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13:16:50
序論:在您撰寫互動教學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一直并將永遠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從“灌輸式”“壓迫式”教學模式到“啟發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再到當前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如今,互動式教學模式似乎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必然趨勢。那么,究竟什么是互動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哪些主要特征與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積極主動準確地操作此模式呢?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
現代教學強調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和環境,以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他們設疑、質疑、解疑的能力,而學生的這種自主學習反過來又將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積極性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此即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1 ]
可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立足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適應當代社會人文思潮的發展與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要求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是一個師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與提高的過程。它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必須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讓學生有機會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思考、體驗與建構所學知識;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是一個不斷反饋、不斷修正、不斷提高的過程。
二、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根據[ 2 ]
1、教學系統論認為,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學生和課程等形成了“人、人與物”之間的特殊結構,既不同于自然界和機器的“物、物”結構,也不同于政治等社會活動中“人、人”結構,更不同于生產等社會活動中“人、物”結構。在萬事萬物之中,人是最具有變化性的。作為教學要素中的教師和學生,均是最具有變化性的。所以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應該是教學系統中的“雙主體”,教學活動的最優化,應當是教授(教師的活動)最優化與學習(學生的活動)最優化的有機統一,是充分發揮教師、學生“雙主體”能動性的過程。
2、交往教學論認為,教學是師生之間有目的的交往活動,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主體關系。在交往中,每個人都是主體,都是彼此間相互關系的創造者,并且都把與自己有關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動性、自覺性作為對話、理解和溝通的前提條件,換言之,交往意味著交往雙方均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
3、從文化生態的觀點來看,教育過程是師生關系形成和建立的動態過程畢業論文范文。在教育、學校、教室這個“文化生態”體系中,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立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相互關系的品質。而理想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合作、雙向的,并非有任何傾斜的。
4、以主體教育理論為主的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從多方面整體的角度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提升他們的主體性素質發展水平,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權利、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強調師生互動、民主和諧,充分激活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性。
5、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和諧統一,促進師生素質的共同全面提高。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
1、互動性?;有允腔邮浇虒W模式最本質也是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為主體,互為客體,互為依存,互相促進,達到自主、互動的境界,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淡化教師的強制與約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是該教學模式的關鍵要求。
3、創造性。在互動式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激發和培養,鼓勵他們的探索精神,時刻體現出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3 ]
四、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依據現代教學理論而設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之間共同全面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模式認為,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一定要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間,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機會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思考、體驗和建構知識體系。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該模式的核心,是讓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探索新知識、獲取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真正鍛煉他們的創造力與獨立學習能力,為學生畢業后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 ]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由于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求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相互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與提高的過程,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精神的同時,必然有助于教師綜合業務素質的提高。
五、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5 ]
第一、師生的課前準備
從教師的層面看,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計劃。而且,在設計時,教師應主動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怎樣才能設計出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計劃。必要時,甚至可以考慮讓部分學生代表參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備課。
從學生的層面看,學生預習是為學習新知識作積極的準備,更是保證師生有效互動的重要前提條件:只有當學生對老師即將在課堂上進行講授的知識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學生的互動熱情才會被真正喚起來,師生互動的效果也才會更佳。反之,如果學生預習不充分,甚至不進行預習,對教學內容不熟悉,那么,上課時就難以積極主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
第二、師生的課內互動
這是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最本質的要求之處。
一方面,教師要精神飽滿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指導和點評。在師生互動、共同營造的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里,教師通過一系列精心準備的講解和設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互動式教學模式,并敢于反問,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畢業論文范文。
這里特別要注意教師點評。我們知道,當學生積極地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之后,都渴望能及時從教師那里得到明確的評價,因此,教師的點評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于保證師生教學的全面互動特別是學生互動激情的延續都有著重要意義。有學者認為,教師的點評可以用以下幾個字來概括:明、當、激、解。明即要鮮明表明自己的觀點,當即要用簡練的語言恰當地點評,激即教師的點評要有利于激勵學生的發言,解即這種點評要有利于幫助觀點錯誤的學生理清楚問題的思路。
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內要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認真探求,大膽質疑。教師的主動是為了學生的主動,而學生的主動又將反過來促進教師的主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他們獲取新知識的決定因素,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就將無從談起,教學效果也將大大折扣。同時,學生還要大膽質疑,敢干提問題。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這就告訴我們,能夠提出問題就等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師生的課后反思
溫故而知新——課后的師生反思是鞏固課堂互動教學成果的重要保障。課后的反思既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完善,又能促進學生歸納分析能力的發展;既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又能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總之,互動式教學模式為高校課堂教育教學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只要我們全面深入推行、實踐著互動式教學模式,就必然能夠為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安宇.試論高校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與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煤炭高等教育,2000,6.
[2]杜志剛.“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初探[Z]. jingchuanedu.com/,2005,2.
[3][4]劉杼、鄧新躍.互動式教學模式與高校教學管理改革[J]. 大學時代(B版), 2006,11.
[5]安曉杰、保艷梅.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教學無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現代教學思想啟迪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經過創造性勞動,對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學模式進行多樣組合,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形成適合自己的較為完善的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模式。①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正是根據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綜合了自主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而創造的具有個人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該模式的實施效果,并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特對107名學生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來自任教的四個班,以不計名方式在被測的若干問題答案中選擇作答,所以結果較為客觀,也有一定的說服力。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普遍認為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新穎,效果好。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同從表1、2中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接受并認同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充分反映出廣大學生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然而我們應該承認,由于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學生的主動性已經沉睡多年,或者說,有的學生早已習慣了你講我聽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要適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畢竟需要一個過程,部分學生對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某些不適應是在情理之中,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例如有學生這樣寫道:“有時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不是很容易接受。”“上這門課對我來說有些壓力,不適應?!薄坝X得上課精神好緊張,而且上得好快……”雖然這部分學生只在少數,但也不容忽視。事實上,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復學習的本來面目,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讓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喚醒學生潛在的主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上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值得每個教師認真思考,可以說我們是任重而道遠。
2.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受到學生的喜愛從表3看出,大部分學生向往自由、無拘無束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思想任意馳騁,個性盡情飛揚。而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營造的課堂氛圍讓他們的夢想成真,于是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受到91.6%的學生的青睞。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在傳統課堂上,學生以教師為絕對權威,對課堂存在畏懼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和真正意義,于是就會無精打采②,甚至像有的學生寫的那樣,一上課就有想睡覺的欲望。而在自主課堂里,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而課堂也因他們的主動參與而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調查顯示的數據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真正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的不是別人,正是學生自己。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他們才能主動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從調查結果來看,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品質。很多同學都說:自主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我養成自覺獨立去學習的好習慣。4.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一:合作意識和能力由于小組命作學習使得小組成員的關系是“息息相關,沉浮與共”,因此在這樣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學會了自強自愛,學會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學會了相互激勵,相互贊賞,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對此同學們深有感觸:“常規教學模式可以說從沒讓我想到合作學習這句話……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可以讓同學們一起討論問題,你一種想法,我一種想法,她一種想法,合起來就是三種想法,看問題可全面一點,答案多一點,不僅全部動了腦筋,也讓同學們之間的默契多一點?!边€有同學說:“能讓我有與集體合作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其二:閱讀能力和習慣閱讀能力的訓練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那些閱讀基礎好而又能堅持按照老師介紹的閱讀方法和要求去閱讀的學生而言,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快速提高的。而對閱讀基礎差的學生而言,難度相對較大。于是有同學抱怨道:“讓我在老師所規定的時間內看完規定的內容,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學則希望閱讀時間延長。應該相信,只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持之以恒,閱讀能力一定能提高。有位同學說得好:“自主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之中的閱讀汁人有一種正在接受挑戰的感覺。畢竟在我們接受了這么久的常規教學之中的閱讀之后,突然要改變方法,像個小神童一樣,一目十行,而且還要在我們認為不可能的時間之內閱讀兩遍,還要劃出重點,找出疑問點,歸納出一段甚至幾段話中的重點……這讓我覺得,就好像在跟時間老人賽跑一樣?!比绻總€同學都能像她一樣,把課堂閱讀當作—種對自我的挑戰,對極限的挑戰,閱讀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了。其三:思維能力和習慣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設計“獨立思考”環節,旨在傳遞——種觀念給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更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但單靠5分鐘的課堂獨立思考是遠遠不夠的,“獨立思考”應拓展延伸到課堂以外的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調查結果呈現的數據表達了81.3%的學生對本模式的信心和充分的自信。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會學生思考,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善于深思、思維敏捷的人。而模式自始至終貫穿著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只要身臨其境,全身心融人課堂教學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鍛煉和提高。當然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程度密切相關。表13從總體上肯定了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效果,也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調查數據充分說明有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就一定會發現知識,并一定能獲得發現知識的方法.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實踐中的思考教學貴在反思,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是在作者本人創造性地反思個人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既適合自己又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路徑過程中而創建的。既然如此,它也只有在不斷總結、反思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展和走向完善。以下談談本人在實踐中的—些領悟和感受。1.要重視教師角色的轉換審視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我們發現老師應成功實現角色的轉換,由知識的復制者、傳授者轉向建構者、促進者,由課堂的控制者、獨自者轉向引導者、對話者,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學也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互相分享知識,共同發展。如果不實現這種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學活動將難以開展。但這是否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削弱了呢?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并不是使教師變得無所事事,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動起來后教師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信息的“重組者”。學生動起來,絕對不意味著教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要在收集處理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應該由教師來完成的高水平的“動”,通過教師這一層面的“動”,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性的教學興奮點和教學步驟……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動發揮,就不可能有高質量、有效的互動,學生將可能變成散沙一盤,教學也失去了它的意義。③2.要提高教師素質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運用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師對教育的一種信念和一種理想,是教師人生價值觀的體現。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確立這樣一種理念: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不可多得的人師。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把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責任和使命。(2)創新能力和實踐探索精神。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創造和實踐就是一種教學改革意識和探索精神的體現。一種模式呈現程式化,就可能導致單調乏味。而學生總喜歡新的事物,每個新的事物卻只有一定的“保鮮期”,這就要求教學方法應不斷求新求變,不能一勞永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永遠充滿生機和魅力。④(3)知識儲備量。在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地備課,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在重點講授時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妙語連珠,不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憧憬。而學生質疑問難環節中,提出問題的不確定性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后鄰校一位教師問:“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中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蘇霍姆林斯基對“準備了一輩子”的解釋是終生從不間斷地讀書,這是很有道理的。所渭“學為人師”,不學“何以為師”。而對于政治課教師而言,這種日常的學習就更為重要了。3.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度的大小,即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廣度、深度、時間、頻度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指標,由于教學是由教師設計、組織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仍是有限度的,以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意見和建議為例,從問卷調查中發現,“你對這種教學模式有些什么體會、感受或建議”這一題有38.3%的同學沒有寫下只字片語。還有同學寫道“總是那些同學回答問題,沒有推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這一方面說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技術和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另—方面反映了教師和教學的無奈。教師花多大力氣費多少心思,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可總是有部分學生無動于衷。就象這位同學—樣,“那些同學”動起來了,他自己為什么不動起來呢?沒有學生對教學過程的積極內化,學生的主動發展就難以實現。所以,如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應該成為今后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難題。
一、互動合作教學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這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普遍活潑好動,學習能力不強,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主動的加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來,而互動學習恰好可以填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互動學習,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可以穿插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和學生做游戲,安排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比賽、合作學習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有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
互動學習是一種高效的教學和學習模式,通過互動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互相整合信息與資源,增進她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她們的友誼?;訉W習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借鑒別人已經總結出來的學習經驗和成果,可以將一項繁重的任務分擔給幾個人完成,這樣就能夠為我們節省更多的時間來獲取更多的知識,以此來取得高質量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課業負擔重,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合作學習中,每位組員分擔一部分,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壓力,而且還提高的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三)增強學生團結互助意識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居多,獨生子女一般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合作,她們的整體思想都比較自我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很少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種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很不利,這樣長久下去,會讓學生無法與她人和諧的相處,對以后學生走向更遠的社會來說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就要糾正這一不好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多多的互動交流,擅于和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加強集體榮譽感。
(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聯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永遠是一名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傾訴、相互交流的好朋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主動和學生做朋友。例如,在教授《從現在開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扮演獅子大王,以獅子大王的語氣激發“小動物”通過讀文感悟交流,這樣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面前真正做到暢所欲言。通過互動教學的模式,恰好可以很好的實現這種關系的轉變,教師和學生也能懇切的交談,也能就同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系,培養良好的友誼。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構建互動教學模式
(一)創設“表演”情境
創設情境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創設表演情境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高質高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和烏鴉有關的物品,就拿一個烏鴉造型的帽子來說把,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四至五人,每位組員挑選一個“烏鴉喝水”中出現的角色,其中一名組員頭戴“烏鴉帽”,飾演烏鴉,全組共同合作將烏鴉喝水的故事表演出來。當然,不一定要照搬書本中的內容,還可以酌情的添加或改變故事情節,這就需要組員的充分想象了。通過這種表演情境,將學生的積極性都帶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我們不僅能夠讓學生輕松的了解“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與“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兩個難點,還能通過表演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學會傾聽
互動的課堂模式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另一層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說到師生互動,就涉及到了教師要善于傾聽的問題。教師要做好一個傾聽者,細心、內心的傾聽學生的心聲,在這里,教師一定要放下身段,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讓學生能夠“放心”把自己的心里話說說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主動和自己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互動,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再根據學生的心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
(三)給予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
英語教學有極強的實踐性、交際性,它同樣具備創造性教學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完美性。以學生作為創造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誘導下形成交際能力是該學科的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互動關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系。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教師畫龍點睛,學生舉一反三。在實踐中學生不斷獲取語言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特別是創造力,這便是形成"互動"教學模式的意圖。依據九年義務教育大綱要求,應用天津教科院創造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本著在情景中掌握勻型結構,啟發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材料歸納語法規則,進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養言語交際能力和發展創造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嘗試了如下教學五環節:
激趣創景啟發探求交際
一、課堂教學模式過程
Ⅰ.激趣
激發興趣之目的,是變逼為導,變苦學為樂學。把求知變成學生最大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們用"愛"促進教育,用"趣"構建教育模式,用"玩"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的互動作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創景階段埋下伏筆。
1.新奇引趣法
1.1以唱歌形式使學生順利通過英語入門階段。
如在教學第一冊第四十三課時,教學的重點是名詞的詞性物主代詞的使用。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學生對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的掌握必須準確熟練,才能區分開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詞性物主代詞的異同點。首先我將事先準備好的代詞再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問、答、譯、比等方式的交際原則,使學生明白了各類代詞的正確使用,然后用舊詞填新曲的方式將代詞表格編成一首歌,兩分鐘內,背誦表格人人過關,接著我走下講臺隨手拿來各種衣物進行師生間的對話。最后將對話編成歌,對名詞性物主代詞進行小結:
T——Thisrulerismyruler.
S1——Thisrulerismine.
T——Thatrulerisyourruler.
S2——Thatrulerisyours.
T——Whoserulerarethere?
S3——Theyarehisandhers.
T——Whosearethererulers?
S4——Theyareoursandthiers.
1.2利用口訣簡化難點,使學生順利攻克難關。當學生對可數名詞的記憶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而生畏時,在師生的交際練習完成后,我要求學生利用口訣四人一組小結不可數名詞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出現了:不可數名詞這樣記,一日三餐要調劑,早餐面包泡茶水,午餐紙包魚肉雞,晚餐米飯加奶汁,飯后再做作業題。以上名詞不可數,要數別忘加量詞。some用于肯定詞,肯定回答也用此。any用于疑否句,不可數名詞thisis。
1.3利用簡筆畫、圖表、設問引答,鼓勵學生開口說話。
1.4借助游戲解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2.競賽激勵法
實踐證明,將帶有競賽性質的練習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但對學生產生一種教學魅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學磁場里,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及喜歡競賽的心理,還訓練了他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2.1差異訓練。如平時測驗根據學生的現狀,我總是印2~3套題,一套面向全班,好學生做題速度快,再發給他們難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題,這樣做,不同程度的學生既有統一的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差異又有不同的奮斗目標。既激發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又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好風氣。
2.2小組比賽。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加機會,而且還能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自信的交流場所,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小組賽。如學了情態動詞can,啟發學生用can造出六個句子。然后三大組參賽,其余的組評判。粉筆如同小小的接力棒從后到前,比賽內容是將句子變成否定句、一般問句、選擇問句、特殊問句,大家對此興趣盎然,課堂上個個躍躍欲試。
2.3男女比賽。通過男女比賽方式進行一個單元和綜合復習。首先布置復習范圍,為了取勝,好生主動幫助各自的差生,課堂上有問有答有爭論,比賽包括情景對話、聽力搶答、自由問答等。他們彼此互抓弱點,千方百計不使自己丟分,使復習達到一種欲罷不能的境地。
Ⅱ.創景
學生的興趣神經一旦被觸發,他們自然會在逼真的情境中觸景生情,見情思意。再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直觀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變換各種人物角色,把許多具體事物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盡量做到可見、可觸、可嘗、可聞,充分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作用,鼓勵學生的首創精神。
例如:為了創設情景,學會句型IswatchingTVtoomuchbadorgoodforyourhealth?鈴聲過后,教師一邊捂著肚子一邊吃面包,滿臉痛苦的樣子,走上講臺自言自語道"Iseatingtoomuchbadorgoodformyhealth?Ithinskit\''''sbad."然后我提出了"Whatisgood(bad)foryourhealth?"四人一組的討論開始了,很快答案產生了。
Doingmorningexercisesisgoodforyourhealth.Keepingtheclassroomcleanisgoodforyourhealth.WatchingTVtoomuchisbadforyoureyes.Playinggamestoomuchisbadforyourstudy……
接著教師在動詞下面劃了線,問"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動詞加了ing才能充當主語。交際的目的達到了,語言難點突破了。
又如,第二冊第45課是有關月份的內容。師生以問答方式引出了對話。(帶方括號的詞表示寫在黑板上)
T——Whichisyour[favourite]month,doyouthink?
S——IthinkOctoberisthe[best].
T——Andtheworst?
S——December.
T——No.1thinkJanuaryisthe[worst]thanDecember.
教師建議學生編一個相似的對話,要利用黑板上的劃線詞。他們很快編出了——
S1——Whichisyourfavouritefood?
S2——Ithinkmeatisthebest.
S1——Why.
S2——Becauseit\''''sthemostdeliciousofall.
S1——Whichisthe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Iwillbehungrysoon.
以及你最喜歡顏色(運動、城市、動物、學校、老師等)。其中because與Why的引入又為下一單元重點做了超前學習。這樣以舊引新,用新帶舊,使對話變得更豐富、更充足,再通過教師的講評,使學生對自己的首創精神產生一種向往之情。從而培養了學生擴散性思維,幫助他們掌握求知創新的技巧。
Ⅲ.啟發
實踐證明無論記憶多少語法規則,對于語言習得來說,并沒有實質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能夠提高語言實踐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因此創設情景學語法,即學了語言又學了語法,一箭雙雕,符合用英語來學英語的原則。但學生還須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歸納出規則,使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因為認識規則的監控作用不僅能有意識地利用語言規則,促進理解語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規則進行言語交際的能力。啟發得出規則的具體過程為:
積累材料——套用句型——點破規則——練習運用——系統歸納如第二冊第34課中難點與要點既多又集中,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可采取分散教學各個擊破的方式。首先要掌握need與hadbetter的使用。教師可以用桌上沒有粉筆這一實際現象,生氣地說:"Whoisondutytoday?Thereisnotanychalkinthebox,WhatshallIwritewith?Ineedsomechack.Xixi,you\''''dbettergoandbringquickly."等Xixi取回粉筆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句子,并在need與hadbetter下面劃了線,問答在師生之間展開了:
T——Ineedtowriteontheblackboard.
一、要素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究。對教師而言,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對靜止的物,這是教學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區別所在。這種專業特性決定了教師的職業生活必須面對教育情景中的不確定性。教師每時每刻面對的情景都具有即時性,需要教師去解決、去探究。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一個由未知走向已知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動,互動包括認知、情感、實踐活動的互動,互動本身就是一種交往活動。學生走進課堂不僅只帶著問題,而且還帶著情感、態度、需要等因素,課堂也是學生精神生長的樂園。
二、模式界定
互動探究教學模式指教師引導學生從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選擇研究主題,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學習)的情境,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多維互動的教學關系,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和態度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探索者,學習方式是發現式學習,目的是學生建構性地獲取知識;它具有主體性、開放性、合作性、建構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
三、理論基礎
1、哲學基礎: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而學生自我發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個體行為?;犹骄恐刂R的獲取過程,重體驗,能引發學生的態度、情感和意志這些源于心理品質的個性特征參與學習活動,能激起學生的求知、創新欲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學習理論:①布魯納認為,創設問題情景,能引發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和認知需要,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生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②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在教師有意義有目的的幫助指導下,依據教材循序漸進的選編順序,能夠通過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知識。新的研究還表明,當學生掌握了某項知識的60%的時候,就要開始運用和實踐,并在運用和實踐過程中補充和提高自己,這是后現代人學習的一種最明智的做法。
3、教學理論:斯卡特金認為發展是教學的重要歸宿,而發展的實現則有賴于在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內容。在查明能夠促進發展的內容和條件,正確處理教學與發展的關系上。維果斯基和贊科夫等人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條件是:教學在略高于學生現有心理發展的水平上進行;不斷設置認識矛盾,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促使學生運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決問題?;犹骄恐薪處熖峁┑挠薪Y構的材料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相應的條件,探究具有挑戰性,能調動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參與學習,符合上述的兩個條件。
四、建模理念
1、沒有主體性,就沒有創造性
發展是主體的主動行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對于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判斷應該看學生中否是目標的制定者或參與制定者,學生是否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做到:目標讓學生去確定,問題讓學生去發現,過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讓學生去尋找。
2、教學過程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
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其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影響教與學功能的變量主要是學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兩類。在學生學習的外部情境因素中,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
3、交往活動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基礎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學生的社會性形成的過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圍中開展交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長。交往活動拓寬了學生認識世界的視野,學生在交往活動中激發和體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態度、思維方式等都能使學生不斷提升自已,使其充滿個性,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有卓越品質的創新人才。
4、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
它包括學生心理的開放,學生在課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壓抑;教學內容的開放,課堂應聚焦社會熱點、追綜科技進步,使課堂信息更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和已有經驗;思維空間的開放,從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靈敏性、獨特性上訓練學生的思維,用延緩評價、鼓勵創新等策略培養學生的個性;教學結果的開放,學生帶著一個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多個問題離開課堂,敢于懷疑教師、教材、權威的結論。教學過程圍繞知識的聯系與綜合展開。在聯系與綜合中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盡量增加學生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5、學生是具有差異的個體
①這種差異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征等各個方面。創新課堂教學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刀切”、“齊步走”,應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差異發展的需要。教師應在創設情境、制定目標、實施探究、巡堂指導、作業布置與批改、考試與評價等各個方面滲透分層的教育思想。②創新的層次性。初中階段,學生的創新以相對于個體而言“前所未有”為重點,以相對于群體而言“前所未有”為奮斗目標。
6、不同學科應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科思維能力
它包括學生掌握某項學科的特殊能力,學生學習某學科的智力活動及其有關的智力與能力的成分,學生學習某學科的學習能力、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學科思維能力是學生好學好每一門功課的基礎,是保證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這要求教學模式符合學科研究、學習的特點。例如:“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學”,其研究方法是:“提出問題----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而理化生學科研究的方法是“觀察----假設----實驗----分析”。理科教學是培養人崇尚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增強人的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以探索自然奧妙和科學技術為主旨。文科研究方法是“感知----體驗----覺悟----升華”,文科是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增強人的人文素養的重要載體,它重教養和規范人的言行,以提升人的精神力量為主。
7、每門學科的教學都應有自己的模式群
對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中的不同內容(不同課型),不同年級的教學對象應采用不同的模式。如建立“雙基探新學習課、思維方法練習課、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課、校內外綜合實踐學習活動課”的教學模式群等。
五、模式目標
①該教學模式強調目標的導向作用,以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情境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內驅力;構建以學生探究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劃一性、預設性,從而增強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②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競爭和創新能力。
③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六、模式結構
(一)一級結構
教師:引起興趣確定主題組織指導意義建構
步驟:創設情境呈示目標互動探究促進發展
學生:感知問題提取信息分析綜合內化遷移
過程結構
(二)二級結構
A、探究的類型(按活動形式劃分):
1、活動探究:參與活動----感悟實質----認識升華
2、體驗探究:問題導向----體驗探究----討論內化
3、專題探究:問題歸類----分析綜合----闡明結論
4、自主探究:自學自疑----自覺自悟----自評自結
5、建構探究:引導探究----同化整合----意義建構
6、實驗探究:動手操作----總結提煉----發散延伸
7、引導探究:研究引導----鑒賞引導----遷移引導
……
B、探究的層次(按照學習方式的開放程度劃分):
1、體驗探究。學習的課題、假設、驗證用的材料,實驗全由教師預先準備好,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從幾種假設中選取一種,并圍繞所選取的假設展開討論。
2、引導探究。教師提出學習課題,學生提出猜想及驗證的思路,驗證用的資料由教師事先準備,或者由學生提出要求,教師再作準備。
3、獨立探究。課題由學生或教師提出,其余各環節均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組織者。
(三)三級結構
教學方法:討論法、演示法、啟發式、挫折演示教學法、發展問題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內容不全教學法……
七、操作步驟
1、創設情境。教師必須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和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必須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皠撛O情境”要從四個方面考慮:(1)有一定的真實性和現實意義;(2)能引起學生興趣;(3)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問題具有層次性;(4)問題解決方式具有多樣性(如個體獨立完成方式,群體合作完成方式等)。教學應該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教學情境必須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創設情境”作為一個教學環節,主要指課首情境創設。
2、呈示目標。包括語言呈示、文字呈示、聲像呈示、動作呈示。目標即可以整體呈示,也可以分部呈示,但必須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問題要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進行探究的內部誘因;具有挑戰性,介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新認知水平之間。問題可由學生分小組提出,也可個別提出,還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目標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也是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始終的,具體操作要求為:①從情境中引出問題,篩選信息,確定探究的重點;②規劃、規范探究行為;③確定交流的主題;④依據目標設計訓練內容和進行反饋評價;⑤調控教學環境。
3、互動探究。①它包括研究問題----驗證問題----策略評價。研究問題,要引導學生探索,培養學生的合作、協作意識和交流、交際能力。訓練學生的聚合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等思維操作方式。驗證問題,通過交流研討和實驗驗證結果,并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學會的知識,和用學會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不斷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斷培養學生對問題、觀點持獨立見解的個性。研究“問題----驗證”問題包孕了體驗性學習的過程。策略評價,要對學生所采用的智力操作方式和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品質等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富有個性的方式將學會的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當中。這是學生鞏固創造性心理素質的必要條件。②探究是根據教學目標按照“問題----探究----新問題----再探究”循環往復的過程展開的。③教師提供的材料既可以是虛擬的材料(如課件),也可以是實物材料;若是指向教學目標的材料,則材料必須是有結構的材料,即學生對材料的合理運用,能夠邏輯地形成與探求目標相一致的結論。若是指向氛圍、情境的材料,則要考慮材料的相關性、直觀性、感染性。④“探究”不是教師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發現式的學習方式。依據學科的不同,理科偏重實證問題,文科偏重感悟問題,其它學科(音、體、美、勞、信)偏重體驗問題,因此,我們確定文科以感悟為主;理科則以實證為主;其它學科則以體驗為主。不同學科應選擇不同探究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探究層次。
4、促進發展。發展是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感態度三個領域的發展,它包括歸納總結、檢測和遷移訓練三個環節。歸納總結的內容有知識結構、學習方法、經驗體會(元認知),評價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增強學生科學新知的動力,評價的形式有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遷移是使學生已知信息或知識自由拓展,重組和升華的過程,遷移訓練要有挑戰性、相關性(與目標)、開放性、綜合性、典型性。
八、操作策略
1、組織教學的策略: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教學和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教學交替進行。學生的交流活動既可以在一個環節內交替(如“探究”中小組合作學習與組際交流的交替進行),也可以是幾個環節的交替(如一般情況下“情境----目標”是班級集體教學,“探究”是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設計好學生的互動交流模式,規范學生的交流行為,適時發揮教師的引疑、表態、反詰、轉向的作用。互動交流的前提是每個小組的成員首先必須有一個自我思考的過程。并力圖做到:①小組內全員溝通;②組內異質,組間同質;③小組成員隨學科而變化,擴大學生的交往面;④靈活配置組長,學科不同,組長不同,同一學科定期更改;⑤評價指向小組,而不是學生個體,避免評價對學生個體的負面影響;⑥組織好組際交流。
關鍵詞:導學互動式教學;初中數學教學;影響分析
新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幫助學生進行綜合發展,導學互動教學將“導學”與“互動”兩者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不斷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改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滿足社會對新時期人才的需要。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概述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內涵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將“導學”和“互動”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教學理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倡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側重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分為自學導綱、合作互動、導學歸納和反饋練習四部分,教師通過自學導綱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發現問題,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合作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知識歸納,學生對回顧問題探究過程,通過練習題進行訓練,起到練習鞏固的目的。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徹底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升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對其他學科成績提升也有很大幫助,在學習其他學科時運用數學思維,積極主動去學習,對學生整體成績提升很重要。
互動教學對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討論,能夠逐漸養成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合作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時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在討論中自由發揮,培養發散性思維,對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逐漸認識到了傳統教育的弊端,但是由于新課標改革處于起始階段,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缺乏相應的經驗,而且大部分中學的教師年齡較大,其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已經固定,很難適應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所以大部分中學中仍采取原有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課堂內容枯燥,學生課堂狀態很差,不認真聽講,學習效率低,導致教學水平提升不上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低,學生在被動狀態下學習,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學生數學水平提升。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很重要,在具體應用中需要教師把握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明確這種模式的特征,不斷促進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與初中教學相互融合。
教師注重問題的設置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基礎是問題的設置,通過提出問題將學生引入教師設置的情景中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設定問題情景時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差異,注重全面性,確保問題的新穎性、創造性,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時還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采取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容易接受,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
善于組織學生參與互動 學生互動是數學教學模式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組織學生參與到問題研究和討論中去,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組織學生,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明確不同學生的性格,了解學生成績差異,形成性格互補的討論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教師在問題討論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動態,把握不同學生內心活動,對于積極性較低的學生要給予一定幫助,鼓勵其參與到問題討論中去,這樣才能發揮出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
要及時對課堂情況進行總結 對每一堂課,教師都需要進行總結分析,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分析,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到,并及時進行溝通,對于提出的問題要給予一定的解答,同時將學生討論結果進行簡短總結,讓不同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數學知識網絡,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總結時要善于采取設懸念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具有想象力的空間。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充分融合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模式,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有重要意義,這種方式能夠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教師要充分理解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明確其特征不斷促進教學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文營.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11-112.
教與學是一種雙向溝通、教導者與學習者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盎邮健苯虒W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促進活動?;討瑤讓右馑迹合嗷ブ鲃?、相互能動、相互促動。
2.“互動式”教學的教學方式
2.1教學方式、原則
將能夠進行互動教學的內容盡量進行互動教學,同時強調學生的說、學、思、動能力培養,并使之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理論教學和臨床教學,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啟發學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形成一個完整、全面的概念認識,養成一種正確的臨床思維。對教學內容的主要采用:以臨床疾患為主線,指導學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然后進行系列教學,如1)課堂提問;2)課堂辯論;3)病例分析;4)課后設問小組討論總結;5)設問自學課堂發言、老師點評;6)注重學生發散思維和科研能力培養,通過醫學網絡平臺講解該疾患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等方式。
2.2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已經接受了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理論知識,但缺乏臨床感性認識和應用臨床思維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臨床實習是連接臨床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學生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際的轉化。為貫徹臨床實習的目的和任務,采用了“以病例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課前盡可能選好比較典型的病例,簡單講解理論基礎知識后,先讓學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再由教師針對學生在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如發病病因,病變過程,具有專科體征的檢查方法等進行具體分析,指出學生在檢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正確信息的反饋,從而增強了學生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了解,以此來啟發學生對骨科疾病的記憶。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臨床實習的重要任務。所謂臨床思維,即醫生在疾病的診療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有關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體征、實驗室及各種器械檢查結果等),結合理論課所學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從而達到正確診治疾病的理性思維過程。臨床思維的出發點及終點都在于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個體差異性。即使是同樣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現這就可以用辯證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讓學生把見習前所學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識點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進行體驗。因此,對每個病人疾病的具體診斷和分析,是在學生自己詢問病史,進行檢查并得到必要的輔助檢查結果后,先由學生提出自己的診斷及診斷依據,如為骨腫瘤,還必需由學生通過病理生理方面的改變來推論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據,為什么要考慮診斷該疾病,還需要作何檢查進一步證實該診斷,為什么不診斷另一疾病,還需要作何檢查進一步排除?從而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培養了正確診斷疾病的邏輯思維。
2.3利用各種手段,使抽象知識具體化
在骨科實習中,還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著和神經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過分析骨折發生的機制,從而進一步提示根據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牽拉從而出現骨折的不同表現分型,根據骨折的位置從而判斷有無神經血管的損傷,從而使學生對骨折疾病的發生機制有了具體的認識。在骨科急診的教學中,體現了“現學現賣”的特點,例如:在處理急診手腕切割傷的病人時,先教學生如何判斷傷情,如何從癥狀體征推知損傷的部位和結構,如何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診斷,如何在短時間內作出病情簡單處理、控制病情惡化等等,同時灌輸外科無菌觀念和示范清創步驟,從而使實踐的傳教職能與理論的精髓達到更深層次的結合,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臨床上有些少見的、疑難病例的診治,實習時較難遇到或者超出實習范疇的病例,如關節置換的教學中,除了利用X線片的分析外,還應該具體示教如何對假體的選擇、假體的安放、假體角度地調節等等,同時可以選擇性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各種術中數碼圖片及各種手術過程的VCD光盤,讓學生觀看,從而可以深層次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如關節置換手術的手術方式、過程,關節周圍結構,術中假體與肢體力線的關系等等。這樣可以進一步地提高學生對疾病的診斷、治療的理性認識,使疾病在腦海里系統化,形象化,具體化。
2.4使學生主動參與臨床工作的各個環節
在臨床工作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的參與到從查房、開醫囑到手術中的消毒、鋪巾、手術及術后處理等臨床的全過程中去,在臨床的工作實踐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外科手術的動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臨床早查房后,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下達醫囑,學生下達醫囑后,由帶教老師修改及講評下達醫囑中出現的問題,并總結病歷的特點,提出改進意見。在手術前的消毒、鋪巾過程中,首先向學生提問該手術需要消毒、鋪巾的范圍及鋪巾方法,然后教師再進行相應的講授。這樣,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2.5創新方法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教學互動模式的關鍵在于打破原有的單一的灌輸式、驗證式、被動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上探索一套嶄新的、有針對性的、靈活多樣的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學習到理論和臨床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首先,我們始終將問題式、啟發式教學貫穿于教與學互動全程,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其次,我們采取小組式、臨床示教提問式教學方法,在教與學的多環節多層次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再次,我們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的繼續教育培養,在臨床工作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科研思維,比如,在一次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教學中,在總結歸納臨床特點后,繼續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利用醫學網絡平臺去更深層次的研究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病因,總結其特點,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更好的了解該類疾病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能動性更好的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