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07:01:52
序論:在您撰寫社群營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群眾攝影;群眾文化;推動作用
隨著攝影器材的平民化和簡單化,越來越多的普通群眾參與到了攝影創作中來,從田園到城市、從山間到海邊,到處都可以看到愛好者和發燒友的身影,即使不是嚴謹的創作,單是自娛自樂,這番景象也足以讓人欣喜。對于一個文化工作者,攝影普及教育一直是我從事的工作之一,對于愛好者相對于攝影的狂熱愛好,我深有體會,這種狂熱如果加以引導,必然轉變成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對于先進文化的普及、發展、宣傳和保存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愛好者也在這種活動中成長成熟,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反哺于社會。
1 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文化活動中普及的意義
攝影藝術作為一種高雅的行為活動,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修養,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它能夠將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而那些記錄下普通人物的工作、生活場景的照片,不但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樂,同時也能夠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引發人們對于生活的思考。人民群眾的攝影藝術帶有群眾性、娛樂性、普及性以及藝術等特性。攝影藝術所記錄下的永恒瞬間,擁有著巨大的說服力,帶來人們心靈上的震撼也更加直接。而照片的本身還具有傳播知識、拓展視野的效用,它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特殊的貢獻。
2 攝影藝術對群眾文化的推動作用
(一)攝影藝術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質。攝影藝術一方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思想感情,豐富人們的興趣愛好,提高人們的修養。另一方面攝影藝術又具有審美和提高鑒賞能力等多重功能。學習攝影的過程,不僅是理解攝影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攝影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從而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自己、教育自己、渲染別人,也可以做到技能、知識、美育三者的有機結合,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攝影、了解攝影,提高對攝影藝術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提升文化藝術水平。
(二)攝影藝術可以促進群眾社區和諧文化建設。在群眾文化中普及攝影藝術,可以讓攝影藝術走進人民生活,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質,使他們的體閑時光更豐富多彩,富有意義,同時也促進了群眾社區性和諧文化的建設。人們通常都說,“藝術起源于生活,同時又回歸于生活”。因為攝影藝術具有廣大的群眾文化基礎,同時也需要融入特定的情感。攝影藝術是以實現生活為原則,表達真誠和質樸的情感。然而照片作為攝影藝術的重要載體,將攝影藝術中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讓群眾深刻的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從無形之中增加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藝術感。
(三)藝術詮釋了我國的民族文化,放開了大眾審美的角度。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攝影藝術作為中國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源遠流長。我國的歷史文化包羅萬象,可以是人物服飾、民居建筑,也可以是某個地方的人生禮儀,宗教文化。借助攝影將這些美好的事物用圖片和影像記錄下來,這種對于文化的解釋是完整而又科學的。另一方面,攝影藝術有效放開了大眾審美的角度,照片在當今已經賦予了時代的意義,通過照片將美好的事物定格,可以通過靜態的形式表達出無限的意境。讓人們通過視覺感官,讓這些意境進入人們的心靈,放開審美的角度。
(四)群眾攝影文化促進了旅游勝地的文化積淀。我國不少風景名勝如果缺少文化積淀,其魅力就會大打折扣。人類的遺產包括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有的地方是二者皆具,像泰山、武夷山、九寨溝等,既是自然遺產,也是文化遺產。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比罕姅z影文化無疑是可以增加自然景觀的文化含量的。而群眾攝影文化將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張家界自然景觀的文化積淀。也就是說,張家界在人們的審美觀照中愈益搖曳多姿,她再不僅僅是單純的自然風光,也有迷人的人文風光。
3 如何有效的開展普及攝影藝術,促進群眾文化建設
(一)群眾對攝影的興趣。要想提高群眾對攝影的興趣,以更好的推動群眾文化建設,首先要打破傳統攝影的局限性,從群眾的興趣要求出發,不斷引進多種攝影形式,在提高人們對攝影興趣的基礎上,更好的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群眾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達到提高群眾對攝影藝術的興趣。
(二)攝影知識、技能培訓。在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文化工作者自身擁有專業的攝影知識,過硬的攝影技能。試想一名對攝影知識一知半解的文化工作者,如何指導一名攝影愛好者,使之更加熱愛這項藝術呢?因此,必須要加強文化工作者關于攝影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各文化站可以定期、不定期的舉行攝影培訓班,邀請知名攝影家到文化站講學,交流經驗,同時組織攝影骨干去高校、集團內部學習,以期提高攝影水平。還可以組織他們深入生活,走進社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平。通過宣
(三)網絡體系。對每一位群眾宣講攝影藝術,對于一名文化工作者來說是很難完成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想要在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首先要積極構建群眾文化網絡體系,比如在街道、社區組建“攝影俱樂部”,將愛好攝影藝術的群眾組織在一起,并且保持與他們的聯系。各個街道的文化站要定期召開會議,了解各地區的攝影活動開展的狀態,交流各地區“影友”的實際需求?;蛘吲e辦社區的群眾攝影展,結束后組織攝影愛好者在一起交流、學習,對于想要加入的新“影友”面對面的進行藝術、技術上的輔導。因此,只有先構建一個由共同愛好為基礎的網絡體系,才有利于攝影藝術的普及。
(四)利用景觀資源。這里的景觀資源包括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文化工作者可以定期組織人員到這些景觀所在地進行創作活動。人文景觀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進行,而自然景觀可以選擇特定的時間進行,比如春季,可以創作出大地回春、生機盎然的作品;夏季創作百花怒放、生機勃勃的作品;秋季則是金浪滾滾、飽滿富足的作品;冬季創作出萬物寂靜、肅殺荒涼的作品。當然,文化工作者在組織人員進行自然景觀拍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問題,攝影的地點必須要選擇妥當。完成創作之后,再進行攝影比賽、創作展覽等活動,使參加這次活動人員的技能、藝術水平都得到提高,對于優秀的攝影作品還可以向報刊投稿,以期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攝影藝術的熱情。
(五)文化工作者自身的素質。作為一個專門從事攝影的文化工作者,一是要熱愛攝影藝術,二是要有一種甘于奉獻的精神,這樣才能夠感染身邊的攝影愛好者,使他們投入到攝影創作之中。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將提高自身素質作為一項永恒的活動貫徹始終。提高自身素質的方式可以是自主學習攝影、書法、繪畫等相關知識,也可以參加各種學習交流會,汲取別人的經驗,學習的方式非常多樣。
參考文獻
[1]林英申.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5):110-111.
廣告營銷人員帶來極佳的機會。其中企業對消費者在網際網路中進行交易的購物網站有著蓬勃發展,并產生各式各樣的廣告形式。如何設計購物網站廣告內容,對消費者產生最佳溝通效果,便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關鍵詞:超媒體消費者信息處理、虛擬社群、在線購物、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由于物流業務的成熟,使得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有了實現的基礎;加上消費者對于在線購物消費態度的接受與改變,致使電子商務蓬勃發展,Hoffman and Novak提出超媒體計算機環境媒介的概念說明企業與消費者透過網絡媒體進行互動的方式,并將之定義為:“一個動態的分散網絡,可能具有全球性規模,以及可存取網絡的軟硬件,使顧客或企業得以互動的方式存取超媒體內容,并透過超媒體進行雙向的溝通”。此模式證明了消費者與超媒體環境互動存在的事實,因此消費者在進行在線購物時主要的環境來源為整個購物網站所營造的環境,是以企業試圖將營銷廣告的信息融入媒體環境中,以刺激消費者,并進一步引起消費或其它企業目的。由于全球信息網是目前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中最普遍應用的媒介之一,因此許多企業均選擇在這樣的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上進行廣告宣傳與交易。很明顯,此種計算機媒介環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同時,由于其扮演信息傳送者與信息接收者間的橋梁,所以對于信息接收者而言,將影響其后續的信息處理方式。然而,在考慮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所提供的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時,也不能忽視消費者的真實情境,因為他們接觸各種不同的信息,因此,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中產生的產品信息量對廣告效果影響是巨大的。
綜上,本論文即以企業的觀點,探討在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的購物網站廣告情境中如何產生好的廣告效果?調查消費者本身產品認知的高低是否會對廣告效果具有影響?針對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中的廣告效果進行探討。針對上述議題,不僅有助于了解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中的廣告效果,亦有助于實務界的廣告主或購物網站經營者制定廣告策略與經營模式,會有更好的經營成效。
一、超媒體的營銷意義
在一般的計算機媒介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是透過媒體達成的,超媒體,而媒體則為分布式計算機網絡。此模式最主要的差別在于人們不僅可透過媒體與人們進行互動,尚可直接對媒體進行互動,如微薄、微信等網絡工具。在超媒體的傳播過程中,消費者使用媒體時將注意力放在計算機屏幕上,形成焦點性注意力,經由消費者內在與外在的動機作用,將提高消費者涉入的程度,涉入程度不同亦將對廣告效果有所影響。
因此,在不同媒介之間,無論是傳統媒體或是網絡媒體,最大的差異在于其動靜態程度的差異與人機互動性的有無。具有高度互動性的新興媒體,在提供動靜態訊息及具有大眾傳播、面對面溝通的媒介特性下,對于傳播者而言將有更多元的整合與應用機會,例如電視廣播一般作為短期密集曝光的媒體,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認知,而為了提供更詳細的產品訊息,又必須透過平面印刷媒體,以作為長期持續曝光的媒介;如今超媒體傳播模式將創造出更多應用可能,高度互動性的新興媒體,在提供動靜態訊息下,應能同時發揮長短期曝光的營銷目的。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媒體特性中互動程度高,將可影響廣告效果的發生。
二、超媒體時代的廣告訴求與消費類型
首先傳播者必須要思索超媒體時代對目標閱聽眾傳遞出什么樣的訊息,才能得到預期的響應。而在設計超媒體時代傳播訊息內容時,依據超媒體時代營銷的進程可將訊息種類依序分為理性訴求、感性訴求、道德訴求。其中感性訴求又特別分為恐懼訴求、性訴求及幽默訴求三種。超媒體時代對于產品而言,所產生的關心程度,對某產品高涉入度代表了該產品對于消費者是重要的、攸關的、珍貴的,反之,若為產品低涉入度,則代表該產品對于消費者是較不重要的、意義較不重大的、較無趣的。
根據以上兩面向所劃分出的超媒體時代消費者行為共有四種類型,分別是信息型、情感型、習慣養成型、自我滿足型。信息型的消費者行為通常發生在購買汽車、房屋、家具、或新產品時,因此是屬于高涉入-理性思考型。情感型的消費行為則發生在購買珠寶、化妝品、流行時尚商品、或摩托車時,此為高涉入-感性思考型。習慣養成型的消費行為則是發生在購買食物、家用雜貨時,是屬于低涉入-理性思考型。最后一種則是自我滿足型的消費行為,通常發生在購買煙、酒、糖果等商品時,屬于低涉入-感性思考型。超媒體計算機環境對于消費者的影響,以購物網站信息內容對于顧客所產生的作用,達到吸引顧客上網的目的,或是消費者本身特性而產生不同的信息反饋行為。
超媒體溝通環境不僅改變了現有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與慣用方式,超媒體本身更是許多新技術的創意來源,因此超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溝通環境可能在廣告效果上亦有所差異。本研究發現在高動態程度與高人機互動性的媒介特性下,若搭配感性訴求的廣告設計,將導向更佳的廣告效果發生。以超媒體網絡營銷為目前一大趨勢,因此了解網絡廣告與平面媒體之間廣告效果的差異,顯得更有其必要。在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中,消費者除接受超媒體電腦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外,同時也與信息來源互動。因此在線廣告的呈現方式對消費者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將會產生影響。此外,由于不同的消費者會有差異的信息處理行為,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消費者對于信息處理的能力未必相同。顯然廣告商須針對消費者特性對廣告策略進行調整。
三、超媒體環境下的虛擬社群廣告傳播形式
虛擬社群為一群具有共同想法的人,透過電子媒介進行溝通與分享,而形成社群關系;同時,該社群具有成長性與專屬的運作規則,并能創造出該社群專屬的社會與文化。虛擬社群為基于超媒體時代下,由各種網絡活動所進行的一種溝通行為;久而久之由于興趣、需求、互動的結果產生了一股凝結力,而形成一種信息分享、社會互動、信任、需求、情感的虛擬社群專屬文化與資產的社會現象。
虛擬社群的劃分主要可以由三種劃分,分別是:消費者性質與商業性質、需求性質;
(一)消費者性質與商業性質
由消費者屬性以及商業屬性可以把虛擬社群分成兩種類型:
1、消費者性質
(1)人口結構型社群
是由特定的性別、年齡或其它的人口統計所組成的社群對象。如女性、中年人或嬰兒潮人口為對象的社群。
(2)地域型社群
圍繞在同一個真實的地區而成立,由共同的興趣所組成,社群上所提供的消息多與該地區有關,主要以此維系該地區成員的情感以及互動行為。
(3)主題型社群
此種社群主要是以興趣聯系為主。如以嗜好與業余消遣為焦點的。
2.商業性質:為滿足某一類別公司的需求,如小型企業或中型企業,而該團體不屬于任何產業,參加社群的成員有共同的信息需求,并希望在互動中獲益,在于促進商業活動的進行。
3、需求性質:除了前述的2種區分法外,若以需求的觀點將社群的類別按照人的基本四大需求區分成關系型社群、興趣型社群以及交易型社群等類別。
綜上所述:虛擬社群在網絡媒體上出現的類別雖無固定,但相同的是虛擬社群以各種形式之電子網絡論壇或經營網絡互動版塊的方式來交換意見。大家在進行購物決策前,尤其在購買不太熟悉或價值較高的產品時,希望能在獲得完全的信息前提下做出明智的選擇,就會去往自己的虛擬社群進行討論。那么,如果虛擬社群消費者得到的信息越豐富,則其購買態度也會越直接,相對也越容易產生實際的購買行為。如果如果賣方對消費者嗜好的資訊廣告的無法適當得知,那么市場就會變得很沒有廣告效應。
另外,消費者購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電子購物系統—OTO(線上線下)是否能夠如實體商店一樣提供相同的信息環境。超媒體時代下網站必須提供消費者足夠的個人化信息需求,這些需求包括產品咨詢服務、技術支持服務等提供消費者關于產品的搜索功能、以及提供聊天室等,讓消費者與其它使用者交換心得及信息的交流性資料。 超媒體時代訊息的呈現方式越豐富,其廣告溝通效果越好。另外產品型態與不同訊息呈現方式搭配的效果,并不會導致較佳的網絡營銷廣告效果。消費者得到越多的信息則將有較高的購買意向,以及較佳的整體態度。
四、超媒體對消費者的影響
本論文以基于超媒體計算機媒介溝通環境下的電子商務購物網站之網頁廣告作為研究對象,但目前網絡環境下應用的廣告工具并不單以網頁廣告,如彈跳窗口、flash 廣告等。
同時,由于超媒體計算機媒介環境的特性,未來網絡媒體廣告的呈現方式將有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的網絡的廣告工具組成一個廣告群組,用來提供消費者廣告信息,超媒體時代的消費者對于廣告營銷信息的理解程度較高,這將會影響其廣告態度,據此,本研究對廣告認知-理解的定義為消費者在接受購物網站提供的產品資訊后,在其內心會產生的主觀理解。
1、消費者在超媒體中對產品屬性了解變強。
2、消費者在超媒體中對產品體驗的結果:在獲得該產品時,功能性還是心理滿足。如,在看到數碼像機后可以拍出照片或是可以留下記憶的滿足感。
3、消費者在超媒體中產品價值獲得產品的結果:消費者在大量的超媒體廣告信息中,對外心理態度的變化,例如,消費者獲得數碼相機后,可能會吸引周遭朋友羨慕的眼光。
因此,消費者因購物網站提供的產品信息量而對廣告理解與廣告效果的影響結果,取決于購物網站提供的產品信息量是否足夠。當購物網站提供的產品信息量是足夠的情況下,消費者較容易對廣告產品產生正面的態度;另外購物網站若提供與該商品相關的虛擬社群參考
信息者,則更可提升消費者對廣告的理解與對產生更好的廣告效果。
另外,針對超媒體的廣告理解與廣告效果的主要效果分析,無論是專業背景或是一般使用者背景的虛擬社群心得,對于提升消費者的廣告理解或廣告態度與品牌態度,都可獲得不錯的效果。在設計超媒體網站廣告內容時,可忽略消費者是否懂廣告產品,并應增加虛擬社群對該產品的討論和炒作的內容,重視與善用虛擬社群信息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馬艷. 我國網絡廣告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J]. 今傳媒, 2009,(02)
【關鍵詞】在線客戶 客戶忠誠度 影響因素
引言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10億,使用率提升至39.0%。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在線客戶忠誠度的研究和關注。根據帕累托二八定律可知,網絡企業的80%的業績是由20%的客戶帶來的。因此,在線客戶忠誠度研究尤為重要。
本文出于文獻可得性和現實應用等因素考慮,國內研究文獻只取中國知網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范圍內的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學術成果,國外研究文獻僅限于Elsevier Science Direct Databases數據庫收錄的外文期刊研究的學術成果。鑒于電子商務于近十幾年間才得到快速發展,本文選取2000年以后的在線客戶忠誠度的研究文獻,檢索自2000年至2012年12月被收錄到上述兩個數據庫的關于在線客戶忠誠度的學術文獻,通過多方式檢索、甄別和剔重,得到34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0篇英文核心期刊論文,將這64篇論文作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本文獻。表1是各學術論文的年代分布。
通過圖1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文獻明顯增多,在線客戶忠誠度的研究已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
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因素文獻回顧
2.1 信任對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研究
大量研究文獻顯示,顧客信任是顧客忠誠度的影響因素之一。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為了提高顧客的忠誠度,更需要關注顧客信任方面的研究。在64篇論文中有29篇論文涉及信任這一因素。
鄧賀贏(2001)在B2C顧客忠誠度分析中認為,顧客的信任度是困擾企業客戶忠誠度培育的一個重要因素[1]。C.Flavia?n等(2006)實證分析得出客戶對網站信任增加,網站忠誠度相應會增加的結論[2]。魏毅峰等(2006)認為網上顧客購物的最主要支持力是對網站的信任感。由于網上的交易活動具有距離性、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顧客只能依靠網上企業形象和承諾來作出購買抉擇,所以信任變得尤為重要[3]。
王秀芝等(2008)對186名網上購物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消費者的零售網店感知對信任感和忠誠度的影響。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的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對于重復購買的顧客,信任感對顧客忠誠起部分中介作用[4]。周濤(2009)研究發現用戶信任及虛擬社區感對忠誠度具有顯著作用[5]。陶雪萍等(2009)采用結構方程建模方法,建立了網絡信任對網絡忠誠的影響路徑模型,實證結果顯示,網絡信任通過兩條路徑影響網絡忠誠:一是網絡信任直接正向影響網絡忠誠;二是網絡信任通過顧客滿意中介變量正向影響網絡忠誠[6]。Kim Jiyoung等(2009)提出在線忠誠度結構模型,并使用軟件AMOS分析,結果顯示在線信任與在線忠誠度有直接的正向關系[7]。
Kim Myungja等(2011)使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以在線旅游產品和服務購買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在線信任對忠誠度有正向影響的結論[8]。I. B. Hong等(2011)研究了B2C在線集市顧客信任對顧客態度忠誠度的影響,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客戶對中介方的信任對顧客態度忠誠度有正向影響,客戶對賣方的信任對顧客態度忠誠度沒有影響[9]。S. San-Martin等(2012)通過對比西班牙和日本的青年網絡用戶得出,客戶服務特征是提升兩國消費者信任的最重要信號,跟消費者忠誠度緊緊相連的結論[10]。
2.2 價值對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研究
大量文獻研究顯示,價值與忠誠度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價值是影響忠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更需要關注價值對忠誠度影響的研究。在64篇論文中有13篇論文涉及這一因素。
L. C. Harris等(2004)以網絡動態服務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了感知價值對忠誠度有正向影響[11]。田玲等(2006)構建了客戶忠誠度評價指標體系,認為客戶認知價值是評價指標體系之一[12]。金立印(2007)以中國網絡虛擬品牌社群成員為對象進行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虛擬品牌社群的社交價值、信息價值和娛樂價值對于社群成員社群意識的形成和強化具有積極的作用,財務價值、社交價值、信息價值和娛樂價值能提升社群成員的社群忠誠度,社群意識較強的成員對社群比較忠誠[13]。
楊惟舒等(2011)認為電子商務環境下影響顧客忠誠的主要因素包括內在價值[14]。李宏偉(2012)通過分析研究,認為客戶忠誠的形成主要取決于電子商務忠誠的諸多影響因素,其中,價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15]。
2.3 轉換成本對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顧客轉換成本已成為影響顧客忠誠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轉換成本更顯重要。在64篇論文中有16篇論文涉及這一因素。
張言彩(2006)認為網絡經濟環境下, 影響顧客忠誠的因素包括轉換成本[16]。G. Balabanis等(2006)實證分析了電子商店感知轉換障礙對電子商店的忠誠度的影響,發現感知轉換障礙與電子商店忠誠度正相關[14]。裴劍平(2007)分析了在網絡營銷條件下影響顧客忠誠的因素,其中轉換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18]。
Chang Hsinhsin等(2008)提出綜合理論框架,檢驗顧客轉換成本與網絡忠誠度的關系,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客戶轉換成本是滿意度和忠誠度關系的協調因素[19]。Yang Haoerl等(2009)構建了在線游戲服務模型,交易成本是模型中的一個維度。他們實證分析得出交易成本對在線游戲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進而影響在線忠誠度的結論[20]。唐莉斯等(2012)以SNS網站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用戶的轉換成本與用戶的忠誠度正相關[21]。
2.4 服務質量對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研究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關系到企業能否保持住具有較高忠誠度的客戶。大量研究發現,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服務質量是影響客戶忠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4篇論文中有22篇論文涉及這一因素。
盛天翔等(2008)采用了基于PLS統計分析方法的結構方程模型,探索網上交易服務質量4維度對顧客滿意及服務忠誠度的影響情況[22]。王秀芝等(2008)對186名網上購物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網店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度的影響因顧客類型和產品類型的不同而不同[4]。
常亞平等(2009)構建了一個B2C環境下網絡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的影響機理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網絡服務質量可以劃分為服務過程質量、服務結果質量和服務補救質量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會通過網絡顧客滿意這個中間變量正向影響顧客忠誠,服務結果質量還直接通過顧客信任正向影響顧客忠誠[23]。
Yang Haoerl等(2009)構建的在線游戲服務模型中,服務質量也是其中維度之一。實證分析服務質量維度對在線游戲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進而影響在線忠誠度[20]。Chang Hsinhsin等(2009)研究了電子商務中客戶交互質量對忠誠度的影響。通過建立認識-影響-行為模型,使用結構方程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客戶交互質量正向影響客戶滿意度,進而影響客戶忠誠度[19]。郭鑫(2011)以購物網站為研究對象,就購物網站服務質量4維度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購物網站服務質量的安全性、便利性、溝通性和互動性對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24]。
孫瑩(2011)根據SERVQUAL模型, 研究基于網絡購物的服務質量各維度與顧客滿意和服務忠誠度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服務質量與顧客滿意、服務質量與顧客忠誠及顧客滿意對顧客忠誠顯著相關,但服務質量各維度對顧客滿意和服務忠誠度有著不盡相同的影響[25]。
2.5 其他因素對在線客戶忠誠度影響研究
除了以上4種重要影響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影響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Kim Woogon等(2004)通過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方法驗證在線虛擬社區忠誠度的影響因素是會員身份和需求實現[26]。魏毅峰等(2006)認為影響網上顧客忠誠的因素有顧客的安全感 、網站形象(網站功能、網絡技術)、消費者個人特征(他(或她)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收入、前期交易的經驗等)、商家信譽(服務效率、可靠性狀況等)。崔維軍等(2006)認為在線客戶忠誠度的驅動因素分為5個方面:產品,品牌建設,網站內容與技術,安全與信任,客戶服務[27]。
C. Flavia?n(2006)實證分析客戶的網站熟悉度和網站的有用性對客戶網站忠誠度的影響,結果顯示客戶網站熟悉度和網站的有用性與客戶網站忠誠度是正相關[28]。裴劍平(2007)分析了在網絡營銷條件下影響顧客忠誠形成的因素,認為除了三個直接驅動因素(顧客滿意、轉換成本、關系信任)以外,還有三個調節因素(產品經驗、利益相關性、替代選擇性)[18]。L. Casalo等(2008)通過5個假設檢驗,驗證網站有用性、網站聲譽、網站滿意度對網站忠誠度有直接和正向影響,同時客戶熟悉度是網站有用性、網站聲譽、網站滿意度對網站忠誠度影響的中介[29]。
史達(2009)提出了研究互聯網環境下顧客體驗與顧客忠誠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網站的教育性、娛樂性、遁世性和美感對于創造良好的用戶網站體驗,并進而提升在線客戶忠誠度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30]。Yang Haoerl等(2009)構建了在線游戲服務模型,經驗值也是其中維度之一。實證分析證明,這一維度對在線客戶游戲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進而影響在線客戶游戲忠誠度[20]。Lee Chengwen(2010)主要使用典型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在線游戲獲得商業成功的用戶忠誠度的影響因素。驗證了商業運作和游戲設計對在線用戶忠誠度有正向影響[31]。
討論與展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外對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實證分析和方法研究上;國內有關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的研究文獻大多屬于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的文獻不多。因此,從研究方法和深度上來說,國內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仍然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在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影響因素研究上,各國的學者由于提出的假設條件不同,因而驗證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大的差別。同時,由于研究的行業或樣本調研的范圍不同,分析的結果也有很大差異。如大多數學者研究發現信任與忠誠度有正相關關系,而個別學者通過對信任分類研究,發現信任與忠誠度并不全是正相關關系,廖列法等(2010)對C2C電子商務的研究發現,消費者網絡市場信任與網絡市場忠誠沒有顯著正相關關系[32]。
因此,對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通用的。對電子商務企業和客戶進行細分并進行分析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鄧賀贏. B2C顧客忠誠度分析[J].經濟管理,2001(24):50-53.
[2] Flavián C, Guinalíu M, Gurrea R. The role played by perceived usability, satisfaction and consumer trust on website loyalty[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6 ,43(1): 114.
[3] 魏毅峰,王傳美. B2C 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的路徑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 (28):76-77.
[4] 王秀芝,吳清津,唐碧翠. 消費者網店感知對信任感和忠誠度影響的實證研究[J].消費經濟,2008,42(5):42-46.
[5] 周濤,魯耀斌. 企業網上社區用戶忠誠度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4):128-131.
[6] 陶雪萍,朱幫助. 網絡信任對網絡忠誠影響路徑的結構方程模型[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31(3):382-386.
[7] Kim Jiyoung, Jin Byoungho, Swinney J L. The role of etail quality, e-satisfaction and e-trust in online loyalty development process[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 2009, ,16(4): 239247.
[8] Kim Myungja, Chung Namho, Lee Choongki.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trust on electronic commerce: Shopping online for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South Korea[J]. Tourism Management , 2011 ,32(2) :256265.
[9] Hong I B, Cho Hwihyung. The impact of consumer trust on attitudinal loyalty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in B2C e-marketplaces: Intermediary trust vs. seller tru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 ,31(5): 469-479.
[10] San-Martín S, Camarero C. A cross-national study on online consumer perceptions, trust, and loyalt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 2012,22(1): 6486.
[11] Harris L C, Goode M M H. The four levels of loyalty and the pivotal role of trust:A study of online service dynamics[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4,80,(2) :139158.
[12]田玲,支芬和,牟靜. 電子商務時代的客戶忠誠度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06 (34):96.
[13]金立印. 虛擬品牌社群的價值維度對成員社群意識、忠誠度及行為傾向的影響[J].管理科學,2007,20(2):36-45.
[14]楊惟舒,杜夢菲. 關于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忠誠度培育的探究[J].中國商貿,2011(26):110-111.
[15]李宏偉. 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影響機理及提升途徑研究[J]. 江蘇商論,2012(7):49-52.
[16]張言彩. 基于網絡經濟的顧客忠誠度模型[J]. 江蘇商論,2006(9):49-50.
[17]Balabanis G, Reynolds N, Simintiras A. Bases of e-store loyalty: Perceived switching barriers and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06,59(2):214 224.
[18]裴劍平. 網絡營銷中的顧客忠誠形成機理研究[J].商業時代,2007(24):29-30.
[19]Chang Hsinhsin, Chen Suwen. The impact of customer interface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switching costs on e-loyalty: Internet experience as a moderator[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 ,24(6):29272944.
[20]Yang Haoerl, Wu Chichuan, Wang Kuangche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nline game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2009,36(2) :18161825.
[21]唐莉斯,鄧勝利. SNS用戶忠誠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2(1):102-108.
[22]盛天翔,劉春林. 網上交易服務質量四維度對顧客滿意及忠誠度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8,11(6):37-41.
[23]常亞平,劉艷陽,閻俊,等.B2C環境下網絡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的影響機理[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29(6):94-106.
[24]郭鑫. 購物網站服務質量對顧客滿意與忠誠度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33(3):120-121.
[25]孫瑩,杜建剛,李文忠. 基于網絡購物的服務質量與顧客滿意及忠誠度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11(1):95-97.
[26]Kim Woogon, Lee Chang, Hiemstra S J. Effects of an online virtual community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travel product purchas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3) :343355.
[27]崔維軍,包金龍. E忠誠度: 從建模到實施[J].江蘇商論,2006(8):24-25.
[28] Flavián C, Guinalíu M, Gurrea R. The influence of familiarity and usability on loyalty to online journalistic services: The role of user experience[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6 ,13(5): 363375.
[29]Casaló L, Flavián C, Guinalíu M. The role of perceived usability,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consumer familiarity on the website loyalty formation proces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24(2):325345.
[30]史達. 互聯網顧客體驗與顧客網站忠誠度的關系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型為基礎[J]. 財經問題研究,2009(1):30-36.
摘要:面對網絡書店的激烈競爭局面,如何形成網站的“黏著力”是一個核心問題。網絡書店應通過構建虛擬社群維持網民關系,提升人氣,創造網民與網站、網民與網民之間的良好互動。
關鍵詞:網絡書店虛擬社群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書店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網絡書店以其豐富的品種、優惠的價格、便捷的購買方式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再加上配套的物流與支付渠道的完善,網絡書店經營業務呈現出蓬勃的增長態勢。據2009年一季度的調查顯示,網絡書店的銷售份額已超過了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的10%。越來越多的傳統書店“試水”新媒體,網絡書店經營者也紛紛拿出各種策略吸引網民,提升人氣。在目前各大網絡書店產品質量和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如何將網民聚集到網站當中。創建網民與網站的密切聯系,形成網站的“黏著力”,是一個核心問題。而虛擬社群的應用是網絡書店創造經濟價值、打造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一、網絡:獨特的消費場域
網絡書店經營依托的平臺主要是網絡媒體。網絡書店并不是將傳統書店簡單移植到互聯網當中,其本身蘊含著一種新的傳播理念和營銷方式,這是由網絡媒介的特性所帶來的。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他給媒介下的定義是:媒介是我們適應環境時產生的無意識效應。每一種媒介承載的感知或意識偏向——我們最意識不到的方面,正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東西,比媒介“內容”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網絡媒介從其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交互式媒介。它通過構建虛擬社群滿足人們的溝通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體驗。在傳統的書店營銷中,人們或許看重的是品質、價格和渠道,但在網絡環境中,網絡媒體所具有的交互性與虛擬社會屬性賦予了書店營銷新的生命力。
從傳統書店到網絡書店,產品(內容)或許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消費情境已全然不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在網絡書店上消費的不光是書籍,還有一種文化體驗,這種文化體驗由網站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所營造,并在網站與網民、網民與網民之間的互動中形成。在新媒體環境中,決定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因素除了商品的外觀、品質和價格之外,還來源于一種基于認同之上的歸屬感、溝通中的愉悅感,以及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身份賦予。所以,如果網絡書店仍只是一味地用產品種類和價格優勢去吸引顧客,而不注重挖掘基于互聯網的用戶需求,那與傳統銷售并無本質上的差別,也不能發揮出網絡媒介的特點和優勢。
具體而言,網絡書店消費與傳統書店消費的區別在于:
1、網絡書店將“人與書”的關系提升至“人與人”的關系。在傳統書店當中,每個消費者之間基本處于隔離的狀態,他們因為偶然的因素聚集到書店,各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然后離開,彼此之間沒有直接交流的機會,關系是松散的。在網絡書店當中,網民不只是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圖書,還可以了解其他網民在讀什么書,發表了什么樣的評論,并能直接與其他網民就同一本書展開討論,在互動中創造關系,通過關系產生認同感。群體傳播的形成和互動關系的創建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心理體驗。
2、網絡書店將“純書店”的形態變為“書店+書齋”的形態。傳統書店與書齋是分離的,書店是公共場所,而書齋是私人領域。網絡書店則可將兩者結合起來,除了能為網民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還能使每一個網民擁有自己的私人書齋。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模糊了,網絡書店營造著一種“家”的氛圍,這個“家”是個性化的,反映著網民個人的品位和愛好,并能由此衍生出新型的網絡人際關系,使網民與網站的關系更為密切。
3、網絡書店將“一對多”營銷變為“一對一”營銷。對消費者而言,傳統書店提供的服務是粗放的,圖書按類別上架,消費者在各類圖書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傳統書店很少考慮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延伸提供得較少。而網絡書店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營銷,將每一位網民看成有獨特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向的個體,對其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用最適當的訴求方式向網民促銷。提供貼心的服務。提高網民的滿意度。
網絡書店作為一種獨特的消費場域。網民個人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他們不僅可以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書籍,還可以對書籍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獨立觀點。另一方面,在網民之間,以書為紐帶構建起某種聯系和默契,他們可能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可能會選擇同一本書或同一類書。他們可能都熱衷于參與到書籍的評論中去,并通過網絡來結識志同道合之人。簡而言之,以網絡為媒介的傳播不只著眼于資訊的傳送接收,它更重視參與和互動,進而建構起一種共享某種價值的“伙伴”關系。
二、網絡虛擬社群及其特點
虛擬社群“由一群具有共同興趣的人有意識地組成”,可能保有真實社群的特征,包括互動、共同的目標、認同感和歸屬感、各種規范、不成文的規則等。虛擬社群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持續性的互動,并從互動中發展出互相信賴及彼此了解的氣氛。臺灣學者萬榮水、粱瑞文將虛擬社群的演變歸納為四個類型:一是傳播資訊、經驗分享;二是線上交友、凝聚情感;三是消費興趣、產品及內容導向;四是強調即時互動的社群連結。虛擬社群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通過發表訊息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并通過網絡平臺結識朋友,在互動中形成情感認同。虛擬社群在網絡購物中的應用還體現在。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優化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強烈的“黏著力”。并能利用即時互動機制。將網民集結起來,形成一個有共同目標、利益訴求和認同感的群體和團隊?!耙坏┨摂M社群形成,它最寶貴的資產有兩項:一是社群成員間的相互信任以及對社群的忠誠度,一是社群累積了豐富的成員資料,對成員的生活風格、消費風格以及購買習慣了若指掌”。
網絡虛擬社群的特點:
1、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之上。網絡虛擬社群并不以地理區域和面對面溝通為前提,而是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人通過網絡聚在一起,分享經驗,交換心得。討論大家關心的話題。網絡書店突破了原來地理上的局限性。聯結起所有網民個體。同樣作為愛書之人,能夠在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暢所欲言。
2、通過溝通與交流建立情感上的聯系。虛擬社群的形成來自于“互動”,網絡成員在充分的討論中形成某種文化共通感,滿足他們學習、分享、興趣、幻想、建立新友誼的需求,增加歸屬感。
3、在群體環境中塑造自我形象。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除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外。還有兩種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群體交往中,個人往往根據特定的交流情境選擇適當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以期獲得他人的尊重。實現自我的價值。虛擬社群的匿名環境鼓勵人們去創造網絡身份,網民通過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對社群產生影響,獲得杜群對自我的評價,不斷完善自我形象。
三、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式
現代營銷理論強調4C原則,即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4C理論認為,企業應充分了解顧客的需求,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減少顧客精神和體力的耗費,并通過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在網絡營銷中。我們可以對4C理論中的Communication(溝通)原則進行引申:網絡營銷不僅要實現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還應為顧客與顧客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創造便利條件,即通過建構虛擬社群來提升顧客體驗,增強顧客心理上的認同感,進而樹立電子商務網站的良好形象和口碑。穩固現有顧客,吸引更多潛在顧客。
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建立開放式討論平臺。網絡書店通常都會提供評論功能。對于每一本圖書,網民都能自由地發表評論,分享關于同一本書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如當當網,在每一本書的內容介紹之后,提供了便捷的“寫評論”功能,并可以選擇“心情指數”和“閱讀場所”,同時可以對該書評分。開放式討論平臺的建立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用戶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在多元評論的表達中形成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經驗分享,共同體會讀書的樂趣。對于要選購書籍的網民來說。其他網友的評論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閱讀他人評論的時候,網民還可以評判其“有用”或者“沒用”。網民的投票代表了群體對于某篇評論的認可度,對于評論發表者而言,這無疑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卓越網除了為網民提供針對書籍本身發表的“用戶評論”功能外,還提供了允許更隨意交流的“用戶論壇”,網民可以自由發起話題,這使得網民的線上交流更為輕松。
2、挺供博客(個人空間)服務。博客可以抒發和記錄個人情感,展現個人思想,是網民進行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徑。博客以其對話和互動機制使網民聚集起來,在張揚個性的同時也促成了交流圈子的形成。在當當網上注冊之后,網民即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個人空間中除了有訂單管理、賬號管理等常規內容之外。還可以集納網民發表的所有評論文章,并能查看到其他網友的留言。網民與網民之間可以互相“關注”,這類似于博客訂閱(RSS)功能,一旦網民的個人空間有了更新,“關注”他的其他網民就能即時獲知。通過這種方式,網民之間建立起默契,能實現深度交流,繼而產生認同感和凝聚力。當網民之間發展出密切的人際關系時,他們將舍不得離開這個社群。將博客功能做得較為完善的是亞馬遜網站(),它提供了包括作者博客、編輯博客、專家博客等幾種形式,并將博客文章按主題(topic)分類,為網民瀏覽博客設置了便捷通道,其評論、推薦、定制、訂閱功能也一一俱全。
3、提供“個人化”平臺。網絡書店在構建虛擬社群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每一個網民個體的需求。為網民提供個人化的特色服務,使其在網絡中找到“家”的感覺,這樣才能實現顧客維系的目標。當當網提供了面向網民個人的“在線書架”功能。使用“書架”功能,可以將自己的圖書整理到書架上,并標注哪些正在讀,哪些已經讀過,哪些還沒有開始讀。網民可以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進度,將讀書生活延續到互聯網中。每個人的書架都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閱讀喜好,通過網絡的聯結,網民可以認識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朋友。
4、設立評論員制度。對于網民的原創評論,網站應建立適當機制予以評價和鼓勵?!霸u論員制度”是激發網民的積極性、增強網民的歸屬感、提升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例如,當當網將評論員頭銜分成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專家級五個級別。評論員頭銜的獲取與網民寫評論的積極性和評論的質量直接掛鉤。卓越網則將那些優秀的評論者分為千佳評論者、百佳評論者、十佳評論者、最佳評論者。當網民擁有這些“榮譽”之后,將會提升其在卓越網中的地位和聲譽。并能參加卓越網組織的各類活動。網絡書店設立的評論員制度能夠賦予網民某種網絡身份,使網民不斷確認自己是屬于哪個群體或文化圈子中的一員。
5、利用信息關聯技術滿足網民需求。利用語義分析技術和關聯技術,網絡書店可以根據網民的信息選擇為其提供同類商品推薦及相關商品資訊。即以內容為導向。挖掘網民的消費興趣,為網民量身定制產品清單,讓網民充分感受到網絡書店的便利性,幫助網民節省尋找商品的時間和成奉,實現網站與網民之間的利益整合。當當網和卓越網都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當網民選擇某一本書的時候。網站會自動關聯到相關商品,并以“購買此書的顧客也購買了”、“查看此書的顧客也查看了”、“相關新品推薦”、“瀏覽更多同類商品”等方式列舉出來。網站還能通過分析網民的瀏覽歷史來進行書籍的個性化推薦。
6、由網民作為信息生產者對網站內容進行創造和提升。網民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信息生產者的角色體現了網民的主體意識。網民通過適當的形式為網站作出貢獻,有利于增強其對網站的歸屬感,前文提到的為網站寫評論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當然。還可以通過更多途徑來實現網民協作創造的主體性。例如,蔚藍網為網民提供了“添加標簽(tag)”功能,每個網民都可以自主為每一本圖書添加個性化標簽,同時可以根據標簽來查看相關的圖書列表。標簽是由網民創造的一種圖書內容索引形式,它成為傳統圖書分類法的有益補充,為網民獲取圖書信息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引”。
7、舉辦網友活動。傳統書店為維系與讀者之間的關系,通常推行會員制,定期舉辦會員活動,例如書友會、讀者見面會、人文講座等。這種形式在網絡書店的經營中仍可以采用。網絡書店可對網民資料進行分析歸類,舉辦適合各個群體的網民參加的特色活動,將網民的線上聯系延伸至線下。為拓展網民的現實社會關系創造契機,同時進一步鞏固社群關系,增強社群意識。不過,從目前網絡書店的經營現狀來看,由網站組織的面向網友的活動還顯得不太豐富,活動創意性也不夠。
摘要:面對網絡書店的激烈競爭局面,如何形成網站的“黏著力”是一個核心問題。網絡書店應通過構建虛擬社群維持網民關系,提升人氣,創造網民與網站、網民與網民之間的良好互動。
關鍵詞:網絡書店虛擬社群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書店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網絡書店以其豐富的品種、優惠的價格、便捷的購買方式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再加上配套的物流與支付渠道的完善,網絡書店經營業務呈現出蓬勃的增長態勢。據2009年一季度的調查顯示,網絡書店的銷售份額已超過了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的10%。越來越多的傳統書店“試水”新媒體,網絡書店經營者也紛紛拿出各種策略吸引網民,提升人氣。在目前各大網絡書店產品質量和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如何將網民聚集到網站當中。創建網民與網站的密切聯系,形成網站的“黏著力”,是一個核心問題。而虛擬社群的應用是網絡書店創造經濟價值、打造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一、網絡:獨特的消費場域
網絡書店經營依托的平臺主要是網絡媒體。網絡書店并不是將傳統書店簡單移植到互聯網當中,其本身蘊含著一種新的傳播理念和營銷方式,這是由網絡媒介的特性所帶來的。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他給媒介下的定義是:媒介是我們適應環境時產生的無意識效應。每一種媒介承載的感知或意識偏向——我們最意識不到的方面,正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東西,比媒介“內容”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網絡媒介從其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交互式媒介。它通過構建虛擬社群滿足人們的溝通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體驗。在傳統的書店營銷中,人們或許看重的是品質、價格和渠道,但在網絡環境中,網絡媒體所具有的交互性與虛擬社會屬性賦予了書店營銷新的生命力。
從傳統書店到網絡書店,產品(內容)或許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消費情境已全然不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在網絡書店上消費的不光是書籍,還有一種文化體驗,這種文化體驗由網站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所營造,并在網站與網民、網民與網民之間的互動中形成。在新媒體環境中,決定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因素除了商品的外觀、品質和價格之外,還來源于一種基于認同之上的歸屬感、溝通中的愉悅感,以及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身份賦予。所以,如果網絡書店仍只是一味地用產品種類和價格優勢去吸引顧客,而不注重挖掘基于互聯網的用戶需求,那與傳統銷售并無本質上的差別,也不能發揮出網絡媒介的特點和優勢。
具體而言,網絡書店消費與傳統書店消費的區別在于:
1、網絡書店將“人與書”的關系提升至“人與人”的關系。在傳統書店當中,每個消費者之間基本處于隔離的狀態,他們因為偶然的因素聚集到書店,各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然后離開,彼此之間沒有直接交流的機會,關系是松散的。在網絡書店當中,網民不只是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圖書,還可以了解其他網民在讀什么書,發表了什么樣的評論,并能直接與其他網民就同一本書展開討論,在互動中創造關系,通過關系產生認同感。群體傳播的形成和互動關系的創建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心理體驗。
2、網絡書店將“純書店”的形態變為“書店+書齋”的形態。傳統書店與書齋是分離的,書店是公共場所,而書齋是私人領域。網絡書店則可將兩者結合起來,除了能為網民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還能使每一個網民擁有自己的私人書齋。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模糊了,網絡書店營造著一種“家”的氛圍,這個“家”是個性化的,反映著網民個人的品位和愛好,并能由此衍生出新型的網絡人際關系,使網民與網站的關系更為密切。
3、網絡書店將“一對多”營銷變為“一對一”營銷。對消費者而言,傳統書店提供的服務是粗放的,圖書按類別上架,消費者在各類圖書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傳統書店很少考慮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延伸提供得較少。而網絡書店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營銷,將每一位網民看成有獨特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向的個體,對其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用最適當的訴求方式向網民促銷。提供貼心的服務。提高網民的滿意度。
網絡書店作為一種獨特的消費場域。網民個人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他們不僅可以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書籍,還可以對書籍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獨立觀點。另一方面,在網民之間,以書為紐帶構建起某種聯系和默契,他們可能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可能會選擇同一本書或同一類書。他們可能都熱衷于參與到書籍的評論中去,并通過網絡來結識志同道合之人。簡而言之,以網絡為媒介的傳播不只著眼于資訊的傳送接收,它更重視參與和互動,進而建構起一種共享某種價值的“伙伴”關系。
二、網絡虛擬社群及其特點
虛擬社群“由一群具有共同興趣的人有意識地組成”,可能保有真實社群的特征,包括互動、共同的目標、認同感和歸屬感、各種規范、不成文的規則等。虛擬社群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持續性的互動,并從互動中發展出互相信賴及彼此了解的氣氛。臺灣學者萬榮水、粱瑞文將虛擬社群的演變歸納為四個類型:一是傳播資訊、經驗分享;二是線上交友、凝聚情感;三是消費興趣、產品及內容導向;四是強調即時互動的社群連結。虛擬社群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通過發表訊息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并通過網絡平臺結識朋友,在互動中形成情感認同。虛擬社群在網絡購物中的應用還體現在。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優化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強烈的“黏著力”。并能利用即時互動機制。將網民集結起來,形成一個有共同目標、利益訴求和認同感的群體和團隊。“一旦虛擬社群形成,它最寶貴的資產有兩項:一是社群成員間的相互信任以及對社群的忠誠度,一是社群累積了豐富的成員資料,對成員的生活風格、消費風格以及購買習慣了若指掌”。
網絡虛擬社群的特點:
1、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之上。網絡虛擬社群并不以地理區域和面對面溝通為前提,而是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人通過網絡聚在一起,分享經驗,交換心得。討論大家關心的話題。網絡書店突破了原來地理上的局限性。聯結起所有網民個體。同樣作為愛書之人,能夠在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暢所欲言。
2、通過溝通與交流建立情感上的聯系。虛擬社群的形成來自于“互動”,網絡成員在充分的討論中形成某種文化共通感,滿足他們學習、分享、興趣、幻想、建立新友誼的需求,增加歸屬感。
3、在群體環境中塑造自我形象。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除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外。還有兩種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群體交往中,個人往往根據特定的交流情境選擇適當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以期獲得他人的尊重。實現自我的價值。虛擬社群的匿名環境鼓勵人們去創造網絡身份,網民通過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對社群產生影響,獲得杜群對自我的評價,不斷完善自我形象。
三、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式
現代營銷理論強調4C原則,即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4C理論認為,企業應充分了解顧客的需求,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減少顧客精神和體力的耗費,并通過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在網絡營銷中。我們可以對4C理論中的Communication(溝通)原則進行引申:網絡營銷不僅要實現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還應為顧客與顧客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創造便利條件,即通過建構虛擬社群來提升顧客體驗,增強顧客心理上的認同感,進而樹立電子商務網站的良好形象和口碑。穩固現有顧客,吸引更多潛在顧客。
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建立開放式討論平臺。網絡書店通常都會提供評論功能。對于每一本圖書,網民都能自由地發表評論,分享關于同一本書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如當當網,在每一本書的內容介紹之后,提供了便捷的“寫評論”功能,并可以選擇“心情指數”和“閱讀場所”,同時可以對該書評分。開放式討論平臺的建立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用戶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在多元評論的表達中形成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經驗分享,共同體會讀書的樂趣。對于要選購書籍的網民來說。其他網友的評論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閱讀他人評論的時候,網民還可以評判其“有用”或者“沒用”。網民的投票代表了群體對于某篇評論的認可度,對于評論發表者而言,這無疑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卓越網除了為網民提供針對書籍本身發表的“用戶評論”功能外,還提供了允許更隨意交流的“用戶論壇”,網民可以自由發起話題,這使得網民的線上交流更為輕松。
2、挺供博客(個人空間)服務。博客可以抒發和記錄個人情感,展現個人思想,是網民進行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徑。博客以其對話和互動機制使網民聚集起來,在張揚個性的同時也促成了交流圈子的形成。在當當網上注冊之后,網民即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個人空間中除了有訂單管理、賬號管理等常規內容之外。還可以集納網民發表的所有評論文章,并能查看到其他網友的留言。網民與網民之間可以互相“關注”,這類似于博客訂閱(RSS)功能,一旦網民的個人空間有了更新,“關注”他的其他網民就能即時獲知。通過這種方式,網民之間建立起默契,能實現深度交流,繼而產生認同感和凝聚力。當網民之間發展出密切的人際關系時,他們將舍不得離開這個社群。將博客功能做得較為完善的是亞馬遜網站(),它提供了包括作者博客、編輯博客、專家博客等幾種形式,并將博客文章按主題(topic)分類,為網民瀏覽博客設置了便捷通道,其評論、推薦、定制、訂閱功能也一一俱全。
3、提供“個人化”平臺。網絡書店在構建虛擬社群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每一個網民個體的需求。為網民提供個人化的特色服務,使其在網絡中找到“家”的感覺,這樣才能實現顧客維系的目標。當當網提供了面向網民個人的“在線書架”功能。使用“書架”功能,可以將自己的圖書整理到書架上,并標注哪些正在讀,哪些已經讀過,哪些還沒有開始讀。網民可以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進度,將讀書生活延續到互聯網中。每個人的書架都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閱讀喜好,通過網絡的聯結,網民可以認識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朋友。
4、設立評論員制度。對于網民的原創評論,網站應建立適當機制予以評價和鼓勵。“評論員制度”是激發網民的積極性、增強網民的歸屬感、提升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例如,當當網將評論員頭銜分成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專家級五個級別。評論員頭銜的獲取與網民寫評論的積極性和評論的質量直接掛鉤。卓越網則將那些優秀的評論者分為千佳評論者、百佳評論者、十佳評論者、最佳評論者。當網民擁有這些“榮譽”之后,將會提升其在卓越網中的地位和聲譽。并能參加卓越網組織的各類活動。網絡書店設立的評論員制度能夠賦予網民某種網絡身份,使網民不斷確認自己是屬于哪個群體或文化圈子中的一員。
5、利用信息關聯技術滿足網民需求。利用語義分析技術和關聯技術,網絡書店可以根據網民的信息選擇為其提供同類商品推薦及相關商品資訊。即以內容為導向。挖掘網民的消費興趣,為網民量身定制產品清單,讓網民充分感受到網絡書店的便利性,幫助網民節省尋找商品的時間和成奉,實現網站與網民之間的利益整合。當當網和卓越網都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當網民選擇某一本書的時候。網站會自動關聯到相關商品,并以“購買此書的顧客也購買了”、“查看此書的顧客也查看了”、“相關新品推薦”、“瀏覽更多同類商品”等方式列舉出來。網站還能通過分析網民的瀏覽歷史來進行書籍的個性化推薦。
6、由網民作為信息生產者對網站內容進行創造和提升。網民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信息生產者的角色體現了網民的主體意識。網民通過適當的形式為網站作出貢獻,有利于增強其對網站的歸屬感,前文提到的為網站寫評論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當然。還可以通過更多途徑來實現網民協作創造的主體性。例如,蔚藍網為網民提供了“添加標簽(tag)”功能,每個網民都可以自主為每一本圖書添加個性化標簽,同時可以根據標簽來查看相關的圖書列表。標簽是由網民創造的一種圖書內容索引形式,它成為傳統圖書分類法的有益補充,為網民獲取圖書信息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引”。
7、舉辦網友活動。傳統書店為維系與讀者之間的關系,通常推行會員制,定期舉辦會員活動,例如書友會、讀者見面會、人文講座等。這種形式在網絡書店的經營中仍可以采用。網絡書店可對網民資料進行分析歸類,舉辦適合各個群體的網民參加的特色活動,將網民的線上聯系延伸至線下。為拓展網民的現實社會關系創造契機,同時進一步鞏固社群關系,增強社群意識。不過,從目前網絡書店的經營現狀來看,由網站組織的面向網友的活動還顯得不太豐富,活動創意性也不夠。
從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和知識計量學的角度來看,在一段時間內被引頻次最高和較高的一系列研究型文獻可以體現該文獻所在學科領域中在該時間段內的研究熱點問題。為此,可以將某一學科領域中高被引文獻之被引頻次的排名情況,作為揭示該學科領域研究熱點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利用CiteSpaceII軟件對2007~2011年間的文獻數據進行文獻共被引網絡知識圖譜分析(圖9)。其中,設置閥值為(3.2.10),(3.3.15),(3.2.10),運行得到文獻共被引網絡,包含節點189個,連線282條。按照圖1文獻共被引網絡中文獻被引頻次的大小,可以統計出被引頻次≥6次的60項文獻信息列表(表7)。被引頻次最多的60篇文獻,反映了中國品牌學知識領域中研究者們關注最多的研究熱點問題,同時也揭示了當前中國品牌學研究的基礎問題。
在被引頻次≥6次的6 0篇文獻中(表7),Keller K L發表的論文“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被引頻次位居首位,開創性的提出了基于顧客的品牌資產(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簡稱CBBE)理論。在google-scholar中的檢索結果,該文被引5684次(2013年1月29日查新),可見此文的影響力之大。在此基礎上,Keller K L不斷深化研究CBBE,先后發表了著作“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和另外兩篇高被引論文,并開創性的提出了品牌杠桿的概念和原理。被引頻次排在第二的文獻是Aaker D A于1991年發表的第一本奠基之作“Managing Brand Equity”。圍繞品牌資產研究,Aaker D A還發表了第二本奠基之作“Building Strong Brands”以及論文“Measuring Brand Equity Across Products and Markets”。此外,Yoo B、Donthu N和Lee S,王海忠、于春玲和趙平,范秀成,Berry L L,Netemeyer R G、Baliji K和Chreis P,盧泰宏、黃勝兵和羅紀寧等學者先后研究并推動了品牌資產及其相關理論的發展。Keller K L與Aaker D A分別在1990和1992年合著了兩篇有關品牌延伸方面的論文,為品牌延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符國群,盧泰宏和謝飆,薛可,Boush D M和Loken B等學者先后對品牌延伸問題進行了總結與深化研究,這一直是品牌學的重要研究熱點。Aaker J L根據西方人格理論的“大五”模型,以人格心理學研究方法為基礎,以美國為樣本,于1997年開發了首個系統的品牌個性維度及其量表(BDS);在此基礎上,黃勝兵和盧泰宏于2003年構建了中國本土化的品牌個性維度及其量表。Morgan R M和Hunt S D,Fournier S,盧泰宏、周志明和何佳訊是關系營銷和品牌關系理論研究方面的代表學者,Fournier S提出了品牌關系分析框架,成為當前品牌學的一個研究熱點;隨著品牌關系理論的深入研究,品牌社群理論于2001年正式誕生,McAlexander J H、Schouten J W和Koenig H F,Algesheimer R、Dholakia U M和Herrmann A,以及周志民等成為這方面研究的代表學者,McAlexander J H等在Muniz和O’Guinn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品牌社群的廣義觀點,即關鍵關系包括顧客與品牌、顧客與公司、顧客與產品以及顧客之間的關系,這也是當前品牌學的一個研究熱點。Keller K L、Aaker D A、科特勒是戰略品牌管理和營銷管理理論研究的代表學者,Park C W、范秀成是品牌形象理論研究的代表學者,Park C W提出了戰略性的品牌概念-形象管理框架、Keller K L提出了基于顧客的品牌資產測量和管理框架,這些都是當前我國品牌學的研究熱點。Oliver R L,Chaudhuri A和Holbrook M B,Odin Y、Odin N和Pierre V F對有關消費忠誠和品牌忠誠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此外,Schmitt B H、Zarantonello L和Brakus J J是品牌體驗理論研究的代表學者,分別探討了品牌體驗的本質、測量及其對品牌忠誠的影響問題。孫曰瑤、劉華軍是品牌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代表學者,他們將品牌引入經濟學,并用經濟學的方法來解釋品牌經濟現象和指導有關品牌建設策略的制定。Porter M E發表了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和國家競爭優勢三部著作,開創了競爭戰略理論的新時代,為品牌戰略及品牌競爭力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李光斗于2004年發表的《品牌競爭力》著作,也為企業應對品牌競爭提供了參考。Aaker J L、Fournier S和Brasel S A研究了品牌危機的相關問題。侯杰泰等合著的《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一書,對規范我國品牌理論的實證和定量研究起了一定的作用。Ries A和Trout J是品牌定位理論研究的代表學者,他提出的這一理論在品牌戰略實踐中產生了重大影響。陳放、年小山等先后還研究了品牌學的構建問題。Rao A R、Qu L和Ruekert R W研究了品牌聯合的相關問題。江明華、郭磊研究了商店形象、自有品牌及其感知質量問題。在品牌學的應用和發展研究領域,王海忠和趙平,夏曾玉和謝健,張燚和張銳,胡大立、諶飛龍和吳群,涂山峰和曹休寧,杜青龍和袁光才等學者分別對區域品牌、城市品牌、品牌原產地和產業集群品牌的理論和應用問題進行了研究,宋詠堂和張伯海分別探討了期刊品牌的有關基本問題,奚國泉和李岳云還合作研究了中國農產品品牌戰略問題,這些也是當前品牌學的研究熱點。
其中,A a k e r D A發表的著作“Managing Brand Equity”,中心性最高,達到0.9。中心性達到0.2及以上的文獻,還有Keller K L與Aaker D A合著的兩篇有關品牌延伸方面的論文、Keller K L發表的著作“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和論文“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Aaker D A發表的著作“Building Strong Brands”、李光斗發表的著作《品牌競爭力》以及Aaker J L發表的論文“Dimens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這表明有關品牌資產及其測量和管理、品牌延伸、品牌競爭力以及品牌個性的8篇關鍵節點文獻(表7),在整個文獻共被引網絡圖譜(圖9)中具有重大價值。
關鍵詞 網絡書店 虛擬社群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書店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網絡書店以其豐富的品種、優惠的價格、便捷的購買方式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再加上配套的物流與支付渠道的完善,網絡書店經營業務呈現出蓬勃的增長態勢。據2009年一季度的調查顯示,網絡書店的銷售份額已超過了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的10%。越來越多的傳統書店“試水”新媒體,網絡書店經營者也紛紛拿出各種策略吸引網民,提升人氣。在目前各大網絡書店產品質量和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如何將網民聚集到網站當中。創建網民與網站的密切聯系,形成網站的“黏著力”,是一個核心問題。而虛擬社群的應用是網絡書店創造經濟價值、打造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一、網絡:獨特的消費場域
網絡書店經營依托的平臺主要是網絡媒體。網絡書店并不是將傳統書店簡單移植到互聯網當中,其本身蘊含著一種新的傳播理念和營銷方式,這是由網絡媒介的特性所帶來的。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他給媒介下的定義是:媒介是我們適應環境時產生的無意識效應。每一種媒介承載的感知或意識偏向――我們最意識不到的方面,正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東西,比媒介“內容”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網絡媒介從其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交互式媒介。它通過構建虛擬社群滿足人們的溝通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體驗。在傳統的書店營銷中,人們或許看重的是品質、價格和渠道,但在網絡環境中,網絡媒體所具有的交互性與虛擬社會屬性賦予了書店營銷新的生命力。
從傳統書店到網絡書店,產品(內容)或許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消費情境已全然不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在網絡書店上消費的不光是書籍,還有一種文化體驗,這種文化體驗由網站提供的多樣化服務所營造,并在網站與網民、網民與網民之間的互動中形成。在新媒體環境中,決定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因素除了商品的外觀、品質和價格之外,還來源于一種基于認同之上的歸屬感、溝通中的愉悅感,以及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身份賦予。所以,如果網絡書店仍只是一味地用產品種類和價格優勢去吸引顧客,而不注重挖掘基于互聯網的用戶需求,那與傳統銷售并無本質上的差別,也不能發揮出網絡媒介的特點和優勢。
具體而言,網絡書店消費與傳統書店消費的區別在于:
1、網絡書店將“人與書”的關系提升至“人與人”的關系。在傳統書店當中,每個消費者之間基本處于隔離的狀態,他們因為偶然的因素聚集到書店,各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然后離開,彼此之間沒有直接交流的機會,關系是松散的。在網絡書店當中,網民不只是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圖書,還可以了解其他網民在讀什么書,發表了什么樣的評論,并能直接與其他網民就同一本書展開討論,在互動中創造關系,通過關系產生認同感。群體傳播的形成和互動關系的創建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心理體驗。
2、網絡書店將“純書店”的形態變為“書店+書齋”的形態。傳統書店與書齋是分離的,書店是公共場所,而書齋是私人領域。網絡書店則可將兩者結合起來,除了能為網民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還能使每一個網民擁有自己的私人書齋。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模糊了,網絡書店營造著一種“家”的氛圍,這個“家”是個性化的,反映著網民個人的品位和愛好,并能由此衍生出新型的網絡人際關系,使網民與網站的關系更為密切。
3、網絡書店將“一對多”營銷變為“一對一”營銷。對消費者而言,傳統書店提供的服務是粗放的,圖書按類別上架,消費者在各類圖書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傳統書店很少考慮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延伸提供得較少。而網絡書店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營銷,將每一位網民看成有獨特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向的個體,對其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用最適當的訴求方式向網民促銷。提供貼心的服務。提高網民的滿意度。
網絡書店作為一種獨特的消費場域。網民個人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他們不僅可以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書籍,還可以對書籍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獨立觀點。另一方面,在網民之間,以書為紐帶構建起某種聯系和默契,他們可能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可能會選擇同一本書或同一類書。他們可能都熱衷于參與到書籍的評論中去,并通過網絡來結識志同道合之人。簡而言之,以網絡為媒介的傳播不只著眼于資訊的傳送接收,它更重視參與和互動,進而建構起一種共享某種價值的“伙伴”關系。
二、網絡虛擬社群及其特點
虛擬社群“由一群具有共同興趣的人有意識地組成”,可能保有真實社群的特征,包括互動、共同的目標、認同感和歸屬感、各種規范、不成文的規則等。虛擬社群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持續性的互動,并從互動中發展出互相信賴及彼此了解的氣氛。臺灣學者萬榮水、粱瑞文將虛擬社群的演變歸納為四個類型:一是傳播資訊、經驗分享;二是線上交友、凝聚情感;三是消費興趣、產品及內容導向;四是強調即時互動的社群連結。虛擬社群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通過發表訊息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并通過網絡平臺結識朋友,在互動中形成情感認同。虛擬社群在網絡購物中的應用還體現在。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優化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強烈的“黏著力”。并能利用即時互動機制。將網民集結起來,形成一個有共同目標、利益訴求和認同感的群體和團隊。“一旦虛擬社群形成,它最寶貴的資產有兩項:一是社群成員間的相互信任以及對社群的忠誠度,一是社群累積了豐富的成員資料,對成員的生活風格、消費風格以及購買習慣了若指掌”。
網絡虛擬社群的特點:
1、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之上。網絡虛擬社群并不以地理區域和面對面溝通為前提,而是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人通過網絡聚在一起,分享經驗,交換心得。討論大家關心的話題。網絡書店突破了原來地理上的局限性。聯結起所有網民個體。同樣作為愛書之人,能夠在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暢所欲言。
2、通過溝通與交流建立情感上的聯系。虛擬社群的形成來自于“互動”,網絡成員在充分的討論中形成某種文化共通感,滿足他們學習、分享、興趣、幻想、建立新友誼的需求,增加歸屬感。
3、在群體環境中塑造自我形象。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除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外。還有兩種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群體交往中,個人往往根據特定的交流情境選擇適當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以期獲得他人的尊重。實現自我的價值。虛擬社群的匿名環境鼓勵人們去創造網絡身份,網民通過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對社群產生影響,獲得杜群對自我的評價,不斷完善自我形象。
三、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
式
現代營銷理論強調4C原則,即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4C理論認為,企業應充分了解顧客的需求,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減少顧客精神和體力的耗費,并通過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在網絡營銷中。我們可以對4C理論中的Communication(溝通)原則進行引申:網絡營銷不僅要實現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還應為顧客與顧客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創造便利條件,即通過建構虛擬社群來提升顧客體驗,增強顧客心理上的認同感,進而樹立電子商務網站的良好形象和口碑。穩固現有顧客,吸引更多潛在顧客。
網絡書店開發和經營虛擬社群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建立開放式討論平臺。網絡書店通常都會提供評論功能。對于每一本圖書,網民都能自由地發表評論,分享關于同一本書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如當當網,在每一本書的內容介紹之后,提供了便捷的“寫評論”功能,并可以選擇“心情指數”和“閱讀場所”,同時可以對該書評分。開放式討論平臺的建立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用戶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在多元評論的表達中形成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經驗分享,共同體會讀書的樂趣。對于要選購書籍的網民來說。其他網友的評論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閱讀他人評論的時候,網民還可以評判其“有用”或者“沒用”。網民的投票代表了群體對于某篇評論的認可度,對于評論發表者而言,這無疑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卓越網除了為網民提供針對書籍本身發表的“用戶評論”功能外,還提供了允許更隨意交流的“用戶論壇”,網民可以自由發起話題,這使得網民的線上交流更為輕松。
2、挺供博客(個人空間)服務。博客可以抒發和記錄個人情感,展現個人思想,是網民進行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徑。博客以其對話和互動機制使網民聚集起來,在張揚個性的同時也促成了交流圈子的形成。在當當網上注冊之后,網民即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個人空間中除了有訂單管理、賬號管理等常規內容之外。還可以集納網民發表的所有評論文章,并能查看到其他網友的留言。網民與網民之間可以互相“關注”,這類似于博客訂閱(RSS)功能,一旦網民的個人空間有了更新,“關注”他的其他網民就能即時獲知。通過這種方式,網民之間建立起默契,能實現深度交流,繼而產生認同感和凝聚力。當網民之間發展出密切的人際關系時,他們將舍不得離開這個社群。將博客功能做得較為完善的是亞馬遜網站(),它提供了包括作者博客、編輯博客、專家博客等幾種形式,并將博客文章按主題(topic)分類,為網民瀏覽博客設置了便捷通道,其評論、推薦、定制、訂閱功能也一一俱全。
3、提供“個人化”平臺。網絡書店在構建虛擬社群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每一個網民個體的需求。為網民提供個人化的特色服務,使其在網絡中找到“家”的感覺,這樣才能實現顧客維系的目標。當當網提供了面向網民個人的“在線書架”功能。使用“書架”功能,可以將自己的圖書整理到書架上,并標注哪些正在讀,哪些已經讀過,哪些還沒有開始讀。網民可以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進度,將讀書生活延續到互聯網中。每個人的書架都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閱讀喜好,通過網絡的聯結,網民可以認識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朋友。
4、設立評論員制度。對于網民的原創評論,網站應建立適當機制予以評價和鼓勵?!霸u論員制度”是激發網民的積極性、增強網民的歸屬感、提升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例如,當當網將評論員頭銜分成初級、中級、高級、特級、專家級五個級別。評論員頭銜的獲取與網民寫評論的積極性和評論的質量直接掛鉤。卓越網則將那些優秀的評論者分為千佳評論者、百佳評論者、十佳評論者、最佳評論者。當網民擁有這些“榮譽”之后,將會提升其在卓越網中的地位和聲譽。并能參加卓越網組織的各類活動。網絡書店設立的評論員制度能夠賦予網民某種網絡身份,使網民不斷確認自己是屬于哪個群體或文化圈子中的一員。
5、利用信息關聯技術滿足網民需求。利用語義分析技術和關聯技術,網絡書店可以根據網民的信息選擇為其提供同類商品推薦及相關商品資訊。即以內容為導向。挖掘網民的消費興趣,為網民量身定制產品清單,讓網民充分感受到網絡書店的便利性,幫助網民節省尋找商品的時間和成奉,實現網站與網民之間的利益整合。當當網和卓越網都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當網民選擇某一本書的時候。網站會自動關聯到相關商品,并以“購買此書的顧客也購買了”、“查看此書的顧客也查看了”、“相關新品推薦”、“瀏覽更多同類商品”等方式列舉出來。網站還能通過分析網民的瀏覽歷史來進行書籍的個性化推薦。
6、由網民作為信息生產者對網站內容進行創造和提升。網民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信息生產者的角色體現了網民的主體意識。網民通過適當的形式為網站作出貢獻,有利于增強其對網站的歸屬感,前文提到的為網站寫評論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當然。還可以通過更多途徑來實現網民協作創造的主體性。例如,蔚藍網為網民提供了“添加標簽(tag)”功能,每個網民都可以自主為每一本圖書添加個性化標簽,同時可以根據標簽來查看相關的圖書列表。標簽是由網民創造的一種圖書內容索引形式,它成為傳統圖書分類法的有益補充,為網民獲取圖書信息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指引”。
7、舉辦網友活動。傳統書店為維系與讀者之間的關系,通常推行會員制,定期舉辦會員活動,例如書友會、讀者見面會、人文講座等。這種形式在網絡書店的經營中仍可以采用。網絡書店可對網民資料進行分析歸類,舉辦適合各個群體的網民參加的特色活動,將網民的線上聯系延伸至線下。為拓展網民的現實社會關系創造契機,同時進一步鞏固社群關系,增強社群意識。不過,從目前網絡書店的經營現狀來看,由網站組織的面向網友的活動還顯得不太豐富,活動創意性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