距較大、學術大師及教學名師數量較少等問題,這主要是受前些年全國范圍內高校盲目擴招和學術界浮躁之風的影響。
二、幾點思考
1.回歸工科教育,加強地質基本功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地質類專業首先應回歸工科教育,即應該從學校、院系和教師多個層面認真思考地質類專業的定位、特色與學生就業出口等問題,是要消除“重理輕工”思維的影響,做到地質理工科均衡發展,而不是要否定地質基礎理論的重要作用;應該強化工程素養和工程訓練,加強學生地質基本功和實驗/實踐能力培養,增加綜合型和創新型實驗項目,建設高水平產學研基地和野外實習基地,重視相關國家標準、行業規范教育,實施地質工程或找礦勘查案例教學,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逐年提高工科學生畢業設計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一些高校簡單地運用軟件,看似可以抑制學術抄襲現象,但實際上軟件并不能準確判斷不同的文字表達形式是否構成對別人學術觀點的抄襲。對于畢業設計而言,存在著更多的尷尬,所引用的規范和標準以及成熟技術無疑多為“重復”,而設計所得出關鍵成果(如公式、數據等)又不在范圍之列。
2.開展專業認證,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2013年6月19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中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其預備成員?!度A盛頓協議》是工程教育本科學歷的國際互認協議,始于1989年,在國際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目前擁有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等15個正式成員和6個預備成員。2013年下半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作為地質類專業認證工作的試點,標志著我國地質工程教育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實現國際互認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資源勘查專業、吉林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和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又相繼進行了認證工作。2015年地質類專業認證將全面展開,屆時更多高校的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將參加認證。推進地質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實行國際評價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項好的做法是發起成立了“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美國斯坦福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等10余所世界地學一流大學(學院),通過建立聯盟高校之間聯動協商機制,開展包括地球科學教育發展國際論壇、科技項目合作與共享、本科生交換培養、研究生聯合培養、教師和科研人員互派訪學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促進世界地球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協同發展。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OBOR)建設也為地質工科的國際化辦學帶來新的機遇。礦產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型基建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對具有國際視野、能參與多元文化背景下合作與競爭的地質工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持學校和專業特色,培養創新型人才構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應進一步調整高校治理結構,增強高校自主辦學權,堅持學校和專業特色及辦學多樣性原則。其次,應因材施教,建立分類培養機制,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拔尖生培養與普通生培養相互補充,多元化人才培養建議在《地質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也有明確體現。再者,應深化教學方法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包括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相結合,提倡個性化培養與學生自主學習)、考試方式的多樣化(改變單一的結果考查,提倡過程考查、創新意識和能力考查)、野外實習基地和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含視頻公開課、MOOC、精品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站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還應堅持“一制三化”(即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鼓勵本科生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盡早介入導師的科研項目,積極參與學術研討和交流。鄭州大學實行的創新學分值得推廣,即每位學生畢業時必須獲得4個創新學分,這些學分來源于參與科研立項、、申請專利、參加學科競賽、聽學術報告等,并通過一套計算規則折合為學分。
4.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構建社會評價體系建立地質卓越工程師培養聯盟、地質科教聯盟,做實產學研基地和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探索協同創新和育人機制,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工作。結合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落實、專業認證工作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定期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修訂,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校外導師共同承擔本科生實踐教學和畢業設計(論文)指導任務,聯合用人單位業務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長期跟蹤調查人才需求情況和畢業生成長情況,并建立持續改進機制,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吉林大學關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將以往到企業去實習改為到企業去學習,即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習和綜合設計連同生產實習都放在企業或產學研基地中進行,這樣既滿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又保證了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中央提出的“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將教育質量的監測和評估權交給社會。隨著教育部轉化政府職能的工作推進,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多方參與的高校教育質量社會評價體系勢在必行。必須打破管理僵化、評價名目繁多及高校辦學自小和疲于應付的現狀,以中國地質學會組織的地質類專業認證為龍頭,取代原有的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等活動。
5.建設校園人文環境,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搞好地質類專業教學同樣離不開優良的校園人文環境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人文環境對于地質工科人才的品格修養樹造尤為重要,地質類專業屬于艱苦專業,從業者常年與深山荒漠打交道,奉獻精神、事業心、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強健的體格是必備的素質。然而,“地、礦、油”等行業性院校的人文氛圍相對較弱,亟須加強建設。2013年大學生原創話劇《大地之光》的公演就再次說明了行業性院校需要人文環境、也能建設好人文環境。該劇再現了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熱愛祖國、敢于擔當和嚴謹治學的一生,在武漢、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關鍵詞 :房地產;應用文;問題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the real estate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courses applied wri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tatus is not high, student learning objectives are not clear, lack of power, professional teacher shortage.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is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its own proposals.
Keywords: real estate; practical writing;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C40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多樣化進程的加快,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實用型課程的建設,房地產專業的一個用文寫作課程就是其中之一,本人講授這門課程,結合最新的理論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證據。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事情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應用文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多了。它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為處理實際事物而寫作,有著實用性特點,并形成慣用格式的文章。
應用文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高職學生畢業后要走向工作崗位,將更加離不開應用文寫作。以房產開發公司為例,每天都要接觸房地產買賣合同、房地產投資分析報告、房地產市場調查方案、房地產銷售策劃方案、招標投標書等。沒有學過應用文寫作是很難完成的,而且工作經驗的積累、工作教訓的總結,都和應用文寫作緊密相連。
目前在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勉勵一些尷尬的處境。許多高職院校把應用文寫作這門課定位為文科寫作課,和專業發展方向和重點不符,因此對應用文寫作這門課不太重視,甚至取消了這門課。殊不知,應用文寫作它的重要性更多地在工作實踐中體現出來。比如,,所有單位都通用的通知、便條、會議記錄、信件等,它們的用途非常廣泛,甚至超過了專業知識應用的頻率。而房地產專業,其所講授的應用文的針對性更強,比如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是每個房地產開發公司必備的東西,如果沒有學過它的格式,工作起來會很吃力。但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上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很多院校把房地產應用文寫作放在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也沒有專門的教師去講授這門課,基本都是兼職教師講授。所以,高職院校存在對房地產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定位不準的問題。
而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語文和寫作水平不夠,加上重視程度不幸福,導致學生對房地產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忽視,很多同學認為學好專業課就可以,寫作不用學就行,學了也用不上。抱著這樣的態度,學生對房地產應用文產生了厭惡和抵觸情緒。
根據學校的教學和學生的現狀,及其與企業工作需求的反差,作為房地產應用文的教師,我認為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房地產應用文課程的地位,學校領導要給與足夠的重視,要強調工作中離不開應用文寫作的理念。上升到工作理念這個層次,就會引起學生的重視。
2.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應用文的理論,然后布置學生去寫。學生很被動。而新的教學方法要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去網上尋找適合的應用文寫作種類,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想法去設計應用文,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同時要求教師多結合實際的案例來寫作。可以適當舉辦房地產應用文寫作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也可以要求經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講座和演示,讓學生們有直觀認識。
這里我重點推薦互動式教學方法,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參與和適時的角色互換,使教與學雙方在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觀點的碰撞交融,進而激發師生教學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挖掘雙方的潛能,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率,最終促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素質全面提高的一種教學方式。
互動式教學的最大優點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以往傳統課堂講授法的特點是:經濟、高效和易操作。教師只要提前備好課,照著自己設定的教學方案按部就班地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愛聽、是否理解、是否能夠參與,把自己的知識全盤交給學生,不管他們是否接受讓他們背下來,考試過關,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僵化。在互動式教學中,為了形成互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教師必須花更多精力去備課,認真鉆研,精心設計,策劃好整個課堂的教學步驟。既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又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因為師生互動,學生的素質不斷提高,提出的問題難度加大,涉及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知識廣博、思維靈活,還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教學技能也不斷地得到鍛煉提高。
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進步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觀點和意見,要多一些啟發,少一些說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對于爭論較激烈的問題,一般當堂總結時不要評判是非,做到既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間,又不至于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對一時回答不出的問題,可以暫且不作答復,待找到答案時再向學生解釋。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讓互動的對象從優生拓展到全體學生。
比如,再做一個房地產營銷策劃書時,要讓學生大膽、充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創意,教師對學生的想法要予以激勵,找出他們策劃中的閃亮點,幫助他們堅定信念,認識自己的優點,同時委婉指出該策劃的不足及解決措施。還可以舉辦房地產營銷策劃比賽,讓同學在友好的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3.可以采用現身說法的形式。比如說,在講解樓盤廣告這種文體時,可以組織學生去房產展銷會,到現場看看房地產開發公司促銷時使用的廣告。這種方法,筆者親自試驗過,效果非常好。通過分析廣告上的用語和措辭,達到學習的效果。比如,某樓盤把最優惠的條件寫到最醒目的位置,什么一次性付全款贈送雪弗蘭小轎車一輛,什么前十名打折優惠等,吸引購房人的注意,讓學生也學會了廣告這種問題的特點和優勢。
總之,無論從學科設置還是以后的工作需要,房地產應用文寫作還是有很大的存在空間和前景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土木工程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4-0079-03
我國土木工程建設有著飛快的進步,房地產產業和住宅的大發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網的迅猛興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城市建設中的基坑開挖不僅越來越深,而且開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越發敏感;全國30多座城市已建或在建地鐵,大冶露天鐵礦開采的邊坡高度達到800多米,海底隧道、煤礦開采的深度最深達到1000多米。同時,近些年我國工程建設中事故頻發,如杭州風情大道地鐵基坑倒塌事故、上海蓮花河畔景苑7#樓傾倒事故、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因此,我國對工程建設場地選址及場地內地質條件要求越來越高,水文與工程地質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
199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來的結構、橋梁、道路、巖土、礦井建設、城鎮建設等8個專業合并為土木工程專業,成為一個寬口徑的大專業土木工程,具有內涵廣泛、支系眾多、科目復雜的特點,涵蓋領域極為廣泛,對學科全貌充分認識與把握,以期培養出的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科技運用、推廣、轉換能力”。[1] [2]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涵蓋工業與民用建筑、交通土建、地下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及國防工程等廣泛領域。[3] [4] [5]通過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學習,對剛進入大學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以后從事土木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領域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一、水文與地質專業對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資源開發和基礎建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道路橋梁建設、煤礦資源調查等項目開展初期和建設過程中都必須對工程地質自然災害、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不良地質現象及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價和調查。資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的惡化,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如采礦導致的地面沉降、人工開挖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尾礦庫對地下水的污染、水庫蓄水誘發區域性地震,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導致的全國大范圍的霧霾天氣。故此在各類地質環境評價、資源開發利用以及地基基礎工程建設等過程中,不僅需要從業人員懂得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知識,而且會科學管理各種工程。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普遍不足。
水文與工程地質的畢業生,既有厚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可在大型工礦企業、城市、城鎮從事給排水、地下水及區域環境評價等方面從事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也可在有關部門從事飛機場、港口、海岸帶海洋環境、鐵路、公路、隧道、水庫等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質勘查工作。
二、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特點
(一)涵蓋內容全面
本課程包括材料力學和結構概念、建筑工程類型及施工工藝、飛機場工程的選址及建設、地下工程類型及施工工藝、橋梁工程的類型及施工工藝、道路工程的選線及種類、鐵路工程、??诠こ獭⒔o排水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中的災害等內容,其中不僅涉及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力學內容,還涉及規劃、施工及監理方面的內容,因此學好這門課程,對于剛跨進高等學校大門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的學生而言,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意義重大。
(二)發展變化快
土木工程雖然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其領域隨相關學科的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需要而不斷深化、不斷拓展。
(三)應用性廣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高層及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建筑基礎形式多以樁基礎等深基礎為主,這不僅要求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畢業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又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三、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內容的滯后
土木工程建設種類、規模發展日新月異,由于時效性,教材不可能及時反映土木工程的變化,已淘汰的施工工藝技術甚至還有可能在現有的教材中出現。
(二)課堂教學方式不豐富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涉及的工程種類多、工程性很強。現代多媒體的運用相較于傳統的黑板教學而言,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很短的時間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涉及高層建筑、橋梁、隧道等工程的施工工藝的流程、各種施工機械的操作過程,學生如不到工地現場則不能很好地掌握關鍵施工技術,這就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牢靠。
(三)教學素材收集難
由于土木工程涉及交通、土建、港口、海洋等方面,其覆蓋面相當廣泛,要收集各種工程的典型性素材有相當的難度。
四、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
(一)精選教學內容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開拓學生土木工程的視野、培養學生土木工程的意識、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因此在講課時可選擇生動宏偉的建設場景和案例,如上海中心基坑施工、廣州東塔基坑施工、三峽大壩工程、港珠澳大橋建設及世界各地的海底隧道工程等,以此來讓學生建立土木工程的整體和發展思維,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后續課程的興趣和質量。同時,在教學中將學生帶到實際工程現場,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提前接觸生產實際,掌握一些現場施工的知識,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二)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各種如橋梁類型、隧道類型、飛機場形式等可以用靜態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以此提高學生對工程的直觀認識,加深學生的理論知識,以較少的教學時間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土木工程概論內容豐富多彩,為避免課程內容變得枯燥無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僅僅以靜態圖片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土木工程的有關概念、理論,這樣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課間播放一些隧道施工、深基坑維護施工的教學短片,如人工挖孔樁、港珠澳大橋施工錄像、廣州東塔的施工動畫、管樁打入施工過程、雙排樁施工過程、錨桿支護施工過程、越江隧道施工動畫、邊坡加固施工過程。通過教學錄像的播放,讓學生掌握各種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
(三)穿插專題講座
為了讓學生了解土木工程的最新發展狀況,針對新近的一些深大基坑工程、橋梁工程及土木工程方面的試驗平臺做專題講座,如上海蓮花河畔景苑7#樓傾倒事故分析、上海中心深基坑支護工程、港珠澳大橋施工、國內外離心機試驗、動態空心圓柱剪切試驗等。隨著城鎮化的進展,近年來淮南新建了一批深基坑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在教學過程中,邀請現場技術人員到課堂上來給學生做講座,如進行過“攪拌樁維護施工”、“地下連續墻施工”、“拉森板樁維護施工”、“地下空間施工”、“打入樁施工”等專題講座。專題講座不僅充實了教學內容、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引導學生從事土木工程的就業方向。
(四)知名人物及實驗平臺介紹
為增加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對國內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認識及針對部分學生今后考研的情況,教師在講解到各種土木工程時,可穿插些相關的歷史人物、當代知名學者及國內的一些重點實驗室的介紹。如講到橋梁工程時,可講一講茅以升事跡、盧溝橋事件、國內外知名高校橋梁工程專業的知名學者及同濟大學的橋梁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講到地下工程時,可介紹同濟大學巖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離心機試驗機、動態空心圓柱剪切儀;講到鐵路工程時,可介紹一下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同濟大學的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講建筑工程時,可說一說建筑大師貝聿銘的杰出成就等;講到土木工程災害時,可介紹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五)新近知名土木工程建筑介紹
國內外的知名建筑發展日新月異,現有的教材很難跟上其發展變化。因此,在講授土木工程概論時,應介紹國內外最新的土木工程建設進展,以增加本課程的時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講土木工程材料時,可穿插裝修材料的最新發展狀況;講高層建筑時,可介紹國內正在建設的摩天大廈,如上海中心大廈;講橋梁工程時,可穿插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的建設情況;講高鐵建設工程時,可結合京福高鐵來講;講水利工程時,可以介紹一下我國西南地區正在建設的水電站,如向家壩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以及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三江”水電基地。通過講解一些知名重大工程建設的情況,可以拉近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與土木工程之間的距離,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
(六)授課教師的優選與培養
土木工程概論涉及現有的各種工程,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此要選具有豐富科研經歷的教師授課本門課程。近年來,由于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和高校教師數量的不足,尤其是有一批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致使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不僅要求有經驗的教師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鼓勵年輕教師參與相關研究課題中,而且為了掌握土木工程的最新進展,年輕教師要經常參加國內外的相關學術會議,在寒暑假期間,盡量去工地實習、鍛煉,掌握現場施工的細節,不斷更新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內容。
五、結論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可起到幾點作用:1.提高學生學習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興趣、效率,激發了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將來從事土木工程建設的熱情。2.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重要性,加深理解水文工程地質對各類工程的影響,以及各類工程與水文工程地質間的相互作用與關系。3.提高了學生在土木工程建設中,保護水文與工程地質環境的自覺性,能夠讓學生認識并分析不良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并能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處理措施。
[ 注 釋 ]
[1] 傅光耀.關于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教學改革的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1(1):25-26.
[2] 王清標,初明祥,胡永強.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75-77.
[3] 王琰,周戒.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3(3):12-14.
【關鍵詞】新聞學實踐教學問題研究
高職教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技術性為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學生一般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目前,在我國新疆地區高職院校新聞學專業的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師資力量薄弱,尚需盡快解決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新聞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力量薄弱必定會影響新聞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高職院校中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的教師少之又少。而新聞媒體中較為出色的人才工作量大,也不可能承擔學校的實踐教學專職教師。
僅對新聞專業的實踐性最強的新聞攝影專業師資進行調查,實驗教師與學生比例為1:109。其中,實驗教師中本科學歷有7人,研究生學歷有3人。實驗教師中,有初級職稱的1人,中級職稱有5人,副高職稱有1人,無職稱有3人。這就容易造成實踐教師的研究能力不強,知識水平不高,發展后勁不足。
二、教學環節脫節,急需調整教學計劃
教學環節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所進行的一切教學過程,包括課堂講授、課堂討論、習題課、實習等。其中理論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由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所進行的。教師結合學校實際在學生學完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見習、媒體實習,這兩部分共同構成了教學的兩個環節,也就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按高職教育的總體要求,主要按比例分配組織教學,目前,為了追求學生的有效就業率,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部分高職院校其實踐課學時已達到或超過專業總學時的50%。
目前,新疆高職實踐教學的比例普遍不高,一方面是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正常地進行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則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過分地強調理論教學,或者是即便上實訓課,也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實訓。除部分高職院校和高職院校中部分專業外,三年制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的學時數能夠落實到位的較少,從而大大削弱了實踐教學的功能與效用。
三、教學內容落后,增加新聞前沿信息
教材內容老化。例如,國內外有很多新聞方面的書籍,主要分為這幾類:一是從新聞理論的角度入手,注重理念教育,教材中僅有少量章節涉及當代新媒體知識,不能很好地滿足新聞傳播的需要。二是舊教材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新聞教育的要求,致使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實際工作能力較差,畢業后不能馬上適應新聞工作的要求,教育和實踐嚴重脫節。此外,還存在兩個問題:主要是使用教材的情況較為混亂,教學內容得不到保障,停留在簡單原理的講述上,基本上脫胎于原來的高本教材。高職教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技術性為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學生一般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在教學中應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全面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水平是高校教師保障教學質量、提升教學能力的源泉,也是教師進行教材編寫所需知識儲備的關鍵要素。
作為新疆高職學院,學科的專業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應立足于加強自身的隊伍建設,通過本地培養、異地培養、上學深造的方式,盡快培養出一支多元化、多層次的學術梯隊,為自主編寫適合新疆人才培養的教材編寫,提供人力保障。由于個體力量的單薄,我們可以聚合集體力量,將各學院老中青教師組合起來,與其他地方院校進行科研融合和對接,形成教材攻關小組。目前,新疆各高職院校在積極創造條件向普高邁進,而忽視了教學及教材的特色的形成,過分強調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性, 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意義, 大大影響了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效果。
四、實踐設備欠缺,提高教學投入
新聞實踐教育教學的硬件設施不完善,教學設備陳舊,使教學多流于課堂教學的形式,缺少動手的機會,許多學生沒有受過專業的技能技法的訓練。
教學實驗手段差,器材落伍?,F在新聞傳媒早已全部使用先進性能的照相機和齊全的鏡頭、附件配套,很多新聞媒體已配有數碼照相機及相應的傳輸處理系統。而高校中絕大部分仍使用早已淘汰多年的手動相機。由于器材落后且缺乏,絕大多數新聞攝影課無法教授圖片傳輸技術、數碼攝影技術。學生們甚至連自動聚焦、自動曝光、TTL閃光攝影等技能都無法練習,到傳媒單位后還得重新學習器材的使用。
理論技術與技術技能的不協調。所謂理論技術,是指科學原理指導應用于生產并在生產過程演變中得到迅速發展的技術,即技術的科學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講,理論技術主要體現為教材中科學技術原理、工程理論及相應的文化基礎。所謂實際技術技能,是指職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即能夠依靠學習掌握的理論技術,依靠學習前人經驗而形成的自己的經驗和技能,輔以工具、量具等即能進行相應的生產或技術活動,并能判斷質量優劣,排除技術故障。按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高職學生的素質應體現為理論技術與實際技術技能的有機融合并以實際技術技能為重點。在新疆高職學生身上,特別是新聞專業的學生身上會出現前者強后者弱的現象。
五、實踐基地“貧血”,要擴大基地范圍
2001年4月,教育部召開高職高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討會,會上專家提出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2001年,在組織對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試點工作評估的基礎上,修改制定《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基地評估方案》,明確基地建設目標、方向,理清建設思路;第二步,從2002年起啟動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創建工作,在各省自評的基礎上,評估確定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學校;第三步,從2003年起根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進展情況,開展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評估驗收工作,創建一批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
此后,教育部又提出在2005年前建設成50~100個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的目標。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我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少實踐教學基地達到合格標準,各省市都相繼建成一批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
但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全局看,新聞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改革仍是高職教育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在全國700余所(2003年統計)高職院校中,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學校中,實踐教學條件能滿足教育部評估條件要求的院校屈指可數,新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虧欠也是其中之一。
在調研中,僅有新疆職業大學有一張四開四版的按市場化模式運作的報紙,其余被訪學校即使有校報,也不是完全市場意義上的報紙,更不可能涉及其他類型媒體的校內實踐平臺。因此,目前設有新聞專業的高校,把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效果體現,更多地寄希望于最后一學期的實習,所以造成了前五個學期校內上課期間實訓效果并不明顯的狀況。
六、教學效果不理想,要重視技能操作
實踐效果是實踐課程設置及實訓方法實施的直接結果。通過實訓課教學的效果評價,了解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師不斷學結,提高教學質量。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除新疆大學外的所有被訪學校均宣稱自己有五種或五種以上的新聞實訓方法,但是,其在校學生(不包括第六學期的實習期)的實訓效果預期與能在校內就在公開媒體上發表新聞作品的人寥寥無幾的現實成較大反差。
受傳統的“重理輕技”觀念影響,各新聞專業對新聞實踐教學未能充分關注,新聞教育的這種偏差,早已受到新聞傳媒的批評。他們呼吁:“新聞攝影學應列為高等學府新聞系學生的必修課;‘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的辦報指導思想應編入新聞教育的教學大綱”,就是在呼吁新聞教育的雙重教育效果。
尤其是一些新聞實訓課程少的本科院校,其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后,在專業新聞平臺的支持下才能勉強進入角色。這種狀況與高職學生一畢業就要就業的職業特點培養目標形成很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擺在高職新聞專業畢業生面前的現實問題。
我們發現,當前新疆地區高職院校新聞學專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新聞教育體制機制的原因、也有師資、觀念、教學手段和方式、基礎設施條件等各方面的限制。當前,除了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我們還需不斷找出癥結所在,探索更適合新疆地區實際的高職院校新聞學專業教育途徑。
關鍵詞:地質學;創新;課程設置;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2-0110-02
一、引言
地質學是與物理、數學、生物和化學并列的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之一,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源泉。但是地質學作為一門學科,成熟和發展的時間卻比較晚。中國現代地質學的發展若從國外地質學者在中國國內考察(1863年)算起,發展至今,也僅僅只有150余年的歷史。近幾年隨著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內地質學科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于是地質學學科專業設置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本文就將以合肥工業大學地質學學科專業設置為例,分別從地質學學科特點、發展前景與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二、地質學學科特點
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巖石圈,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地質學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所以,地質學學科需要極為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和極強的實踐能力。地質學探究地球時,用封閉論的觀點,把地球作為一個個體而不受其他天體的影響,這是需要有探索精神的,需要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我們的地球形成于距今45億年前,而我們想要探究一個45億年前就形成了并且之后經過了多種復雜的演化和發展的未解之謎是需要何等的創造性思維。我們看到的一個簡單的露頭,可能隱藏著重大的地質意義等著我們去探究,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地質學學科不僅僅需要各種地球化學數據或者顯微鏡下的微觀鑒別,更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對野外的構造現象、接觸關系、巖石組合類型和特征等進行實地的勘查,發現地質問題。因此,我們不僅應該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應該帶學生到野外去實踐,了解各種地質現象,學會辨識巖石類型,而不應該僅僅用一張張幻燈片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具有極強的實踐能力,不僅僅是自己動手去處理各種實驗數據,更應該鼓勵學生深入野外,多看、多敲、多思考。
三、發展前景與社會需求
地質學歷史悠久,作為一門傳統科學,其研究主題和理念歷經演變,已形成了龐大的科學體系,因其在礦產資源和化石能源勘探等方面對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而被社會廣泛了解[1]。我國在地質學研究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地質構造復雜并且演化歷史悠久,具有豐富和完整的地質記錄。并且我國地處環太平洋、特提斯和古亞洲洋這三大構造帶的交界處,為我國的大陸動力學研究提供了極佳的例子。隨著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我國地質行業也迎來了新的一次發展機遇,需要大量創新型地質人才為傳統地質行業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全國就業形勢比較復雜、非常艱巨,高校畢業生765萬人,比2015年增加16萬人。根據合肥工業大學對于本校學生就業率的統計,地質學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在2016年為96%,這充分說明了我校地質學學科專業發展形勢良好,且畢業生深受就業單位的歡迎。
四、人才培養目標
近些年來,國際地質科學發展迅速,不僅與生命和環境科學緊密結合,而且還與人文社科學科進行交叉、融合。我國地質科學雖然有所發展,但仍與國外地質學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當今的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層次性
我們不僅僅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地質學學科帶頭人,同時我們也需要基礎知識扎實并且掌握先進科學技術、有實干精神的技術工作人員。
(二)多類型性
現代社會對于地質人才的需求大概可以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型以及工程技術型人才這三種。其中前兩類是我們理學地質學科的主要培養對象,而第三種也是我們應該去探索和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
(三)創新性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也逐漸從創新大國向創新強國發展,因此在協同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地質人才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對創新能力的挖掘和栽培。所培養出的地質人才應該不僅僅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具有放眼未來的創新發展能力。
合肥工業大學針對目前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地質學學科人才培養目標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進和更新。我校地質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地球科學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獲得科學研究初步訓練,接受地質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地球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等領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教學、科研及工程型人才。注重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和發展潛力。而對于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具備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地質調查與勘探的室內、外工作方法,能夠運用現代地質理論和先進科技手段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并獲得工程基本訓練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并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及其他專門人才。
五、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這也是合肥工業大學地質學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的一個重點。在新的本科生培養方案(2015版)強調本科教育的基礎性,核心是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該方案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
具體包括增加課間實習的次數、加強野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及加強室內實驗室的建設等。我校地質學學科專業的學生不僅在低年級有認知實習、巢湖地質實習等,針對我校地質學學科在成礦流體系統與成巖成礦作用、斷裂構造與大陸動力學、造山過程與造山帶動力學、沉積學與盆地分析、成巖成礦地球化學、資源探測與信息、納米礦物學與礦物材料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我校建設了銅陵礦集區礦床學實習基地。在銅陵礦集區進行的高年級本科生以礦床學為中心,涵蓋巖石學、地層學、礦物學、礦相學、地球化學、資源勘查技術、采選冶技術、資源經濟學、礦山環境評價等的礦產資源實踐教學。合肥工業大學為目前為數不多具有礦床學實習基地的學校,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增加素質教育課程,提高專業選修課比例
注重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的能力,要求學生選修兩門或者更多的非地學類的課程。提倡學生自主選課,選修自己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課程,培養寬口徑地質人才。學生不僅僅局限于選修傳統地質課程,更可以選修資源規劃與管理、環境地質學、全球氣候變化等新興發展方向。
(三)開創“英才計劃”本碩連讀創新實驗班,實行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
“地質學”專業創新實驗班的本碩一體化教學采取3+3模式:在一、二年級強化基礎課程;三年級主要開設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主干專業課(同時開始配備指導教師);四年級上學期開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下學期進入論文階段,該階段既是學士學位論文階段(完成學業和通過論文答辯后可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也是碩士研究生論文開始階段(在此期間和其后一個學期,穿插開設碩士研究生選修課);五年級和六年級為碩士研究生論文工作階段(完成學業和通過論文答辯后可獲得理學碩士學位)。致力于培養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或高端技術應用的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99-03
《普通地質學》課程是各高校地質類專業大學一年級所面對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作為與其配套的野外認識實習課程,不僅是一門必修課程,而且因其很強的實踐性和授課對象的普遍性而受到高校和大學生的普遍重視。南京大學《普通地質學》野外教學實習課程更是面向地學類所有專業,包括地質學、礦物巖石礦床學、地球化學、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學以及地理學等,每年有近300名學生參加,學校投入30多人次的師資,在南京湖山地區、六合方山、蘇州、宜興和連云港等地,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進行為期1~3周的野外實習。作為大學一年級的新生,第一次用專業的角度去觀察野外巖石露頭,他們對體驗地質工作的方法和過程充滿了好奇。因此,野外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在野外復習和鞏固課堂學習的專業知識,更直接影響了學生能否獲得更高的興趣進一步學習地質學專業知識,以及他們將來的就業取向。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南京大學創新性地提出了“三三制”培養方案。為了讓學生打下寬廣的基礎,得到全面發展和拓寬就業渠道,該方案將大學一年級作為“通識教育”階段,要求在一年級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平臺、更豐富的專業信息和更自由的選擇空間。這一方案的提出和實施,正在引發一些列相關的教學改革,包括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整,培養目標的轉變等?!镀胀ǖ刭|學》及野外認識實習課程作為一年級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改革中首當其沖。如何結合地質學專業的特點,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是適應和配合新的教學改革方案及其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將根據作者近年來在《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教學中的體會,分析在教改新形勢下該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機遇,提出如何提高野外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以供與同行進行交流與探討。
一、新教改帶來的主要變化
1.適應社會需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大學和教師的職責和目標是給學生傳授好專業基礎知識。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全面型和創新型人才越來越為社會所需要。從高校走向社會的畢業生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更需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很強的學習和融會貫通能力。這需要在教學中利用啟發式教育,不僅教會學生基礎的專業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思考,讓學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朝哪個方向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突出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與人才成長規律,走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在教學和人才培養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不是給他們帶來煩惱和壓力,而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快樂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潛力。
2.調整課程設置以增加通識教育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南京大學此次“三三制”教學改革的特點之一是將課程選擇、專業選擇和發展路徑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為此,一些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集中安排在一年級通識教育階段。以往在大學一年級只有《普通地質學》一門專業課,在新教改方案執行以后,《構造地質學》也放到了一年級進行。這一變化,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一年級結束后對自己的專業進行再次選擇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進一步培養一年級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另一方面,《構造地質學》課程的基礎理論也是《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中必須的專業知識,這有助于學生在野外認識實習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有關地質概念,增加野外教學的效果。
二、適應教改形勢,提高野外教學質量
新的教學改革,引發了大學教育在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與專業設置等各方面的改變,給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地質類專業大學一年級通識教育階段的公修、必修課程的《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有效地提高野外教學的質量,既要讓學生復習、鞏固《普通地質學》課程中學習到的基本概念,領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更要在野外體驗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引領他們在娛樂中了解地球,理解地球,并探索地球,為國家培養未來的地質人才。
1.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好奇心。要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對教學內容感到好奇,就必須改變灌輸式、傳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學中從新獲得主動權。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學生在野外從被動接受轉變到主動獲取訊息。這需要一個過程,學生往往一開始對野外現象沒有專業的認知能力,需要教師帶到地質露頭,在聽教師的講解中獲得信息。隨著對野外工作方法的熟悉和掌握,學生應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思考接下來教師將要講解的內容,帶著好奇的心態去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這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先介紹當前露頭所觀察到的現象,然后根據地層新老過度關系、構造接觸關系等,推測路線前方可能出現的地質現象,然后鼓勵學生到下一個觀察點去驗證。當觀察與推測一致時,如何將不同觀察點看到的地質現象聯系起來,講述實習地的地質概況以及地質構造演化。如果所觀察到的現象與推測的不同,則要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原因。應該注意的是,在教學中,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強調從觀察到的地質現象到地質解釋之間的推理過程,解釋可能有多解性,教會學生如何用所觀察到的現象得到各種不同的解釋,以及每種可能的解釋所需要的支持證據。這樣的方式方法,相對于單一的說教式講解,或者將觀察與解釋混雜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能體會科學的嚴謹性,以及教師實事求是的作風,也有助于學生對地質過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回答,必要的時候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相比以前的學生,現在的大學生在高中及其之前的學習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課外的一些知識,其中包括有關地球地質方面的知識。他們有時提出的問題可能有一定的挑戰性,也有的可能是比較初級的“外行問題”。無論是哪一種問題,都應該從鼓勵學生提問的精神出發,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對于不能解答的問題,可以與其進行平等的討論,或者留下來作進一步的資料調查,以待后續解答。在講解和回答問題時,盡量避免命題式的方法,而是用客觀推理的方法,特別是對一些不能確定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地調動,也能激發他們對專業知識的好奇心。
2.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選擇好實習基地,是野外地質實習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實習基地的建設,是不斷提高野外實習教學質量的保障。南京大學《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主要基地位于寧鎮山脈西段湖山地區和蘇州、連云港地區,也是國內眾多兄弟院校的實習地點,具有近半個世紀的教學實踐的悠久歷史。盡管如此,該實習基地的建設仍然不能放松,原因有兩個:(1)雖然該基地發育的地層、巖石、構造和古生物等地質現象比較典型、簡單,但仍有很多學術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不斷更新并提高以往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清楚、完整、合理地理解實習區的構造、古地理演化簡史;(2)由于開山采石等人類經濟活動,使得以往典型的地質剖面遭到破壞,同時又開辟出新的剖面。這需要實習隊不斷去尋找、選擇合適的教學剖面,并首先對剖面進行研究,制定教學方案。
3.穩定野外教學隊伍與吸收新鮮血液相結合。野外教學不同于課堂教學,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觀察野外地質現象,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嘴勤”,不僅需要說教式的教學,更需要教師身先士卒,做好示范作用。這就需要有一些喜歡、愿意和善于進行野外工作和教學的教師,投身于《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的教學工作中來,用他們在野外的工作熱情,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他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教會學生如何在野外進行觀察,并如何將觀察到的地質現象提升到認識和理解地質過程中。只有在這樣的教學中,野外地質工作才不會被片面地認為艱辛和枯燥無味,而是在娛樂中探索自然的奧秘,實現人生工作與興趣的統一。保持野外教學隊伍的穩定性,讓熟悉教學基地地質情況的有經驗的教師承擔《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的教學,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有來自不同專業的教師加入或者輪替,這樣有助于野外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不斷改進,也有助于適應學生和后繼教學工作的需要。
4.堅持小論文寫作,起航從學習到學術的轉型。實習小論文的寫作,是南京大學《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教學近年來的一項創新舉措。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學術小論文的寫作,讓學生對實習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學術論文寫作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并有一次從選題、文獻搜集、實驗和論文寫作的全程學術性過程,能夠幫助他們體會基礎知識學習與學術研究的差別,并開始對如何開展學術研究有了一定了解。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三三制”方案力求引導大學生在通識教育階段以后實現從學習型到學術型或職業型的轉變。對那些有志于在專業方面進一步深造并投身于科學研究的學生來說,《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小論文的寫作,一般是在實習結束以后,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的一年內完成,這完全符合“三三制”教改方案的目標。在近幾年的實習中,大學生參加小論文寫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形式從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不斷革新,小論文質量也不斷提高,收效甚好。參加過小論文寫作的同學,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論文研究的熱情更高,也明顯更加專業。這說明,小論文的寫作實習是成功的,在今后的野外教學中仍應該堅持。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小論文選題、組織形式、輔導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在經費支持和實驗資源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支持。
《普通地質學》野外認識實習作為地質類專業大學一年級的必修課程,是檢驗課堂知識學習效果的考場,更是提高和深化理論基礎知識,學習野外地質工作方法,培養專業興趣的重要一環。在新的教學改革環境下,該課程的教學遇到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得到了難得的機遇。野外教學中應本著適應學生和社會的需求,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和穩定教學隊伍,堅持教學創新,努力提高野外教學質量,為國家選拔未來的地質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