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8 18:02:07
序論:在您撰寫文科開題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進行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已進入第三年,我市基礎教育正在努力貫徹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教育局領導也充分認識到由于一級完中的不斷完善和不斷擴招,我市四個主城區的二級完中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部分學校生源質量不高,數量不飽,教師待遇上不去,教師積極性受挫,學校管理越來越變形,高中考上線率靠分流。因此,如何發展特色,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如何真正提高課堂效度,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發展等問題的探索是擺在我市二級完中面前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我市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大形勢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較強的時代性,也正因為此,市教育局將【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課題交給了我們師專附中。
【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課題是在**教育理論與決策研究中心的專家及**市教育局領導幫助和指導下,針對我?,F階段的實際情況的提出。學校的發展是以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是通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的;課堂效度的提高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的途徑;特色文科學群的構建是【高中文科優質教學探索】的具體體現。
2.課題研究的定位
1)特色定位
**市四個主城區的所有二級完全中學從高中新生錄取分數上看與一級完全中學有很大的差距,我校與昆一中和昆三中的錄取分相差132分,與十中和八中也相差100分以上,這一差距決定了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特色學科群的建立和課堂教學效度的研究方向,我們的一切工作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實際上。
任何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都離不開“以人為本”,都是為了促進師生的發展。但實事求是地說,大部分教師對“以人為本”的理解是很膚淺的。課程的內容已從過去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變為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等,它們在師生的發展中同等重要,換句話說,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段,每做一件事,我們都要做到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為發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的的載體,讓學生在發展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學科跨文化意識,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會學習,有信心,有方法,會做事,我們的效率是否會更高?結果是否會更好?尤其在像師專附中這樣的普通中學?;谶@一認識,我們認為我校“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核心就是“人文特色”。
2)范圍界定
A.本課題所說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指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涉及我校教師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高中考的研究,專業水平的提升,教法的研究等;同時也涉及提高教學效益的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
B.本課題所說的“課堂教學”指我校傳統意義上的每節課的教學和廣義的由教師按計劃組織的室內乃至校外的學習實踐活動?!罢n堂教學”涉及到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問題;也涉及到課堂教學中師生教與學的理念、教與學的內容、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和教與學的管理、教與學的評價等多方面問題。
C.本課題說到的“效度”,是指新時期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中實際產生的教學效果問題,即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能夠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創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D.“策略”指的是達到一個目標所采取的步驟、方法和途徑。本課題所說的“策略”指的是促進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和在普通中學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3.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所學校的好壞并不決定于學生生源的好壞,不能說一級完中高考上線率高,有大批的學生升入名牌大學就算它辦得好;普通中學上線率沒有一級完中高,學生上名牌大學的少就算它辦得差。一所學校的好壞應取決于它是否真正把教師調動起來,是否能夠真正使他的每一個學生是否會學習,會做事,會質疑,會創新,是否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否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從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看,一所學校的好壞取決于學校的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課堂效度的好壞;既取決于學校管理評價體系的科學與否,更取決于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我校選擇“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作為子課題,就是基于這樣一個共識:我校教學發展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我校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程度;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將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課堂效度的提高提供一個平臺。
1)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促進我校辦學水平的發展。沒有優質的教師資源,一所學校的發展就會成為空話。應當說我校,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視,對各類繼續教育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很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問題,如:不少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與課堂教學脫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課堂實踐活動脫節;由于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深刻領會,對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不敢大膽嘗試,如:如何實現合作學習,如何實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如何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2)無論是學校的發展還是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是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度。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課程改革主陣地,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我校“提高課堂效度的策略研究”要力爭在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解決以下問題: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思路,教學側重點,教學方式,學習方法以及各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等,這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發揮重要作用。
3)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為重新建構新的教學策略,提供一種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通過課題研究,抓住“實踐與活動”、“合作與交往”“差異發展”這些重大命題,探討通過教與學活動,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活動,學生是如何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的。在強調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文化性及主體性等特質基礎上,將實踐活動、交往、主體性作為理論基石,為重新建構現代教學的教學策略理論框架,提供一個新的解釋系統,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4)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揭示課堂教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和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研究,幫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當前教育實踐中不合理的傳統教育觀念,徹底擯棄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壓抑學生發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價值取向影響下所造成學生虛假發展的嚴重弊端,增強實踐活動的規律性與目的性,增強教育改革的意識,明確課堂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題,整體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5)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課堂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和環節存在的困惑和辦法,可以尋求到或構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帶有學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課堂教學辦法,為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供可行性強和有推廣價值的策略。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定式,我們的研究不是僅僅找出幾種教學模式,而是努力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同時在研究的過程中,也會促進我校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的成長,促進學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我校整體辦學水平和質量。
這一課題的研究,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而且通過大家的積極探索會形成豐富多彩的、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有較高實效性的新課堂教學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爭取達到以下六個目標:
1、樹立“以師生發展為本”,重視提高教師個人素養和課堂教學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3、全面推進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優化教學過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5、提高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研究型教師;
6、提高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使學校成為務實型和研究型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7.構建文科特色學科群,為我校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專業化發展的平臺,為學生提供發現特長,發展情感,樹立信心,構建策略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本課題研究分總課題、子課題二級??傉n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圍繞:
(1)圍繞新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教育理念;
(2)構筑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構筑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文科特色學科群;
(3)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教學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度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5)建立新課程理念下的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評價體系;
(8)建立新課程理念下的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管理評價體系
(6)提供一系列解決學校課堂教學及面臨的現實問題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科研素質,培養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的策略;
(8)建設研究型、創新型的學校,提高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9)普通中學學情學力研究
(10)高中文科課堂教學效度研究及改進措施探索
(11)教師專業進修與教學能力同步發展模式探索
(12)文科學習活動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價值
(13)教學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
2、總課題下設若干子課題,各年級,各教研組,各職能部門,各備課組和個人組合及個人,可以圍繞總課題的內容,結合各部門和各學科的特點和需要,設計子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要符合總課題的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方法和實施
(一)、本課題研究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研究“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時,要研究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2、主體性原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有利于學生發展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培養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中要體現教學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3、發展性原則。學校的管理應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應以構建有利于促進教師發展的管理評價體系為切入點;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作到教書育人,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載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各部門要組織好教師,緊密結合學校教學實際,通過實證分析和理性思考,邊研究邊總結,以取得研究的實際效益。
首先,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全面把握近年來課程改革的進程、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以及經驗與不足。從而使課題研究有一個較高的立論點。
第二、調查研究。通過對教師觀念與教學行為分析(包括觀念、經驗、教學特色與存在問題);對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式類型水平的現狀調查(涉及學科差異、年級差異、性別差異),把握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基礎,加強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第三、本課題主要采取行動研究的方式。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不同課堂教學方式的意見,在實踐中探索學生歡迎的、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在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總結、推廣。
總之,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相結合,實證研究與專題研究、典型個案研究相結合,強調重點,突出特色,以保證研究的合理性及實踐效益。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特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專家組。
課題領導小組:李紅
副組長:王樹華
(三)課題研究各階段任務
1、20**年9月-20**年10月子課題申報、審批階段
凡要參加課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在20**年10月30日前將課題申請報告課題專家小組,經專家組審查批準后,立項,開始課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組織專家到場指導。
2、20**年11月準備階段
組織隊伍;確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論培訓;現狀調查。
3、20**年12月~2010年5月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和期間,將分別舉行多次專題性學術研討會,及時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經驗,同時不斷發現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
20**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中期檢查
將在20**年和2009年10月根據各課題組進展情況,組織專家對各組承擔的子課題分別進行中期檢查,交流、總結和推廣優秀成果。
4、2010年6月結題
——收集、整理子課題結題報告。
——撰寫總課題結題報告。
——總課題結題大會。
——經驗成果在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四、課題成果
課題成果將以論文、教案、光盤、總結、資源庫、書等形式呈現。
五、子課題例舉
1.文科特色學科群的探索與構建
《理科課堂教學中師生互相研討、互相尊重與創新的實效性的問題》
《實現民主、開放、務實的理科課堂教學過程》
《從理科教材中挖掘幽默素材》
《理科教師的人文素養》
《在理科教學中構建民主、和諧和合作的教學模式》
《教師個人專業素養與人文特色》
《藝術與文科學科群》
《教師個人的人文修養與課程建設》
《師專附中學科人文特色的探索》
《實現民主、開放、務實的課堂教學過程》
《普通中學教學過程中人文關懷的意義》
《師專附中選修課與研究性學習》
《師專附中選修課與校園文化建設》
《師專附中選修課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發展》
《師專附中選修課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素養的提升》
《在普通中學開設選修課的必要性研究》
2.“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
《樹立務實的素質教育新觀念,推進可行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師專附中高中文科課堂教學效度研究及改進措施探索》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學情、學力研究》
《師專附中初中學生學情、學力研究》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理科學習策略研究》
《師專附中高中學生文科學習策略研究》
《探究和轉變阻礙師專附中課堂教學效度提高的舊理念》
《構建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學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高考的關系,樹立全面地評價教學效果的觀念》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與創新問題》
《清除教學環節上抑壓民主創新與浮躁浮夸的思想》
《樹立重視實效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多樣化的思想》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共同發展》
《“探究與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效度研究》、
《促進學生增強信心和發展學習策略的課堂教學模式或教學組織形式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不同年級學科教學策略和模式探索》
《高中不同年級學科教學策略和模式探索》
《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構與檢測》
《課堂教學質量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的落實》
《改進學習環節中的被動局面,提高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積極性的方略》
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在普通中學實現合作學習的意義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
《師專附中校情研究及對策》
《構建不同學段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
《師專附中高一年級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研究》
《學科教學評價重點內容研究》
《提高師專附中教師素養的策略研究》
《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的探索》
《高考命題思路研究》
《中考命題思路研究》
《學科高考必考點、常考點研究》
《學科中考必考點、常考點研究》
《師專附中高一年級學情與教學策略研究》
《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制約師專附中學生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多媒體教學中提高教學校讀的教學策略研究》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共同發展》
《讓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充滿務實創新的生命活力》
《務實、創新型研究性教師的培養途徑與方法》
《建立課堂教學中新型的師生關系可行方略》
《教師專業進修與教學能力同步發展模式探索》
《教學管理評價機制研究》
《師專附中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師專附中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由于教師觀念、教學理論、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夠,歷史課堂教學依舊不能脫離陳舊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如下的問題。如:
1、學生的主體地位依舊沒有得到真正確立,課堂上還是以老師講為主。
2、教學內容與學生脫節,課堂上只見內容不見學生。
3、課堂上或是學生沒有生成,或是老師對于學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點水、束手無策。
4、課堂還僅僅停留在預設的忠實落實上,沒有學生的生成,教師把預設的完成作為評價課成功性的唯一標準。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從而使初中歷史教育的時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如何讓教學中的教師更多一些創造性,讓歷史課堂充滿智慧,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角色落在實處,葉瀾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學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學即是通過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不斷產發新的資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動教學的進程。生成性教學使得教學更加原生態,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具有以下特征:
1、課堂的生動可變性。“生成”一詞的提出是相對于課前“預設”來說的,以往我們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詳盡的課前預設,和課堂上對教案的圓滿落實。而生成性教學則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思想動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重視課堂上的新生成的資源并給以有效利用。顯然生成性教學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課堂教學的鮮活真實性。這是由生動可變性導致的,我們雖然不否認教學的規律性,但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課堂現實中卻充滿著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預測性,這是由知識差異、性格、習慣不同所決定的,我們只有正視這種差異,展現這種差異,還原學習的本來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成長。生成性教學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使課堂呈現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的界定
生成 是相對于預設來說的,所謂預設,就是“事先籌劃”,即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的預先的設計和籌劃。而生成,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獲得積極的課堂體驗,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噴射出涌動的靈感。
生成性 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學 是指教學過程表現出適度自主和開放,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在預設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際進展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并且引導學生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
初中歷史課堂生成性教學 教師結合歷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初中學生勇于參與的特點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內容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生成,并且使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前預設,而是依照師生的活動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使學生體驗歷史,感知生活,使歷史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家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應當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新的基本理念說明: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而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導致了課堂教學過程的發展有多種可能性的存在,鑒于多種可能性的存在,在課堂教學前設計一些生成性的目標、內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態不斷生成,并影響下一步的過程。
2、建構主義的理論觀點。瑞士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生成性課堂教學設計能使學生把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同時又可以使認知結構發生重組與改造,產生新的生成。
3、“新基礎教育理論”。葉瀾認為新基礎教育并不是要強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滿內在生機的教育,從被傳統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狀態”,重新轉回到“綠洲”的本真狀態。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是教育的 “生態工程”,是教育的返樸歸真。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理論認識,促使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使教師真正能做到成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2、通過研究小組的共同努力使教師能夠設計出有利于課堂生成的教案,為生動可變的課堂提供可行性預設
3、通過研究營造適合歷史學科特點的課堂氛圍,使課堂真正被學生喜歡,成為學生探究社會變遷,提高學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過研究與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上自覺的不斷生成新的教育資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課題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潛力的預設
①、預設生成性的教學目標。構建開放性、生成性的目標,隨時根據教育對象的變化生成新的目標,隨時準備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內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選擇生成性的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組織、呈現學習內容,從學生的經驗入手,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達到促進課堂生成性的目的?;貧w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點。在教材的空白處,看似矛盾處,重復處等等,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在與教學環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平等對話中、思維碰撞中,產生新的思想和言語
③設計生成性的教學過程板塊式教學設計。該設計是在對知識外延和內涵充分理解及對學生思維必要預測的基礎上,將各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成若干內容板塊,分布在教學各環節中,視學生課堂實際反映進行“塊移動”,教師愿意去傾聽學生的“發現”,并根據學生的思維實際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從而為生成教學提供保證。
2、組織生成性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關注發展,所以我們組織的學習方式必須是“開放式”、“民主式”的,我們的生成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培養“合作意識”的一種教學形式,我們將依據學生的需求,對于需要合作學習才能更好理解的課文內容,從互補性出發設計合作學習。
②、質疑式。“質疑式”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要形式,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開辟質疑的時空,把學生的“質疑”融化到每個歷史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質疑中拓展思維空間。
③、體驗式。體驗性學習是重視學習主體的直接經驗,我們通過實地參觀影視劇的觀看,通過體驗促進深層次的生成。
④、討論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知識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鋒中促進語文課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師的課堂上的引領策略。
生成性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是老師的引領,如何把這些原生資源轉化為更為有價值的資源,源于老師的引領策略。我們計劃從以下兩個反面進行研究實踐:
①、能夠對生成的資源進行有效選擇。來自學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這就需要老師有所甄別、有所選擇,把那些有利于目標完成的、有利于學生養成認真學習習慣的,有利于學生生活實踐的選擇出來。
②、能對信息進行整合轉化,把個別學生有價值的生成資源轉化為大家的資源,把特殊問題轉化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使課堂在老師的引領下呈現生機勃勃的師生互動的場面。
六、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對身邊教育情況的觀察反思,設計有關生成性教學狀況的問題,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現狀調查,來發現情況,提出問題,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獻法:文獻法是一種利用教育文獻研究教育現象,深化教育認識,解決教育問題的非接觸性方法。文獻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閱讀、整理、記錄、分析。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查找各種國內外對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關于支持本課題的理論知識。
觀察法: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進行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觀察法,觀察學生的生成情況來反思我們的教學設計。
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的基礎是探討與某人、某事或某種情況有關的各個方面。在本課題中,主要是研究某一個課堂實例的設計、實施及實效。
行動研究法:是指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為的目的。本課題研究主要側重培訓階段和日常教學過程中,杷本課題研究策略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使研究策略為教學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敘事研究法:通過對歷史生成性課堂的教學研究,及時積累教學案例,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
七、研究步驟安排
(一) 前期準備階段(XX.1~XX.7)
成立課題組,進行課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
(二)開題論證階段(XX.7~XX.10)
舉行開題會,接受領導論證,完善開題報告;
(三)全面實施階段(XX.10~XX.12)
圍繞開題報告,加強過程管理,重視資料積累,邊計劃,邊實施,邊研究,邊小結;
(四)總結評價階段(XX.1~XX.6)
完成課題研究,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總結推廣。
八、預期研究成果
時間成果形式責任人
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學研究開題報告
課堂實錄《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
課堂實錄《第一次世界大戰》陳淑芳楊常剛劉磊
九、本課題的研究基礎與保證條件
邢臺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學校,課題研究的成果也會帶有普遍性,易于推廣;初中實行小班教學(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開展;學校校園網與互聯網相通,便利了我們課題組查找資料,了解國內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與其他相近課題研究小組的交流。學校校長閻增國非常重視教學研究,在理論及實踐中對我們都能有很好的指導與幫助,教務主任苗淑梅除了領導工作,依舊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還承擔著其他的課題研究,是一位勤于鉆研的研究型領導。
本研究組成員都是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歷史教師,中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青年教師有著極大的工作熱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結合必會使本次研究深入開展下去,取得預期成果。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準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xx]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后,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范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并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后于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準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于工業,后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筑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并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鑒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著過程的不斷發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于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并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
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并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系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云、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小學、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多類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和管理經驗,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課題概念界定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成果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成果質量有關的研究工作質量及其組織工作的質量管理;(2)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過程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申報、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鑒定、成果評獎、信息公布、成果推廣等環節的質量管理;(3)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員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者、申報立項評審者、課題組組長、開題論證者、中期檢查者、結題鑒定者、省級評獎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員的管理。使以上人員樹立起“質量第一,人人有責”質量管理的觀念。(4)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可控因素質量管理,即對影響課題研究工作和課題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課題質量標準、課題經費、研究進程等)實施直接或間接控制的目標管理。(5)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能夠量化的盡可能數量化。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理論研究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及特點。
(2)國內外科研課題管理的動態與趨勢。
(3)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與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
2、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研制(本課題的核心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工作質量標準體系研制
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體系研制
3、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構建
依據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的理論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包括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和課題研究工作的質量標準)構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
4、省級規劃課題質量信息管
理系統開發(包括湖南教育科學規劃網、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網絡管理系統,含課題申報系統、課題信息儲存、管理、系統以及課題庫資料收集整理歸檔)。
5、試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
(1)制訂文件。
(2)組織培訓。
(3)分組實施
(4)反饋、分析、整理信息。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輔之調查法、文獻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體措施是:
1、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收集和查閱國內外有關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研究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國際上、國家和省有關管理部門關于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文件。
2、邀請有關專家作全面質量管理專題學術報告或舉辦座談,使課題組成員的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有關專門技術。
3、運用經驗總結法,總結教育科研傳統管理的經驗,吸取精華,為建構新的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模式打好基礎。
一、開題活動簡況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會議時間:20xx年3月15日
會議地點:北順小學小會議室
主持人:段紅芹
評議專家:市區教科所領導和專家
參與人員:課題主持人、課題組全體成員;業務副校長、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師
二、開題報告
(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頁)。
《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實驗研究》開題報告
我校申報的課題是《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實驗研究》,經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批,于20xx年11月被列為省“xx”規劃研究課題。為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達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請市區教科所的領導和專家為我們進行課題論證。下面我就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課題組織、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簡要闡述,請各位專家給予指導和幫助。
一、研究目的
1.課題提出背景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所做出的戰略選擇,但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教育評價機制仍然存在著諸多缺陷與不足。在學校內部,傳統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實施,無論是校長還是普通教師在社會的壓力和功利主義影響下,不得不為學校的“聲譽”和單位的“成績”而忽視甚至放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解決這一頑癥的根本途徑就是改變“以升學率和成績評價教育的單一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引導評價制度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學生進行綜合的素質培養與評價,使學生成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擔當起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我校在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為了進一步拓寬評價的渠道與途徑,完善評價的方法、內容、形式,彰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問題和分工落實。開題活動建議由市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高??蒲泄芾聿块T負責組織實施,并盡可能向社會開放
顯評價的功能與實效,進一步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等功能,經教科室研究考察,確定了這一實驗課題。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改變過分重視量性評價的傾向,對不易量化測驗的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
(2)從單一重視主科測驗轉向全學科綜合考察;從只重視結果轉向過程的跟蹤、觀察和反饋記錄。
(3)更新拓寬教師觀念,改變有些教師對學生素質評價理解不深,無法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甚至把綜合評價誤以為綜合評分等問題。
(4)在操作層面,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細化評價內容,量化評價標準,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全方位落實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二、研究現狀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深圳育才小學于20xx年8月參與課改實驗以來,在實踐中學習、研討、探索和創新“評價制度”,創建并組織實施了“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法,對“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為了使評價內容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又將評價內容、方法不斷規范和完善,創建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分制評價手冊”,得到了家長、老師們廣泛地認可。
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把期末考試的考場安排在學生家里,他們還推行了一種沒有“標準試卷”的考試,學生不但不怕考試,還感到其樂融融。同時,該校統一制作了能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教育袋”,學生擁有了自評空間,使評價具有了多種維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蹤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在教育領域運用“檔案袋評價”,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同伴作出評價的相關材料;韓國對小學生逐行評價,強調對學生認知、情感、身體等領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綜合地評價學生個人變化與發展。
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與國內外運作的評價模式的聯系在于都能激勵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區別在于該課題的研究重點關注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試圖構建一整套與新課改理念相適應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評價體系;
②力求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評價內容趨于多樣化,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③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尋求拓寬評價方式的切入點,探索適應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學科活動評價規律;
④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探索擴大評價主體多元化的途徑,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
三、理論依據
1.課題界定
小學生素質:把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方面做為基礎發展目標,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引領每一個孩子做自己。
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現和發展小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運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能力、建立自信,不斷獲得發展。
實驗研究: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通過對小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實驗與研究,分析制定出準確、公正、科學的評價方案,對小學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實際發展水平進行系統分析及趨向判斷,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完善。
本課題是指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全面呈現小學生成長現狀,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幫助小學生發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應該擯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觀,從多方面觀察、評價和分析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并把由此得來的資料作為服務于學生的出發點,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使評價確實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不同認知發展階段的兒童年齡差異較大,即使處于同一認知發展階段內的兒童年齡差異也很大。所有兒童按照相同的發展順序經過各個階段,但發展速度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承認發展進程的個體差異,在對小學生的評價上,也應如此。
3、人的主體發展理論:人的主體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本體主體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與自身的方式)、價值主體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體性)、實踐主體性(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生成、發展和呈現)。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理應注重培養和發展人的主體性。
四、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細則。
2.設計科學的評價方法。采用靈活多樣、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關注過程評價,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狀況。(1)變以往的期末一張試卷評價為設計活潑、全面的綜合性評價,全面改進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結果處理,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對學生日常評價和階段評價相結合的追蹤式評價流程。(3)為學生創建展示才華、
張揚個性特長的舞臺。(4)多元化評價方式。讓教師、學生、家長都成為評價的參與者;并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和學生互評有機結合起來,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功效。
3.建立活動教學體系,豐富學生生活內容,評價成績展出激勵。(1)學科素養全面測評。(2)社會性自主活動。(3)創造性群體活動。(4)興趣小組活動。
(二)研究方法
準備階段主要采用預測法、觀察法、調查法問卷法。
實施階段主要采用對比試驗法和案例研究法。
對比實驗法:從學習興趣、合作意識、接受程度、評價效果等方面對比觀察評價實施前后學生的變化,統計并分析實驗數據。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選擇一個或多個與兒童有關的某件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觀察、調查和追蹤,獲取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對一個個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尋找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標準、方法及操作步驟。研究過程中輔助使用的方法還有觀察法、統計法、談話法、行動研究法等多種實驗方法。
總結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注意積累原始資料,按研究內容寫出階段性總結和研究報告。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多種方法靈活運用,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邊總結。
五、課題組織與研究計劃
(一)成立課題組
主持人:朱桂青
成員:楊文波鄭志芳王秀雙朱桂芬徐娟萬吉雷王文利
課題主持人任北順小學副校長,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參加國家、省、市、區級多項實驗課題,積累了一定的課題研究經驗。課題組成員都是青年骨干教師,有省市級教學能手,有教壇新秀,教學經驗豐富,參與活動積極熱情,都有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員在各級各類的活動中,課堂教學、優秀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獲得過不
同等級的獎勵??梢钥隙ǖ卣f,本課題一定能夠按期完成目標任務,取得預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20xx.12)
為開展實驗做好思想、人員、組織的前期工作,創設實驗的必要條件。
(1)成立課題實驗小組。(朱桂青)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楊文波鄭志芳)
(3)進行評價改革的宣傳,使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了解并認同評價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楊文波)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1-20xx.1)
(1)組織實驗教師學習教育評價理論及課題實施方案(朱桂青楊文波)。
(2)制定、督導、實施小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方案。(楊文波鄭志芳王秀雙)
(3)制定、督導、實施小學生非學業成績評價方案。(徐娟萬吉雷王文利)
3.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實驗資料。(朱桂青楊文波王秀雙徐娟朱桂芬萬吉雷)
(2)撰寫實驗總結報告。(鄭志芳王秀雙)
(3)課題組申報科研成果。
(三)預期研究成果
1.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2.課題實驗優秀論文、科研成果匯編。
3.裝訂相關子課題的個案研究成功案例。
4.整理小學生素質評價資源庫。
六、經費保障
學校對本課題的研究經費將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證課題研究所需的全部費用,如:研究設備、工作資料、培訓學習、考察交流、專家指導、開題、結題、獎勵等項費用,均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確保不因經費原因影響課題研究進度與效果。
我們期望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與實驗,進一步拓寬我校教師對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渠道與途徑,完善評價的方法、內容、形式,彰顯評價的功能與實效,進一步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等功能,努力形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評價體系。
課題負責人簽名
年月日
三、專家意見
(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左右。)
評議專家小組在聽取了該課題的開題報告后,進行了認真的全面論證分析,觀點綜述如下:
課題選題能夠立足實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課題的實施推進能夠發揮促進學校發展、學生提高的功效。該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實現評價是激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的作用,引領學校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陀^地承認學生差異,尊重差異,并因材施教地發現、發揮、發展學生特長,揚長避短,發展個性。
研究中要多關注、多借鑒其他國家和先進學校的已有經驗,結合相關研究理論思考總結,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學生素質評價體系,在實踐中邊思考、邊補充完善。勇于實踐,勤于實踐,才能實現從感性認知到理論升華的跨越。要注意隨時留下學生成長的足跡,用客觀、公正、發展的視野處理和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縮小。我們教師的責任是留給孩子成長的快樂,而不是成長的失落和頹廢。
需要指出的的是該課題要進一步明確課題界定范圍,規范課題表達語言和填寫格式,重視過程性研究資料的積累,建立起多層次的課題研究立體網絡,明確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從調查分析——整體方案——活動記錄的各個方面都要有專項檔案材料。堅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報告設計中保持研究目標、內容與預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過程還要更加細化,以校本研究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課題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責任感,力爭形成一套比較完善、操作性強的課題工作實施方案,按計劃嚴格落實。
希望課題組能夠明確本次開題論證會的工作要求,在課題界定嚴密性、設計一致性、研究路線一致性三個方面再動動腦筋,想想辦法,下下功夫,把課題開題報告做得更加精致規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學、教得高效、活得幸?!薄?/p>
評議專家組簽名
年月日
四、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意見
科研管理部門蓋章
年月日
五、市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意見
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的環節,作業一直被認為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師用來衡量自己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鞏固和深化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F代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也是培養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作業的形式基本以機械抄襲和死記硬背為主,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探究潛能,甚至有很多時候作業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課程教學的實施中,作業的形式和作用也應發生相應的變革。
歷史是活的,歷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后人少走彎路,以史為鑒,指導未來,所以通過教學和作業方式的改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有按自己的獨特角度審視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對權力,將教科書作為學生研究的材料,創設多點“歷史機會”,在布置作業時竭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許學生創造性的思考、評價、分析、總結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學會整理、歸納、創新能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真正完成歷史學科獨特的育人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中學歷史、作業、創新
《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是對反思現在歷史教學中作業布置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對歷史作業的實效性和創新性進行思考和優化改進,以期達到使作業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作業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效果”為研究的重點。
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課堂觀察合作體的研究實際,結合我所帶班級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進行研究,通過嘗試性的改進歷史作業的形式等實踐,觀察實施效果,同時結合一些教育專家的相關教學理論與經驗,進行實踐、探索和思考。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通過對歷史作業創新的實踐,以期探究實現“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思考歷史”的能力,力求通過科學的引導以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優化學生思維方式的目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以期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思想。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歸納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優化等方法。
研究步驟: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一年,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了解國內外已有的關于本課題的相關成果,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完成課題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18年9月至2018年1月)。通過自我教學實踐,并與我校課堂觀察合作體教師相互合作,設計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待歷史作業的態度、設想、建議等,
根據學生的建議和教學內容設計新的作業類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總結梳理歷史作業的類型,并在研究過程中以多樣方式呈現研究成果。2018年1月30日前,及時上傳研究中期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階段(2018年3月至6月)。將實踐中的結論和思考進行整合,將實踐過程進行整理、修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驗證、反思和完善,從而形成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同時應形成:
1. 關于“中學歷史作業創新”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
二、研究現狀:
對于課堂互動與英語口語教學之間的關系,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構建主義模式 它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互動模式,司洪海在《構建主義理論與英語口語教學》中從對現有教學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討將構建主義引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義和作用。盧艷春和路雅琴在《構建主義與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則分別“從構建知識觀”“構建學習觀”“構建教學觀”入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構建性。(2)角色扮演模式 徐志敏、王瑛在《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角色扮演探究》中著重探討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動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對指導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黃玉蘭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從角色扮演是“多為互動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了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方法的目的、步驟和利弊等方面。(3)以學生為中心模式 這一模式被單獨研究的較少,黃影秋在《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中》通過對學生口語課堂學習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并提出闡述如何運用其他“教學策略提高口語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而劉蓉在《談英語口語課堂互動》中則提出了互動可以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語課堂和整體小組作業模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4)合作性學習模式 這種模式的研究較為普遍和盛行,它興起于美國,在后來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黃艷在《合作性學習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中提出了以下幾種合作模式,從而的出該模式的優勢所在。顧曉樂在《合作性學習與情景劇表演》中從情劇表演的角度來證明合作性學習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中則通過合作學習在口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究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原則。而慕東文在《合作性學習的特點、目標、內容和實踐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則,對待新的理念,指導英語口語教學。(5)情景設置模式 它主要是根據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d的語言情景對第二語言習得者的交際緊張、焦慮的研究表明口語情景設置不適當,會影響學生用目標語進行交流,進而強調進行口語教學情景設置的重要性。張舍茹、孫邊旗在《英語口語教學的情景設置>>中就論述我們應注意“情景互動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及如何設置“英語口語教學中情景設置的形式”兩個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討了情景設置這種互動模式。孫久榮在《論英語口語課的情景教學》中對情景設置這個模式從宏觀上進行了分類,進而得出“開放式情景”和“封閉式情景”,為情景設置互動模式研究開辟了一個小領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通過對目前已經發展起來并比較成熟的幾種互動模式的歸納來看:關于人際互動這種互動模式在目前的互動性研究中被單獨研究還比較少,沒有被當作一種獨立的模式應用到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它更多的是被貫穿到其他幾種互動模式當中。因此,本論題認為它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選題意義、價值和目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開放和人民收入的逐漸增加,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也逐步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近幾年,理財產品的銷售出現的個人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各家銀行紛紛積極推出了各種個人理財產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暴局面,但伴隨著其快速發展,一些關于理財產品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伴隨著金融市場對于個人理財產品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金融產品結構的日益復雜。與此同時,理財產品的創新落后于市場需求,缺乏特色產品及個性化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多未跑贏cpi,同時存在長短期產品收益率倒掛現象;金融監管制度缺失、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及理財專業化人才培養等問題普遍存在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實現人民資產的保值增值,降低金融理財產品的運作風險,本文就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征和類型進行了敘述和分析,并對其風險管理提出了建議。
基于以上現實和理論背景,本文擬在對國內外已有研究總結梳理的基礎上,用swot分析方法及pest分析方法,從政策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四個方面對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以及機遇和挑戰進行研究。并根據wind數據統計對理財產品在我國執行效果進行實證檢驗,探析我國理財產品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并進一步提出對銀行理財產品監管措施,以促進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健康發展。
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運用實證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時間安排: XX年12月01日-XX年12月11日 收集相關資料并確定選題
XX年12月12日-XX年12月25日 完成開題報告
XX年12月26日-XX年03月0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
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本文只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而實際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是需要經過實證檢驗的,由于數據的限制本文未能對這些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受制于月度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在實證研究中對變量進行了替代,但這種數據處理可能會影響計量結果的準確性。
寫作提綱:
一、引言
(一)研究的主題和意義
(二)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三)創新點和存在的不足
二、文獻回顧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
(三)述評
三、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
(一)對國內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
(二)與我國其他理財產品就行對比后的swot分析
四、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證研究
(一)檢驗模型與檢驗方法
(二)變量選擇與數據處理
(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及風險的實證研究
(四)小結
五、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理財產品的創新落后于市場需求
(二)收益率大多未跑贏cpi
(三)金融監管制度缺失、監管不到位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1] 黃志云.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XX,5
[2] 吳澤群.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及未來的思考[a].東莞理工學校,XX,6
[3] 呂雪.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探討[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XX,6
[4] 李晶.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幾點思考[j].安徽大學,XX
[5] 任玎.淺析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與發展[a].廣州大學松田學院,XX年 第6期
[6] 張岱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新金融.XX.8:31—32
[7] 李瑞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 產品創新、風險表現及建議[a].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XX ,3 :26 (1)
[8] 李冠青.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戰略[j].山東大學經濟學院,X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