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1 10:37:06
序論:在您撰寫醫院急診科消防演練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演練情況
2012年10月12日,我院為檢驗急救綠色通道是否暢通,切實加強急救隊伍建設,提高醫護人員應對突發醫療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能力,
醫政科組織在急診科、護理部、病房、麻醉科、感染科、藥房、檢驗科、放射科、設備科、總務科、保衛科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協助下進行了天津市口腔醫院突發醫療衛生事件應急演練。
演練在下午5點正式開始?,F場模擬因公交車車禍致3人頜面部嚴重創傷,由同事陪同緊急來到我院急診科就診。
患者來院后急診科值班醫生明確診斷,及時分頭處理,值班醫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展開急救。
急救同時根據應急預案,通知行政總值班負責組織協調。病房總值班、麻醉科、感染科、檢驗科、藥房、放射科均按規定時間到場參與危急重癥患者急救會診。
行政總值班根據應急預案,協調設備科人員到場保障急救設備的正常使用。協調總務科安排病房電梯,確保急診轉入院快速便捷。
經搶救患者病情基本穩定,生命體征平穩。專家會診認為可以轉入病房繼續??浦委煛W龊脫尵群蟛v記錄,通過急診綠色通道為患者快速辦理入院手續,急診科與病房做好病情及藥品交接。整個急救過程共歷時30分鐘。
一、
突發病情
1、發生時間:2012年10月12日
17:00
2、發生事件:公交車車禍多人嚴重外傷
3、地點:天津市口腔醫院急診科
4、考核內容:
(1)急診科醫生遇突發事件接診能力及接診處置流程
(2)現場如何協調及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會診。
(3)入急診后如何交班處理
5、事件經過:
衛津南路突發公交車與公交車車禍事件,多人嚴重外傷,其中3人頜面部嚴重創傷,被同事坐出租車送至我醫院急診科就診。
患者陳某:
(1)創傷性休克;(2)上頜骨骨折:(3)面部軟組織嚴重挫裂傷
患者張某:
女,43歲,面部多處擦傷,有活動性出血?;颊呙嫔奔t,神志清晰,呼吸均勻。立即生命體征檢測:體溫36.5c,呼吸22次/分,脈搏80次/分,血壓90/130mmhg。
臨床診斷:
(1)
面部軟組織挫裂傷
患者王某:
男,48歲,面部多處擦傷,下頜骨骨折,患者面色蒼白,意識
清晰。生命體征檢測:體溫35.9c,呼吸25次/分,脈搏90次/分,血壓100/140mmhg。
臨床診斷:
(1)下頜骨骨折
(2)面部軟組織挫裂傷
6、處理流程:
17:00急診科值班醫生張偉主治醫師、趙忱光醫師檢查患者,同時通知行政值班。
17:02
行政值班聯系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感染科。就位。
17:02患者陳某出血突然加重,脈搏觸及不到,血壓聽不清楚,呼吸微弱。主診醫生立即請王津惠主任醫師會診,心臟驟停的診斷成立。王主任立即組織搶救陳某。
趙忱光醫師處理患者王某及張某,病情平穩,為其清創,止血,縫合,安排王某收入院。
緊急搶救陳某:
1、現場急救:
(1)建立靜脈通道:生理鹽水500ml+地塞米松15mg(劉鳳偉、金培、蘇明月重復執行口頭醫囑)。
(2)氧氣吸入(彭立紅護師重復執行口頭醫囑)
(3)通知行政值班——病房總值班——醫政科——主管院長
個循環?;颊咝奶霈F,血壓60/40mmhg。
2、17:13行政值班高璐趕到,負責總調度
向醫政科張建科長;院辦成偉主任;張建成院長;張蘭成院長匯報現場的情況,并聽取指示。
3、請病房總值班會診(張萍主任+值班醫師17:10分趕到)
病房總值班趕到后,立即加入急救工作。手術將錯位的上頜骨復位,使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血壓仍不能上升,處于休克狀態,患者不能脫離危險。
同時,
4、請感染科會診(何惠英主任17:12趕到)
(1)密切監控患者生命體征(2)腎上腺素推注0.5mg
5、請麻醉科會診(李連群主任+麻醉值班醫師17:12趕到)
(1)檢測生命體征;(2)必要時氣管插管(3)準備手術室麻醉。
6、請檢驗科會診(關永強主任17:12趕到)
(1)血液化驗;(2)核血;(3)向血站申請輸血
7、請藥房會診(楊鳳昆主任17:15趕到)
(1)提供保障抗休克藥物(2)補充提供代血漿;(3)保障提供止血藥物;(4)保障提供麻醉藥物(5)保障抗菌素藥物
8、請放射科會診(肖玲主任17:20趕到)
(1)準備全景片檢查;(2)準備ct檢查
9、總務科、設備科(17:25趕到)
(1)檢測患者感染情況;(2)準備電梯轉運;(3)保障整個搶救工
作設備的良好運轉。
二、向院領導匯報搶救的效果
1、患者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搶救成功
2、出血性休克得到糾正
3、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
張蘭成院長、張建成副院長檢查病情后同意目前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建議轉病房繼續??浦委?。
三、患者陳某轉運病房
1、再次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蘇明月主管護師記錄)
t:36.5c;p:76次/分;r:22次/分;bp:120/78mmhg
2、準備電梯(通知小周)運行
3、應用擔架護送(物業趙師傅、劉師傅;趙忱光主治醫師、蘇明月主管護師護送)
4、17:30與病房醫護人員交接
通過綠色通道進入病房,與病房醫護人員進行交接(1)病情交接
(2)藥品交接。
5、做好搶救后病歷記錄和科室的整理、消毒工作。重新補齊急救藥品,設備檢修完好,以備其他病人使用。
四、應急演練現場總結
五、演練結束
二、各部門值班人員到達時間:篇二:急診科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急診科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為全面提升我院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2012
年5月1日下午我院按照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方案的工作部署,加強領導、周密組織、結合我院實際應急能力
,以急診科為重點、內科icu
骨科
手術室等科室輔助,開展了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的基本技術培訓和創傷、
急救理論及處置技
術培訓,總結匯報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為推進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根椐《
市衛生系統
2012
年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實施方案》,院領導高度重視,并將內容布置應急辦,召集醫務科、急診醫學科等相關科室負責人召開會議,并將
相關工作進行分解、落實、并提出要求。在推進我院衛生應急大練兵
活動中我們做到充分認識,同時將此項活動列入我院工作的重點,并
針對應急大練兵活動的要求制定了多項活動的演練方案。
在此項活動
中各科室工作任務和職責分工明確,通過認真組織,全面動員,為全
院衛生大練兵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加強應急知識和枝能培訓,積極開展模型-模擬演練,推動衛生
大練兵活動深入、扎實開展。
(一)是加強衛生應急理論知識學習
把衛生應急理論知識的學習工作作為本次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常抓不懈,
急診科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納入醫院職工的
繼續教育內容,認真學習并組織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技術檔案,
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他們的專業理論和基本知識。并以《2010
年國際心肺復蘇術指南》為標準進行理論培訓
與現場考核工作,已于
3月上旬前完成。培訓考核方式:先以分批方式進行訓練。經過合理有效訓
練后的職工再參加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要進行補考直到考核通過。
此次參加培訓和考試的人員有
30
余人,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
在“大操練”的過程中,醫務工作者充分展現了他們科學的態度
和奉獻的精神。即使他們工作再忙,但仍擠出時間,積極投入到訓練
中,
認真操練,
扎實掌握好這項急救技能。
一些非一線臨床工作者們,
雖然在他們實際的工作中很少遇到這類病人,
但他們仍認真努力地參
加訓練,致力于掌握好這項“救命的本事”
,防范于未然,以備日后
能及時搶救傷病員。
(二)
是強化了醫務人員特別是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的培訓
為了務實衛生應急基礎,提升專業人員應急技能,我們積極創造
條件。組織了應急事件相關的理論知識培訓課
程,通過培訓,有效增強了全科衛
生應急工作的組織領導能力,
促進了保障措施、
預案體系、
應急隊伍、
應急網絡、模擬演練、信息管理、監測預警、協調聯動、宣傳教育、
指揮決策、醫療救治等方面的技能。
(三)是開展了應急處置模擬演練
1.過敏性休克搶救演練
為了鍛煉衛生應急隊
伍,
提高我院職工的實戰能力,
在急診科的組織下
2012
年
5月
1
日下午開展1
過敏性休克搶救應急演練。2突發事故的院前急救
由急診科組織參加。
演練歷時一個半小時,
圓滿結束。
通過演練使專業人員掌握過1敏性休克搶救應急處理工作的運行程序和方法,2
突發交通事故的現場急救技能操作。
更提高各專業隊伍協調作戰的能力和科室和各部門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處理能力,此次大練兵活動不僅發揮了我院急救隊伍的應急救治能力,同時展現了各部門間的組織協調能力篇三:醫院消防演練總結
潁上縣人民醫院
消防安全應急演練總結
為了使我中心員工了解消防基礎知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掌握對突發火災的應變、逃生技能,學會滅火以及有序地進行人員、財物的疏散處理,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
。我院于2013年6月10日下午15時30分,在120急救中心路面旁邊空地組織了一次消防安全應急演練。
本次消防演練由執行院長彭學生擔任指揮長,保衛科科長王廷輝負責消防演練的組織與指揮。演練工作組分為:疏散組、滅火組、搶救組、通訊組等四個組。
當天下午15:30,安全檢查小組成員發出火警報警信號。各演練工作組在聽到指令后,迅速到位,參加演練的安保員和工作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于病房、樓梯間及安全出口處,通過口令加手勢,指揮員工從指定路線進行有秩序地疏散;把現場所有人員,快捷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帶(院內停車場)。
消防演練按照預定的方案,有序、緊張地進行。整體疏散到位后,進行了人員的清點統計。隨后,安全檢查小組成員演練用干粉滅火器進行現場滅火。
演練結束后,總指揮彭學生、分項總指揮王廷輝、技術負責人羅柱為員工進行了消防安全應急操作與火場逃生技
巧講解,教大家掌握一旦發生火情,每個人應該做什么,如何正確地報警、撲救、疏散,如何自救和逃生。最后,總指揮王廷輝對此次消防演練做了總評,對于演練結果給了充分的肯定,表揚了員工們聽從指揮、行動迅速,要求大家要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宣布消防演練取得了圓滿成功。
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如一些同志在聽到報警后不知道做什么,都在等小組長來下達命令后才采取行動,沒有做到主動出擊。有得同志還在演練過程中有說有笑,希望在下一次演練中得到改進。
通過這次消防演練活動,參加消防演練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滅火能力有所增強,全體員工對消防安全常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抗火災的應變能力得到了提高。消防演練過程中,也鍛煉了各演練工作小組的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和應變能力。
潁上縣人民醫院
綜治辦
2013年6月10日篇四: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
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2012年6月12日下午2:30分,我院應急辦主任陳濤率領院感染科、護理部、急診科、傳染病科相關人員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甲型h1n1流感應急演練工作。
下午2時30分,在必要的現場準備后,從西良莊社區二號樓一單元二樓電話醫院120,告知該處有一昨天從上海回來的人,今日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需到醫院救治。急診科護士龐靜接電話后,立即通知醫生、護士、消毒人員、駕駛員出車,并通知院辦公室;院辦公室分別電話分管院長、醫務科長和應急辦;應急辦主任陳濤立即通知傳染科醫護人員做好收治病人準備工作,同時報告區疾控中心。護理部主任高靈芝和應急辦主任陳濤到急診科對工作人員現場準備情況和穿戴防護用品順序進行考核。5名工作人員(醫生、護士、消毒人員、工人、駕駛員)穿戴完畢后隨救護車前往。2時44分到達現場,醫生趙淑剛詢問病史及相關情況后,確認病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
,決定將病人接回醫院隔離觀察治療。在醫生詢問病史的過程中,應急辦主任陳濤對工作人員防護、物品、藥品準備進行了檢查?;卦汉筢t務人員通過專用通道護送病人到達傳染科,并與傳染科醫護人員進行了詳細的病情交接,消毒人員消毒救護車后、沿途進行消毒。診治完畢,檢查了脫防護用品順序,及用物的處置等情況。演練結束后,所有參加醫務人員進行了總結。
本次演練,檢驗了我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警惕性、應急反應速度、和準備工作以及用物處置是否規范。結果,參與演練的工作人員反應敏捷、到位及時、準備工作較充分,疫情報告程序正確。不足之處:一是醫生尋問病史欠熟練,未了解病人接觸史。二是用后物品未按要求放置在專用桶內,脫下的統靴未準備專用器具盛裝;三是浸泡護目鏡容器太小,護目鏡未完全浸沒于消毒液中。四是消毒員消毒液配制濃度不清楚,消毒范圍未達到1.5米。五是通道上有自行車。希望各科室針對問題再次組織演練,直到熟練掌握為止,以提高了我院醫務人員防控甲型h1n1流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
2012-6-12篇五: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白城中醫院急診急救事件
應急演練工作總結
2012年7月30日我院進行了急診急救事件應急演練,目的是為了提高急診科及臨床科室對群死群傷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和處置能力,提高各科室間工作配合能力,提高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能力,檢驗我院各個行政部門和臨床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指揮和現場應急處理能力。
參加此次演練的有醫院應急領導小組、醫教科、護理部、總務科保衛科、院辦、急診科、120急救中心、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五官科、手術室、內一科、內二科、供應室、電診科、檢驗科、ct科、放射線科等科室人員,本次演練依據急診急救事件應急演練方案展開。相關人員通過演練培訓,對急診急救事件應急演練方案的時間、地點、內容、流程、方式、場景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參與演練的科室、人員對主要流程等方面充分交換了意見,為進一步完善演練方案奠定基礎。
演練以模擬群體車禍后急診急救應急處置為背景,首先是120急救中心對院前群體突發車禍傷員進行應急搶救,轉送回醫院;其次是演練逐級報告及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能力;第三是急診科對群體突發車禍傷員的緊急處置。第四是各科室對傷員的緊急處置能力。演練過程中我們組織應急隊伍進行分步推進,檢查應急處置各項措施是否科學、及時、準確、有效。各參演隊員根據各自職責和應急
響應的程序進入角色,從120急救車出診,到急診科接診、分診,各臨床科室處置傷員,到醫技科室做檢查,將傷員送入手術室、病房及急診留觀,完成了整個急診急救應急處置工作。
一、發達國家和地區急救模式
急救行為分為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前者是指患者被送到醫院救治前主要在救護車上進行的救治活動,后者是指患者被送到醫院后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的救治活動。
院前急救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美英模式,核心理念是以最快的速度將患者送到就近醫院進行搶救,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均采用這種模式。二是歐陸模式,核心理念是把救護車打造成“流動醫院”,穩定患者病情后再送往相關醫院,德國、法國、俄羅斯等歐洲大陸國家采用這種模式。
兩種模式各有特點:在美英模式下,由于強調最快速度送往醫院,使得現場僅作簡單救護,對救護員的要求不高,救護職責由警察或消防部門承擔,警察或消防員經過簡單培訓后成為救護員。在歐陸模式下,由于強調在救護現場或救護車上進行搶救,技術要求較高,救護車必須配備執業醫生和護士。
院內急救、急診統一采用分級救治原則,即對患者病情進行分級并排序,急危重患者先救治,非急危重患者后救治。經過急診科治療后病情穩定的,分別采取住院、轉往其他醫院、出院等措施。
二、國內急救主要模式
我國院前急救模式比較接近歐陸模式,強調救護車配備執業醫生和護士。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的專業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和醫療救護員。醫師和護士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取得相應執業資格證書。按照急救任務承擔主體的不同,國內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有三種模式:
1、指揮型,以廣州市為代表。設立急診科的醫院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出資設置急救站、配備急救人員、車輛、設備,承擔主要急救任務;市急救中心僅設置少量急救站點、配備少量救護車,承擔少量急救任務。市急救中心設置指揮平臺,受理120呼叫后,指揮患者附近的醫院或直屬急救站點,派出救護車和救護人員開展現場救治,再送往相關醫院;市急救中心運營經費由財政支出。
2、獨立型,以本市為代表。院前急救任務由市急救中心和區縣急救中心承擔,醫院不承擔院前急救任務。市和區縣急救中心運營經費由財政支出。
3、混合型,以北京市為代表。設立市急救中心,每個區縣也設立急救中心,但是部分區縣急救中心下設的急救站點掛靠在所在區縣的中心醫院,資金、人員等均由所在醫院承擔,這些急救站點占全市急救站點的三分之二。
另外,北京市不僅存在120急救系統,北京紅十字會還設立999急救系統,采取社會化運營模式,由所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北京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負責調度指揮,兩個系統間既相互競爭又優勢互補,120系統和999系統分別占全市急救量的六成和四成。
院內急救、急診方面,各地均未采納國際通行的分級救治原則,除了救護車送往醫院的患者優先救治外,其他患者不論病情輕重,一律實行先掛號先就診。經過急診科治療后病情穩定的,由于住院難等原因,一些不應讓急診科的患者滯留下來,擠占急救、急診資源。
三、我國急救立法情況
全國層面,目前尚無法律和行政法規,僅有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部門規章《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從院前急救的機構設置、執業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關于院前醫療急救的界定,第2條規定,是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擔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網絡醫院按照統一指揮調度,在患者送達醫療機構救治前,在醫療機構外開展的以現場搶救、轉運途中緊急救治以及監護為主的醫療活動。關于院前急救的性質,第3條規定,屬于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則,統一組織、管理、實施。關于急救中心的設置和職能,第8條規定,設區的市設立一個急救中心,統一指揮調度縣級急救中心(站)并提供業務指導。第10條規定,急救中心(站)負責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的指揮和調度,配備通訊系統、救護車和醫務人員,開展現場搶救和轉運途中救治、監護,急救網絡醫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揮和調度開展院前醫療急救工作。關于救護車送患者入院的原則,第23條規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網絡醫院應當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愿的原則,將患者轉運至醫療機構救治。
地方層面,杭州、鄭州、武漢、長春、成都、廣州、南寧、西安、貴陽等城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沈陽、濟南、青島等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政府規章。這些急救領域的法規,主要規范院前急救,各有特點。例如,《鄭州市社會急救醫療條例》第12條規定,從事社會急救醫療的醫師應當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并具有三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從事社會急救醫療的護士應當具備執業護士資格,并具有兩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又如,《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第23條規定,市、區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突發事件醫療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急救中心、急救站開展演練,提高院前醫療急救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另外,這些法規也有一部分內容是規范社會急救的,包括急救意識和知識的宣傳、急救技能的培訓、大型公共場所簡易急救設備的配置、受過急救技能培訓的人員現場急救行為免責等。
四、本市急救工作情況
本市擁有完整的院前急救體系,包括獨立建制的1個市急救中心和9個區縣急救中心,分別隸屬于市、區縣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市急救中心負責8個中心城區,區縣急救中心負責本區縣急救工作。目前,全市有127個急救分站,668輛救護車。市120調度指揮中心與區縣調度指揮系統建立統一業務信息平臺。自2001年以來,院前急救業務量平均年增幅超過10%,2014年達到64.2萬車次。
本市院內急救、急診資源豐富,使用率高。所有二、三級綜合性醫療機構和部分??漆t療機構設置獨立急診科。2014年,全市醫療機構急診量超過1524萬人次,其中市屬三級醫院超過611萬人次,急診床位使用率超過95%。急診量最大的新華醫院全年高達76萬人次,日均接診量逾2000人次。
本市急救工作總體滿足城市需要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院前急救方面,救護車難叫、等待時間較長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救護人員普遍緊缺,人才流失。院內急救、急診方面,不同醫院急診室利用情況反差明顯,三級醫院急診室收治大量非急診患者,病人出口不暢導致病人淤積在急診科,急診資源難以用于搶救急危重病人;一些二級醫院急診資源利用率較低。社會急救方面,特殊崗位和普通公民急救知識培訓力度不足,簡易急救器材配置不夠。
五、本市急救立法主要內容
為體現立法的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戰略導向,使條例成為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律,教科文衛委從去年第四季度起,開展前期立法調研系列活動,通過走訪老專家、醫院領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本市急救工作的有益經驗和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梳理了立法涉及的30余項重點問題,供起草部門參考,也作為委員會立法調研的重要內容。
院前急救方面:包括急救中心、急救分站建設規劃納入城市規劃;急救人員、急救車輛、急救裝備的配置標準;信息化設備的配置要求;急救人員和病人家屬在院前急救中的權利和義務;《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中送院原則的完善和細化;對市、區縣急救中心在站點、車輛、設備、人員、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的具體內容;對急救人員在待遇、職稱、培訓、退出機制等方面的扶植政策;保障救護車優先通行權的具體規則和處罰措施。
2020年10月13日,是我國第31個國際減災日,根據臨滄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文件《云南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20年國際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醫院領導高度重視,重點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開展宣傳活動:
一是利用宣傳資料進行宣傳:從相關媒體上搜集了發生地震、水災、火災時的安全逃生自救方法以及安全用水、用火、用電知識,編輯整理成材料,對就診病人進行宣傳;
二是要求各科室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針對各自的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例如對住院病人,主要進行安全用電、發生火災、地震時的安全自救,安全使用氧氣、防跌傷、防墜床知識以及節約用水的教育;對外傷病人進行安全生產、防止安全事故的宣傳教育。
二、掌握心肺復蘇(CPR)急救技術
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在自然災害下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由急診科護士長、急救科護士進行了詳細的講授,對如何判斷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復蘇的指征、操作步驟、救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
三、開展安全排查
在活動期間,醫院領導親自帶隊,組織后勤衛保、院辦、等部門人員,深入各科室,對供水排水、房屋安全、供電安全、安全保衛、防火防盜以及電梯、高壓消毒、中心供氧等重點環節和重要部門進行逐一檢查,及時處理各種安全隱患。
四、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活動
組織醫院職工開展了一次衛生防疫、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切實提高我院綜合防災減災能力。通過本周的“防災減災日”的宣傳、學習、自查、演練活動,我院職工及患者基本掌握了“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技能,能在災害發生時做出相應的判斷,進行自救和救助他人。
[關鍵詞] 急診出車;模式化;醫療資源;醫療糾紛;醫療事故
[中圖分類號] R197.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c)-0134-03
院前急救是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急診醫學領域中最前沿,最緊急的救命環節[1-2]。急救醫療質量直接決定了病傷員期間取得成功率、傷殘率,病死率等,同時也反映了該地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能力[3-4]。國內外院前急救的發展現狀并不平衡[5-6]。目前,在北京等少數大城市已實行120醫療急救中心,有專門的院前急救梯隊[7-8],但在小城市及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地區,120未能完全覆蓋或是僅有120指揮臺而無專門的院前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由就近的醫院承擔,各醫院的技術水平、人員器材配備參差不齊,無統一的急診出車規范[9-10]。如何充分調動有限的醫療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鎮、鄉醫院面對急診出車的壓力是學者們和醫務人員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研究通過結合自身急診工作經驗,本科室核心小組討論研究以及借鑒上級醫院的成功之處,初步制訂急診出車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急診出車模式前后各1年出車情況為研究對象。觀察急診出車模式前后各1年(2012年9月急診出車模式化)車次數、空車率、搶救成功率、出車響應時間、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情況。
1.2 方法
急診出車模式由5個環節組成:①出車啟動;②出車途中;③現場;④返院途中;⑤到院(圖1)。各環節要點闡述如下。
1.2.1 出車啟動 ①急診科每班要有醫護、司機、抬工各1名等指定的出車人員出車。安排待班人員。②急診電話保證24 h開通,鈴響三聲內接聽。120終端電腦24 h處于連接狀態。③接聽急診電話的醫務人員需適當培訓,能沉著冷靜,吐語清晰,詳細問清出車的地點及案情,并務必取得對方的聯系電話。④實行“一鈴三響”,即在急診醫生辦公室、護士辦公室、司機值班室、醫護值班室等處設置警鈴,接警人員在醫生辦公室按鈴后,醫、護、司機能同時接到出車信號,快速到位。⑤出車啟動反應時間控制在3 min以內。急診科應制訂各種急危重癥的處理流程且醫護人員能熟練掌握。
1.2.2 出車途中 ①出車醫生需配備工作手機一臺。②醫護上車后,醫生立即告知司機大致地點,司機啟動救護車。③途中醫生盡快撥通對方聯系電話,談話內容包括再次確認具體地點(必要時由司機接聽);確定受傷人數、大致病情,以決定是否需增派救護車,是否需通知公安、消防增援;安撫患者,穩定其情緒,告知救護車正在途中,必要時電話中指導一些自救措施。
1.2.3 現場 ①醫護人員到現場后迅速判定環境是否安全。②嚴格按照已有急危重癥急救流程對患者施行醫療救護如傷口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復蘇等。③對于患者在家中自然死亡,要求現場行心電圖檢查確認,并告知家屬情況后,方可離去。④對于工傷致死或疑兇殺自殺等案例,應通知公安人員到達后方可離開現場。⑤對于交通事故死亡,應行心電圖檢查確認,并等待交警前來,方可離開現場。⑥若傷者被困或涉及火災等,應及時通知消防部門增援。⑦若現場有多名重傷者,應及時通知急診科同事出車增援,并啟動醫院三級搶救預案。⑧若案情復雜,涉及多個部門,社會影響大,問題敏感,現場醫護人員不要自作主張,應及時請示醫院領導。
1.2.4 返院途中 ①車上施行開通靜脈通道補液,吸氧心電監護等基本措施。視病情熟練按照急危重癥急救流程進行處理。重點在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證醫療處理的連貫性。②若患者無隨同家屬,設法取得家屬聯系電話并告知其患者目前病情,敦促其盡快趕往急診科。③若患者病情危重,應電話通知急診科同事,告知病種及準備搶救物品。若需急會診,應在車上電話通知準備急會診。
1.2.5 到院 救護車返院后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優先檢查治療。病重者到院后繼續按照已有急危重癥搶救流程進行搶救;若家屬還未到醫院,應電話促其盡快前來;若經本院??茣\認為需轉上級醫院治療的者與上級醫院急診科聯系后盡快轉院。最后,醫、護、司機各自填寫出車登記本,注意準確記錄出發、到達、返院的時間,以備查。
3 討論
據分析,上述地區的醫院在急診出車中較普遍遇到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出車啟動反應時間慢,延誤搶救時機或造成空車[11];②到現場后發現地點錯誤或是患者已離開[12];③出車到現場后才發現案情復雜,如群死群傷或是需消防公安部門增援等,手足無措,被動應對[13];④患者無家屬陪同,造成收費、檢查困難[14];⑤患者病情重而家屬不在場時,沒有及時打電話向其交待病情,造成醫療糾紛發生[15];⑥出車期間對患者的醫療處置缺乏連貫性,從而影響病情控制。處于鎮、鄉、城鄉結合部的醫院,如何應對緊迫的院前急救形勢?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有效,可操作性強的急診出車模式,并組織相關人員(主要是急診科醫護,司機)培訓,務求規范化,常規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出車模式化后,空車率和出車響應時間明顯低于急診出車模式化前,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急診出車模式化前;急診出車模式化后,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率明顯低于急診出車模式化前,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本研究優化急診出車模式,從出車啟動、出車途中、現場、返院途中和到院等5個環節進行針對性的醫療干預,做好每個環節的措施優化。在出車啟動時,對接電話時間和出車啟動反應時間控制均有明確的時間規定,確保在第一時間出車啟動,而在出車途中,途中醫生盡快撥通對方聯系電話。醫務人員在到達現場后,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分類處理,若案情復雜,涉及多個部門,社會影響大,問題敏感,現場醫護人員不要自作主張,應及時請示醫院領導。在返院途中,車上施行開通靜脈通道補液,吸氧心電監護等基本措施。視病情熟練按照急危重癥急救流程進行處理。若患者無隨同家屬,病情危重或需急會診,應對其采取相應措施。在患者到院后,救護車返院后,應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優先檢查和治療?;颊卟∏槲V貏t到院后繼續按照已有急危重癥搶救流程進行搶救。若家屬還未到醫院,應電話促其盡快前來,患者病情若出現明顯加重或惡化也應一并告知。
綜上所述,急診出車模式建立成熟能夠充分調動有限的醫療資源,明顯提高出車效率,減少空車率,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鎮、鄉醫院面對急診出車的壓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Nordberg P,Taccone FS,Castren M,et al.Design of the PRI NCESS trial:pre-hospital resuscitation intra-nasal cooling effectiveness survival study(PRINCESS)[J].BMC Emerg Med,2013,13:21.
[2] Ahn H,Singh J,Nathens A,et al.Pre-hospital care management of a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 Neurotrauma,2011,28(8):1341-1361.
[3] Gnani S,Ramzan F,Ladbrooke T,et al.Evaluation of a general practitioner-led urgent care centre in an urban setting: description of service model and plan of analysis[J].JRSM Short Rep,2013,4(6):2042533313486263.
[4] 馬應偉,呂琳,趙春榮.淺談院前急救工作的防范與管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7):255-256.
[5] 徐振宇,成穎,甄淑新,等.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譜與急救醫療資源合理性配置[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11):1187-1188.
[6] 劉立軍,丁桂華,王鳳娟.院前急救縣域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3):230-231.
[7] 季劼,劉偉,巨亮,等.院前急救系統管理及發展策略的探討[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6):546-548.
[8] 徐巧君.院前急救的護理安全問題與應對措施[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5):40-41.
[9] 易艷.院前急救救護車及急救物品的細節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1):19-20.
[10] 劉小紅,俆小文,沙銀娟,等.模擬出車現場對提高急診護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1):268-269.
[11] 張聰介,徐全高,王群英,等.院前急救流程在嚴重創傷病人救治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3):6-7.
[12] 王新鶴.急診出車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255-256.
[13] 黃瓊,李海坤.基層綜合醫院院前急救運行模式及安全管理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0):3960-3961.
[14] 朱麗琴,曾潔,楊雅.品質管理活動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雜志,2012,2(7):12.
關鍵詞:突發性群體傷;急診;護理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256-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工業化進程加快,環境問題確日益嚴重。在生活中,突發性群體傷害事件時有發生,比如火災、地震、爆炸以及嚴重的交通事故等等,給人們的生命以及財產帶來了極大地危害。急診是一所醫院用于急救和應對各類群體傷害的重要部門。當遇到這種群體傷,大批的傷員同時送到急診科時,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處理,都體現了該醫院的急救醫療護理水平以及應急功能。在醫療配合救治、及時的檢查確診傷勢以及安全轉運醫院的方面,該院出診的急診護士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F將某群體傷傷員在急診科中的快速救治過程整理如下。
1 一般資料
2010年中旬,江蘇南京某工廠發生化學藥劑泄露并爆炸重大事故,事故發生時間為10:10,爆炸產生的巨大的沖擊波以及猛烈地火勢造成爆炸地點以及周圍地區大量的民房垮塌及人員傷亡。事件發生獲得第一時間,消防官兵進入現場并展開迅速救援。在救治過程中,能自行活動的輕微傷員經各種交通工具迅速的轉移到附近醫院進行救治,不能自行活動的重傷傷員經120急救車轉運至最近的高等醫院進行救治。第一批到達急診的傷員時間為10:35,26名女性。其診斷結果為全身多發性軟組織玻璃切割傷,主要的傷口部位分布在傷者背部和臀部。急診護士從傷員的描述中獲知時間狀況及可能存在的傷員數量后報告急診科主任及護士長。
2 應急預案
10:41,該院經急診科、護理部、院應急辦決定啟動中等規模的群體性創傷應急急預案。要求所有外科立即安排高資質的外科醫師支援急診外科。護理部安排全院應急護士到急診室。10:45,院應急辦正式接到是救護站的緊急通知,得知將有大批的傷員到達。院長根據情況立即提升應急預案等級,全面啟動大規模群體性創傷急救程序[1]。一切急診方案由院長統一指揮。指揮的同時派出一個現場急救小組趕赴事故現場,在擦浴急救的同時充分了解事故現場的狀況,及時反饋救援信息。醫院保衛門衛及時疏散急診門口的無關車輛及人員,為救護車預留通道。院急診中心轉移搶救室的普通患者,為重傷傷員預留搶救空間。
3 急診護理
3.1 分類檢傷:使用檢傷分類標志是分類搶救大批傷員的重要程序,加強分診護士的人數,正確使用檢傷分類標識,該標志分為四種顏色,當傷員傷勢嚴重并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時,將標志折疊后使第一優先的紅色面在最上層;當傷員傷勢嚴重需盡快接受治療,但生命危險上不存在時,治療中將標志折疊后使第二優先的黃色面折在最上層;傷員傷勢較輕,并能自行活動的,將標志折疊后使第三優先的綠色面折在最上層;當傷員已經無任何生命跡象并確認死亡時,將標志折疊后使第四優先的黑色面折在最上層。進行分診的護士在救治時根據傷員傷情佩戴的分類標識將傷員送到不同區域進行不同的診治。紅色標志的傷員最先處置,送急診手術室進行治療;黃色標志的進急診清創手術時治療;綠色標志的進急診診室;黑色標志確診死亡的進遺體告別室。使用時需按順序發放,這樣護士在救治時可得知傷員不同傷情的數量并能及時的做好記錄工作。分類標識牌角處有穿繩孔,可掛于傷者的胸前以便分類,如傷員存在大面積燒傷,則固定于該傷員所躺推床上。
3.1.1 紅色區:對傷員緊急實施確定性治療、心肺復蘇及急診手術前的準備。呼吸系統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氣管切開及插管;循環系統保持循環通暢;紅色區域內每位傷員由一位副主任醫師和兩名護士首診,每個主任醫師負責兩個小組,并安排一名護士長負責該區域的護理工作。
3.1.2 黃色區:對傷病員進行初步的簡單處理,開放手術室,對傷員的傷口及骨折出進行初步的清創及骨折外固定,確診傷情后可轉入專科病區進行治療。該區域內由1名主治醫師和1名護士負責。
3.1.3 綠色區:將該院的輸液區騰空,為該區域傷員進行破傷風皮試并等候檢測結果。該區域由1名住院醫師和4名護士負責。
3.1.4 黑色區:及時填寫該區域內死者的死亡證明,并及時的處理尸體。該區域內由1名醫務處干事和1名護士負責。
3.2 開通綠色通道,取消掛號費。傷員的一切藥物檢查及治療都以特定標志位目標進行檢查,時候統一記賬結算。贏得講究時間。
4 結果
從首位傷員至最后一位傷員,急救共耗時2h37min,共救治傷員117例,無1例傷員救治不當或者出現漏治延治的現象。
5 討論
5.1 建立預案及時啟動 :面對此類傷害,醫院是救治的主要力量,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傷員第一時間做出有效的處理預案,確保及時有力的開展生命救治。
5.2 強化分診區救治:分診是急救的第一步[2],根據傷員傷勢的不同將傷員分到不同的區域就診,為傷員的救治贏得了時間,確保治療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可增派資深護士,擴大分診窗口,縮短分診耽誤時間來應對。最大限度的減少送治過程中的耽誤時間。
5.3 嫻熟的專業技能:對護士要加強災害事故急救的應對技能培訓,不斷地進行急救模擬演練,這樣在真實事件發生時,才能以穩定的心態和嫻熟的技能投入到搶救中,確保急診救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5.4 有力的后勤保障:醫院的常備急救物資不能滿足大批傷員的救治需要,應在日常的準備中準備突發事件物資準備單,保證醫用設備、耗材、藥品及被褥的及時供應。確保在此類事件突況下能正常的使用[3]。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7
急救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高效率、高質量地搶救各種急危重患者,充分利用區域衛生資源,建立區域急救體系。最大限度的滿足病員的搶救需要,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國內地級以上城市,急救網絡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成為促進或制約城市急救事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
因此,如何客觀分析急救網絡發展現狀,調整組織管理和監督運行機制,如何依據資陽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綜合實力整合急救資源、合理設置資金保障機制,以及如何促進資陽市八個城區急救事業的均衡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急救網絡布局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依據國內外急救網絡運行機制的現狀,積極研究和探討資陽市急救網絡運行機制,實現急救"行政分級管理科學化、院前急救網絡運行規范化、院前院內救治系統一體化、急救技術標準國際化"的最終目標。作者結合國內外急救網絡的現狀,對當前二級城市院前急救網絡建設問題探討如下。
1 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急救網絡運行機制現狀
院前急救醫療服務作為整個急診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其在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上都與本國的醫療制度相適應,據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介紹,發達國家都已建立起了符合本國國情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在美國、英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由于急救管理由政府最高衛生行政部門、最高長官直接負責,因此,急救管理網絡體系層次分明、監督有力、資金到位,指揮調動的權限有保障。在具體急救過程管理中,求救電話按照區域由電信部門直接劃轉到相應的急救指揮中心,能及時統籌調用區域急救醫療資源,并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指派中心急救車輛、轉運車輛、或私人急救車輛和紅十字急救車輛等,也能直接指派相應的急救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接受急救患者,或指派私人醫生前往患者身邊。如美國,其急救體系按照劃區負責和區間合作協調的原則,全國劃分成303個急救醫療服務區,每個地區都有一個主管部門負責協調,接受急救服務公司的撥款。發達國家急救體系的運行以政府為主體,消防、交通等各支救援力量相互補充、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紅十字會、志愿者和私人診所的救援力量,建立資金運行的管理和監督組織,最大程度地節約國家資金。如歐盟國家,其急救系統的運行經費均由國家政府承擔。非國家公職人員承擔的急救任務,如私人或紅十字急救站等采取協議形式付費,其費用由政府按協議購買服務。美國急救醫療服務的資金支持大部分來自當地(城市和州)政府和聯邦醫療保險,每年將近數十億美元。在日本,急救醫療服務是完全公共資金支持的服務,患者個體不需要支付救護車費用[1]。
2 國內其他城市院前急救網絡運行機制現狀
國內各城市在經過2003年SARS后,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公共衛生,尤其是院前急救事業的重視,也加快了院前急救事業建設的步伐,院前急救工作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支持,且大部分城市的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為政府全額撥款單位。從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看,國內一些城市的院前急救體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目前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主要分為6種:獨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的廣州模式,依托型的重慶模式,與消防相結合的香港模式,聯動型的蘇州模式。廣州為獨立指揮調度型,他們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急救通訊指揮中心,院前從業人員和救護車輛不隸屬于中心。上海、杭州急救中心目前的模式一樣,設有一個急救中心,各縣、區建有分站,一般分站設在協作醫院內或附近,協作醫院大多是區、縣中心醫院。重慶是以大中城市內的一所綜合性的大醫院為依托建立的急救中心,它隸屬于醫院,由120 報警中心、院前救護系統、急診科、服務部和病區??浦委熃M成綠色通道。蘇州調度指揮中心隸屬于城市應急聯動中心,可縮短突發事件的急救反應時間,有利于減少重復投資。
3 資陽市院前急救網絡運行機制現狀
院前急救業務除了來自120指揮平臺的調配外,還有來自各醫院、衛生院另外設的急救電話呼叫業務。院前急救由通訊、運輸和醫療三大要素組成。每個單位從事院前急救業務的醫務人員則各由醫院急診科的醫生、護士兼任,各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院前急救經驗高低不一。
3.1 存在的問題
(1)各醫院均從事院前急救業務,病人家屬往往因求醫心切,除撥打120電話外,還同時撥打各醫院的急救電話,這容易造成一個院前急救業務有兩臺或兩臺以上救護車,兩套或兩套以上的急救人員同時趕赴現場,而病人最終選擇一家醫院,這造成院急前救資源浪費。(2)除市區醫院外,鄉鎮級醫院的救護車內配置缺少鏟式擔架、心電圖機、簡易呼吸機、電動吸引器等必需的設備。鄉鎮急救網站發展不平衡,致使服務半徑過大,院前出診反應時間過長,難達到院前急救要求。(3)存在多個院前急救系統(EMS),每個醫院各做各的,院前急救沒有統一的指揮和調配,122和有的醫院由于利益的驅使聯盟,經常造成一個車禍兩套或兩套以上的急救人員同時趕赴現場,而病人最終選擇一家醫院,這造成院急前救資源浪費。(4)單一時段內出現突發意外災害事故,由單一醫院完成某一區域的院前急救業務同時將病人收住院處理,這會人為地導致該醫院這一時段內急診科、病房各科工作、資源較大的壓力。由于資陽市的院前急救現狀,無法進行指揮接近求救現場的醫院進行就近救助,也無法根據各醫院的??铺亻L、各醫院某一時段病床使用情況等進行統一、科學、高效地分流病人。(5)市120調度室切入電話機少。有2個呼入電話,呼出只有1個電話。受理呼叫電話后還需要通知醫院急診科,急診科再呼叫醫生、護士、司機出診,耽誤不少寶貴時間,影響出診速度及救治質量。(6)院前、院內急救銜接無規范,醫療風險加大。目前,鄉鎮級醫院院前醫務人員轉運患者到市級醫院,只是與院內醫生口頭交接患者的病情,雙方沒有統一的書面交接記錄材料。(7)對于危重患者的急救,目前,缺乏院前提前告知院內患者的病情,院內提前做好接診準備的相關職責規定。加上利益的驅使,部分急救單位轉運不規范,使急救醫療風險加大、患者生命風險加大。
4 思考和展望
4.1 建立、完善院前急救網絡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應該因地制宜、廣泛動員、政府重視、全民參與,發展具有本地區特色的院前急救系統??s小管理幅度、落實管理責任,減少二次調度。從整個急救網絡的發展來說,如何減少二次調度的時間耽擱,縮短呼叫反應時間,提高急救效率,同時與轄區應急指揮系統有效銜接,適應各區急救、救援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
4.2 加強網絡的組織領導,增強快速反應能力
院前急救網絡工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急”時間就是生命,急救就是命令。如何去贏得時間,提高院前急救網絡的運轉效率,圍繞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為重點。不斷強化網絡內單位的急救意識,提高院前病人救治反應速度和保障力,在積極開展急診醫療服務的同時,不斷強化急救意識,確保在遇有突發事件的情況下,能做到“拉得出,展得開,救得快,治得好”。
4.3 建立并完善各種預案
在急救工作實踐中,根據區域性急救網絡必須具備快速機動能力的要求,制訂各類網絡單位各種搶救程序及預案和急救人員的職責,根據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改方案,使之更加符合急救網絡運行的要求,定期演練和實踐,在制度上保證了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4.4 加強通訊設施建設,完善急救通訊網絡
急救網絡通訊必須現代化。現代急救醫療已把通訊、運輸、技術稱為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訊是其中重要的最先的一環[2]。院前急救時現代通訊系統是院前急救的中樞神經。應設置呼救受理平臺,使用專用數字化電話,裝備無線電對講系統,車內配備GPS定位系統。呼叫電話數字錄音,呼叫信息電腦記錄。實現了調度網絡化,中心調度室、救護車、急救現場三者形成一個動態網絡,保持信息敏捷、暢通的傳遞,為院前急救提供了信息保障[3]。急救中心與現場醫療進行數據、圖象傳遞,實時監控。中心與現場醫務人員分享信息,共同分析處理病人。從而形成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安全可靠的指揮調度系統
4.5 強化急救通訊指揮調度功能
急救通訊指揮調度系統是日常院前急救的反應中樞。它不但是急救醫療調度、指揮與協調的工具,而且還擔負著急救信息的接受、存儲、傳遞和整理的任務,是急救中心管理的重要信息來源[4,5]。形成了科學、合理、快速、有效的急救調度方式。院前急救的目的在急、危、重癥患者的發病初期給予及時有效的現場救治,并快速護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實現這一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急救調度,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準確記錄急救資料信息。顯示急救地點數字地理圖形,急救車位置及動態。并自動生成科學急救派車單。做到國際上普遍規定的受理呼救電話后一分鐘內出車。
4.6 完善急救車內配置和駕駛員的管理
急救車既是運輸患者的工具,也是現場。運送途中的搶救場所。因此急救車內必須配備齊必須的急救、藥品和急救設備。如氧氣、吸痰裝置、心電監護、除顫儀、心電圖機等。需要專人定時檢查,補充、維修、保養。由于資陽地處丘陵地帶,急救半徑長,路況較差。要求駕駛員不僅技術過硬,并加強救護車的維護和保養。隨時保證急救車的良好狀況,以保證接到呼救后及時到達急救現場。
4.7 完善急救網絡監督管理機制
4.7.1 首先建立統一指揮全市院前急救三級網絡
無論是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國內地級以上的城市,急救網絡的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已經成為促進或制約城市急救事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1]。資陽市必須建立和完善一個由市政府統一領導、市衛生局主管的120指揮調度系統和通訊網絡。同時將鄉鎮醫院作為二級急救網納入市級急救網絡,接受市級平臺指揮運行,將整個城鄉建成一張功能齊全、行動統一的急救網。市、鎮二級急救網建立后發揮各自優勢,大大縮短搶救半徑。無論是平時還是突發災難事故發生時都能迅速反應,及時有效搶救急、危、重病人,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急救醫療需求?,F代救援醫學已不是傳統的單一的醫療專業工作,它包括許多社會性、協調性、組織性等工作,所涉及的部門也是多方面的。急診醫學不單是衛生部門的事,需要消防、公安、航空、航海、通訊、氣象、保險等部門的參與,將110、120、119、122組成社會聯合行動體系,實施聯動機制,一方面大大縮短了救治時間,另一方面醫院解除了患者拖欠醫療費用的后顧之憂,患者的死亡率和傷殘率明顯下降[6]。四警合一將是我市院前急救網絡的建設方向。任何一個緊急救援中心必須建立健全可覆蓋全體人群的急救網絡。原則上城市各網點半徑不超過2~3公里。調度指揮除接收政府信息做出反應外,還要接受其它的各種信息(如院外危重病人呼叫),科學合理的做出適當反應,為使反應準確、合理、有效,就要求調度人員必須訓練有素,具備醫學知識。
4.7.2 縮短院前傷員送院平均應急反應時間,加快院前急救
嚴重創傷后的“黃金60min”[7]尤其是傷后最初10min即展開的現場急救措施,對傷員救治的成功和成功率和預后有決定性的作用,若在“白金10min”時間內將必要的救命治療前伸至現場。對傷員的致命傷或并發癥如窒息等被處置和預防。則可能避免傷者的早期死亡。發達國家院前“平均應急反應時間”大多在5~7min,我國現階段大多在10min分鐘以上,由于受到通訊、值班車輛和布局、急救人員的素質、交通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達到大現場的時間還會明顯延長[8]。
資陽市的院前急救多面臨廣大農村地區,地廣路險,醫療資源匱乏,急救半徑大,若單一依靠市急救網絡醫院的救護力量會延誤疾病救治及一些重大災害事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導致事態擴散,故應將各級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作為急救分站)納入急救網絡,定期組織培訓各級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醫護人員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若遇到偏遠地區的呼救或重大災害事故可先通知當地急救分站趕赴現場處理并及時反饋信息,同時縣急救中心出動救護力量,這樣能縮短病人的等待時間,減少傷殘和死亡。
4.7.3 建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大勢所趨
信息化的急救通訊指揮系統通過網絡實現全市衛生系統內部聯動和醫療急救資源共享,來解決突發、災難性、重大事故的院前急救搶救[9]。為創建基本現代化急救中心,市級120應為市全額撥款的市級衛生事業單位,下設區級120屬市120的二級指揮平臺,人員應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編制。急救中心具體工作應是負責院前初步處理、搶救、運送病人,根據各醫院??铺亻L、距離現場遠近、病床使用情況、病人家屬的意見等綜合分析,科學分流到各醫院內,再由各醫院進一步的院內搶救、診療。除日常院外危重癥的救治外,更要強調各種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強化應對突發災害事故的訓練:①人員組織;②通訊聯絡;③現場指揮;④現場救治;⑤災難種類的醫療技術救援水平。
4.7.4 合理規劃院前急救網絡布局
目前資陽市的日常院前急救任務由加入120急救網絡單位的四家醫院共同承擔,120中心掛在一家醫院,由于急救半徑規劃不明確,不能很好的利用急救資源。在站點建設方面缺乏市、區兩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協調規劃,造成急救資源的浪費與不足并存。同時,有的醫療機構的急救站的運行目的存在自身利益的驅動,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院前急救的有序運行。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對現有急救網絡站點的布局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規劃,采用以距離定半徑、以社區定半徑,或以時間定半徑的形式,合理布局,保證每一個網絡站點充分發揮急救功能,避免資源浪費。
4.7.5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制定急救培訓計劃
市急救中心要承擔全市院前急救行業的管理,負責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以及各種關系的協調。目前中國院前急救主要問題不是模式之爭,而是急救網絡及急救專業化隊伍建設問題。各片區醫院在“三基”培訓基礎上,強化專業技能培訓,如基礎生命支持、創傷急救、中毒處理、早期心肺復蘇培訓和各種搶救操作(氣管插管術、環甲膜穿術、各種穿刺術以及除顫儀、呼吸機等使用技術)。以病人為中心,以時間為標尺,在最短時間內給病人以及時、有效、全面的救治,從真正意義上為急危重癥患者開辟了生命的“綠色通道”。
參考文獻
[1]陳開紅,關金寶,陶麗麗.對北京院前急救網絡運行的思考[J] .中國急救醫學,2006,26(11):853.
[2]丁涵章,馬駿,陳沽,等.現代醫院管理全書[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86~87.
[3]徐芳.網絡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提高城市院前急救功能[J].中國急救醫學,2006,26(10),695~69.
[4]陳明玉.現代化通訊指揮調度系統的建設及其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3,(3):42~45.
[5]陳明玉,劉林成,唐劍星.院前急救學[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
[6]呂旺盛,劉婷婕,張克明,等.聯動機制在意外傷害事故中臨床急救效果的評估[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4):380~382.
[7]Lemer EB,Moscati RM.The golden hour:scientific fact or medical “urban legend” [J].Acad Emerg Med,2001,8(7):758~760.
【摘要】目的 探討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 2007年以來,我科通過組織業務和法律知識學習,通過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學習討論,加強護理管理的各種措施,落實各項護理操作規程。結果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結論 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有效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增進護患理解,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急診科 風險管理 方法
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技術、藥物、環境、設備、醫療護理制度與程序等風險因素進行管理的活動[1]。隨著公眾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醫療護理風險”已成為醫療護理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窗口科室的急診科,急診醫療護理行為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生命垂危,年齡不一的各種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動面臨的偶然事件和意外災害事故所致突發傷,批量傷病員的救治,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2];具有對護理要求高,患者及家屬期望大、無心理準備、承受能力差,社會矛盾集中的等特點,是護理事故、糾紛的高發區。因此,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已成為急診科護理管理所面臨的新課題。我院急診科2007年起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積極尋求其防范對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急診科共收治病人3797人,院前急救1615次,參加突發公共衛生及意外事件十余起,搶救病人916人次,年齡0-92歲,年齡差異大,文化程度不一,人群結構復雜,涉及社會關系廣,有公安、消防以及各級政府部門。
2 方法
2.1加強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
2.1.1制定培訓計劃,加強護理業務學習,定期組織護理技術操作訓練;作為搶救病人的前沿科室,急診科面臨年齡不一、病種多樣且復雜的病人群體,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應急處置能力,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做出判斷,對病人施以合理的救護措施。通過制定學習計劃和護理技術培訓內容,每月組織學習和訓練,使護理人員掌握心肺復蘇術、除顫技術、洗胃技術、呼吸機、多參數心電監護儀等搶救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同時每次指定不同年齡段、不同職稱的護理人員在科內進行業務授課,培養護理人員必須學習、自覺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護理業務能力;同時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各種業務知識考試和護理技能競賽,不斷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
2.1.2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的學習,樹立護理安全意識;隨著公眾法律意識的顯著提高,以及患者和家屬對醫療服務的高期望值,在突發疾病和意外死亡面前,患者和家屬情感抵御能力大大降低,轉嫁和發泄情感是患者和家屬緩解壓力的不自覺行為;正確面對工作中出現的這些情形,考驗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護理人員思想教育以及法律知識的學習,用實際案例啟發和教育護理人員,增強法律意識,樹立職業道德感,把熱心和關愛融入自子的職業操作中,在疾病和死亡面前,適時表達理解和同情,體現人道主義精神。
2.2加強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 ; 每月組織召開護理組會議,通報當月科內存在的護理缺陷,提出討論、如何防范并制定相關防范措施,營造人人參與防范護理風險的管理氛圍;正確處理工作中出現的護患矛盾,特別強調護理人員參與針對個人投訴事件的處理中來,使護理人員在參與中得到學習和教育,總結經驗教訓,防微杜漸,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2.3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注重搶救能力的管理
2.3.1嚴格執行各項護理規章制度,熟悉和掌握各種搶救流程和制度; 護理管理制度的認真落實執行,可以避免護理缺陷的發生,工作中加強護理人員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應急預案等醫療規章制度的學習,增強工作責任心,同時對各種搶救流暢的熟練掌握,面對急危的搶救病人和復雜的院前搶救環境,護理人員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地執行各項搶救措施,并能較好的面對和處理搶救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如患者死亡或家屬出現情緒激動等過激行為時,護理人員能夠正確面對并根據流程進行報告處理。
2.3.2加強搶救藥品和設備的管理;搶救物品做到定數量品種、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檢查補充維護,定期消毒滅菌,使搶救設施處于完好備用狀態,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2.4加強護患溝通,減少護患糾紛;急診科由于病員構成成分復雜、流動大,,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在工作中多觀察護理人員語言和情緒表達情況,針對不足,個別指導,不斷提高護士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現。適時掌握交流的時機,誠懇、細致、反復的病情告知,尤其在搶救危重病人時,隨時將治療情況和病人病情變化告知家屬,保持與患者家屬溝通信息的暢通,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2.5 加強對“重點護士”和 “重點時刻”的管理
2.5.1 在護理工作中,對基本功不扎實、綜合能力業務素質較差、服務意識不強的“重點護士”,要加強帶教、加強指導,同時對實習護生的帶教管理必須嚴格認真,培養實習護生良好的職業理念。
2.5.2 在危重病人多、治療任務重的時候,或是發生群體意外事件時,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監控,并做好應急情況下護理人員的安排,充分調動科內護理人力資源,以確保護理質量和安全,必要時請求護理部的支持。我科曾多次參與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煤氣中毒以及集體食物中等事件的院前和院內救護,均因組織得力,都很好的完成護理急救工作。
3 效果
從2007年我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以來,沒有發生一起重大護理糾紛,沒有接到一起護理投訴,護理人員業務素質明顯提升。
4 討論
4.1 通過學習提高業務素質,保證安全有效的護理急救措施
護理技術的規范化操作,是實施護理過程的必要基礎。對急診??谱o士的要求,是必須具備規范、快捷、熟練的護理急救技術??剖彝ㄟ^選派外出學習和科內組織學習,不斷提高和更新急救知識,定期進行護理急救技術的演練,達到科室護士對洗胃技術、徒手心肺復蘇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呼吸機、電除顫等技術的掌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和體現了護理人員的急救水平。
4.2 強化安全意識,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病人安全是醫院的生存之本,而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24小時不間斷地在病人身邊,而每一項護理工作又都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因此,護理人員具有護理安全意識和行為,確保護理質量是新形勢下對護理人員的基本要求[3]。我國的護理人才教育和培養缺乏風險教育計劃[4]。因此,從2007年開始,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認真落實管理制度和各項護理操作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加強應急預案的學習,以及利用護理組會議,對科內出現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討論,同時也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共享,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樹立護理風險意識,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的發生。
4.3 加強護患交流,增進溝通和理解
急診科本身就是一個處理緊急、突發事件的場所,在實施各種搶救和治療的過程中,適時而不間斷的護患溝通尤顯重要,隨時在第一時間內將患者病情和搶救情況告知家屬,體現了護理工作的關心和人性,同時也爭取到患方家屬的理解。2007年以來,在我科所有搶救的危重病人中,沒有發生一起醫療糾紛。
安全是護理工作的主題,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保證[5]。由于我科較好地執行了各項醫療護理制度,重視護理安全教育,重視護理業務的提高,使護士在職業活動中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6]。在近幾年的護理活動中,我科護理不良事件得到較好的控制,護患關系顯著改善。
參考文獻
[1]蔡學聯.護理實務風險管理,第2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5,5.
[2]席淑華,周立,嚴愛萍。加強急診護士法律與服務意識預防護理糾紛[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46
[3]黨小麗.護理教學中護理安全教育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7):75-76.
[4]穆納新,燕云,李麗紅,等.我國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20-21.
[5]周文琴,吳榮.中醫護理文書書寫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