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4 09:14:47
序論:在您撰寫博物館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博物館事業的迅速發展、免費開放的實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博物館參觀人數大大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文化產品的銷售就成了博物館的一大收益來源,加之本身文化傳承的必要性,博物館更加需要良好的文化產品來滿足需求。但是,我國的大部分博物館文化產品缺乏設計,紀念品攤位常出現隨處可見的小商品,因此常有人調侃:“都是‘義烏’出品,哪里都有,不用買?!辈糠植┪镳^的獨立文化產品僅僅是對某種文化元素的牽強附會,缺乏認真的設計思考,這種“偷懶”使得產品變得粗糙,缺乏收藏意義。
二、烏蘭察布與博物館——課題的產生
筆者參加了烏蘭察布博物館的駐場設計工作,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烏蘭察布博物館終于開館。筆者對該地文化產生巨大興趣,并且希望設計出精致的文化產品來體現自己對我國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的觀點。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烏蘭察布自戰國至漢末都是匈奴的領地;北魏前夕,鮮卑設立北都;隋唐時,突厥又建大利城進行管轄;以后的宋元明清,這里都是北方少數民族相繼生息之地。烏蘭察布博物館以歷史為線索,展廳以“走上烏蘭察布”為主題,創造出蕭索神秘悠遠的游牧風情。博物館文化產品的設計使筆者在視覺傳達和博物館展陳設計這兩個專業中找到了交匯點。烏蘭察布博物也使筆者的很多設計想法有了實際意義。明信片便于承載文化,成本偏低,成為筆者設計的選擇。
三、設計特殊性——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烏蘭察布對民族問題尤為重視,街上的店鋪無一不要求漢蒙雙語,足見國家對于民族平等的重視。民族的共存、融合、發展,是烏蘭察布的一大主題。同時,烏蘭察布博物館也體現出了一點,即這不僅僅是漢民族的博物館,或僅僅是少數民族的博物館,而是講述少數民族與漢民族從古至今交流彌合,最終融為一體、共同促進發展的博物館。在這個前提下,明信片在人物選擇上就有了依據:契丹神秘悠遠,拓跋珪與檀石槐恢宏壯闊,這都是烏蘭察布歷史上少數民族游牧風情的特征體現;馮太后和拓跋宏推行“孝文改革”,在北魏中后期全面推進漢化,體現出我國的民族融合。
四、設計目標——現代的通史類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
烏蘭察布博物館是當地歷史的承載,對當地的歷史傳承影響巨大。對于參與歷史類博物館設計的人員來說,講述并傳承歷史是一種責任。烏蘭察布的歷史厚重深沉。相對于秦皇漢武,檀石槐、拓跋珪顯得并不那么如雷貫耳;相對于唐宋元明,鮮卑、北魏在大家心中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但聽到這些名詞,我們可能聯想到北地的朔風勁草、古老的戰馬嘶鳴、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神秘而宏闊,使得這個博物館有著獨特的魅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視覺語言把這些魅力講述出來,但這種講述不是枯燥的背書,我們要讓觀者易于接受這些知識,這就需要用現代的視覺語言來表述這些知識。比如,真正閱讀過《三國志》的人并不多,然而明代有《三國演義》,使這段歷史家喻戶曉;《百家講壇》里品三國的出現掀起了風潮,即使不同時代、不同語言,卻同樣引人入勝、同樣成功地推廣文化。這也是我們在為博物館設計相關禮品時應注意的。歷史是有趣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迅速產生興趣,陌生也會產生抵觸,歷史類博物館禮品設計應該努力把這種歷史的趣味性外化,與觀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設計形式可以輕松現代,但內容必須嚴謹。許多文化產品在歷史內容上錯誤百出,而博物館是以文化傳播為目的的,正確性是第一位的。在烏蘭察布博物館明信片設計中,筆者參考了《二十四史》的相關段落,在人物繪制中對服飾等元素進行了考據,避免紕漏。
五、結語
1、視覺效果
傳統博物館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陳列的重點只是在于將“物”的信息傳達給參觀者。在新的陳列設計理念中,注重的是參觀者。博物館得已生存和發展是在于參觀者愿意去欣賞,所以在展示時,不僅僅是要將“物”展示給人們,還應該關注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需求。博物館在陳列問題時應該要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考慮怎樣的陳列設計可以給參觀者美的享受,使參觀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的觀賞感。
2、空間感
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人們盡管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或是網絡技術達到使人們在博物館中有真實感受的效果,但僅靠感知是無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蘊藏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信息的。人們想要獲得真實感,可以在某一空間中進行。在現代博物館的陳列設計中,空間陳列可以將信息與參觀者聯系起來,將想要表達出來的信息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人物合一”的境界給參觀者絕佳的參觀享受。現代博物館的設計更多地開始傾向于空間設計,獨立的空間所表現出來博物館獨特的文化精神,不斷研究擴展展陳空間,營造出與博物館相對應的文化主題,是現代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觀賞體驗
旅游業的發展為博物館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同樣教育業也為博物館提供新的發展模式。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知識,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之類的場所,從傳統教學趨向于“言傳身教”,讀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館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場所,在提供信息、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觀賞體驗。如今人們對于場所的選擇,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識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觀賞效果,現代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更要注重人們的觀賞體驗,設計的核心是展現的內容與人們的互動交流,博物館的陳列不僅僅是展示內容,更重要的是向人們傳達信息和情感,陳列的空間及其環境所聚集的是人們的情感體驗和生活。
二、空間展示設計
1、創新
人們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希望從中得到情感的共鳴與交流,希望看到獨特、有個性的展示設計。博物館的展示手段要表現出“創新性”、“獨特性”的特點,要敢于創新,打破常規,不平庸,不老舊。展示設計在外觀上要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現出博物館的特色,既要考慮到陳列藝術,同時還要注重整體建筑的形式、空間感和參觀者需求。博物館獨特的展示風格也可以表現在所在地域的特點、文化和時代等方面。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從時代背景、以往的歷史等方面進行設計,使參觀者更好地領會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2、注重參觀者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理念在空間設計這一點上,要注重參觀者的體驗。在展示設計中,更注重的是人與環境、建筑之間的交流互動。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圍繞著人們的觀賞感受、觀賞情感等,使用各種藝術方式構建一種空間,滿足參觀者對知識和休閑的雙要求。既陶冶情操,又獲得知識,這是博物館與其他休閑娛樂場所最大的不同,同時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體設計
現代博物館的陳列空間設計不單單是圍繞某一點,而是對整體環境、建筑和空間的整體設計。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并不僅是局限于歷史,同時也代表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在陳列空間設計上,設計師要將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環境對陳列的影響在于建筑形態、地理特征和展示內容三個方面,為了避免三者產生矛盾,可以將建筑設計中的美感、環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陳列的空間中去,再將陳列所要的內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創造出更美妙的設計風格。
三、結語
1.1關鍵內容宣傳不到位目前,中醫藥博物館所開展的中醫藥文化宣傳內容中,還是以中國醫學史為主線開展宣教工作,目標受眾以國人為主。但是對于外籍人士而言,對于中醫學的關鍵內容還涉獵甚少,這樣就會導致宣教效果非常有限。這些關鍵內容包括:中醫藥文化的根源—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氣的一元論、陰陽、五行等學說;中醫學的思維特征:整體思維與辨證思維等[3];此外,中醫藥學家對世界的貢獻、中醫對重大疾病的突出療效等。
1.2體驗少,說教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溝通的障礙,很多中醫藥文化很難為外籍人士所理解,如果一味的進行口頭的說教還不夠,不能讓其有切身的體驗是很難讓其信服的。現在的中醫藥博物館體驗、互動的項目比較少,如中醫舌診、目診、色診、脈診、刮痧、針灸、拔罐等均比較少見。中醫藥博物館與中醫的養生保健場所或中醫院的分離也可以說是一個先天的缺陷,使得外籍人士不能親身體驗中醫藥的診療過程與切實療效。
1.3宣傳媒介手段傳統目前,大部分中醫藥博物館還是采用傳統的實物媒介進行中醫藥文化的宣教工作,現代媒介應用較少,這就給宣教效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一來導致受眾獲取中醫藥文化教育的途徑、機會大大減少,二來也導致宣傳的效果不夠理想,對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概念是難以用語言文字來宣教的[4],更不要說對有溝通障礙的外籍人士,其宣教效果可想而知。
1.4翻譯水平阻礙跨文化溝通翻譯水平是擺在中醫藥跨文化溝通前面的一條巨大鴻溝,目前的中醫藥博物館外語人才儲備較少。眾所周知,中醫藥涉及很多哲學基礎概念,還有中醫自身的很多比較抽象的名詞概念,要理解這些概念,別說外籍人士,就是生活在本土的中醫本身對有的概念理解都比較困難,甚至還存在不同見解,要想將此類名詞術語翻譯出來談何容易[5-6]。此外,中醫藥文化屬于高語境文化,語言比較含蓄,而包括英語在內的多數語言都屬于低語境文化,比較直接,兩者之間的溝通很容易產生誤讀、誤解,造成一些溝通的障礙[7]。
2中醫藥博物館開展跨文化傳播的策略
2.1加強主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中醫藥文化融合了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各家文化的精華,內容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數學、軍事等多學科知識,其哲學基礎為氣的一元論、陰陽、五行等學說,其思維特征為整體思維與辨證思維,其所構建的理論體系與醫學模式逐步為現代醫學所認可,而現代醫學模式是眾所周知的不斷改錯、不斷修正,有理由相信現代醫學模式最終將融入到中醫學的整體醫學模式中來。中醫學是經過數千年實踐的成熟醫學體系,獨自護佑了中華民族的健康發展,不只是平常的治病救人,還有治未病、抗擊瘟疫等,均已載入史冊。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需要的是我們要加強對自身的認知以增強自信。此外,民族的自卑感源于中國近現代的落后挨打,民眾經不起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將落后的根源歸咎于中華文化,其中也包括中醫藥文化[3]。然而我們回顧歷史,在我國興盛的近2000年中,隨著中華文化圈的擴大,周邊哪個不來主動學習中華文化、主動學習中醫?,F今我國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的崛起,學習中華文化的熱潮、學習中醫的熱潮一浪勝過一浪,我們沒有時間再去自卑,需要我們考慮的是如何準備迎接這一浪潮。
2.2加強對外宣傳的主動性中醫藥博物館應該對中國文化、中醫藥文化的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西方文化占據主流地位的情況,應該思索如何從“文化休克”到“文化適應”[8],通過文化適應開展主動宣傳,不僅館內要有精心策劃的方案,包括培養專業的翻譯,而不是臨時借調的且中醫藥知識不夠專業的翻譯人員,詳細的多語種的翻譯說明等,還要思考、策劃如何針對外國人士的宣教工作,將宣教工作拓展到海外,將宣教對象擴大到外國人士。只有提高認識、精心策劃對外宣傳,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守為攻,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影響范圍,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2.3抓住主干,突出重點在中醫藥文化對外宣教中,應抓住中醫藥文化的主干,突出重點,提綱挈領地將中醫藥文化主體、中醫藥突出歷史貢獻、中醫藥突出療效進行宣傳。只有抓住重點,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不致于本末倒置,忽略根本。應該對中醫與易家、中醫與道家、中醫與儒家等重點根源問題進行宣教,對中醫學的氣、陰陽、五行等哲學基礎概念進行闡發,以及中醫學的整體思維、辨證思維特征進行宣教。此外,突出醫家,如葛洪、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均對中醫學乃至世界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應對他們的貢獻重點宣教。中醫學對鼠疫、天花、流行性出血熱等歷史上的重大疫病均有突出貢獻,現代中醫對流腦、乙腦、非典等也有著突出貢獻,還有很多疾病的中醫療效均非常顯著,應當有重點地進行宣教,讓外籍人士看得到真實的案例、切實的效果。
2.4增加互動體驗項目在中醫藥博物館的互動體驗項目中,應該適當增加諸如舌診體驗項目,設置典型舌象模型,讓參觀者通過鏡子來與模型相比較;設置目診體驗項目,將五輪學說形象化,也可通過設置典型目象模型,讓參觀者通過鏡子來與模型相比較;面色體驗項目也需要設置模型、鏡子來讓參觀者進行體驗;脈診除了通過脈診儀讓參觀者體驗之外,還可由專業人士進行把脈問診,讓參觀者體驗中醫脈學之奧妙;刮痧、針灸、拔罐等也應成為體驗項目。此外,尚可讓外籍人士體驗特色中醫藥膳,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中醫藥博物館并不具備藥膳制作條件;中醫養生太極拳、八段錦等也可現場教學,建議中醫藥博物館與養生館、藥膳館等聯合經營,增加中醫藥文化的體驗內容。中醫藥博物館還應與中醫診療機構聯合,可以利用博物館的閑置空間引進中醫醫療保健機構,如果受條件限制,也應當通過實時視頻將中醫醫療機構的幾個代表性門診進行館內直播。
2.5充分利用現代媒介開展宣傳工作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論壇、微博、微信等開展中醫藥文化的跨空間宣教。各個博物館可以根據自身力量開展上述工作,至少也應將自身主頁設置多個語種,盡量詳盡,有條件還可開展虛擬博物館建設。此外,應該對中醫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通過制作光學模型、二維動畫或三維模型等進行展示。2.6合眾聚力,突破語言障礙為了突破語言翻譯障礙,有識之士早已獻計獻謀,有的建議直接由自己培養既懂中醫又懂外語的學生,如廣州中醫藥大學就與廣州外語外貿大學聯合培養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還有的主張將中醫送出國外進修外語;也有的主張充分利用海外留學生,在其學成后利用其精通外語的基礎,由這部分人開展中醫的翻譯工作,如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就讀畢業的胡碧麗同學,她作為外籍人士,在中國學習多年后,對漢語、中醫的掌握水平已遠超出一般的研究生水平,還在廣東省中醫院出過門診,可見其水平,如能由這樣的人才進行中醫的翻譯工作,將使中醫藥對外傳播具有跨越性意義[7]。
3結語
[關鍵詞]信息庫 印證 載體
[中圖分類號] G260 [文獻碼] C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294-1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數字化信息對我們當今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傳統文獻似乎對當今社會生活無足輕重。殊不知,文獻是傳統信息的集合,在博物館中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1文獻是歷史發展的信息庫
傳統的圖書資料是各類信息的組合體,這種文獻在我們當代社會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博物館來說,文獻一方面是博物館科研人員進行科研的參考資料和科研成果的一個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高品味文化的載體,在長期歷史發展中起著信息庫的作用。
我國有豐厚的文獻資源和豐厚的文物資源,通過文獻資料的翻閱,我們還能清楚看到華夏文明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和社會發展實況,曾經過往的歷史好像近在咫尺,大大縮短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增加了中華文明的厚重。另外,博物館在陳列人類歷史上優秀文明結晶時,除了展示遺物,還可借助文字解說展示陳展的主題、要義以及文物的基本概括和文化內涵,為藏于地下數千年的文物諸如鮮活的因子,使文物更立體、更完善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文獻在這里就起著信息資源的作用。文獻的信息資源性作用決定了文物資源的完整性,我們在對文物資源進行研究的時候,必須以文獻資源為基礎,并借助文獻資源的文化價值傳播文物的價值,二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才能產生深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因此,重視文獻在博物館中的作用,它小可提升博物館的科研水平,大可起到延續中華文明的的作用,不斷收集、管理博物館文獻資料是確保博物館成為文化品位信息庫的保障。
2文獻印證著歷史文化的價值
文物作為歷史發展的實物,它對歷史文化的價值通常被人們所重視,文獻與文物一樣起著印證歷史文化價值的作用。所不同的是,文物是實體,文獻是文字記錄,二者在記錄一個國家和民族進程的過程中應起著互相印證的作用。一方面,文物的存在可為文獻史實提供載體,證明文獻的真實可靠性,文獻的存在可從側面印證文物的真偽,并為人們了解文物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對人們認識文物起著一定的普及介紹作用,還能以文字還原的方式使人們對朦朧的過去產生清晰感,促進歷史文化片段的連接。另一方面,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陳列文物,向人們展示歷史發展進程,這個展示不能只是文物實體的展示,還需要文字的印證和的介紹,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在原有文獻的基礎上印證新的文物和文獻,這些都離不開文獻的指導。因此,對博物館來說,文獻與文物一樣,都是博物館發展事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博物館在加強文物征集保管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強文獻資料的建設,要隨著文物資料的擴充不斷調整博物館內文獻資料結構。
需要指出的是,博物館的文獻資料搜集,不能像圖書館那樣全方位地開展,而要根據自己館內特色和科研項目特色,確保文獻資料與文物資料的一體性。全國的博物館,無論是省級博物館還是縣市級博物館,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所陳列的文物與收藏的文獻資料要具有針對性、一致性。以新疆自治區的博物館為例。新疆地區首先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氣候干燥,文物標本眾多,絲織品、毛織品、干尸等文物標本在全世界很“找回西域昨日輝煌――《新疆歷史文物陳列》”的活動,推出諸如古代干尸陳列、新疆民族風情陳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項目,既體現了地域特色,又融合了新疆地區的歷史發展狀況,具有典型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國其他地區的博物館也可效仿新疆自治區博物館的做飯,圍繞與本地區密切相關的歷史、地方志等史料,進行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歸納、立檔和編目保存,使博物館成為一個多方面、多角度印證文物、體現歷史文化價值的載體。
3文獻是推動博物館各項業務開展的必須載體
文獻資料作為歷史上各類信息的組合體,一方面印證著一個國家和民滿足歷史的悠久,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歷史、藝術、軍事、環境、地理、人文精神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在一定程度上觸發著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靈感,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探索視角。如果結合畫冊、論文等其他表意更豐富的圖書資料,還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呈現過往歷史系統,為科研人員探索科研成果提供更廣闊的歷史史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獻就是立體逼真的百科全書,科研人員可在這種“百科全書”的基礎上,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全面的渠道了解國家和民族的過去,預測未來世界的發展。這樣一來,文獻資料不僅是推動博物館開展科研事業的基礎,還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歷史殿堂。
當代社會提倡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全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蒲泄ぷ魇峭苿託v史發展與進步的加速器,每一個科研工作的成功都意味著一個民族在文明程度上前進了一步。作為文明歷史發展的縮影,博物館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異于一種文化品牌形象。這種形象的建立,既需要科研人員不斷創造出高質量、高品味的文化產品,還需要大量的圖書資料作為科研工作的依據。所以在博物館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設過程中,世界各國學者、還價,都與博物館有過密切的合作關系,人類歷史上很多優秀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博物館豐富的文獻資料支持和文物實體印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獻資料通過科研工作的成功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創建一個國家文化品牌形象的作用,充當了一個社會歷史發展與進步的加速器。
博物館中的文獻,雖然不像圖書館中的那么全面,但同樣兼顧自然醒時和社會科學屬性,具備了知識的多重屬性特征。而多重屬性的存在,又在客觀上容納了知識的資本性、商品性、社會性,容納了人類科學發展與進步的結晶。人類社會的發展,無一不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汲取有益能量急需前進,文獻資料的多重屬性特征,又在一定意義上起著“巨人肩膀”的作用,我們既可以正面欣賞前人勞動成功的結晶,又可站在它的“肩膀”上,向前看得更遠。換言之,文獻不但促進博物館文化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參考文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主要功能已逐漸轉變為宜教服務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博物館藏品采用數字化管理,便于人們隨時隨地查尋藏品,瀏覽欣賞。藏品數字化管理的具體需求如下:
1)采用多媒體技術,將館藏文物的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各種資料存儲在數據庫中,便于管理人員對藏品進行添加、修改、查詢、刪除等操作。
2)藏品出入庫管理是藏品數字化管理系統中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①藏品出庫時必須提供有效的審查口令;②查詢藏品的數量、當前狀況及其存放位置;③對藏品的具體出庫時間、出庫理由及其去向,都有詳細的記錄;④藏品歸還入庫時,藏品的現狀及數量也有詳細的記錄。博物館的管理人員便于從本系統中及時了解藏品的情況。
3)數字化管理系統的統計功能,便于工作人員根據各種不同的條件,對博物館藏品的各種信息進行統計。
4)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環境技術相互結合,能夠開展數字化的藏品展覽,使展廳變的豐富多彩。
數字博物館管理系統必須確保藏品影像符合要求,存儲符合規范。通過以下過程控制,完成在藏品影像整個工作:安全檢查采集對象題庫填寫藏品聲像采集表數字影像采集影像編號存儲影像質量審核導入系統數據庫。
2系統功能設計
經過分析,深圳數字博物館館藏品影像管理系統可以分為二個部分:藏品影像管理用戶子系統、系統管理員用戶子系統,分別面向藏品影像管理人員、系統管理員用戶。系統管理員用戶子系統主要負責為管理員提供一個管理藏品影像過程中各種信息的一個平臺,包括用戶部門管理、日志管理、藏品類別管理、數據庫維護等功能。藏品影像管理用戶子系統為藏品影像管理人員管理博物館藏品影像資料提供維護功能,包括影像錄入,影像維護,影像查看,影像導入功能等。
3數據庫設計
通過對數字博物館影像管理系統的具體分析,本系統主要設計了Vod_Catalog、Vod_Chatlog、Vod_Class、Vod_File、Vod_Image、Vod_Log、Vod_User、MS_IB_Multimedi-a、MS_IB_Range等數據表。
4系統實現
本系統基于B/S模式,采用MVC模式、J2EE框架、Ajax技術、Struts2技術和Oracle10g數據庫,客戶端通過瀏覽器完成整個操作過程,現以影像錄入模塊為例進行說明,其它功能模塊類似。影像錄入模塊主要負責添加新的影像,錄入影像時,用戶需要輸入媒體名稱、選擇媒體類型、選擇需上傳的媒體文件和媒體說明信息等資料,點擊“確定”后,將新的媒體資料保存到數據庫中。
關鍵詞: 博物館 大學生 志愿者 教育 服務
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和實踐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大學生是社會的特殊群體,是承載和實現新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骨干精英。現階段博物館日益重視對大學生的特色文化服務工作,逐步構建起科學文化素質共建文化教育合作平臺,引導和開展大學生志愿活動,承擔起多元化服務的使命。
一、構建和完善館校共建教育合作平臺是基礎
博物館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向公眾開發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被譽為人類文明的寶庫。博物館融入公眾,成為現代教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教育體系的特殊資源和陣地?,F代博物館既凝聚了先人智慧之精華,又展示著人類現階段在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它能讓受教育者益智勵志、借古博今,也可以激發受教育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及公眾的責任心與自豪感。它作為非正式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極大地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內涵,并提供了不同的學習、交流及職業素養養成方式,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作為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職能之一,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受到文博界和教育界的重視,不僅成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還日益成為校外教育、職后教育的開放式教育場所。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與博物館的共建文化教育合作成效顯著,以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實踐教學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為基礎,積累了豐富經驗。筆者以為:現代博物館應加快建立和完善館校合作平臺,尤其針對大學生群體,應秉持“立足本館實際、突出鮮明特色、創造優質品牌”的先進理念,全方位開展大學生群體的社會文化教育與服務。
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傳授知識、注重實踐、培養能力和提高修養融為一體,有效推動大學生思維方式的開拓、團結合作精神的加強與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除了課堂,博物館越來越受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青睞,已成為普及推廣科學文化知識、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建設陣地。
開展高校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建立和維護館校共建合作平臺應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博物館與各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舉行掛牌儀式僅從形式上初步明確館校雙方各自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今后雙方仍須在交流合作中加以具體細化和貫徹落實。館校雙方合作可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博物館通過招聘大學實習生、定向培養其專業技能等途徑推動事業發展,建立和完善人才儲備庫;各大高??梢耘e辦“校園文化周”、“博學大講堂”、“藝術沙龍”、“文藝匯演”等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積極引進博物館文化資源,通過校園傳媒宣傳、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最終實現當代博物館與高校廣大學生之間的“零距離”,最終讓高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充分感知和領略博物館文化的力量、情懷與智慧,深切感受博物館的魅力與奧妙,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最終提升其道德品質、人文素質與藝術修養。
構建和完善博物館與高校緊密合作的文化教育事業,應加強雙方合作、深化工學結合,進一步調動博物館參與人才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雙方各種資源由外延式利用深入到內涵式整合優化與提升,館校雙方深度融合,全程合作重點培養,既能著力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效益和質量,又可為當代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高素質智力支持。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是保障
一、傅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文化服務理念認識不清晰
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中國,對博物館的定義均認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突出強調博物館的社會性、公共性。這也正是博物館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基礎和職能所在。但是,從博物館現狀可看出,國內對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研究成果較少;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標準中涉及到博物館的項目和權重較低;博物館已開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水平不高。中國博物館對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以及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性認識還不清晰。博物館以文物藏品為中心的傳統意識還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博物館雖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但很多是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任務,未能充分考慮社會大眾的需求和接受力。
(二)博物館基礎設施薄弱
在全國博物館進入免費開放時代之后,各地博物館愈發受到民眾的青睞。參觀數量增長幅度很大。各地政府亦順應潮流,大力建設博物館。目前中國博物館數量雖然增長很快,但是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城市,中西部地區博物館建設發展迅速,但總體低于東部。在人均擁有率方面,中國博物館總體數量仍顯不足。在全國范圍內,博物館基礎設施仍需加強。
(三)城市博物館集群建設較弱
所謂城市博物館群,是以一個或幾個大型博物館為龍頭,通過與相近周邊的博物館的合作與交流而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大小博物館形成“結構有序、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共建共享”的鑲嵌體系,體現出大小博物館互動、區域一體為特征的高級演替形態,其本質是結構和功能的互補和互動。城市博物館資源依然相對分散,在具體的合作交流、共建共享方面還未能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使公眾享受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性受到影響。城市博物館的集群力量需要得到有效整合。
二、博物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的思考
(一)樹立正確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理念
博物館的核心價值體現,已從保護文物藏品到保護文化遺產,再到服務社會,進而向參與推動社會變革的神圣責任回歸。社會變革的深化、博物館功能的延伸、博物館核心價值的提升等,也強烈推動著博物館工作者思維意識的變化。只有深刻理解這些變化,才能樹立正確的辦館理念,指導博物館各項工作地創新開展,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和職能才能得到真實全面的發揮和體現。
(二)基礎建設方面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方略,對中央各部門及地方政府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和政策指引。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均出臺了相關發展規劃,其中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博物館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對博物館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博物館相對集中的城市和地區,應積極探索城市博物館群建設之路,整合各種博物館資源,促進博物館之間的合作交流、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城市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