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02:57:3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指導思想:
以學生健康為第一的思想為指導,一切為了學生,認真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實創新,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
三、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4、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5、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6、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7、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8、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教學重點:
1、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教學難點:
1、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28人,學生們對體育課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對于剛剛接觸體育課的一些新同學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他們的的興趣,發掘其潛力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初期,他們生性好動活潑開朗,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常規還不大了了解。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將因材施教,提高興趣,發現體育人才,重點抓課堂紀律,強化課堂常規訓練,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上課喜歡玩,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五、教材分析: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游戲、籃球等基礎項目,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
授課時數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共講20周,每周體育授課為3學時,共60學時。每個學期實際上課定為16周,共48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第一學期以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配以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另外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課一個到二個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遠)其余(如籃球、隊列隊形、身體素質)訓練將作每次課的準備部分內容。每節課都爭取有一個或兩個小游戲。
六、教學要求
體育課教學應叢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種優良品質,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采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并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七、具體措施
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視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體育課上的活動。利用體育運動游戲項目,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分組形式開展教學,以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上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1、重點培養課堂教學常規,狠抓隊列隊形、路隊和兩操;
2、針對學生在平時體育鍛煉的弱項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使每位同學的每個技術動作都能到位;
3、利用獎勵措施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4、重點訓練學生的隊列隊形;
5、重點強化課堂常規。
6、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布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的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7、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學校體育老師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為。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本學期將通過教學實踐,確實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使學生掌握田徑及籃球運動項目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教育,確實完成教學任務,以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
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及其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措施
強調運動愛好與習慣的養成,強調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要求學生學習的運動技能內容少而精,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個體發展和需要的聯系;以目標統領內容的選擇,學校和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很大的選擇余地;適當增加健康教育專題的學習內容。
努力施行新課程標準,用新的理念來強化教育教授教養活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勤于鍛煉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身心得到和協地發展。
四、工作要求
1、認真學習,轉變觀念,力求立異。認真學習強化新課程標準,加深對課改工作的熟悉,在工作中積極實施課改要求,轉變觀念,用現代教育教授教養的新理念來指導體育工作,用立異的思維,改革課堂教授教養的模式,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2、依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體育課改活動。要全面開展體育課改活動,在體育課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立異意識,在上好平時課的條件下,體育教師要在體育健康課上,力求有創意,逐步使我校的體育課正規化。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鍛煉,身心得到和諧地發展。
3、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堂評價。正確評價學生能進步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體育課堂教授教養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評價還要從學生的自身條件出發,因材施教,進步學生積極加、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興趣。
4、抓好“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積極貫徹全民健身活動綱要,學校“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和“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兩操”“課外體活、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更要促進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所以要認真組織、檢查各班學生開展好廣播操和下午大課間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師生共練,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5、繼續抓好業余訓練,爭取更大成績。認真抓好我校業余訓練工作,春、冬季是訓練的大好時機,為了全面進步我校各運動隊的競技水平,體育組決定對我校各運動隊全面選拔和分項強化訓練,力爭在今年的市、區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校爭光。重視體育課安全問題,體育課的安全問題是我們體育教師所必須重視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上課前,應認真檢查場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課堂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在教授教養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以免發生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
學校體育老師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學生健康為第一的思想為指導,一切為了學生,認真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實創新,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
三、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4、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5、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6、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7、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8、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教學重點:
1、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
教學難點:
1、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xx人,學生們對體育課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對于剛剛接觸體育課的一些新同學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他們的的興趣,發掘其潛力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初期,他們生性好動活潑開朗,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常規還不大了了解。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將因材施教,提高興趣,發現體育人才,重點抓課堂紀律,強化課堂常規訓練,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上課喜歡玩,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五、教材分析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游戲、籃球等基礎項目,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
授課時數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共講20周,每周體育授課為3學時,共60學時。每個學期實際上課定為16周,共48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第一學期以教學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隊列對形的練習。配以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另外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復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課一個到二個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遠)其余(如籃球、隊列隊形、身體素質)訓練將作每次課的準備部分內容。每節課都爭取有一個或兩個小游戲。
六、教學要求
體育課教學應叢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種優良品質,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采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并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七、具體措施
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視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體育課上的活動。利用體育運動游戲項目,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分組形式開展教學,以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上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1、重點培養課堂教學常規,狠抓隊列隊形、路隊和兩操;
2、針對學生在平時體育鍛煉的弱項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使每位同學的每個技術動作都能到位;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計劃工作計劃3、利用獎勵措施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4、重點訓練學生的隊列隊形;
5、重點強化課堂常規。
6、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布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的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7、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8、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9、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并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并且經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
學校體育老師工作計劃3
一、設計思想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評價的多維性。都從傳統模式中帶來更新與改革。其中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指導思想,指導體育與健康課程必須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健身育人課程理念,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全面發展體能和提高所學的運動技能水平,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現狀分析:
高三年級的學生中有部分男同學躺倒不干且學習習慣不好的,經過上學期的常抓不屑雖有好轉,但還有極少的同學不但自己不學好,還影響其他后進同學的進步。還帶了個別同學開始有偷懶的行為??傮w來看大部分的同學還是好的,是在向好的方面發展的。
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田徑(短跑、中長跑),體操(以廣播操為主)、游戲、籃球、足球等基礎項目,以便使學生跑、跳、籃、足球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更多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本學期共講20周,每周體育授課為2學時,共40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二、具體實施計劃
第1周—第4周1、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2、武術理論知識
第5周1、短跑教學2、游戲
第6周—第11周1、復習短跑2、武術搏擊(實踐課)
第11周—第14周1、中長跑、游戲2、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
第15周—第16周1、復習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并在比賽中應用
第17周—第18周1、全面復習本學期內容準備考試
第19周—第20周科目考試計劃應達到的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1,身體發展目標:促進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體能,提高健康水平。國家體鍛達標合格率力爭達到90%以上,為我校連續保持體鍛達標區先進單位作努力。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求平均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思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秒表、繩子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我聽體育老師賈老師說咱們班的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的6名同學的“跳繩”成績挺不錯的!我很想知道兩個小組,哪個更好些?有什么辦法?
生:比賽,在規定1分鐘內看哪個小組跳的總數多,就是勝利者。
師:哦,好建議。不過,一節課只有40分鐘,誰來出個好主意,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
生:6人一起跳,分組數數。
師:哦,好主意!那就按你的方法比賽吧!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 引出“平均數”,體驗“平均數”產生價值。
6名學生開始比賽,其余學生認真地數著。生匯報,師板書如下:
第一組:82、86、81 第二組:78、83、82
師:請同學們以最快的口算算出結果,并匯報補充板書如下:
第一組:82+86+81=249 第二組:78+83+82=243
師:(熱情洋溢)通過比總數,第一組以248大于243獲勝了,恭喜你們(師與他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這時發現第二組同學鴉雀無聲,面無表情)
師:我加入第二組,讓老師也來跳一跳,你們幫我數著。(學生歡呼)
師跳了83下,改板書如下:第二組:78+83+82+(83)=326,現在第二組獲勝了吧,你們高興嗎?
生:(議論紛紛,有幾個喊叫)不公平的,第二組4個人,當然獲勝了。
師(面帶疑惑)哎呀,看來人數不相等時,用比總數辦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比較這兩組總體跳繩水平的高低了嗎?
(全班寂然無聲,學生思索著,半晌,有學生舉手了)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種類似的情況,比較平均數就可以了。
(這時有很多學生表示贊同,并投去了贊賞的目光)
師:(贊賞)哦,你知道的知識真多,老師佩服你!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師:怎樣計算每個組跳繩的平均數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方法,師要求任選一組說想法)
生1:我用算術法求第一組的平均數,我是這樣算的:(82+86+81)/3=83
生2:我從86里拿出3個,給82加1也變成83,給81加2也變成83,每人都是83,那平均數就是83
師:誰聽明白了嗎?(再指5名學生說)
師:(看著生2)你能給你的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由于平時有滲透過這種方法,生2很自然地說出是“移多補少”)
師板書:算術法 移多補少法
師小結:剛才生1和生2分別用算術法和移多補少法求出了第一組的平均數是83,那有誰求出第二組的平均數了?
(生搖頭,大膽學生說:除不盡的)
師:(乘機)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生:用我們學過的“估算”
師:好,那你們試試吧!(指1名板演)
板書:(78+83+82+83)/4~81
師:從兩組平均數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組平均數大,所以還是第一組總體水平好一些。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師:第一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這個數?
(引導學生明白:“83”是個“虛數”,第一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還有可能等于83。)
師:通過剛剛的情景,當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時,是誰幫助了咱們?(平均數),那你想對“平均數”說什么心里話?
生(自由發言)生1:平均數,你真厲害,使不公平的公平了。
生2:平均數,因為有了你,世界上才會太平
。。。。。。
4、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師:在平時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
生舉例:統計考試成績需要平均數;平均每月用電量;節目比賽打分用到平均數。。。。。。
(三)、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多媒體呈現:下面是某縣1999—2003年家庭電腦擁有量的統計圖。
圖略:1999年350臺,2000年600臺,2001年1000臺,2002年1600臺,2003年2500臺
(1) 求出這五年來,平均每年擁有電腦多少臺?
(出現算術法和移多補少法兩種方法)
(2) 估計一下,到2004年這個縣的家庭電腦擁有量是多少?為什么?
(3) 從圖上你還知道些什么?
2、多媒體呈現一幅統計圖,內容為:小剛家每個季度用水分別是16噸、24噸、36噸、27噸
師: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應該選擇哪個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a、生舉手表決
b、辯論交流得出正確答案(2)
c、師生小結:計算平均數時,得從問題出發去選擇正確的總數和總份數后,再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覺得這些知識對你以后生活或學習有什么影響或作用?
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算術法 移多補少法)
第一組:(82+86+81)/3=83 第二組:(78+83+82+83)/4~81
當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時,我們就得看“平均數”。
“平均數”是個“虛數”(大于平均數 ;小于平均數 ; 等于平均數)“平均數”可用來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看了三年級上冊數學求平均數教案的人還看:
1.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教學計劃
2.三年級數學上冊試卷分析
3.2016年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2011年10月29日-30日,安徽省第四屆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在蚌埠市隆重舉辦。本次活動共展示了18節全省各地選送的體育課,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省體育新課程教學在繼承中改革創新的成果,對全省各地進一步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下面結合自己的體育教學經驗,淺談對這次展示活動的學習體會。
一、本次教學展示的亮點
1.突出運動技能教學,學生運動技能掌握度高
本次展示課老師們普遍重視運動技能的教學,教法多樣,考慮細致。如無論是小學的課,還是中學的課,動作要領多以口訣的形式呈現,口訣朗朗上口,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又如李婕老師執教的小學三年級《快樂跳躍》一課,從兩人一組進行一次單雙腳跳,到四人一組的連續兩次單雙腳跳,再到全班分為四個大組的連續多次單雙腳跳,這種教材呈現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再如詹輝老師做前滾翻動作示范時,學生呈矩形隊站位,詹老師充分考慮到不同方位學生觀察教師示范的需要,課前將體操墊擺成十字形,分別做了兩次不同方向的前滾翻示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清楚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示范動作,提高了技能教學效果。
2.重視激發運動興趣,學生體育學習參與度高
本次活動展示的七節小學體育課中,有四位老師運用了情境教學法,他們有的將情境創設于準備活動中,從上課伊始便激發起學生的運動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有的將情境融入到運動技能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童趣的故事情境中學練動作,于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運動技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趙輝老師執教的三年級《快速跑》一課,趙老師將情境教學貫穿全課,通過讓學生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起跑姿勢來展開快速跑教學,結合兒童化的教學語言,將枯燥的快速跑教材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高度參與到體育學習中,思維活躍,表現突出。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各項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筆者此次觀摩的十節體育課,多數老師都能充分尊重學生體育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如在小學體育課中,老師們從小學生身心特征出發,使體育教材游戲化、情景化、趣味化,深受學生喜愛。李婕老師和夏超老師執教“單雙腳跳”教材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布置、設計跳躍活動場地,學生通過運動體驗還可以進一步調整跳躍場地設置。趙輝老師執教快速跑教材時,啟發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采用各種各樣的身體姿勢起跑,練習快速跑。在這些課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從而為各項教學目標的達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注重發揮一物多用,體育場地器材利用率高
本次展示的體育課中,做課老師們充分考慮了體育場地的合理使用,體育場地的布置美觀、大方、實用,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充分開發器材多功能性,注重一物多用的好做法。如李婕老師和夏超老師在執教“單雙腳跳”教材時,分別巧妙利用了跳繩和小體操墊作為跳躍練習的標志物;夏超老師還帶領學生利用墊子作“方向盤”模仿開汽車,墊子放地上做踏板操進行熱身活動;張雨老師執教《軟式壘球:擊定位球》一課時,也利用球棒自編棒操帶學生做準備活動。這些器材多功能性的開發,對于前來觀摩的一線教師,尤其是來自我省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體育教師來說,具有較高的學習借鑒價值。
二、本次展示課中的兩點缺憾
1.小學生的蹲踞式跳遠課
本次展示課中出現了一節小學四年級的《蹲踞式跳遠》課。乍一看到這個課題時,筆者就有些不解:實施體育新課程以來,原先傳統的、按競技運動內容編寫的小學體育教材早已被簡化和改造,“蹲踞式跳遠”等一批不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較難的傳統教學內容已經在新課程實驗小學教師用書中找不到了。為什么這位老師卻要如此執著地選擇這樣一個教學內容呢?帶著疑問筆者看完了這節展示課,果然不出所料,整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也看不出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蹲踞式跳遠的“踏板起跳”與“起跳騰空”動作。課后筆者查閱了手頭上新課改后的各版本體育教參、教科書,在人教版、教科版初中《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中找到了“蹲踞式跳遠”教學內容,看來正如這位老師在提供的教案中所說的那樣,蹲踞式跳遠“對于下肢力量較差的小學生來說技術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2.場面熱鬧卻早早結束的體育課
教育,大力推進“法律進校園”工作,省教育廳決定舉辦“全省中小學法制教育征文競賽活動”。
一、競賽的主題和內容
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參賽文章體裁不限,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一是學校根據《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和全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經驗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課教師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四是語文、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等相關學科教師在本學科教學中挖掘法制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則等方面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五是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體會,特別是學校組織觀看省教育廳配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衛生教育專題資源》、《呵護——未成年人傷害事故處理與預防》、《小小律師》等專題教育教學光盤后的心得體會。
二、參賽對象
全省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班主任、學生(小學三年級以上)。
三、競賽活動的組織機構
本次活動由省教育廳領導及廳有關處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組委會。組委會下設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設立在**教育報刊社。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征文競賽活動組織領導工作。
四、競賽活動的程序
競賽于10月30日啟動,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賽階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學校根據本通知確定的競賽內容,組織本校師生開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競賽活動,并按時間要求將本校優秀文章報送縣(市、區)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縣(市、區)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經遴選將本縣優秀文章報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本地區參賽征文進行復審,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報省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
各市(州、地)限報優秀征文90篇。
(二)復賽階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各市(州、地)上報的征文進行公平、公正的評選。評選出的優秀文章提交省組委會審定。
2、經省組委會審定的評選結果在《**教育報》、《**教育》、《初中生輔導》等報刊上公布,并選登部分優秀作品。
3、評選結束后由省組委會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
征文初賽、復賽階段,省教育廳《**教育報》、《**教育》、《初中生輔導》及團省委《少年時代報》、**師范學院《希望》、《**師范學院報》等報刊上均設置“中小學法制教育征文競賽專欄”,各學校及其教師、學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時代報》負責接受小學生的投稿,其他報刊負責接受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的投稿。
競賽活動結束后,獲獎作品和優秀文章將匯編成集,交由出版社公開出版。成書后,免費贈送各地中小學。
六、競賽活動的獎項
本次大賽分學校組、教師組、小學生組、初中生組、高中生組,并分別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若干名,同時設優秀組織獎3名,由省教育廳頒發證書及獎金。
七、相關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名單,于**月20日前報送省征文競賽辦公室。
(二)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和學校要從“五五”普法年度經費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鼓勵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設立相應獎項,對本地評選出來的優秀征文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表彰獎勵。:
中小學法制教育活動的加強是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中小學校的法定責任。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聯合制定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和《全省教育系統開展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第五個五年規劃》,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大力推進“法律進校園”工作,省教育廳決定舉辦“全省中小學法制教育征文競賽活動”。
一、競賽的主題和內容
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參賽文章體裁不限,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一是學校根據《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和全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經驗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課教師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四是語文、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等相關學科教師在本學科教學中挖掘法制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則等方面教育的經驗體會或教案;五是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體會,特別是學校組織觀看省教育廳配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衛生教育專題資源》、《呵護——未成年人傷害事故處理與預防》、《小小律師》等專題教育教學光盤后的心得體會。
二、參賽對象
全省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班主任、學生(小學三年級以上)。
三、競賽活動的組織機構
本次活動由省教育廳領導及廳有關處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組委會。組委會下設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設立在貴州教育報刊社。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征文競賽活動組織領導工作。
四、競賽活動的程序
競賽于10月30日啟動,至20xx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賽階段(10月30日至20xx年5月30日)
1、各學校根據本通知確定的競賽內容,組織本校師生開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競賽活動,并按時間要求將本校優秀文章報送縣(市、區)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縣(市、區)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經遴選將本縣優秀文章報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領導小組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本地區參賽征文進行復審,并于20xx年6月15日前報省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
各市(州、地)限報優秀征文90篇。
(二)復賽階段(20xx年6月15日至20xx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競賽活動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各市(州、地)上報的征文進行公平、公正的評選。評選出的優秀文章提交省組委會審定。
2、經省組委會審定的評選結果在《貴州教育報》、《貴州教育》、《初中生輔導》等報刊上公布,并選登部分優秀作品。
3、評選結束后由省組委會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
五、編輯出版優秀論文集
征文初賽、復賽階段,省教育廳《貴州教育報》、《貴州教育》、《初中生輔導》及團省委《少年時代報》、貴州師范學院《希望》、《貴州師范學院報》等報刊上均設置“中小學法制教育征文競賽專欄”,各學校及其教師、學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時代報》負責接受小學生的投稿,其他報刊負責接受學校、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的投稿。
競賽活動結束后,獲獎作品和優秀文章將匯編成集,交由出版社公開出版。成書后,免費贈送各地中小學。
六、競賽活動的獎項
本次大賽分學校組、教師組、小學生組、初中生組、高中生組,并分別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若干名,同時設優秀組織獎3名,由省教育廳頒發證書及獎金。
七、相關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名單,于**月20日前報送省征文競賽辦公室。
(二)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和學校要從“五五”普法年度經費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鼓勵各市(州、地)、縣(市、區)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設立相應獎項,對本地評選出來的優秀征文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表彰獎勵。
關鍵詞:教師能力;性別偏見;性別角色定型;性別圖式
中圖分類號:G80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07)04-0076-04
偏見是人們對某些社會群體成員所持的否定性的情緒態度,通常以沒有理由的猜疑、害怕和仇視為標志,包括種族偏見、性別偏見、年齡偏見、對同性戀者的偏見以及對艾滋病人的偏見等等。
由于生理和心理以及性別角色社會化(sex rolesocialization)的差異。在特定的文化中,男孩或女孩要學會那些被認為適當的行為,同時也獲得了對他人的性別角色(sex role)的認知。性別知識的學習貫穿于個體從出生到成年的整個發展歷程。性別知識的習得還包括按一定順序掌握性別刻板化知識傾向以及性別恒定性(即性別不會因年齡的增長、服飾的變化而變化)。兒童習得了一定的性別知識后,在性別行為和性別角色特征上變得十分嚴格,很少容忍自己與他人的非性別定型行為,趨于教條地應用他們所理解的性別規則,表現出一定的僵化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逐漸改變,性別靈活性不斷增長,并能夠靈活地應用行為的性別規則去理解兩性角色。
柯爾伯格認為,性別角色的發展與兒童其他認知結構的發展相類似,性別角色的獲得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必然結果;以班都拉(Bandura)為代表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直接強化、模仿與觀察性學習是性別角色定型的基礎;貝姆(sandre Lipsitz Bem)于20世紀70年代編制了貝姆性別角色問卷(BSRI)以鑒別性別角色刻板化者和具有雙性化氣質的個體。20世紀80年代,貝姆在此基礎上提出性別圖式理論來解釋兩性角色的定型過程。她認為性別圖式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認知圖式,是兒童通過學習兩性的社會文化定義而形成的,它促使個體以性別為基礎去加工與圖式相關的信息,而加工本身則源于社會群體的性別差異實踐。
性別意識是個體在社會化進程中逐漸形成并穩固下來的?;谏硇詣e的差異,兩性從外界得到的反饋顯然有所不同,社會要求他們表現出與其生理性別一致的行為模式,包括對自身性別的認同、相應的情緒情感體驗及行為舉止。這種性別社會化滲透于個體生活的整個空間與歷程,逐步由外在的客觀要求內化為主體自覺的意識干預行為。
研究學生對體育教師評價中的性別偏見對正確評價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的工作成績以及體育教學中不同性別體育教師對不同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工作中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控制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其中前者似乎與傳統的男性的角色模式更接近,而后者則與女性的傳統角色更接近。因此,本研究的假設為:當學生評價一個體育教師時,帶有一定的性別偏見,學生對男教師在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控制能力方面的評價高于女教師,但對其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方面的評價低于女教師。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安陽市東門小學、東南營小學、第十中學、第三十二中學、第一高級中學和安陽師范學院各系的學生共2398人作為被試對象,其中小學三年級學生594人(男313人,女281人),初中一年級學生509人(男266人,女243人),高中一年級學生662人(男345人,女317人),大學生633人(男196人,女437人)。
1.2研究方法和步驟
(1)教案和問卷的制訂:各年級實驗所用教案分別由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一名初中體育教師、一名高中體育教師和一名大學體育教師按照一般的教案格式編寫。
調查問卷中將以上每一年級的同一個教案分別假設為3個等級:優秀教師編寫、較差教師編寫和普通教師編寫,其中優秀教師假定為連續5次獲得學校優秀教師稱號,并多次獲得省、市或學校組織的各級教學比賽獎項的男(女)體育教師;較差教師假定為未獲得過任何獎項,經常受到領導批評的男(女)體育教師;普通教師只標明其性別,不標明其優秀程度。要求學生依據教案從4個方面(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與控制教學能力、專業知識和技能、人際溝通能力)評價該體育教師。
(2)測試人員的選擇和分配:采用“雙盲實驗”方法,即測試者和被試者均不知道測試的實際目的。測試者6人(男女各3人)從安陽師范學院2002級體育科學系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中選出,為減少誤差,測試人員的分配按照男測試人員測驗關于對女教師的評價,女測試人員測驗關于對男教師的評價,6名測試者隨機抽取各個年級的6個班中的一個班進行測試。
(3)實驗過程:測試人員先將教案發放給學生,待其閱讀5min后,發放問卷并將問卷內容宣讀一遍,要求認真填寫不記名的基本情況和對教師各項能力的評分,當場回收測驗問卷。
(4)統計分析:將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采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由于4個年級采用了4種不同的教案進行測試,為了對不同年級組之間進行比較和分析,將各個年級學生給出的原始分轉化為標準分。總分為各項評價指標得分的原始分之和的標準分。最后,采用2(教師性別)×3(教師等級:優秀、中等、差)×2(學生性別)多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相關分析表明,學生根據同一個教案評價體育教師的能力時,4項指標及其總分之間均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說明學生在對體育教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對教案的認知進行系統的評價,并對假設的各種等級的體育教師進行分類評價并存在一定的偏見,因此,研究學生對體育教師評價中的性別偏見是有意義的。
2.1 學生評價男女體育教師各項指標的結果
方差檢驗表明,學生在評價男女體育教師時,在專業知識(F(1,2397)=0.028,JP>0.05)和教學能力(F(1,2397)=0.574,P>0.05),男女教師之間的差異不具有顯著性意義;而在語言表達(F(1,2397)=5.850,P<0.05)和人際溝通(F(1,2397)=4.601,P<0.05)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說明學生在根據教案評價假設的男女體育教師的各項能力時,在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方面認為女教師優于男教師,而在對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的評價,男女教師沒有顯著性差異,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設(見表1)。
2.2學生根據教案評價假設的不同等級的男女體育教師時的結果
2(教師性別)×3(教師等級:優秀、中等、差)×2(學生性別)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教師性別的主效應在語言表達能力(F(1,2 397)=5.850,P<0.05)和人際溝通(F(1,2 397)=4.601,<0.05)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教師等級的主效應在4項能力及其總體評價方面都極其顯著:語言表達能力(F2,2 397)=36.020,p<0.001)、教學能力(F(2,2 397)=18.714,P<0.001)、專業知識(F(2,2397)=11.445,P<0.001)、人際溝通能力(F(2,2 397)=21.053,P
教師性別與教師等級的交互作用顯著:語言表達(F(2,2 397)=9.669,P<0.001)、教學能力(F(2,2397)=7.603,JP<0.001)、專業知識(F2,2 397)=5.857,P
3 討 論
研究表明,學生根據同一教案評價假設性別不同的體育教師時,在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方面存在差異,而在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則不存在差異,這與假設的學生會認為男體育教師在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優于女體育教師不同,說明女體育教師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傳統的認為男性更有能力從事體育教學的思想有所改變,而學生認為女體育教師在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方面比男教師更有優勢。
產生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1)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教學中男女學生分班上課非常普遍,男教師在具有男性優勢的項目(如足球等)中表現優秀,而女教師在女性優勢的項目(如健美操等)中表現優秀,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對體育教學中的運動技術成分的評價;2)由于社會因素的影響,學生認為女性體育教師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優于男性體育教師。這支持了這樣的觀點:學生必須獲得在不同的情境下、對不同的與性別相關的個人、不同追求的行為的可能的社會結果的預見性知識,才能對他人做出恰當的評價。學生可以通過模仿、練習和教學獲得對結果的預見性的知識。在性別領域,大多數與性別相關的結果是社會的描述,而不是取決于行為的內在價值。它包括社會基本的結果,如對傳統性別行為表揚、贊成、獎勵,以及對其他性別行為的反對甚至是懲罰。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評價社會結果對行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它們的信息功能和動機功能。一是結果傳遞了社會標準和與性別相關的行為的認可體系的信息,二是期望的結果作為一種誘因或非誘因起作用。考慮到為當前的行為活動者傳遞可預見的結果,人們經常追求那些相信能帶來有價值的結果的行為,而抑制那些令人厭惡的結果的行為。誘因動機的社會認知的概念把社會認可的信息和動機功能聯系在一起,與性別圖式理論不同,性別圖式理論只關心與性別相關的刻板和性別認同,關于性別發展的全面理論不僅應考慮什么是兩性可接受的知識,而且應該考慮按這種知識行動的動機。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會對老師做出評價并且根據評價對不同的老師表現出不同的喜好。調查發現,學生最喜歡的教師往往是講課有趣、喜歡體育運動、嚴格耐心、公正、知識豐富、能為同學著想的教師,對他們自己喜歡的教師報以積極反應,極為重視所喜歡教師的評價,而對自己所不喜歡的教師往往予以消極的反應。由此可見,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中的情感成分比較重,教師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實施。
研究表明,假設的教師等級(優良、中等和差)對學生評價不同性別的體育教師的各項能力產生了交互影響,說明學生在評價體育教師時,對那些自己認為或者聽說的表現較差的男體育教師的偏見更加強烈。
偏見一般是指對社會上某種特定群體或個人所擁有的缺乏充分事實依據的否定態度。錯誤的社會認知或某些情緒體驗容易形成偏見心理。對某人所屬團體的知覺是導致偏見感情的因素,它使偏見者進入錯誤的信息加工及回憶起對態度對象的否定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以某種方式開始想到其態度對象,情感性過濾掉或忽視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與態度對象的實際情況是不一致的或相反的。個體的信念及他對某個特殊團體的期望成為偏見態度的認知成分,當偏見者與其特殊的偏見團體相接觸時,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會產生強烈的否定感情,偏見的情感成份即在這時發生作用。偏見的一些主要特征是:(1)以有限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來源為基礎。(2)認知成分是刻板印象。(3)有過度化的傾向,強調共性忽視個別差異。(4)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滲透個人感情成分的判斷。往往只看到個別現象就過早地下定論,并且在真實的信息輸入之后仍不愿意改變原來的態度。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男女性別的刻板印象也在不斷地變化,傳統認為的男性體育教師的優勢在不斷減弱,而女體育教師的優勢在不斷增強。社會認知理論承認人類在適應和改變環境時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但拒絕環境主義認為的社會行為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社會認知理論對一些基本的人類特征進行了精彩的論述,認為符號化的能力提供了理論環境、創造和管理的有力用具;觀察學習的能力,使人能通過榜樣傳遞的信息很快地擴大知識和技能,無需通過冗長乏味的和冒險的學習過程;自我監控的能力根植于內在的標準和自我反應性影響(self-reactive influence),為自我導向的經驗提供了另一個顯著特征。社會認知理論認為,除生物偏見外,其他事情是容易習得的,因為事件的特征可通過注意、表征、生產、動機等過程促進或阻礙。
由于學生在評價男女體育教師時存在一定的性別偏見,有關部門在依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果對有關教師進行業務評價時應該注意到這種偏見的存在,慎重考慮教師以前獲得的評價對當前評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