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3 08:14:37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發展工作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深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認識,加快推進科技進步
黨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能否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科技進步程度。我作為縣長,不斷強化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識,注重發揮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兩年來,我始終將科技工作作為政府工作重點列入議事日程,調動班子成員積極性,發揮政府班子集體力量,明確主要領導、主要部門職責,做到科技與其他各項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發展實踐中,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我縣農業土地資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業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后勁不足;湖泊資源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面臨這樣的困難僅依靠量的擴張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科技和人才,堅持實施科技興縣戰略,走內涵發展之路。兩年來,縣四套班子領導先后就我縣的重點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并賦予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思路新的內涵。我在處理關系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時,還注重發揮科技顧問團的重要作用,認真聽取專家顧問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近兩年來,先后科學地作出了加快南山農業綜合開發進程,對博斯騰湖實施整體經營開發,規劃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制定工業經濟發展優惠政策,這些工作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二、認真落實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
1、以科學的發展觀念部署科技工作。一是在研究確立全縣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堅持將“科教興縣”貫穿于發展經濟的全過程,確立了向科技要質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發展的工作思路。二是縣人民政府每年召開三次以上辦公會議,專門聽取科技工作匯報,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科技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三是建立健全黨政領導目標責任制。始終將科技工作列在縣鄉兩級的重要議事日程,縣人民政府每年與各鄉鎮、各部門簽訂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明確職責,強化落實,嚴格考核,形成了全縣抓科技的良好氛圍。
2、以項目實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我縣始終把科技項目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論證、嚴格篩選,認真實施。同時堅持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兩年來,我縣共組織申報自治州重點科研項目3項,已落實項目經費4萬元;爭取科技興州啟動項目3項,落實資金28.5萬元。其中,藍翔食品水產公司技改項目周轉資金7萬元,農業局草莓種植項目貼息資金11.5萬元,紅沙梁灣綜合養殖場周轉金10萬元;從自治區科技興新辦爭取自身建設資金2萬元;爭取自治區地縣技術開發課題即速生楊基地建設項目資金8萬元;組織申報“博斯騰湖特種水產苗種早繁基地建設項目”落實資金25萬元,已到位10萬元;組織申報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斯騰湖野生魚類研究與保護”項目,落實資金8萬元,今年計劃撥款4萬元;組織申報自治區星火計劃項目即“博斯騰湖特種水產品引種繁育開發”項目,已落實200萬元貼息,目前正在申報驗收階段。
在具體項目管理上,科技管理部門嚴把項目質量關,對申報的各類科技項目,多次組織業務人員或請相關行業專家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論證,努力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并符合本地實際的項目納入縣重點科技項目,并給予重點扶持。對于納入縣科技計劃的項目,項目管理部門嚴格按照《管理辦法》與項目承擔單位或個人簽訂項目管理合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多次進行督促檢查,項目實施后及時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驗收,從而有效地保證和提高了科技項目的管理質量
3、以企業和農村為重點加強科技示范推廣。在科技向經濟轉化的過程中,我們堅持面向企業和農村,建立科技經濟一體化的有效機制,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示范,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一是狠抓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近年來,農業、科技部門、龍頭企業把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農作物新品種傳授和推廣給農民,提升了農業生產經營的檔次、科技含量和產量。如推廣較為成熟的番茄新品種(早熟品種立原8號、紅雜10號。中晚熟品種:新番4號、石紅9號)和種植新技術(深溝寬壟高畦、膜下穴播、連片種植)。今年,工業番茄種植面積4.18萬畝,同比增長32.2%。經測產,工業番茄缽盤育苗移栽產量平均每畝7.3噸,較常規種植產量高2噸。工業番茄實現農牧民人均增收103元。黃牛胚胎移植、凍精冷配技術、飼草料“三貯一化”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土壤深松耕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村沼氣等一批農業科學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目前,全縣農業科技覆蓋面達到90%以上,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9.1%,農業已開始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由數量型向效益型方向跨越。二是持續開展企業技術創新示范活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h藍翔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后,加大新產品科研開發力度,現已先后開發出十多種公魚系列產品,并出口日本、韓國。辣味魚罐頭被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公魚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騰湖”水產品被評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年,藍翔食品水產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400萬元??h凱澤公司、萬福辣椒制品有限公司、鴻博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不斷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番茄紅素、系列辣椒醬、番茄醬等產品銷往國內外。
4、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科技發展后勁。為了增加科技投入,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千方百計爭取經費,保證科技工作的正常開展。一是縣人民政府每年堅持把科技三項費列入預算盤子,優先考慮,重點保證。兩年來,我縣科技三項費均達到當年財政預算支出的1%以上。年縣科技三項費達94萬元,占當年財政決算支出的1.12%。年科技三項費達102萬元,占當年財政決算支出的1.07%。此外,年縣財政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1.5萬元為縣科學技術局更新了3臺電腦,改善了縣科學技術局的辦公條件。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加快科技進步。年,制定出臺了《畜牧水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大力扶持畜牧業、水產業發展。今年為發放的4122萬元畜牧水產貸款發放貼息331萬元,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畜牧業養殖大戶逐步發展壯大。漁業發展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博斯騰湖魚類苗種早繁中心和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基本完工。沿湖水產養殖開發帶建設取得新進展,人工水產養殖面積已達1.36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0.9萬畝。梭魚試養及魚苗魚種培育、湘蓮等相繼引進并獲得成功。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5、以健全的網絡加快科技普及。按照“管理、吸納、轉化、創新”的總體要求,不斷完善科技網絡??h上成立了科技興縣領導小組,設立了科技興縣辦公室,并根據領導干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科技興縣領導小組成員,切實加強對科技進步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鄉鎮科技機構健全,現有科技推廣服務站(所)個;六個鄉鎮25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科技副鄉鎮長和科技副村主任;鄉鎮農民技術文化學校所,科技示范鄉鎮個。為加大科技信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縣上還建立了科技活動中心和網絡信息中心,面向縣內外開展信息查詢、信息服務,拓寬了信息服務領域。
6、大力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始終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圍繞特色產業開發,采取綜合與單項、骨干與普及、課堂與現場、項目與生產四結合的辦法,開展科技培訓,提高科技進步程度。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庫,大力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工程”。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全縣各類人才信息庫、企業在職職工信息庫、個體人才信息庫、企業人事信息庫等13個人事人才信息庫。年我縣選派46名縣、科級干部參加自治州黨校和區內外培訓學習;年選派了127名縣、科級和一般干部參加自治區黨校和區外干部培訓學校學習培訓。分兩批選派了30名農村黨員、基層干部到巴州巴音技術學院進行了為期15天的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同時,還采取選派科技人員到基層掛職、參加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使現有人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成為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人才。
二是大力開展“科技之冬”、“科技活動周”等大型科普活動,普及科技知識。兩年來共投入培訓資金14.24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379期,參加培訓的黨員干部10800人次,企業管理人員700人次,農牧民43700人次,城鎮待業人員3900人次;編印發放培訓教材、資料10.76萬份,播放實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光盤(錄像帶)704盤。通過開展“科技之冬”活動,廣大農牧民致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年,縣榮獲巴州“科技之冬”工作先進集體二等獎。年科技之冬活動于12月6日展開。目前,培訓工作已在各行政村深入開展。
三是創新工作機制,優化科技人才發展環境。兩年來相繼出臺了《縣選拔和管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意見》(試行)、《縣科技進步獎獎勵暫行辦法》、《關于批轉〈縣重點科技項目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加強科技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時我縣把科技意識和科技素質作為考察、培養、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據。全縣有24名專業技術人員先后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年14人,年10人)。208名專業技術人員被列入后備干部名單,1名科技副鄉長轉任行政副鄉長;為干部、科技人員解決208套住房,每套補貼3萬元,創造了有利于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發揮科技人員作用的良好環境。
一、全縣農業科技發展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為了更好地提高我縣農業科技水平,加強了全縣農業技術的引進推廣和全縣農民科技素質提高等項工作,始終把推動全縣農業科技進步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能力,使全縣農業科技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并步入全省農業科技進步先進先列。
一是農業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普及率高。
按照良種良法相結合,試驗示范推廣相結合,政、技、物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針對全縣農業技術需求,引進了具有國際專利的尖端技術產品——硫包膜緩(控)釋bb肥,全縣推廣應用面積達1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施肥年化驗土樣8000個,配方施肥面積每村100畝;引進生物防螟技術,全縣年推廣應用80萬畝;引進主要用于蔬菜、花生等農作物的保護地栽培技術,全縣推廣應用面積10萬畝以上;引進黃牛冷配技術,至如今,基本實現了這一先進技術在我縣的普及應用。據統計,目前,全縣農業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綜合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其中,機械旋耕、施肥起垅、復式作業應用面積已上升至30%,玉米精量點播普及率已達85%以上,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普及率近100%。
二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提高幅度大。
我縣主要采取送科技下鄉、冬春農閑季節科技培訓、農業信息平臺服務、專家電視講座、發放農業技術資料等方式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平均每年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5次、開展冬春科技培訓近20場、聘請農業技術專家開展農業技術普及的電視講座6場、發放農業技術資料50萬份、利用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每年為農民提供全面豐富的農業適時技術信息達5000余條。通過以上措施,培養起了一大批土生土長的農民科技骨干,這些科技骨干在各自所在的鄉鎮村屯發揮科技帶頭人的作用,有力、有效地帶動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基本上達到了“四會”,即:良種會應用、施肥全配方、生防會操作、化控會應用,全縣農民學技術、用技術熱情愈來愈高漲,促進了全縣農業科技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全縣農業科技開展情況
全縣農業科技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實施玉米高產課題項目,全縣玉米生產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我縣是農業生產大縣,玉米在縣域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不斷提高我縣玉米產量和生產水平,我縣連續5年實施了玉米高產課題項目,取得了玉米產量的連續增長,,不但實現了一年恢復災前水平,而且玉米產量達到歷史新高,全縣糧食總產量達240萬噸,在全國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今年,在確保課題項目順利實施上,我們在春播前及時召開了全縣課題項目落實工作會議,對各項工作進行了指標分解和責任落實,明確了承擔任務鄉鎮及部門間的工作任務、目標和要求。在全縣突出抓了“三區、兩方、一田”建設,核心區面積畝;示范區面積16萬畝;輻射區面積達150萬畝。在弓棚子鎮弓棚子村抓了千畝方,在肖家鄉白面鋪抓了百畝方。
(二)推進全縣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作用。
幾年來,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上,我們狠抓了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不斷豐富了平臺功能,使平臺集自動語音查詢信息、農業專家答疑、遠程教育培訓、子系統智能觸摸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方便了農民查詢信息。在春季備耕、播種階段及秋季農產品銷售階段發揮了很好的信息服務、信息咨詢功能。
(三)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搞好專家大院建設
幾年來,不斷擴大科技特派員隊伍,選派了三批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隊伍已達52人,在擴大特派員隊伍規模的同時,我們注重從完善制度、加強引導、強化服務三方面提高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效果。目前,下派的科技特派員共承辦領辦各類項目40多個,幅射帶動全縣6萬余農戶。
截止目前,我縣已建設國家級專家大院1個,即永平鄉玉米新品種示范與推廣專家大院;省級專家大院1個,即弓棚子苜蓿草產業化示范專家大院;市級專家大院4個,即扶余玉米大豆科技專家大院、玉米超標準良種化工程專家大院、四粒紅花生專家大院和利民種業優質玉米品種研繁項目專家大院。
(四)加大防震減災的科技投入,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在二中院內建設強震動數字化監測站一處,在永平農科站院內建設打宏觀數字化地下水觀測井一眼,對地下水溫水位等異常變化進行自動化觀測,并通過地震監測儀把數據直接傳輸到國家和省地震系統數據庫,有效提高了我縣防震減災預警和防范能力。
上述科技工作成績的取得,應該肯定地說是,與科技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分不開的。自以來,縣科技局連續5年被省科技廳評為“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梢哉f我們縣的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動力和活力,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農業科技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是科技經費投入不足,在實施農業科技項目上顯得力不從心、不如人意。我縣恢復縣制之后科技三項經費一直為零,,縣人大視察我縣科技工作之后向縣政府提出要解決這一問題,這一問題得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財政狀況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自以來每年都撥出三項經費8萬元。但仍屬于杯水車薪,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二是農業信息平臺滿足不了“三農”需要。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科技與信息需求越來越迫切,信息平臺功能建設跟不上農民日益增長對科技信息的需求。
三、今后農業科技工作的安排與設想
在總結全縣農業科技工作基礎上,我們對下一步工作初步做了統籌安排,著力抓好三項建設:
一要繼續抓好玉米大項目建設。玉米大項目的實施明年是最后一年,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我們要按照玉米大項目的實施方案加大對項目實施工作的領導和具體措施的實施,切實保障春訂各項指標的全面達標,為明年該項目的驗收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加強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加強項目引導和服務,激發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熱情,推進項目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效果。
三要搞好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我們為了提高平臺服務功能,向省信息產業廳申報了平臺升級改造項目,該項目得到省、市信息產業部門高度重視,但由于某種原因,項目最后被擱置下來。今年我們準備繼續向上級申請項目建設資金,把平臺功能提高上去。
科技局作為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部門,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一個集示范引領、技術推廣、信息服務、培訓提高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對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十大基地建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一)示范體系初步形成
針對市委、政府確定的農業十大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轉變傳統科技推廣方式,加大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的力度,增強農業科技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品種引進和示范推廣的同時,建設8個綠色(有機)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涉及水稻、設施蔬菜、高酸萍果、奶牛養殖、設施園藝等,重點在產品結構調整和種養技術上進行示范,不斷提高示范引領作用和帶動效應。一是增強示范功能。堅持在產品質量上做文章,在提高農業產出效益上下功夫。一方面,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8個科技示范基地引進新品種,調整結構,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另一方面,采取基地企業鄉鎮農戶或基地協會(合作社)科研院所農戶的方式,高起點建設,實行訂單種植,發展綠色(有機)產品。如,在馬蓮渠鄉陳木閘村建設的500畝有機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由科技局牽頭組織,協調塞外香公司與鄉鎮、農民簽訂6元/公斤訂單種植合同,使水稻種植效益提高一倍多;引進山東壽光星博蔬菜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在金積鎮田橋村建設綠色設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為農戶提前信息、產中技術、產后保護價收購的全程服務,帶動設施蔬菜向綠色方向發展。二是因地制宜建設示范基地。根據各鄉鎮產業發展實際,按照鄉、村(協會、企業)搭臺唱戲、科技立項支持、農民自主建設的原則,建設各具特色的綠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如,針對板橋鄉高酸萍果種植面積大,品種雜、管理粗放的實際,建設綠色高酸萍果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在高位嫁接、后續管理上進行示范,提高蘋果產量、品質和整體經濟效益。目前,除郭橋、古城以外,其他鄉鎮都建設有自己特色的綠色農產品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按照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要求,在優質糧食、設施瓜菜、設施園藝、高酸蘋果、奶牛養殖等產業大力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的組裝配套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和節約型農業,促使農業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二)服務體系形式多樣
堅持從典型帶動、品種引進、技術推廣、信息服務等方面著手,發展形式多樣的服務體系,與農牧局形成了功能互補、各有側重的科技服務體系。
一是夯實科技推廣網絡。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平臺,建設科技“110”專家服務團和技術服務隊伍,及時解決農戶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去年以來,“110”共為農戶提供電話咨詢1600多次,現場技術服務1223次,各類涉農信息2100多條。以科技特派員為抓手,培育示范典型和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目前,利通區科技特派員已發展到86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員13個。共引進新品種65個,示范推廣新技術72項,培育科技示范戶4500人,培訓從事種植養殖業的農民近萬人。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專業技術協會15個,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由科技特派員創辦的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吸引農戶參加的最少戶數達30多,最多達470多,不僅有效地示范推廣了先進適用技術,也提高了農戶的生產效益。二是培育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針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研發能力不高的實際,幫助和支持企業與區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加大對農副產品系列產品研發的投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先后以科技項目扶持、牽線搭橋聯合院所的方式,培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目前已培育農字號龍頭企業技術中心5家,今年再培育5家農字號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在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綠色奶產品開發、綠色設施蔬菜種植等方面開展科技攻關,不斷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三是開展科技合作和對外交流。堅持把對外開展技術合作和交流作為解決人才不足的重點來抓,促使6家企業和外省區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如,萬勝生物公司與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開展技術合作,共同攻克谷氨酸生產工藝中的技術難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轉化率、產酸率、提收率),增加了經濟效益。國家農業園區管委會引進寧夏農科院等區內外25名專家駐點服務,組織實施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等15個國家、自治區和市級科技項目,為市區及周邊地區的設施農業、優質糧食、奶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四是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圍繞建設農業科技信息網絡體系及農業技術咨詢服務系統,加強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的農業科技信息平臺。利用科技信息網平臺,每年本地科技動態信息150余條、科學普及小常識近100條,在與寧夏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建寧夏網絡科技環境工程項目中,結合利通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建立了清真牛羊肉產業數據資料35篇,向社會廣泛推介,得到寧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認可,被評為2008年全區科技信息網絡建設一等獎。在市區98個行政村建立了三網合一的信息服務站,市區、鄉鎮、村三級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三年內,將各服務站的信息員過渡為信息科技特派員。今年選擇20個示范點,發展30名信息科技特派員,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技物結合、自我發展的運作模式,為農戶提供信息服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村級信息服務站的作用。(三)培訓體系逐步健全??傮w看,利通區農民的種養技術水平還是比較高,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實際相比,其科技素質和生產方式還不完全適應,需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時季節,因材施教,逐步健全培訓體系,加強農民培訓,不斷提高科技素質。一是聘請專業技術人才,駐點服務和指導。從2007年開始,針對設施農業、高酸蘋果等產業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專業人才緊缺的實際,通過內引外聯的方式,從區內外引進技術人才32名,其中市區從山東壽光聘請了7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5個鄉(鎮、區)駐點服務,共解決農戶技術方面問題100多項,培訓農民67場次、2400多人。二是集中培訓。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民種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技術問題,集中開展培訓。去年,先后通過“科技入戶”工程、“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知識產權周等活動,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444期,培訓農民1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萬余份。今年,按照政府要求,對全市培訓任務進行了責任分工,科技局將根據設施蔬菜、設施園藝、高酸萍果、有機水稻、富硒水稻、精品果等產業發展需要,對種植大戶進行集中培訓,培養本地鄉土人才,共培訓2200人次。三是通過科技特派員進行實地培訓??萍继嘏蓡T在創業基地,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并利用合作社、協會等組織形式,根據實際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實地培訓,培養了一批農村實用人才。2008年全市科技特派員在創業基地開展培訓380期,培訓農民近1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
雖然科技服務體系在不斷完善,但當前還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科技服務工作。一是人才資源比較短缺。農產品加工企業從事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的高技能、高層次人才不足,懂技術、會管理、能科研、善經營的綜合性人才就更少。農業推廣體系中公益性科技人才隊伍青黃不接,人才緊缺、技術支撐能力弱,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二是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近年來,市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今年科技三項費由去年的150萬增加到200萬,但科技活動經費、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6%,低于全區平均水平,與農業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主要是農產品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高,表現在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如,利通區糧食加工企業10幾家,但像塞外香這類具有超前發展意識的企業幾乎沒有。四是科特派創業層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創業基地項目規模不大,籌資能力不強,亮點不多,特別是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比例還不適應科技創業的需要。
三、意見建議
解決好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統籌協調,明確相關部門責任,解決好體制機制問題,推動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農業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推動作用,通過落實財稅優惠政策、整合公共資源、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支持三個層面的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一是加強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基地、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為重點的農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其加強與區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加強以科技中介機構為支撐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整合現有合作經濟組織、協會、農技推廣部門,形成整體聯動、優勢互補的技術創新力量。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創業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功能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三是加強重點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支持農產品重點龍頭企業設立研發基地,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品,支持對尚未進入產業化開發和大面積應用的科技成果,進行區域試驗與示范、中間試驗或生產性實驗,盡快形成組裝配套技術,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實現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二)健全三個體系,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是健全農業良種工程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支撐體系。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基地、農業園區、部分協會為基地,引進推廣優質高產的蔬菜、園藝、水稻等新品種,研究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萬勝、沙漠王子、夏進、紅果、娃哈哈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體,研究開發一批技術含量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食品和其他生物制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二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重點抓好動植物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究應用,健全防疫與農產品安全信息網絡,提高對重大病蟲害和動植物疫情的檢測預警、應急控制能力,保障農產品生產安全。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加快綠色(有機)產品開發和生產基地認證工作,提高綠色(有機)產品比重,修訂和完善技術規程,形成適應國內市場需要、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三是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以農技推廣部門為主體,以科技特派員創業為補充,以農業科技園區、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種養大戶為載體,示范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新品種和綜合配套技術,引領農業、引導農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普及。
部門的科學發展,需要其有機組成部分間的協調互動。因此,地稅機構部門的設置,無論是人員組成,還是整體辦公環境、室內設施、管理水平均應有利于工作開展、有利于更好的為納稅人服務的原則協調分配。針對路北區域特點,我局成立重點企業管理分局及重點行業管理分局,按照層級監控的要求,將年納稅10萬元及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重點稅源企業納入重點企業管理分局,集中管理,采取定期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按月開展申報審核,分析申報真實性、準確性、按季對比收入入庫進度,監控稅收增減變化情況等方式牢牢把握組織收入的主動權;對于路北區域內房地產及建筑業等主體稅源行業,劃入由全局業務骨干組成的重點行業管理分局實施精細化管理,建立房地產、建筑業項目管理臺帳,詳細掌握其項目的具體開發施工情況,通過對這些納稅大戶稅收增減變化情況的監控分析、比對,全面及時調整征管思路,使征管工作及時延續到后續稅源培植、穩固中,令經濟增長點和投資增長點有效轉化為稅收增長點,使稅源建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以科學發展的視角加強文化理念建設
面對新的形勢和嚴峻的競爭態勢,如何在科學發展的視角下,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繼續保持領先,謀求跨越式發展,進而實現突破則是全新的課題。這就要求我們要以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思維去思考稅收如何創建新型的更加適應發展需求的地稅文化,所謂“取法乎上,只得其中”,我局首先從創造學習型機關入手,加強素質教育,從根本上消除三種阻礙發展的思想障礙,實現三個轉型:一是克服“單純管理”的觀點,向服務轉型;二是克服“粗放管理”的思想向“精細化”管理轉型;三是克服“自我滿足”的意識,向“科學發展”的轉型。即由簡單地征收管理向以地稅文化為靈魂的地稅精神和氣質的轉型,實現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和文化境界上的超越?;鶎臃志址謩e擬定了“以人為本,尊重科學,戮力同心,為構建和諧社會盡地稅人之本分”的從稅宣言,本著誠信、勤勉、執著、嚴謹的原則制定的職工50字訓以“情緒要穩定、服務要熱情、心胸要寬廣、工作要認真、思想要高尚、語言要溫合、儀表要端莊、態度要真誠、行為要大方、精神要集中”以及“狼”的團隊精神要求全員,將“人員管理、制度管理、素質管理”的文化內涵進行整合,用先進文化教育人,用良好環境引導人,用規范制度管理人,教會大家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先進的文化理念激勵全體干部職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并由此促進了稅收管理科學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以科學發展的視角提升制度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要求我們所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前瞻性,能夠得到全員的理解和認同,再通過嚴格的制度規范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并需在全員統一執行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要求各管理分局按自身工作要求及管戶特點對一系列管理制度進行新的補充、完善,如《值班制度》《作息時間管理規定》《著裝管理規定》《廉政管理制度》等,并將制度文化建設與環境建設相結合,將有限的辦公環境進行合理分配。如,我們將個人的從政警言設為辦公電腦的顯示屏保,將廉政文化的標語、書法、繪畫文化,科學發展觀學教活動專欄等上墻,給全員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創造一個舒適祥和的工作環境。制度的制定和地稅文化的有機結合,能使全員增強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意識,將遵章守紀變成了一種自覺行動,把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和干凈做事、清廉做人、視為必要的紀律約束,更將成為一種心靈的凈化和自我修養的升華。
四、以科學發展的視角提升人文文化建設
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執法聚財為民的稅務部門更應把建設一支具有較強執政能力、適應新形勢稅收征管要求的高素質地稅干部隊伍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我們根據行政人員、業務科室、管理人員的不同需求及特點,采取多種培訓形式。一是基礎業務知識掌握,利用每天早上早點名的時間,以每日一題的形式提出問題,并現場完成,增加知識儲量。二是業務難點分析。利用每周五下午時間,將一周來所遇到的業務難點進行公開討論,提出解決辦法,提高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業務能力測試,季度終了,按照平時所學內容,由區局統一命題,全員參加考試,考試成績作為目標考核的依據。通過學習使全員的政治業務水平及工作方法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員的整體素質有了進一步提升,造就了一支能征管、善分析、專評估、會稽查的專業化稅收隊伍。
我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雖然已進入了“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但是,人口過多、增長過快、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群眾生育意愿與現行生育政策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計生工作“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難事”的現實沒有改變,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解決基層現實問題,在開拓創新中謀求人口計生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端正基層計生工作創新的指導思想。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關乎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關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必須時刻牢記以人為本、依法管理、優質服務的要求,把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計生家庭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做到
“五個統一”:
要堅持繼承傳統與開拓進取的統一。
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在過去三十多年的人口計生工作實踐中,創造了許許多多成功經驗,是今后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一筆寶貴財富。但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決不能捧著前人的功績坐享其成,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繼承傳統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和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思路和手段,積極謀求人口計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要堅持領導創新意愿與群眾創新熱情的統一。
領導強烈的創新愿望是搞好創新的前提,但人口計生工作面對的是廣大群眾,“剃頭挑子一頭熱”不行,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尊重群眾的首創地位,調動群眾的創新熱情,深入到群眾中搞好調查研究,舉群眾之智慧,融實踐之成果,集思廣益,這是工作創新的必由之路。如果脫離群眾,搞閉門造車,無論創新愿望多么強烈,設想多么美好,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永遠也不會結出創新之果;
要堅持上級肯定與基層歡迎的統一。
人口計生工作的基礎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人口計生工作創新的著力點必須放在“打基礎、強基層”上。上級的指示要執行、意見要落實、肯定表揚很重要,但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唯上是從,在看上邊“臉色”的同時,必須時刻關注下邊的表情,看看基層需要不需要、歡迎不歡迎,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起來,把上級的考核分與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效益分一致起來,切不可脫離了當地的經濟現狀、工作基礎、婚育習俗等實際情況去搞創新。如果只是眼睛向上,片面迎合上級的口味,一心在上邊爭彩頭,基層很可能要吃苦頭;
要堅持創新形式與創新內容的統一。
創新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必要的形式是創新的外在表現,內容才是創新的實質和靈魂。如果脫離基層人口計生工作實際,搞標新立異、出花花點子,片面追求表面上的轟動效應,就會陷入形式主義的泥坑,對工作有害無益。我們所推動的創新是要解決問題的,要想育齡群眾之所想,幫計生家庭之所需,為基層排憂解難,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保持計生工作創新旺盛的生命力;
要堅持敢想敢干與科學精神的統一。
創新是一個“揚棄”的過程,面臨許多艱難險阻,且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四平八穩、膽小怕事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必須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想別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事,走別人不敢走、沒走過的路,大膽地闖、大膽地干。同時,敢想敢干又不能異想天開、盲目蠻干,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想到點上,又要干出彩來,為我們所從事的人口計生事業開創出一個新局面。
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基層計生工作創新的重點。
要在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中完善計生利益導向機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社會補充的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救助、獎勵扶助等機制,不僅關系到穩定和降低生育水平,還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的獎勵扶助政策具有宏觀指導意義,而地方的經濟發展各具特色、不盡一致,這就為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的創新留出了較大空間,從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要采取
“獎、優、補、退”
等措施,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讓計生家庭優先分享經濟改革發展成果,解除計生家庭和育齡群眾的后顧之憂。
要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改善基層計生服務條件。
人口計生工作的重點在農村,重心在基層。做好新時期的人口計生工作,必須堅持重心下移,始終立足于基層,著眼于群眾,充分借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把人口計生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規劃、同步落實。尤其要根據當前優質服務在計生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強鎮(村)服務站(室)“
基礎設施標準化、技術服務規范化”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增強服務功能。
要在政府法制化建設的進程中規范計生執法。依法行政是計劃生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以
政府法制化建設為契機,積極適應
由“人治”向“法制”轉變的需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計劃生育的運行機制,探索在法律的范疇內破解人口計生難題的有效辦法,把人口管理和計劃生育事業納入法治軌道,全面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既要防止行政不作為,更要杜絕行政亂作為,做到規范執法,文明執法,自覺維護育齡群眾的合法權益。
要在弘揚傳統文化活動中打造特色人口文化。
堅持把樹立新型婚育風尚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大張旗鼓地宣傳計劃生育婚育新風。
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推進百姓生育文明,全面建設甜蜜之家”這一主題,
在城區設立新型人口文化廣場,在鄉鎮駐地主要街道建設人口文化一條街,在農村村莊建設人口文化大院,
把先進的人口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地方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以文藝節目吸引人,以科學知識教育人,以婚育新風影響人,寓教于樂,形成計生宣傳與娛樂活動相統一的特色人口文化品牌。
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培養基層計生工作創新隊伍。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關鍵在于培育和造就一支善于創造性抓落實的計生干部隊伍。經過
30
多年的實踐與磨練,基層計生干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為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而面對的新形勢、新任務,基層計生工作者的素質存在著
明顯地不適應問題。
一是與優質服務的要求不相適應。有些同志干些跑跑轉轉的粗活還可以,而在做宣傳教育、技術服務、隨訪咨詢等知識含量較高的工作時,往往力不從心;
二是與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適應。在由“人治”向“法制”轉變的過程中,面對工作中的種種難題,缺少在法律的范疇內破解難題的本領;
三是與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隨著網絡化在人口計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計生工作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而基層干部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知識儲備上明顯不足。在實現人口再生產轉型以后,實現計生干部的素質轉型成為當務之急。
要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在廣大計生干部隊伍中搞好創新教育,灌輸創新理論,啟發他們參與創新的自覺性。
要不斷完善再教育體系。
按照普及中等教育、鼓勵高等教育的原則,以函授教育和自學考試為主渠道,在基層計生干部隊伍中廣泛實施學歷升級工程,不斷提高基層計生干部的知識層次。
要廣泛開展比才競能活動。保證人人
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形成鼓勵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最大限度地釋放人才的潛能,
推動文化素質與創新能力同步提高。要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
一、我局業務工作基本情況
統計工作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統計部門是經濟決策的智囊團,統計數據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統計報表、調查等各項業務工作關系到我縣整個統計事業的發展??h統計局共有工業、農業等9個統計專業,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認真完成月、季、年的統計報表工作,把好質量關,保證統計數據科學、準確,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在做好日常統計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從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開展各種專項調查。有序開展了1‰人口調查、人口變動與勞動力抽樣調查、群眾安全感抽樣調查、限下工業能源調查、個體工業能源調查等多項專項調查,并根據調查的內容,我們及時撰寫調研分析報告,分析實際情況。另外,我們還積極參與縣里的各項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縣星級鄉鎮考核及上級政府對我縣縣域經濟考核的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縣域經濟考核工作中,為我縣取得良好的成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今年,我局積極做好各項普查工作。一是及時了我縣農普的主要數據公報,普查中,我局共調查了27個鄉鎮(場),14.6萬戶住戶,282個村級組織,經過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縣農普工作任務,并得到了國家級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和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得益于各鄉鎮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勞動。二是做好經濟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過程中,我局認真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要求,成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各鄉鎮(場)也要有下設普查辦,做到部署統一。并分別對全縣489名普查員進行普查培訓,使他們全面掌握普查知識。現清查摸底階段工作以基本結束,初步統計,全縣共有法人單位1570個,產業活動626個,個體經營戶24012戶。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局根據縣委學習實踐小組《關于做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組織的“六查六看”的活動中,認真查找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共有以下幾點:
一是統計監測范圍還不夠廣泛,第二、三產業樣本少,能夠經常報送的單位仍然停留在少數。還無法通過數據全面系統地反映市場運行的整體狀況與發展趨勢,更不能深度、系統、科學地反映第二、三產業發展的情況,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據。
二是目前在我們的統計報表制度執行過程中,有的單位統計人員隊伍不穩定,依然有個別單位因為統計工作人員出差、學習等多方面原因,統計工作沒有及時交接,報送報表時斷時續,造成統計調查對象范圍不固定,匯總數據難以形成統一口徑,無法進行縱向比較等問題,影響我們統計工作的成效。
三是報表遲報現象仍然存在,現在仍有一些單位不能按時報送,有時甚至遲報四五天,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進程。
四是報表填報內容不全。在日常各鄉鎮的報表內容上,存在漏填內容的情況,給統計匯總工作帶來很的難度。
三、改進方向和措施
1、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加強對各股室的管理,明確責任。要認真將統計報表進行歸集、匯總、分析,經局長審核同意后,及時報送縣委、縣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充分保證統計網絡的穩定性,確保統計報表渠道暢通。
2、穩定隊伍,上下聯動。切實增強統計人員的愛崗敬業精神和業務水平,適時開展必要的統計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
一、我局業務工作基本情況
統計工作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統計部門是經濟決策的智囊團,統計數據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統計報表、調查等各項業務工作關系到我縣整個統計事業的發展??h統計局共有工業、農業等9個統計專業,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認真完成月、季、年的統計報表工作,把好質量關,保證統計數據科學、準確,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在做好日常統計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從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開展各種專項調查。有序開展了1‰人口調查、人口變動與勞動力抽樣調查、群眾安全感抽樣調查、限下工業能源調查、個體工業能源調查等多項專項調查,并根據調查的內容,我們及時撰寫調研分析報告,分析實際情況。另外,我們還積極參與縣里的各項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縣星級鄉鎮考核及上級政府對我縣縣域經濟考核的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縣域經濟考核工作中,為我縣取得良好的成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今年,我局積極做好各項普查工作。一是及時了我縣農普的主要數據公報,普查中,我局共調查了27個鄉鎮(場),14.6萬戶住戶,282個村級組織,經過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縣農普工作任務,并得到了國家級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和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得益于各鄉鎮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勞動。二是做好經濟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過程中,我局認真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要求,成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各鄉鎮(場)也要有下設普查辦,做到部署統一。并分別對全縣489名普查員進行普查培訓,使他們全面掌握普查知識?,F清查摸底階段工作以基本結束,初步統計,全縣共有法人單位1570個,產業活動626個,個體經營戶24012戶。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局根據縣委學習實踐小組《關于做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組織的“六查六看”的活動中,認真查找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共有以下幾點:
一是統計監測范圍還不夠廣泛,第二、三產業樣本少,能夠經常報送的單位仍然停留在少數。還無法通過數據全面系統地反映市場運行的整體狀況與發展趨勢,更不能深度、系統、科學地反映第二、三產業發展的情況,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據。
二是目前在我們的統計報表制度執行過程中,有的單位統計人員隊伍不穩定,依然有個別單位因為統計工作人員出差、學習等多方面原因,統計工作沒有及時交接,報送報表時斷時續,造成統計調查對象范圍不固定,匯總數據難以形成統一口徑,無法進行縱向比較等問題,影響我們統計工作的成效。
三是報表遲報現象仍然存在,現在仍有一些單位不能按時報送,有時甚至遲報四五天,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進程。
四是報表填報內容不全。在日常各鄉鎮的報表內容上,存在漏填內容的情況,給統計匯總工作帶來很的難度。
三、改進方向和措施
1、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加強對各股室的管理,明確責任。要認真將統計報表進行歸集、匯總、分析,經局長審核同意后,及時報送縣委、縣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充分保證統計網絡的穩定性,確保統計報表渠道暢通。
2、穩定隊伍,上下聯動。切實增強統計人員的愛崗敬業精神和業務水平,適時開展必要的統計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