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3 00:00:13
序論:在您撰寫檢驗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改進數學概念教學,強調通過實際情景使學生體念、感受和理解”、“許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現實情景中去理解,恢復‘來源于現實,又扎根于現實’的本來面目……”??梢?,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數學概念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概念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或結構關系的特征概括,是對一類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數學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數學實際問題的重要條件。
數學概念一般都比較抽象,這與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構成了一大矛盾。傳統的概念教學在方式上以“告訴”為主讓學生“接受”新概念,置學生于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性。這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如何利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概念教學;如何把新課程理念內化,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外化,展示出來;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如何讓學生在獲得概念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概念掌握的物點,進行了有選擇地嘗試、探索,發現運用以下策略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現實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里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中用科學方法從感覺到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形成。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差,生活經驗少,如果教學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學生大多會困惑、迷茫,難于接受,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投其所好,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入概念,讓學生在故事、游戲、懸念等情境中慢慢進入思維軌道,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么樣的?”學生會肯定地回答:“都是圓形的?!薄胺降男胁恍校俊薄澳窃趺葱?,方的怎么滾動???”“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一橢圓形問。“也不行,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為什么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課伊始,趣已生,短短幾句話,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把學習的主動權留給了學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用情境引入概念時也要注意從實際生活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要注意感知材料的典型性,所呈現的材料必須盡量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盡量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
二、加強實踐探究,建構概念
數學新課程目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和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現代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托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歷驗主動地加以建構。
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生要想獲得正確的概念必須是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并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原封不動地、簡單地“灌”或“塞”給學生;不能只重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與發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結論獲得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5的認識”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拿出5根小棒、5個圓片,5個蘋果、點出班上5個同學的名字;然后,讓學生拋開小棒、蘋果、人等具體的實物,找找生活中的5,5個手指,五角星有 5個角等,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凡是“5個東西”都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接著通過從第5個、第5行、第5課等序數的意義加強學生對“5”的認識。最后讓學生讀寫數字“5”,這樣使學生把實物與數的認識聯系起來,進而形成對數的感知和表象,建立起形象鮮明的數的概念。
三、借助生活經驗,理解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義,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為他們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
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生要想獲得正確的概念必須是一個主動、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師并不能把現成的概念原封不動地、簡單地“灌”或“塞”給學生;不能只重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與發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
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梁架,電線桿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剛才還熱鬧非凡的教室頓時安靜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學生站起來打破了教室的寧靜,“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三角形真的比四邊形更穩定嗎?”“用什么辦法可以證明?”操作實驗,這時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紛紛借助學具進行對比實驗,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在講圓錐體積時,先用紙做了三個圓錐體和一圓柱體。其中一個圓錐體和圓柱等底等高;圓柱等底不等高;一個和圓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圓錐里盛滿沙子(每個圓錐盛三次)倒入圓柱。這樣學生就清楚地看到:三個圓錐體中,只有那個和圓柱體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滿圓柱體,其余兩個不合適。接著再讓學生思考,找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動用已學過的圓柱體積的公式,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最后,給學生小結,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經過這樣由淺入深的直觀演示和講解,既復習了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又學會了計算圓錐體積的方法,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領悟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豐富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體驗到探究成功的樂趣
四、聯系實際運用,拓展概念
學生對新學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重復。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比較教本應用練習枯燥、重復的通病,組織情境練習既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概念、鞏固知識,又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在實踐中主動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一、制定原則
以保證人身、設備安全為核心,本著“安全第一、預防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訂本預案。
二、組織機構
試驗檢測部防汛工作受公司防汛小組領導。
防汛成員及各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汛期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遇汛情時,隨時接受公司防汛小組組織工作安排。
三、預防措施
1、實驗室防汛成員配備絕緣手套、雨衣、雨鞋等基本防汛用具。
2、實驗室安全責任人定期檢查本人負責實驗用房內是否有屋頂漏雨,門窗滲水及屋面存水等問題。
3、要求所有實驗室人員及時關注天氣預警信息。
4、所有實驗室汛期嚴禁使用臨時插座。
5、放假期間所有實驗室必須關閉電閘及水、氣閥門,關好門、窗。
6.外出檢測人員遇到汛情應及時停止工作,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四、預警與響應
(一)預警監測。
暴雨預警由低到高劃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個預警級別,四級暴雨預警信息均由市(區)氣象部門依程序、變更和解除。
各部門應隨時保持與市(區)氣象局、防汛辦以及公司防汛辦的聯系,加強信息溝通,確保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雨情、汛情信息。
(二)預警響應。
當暴雨預警信息后,公司防汛辦應當按照相應級別啟動預警響應,做好相關工作。
1.暴雨藍色預警響應。
公司防汛指揮部副指揮帶班,加強與各部門聯系,指導各部門做好隱患排查和消除工作,及時掌握汛情信息,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公司要嚴格落實24小時在崗值帶班制度,確保通訊暢通;組織開展重點部位隱患的排查和消除;組織安排對重要隱患部位的動態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置并上報公司防汛辦;根據需要,對可能引發防汛突發事件的隱患,采取抽排積水、苫蓋、停止生產等措施,以降低風險;組織本單位應急搶險隊伍加強值備勤。
2.暴雨黃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藍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防汛辦適時對各部門預警響應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必要時,公司相關領導、部門負責人赴一線指導各部門解決問題。
各部門要加大隱患排查力度,主要領導隨時赴現場協調解決問題;適時組織暫停生產;對在工作中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要立即報公司防汛辦。
3.暴雨橙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黃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在崗帶班;副指揮視情況赴現場指導解決問題。
各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依需要隨時赴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組織停止生產;對在工作中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要情況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4.暴雨紅色預警響應。
在暴雨橙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公司和各部門防汛人員全部到崗到位。各部門對在預警響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就地解決,并將重要情況立即報告公司防汛辦。
五、后期處置
綜合實訓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從選題―學習―實踐―鞏固,是學生全面、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踐過程,是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深化過程,它既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某一工程具體問題的一項嘗試,也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一次“實戰演習”。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對鋼結構綜合實訓教材、課堂教學策略、課程考核評價設計多次進行教學研討。在綜合實訓教學中,采用各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引發了學生的有效學習,使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吻合,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綜合實訓質量不僅反映了畢業生的素質,而且反映了教學質量。目前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1.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而難度要比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難度大。在內容和要求方面,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習慣和能力不好的學生,較復雜,難于完成,出現抄襲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和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
因此根據鋼結構專業和行業要求,拓展鋼結構綜合實訓題目,編制一套鋼結構綜合實訓教材,并加強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勢在必行。
2.在綜合實訓教學中,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學生按照指導教師規定的題目,跟著老師一步步進行。老師每周固定上課,詳細布置本周任務,講解具體設計計算方法。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專長的發揮和獨立工作能力的鍛煉,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因此在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中,要運用有效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教學效果。
二、鋼結構綜合實訓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開發和使用教材
1.有效開發教材
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大多為單層門式鋼架結構體系的設計,包括建筑設計、結構設計、預算、施工方案的編制。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結構設計較困難,難以完成。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針對目前鋼結構綜合實訓的題目較為單一,根據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經過多次教學研討,參照多個工程實例增加了多個實訓題目,并編寫了鋼結構綜合實訓校本教材,以利于不同層次學生選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有效使用教材
課題組教師深入領會教材內涵,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利用一切可用信息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如多媒體、自制課件、提供動手操作材料等手段協助教學,創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力求把教材靜止的信息資源變為動態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合理提出教學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密切聯系,更好地體現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二)有效備課
提高綜合實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途徑有很多,但應該把抓好備課作為提高綜合實訓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首要環節。
1.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在課前研究教學目標,鉆研教材,落實知識點、重點、難點,廣泛收集教學材料,并要關注學習某一內容前的起點能力。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還關注學生間的差異,分析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哪些可以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傳授、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2.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在課前研究選擇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既要整體設計,又要分項考慮,某種教學方式既可以貫穿一堂課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上,還可以多種教學方式結合使用,以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3.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與同組其他輔導教師課前積極討論。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經常對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凸現、能力的培養、重難點的突出與突破等方面進行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識風格的教師能互相啟發、補充,共同提高。
三、有效上課
有效上課就是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學生學習行為,看學生掌握的情況。綜合實訓輔導教師要能緊湊而富有節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新知識而少有探索、發現和創新,它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得到發揮。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課程組教師在鋼結構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目標,積極設計適合鋼結構綜合實訓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教學活動。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
鋼結構綜合實訓輔導教師指導學生選題后,根據實訓題目進行分組,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教師在課前要研討什么樣的問題由小組合作解決,小組學習結果如何在全班分享,力求做到既要讓學生放開去想、去做、去活動,又要讓學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標、活動有收益。
在課堂教學中,輔導教師靈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管得太死或放得太散。既有討論、交流、演示等活動,也有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資源,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總結―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實訓過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此外,每周定期召開小組會,要求每個學生匯報前一階段所做的工作,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采用“限時發言,不限時研討”的方式。“限時發言”就是根據匯報內容,限定每個學生的發言時間,“不限時研討”就是不限定研討時間,其他同學可以結合匯報內容展開討論,然后輔導教師做出點評,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更合適、怎么分析更合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互相了解、互相啟發,開闊學生的的思路。
實踐證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能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困難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有效評價
考核評價是綜合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有效評價這里主要指過程性評價。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教師以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了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強的鋼結構綜合實訓考核標準。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制定考核內容,理論測試注重實用性,實際操作以技能培養為中心,實現過程評價和課程評價相結合進行課程的考核。在考核中,實行過程性、階段性的量化考核。鋼結構綜合實訓成績由階段成績和答辯成績兩部分構成,階段成績占60%,答辯成績占40%;最后,按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與原有的考核體系相比,經實踐檢驗,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綜合實訓課程考核評價,能合理評定學生成績,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校內建立多形式、多層面的教研活動機制
我校的校內教研活動機制,以教研大組、年級小組層面的學科交流教研活動;以學校建設層面的校班子學校管理教研活動;以少先隊建設層面的學生管理教研活動。一切的切入,都以共同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素質為基點。努力做到城鄉學校的均衡發展,集聚、共享、融合各校的優質資源,建立多形式、多層面的教研活動機制,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本質。
(二)與縣內學校締結聯誼,創建“研訓共同體”
本著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自07年開始,學校就與柳城小學簽定了“賽課協議書”,協議賽課每學期舉行一次,春學期壺小走進柳小,秋學期柳小走進壺小。賽課的科目包括語數學科和音、體、美等小科,先由雙方都上一節課,再是兩校教師共同研討,氣氛熱烈,效果顯著。之后,我校又與桃溪小學、王宅小學等校建立了賽課活動的常效機制。在去年學區名師工作室建立和今年第二批學區名師工作室建立基礎上,我校骨干教師又與本學區的其它學校教師結成師徒,開展研訓活動??h際研訓機制的建立,不但讓壺小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周邊輻射,同時也吸取了農村學校踏實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質,作到互補共享。
(三)與國內名校締結聯誼,創建“研訓共同體”
在縣內研訓的基礎上,我校又率先邁出縣級區域,與全國兩所百強名校――杭州天長教育集團天長小學、浙江金師附小教育集團金師附小結為研訓共同體。充分利用兩所學校的教育優勢,通過“進”與“出”的方式把思考、研究帶進來;把學校教師送出去學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與杭州天長小學、浙江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先后簽訂了研訓共同體締結協議書,并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研訓共同體教學聯誼活動。
二、我們的理論成果
基于“研訓共同體”的締結與活動的開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構建了“草”字形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體系。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全體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與發展作為主線,設計開展研訓共同體活動。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問題研究能力為重點,在研訓共同體構建過程中,將“課堂”和“問題”作為兩大切入點,來開展研訓共同體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活動。
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研訓共同體活動開展的三種模式:1、研訓共進模式;2、學習培訓模式;3、引領導師模式。課題研究過程中,以研訓共同體活動的開展為基礎,構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六種策略:
1 差異互辯的論壇式策略;研訓共同體成立以來,根據各學科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重點,著重性的理出一些專題,邀請研訓體學校的教師共同參與探討,擺觀點,論事實,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2 課列研究的探討式策略:課列研究是研訓中采用較多的形式。緊緊圍繞課前磨課、課內展示、課后評課流程,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課列研究有時采用“多人多校同課異構”,有時采用“同一主題,不同內容”等形式。
3 賽課沙龍的評比式策略:賽課沙龍的評比式策略為研訓體內的老師提供一個高端、良性、競爭的展示平臺,研訓體內各校綜合的賽課活動是一項重要形式。
4 培訓講座的學習式策略:我校作為研訓共同體的主要召集者,定期向專家就當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問題、國內外教育發展的趨勢進行咨詢,邀請專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熱點、難點進行剖析;對教師教育科研的瓶頸問題進行梳理;對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生理問題做闡釋指導。
5 結對幫扶的師徒式策略:研訓共同體內的優質資源各具不同,特別是優質的教師資源參差不齊。為達到“整合資源,共同提高”為目的,充分發揮各校骨干教師的領鷹效應,除研訓時間段的學習外,在共同體學校內還成立了結對幫扶的師徒形式,并讓結對師徒立體式的對方的課堂、科研、班級管理做學習和指導。
6 送教下鄉的觀摩式策略:充分發揮我校骨干教師的優勢,每學期到城鄉研訓共同體學校送教達每校一次。要求老師通過真實、扎實、樸實的課堂教學送精品課,送新理念。
【關鍵詞】工學結合 綜合課程 實訓平臺 實訓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19-02
《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而其中實訓教學是教學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基本內容
1.設置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目的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現代智能建筑、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必要的樓宇智能理論知識,會進行樓宇安防系統系統設計與維護,能完成消防系統、樓宇設備監控系統安裝調試和維護,會進行建筑電氣工程預決算和施工管理,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技能和一定創業能力,適應智能樓宇系統工程和系統管理維護要求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專業的核心主要在智能建筑的安防、消防和樓控三個方面,本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在智能樓宇管理師、智能樓宇物業管理師和建筑電氣工程造價員,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有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
2.構建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模型
構建的課程模型如圖1所示,在專業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基礎綜合課程”,作為專業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技術綜合課程”,作為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工作方向模塊課程結束后設置“崗位能力綜合課程”,作為崗位方向模塊綜合課程;最后設置實施崗前綜合訓練,進行專業級的綜合。從而形成了從“專業群、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到“工作崗位方向綜合課程”最后到“崗前綜合實訓”的課程綜合,最終使學生能力由單一到綜合,逐級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我校樓宇專業開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是屬于圖1中的第三級崗位能力綜合課程,因為作為崗位方向模塊課程多為以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工作課程”,所以“崗位能力綜合課程”目標在于將幾門崗位方向相關的課程,按照工作任務相關的原則,選擇企業較為工作任務代表性的崗位工作項目,對這幾門課進行技術、技能的整合與綜合,實現專業能力的第三次綜合提升。
二、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實施
工學結合綜合課程通過相關的“工作過程”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緊密結合,課程的內容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把主觀陳述性的理論知識與客觀過程性的知識理論相整合,體現學生這一核心主體,按照每位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分組。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工作經驗結合起來,不僅學習了工作知識,適應了工作環境,而且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了工作經驗,進而實現理論學習與工種職業的無縫銜接。下面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討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1.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計思路
(1)實訓項目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工作任務引導教與學,實訓內容側重于安防、消防及樓宇設備的綜合性工作任務操作,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生產活動提供優質人才。
(2)實訓項目真正要做到理實結合,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采用企業真實的項目,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
(3)實訓項目設計具有針對性、擴展性和系統性,貼近職業崗位需求,以學院為依托,利用學院現有設備,學生可以循環使用,企業培訓人員也可使用。
(4)實訓項目重在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為就業服務。實訓過程構建仿真的職業實訓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訓練和熏陶。
2.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置
項目一:安防系統工程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安防系統為原型,通過防盜報警系統、門禁控制系統、可視對講系統和視頻監控4個系統的實際構建,掌握門禁可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利用手冊查閱門禁系統電路各種技術參數并作出設備選擇;能根據現場進行安防系統設計;能根據安防系統設計進行繪制圖紙;能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二:消防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消防系統為原型,通過火災報警探測器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安裝、調試;消防聯動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和自動滅火系統設計。掌握各種火災報警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能根據不同應用場合選擇探測器設備;能根據現場進行消防系統設計、繪制圖紙;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三:樓宇智能化控制設備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寫字樓的監控系統為原型,通過了解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直接數字控制器的操作使用、運行、測試,以及給排水監控系統和空調系統的構建,掌握智能建筑中各個子系統的監控要求及監控原理;能根據現場要求對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等現場設備進行連接及測試;能按照監控系統要求,準確閱讀DDC接線圖,進行硬件的安裝和連接及軟件的編程和調試;按照監控系統基本要求,能構建給排水、暖通空調等監控系統,并能對系統進行仿真調試。
綜合課程將這三門課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及素質進行有機整合并提升,通過短期的綜合訓練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其中關鍵技術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獲取相應的工作經驗而且有利于學生順利通過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的職業資格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3.組織與實施
(1)實訓環境與設備。整個實訓的實施基本在校內進行,充分利用學院現有設備,以學院樓宇專業幾個實驗室的設備為平臺,適當的時候用實訓平臺軟件來完成實訓任務。
(2)授課老師。由院內老師和企業老師共同擔任實訓指導老師,院內老師具有雙師資格的專業老師,院外實訓指導老師要求是工作在技術一線的技術人員(工程師),或者為從事技術管理的專家。
(3)學生的組織與要求。實訓教學強調工學結合,以“做、學”為中心,每項活動都需要學生自主地組織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主要幫助、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要求學生課前明確任務,課中積極參與,相互討論,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同學間相互啟發和影響,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提高。
(4)建立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 結合課程三方面的內容,并兼顧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嘗試運用專業的工控組態軟件開發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如圖2所示。
實訓平臺上包括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要求,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理論內容和實操內容、試題庫、模擬試卷及訓練等項目,借助實訓平臺的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從而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5)實施綜合課程的效果。樓宇專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從2013年開始實施,在實施的班級中,由于實訓項目是從具體工作任務出發,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結合“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的需要,學生普遍反映較好,課程結束后基本都能通過考證,通過率在95%以上;另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專業老師又承擔了行業企業的職工培訓,為企業職工開展“智能樓宇管理師”的培訓項目,先后參加培訓的有近千名職工,考證通過率在85%以上。
三、結束語
本文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據,在實訓環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結合工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利用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和實訓平臺開展基于企業崗位需要的實訓課程新思路。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交流協調能力等職業素質,使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為專業建設、學生培養及高職教育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艷紅.高職教育中“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分析.課程教育研究(下),2015,3:116-118.
[2]張景耀,戚基艷.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途徑[J].高等教育,2013(12):28.
[3]曾金霞.工學結合視域下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J].職教論壇,2012,23(11):37-38+41.
作者簡介:
文章摘要:會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人教處處長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袁洪志院長致歡迎詞.四個調研組組長分別談了對全國土建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調研情況.會后,全體專家參觀了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技術館,并就制定土建類專業實訓基地建…… 12月22日,在美麗的云龍湖畔,來自全國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專家齊聚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參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辦的全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校內實訓狀況調研總結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副司長趙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杜學倫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人教處處長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袁洪志院長致歡迎詞.
四個調研組組長分別談了對全國土建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調研情況.會后,全體專家參觀了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技術館,并就制定土建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學校和企業、政府各自的職責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合實訓;新實踐能力;教學
如今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發展可以說空前繁榮,現代的設計師們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繁忙,藝術設計專業已經與社會許多方面發生關系,如科技、美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等等;這就需要從事藝術設計教育的我們突破原有的純藝術教育層面,更新知識結構并產生豐富的教學內容。
在以往甚或當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學院派的課程體系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差甚遠,學生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滿足他們進入社會實際工作的需求,總結起來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有的設計公司或者企業還沒有把設計作為設計研究的核心;二是學生沒有意識到市場環境和材料、工藝技術、成本等諸多條件的制約。究其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在課程設置方面缺少系統化的設計以及成熟的綜合實訓教學體系,由此學生在學習及社會實踐過程中問題百出。就目前學院的藝術設計類專業設置,單項課程的內容和所取得的成效是沒有問題的,但以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就會出現能力培養水平不高、知識傳授內容重復、知識結構斷層等現象,課程缺乏承上啟下的連續性,也不能與其他單項課程構成完整的體系。其實通過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建議》中明確指出的:“各高校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已經強調了設計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將綜合實訓課程納入一個科學、規范、系統的整體教學環境中,并成為課程體系進行更新、完善和良性循環的重要動力是必然之趨”,因此,要深刻理解綜合實訓的內涵,并結合學院自身特點實現培養對象的個性化發展的目標。
一、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的內涵
綜合實訓是新形勢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內容,既要強化藝術設計教育的理論基礎,又要突出學生面向社會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務實的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以及基本設計原理的運用和設計表達能力等等,借此將他們原本狹窄的視覺、比較閉塞的思路迅速打開,并通過規范化、合理化的程序,使學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方案,最終為他們走向社會實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綜合實訓與其它的單項設計實訓課程的區別就在于更注重學生素質的綜合條件,對以往單項課程知識的整合能力。至今為止綜合實訓課程都是以虛擬的項目和社會實際設計項目作為兩大主要內容,在虛擬項目課程中,通過學生豐富的想象來完成課程目標,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思考;虛擬項目教學是建立在合理設計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自己對設計內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與此同時,以社會實際應用項目作為綜合實訓的內容時,更需要悉心挑選那些可以納入課程之中的項目,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形成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是實現綜合實訓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就是說在實訓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兩者是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相輔相成的重要內容。
二、綜合實訓課程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實訓的平臺。在我國,以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已經辦的如火如荼,比如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等,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工作室的發展可以為學生提供在校內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夠接觸到社會實際項目并與市場接軌,這樣學生不論在設計思維還是在專業技能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鍛煉。同時學生也為自己能夠進入工作室學習而增添對專業研究的信心。除為學生提供校內的實訓基地也要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如與所在城市較為知名的設計公司進行交流與合作,設立實習實訓基地,定期向設計公司推薦優秀的學生進行實習,參與公司實際的項目工程,并在工作中將自己創意與施工工藝、材料等設計因素相結合,從而避免學生作品紙上談兵。學院也可以請業界優秀的設計師以講座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如江南大學與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教與學的設計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就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其次,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在綜合實訓環節中和學生建立了一種平等、互動、互助甚至是合作的關系,要求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習的管理者,還要能起到協調各種關系、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面對學生的質疑和見解要平等的接受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尤其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教師更應提高自身修養,以發展變化的學生觀應對學生越來越強烈的對于未來及現實空間的探索欲。環藝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也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提高的平臺,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也豐富了教學內容。
筆者認為通過綜合實訓對學生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意能力的要求,必然引起其它教學環節的相應調整,促使綜合實訓前期的單項(實訓)課程及整體組群課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的變更以滿足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偉 吳燦,《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2. 呂金龍 康 帆,《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