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5 16:57:52
序論:在您撰寫涉農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
當前中職學校涉農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而不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知識為主。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忽視了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差異性,課程內容沒有突出專業特色,沒有突出側重點。這樣既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的職業認識。據學生們反映,課程中的內容聽起來都對,教師講的頭頭是道。但是,與職業、就業聯系不緊密,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仍覺得用不上。這種與職業就業聯系不緊密的課程,在各學校課程結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
2.教學模式單一
現在許多中職學校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為主體的講授法,有的雖然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變成了文字和圖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很少,學生以記筆記為主,基本無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課程呈現方式呆板,無法使學生感興趣。
3.教學評價落后而單一
長期以來,農業中職教育課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時筆試,這種考試形式并不能真正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師面對考試成績表上的一片“紅燈”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發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嘆息聲,使學生在消極被動的應付考試過程中,對課程的恐懼與日俱增。由此可見改革中職教育考試辦法,比較全面而又比較準確地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勢在必行。要找到一種評價機制,光明正大地給學生發放畢業證書,讓學生理直氣壯地畢業,以成功者的姿態走向社會。
二、推進中職學校涉農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1.轉變對中職學生的傳統認識
從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角度上來看,中職學校學生是應試教育下的“差生”,大多因為學業不良而引發厭學、逆反、麻木、脆弱的問題學生,但從理論上來說,他們只是屬于考試不利群體,是“后進生”,而職業教育是合格教育,不是選拔教育,完全可以擺脫傳統智力觀的束縛,用先進的教育哲學思想開創新思路、新局面。作為新形勢下的中職教育者,要理解個體差異,不為分數而煩惱,重新認識中職學校的學生,準確定位學生的智能類型,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出發,多給他們鼓勵和引導,啟發他們智慧的潛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和創造的熱情,讓他們充滿激情地面對學習,滿懷信心地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2.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文件《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具有職業特色的課程與教材。”在科技發達時代,中職教育的理念、制度、內容、方法等必然要發生新的變化。要樹立先進的中職教育課程理念,就必須徹底解構傳統的課程理念,樹立適應中職教育發展的現代課程理念。從根本上改造學科課程,在教材中引進學生能理解的、與現代科學技術息息相關的一般原理和思想,使課程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壓縮舊的內容,充實科技新內容,把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成果及時反映在學科之中,要把課程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聯系起來,并用系統的、科學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學校的課程問題。
3.設置完善的課程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擺在我們面前的教材,既不是真正客觀的學科內容的物化,也不是真正客觀的編著者意圖的外化,而是一種既包含學科內容,又包含編著者意圖,也包含其他未定成分的綜合體。隨著社會的進步,中職教育課程內容呈現出多樣化、實用化、個性化、職業化、綜合化的改革趨勢。新形勢下中職教材應囊括教學的目標、做人的道理、知識以及技能,中職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必須根植于工作世界的真實生活,也必需傳遞職業角色中的種種扮演活動。
4.改進教學設計與方法
現代教學論不僅要研究教師的傳授及傳授術,更要研究學生的接受及接受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體在接受內容時有怎樣的不同,研究在不同的接受主體面前如何改進傳授。當然,更要研究傳授、接受什么樣的內容。重視設計有效的課程形式來恰當地“轉譯”、“組織”、“傳授”各學科領域內有價值的課程內容,使之既能按學生的思維方式,又不失其知識的實質;既強調知識和學科基本結構在課程中的核心地位,又強調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因此,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按照工作過程的階段組織實施學習任務。這樣,基于工作過程的授課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完成工作任務過程的基本結構,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1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不規范 相當數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建設和運行機制仍然屬于傳統的經濟組織形態,管理不夠規范,運行質量不高。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專業合作社組織內部管理機構不健全,相當一部分合作社還僅僅是生產環節的聯合和銷售環節的簡單合作,沒有解決把農民組織起來進入市場的問題,往往出現有利則合,無利則散的現象。
1.2 農業合作社人員素質不高,科技人才匱乏。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者學歷不高、素質偏低問題較為突出。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者大多是農民,文化素質不高。缺乏現代企業管理與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懂技術、善管理、會營銷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乏,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局面。合作社社員素質低,大多數是農民,小農意識強,不具備合作社的專業基礎知識,合作意識差,共擔風險意識不強,甚至有的提供給合作社的產品以次充好,影響了合作社的經營信譽。
1.3 對合作社指導扶持缺位。部分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只重視合作社的成立數量和規模大小,對存在問題卻關注不夠;合作社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時,各級領導的指導和關注頻頻不斷,而遇到經營困難最需要幫助時,領導反而關心少了;有的對合作社扶持資金運用缺乏有效監督,致使機會主義大量存在;上級的部分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合作社等。
1.4 合作社自主發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部分合作社注冊資金以及入社農戶股金嚴重不實,可能存在糾紛隱患;合作社高素質經營管理、財會人員人才匱乏,有的過度依賴政府或龍頭企業;合作社缺乏融資擔保物,融資渠道單一,運轉資金嚴重不足;合作社自我積累較少,自我造血功能弱;部分合作社市場經營意識不強,仍然是坐地等待客戶上門,不能主動開拓市場,有的單純靠人脈關系經營;整體品牌意識不強,難以形成品牌優勢等。
2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建議
2.1 加強農業合作社的品牌培育。加強品牌建設,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積極宣傳商標注冊的重要意義,特別要重點培育本地特色的農產品集體商標、地理標志,開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對有品牌、有商標,有有機、無公害和綠色食品標志的農產品合作社給予獎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聯合,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紐帶,以產權聯合為手段,積極引導同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進行聯合和合作,提升組織化水平,力爭做大做強一批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治理結構健全、分配制度規范、與社員利益聯結緊密的大型農民專業合作聯社。
2.2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建設。發展合作社為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創造了條件。而農業生產只有依靠科技,走精深加工、提升品質之路,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要鼓勵各方以合作社為載體形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從合作社這種組織的性質和特點來看,非常適合成為產學研各方搭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平臺,通過聯合,有利于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整合農業產業鏈條中的技術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合作社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與生產的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推廣和產業化;有利于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
關鍵詞:職高;農學;課程;設置
一、專業課程在量上的保證
在量上的保證是指在專業課的設置上要保證數量。學校只有開足專業課程,才能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才有可能保證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專業課程包括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其中專業理論課教學時間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學期,每周安排4~6課時;專業技能課第一學期每周安排4~6課時,第二學期每周安排6課時,第三學期每周安排8課時,第四學期每周安排8~10課時。第四學期,學校應加強專業技能訓練。一是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核,讓他們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二是安排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參與專業實習。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應以實用性、基礎性和靈活性為原則,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畢業后參與相關行業就業的競爭能力和為學生今后創業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專業課程在質上的保證
在質上的保證是指在專業課的學習時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學??梢园磳W生人數的多少來設置專業教師。根據我的教學實踐,筆者建議:每一門專業技能課在實作時,每20人必須有一位實作教師。否則,學生容易偷懶,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也得不到保證。專業理論課在傳授時,一是注意知識的深淺度,宜淺不宜深;二是必須加強實作課。實作課可以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專業理論課宜淺顯,課程數量可以少開;專業技能課和實驗實作課宜多開,每節課的內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深。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我從事多年的農學專業的教學經驗來看,在技能課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以視頻教學為輔,多看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學生光看也不行,別人的技能不會變成自己的,還必須動手。(二)教師演示要慢,要講得詳細,技術要領要到位。(三)教師不僅僅要演示,同時也要學生看到老師的技能所要達到的高度。(四)學生動手時,每組必須有老師監管,或是每組要有先后順序,力求安全。(五)出現了小的安全事故必須及時處理。(六)學生的技能也不能因噎廢食,出現問題就不練了。學生的技能還是要嚴格按大綱或高考要求來做好的。(七)學生的技能器材和工具用完后要進行有效管理。
三、專業課程必須與時代接軌
農村中職教育本來就有滯后性,如果還不能與時代接軌,就會被時代淘汰。所以,學校要時時更新課程,才能保證培養的學生被社會所接納、所需求。學校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社會反響、學生的反饋等綜合考慮開設專業課程及課時。
四、專業課程必須與企業和社會接軌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企業。企業和社會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因而,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前瞻性,只有深入企業第一線,了解企業、了解社會,才能達到學生好就業的目標。校企合作是一條路徑,可以更快、更早地知道不同企業的需求。但學校領導與教師必須走向企業,跟學生一起到企業實習。教師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教自己的書,完全與企業和社會脫節,“兩耳不聞窗外事”是行不通的。
五、組織學生進行各級競賽
各專業每學期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1~2項專業技能訓練,并組織學生進行校內競賽或技能展示。這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自信心以及比賽素養。技能競賽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能的目的。在專業技能訓練和競賽的同時發現和培養人才,為參加市區級比賽、省級比賽、甚至國家級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特色專業課
各個地區都有“拳頭產品”“龍頭產品”或者有支柱產業,學??梢愿鶕鞯貐^實際情況,開設各地區的專業特色課。比如,涪陵的涉農專業就可以考慮開設榨菜栽培與加工、柑橘栽培、桑樹栽培和養蠶等。這些特色專業課程可以帶動和支持地方經濟,真正體現“農村職業教育要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學校也可以結合地方實際情況,與當地有關部門相配合,開設各種特色短期培訓班。如,農民工培訓班、送技術下鄉等。
(一)融資環節財務風險
合作社一般資產負債率低,所有者權益總額遠遠大于負債總額。由于杠桿原理的作用,經濟組織的資金來源中債務融資必不可少,一般企業融資順序通常為留存收益-債務性融資-權益性融資;農民專業合作社卻并非如此,它不能向社會公開發行債券或者股票,外部融資渠道較窄,通常的融資順序為未分配盈余-權益性融資-債務性融資。不同的融資方式會帶來不同的風險,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這種資本結構以及特有的融資順序,也造成了合作社特有的融資風險點:資金不足、外部融資難、資本的不穩定性。
(二)投資環節財務風險
相較于一部分發達國家,我國大多數合作社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為專業性且規模小的經濟組織,而作為合作社的成員———農戶收入水平也不高,可支配資金少;此外小農戶求穩定、怕風險的特性使得他們不會輕易對合作社投入資金。另一方面,處于起步階段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小,群眾對它的認知度低,有一部分農戶不愿意加入合作社。投資力度欠缺成為合作社財務風險點,會影響合作社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投資項目未能進行可行性分析或者投資風險分析,決策方法缺乏科學性。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建設
1.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發展的需要以及受資金的限制,農民專業合作社很少有對外的投資活動。一般是把籌集到的資金用于合作社的內部投資,如購置固定資產、產品物資等,這就形成了合作社的對內投資。一些合作社由于沒有健全的資產保管制度,賬目又不十分清楚,往往對固定資產、農業資產、產品物資等資產未計提折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資產管護資金沒有角落。有的合作社缺少必要的賬簿記錄,這就增加了資產流失現象出現的可能性。
2.內部控制制度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不完善,極易滋生財務風險。首先,合作社內部缺乏明確的部門劃分以及專職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低并且對風險缺乏有效的防范。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作為其內部治理機制的組成機構,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并相互制約。但是,有的合作社雖然制定了章程,設立了監事會,但監事會的人選主要由核心社員掌控,成員大會、監事會與理事會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監督流于形式。最后,農民合作社現有的內部控制手段不能適應ERP環境的發展。當今社會是個信息化的社會,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會計核算手段日益高效化、科學化,但合作社內部控制措施仍停留在手工勾對的方式上,形成了內部控制的盲點,加劇了財務風險管理的難度。
(二)農業服務信息體系建設
信息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決策的依據,也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外部信息渠道主要為各種會議和文件,信息形態多為各種規定、指標和要求等指令形式;內部信息渠道主要是管理者與社員共同參加的會議和報告、報表等,所提供的信息是常規的、零碎的,或者屬于決策者能夠觀察到的狀態信息以及一般的要求意見,并且社員接受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受其人際關系和個人利益關系影響。信息渠道單一與傳遞不規范二者共同作用加劇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加大了財務風險管理的難度。農業產品相較于商業產品生產周期長,受供需作用的影響,價格波動大,農產品收益不確定性加大,而且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務網絡平臺,難以為社員提供可靠有效的產品品種、價格、交易、市場供需等信息服務。這些都不利于合作社拓寬投資方向,分散財務風險。
三、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強合作社內部控制
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合作社內部應該有明確的部門劃分,如財務部、銷售部、生產部、信息部等。銷售部搜集市場信息,開拓銷售市場,預測農產品價格;做好上聯企業市場,下聯農產的協調工作,搞好農產品的分級、分等,既要保證合作社社員的正常經濟利益,又要保證向客商提供符合標準的農產品。財務部協助理事會研究決定合作社的發展規劃、生產經營活動方案、收支預算、年終決算、收益返還以及受益分配方案等;做好合作社財產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和往來結算,并定期做好財務報表,將財務核算情況報告理事會,為理事會的經營管理出謀劃策。生產部協助理事長搞好生產經營,負責與相關企業、客商、社員簽訂生產合同訂單,安排生產任務,落實生產計劃;負責做好經濟效益預測,科學安排生產計劃。信息部則負責調查、搜集市場物價信息,適時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發送種子、農藥、化肥、建材等農用生產資料的最新物價信息。
(二)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體系
1 因為現在申請辦理合作社不需要驗資報告,所以一些合作社在申辦過程中,注冊資金隨便寫,有寫幾百萬的,也有寫上千萬的;在入股社員資金分配方面,合作社法人不能超過30%,所以就把注冊資金的70%分配給其它社員,可是事實上就沒有這項資金,有些社里一分錢也沒投,只是給法人提供了自己的戶口簿和身份證而已,這就給財務人員做賬帶來了麻煩,這筆賬不知該怎么做,很糾結,這影響到盈余返還和二次分配,真不知道該怎么分配,據我了解,現在像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沒有起到合作社應有的作用。
2 發起人主導內部管理及監督流于形式。由于大部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成立的時候明顯存在地域特征性的問題,很多都是由當地的一些村民或者是村干部發起的,還有的就是發起人一人多職,既是理事長又是經理,合作社只有一個人或者是極少數的幾個人在操控。眾多社員沒有積極的熱情,各個方面都不太明了,他們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責任、權利。沒有形成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規則和決策,有些合作社章程不夠規范,流于形式,沒有按照章程規定正常開展活動。
3 民主理財意識淡薄,沒有規范的財務管理,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只開展農業生產資料銷售或者是農產品購銷的業務,業務很單一,與農戶之間的聯系也不密切。連最基本的完整核算也沒有,從何談起完整的賬薄體系,所以財務這方面的管理才會出現形形的問題,就像是注冊資金不是真實的資金,最初的憑證沒規范的填寫,沒有正當是使用發票,合作社法人對財務重視不夠,有些法人確實不懂財務,有些財會人員根本沒有會計從業的資格,沒有一定的業務能力,當財務檢查時不能做出財務報表,只能聘請一個臨時的相關人員現編一份會計報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虛有的賬目、假賬,給財務管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4 未嚴格按照國務院財政部指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科目設置和核算。農民專業合作社多為小規模的納稅人,目前征管系統中沒有采集財務報表,無法分析相關數據資料,財務人員在做賬過程中,發生一些業務時,不知道該放在哪個科目,比如收到財政補助資金,按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要求,應放在“專用基金”這個科目里。但實際上在給稅務局的報表中,卻沒有設這個科目,最后只得隨便找個科目,這樣從賬面上根本看不到這項資金。
5 中央及各地的政府部門針對建立合作社實施了補貼項目扶持的措施,有的項目是以合作社的名義來申請,同時,在地方實際操作過程中,申請注冊合作社的要求并不嚴格,成本低,還有的就是根本沒有嚴格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實行,甚至有的信息失真,這幾個方面,讓合作社并沒有起到其真正的作用,有些合作社成立的目的不正確,就導致其本身的發展動力不大,還有一些成立合作社是為了貪污項目資金、得到優惠的稅收政策、取得貸款的幫助和用地方便等優厚的條件,才有現在稱之為的“空殼社”“家族社”的現象。
6 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于家庭作坊式的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有些是借用名義,為自己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或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提供方便。
針對合作社以上問題,在以后的管理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6.1 加強業務指導。充分利用農經隊伍資源優勢,從鄉鎮農經站挑選愛崗敬業的財會專業人員組成合作社財務輔導隊伍,幫助合作社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指導合作社開展財務工作。
6.2 作為合作社財務人員要掌握好企業會計的制度,還要熟悉專業合作社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了解不同類型專業合作社在財務處理中的特殊要求,實行合作社財會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加快知識更新,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不斷強化監督職能,把合作社的經常性財務審計和專項審計相結合,專業合作社內部審計與業務主管部門審計相結合,把財務管理工作納入正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6.3 按照示范社標準建設要求,寧缺毋濫,擇優扶持,使合作社做大做強。近幾年合作社數量迅速增長存在機會主義套取扶持資金等潛在方面影響,需要改變有限資金分散使用難以取得顯著效果的做法,轉變追求數量目標,集中力量重點支持規范合作社做強做大。
6.4 建議稅務機關建立一套適合合作社的財務報表,這樣方便財務人員做賬和報賬,也便于稅務機關了解合作社的真實信息,更好的管理合作社。
6.5 主管部門要從注冊登記、制度建立、社員管理、內部運作、財務管理、生產經營、盈余分配等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全程管理和指導,各級財政專項扶持資金要加大對“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運行質量高”的示范合作社支持力度,優先給予項目支持,引導支持各類示范社積極參與優勢農產品區域建設,開發具有自主品牌的優勢農畜產品區域建設,開發具有自主品牌的優勢農畜產品。
(一)盈利返還合作社成員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經濟組織,是區別于普通企業的經濟組織。在盈余分配的決策和處理上,遵循的法律法規也不相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最優化為財務管理目標,立足本社社員、服務本社社員,通過合作社將擁有共同目標的農民組織起來,完成單個農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事情。盈余分配是處理成員與組織之間以及成員相互之間利益關系的核心,盈余分配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合作社從當年盈余中提取公積金,量化給每個社員,計入社員個人賬戶。
(2)可分配盈余按社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的比例分配給社員。
(3)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經社員大會討論決定。
(二)財務會計制度的特殊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活動與普通企業一樣,就是經濟組織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其實質就是合作社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財務關系。與普通企業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資金籌集、組織機構、盈余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其財務會計制度區別于普通企業的會計準則。例如:合作社是特殊的經濟組織,對成員提供服務,對外開拓市場提高業務量。因此合作社與社員的交易價優惠于合作社對外的交易價格,這就要求合作社在會計賬務處理上要分開進行核算,不能混為一談,這樣會導致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合作社法披露的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對內對外的銷售情況,也會影響成員賬戶的記錄。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內容
(一)籌資引起的財務活動
籌集資金活動是合作社財務管理工作的起點,是合作社的基礎財務活動。合作社的主要籌資渠道是對外籌資和對內籌資。這些都表現為合作社資金的流入。在各種資金的籌集過程中,需要償還到期貸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其他一些籌資費用,是籌資引起的資金流出。
(二)投資引起的財務活動
合作社進行了資金籌集活動,資金一旦到位,即可開始進行投資活動。合作社首先將資金投資于內部建設,用來建造生產場地,購買生產設備和原料等,這些都是合作社的對內投資。待合作社資金充裕拓展外部業務的時候,可以考慮進行對外投資。這些投資活動引起的資金活動是合作社重要的財務管理環節。目前,海南合作社由于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局限,大部分還沒有對外的投資活動。不管是對內投資還是對外投資,都會引起合作社資金流出,而投資獲得的收益同樣會引起資金流入。
(三)利潤分配引起的財務活動
合作社與企業一樣,期末要進行會計利潤的核算。利潤分配是合作社與社員發生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財務活動。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合作社產生利潤要向稅務機關繳納所得稅,并且提取公積金,提取一定的比例向社員分配利潤。提取公積金分配到社員各個賬戶,增加社員賬戶積累,提高社員投資的信心。這些是合作社產生利潤后發生的資金流出。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相關政策法規
國家和各個地區的政府高度重視合作社財務管理,為了讓合作社規范的發展,2007年國家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該法對合作社會計業務核算、財務會計制度等都做了明文規定。同年,國家專門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頒布并實施了與合作社相關的地方性行政法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有法可依,合作社正朝著健康和規范的方向發展起來。2013年8月,為了響應和執行黨的“十”和2013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序發展,提升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和國際旅游島的影響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相關法律條例,海南省農業廳出臺了《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說明海南省相關政府部門重視合作社的管理和發展,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來源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有資金,主要包括社員繳納的股金和留存盈余;另外一部分是外部資金,主要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和民間借貸以及政府扶持資金。內部籌資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我國信貸緊縮的大環境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果能夠從內部獲得資金的話,將緩解其所面臨的外部融資壓力。
(二)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決策機構設置情況
合作社社務公開是最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現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的內部治理結構中應當設有社員大會,作為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作為合作社的執行機構;監事會,作為合作社的監督機構。根據調查問卷情況整理出以下(表1)合作社財務決策機構的設置情況。
(三)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收益分配情況
根據《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法有三種:一是按社員交易量(額)返還利潤;二是按股金分紅;三是成員享受股息。第一和第二種分紅方式容易理解,第三種分紅方式是指合作社在擴大生產經營規?;驅韧顿Y新項目時,如果社員投資該項建設,那么這些建設資金就形成投資股。這些投資股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股金分紅,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般按高于銀行利率支付利息給社員。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區別于公司制企業的收益分配。通過對屯昌縣100家合作社的調查發現,有小部分合作社沒有建立收入分配制度,分與不分由理事長說了算。提取公積金的只占35%,大部分社員只是享受到購買生產原料、出售農產品等方面的優惠價格,合作社與社員實行內部優惠交易,社員很少參與剩余收益的分配。就算有分配,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出小部分收益按交易額進行分配。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不經過社員大會批準,存在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收益分配現象。
(四)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海南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的來講是“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問題也較多”。目前,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合作社成員整體素質偏低,松散的財務運行模式導致合作社管理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以下(表2)為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調查表,該表體現了合作社日常基本的財務管理工作執行是否到位。合作社各項管理制度尤其是財務管理制度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適應合作社快速發展的需要。而合作社的相關培訓、監管和扶持等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做到足的重視。
五、建議
1.1現有經營項目及狀態
1.1.1獺兔養殖基地。2007年投產,社員14人,總資產15萬元,帶動農戶164戶,2011年銷售獺兔2800只獲利12.6萬元。1.1.2眾幫育肥?;亍?008年投產,社員代表5人,社員55人,存欄58頭牛,總資產65萬元,2011年出欄120頭牛獲利12萬元。1.1.3雜糧種植基地。2009年投產,種植面積約33.07hm2,種植品種有玉米、谷子、綠豆等11種,社員12戶。1.1.4紅番茄種植基地。2010年投產,種植面積45.2hm2,參與農戶91戶。1.1.5磚廠。社員代表5人,社員39人,總資產85萬元,2011年銷售總量15萬塊獲利4.5萬元。1.1.6紅聯農機合作社。2010年投產,有農機設備32臺套,社員代表7人,社員53人,總資產80萬元,2011年耕種作業約5333.3hm2獲利16萬元。
1.2運營管理結構
1.2.1各項目基地獨立運營,單獨核算。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的5個項目基地,均為獨立運營,每個項目獨立設賬,單獨核算、自負盈虧。在每個項目的入股金額由村民自愿選擇,可在一個項目或多個項目上入股。1.2.2分層入股、分級管理。如育肥牛養殖基地,社員代表5人,由這5人選舉出基地負責人,共同民主決定項目中一切事宜,并輻射社員55人,社員將股金分別交給社員代表,有社員代表代為經營。育肥牛養殖基地、獺兔養殖基地、磚廠、紅聯農機合作社都是這種運營方式。1.2.3公司+合作社+農戶。紅番茄種植基地的運營模式就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由呼倫貝爾市天瑞成番茄制品公司、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共同簽訂番茄種植訂購合同。共簽訂合同91份,種植面積45.2hm2,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并以每噸400元的價格統一收購。1.2.4園區管理、統種統銷。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雜糧種植基地在“莫旗現代農業項目區”內,12戶股民約31.27hm2耕地實現了連片規模種植,適應了大型農機具、噴灌設備作業,并采取統購、統種、統收、統銷來節約成本增加收入。
1.3收益分配和風險承擔
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原則是:單個項目核算,按勞取酬,按股分紅。風險承擔原則:單個項目核算,按股金比例承擔。
2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
2.1艱辛而幸福的創業階段
2007年10月29日村支部書記張偉與6位村民組建了“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3.5萬元建立了“獺兔養殖基地”,用簡易兔社養了60只獺兔,經過半年的飼養,就發展到了800只,股民見到了效益。2008年4月村民紛紛要求入股,但獺兔市場極其不穩定,市場風險高,過多的資金進入會帶來更大的風險,經驗失敗會戳傷村民的投資創業的熱情。這時支部書記、理事長張偉對養獺兔項目的成功和村民積極參加合作社而感到欣慰,同時也被市場的高風險而苦惱著,村民的投資入股的熱情成為一個強大的壓力,只能苦苦的尋找能讓村民在較低市場風險中盡快致富的好方法。
2.2創新合作社運營方式,總結運營經驗
2008年4月村民新入股資金達到32萬元,怎么分配利用這筆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這個時候理事長張偉想到了不能把全部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在擴大養獺兔基地規模的同時開創新項目,創建“育肥牛養殖基地”。
2.3二次創新入股方式,統一意見增大發展動力
針對意見難統一、管理混亂的問題,多次召開社員大會進行民主討論,尋找能夠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討論的過程中方向逐漸清晰,只有把決策權完全的交給村里精英們才能使合作社中的各個項目發展壯大起來。集中管理權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集中股權才是集中管理權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育肥牛養殖基地”、磚廠2個項目分別選出5名精英社員為社員代表,其他社員將股份合并或入股到自己信任的社員代表名下,由社員代表代替行使經營權。這個方法不但解決了意見難統一、管理混亂的問題,還增加了社員數量,增加了入股資金。使現在的育肥牛養殖基地的總資產達到65萬元,社員55人,2011年出欄120頭牛獲利12萬元;磚廠總的資產到85萬元,社員39人,2011年銷售總量130萬塊獲利12萬元。
2.4運營方式多樣化,不同的項目選擇不同的運營方式
獺兔項目、育肥牛項目、磚廠的成功運營大大地增強了村民入社致富的信心,也極大地刺激了村民投資入股的熱情。2009年春,村黨支部、村委會為了加快種植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向旗政府爭取到了約333.33hm2的“現代農業項目區”,項目區內12家股民共33.07hm2土地入股,經營玉米、谷子、綠豆等11種雜糧,組成了“雜糧生產基地”,促進了土地合作,使零散土地連片經營,適合了大型農機具、大型噴灌設備作業,通過統購、統種、統收、統售、節約了勞動力和成本,增加了經濟收入。
3勝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模式經驗
3.1村黨支部加合作社特有的號召力和領導力
3.1.1村黨支部加合作社能贏得村民的信任。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建和發展最需要的就是村民的信任。村民的信任才能投資入股,獲得資金支持,共同創業。村黨支部書記及其支部成員是村民最為信任的人,他們牽頭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滿足了這一需要。
3.1.2合作社的發展能夠站在全村發展的高度去思考。村里的領導者也就是合作社的領導者,思想上、理念上是同一關系。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就是村子的發展壯大,村民的利益的最大化成為領導者的終極目標,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村民共同致富載體。
3.1.3各項事務的開展能夠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村內公益事業、合作社的項目發展可以統籌規劃,并能夠得到村民的支持,村內事務和合作社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種狀態是村民自治方式在變化,村民從“被治”到“要治”的轉變。村書記張偉說:“現在我們村社員都主動組織會議,討論各項事務,開始‘請’我去參加會了”。扭轉了村里的開會難、議事難、決策難、執行難的困境。
3.2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好形式,是集體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它是由分散經營的單個農戶,共同投資而成的經濟實體。它以分散的產權為基礎,以互經營為特征,以社會化服務為內容,與集體經濟有著很強的內在關系。3.2.1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有制經濟的低級形式。3.2.2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分配原則體現了按勞分配。勞動者物質利益的實現,是公有制在經濟上得以實現的最重要表現。作為集體經濟重要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勞動者物質利益實現的主要形式是按勞分配。3.2.3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領社員共同致富的。共同富裕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是集體經濟的根本目標。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本社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民辦、民營、民受益,這符合集體經濟特點。
3.3分層入股、分級管理讓農民看得懂、信得過
3.3.1條理清楚、橫縱分明讓農民看得懂。每個項目獨立運營、單獨核算,賠了賺了讓農民能夠一眼看得清楚,又可以在不同的項目上自愿入股,哪個賠哪個賺風險自擔讓農民看得明白。3.3.2自己選人、民主決策讓農民信得過。農民把辛苦的血汗錢交了給自己信得過的人,共同決策資金使用,項目運營。信任貫穿在整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過程,成為高效運營的基礎。
3.4多項目、多形式的經營來靈活應對多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