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5 03:38:19
序論:在您撰寫婦產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綜合ICU產科病人臨床研究》
2、《產科危重癥患者病情評估與預后系統的建立與評價》
3、《因素型產科病人分類系統的建立與研究》
4、《產科護士共情能力的調查分析》
5、《產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6、《改良產科危重癥病情評估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7、《孕前及孕期體重與產科并發癥及妊娠結局的關系》
8、《產科超聲規范化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9、《產科子宮切除70例臨床分析》
10、《產科醫生剖宮產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分析》
11、《三種常見病因所致急性DIC51例臨床分析》
12、《220例產科病例的早產危險因素分析》
13、《產科聯合ICU救治危重孕產婦28例分析》
14、《對護理實習生關于產科易發護患沖突場景的溝通指導》
15、《CRRT在產科多器官功能障礙中的臨床應用》
16、《廣西母嬰安全工程在農村地區的實施效果評價》
17、《不同產科因素對孕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及盆底肌康復治療的近期效果觀察》
婦產科學論文1700字(一):婦產科學臨床實習教學中CP結合TBL教學的應用探討論文
婦產科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臨床學科知識,也是醫學院校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內容,此科學內容存在比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傳統教學中,通常使用常規臨床帶教教學形式,雖然也起到了一定成果,不過無法令人真正滿意,并且此種常規帶教形式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教師生之間互動不到位等。現在醫學院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形式轉變為主動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領的互動教學模式。現在將TBL和CP結合教學法使用在婦產科教學中,針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檢查、診斷治療以及護理
等,使得患者得以早日康復,基于此,我院嘗試在婦產科臨床實習帶教中使用CP結合TBL教學,并選取近年來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方案分成對照組(n=45),與觀察組(n=45)。所有研究對象都是專業許而生,其中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齡19-24歲,平均(18.24±0.45)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0-23歲,平均(21.24±0.04)歲。學生來自的大專和本科學院,對兩組學生的基線資料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進行對比,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傳統臨床帶教方式,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理論知識講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查房實習工作,主要過程是,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內容進行講述,然后分配學生和患者進行溝通,掌握病史后進行婦產科檢查工作,為孕婦書寫病例、產程等。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實習具體情況提出問題,教師進行解決,最后以試卷測試形式針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檢測。觀察組采用CP結合TBL教學形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組劃分,結合實際情況以每組3-5人不同成績進行混搭【1】。第二,做好實習準備,教師為學生提供CP文本,簡單接受后提出簡單問題,實習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對病情掌握后以自學形式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第三,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基于教師引導下,做好治療干預工作,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分娩過程,判斷宮縮等。第四,個人發言時間,小組學生逐個提問進行解決。第五,總結點撥提升效果,依據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判斷,做好重點講解工作,做好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
1.3觀察指標
課程接受,組織學生進行考試,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以百分制形式進行,理論為60分,而實踐則為40分,以調查問卷形式,收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實踐能力等,針對結果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實習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做好統計分析工作,成績差異性對比可以采用t值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結果
實習結束后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考核,針對考核結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最終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學習興趣優于對照組,理論實踐能力高于對照組,系團結協作能力也高于對對照組,并且獨立查閱資料能力和創新意識也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討論
婦產科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內容,此科學是結合了內外和兒科學科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具備深厚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具備熟練臨床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醫師合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良好溝通能力。TBL教學結合CP教學形式和常規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學習,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合作能力和溝通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4】。TBL和CP教學形式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使用,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研究結果顯示,TBL結合CP教形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實習學生發展。
婦產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淺談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心得論文
摘要:留學生教育現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所高校開放程度的標準之一。但由于留學生在語言、文化及學習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留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和知識的理解上面臨不同的困難。為了提高留學生婦產科學的教學質量,該文闡述了在婦產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關鍵詞:婦產科學留學生教學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246-02
當今留學生高等教育現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其教學工作已成為國內各高校一項新的任務和挑戰。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一所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體現當代中國正不斷由生產經濟和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重大轉變。婦產科學作為臨床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生育調控,是集專業性、技術性以及操作性為一體的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充分發掘留學生的潛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種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診療方法。在多年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方面心得體會。
1留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
筆者學校臨床醫學5年制臨床本科專業留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國家。這些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口語基礎,大部分學生英語口語相對流利,但部分學生英語口語帶有較濃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漢語水平程度也參差不齊,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交流是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并且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其國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對專業課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1]。留學生課堂學習習慣與中國學生課堂學習習慣也有較大區別,留學生課堂學習氣氛較為活躍,學生主動性強,與教師之間互動良好。但同時,課堂紀律相對比較難把控,因為上課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打斷老師的講課隨時提問,所以課堂上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爭取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有所收獲。
2教學方法的實施
2.1理論課教學
因為考慮留學生未來畢業后雖然可能回國工作,但在中國留學實習階段,面臨的患者大多為中國患者,所以盡量讓學生適應中國的醫療環境,在課堂上采取中英雙語式教學。課堂首先先用傳統多媒體課件展示全英文理論課程內容,但摒棄傳統課件中冗長、繁瑣的文字描述,課件中采用形象的圖片、多彩的動畫以及部分原版英語聲音影像,形象生動地為學生展示該堂課的教學目的,通過生動的講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課堂采用啟發式及點撥式教學,在理論知識講授完畢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的方式對所學疾病總結,通過案例讓留學生融入角色,并參與到情境模擬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課堂的精髓所在,教師同時予以指導,培養留學生的臨床思維,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事先選擇一中國名學生,其作為“患者”經過課前簡單的培訓,以便于課堂上能輕松應對留學生的發問,并且盡量向標準化病人(SP)靠攏。然后,讓學生分別對其進行病史采集、口訴體格檢查項目及應實施的輔助檢查名稱。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實習環境,要求學生需用中文依次詢問病史,無法用中文準確表達者,教師在旁邊進行解釋說明,并鼓勵課堂上其他同學用中文進行補充提問。若學生提出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項目有誤,教師在其旁詢問選擇該項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的目的,進行解釋說明錯誤所在,并回放課件中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錯誤的原因;若學生提出檢查項目正確,教師應積極地對其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并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該“患者”的檢查結果,引導其針對性地探索該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同時回答出鑒別診斷名稱。在這一模式中,有的學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參與其中,或者對此表現得漠不關心,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并且授課教師在補充和解答問題過程中對于重點中英文詞匯做反復提醒、強調,進而加深學生對該堂課程的印象。
2.2實踐課教學
因婦產科學其本身的特殊性,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個人隱私問題,且基于目前中國醫患關系緊張,實踐課對于教師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實踐課前教師事先準備典型病例,要求學生應在課前溫習相關理論課知識,鼓勵并提倡學生收集理論課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識點。雖然理論課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環節,但牽涉到與真實患者溝通和相處的方式方法,也是醫學生所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問診過程中能讓留學生深刻體會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病例對象選擇能配合的典型病例為主,教師采用學生與患者“零距離”接觸模式,事先與患者充分溝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帶留學生走進病房。
然后采取將學生自由分組模式,一般分為4~5個學習小組為宜,每組選擇一個學生作為代表向患者詢問病史,同樣使用中文式提問,再由組內其他成員補充提問。留學生代表可對患者進行簡單查體,模擬式提問輔助檢查結果,然后由教師在旁邊給予輔助檢查結果的回答。教學實踐過程中組內同學可以隨時討論,盡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詢問結束后再進行組間的補充回答,探討在問診及查體時的疏忽遺漏之處,然后進行彌補和糾正,并對該病例的體征、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進行分析,提出診療方案。最后環節再由帶教老師對各組討論結果進行補充及點評,并結合具體病例解答實踐課前學生收集的有困惑和爭議的問題。因留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性格更加活潑、自信,且思維活躍,這種“分組式”的病例實踐課,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的反響普遍良好,同時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完美互動及配合,增加了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并且讓學生通過與患者的切實接觸,了解中國醫療現狀,適應中國國情,讓他們在案例學習過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團隊式”醫療,增加團隊合作精神。
3討論
1.1一般資料
調研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再次實施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均接受過剖宮產,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5±4.0)歲。99例患者隨機分為甲、乙、丙三組,各33例。比較三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初次剖宮產時,實施硬膜外麻醉,取仰臥。甲組于腹部做出縱切口,乙組于腹部做出橫切口,丙組將皮膚切開,撕開皮下脂肪并剪開筋膜層,對腹直肌進行鈍性分離,縱行將腹膜剪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子宮操作方法與前兩種剖宮產手術方法相同,并對腹膜、筋膜、皮下脂肪以及皮膚進行逐層縫合。再次婦產科手術實施對癥治療。觀察統計三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感染發生情況。
1.3腹腔粘連情況評定標準
根據孫紅霞等參考標準將腹腔粘連劃分為五個等級。0級:無腹腔粘連;1級:切口于網膜之間較少粘連,容易分離且分離時無血狀;2級:切口與網膜之間多處發生粘連,且分離時有溢血發生;3級:粘連面積>3/5,較難順利進行分離,分離時出血量較大;4級:粘連面積>7/10,且粘連緊密不能進行分離。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統計數據資料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粘連發生情況
甲組33例,0級2例,1級7例,2級19例,3級3例,4級2例;乙組33例,0級3例,1級7例,2級18例,3級4例,4級1例;丙組33例,0級7例,1級8例,2級17例,3級1例,4級0例,研究表明,丙組患者的總體粘連發生情況明顯優于甲、乙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甲、乙兩組粘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三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
丙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三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當前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發展,剖宮產手術被廣泛用于臨床治療中,在婦科治療中比較常用,對于治療胎兒宮內窘迫以及其他原因而導致的難產等治療效果顯著。但隨著剖宮產在婦產科的廣泛應用,其并發癥發生情況也有所增加,腹腔粘連發生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的恢復,且一些學者指出剖宮產術后再次婦產科手術的危險性以及難度均會有所增加。傳統的剖宮產術是在腹部做出一個縱行切口,所需手術時間較長,且對患者造成的機械牽拉刺激大,極易導致腹腔粘連發生。新式剖宮產術實施后不利于腹膜早日愈合,所采用的鈍性分離機械刺激,切口游離錯位等情況也會導致腹腔粘連發生。臨床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實施改良新式剖宮產術,該方法可有效避免對筋膜造成的牽拉刺激,在進行縫合時,采用的可吸收縫線較寬針距進行縫合,可有效減少皮膚壞死以及炎癥反應發生。本次研究中丙組采用改良新式剖宮產術,實施后腹腔粘連改善情況優于其他兩組,且手術時間大大減少,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產婦9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研究組(46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6.23±3.57)歲;分娩方式:剖宮產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4例,中學16例,小學及以下15例;研究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13±3.63)歲;分娩方式:剖宮產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5例,中學17例,小學及以下14例;兩組產婦年齡、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了解產婦及嬰兒基本資料,對產婦進行常規知識培訓并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研究組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護士進行整體護理,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與產婦建立良好關系,并對產婦心理進行評價,以此來制定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選用宣講、多媒體影像播放等形式對產婦進行產后注意事項教育,如飲食、性生活、自身清潔、母乳喂養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以提高產婦掌握孕產知識的程度;③環境護理:營造舒適、安靜且和諧的病房環境,以保障母嬰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
采用SDS、SAS對產婦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定,有抑郁癥狀為SDS標準分≥50分,有焦慮癥狀為SAS標準分≥50分;統計兩組產婦自身保健、母乳喂養以及新生兒護理等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孕產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孕產知識掌握率86.96%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SDS、SAS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產科護理是醫院日常診療以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產婦及嬰兒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圍生期對產婦予以科學合理的整體護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護理后兩組產婦的SDS、SAS評分以及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兩項結果,其中分析兩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可知研究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為86.96%,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說明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可促進產婦對自身保健知識、母乳喂養知識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體護理干預除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外,其選擇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可有效為產婦提供更為專業的孕產信息以及護理。此外,通過宣講、多媒體教學等形式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即飲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養教育等產后注意事項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產婦產后的困惑和疑慮,進而實現提高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分析兩組產婦護理后的SDS、SAS評分情況,可知經護理后研究組產婦SDS評分為(36.57±2.53)分、SAS評分為(37.58±2.24)分,顯著優于對照組(45.77±2.01)分、(47.76±2.65)分。該結果表明予以整體護理后產婦未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與鄭巧玲等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產婦產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以及心理變化給身體、情緒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變化,產婦可能會出現產后憂郁癥,其不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整體護理干預及時地對產婦進行心理評價,并針對產婦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等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可以為產婦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進而對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調節。
4總結
手術過程中,腹腔中的氣體壓力應控制在1.7kPa左右。通過切口把套管針送入病人的身體中,并在該切口處把腹腔鏡儀器一并置入病人體內。先使用腹腔鏡儀器對病灶進行觀察,同時詳細檢視病人腹腔中的狀況。選擇身體兩髂骨骼的前上嵴內側大約5cm部位進行穿刺同時切開一個細微的手術切口,在選擇切口部位并進行穿刺操作時,要小心規避腹腔的血管,防止儀器刺破血管。取出2根套管針,并將套管針儀器通過切口送入病人體內,經由套管把醫療儀器一并送入病人身體并逐漸深入到盆腔處。完成上述操作后,醫師要找到病人的病灶并針對不同的疾病使用腹腔鏡詳細檢視病灶及其附近的狀況,確定情況之后采取針對性的手術處理方法。在實施手術時,醫生應按照需要運用不同手術儀器進行配合,并通過剪切方式或使用電凝儀器、電刀設備或吸收裝置幫助病人去除病灶。78例婦女中,接受肌瘤剔除治療的婦女病人為25例,接受腹腔鏡囊腫剔除方案的病人為19例,有25例婦女肌瘤剔除治療,在腹腔鏡輔助下進行子宮附件切除的婦女有7例,此外,有10例在腹腔鏡輔助下行輸卵管妊娠術、17例婦女接受切除子宮方案。手術操作全部完成后,取濃度適宜的NaCl溶液對病人的腹腔內部進行沖洗清潔。仔細對病人腹腔中的情況進行觀察,重點檢視腹腔中是否發生流血狀況,檢查無誤之后,沿著套管將病人身體中的腹腔鏡儀器和相關器械取出,并將手術部位的細微切口閉合。
2結果
2.1手術方案選擇
在78例婦女病人中,接受腹腔鏡囊腫剔除方案的病人為19例、有25例婦女肌瘤剔除治療、有10例在腹腔鏡輔助下行輸卵管妊娠術、17例婦女接受切除子宮方案、有7例在腹腔鏡輔助下進行子宮附件切除。
2.2手術相關情況
手術用時在76.6~104.5min之間,實施手術的平均用時為(82.6±10.4)min,手術中,婦女的失血量在67.8~113.6mL之間,平均失血(95.3±28.4)mL。手術完成之后,78例婦女身體的復原速率十分理想,最短留醫天數為3d,留醫天數最多的婦女為12d,手術后平均留院觀察6.7d。
2.3病人的復原情況
78例婦女中,有77例接受手術之后癥狀徹底消退,身體復原到健康狀態,其中僅1例婦女在復原階段出現肌瘤二次生成情況,需再次接受剔除手術。因此,痊愈概率為98.68%。
3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來我院婦產科133例經B超診斷及手術和病理證實均為婦產科急癥患者,年齡17.2~44.3歲,平均年齡(31±3.5)歲,病種包括異位妊娠、黃體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處女膜閉鎖、急性出血性輸卵管炎等,患者發病時間0.5h~24d,平均5d;98例患者出現不規則出血,時間從1h~0.5個月不等,所有來院患者均表現為下腹劇痛,110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和儀器設備型號
B超檢查采用意大利百勝DU6,采用頻率為4.0Hz、5.5~8.0Hz的陰道探頭以及凸陣探頭[2]。針對性地進行腹部B超和陰道B超,觀察記錄患者子宮形態、大小及附件區等盆腔器官的圖像特點,同時探查患者腹腔、盆腔是否有積液。根據B超檢查結果初步診斷患者的疾病,同時,詢問患者相關病史并完善其他相關實驗室檢查和病理活檢,確診患者所患疾病,派專人將兩種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并繪制成表,計算B超檢查的符合率。
2、結果
本試驗中133例婦產科急癥患者B超檢查結果符合率統計結果見表1,除了處女膜閉鎖外,均達到70%以上,相比開腹探查和病理活檢,特別是對于異位妊娠來說,具有無創、簡便、快速等特點的B超優勢明顯。
3、討論
B超主要應用超聲的良好指向性與多普勒效應等原理,將超聲發射到人體內,由于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聲阻抗的區別,反射和散射后接受到的信號特征性差異經處理后,為經驗豐富的醫師診斷提供參考。婦產科疾病中常發生各種急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由于其病種特點必須第一時間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育齡期多見[3],此類疾病發病急,種類較多且進展快,如不及時診治,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采用B超手段進行檢查,可以對患者盆腔臟器在無創的前提下進行較為詳細的觀察,提高疾病的定位效率,并及早判斷其性質,為患者贏得治療時機。本試驗結果表明,婦產科急癥主要病種為異位妊娠(71/133),2011年王曉薇[4]等醫師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試驗結果,進一步佐證了筆者的論斷,同時,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病例數在逐年遞增,特點是輸卵管妊娠,B超顯示宮腔內無妊囊和胚芽,而在輸卵管見到,并且圖像隨停經時間、內出血量和發生部位而各具特點。通過陰道B超結果更加準確,相比腹部B超[5],患者無需充盈膀胱,且不受肥胖、腸道等因素影響,以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卵巢囊腫蒂扭轉也是婦產科急癥中較多見的病因(31/133),B超不能顯示患側卵巢,而子宮側出現實、囊性或者混合性腫塊,中間有一個個小小的光點,這些都說明了B超檢查的優越性,不過切忌盲目應用[6],本組中4例誤診是黃體破裂,說明應更多地結合相關病史來確定,黃體破裂可因囊腫生長過快引起自發性破裂,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超聲檢查可在附件區探及腫塊回聲,邊界不清,可為混合性回聲或液性暗區,其內可見光點漂浮。
輸尿管位于腹膜后,由于解剖關系,意外損傷極為少見。但輸尿管與生殖系統解剖位置臨近,組織疾病改變可導致輸尿管炎癥、粘連或移位等,困難復雜的婦產科手術常發生輸尿管損傷,婦產科手術輸尿管損傷發生率為1%〔1〕,我國輸尿管損傷最多見的是早期宮頸癌時行廣泛子宮切除術,其發生率為0.2%~1.9%或更高〔2〕。本研究中輸尿管損傷發生率為1.00%,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輸尿管損傷占全部輸尿管損傷的比例最大,均與文獻報道相符。
2輸尿管損傷的部位和原因
輸尿管損傷盆腔段多位于:子宮頸峽部、子宮動脈跨越輸尿管處、子宮骶韌帶處、子宮主韌帶輸尿管膀胱入口處。損傷原因包括:①熱損傷:如腹腔鏡手術采用的電凝和電刀的方法,熱傳導的范圍和程度與單極電凝、電切時間長短、功率大小及手術范圍有關,單極電凝熱效應可傳導至周圍2cm的范圍,若電凝時間過長、功率或電凝范圍過大易造成輸尿管損傷〔3〕。②解剖關系復雜或術野暴露不清,如盆腔粘連嚴重廣泛、腫瘤浸潤及擠壓、術中大出血盲目鉗夾或縫扎,易致輸尿管損傷〔4〕。③操作失誤:腹腔鏡手術是器械依賴性手術,手術操作技巧要求更高,手術操作不當,手術粗暴,盲目求快,鏡下操作不熟練或盆腔解剖不熟悉,易損傷誤扎輸尿管。④輸尿管缺血、壞死形成輸尿管瘺;或手術剝離時損傷輸尿管神經,使輸尿管蠕動無力,管腔擴張,內壓增加,導致缺血而形成瘺〔5〕。⑤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如宮頸癌的放射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損傷腫瘤周邊的正常組織,而輸尿管的解剖位置決定輸尿管損傷也不可避免。⑥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道畸形,術前沒有充分評估可損傷輸尿管。
3輸尿管損傷的診斷
輸尿管損傷的早期診斷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及時發現輸尿管損傷、查明輸尿管損傷的原因,早期修復,保護受傷側腎臟功能,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關鍵。輸尿管的損傷較隱匿,對輸尿管損傷的診斷在于提高警惕性。術中若發現有管腔的條索狀物結構被剪斷或輸尿管走形區有滲液應警惕輸尿管損傷,在解剖沒有變異的部位找到輸尿管,再繼續向下追蹤即可確診〔6〕;注意輸尿管的蠕動情況,扭轉和斷裂后的輸尿管蠕動會增強〔7〕,雙側輸尿管損傷可立即無尿,一旦術中出現血尿,應高度懷疑輸尿管損傷,可經膀胱插輸尿管導管,也可靜脈注射胭靛脂觀察術野有無藍色液體出現〔6〕確診。本研究中3例通過膀胱輸尿管導管插管確診;尿液外滲常發生于腹膜外,除發熱外,體征并不明顯〔8〕。若損傷在術中沒有及時發現,注意術后相關癥狀,術后發現傷口漏尿、腹腔積尿或陰道漏尿,繼而表現為發熱、腰部疼痛、腹膜刺激癥狀、胃腸道刺激癥狀、血尿、無尿、梗阻癥狀及腎區叩擊痛等癥狀,高度懷疑輸尿管損傷,通過相關檢查得以確診,如行B超檢查,發現腎積水,進一步行IVP檢查,可明確輸尿管損傷的部位及腎功能受損情況,IVP不顯影者,行MRU檢查,陰道內漏尿者行膀胱尿道造影或注入美藍可排除輸尿管損傷。通過上述方法本研究中58例輸尿管損傷均得到確診。
4治療
醫源性輸尿管損傷的處理原則是保護腎功能和恢復尿路的連續性。存在尿液外滲時應徹底引流,避免繼發性感染;輕度輸尿管粘膜損傷時可應用止血藥及抗菌藥物治療,并密切觀察癥狀變化;較小穿孔如能插入并保留合適的輸尿管內支架管則可自行愈合〔4〕;術中發現立即修復成功率較高,術后3日內延遲確診的輸尿管應積極手術,因此時的組織水腫輕,術野清晰,修復成功率較高〔8〕;術后2~3周延遲診斷的輸尿管因尿液所致的嚴重反應,導致局部組織水腫、組織糟脆,采取暫時性的尿路改道,待手術瘢痕形成期過后3個月,粘連薄膜化,易于解剖瘺和吻合修補,采取開腹修補。本研究證實:輸尿管損傷盡早診斷盡早修復,保證通暢,保護腎臟功能,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5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