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8 11:55:36
序論:在您撰寫人文素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校動畫專業培養目標的核心部分基本相似,都強調動畫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強調創新創意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大部分高校忽視了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強調。目前我國動畫專業培養出來的動畫人才與動畫職業的崗位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這與高校動畫專業培養目標不完善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有必要對高校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理論思辨和重新定位,研究人文素質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誠信品質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000年以來,全國許多高校相繼開辦了動畫專業,目前動畫專業還屬于一個新興專業,教育形式比較多元和無序。因此,各高校在教學大綱、教材建設及課程體系方面難以統一,尚未形成被廣泛認可的動畫教育和課程體系[2]109。
從目前各高校動畫專業普遍采用的課程體系來看,本科和高職課程建設趨同化嚴重,除第一學年開設公共課和美術基礎課外,第二至第三學年都是開展動畫相關軟件和專業課程的學習。課程建設只是簡單地把人文素質教育的相關課程設為一般公共課和選修課,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學生的人文學科教育?,F行的高校動畫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偏向應用性與工具性,忽視歷史、文學、哲學、心理學等人文性與普適性的教育。這樣,培養的學生在進行內容需要較高文化內涵、主題需要豐富文化創意的創作時,常常力不從心。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獲得過于功利化,對于學習效果相對隱性的人文綜合素質提升卻重視不夠。以黃淮學院動畫學院的動畫專業為例,在學生入學之初,學院就安排了16學時的專業學前教育和4場動畫基礎講座,并讓學生到基礎、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室參觀,以使他們更為直觀地了解整個動畫的制作流程和需要準備的學習工具。但有些學生對這些沒有什么興趣,總覺得多學會軟件中的幾個命令更為實惠。這表明部分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學習較淡漠,忽視對自我人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人文知識匱乏,道德觀念模糊,審美情趣低俗,哲學思維缺失,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素質的提升對于學生個體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加強動畫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轉變其學習觀念,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畫藝術創作非常有意義。因此,加強專業課以外的人文社科知識的學習,完善自身修養,對高校動畫專業學生向復合型動畫人才方向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動畫產業要求所需的人才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全面和個人品質良好,其中知識結構、個人品質以及專業能力中的團隊協作精神、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與人文素養分不開。有些動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工作中創造力匱乏,創作動畫作品時缺乏前期的調研和素材的整理,借鑒別人的東西過多,自學能力較差,對工作和未來也沒有明確的定位等問題,就是因為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有所欠缺。因此,提升高校動畫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有助于其專業技能的發揮,而且有利于其職場能力發展。能力培養與人文素質教育參與是息息相關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動漫產業和技術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化,企業對動畫專業人才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動畫專業學生學習人文知識,有利于其辨明動畫職業發展方向,對職業道路有效規劃。
高校必須堅持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3]52。潘魯生曾針對高校設計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指出:“我們不能僅強調技術手段而忽視了藝術表現,更不能忽視了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設計藝術的根本宗旨就在于設計思維的創新,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求新觀念的強化,它需要文化為基礎、藝術為表現、技術為根本,這也正是‘藝’、‘匠’之分?;A知識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文化藝術修養、審美敏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也同樣重要,是衡量一個設計師的標準的更重要一部分。”[4]由此可見,在高校動畫專業培養目標中不應該只功利化地盯著技術層面的內容,還應該注重與人文學科的結合。學生在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還應該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學會人文思維,掌握人文思想和培育人文精神,能夠在影視動畫、游戲美術、數字廣告和網絡傳媒等行業中從事創意設計、制作和研究。
在中國,人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代表的是儒家價值觀中的一類,特點是對生命重視,核心所指是道德。人文將文明與野蠻兩個時期劃分開來,也代表著人性。它對人的價值有了一定的肯定,將的尊嚴地位進行強調,有著先進的思想與較為完善的理論。本質上人文講究的是以人為本,人生存的意義以及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研究人性的一個方向,所得出的結果是如何做人。人文素質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有一定的研究,對氣質,修養,人格等方面也有涉及。
2如今護理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
2.1國外的情況
根據調查,護理學的課程在國外大部分都由護理學,社會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這三類構成。護理學的課程在所有課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占很大的比重,比較明顯的麻省理工大學便有108門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外國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程度。
2.2我國的情況
2.2.1醫科學校不重視對人文素質的教育因為傳統的醫學模式對我國護理教育影響較深,所以我國的護理教育偏向于技術層面與科學的教育,而對于病人的關愛,對生命的關愛,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F在我國本科類護理教育的課程與臨床醫學的課程較為相近,甚至出現了一起學習基礎課的現象。而高等護理學校的學生大多是高中的理科生,對社會科學,人文素質的認知有著很大的不足。而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將很大一部分社會學科設為考查類課程,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了很大的抑制。
2.2.2護理類人文課程的師資不足現在很多護理院校有著護理類人文課程的師資力量不足這個嚴重的問題,有很多擔任人文課程教學的教師都是從護理類課程轉型而來的,對人文與社會學的知識了解不足。雖然現在有一些高等院校已經設立了人文類課程的研究教室,但是很多教師都沒有專業教授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經歷,對于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結合不成熟,也不能更深入地教育學生,因此無法滿足現在護理學人文教育的需求。
2.2.3護理院校之間缺乏溝通我國的護理學院之間很少開展學術討論會,教學內容單一,偏向職業教育,不夠重視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發表的護理學術論文相對西方國家來說也比較少,或者發表的內容陳舊缺乏創新,護理人員在實習工作時,老師通常不夠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問題,學生與老師之間也缺乏交流和探討。
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人文教育與護理進行融合變得重要起來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不同的價值觀直接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教育,幫助護理人員轉變和改進思想,使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夠擁有適應社會的與時俱進的護理思想,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1提倡人文護理教育
人文教育的表現是對護理人員進行職業的道德素質的教育,本質是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而最終目標是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上的塑造,對護理人員進行再教育已經不是要對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能力進行教導,而轉換為對護理人員進行情感上的陶冶,要教導護理人員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節操,要培養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
3.2對護理工作人員開展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主要是要培養護理人員具備比較好的心里素質,培養護理人員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護理人員遇見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和護理人員抗挫折的能力,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容易產生焦躁的情緒,所以,要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心理疏通,要幫助臨床護理人員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要營造出優良的心理。
4加強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建議
4.1宣傳教育
每一所護理院校都應該重視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教育的環節,要培養專業水平過硬,同時心理素質過硬以及人文素質過硬的全面型護理人才,來適應社會的需求以及科學的進步。
4.2對護理院校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許多護理工作研究者提出要建立新型的課程體系,把《外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等課程作為拓展模塊,把《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等一些課程作為提高模塊,體現出“重視基礎,強化人文教育”的新理念。
4.3提高護理學院中教師的素質
醫學的醫學性和人文性都很強,診治形形的疾病,需要有理科的實證精神,面對社會地位、心理狀態、經濟狀況等方面千差萬別的患者,又需要有文科的溝通能力和藝術修養。因此,醫學研究生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然而,目前我國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狀況并不樂觀,因缺乏溝通能力和表達不當而引發的醫患糾紛屢見不鮮,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亟待加強。究其原因主要有幾點:①思想認識偏差。人文素質屬于上層建筑領域,并不直接產生價值,醫學研究生尚處于較低的社會階層,受實用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影響,更重視物質追求,講實惠、求回報,重臨床、輕基礎,重眼前、輕長遠,容易忽視人文素質修養。②生物醫學模式制約。長期以來,醫學教育處于生物醫學模式指導之下,這種醫學模式本身對人文素質重視程度不高,其影響非常深遠,大到教育體制、院校課程設置,小到個人興趣愛好和時間精力的投入,難免受其影響,雖然新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在理論上已被廣泛接受,但真正完全建成這樣的體系尚需時日。③學生知識結構局限。我國高中階段就分文理科,醫學院校從理科生中招生,學生重理輕文,人文素質基礎薄弱。醫學院校辦學模式多為單科型醫學辦學模式,課程設置以醫學學科為主,注重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能力的教育培訓,人文社科課程少,重視程度低,不利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發展與職業操守養成。
2對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建議
2.1調整培養理念
現代研究生教育在本質上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索和尋求真理,并不是簡單傳授已有知識,而是以探索知識、發展知識、生產知識等為基本內容。因此基于該培養理念,當代基礎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知識,具備獨立科研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此才能滿足我國從事醫學科學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和直接為醫療衛生事業服務的復合應用型醫療人才的培養,才能培養適應國際競爭,積極與世界水平接軌,緊跟并超過發達國家研究水平的國際化研究人才。
2.2改革教學模式
研究生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的基礎工作,是優化研究生知識結構,提高研究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方面。針對我國醫學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要調整以下幾個方面:
2.2.1更新教學內容,緊跟醫學研究前沿研究生要接受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所以研究生課程教學內容應經常更新,研究生教材應定期更換,遵循“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統編教材,優先選用優秀教材、精品教材,優先選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3個優先原則,嚴把教材選用關。同時,考慮到教材有相對滯后性的特點,在課堂上還可以參照最新文獻,介紹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檢索了解最新科研動態,激勵學生捕捉學科發展前沿信息。
2.2.2改進教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研究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教學須區別于本科生,突出研究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研究生個性發展,多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教學方法,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在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師生共同參與完成課程內容,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培養研究生的自學能力,改進學習方法,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
2.2.3創新考核方式,體現能力培養為導向研究生的課程考核方式應能體現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培養的教學理念。因此,對于課程的考核也應該采用多元考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如于專業基礎課,理論性較強,可采用筆試、實驗考試等相結合方法,通過筆試考察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通過實驗考試考察實驗操作步驟、觀察和分析能力。研究性專題可以通過綜述、小論文等方式進行考核,學生可以據自己專業或研究方向,選擇相關內容作一個小的綜述,也可以進行相應的研究設計。通過差異化多層次的評判標準,兼顧學生能力個性方面的差異,創造一種自由開闊的學術氛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創造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3注重提高人文素質
為提高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可從以下幾種途徑著手:
2.3.1樹立新型教育理念堅持醫學知識技能與人文知識修養并重,強調醫學與人文結合,科學與藝術并舉,注重培養醫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職業和學術道德,發揚和傳承優秀醫學文化。開設與醫學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社會人文學科,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規等,開設臨床科研面臨的人性與倫理相關的專題,如克隆技術、基因治療、轉基因食品等。
2.3.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欲提高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必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人文學科較薄弱的醫科院校,可送本校教師去進修人文專業,提高本校教師人文素養,也可請相關人文專業院校教授來本校開設人文課程,以提高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教學水平。另外,由于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非常重要,在導師遴選過程中,也必須加強其對人文素質的考核,對于有學術不端或個人道德修養的導師應嚴格把關。
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效果十分明顯。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很多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差強人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主要存下以下問題:
1.人文素質課程課時有限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文素質課程建設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表現,是其教學改革的核心,只能不斷的加強不能削弱,由于總課時的制約,人文素質課程課時受到很大局限。而且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新知識不斷進入大學課堂,需要大學生學習和掌握,這勢必壓縮人文課程的課時,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類課程課時僅僅占到總課時四分之一不到。
2.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簡單、方式單一
縱觀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人文素質課程,除了思想政治課程列入必修之外,其它人文類課程大多歸為選修課之類,選修課往往是大班授課,動輒幾百人一起上課。對于學生而言,無論從重視程度、授課效果、學習興趣等來看,選修課的效果都差強人意。而且人文選修課成績一般不列入獎學金的考核范圍,學生在選修課中遲到、早退、玩手機、曠課的現象十分普遍。盡管有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開設人文講壇、舉辦專家講座等形式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也經常舉辦書畫展、攝影展等活動,激發學生的人文興趣,但這些活動數量少、組織不力,效果差強人意。
3.人文素質教育效果不高
從應用型本科學生的人文素養來看,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在道德情操上,盡管很多學生都具有新時期大學生所具有的美德和責任感,但大多停留在認識上,實踐效果不好,大學生說臟話、打架、男女朋友行為不雅、考試作弊、論文剽竊、攀比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二是在價值取向上,由于長期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應用型本科學生奉行實用主義,金錢主義至上,盲目追求奢侈的生活,學生的精神世界容易變得空虛,缺乏對人生價值觀和遠大理想的追求。三是綜合能力欠缺。由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滯后,應用型本科學生在綜合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局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大行其道,應用型大學生對本專業的知識比較熟稔,但在適應環境、人際溝通交流、抗壓能力建設等方面比較欠缺,不能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
二、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1.完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課課程多、教學任務重,簡單的通過硬性規定來增加人文課程的比重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借鑒世界上一些理工類院校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來優化人文素質課程建設。首先,在專業課中滲入人文素質教育。在一般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專業課占總課程的比重在60%以上,也是應用型本科生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課程,如果任課教師能夠在專業課授課中有機的融入人文教育,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事實上,每一門學科都與社會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只要教師善于發掘,給學生介紹該專業學科發展和對人類的貢獻等,讓學生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真的治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內容。其次,優化人文素質課程設置。理論課與思想品德課是高校的必備課程,是其它課程的領頭軍,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僅有兩課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用兩課來替代人文教育是不可取的。高校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開設配套的人文必修課和人文選修課設置,諸如大學語文、藝術鑒賞、哲學、法律等多門類的人文課程,給予學生豐富的空間和更多的機會。同時加大對人文選修課的管理,通過教師專業化、管理正規化和考核正?;葋韼椭鷮W生認真對待人文素質課程,能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學習與探討,提高自身人文素養。
2.營造人文氛圍
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營造校園的人文氛圍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它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首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每所大學都經歷過各自不同的發展軌跡和坎坷,每所大學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想與特色,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結合各自的校徽、校歌、校訓等進行精神文化建設,而不是將其停留在口號上,通過佩戴?;?,校園文化知識競賽等形式使學生深刻理解,充分發揮這些代表校園精神與內涵的符號的作用。同時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學校的歷史,發展過程與前景等,將校史教育放到正常的教學當中,通過校史陳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模擬發展歷程、理論講述等形式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學校的精神力量,充分發揮校史的重要作用。其次,開展學術文化活動。學習是高校的主要活動,學術文化建設程度直接影響整個校園的人文氣息,尤其在專業研究氛圍緊張的應用型大學,進行學術文化建設尤為重要。可以通過網絡、社團、廣播站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形成積極學習的氛圍,建設學習型校園,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專心科研的品質;設立學術文化節、學術交流角、成果獎勵機制等提升學術氛圍;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使枯燥的學術科研過程充滿人文關懷。
3.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如果教師自身人文意識不強、人文素養不高,很難培養出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學生。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人文精神。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物質主義的熏染下要恪守教師的本分和天職,堅守學術倫理和道德,維護師道尊嚴,用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教學態度來感染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不僅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很深的學術修養,還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哲學、藝術水平,這樣才能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舉一反三、信手拈來,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其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應用型高校要為教師提供各級培訓和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優化教學方法,人文素養教育更應該以人文化的形式進行,拋棄傳統教學中的權威性、強制性、灌輸性、說教性、訓導性等呆滯的教育方法,綜合運用觀察法、實驗法、發現法、探究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感知、體驗、討論、對話、實踐、反省等來喚醒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識。在討論中使學生雙方的立場得以展現,在對話中使雙方的觀點受到質疑,在實踐中使學生感受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價值。
三、結語
一般來說,人的文化因素與其所受的教育程度有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文化因素也就越高。高職教師的文化因素不僅應該具備專業知識,還應當具備廣泛的人文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即應當具有基礎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創造性知識。所謂基礎性知識是指包括一般性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學科的專業知識及其相關領域的知識。條件性知識是反映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保證工作獲得成功的教育理論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以及學習方法、技能形成規律等方面的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不僅僅從書本或其它渠道上獲得的,更主要的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教學的反思而獲得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實際工作情境中形成的各種經驗的整合。創造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記憶、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的知識,是教師如何運用基礎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創造性地去處理和解決好教學這個特定情境中的具體問題的知識。高職教師應當具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尤其是應該具有創造性的知識,這是教師知識的最高層次,是高職教師文化產生的不竭之源。
2.良好的專業技能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要越來越高,這對我們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能教理論,更要掌握技術;不僅是“教育家”,更應該是“技術專家”;不僅需要一般化的技能,而且還要有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因此,“雙師型”教師已經越來越受到高職生的歡迎。所以,我們高職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外,還要學會具有現代信息技術和實踐技能,不僅要有專業操作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更應該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教師,形成“知識型”、“技能型”、“創造型”的三型統一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高職生。這是現代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顯明的趨勢。
3.健康的心理因素
教師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心理健康與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有助于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會使人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對工作、生活和學習充滿了熱情,還會有助于克服職業倦怠和個人疾病的康復。高職教師面對繁重工作壓力和復雜的人際關系,面對困難時若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就容易產生激動、不穩定的情緒,或者產生焦慮不安、抑郁等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長期以往就容易導致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因此,高職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因素是現代高職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
4.誠信的道德因素
一個人的道德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所形成的,也是一個人文化和精神的內在品質。一個人的道德表現在能夠自覺履行道德義務、能按照社會規范標準來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良好道德與習慣給他人帶來快樂或幸福。教師的道德是教師職業的第一要素,是教師品格的展現,更是教師自身影響力的巨大能源。誠信是教師道德的基石,也是做人的原則。一個人可以沒有文化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和誠信。誠實可信的人才會受到人的尊重。尤其作為一個高等教育者,高職教師首先應該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才會真正作一個為人師表者,才會得到學生們的熱愛,才能勝任教師的職業。
5.健全的審美因素
審美因素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隨著自身的知識、思想、心理、道德的教育與積累、升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對美的感受、鑒賞、創造能力和對美的追求。它包括了審美態度、審美情趣、審美經驗、審美愛好、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人格等。它是教師心理情感的需要,更是自我修養空間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提升。高職教師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與專業發展的價值提升的體現,更是高職教師自我發展的一種高級階段。
6.崇高的精神因素
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千秋大業。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養學生,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歸結點,是促使學生具有健全的文化人格,最終成為品行端莊的文化人、文明人。當代中學生生活在國際風云變幻、社會改革開放的大變動時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和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觀念的變革和影響學生心理發展因素的多元化趨勢的增強,都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促進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交際工具的表層上,而應在相當程度上促進學生于語言習得過程中培養人文精神,獲得個體人文素質的提高。
不過,提倡注重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特征,并不能因此而忽略語言文學自身的工具性,更不能刻意地對作品背景和作家思想等作條分縷析的枯燥說教,那樣將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是不符合語言習得的科學規律的。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應是在潤物細無聲般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漸悟——內化——外化。
“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法國人米亞拉雷說:“在母語教學中,社會學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舉足輕重的地位?!蓖瑯右彩欠▏说亩嫉碌摹蹲詈笠徽n》以愛國主義主題為米亞拉雷的話作了最好的注釋。事實上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特別看重母語的學習。因為母語和民族文化緊密相聯,子子孫孫在母語習得中將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爸腥A民族,向重語文,尤重其于倫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語文教學有著較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母語學了是升學和就業必須掌握的一種工具外,更有繼承文化傳統,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層意義?!薄皩W好語文是每一個國民的基本義務”——香港大學施仲謀教授如是說。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強調國家民族觀念,努力于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對語言載體背后民族文化意識的認同感的萌生和觀念的內化,則可以說是自己的基本義務了。
人文知識是人文素質中最基本的內容和層次。中學語文教材既是各種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各種文化知識的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語文教材既是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會、政治、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識的教材。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信息,指導學生去了解、認識、思考、聯想,從而學習和借鑒。比如教材中的詩、詞、文、賦、小說、戲曲等中國古典文學中蘊含著傳統的審美文化,道德、風俗、禮儀文化、建筑、音樂、工藝文化等,內容十分廣泛。教學中,教師對這些內容稍加點化,讓學生從中接觸到傳統文化,了解其豐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認識其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教材中那些包含著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的性格、精神品質的優秀篇章,更值得啟發學生去思考,引導他們從中感悟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等;思考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及其規律;體認大自然和客觀物質世界的奧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與人、社會和世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要發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揚的科學而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理想,糾正學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傾向和模糊認識,從而使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愫、行為規范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
二、大力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高級層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識的輸導是不夠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還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養。語文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容納了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民族文化的精華,而且張揚著華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興旺發達的民族傳統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為本,民為邦本,天人合一,貴和持中,舍生取義,正道直行,人定勝天,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反對分裂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品格,我們不但要繼承,還要發揚光大。此外,教材中還為我們樹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祖國,為了理想,終身正道直行的執著追求精神;南宋愛國英雄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表現的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懷和高尚人格;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奉獻精神;還有表現中國勞動婦女勤勞、質樸、善良、勇敢、堅強的花木蘭、江竹筠、劉胡蘭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隨處可見,舉不勝舉。他們驚天動地的事跡,光照人間,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做人的楷模。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發掘這些人物形象中蘊含的精神內涵,精心地選擇、組合、疏導,在人物形象與學生心靈中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使學生的靈魂超越時空,與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進行交流溝通,沐浴他們的人格光輝,感受他們的精神道德力量,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和陶冶,從而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載者和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