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08:14:20
序論:在您撰寫校本課程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情況分析:
國際象棋是一項集益智、娛樂、德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競技活動。它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心理品質、智力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思想高尚,具有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接班人??梢姡_設國際象棋課程是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的。另外,國際象棋活動還具有娛樂性,有助于寓教于樂,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我們說,考試考砸了,會遭到父母的責備,下棋也會輸棋,但沒有哪位學生會因此而受到父母的責備。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所謂“殊途同歸?!蓖瑯?,我們開展國際象棋教育,把國際象棋課程辦好,引導學生開展下棋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所以說,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孩子的特點,本學期中國國際象棋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了解國際象棋,了解國際象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2、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3、讓學生初步掌握國際象棋的技巧,提高棋藝水平。
三、實施宗旨:以棋育人
、以棋修身、以棋養德
四、教學措施:
教師方面:
1、注意課程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作出適當調整,提高每次的練習興趣。授課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積極創設情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的故事進行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2、本學期課程結束時,對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給予表揚獎勵。
3、積極地組織好每一次的課堂紀律,為下國際象棋提供好的學習環境。
4、多鼓勵表揚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國際象棋高手,都能把國際象棋練好。
5、經常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他們的力量去帶動孩子們把國際象棋下好。
學生方面:
多留心揣摩,注意把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
家長方面:
有能力的家庭可為孩子配置棋盤,購買一些國際象棋方面的書籍以便讓孩子進一步提高。
積極配合學校國際象棋校本課程的實施。
五、教學內容:
1、國際象棋歷史與文化簡介
通過向學生介始國際象棋的歷史發展以及“棋人棋事”,讓學生初步感悟國際象棋的文化魅力。同時,為學生樹立榜樣,激發興趣。
2、國際象棋入門
讓學生初步認識國際象棋,掌握基本方法,結合實戰訓練加深認識,提高水平。
3、簡單的戰略戰術
本部分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感悟,提高棋藝,開發智力。同時,通過實戰訓練切實提高臨場應變能力。在訓練中,滲透貫穿育人思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五、課程組織
一、課程開發的目的及可行性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藝術。把國畫作為我校校本課程國畫國畫牡丹,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和熱愛國畫山水國畫網,培養學生特長愛好國畫山水,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字畫,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開展國畫教學與研究,我校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我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美術專業教師團隊;中高年級學生對學國畫興趣極大,參與積極性很高,家長也很支持;“辦特色學校,育特長學生”“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課程”是我校辦學的宗旨和目標,培養學生特長愛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我們一貫的追求。實施國畫教學,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資源優勢國畫視頻字畫,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我校的發展。經廣泛征求意見和認真考慮中國國畫,決定將國畫作為我校的一門校本課程國畫山水,并積極組織實施。
二、課程實施目標
1、讓學生認識中國畫這門民族的傳統藝術中國國畫字畫,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國畫視頻,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們的優良傳統文化藝術得以繼承和發揚。
2、培養學生對國畫的興趣和愛好,進而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和熱愛。
3、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國畫的基本技法和特點國畫山水,初步掌握以線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繪畫技法國畫欣賞國畫牡丹,使他們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創造能力和文學素養得到提高。
4、培養學生具有國畫的欣賞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國畫欣賞,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5、培養學生的國畫創作能力,為學生走進國畫藝術殿堂奠定基礎。
三、課程內容與要求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紹。筆、墨、紙、硯以及顏料的性質特點。
2、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與彩調配產生的變化與宣紙特性,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彩墨的樂趣。
5、讓學生初步了解在畫國畫時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會畫簡單的瓜果、昆蟲畫。如:南瓜、山水、辣椒、櫻桃、蜻蜓等。
中段
1、繼續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2、認識筆、墨、色彩。
墨: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了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3、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墨色濃、淡、干、濕、焦的變化。
4、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欣賞近代中國畫作品。
6、學會表現花卉、昆蟲畫的一些基本方法。
7、結合以前學過的內容,自由組合配畫。
8、學會收拾整理畫面字畫國畫欣賞,并能落款命題等。
高段
1、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國畫,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筆、墨的變化。
2、較好地掌握國畫的一些技法字畫,培養他們的國畫表現能力。
3、欣賞古今中國畫名家作品。
4、介紹一些國畫的基本構圖知識,并能給畫面命題題款。
5、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簡單的當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組合創作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畫。如:絲瓜、牽牛花、葡萄、葫蘆、山水等。
7、學習樹木、山水的繪畫技法,創作體現秦巴山水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8、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大膽創作。
四、課程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國畫梅花國畫牡丹,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煞譃椋骸皟炐恪?、“良好”、“一般”、“較差”等級,并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作業、參賽、評比等形式得以展示,還可以讓學生將最滿意的作品裝入學生成長記錄冊中。
2、教師評價
(1)課堂教學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2)教師要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完成規定的課時任務與教學目標。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培養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本著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給學生最適應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的成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既能全面發展,又能突出個性的合格小學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不斷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并能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樂于參與的激勵性評價形式。
6、為突出校體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按季節和時令選擇相應授課內容。
7、 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
三、課程內容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文(國學啟蒙)必讀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的種植
5、安全教
四、課程實施及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 小組交流 匯報表演 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周1課時(兩課時安排在一起,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五、具體目標:
1、必背《國學啟蒙》。
2、選讀書目:中外童話、寓言、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愛的教育》。各班根據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選書目,每學期讀書至少在兩本以上。
3、每學期積累名人名言20句以上,做到熟讀成誦,并能講述兩個以上名人故事。4、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40萬字。
六、課程實施的有關要求
1、制定校本計劃(包括閱讀目標、內容、措施、考評學生方法),寫在教案扉頁上。
2、要求學生將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寫在讀書積累扉頁上。
3、開展班級圖書借閱活動。
4、檢查學生讀書積累本,并隨機抽查學生的讀書效果。
一、培養目標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通過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協調配合,培育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初步養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初步具有中國心理、世界眼光、傳統體認、現代意識;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二、課程基本理念
新六藝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稱之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針,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以中華民族優良人文傳統為依托,并批判借鑒西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以及現代教學論、課程論,由此探索構建的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揚中國文化傳統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穎達注釋云: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鬃釉唬号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先哲們的這些論述,揭示了中國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內涵,成為我們化育思想的理論淵源。因此,化育思想,我們也稱之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類優秀文化科學知識為教育內容,以化育為教育方法,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成長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學生現實存在和現實生活;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關懷;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注重培養學生關注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生存狀態,勇于獻身民族復興大業。
三、課程基本結構和性質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包括新詩教、新書教、新樂教、新禮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計六門課程。
小學新六藝課程的性質屬于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由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主持,涪陵城區六所小學共同參與研究和開發。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與中國傳統六藝教育有明顯的傳承關系,但絕不是復古。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是在和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要求,對中國傳統六藝教育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它既應具有明顯的歷史傳承性,更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四、課程基本要求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總的要求是:突出人文關懷,強化傳統熏陶,促進個性發展;注重實踐,崇尚創新,德藝雙修。
小學新六藝各門課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詩教課程:設置詩歌課,繼承和弘揚中國詩教優良傳統,推進中國詩詞進校園,強化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詩歌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小學語文和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愛好;小學階段學生背誦古體詩150--200首;培養學生詩詞朗誦習慣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國傳統詩詞和現代新詩基本常識;開展兒歌、兒童詩習作教學,嘗試古體詩和現代新詩習作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詩詞的輝煌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詩歌審美情趣,發揮詩教的育人功能,以詩性培育人性。
新書教課程:設置書法課,改進寫字課教學,強化中國書法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小學語文和藝術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書法審美意識和初步的書法審美能力。強化書寫技能訓練,開展必要的書法常識教學;在硬筆書法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毛筆書法教學;在學習楷書的基礎上,重視行書的學習;在臨摹的基礎上注意體現學生個性;在字跡工整的基礎上講求字跡協調、美觀。書法教學要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書法不僅在書法課(寫字課)中教學,還應該在美術課中加以引導。要發揮書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書寫和欣賞過程中受到書法美的熏陶,以書品培育人品。
新禮教課程:設置禮儀課,加強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新文明風尚教育以及現代禮儀教育,以之補充和拓展品德課教育。從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以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貫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批判吸取中華禮教優良傳統。注重培養學生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鄉情和愛國情感,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情感基礎。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精神,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學習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以之作為禮儀教育的認知基礎。知行結合,以禮儀行為作為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實踐,以禮修德,以禮立人。
新樂教課程:開設樂教課,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開展聲樂和器樂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個學生會演奏至少一樣樂器(含豎笛或口琴)。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與新詩教、新禮教、新武教等學科的結合,拓展學校藝體教育,弘揚中國教育傳統中“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理念,以樂成人。
新武教課程:開設武術課,拓展體育課教學。弘揚中華武術傳統,培養學生尚武立德,機智勇敢,拼搏進取,強身報國。新武教應與新禮教緊密結合,以禮習武,以武修德;培養學生武術活動愛好和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每個學生掌握適合小學生的武術基本功法和拳術、器械套路十套。 【1】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相關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新科教課程:開設科技活動課(含信息技術課),強化科技教育,使學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電腦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運用互聯網信息資源的意識和初步能力;加強學生實驗教學;開展小論文、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等豐富多樣的科技、科普、勞技活動;培育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興趣和動腦動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初步樹立科學發展觀。通過實施新科教,補充和拓展數學課、科學課教育。
五、課程教學方法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廣義的化育方法。廣義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種基本方法:教、化、學、行。
教,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導,就是堅持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化,就是狹義的化育方法,即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以及教師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學環境諸因素,對學生的熏陶、磨礪、感召,使學生心靈深處發生轉化。
學,就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就是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能動性。
行,就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就是突出實踐活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要通過教、化、學、行的基本方法來實現其教育目標,達成其教育目的。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應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六、課程組織形式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形式和課程活動形式兩大類,即“兩課兩活動”。
課堂教學形式即兩課,指通過專設課和合并課。專設課時也叫單列課時,是利用國家課程計劃中的“地方和學校安排課時”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來安排校本課程課時。合并課是將校本課程合并在國家課程的課時中教學,即在國家課程教學過程中插入相關校本課程的內容。
課程活動即根據校本課程計劃和要求開展的校內外教育教學活動。課程活動形式可分為兩大類,即兩活動,一是學校日常教育活動,二是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日常教育活動形式即利用朝會、班隊活動、課間操、課外活動等日?;顒訉嵤┬1菊n程教育教學。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即利用學校、少先隊主題活動,如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或專題參觀訪問、調查、采風等活動實施校本課程的教育活動。課程活動應充分利用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電腦網絡系統、校園廣播、宣傳專欄進行教育活動。
新六藝校本課程應將課堂教學形式與教育活動形式有機結合,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利用課程活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新六藝校本課程要與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密切結合,使新六藝課程活動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學校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都應該積極結合新六藝校本課程來開展。
七、小學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結合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應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密切結合。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結合方式主要是滲透與擴展,分列與合并。
滲透與擴展,即課程理念和課程內容的滲透與擴展。新六藝校本課程必須滲透國家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教育教學中,應滲透新六藝課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與新六藝課程相關內容的教育教學,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中體現校本特色。新六藝校本課程既應保持校本特色,也應結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來確定其教學內容和要求,使之成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機擴展。
單列與合并,即課程和課時的單列與合并。根據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新六藝課程特點,可以單列設置新六藝課程和課時,也可以將新六藝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合并設置。
八、課程評價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評價應遵循人文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等五項原則。人文性原則要求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擺在課程評價首要位置。實踐性原則要求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整體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面向全體學生,并對學生新六藝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差異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個性優勢發展。創新性原則要求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上述五項評價原則,也是新六藝校本課程的教育原則。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評價的性質屬于考查,主要包括行為評價、作業評價和績效評價三個方面。行為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的日常言行表現、對課程的學習態度和興趣等方面情況。作業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練習、習作達到的程度。績效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及相關評比、競賽、考級活動中的表現。考查方式以定性評價為主,以日常行為表現和實作技能考查為主。
九、課程計劃
涪陵城區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見附表1。
2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相關文章:
一、主要措施
1、用資料收集、講授法學習滿族歷史文化的基礎知識。
2、通過對滿族歌舞的視頻欣賞,了解滿族歌曲及舞蹈的風格特點。加深對滿族歌舞的印象。
3、用傳統的“心傳口授”法教唱滿族歌曲。
4、用模仿法學習歌舞表演。
5、用滿族歷史文化知識競賽、滿族歌舞大舞臺等一系列評價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主要內容
1、滿族歷史文化知識及滿族歌舞的風格特點。
2、滿族歌舞的視頻欣賞。
3、演唱《滿鄉四季》、《滿族姑娘》、《望祭山》、《搖籃曲》等滿族歌曲。
4、滿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5、學跳《腰鈴舞》、《宮廷舞》、等滿族舞蹈。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為依托,以學生發展為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小學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愿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于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教學進度表周次教學內容
一、二、三周
講文明,懂禮貌
四、五、六周
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七、八周
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周
愛父母,尊長輩
十一、十二周
課間活動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
專心聽講
十五、十六周
愛護花草樹木
十七、十八周
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一年級校本課程計劃二: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為依托,以學生發展為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小學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愿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于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一年級校本課程計劃三: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
良好的道德修養、道德習慣是素質的重要內容,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面對一年級學生,更應該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他們到底應該怎樣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學校的生活,確保學習任務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們開設了《與文明同行.》這門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三章;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學生。
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二、教學目的:
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訓練他們善于交往、善于合作、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個性品質,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創業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更好地發揮才能,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成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性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2、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通過評選“文明禮儀之星”,樹立榜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三、教學安排
(一)三月份:
教學內容:個人禮儀
具體活動:
教師舉行講座。
四月份:
教學內容:家庭禮儀
具體活動:
1、教師舉行講座
2、禮儀知識答卷一次。
五月份:
教學內容:學校禮儀
具體活動:
教師舉行講座。
六月份:
教學內容:社交禮儀
具體活動:
1、教師舉行講座。
2、組織學生禮儀演講。
三、實踐活動:
五月份:家庭禮儀活動月: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培養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本著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給學生最適應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的成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既能全面發展,又能突出個性的合格小學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不斷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并能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樂于參與的激勵性評價形式。
6、為突出校體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按季節和時令選擇相應授課內容。
7、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
三、課程內容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文(國學啟蒙)必讀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的種植
5、安全教
四、課程實施及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小組交流匯報表演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周1課時(兩課時安排在一起,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五、具體目標:
1、必背《國學啟蒙》。
2、選讀書目:中外童話、寓言、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愛的教育》。各班根據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選書目,每學期讀書至少在兩本以上。
3、每學期積累名人名言20句以上,做到熟讀成誦,并能講述兩個以上名人故事。4、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40萬字。
六、課程實施的有關要求
1、制定校本計劃(包括閱讀目標、內容、措施、考評學生方法),寫在教案扉頁上。
2、要求學生將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寫在讀書積累扉頁上。
3、開展班級圖書借閱活動。
4、檢查學生讀書積累本,并隨機抽查學生的讀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