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04:10:17
序論:在您撰寫刨床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首先是8天的SYB創業培訓課程,SYB,即創辦你的企業,于此相關的還有IYB,EYB,即改善你的企業,擴大你的企業。對于剛畢業的我們來說只需要接觸第一種,創辦企業。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這要從大學時候說起。我所學的專業是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整個大學期間接觸的無人機比較多,所以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成立自己的公司,內容是利用無人機來進行作業,設計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航拍,二是植保。這個念頭在我心里已經有兩三年了,但始終沒有邁出去那一步。在這8天的SYB創業培訓課程中,張媛媛老師向我們詳細講解了創辦企業開始時的所有準備工作,并且整個過程中貫穿了“黃亮與李燕的創業故事”,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想要創辦企業,開始的工作是一定要做足的,做好詳細的計劃與調研是不可缺少的。大概可以分為十個步驟:1.介紹自己的企業、項目、產品等。2.將自己作為創業者來評價。去看看自己能否當一名好的老板。3.為自己建立一個好的企業構思。4.評估你的市場。去調查自己所要創辦的企業是否存在好的市場環境。5.企業人員組織。計劃自己創辦企業所需要的員工人數或者合作伙伴等。6.選擇一種企業法律形態。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無限責任公司。7.法律環境和你的責任。了解相關法律,并確定自己的責任。8.預測啟動資金需求。9. 制定利潤計劃。10. 判斷你的企業能否生存。
創辦自己的企業,自身的素質,思想,資金等條件是一定要具備的,不能盲目起手,應先去所要從事的行業工作學習,并且了解行情,知道對手的長處于不足,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抓住市場的需求,這樣才會更加順利。在此次課程中,我還了解到,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國家會有補助政策,大力鼓勵我們去創業,每個人會有10萬元的3年免息貸款,如果為合伙企業,還可以不斷疊加,也就是2個人20萬,3個人30萬。在創業成功并且維持6個月能生存下來的可以申請補助3000元。所以,在啟動資金方面我們有很好的條件可以利用。但是在利潤計劃和判斷自己的企業能否生存就需要認真的計算。應該計算自己創辦企業一年內的成本,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嚴格的計算,才會知道自己的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下來,才會知道自己一年后是否會有收入。我還知道了在算流動資產時,很多東西的折舊成本也是要計算在其中的。
在SYB創業培訓的第8天,每個人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做了自己的創業計劃書,我將自己的公司命名為翱翔天空有限責任公司,并且進行了詳細的計劃,計算了啟動資金,所要投入的成本,最終獲得的利潤,讓我離自己的想法更近了一步。
八天的創業培訓后,是由華圖教育機構的老師給我們上了三天的公共基礎知識,以及面試的課程,在其中也學到了很多知識。自己本身就在參加公務員考試,這三天的公共基礎知識的講解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鞏固了自己以前所學的知識,補充了盲區。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天的面試課程,我才發現,面試與筆試比起來,也是特別難的。要想獲得好的面試成績,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態,二就是要有廣泛的知識儲備。在面對一排面試官時,衣著打扮,舉止,站姿坐姿,口齒,都是特別重要的,如何不緊張,如何能流利的在3分鐘之內回答完一道題,就需要過硬的心里素質與廣泛的知識,還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速,這樣才能在面試中游刃有余。
第十三天,我們學習了消防知識,我認為消防知識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在現在的生活中,每個人都覺得火災根本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實火災的根源每個人身邊到處都是,在住酒店時大多數人選擇電梯,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樓梯,安全通道在哪,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做法,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學習滅火器的用法也很重要,很多火災起初知識小火,正確的方法就會終止這場火災,避免損失。消防知識每個人都應該去了解,讓危險不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即使發生,也會鎮定自若,很快的去解決。在這次學習中,我們還學習了消防栓的用法,火中自救的方法等等,并且改變了一個意識,就是用濕毛巾堵住門縫,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自己逃不出去了,而不是直接去采用。
關 鍵 詞:考工軟件;維修電工;技能考核
中圖分類號:TP29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維修電工是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把維修電工列為首批實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的工種之一[1]。幾乎每個企事業單位都離不開維修電工,該工種的培訓及考核也已經開展了多年,其考核的內容有設計安裝與調試、故障檢修、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等項目。目前,在故障檢修這一項目的考核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故障的設置由于需要手動設置,其過程重復、繁瑣;檢查排故結果的過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且需要手工記錄,不便于統計、評分等。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了一套半實物龍門刨床實訓設備考工軟件,以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二、維修電工技能考核故障檢修項目的要求
在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浙江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編寫的《維修電工(初、中級)》一書中列出了初級和中級修電工考核的命題思路與鑒定考核要點。初級維修電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檢修項目的鑒定點有7個,中級維修電工的鑒定點有8個,具體鑒定點見表1所示?!昂诵囊亍笔强己酥凶钪匾?、出現頻率最高的內容?!耙话阋亍笔强己酥谐霈F頻率一般的內容。從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級維修電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檢修項目的鑒定點有70%以上涉及電機或機床相關的知識。在考核過程中通常由考評人員在實訓設備上設置若干個故障點,由被考核人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檢修,根據檢修的結果進行評分。
三、考工軟件在故障檢修項目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鑒定點及考核要求,設計了一套半實物龍門刨床實訓設備考工軟件。軟件的運行需要配合半實物龍門刨床實訓設備,可在上位機上設置最多35個故障點,具體故障點見表2所示。
該軟件可實現的主要功能如下:可通過鍵盤或教師機進行故障設置,學生在實訓裝置的電路上進行故障檢測,通過答題器將答案及相關信息傳到教師機上,老師在教師機上根據學生上傳的信息可對學生的考核結果進行自動評分,并將其保存下來,供以后進行查詢和打??;能對在線實訓裝置進行故障設備和排除,并統計每個故障點的誤排次數;能對試卷自動保存,掉電不丟失,避免重復出題;對每個考生的學號、班級、答題結果、故障的誤排次數、考試時間、報警記錄自動保存,并在提交后發送給計算機進行評分。
使用軟件首先需要用戶進行登錄,用戶分為三類:系統管理員、教師和學生,登錄界面如圖1所示。點擊“注冊”可進入注冊界面,注冊新用戶。點擊“忘記密碼?”可進入獲取密碼界面,根據密碼提示取回密碼。
登錄后即進入軟件主界面,如圖2所示??己饲靶枰紫冗x擇設備類型,選取相應實驗臺號,再選取試卷。點擊確定設置選中的實驗臺;點擊清除可清除當前選定實驗臺。選擇完畢后點擊全部開考或右鍵選擇可開始考始。主界面中試卷欄內右鍵或點擊左邊‘>’便可對試卷進行編輯。故障點顯示當前試題故障信息。選擇“重連”若考生正在答題,將重新答該題;沒有答題,將復位該實驗臺;若連接出錯則將重連該設備。
以管理員身份登錄,在“教師信息”界面和“學生信息”界面中可以對教師信息和學生信息進行修改;以教師身份登錄,則只能修改自己信息。學生信息中,登錄號和密碼是學生進行考核的前提。軟件具有組卷功能,點擊“試卷管理”進入試卷管理界面,進行試卷編輯。進入試卷管理后,首先選擇設備類型,就可出現此設備類型相應試卷,點擊各按鈕或右鍵菜單可完成相應操作,試卷管理界面如圖3所示。故障點的設置界面如圖4所示,考評人員或教師可通過軟件設置最多35個故障點,用于實訓教學或考核。
四、總結
論文設計了一套半實物龍門刨床實訓設備考工軟件,該軟件可通過鍵盤或教師機對在線實訓裝置進行故障設置和排除、記錄、自動保存每個考生的學號、班級、答題結果、故障的誤排次數、考試時間、報警,并在提交后發送給計算機進行評分。同時可對試卷自動保存,做到掉電不丟失,能在較大程度上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莊建源.維修電工技能考核現狀與國家題庫建設芻議.職業[J].2010:12,30-31.
關鍵詞:連桿機構;基本特性;行動導向;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6-0085-03
說課是教師通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地講,就是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罢f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實踐證明,說課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動實效、備課質量、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素質。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在第三學期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按行動導向教學分為兩個學習情境,本次課是學習情境一“牛頭刨床機械傳動系統分析”中的學習單元4“牛頭刨床連桿機構分析”中的任務3――連桿機構的基本特性分析,這是連桿機構中的重要內容,需四課時完成,本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常用機構與通用零件的分析、選用、設計能力,以及機械設備安裝與維護的能力,是學習后續課程和從事機械工程工作的基礎,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本次課主要闡述常用機構中的四桿機構的運動和傳力特性,即急回特性和死點現象。它是設計四桿機構的基礎,對于生產實踐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所以本次課內容是本學習單元的重點之一。
2.學情
高職數控專業學生都是從高中直接升學的,入學成績相對較低,理論基礎薄弱,但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并且樂于動手實踐。經過金工實習對機械設備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機構的分析能力尚未形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引導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3.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將教學目標細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掌握四桿機構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的評定指標,熟悉四桿機構傳力特性的校核公式及最小傳動角的位置,了解死點產生的機理及應用。
(2)能力目標。能夠根據極位夾角判定四桿機構是否具有急回特性,能夠找出曲柄搖桿機構最小傳動角的位置,能夠分析死點產生的條件并能利用死點工作。
(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歸納能力,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4.重點與難點
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死點產生的條件對于指導生產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和死點產生的原因對高職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它作為教學的難點。
5.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行動導向教學,教學安排在機械設計基礎實訓室,并準備好曲柄搖桿機構模型、對心曲柄滑塊機構模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模型、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模型、多媒體課件、量角器等。
二、教法
本次課主要采用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組討論法、頭腦風暴法等,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習任務以“工作任務單”的形式下達,學生在“任務書”的引導和教師指導下,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制定計劃,小組協作,完成工作任務,提交工作成果。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訓練學生的基本設計技能和操作技能,學生始終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對學生完成的任務進行總結與點評,肯定成績、找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
三、學法
綜合運用歸納整理、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法。學生通過任務完成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學習相關知識;討論工作任務,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動手能力、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匯報、答辯、演示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組織表達等能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步:
1.復習舊知,設置問題
通過模型演示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情況,提出問題1:說出機構中各構件的名稱及四桿機構的類型。通過觀察機械原理陳列柜中的模型,提出問題2:四桿機構可以演化成哪些形式?這兩個問題都與本節課密切相關,且有實際的模型,簡單易答,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相關知識。
2.布置任務,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后,大多數學生已進入學習狀態,此時可播放牛頭刨床切削工件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切削速度和退刀速度是否相同,引出急回特性的概念,進而提出本次課的任務要求:①刨刀急回特性分析(即說明如何實現慢速切削、快速返回);②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傳力性能分析。
3.資訊講授,引導探究
知識點1: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此為本節的第一個重點。通過課件并配合模型演示,分析曲柄搖桿機構的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從而得出急回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強弱評定指標(行程速比系數)的計算公式。為突出重點,講解完此部分內容后安排練習:利用實訓室的模型,分析對心曲柄滑塊機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知識點2: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此為本節的第一個難點。采用引導探究的方式,教師演示曲柄搖桿機構模型,學生觀察連桿與搖桿之間的夾角(傳動角)的變化,測量幾個特殊位置的傳動角,提出問題:何時傳動角最???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推導出結論:即機構出現最小傳動角的位置是曲柄與機架共線。將難點分解,探究過程步步深入,使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
知識點3:死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縫紉機的腳踏板機構是一典型的曲柄搖桿機構,腳踏板即為搖桿,若踩腳踏板的速度很快,會出現什么現象呢?通過學生的回答自然導出第三個知識點:死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
死點產生的原因是本節的又一難點,通過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已有力學知識對曲柄進行受力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由死點產生的原因,師生歸納總結,共同得出死點產生的條件,即本節的第二個重點。最后,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說明死點在實踐中的利弊,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4.制定計劃,決策方案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協商成員分工,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決策完成任務的理論依據及分析方法。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要審核學生制定的計劃與決策方案,提出指導意見,接受學生咨詢并參與學生討論。
5.任務實施,結果檢查
按照既定工作步驟及程序,畫出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根據急回運動特性的判定方法分析刨刀急回特性;根據牛頭刨床擺動導桿機構的傳動角大小分析其傳力性能。教師應觀察學生的操作,對較困難處重點指導,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對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檢查。
6.自我展示,評估討論
讓各組代表展示本組的分析成果,通過分組討論和學生的自我展示,讓學生相互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指出成功與不足,達到完善認知結構的目的,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7.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布置課后思考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并完成機構分析書面報告。
8.設計板書,加深印象
(1)急回運動特性 判定方法
強弱評定指標(重點)
(2)傳動角校核公式及最小傳動角位置(難點)
(3)死點 產生原因(難點)
產生條件(重點)
這樣設計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同時對本次課的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行動導向的原則,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和教師的因勢利導最終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夕琴.《機械設計基礎》的一次說課體會[J].科技咨詢導報,2007,(19).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課程改革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它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去完善和創新,加快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大多是面向生產第一線。所以,學生應具有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并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能力,而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綜合設計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工程實際中常用機構、零件等知識的學習和結構的拆裝等動手能力的培養。
2.教學內容應做相應的調整
課程所選用的教材普遍存在內容不符合“必須與夠用”的原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課時數高于理論教學課時數。
3.教學方法、手段需進一步改進
由于教學內容較多,學時有限,教師一般常采用“滿堂灌”的方法講授學習內容。教師處于主動,學生處于被動,所以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對機械的了解只限于生活中接觸的范圍。雖然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實現了并重,但是這些手段還不足以使學生真正地了解現實的工程實踐以及具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對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4.考核方式單一,不能突出能力培養
期末考試成績定終身是沿用至今的成績評定制度。然而,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實際水平,有的學生平時不學習,靠考前突擊,仍然可以通過考試。因此,這種成績評定制度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教學理念上,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為實踐教學服務”,內容上以“必須、夠用”為度?!稒C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應緊緊圍繞著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專業必備要求為知識基本點,加強實踐教學。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和考試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為專業教學服務為目標,建立全新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三、課程內容改革與實踐
1.培養目標定位、修訂教學大綱
根據專業定位對原有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重新組織和完善了課程教學內容。課程目標為“掌握機械設計中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設計方法,具備通用機械正確使用、維護及分析常見故障的能力”。
2.建立全新課程內容體系
新的課程教學內容,選擇牛頭刨床和帶式輸送機這兩個典型的設備為載體,把有關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內容融合在載體分析中。將力學中的扭轉、彎曲強度計算與軸的設計結合,將剪切和擠壓強度計算結合在螺栓聯接、鍵聯接當中,以利于學生將力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避免學生對枯燥的純理論學習可能產生的厭倦心理。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歷,缺乏與此有關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將課程生動、直觀、輕松地呈現給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如下:
1.現場教學
以牛頭刨床這個典型的機械加工設備為載體進行現場教學,介紹機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以此訓練學生分析機械系統的的能力。
2.案例教學法
在進行常用機構的教學時,以牛頭刨床的機構分析為總任務,再將其分解為機器的認知、平面機構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結構分析、凸輪機構結構分析、間歇機構結構分析等子任務,以此貫穿常用機構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教師均先從牛頭刨床中引出問題,再介紹相關機構,最后舉例討論。
3.任務驅動法
在通用零件部分教學時,以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設計為總任務,再將其分解為電動機選擇、帶傳動件設計、齒輪傳動設計、聯接設計、軸的構設計、軸承設計等子任務,以此貫穿通用零件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教師均先從設計任務中引出問題,再介紹相關零件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最后舉例討論。設計任務就是學生的作業,學生邊學邊練,課程結束時完成其主要的設計計算。
4.采用實驗室一體化教學
將課安排在機械原理實訓室進行,采取多媒體課件講解、模型演示和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5.增設實驗、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實踐及動手能力
在機械設計基礎實驗這個重要的實踐環節,加強學生對機構、零件結構和機械設計等工程實踐知識和對儀器設備的動手操作、機械結構的裝拆等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對理論課程教學不足很好的補充和完善。保留了《軸系結構測繪》和《減速器結構裝拆實驗》。增設了《齒輪范成原理》是為了驗證“范成法加工齒輪的原理以及齒輪加工中的根切現象”;《帶傳動實驗》是為了驗證理論課教學中的“帶的彈性滑動及帶傳動的效率變化情況”?!遁S系結構設計》實驗,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條件(如齒輪傳動類型、齒輪圓周速度、蝸桿跨度等),自行選擇合適的零件(如軸承、軸承蓋、密封件、軸套類型),按照軸系結構設計的思路進行模擬設計或裝配。
通過建立開放式的機構、零件陳列室和機械裝拆實驗室,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時間來安排學習,以期發揮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加強學生對機構、零件結構等工程實踐知識和對儀器設備的動手操作、機械結構的裝拆等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確保對理論課程教學不足的補充和完善。
五、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 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考試方法上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口試與討論相結合,以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與靈活應用性,突出對能力的考核。
綜上所述,根據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應瞄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目標,不斷地改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環節,從實用出發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長,能更好地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機械設計課程改革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創新、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郭攀成.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4).
項目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所設置的“項目”應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通過解決問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二、實施流程
實施流程為:明確項目任務一制訂計劃一實施計劃一檢測評估一歸檔應用。首先,教師布置項目任務,學生討論;其次,學生查閱資料制訂計劃,教師審查指導評定計劃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學生分組,并明確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第四,學生白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最后,教師將記錄歸檔,學生在實踐中應用。
三、項目課程設計
(一)設計理念
1.校企合作開發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通過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生產工作流程,掌握企業對知識的需求,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課程“主題”設計學習情境,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確定教學項目,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綜合職業能力。
2.學習過程即為工作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了解企業,提前與社會接軌,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入企業的管理和競爭機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組體制,設計車間主任、班長、組長、質檢員等職位。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創立優秀班集體。通過任務書的發放、材料的領取、考核標準的制定等組織實施過程,體現工作過程的完整性。
3.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通過制定工作項目任務書設定具體內容,學生通過資訊、決策、計劃、實施、修正和評價等環節,真正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只是針對性地講授、示范、引導。
4.工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企業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標準中,使學生在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習慣中,提高綜合職業素養。
(二)設計思路
采用項目化教學的課程應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立教學項目,由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獨立學習,并完成工作任務或項目,實現對工作過程的認識和對完成工作任務的體驗,從而形成職業崗位能力,滿足職業崗位需求。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包含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金屬切削機床等內容,特別適合于采用項目教學法展開教學。其主要先修課程為“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和“工程材料及熱處理”。先修實踐環節為金工實習。同步實訓環節為車、銑、磨加工訓練。
為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勝任職業崗位,我們依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職業能力成長規律,組織課程內容,最終達到教學預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機械加工企業調研后,選擇貼近工廠實際的5個典型項目,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計劃學時、項目名稱、能力目標、知識點、訓練方式及結果作如下總結:
1.項目1一軸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軸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車床的結構組成;(2)車床的運動特點;(3)車刀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車床附件及作用;(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2.項目2一盤套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 O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盤套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初步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孔加工設備的類型;(2)孔加工設備的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3)孔加工刀具的種類;(4)孔加工刀具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盤套類零件的裝夾;(6)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3.項目3一箱體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箱體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刨床和銑床的類型及結構組成;(2)刨床和銑床的運動特點;(3)刨床和銑床--用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箱體類零件加工過程夾具的特點及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4.項目4一圓柱齒輪工藝制定、加工與檢
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圓柱齒輪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齒廓表面加工設備的類型及結構組成;(3)齒輪加工設備的成形運動特點;(4)齒輪加工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5.項目5一機械裝配工藝基礎知識計劃10學時,其中理論4學時,實踐6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不同生產類型的裝配工藝特點;(2)熟練掌握裝配的三種方法;(3)能夠根據裝配要求計算裝配尺寸鏈;(4)裝配工藝規程。知識點:(1)裝配工工作的具體內容;(2)裝配工藝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三種裝配方法的熟練選用;(4)裝配精度的檢驗。訓練方式:示范講解、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
(四)課程的重難點及解決方案
本課程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適度、夠用”的機械制造技術理論知識,能夠根據零件工作圖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藝,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堅固的基礎。本課程的難點是零件的工藝規程的制定、專用夾具的應用、保證裝配精度方法的選擇。解決辦法是以項目形式設計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充分利用優越的實訓條件,營造企業工作環境,將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將老師知識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聘請企業專家答疑,從而多途徑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中的難點和疑點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四、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一)創設真實氛圍的工作環境,實施一體化教學
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培養學生掌握機械零件的工藝編制、工藝系統的正確選擇及使用等技能,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進行課程改造。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將教室與實訓室合二為一,使學生通過學習親身體驗工作。
(二)“學做一體”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過程
“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將實訓基地模擬為工作車間。建立學生自己的班組,生產過程中班組長要負起責任,發揮組織、協調、溝通等作用,使職業能力得到鍛煉。二是任務的下達及工作計劃的制訂。學生收到任務書后,每個小組都要經過自主學習、討論,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包括項目的零件圖、裝配圖分析,項目工藝規程定制,所需工藝系統、裝備及材料,項目實施內容及步驟和完成項目的注意事項等。三是工作過程。制訂完工作計劃后,學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請,獲得準許后由組長領取所報材料及工具。開始進行零件工藝的設計、工藝系統的選擇,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結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項目驗收及評價。項目完畢后,由指導教師帶班組長進行項目驗收,相當于企業的產品質量檢查。
五、課程考核
(一)考核內容
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是關鍵問題,因為理論與實踐是一體的,考核的內容也應該包含這兩個方面。不同的項目考核內容是有區別的,但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項目能力、有關知識和素質要求。
項目及配分:基礎知識40分。其中車床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車刀的種類、材料及結構,對切削運動影響車床夾具的種類及應用和車床能實現的工藝結構各占10分。實踐操作40分。其中能正確分析圖樣,熟悉零件結構、功用占8分;能正確制定加工工藝規程占15分;能正確選擇設備及工裝及零件質量檢測占17分。綜合素質20分。其中工作態度、紀律和出勤情況、5s管理內容執行情況、考核團隊協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項目教學的評價應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和作業質量??己朔绞叫桁`活多變,隨著項目的進行,因材施教,隨時考核。我們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種形式:
1.學習小組考核(30%)。是由學習班組長負責展開自評和互評考核方式,班長可監督小組長開展此項工作。這個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據各小組完成的情況選做內容,學生在實踐中如有自選內容或創新內容可在原有成績等級基礎上提升一級。
2.指導教師考核(30%)。是以抽查提問加課堂筆記和項目總結的形式進行的。因為人數多,老師不可能一一檢查,可通過抽查小組的某幾位學生來進行考核,但是這幾位學生的成績影響整個小組的評定成績,在評選優秀班組時作為參考,促使同一小組的人員互相監督學習,共同提高。
3.期末閉卷考核(40%)。是在學期全部課程結束時進行,主要從知識的掌握及應用情況考查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學生將學習的過程貫穿于全學期,以鞏固所學內容。
[論文關鍵詞]機械制造 技術項目 教學法 教學設計
一、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所設置的“項目”應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通過解決問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二、實施流程
實施流程為:明確項目任務一制訂計劃一實施計劃一檢測評估一歸檔應用。首先,教師布置項目任務,學生討論;其次,學生查閱資料制訂計劃,教師審查指導評定計劃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學生分組,并明確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第四,學生白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最后,教師將記錄歸檔,學生在實踐中應用。
三、項目課程設計
(一)設計理念
1.校企合作開發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通過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生產工作流程,掌握企業對知識的需求,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課程“主題”設計學習情境,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確定教學項目,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綜合職業能力。
2.學習過程即為工作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了解企業,提前與社會接軌,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入企業的管理和競爭機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組體制,設計車間主任、班長、組長、質檢員等職位。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創立優秀班集體。通過任務書的發放、材料的領取、考核標準的制定等組織實施過程,體現工作過程的完整性。
3.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通過制定工作項目任務書設定具體內容,學生通過資訊、決策、計劃、實施、修正和評價等環節,真正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只是針對性地講授、示范、引導。
4.工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企業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標準中,使學生在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習慣中,提高綜合職業素養。
(二)設計思路
采用項目化教學的課程應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立教學項目,由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獨立學習,并完成工作任務或項目,實現對工作過程的認識和對完成工作任務的體驗,從而形成職業崗位能力,滿足職業崗位需求。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包含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金屬切削機床等內容,特別適合于采用項目教學法展開教學。其主要先修課程為“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測量技術”和“工程材料及熱處理”。先修實踐環節為金工實習。同步實訓環節為車、銑、磨加工訓練。
為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勝任職業崗位,我們依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職業能力成長規律,組織課程內容,最終達到教學預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機械加工企業調研后,選擇貼近工廠實際的5個典型項目,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計劃學時、項目名稱、能力目標、知識點、訓練方式及結果作如下總結:
1.項目1一軸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軸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車床的結構組成;(2)車床的運動特點;(3)車刀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車床附件及作用;(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2.項目2一盤套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 O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盤套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初步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孔加工設備的類型;(2)孔加工設備的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3)孔加工刀具的種類;(4)孔加工刀具的結構、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盤套類零件的裝夾;(6)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3.項目3一箱體類零件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 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箱體類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刨床和銑床的類型及結構組成;(2)刨床和銑床的運動特點;(3)刨床和銑床--用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4)箱體類零件加工過程夾具的特點及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4.項目4一圓柱齒輪工藝制定、加工與檢測計劃20學時,其中理論8學時,實踐12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圓柱齒輪零件結構特點及功用;(2)正確分析零件圖;(3)確定加工工藝路線;(4)制定工藝規程;(5)成品檢測。知識點:(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齒廓表面加工設備的類型及結構組成;(3)齒輪加工設備的成形運動特點;(4)齒輪加工刀具的結構特點、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藝結構;(5)測量工具的使用。訓練方式:示范講解、實際操作、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總結及加工實物展示。
5.項目5一機械裝配工藝基礎知識計劃10學時,其中理論4學時,實踐6學時。能力目標:(1)正確分析不同生產類型的裝配工藝特點;(2)熟練掌握裝配的三種方法;(3)能夠根據裝配要求計算裝配尺寸鏈;(4)裝配工藝規程。知識點:(1)裝配工工作的具體內容;(2)裝配工藝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三種裝配方法的熟練選用;(4)裝配精度的檢驗。訓練方式:示范講解、自主學習。結果:工作報告。
(四)課程的重難點及解決方案
本課程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適度、夠用”的機械制造技術理論知識,能夠根據零件工作圖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藝,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堅固的基礎。本課程的難點是零件的工藝規程的制定、專用夾具的應用、保證裝配精度方法的選擇。解決辦法是以項目形式設計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充分利用優越的實訓條件,營造企業工作環境,將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將老師知識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聘請企業專家答疑,從而多途徑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中的難點和疑點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一)創設真實氛圍的工作環境,實施一體化教學
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培養學生掌握機械零件的工藝編制、工藝系統的正確選擇及使用等技能,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進行課程改造。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將教室與實訓室合二為一,使學生通過學習親身體驗工作。
(二)“學做一體”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過程
“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將實訓基地模擬為工作車間。建立學生自己的班組,生產過程中班組長要負起責任,發揮組織、協調、溝通等作用,使職業能力得到鍛煉。二是任務的下達及工作計劃的制訂。學生收到任務書后,每個小組都要經過自主學習、討論,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包括項目的零件圖、裝配圖分析,項目工藝規程定制,所需工藝系統、裝備及材料,項目實施內容及步驟和完成項目的注意事項等。三是工作過程。制訂完工作計劃后,學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請,獲得準許后由組長領取所報材料及工具。開始進行零件工藝的設計、工藝系統的選擇,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結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項目驗收及評價。項目完畢后,由指導教師帶班組長進行項目驗收,相當于企業的產品質量檢查。
五、課程考核
(一)考核內容
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是關鍵問題,因為理論與實踐是一體的,考核的內容也應該包含這兩個方面。不同的項目考核內容是有區別的,但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項目能力、有關知識和素質要求。
項目及配分:基礎知識40分。其中車床結構組成及運動特點,車刀的種類、材料及結構,對切削運動影響車床夾具的種類及應用和車床能實現的工藝結構各占10分。實踐操作40分。其中能正確分析圖樣,熟悉零件結構、功用占8分;能正確制定加工工藝規程占15分;能正確選擇設備及工裝及零件質量檢測占17分。綜合素質20分。其中工作態度、紀律和出勤情況、5s管理內容執行情況、考核團隊協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項目教學的評價應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和作業質量。考核方式需靈活多變,隨著項目的進行,因材施教,隨時考核。我們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種形式:
1.學習小組考核(30%)。是由學習班組長負責展開自評和互評考核方式,班長可監督小組長開展此項工作。這個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據各小組完成的情況選做內容,學生在實踐中如有自選內容或創新內容可在原有成績等級基礎上提升一級。
2.指導教師考核(30%)。是以抽查提問加課堂筆記和項目總結的形式進行的。因為人數多,老師不可能一一檢查,可通過抽查小組的某幾位學生來進行考核,但是這幾位學生的成績影響整個小組的評定成績,在評選優秀班組時作為參考,促使同一小組的人員互相監督學習,共同提高。
3.期末閉卷考核(40%)。是在學期全部課程結束時進行,主要從知識的掌握及應用情況考查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學生將學習的過程貫穿于全學期,以鞏固所學內容。
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是學生在學完基礎課程后必須學習的一門過渡性課程。新形勢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本著“必須、夠用”的原則,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些實際需求迫切需要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之相適應,那么以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因此,我們依據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對這門課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研究。
一、重新確立培養目標并修訂課程標準
我院機械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工業企業從事機械設備的操作、安裝、調試、維修和更新改造,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編制,產品質量分析與控制,生產技術管理及營銷等工作。根據就業崗位,我院對機械類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服務于生產第一線職業崗位群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根據培養目標對原有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修訂,重新組織和完善了課程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定位為“掌握機械中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基本設計方法,具備通用機械正確使用、維護及分析常見故障的能力”。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結合人才培養要求,整合教學內容
授課內容上以“必須、夠用”為度,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由《理論力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三門課程構成,內容體系龐大,本著符合“必須與夠用”的原則,新的課程教學內容,針對人才培養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要求,按照重在基礎知識,突出動手能力培養及分析能力的培養的原則。篩選了傳統的理論力學、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等課程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優化了教學內容,突出了高職的特征。全部教學內容分為兩個教學情境:
情境一:以典型的加工設備牛頭刨床做載體,以分析各種常見機構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失效形式及使用維護為教學重點。
情境二:以帶式輸送機為載體,介紹常用機械零件及傳動系統的結構特點、失效形式及使用維護為重點,會常用機械零件及傳動系統的基本設計方法;將力學中的扭轉、彎曲強度計算與軸的設計結合,將剪切和擠壓強度計算結合在螺栓聯接、鍵聯接當中,以利于學生將力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去掉復雜的公式推導及驗證內容,直接引用結論;把課程設計融合在課后作業中。通過教學內容整合,減輕了學生負擔,避免學生對純理論學習可能產生的厭倦心理,還可以減少理論課授課時數,為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強化留出了空間。機器始終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感到課程內容清晰,且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
三、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內容中涉及到大量的機械傳動過程、機械零件構造、機械工作原理等難于用粉筆和語言來描述清楚的內容,由于課時有限,教師一般常采用“滿堂灌”的方法講授學習內容,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歷,缺乏與此有關的感性認識。改革后,教師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課程生動、直觀、輕松地呈現給學生,因而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1.教學方法
(1)現場教學。以牛頭刨床這個典型的機械加工設備為載體進行現場教學,介紹機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以此訓練學生分析機械系統的的能力,為學生學習機械設備類專業課程打基礎。
(2)案例教學法
在進行常用機構的教學時,以牛頭刨床的機構分析為總任務,再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常見機構結構分析的子任務,以此貫穿常用機構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均由教師先從牛頭刨床中引出任務,再介紹相關機構。
(3)任務驅動法
在通用零件部分教學時,以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設計為總任務,再將其分解為若干子任務,以此貫穿通用零件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教師均先從設計任務中引出問題,再介紹相關零件的基礎知識、選用及基本設計方法,最后舉例討論。設計任務就是學生的作業,學生邊學邊練,課程結束時完成其主要的設計計算。
這樣做,使機構和零件不離開機器,在機器中學機構和零件,使學生對機器形成一個具體的、完整的認識,從而掌握機械系統分析和設計的一般方法。
2.教學手段
(1)采用實驗室一體化教學。將課程安排在機械原理實訓室進行,采取多媒體課件講解、模型演示和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在機構陳列室學習,能增強學生對機械、機構、零件、部件的認識,使深奧的知識、難以看懂的圖與圖紙與實物聯系起來變得通俗易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授時使用電子教案、演示系統(實物演示、投影儀、CAI課件)相結合,充分利用了教學資源,這種講課模式受到學生好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實踐環節。為突出實踐環節,新建兩個機械設計實訓室、一個機械原理實訓室和一個拆裝實驗室。機械原理實訓室和機械設計實訓室主要面向《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和實驗實訓任務。
在機械設計基礎實驗這個重要的實踐環節,保留了《軸系結構測繪》和《減速器結構裝拆實驗》,因為這兩個實驗均對學生進一步掌握機械結構及設計知識,了解結構設計的原則,而且還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了鍛煉。增設了《齒輪參數測定》《齒輪范成原理》、《帶傳動實驗》、《軸系結構設計》等實驗,這些重要的實踐環節,加強了學生對常用機構、零件結構知識和對儀器設備的動手操作、機械結構的裝拆等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對理論課程教學不足很好的補充和完善。
(3)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采取過程考評(任務考評)和期末考評(課程考評)相結合的方法。強調過程考核的重要性,過程考評占60%,期末考評占40%。在考試方法上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口試與討論相結合,以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與靈活應用性,突出對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強調了過程考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緊迫感,注重學習過程,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應瞄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目標,明確方向,不斷地改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方法等環節,從實用出發,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創新、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郭攀成.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