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8 06:22:56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英語競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競賽的作用;競賽能力;賽前輔導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05-0036-3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10
1 . 引言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簡稱NECCS)是全國唯一的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競賽活動,旨在促進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高,激發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英語學習成績優秀的大學生。競賽分A、B、C、D四個類別,其中C類考試適用于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參加。歷年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的考生人數多,所占比重大,學校也非常重視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活動,并積極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自2011年,教務處和外語學院針對入圍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決賽選手制訂了詳細的競賽培訓方案,安排指導教師進行賽前輔導,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競賽能力。經過兩年的賽前輔導實踐,輔導模式是否得到學生的認同?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競賽水平?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的形式對入圍201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的2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為以后進行類似的競賽賽前輔導提供啟示。
2 . 英語競賽的作用
2 . 1 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英語競賽題型靈活多樣,涉及知識面廣,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能拓寬學生思路,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熱情。學生在從積極備考,到考場發揮,再到賽后總結等一系列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分析和思考,學生的英語能力能得到提升。非常明顯,經常參加英語競賽的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比其他學生高很多(陳柳悅,2011:119)。
2 . 2 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教學“可以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英語競賽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平臺,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鼓勵學生加強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們之所以喜歡參加各種英語競賽活動,是因為通過競賽能將自身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馬海旭等,2009:46)。
2 . 3 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社會中,鼓勵學生參加英語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勇于競爭的意識。同時,參加競賽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當考試成績不夠理想,或因幾分甚至0.5分與決賽或特等獎失之交臂時,學生要學會勇敢面對,坦然接受,并分析原因,樹立信心,準備再次參加競賽來展現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3 . 研究設計
3 . 1 研究問題
本研究探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賽前輔導的可行性及其教學效果。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1)學生對賽前輔導是否滿意?還存在哪些具體問題?
(2)學生對賽前輔導有何看法以及有哪些個人收獲?
3 . 2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湖北工業大學入圍201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的22名選手,其中有10名來自09級(大三),10名來自10級(大二),2名來自11級(大一)。
3 . 3 輔導模式
通過對選手初賽成績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強項和薄弱環節,結合2012年競賽C類樣題及初賽試題的題型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師進行專題策略講解,依托我校語言學習平臺的訓練模塊及海量的信息資源庫,組織競賽團隊開展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強化訓練及小組交流討論活動。具體輔導方案如下(見表1):
3 . 4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以一份自行設計的問卷為主要數據收集手段,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對賽前輔導的滿意程度,對教學組織方式的態度,對授課教師及授課內容的評價以及對所發輔導資料的看法。
(2)抽樣訪談。隨機抽取2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旨在了解他們對賽前輔導模式比較深入的看法以及個人收獲。
4 . 研究發現
4 . 1 學生對賽前輔導的滿意度及存在的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問卷發放22份,回收20份。問卷結果表明,學生對這次賽前輔導是比較滿意的(見表2),對這種以教師專題策略講解為主,結合模擬考試、小組交流的教學組織形式持肯定態度。90%的學生對授課教師及授課內容評價較高,認為“授課教師非常認真負責,教學內容詳盡實用”①?!敖處熒险n能夠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各方面擊破,并且能夠與學生互動”。但25%(5人)的學生表示“輔導資料感覺有點難,數量有些少,希望多發一些閱讀、改錯、聽力的資料”,30%(6人)的學生認為“輔導時間比較倉促”,“輔導時間還可以長一點”。
4 . 2 學生對賽前輔導的總體看法及個人收獲
抽樣訪談。在22名學生中隨機抽取2名學生進行訪談,主要談談學生對賽前輔導的總體看法及自己的一些個人收獲。被采訪的2名學生都比較認同這一競賽輔導模式,覺得這種集中式的賽前輔導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并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個人收獲方面,學生認為,英語技能得到了提升。通過教師系統的分析講解,學生對某些較為生疏的題型如完形、改錯有了一定的突破,對各種不同的寫作模式和閱讀技巧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另外,集中強化輔導不僅是為了提高英語競賽能力,在決賽中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總結英語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使自己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基礎。
5 . 結論和建議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的形式探究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賽前輔導的可行性及其教學效果,結果表明賽前輔導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同,也正是學校的重視、學院的支持、選手的努力,這兩年我校英語競賽成績有了顯著提高。但賽前輔導對于學生競賽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逐步顯現的過程,也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短期賽前輔導和長期教學積累相結合
短期賽前輔導能為學生營造積極的英語學習氛圍,指導教師有針對性的專題策略講解有利于學生英語競賽水平的拔高,但競賽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需要在平時學習中不斷累積。因此,短期賽前輔導應與長期教學積累相結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英語競賽內容和平時課本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意識,鼓勵學生通過參加競賽來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
(2)加強競賽指導教師團隊的建設
學科競賽工作的成功與良好成績的獲得,主要依靠廣大教師的不懈指導(汪合生、王守先,2012:136)。英語競賽題量大,題型多樣且富于變化,而相應的輔導資料并不豐富,決賽賽前輔導時間也比較有限,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自身要對競賽題型有透徹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并善于搜集相關資料,把握重難點。教師之間既要分工明確,也要相互交流、資源共享、配合默契。只有加強指導教師團隊建設,才能有效地保證英語競賽成績的穩定性。
(3)完善學科競賽激勵機制
學校要進一步完善英語競賽激勵機制,激發廣大學生參與英語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培養英語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對獲獎的學生,給予學分獎勵和現金獎勵;對指導教師,給予課時的補助和現金獎勵,在科研教學考核及職稱評審時給予政策傾斜;對組織競賽較好的學院給予表彰或物質獎勵。通過學科競賽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使學科競賽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瞿紹軍,2012:3981)。
參考文獻
陳柳悅. 從大學生英語競賽到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8):118-11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馬海旭、張景耀、陸殿生、姜春香.英語競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6):45-47.
英語競賽第二課堂心理素質參與意識
一、引言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能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所以,教師有責任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進行訓練,使學生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最終養成自覺運用英語的習慣。而所有的這一切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語的機會,營造語言學習氛圍,優化英語語言學習情境,最終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授課方式單調,基本上是以教材為中心。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英語教學課,實際上成了語言知識課、語法講授課。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接受的只是有些機械、呆板的語法規則,學生的大腦成了儲存單詞、詞組、句型等的“倉庫”。這樣的授課方式必使學生們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與學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英語教學要重視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英語。
二、理論依據
當代外語教學深受人本主義思想和新弗斯語言學說的影響。這些理論都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潛在作用。哲學上人本主義要求從整體上理解人的一切。據此羅杰斯(Rogers)提出個性充分發展的教學觀,要求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能夠適應各種變化,從而在智力和情感上都能夠取得創造性的發展。現代心理語言學理論(Chomsky,2002)則強調人類大腦固有的語言學習機制和學習者主觀因素及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理論也體現了外語教學重視學習者因素的理念。它最早是由Richterich(1972)提出來的。需求分析模式指出了如何滿足外語學習者在未來的語言使用環境中的交際需求。教師運用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學生對外語教學的要求,即他們希望從外語教學中獲取什么。
Brindley(1989)和Robinson(1991)提出了客觀需求(objective needs)與主觀需求(subjective needs)的概念。他們把所有關于學習者的客觀情況(如學習者目前的外語水平、語言學習中的難點等等)籠統地稱為客觀需求,而把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中的認識和情感需求(信心、態度等)概括為主觀需求。需求分析對教師課堂設計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這在外語教學中的集中表現就是給學生以主動活動的機制、空間和環境。新弗斯學派是結合語言使用環境研究語言的代表,它要求外語應在使用環境中學習,語言功能只是構成一個語義系統的起具體作用的語義成分。英語第二課堂即英語課外活動則為模擬、再現語言使用環境和使用過程提供了場景,使英語學習成為超越課堂時、空、背景的立體化的交際活動情境,打破了傳播式的平面結構。這樣,就形成了課堂結構的立體化,為英語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三、基本特征
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在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外語教學研究也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呈現“從多學科多角度進行研究的趨勢”(劉潤清,1999)。近年來,各種英語賽事競相涌現。其主辦單位上至中央電視臺、國家級出版社,下至各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這些賽事的范圍、規模、對象等因競賽內容和類型不同而不同。全國性的英語大賽,在高校范圍內舉行的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等等。
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活動,研究者習慣把它籠統地歸于第二課堂。所謂第二課堂,是相對于傳統的正常課堂教學活動而言。它指的是學校在課外以傳統的和現代的科技手段營造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個性化學習、接觸和使用英語的空間。
(一)自愿性
自愿性就是指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參加課外活動的項目。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選擇加以指導,但不能作強制規定,自愿是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前提條件。課外活動是學生獨立自主開展的活動,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自治、自理的特點,因此,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教師在活動中僅僅起到輔助的作用。
(二)廣泛性
課外活動的內容不受教學計劃、大綱的限制,可根據參加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學校、班級不同的情況自行決定。凡是符合英語教學大綱有關教育培養目標的各種活動,均可成為選擇的活動內容。
(三)情境性
在英語課外活動中,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在真實的英語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一系列的英語活動,因此,它具有真實情境性的特點。
四、主要意義
由于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也不是第二語言,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有少量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課后就基本上失去了使用英語的環境。而對于語言學習來說,語境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語境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也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語言意義的理解、表達以及語言功能的實現都需要通過語境。在一種良好的語境中,學生便會克服對體態語等副語言特征的依賴,更好地運用、掌握英語這門語言。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就是要給學生創設較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相對逼真的環境中運用語言,充分體現語言的交際作用。
大學生德智體美教育的綜合化,是外語教學理論之所以產生新趨勢的時代背景、大前提。它把作為受教育的人,看作是由身體、情感、品質、意志和行為等因素組成的整體,這些因素雖然互相區別,但相互關聯,密切配合,具有整體的統一性。教育將通過一種可以調動、拓展和發揮受教育者全部能力和生活的活動制度,對他們進行全面培養,以實現人的最高生活價值。大學生英語競賽重視學生作為整體的統一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競賽活動又為學生而設,在教育活動的受益面中,學生也是主體,應按學生的需要取材、施教。
(一)心理需求
聯系生活,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要把生活引向學校,也要把學校引向生活。就大學教育范圍而言,自學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對學習者的人文關懷,充分考慮到學習者個體特征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各種心理需求。英語競賽活動恰恰可以滿足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
(二) 參與意識
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外語內容的綜合性,把基礎知識教學與運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大學生英語競賽面向全國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提倡“重在參與”的精神,旨在全面培養大學生英語素質。因此,積極參加英語競賽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參與意識。
(三)團隊精神
尊重、信任學生,尊重他們的班組關系,尊重他們自發的創造性。學生為準備參賽,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外尋找資料、與同學協作、交流和磋商、進行反復學習和實踐。這就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自覺地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在課外延伸。
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指導下,開展英語競賽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潛能和積極性,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喜愛,而且,它對大學英語課堂有較強的補充、延伸作用。當然,在開辟英語第二課堂、創設英語學習情境的活動中,教師應適時給予學生一些具體的業務性的、方法性的指導和心理輔助,以使更多的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中去,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應不斷對其英語競賽方面的實踐做出總結及分析,以期為豐富和發展情境教育理論做出貢獻。
五、結論
大學生英語競賽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脫穎而出,同時為學校爭光。各種競賽活動既可以檢驗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又可以幫助學生大幅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將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水平推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Brindley, 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Chomsky Noam.語言與心智研究新視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Richterich, R. 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M].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72.
[4]Robinson, P.ESP Today[M]. Prentice Hall.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Itd,1991.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舉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不強、缺乏英語思維方式、出現語言僵化現象的現實狀況。大學生參加該項競賽以及教師針對性的輔導,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
大學生;英語競賽;綜合運用能力;競賽輔導;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現狀
1、實際運用能力不強
相比以前,大學生英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普遍存在實際運用能力不強,尤其是聽說寫能力較弱的現象。很多大學生學了多年英語,仍然說不出、聽不懂,不會寫,屬于“啞巴英語”、“聾子英語”。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絕非僅體現在某些語言技能上。張文霞,羅立勝曾經指出,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比較好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構詞知識和語法知識;二是比較全面的語音使用技能,如聽說讀寫譯;三是相關的文化知識,包括本族語以及目的語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背景;四是相關策略,包括學習策略、交際策略等。對于語言知識,很多學生語音不全,不懂構詞規則,雖然掌握了一些語法規則,但不會靈活運用。比如,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只注意單詞的表面意思,對詞的潛在意義,尤其是詞的精神及不同語境中產生的不同語意知之甚少;對于語言使用技能,大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稍微強些,但聽說寫譯能力明顯偏差,比如在雅思考試中,中國考生的口語和寫作成績幾乎是全球倒數第一;對于相關的英語文化知識,更是缺乏,很多大學生根本不了解語言知識背后的文化背景,要想更好地學好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習和交際策略,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講究學習方法,死記硬背,一旦多年不再接觸英語,將會忘得干干凈凈。
2、缺乏英語思維方式
語言是社會和文化的產物,是生活在特定社會和文化中的人所持有的思維方式的表現。社會和文化的差異決定了語言形式和思想表達方式的不同。根據語言學家對語言的分類,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以“客氣”這一概念為例,中國人習慣用謙遜的方式來表達,這樣就產生了“我沒啥好說的”、“哪里,哪里”之類的說法,但英語國家的人卻無此類習慣。另外,“籠統”的觀念也是漢語有的思維,因而我們就有“差不多”、“還可以”、“馬馬虎虎”等說法,籠統的思維方式無疑會帶來籠統的表達方式,如果用我們特有的思維方式去說英語和寫英語文章,結果可想而知。在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僅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培養,而不注重培養英語的思維方式,不用英語思維去學習和思考問題,導致英語學習效果欠佳。
3、出現語言僵化現象
語言僵化這一術語最早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語言學家Larry Selinker 在中介語研究中所提出的。這種現象指的是外語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后就處于一種仿佛停滯不前的徘徊狀態。他認為95%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語言能力的獲得上會出現僵化現象。在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在聽說讀寫等幾種語言能力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僵化現象。其中,口語能力僵化最為嚴重。大多學生無法用英語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講英語時結結巴巴、力不從心,表達范圍和手段狹窄。其次是寫作能力。表現在文章主題不突出,內容空洞,篇章結構不合理,邏輯關系不強,語言知識不扎實等。另外兩種僵化現象出現在聽力和閱讀理解方面。聽力的僵化表現在大部分學生聽不懂快速的句子,閱讀理解的僵化表現則是詞匯量不夠。
二、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試題中的體現
1、競賽試題體現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要求
隨著教育部對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評估也日益科學,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在各個層次中,對聽力理解、口語表達、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翻譯以及詞匯量的掌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自1999年創辦以來,已歷經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競賽堅持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指導,目的在于夯實和擴展大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充分體現對大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考察,在設計思路上與四六級考試進行區分,在題型、題量、語速和詞匯量等方面都不僅僅是四六級考試的翻版,目的在于通過比賽激發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其綜合運用能力。競賽試題很好地處理了語言知識和語言交際能力、準確性和流利性、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領會能力之間的關系。自競賽創辦十余年來,競賽試題的設計日益完善,試題的主、客觀比例日趨合理,試題的題型不斷變化,主觀題比重逐年增加,反映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特點和精神,有效地指導了廣大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推動了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有效地指導了廣大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促進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全國大學英語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2、競賽試題體現了英語教育的內涵
英語教育在字面上可理解為“英國語言教育”,也可理解為“英語文學教育”、“英語文字教育”或“英語文化教育”。但在中國,常常作片面化的理解,把“英語教育”當成“英語教學”,僅僅把英語看做一種工具,也即把英語教育當成工具性教育,不把英語作為一種文化素質來培養?!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展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在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家文化知識的傳授,也即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在大學生英語競賽試題中,題材豐富多彩,體裁多種多樣,有反映英語國家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有跨文化交際的,還有討論學習方法的,還有社會最新熱點的話題,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效果在這部分的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可讓學生懂得,國與國的文化不同,人們的交際方式也會不同,光學好語言,不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是無法有效地交流溝通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習絕非僅僅是語言的學習,更應該涵蓋文學、歷史、地理等綜合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3、競賽試題體現了對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
正如前面所言,英語學習不僅僅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更要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19 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特別經典的定義:“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文化差異必然伴隨著思維差異。所謂“思維差異”,是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思維方式上與中國人的差異。思維方式是人類文化現象深層本質,是屬于文化現象背后的,對人類文化行為起支配作用的穩定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是思維的重要載體,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了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特色,語言和思維不可分割。語言既是思維的工具,又是思維的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維相互依存。
大學生英語競賽試題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更多地通過題目的設計讓大學生們識別和了解英漢兩種交際文化在生活各個層面中的差異。比如在翻譯題中,把“老師,您早”翻譯成英文,如直接翻譯成“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太正確,因為在英語里,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一般不用作稱呼,應改成“Good 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再比如,漢語的“雨后春筍”可以借用英語短語“just like mushroom”來表達,因為英國不產筍,英語里“bamboo”(竹) 一詞也是外來語。
三、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教師輔導,促進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1、將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寓于日常教學活動中
大學生英語競賽為大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教師得以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對學生的競賽輔導寓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從而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
大學生英語競賽可以有效延伸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競賽輔導和日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滿足學生的多種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體現“重在參與”和力爭更好的精神,全面培養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通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也可以有效促進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實現英語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
2、在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中體現英語思維和文化背景
首先,在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漢語和英語的思維差異,了解英語與漢語不同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上,幫助學生了解并熟知在日常交際、閱讀理解、英語寫作等許多方面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的思維差異。一方面,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多注意運用英語思維,注意漢語和英語的思維差異;另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能夠體現思維差異方面的試題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掌握英語思維方式。
其次,在輔導過程中,也須引導學生認真領會語言知識背后的文化背景。一方面,要求學生擴大英語閱讀量,只有在大量閱讀過程中,才能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社會、地理等文化背景,做到真正深入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對英語國家概況進行集中輔導,從而對英語國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3、明確大學生英語競賽的相關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案
根據大學生英語的考試大綱,明確大學生英語競賽的命題范圍、命題方式和題型結構,針對各個不同層次,專門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案。
首先,在大學生英語競賽考試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及考試測驗中尋找各班的英語尖子生,或者在英語俱樂部中選拔適合參加英語競賽的苗子,鼓勵這些學生報名參加考試。
然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了英語競賽試題的訓練,適當給學生作一些智力測試以及聽力、翻譯等方面的試題,使學生能較早地適應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考試。同時,鼓勵這些參賽學生參加學校的英語俱樂部,在課余時間舉行不同的英語分項比賽,以便讓同學們更好地練習口語。在每學期的期末階段口語測試的環節,對這些參賽學生進行專門的測試,以檢驗學習的成效。
最后,在初賽結束以后,將參加決賽的學生抽出來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訓練,單獨輔導,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制定對聽力理解、口語表達、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翻譯和詞匯量的個性化輔導方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其英語水平上升一個臺階,以其在競賽中能取得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沈琳,劉建新. 獨立學院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 科技信息,2012(25)228-229.
[2]劉曉艷. 了解英語文化,運用英語思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4)139-140.
[3]陳微. 從全國大學英語競賽看提高我校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J].中國輕工教育,2006(???10-112.
[4]馬君巖.談大學生如何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J].科教文匯,2008(4)上旬刊.100-102.
[5]李楓.漢英思維方式的差異與第二語言的學習[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增刊)136-142.
[6]李春燕,高靜,王東偉.大學生英語學習僵化現象淺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6(2)8.2.54-55.
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策略意義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由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其目的是為了配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水平評估工作,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精神,促進大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激發在校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大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的一個賽事。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由于是全國性的英語賽事,所以對于參賽選手的選拔和賽事的規格都要求比較高,高等學校也都在認真的準備積極參加大學生英語競賽,在競賽選手的選拔、培訓、考核等環節都出現了一些可以借鑒的內容,本文就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策略及意義進行論述。
一、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的策略
1.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選手選拔策略
高等學校普遍重視大學生英語競賽,在進行選手選拔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主導作用,應該做到積極組織好校內選手的選拔工作。高等學校在進行選拔的過程中應該建立起一整套科學、公平、公正的考評體系。在進行大學生英語競賽選手選拔的過程中應該由高等學校教務主管部門,進行將大學生英語競賽選手選拔任務分配到各個系部,鑒于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參差不齊,鑒于公平起見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可以對報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聽力、翻譯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在作好初選工作的基礎上將參加考試的學生成績進行綜合排序,將那些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強的參賽選手挑選出來,在確定參加培訓的人員數量上可以由各個系部進行確定。然后在經過培訓之后在進行最后的人員選拔,盡可能做到將更加優秀的選手能夠在普通學生中脫穎而出。
2.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賽前輔導策略
高等學校的各個系部在選拔好參賽選手的基礎上就是進行參賽選手的輔導和培訓工作。如何制定合理、準確、切實可行的培訓輔導方案,是爭取奪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獎項的先提條件。在進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賽前的輔導過程中應該對于大學生英語競賽進行詳細的評估,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把握其規律性、掌控好多樣性的規律。
在進行輔導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大學生英語競賽的內容,做到具有針對性,由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考核形式包括了兩種考核的方式:一種是筆試另外一種是演講的形式,主要考察學生對于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英語的運用能力。在指定輔導方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內容,針對不同的考核項目應該選擇不同的英語教師進行輔導,做到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版塊內容的輔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輔導教師有針對性,學生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也具有系統性,由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不屬于過關考試,而是屬于水平能力的測試,主要測試的是參賽者對已有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綜合運用的能力,在考核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具備考場的快速反應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口語、聽力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輔導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內容,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賽前輔導。
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的意義
1.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對于參賽選手的意義
在競賽前進行輔導有助于參賽選手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出題方向,讓參賽選手做好充足的準備,由于英語競賽不同于其他的理工科的競賽,存在智商性的考察和邏輯性的考察內容,英語競賽的考察多數是知識性的積累過程。在賽前進行綜合英語知識的輔導還有利于學生賽前心理準備,讓參賽選手在較早的時間內適應整個賽事的準備??傊?,通過賽前英語口語、聽力、書面表達內容等的英語基礎知識的輔導,對于參賽選手在大學英語競賽中取得良好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于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作用分析
高等學校大學英語賽前的輔導,有助于能夠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形成課堂與課程外的有效教學的相互結合,由于大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單一化,進行大學英語賽前的輔導還能夠有助于以更好的方式來指導大學英語的教學,使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沿著英語應用能力進行教學和學習。另外,在參賽選手的培訓過程中也給其他周圍的學生創造了學習英語的整體氛圍,可以使同學之間協作、交流和磋商,進行相互的學習和借鑒,讓英語學習變成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項有樂趣的學習活動。通過對于參賽學生的輔導,能夠培養周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日常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這些參賽選手的效應,積極地影響周圍的同學,讓周圍同學能夠在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中提升英語的能力。
三、結束語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作為全國性的比賽,高等學校在充分重視的基礎上應該不斷的完善競賽的輔導策略和輔導方案的,有利于參賽選手在比賽之前就能夠了解比賽的整體情況,對于比賽的題型和實際的考察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就能夠更加積極地促進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具有目的性。另外,高等學校的教務主管部門應該積極主動的將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選拔工作統領起來,在進行選手選拔的過程中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程序進行選拔,讓優秀的大學生英語愛好者能夠從普通學生中脫穎而出。同時由于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考察內容全面而又具有積累的作用,所以在進行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輔導過程中應該注重知識性輔導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的培訓。對于大學生進行選拔大學生英語競賽的參賽選手,不僅可以提升學校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讓大學校園彌漫著英語學習的氣氛。
參考文獻:
[1]馬海旭,張景耀,陸殿生,姜春香.英語競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06).
[2]史揚.關于高職學生參加英語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時空,2011,(05).
關鍵詞: 英語口語競賽 現狀分析 形式與內容 評判標準 口語語篇能力
大學階段各級別英語口語競賽是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很好的檢驗。對于學生而言,參加口語競賽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還可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增強心理素質。對于教師而言,口語競賽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在競賽中獲獎是對前一段教學工作的肯定,在競賽中失利則能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由此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南通理工學院于2014年5月正式升級為本科院校,在此之前主要參加的是高職高專類英語口語競賽,主要有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英語口語技能大賽(原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下文簡稱英語技能大賽)和“外教社”杯英語演講大賽兩大類。由于學院建校時間短,且原來是一所??圃盒#瑢W生平均水平較低,從2008年參賽至今,在這兩類比賽中只取得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四次。但是,自從參賽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些賽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指導老師也逐漸熟悉了賽事和指導方向。與此同時,參賽過程中一些問題逐漸凸顯,這些問題是為什么參賽學生尚未獲得一等獎甚至更高獎,即參加全國賽的資格的原因。本文將對南通理工學院近年來參加英語口語競賽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在今后的競賽中取得突破。
一、學生參與面不廣,拔尖人才不多
作為一所前身為高職高專的新晉本科院校,生源素質缺乏優勢,尤其缺少英語拔尖人才。在校級初選中,許多班級很難選出語音較好、表達流利的學生,直接導致口語類的競賽無法大范圍展開,全院幾千人學習英語,卻只有二三十人參與競賽,可見參與程度之低。個別表現比較突出的選手基本上囊括了各項賽事參賽的資格,比如本院就曾出現某些學生既參與了英語技能大賽又參與了英語演講大賽,而其他學生基本無緣決賽。這些學生畢業后,后續人才接不上,無法形成代代接替的良性循環。
二、競賽形式和內容與實際教學有較大的差距
前述的兩項大賽都是省級比賽。英語技能大賽包括初賽與復賽,初賽為復述環節,復賽包括現場描述、情景交流、即席辯論三個環節。英語演講大賽的安排則分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分組演講和辯論演講幾部分。雖然當前的高職高專教學和本科教學都提倡以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技能為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通過江蘇省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簡稱B級考試)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這樣的等級考試。從而導致大部分課時需圍繞等級考試,鍛煉學生聽、寫、讀、譯的能力,而剩余的課時里雖然安排了說的環節,但是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實際教學中只能采取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形式和內容,往往只有復述和定題演講還具有可操作性,其余形式基本都不能展開。能參加英語口語競賽的學生在所有學生中口語水平是最高的,因此,平時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幫助很小。也因此,每次在組織學生參賽時,老師和學生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針對性訓練,以期短時間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這種短時速成的方法,雖然會有一定的效果,卻與競賽最主要的目的相悖。
此外,這兩項競賽的內容也與實際教學內容相差甚遠,例如在英語技能大賽情景交流這一項中,內容包括一般日常交際、企業介紹、產品介紹和涉外業務等,而實際??朴⒄Z口語教學的內容則以行業英語為主,有許多專業不會涉及這些環節,但會涉及其他環節,如數控專業的行業英語就只涉及各種操作控件的英文名、最新技術的說明等。實際上,最適合參加英語技能大賽的是工商管理類學生。這種不一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除工商管理類學生以外所有專業學生的參賽熱情,這種競賽不能完全檢驗實際教學,不能反映教學中的不足,對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三、評分標準缺乏指導性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我們要培養的學生“不僅需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能力”,“能就日常話題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話題進行比較有效的交談”。以英語技能大賽為例,初賽的評分標準是從選手的發音、語調、語法標準、交流效果等方面考評,競賽時間不足或超時也會扣分;復賽的評分標準則看重參賽選手的語音語調、語法邏輯、信息覆蓋、交流效果等,同樣,語速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由此可見,職業性在競賽中完全沒有得到體現。
評分標準的片面性使得在選拔過程中“重語音輕能力”的現象時有發生,畢竟,語音語調的調整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有些學生因為總有一兩個頑固音導致最終落選,十分可惜。此外,在語速的評判中,競賽時間不足導致扣分這一點有待商榷,因為有些學生雖然本身語速很快,但是發音十分清楚,實際上并不影響整體的發揮,但是因為這個標準使得這些學生不得不放慢語速。在平時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能因此忽略不同行業的崗位對英語能力的不同要求的訓練。
當然,要在口語競賽中體現職業性對競賽的形式、內容、評價甚至是場地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短時間內完全具備不太現實,但希望能在今后的比賽中逐步實現。
四、學生口語語篇能力有待提高
在日常教學和競賽前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指導老師發現在“聽、說、讀、寫、譯”中,學生普遍存在“聽、讀”能力勝過“說、寫、譯”能力的現象?!奥?、讀”屬于輸入性運用,強調吸收和理解,而“說、寫、譯”則屬于輸出性運用,強調內化和應用,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重輸入輕輸出,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往往只能應付最簡單的日常交際。
筆者在多場校內選拔賽中發現,學生應付日常交際一般沒有問題,但是一旦涉及的問題較為深刻,就會出現以下現象:有的學生的發言雖然較長,但內容往往重復、空洞,只是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達;有的學生無法正確地、準確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含義,屬于能聽懂老師的提問但無法回答;有的學生說話沒有條理,也沒有邏輯性,例如一件事情的敘述既不按照時間順序又不按照空間順序,而是隨心所欲,想到哪里說到哪里;還有的則一進入競賽就緊張,無法正常發揮。此外,還有些學生口頭禪、停頓、重復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些情況與教學中以會話訓練為主的模式有關。在平時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平均水平較低,就降低了標準,只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對話練習,缺少段落訓練。
根據進一步分析可以得知,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大量練習,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語言結構和語法結構,不能在口語語篇中靈活運用是因為學生尚未將所學知識內化,缺少將知識熟練轉化為技能的能力和實踐。例如根據調查,在進行圖表敘述訓練時,學生往往先在頭腦里構建一個中文大綱,再根據這個中文大綱進行口語敘述,有些學生甚至需要在頭腦里把每句話的中文都羅列出來再進行逐句翻譯,在競賽的緊張氛圍下,學生很容易出現上文提及的現象。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這個轉化過程會越來越短,學生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好。根據指導經驗,上下午各一小時,每天2小時左右的強化訓練比較合適。當然,參加競賽的學生口語語篇能力較強,一般的高職高專學生需要大量的訓練還沒有結論。
總之,英語口語競賽的進行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的體現,是逐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的體現,也是培養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體現。英語口語競賽的進行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是對教師教學水平極好的檢測。由于各類競賽的開展時間并不長,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作為教師,我們無法對競賽的形式、內容及評判標準做出改變,只能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語篇能力上下苦功。為使學生在英語大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研究應對措施并改革教學方法,為參加競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光偉.以寫促說:提高英語成段表達能力.廣西師范學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2]李思然.大學生英語口語競賽現狀與問題應對策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關鍵詞: 大學生英語競賽 詞匯與結構 解題技巧
一、引言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經教育部有關部門批準,由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英語輔導報社承辦的全國唯一的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競賽。本競賽分A、B、C、D四個類別,A類考試適用于研究生參加;B類考試適用于英語專業本、專科學生參加;C類考試適用于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參加;D類考試適用于體育類和藝術類本科生和非英語專業高職高專類學生參加。我院學生在近幾年的競賽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筆者就詞匯與結構部分做了一些分析與研究,希望對廣大有興趣參加競賽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題的詞匯與結構部分由15道題構成,每題1分,總分15分。其中詞匯題7道,語法結構題6道,情景會話題2道。詞匯部分側重考查對詞形相近詞和語義相近詞的辨異能力、對短語動詞的認知和運用能力、對介詞與其他詞搭配使用的能力、對常用詞語的認知與運用能力;語法結構部分考查學生對基本語法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景會話題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即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應答得體。
二、重點考查內容
1.詞匯部分
單詞詞義辨析題考查詞匯量,這類考題旨在考查考生的詞匯量及運用所學詞匯準確理解具體問題的能力。選項之間不存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共性,考生只能通過題干、上下文來確定相關的意義選擇。
近義詞辨析題依據題干的邏輯意義和單詞的不同內涵確定,近義詞辨析題是考生最感頭痛的方面。由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含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考生很難決定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答案。其實,在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有時題目考查的重點就在于某一選項的其它含義,而非與其他三個選項相近的含義。另外,在英語中真正的同義詞卻很少見,每個單詞都有它不同的內涵、使用場合或用法。在選擇過程中,要依據題干的邏輯意義和單詞的不同內涵確定最終選項。
形近詞辨析題以考查單詞意義為主要目的,詞匯測試中,常考同形、同根異義詞或拼寫、發音有相同或相似的詞匯,給考生的辨別造成干擾。但歸根結底,這種題型仍以考查單詞意義為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單詞詞義辨析題的一種特殊形式。
短語搭配辨析題側重四個方面,短語類試題主要涉及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介詞短語及固定搭配、習慣用法等幾個方面。
2.語法與結構部分
(1)虛擬語氣重點考查四個方面。結構型虛擬語氣;虛擬語氣的倒裝結構(if省略);含蓄虛擬條件句;混合型虛擬條件句。
(2)非謂語動詞是出題最多的題型之一,重點考查不定式、分詞和動名詞的句法功能,以及獨立結構的句法功能。
(3)關于從句的考題主要涉及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賓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其中,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為考點,尤其是even if,at times,provided that,so long as,in case,once,now that,in that,for all,if only,so long as 等引導的從句。
(4)情態動詞。主要考查考生對情態動詞含義的掌握及情態動詞與完成時態搭配使用的掌握。常考的內容有:may/might/must have +過去分詞表示對已發生事情的肯定推測;can not / could not have+過去分詞表示對已發生事情的否定推測;should/ough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應該做的事情,實際卻未做;should not /ought no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不應該做的事情,實際卻做了;need (no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來(沒)有必要做的事情,實際卻沒做(做了)。
(5)倒裝。英語中在以下情況下要用倒裝結構:A.否定狀語位于句首句子要部分倒裝(把助動詞放在主語之前);B.only+狀語位于句首句子要部分倒裝;C.so+形容詞或副詞...或such...+that從句結構中,主句要部分倒裝;D.so,nor,neither位于句首,表示前文的陳述也適用于后者,句子要部分倒裝;E.虛擬語氣的倒裝。
(6)時態。此類題型的特點是選項為某一動詞的各種時態形式。解題可按如下方法進行:利用標志時態的信息詞。如時間狀語與時態之間存在一定的呼應配合關系。always,often,sometimes,occasionally,seldom,rarely等常用于一般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since,for,already,yet,just,sofar,up to now,by the end of,by the time等引導的時間狀語或狀語從句,常用于完成時態;ago,just now,yesterday,last week/year/month,in 2003等引導的時間狀語,須用一般過去時;tomorrow,soon,in the future,next year等應用一般將來時。另外,定語從句的先行詞前有形容詞的最高級修飾,或有first,only,last等修飾時,常用完成時態。
(7)省略句。在以if,when,while,though,unless,as,as if等連詞引導的從句中,如果從句的主語和主句的主語一致,而且從句中的謂語動詞是be,就可以將狀語從句中的主謂省略。
(8)倍數表達法。A.倍數+比較級…
a.倍數as...as b.倍數+比較級
B.倍數+the度量詞of...
(9)強調句。主要形式有兩種:It is (was)...that (who)... ; What ...is (was)
(10)連詞。競賽??嫉挠幸韵乱恍簊uch ...as,would rather ,,, than,hardly(scarcely) ...when,no sooner...than,whereas,therefore,whereby,thereby,hitherto,otherwise,nevertheless,however,furthermore,consequently。
(11)情景對話。熟悉句式結構,增強理解能力;廣泛閱讀,積累情景用語;熟悉文化差異,了解交際習慣。
三、解題技巧
1.看準就選的直接選擇法
詞匯與結構考試的題型由題句和四個備選答案組成。在四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其余三個都是干擾項。在答題時,首先應當運用直接選擇法,也就是在做題時找出題句中與備選答案相關的詞,利用語法規則,一般為固定搭配或習慣用法,直接選出答案。一旦看準,就不必再往下看,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正確率。
2.逐個排除法
在答題時,如果不能從四個備選答案中根據詞組的固定搭配或習慣用法直接選出答案,就應該從題的句子結構和上下文意思兩方面加以考慮,通過對語義、語法、邏輯的分析或通過詞匯、語法、辨析來逐個排除,確定三項都有錯誤,以便推論不知意思的項為正確答案。
3.概率確定法
做選擇題時,在備選答案中遇到生詞是難免的,這時候,不能一見到生詞就不知所措,而是應該認真推敲認識的詞,同時利用概率論的知識,比較準確地選擇答案。如果能夠認識四個備選答案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就可以做出以上的考慮;如果四個都不認識,雖用不上任何接題技巧,但也要利用構詞知識根據上下文猜一個答案,這樣至少會有25%答對的可能性??傊欢ㄒ痤},不能空著。此外,需要強調的是,考生在答題時,對判斷不準的答案,不要猶豫不決,而應該當機立斷做出選擇。
四、結語
任何類型的考試或競賽只要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和合適的復習方法就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當然絕對的技巧是沒有的,技巧絕對不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就能產生的,只要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就能掌握熟練的解題技巧。
參考文獻:
[1]Lyle F.Bachman.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
[2]馬海旭,張景耀,陸殿生,姜春香.英語競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6).
【關鍵詞】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高職 英語教學 反撥作用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C-0022-02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的各種英語賽事競相涌現。在高校范圍內舉行的全國性的英語賽事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簡稱NECCS)、“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等等。其中,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由于參賽人數多、規模大、范圍廣,成為全國性英語學科權威賽事。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析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一、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目的及分類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組織的全國唯一一個考察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競賽活動。該競賽旨在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水平評估工作,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的精神,激發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高,選拔并獎勵大學英語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開展此項競賽活動,有助于全面展示全國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改革的成果,保證高校教學水平評估有關大學英語教學的各項指標的落實,有助于大學生夯實和擴展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推動全國大學英語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該項競賽分A、B、C、D四個類別,全國各高校研究生及本、??扑心昙墝W生均可自愿報名參賽。A類考試適用于研究生參加;B類考試適用于英語專業本、??茖W生參加;C類考試適用于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參加;D類考試適用于體育類、藝術類本科生和非英語專業高職高專類學生參加。該項競賽面向大多數學生,提倡“重在參與”的精神,堅持自愿報名參加的原則,避免僅僅選拔“尖子”參加競賽,而把大多數學生排除在競賽之外的做法。
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試題結構分析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試題分值為150分,競賽的內容涵蓋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大語言技能,2012年和2013年又增設了短文改錯的題型。各種技能考查所占的分數比例如表1所示。
從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試題結構來看,試題設置主要突出聽力理解、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三方面,分別占到總分值的20%、26.7%和20%,另外,完形填空、翻譯和改錯也占到總比例的26.7%,這是考查競賽選手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賽題的設置符合高職教育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即高職英語教學應將“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能力”作為重點,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強調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運用。
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反撥作用這一專業術語專指在教育領域中語言測試對教學的影響或反作用。Messick 認為,反撥作用是指測試不同程度地影響從事語言教學的教師和從事語言學習的學生去做他們本來沒有必要做的事情。反撥作用有正向反撥作用和逆向反撥作用兩種。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語言測試,因此,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競賽對教師教學具有正向反撥作用。目前國內外許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識到英語競賽的參與度與獲獎率是體現一所院校英語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以技能大賽促進高職英語改革已成為很多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英語教學以實用為主,而各類技能大賽恰恰體現了實用的要求。由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都是自愿報名參加,而且97%以上自愿參賽的學生都通過了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因而競賽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正向反撥作用遠遠超過逆向反撥作用。如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歷屆參賽的情況就表明競賽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正向反撥作用遠遠超過逆向反撥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以賽促教。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從2006年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以來,先后共有20名學生獲得了一等獎,還有數名學生取得了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負責此項賽事的英語教研室打造出了一支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善于鉆研與學習的教師隊伍。賽前報名、收集試題資料、分析研究試題結構、賽前輔導、賽后對學生的答題情況作出詳細分析總結等,這支教師隊伍井然有序地進行這一系列工作。許多教師利用互聯網的有利資源,搭建課后和學生互動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把大賽的相關信息、題型和輔導的重點內容及時告訴學生,同時學生也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延伸到課外,交流平臺成了師生間課堂的延續。教師會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并把這些知識點返回到課堂,作為課堂的重、難點進行重點講解,使大學英語課堂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主動式學習的方向發展。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加深了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熟悉了試題類型,為大賽做了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有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是以賽促學。大一新生在入學后的12月份,就會參加一次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有一部分學生可以順利地通過B級考試。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四、六級考試以及其他的賽事就成了這一部分學生英語學習的有益補充,讓他們有了更高的學習目標,有了更高層次的理想追求,并為這些目標和理想而努力。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在倡導重在參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勇于進取、永不言敗的競技精神,有助于學生夯實和擴展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要是比賽,就會有輸贏。在對待參賽的態度和未獲獎這個事實時,筆者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從調查中了解到大多數學生認為要積極做好準備、認真對待競賽,在對待競賽中未獲獎這個事實時,9.8%的學生會感到受到打擊,很沮喪;絕大多數(83.7%)學生認為沒關系,說明自己有差距,下次再參加;6.5%的學生表示今后不再參加英語競賽活動。從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他們會為大賽做積極的準備,會為大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對待大賽輸贏的心態。
三是以賽促評。改進和完善傳統的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競賽活動有助于促進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通過競賽,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知識面不斷擴大,并在比賽中取得理想成績,所有這些都可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使評價體系不僅僅只表現為平時的單元測驗和考試,而變為更加多元化和多樣性。同時,賽前的輔導過程對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一定的評價作用。通過在賽前輔導過程中預設的語言活動,對學生在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方面作出及時評價,從而豐富評價的途徑和內容,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四是以賽促建。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促進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征,滿足了學生的多種心理需求,包括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需求、發展自己的個性興趣和特長的心理需求以及從中體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同時,大學生英語競賽有效地延續了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外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努力進取、積極上進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不斷地感受知識帶來的無窮魅力。
綜上所述,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可以成為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平臺,及時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學習英語的能力以及對學習英語的態度進行綜合分析,利用競賽對教學的正向反撥作用,積極改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秉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使高職英語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Tim McNamara.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劉潤清,韓寶成.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2013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3JGB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