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22:37:47
序論:在您撰寫音樂調查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民間音樂;“鴛鴦嫁老雕”;發展傳承;音樂特點。
引言
濱州市沾化縣的古城鎮位于沾化縣西部,自1042~1957年為沾化縣城所在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本文所調查的這門民間歌舞藝術“鴛鴦嫁老雕”就是興起于古城鎮的沙洼村;它的發展同古城鎮的發展變化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隨著各地音樂劇種的增多,“鴛鴦嫁老雕”作為罕見的民間音樂劇種逐漸被人們遺忘。
筆者雖然生于濱州,但對沾化縣古城鎮的“鴛鴦嫁老雕”卻不知甚解。為了重新復興這一稀有民間藝術,讓更多人對此了解與發展傳承,筆者利用寒假期間對此音樂劇種進行了資料搜集與研究調查。2011年1月26日,與沾化縣文化局工作人員聯系,通過深入交流與資料的搜索,對“鴛鴦嫁老雕”從歷史發展、劇情介紹、民間藝人調查、音樂特點、表演形式等多方面進行詳細考究。以下是筆者對調查情況的整理與總結,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體現出來,望讀者有所收獲與體會。
一、“鴛鴦嫁老雕”的發展歷史
根據沾化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保存的資料記載:目前表演“鴛鴦嫁老雕”民間音樂最有名的是沙洼村的民間藝人楊春澤,今年已經88歲高齡了,他是這一劇目表演的第二代傳人。對于這門藝術發展傳承的歷史,他說的頭頭是道。他說“鴛鴦嫁老雕”的創始人是沙洼村的李連德,他自幼家貧,但是聰明好學。11歲那年家鄉鬧水災,他全家靠討要為生,后來逃荒一直沿途到山西的太原。因為他年齡小,一天討要走好幾十里山路,有一天傍晚累的就躺在路邊休息,正遇到縣太爺張春熙路過此地,所以就把李連德帶回家中;又得知他是本村的鄉親,于是縣太爺張春熙就教了李連德個曲子,說是以后上門要飯要的多。當時李連德在山西唱著這個民歌進行討要,所以他對這個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回鄉以后細心揣摩,激發了對該曲加工整理、發揚光大的念頭。后來又組織了本村的愛好者,反復加工整理,充實唱詞,固定角色,使這門藝術逐步發展成形,并經常在村里進行排練,逢年過節,藝人們就自發組織起來,為群眾義務演出。沙洼村也成了“鴛鴦嫁老雕”這門藝術的發源地。
李連德回鄉以后,他就組織他村里李文江、李文清、李文合等八名愛好者,對“鴛鴦嫁老雕”進行加工整理,并配上動作和場面進行演出。一開始是由二人清唱,拿著哈鈴鼓和梆子,也沒有樂隊,以哈鈴鼓和梆子作為打擊樂伴奏。到了1943年,他們又增加到六個演員,并配上了打擊樂;1945年沾化縣解放,他就帶領著這八個徒弟,逢年過節慶祝解放,就大張旗鼓的演出。
1945年,沾化解放以后,“鴛鴦嫁老雕”踏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由過去藝人的自娛自樂,逐步發展成了大眾化的民間藝術。1952年秋天,這出戲參加了當時惠民地區的文藝匯演,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共演出24場,并為地區文化部門錄音保存。李連德等藝人們倍受鼓舞,對這一歌舞藝術更加熱愛。在1953年3月,作為惠民地區代表隊赴省會濟南參加大型文藝匯演,在濟南連演幾十場,可以說當時轟動泉城,并且獲得演出二等獎。
1961年,因自然災害,群眾生活困難,“鴛鴦嫁老雕”曾一度停演。后來的期間,這門傳統藝術又作為似舊被迫停演多年。但是歷史的滄桑不能阻止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也不能阻止人民群眾對于傳統藝術的熱愛。1984年,村里的民間藝人們又重新挖掘整理了“鴛鴦嫁老雕”這門表演藝術,使之重新走上了群眾表演舞臺。1984年之后,沾化民間藝術“鴛鴦嫁老雕”基本形成了現在的模樣,演唱與舞蹈并重,輕松與厚重共存,演出的伴奏文武場也已經基本齊備。2001年底,沾化縣文化局與古城鎮政府劃撥資金給藝人們購置了服裝道具,精心排練,參加全縣民間藝術匯演,獲得了優秀獎。2003年春天,中央電視臺“文化與生活”欄目,專門來沾化拍攝了“鴛鴦嫁老雕”的專題片,在中央臺七頻道黃金時間播出?,F在沾化縣古城鎮第四小學將此劇作為校本課程進入課堂,劇組演員親自為學生傳授技藝。
二、“鴛鴦嫁老雕”劇情介紹
沾化縣文化館官員介紹:“鴛鴦嫁老雕”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鴛鴦失去丈夫的一種痛不欲生的情緒;主要把鴛鴦一把鼻涕一把淚,那種痛苦壓抑的心情表達出來。
第二部分:鸚哥給鴛鴦提媒,眾鳥就勸說它改嫁,因為它失去丈夫后過度悲傷,眾鳥都非??蓱z它,不要墨守成規,改變以前那種老規矩。
第三部分:老雕迎娶鴛鴦的那種場面,歌詞主要介紹場面的熱鬧,兩個黃鸝打燈籠之類的場景等。
第四部分:鴛鴦看著它丈夫不正干,成天偷雞摸狗的,就想和它重新拆散,離開它,于是它就使了一個巧計,在它偷雞的時候讓人們抓住,把它的身上的羽毛拔光,展示了鴛鴦的聰明才智,從此在婚姻方面獲得了解放。
沙洼村民間藝人田希峰說:他編了一部鳥類的(戲曲),它利用鳥類來代替人,來反映舊社會婚姻法的不合理。他通過戲曲演出來,讓廣大的群眾都認識這個婚姻法男女不平等。
三、音樂特點
“鴛鴦嫁老雕“是集戲劇、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綜合藝術。曲目的初創時期大約在清咸豐年年間;是由民間音樂及民間舞蹈組合而成的民間藝術。
一是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藝術形象。全劇講述的是眾老勸說鴛鴦改嫁的故事。內容分為四部分;共有唱詞23段。
二是語言樸實,生動形象,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從藝術形式看,民間音樂“鴛鴦嫁老雕“形同一出獨幕秧歌劇。曲調以民歌小調為基礎,吸收其他藝術形式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從表演方式上來看,“鴛鴦嫁老雕“主要吸收了風秧歌的動作和舞步,同樣還具有歡快、潑辣、樸實、大方的特點。
1、 其音樂高亢、跳蕩、古樸、明快,以五度、八度、十二度跳進促成唱腔的靈活變化。從而把主人公那種極度悲傷和壓抑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2、 節奏上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它的規整性和切分節奏的運用,富有跳躍之感,旋律中的各種跳進給旋律帶來了開朗、明快的情緒。例如:曲譜開頭部分的第一樂句是一個七度大跳,第二樂句又是第一句的八度移位,充分展示了鴛鴦的悲慘命運;把鴛鴦一把鼻涕滿臉淚的悲哀形象完好的展現出來。第三樂句后至合唱部分,旋律流暢上口,敘事性較強。樂曲結束部分運用了合唱伴唱,使其更趨于完整性。
3、 這種“一唱眾合”帶有花腔的演唱風格,是由民間歌曲、勞動號子及地方戲曲的演唱形式和弋陽腔曲式而來,加上演唱者手持哈鈴鼓“搖鼓以節、領合乎應”,對于渲染氣氛、烘托劇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故事情節完整,歌詞滑稽幽默,富有濃郁的鄉土地方特色。
4、 舞蹈表演主要吸收了“風秧歌”的表演動作。基本舞步是傳統秧歌跳躍的十字步。有六個主要演員,三男手持哈鈴鼓,三女手拿彩絹、梆子為道具。
結語
“鴛鴦嫁老雕”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傳唱,除了本身歌詞輕松、詼諧,朗朗上口,內容發人深思之外,它富有特色的民間曲調,還有一個一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群眾喜歡的主要原因。其曲調具有典型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民歌特色。我們不禁感嘆這門傳統藝術的魅力,同時我們也很希望這種以鄉音土語、民歌小調為主旋律的民間藝術能有真正的傳人。
參考文獻:
[關鍵詞]淶水 南高洛 音樂會 開壇 坐壇 出會
河北省首批入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淶水縣南高洛古樂因為后繼樂手斷層,正面臨瀕臨滅絕的嚴酷現實。淶水縣亦即古燕國屬地,漢置遒縣,后累更名改屬。至隋代,以淶水所經而得現名,此后直至清代,多屬易州所轄。直到1962年恢復淶水縣建縣制至今,現屬河北保定地區、南高洛村,隸屬河北淶水縣,人口大約在2700人左右。村民基本以務農為主。大多數村民是初中,高中文化水平。
南高洛音樂會也稱南高洛藍旗音樂圣會,俗稱“音樂會”。本村人也稱其為“南燈會”。南高洛“音樂會”的直接源頭,可能是當地的佛教寺院福巖寺。因為該寺佛事活動太多,就由村里的俗家弟子帶發進寺學藝,這些俗家弟子就是最早的該村“音樂會”成員,以后他們就代替寺院進行民間的超度亡靈等部分儀式活動?!耙魳窌钡难葑嘈问皆从谥袊鴿h代鼓吹樂。漢代鼓吹樂得主奏樂器室管子、笛子等,而今天的“音樂會”的主奏樂器就是管子、笛子等;漢代鼓吹樂是唱念吹打俱全的,在南高洛“音樂會”里,只保留了唱念的形式。從結社搭班的歷史看,源于原始祭祀的“社”與宗教法事的“會”,漸成“會”、“社”組織(南北朝),保持著為宗教儀式和宗族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結社性質。這里的“音樂會”中的“音樂”僅指“音樂會”演奏的音樂,是這一樂種的專有名字。傳統的禮俗儀式程序及音樂技術知識,在漫長的繁衍生息中沉積于各個村落的不同樂社里。音樂會的禮俗儀式,全部與社區事物,密切相關,如春節祈祥,朝頂進香,喪葬祭祖,祈雨驅雹,中元祭鬼等。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以“音樂會”為例,在音樂史中為普通農民的藝術活動開辟一席之地。
一、音樂會分布及樂社概況
1.音樂會主要分布保定、廊坊、滄州、北京、天津各縣市的部分地區。
2.音樂會的傳錄
過去音樂會是以“口傳心授”的方法得以延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音樂會中的曲目可以用錄音和錄像的方式延續。在今年的正月十六這一天,南高洛村請人為音樂會錄像,據音樂會的會員李老師說:這樣一方面可以作為欣賞,另一方面也為后人留下一份可考資料?
3.音樂會的組織
目前南高洛音樂會會員有26人,其中23名男會員,3名女會員。40~60歲之間的會員仍占相當比重,最小的25歲左右,最年長的83歲??刹贅菲髡哂?3人左右。音樂會在傳統上不吸收女會員,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在這些會員中就包括兩名女會員。本會有4人管事,但沒有明確分工。本屆管事是由有威望的會頭或有高超技能的老人指定的。會員們的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初中占多數)。基本以務農為主。一個居住著幾族大姓的農村村社之中,樂社成員常常就是由這幾個大姓家族的男性成員構成的,前一代人基本上就是后一代人的父輩或師長,后一代人就是前一代人的子孫或門徒。每個樂社的成員之間,都帶有極其強烈的血緣宗族性。年輕人對這種音樂極少有感興趣的,但然老一輩人支持子孫后代學習這種音樂,目前南高洛的音樂面臨著失傳斷代的危機。
音樂會對于會員有嚴格的要求。在演奏時要服裝整潔、注意坐姿坐態,生活中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新學員不允許隨便動用會中的樂器,在平常的練習中只能運用仿制的簡單樂器。目前音樂會會員還可以“一專多能”,如音樂會的李永強老師,既可以吹管子,也會吹笙,還可以打鼓。
二、音樂會的器樂形態
1.形式及樂器
音樂會具有特定的樂器編制。分為“文壇”和“武壇”。南高洛音樂會“文壇”(器樂演奏)的旋律樂器有:管子2支、笛4支、笙4吧、云鑼2架,其中管子為最重要的領奏樂器。笙為定音樂器?!拔鋲?打擊樂器演奏)的打擊樂器有:鼓、板、鐺子各一件,鈸、鐃各1―2件,鼓在樂隊中起著指揮的作用。演奏形式分為兩種,一種稱為“坐壇”,另一種稱為“行樂”。坐壇演奏時,樂對在長桌兩側相對而坐:兩支管子在中間,兩側是笙,笛在四角,鼓、鈸、鐃等打擊樂器樂手坐在長桌的一端。一般在官房子里演奏?!靶袠贰毖葑鄷r樂隊一般成三路縱隊,順序大體按會旗、云鑼、管樂、打擊樂的順序排列。南高洛音樂會所采用的服飾是一套新做的漢代古裝。
2.曲目
南高洛“音樂會”使用的是工尺譜。他們的樂譜所記的只是音樂的骨干音,而在唱樂譜及演奏時要加入許多樂譜上沒有標記的填充音,使音調變化更為豐富,打擊樂譜由”當、力、郎、弄、光、兒”等狀聲文字和“厶”(cha)、“/”(zi)、“寺”(guo)、“1”(zhuo)、“o”(tong)等符號構成。目前音樂會演奏的樂曲共7套,音樂風格古雅肅穆,恬淡靜虛。音樂會所使用的樂器為將E調,調高有:六字調、上字調兩種-南高洛“音樂會”的工尺譜采用固定唱名法、現存樂譜共計80種。一本宣紙手抄的樂譜集本,大約可以使用50年左右-從譜本抄寫年代的分段中發現,期間幾乎沒有一本樂譜續抄。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俗活動重新活躍,音樂會相繼恢復,許多樂社都將老譜本重新續抄。
3.演奏
音樂會在演奏的樂曲取舍上有不同標準?如:喪葬儀式必先演奏《五方結界》中有佛教焰口書的請神驅鬼唱段,還要吹奏《普庵咒》,一種驅鬼避邪的咒語。這種音樂的取舍是跟民間信仰的祈福、超度亡靈、凈宅分不開的;開壇、陰歷十五必吹《普庵咒》;收壇時,文壇要念《十王卷》(因被毀),現在一般要宣《后土寶卷》。連續演奏時,中間的連接一般用打擊樂《長三拍》。
三、正月各會的活動
1.農歷正月十三,南高洛音樂會開壇坐壇
目的是請神,求神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南高洛音樂會的官房子坐北朝南,在院中坐西朝東方向有一座供奉“后土娘娘”的土廟,塑像用黃布蒙著,早晨7點30分音樂會會員敲鑼召集會員。
(1)掛像:在官房子內,將供奉的各神畫像掛在墻上,畫像前面擺放一張供桌,上有各種祭品,同時棚外燃放鞭炮。
(2)開壇:會員到齊后開壇儀式正式開始。香頭帶領文壇人員在壇前燒香,磕頭,揭下“后土娘娘”神像的黃布。武壇人員演奏法器套曲《開壇合息》。
(3)請神:文壇唱誦《舉香贊》,武壇打《長三拍》。
(4)安神:文壇念《心經》,武壇打《長三 拍》。眾會員在后土娘娘像前磕頭,開壇儀式結束。
會員各自回家。早餐后大約九點鐘,集中在官房子內,在長桌周圍坐定,開始演奏大套樂曲和法器套曲,稱“坐壇”。村民前來后土廟前燒香。下午坐壇,武壇開始演奏一小段《長三拍》,然后接《粉蝶大套》,其余基本上同上午相同。入夜時分繼續坐壇。前來燒香、聽曲、看熱鬧的村民絡繹不絕,直到很晚才散去。坐壇時,自正月十五起所有的曲目都要演奏,其目的在于熟悉以往所學曲目。
這天除了音樂會“坐壇”外,村中的武術會和南樂會也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武術會位于官房子西南方,晚飯后開始表演,圍觀了許多看熱鬧的村民。南樂會位于村子北邊,供奉觀音。南樂會的樂隊編制基本同音樂會相同。演奏樂器與音樂會略有不同,加入了板胡,二胡。這天演奏了《朝天子》和一些通俗歌曲。這也是南樂會與音樂會的重要區別之一。
2.農歷正月十四下午,出會
因為北白堡村到南高洛村拜會,所以南高洛音樂會要到北白堡村出會。1點20分音樂會、南樂會及武術會成員從官房子出發。1點35分到達北白堡村村口,以武術會、南樂會、音樂會的次序,在村口排好隊伍,演奏各自的曲目,一邊演奏一邊進村、來到北白堡村村委會門前,那里早已由村干部和本村音樂會成員在迎接。南高洛村大隊書記和幾位負責人代表本村向北白堡村拜年,北白堡村盛情接待來訪者。南高洛村音樂會、南樂會會員圍著早巳準備好的長桌按樂隊編制就座。武術會會員在一旁休息。1點45分南樂會開始演奏器樂大套《朝天子》和民間小調《橫旗調》等。20分鐘后南樂會演奏結束,音樂會開始演奏五臺山佛教音樂《五方結界》。2點25分音樂會演奏結束-伴隨著鑼鼓點武術隊開始表演,圍觀村民不斷為武術會喝彩。2點45分武術會結束活動。務會離開北白堡村,北白堡村的秧歌隊歡送。整個出會活動結束。
3.農歷正月十五,穿插
(1)9點30分,南高洛音樂會從官房子出發、演奏比較歡快的牌子曲《翠花開》。先到南高洛南樂會官房子“拜會”。到南樂會官房子拐彎處,開始吹打另一曲。南樂會會員演奏音樂“接會”。進門時,南高洛音樂會先行,南樂會跟進。音樂會會頭在南樂會神像“白衣觀音”前上香磕頭。9點40分離開南樂會官房子。兩家樂社會員一起吹打行進,音樂會在前演奏《舉香贊X蓮池海會贊》,南樂會在后吹打民間小調,前往北高洛南樂會拜會。
(2)在北高洛南樂會門前,在三會的打擊樂手共同演奏完一套打擊樂牌子曲后,南高洛音樂會演奏《琵琶論》《對答平》《鵝郎子》《撼東山》等樂曲。同時南高洛音樂會、南樂會的會頭,為神像“白衣觀音”進香跪拜。兩家南樂會會員相互拜年。
(3)三會一起前往北高洛音樂會拜會。次序是:南高洛音樂會、南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音樂會的會員已在官房子門前敲鑼打鼓,以示“接會”。來到北高洛音樂會門前,南高洛音樂會文壇唱《三歸贊》。南高洛南樂會被請至案前,坐下演奏《朝天子》《玉芙蓉》《鵝郎子》。前來的三家樂社會頭為釋迦牟尼像進香跪拜。
(4)四會相集,一起繞村“踩街”。次序是南高洛音樂會、北高洛音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南高洛南樂會。一路吹打,向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行進。
(5)一起回到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待四會會員走近官房子時,早一步回來等在門口的會員,開始點燃鞭炮。其他三家會頭,進入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向眾神像進香跪拜。院內南北高洛南樂會合成一支隊伍演奏;院外,南北高洛音樂會形成一支隊伍演奏。演奏結束后南高洛音樂會員歡送其他會員,各會一路吹打返回,儀式結束。
穿插的文化內涵體現在以音樂來交流感情,這是人類集體與集體,人類集體與諸神的溝通。
4.農歷正月十五晚,南高洛音樂會坐壇
由于正月十五祭拜后土娘娘的村民特別多,因此這一天的坐壇顯得尤為重要。
到南高洛音樂會院內的后土廟前磕頭上香,祭拜后土娘娘。尤其是南高洛村的村民十分信奉后土娘娘。在南高洛音樂會演奏的同時,正月十五的朝拜達到了頂峰,窄小的場院已經不能容納下前來朝拜的村民,朝拜的隊伍延伸到了武術會門前。正月十五晚出了一些演奏曲目外,還宣《后土寶卷》的幾個曲牌。
5.2月13日農歷正月十六 錄像
早飯后,音樂會會員在官方子集合,新收的兩位女會員也來到了官房子。今天襯里請來了專門的攝像師為音樂會錄像。據音樂會會員說,錄好的音像資料會給每一位會員發一份。這既是為了將來自己老了,吹不動了,可以欣賞自己年輕時的演奏,緬懷過去;也是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份可以考證的寶貴資料。
6.2月13日農歷正月十六 收壇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音樂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音樂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初中,學校規模較小。深州對教育的投資相當重視,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設備先進,設施有電腦、幻燈機、音樂教室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不過對于普通班級來說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音樂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音樂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音樂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音樂不是很重視,因而,你讓他們下課預習的時候,大多學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音樂修養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音樂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音樂的教學課堂很關鍵。因為許多同學在課后根本是知難而退,所以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所以對于課后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達到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音樂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音樂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其實音樂課是給孩子們放松的時間,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給他們學好音樂的信心,一邊在心里苦苦思索著如何去幫助他們盡快地學好音樂,又能起到放松的效果?,F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音樂還是有不少好處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多多少少會用到音樂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該校放學時間為7點30分,由于較長,學生在這段時間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后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音樂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音樂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識,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F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一、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掌握高中生所受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為更有針對性地開展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和進行理論研究打下基礎,尋找突破口,為改善民族民間音樂中某些不良現象提供現實的依據。
二、調查對象
江蘇省泰興中學2003年9月入學的高一部分學生,共計805人。發出調查問卷805份,收回803份,其中有效答卷800份。這屆學生的入學錄取分數在690―730分之間,在泰州地區所有高中學校中居于首位。
三、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表一和表二。表一調查學生參與民間音樂活動的狀況及對民族音樂課堂教學的期望和要求;表二調查有關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識及技巧技能的掌握情況。
(一)調查統計表
(二)調查結果分析
1. 調查呈現出來的現狀:
(1)學生大多喜歡流行音樂,真正喜歡民族音樂的學生只占總人數的3%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港臺流行音樂有著很濃的興趣,而參加過各種有關民族民間音樂活動的人少之又少。另外,在我與部分學生的談話中也發現:即使是喜歡民族音樂的學生對其了解也處在簡單、淺顯的層次,興趣也一般集中在民歌這個單一的體裁方面,而對很多優秀的民族器樂作品知之甚少。
(2)音樂基礎較差,課堂學習效果不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知識都答不對。在統計的過程中還出現學生個人情況參差不齊,差距很大。對音樂常識與其應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相差甚遠。
(3)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情不是很高
在我與部分學生們的談話中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民族音樂是可有可無的。但是統計中我看到,還有25%的學生認為民間音樂對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有較大幫助,同時也希望通過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
2.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1)學校的基礎音樂教育中極少采用民族民間音樂的素材
課程改革后,新課標留給地方教材和學校教材有15%―25%的余地,我國有幾百種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和民歌。各地區各民族的音樂都具有其獨特而不可替代的風格,它體現著本民族獨特的審美習慣,包含著本民族特有的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及民族思想。這些都是增強民族自豪感、強化民族意識的天然教材。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相關方面很少利用甚至不去利用它們,這又怎么能讓這些整天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們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美呢?長此以往,就導致現在他們甚至對教材中少之又少的優秀民族音樂的排斥態度。
(2)學生在家庭、社會中受現代媒體的影響太大
隨著音樂商業化的發展,各類傳播媒體日益增多,這種多元的音樂環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沖擊著人們。而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逐漸發育成長,世界觀和審美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現代媒體讓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投向了流行歌曲。面對良莠不齊的音樂市場,鑒別力和控制力并不強的他們很容易被一些描寫愛情、失戀等消極內容的歌曲所左右,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起著不良的影響。
(3)社會上大部分人群認為民族音樂不能帶來直接物質利益
人們逐步遠離民族音樂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學習民族音樂不能給人帶來現實的利益。而不知民族音樂是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在音樂領域的積淀,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著深遠的意義。
3. 可能采取的措施:
(1)建立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體系
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依提出:“兒童應該首先使用音樂的母語歌唱。簡練、淳樸、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間歌曲正是引導兒童進入音樂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養學生熱愛民間音樂,繼承民族傳統的必由之路。”“母語”是指人在幼兒時期與統一語言集團的成員接觸所習得的第一語言。我們今天所提倡的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是包括了中國人音樂思維的內在規定性,它是獨立于西方音樂課程系統,并建立在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之上的音樂教育。在全世界都高度重視“母語音樂教育”的今天,國人應當猛醒。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傳統音樂的藝術品格,是其他任何一種音樂藝術所不能替代的。明天不屬于不能保存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所以,在鄉村地區建立以母語為基礎的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加進本民族、本地區音樂的內容。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建立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應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雙語音樂教學。
(2)重視與音樂教育相關的其他文化教育
每一種音樂背后都有它深厚的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產生發展都是在歷史特定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受當時當地的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民族心理、、民間風俗以及語言等文化傳統的多方影響。我們還應該注重從其他學科去汲取養料。中國的傳統音樂本身就貫通于哲學、天文、地理、歷史等學科,要讓學生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多讀一些著作。從這些著作里所折射出的睿智的思想光芒,會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產生極大的幫助,會使他們的音樂思維更加廣闊而深遠。
(3)重視學科教材建設
我國近代的音樂教育體制是以模仿西方國家為主的,走的是一條西化之路。前幾天看《央視論壇》時,一位西方預言家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文化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必然要滅亡,如何挽救?去與中華文化相結合。中華文化有如此大的功效請不要奇怪,因為它有五千年的穩定經驗?!蔽覀儜撚凶约旱摹爸袊鴺防怼?、“中國視唱”……我們不能讓下一代只知“do、re、mi、fa、sol、la、si”,不識“上尺工凡六五乙”,不曉“黃鐘、大呂”為何物!“不加強本民族音樂,就不是本民族音樂教育?!彼?,從教育體制到編寫教材都應該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教學之路。另外,各地可編寫當地特色的鄉土教材,把本地的鄉土音樂引入課堂,開創教學特色。這樣說并不代表把外來文化全盤否定,對于世界優秀的民族音樂,如印度音樂、阿拉伯音樂等也可引入教材,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
(4)重視師資培養的問題
教師對本民族的音樂了解也相當匱乏。自己都知之甚少,又怎么能要求學生知道很多呢?我認為高等師范音樂專業的學生除了學習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外,應至少學習一件民族樂器,尤其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的古琴藝術應作為必修課。它豐厚的藝術內涵,悠久的歷史文獻,獨特的記譜、演奏和傳承方式代表的是中國最古老、最優秀的文化。對有影響的戲曲形式,如京劇、越劇、蘇州彈詞、京韻大鼓等等,應有較深的接觸與欣賞。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音樂欣賞;調查數據
中圖分類號:F40-01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大學音樂教育可以回溯至五四之前。1916年12月26日大總統黎元洪一紙命令:“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之時,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即“主張通過藝術、音樂來發展個性、培養高尚情操、以達到改善人生、改良社會的功能”。在蔡先生的倡導下,我國的大學建立了最早的一批音樂社團。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產業結構開始發生變化,資金、勞力密集型發展為知識、智力密集型。它對人才的要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樣:“這次革命對人類提出的與其說是技術要求,毋寧說是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時代,人類面臨的新興產業需要的與其說是物質準備,毋寧說是人才的準備?!蔽磥硭枰娜瞬?,只有通過教育的渠道實現。在我國,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方針中的重要環節,而美育則又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李嵐清副總理于1995年6月在致“全國省市教委美育培訓班”的信中指出,為了貫徹《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面向21世紀全面發展的優秀建設人才就必須重視和加速學校美育,將藝術教育作為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上海市的音樂教育有著光榮的傳統,如五四時期由吳夢非、豐子愷、劉海粟等人創辦的“中華美育會”以及由先生親任院長的我國的第一所專業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1929年更名為國立音樂??茖W校)。教育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它的內涵應該是不斷變化的。時至今日,舊的標準顯然已無法適應新的需要,但是美育的重要作用卻仍然存在。當歷史的車輪邁進二十一世紀,上海市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是怎樣的呢?大學階段的學習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開展音樂教育的高校具體都開設了哪些形式的音樂活動?收效如何?學生的參與情況以及積極程度怎樣?目前的經驗和不足將如何指導今后的工作?筆者身為一位大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帶著這些問題,對上海的部分高校進行了調查。
上海市共有高校近四十所。筆者選擇了四所大學作為調查的重點,它們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水產大學和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這四所高校分別屬于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專科院校和職業學院。除此之外,筆者利用通信郵寄表格的形式對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上海建橋學院、上海海運學院、上海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輕工高等??茖W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音樂教育情況作了調查。
1.調查時間以及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表格一:調查時間、調查人數以及有效表格數:
(五)上述表格的總結:
從對上海交通大學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該校大學生交響樂團的一般學生都有著10年左右的音樂學習經歷,掌握樂器的種類最多,而且演奏水平較高。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大都學習過聲樂。因學習聲樂受到生理條件的限制,所以調查中學生學習音樂的間都不長,只有一位學習鋼琴長達10年的同學。上海水產大學學習過音樂的人數較少。上海市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音樂素質較之以上三校更差,即便是在合唱團中,大多數同學也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
從前面的幾個表格中還可以看出:
1.全國名牌大學中大學生的音樂素質普遍較高,這反映出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初見成效。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也有著較高的音樂修養,這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所應具備的。
2.文科學生學習音樂的人數與理科學生的人數大致相當,學習理科的人數略多一些,這反映出我國音樂素質教育在各學科的分布中呈較為平衡的發展趨勢。
3.上海市高中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要比非上海市的高中高得多。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學,高中畢業生中學習音樂的學生較多,進入交通大學交響樂團的人數也不少。此外還可以看出,我國的沿海省份的高中音樂教育要遠遠優于非沿海省份,東部地區優于西部地區。
2.基礎音樂欣賞課的調查情況。
在音樂素質教育中,眾多的綜合大學都將音樂欣賞課作為最基礎的音樂課程來對待,這是值得提倡的,因為音樂欣賞課是使學生步入音樂殿堂的一條捷徑。絕大多數的音樂愛好者所喜愛的正是音樂中的美。筆者以表格的形式將各校音樂欣賞課的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校對于基礎性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大不一樣,差距也相應地較大。
(一)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不滿意的原因:
交通大學的任課教師大都是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碩士與博士,有著較高的音樂理論水平,因此學生的滿意率也較高。其他學校的部分學生,對音樂課不滿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學方式過于陳舊:被調查的學生還認為音樂欣賞課仍然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與學生沒有交流,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以及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有的學生在調查表中則直言不諱,認為音樂欣賞課的弊病是“填鴨式”教授方法。
2.學生自身的音樂修養程度不齊。交通大學取樣對象中常有10年之上音樂學習經歷的學生,如果在音樂欣賞課上仍然將他們和未學習過音樂的學生同樣對待,這就會使這部分學生有“不滿足”的感覺。因此,學生的滿意率是華師大最高,這顯然受到了學生自身音樂修養程度的影響。
3.音樂欣賞課的曲目范圍大都局限于西洋古典音樂,這也是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的原因。在大多數高等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思維之中,音樂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西洋古典音樂和中國音樂。我們目前音樂學界稱之為“世界音樂”的,通常指除西洋古典音樂和中國音樂之外的各民族音樂,以及電影音樂、流行音樂和爵士樂。這都是音樂的不同類型,作為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該盡量豐富,而不應有所偏廢。部分學生提出在音樂欣賞課上所聽的作品與實際生活的差距太遠,無法引起共鳴,也是因為音樂品種太少所致。
4.只聽不看。學生認為,有許多音樂的表演形式,比如弦樂四重奏、鋼琴四手聯彈等,老師僅僅是通過放錄音的形式是不夠直觀的。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錄像或者現場演奏來予以更直觀地體現,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在對上海水產大學的調查中,學生還提出了兩個問題:
1.音響效果不佳。這是與校方的重視程度直接相關的。試想一下,在一個有比較完備的音響裝置的教室里欣賞音樂和在一個依然靠磁帶、錄音機開展音樂欣賞課的教室里欣賞音樂將會有著多么大的差異!對于一般的音樂欣賞教室,至少應配備DVD播放機、放像機、磁帶卡座和大功率的音箱,而且這對于一般的大學來說是應該有能力配備的。
2.課時少。一般的大學音樂欣賞課都是一周一次,對于 某些對音樂非常感興趣的學生來說,這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在對于其它幾所以郵寄表格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的學校中,沒有開設音樂欣賞課的學校只有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南匯校區)。這幾所學校的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的滿意程度都在85%以上。不滿意的原因與以上四所學校大致相同。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李強同學認為音樂欣賞課的課時太少、殷偉華同學認為欣賞的作品“不通俗易懂”;第二醫科大學的趙亦寧同學提出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弊病是“不精彩,無法讓人提起興趣”;上海理工大學的刁易革同學提出“音響效果不理想”、陳曉同學所提出的原因是“上課的人數太多”,等等。
(二)學生對于高等院校非專業音樂教育現狀的看法:
為了了解學生對基礎音樂欣賞課的總體態度,筆者在調查的表格中還列出了一項調查項目,即對目前音樂欣賞的教材以及我國高等院校非專業音樂教育現狀的看法。在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焦點基本上仍然是集中在欣賞課的曲目問題上。在華東師大的調查中,有一位名叫邵文偉的學生同學提出:音樂教育應該“跟上時代,范圍應拓寬。如流行音樂、布魯斯音樂、爵士樂以及百老匯音樂劇等等。”上海水產大學的朱佳蕾同學認為:“教材不系統化、曲目過于陳舊”;朱薇同學認為:“曲目太老,不符合國情”。上海理工大學的陳偉同學認為“欣賞曲目可范圍更廣些”;建橋學院的周婷同學指出現在的音樂欣賞教材“未能及時趕上當今的潮流”。
(三)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調查:
筆者在華東師大進行調查顯示,有91.2%的學生認為如果學校不設立學分制度也不會影響到目前的出勤率。全部同學都認為他們是出于興趣才來上欣賞課的,葉磊蕾同學寫道:“我熱愛音樂”。建橋學院、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大部分學生認為不設學分制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出勤率,其原因也是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和教師的講解較有吸引力。
而上海理工大學(南匯校區)、復旦大學、輕工高等專科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大部分學生,卻認為如果不設學分制會明顯影響學生的出勤率。高中就讀于江蘇天一中學的林寶顏同學認為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弊病很多。因此,筆者很自然地想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如果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現在這些科學上的成就”。為此,筆者呼吁上海市的各個高校都能夠重視基礎音樂教育,推進音樂欣賞課程的學分制度,努力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
(四)對于目前高校非專業音樂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音樂的審美教育中,音樂欣賞課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因此,筆者不揣孤陋,提出下列建議:
1.應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音樂教育。
大學生處于人生的青年階段,他們的身心發展日趨成熟,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音樂知識,有的學生還掌握了一定的音樂技能。并且這一時期他們已經到了世界觀、人生觀開始形成并且漸趨確立的時期。因此,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進一步加強音樂審美觀教育是這一時期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
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是在長期的感受和學習音樂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諸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介紹和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諸方面內容的學習,初步形成分析、綜合、判斷等邏輯思維的能力,同時具有辨別優美健康、藝術風格較高的作品和低級粗俗、格調低下的作品的能力。
筆者認為,對于學生要求加大流行音樂欣賞的要求,教師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但是這并不等同于將一切流行音樂都引進大學的音樂課堂,作為教師對這些流行音樂作品應該甄別對待。認為只要西方古典音樂就是精品,只要流行音樂就是糟粕的觀念需要扭轉。此外,教師還可以有目的、有系統地使學生對于一部分內容不健康的流行音樂進行分辨,使他們真正懂得音樂美的特征。
2、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
大學階段,隨著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斷成熟,情感更加豐富、細膩而深邃,對音樂審美的深度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實施音樂教育的同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思想內容較為深刻、形式豐富、有一定深度、富于哲理性和內在情感描寫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以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滿足他們情感上的要求。比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以及一些與文學、繪畫有著密切關系的作品,比如李斯特的交響詩等,就是較為合適的作品。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對于大學生在音樂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方面的培養,要求教師不但在課堂的教學中,還要在課外組織大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大量的親身體驗以及表演中,發展音樂的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本次調查顯示,許多大學都建立了合唱團。由于學校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還建立了交響樂團,并聘請了我國著名的指揮家曹鵬先生擔任樂團的指揮,并且有定期的國內外演出交流活動。這些藝術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交大交響樂團的許多同學在專業學習上也很出色,這也證明了開展課外音樂活動對于大學生的學習、修養方面大有裨益。
4.大學音樂教育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原則??茖W性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嚴格按照音樂藝術本身內在的科學性、規律性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這特別要求教師在音樂理論的教授中,對其概念、定義的表述以及所作的論證和選用的范例等,都要表達得準確無誤。音樂是一門較為抽象的時間的藝術,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易于理解,教師可以采用深入淺出和富于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同時和學生的實際專業盡可能地相連,舉實例、作比喻。
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音樂藝術的特點,寓思想性于藝術性之中。音樂這門藝術形式的特點是以生動感人的音樂形象來表達人類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因此,它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同時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從音樂教材內在的思想出發,結合音樂藝術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樣就可以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筆者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幾乎上海市所有的大學都建立了合唱團,而且都有定期的排練和演出,演出對象一般是本院師生。由此可見,上海市的各高校對音樂的實踐活動都比較重視,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現象。音樂教學中的表演、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各種音樂技能訓練、創作等方面的內容,無一不與實踐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可以說,音樂藝術如果不通過創作、表演和鑒賞等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的話,那么音樂也就將不復存在,音樂理論知識和樂譜也都將成為毫無疑義的抽象概念和音樂符號。因此,高等院校的領導層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對音樂實踐都應該有著較高的重視。
3)啟發性與主動自覺性相結合的原則。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正確掌握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形成對音樂作品獨立的見解。比如在欣賞德彪西鋼琴前奏曲《飄蕩在晚風中的聲音和香味》時,教師不妨先把作品的標題隱而不發,讓學生在聽完之后展開想象,對這部作品所描繪的事物各抒己見,然后再從印象派音樂的創作特征出發,啟發學生。
發展音樂教育,使新一代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得到提高,關鍵就在于重視大學音樂教育;而大學音樂教師是從事大學音樂教育的專職人員,我們的工作決定著音樂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大學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精深的專業技能技巧和廣博的知識。在專業方面,應該至少熟練掌握一門鍵盤樂器,能夠獨立訓練合唱團,同時有著較為豐富的和聲、復調、配器、作品分析、中外音樂史、民間音樂理論、民族音樂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如此,針對大學音樂課中學生的特點,大學音樂教師還應該具有本專業以外的各方面的文化知識,特別是一些文藝理論的知識,這將大大增強教師授課的吸引力,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深遠的作用和影響。
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科學的規律,有著一定的教學技巧。
懂得教育的普遍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學藝術,是大學音樂教師能夠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但是。僅僅掌握了這些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將這些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創造性地、靈活性地運用教育理論,掌握教學技巧。而教學技巧則包括多方面內容,比如語言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和課外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能力等等。我們常說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鼓勵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座右銘。
關鍵詞 大學生 音樂素養 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可以通過其藝術感染力來滲透人們的心靈,在精神層次進行思想的交流,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心靈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樂能提高大學生審美情趣、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提高大學生智力、培養大學生創造力,更能幫助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價值取向。
1調查目的
為了能夠清晰的了解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剖析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的建議與意見,我們課題小組深入我校大學生當中,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當代大學生音樂素養狀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
2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選取我校(湘南學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級大學生,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0份,問卷有效率為87.5%。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研究動向與當前大學生音樂素養研究現狀,根據我校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問卷調查》。
3調查結果
3.1基本情況
大學生的性別抽樣分布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級的抽樣分布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專業抽樣分布:醫藥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學生音樂素養現狀
五線譜或簡譜:222人(63.4%)的學生不會看五線譜或簡譜,60人(17.1%)只能看懂簡譜,68人(19.4%)都只懂一點點;
擅長樂器:267人(76.3%)的學生不擅長任何樂器,83人(23.7%)有擅長的樂器,其中擅長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10人(88.6%)的學生不能說出歌劇作品,36人(10.3%)能說出1-2部歌劇作品,4人(1.1%)能說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圖蘭多》見多;
戲曲劇種:67人(19.1%)的學生不能說出一個戲曲劇種,281人(80.3%)能說出1-3個,2人(0.6%)能說出4個以上,其中大多數人熟知的為京劇、昆曲、黃梅戲;
音樂藝術形式:275人(78.6%)的學生對此一無所知,73人(20.8%)能說出1-3種, 2人(0.6%)能說出4種以上,其中聲樂、歌劇、戲曲出現度最高。
4調查分析
4.1音樂基礎知識匱乏
當代大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大部分學生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具備;對音樂的鑒賞水平普遍比較低,很多學生對著名歌劇、戲曲作品知之甚少;音樂技能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只有少數學生可以簡單掌握一些相對容易的樂器,而對一些演奏技法難度較高的樂器基本不會。
在我國,由于長時間應試教育,很多高校將辦校的重點放在如何擴大建校規模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上,而不是看重培養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課內容主要以是樂理與音樂欣賞結合的欣賞課,課程設置較為零散無規則,彼此間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沒有從學生的需求和音樂素質的提升考慮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沒有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反而弱化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4.2大部分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古典、民族音樂無人問津
調查顯示,僅僅有2.9%的學生喜歡古典音樂,11.7%喜歡民族音樂,而流行和搖滾分別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樂具有很強娛樂性和大眾性,歌詞也多以愛情為主,比較貼近大學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與通俗易懂的歌詞更是受到了大學生的追捧。它雖然沒有培養審美情趣和深層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卻可以激起大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古典音樂具有深刻內涵,經歷了時間的長久洗禮,是人類智慧結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氣質、思想深度、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有利于提高對音樂的鑒賞水平;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寫照、風采特色的展現、文化的傳承,所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增強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擔當起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經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學生了解音樂方式單一
調查顯示,54.3%的大學生幾乎不購買音樂CD、DVD等音像制品,不到半數的大學生通過觀看演唱會接受音樂的熏陶。由此看出,當代大學生了解音樂的方式單一,組樂隊、自學樂器、參加音樂社團、觀看音樂會的氛圍很是淡薄,這種現象在非音樂專業大學生中尤為突出,這對于提高音樂素養機會本來就很少的大學生來說又失去了自主學習音樂的氛圍,在這樣淡薄的氛圍下,也不利于高校開展音樂教學,無法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的大學生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長,但大學的美育教育現狀如何呢?大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又如何呢?什么是我們迫切解決的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抽取了以浙江省為主的部分高校學生,其中包括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學院、浙江林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溫州大學、臺州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北京科技技術學院、河南工業大學企業管理學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問卷分音樂審美個體信息、音樂審美需要、音樂審美意識、音樂審美能力四個部分。以下就以音樂審美心理結構為框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歸納整理,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一、審美個體信息
從以下的統計表格可以看出,隨著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受過完整的小學、初中學校音樂教育的學生有78%以上,大多數的學生的經濟能力也較好,共有85%的學生月消費在500元以上,作為當代大學生音樂生活的重要標志――MP3等工具也有76%以上的擁有率。可見音樂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平時生活的一部分。
二、音樂審美意識
從以上數據來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由于受到我們當今社會的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把音樂審美活動等同于平時的一般娛樂。審美情趣上首先滿足對聽覺感官的愉悅性刺激,雖然也有部分學生希望在聆聽音樂過程中滿足情緒需求。但從以上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斷定,學生們的音樂審美意識價值還停留在能得到感官刺激、感官愉悅享受、情緒發泄的低層次上的。對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的愿望僅停留在使自己擁有流行歌曲和經典老歌的層面。
三、音樂審美經驗
(一)音樂感知能力
根據調查統計, 27%的同學認識簡譜和五線譜,15%的同學會哼出聽過的主旋律,所以由此推論出大部分大學生對于音樂中織體、和聲、復調,器樂音色、曲式結構等音樂組織形式的感知覺卻顯得遲鈍,甚至是空白。反之,對帶有歌詞的通俗流行歌曲和經典老歌感興趣的學生約占53%和20%的調查結果,說明他們在進行音樂審美中,關注的是歌詞是否能打動他們,引起其情感共鳴,滿足其文學上的審美需求。而實際上這些歌曲的歌詞題材大部分內容都是有關自我陶醉式的矯揉造作的愛情,或者是彰顯個性,具有叛逆性格的自我宣泄。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音樂審美,而是文學欣賞。
(二)音樂的聯想、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感受能力,音樂理解能力
經過調查,36%的學生在聆聽了音樂音響以后,僅對音響悅耳程度有所感觸,40%同學能感受到音效變化,12%的同學產生了聯想。其中10%的同學表示欣賞完音樂作品以后能感受理解作曲家所表達的情感;2%的同學進一步表示由此形成帶有自我情感色彩的藝術形象(審美意象),對音樂的內涵有所感悟,但由于沒能了解樂曲的人文背景、有關作曲家的藝術個性、表現風格、思想情感,所以在審美過程中無法與作品產生共鳴,產生審美愉悅。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僅僅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和情緒波動層面音樂活動中。
三、音樂審美需求
以上調查統計表明,日常生活中一半以上的同學對音樂審美的需求強烈,每天有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花在音樂活動上,但68%的同學聽音樂是為了消磨時間和追求純粹的聽覺愉悅。只有34%的音樂課選修率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學生們對于提高自己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的音樂選修課興趣并不大。而平時有61%的同學從未參加過集體性的音樂活動的則表明學生們的業余音樂生活還是比較匱乏的;43%的同學每月花在音樂消費在50元以上表明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音樂活動和消費方式,急需老師進行引導。
在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競爭關系的壓力下,大學生需要音樂審美活動來調節自己的精神壓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身心與社會之間得到協調。但由于自身的審美能力、審美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們在音樂審美價值上存在著追求單純的感官刺激,情緒發泄的較為初級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沒有意識到構建完美的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情操、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具有積極的意義。作為大學生,雖然他們在文化知識較豐富,但由于我國的國民音樂基礎教育理念所局限,其音樂審美能力并未達到同等層次,感知覺能力較差,想象力欠豐富,這些都導致其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局限于感受單一旋律,卻難以理解樂曲的真正內涵。
音樂,具有一定頻率、振幅、波形,它是因時差而發聲的組合體。由于人的聯覺作用,引起人的情態上的反應,進而激發人相應的情緒,并在這穩定持續的情緒下,聯想到生活中產生相應情緒的事物場景,進一步加入自己的想象。而大學生們由于感知音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聽覺器官接受的音響信息較少,很難形成有效的聯覺,因此,無法產生具有創造性思維特性的聯想和想象。另外,由于長期沉浸在流行通俗歌曲的環境中,對流行歌曲的歌詞的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又由于生活閱歷、情感體驗的匱乏,使得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聯想能力也貧弱,最終喪失了音樂審美中的情感體驗??梢哉f他們根本沒有進入音樂審美活動,只是停留在純粹的又不完整的音響感知以及朦朦朧朧的情緒波動中。而音樂審美的價值在于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充分音響感知,產生豐富的聯想想象,使人的情感活動得到豐富的體驗,并在這種體驗過程中,對藝術作品投射自我的情感、氣質和理想,從而形成審美意象,在移情的過程中滿足自我的思想、情感交流和表達的需要,并在諸多樂曲創作信息的指引下,進行主動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審美活動,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終實現審美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