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01:57:07
序論:在您撰寫必修二生物教師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備考;策略
【分類號】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廣東高考將參加全國Ⅰ卷,這與之前的自命題模式有很大區別。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全國Ⅰ卷的考試大綱,把握全國Ⅰ卷的命題模式,調整備考思路,制定切合實際的備考策略。
一、制定備考計劃
教師首先要明確全國Ⅰ卷的命題特點,可以對近五年的試卷進行分析,進而得出:試題源于教材,有的題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試卷注重基礎知識,有的題目是對概念、名詞、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點”近幾年重復出現;圖、表形式的題相對廣東卷較少,答案的文字量較多,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師還可以對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國Ⅰ卷中所占的比例進行分析,制成統計圖,使學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制成表格。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復習方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備考計劃,使學生在整體把握必修一內容的基礎上有側重點。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生物》是起始模塊,是后面模塊學習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制定備考計劃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對其中基礎知識的復習。
二、圍繞課本構建知識網絡
首先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片、圖表等理解知識[2]。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把握圖形的特征,注重增強學生對圖形的識別能力,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像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鏡結構圖,通過指導學生對這類題的辨別比較,提高學生對類似題目的掌握。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相關的圖形,識別它們的區別、聯系,例如第六章第一節植物增值中的有絲分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有絲分裂前、中、后、末四個時期的圖,把這一過程中染色體數、DNA分子數等的變化規律歸納出來,鞏固學生對有絲分裂知識的掌握情況。在看圖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把更多的知識融入到這個圖中,促進相關知識的融合。例如,學生在識別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時候,不僅要了解結構,也要明確不同結構的作用,了解它參與的生理過程,以及生理過程的流程。通過把更多的知識融入到圖中,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梳理,建設成知識網絡。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識點雖然多、雜,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教師可以從細胞是基本的生命體統出發,分成生命系統的層次,系統的組成、結構,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發展變化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再繼續劃分,進而把必修一的知識建立成一個系統,使學生在復習的時候一目了然。對于重點、難點、考點,學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筆標記出來。通過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從整體上對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與廣東卷相比,全國Ⅰ卷沒有多選題,總分值少量10分,但選擇題的分值沒有變,全國Ⅰ卷的選擇題難度在總體上中等偏小,這就要就學生在復習的過程注重的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講練結合
通過對生物必修一的系y把握,學生要進一步通過練習來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例如學生要在固定的時間里,獨自把本章內容的練習題做完,此為來檢測自己對這一章節的掌握程度,同時學生通過做題也對知識點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注重相似相關的知識,對于主觀題要組織好語言,對于做錯的題要認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從而使學生加深印象,做到舉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體具體復習過程中,對待知識點,教師不僅要做到重難點突出而且要做到細致全面;對學生做的練習題要精選,使其既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題目要具有典型性,體現的本章的主干知識,難度也要適中。
四、注重實驗設計
實驗探究活動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復習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實驗的設計。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實驗掌握好。讓學生把實驗的原理、步驟理解透徹,并能對實驗的結構做出恰當的預測,此外,還應該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備是材料用具的具體用途要能正確掌握,做好這些學生在做實驗題的時候將會更順利[3]。通常教材中的實驗有顯微觀察類、生化鑒定類、生理分析類。其中顯微觀察類的實驗會綜合使用顯微觀察技術、裝片標本制作技術等,而且學生應該充分把握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對于生化鑒定類的實驗往往需要根據物質的特征去判定這一物質,所以學生需要掌握好物質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對于生理分析類的實驗往往是對生物的一些生理現象做分析,屬于分析原因類的實驗,也就是對某種生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或者影響某種生理現象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對近幾年全國Ⅰ卷的實驗設計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確解題的步驟、設計的原則,能恰當預測實驗的結果,并能夠依據已有的條件,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實驗步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的語言進行恰當的指導,使學生的語言擁有邏輯性、嚴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剛開始參加全國Ⅰ卷的考試,學生也需要在心理上進行一定的調適,很多學生對全國Ⅰ卷的考試模式還不是特別了解。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試大綱、全國Ⅰ卷的命題特點、規律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講解,消除學生的恐慌心理。學生之間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對高中生物必修一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來增強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對這個模塊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的時候,教師可能運用的是一種串講式的方法,把每一章節的知識點按照固有的順序進行講解,也可能會把知識體系建立成一個大框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點的匯總。教師在學生生物備考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全國Ⅰ卷的考試大綱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備考策略。
結語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復習備考是高三生物備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課本,認真研究新的考試大綱,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并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準確的教學內容,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最終獲得優異的高考成績。
關鍵詞 觀察能力基本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科學知識成倍增長。作為生物教師,要解決知識不斷增長、更新與有限的學習時間之間的矛盾,除了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把科學技術新成就反映到教材中來以外,教學中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
被稱為智力窗口的觀察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中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之一,它是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基本能力。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能力的高低,往往與他們對客觀事物反應的敏銳度和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興趣有著密切的關系。
下面就自己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談幾點體會:
一、觀察目的要明確
在明確的目的要求指導下,有步驟地使所觀察對象成為系統的、完善的、和諧的知識。
例:《生物》第二冊(必修)P88圖8-20“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教師應向學生強調注意力集中于觀察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而形成的多條彼此交錯的食物鏈――即食物網上,而不要因圖中各種生物惟妙惟肖的形象而分散注意力。
二、觀察計劃要周密
不論觀察是短暫的或長久的,在計劃中都應有目的、有步驟、有重點、有中心,才不至于顧此失彼。
例:《生物》第一冊(必修)P53實驗四的目的有三: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驗證葉綠體中的色素種類及其顏色。教師指導學生有步驟地進行實驗,逐步觀察整個變化歷程,最后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濾紙條上的色素帶上。訓練學生視覺的敏捷性和思維跟蹤的速度,進而得以驗證課堂知識的準確性。
三、觀察要全面
在觀察中要保證學生輸入的信息有系統性、條理性,這樣的信息便于智力活動對它進行加工編碼,從而提高活動的速度和正確性。教師可運用下述三種方式指導學生的觀察步驟,有條理地進行觀察。
1.按生物本身的結構,觀察可以由外到內,也可以由內到外,可以由局部到整體,也可以由整體到局部。
例:《生物》第一冊(必修)P22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由外到內觀察細胞的結構。知道細胞是由細胞壁(植物)、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再分別觀察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各自結構,最后再全面觀察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
2.按生物的結構特點對不同生物的結構、生理進行比較觀察,可觀察其相同點,也可觀察其不同點,從而培養學生細微、準確的觀察力。
例:《生物》(選修)P29圖2-3、圖2-4對C3植物和C4植物的葉片結構的比較?!渡铩返谝粌?必修)P22圖2-2、圖2-3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異同比較?!渡铩返谝粌訮103圖5-7和P105圖5-10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異同比較。
3.按生物生命活動的進程進行觀察,可由因及果,也可由果推因。
例:《生物》第二冊(必修)P16圖6-11蛋白質合成過程由“轉錄”和 “翻譯”兩個大步驟完成,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這一過程是在細胞核中完成“轉錄”再到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完成“翻譯”,最終完成蛋白質合成。《生物》第一冊(必修)P108圖5-13薺菜胚的發育過程,P110圖5-15蛙受精卵卵裂的幾個時期,P111圖5-16從囊胚到原腸胚的模式圖。從而指導學生對高等動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進行逐級觀察。
四、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在觀察的過程中參與積極的思維活動,可以增進對事物的理解程度、觀察得愈深入,思考得愈深刻,就愈能深刻的認識和記憶所學知識。教師指導學生邊看邊想、邊提問、看看想想、想想看看,在觀察中調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善于運用觀察尋求答案,既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又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
五、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加強學生觀察力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對生活環境中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比如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一知識點,可引導學生在自然中親身觀察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親友的遺傳性狀,常見動植物的遺傳性狀等。
六、拓展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善于運用觀察手段的習慣,運用必要的儀器設備進行觀察,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善于客觀、科學地做好觀察記錄,善于對客觀的數據進行分析綜合,鼓勵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異?,F象,并進行探究,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
根據生物學科特點,最常采用的觀察途徑是課本插圖、配套掛圖的觀察、課堂演示物的觀察、實驗操作中現象的觀察,另外還有生活環境中生物學現象的觀察,學生自身生理現象的觀察等。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
一、弄清高二教學與高三教學的區別和聯系
高二生物教學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前后知識點聯系不是非常緊密,單元與單元之間銜接不夠緊。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時候往往孤立,不注重知識點聯系,學生在做綜合題時無從下手。高二到高三教學就是一個過渡和潛移默化的過程,高二是高三的基礎,高三是高二的拓展和延伸,所以,要想高三學好,高二就必須打好基礎。高三注重的是前后知識點聯系,綜合題往往考查一個大題,涵蓋知識點由必修一過渡到必修二,甚至到必修三。
二、弄清生物的教材設計思路
高考大綱要求生物必修一、二、三、選修一或三這幾本教材中,必修二著重理解應用,其他基本教材偏向知識記憶,記憶力快的同學背一背成績是可以提高的,生物覆蓋面較廣,但是考查能力較低,在高考生物當中,三大理科,生物是最好拿分的一門科目,在教材編排上可以考慮知識點聯系與變動。例如,把《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編排在一起,再比如,《物質的跨膜運輸》《細胞膜》及《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編排在一起,這樣學生知識聯系運用能力就提高了。
三、弄清高考分值的設定及重難點
我上高中時候高考分值中生物占72分,在2013年的高考中生物由原來的72分提高為90分,相應的每個班級的生物課程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是感覺高二階段,生物課程仍然緊張,導致學生練習不充分。高三周一到周五每個班級設置五節課還是比較合理的。
四、弄清如何進行新課標教學
我校的“新課標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要將改革模式完全運用到生物課堂中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我校的學生大部分對自然界中的生物認知有限,所以導致生物的基礎知識薄弱,生物知識環環相扣,如果學生在哪個環節掌握不夠牢固,那么在后面的學習中將不能全面理解,如果長期覺得學習吃力,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學習生物的情緒。
五、關于新老師適應情況
【關鍵詞】廣西高考 生物 一輪復習 全覆蓋式 備課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B-0151-02
廣西高考于2015年啟用新課標卷,2015年Ⅱ卷的生物部分,未涉及高頻考點“光合與呼吸”,同時前所未有地以高分值考查了低頻考點“衰老癌變”(選擇題2考查了衰老,選擇題5涉及了癌變的考點)。
2016年,廣西高考啟用了全國Ⅲ卷??记?,有學生聽到相關消息,表示了一種隱約的擔憂,擔心以對全國Ⅱ卷模式為主線的備考,會與Ⅲ卷差異太大,從而遺漏某些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無論是大綱版卷還是課標卷,無論是Ⅰ卷、Ⅱ卷,還是Ⅲ卷,全國卷帶給我們高中教師的啟示是:知識點的復習要全面覆蓋,以不變應萬變。但身為教師,我們在一輪復習的備課中怎樣做到全面覆蓋?在此,本文主要探討關于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范圍覆蓋度的備課策略。
備課,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有效學習的界定,是必須以教育評價為準則的;高中學習的有效性,則以高考為依據。考什么則學什么備什么,是高中教師備課的通俗依據,然而考試大綱的框架性,決定了綱要的簡潔性,因此,研究高考卷,是備課的第一準則。其次,教材是備課的基本工具。脫離教材的備課是不切實際的,熟悉教材是有效備課的基礎。再者,教師自身高標準的要求和高層次的備課能力,能夠為有效備課保駕護航。知識是死的,知識的運用是活的。課標卷的考查趨勢是逐年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的比例,因此,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多方面理解教材上“死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延伸到“活的”運用中。而這些,都必須依賴練習的高配備度和教師自身的能力素養。本文所述的“全覆蓋式”備課策略,即從這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備教材(以人教版新教材為例)
首先,全國卷的答題默認規則中,必做題以必修本說法為主,選做題以選修本說法為主。如基因工程第二步名稱,必做題按照必修本的說法“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即可得分;選做題需按照選修本的說法“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來答題。其次,概念、案例的教授,只認新教材,但適當補充舊教材的說法能夠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處理如下。
(一)搞好跨章節內容的整合與復習
一輪復習與上新課不同的其中一點,在于對知識體系的高度歸納。三本必修教材雖然板塊知識區分明顯,但正文小字中往往為了鞏固主干知識而出現很多跨章節的例子和文字說明,在一輪復習的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將這些“跨界”的知識歸位整理。
如必修一正文有一則“資料分析”提及“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具有很強的攝取碘的能力”,本意是為了鞏固知識點“細胞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當復習必修三《通過激素的調節》時,若要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應將此知識點納入其中,歸納整理,一起復習。
(二)搞好“小字、旁欄、能力訓練、課后練習、本章小結”的融合與復習
除正文外,教材的邊角地帶也應在備課過程中有所涉及。這些內容,尤其對于習慣了大綱人教版教材的老教師而言,常常容易忽略,但在高考題中仍然會有一定比例的呈現。
如“端?!钡南嚓P知識在必修一中即為小字,但在2015年II卷選擇題中有所涉及;“NADP+、NADPH”是必修一旁欄的相關信息,在2014年Ⅰ卷的選擇題選項中也有出現;必修三“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學生復習時,往往搞不清此模型究竟是物理模型還是概念模型,實質上在間隔16頁之后的“本章小結”中,教材表述“模擬活動本身就是在構建動態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據活動中的體會構建概念模型”??梢?,如不在備課中跨前納后,知識體系則不夠完整。
再如,植物激素調節的章節內容正文對脫落酸的功能,表述為“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而在課后練習的拓展題中還舉例分析得到“脫落酸能夠抑制發芽”這一功能,故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資料分析的訓練,整理歸納。
(三)搞好無解釋的名詞的復習
教材內容的設置,一般會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再延伸未知的知識,但是,新教材在有的情況下,容易采用一些同類的、但從未呈現也未加解析過的新名詞,學生對此很容易產生疑問,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查閱教參或文獻,幫助學生理解。
如必修三實驗“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中,在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舉例中,出現了“IPA”,這個詞的中文名稱是吲哚丙酸,但教材本身沒有任何說明解釋,那么,與新課相區別的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查閱清楚,而且要補充整理正文中“生長素類似物”的種類。
(四)搞好教材描述模糊,或容易引起歧義的內容的復習
教材用語必定經過仔細斟酌,但地區用語習慣的不同,南北的差異等,往往也會造成理解的不同。經驗豐富的教師,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課本,而是能明白學生的困惑,疏解學生的思維。
如必修二中有關“交叉遺傳”的解釋,在教材中沒有給出專業定義,在表述紅綠色盲的現象時,提到“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針對這句話,學生有很多疑惑,大多主要體現在:在伴XY遺傳中,這句話描述的現象是否也屬于交叉遺傳。通過查閱可知,該概念的專業表述應為“男性患者的X連鎖致病基因必然來自母親,以后又必定傳給女兒”,同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提煉關鍵詞“X連鎖致病基因”,這樣學生對此概念的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這就是對教師備課功力的考驗。
再如,教材對記憶細胞參與免疫的表述是“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這句話容易導致學生誤解為記憶細胞本身能直接分泌抗體,屬于容易引起歧義的教材內容。在備課中,教師必須將相關內容標注出來,以便著重講解。
(五)搞好教材簡略帶過的內容的復習
生物學知識是如此浩瀚廣博,以至于在簡化的表述中難以面面俱到。教材在闡述知識時,有時不涉及過深,但又不想失卻其科學性,就會出現學生覺得很“詭異”的用詞。比如,在必修三水鹽平衡的知識表述中,“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中“釋放”一詞,就很有講究,該激素在專業教材中被稱為由神經垂體釋放。神經垂體不含腺體細胞,其釋放的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的,高中階段對此不作闡述,但高中答題也不能違背科學性,因此“釋放”是相較于“合成”“分泌”更科學準確的用詞。教師通過備課,點撥學生正確使用表述用語,能夠提高學生答題的準確性。
二、備高考題
高考題不僅可以告訴我們考什么,而且可以告訴我們怎么考。廣西考全國卷,教師備課可以全國卷為主要依據。
歷年全國課標卷告訴我們,高考題可能會考課本的小字、旁欄(如上文所述),還會考“非主干”知識。很多學者都對全國課標卷做過統計,得出考查頻率較高的一些相關知識,稱為高頻考點;那么低頻考點,即“非主干”內容的考查曾經涉及過哪些呢?例如2016年Ⅱ卷選擇題考了分裂分化、分裂的相關考點,這在2010年選擇題中涉及過1次,6年后才再次出現;還有2014年Ⅱ卷選擇題涉及的“胞間連絲”,是歷年來唯一一次考查。但是,對于學生而言,不管考點是高頻還是低頻,只要在高考中可能出現,即為重點。所以教師的備課最好不要過于強調重點,只做難點的區分為佳。
此外,廣西2016年所采用的Ⅲ卷生物部分最大特點,是原因分析型與概念表述題目較多,如30題3空9分、31題3空8分的賦分(其中包含“豐富度”的概念考查),可初窺其側重之明顯。這也是近兩三年來,全國卷考查角度的傾向。針對于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要注重更新練習的類型。很多學生考分不高,并不是因為復習不認真,不愛背書,而是因為記憶的知識無法應用,也就是俗稱的不會答題。而這必須從練習中積攢經驗,沒有捷徑可言。一輪復習的重要性,并不僅僅在于單純對知識的重復提取,而且在于重復知識的同時,歸納理解每個知識點對應的考法,這是無法一蹴而就的,必須個個突破。而所謂的考法,則來源于高考題原題的例題指導。
三、備練習
相信很多學者和教師都深知好練習的重要性。由上文可知,教師備課中對練習的準備,應當注重兩點。一是內容的覆蓋度和重復度,既包括所謂的主干知識,又要包含非主干知識,全面涉及不遺漏。二是題型的覆蓋度。既要有基礎記憶題型,又要涉及跨章節綜合、信息提取、邏輯思維訓練、原因分析、概念表述等多種考題,以高考題為例,結合教材,由淺入深。每一章節內容的復習,配上一套契合度高的練習題,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這也是備課過程中最考驗教師備課功力的一個環節。
四、備科學
生物科學是深邃而不斷發展的,生物教師也必須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而隨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在一輪復習的備課中,可以覆蓋三方面以完善學科知識的準確度和科學性。
一備大學教材。如選修三講述PCR技術時,需要用到DNA引物,學生就會有疑問,既然PCR是模擬體內DNA復制,那為什么不完全像必修二教材所述的過程那樣,而采用了“引物”?生物體內DNA的復制需要引物嗎?這些內容都可以在大學生化教材中尋找到答案。
二備前沿。如必修一正文有一道問題,需要計算有氧呼吸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多少個ATP,根據課本提供的數據,可以計算出38molATP,而浙科版相應的數據卻是“大概可以產生30個ATP ”,不同版本教材的說法各異,原因在于P/O比的測定,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許多生物化學教科書都已作了修正。把握這一點,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就不會茫然。
三備實驗。作為理科學科,生物學的很多小知識,是能夠利用實驗室的器具和身邊的材料檢驗完成的。如變性的蛋白質能否與雙縮脲試劑反應變色?我們可以在《三大有機物鑒定》實驗中,增加一組變性蛋白的材料,學生立即記憶深刻??梢?,教師備課時,可以親自檢驗,也可以修改為校本實驗以供學生親自完成。
由上可知,有效的備課不僅僅局限在“講什么內容”,在理解了高考卷以及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力求做到對自身素養、對備課能力的提升。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分析、歸納;每一個概念,每一個說法,如何詮釋,如何考查,都必須面面俱到,所謂的“全覆蓋式”,其精髓即在于此。
1 “連”——連線
1.1 單連
現代生物科學體系的的形成是建立在許多科學家不懈努力的基礎上的。科學家探索生物學奧秘的一系列過程構成科學史。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茖W史中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之間往往存在一對一的關系,通過單向連線法可全面掌握。
【例1】 (2009年天津卷)下列是有關著名科學家通過研究取得重要理論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木栓組織發現蜂窩狀“細胞”,建立了細胞學說
B. 坎農通過研究細胞內基因表達的過程,提出了內環境穩態概念
C. 摩爾根對雄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分析,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 韋爾穆特等在體外條件下將羊體細胞培養成了成熟個體,證明了哺乳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本題單從選項分析可看出C項正確。如從各選項涉及的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等方面全面分析可設計如下連線題:
答案:C。
1.2 復連
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有共性也有個性。采用連線法描述生物學概念、事實時,指向同一屬性的線不止一條,故稱其為“復連”,教師在學案中可設計此類連線題,促進學生鞏固基礎,提升辨析能力。真核細胞的細胞器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初學者容易混淆,可用復連連線方式解決。如線粒體的功能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它的膜是雙層膜。“復連”法的相關內容也可改為表格比較法。
2 “聯”——聯系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之間存在著聯系,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學科之間存在著聯系,高中生物各模塊之間也存在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聯系,降低教學難度,利于學生對知識網絡的構建。
2.1 注意利用學科間的聯系
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規律的學習涉及遺傳概率的計算,數學上概率問題(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在高一下學期末才學習。若高一兩學期開設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兩個模塊,第二學期初學習遺傳部分時,學生還不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什么,硬性將其運用到遺傳概率的計算中學生會機械照搬,而實際上并不理解。如改變一下模塊開設順序,高一下學期學必修三,必修二安排在高二上學期學習,學生具備了概率問題基礎,遺傳計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另外,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也有密切聯系,涉及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明確學生是否已學,學到什么程度,以使教學設計更有針對性。
2.2 合理利用初高中內容間的聯系
初中知識和方法是高中后續學習的基礎,教師對其合理利用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快速高效。以“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為例,學生在初中已學習的知識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實驗(高中薩克斯的探究實驗)、色素(葉綠素)可溶解于有機溶劑(如酒精)、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吸收CO2放出O2)、外界條件光照、內部場所葉綠體,已學習的實驗方法是實驗設計需遵循對照性原則。高中階段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初中所學,將其納入預習學案中,激活學生記憶,可使課內探究過程順利高效地完成。除此之外,初中所學顯微鏡、細胞、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變異、生態系統、免疫等知識均為高中的基礎,高中教師對這些內容應當了如指掌,抓住恰當時機,合理利用。
2.3 適當建立模塊之間知識的聯系
以酵母菌為例,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厭氧微生物,必修一模塊中以此為例探究細胞呼吸方式,必修三中以此為例探究種群數量變化;日常生活中的釀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增長情況與發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關系。高三復習時,教師提出酵母菌模式生物,引領學生回顧各模塊相關內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與運用能力。
3 “斂”——收斂
課堂上,當教師提出某一問題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往往會天馬行空的想出多種答案或方案。這時教師需對問題逐步設立限定條件,以收斂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運用生物學原理思考問題,提高其生物科學素養。如學完“植物的激素調節”后,老師提出下面問題。
【例2】 (2010年大綱全國卷Ⅰ31題改編)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3/4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2所示。推測出現該現象的可能原因。
原因1是 ;
原因2是 ;
原因3是 ;
解析:半邊莖向外側彎曲,如果僅從現象作邏輯推理,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是半邊莖的內側生長快于外側,其原因可能與生長素的作用相關,具體原因可以是:① 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② 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③ 如果是外側生長素多于內側,而外側因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生長,內側生長素濃度適中促進生長;④ 也可能與兩側細胞的吸水差異等相關。內側細胞吸水能力比外側強。這時教師提出“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則排除原因4;若再加限定條件“上述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升高”,則排除原因③,只剩①、②兩種原因。
答案:見解析。
4 “練”——練習
課堂上師生通過討論交流掌握了相 關生物學概念和原理后,需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做到能在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練習題的選取需遵循梯度性原則,既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更要誘發學生思維發展由現有的思維層面,循序漸進地向更高一級的思維層面發展。例如,在學習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后,教師給出以下練習題:
【例3】 牽牛花的花色由基因R和r控制,葉的形態由基因H和h控制。表1是3組不同親本的雜交及結果,請分析回答:
(1) 根據第 組合可判斷闊葉對窄葉最可能為顯性;第 組合可判斷 對 為顯性。
① ;② ;③ 。
(3) 雜交組合③產生的紅色闊葉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的性狀及比例是 。
(4) 雜交組合①產生的紅色闊葉與白色闊葉再雜交,得到隱性純合子的概率是 。
/
1 “連”――連線
1.1 單連
現代生物科學體系的的形成是建立在許多科學家不懈努力的基礎上的。科學家探索生物學奧秘的一系列過程構成科學史。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科學史中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之間往往存在一對一的關系,通過單向連線法可全面掌握。
【例1】 (2009年天津卷)下列是有關著名科學家通過研究取得重要理論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木栓組織發現蜂窩狀“細胞”,建立了細胞學說
B. 坎農通過研究細胞內基因表達的過程,提出了內環境穩態概念
C. 摩爾根對雄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分析,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 韋爾穆特等在體外條件下將羊體細胞培養成了成熟個體,證明了哺乳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本題單從選項分析可看出C項正確。如從各選項涉及的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等方面全面分析可設計如下連線題:
答案:C。
1.2 復連
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有共性也有個性。采用連線法描述生物學概念、事實時,指向同一屬性的線不止一條,故稱其為“復連”,教師在學案中可設計此類連線題,促進學生鞏固基礎,提升辨析能力。真核細胞的細胞器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初學者容易混淆,可用復連連線方式解決。如線粒體的功能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它的膜是雙層膜?!皬瓦B”法的相關內容也可改為表格比較法。
2 “聯”――聯系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之間存在著聯系,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學科之間存在著聯系,高中生物各模塊之間也存在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聯系,降低教學難度,利于學生對知識網絡的構建。
2.1 注意利用學科間的聯系
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規律的學習涉及遺傳概率的計算,數學上概率問題(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在高一下學期末才學習。若高一兩學期開設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兩個模塊,第二學期初學習遺傳部分時,學生還不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什么,硬性將其運用到遺傳概率的計算中學生會機械照搬,而實際上并不理解。如改變一下模塊開設順序,高一下學期學必修三,必修二安排在高二上學期學習,學生具備了概率問題基礎,遺傳計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另外,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也有密切聯系,涉及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明確學生是否已學,學到什么程度,以使教學設計更有針對性。
2.2 合理利用初高中內容間的聯系
初中知識和方法是高中后續學習的基礎,教師對其合理利用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快速高效。以“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為例,學生在初中已學習的知識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實驗(高中薩克斯的探究實驗)、色素(葉綠素)可溶解于有機溶劑(如酒精)、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吸收CO2放出O2)、外界條件光照、內部場所葉綠體,已學習的實驗方法是實驗設計需遵循對照性原則。高中階段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初中所學,將其納入預習學案中,激活學生記憶,可使課內探究過程順利高效地完成。除此之外,初中所學顯微鏡、細胞、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變異、生態系統、免疫等知識均為高中的基礎,高中教師對這些內容應當了如指掌,抓住恰當時機,合理利用。
2.3 適當建立模塊之間知識的聯系
以酵母菌為例,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厭氧微生物,必修一模塊中以此為例探究細胞呼吸方式,必修三中以此為例探究種群數量變化;日常生活中的釀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增長情況與發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關系。高三復習時,教師提出酵母菌模式生物,引領學生回顧各模塊相關內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與運用能力。
3 “斂”――收斂
課堂上,當教師提出某一問題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往往會天馬行空的想出多種答案或方案。這時教師需對問題逐步設立限定條件,以收斂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運用生物學原理思考問題,提高其生物科學素養。如學完“植物的激素調節”后,老師提出下面問題。
【例2】 (2010年大綱全國卷Ⅰ31題改編)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3/4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2所示。推測出現該現象的可能原因。
原因1是 ;
原因2是 ;
原因3是 ;
解析:半邊莖向外側彎曲,如果僅從現象作邏輯推理,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是半邊莖的內側生長快于外側,其原因可能與生長素的作用相關,具體原因可以是:① 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② 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③ 如果是外側生長素多于內側,而外側因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生長,內側生長素濃度適中促進生長;④ 也可能與兩側細胞的吸水差異等相關。內側細胞吸水能力比外側強。這時教師提出“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則排除原因4;若再加限定條件“上述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升高”,則排除原因③,只剩①、②兩種原因。
答案:見解析。
4 “練”――練習
課堂上師生通過討論交流掌握了相關生物學概念和原理后,需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做到能在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練習題的選取需遵循梯度性原則,既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更要誘發學生思維發展由現有的思維層面,循序漸進地向更高一級的思維層面發展。例如,在學習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后,教師給出以下練習題:
【例3】 牽?;ǖ幕ㄉ苫騌和r控制,葉的形態由基因H和h控制。表1是3組不同親本的雜交及結果,請分析回答:
(1) 根據第 組合可判斷闊葉對窄葉最可能為顯性;第 組合可判斷 對 為顯性。
① ;② ;③ 。
(3) 雜交組合③產生的紅色闊葉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的性狀及比例是 。
(4) 雜交組合①產生的紅色闊葉與白色闊葉再雜交,得到隱性純合子的概率是 。
1 “連”——連線
1.1 單連
現代生物科學體系的的形成是建立在許多科學家不懈努力的基礎上的??茖W家探索生物學奧秘的一系列過程構成科學史。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茖W史中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之間往往存在一對一的關系,通過單向連線法可全面掌握。
【例1】 (2009年天津卷)下列是有關著名科學家通過研究取得重要理論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木栓組織發現蜂窩狀“細胞”,建立了細胞學說
B. 坎農通過研究細胞內基因表達的過程,提出了內環境穩態概念
C. 摩爾根對雄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分析,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 韋爾穆特等在體外條件下將羊體細胞培養成了成熟個體,證明了哺乳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本題單從選項分析可看出C項正確。如從各選項涉及的科學家、事件、結論(成果)等方面全面分析可設計如下連線題:
答案:C。
1.2 復連
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有共性也有個性。采用連線法描述生物學概念、事實時,指向同一屬性的線不止一條,故稱其為“復連”,教師在學案中可設計此類連線題,促進學生鞏固基礎,提升辨析能力。真核細胞的細胞器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初學者容易混淆,可用復連連線方式解決。如線粒體的功能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它的膜是雙層膜?!皬瓦B”法的相關內容也可改為表格比較法。
2 “聯”——聯系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之間存在著聯系,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學科之間存在著聯系,高中生物各模塊之間也存在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聯系,降低教學難度,利于學生對知識網絡的構建。
2.1 注意利用學科間的聯系
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規律的學習涉及遺傳概率的計算,數學上概率問題(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在高一下學期末才學習。若高一兩學期開設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兩個模塊,第二學期初學習遺傳部分時,學生還不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什么,硬性將其運用到遺傳概率的計算中學生會機械照搬,而實際上并不理解。如改變一下模塊開設順序,高一下學期學必修三,必修二安排在高二上學期學習,學生具備了概率問題基礎,遺傳計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另外,生物學和物理學、化學也有密切聯系,涉及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明確學生是否已學,學到什么程度,以使教學設計更有針對性。
2.2 合理利用初高中內容間的聯系
初中知識和方法是高中后續學習的基礎,教師對其合理利用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快速高效。以“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為例,學生在初中已學習的知識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實驗(高中薩克斯的探究實驗)、色素(葉綠素)可溶解于有機溶劑(如酒精)、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吸收CO2放出O2)、外界條件光照、內部場所葉綠體,已學習的實驗方法是實驗設計需遵循對照性原則。高中階段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初中所學,將其納入預習學案中,激活學生記憶,可使課內探究過程順利高效地完成。除此之外,初中所學顯微鏡、細胞、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變異、生態系統、免疫等知識均為高中的基礎,高中教師對這些內容應當了如指掌,抓住恰當時機,合理利用。
2.3 適當建立模塊之間知識的聯系
以酵母菌為例,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厭氧微生物,必修一模塊中以此為例探究細胞呼吸方式,必修三中以此為例探究種群數量變化;日常生活中的釀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增長情況與發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關系。高三復習時,教師提出酵母菌模式生物,引領學生回顧各模塊相關內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與運用能力。
3 “斂”——收斂
課堂上,當教師提出某一問題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往往會天馬行空的想出多種答案或方案。這時教師需對問題逐步設立限定條件,以收斂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運用生物學原理思考問題,提高其生物科學素養。如學完“植物的激素調節”后,老師提出下面問題。
【例2】 (2010年大綱全國卷Ⅰ31題改編)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3/4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2所示。推測出現該現象的可能原因。
原因1是 ;
原因2是 ;
原因3是 ;
解析:半邊莖向外側彎曲,如果僅從現象作邏輯推理,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是半邊莖的內側生長快于外側,其原因可能與生長素的作用相關,具體原因可以是:① 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② 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③ 如果是外側生長素多于內側,而外側因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生長,內側生長素濃度適中促進生長;④ 也可能與兩側細胞的吸水差異等相關。內側細胞吸水能力比外側強。這時教師提出“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則排除原因4;若再加限定條件“上述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升高”,則排除原因③,只剩①、②兩種原因。
答案:見解析。
4 “練”——練習
課堂上師生通過討論交流掌握了相關生物學概念和原理后,需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做到能在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練習題的選取需遵循梯度性原則,既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更要誘發學生思維發展由現有的思維層面,循序漸進地向更高一級的思維層面發展。例如,在學習了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后,教師給出以下練習題:
【例3】 牽?;ǖ幕ㄉ苫騌和r控制,葉的形態由基因H和h控制。表1是3組不同親本的雜交及結果,請分析回答:
(1) 根據第 組合可判斷闊葉對窄葉最可能為顯性;第 組合可判斷 對 為顯性。
① ;② ;③ 。
(3) 雜交組合③產生的紅色闊葉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的性狀及比例是 。
(4) 雜交組合①產生的紅色闊葉與白色闊葉再雜交,得到隱性純合子的概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