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8 20:54:16
序論:在您撰寫長江之歌閱讀答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自主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笔谌唆~,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使人受用終身。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鞍褎艃菏乖诘度猩稀?,要合理分配時間,課前預習抓重點,激發興趣抓啟發,閱讀抓讀中感悟,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為此,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良好的課前預習能夠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下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預習時隨意性較大,流于形式,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抓住重點,影響了預習的有效性。如何發揮預習這一環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呢?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讀。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了解課文所表述的大致內容。
2.查。學生在預習時,一邊閱讀一邊找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自己借助工具書予以解決,將釋義寫在該字、詞的旁邊。對于難以理解的字詞,做出記號,在老師講課時帶著疑問認真聽講。
3.劃。劃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段,結合課后練習,理清課文思路,并試著給課文分段,對各段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
4.搜。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課文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相關渠道搜集有關信息,并進行歸納整理,初步掌握。上課時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交流。
5.摘。摘抄文中優美的詞句和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語言,豐富詞匯量,鞏固記憶,為以后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因為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了滿足好奇心,學生就想看想聽想問,思維也就被激活了。小學生學習動機尚不明確,學習意志尚不堅強,主要靠參與學習的興趣激發、參與學習的能力培養以及參與過程的成功體驗來保持其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感知,啟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想象,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與學習。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更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例如在講述六年級課文《長江之歌》時,先讓學生聽音樂,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顯然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歌詞里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深刻得多。為此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
1.聽歌曲激發興趣,因為歌曲《長江之歌》家喻戶曉,所以學生對課文并不陌生。
2.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長江之歌》雄壯豪邁,氣勢恢弘,讀起來蕩氣回腸,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擬人句、比喻句的作用。在讀中感悟、聯想、想象、回味,美的感覺不言而喻。
3.教師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通過一環扣一環的問題,將學生一步一步地領入課文中,然后通過討論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這些情境的設置,全詩從長江的源遠流長、奔騰浩蕩的特點生發開去,讓學生真正陶醉在其中,感受激昂自豪的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4.最后學生各持論據進行討論,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以了,然后教師給予肯定。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輕松愉快地注入獨特的內心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提出疑問,教師并不回避,也不直接灌輸答案,而是抓住疑點,啟發思考,把主動權留給學生。當學生說出并不正確的答案時,教師不立即否定,而是耐心啟發其他同學深入思考,各抒己見,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基本讀懂后,教師又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揭示精髓,使學生獲得認識上的升華,這樣教學就到位了。
三、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之本
組織好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言文字,提高聽說讀寫水平,培養觀察思考能力,都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讀書訓練,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讀書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書把握文章結構;通過讀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讀書讓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體驗自主學習樂趣。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強化語文閱讀教學。從小學一年級起,教材就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很重視閱讀的訓練,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
講授《狐假虎威》一課時,我讓同學們分角色扮演老虎、狐貍和百獸,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深刻的寓意在讀與表演中變得淺顯易懂,學生輕而易舉地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對于一些故事性強的課文,分角色讀更能讓學生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
其次,學生分步朗讀。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師來說,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它既是語文學習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主要是記敘文,它的朗讀,要求學生必須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文章的語言特色。
由此,在朗讀這類課文時,按下列步驟進行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第一步為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第二步為有感情地讀,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讓學生進入課文角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選取文中的重點段落進行精讀,解決課文中的疑難問題。
最后,要熟讀成誦。
那些流傳千載的古詩名句,優美的散文,其中蘊涵著無窮的含義,不讀不足以體會其魅力,這更需要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去欣賞和品味,理解和感受,背誦和積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年齡小,不知道學習有多重要,他們學習態度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學習興趣的高低。小學生好動,天生就喜歡看動畫片和打游戲,我們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在看這些視頻時跟著閱讀,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播放有趣的視頻欣賞,播放有意義的錄音資料,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實施體驗式教學。如教學《長江之歌》時,可以在課始播放《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用多媒體播放長江的雄偉壯闊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并出示歌詞,讓學生跟著哼唱,然后跟著課文朗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閱讀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主動閱讀,愛上閱讀,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小學生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對于閱讀也是一樣,枯燥無味的、單調的閱讀形式學生是不會喜歡的,只有采取不同形式的閱讀才能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立足課堂,利用好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采用多種方式,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
二、尊重不同釋義,力求閱讀創新
對于小學語文課的學習,我們的教育還是標準答案式和復制式的學習和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動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總習慣性地追求標準化和標準答案,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轉變思想,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創新閱讀過程和閱讀結果,而不是一味地去規范學生的答案。對于閱讀來說,由于受到個人文化素養、個人情感和價值觀的影響,只要不偏離主題,我們可以允許學生適當地追求個性化行為。學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由“言”到“意”的感覺還原過程,也是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有的學生認為,諸葛亮擁有雄才偉略,而劉備求賢似渴,可以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對的,是等待明主的出現;但有的學生就認為,三國時期,群雄四起,諸葛亮臥耕南陽,有些消極,如果劉備不訪賢尋能,他就會消沉一輩子,一無所成,諸葛亮應該學會主動,學會自薦。這時,教師沒有必要非得規范答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實現有效閱讀。教師要適時地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爭辯,敢于提出異議,并沿著自己獨特的“路徑”和不同的感悟走近文本,探尋創新閱讀。
三、倡導獨特閱讀,遵循適度原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學習,只要不違背大原則、大方向,出現理解的多元化是值得提倡的,追求新意更值得鼓勵。但我們一定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因文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在提倡獨特理解和創新閱讀的時候,不可冒進,必須遵循適度的原則。尤其是在公開課上,普遍存在的共性現象就是教者為了追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追求理解上的全面透徹,而對文本進行著“支離破碎”的分析理解,展開著“無休無止”的拓展練習,發表著“獨到高深”的見解感受。這樣恰恰適得其反,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宗旨,背離了教材和新課標的要求,與有效閱讀的期望效果背道而馳,反而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節奏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在遵循文本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完成突破,這樣才能達到既定的閱讀目標和教學目的。
四、推行個性閱讀,活躍學生身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插圖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小學語文課本中插圖很多,如何有效利用插圖,讓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一、巧借文前插圖,產生閱讀興趣
現在我們所用的小學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有文前頁、圖文頁和文后頁,這些插圖覆蓋面很廣。它們作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首位課程資源,有著不可取代的教學功能,值得重視。
文前頁插圖能引導和影響學生的閱讀心向。積極的閱讀心向能促使讀者在閱讀前進入“主動接受”的心理狀態,引導讀者在閱讀中迅速融入材料,感悟課文情境、升華閱讀感受。這是因為,學生對插圖表象的視覺加工不僅會同他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生關聯,還會使他產生從插圖表象推斷課文內容的欲望,產生閱讀期待;同時,不同的插圖表達了不同的特定情境,這些單一或多個特定情境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情感傾向,促使學生事先營造同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情感氛圍,且影響、伴隨著學生的整個閱讀過程。
二、借助文中插圖,幫助學生感知
現行教材的許多文章圖文并茂,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特別是看圖學文更為明顯。例如教學《草原》,學生初讀課文后,對照插圖,就很容易感受到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頭腦中就會浮現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那廣闊、美麗的畫面。這時,插圖對學生的形象感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逼渲欣斫饽芰κ呛诵摹S械膶W生在閱讀文本時對文本的理解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考慮用插圖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墨梅》一詩的難點在于感悟詩人的托物言志。教學時,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中的王冕所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八貎?不艷麗”“香氣濃郁”“百花凋零,梅花獨放”等答案很容易脫口而出。這時再引導學生思考王冕為何獨愛畫梅花?這樣,對于詩中情感的領悟就水到渠成了。
四、憑借插圖引導想象,培養創新精神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學的說明,還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边@闡明了圖畫是想象的重要憑借,圖畫只反映事物的片斷和側面,而且形象、淺顯,較容易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課文插圖,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想象。如《大江保衛戰》一文,為了深刻理解戰士的錚錚鐵骨以及與洪水勇猛搏斗的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的插圖,通過人民子弟兵在洶涌的激流中,怎樣與洪水搏斗,怎樣在泥水中搶運沙包,怎樣為了保住大堤日夜奮戰,去想象英雄們的內心活動,更深刻理解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又如教學《長江之歌》一課時,指導學生看遠景圖,先讓他們從地圖看長江,從而體會到長江的宏偉、壯麗,再由此想到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被譽為“母親河”。它是永遠值得贊頌的。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聯想,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開闊想象空間,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中國有句話:詩畫是一家。當年坡評王維的詩時便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如此,文也是如此。只要教師把二者的關系處理好,充分發掘教材潛力,學生就會受益更多,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語文報.2007.7.3
一、結尾,激蕩主旋律——聽
美妙的旋律容易撥動人的心靈之弦,呼喚內心潛在的渴望、情愫。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功能,真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令其凝神諦聽,并思維交織碰撞時催生出對文本知識、文本情感的領悟、融合與升華。這便達到了“外施造化中心得源”的境界。
文中寓音樂之美。詩歌《長江之歌》,本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詞。教學結束之際,氣勢磅礴的《長江之歌》主題曲再次在教室響起時,學生們神情專注,目光凝視于長江流動的多媒體畫面,情不自禁地和著音樂吟唱起來。大家沉浸其中,無須更多的語言去描述,去總結,此時“聲教”遠勝于“言教”。
總之,根據文本內容,在課堂收尾處恰到好處地采用音樂渲染,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橋梁,使學生沉浸在課文描述的情感氛圍中,讓文本的中心在優美的旋律中深化,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二、結尾,激發探究欲——讀
語文課堂是學生汲取文化精髓的主陣地。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得益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眳问逑嫦壬苍f:“問語文學得好的人,都說是課外看書?!苯滩氖莻€例子,教學語文,教師該本著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理念引領學生在閱讀的廣闊天地里縱情馳騁。其實充滿激情的課尾設計不失為引領學生從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拓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利于增長知識,豐富積累,開闊視野,從而不斷地豐盈學生的思想人格。
兒童作家楊紅纓《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男女生都喜歡的課文。文中寥寥數語,概括介紹了魯濱遜的遭遇。對好奇心強的孩子們來說,遠遠不夠。結語處,我深情描述:“同學們,我們被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衣食無憂,自由自在,一帆風順??赡阒?,魯濱遜獨自身處險境,卻次次絕處逢生。他,自制竹筏,在荒島四周探險。險要的地勢,獨特的經歷,他用智慧抗爭,演繹了多彩的人生。你們想一睹魯濱遜精彩紛呈的流浪人生嗎?那就從英國迪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中尋找答案吧!兩周后我們交流。”此時,學生熱情高漲,躍躍欲試,紛紛表示要去品讀此書。
這結尾成了思維的紐帶。學生的思緒已不止于課堂了,活躍的思維火花已化為向外探究的欲望。這熱情會令學生徜徉新知的花園,新奇而向往,享受而愉悅。
三、結尾,抒發真情意——寫
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本著語文為生活服務的理念,語文教師要懂得選擇最佳的時機,在學生情感升騰處激發寫作欲望,必將收獲到情真意切之效。
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至尾,學生們深情吟誦這膾炙人口的古詩,沉醉于大詩人王維的思鄉念親的情感氛圍里。教者適時點撥:“‘憶’字,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此刻,你會憶起誰?用這樣的句式來說:當____時,我會想起____,我想對他(她)說:____”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提到了搬家的鄰居,轉學的伙伴,遠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老家的外公外婆……大家飽含深情,思念之意溢于言表。我因勢利導、趁熱打鐵:“同學們,思念是彼此間一種心靈的默契,讓我們提筆給遠方的他(她)寫一封信,回憶你們在一起的難忘時光,傾訴你的思念之情吧!”作業反饋,學生把思念親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庇勺x遷移到寫,由文本邁向生活,一舉兩得。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又能提高寫作水平。
四、結尾,發展創新力——創
根植于語言文字理解的多維性,運用的可變性,內涵外延的豐富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擁有了施展的沃土。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師的創造性是學生創造性的源泉?!苯陶邉撛煨缘囊龑苁箤W生的創新潛力在這片沃土中得到挖掘與發展。
我校陳老師執教的詞《清平樂·村居》,通過看、讀、品、寫、聽、背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扎實有效。結尾處,陳老師情不自禁地吟起:“……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幸福的翁媼。 大兒豆地里鋤草,能干勤勞。二兒院子里編雞籠,手藝可巧!小兒臥剝蓮蓬,調皮可愛。多么幸福的一家老??!”美麗的詞句,充分展示了教師語言表達的基本功。這樣有創意的改編,拉近了學生與詞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寫詞的難度。學生耳目一新,蕩起學生蠢蠢欲動創詞的漣漪。作品展示時學生自行創作的詞美不勝收。
關鍵詞:閱讀教學;質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89-01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必須"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閱讀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歷來是專家學者和語文老師共同探討的一個永恒話題。多年來,由于受應試教育及課程評價標準的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的現象。學生在閱讀上受到嚴重的束縛和限制,對語文課興趣索然。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提高閱讀質量,是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共同的追求。
1.閱讀教學中凸現的一些問題
由于應試教育,束縛了個性的發展,我們的教學一直也是奔著提高教學成績的方向努力著,教師疲于奔命,學生苦不堪言,從而導致了語文閱讀活動的環境很不理想,普遍存在"主客顛倒"、"唯我獨尊"、"一言堂"等問題。我們知道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協調者。但是,我們的課堂上教師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和終極裁判官的角色,致使我們的教學嚴重輕視實踐、發現、探索、體驗、感悟等活動。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是我們應該和必須努力的方向。教師對學生閱讀指導形式不應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有利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閱讀活動任務,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2.激發學生閱讀的樂趣和情趣
讓學生自主地閱讀,處理好"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那些令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愿意去接觸的課文,才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產生學習動機,從而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文本中,有不少課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有些則不盡如學生意。此時教師就要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放手讓學生去選擇,確定閱讀的內容。如《山中雜記》、《分一半掌聲給她》、《手拉手》……這類課文,不管是教材規定為教師講讀還是學生獨立閱讀,只要是學生需要的,老師就給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理解、探索。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淚,讀者才會受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例如,學生學習《母親的純凈水》一課。由于這課講的內容與學生平常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教師此時只作參與者、引導者就行了。然后給學生時間去比較自己的發現與課文的敘述之間的異同。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情感體驗和審美熱情得到了激發,學生就能滿含激情的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生學得輕松滿意,教師減輕了教學強度,教得也揮灑自如。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二要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F在有的教師很注意培養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這種做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活動、做游戲,要以學好語文為基礎。我們提倡的是"快快樂樂學好語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過分地在"樂"字上做文章。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4.提高學生選擇閱讀的能力
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培養學生的瀏覽能力。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而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培養學生的瀏覽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較長的課文,如《爸爸帶我去爬樹》、《小英雄雨來》、《黑孩子羅伯特》……教師應該改變教材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主動地選擇學習內容,不應面面俱到,為讓學生全面了解課文內容而浪費大量的精力。要讓學生快速地粗略讀課文,先了解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閱讀自己需要的、感興趣的信息,最后作仔細研究,從中獲得知識技能。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內容多,篇幅長。要讓學生把所有學習內容都作為重點是不現實的。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讓學生在粗略讀的基礎上選擇出想學的部分,再深入地研究。這種做法,既利于滿足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又節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培養了學生的瀏覽能力,為提高學生從閱讀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創造了條件。
5.注重拓展,提高閱讀質量
注重課外的閱讀,在教學中能積極引導學生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提高閱讀質量。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一、 懸念引讀
在閱讀教學開展之前,我們教師要善于懸念創設,讓學生在好奇中投入閱讀。小學生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這種教學策略的運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力,讓學生對即將開始的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據教師設置的懸念,集中注意力進入到對篇章的閱讀中。
例如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剛剛學習了《開天辟地》這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學生對有了初步認識。可以利用這一內容導入新課,從中國古代神話引出古希臘神話故事,給學生設置懸念:“火是古希臘的一位英雄從天上盜下來的。這位英雄是怎樣將火種帶到人間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這個懸念使學生對這一神話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閱讀課文進入古希臘神話故事中,探索問題的答案。學生們讀到普羅米修斯因為盜取天火幫助人間,被天神懲罰時,自然會被普羅米修斯的犧牲精神所感動。在閱讀教學中,恰當的懸念能讓學生進入文本的人物和故事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交流。
二、 情境助讀
很多學生認為語文閱讀枯燥乏味,如果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展開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就不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閱讀教學中應精心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轉換文本形式,實現師生互動,讓學生在愉快、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就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埃及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特點及建造過程已經有詳細的說明,但是小學生在閱讀時,由于知識儲備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具體過程是什么樣的。面對學生的種種疑惑,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圖文并茂、動感十足的動畫,將金字塔的特點及建造過程用動畫形式直觀地展示,學生就能夠準確地理解課文所表述的內容,從而有條理地理清課文結構,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總結。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可以用現代白話文來表達兄長對弟弟的思念,聯系中秋節家家團圓的景象,體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這樣變換詩詞形式的教學方法較為新穎,拉近了小學生與古詩之間的距離,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三、 以寫促讀
完成了文本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反思,剖析文章的結構、布局,感悟文章的意蘊,學習優美的語言,從記敘文中學習清晰、有條理的敘述方式,從說明文中學會解說事物,闡明事理。對文本不能只停留在閱讀中,還應該在閱讀之外進行認真的反思,讓學生由課堂閱讀學習走向課外實踐操作,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實現多種能力的提高。
例如學習了《長江之歌》,學生通過優美的文字,了解了長江的源頭以及長江悠久的歷史,對長江增進了感情,同時認識到了現代詩歌的魅力。在課堂閱讀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創作,歌頌親人、家鄉、祖國,以進一步掌握詩歌的語言形式,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學習了《藍鯨》一課,學生對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有了初步理解,對說明文的寫作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課后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或者事物,運用課堂上學習的說明方法,來進行說明文的寫作操練。
關鍵詞:實現 小學語文 有效 閱讀教學 對策
一、激發閱讀興趣,挖掘閱讀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年齡小,有時不知道學習有多么的重要,他們的學習態度好壞完全取決于學習的興趣高低,所以,要想讓語文閱讀教學更加行之有效,就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出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樂于閱讀,喜愛閱讀,從而讀出興趣,讀出感覺,感受樂趣。我們知道,小學生天生愛動,天生就喜歡看動畫片和打游戲,我們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在看這些視頻的時候跟著進行閱讀,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給學生播放有趣的視頻欣賞,播放有意義的錄音傾聽,讓學生跟之進行閱讀,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實施體驗式教學,采取讓學生上臺講故事、朗誦等形式進行有效的閱讀練習,提高閱讀的能力,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如在學習《長江之歌》時,老師就可以播放《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用多媒體顯示長江的雄偉和歌詞,讓學生跟著哼唱,然后再跟著課文朗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閱讀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根據課堂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主動閱讀,愛上閱讀,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任何事情都不會長久,并且他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對于閱讀也是一樣,枯燥無味的單調的閱讀形式學生是不會喜歡的,只有采取不同形式的閱讀才能激起閱讀興趣,產生一次又一次的興奮點、興趣點。因此,我們要立足課堂,利用好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采用多種讀的方式,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
二、尊重不同釋義,力求閱讀創新
對于小學語文課的學習,我們的教育還是標準答案式和復制式的學習和教學,這很大程度上就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動力。在我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習慣性的追求標準化和標準答案,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課程教學來說,我們必須轉變思想,學會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力求閱讀過程和閱讀結果的創新,不可一味地去規范學生的答案。對于閱讀來說,由于受到個人文化素養、個人情感和價值觀的影響,出現理解上的異議是正常的,只要不偏離主題,可以適當地追求個性化行為。學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由“言”到“意”的感覺還原過程,也是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有的同學認為,諸葛亮擁有雄才偉略,而劉備求賢似渴,可以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對的,等待明主的出現;但有的同學就認為,三國時期,群雄四起,諸葛亮臥耕南陽,有些消極,如果劉備不訪賢尋能,他就會消沉一輩子,一無所成,諸葛亮應該學會主動,學會自薦。由此可見,這些同學的想法都是正確的,老師沒有必要非得規范答案,這樣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實現有效閱讀。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拓展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允許學生有“意見”,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爭辯,敢于提出異議,沿著自己獨特的“路徑”和不同的“感悟”走近文本,探尋創新閱讀。
三、倡導獨特閱讀,遵循適度原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學習,只要不違背大原則大方向,出現理解的多元化是值得提倡的,追求新意更值得鼓勵,但我們一定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因文而宜,因時而宜,因人而宜。在提倡獨特理解和新意閱讀的時候,不可冒進,必須遵循適度的原則。尤其是在公開課上普遍存在的共性現象,就是教者為了追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追求理解上的全面透徹,而對文本進行著“支離破碎”的分析理解,展開著“無休無止”的拓展練習,發表著“獨到高深”的見解感受,這樣反而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恰恰適得其反,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宗旨,背離了教材和大綱的要求,與有效閱讀的期望效果背道而馳。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節奏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在遵循文本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完成突破,這樣才能達到既定的閱讀目標和教學目的。一次語文課上,在學完《臥薪嘗膽》這篇課文后,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其實在歷史上,吳王夫差也曾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可是最終他卻敗給了勾踐,拔劍自殺。如果現在,我們穿越時空隧道,你會和夫差進行一次怎樣的對話呢?”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很多同學都讓“夫差”談談對會稽一戰后的反思,而“夫差”們都清醒地認識到了失敗的原因。這樣的穿越時空的模擬對話,不但加深了學生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讓一個立體的豐富的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清晰明朗。
四、推行個性閱讀,活躍學生身心
老師們經常說:“來,說說你的理解?!逼鋵崳芏鄷r候我們對文本的理解只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地。很多時候,內心的那種理解總是覺得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總覺得詞不能達意。正如陶淵明所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比缭陂喿x《快樂的節日》時,我們可以突破傳統的常規閱讀方法,先把學生分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有感情地朗讀、為詩配畫、或者改寫詩詞等,然后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各組的學習活動,最后分組交流學習成果。由于每個小組都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形式,課堂交流更為充分,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的舞臺,這樣做,既改革了閱讀方式,也實現了個性化閱讀。
總之,針對小學閱讀教學,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情來展開教學,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實現有效閱讀,達到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但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應該具有針對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善待文本,確立方向,把握時機,講求形式,真正地讓學生走進文本、閱讀文本、感悟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讓學生真正做閱讀的主人,做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