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0:15:23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以下為求學網為您編輯的:“物理教學論文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敬請關注!!
物理教學論文初中物理教學論文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物理教學論文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1)論文題目:宋體三號字居中,可加黑。
[摘要](四號黑體)空一格打印內容(四號宋體,200-300字)
[關鍵詞](四號黑體)
關鍵詞內容(小四號宋體、每兩個關鍵詞之間空兩格)
目錄(居中、四號黑體)
引言(小四號宋體)
頁碼(小四號宋體)
建構主義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學生學習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即學生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頭腦里并非一片空白。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學科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統計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
2、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當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組織、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3、學生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雖然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但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社會性相互作用內化的結果(正如統計的特點具有社會性)。此外,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對某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學習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與教師、統計專家等展開充分溝通。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為知識建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因此,課堂上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教”的特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和導向作用。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作用和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現者。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用科學的原理和原則,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引。
3、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教師既要把最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提供給學生,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師,或在學生。分開來看,“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則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合起來看,在教學活動這一不斷發展、循環往復的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因此,“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可以實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導”的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和諧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按照“學與導和諧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取“誘導試學——引導探學——開導活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從現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統計就在自己身邊,體驗到學習統計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學習統計的興趣,萌發積極主動探索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師要通過對課堂的組織,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學習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對統計學知識的探索,學生才能學有所長。(2)探索問題,增強學生主角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課堂教學方式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揮、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設計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探索,教師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通過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及方法措施,及時制止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分析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以往統計學教學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學生能否記住計算公式、方法、意義、應用條件,能否利用這些知識完成所設問題的正確計算。而“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在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變抽象的科學法則、科學方法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參與學習統計的快樂,享受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統計學教法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新模式
統計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基本理論和定量分析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統計學課程內容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兩個層次。第一模塊:研究統計學的一般問題,屬于基礎理論。第二模塊:推斷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屬于一般的統計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運用。第三模塊: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統計指數與因素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屬于社會經濟統計方法的特有問題,側重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兩個層次即理論部分和計算分析部分,兩部分知識比為30:70
。反映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探索最優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2)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3)采用啟發式、精講多練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共生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想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3、實行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大統計
“點”是指讓學生根據某一知識點完成作業、實習?!熬€”是指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懊妗笔侵缸寣W生把若干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實訓?!绑w”是指讓學生能就學科體系及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綜合的分析與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從高度整體把握統計的思路和統計分析、評價思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建構性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學中應根據統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學家,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善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滿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統計持久的濃厚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地在自我實現中超越自我。
5、設置情境,在交互中實現教學目標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也不單純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木訥課堂。課堂中的社會性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二是學生之間的交互。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統計教學要從過去主要關注“人機交互”到關注“人際交互”;從只關注學生與教師、教學信息的交互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與校外專家、實踐工作者的交互;從關注個別化學習到同時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社會性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交互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6、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診斷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自我約束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設置的目標。在教學中,應該根據理論和實訓教學的不同特點、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組織方式,不斷的反饋,使學生自己及時評價。同時,在學生成績考試評定中,應采取了靈活的考試方式
,有筆試、有口試,也有設計方案和調查報告,筆試內容也應著重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評價。
以上探討了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統計學課堂教學方法,統計教學是一門藝術,藝無止境。相信當建構主義理論真正走進統計課堂教學時,統計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本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分析了統計學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特點,并以此為指導,探討了統計學課堂教學新方法。
論文關鍵詞:數學應用意識 能力培養 數學應用能力
論文摘要:數學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思想方法向一切領域滲透,數學的應用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具備應用數學的能力,這是把數學教育轉到提高公民素質教育軌道的一項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長此以往,必將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育中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他們除了要學好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必須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推動時代的發展,我們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刻不容緩。
二、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基本途徑
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多的強調定義的解釋,定理的證明和命題的推導,卻忽略了從生活經驗去理解數學的需要,因而學生對數學的作用產生疑惑也就不難理解。事實上,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修養,恐怕不能單單地強調“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應該從更廣闊的范圍上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做:
1.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鄙钪谐錆M著數學,人們的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例如,通過人們吃的糕點可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買鞋時經常會遇到打折的問題;住房轉讓和新房購買時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等,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那么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就越快,接受的程度也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概念從實際引入,公式、法則結合實例抽象提出,公理、定理從實際需要提出,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理論聯系實際,使實際問題數學模型化
數學模型就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對所研究的過程和現象的主要特征、主要關系采用形式化的語言,概括地、近似地表達出來的一種結構。要突出數學應用,就應站在構建數學模型的高度來認識并實施應用教學,要更加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是數學應用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然后試圖用已有的數學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量等)來解決問題,最后用其結果來闡釋這個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一種“實際——理論——實際”的策略。通過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4.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多半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求解現成數學題的能力很強,而把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卻很弱。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科學有關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
5.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
小學數學評價教學論文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關于評價這個話題,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常常被提起。在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多重性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主題地位,提高教學效率,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現就評價在教師教學中的實施方法,談談自己的想法。
營造氛圍,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評價
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和諧、快樂、寬松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樂于發表意見,大膽質疑,勇于探索。這樣的情景下教學,能最大程度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尊重學生,并進行鼓勵、表揚,傾聽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開展生動的自評、互評,營造寬松的評價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相信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評價
評價的本質是價值判斷。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或提出一個問題時,教師總是下意識地給予學生對與錯、好與壞的評價。這樣一來,教師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使學生失去了自我評價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失去了學習的個性化。由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心理、肯定學生的價值、呵護學生的自信心,以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最大限度地發展其主觀能動性。
創設情境,讓學生善于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基本理念就是強調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材施教,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結構,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感,增強他們探索知識的信心,較好地解決了教材中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矛盾,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命題時,教師盡量選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并注重開發性。同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評價積極性。正因為此,才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更具有吸引力,學生解答時的熱情空前高漲,吸引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更加積極主動。這樣的過程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學習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解題策略,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評價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依托。
借助多個目標,讓學生參與并樂于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從過去的日常生活中更多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狀況到同時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察,學生的個人潛能之間不但存在著質與量上的差異,而且在潛力發揮的程度上不一樣。只一把尺子拋在學生中,孩子們得到的概率很小,很輕易地就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這對大部分的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弊大于利的。假如多拋幾把尺子,多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學生就會努力向前走,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
總之,實踐充分證明:教學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和達到教學目的為中心的評價,它能有效的促進教與學雙方的互動相長,對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具有發展性,充滿生命力。
小學數學評價教學論文二摘要: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教學中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評價應該充滿激勵、關懷、導向的作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無聲的評價
談起課堂教學評價,我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我在講一道數學題,當我講過之后,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這道題這樣做行嗎?”我看了看那道題的另一種解法,沒多想,隨口說了聲:“也行?!边@時,本來挺高興的那個學生,一下子蔫了。而且還小聲說了一句:“怎么是也行,就是行”,這時我才意識到剛才說“也行”時,語氣不夠肯定,打擊了那位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換成:“行,你真聰明!”效果會截然不同,這件事一直都影響著我,促使我對學生的評價做到字斟句酌。下面我就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多樣性談幾點我的體會。
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一)教師的評價還要有藝術性
說到藝術性,使我想起一則小幽默:余先生和幾位朋友去一家飯店吃飯,服務員很熱情地上前問道:“幾位要飯嗎?”眾人一愣,余先生很幽默地反問:“女士,我們很像洪七公嗎?”余先生這句話很機智,也很藝術,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比如,你已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子漢,能大聲地把這個問題再說一遍嘛?你的想法,思路都很新奇,同學們都想聽,你能給大家講講嗎?再比如,你真聰明,如果你寫的字像你一樣漂亮,那就太棒了!你回答的與眾不同,老師和同學都很佩服你!你回答的問題老師聽明白了,你能再說慢些,讓同學都聽明白嗎?……像這些評語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讓人聽起來很舒心,比起那些諷刺、挖苦語言豈不是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的評價要有愛心
有一次,聽我們學校一位數學教師的公開課,教師提了一個問題(樹上有幾只小鳥?),有一個小男孩手舉得特別高,都快舉到教師臉上啦,于是教師讓他回答,他聲音特別大,“樹下有6只小螞蟻”,話音一落,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是啊,錯得也太離譜了,要在平時有些教師肯定會狠狠地批評這個學生,以解心頭之恨??墒?,這位教師很平靜,依舊帶著笑容,充滿愛意地看著這位學生說:“剛才手舉得那么高,有積極性,很好。不過,你知道同學們笑什么嗎?”生回答:“老師,我錯了?!苯處?“怎么錯了?”生:“不知道。”教師:“你自己問問同學,怎么錯了?!鄙骸袄蠋煟抑懒耍乙院髸J真聽課。教師:“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老師相信你?!苯處煂π∧泻⒄f的每一句話都充滿親切感,使學生信服他。后來,這個學生坐得端端正正,聽課非常用心,一直堅持到下課。這不就是愛心評價的作用嗎?曾經有人說,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為其巨大的潛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部分學生的落后是暫時的,是因為其潛能沒能得到很好的開發。所以教師在評價時應從鼓勵的角度出發,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不要在學生失敗時去批評他們,而是要在他們取得成功時去評價他們,評價的語言要有激發性,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契機,及時鼓勵評價,使評價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二、學生的自我評價
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較多的是由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是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以及學生課堂上參與學習活動的各種表現等。在更多的情況下,教師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長期地由教師進行“裁判”,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影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更要重視學生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如:現在你可以自己來判斷一下,自己原來的猜測對嗎?如果有錯,是什么地方錯了?你覺得自己這種解法能讓別人信服嗎?還有其他的解法嗎?在我們數學課堂上,有小教師講解這一環節,講完以后還有自我評價這一環節,如:哪里講得清楚,哪里講得不清楚,聲音大了還是小了,講課時哪些同學聽了,哪些同學沒聽等等。通過講析和自評,小教師成長得很快,聽過我們課的教師都說:“現在的學生太厲害了,真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虒W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體驗。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足夠的機會去思考,還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反思,去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善于認識自己的各種需求。
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
在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某個學生所表現出的包括合作的態度等素質,其他學生有一定的發言權。因此,學生之間的互評也不可忽視。比如,我在講“軸對稱圖形”這節課時,設立了這樣一個環節“你說,我說,大家說”,給學生創造一個互評的機會。先分成六個組,每人畫三個對稱圖形,先在小組內評出畫得最好的!再在全班之內評出最好的,最后把優秀作品貼在黑板上,再評好在什么地方?就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教學效果特別好,每個學生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工整地畫出三個對稱圖形,而且有的學生還畫出了像蝴蝶、蜻蜓、樹之類的美麗圖案。我們現在數學課堂上是小組教學,小組教學最有利于互相評價,如:小組中第一個寫好作業的學生,就可以去幫助其他學生,檢查其他學生的作業,告訴他們對了還是錯了,錯哪里了,包括字寫得不工整,答語寫得不完整等等,像這些是可以互相的,你檢查我的,我檢查你的,有時候會因為一道題而爭執不下,這時候可以找一號組長評判,一號組長很厲害的,就是一個小教師,當然了,也可以找教師最后評判。通過這樣的互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空間,都在進步。
實驗——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現象在特定條件下再現,能簡單、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給人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它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驅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究其中的奧妙。
做一個探究型的教師是新教材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只有教師真正的探究起來,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充分準備,做好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媒介。那么一個演示實驗是否成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多學習,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參等其它教學輔導材料;
如: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一節中有兩個演示實驗,在我們備課組認真分析討論后將Ba(OH)2 ?8H2O和NH4Cl的反應裝置由燒杯改成塑料袋(如下圖)在上課時解開中間的繩子傳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深切的感受到熱量的變化,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材上)(結合教材興趣實驗改進)
2.多改進,對環境有污染且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加以改進,盡量做到無污染、無浪費;如:蔗糖與濃硫酸反應(高一教材p134,人教版)我做了如下改進:
改進后既可以避免SO2對環境的污染,又可以檢驗產生的SO2,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
3.多實驗,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通過實驗驗證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想法,從而提高探究能力;
4.多總結,及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教訓和心得體會;
(二)變分組實驗為邊講邊實驗
分組實驗是為加強學生的操作規范、加深學生對某些實驗現象、實驗原理的理解而設置的。一般情況下都放在一個章節之后,驗證學過的一些結論,他的好處在于規范了實驗的基本操作,強化了知識點的記憶。但降低了學生對實驗結果的神秘感。因此有些分組實驗我們不妨放在學習新課的時候就直接做,比如學習元素周期律一節時,我在平行班中進行了對比教學,兩個班級在新課時做實驗,先讓學生親自做鎂、鋁分別與水、鹽酸的反應,然后對比反應的現象、分析反應的產物及其原因,雖然紀律是亂了一些,但學生的興趣高漲,在每位同學的參與下很自然的比較出鎂和鋁金屬性的強弱,并總結出金屬性強弱的判定方法,過后學生對實驗的現象都能記憶猶新。對照班中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邊演示實驗一邊講解,但學生興趣明顯減弱,過后對實驗現象和原理的分析多數同學都只能靠死記硬背,很難回想起當時的實驗現象來。
(三)重視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激發探究欲望
實驗生活化、簡單化、微型化,是21世紀綠色化學的發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如果能在課前布置下去,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但多數
教師只是簡單的讓學生課后去完成,而課后完成往往是去驗證實驗結果,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檢驗發酵粉加水或加熱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白紙顯字”、“酸雨的檢驗”、“吹氣生火”、“指紋檢驗”等,如果將它們改為課前實驗,在學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況下去討論、探究,不僅為課堂提供更好的實驗素材,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增強其學習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一個好的問題對整個教學都相當重要。在講述二氧化硫的性質一課時,我做了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SO2的性質,然后提出如下問題:
(1)SO2與CO2有那些相同點?
(2)SO2與CO2有哪些不同點?
(3)請你用盡可能多的方法鑒別SO2和CO2,并指出哪些方法較好?
學生能很快對(1)(2)兩問進行回答,回答問題(3)時則多數人局限在化學性質中的品紅溶液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以及物理法中的密度比較上,這時我進行了適時引導,讓學生結合問題(1)(2),思考時盡量從二者的不同點出發,并動員學生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等,最后總結得出如下方法:
化 學 法
編 號 藥 品 或 操 作 現象及理論依據 結 論
A 品紅溶液或濕潤的有色布條 觀察品紅、布條是否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O2則無漂白性) 褪色的是 SO2
B PH試紙 PH值的大?。℉2SO3 是中強酸,H2CO3是弱酸) PH值小的SO2
C 酸性高錳酸鉀等強氧化性溶液 顏色是否明顯變化(SO2容
易被氧化,CO2不易被氧化) 顏色明顯變化的是 SO2
D 讓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分別與它們反應,再冷卻到16.8℃以下
看是否有晶體生成(S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SO3,而SO3熔點較低) 有晶體生成的是SO2
E 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氫硫酸 看看是否有混濁出現(SO2能與氫硫酸反應)
有混濁出現的是SO2
F 分別將兩種氣體通入到灼熱的炭層,再通入到灼熱的氧化銅看氧化銅的顏色是否變化(CO2與C反應生成CO,CO能還原氧化銅) 氧化銅變紅的是CO2
上述方法中A、B、C、E雖然都較簡單,但由于E中用到硫化氫是劇毒氣體,因此該方法不用;B方法中二者PH值相差不大,故現象不夠明顯,所以我們在實驗室中常用的是A、C。
物 理 法
編 號 操 做 現象及理論依據 結 論
溶解法收集等試管的兩種氣體,分別倒扣在水槽中 看液面上升的快慢情況(VSO2:VH2O=40:1,VCO2:VH2O=1:1) 液面上升快的是SO2
稱重法稱量相同體積兩種氣體的質量大小 SO2密度大于CO2 質量大的是SO2
嗅聞法聞氣味 是否有刺激性氣味 有刺激性氣味的是 SO2
降溫法降溫、加壓 看哪一種先液化 先液化的是SO2
從簡便和可行性上實驗室中常用嗅聞法
生物法
編 號 操 作 現象及理論依據結論
動物試驗法將兩只小白鼠置于兩個密閉透明裝置內,并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到兩個裝置中 觀察實驗動物的表情(SO2刺激呼吸系統,引起咳嗽,CO2使小白鼠窒息) 小白鼠咳嗽的是 SO2
植物試驗法分別將兩種氣體和一棵普通綠色植物密封在一個透明裝置中,并給予充足的光照 過幾天觀察植物生長情況是否正常
(SO2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O2能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死亡的是SO2
霉菌試驗法分別將
兩種氣體和一定數量霉菌作用,再通過顯微鏡觀察 看霉菌生長情況是否正常(SO2抑制霉菌生長) 霉菌死亡或數量沒有明顯增加的是SO2在這樣的嘗試中,加強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時我又及時的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收斂,于是我又提出了以下問題:
(4)SO2是大氣的污染物,那么你在實驗室中如何處理?工業上又如何處理?觀察教材上P1的實驗6-2,分析其實驗方案是否科學,如不科學應如何改進?
這一問題將思維進行了收斂,主要突出化學性質。并體現出實驗室和工業的不同點來。
(5)如果CO2中混有SO2該如何除去?
(6)如果欲驗證SO2中是否含有CO2,該選哪些藥品,如何操作?如欲驗證SO2的還原性、氧化性哪些試劑現象明顯?
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不僅加深了學生對SO2性質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每一節課堂教學中去。
(一)問題的提出應具有針對性,不能范圍太大,范圍太大就會使學生感到無處下手,失去探究的興趣、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二)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問題提出后不能急于做答,更不能一拿出問題就馬上去啟發,應給學生一個討論的機會,讓他們智力的火花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使思維得以深化,能力得以加強。
(三)多鼓勵,少批評,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想法或方案,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勇氣,尤其是合理而又有新意的應及時予以表揚,不足的地方要引導其自己質疑或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學生的積極性始終保持較高的狀態。
(四)掌握好課內課外時間,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因而我們要把握好時機,適時提出問題,問題要在能力的基礎上、在課余時間能夠完成的情況下提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課下真正的去探討、去尋求解決的辦法。
陶行知曾經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講。”我想“解放孩子們的學習,就應該使之會學習、會探究”,就要讓他們的雙手在課堂上動起來,讓他們的眼睛在課堂上能夠亮起來,讓他們的嘴巴在課堂上能夠響起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眼觀、手做、嘴講的同時還怕腦子不想嗎?只要腦子想,我們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通過實驗培養了他們的探
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論文關鍵詞:你的眼睛,學生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表達情感的工具,是師生溝通的路徑。教師應該利用眼神的效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從而使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學情景。
關注的眼神:沒有一個學生不愿被關注。老師關注的眼神會給學生帶來一種幸福感,加深師生情感溝通,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贊揚的眼神:每個學生身上必然有其閃光點,沒有對學生的贊揚,學生的進取心就要受到遏制,這就需要教師經常地使用贊揚的眼神期刊網論文的格式。
批評的眼神:贊賞是一種教育,批評同樣也是一種教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學會批評的藝術小學教學論文小學教學論文,利用眼神傳達一種批評的情感,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并且有助于拉近師生距離,形成更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詢問的眼神:通過教師詢問的眼神,可以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效果,也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求知欲。
求助的眼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求助的眼神,傳遞信任的情感,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學生感到老師的需求,使師生情分更加濃厚。
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目光的傳遞是一種無聲的情感傳遞藝術,教師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的應該是真誠的、懇切的、信任的、鼓勵的目光,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