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4 09:54:52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資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職的36名低年資急診科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歲;學歷分布:大專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學歷16例。納入護士采用數字隨機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18例)與對照組(18例),兩組護士一般資料、學歷等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實施傳統急診科培訓模式展開培訓,即對新進院的護士對真空采血、建立靜脈通道、輸液等16項基礎性操作及護理常識進行培訓,護士長集中授課、演示,后期無再設培訓課程;觀察組使用年級制護理繼續教育模式來展開培訓,按照護齡設置年級授教,方法內容如下:培訓內容。(1)一年級時以培養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為重要目標,包括內容有用藥禁忌、常規輸液異常排查、環境衛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護理注意事項等,同時還需強化護士崗位責任意識,旨在培養出擁有嚴謹工作態度、愛崗敬業的護理人才。(2)二年級目標逐漸從輔助治療再深入配合搶救,開始熟悉急診室環境、設備、急診程序操作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規范護理檔案書寫,并慢慢強化團隊協作。③再次強化急診專業技能,能全面專業護理基礎知識,并逐漸提高到能協調組織、指揮搶救的重要能力,該階段還著重培養其溝通技能、應急預案等[1]。教學培訓方式,授課老師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護士長共同擔任,滿足本科以上學歷,10年以上豐富臨床經驗的要求。培訓中護士長先一對一帶教,再根據學習進度制定確切的教學目標,接著以目標為基礎安排可行的課程,每月定期授課不少于1次,為完成階段性學習目標可實施不限次數的小課堂、一對一再示范、分小組談論等教學形式??己朔绞剑考径仁谡n后由班主任和帶教護士長組織理論與實際雙重考試,考試成績與實際工作質量及態度來一起評定護士是否完成一學年培訓目標,合格者,升級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級再學習。1.3效果評定標準。培訓后對兩組護士均實施技能客觀評價,由培訓班主任與1名深資質護士長共同展開評定工作,評定技能包括基本護理理論知識掌握、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專業操作技能、臨床分析及溝通應變能力等8項內容,統計每項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數,并進行統計學分析,例數越多表示對應培訓模式應用效果越好。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士8項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況對比結果,基本護理理論知識、基本護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另外四項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傳統急診科護士培訓一般主要針對對象為剛畢業入職人員,教授內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規護理理論等基礎性技能有關,第一護齡過去后幾乎不再設培訓課程。年級制護理繼續教育方法不僅重視基礎技能、理論的夯實,第二三年時還繼續層層深入,設置專業性更強、提升護士綜合能力的培訓課程,有效地培養出了一批擁有扎實基本操作技能,急診應變能力強,綜合能力顯著提高的護士隊伍[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不同的護理培訓方法后,臨床分析應變能力、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等能力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年級制護理繼續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診護士綜合素質提高的結論。
作者:吳慶榮 葉芳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1建立實訓室,構筑實訓平臺
通過實訓室的流程模擬,學生可以達到熟練操作業務的程度。但是當前商貿企業的“理想員工”不光是業務熟練的員工,因為業務的熟練操作是可以在企業慢慢培養的,而且學生所學習的軟件平臺有時候并非企業所使用的軟件平臺,所以很多商貿企業的“理想員工”是能夠開發海內外客戶,能夠拿到訂單的員工,而不是只能在辦公室處理流程的員工。
1.2扮演各角色,模擬業務流程
這種實訓方法操作比較簡單,就是讓學生自由組隊,每個學生扮演一個角色,用“演戲”的方法表演某個業務場景。如學習國際貿易術語FOB時,可設置進口方、出口方、保險公司、船運公司、出口地海關、進口地海關等六個角色,由六個學生分別扮演這些角色。于是,作為進口方的同學必須熟練掌握所學的術語知識,并根據術語的要求向保險公司投保,向船運公司訂艙,向進口地海關報關等。而出口方同學必須做好出口地海關的清關工作。當然,表演過程中可能出現插曲,比如到了進口地貨物出現損害,于是涉及到了索賠問題。這種實訓“表演”的成分比較大,因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由于時間的關系,能有機會“表演”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生只能在座位上看人家“表演”。于是,坐在位子上的同學的實訓收效甚微。
1.3分析小案例,總結經驗教訓
這是商貿類課程考察學生基本技能的實訓方法,往往和理論知識的學習相結合。教師首先查找課程資源庫,選擇針對某一知識點的典型案例。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一般來講,學生的結論會多種多樣,持不同結論的學生往往會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分析,學生提交案例分析報告。這種實訓方法操作簡單,無需投入額外的實訓設施,因而相對靈活,被廣泛采納。但是,案例分析往往只能起到“紙上談兵”的效果。如果實訓方法僅有案例分析,學生的理論功底可能是比較扎實的,但是因為沒“操作過”,一旦從事相關工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不僅基本的業務流程不通,更談不上開發客戶和管理客戶。
2商貿類課程實訓環節引入電子商務思想的必要性
2.1適應新型貿易方式發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來,電子商務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促使貿易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通過統一的網絡平臺運作,可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位一體,并將傳統貿易方式下繁瑣的交易談判、合同簽訂、通關工作、物流跟蹤高度整合。虛擬企業、手機銀行、微博營銷、微信商圈等新型模式極大地滲入商貿行業中,并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商貿類企業之間的競爭在電商背景下變得日益白熱化。誰掌握了前沿網絡營銷手段,誰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所以,作為把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有必要在商貿類課程中加大改革步伐,特別是在實訓類課程中,加大電子商務背景下的交易談判模式、電子合同簽訂、網銀結算等切實符合行業實際的學習內容。
2.2適應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
作為有志于成為外銷人才的學生,不僅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熟練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把前沿的貿易信息技術應用于開發客戶、管理客戶的職業能力。操作流程的技能是最基礎的,如果只具備操作流程能力的學生,在職業生涯當中可能將長時間處于底層,甚至由于網絡技術、智能平臺的發展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尷尬境地。相反,如果能在專業學習中跳出傳統的實訓平臺,增加電子商務技術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商貿類課程的實訓中開發客戶、管理客戶、挖掘數據、分析數據,相比于第一類學生,顯然能增厚專業功底,發展職業能力。既懂開發客戶,又懂操作業務的學生不僅更受企業青睞,而且在其職業生涯中更容易脫穎而出。
2.3適應高職學校課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商貿類課程的實訓方式以軟件平臺為主。但是,往往那些能在學校軟件實訓平臺上得到高分的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卻感覺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實訓室里操作的軟件跟企業應用的軟件大相徑庭。所以,實訓課程不能光把重點落在模擬軟件的操作上,而應該把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納入進來。也就是說,不同的企業可能使用不同的軟件,但是軟件的功能模塊是相似的。因此,在課程改革中,需要用電商技術加強學生對商貿軟件功能模塊的認識和流程的應用能力以達到“一通百通”。此外,必須要看到大部分的實訓軟件以仿真業務流程為主,側重于“幕后工作”,至于貿易中的重頭戲———尋找客戶和攬取訂單卻是缺乏的,在課程改革中,也需要從行業實際出發,采用電子商務思想進行擴充。
3商貿課程實訓應用電子商務的實踐———以國際貿易課程為例
3.1突破實訓室軟件平臺,引入電商平臺實戰
國際貿易實踐中,通過專業的電商平臺尋找客戶或貨源已成了外貿業務員的一大習慣。所以,在課程學習中,有必要使學生了解并熟悉這一技巧。例如,阿里巴巴系列網站包括最近發展迅猛的速賣通是專門為進出口企業服務的,也是最為真實和成熟的互聯網平臺。速賣通是面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專為中小企業出口貨物服務,集訂單處理、貨款支付、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外貿在線交易平臺。其官方網站還開設了速賣通大學,免費指導初學者從賬號注冊開始直到客戶下單物流配送。在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訓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在速賣通上免費開設外銷店鋪,認識常見的營銷工具,與外貿實踐相接軌。此外,一些典型的面向全球的采購網站(如阿里巴巴全球)也可以納入到課程學習中來。因為在這些平臺上,往往集聚了全世界的貨源,是從事進口業務尋找合適貨源的主要工具。
3.2增加網絡構建知識模塊,熟悉網絡營銷手段
企業打開產品的國際銷售渠道的模式一般分為兩類。一是中小型外貿企業借助成熟的電商平臺產品目錄,如上述提到的速賣通;二是大型進出口企業構建自己的網站,在自己的網站上產品目錄。對于第二類電商模式,商貿類畢業生應該能分析網站的功能模塊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功能模塊完成商品的、訂單的生成、付款的實現。不同的企業可能具備不同的網站形式,但是網站的功能和流程大同小異,所以在實訓過程中應該增加電子商務網站功能模塊及流程分析這些最本質的內容。此外,外銷企業的電商網站建構完畢后首要的目的是要能被海外客戶搜索到,所以還需要借助一系列網絡營銷手段擴大知名度,如網絡廣告、友情鏈接、搜索引擎關鍵字登記等。這些典型的網絡營銷手段同樣也應該被運用于實訓課程教學中。
3.3采用多種互聯網教學手段,培養網絡應用意識
跨境電子商務的崛起意味著國際貿易會越來越走向網絡化,不僅僅是交易的網絡化,也包括企業內部管理的網絡化。所以,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學有所用,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教師有必要采用多種互聯網教學手段,培養其網絡應用意識。如,隨著智能手機在高校的興起,微信、微商成為了一個熱門詞語。教師要讓學生看到微信不僅僅可以跟朋友玩互動,也可以作為一種學習的手段,甚至可以作為一種商業模式。于是,教師可以先通過朋友圈功能,建立實時交流和分享平臺,接著整合網絡上的教學資源與微信平臺相連接。學生通過手持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可以移動學習。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慢慢地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諸如微信營銷、微支付等新型商貿手段,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培養網絡應用的意識。
4結語
黑龍江省擁有即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伊春、大慶、黑河、五大連池、鐵力、等13個資源型城市,是全國資源型城市較多的大省。其中有著名的煤炭城市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中國第一個石油城市大慶和森工城市伊春、鐵力等。大多數城市是在進行礦業開發或林業開發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了能加速礦業資源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國家在很短的時間內為這些地區進行人力、物力及財力上的投入,從而出現了像雞西,大慶這種依托自己資源的開發而在開采區附近興建起來的資源型城市,它們為黑龍江省及全國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各種能源。但由于大多數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根據經濟生命周期,黑龍江省的大多數資源型城市處在經濟的衰退期。資源型城市處于資源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使資源產業經濟發展緩慢。煤炭資源、石油天然氣、森林資源逐漸衰減,可供開發量越來越少,使開發成本增加。因為比較單一的資源型產業結構,當開采量下降時,不能阻止資源開采量下降引起的各種資源的惡化。難以彌補采掘業下降帶來的增長缺口。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煤礦城市采煤沉陷區問題突出,油田植被和地質環境破壞嚴重,土地“三化”、水土流失加劇,林木蓄積量減少,森林生態功能減弱。同大多數資源型城市一樣,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面臨著資源危機、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的局面。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發展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結構不合理
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主要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因而使資源型城市產業規劃不合理,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第一產業主要是傳統農業,其發展主要是粗放經營為主。第三產業以餐飲業和商業發展為代表,其發展相對較滯后,第二產業其產業鏈相對較短,主要依賴初級原料產品加工,經濟增加值較低;在資源型城市中,大型資源型國有企業在城市發展中處于主要作用,中小企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種情況阻礙了企業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不利于原有核心競爭力的保持和提高,城市各種產業相互關聯的程度較低,城市區域產業發展脫節,各種產業難以進行質量上的整合。
2.各種資源逐漸枯竭
由于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不斷的開采,自然資源的存儲量會不斷減少,最終枯竭。那么資源型城市隨著開采量的增大,這種礦產資源的地理優勢將逐漸下降,礦產資源開采成本整體趨勢將上升,總的來說,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資源產業的全盛時代已經過去,資源型城市所擁有的資源產業整體正在以非常明顯的趨勢衰退。黑龍江省正從原來的資源輸出型大省逐漸轉變為資源輸入型大省,其經濟發展模式正在進入調整期和轉型期.
3.人才結構不合理
資源型城市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數的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較單一,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要并不多,主要需要從事資源開采和開發的工人,它們大多數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大多數資源型城市中,人才結構較為單一,隨著資源產業資源的枯竭,資源型產業的產業鏈條的延伸,資源型產業需要更多的有技術,會管理的專業復合型人才,但是,現有的企業人才發展模式不能滿足資源型轉型的需要,缺少相應專業人才,導致資源型企業向其他產業擴張和延伸較為困難,調整產業結構不能順利地進行的局面這不利于資源型城市的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使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后勁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資源型城市大多數位于偏遠地區或欠發達地區,投資環境差,難以吸引人才,甚至還出現本地人才大批外流的現象,使得資源型城市人才更為緊缺。
4.環境污染嚴重
黑龍江是以礦產,森林資源為主的大省,在資源開發建設初期初始階段,企業的發展注重產能忽視環境保護,造成三廢———廢水、廢氣、固體物廢棄物的隨意排放,沒有注重環境保護,使環境污染變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全球溫度升高,溫室效應加聚。同時由于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礦物資源被過度的開發與利用,地球上許多生物資源正在減少,甚至于有些珍稀生物處于滅亡的邊緣。
二、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
循環經濟是黑龍江省建立新型工業化城市,同時使整個資源型城市作為一個動態的系統,達到人與人、人和自然以及人與社會和諧的相處,使整個社會在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下向前發展。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本著“節約,環保,發展”的基本思路,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經濟增加的出發點,進而創造出“投入少、產量高、能耗低、排放少、可循環、能持續”的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節約型社會體系。
1.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制定
制定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要使全社會都參與到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來,要讓各個部門,機關以及個人都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梢赃x擇一些重點行業和企業作為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試點,例如:在礦產開發、化工、機械制造等行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把深度開發主導產業和積極發展替代產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成立和發展一批循環型企業、工業園區、市縣,大力推進和發展節約能源、尋找替代能源、對能量進行梯級利用,以達到能源污染的零排放、發展綠色再制造等,對循環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技術瓶頸進行改進和突破。建立以循環經濟為主的經濟技術開發園區,對開發區的企業進行整合優化,尤其是對礦產資源,冶金、機械制造,生物化學、醫藥等產業鏈進行重點培育,對企業的產品所產生的廢物進行循環利用。加強對化工企業的循環經濟的治理,通過建立化工基地經濟工業園區進行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和重點發展以靠高科技為主的生物以及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循環經濟為主的產業鏈,使上下游之間以及不同產業之間的產業鏈能夠循環利用或交叉利用。同時應重點對循環經濟園區內相關行業進行重點管理,提高“三廢”綜合利用率,降低企業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的排放,積極加強對廢水,廢氣的循環再利用,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推廣沼氣工程;大力推廣無公害種植、生態漁業養殖和零污染飼養模式,發展生態農業。
2.大力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大力發展黑龍江省綠色產業,采用高效、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設備及技術工藝來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技術裝備,用以改造那些傳統產業,逐漸建立起低消耗、高產能的產業體系。加強對高能耗的行業如電力、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的原料、能源及水資源的能耗管理,實現這些能源的梯級、高效和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利用和循環利用體系,用以提高企業資源的產能效益。加大力度推進黑龍江省清潔化生產試點企業建設,指導和鼓勵鋼鐵企業、熱電企業、三大動力企業、礦物加工企業采用清潔化生產、積極進行ISOl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強企業污染全過程的治理與控制。
3.積極開展廢舊產品的循環利用
運用生產—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大力推進固體廢棄物如廢機電產品、鋼鐵、垃圾等的回收利用,最大效能的提高產業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集中處理系統,加快建立黑龍江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工程建設,有效建立起一個集垃圾分類回收、加工處理、綜合利用集中在一起的綜合性體系。加快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循環工程建設;建立黑龍江省廢物轉換系統,如固體物回收再利用、廢舊物資回收系統、固廢集中處理系統、污水集中處理和中水回用系統等,大力開展循環資源產業建設,以使資源循環利用得以實現。
4.強化礦山等礦產資源的綜合運用效果
一方面,合理規劃黑龍江省礦業城市的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大力強化雞西、七臺河,雙鴨山等礦業城市的礦產資源的開采管理,加大力度對開采秩序進行整頓,對礦場資源如何進行利用與開發的方式進行改進,進而達到礦業資源規范化的管理與保護性開發的目的;另一方面,應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研發與攻關,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對礦業資源深加工技術進行研發及推廣,增加礦業資源產品的附加值,積極開發與大力完善有利于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城市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采,選,冶”的先進工藝,大力提升礦業企業對礦產資源的開采率和利用率。強化共生的礦產資源及由主產品生產中所產生的副產品的綜合開發與回收利用。加強礦業資源開發與冶煉的固體廢棄物等礦業副產品的開發與利用使其轉化為新型建材產品,最大效能的實現礦產資源循環有效的利用。
5.樹立全社會綠色消費的觀念
大力宣傳和積極引導,使全省人民重視循環經濟和綠色消費,引導全社會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觀念,從而使廣大群眾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向節約資源以及綠色健康環保方面發展。倡導全社會的群眾使用帶有節能環保標志的綠色產品,抵制或拒絕過度消費產品的消費行為。把節約資源和循環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及消費行為變成每個公民的自發自覺的行為,達到全民綠色消費。
6.完善資源城市的資源保護政策
黑龍江省的資源城市已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因而這一時期資源消耗量大,污染嚴重,因而應加強環境、土地資源的保護,注重提高土地資源的應用效率。根據環境、資源二者的相互關系,對資源的開發應本著有限性、有序性以及有償性等原則進行開發,加強和完善資源保護政策,對礦產資源的開采與環境保護要加強立法,注重礦產資源開采的安全性與效率性。制定較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單位面積的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提高礦產和水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以期形成一個具有節能性的工業和具有節水性農業,同時在各行各業開展節約各種資源的活動,在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減少資源的消耗。
7.推進“生態黑龍江”建設,建造舒心、安適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排球 訓練 技術
由于我省中專學校經常舉辦排球比賽,我校組織了一支女子排球課余訓練隊。這是一支長期課余訓練隊,每年都參加市級比賽。在這些年的訓練過程中,本人遇到過很多的疑難問題,在不停地摸索中,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在此寫出來,與同行們進行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1.隊員的選拔。根據我們過去在選材問題上積累的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在選材上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1 思想品質方面:首先要有很濃厚的興趣,只要隊員有興趣,她練習起來就很認真,一有時間就會主動參與練習,不用每次訓練去三催四請。其次是觀察她們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否有團隊精神、是否能夠吃苦耐勞、是否誠實守信,有較強的意志品質的隊員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接受較強的訓練強度,不會嬌氣、不會叫苦叫累,在課余也能夠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課余訓練的主次關系,不會因為排球訓練影響到文化課的學習。
1.2 智力方面:,所選的隊員必須是功課在班上是中上等的,因為文化課都跟不上班級的其他同學,她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習功課,課余就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參加訓練。另外,這樣的學生,其接受能力不會太強、悟性不會太高,在學習一些技術時進步很慢。
1.3 環境方面:要求家長要給她們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該放就放、該收就收,讓她們能夠獨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特別是家長能夠支持她們參加課余訓練。這樣,她們在訓練中就不會擔心來自家長的一些壓力,就能夠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老師規定的練習任務。
2.訓練時間的選擇與安排。由于我校的運動員大多是寄宿制的學生,下午大多都要上2節課,有充足的課余時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她們的訓練時間安排在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這樣能夠保證一小時的訓練時間。
在10、11月份,主要對新隊員進行系統的基本功訓練。在這段時間,要充分發揮老隊員的作用,以老帶新,這也是老隊員打完比賽后的一個調整期:12月到學期結束,進行排球的專項學習,基本形成自己的技術特色;第二年的1-6月份,主要進行技、戰術的訓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完整的一套技、戰術。
3.基本技術上的幾個常見問題。
3.1 移動的技術。在移動技術中難以解決的是抱手移動和移動不及時。
抱手移動是初步學習排球運動隊員的常見毛病,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擊掌墊球。剛剛開始練習的時候,讓隊員做自墊球練習,要求每次都能夠放開雙手在胸前、身后、或體側擊掌一次或數次;在兩人一組對練的時候,一人拋球,練習者完成一次自傳(或自墊)后,把球墊(或傳)給對方,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一人拋球,另一人在墊球前擊掌一次后再墊球,也可以多擊掌幾次再墊球(然后過渡到向練習隊員的左右吊著拋球,迫使練習隊員放開手移動)。
移動不及時表現在隊員對來球的預判能力差,還有就是隊員本身的腳下動作慢。前者要通過多練習兩三人的傳、墊球,對球很熟悉后就能夠解決。但隊員的腳步動作慢就得進行專項訓練才能提高,我們的做法是:每次訓練結束都做一組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重點在于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跳躍能力,讓隊員在比賽中能夠“動”起來,培養隊員的迎擊球的意識,判斷來球,主動找球,及時移動,取好位置,卡住球路,增強移動的耐久力。主要的練習手段有:原地準備姿勢,然后根據老師的手勢或哨聲做前、后、左、右滑步或交叉步移動練習;單人移動接各種各樣的來球,老師或老隊員拋出各種不同方向、弧度的來球,隊員用不同的步法,想盡方法盡量把球接好,并能回給老師高質量的傳球。
3.2 發球技術。現代排球,發球不僅可以抑制“一攻”,而且還可以直接得分,因此必須足夠的意識到發球的重要性。就現在我們中學生的排球運動水平來說,雖然“一攻”打得不是很好,不要求發球有多大的攻擊性,但總不能夠失誤送分。所以,在我們的隊里,要求每名隊員都能夠掌握發球技術,有較高的發球成功率。對老隊員來說要求更高,不僅要有較高的成功率,還要求有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訓練中加強練習,不斷提高。
但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發球成功率低的問題,首先要多練習,練習時一定要有正確的發球技術動作,其次要求隊員多觀察與思考。掌握發球方法,常見的錯誤有:第一,拋球不穩定,過高或離身體太近,可以通過設定固定的目標反復做拋球練習的方法來解決。第二,擊球部位不準確,可讓學生對著固定球做揮臂擊球練習,以調整擊球部位的高或低,解決揮臂軌跡不穩定、揮臂速度不正確的問題。第三,動作不協調,可以通過徒手的完整練習,體會用力順序,也可以對著墻體進行發球練習,這樣便于撿球節約練習時間,提高練習的效率。我們多采用側面下手的技術,拋球和揮臂擊球的技術不太好掌握,在初學階段可把拋球的高度控制在l~2個球的高,有利于隊員找到合理的擊球點,當她們已掌握發球技術后,適當調節拋球的高度和揮臂的軌跡,增加發球的攻擊性。
3.3 接發球技術。接發球技術的訓練重點在于墊球技術的訓練。自墊球技術是排球技術的基本,但在平時的訓練中經常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移動不及時,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談過了,在接發球時,可以通過訓練來解決移動慢的問題,分成5~6人一組,讓一隊員在場內接隊友發來的球,其他隊員發球,這樣依次進行,既練習了接球隊員的移動速度,也能提高發球隊員的準確性。二是接球的部位不準確與用力不合理,這表現在隊員墊球的基本功差的問題上,就得重點來訓練隊員雙手下手墊球的技術動作。一般情況讓隊員兩人一組進行對墊球練習。練習時,有目的地左右、前后移動,培養隊員能夠有目標的將球墊到對方合理的位置,這就要求隊員在墊球時要取位正確、合理;還可以用摸腳墊球法和拾物撿球法來提高,能培養隊員快速反應能力,進行低姿位的下蹲腳跟提起離地的身體動作來墊球,還能培養隊員的眼光運用能力、腳步的快速移動能力、正確墊球動作運用能力。
由於國內對於大型企業電腦化的發展和影響已有許多詳盡的研究,如張委良(民79)、賴柏喬(民84)、吳東霖(民87)等人作過資訊技術對組織結構、競爭優勢的研究;許志甫(民84)、林志宏(民87)則針對資訊技術運用對企業作業流程影響作探討;而中小企業電腦化的相關著作或報導也甚多,如彭俊華(民77)、王惠真(民86)對中小企業電腦化的程序作過研究;李馥源(民84)、張力人(民88)、詹怡婷(民89)、王長智(民89)、陳俊良(民89)、甘文政(民89)等人則針對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商務等資訊科技的程序、因素及效益作過探討;綜觀上述,專注在電腦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之探討較為缺乏。
而就中小企業而言,長久以來最為人所詬病的,即是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特別是在會計制度方面,大多不甚健全,內部的作業程序也未標準化,缺乏適當的內部控制制度,其財務資料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備受質疑,發生錯誤或舞弊的可能性也相對增加,這些都是我國中小企業在傳統人工作業環境下的普遍缺失。依據資策會(民86)的調查結果,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腦的比例約為68%,且有逐年提昇的趨勢,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欲探討我國中小企業是否能藉由電腦化而建立管理制度,并在作業流程中植入關鍵性的控制點以提昇其內部控制制度,進而探討在不同的電腦化應用程度下,其作業流程與內部控制的調整情況。
研究目的
中小企業電腦化的情形
包括電腦化的時間、資訊專職人員多寡、電腦作業系統的復雜程度、電腦化的范圍以及資訊系統的開發方式為何。
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
瞭解我國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受到組織系絡或電腦化情形的影響。
電腦化前是否先合理化
瞭解中小企業在會計電腦化前,是否先進行作業流程的標準化或合理化,以及探討合理化與資訊系統使用滿意度的關系。
會計電腦化對企業作業流程的影響
探討中小企業的作業流程是否因為會計電腦化而有所改變以及不同的會計電腦化程度是否對企業的作業流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會計電腦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瞭解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對作業的效率、組織結構以及整體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共四項,以下針對各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的結論:
[1]、瞭解我國中小企業電腦化的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中小企業由於資金人才的欠缺及本身業務性質較為單純的關系,對於資訊專職人員或電腦專業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大多在2人以下;硬體設備與架構方面,使用中型以上電腦者佔少數,大多使用個人電腦搭配單機作業系統,部分企業可能因業務需要搭配使用工作站,并以架設區域網路居多,顯示樣本企業的電腦系統復雜程度不高。樣本企業對於ERP或電子商務等當前的新興資訊技術應用的普及率不高,顯示中小企業由於資金、技術及專業人才的不足,對於新興資訊技術的引進與開發意愿都不高,大部分企業仍以購買套裝軟體的方式導入會計資訊系統進行電腦化。
[2]、探討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和組織系絡與企業電腦化的情形有關
本研究以導入會計資訊系統模組個數衡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樣本企業導入的會計資訊系統模組中,以會計總帳和進銷存系統居多數,顯示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不高,以帳務處理與作業控制層次居多,王惠真(民86)曾對中小企業引進會計資訊系統的程序作過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中小企業採用會計資訊系統的動機,主要是基於企業本身的需要,當企業規模擴增、業務量增加時,進銷存及帳款的管理能夠對企業的商務往來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幫助,而且作業層次的電腦化所需投資的成本最少但收效卻最快,恰能符合中小企業投資的經營特質。
在探討組織系絡和電腦化情形是否與會計電腦化程度有關方面,本研究提出組織系絡、電腦化時間、資訊部門人數、電腦系統復雜度以及資訊系統使用滿意度等因素并形成相關的研究假說,藉由適當的分析方法驗證是否與企業會計電腦化程度之間有關聯存在。研究結果顯示,會計電腦化程度會受組織規模、成立年數、電腦化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企業隨著時間經過,業務量及規模的擴增,會計管理的相關作業變得更加復雜,為提昇效率,自然會導入更多的會計資訊系統以因應企業所需。
[3]、探討會計電腦化是否對企業的作業流程造成影響
有關作業流程合理化與會計資訊系統使用滿意度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樣本企業在導入會計資訊系統前若曾進行作業流程的標準化或合理化,其資訊系統的整體使用滿意度較高,顯示先合理化再電腦化成功機率較高,系統的使用滿意度也會較高,國內也有相關的研究支持此一說法。
關於會計電腦化是否對企業的作業流程造成影響,本研究採用相依樣本t檢定驗證樣本企業的作業流程控管在會計電腦化前后是否有顯著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作業流程控管五個構面下的各變項在會計電腦化前后均呈現顯著的差異,表示會計電腦化對企業的作業流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會隨著會計制度的電腦化,在其作業流程中建立原先沒有的控制點,并強化原先并未確實執行的程序,進而提昇整體的內部控制制度。
而會計電腦化程度高低與企業作業流程控管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成正相關,但是,進一步對作業流程各構面進行分析,結果并無顯著的情形,亦即會計電腦化程度越高的企業,整體而言其作業流程的控管越健全,但無法觀察其對各個作業流程的影響程度是否顯著。
[4]、探討會計電腦化是否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造成影響
根據個案結果可知,企業的文件表單并未因為會計電腦化而消失,大部份企業仍要求將重要的憑證和報表印製出來供審核,只有部分作業可由電腦稽核取代之,可能原因是中小企業電腦化的程度普遍較低,且大多以購買套裝軟體的方式進行資訊系統的開發,缺乏整體性的規畫,各子系統無法有效整合,導致資料的傳輸和稽核無法透過電腦執行一貫性的作業,只好延用電腦化前人工書面審核的方式。
就資料處理的速度而言,會計電腦化后,資料處理的速度明顯增加,為企業節省許多的時間,但并不代表輸出的資訊就一定正確,資料在處理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發生遺失、隱瞞、增加、重覆處理或其它不正當的異動,導致最后輸出的并非正確完整的資訊。
就資料處理的成本而言,企業的軟體若選購不當,資訊系統的品質即受到影響,如系統的維護及維修和使用不易導致錯誤或無效率等等,而使資料處理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使用者本身的素質也會影響資料處理成本的高低,企業的員工流動率高或訓練不足等都會使資料在處理過程當中發生錯誤,導致處理資料的成本增加。
同時,企業在電腦化后,許多資料的儲存、傳輸方式均已格式化或標準化,導致彈性調整的空間相對變小;且電腦化省卻了一些人工作業下的繁瑣動作,員工的工作方式也會變得較為單調且例行化,工作的負擔和責任也有所減輕,但也導致職務的分工程度降低,有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
根據個案結果顯示,當企業在人工作業的環境之下已具備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時,電腦化并不會改變原先的作業流程,大部份仍維持原先的程序,電腦化帶來的效益只是讓處理的動作變得更有效率。反之,當企業在人工作業的環境之下并無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時,電腦化會促使企業進行作業流程的標準化或合理化,并建立或加強內部控制制度,但前提是企業導入電腦時有妥善的規劃,且資訊系統也符合需求的情況。
[二]、研究限制
[1]、樣本取得問題
本研究的樣本資料取自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所出版之民國八十九年中小企業協會會員名冊,事實上我國中小企業家數、行業眾多,加入中小企業協會的會員只佔少數,樣本較不具代表性。
[2]、樣本數有限
本研究的有效問卷77份,回收率僅12.83%,樣本數稍嫌不足,可能原因是本研究問卷的題項過多,寄發時間又正逢企業的忙季所致。
[3]、衡量變數的問題
本研究變數的衡量有部分為主觀性的指標,并無相關的文獻支持,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問題看法上很有可能出現不一致的現象,以致於本研究在作變數的分析時,可能流於主觀或武斷。
[4]、訪談深度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電話訪談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由於訪談的時間有限,僅能針對簡要的問題作詢問,自個案公司所得的資料的品質不高。
[三]、建議
[1]、對企業的建議
1.本研究的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的程度不高,并以導入交易處理與作業控制層次的會計資訊系統居多,顯示企業會計資訊系統的應用層次有待提升,方能確實改善企業的經營體質,提升企業的形象與競爭優勢。
2.本研究的調查發現會計電腦化對企業的作業流程及內部控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有受訪企業是藉由會計資訊系統的導入而建立了較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顯示企業在導入會計資訊系統之前并無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時,可藉由會計電腦化的進行,檢討己身的管理制度,進而促成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2]、對后續研究者的建議
1.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輔以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在資料的可信度方面較為欠缺,故未來相關研究可以藉由個案訪談的方式,對會計電腦化是否影響企業的內部控制作更為深入詳盡的探討。
2.本研究探討的是中小企業會計電腦化情形以及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未來相關研究可以針對大型企業引進資訊技術對其內部控制的影響作探討,相信可以對大型企業在導入資訊技術時,在其內部管理及控制制度上造成的影響以及因應方式提供有用的資訊。
參考文獻
中小企業會員名冊(民89),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
王長智(民89),中小企業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之研究,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義云(民85),會計電腦化對會計原則的衝擊,會計研究月刊,第132期,pp.36-45。
王蕙真(民86),中小企業會計資訊系統引進程序之研究,臺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文政(民89),中小企業面臨電子商務發展推行企業再造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研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文源(民85),企業會計電腦化備忘錄,會計研究月刊,第132期,pp.27-29。
江敏志(民83),會計資訊系統內部控制之建立-以電腦化總帳會計系統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瑞凱(民77),臺灣中小型製造業電腦化困難之探索性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東霖(民87),會計資訊系統對資訊使用者及競爭策略影響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棕璠(民88),審計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棕璠、謝清佳(民87),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方堯(民85),跨越會計制度電腦化的障礙,會計研究月刊,第132期,pp.19-27。
李馥源(民84),中小企業策略運用資訊科技的初探,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政賢(民73),中小企業電腦化過程對組織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宏(民87),資訊技術與企業流程再工程關系之探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耀欽(民83),資訊科技對企業程序之影響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侯君溥(民87),中小企業電腦化與組織變革過程--一個服務業之個案探討,中山管理評論,第46卷第12期,pp.1137-1170。
柯瓊鳳、陳專涂、謝清杰(民88),會計資訊系統。滄海出版社。
柳中岡(民83),中小企業管理電腦化指南,松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許智源(民89),電腦化資訊系統內部控制之研究與評估—以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為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明玲(民85),企業會計電腦化現況大調查,會計研究月刊,第132期,pp.12-18。
高孔廉、王約成(民72),臺灣中小企業合作經營可行性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人偉(民75),會計制度內容及設計方法,臺北中國預算管理學會。
張力仁(民88),影響中小企業管理者導入電子商務因素之研究,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光(民75),我國職場合理化、民主化對勞動者人格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緯良(民79),資訊技術之運用對組織的影響,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志甫(民84),資訊科技運用對企業作業流程的影響研究,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功源(民71),中小企業中長期資金籌措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吳美如(民88),企業內部網路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對會計人員之影響,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良(民89),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影響,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俊華(民78),中小企業電腦化之策略性規畫分析—企業制度典之構想與應用設計,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宗泰(民85),中小企業電腦化之難題、失敗原因與成功因素,臺北銀行月刊,第26卷第11期,PP.39-55。
經濟部工業局網站(民87),moeaidb.gov.tw/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民88),moeasmea.gov.tw
詹怡婷(民89),電子商務資訊與環境特性對中小企業衝擊之模式,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資策會(民76),我國軟體發展環境、問題及需求之現況調查。
劉士豪(民83),資訊系統與組織競爭優勢關系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之應用,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水深(民78),臺灣中小企業之內部管理問題,臺灣銀行季刊,第34卷第3期,pp.127-137。
樓雍儀(民86),由價值鍊觀點探討EDI在及時存貨管理上的運用—以電子業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千姿(民78),中小企業電腦化資訊系統發展之描述性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賢(民74),臺灣地區電腦化資訊系統規劃之研究,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泗堂(民73),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國慶(民80),資訊安全的門神-通行碼,資訊教育叢書(三)。
蕭逸之(民85),中小型零商業合理化與電腦化優先順序之個案研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開平(民84),中小企業製造業內部控制現況探討,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柏喬(民84),后勤資訊技術運用策略與競爭優勢之研究─以電子相關產業為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欽嫄(民84),作業電腦化與企業再造工程,今日會計,第58期,pp.71-73。
戴西君、張家銘(民78),臺灣中小企業發展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三期,PP.151-170。
闕志銘(民85),企業電腦化與合理化孰先孰后的主張--從組織程序模式來推論解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淑慧(民86),電子資料交換使用狀況及其對內部控制影響之探討,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耀新(民88),會計資訊系統,松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Anthnoy,R.N.andJ.Dearden(1980),ManagementControlSystem,Illinois:RichardD.Irwin,Inc.pp.6.
Banerjee,R.I.(1993),DeLong,D.W.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HowMuchCompetitiveAdventage?LongRangePlanning,pp.29-40.
Cushing,B.EandRomney,M.B.(1994),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6thE.D,pp.59.
Delone,W.H.(1990),DeterminantsofSuccessforComputerUsageinSmallBusiness,MISQuarterly,pp51-61.
French,J.A.(1990),TheBusinessKnowledgeInvestment-BuildingArchitectured,NewJersey,YourdonPress,pp.15-20.
Murray,R.J.(1991),TheQuestForWorldClassITCapability-ITISKeytoAchievingQualityGoal,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Management,pp.7-15.
Nunally,J.C.(1978),PsychometricTheory.Mcgraw-Hill,NewYork,pp.21-23.
Porter,W.tandPerry,W.E(1987),EDPControlsandAuditing,KentPublishingCompany,5thEd.Boston,pp.176-180.
Rahman,M.andHalladay.M(1988),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Principles,ApplicationsandFuturesDirections,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pp.26.
Raymond,L(1985),Organ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MISSuccessandFailureofanInformationSystemforProductQuality,MISQuarterly,pp37-52.
Thong,JamesY.L(1999),Anintegratedmodelofinformationsystemadoptioninsmallbusinesse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pp.1152-1159.
聚焦中外高新技術前沿動態,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科技資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新科技資訊為依托,以平面交流為手段,努力促進我國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萍假Y訊主要刊登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的科技文獻和最新資訊。
科技資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科省級刊物、科技資訊國家優秀期刊。發表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高學歷人群各類原創性的學術理論、工作實踐 、成果綜述性文章,充分體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
科技資訊以刊發科技教育學術論文為主,是闡釋學術觀點的理論平臺,是全國科技、教育、金融、法學、醫療、行政管理、 建筑等行業評職晉級認可的正規、合法學術刊物。在本刊所發的相關論文,均可在“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中檢索到。
主要欄目
高新技術、工程技術、工業技術、建筑科學、it技術、電子商務、科教平臺、資源與環境、學術論壇、圖書館論壇和科技動態。
讀者對象
1. 科技和金融工作者、風險投資家,熱心于科技與金融投資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社會各界人士。 2.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技術項目,缺乏企業資金者;有資金愿創辦科技實體者。3. 各級科技管理人員,科技企業及企業家,科研開發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員和關心高科技轉化的各界人士。
稿件要求
1、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2、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3、所有文章標題子書數在20字以內。
4、參考文獻應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段末上角標出
5、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列于文末。
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表格設計要合理,推薦使用三線表。
7、圖片要清晰,注明圖號。
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2009年3月,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積極調整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快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我國研究生教育結構逐步發生挑戰,研究生培養從過去的學術性為主轉變為應用型為主,并擴大了應用型專業學位的招生數量。這種培養目標的轉型,標志著我國現有的單一的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發生改變。在政策上,我國應用型碩士培養的口號早已打響,但實際情況并非如字面的轉換簡單。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社會企業對于目前培養出的應用型碩士也存在較大的質疑。針對應用型碩士培養出現的問題,本文以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為例,剖析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從而對我國大陸地區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提供建議。
一、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情況
臺灣地區高等教育與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大陸高等教育分為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也是分為高等教育和技術與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養學術性專門人才,學生可由中學一直讀到博士學位。技術與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科學與技術的實用專業人才,包括高級職業學校、五年制???、二年制??啤⒍曛萍夹g學院或科技大學、四年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學生完成職業技術本科教育后,可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班,如若繼續深造,還可以繼續讀博士班深造。以上兩種類型,上下銜接,左右貫通,形成一個渠道多樣、體系完整、交叉互通、具有暢通升學未來的職業技術教育一貫體系。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是兩個相互平行的教育系列,學生有權利選擇普通高等教育,開展學術研究,也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學習,完成博士學位,成為高級應用型人才。臺灣地區應用型碩士,等同職業技術教育的碩士階段。筆者以臺灣地區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工程資訊系為例,了解其應用型碩士的培養模式。
二、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
(一)科系簡介
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成立于1965年,曾名正修工專土木工程科,1989年增設夜間部兩年制,1999年改制為工程土木系,招收大學部及進修部,2006年成立營建工程研究所,2007年更名為土木與工程資訊系。土木與工程系課程規劃:以土木工程技術為主題,以電腦應用為輔,并注重專業課程之實務教授以培育具有專精技能的現代土木技術人才。
(二)入學要求
1.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有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2.符合教育部認定標準之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有相關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3.合于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同等學歷認定標準――第三條)報考碩士班之規定者。
從上可以看出,其入學要求有其特殊性。由于臺灣地區高等教育雙軌制的存在,其碩士招考范圍較大陸地區高校范圍廣,含有大學本科畢業生及職業技術類本科,??疲êぷ鹘涷灐①Y格證等)均可以報告,參與碩士研究生的考試申請。大陸高等教育沒有達到雙軌制的教育系統,在招生上達不到臺灣地區的招生靈活性、范圍廣泛性特點。
(三)課程方面
其課程體現了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與資訊系課程特征。從2013年的課程要求中,對于應用型碩士生課程的學分要求都差不多保持在30學分以上。研究生一年級上學期,有海外研習。這一點在大陸應用型碩士培養過程中很難看到。從其課程開設情況看,其開設的課程立足與實際生活、社會所需,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效用。
(四)學制特點
所有碩士均為2年學制,這點和大陸地區全日制工程碩士部分2.5年的不同。大陸地區高校一般都是采取先開設課程,然后實習加碩士論文撰寫,畢業。正修科技大學工學院土木與資訊系中營建工程研究所課程中,其課程與碩士論文處于同期,研究生二年級仍有課程需要學習,另外,也開展了碩士論文撰寫。
(五)建教結合模式
正修科技大學在建教結合方面較強的優勢。原因有:臺灣地區教育政策,隨著臺灣地區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臺灣地區不僅在《大學法》中明確規定大學要與政府機關、事業機關等進行產學合作,“教育部”還頒布了《建教合作實施辦法》,對建教合作的內容、經費、合作雙方的權利義務及簽訂的契約內容進行詳細規定,從法律上保障了產學合作的實施。正修科技大學榮獲“教育部”典范科技大學示范基地,擁有7個產學研發中心。一方面,解決社會所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給予研究生以實際接觸真實世界的基地,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其應用型碩士的實踐能力。
三、啟示
首先,從入學要求上看,正修科技大學應用型碩士的招考要求,較大陸高校應用型碩士招考有一定的靈活性、側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等。這種做法,在招考中擴大了學生生源的數量,有利于學生入學的公平性,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其次,應注重課程的實際性,緊密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社會最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的解決上,注重課程實際效用性,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