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5:14
序論:在您撰寫好兒媳事跡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劉彥花,現年50歲,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2017年,和她生活了20多年的婆婆突患腦出血離開了人世,從此,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婆婆去世,公公一蹶不振也病倒了,她為了讓公公早日康復,每天耕作后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陪在公公身旁,安慰老人,鼓勵老人振作起來。
后來,公公的病情加重,丈夫為了生計常年出外打工,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來,生活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她每天為公公喂水喂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二年。她為公公洗澡、梳頭、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公公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
為照顧臥病在炕的公公,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她自始至終都傾注著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她怕近80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新聞。
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剛入秋,她就將兩床棉被彈成一床松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出門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爐子上,讓公公什么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干凈,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被單、褥單洗得干干凈凈。
公公在醫院住院,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后、干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么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由她照顧。
當公公聽說旗婦聯要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后,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么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么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干活的動力”
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媳婦——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跡簡介
王立梅,開城鎮都督村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臟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間的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六店街道。自與丈夫結婚以來,她和公婆的和諧程度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視如己出,從未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愿對她說也不愿意告訴自己的女兒們,立梅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貼心人。
2005年,身患心臟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在眾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關系最融洽的三兒媳婦王立梅主動去醫院照料公公,她沒有在丈夫的三個姐姐和兩個嫂子面前說一句抱怨的話。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邁體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術后,老年病纏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動,連吃飯都要人喂,這些年來吃喝拉撒睡全靠兒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對一雙公婆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生活上多方照顧,夏天買回夏裝,冬天買回毛衣、羽絨服。婆婆經常腰、腿痛,立梅就給婆婆尋醫問藥,擦腰洗腳或陪送醫院診治,就像女兒照顧母親一樣。
丈夫徐魯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立梅不僅悉心照料公婆,還特別重視一對兒女的學習,把這個家操持得美滿溫馨,從不讓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個孝順的媳婦,又是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是一個善良的母親。
鄰居都羨慕徐家有一個像女兒一樣好的兒媳婦。王立梅的事跡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圍村莊也傳為佳話,沒有誰不夸她的。都說:“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新農村里,這樣的好媳婦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杰出代表!
好媳婦事跡材料一 前東社區居委會,人們經常議論著一位普通婦女。幾十年如一日敬公婆的好媳婦。她就是前東社區建材小區的申菊英,她的事跡在平羅縣前東社區被大家交口稱贊。
51歲的申菊英尊紀守法,熱愛社會公益事業,扶貧濟困,十六屇三中全會以來面對高科技快速發展和競爭激烈的新時代,她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高尚的思想品質修養,健康的身體素質。在事業上她兢兢業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大膽創新,在優生優育工作中她帶頭計劃生育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她教子有方,身體力行做榜樣,她的兒子姚亮以大學畢業,為祖國貢獻力量。
申菊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勞能干和藹可親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在鄰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評為區級十星級文明戶和全縣五好家庭。
申菊英與同在農具廠工作的姚會元認識相愛后結為夫妻。申菊英的公爹、婆婆后來生活在農村,依靠種田維持生活。1983年,她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齡大了,想把二老接到縣城與他們一起生活,可是老公爹心里顧慮重重,他是姚會元繼父,認為自己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生活在一起能行嗎?就算是與親生兒子一起生活,時間長了也難免有個磕磕碰碰的,他擔心將來大家會鬧得不歡而散。申菊英看出老人的顧慮連說帶勸地把兩位老人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年。二十多年來,申菊英與兩位老人朝夕相處,連臉都沒有紅過一次,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回氣。婆婆身體有病,又愛干凈,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幾呼都是申菊英來做。當時兒子年紀小,丈夫工作忙,兩個妹妹都不在父母身邊,照顧婆婆的重擔落在了申菊英的肩上。婆婆身體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順眼,總愛嘮叨。申菊英也無微不至的照料她,一邊心平氣和地安微她,講故事逗老人開心。有時婆婆大小便失禁,屢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話不說趕緊給婆婆擦洗干凈身子,換洗被褥拆洗干凈,她從沒說過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老公爹突患急性闌尾炎做了手術,躺在床上不能動彈老人想解小便卻無法動身,尿憋的不行,身邊只有申菊英照顧他,又不好意思說出口,一臉的痛苦狀。細心的申菊英立刻瑞起尿盆給老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動的熱淚直流。兩位老人逢人就夸,兒媳婦比親生女兒還親、還可靠。我們能活到80多歲與她細心照料分不開。
1994年,申菊英下崗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開辦了一家煤氣灶具經銷部。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申菊英事業有成,還創辦了自己的事業,家里富裕了,但她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她聽說社區居民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經常堵塞,尤其一到雨季,雨水積在巷道里漫灌到部分居民家中,給社區居民帶來不便,社區居委會想為居民解決問題,苦于無處籌集資金時,申菊英主動站出來,帶頭捐款,并幫助社區干部挨家挨戶的地籌集資金,找人修好下水道,徹底解決居民的難題。建材小區居民區的巷道沒有硬化,一遇雨雪天,巷道泥濘不堪,申菊英帶頭捐款,并參與了巷道硬化。由于申菊英樂于助人,左右鄰居煤氣灶具出了毛病,只要招呼一聲,她很快上門維修,從不收一分錢,她的淳樸、善良、寬宏大度、慷慨大方、一直有口皆碑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好媳婦事跡材料二 2003年她與丈夫結婚,一直孝敬公婆,被左鄰右舍交口稱贊。不幸的是公公于2006年十月查出患有肺癌,公公病情發展的很快,沒過多久就不能進食了,為了能讓公公能夠多維持些日子,也為了減輕婆婆的負擔,她每日在工作之余抽空回家為公公做可口的粥飯,和婆婆一起一口一口喂公公吃飯,讓本已神志不清的公公留下了兩行眼淚。不久公公去世了,她們一家三口便和婆婆住在了一起,婆媳倆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扇f萬沒想到的是沒隔一年,婆婆的大兒子和兒媳婦也不幸遇害,白發人送黑發人,婆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讓她一時承受不起,無疑是雪上加霜,終日以淚洗面,還常常會說一些自暴自棄的話語,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是她整日陪在婆婆身邊耐心地開導她、服侍她,讓她的內心重獲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她很重視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時間就陪婆婆聊天,婆婆的親戚朋友來了,她總是熱情招待,遇到與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總是心平氣和地和婆婆溝通交流、消除隔閡。 每次外出買東西,看到合適的總會給婆婆帶一份,知道婆婆的要不好,她就迫不及待的跑去超市為老人家買按摩器和足浴盆。這些年來,婆婆的飲食起居都有她一人服侍,同齡的老太太經常開玩笑的逗她一看你就不像在兒媳婦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臉色也好! 她會高興的說:我這個小媳婦啊,比女兒還貼心!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就是兩人之間的溝通非常到位,他們經常彼此向對方敞開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上,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版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不鋪張浪費。
培養孩子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碎事情很少讓丈夫操心,讓丈夫安心工作。
《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范文介紹
材料一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北漢鄉北漢村,提起村民xx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xx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間,因工作需要需占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樹木,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會給的一分補償,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實施的工作順利完成;村里十七八歲的青少年群體,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關鍵期,極容易受到社會上少數不良人群、風氣的影響,為此,xx一家積極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向,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銳減95%以上,保證了村內良好的社會安定秩序,人民群眾拍手稱贊。同時,xx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于同歪風邪氣做斗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父慈子孝,鄰里和諧。xx的父親xx經營著一家板簧廠,2007年正值板簧廠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被任命為北漢村的黨支部書記,不得不把廠子交給從未接觸過相關業務的兒子和兒媳,為了支持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這個重擔,白天黑夜地在工廠忙活,兩個年幼的子女交給婆婆照顧,老人沒有任何怨言,慈愛地說:“你們忙你們的吧,我能行。”從家庭的衣、食、住、行到接送照顧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2009年的一天,兩位老人雙雙生病住院,為了既不耽誤工廠工作,又照顧好兩位老人與子女,夫妻二人決定,兩人日夜輪流照顧工廠和老人、兒女,醫院、工廠、家庭,三點一線,十來天下來,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繁忙工作的同時,xx夫妻二人對老人的孝心從未減少過一點,他們惦記著老人的生日、關心老人的身體,衣服臟了,馬上清洗;到吃藥的時候了,水、藥全端到面前。從里到外,大事小情,關懷到無微不致,因村里財政狀況緊張,村里規劃涉及項目又多,作為支部書記的xx總是精打細算,恨不得把一分錢掰兩半花。xx夫妻二人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為了不讓老人費心,從經濟上從沒有一次讓老人為難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電話費用等等,需用500給1000,讓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漢村的發展上去,老兩口也是逢人就說,有這樣的兒子、兒媳,我們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顧著家庭、孩子,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來,家庭成員之間從沒有斗過一句嘴,從沒有紅過一次臉。工廠規模一天天壯大,訂單不斷增加,家庭事業瑣碎事也越來越多,但是家庭關系卻越來越和睦。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xx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夏天,同在一個胡同的鄰居因經濟糾紛,日子馬上就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頂漏水,真是“屋漏正值連夜雨”,了解情況后,全家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先解決其基本困難,于是送去了部分錢物,讓其度過難關,然后聯系在本廠工作的壯年工人,協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F在,那戶人家已經成為了村里的富裕戶之一,但從沒有忘記xx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里的資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無形之中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樂于助人為樂的活動中來。2012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張新立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后,xx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聯系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單位、事故工廠解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xx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到工廠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決其生計問題,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xx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個春夏秋冬,xx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xx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材料二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xx,認識她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xx系三公司材料科副科長,愛人在天大項目工作,他們兩人在三公司工作了十八個年頭。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婚后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質,一直聚少離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互相支持、相互勉勵、相濡以沫。xx對局物資管理工作潛心鉆研,被局授予物資管理“技術能手”稱號。2012年批準為中交物資招標采購專家庫成員;愛人負責全局最長的隧道工程天大項目四標隧道的生產管理工作,注重團隊合作,發揮群體智慧,優化了許多管理方案,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
在工作中, 他們要求自己做得更優秀,在社會、家庭生活中,也是力爭做好自己的角色,盡量完美的詮釋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親。
和眾多的中交人一樣,他們在京購房后,把兩位老人接過來,過著媳婦、公婆帶著孩子的生活。老人都是退休教師,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照顧孩子。人說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系,尤其是愛人長年在工地。在這幾年中,他家的老人一直把兒媳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老人在家拆洗被褥、打掃衛生、做飯等能做家務活都幫著做,兒媳上班時穿著老人給她勾織得涼鞋、挎著老人親手縫制的背包,同事見了都夸老人手巧,老人每天把飯做好,盛好飯等著兒媳一起吃。xx有時單位遇到事情也會跟老人說說,老人也能幫著出出主意。
xx把兩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節假日陪老人聊聊天,講講單位、社會發生的一些趣事。她的婆婆有記日記的習慣,這里也記錄著他們共同生活片段,在前年的日記本上她是這樣記載的:今天兒子、兒媳張羅著帶我去新華大街買鞋,他們告訴我不要去看價簽,只要穿著舒服就行,兒媳說:‘媽平時坐車昏車,今天好不容易出來逛逛街,多買兩雙吧。’這家伙一口氣給我買了四雙,又從里到外的買了內衣、襪子,說實話,平時我自己是舍不得花這么多錢的,兒子對我好是應該的,但娶到一個好兒媳才真是不容易,兒媳平時給自己買衣服挺舍不得的,只要一提給我們老兩口買東西,沒有不愿意的時候,都是頭頭先張羅。我心中真是感動啊!”說實話,xx一直都覺得這是她應該做得,鄰居的大爺大娘都夸她是孝順的兒媳婦,她老公也經常自豪地說:“在外邊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婦和公婆相處比我這個兒子還要親”。
在婆婆的影響下他們生活上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他們的教育下,她的兒子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兒子逐漸自立,假期參加社區的社會獻愛心活動。
他們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關系融洽,2008年,孩子她姑家因買房需要資金,他們就毫無保留把當時的積蓄借給她,這也讓老人很是感動。xx的愛人身為兄長給弟妹做出了榜樣,每年春節全家團聚,其樂融融。
2012年春節期間,全家正安于溫馨幸福的日子,壞消息泰山壓頂般的襲來,正月查出公公肺癌晚期,需要住院治療,公公病情剛剛穩定,5月份又查出婆婆得了mds骨質增生障礙性貧血,治療剛一療程時,肺部又嚴重感染,病情危險,在無菌室24小時需要護理。工作不能耽誤,家務需要料理,孩子學習需要輔導,一時間xx深感壓力重大,難以接受這個現實,就在她感到心力交瘁的時候,孩子他叔自告奮勇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孩子的姑姑隔周周末從沈陽趕到這里來照顧老人。老人也因自己生病拖累孩子思想負擔很重,經常以淚洗面,但仍不愿讓遠在工地的兒子擔心,住院期間給他兒子在電話說:“我沒事,別因我們影響工作”。
在這段日子里,xx每天早上,準備好早飯和午飯,公公與孩子中午熱下就能吃到嘴里,晚上下班到家后再做全家的晚飯。抽空還要去醫院看看婆婆一天的狀況,在那里給婆婆喂飯、洗腳、洗衣服。。。有時候回到家后,xx覺得渾身疲乏。每次和老公通電話,還要互相安慰不要太悲傷,看著見老人身體一天天好轉,孩子一天天成長,xx的心里感到很欣慰。
都說患難見真情,公司領導的體恤讓xx倍感溫馨,在得知老人需要服侍的情況后,方便她照顧家里,盡可能減少她的外出頻率,在年中效能檢查及年底的雙文明檢查中也安排其他同事代替她出差。老人住院期間,公司的同事亞珠、大新等紛紛去看望老人。社區的阿姨來看望老人也絡繹不絕,孫阿姨送來了八寶粥,張阿姨送來了石榴,徐阿姨送來了牛奶、面包。。。,領導、同事和社區的關懷,給xx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讓她倍覺溫暖,更能做好對老人的關懷和照顧,讓愛人對家里放心。
政法系統五好家庭事跡材料
××縣看守所民警××同志一家五口,現住公安局家屬區,多年來該家庭能夠認真執行國家憲法和法律,熱心公益活動,全家和睦溫馨,尊老愛幼,成員與鄰里團結融洽,且能夠在各處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學習,不斷開拓進取,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在公安局家屬區里堪稱“文明第一家”。
一、全家和睦,事業有成
戶主××,是公安戰線上一位老同志,幾十年來,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黃牛,他不為名利,為人忠厚,特別是在看守所工作期間,帶頭學法、守法,帶頭執行公安部“五條禁令”,用愛心親情去感受化每一位失足者,看到有些上年紀的在押犯非??蓱z,想到犯人也是人,應該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就經常自己掏錢為他們買必須需品。工作中該同志能夠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克已奉公,清正廉潔。幾年來數十次拒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親屬的現金和禮品。妻子吳某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既操持家務,又幫著帶孫子,全力支持兒子和媳婦做生意,成天忙個不停,但她從沒有怨言。兒子陳社不等不靠,自謀職業,短時間學會電腦知識,開辦了打字復印社,態度熱情,服務質量好,效率高。兒媳邵艷云為人賢慧既能幫助婆婆料理好家庭,照顧好小孩,又能協助丈夫開辦好打字社,增加家庭收入。
多年來,作為一家之長,××同志一直提倡男女平等,他們夫妻和睦,兒子、兒媳孝順,他們全家人從沒有紅過臉,吵過嘴,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全家民主討論,少數服從多數。其家人與兄弟姐妹相處融洽,互相幫助,其樂融融。
二、節儉持家,樂善好施
生活中,他們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全家人能夠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但對外,他們全家非常善良熱心,極具同情心。對前來打字復印的老、弱、病、殘的同志經常少收或不收費,有一次,一個老農因兒子意外死亡而打官司到他們門市上復印材料,他們看到死者家屬十分貧窮,非常同情,上百元的材料費一分未收,近三年來,類似的打印、復印材料,他們就可能少收入近元。
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以無私、寬厚的胸懷照顧公公,讓其幸福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其情其景令人動容。她就是X鎮X村的X,一名年輕的農家媳婦。
言傳身教,孝老美德在血脈里鐫刻。X年冬天,X出生在X鎮對山莊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從小,她就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早早在骨子里鐫刻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X年,X懷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到了X村,勤勞的她總是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與公公婆婆和睦相處,四鄰八家沒有不夸她的。很快,夫妻倆迎來了第一個小天使,幸福生活仿若就在眼前。
災難突降,孝老美德在行動上彰顯。但天有不測風云,沒過多久,公公就在去縣城打工的路上遭遇了嚴重車禍,大腿粉碎性骨折、肝臟破裂,生命垂危,即刻被轉到省立醫院治療。此時,X的丈夫在國外打工一時無法趕回,年邁的婆婆經受不住打擊,女兒尚在襁褓中,也離不開她的照顧。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這個年輕姑娘沒有被打倒,而是展現出她性格中堅毅的一面。
她把嗷嗷待哺的女兒背在背上,往返在X兩地之間。在醫院里,她跑前忙后,辦手續、陪床伺候。在家里,她忙著處理事故后續、籌措醫藥費,像顆陀螺一樣,沒有一刻停歇。
公公在省立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光醫藥費就花去了X多萬,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不啻于一個天文數字。而X夫妻倆將自家全部積蓄拿出后,醫藥費還是差很多,無奈之下,她跑遍了娘家、親戚家,一家一家借,才湊夠了公公的醫藥費。
悉心照料,孝老美德在點滴中展現。公公出院后,她也沒有停下,丈夫要外出打工還債,照顧公公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洗手、洗臉、洗衣服,喂飯喂藥,甚至端屎端尿,這些臟活累活她總是搶著干,公婆總是逢人便夸,自家娶了個好兒媳。
在X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公公慢慢康復起來。但不幸的是,X年,公公又被確診為癌癥,這個噩耗給剛有起色的家庭重新蒙上了陰影。為了給公公治病,家里陸陸續續又花掉近X萬塊,這對本就債臺高筑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X小兩口總是說,哪怕花再多錢,人好好的就比什么都強。
——張虹波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張虹波,女,1973年6月出生,現為龍山區東藝社區民政養老協理員。身為市交巡警支隊龍山大隊民警孫輝妻子張虹波,二十幾年來,為了一個理想和信念,以堅韌的執著和愛心,坦然面對一位軍嫂到一位警嫂“角色”轉換的酸甜苦辣,她用柔弱的雙肩挑起家庭重擔,用博大的情懷和無私的奉獻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細心周到地關心照顧家人生活,詮釋著一名當代警嫂的優秀品格和動人風采,用青春的激情演繹了生命不平凡的價值。
生活中的“女強者”
和人民警察,都有著偉大而嘹亮的名字,都有著神圣而光榮的使命,在他們的身后,都有著一位倍受尊敬的人——軍嫂和警嫂。張虹波即擔當過軍嫂,更勝任了警嫂工作。1994年,22歲的張虹波經人介紹,結識了遼源炮兵三十二團服役的孫輝,并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成為一名“軍嫂”。崇敬革命軍人,向往軍旅生活的張虹波很是自豪,可婚后的生活很快就讓她領教了軍嫂的“無奈”。婚后兩人一直租房生活;丈夫只能每周回家一次;公公婆婆遠在黑龍江鐵力市;洗衣、做飯、砍柴、買煤……所有的一切都成為張虹波的“責任”。張虹波無怨無悔,每天把簡陋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凈凈,等待著獻身國防事業的丈夫回家。1995年,他們的兒子出生,企業改制下了崗的張虹波,為不拖累丈夫工作,獨自承擔起培育兒子和家庭生活的重擔,成為普通家庭堅強的后盾。
2004年,孫輝轉業到遼源市交巡警支隊龍山大隊當上一名警察,張虹波也轉換身份成為“警嫂”。十年的聚少離多,讓張虹波對一家三口可以天天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愿望有了盼頭,可事事發展并不盡人意。孫輝成為交警后,比以前工作更加辛苦,執勤站崗沒有白天黑夜,逢節假日沒有休息,幾乎每天都在工作,連夫妻倆一起逛街購物都成奢望了。但張虹波理解丈夫的工作特殊性,從沒有過怨言,一直全身心的支持丈夫的工作。
兒子心中的“向導者”
事業的成功僅是人生的一半,子女教育的成功為另一半。張虹波的丈夫忙于工作,每月回家吃飯的時間都可以用天來計算。作為父親的孫輝,很少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從兒子上學到高中畢業,基本上是張虹波一個人擔起教育孩子成長的任務。兒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她陪著孩子一起復習,兒子思想“拋錨”時,她耐心引導,兒子需補課時,她就與孩子一起聽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虹波用對社會的責任心和培養子女的愛心、專心、恒心與信心,讓孩子成為人才。如今,張虹波考入吉林警察學院的兒子對母親的評價是:“我的母親撐起了全家整片天”。
二十多年的操勞,張虹波因積勞成疾,風濕病、腎結石、脊椎病等多種疾病纏身,且經常頭痛、惡心,經常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2005年,張虹波又被確診患有腦脂肪瘤。病魔沒有擊垮張虹波的生命斗志,反而成為她生活的動力。2008年,張虹波順利通過公益崗位考試并進入社區工作。“作為警嫂,帶好孩子,照顧好家,就是為丈夫分擔,就是為一方安寧做貢獻,再苦再累我心里也甜。”張虹波說。
孝敬公婆的“好兒媳”
父母是兒女最大的牽掛。說起自己的公婆,張虹波總覺得有些愧疚。由于丈夫工作忙,公婆遠在外地,不能經常回去探望他們,張虹波便經常打電話給公婆,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陪老人嘮嘮嗑。每逢節日都給老人匯錢寄物,去盡兒媳的一份孝心。2004年4月的一天,張虹波接到公公家告知婆婆患了腦瘤且情況非常嚴重的信息后,當即給在長春學習的丈夫打了電話,當天就與丈夫一起趕到公婆家。坐了十幾個小時火車的張虹波不顧疲憊,守護在病床前,照顧了婆婆四天四夜……在婆婆生病期間,張虹波為不影響丈夫的工作,不顧自己身體多病,3次去黑龍江鐵力市照顧婆婆,盡了兒媳的孝道。2005年,張虹波的婆婆去世后,張虹波說,人人都有雙重父母,公公也是她的父親。張虹波主動與丈夫商量,要將公公接到遼源居住,讓老人晚年幸福??赡晔乱迅叩墓?,卻因故土難離回絕了他們。
“當一名警嫂,就要全力支持公安工作,這不僅是責任,更是義務。”從嫁給一名軍人開始,張虹波就準備好為丈夫的工作付出艱辛,當丈夫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時,張虹波更是用一生的精力,為丈夫的事業撐起家的天空。張虹波用女性博大的愛心和廣闊的胸懷做好丈夫工作的后勤保障,用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熱情和踏實的行動詮釋了當代警嫂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