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04:46:54
序論:在您撰寫游擊隊歌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幼兒觀察記錄 行動研究 提升策略
隨著教育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成了教育科研的主力軍,在草根化研究的進程中,其對幼兒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基于幼兒、發現幼兒、理解幼兒成了教師教學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對幼兒有更充分的觀察認知,只有更熟悉幼兒的一舉一動,才能更好地引發教師的思考,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斷以優質的教育作用于幼兒。
幼兒個案觀察研究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法,我園積極開展了幼兒個案研究的嘗試,并在研究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個案觀察記錄。下面我談談對教師進行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的分析與思考。
一、草根微視――教師進行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在幼兒觀察記錄中,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方法,一種是軼事記錄,另一種是行為核對表。一般來說,行為核對表是采納數據得出結論的一個依據手段。在日常教學行為中,一般采用的是軼事記錄的方法,采用文字、聲音、影像等手段,把自然狀態中發生的活動、現象和事件忠實而全面地記錄下來。幼兒個案觀察記錄是一種軼事記錄的方法,是結合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觀察的途徑,采用文字有針對性地將幼兒在自然狀態中發生的活動和事件真實記錄下來的過程。拘于這樣的思考,我們設計了園本化的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
表1:
石梅幼兒園幼兒個案跟蹤記錄表
Shimeiyoueryuan
表2:
Shimeiyoueryuan
在觀察記錄表中,我們要求教師對幼兒在既定場景中進行觀察并現場記錄,并對出現的現象作出分析與思考,形成一定的調整策略,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對幼兒持續觀察多次后,對幼兒的行為狀態及教師的反思對策進行階段性的總體評價。
二、現狀審視――對我園教師進行幼兒觀察記錄現有狀態的解析
大部分教師在幼兒觀察記錄中都能依事實記錄,但還是有一些問題出現,簡單歸類進行分析。
1.寥寥數語類。
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是一種就事論事的記錄,必須把發生的狀態描述清楚,也就是說,要刻畫幼兒的行為、動作、語言、神情等,只有這樣全方位體地描述,才能將幼兒更直接地投射在教師的觀察中,有利于教師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從外部折射幼兒內心的想法。很多老師的記錄只有寥寥數語,記錄的只是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某某又哭著來幼兒園了,在老師的連哄帶騙下,總算稍微情緒好點了。這樣的記錄看不出哭鬧中幼兒的程度怎樣,持續的時間怎樣,等等。
2.突然發現類。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在對幼兒進行追蹤觀察的前期,教師應該對被觀察幼兒出現的行為有所了解。每一次的記錄,應該都是有目的的,是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觀察研究的,而不是在記錄某某吃飯慢的時候,老師的記錄中是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原來是某某把飯打翻了,或者在研究攻擊的時候,突然有幼兒報告,某某又打人了。教師的觀察,應該是追隨幼兒的,幼兒的行為表現應在教師的視野范圍內,而不是突然發現的。
3.觀察點面多。
有些老師在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的時候,會針對幼兒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觀察。比如:對幼兒攻擊、任性、自由散漫等的觀察研究。事實上,教師在一次觀察記錄中,是很難實現多角度同時觀察的,教師在持續觀察的過程中,這一次觀察的是攻擊,下一次記錄的是任性,再下一次是對幼兒自由散漫的描述,記錄的點面多了,針對性就不強了,也看不出對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的有效性。
4.調整不實施。
在觀察記錄中,有一項需要教師對單次觀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制定出一些調整策略。老師根據經驗,能找到一些比較好的措施。但在下一次的觀察記錄中,我們發現,記錄中的幼兒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看出老師的調整策略在事件中的作用,觀察還是隨機觀察,策略中提出的方法、手段,教師觀察的目的都沒有體現,也就是說,老師的調整只是紙上談兵,調整后并沒有實施。
三、策略透視――提高教師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能力的思考及手段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和教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時對教師如何進行幼兒個案觀察記錄進行了反思,并通過學習、研討、指導、講座等一系列手段,不斷提高教師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的能力。
1.不斷明確幼兒個案觀察的目的。
只有了解幼兒、發現幼兒、觀察幼兒,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幼兒,這是幼兒個案觀察研究的目的。當幼兒出現一些不良行為的時候,某些老師總是抱怨,總是批評,因為沒有真正走近幼兒,要真正觀察探尋事件背后的原因,嘗試心與心交流。如果選擇一段適合的時間,靜下心觀察他、讀懂他,尋找對策,那么觀察就不僅僅是觀察,還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手段和方法。
2.學習在《指南》指導下觀察。
教師的個案觀察記錄中,很多都停留在觀看的角度,只對幼兒外顯的行為與特征進行描述,而沒有真正“觀察”。華師大周念麗老師指出:如果要觀察一個對象的內心,首先要對這個對象有所了解,然后對他的年齡狀態有所研究,第三要有一定的理論支撐。
最新頒布的《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幼兒觀察提供了一個參考?!吨改稀分袑τ變旱钠谕?、引導和價值,引領我們在觀察時清晰了3-6歲幼兒發展大致達到的程度、幼兒發展的方向和不同的價值判斷引起的不同緯度。
我園老師進行了多次學習《指南》的活動,包括寫《指南》心得,賽《指南》內容,聽《指南》講座,研《指南》建議等,老師們在《指南》的指引下,學會有效觀察與記錄。
3.多通道學習讓教師在優秀個案記錄中成長。
(1)通過專家講座、典型案例分析,讓教師了解如何觀察記錄。
我們邀請一些專家進行講座,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梳理觀察記錄的思維框架。
第一階段:學會看“什么”。
教師記錄:“美美來到此區域,玩了一下就走了?!薄傲亮羴淼搅舜藚^域,擺弄了一會兒,也離開了?!?/p>
調整記錄:“美美拿起不同的球往地上扔,眼睛隨著球上下轉動,看到一個球彈起來,又拿起另一個球來嘗試,看到球都能彈起來,開心地笑了。又玩了大約3分鐘,離開了?!薄傲亮量吹诫姵?,先拿起來研究了一會,不停地用手碰觸正極的一端,對這個凸出的小圓點產生了好奇,他看到了老師畫在紙上的燈泡亮了的示意圖,去找了電線和小燈泡,后來擺弄了幾下,燈泡沒亮,皺了皺眉頭,離開了。”
可以看到,老師在觀察過程中,對于要看什么已經有了一些方向,能開始關注孩子的動作和表情。
第二階段:學會“怎么”看。
教師記錄:“蕾蕾來到操作臺前,左看右看無從下手,看到旁邊的小朋友把毛巾的紙巾都放入水中,她也學著做了幾下。”
調整記錄:“蕾蕾把紙巾和毛巾都放入水中,幾次吸水后紙巾已經在水中散開像棉絮一樣,蕾蕾反復地撥弄已經散開的紙巾。我就問蕾蕾:你的紙巾怎么啦?蕾蕾告訴我:紙巾在水里會散開來,像花開那樣好看。”
我們可以發現,老師不但是帶著每個環節的重點在觀察孩子的行為,而且對于當時的幼兒表現,會提出相應的問題來進行引導。
第三階段:動態觀察
幾次觀察調整之后,如果已經實現了預期觀察目標,觀察活動很多時候就終止了。如果此時老師進行動態觀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那么,幼兒的發展還會在繼續,老師就有新的觀察目的和方向。比如:表演區觀察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熱情、對音樂的敏感等,如果投放了新的材料,老師就可以觀察幼兒的使用情況、興趣等,能將這種觀察動態持續下去。
(2)整理我園教師記錄的案例,教師間傳閱,相互學習,不斷成長。
我園在進行幼兒個案觀察記錄中,涌現了一些優秀記錄。在督查的過程中,我們及時指出一些存在的問題,也將一些優秀個案進行整理,分發給老師閱讀學習,通過相互取經,明確一個好的觀察記錄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認真觀察、帶著目的、記錄行為神情動作語言,還有連續觀察調整措施的因素,教師的指導在觀察記錄中體現,等等。
4.多層次的研討促進教師對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的思考。
除了教師個體進行觀察記錄以外,我們還進行了多層次研討,不斷優化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研討一:多人次共同觀察記錄同一位幼兒的表現。
兩位搭班老師可以共同觀察記錄一位幼兒,并對觀察到的表現進行研討,通過記錄中對幼兒多角度的解讀,讓幼兒的行為、心里更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利用教學公開課的時機,參與研究的老師3-4人一組為單位,共同觀察活動中的一位幼兒,通過觀察記錄,折射出教學活動中幼兒成長的效度。
研討二:通過視頻解析,觀察研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點。
例如:觀看一段視頻,觀察分析其中一位幼兒的運動發展學習特點。在觀看前提出問題:(1)分析該幼兒的性格特征。(2)分析影響該幼兒情緒的關聯因素。(3)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
關鍵詞教學目標 敘寫 音樂課堂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1)07-0124-03
上海名教師顧泠沅老師這樣說到:“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或所要達到的標準,它強調教學目標的預設性,所以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教的標準,對學生來說是學的標準,在現代教學研究中,教學目標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幾乎成了全部教學活動的依據”。
一、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
現時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跟課程改革前的教學目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而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傳統教學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而現時的教學目標是強調學生學的行為。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制約,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也不同。以往教學目的屬于傳統教育思想下的教學要求,依據的是傳統的教學大綱.在音樂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教學目標的設置要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就其本質來講,是音樂課程理念指導下現代教學觀的具體體現,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知識與技能上,而且還要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諸方面有具體的培養指向,現在音樂課堂教學目標敘寫要是體現現在新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例如:以往敘寫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或“把學生培養成――”,主體是老師,學生是被灌輸的被動學習,一堂課中是無法達到理解掌握到什么,更無法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什么,要培養學生是要通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達到的。而現在的教學目標的敘寫是體現學生為主體,既:“學生應該――”或“學生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敘寫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制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時還存在一些問題。
1.主體不明
在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還是或多或少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課程標準下的教育教學理念是要轉換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只能對學生實施主體性教學,積極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充分引導、調動教學學生參與配合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想培養出有意識的學生,使他們積極進取、主動求知,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能在課堂教學得以實施和驗證。
例如:七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歌曲《游擊隊歌》樂教案主題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讓學生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2.感受體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音樂情趣,認識歌曲的演唱形式及音樂的時代表現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3.積極參與歌唱、聆聽、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
此教學目標中“使學生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讓學生熟知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的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一堂課教師不可能讓學生就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也做不到讓學生熟知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注意熱情,一堂課中怎樣“培養”,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等,這些行為都不是很具體,這些教學目標是很難達成的。
2.難以操作
在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敘寫不明晰、空而泛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八年級下期《瀑布與溪流》與《日出》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音畫這種題材的音樂,并體會這種題材的表現方法及特點;
(2)想象并體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美。
目標中的“進一步”“體會”“想象”在教學中就很難操作,現在很多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沒有層次性,操作性不強。我們知道,教學目標的特點之一是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在教學目標體系中,并非各個目標都在一個層面上,而是分層次的,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具體化、明確化,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操作性。
3.難于測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敘寫的教學目標陳述比較籠統,不便于檢測。從我們實踐中可以看出,教學所敘寫的行為動詞用得不夠正確,在課堂教學中用于表示學生應達到的目標程度的行為動詞只有“掌握”“認識”等。例如:教唱《當兵的人》一課中的教學目標:(1)讓學生掌握軍旅音樂節奏與旋律的一般特點。通過音樂作品來了解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養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良好品德;(2)學唱《當兵的人》,掌握歌曲中幾種不同的節奏型。并學會用激昂、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較好地表達歌曲的進行曲風格和所反映的精神氣質。怎樣才算“掌握”、怎樣才算“養成”,無法衡量,不便于檢測。
4.條件不明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在敘寫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具體的教學條件,即教學環境、人為因素、教學設備、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課程安排、課堂課后學習音樂的時間等等因素。
例如:教唱歌曲《大海啊,故鄉》教學目標: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達對歌曲《大海啊,故鄉》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能背唱全曲。2.通過欣賞比較小提琴版與人聲版《大海啊,故鄉》,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緒異同及音響感受的異同。這個教學目標中的條件不明,教學條件有限,我們家鄉身邊沒有大海,學生對大海情感的概念不是很深,讓學生同過演唱《大海啊,故鄉》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這個目標我們這里的學生是很難達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這個情感。
三、教學目標敘寫的基本要求
音樂新程標準的制定和頒布以來,我們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根據現在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和理念來敘寫音樂課堂教學目標。
1.行為主體――學生
現在的課堂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能是指導者和引導者。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的學習結果,即預期學生通過學習后產生的行為變化,內在的能力和情感變化。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預期描述,是以學生為目標行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判斷教學有沒有效果的直接依據是學生課堂上有沒有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新課程教學目標與以往教學目的不同之處,是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如:在敘寫課時教學目標中出現了“培養學生,使學生,提高學生”,這樣敘寫的目標主體搞混淆,使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而應該是“學生能,學生可以,學生會”。這樣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行為動詞――明確、具體、可操作
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不能是模糊、籠統、抽象、不可測的,否則評價無法操作。例如:目標敘寫成:養成、了解、懂得、知道等籠統、模糊,不夠具體的行為動詞,這樣一來就很難對學生檢測。有一位教師在欣賞《我愛你,中國》的目標中寫到“學生仔細聆聽這首樂曲,希望聆聽后能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目標中的“培養、提高”就聆聽這一首樂曲是根本達不到的,也無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檢測。新課程標準中有使大量的行為動詞,教師在敘寫教學目標時要以課程標準的行為動詞為依據,科學、合理、準確用詞。在敘寫教學目標時應該用列出、辨別、寫出等等行為動詞。
3.行為條件――特定限制或范圍
教學目標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即評定學生學習結果的約束因素。包括教學環境、人為因素、教學設備、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課程安排、課堂課后學習音樂的時間等等因素。例如:“聆聽《青春舞曲》后,讓學生在音樂教室里根據音樂節奏進行表演”“欣賞《進行曲》讓學生用打擊樂器演奏行進中的步伐”“在老師樂器伴奏和音樂伴奏下,能有情感地背唱歌曲《搖籃曲》”等等。有些學生音樂行為受各種條件的影響下是很難做到的,可以通過別的行為條件去落實。如:聆聽《進行曲》音樂后,學生可以用拍手和跺腳的形式打節奏來體驗音樂情感。
4.行為表現――評判標準
學生的行為表現是評判該項能力的標準,是學生最終的學習目標。即新課程中學生對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而且應該是全體學生最基本、共同要達到的標準。如:通過學唱歌曲《游擊隊歌》,學生能簡單感悟歌曲中意境,能運用多種演唱形式進行演唱此樂曲。
四、教學目標敘寫的實踐
(一)不識廬山真面目――《渴望春天》教學目標的第一次書寫敘寫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由學生課外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該目標體現主體混亂,學生和老師的地位不明確,根據教學目標敘寫的四個要素來看這個目標存在著幾點不足:
1.學生主體不明確,行為主體混亂不明晰,目標中的“培養,喚起”,通過這一節課就能培養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嗎?不可能,更不可能馬上就能喚起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和喚起都是教師的行為,學生是被動接受。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2.行為動詞用詞不當,目標中所寫的“了解,引導,實現”,行為動詞含糊、籠統,老師很難對學生進行課堂檢測,學生通過這堂課真的就能了解作品的結構嗎?了解程度如何無法操作檢驗。唱一下這首樂曲就可以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快樂嗎?
3.行為條件的情景化很難體現,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創作嘗試,學生有這個知識技能嗎?學生連創造是什么大部分學生可能都不懂,學生只能在下面隨便寫兩個音也叫創造。這種行為根本就違背了初中音樂教學的范疇。
4.在目標中看學生的行為標準有點高,在這個教學目標中“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和簡單的創作嘗試”是不能體現學生基本的、共同的學習標準。
(二)暗香浮動月黃昏――《渴望春天》教學目標的第二次書寫敘寫
敘寫教學目標的四個要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四個要素不一定都能具體顯現,但在敘寫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改變過去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師教學用書》等舊觀念的影響,教學目標的敘寫主體一定要明確,要以學生行為為主,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理念下,我對《渴望春天》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第二次敘寫:
教學目標:
1.在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說說你心中的春天景象。
2.學生簡單了解歌曲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3.學唱《渴望春天》后,學生分小組用你們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情景隨伴奏進行表演唱。
五、教學目標敘寫的成效
1.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引,可以將對學生的評價融會于教學設計之中,最終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達到我們的美好愿望,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2.新課程下教學目標的敘寫,應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理念,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后,其內在的能力或情感的變化,并盡量使這種變化可觀察和可測量。
3.敘寫教學目標時,在目標中要盡量體現“主體行為、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表現”這四個要素。即,以學習者為行為主體描述學生的行為,行為動詞要選用那些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詞語,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條件與范圍,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六、教學目標敘寫的啟示
1.教學目標敘寫不能生搬硬套
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是復雜多樣的,不能機械地按目標敘寫的四要素來套用??梢愿鶕囟ǖ慕虒W任務和教學情景的需要,而制定較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敘寫在不同的情景中有著不同的敘寫方法,但不管如何,在教學里一定要體現音樂課程的教學理念。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的目標敘寫,不可能都包含目標敘寫的四個要素,根據教學內容,個別敘寫要素是可以省去的,但行為主體一定要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應充分發揮教學目標敘寫的功能
敘寫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敘寫教學目標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教學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尤其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敘寫教學目標,更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和教學思想的時代特點,對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敘寫是個復雜的工程,也沒有具體的格式,敘寫的過程有很多因素制約,每一個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設置自己的教學目標。敘寫課堂教學目標是要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這個敘寫過程是任重而道遠的。但無論怎樣敘寫課堂教學目標,一定要符合新課程學習目標設計的基本理念,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欣賞教學 培養 “音樂耳朵”
中圖分類號: G623.7文獻標識碼:A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Music Ear" in Appreciation Teaching
LEI Yun
(Hangzhou Xiasha No.1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Music is an auditory art, listening is the most basic features of music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education. It's and effective way to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expand musical horizons, develop and enhance the music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ppreciation ability. As a music teacher, how to be children's "pathfinder" in appreciation music?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musical ear"? The author discuss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Key wordsappreciation teaching; develop; "music ear"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和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對發展兒童音樂的想象力,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都說音樂是聽覺藝術,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如何當好孩子們欣賞音樂的“引路人”?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耳朵”?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怎樣把握欣賞的內容?怎樣欣賞才有效?
1 知己更要知彼:分析學生和教材
1.1 了解學生
一節欣賞課要想上得有效,教師對教學對象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由于年齡的不同,生活環境和經歷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對于音樂的理解和領悟往往是不同的。而且現在的學生中有很多都是從小就進行某些音樂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他們與那些沒有接受音樂學習的孩子之間形成了音樂基礎上的差異,從這方面來說教師就要在規定的音樂聽賞的作品中盡量兼顧到這樣的情況,教學設計不能過于淺顯而又不能過于深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對音樂學習非常感興趣的孩子,他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是能自覺集中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學生中也存在著對音樂學習不怎么有興趣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是很難集中的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設計的環節要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音樂聽賞積極性。
1.2 把握教材
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搞清楚:本節課所要欣賞的內容是什么?體現什么?要達到什么教學目標?關于教學目標不是單純寫在教案上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這個目標去展開活動。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節課上下來到底要學生從中獲取到些什么知識或者是得到怎樣的體驗。
2 凸顯音樂個性明確教學環節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學科特性,音樂課應緊緊圍繞音樂這條主線,對音樂本身進行深刻剖析。欣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欣賞時要抓住音樂作品的要點,從音樂的元素入手,到具體音樂,再到整個音樂風格,形成清晰思路。
音樂欣賞可以分成知覺性的欣賞、情感性的欣賞和理智性欣賞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可謂層層深入。知覺性的欣賞往往只是停留在感官審美上的,只要耳朵聽起來好聽就可以了。情感性的欣賞相對于知覺性欣賞更深入一步了,不只是停留在感官審美層面,而是通過對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速度、力度等因素的感受引起喜怒哀樂的情感反應。而理智型欣賞是音樂欣賞的高級層次。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注意欣賞層次的側重點,對于低段的孩子,應該選擇知覺性為主,逐步向情感性欣賞過渡為側重點。對于中、高段的孩子來說應該選擇情感性欣賞為主,逐步向理智行欣賞過渡為側重點。不能用年齡段、文化程度將欣賞的選擇點機械地卡死。因為教學目的不同,教學要求不同,也可能使欣賞層次的側重點有所變化。
(1)聽辨樂曲的演奏樂器、認識大提琴,感受大提琴低沉、悠揚的音色。
(2)通過聆聽樂曲,領略樂曲的柔美,并能哼唱主旋律。教學目標的正確制定,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使這節課獲得了成功。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教師設計的《游擊隊歌》的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介紹背景(聽《共產兒童團歌》踏步進教室)
初聽歌曲、感受音樂特點:①初聽歌曲,感受音樂形象。②復聽片段,通過踏步感受進行曲的特點。
復聽歌曲。表現形象、感受場景:①欣賞歌舞《游擊隊歌之》。②根據不同的力度跟著音樂配上踏步的動作來表現游擊隊員。
作者介紹,四聽全曲:①介紹歌曲作者:賀綠汀。②再聽全曲,出示歌詞。③師總結。
從這位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欣賞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導入。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2)整體性初步領略環節(初聽)。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一般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①對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表演形式有個初步的完整的印象。②對音樂作品中的某些側重點內容做較為深入的體驗、并且得出自己的認識結論。③對教師設置的疑問,盡力從音樂作品中找出正確的答案。(3)分析性研究環節,在這個環節是對音樂作品有選擇地進行重點研究。(4)綜合性深入體驗環節(復聽)。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獨立地圍繞音樂作品,把感性的、理性的知識有機綜合在一起,這個環節也可以說是整個欣賞教學活動的收獲環節。
3 綜合運用教學方法
(1)講述法。常常用于講述欣賞知識、作品分作曲家(歌唱家及演奏家等)的生平、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等內容,但教師的講解要畫龍點睛,恰到好處,不能成為講解員更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代替學生的想象。
(2)觀摩法。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或者學生表演(演唱、演奏等)由其他同學來觀摩欣賞的教學形式。
(3)熟悉主題法。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樂思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在欣賞作品時,熟悉主題就成為理解音樂作品的重要作用。熟悉主題的方法有:通過教師的演唱、演奏,通過摘聽錄音,通過學生模唱、視唱、背唱等。在熟悉主題的時候最好給學生提供樂譜。
(4)體態律動法。律動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內心節奏感、音樂感受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表現力。
(5)直觀法。有實物直觀、圖片直觀和觀摩這幾種情況。
(6)對比法。將欣賞對象中相同或相近的音樂要素拿來作對比分析,以便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7)遷移表現法。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產生的聯想與想象通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圖畫、詩歌、散文……)再現出來的一種的教學方法。
(8)調整樂譜順序法。可以將比較難懂的音樂知識深入淺出的教給學生,又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傾聽樂曲和識譜上。(初聽階段)
(9)討論法。常用于作品分析或者音樂評論等教學內容。它容易做到集思廣益、加深理解、互相啟發、溝通情感。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到目的。
(10)啟發聯想法。多用于欣賞描繪性或情節性的音樂作品中。
(11)啟發想象法。它是通過欣賞音樂并體驗音樂的情感而引起人們廣泛的自由想象。
羅列了這么多的方法并不是說每一次欣賞課欣賞的作品都必須要將所有這些方法都運用進去,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選擇出最適合某一教學環節的方法將它運用起來發揮作用。
那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們應如何合理地巧用它。為音樂課堂增色添彩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辦面談一談。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假如我們的音樂課不能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不能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這樣的音樂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是多渠道的,多媒體的出現無疑為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手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音畫相結合的、富于變化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很快進入特定的音樂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小動物的歌曲多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素材,一年級教材《小小音樂會》一課,教學設計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片、喜愛小動物的天性,引導學生看著具有動畫音響的多媒體課件,把節奏練習與動物的神態、叫聲相結合,開展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進行節奏的練習。然后再以畫面引導學生進行按節奏填詞的游戲;在演唱歌曲階段,以課件中畫面的變化,幫助學生熟悉和記憶歌詞;最后以課件中聲像的變化,引導學生創編小小音樂情景劇……整節課學生們都置身于和各種小動物一起歌唱、游戲的情境之中,快樂地演唱歌曲《小小音樂會》。這節課中,多媒體課件的變化,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使課堂教學不斷深入,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了期待,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豐富情感
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樂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時空上距離學生比較遙遠的歌曲、樂曲,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材料。引導學生穿越時空,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把學生們帶到歌曲所描寫的特定環境中感受作者創作的情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自覺地走進歌曲中。
三年級欣賞《映山紅》一課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愛的體驗”環節的設計:課的開始,觀看一段多媒體課件(《閃閃的紅星》片段,嶺上開遍映山紅);歌曲學習過程中,欣賞歌曲(《啊,搖籃》片段);在深化情感環節,播放錄像(兒童Ⅲ員站崗放哨的鏡頭);拓展欣賞中,欣賞歌曲《游擊隊歌》等。多媒體集聲像于一體,并能再現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強化聽覺效果的同時。從視覺獲得強有力的支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愛”的溫暖,引導學生以發自內心的情感欣賞和演唱歌曲,這節課愛的情感貫穿始終,孩子們的感情得到升華。
三、活躍氣氛
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稱為唱游,顧名思義,上課肯定是熱熱鬧鬧地、活潑生動地,再加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更是錦上添花。但是中高年級的音樂課,就顯得比較呆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經常參與教學過程,一環套一環,學生在這種教學形式的吸引下,也顯得生氣勃勃,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好贏的天性。
四年級學習《跳柴歌》,這是一首海南民歌,大多數學生不理解“跳柴”是什么意思,更沒有誰到過海南,對那兒的風土人情也是一無所知。通過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南風光,觀看當地黎族人們跳竹竿的場景,課堂氣氛一下子高漲起來,在學生基本學會歌曲后,每一個人都躍躍欲試,想跳竹竿舞。教師教會他們基本舞步和擊竹竿節奏后,跟隨著音樂和黎族人們一起跳著歡快的竹竿舞,課堂氣氛活躍無比,其樂融融。
四、鼓勵創造
人的思維模式是從小逐漸培養的,因此在小朋友的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利用它形象、具體等優勢,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想象、大膽設計、勇于嘗試的場所。學生通過看、聽、辯、想,積極開動腦筋,逐步活躍思維,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把握心理;引導欣賞;提高素質;備課;教學方法
“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音樂實踐活動,音樂欣賞的教學目的是擴大音樂視野、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边M入21世紀,在我國音樂教學的改革大潮中,音樂欣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人們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培養音樂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的有力武器。
但是在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中,往往忽視了音樂欣賞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特殊性。音樂教師走入了錄音、錄像觀摩課、單純的聽音樂的誤區,給中學的音樂欣賞教學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質教育被我們列為重中之重,音樂欣賞課就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音樂欣賞課的優勢,發揮其作用。真正起到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優良品格形成的作用。
一、把握學生心理,引導學生
有選擇的欣賞音樂
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處在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青春期。他們活潑好動,天性里有種不安分的因素,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但是對于音樂來說,除了從小受到過正式的音樂訓練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對音樂欣賞還只是停留在聽、學唱的階段上,他們覺得好聽,就會去喜歡,主觀上并意識不到音樂欣賞的選擇性。
他們喜愛的往往是現今的流行音樂。象周杰倫、蔡依琳等這些流行歌手的音樂。舉例來說:我曾經調查過我的學生,他們就很喜歡這些流行音樂,很多人都自己買了隨身聽,MP3整天帶在身上聽。當我問他們喜歡怎樣的音樂課的時候,80%以上的學生要求音樂課就要欣賞流行歌曲。這些都是由中學生的特定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并不是說流行音樂不好,而是要引導學生更多的欣賞具有更高藝術價值和豐富內涵的音樂。
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從語言上激發學生興趣,用情感來帶動學生思想,逐步引導學生有選擇的欣賞音樂。
(一)從語言上激發學生興趣?!霸谝魳沸蕾p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用一些有情感的語言來啟發學生?!边@就要求我們應該在平時多與學生交流,懂得他們的心理,運用自己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欣賞熱情。例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返臅r候,我們就可以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欣賞興趣。
(二)用情感來帶動學生思想?!敖處熞朴诎亚楦性⒂谝魳沸蕾p的教學中,努力完善自身情感的投入,吸引住每一位學生,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實踐之中,在音樂中去加強情感體驗的深度,用心靈去感受音樂藝術的特有魅力。”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每一首樂曲都有自己包含的不同的情感思想,作為教師,首先我們自己要融入到音樂中去,全面的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感情來帶動學生真情的進發,從而到達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欣賞歌曲《松花江上》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深切的體驗歌曲作者所表現的在中華民族家破國危時的悲憤心情,把握歌曲凄婉、悲壯的意境,引導學生走進樂曲,從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學作用。
(三)逐步引導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形成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例如在課間操或者午睡前利用學校的廣播播放一些優秀的曲目,在學校內多舉辦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如藝術歌曲比賽、小型音樂會,舉辦各種音樂興趣小組等等,逐步的引導學生有選擇性的欣賞音樂。
二、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
提高,全面提升業務水平
教師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導?!皬慕處煹慕嵌瓤?,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的內容來安排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發揮得如何,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③因此,教師的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直接決定著音樂欣賞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一)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審美素質的修養。審美素質是音樂欣賞課重要培養的一種素質,如果教師自身都不具備較高的審美素質,肯定是教不好學生的。要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修養就要做到
(1)增加自身文學底蘊,多讀書,多記讀書筆記,增加自身文學修養,
(2)身正為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修養,
(3)注重美學修養。
(二)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目的,有的放矢。要多聽、多看、多想,要學會領會作品的音樂語言、音樂效果、旋律如何、節奏特點、聲部的組合情況、樂曲的發展情況等等。同時要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音樂美學和音樂史方面。教師具備了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在授課時引經據典,使授課過程才能更加吸引學生。
(三)學會熟練的使用各種多媒體設施,從而更好的為音樂欣賞教學提供保證。例如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就可以利用電腦來做一個課件,有音有畫,可以將曲目表現得更加活靈活現。有些條件差的地方,也要善于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為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錦上添花。
三、認真備課,采用靈活多樣
的教學方式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對于音樂欣賞課來說,備課更加是重中之重。我們要認真編寫教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編織一個豐富多彩、絢麗多變的教學過程,將音樂欣賞課上的有聲有色,時刻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鉆研教材。“只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音樂教材,才能把握住教材的要領,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教育意義,并找出其重點和難點。”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制確切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案設計?!崩缤且皇浊繉τ诔踔幸荒昙壍膶W生和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要求就不能相同,對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就應該要求得更加深入,要在掌握樂曲感情的同時盡可能多的讓學生了解音樂的理論知識。
在編寫教案時,我們要注意找出正確的授課難點和疑點,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設備,準備適當的教學教具。“在欣賞前的提示、設疑一定要明確、恰當,以便學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為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工作鋪平道路?!苯贪傅木帉懼幸欢ㄒ⒁饨虒W環節要緊湊,環環相扣,不能松散,或者是前言不搭后語,要連貫,不能給人以突兀 的中斷感。各個教學環節的過度要自然,否則不但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使學生厭惡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
(二)上課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一堂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課不能上成錄音、錄像觀摩課,如果每堂課都變成按部就班的音像制品的放映式接受課,音樂欣賞課教學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蹦壳霸谖覈拇蠖鄶档貐^,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都不是很重視,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水平不高。很多教師都把音樂欣賞課上成了簡單的錄音、錄像觀摩課,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要上好音樂欣賞課就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措施。要把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觀摩法、熟悉主題法、律動法、直觀法、對比法、遷移表現法、調整樂譜順序法、談論法、啟發聯想法、啟發想象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上成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欣賞課。例如:在小提琴協奏曲《梁?!返男蕾p教學中,就可以將講述法――講述梁祝之間的愛情故事;觀摩法――觀看《梁?!返膭≌铡D片;熟悉主題法――邊講故事邊播放《梁?!分黝};律動法――在欣賞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隨樂曲舞蹈;直觀法――將樂曲的曲式結構、主題旋律列出,供學生參考,談論法――由學生參與談論樂曲的思想感情;啟發聯想、想象法――啟發學生聯想、想象在古代時,梁祝相交的真實情景相結合。使課堂變的生動,有趣味,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軟化學科邊緣,提高欣賞水平。當今社會,各種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利用、相互借鑒,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勢所趨,音樂教學的改革也必將順應這個潮流?!霸谝魳沸蕾p課的教學中借用其他學科的一些知識、方法,可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深化學生的欣賞層次?!泵袄^光先生在他的論文中談到用散文化的語言講述音樂、用多彩的畫筆描繪音樂、從歷史的視角理解音樂。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借鑒。
音樂藝術與其他學科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應該學會充分利用文學、美術、歷史、地理、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在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樂曲《團結就是力量》的欣賞教學中,就可以給學生用生動的文學語言講述1998年抗洪救災中涌現的英勇故事,同時向學生展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圖片,給學生講解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從文學、美術、音樂等多角度加深對樂曲的理解,促進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目前我國的教育機制正在由以前的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單純的以教、授為目標,要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來。
中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具有極強的表現欲望,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表現欲望,在教學設計中,多加入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多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例如在樂曲《游擊隊歌》的欣賞教學中,可以提前讓學生根據曲目準備自編自演的音樂劇或者音樂小品。讓學生開動自己的大腦,參與到教學中來。
原告:張申林。
被告:南京金中富國際期貨交易有限公司(下稱金中富)。
1993年3月2日,張申林與金中富簽訂顧客契約,在金中富開戶從事日盤期貨交易,帳號J1592.同日,張申林與金中富經紀人汪俊簽訂客戶授權委托書一份,授權汪俊代辦遞送交易單據、簽收帳單、簽收保證金催繳通知書等手續。張申林出具的另一份書面委托書聲明,J1592客戶的交易單據委托經紀人汪俊或張東升代填,由張東升簽字后交易單生效。張東升系張申林之弟,1993年1月已在金中富公司參加交易。張申林于1993年3月2日存入保證金人民幣16萬元,3月16日存入保證金人民幣2萬元,3月26日從J1381帳戶上轉入保證金25萬日元,4月14日存入保證金6400日元。張申林從1993年3月3日起開始日盤紅豆期貨交易,至1993年6月7日,帳上存入的保證金共計2772076日元全部虧損。
此外,在1993年2月24日、25日,金中富的日盤副總經理王建國在公司交易大廳對經紀人就日盤紅豆期貨的價格走勢進行行情分析,認為:“日本紅豆期貨價格正處于上升楔形,出現旗桿,還有一段距離要漲,要注意倉內的客單及砍單,倉內空單該砍則砍,不砍要鎖上”等。1993年2月23日至25日,日盤紅豆期貨價格持續上升,2月26日價格開始下跌。
1993年7月10日,原告張申林以金中富日盤負責人王建國副總經理誤導,金中富曾以口頭表示愿意賠償因誤導過錯而致原告損失為理由,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金中富賠償經濟損失2772076日元。
被告金中富辯稱,王副總經理對價格走勢的技術分析不是誤導,金中富不存在違約、侵權或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的行為,對原告的虧損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審判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期貨交易中的誤導行為是指期貨經紀公司制造、散布虛假的或容易使人誤解的信息。被告金中富的日盤副總經理王建國在1993年2月24日、25日就日盤紅豆期貨的價格走勢所作的市場行情分析,對期貨交易投資者只能是一種參考,具體交易行為應由期貨交易投資者本人或其人決定。且原告張申林的實際損失發生在1993年3月3日以后,王建國的行為與原告張申林的損失結果之間不存在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原告張申林訴訟請求認為被告金中富誤導而造成其經濟損失的證據不足。此外,原告張申林提出,原、被告之間存在有口頭賠償協議,亦無事實根據,本院均不予認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申林的訴訟請求。
原、被告對此判決均未提出上訴。該判決自1994年6月30日生效。
「評析
期貨交易具有很強的投機性和風險性。從事期貨買賣既能帶來豐厚的利潤,亦會帶來巨額的虧損??蛻粼谌胧星?,除與期貨經紀公司簽署《顧客契約》、《客戶授權委托書》外,還須簽訂《風險公開聲明》,并存入必要的保證金,作為期貨買賣風險責任的資金保證。這一點是每個從事期貨交易的客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的。
此案爭議的焦點是,金中富日盤副總經理王建國對日盤紅豆期貨價格走勢的技術分析,是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誤導行為?對此存有不同看法。
一種意見認為:王建國的行為構成誤導。理由是:王建國是日盤負責經理,是期貨業務專家,對日盤的價格走勢分析具有權威性。其對價位分析的行為,是金中富公司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職責范圍以內的職務行為,作用不僅僅是提供參考,而是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在眾多客戶乃至經紀人期貨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術十分貧乏笨拙的狀態下,這種對價格走勢的分析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技術性”,容易使人產生誤解。而且,王副總的價格走勢分析,是嚴重脫離了價格實際走勢的,故在其行為上具有了“制造與散布”的特征。這種誤導行為是原告人張申林虧損的主要原因,所以,金中富理應賠償客戶因其誤導而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