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8 22:09:37
序論:在您撰寫職評政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資格制度作為一種職業準入制度,它通過嚴格的考核與認定程序,嚴把教師進入的關口,只向那些具備教師資格條件者發放教師資格證書,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
(二)有利于體現教師職業的特點,提高教師的地位,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發展
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用立法的形式規定教師的任職資格,將明確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進一步確認教師職業的法定地位。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增進全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也有利于各級政府制定有關保障教師待遇的法律法規,使教師待遇逐步得到改善,從而使教師素質、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三)促進教師來源多元化,形成高質量的教師儲備隊伍
教師資格制度構筑了教師入門的關隘,既是嚴格的,也是開放的。使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非師范院校畢業生和其他行業的優秀人員可以通過教師資格認定的途徑來獲得教師資格,加入到教師預備隊伍的行列中來。這對于改變教師隊伍專業結構或學科結構的單一性局面、豐富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的類型、優化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的組成必將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準入制度不夠完善
首先,師范類院校開設的教育類課程占總課程的25%左右,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行政管理、現代教育技術等理論知識和各種實踐活動。而對于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卻只考試教育學、心理學兩門科目,而且據調查,這樣的考試在一些地方從出題到組織和考試,情況并不令人滿意,突出表現在態度不夠端正,工作不夠認真,而且從目前教師資格證書獲得較為容易的現狀也可以看出,我國對教師從業資格的實際要求還是比較低的,經過參加考試人員的倉促準備,絕大多數都能通過,教師資格認證變成了走過場,完全流于形式主義不足以保障教師質量。
(二)教師資格認定標準不夠靈活
教師資格認定標準是有關職業必備條件的條例性文件,它是進行教師資格認定的依據。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我國教師資格認定的主要缺陷是認定過程建立在靜態的標準基礎之上,諸如申請人的學歷,專業以及職業素質等,而忽視了對教師更新知識,更新技能等動態方面條件的要求,而這卻難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學校教育以及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
(三)教師資格證書的有效期限
我國《教師資格條例》規定在“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和“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情況下,應取消教師資格。否則他們取得的教師資格證就終身有效。?2?教師資格的終身制嚴重影響教師培訓或繼續教育的質量。
三、政策建議
(一)提高教師資格標準,嚴把入口關
提高教師資格標準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在學歷上,要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對于非師范類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仍要嚴格其準入標準,應當盡快建立非師范類畢業生要獲得教師資格必須到相應的教師教育機構接受一年的教育專業培訓制度。當然,教師資格標準的提高,不僅表現在學歷要求上,更要注重教師的專業化素質上。教師資格制度的嚴格執行,首先要強化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并在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建議盡快制定一套國家教師專業標準,從而使得教師資格制度真正具有裁決教師資格的法律效力。
(二)健全準入制度,使其更具靈活性
教師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水準必須是一流的,在教師資格認證工作中,應該嚴格把好思想品德關。思想品德的把關不應該是通過考試答題的形式來衡量,而應該通過觀察和調查的方式來解決,特別是通過對申請者畢業的學校、所在單位和所住的小區、街道等有關單位的調查來確定。
在教師資格認證工作中,原有的僅僅通過《心理學》課程的考試是遠遠達不到對教師心理健康審查的要求的。為了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考核,在教師資格認證工作中可以將心理健康從身體健康檢查的項目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項獨立的項目單獨列項。聘請心理學家和心理醫生等有關方面的專家組成心理健康審查小組對申請人進行審核。
加大教育教學實際能力的考核力度。特別是在當前面向全社會的教師資格認證已全面展開,社會人員普遍缺乏教育教學實際經驗的情況下,這一措施顯得
尤其重要。
(三)取消資格制度的終身制
取消資格制度的終身制是目前發達國家教師資格制度改革的趨勢。許多國家規定資格證要定期更換,有效期一過必須重新確認。而我國資格條例只規定“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和“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情況下才取消教師資格,也就是說不違反以上規定資格證就具有終身合法性。終身制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繼續教育缺乏激勵作用。因此,應進行定期更新制度,規定在有效期內獲得一定的繼續教育學分才能更換,但不能一刀切,對有特殊貢獻的可以頒發終身資格證。
(四)完善現有的關于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規定
從目前教師資格制度實施的現狀來看,我們對于教師資格的認定缺乏具體、嚴密、細致的規定,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嚴密性。因此,我們有必要立足于中國國情,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以盡快健全和完善現有的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規定,對于不同層次師資在專業學科與教育學科上應達到的水平、教學實踐的能力、資格證書的有效期限等方面都做出嚴格的規定并確保其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高交運,李淑貞.我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現狀及相關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4)
[2]王奇.關于中國教師資格制度的幾點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4,(6)
[3]范冰.我國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政策分析:一種國際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評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2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稱思政課)教學評價是思政課教學本身的客觀要求,是思政課教學質量的保證,更是促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動力。思政課教學評價必不可少,而且要科學合理才能真正達到評價目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教學評價不足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分析
(一)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
首先是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不科學。高校思政課是集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和專業性于一體的學科,故對思政課進行教學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系統的工程。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有些高校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標準,多采取全校統一的標準,很少考慮思政課學科和專業特點。同時在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測評中,比較注重“獎懲性評價”。這種測評與教師晉職晉級和津貼待遇等掛鉤,依據測評結果,確定不同的等級,進而對教師進行或獎或罰。這種教學評價顯然只重視目標評價,而忽視了過程評價,造成評價的結果不是發展的,而是靜態的。這種靜態的評價,沒能注重教師的發展和進步,不利于教師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也很難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其次是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科學?!八枷胝卫碚撜n教學效果評價的特點是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并重,更加注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社會觀、歷史觀和政治觀、法制觀?!盵1]所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即: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社會人生重大問題時表現出的思想情操?!盵2]但是,在當前的思政課評價體系中,只側重于考核大學生掌握思政課理論知識,而忽視考核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社會人生重大問題時表現出的思想情操等。
(二)缺乏多元的教學評價主體
目前,許多高校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評價采取學生打分和領導打分兩種形式,教師個人沒有發言權。學生打分盡管必不可少,但是并不十分可靠,原因是:其一,思政課是大班教學,師生之間交流機會遠不及專業課教師與學生交流機會多,師生感情難以建立,學生很難理解教師良苦用心。其二,思政課理論本身博大精深,學生理解接受較難,短時間內很難喜歡這門課,更談不上喜歡任課教師。其三,受不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對思政課懷有偏見,甚至存有逆反心理。這樣一來學生打分就有很多情感分在里面,失去客觀公正性。領導打分也有可能有失公正,因為思政課不同于專業課,而如果按照專業課教師的打分標準給思政課教師打分必然會造成不公平。
高校思政課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主要是依據任課教師給出學生的考試分數,學生同樣沒有發言權。思政課教師與學生課下接觸很少,上課時叫不出學生名字很正常,路上見面都不知道是自己教的學生,期末就要主觀地給學生打分、下評語。這樣的評價結果既不科學,也不公正,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的充分發揮。
(三)缺乏綜合的教學評價方法
思政課兼具思想性和知識性的特征,它同時擔負疏通學生思想和傳授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的重任。所以,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方法應該多種多樣。但是,目前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通常只運用傳統的評估標準、指標與方法,如師生填表、打分,或召開座談會,或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專家提意見等。這些往往很難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貌,評價的偶然性、主觀性較大,不能深入、客觀、準確地評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教學效果?!盵3]
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方式也很簡單,一般都是以筆試的形式考評學生對“知”的掌握情況,通過同學科“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進行靜態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取決于平時、期中、期末等幾次書面考試,忽視對學生“行”的能力考核。思政課教學本來包括課堂和實踐兩個環節,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延伸,應該成為實現其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現有評價方式很少有從實踐環節考查學生的。這種簡單的考評方式,很難考查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和思想的進步水平,也不利于教師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與不足。
二、可行性對策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性教學評價理念
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性理念這一時代潮流。從“教”的方面對高校思政課進行教學評價,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理念,通過教學評價促進教師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主導者,所以,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如何,很重要的取決于教師。而沒有教學積極性的教師,很難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積極性來自于對教師的正確教學評價。在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中,只有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理念,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加強師德修養,提升精神境界,增強為思政課教育教學服務終身的使命感、責任感;才能促使他們刻苦鉆研、深入實踐、了解學生,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
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性理念?!案咝K枷胝卫碚撜n,‘學’之測評,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目標為測評依據的,也就是要堅持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標準,并將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測評的指導思想和根本理念,測評不僅在于檢驗大學生‘學’的效果,更在于發揮發展、激勵、診斷功能,引導大學生自省、發現自身全面發展中存在或出現的問題,通過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總之,測評應服務于大學生的發展。”[4]
(二)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
要建立一個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必須確立一些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在國家還沒有出臺統一的思政課教學評價指標的情況下,各高??梢愿鶕延械慕虒W評價指標,從中提煉出一些思政課和專業課都適用的共性的評價指標,再根據思政課本身的特點,完善相應的評價指標。
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評價指標要包含更加全面的內容,科研指標和教學指標都要有,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都要體現出來。教學評價指標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師素質等方面內容。教學目標應該適合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體現于教學之中。教學內容應該信息量大,邏輯嚴謹,重難點突出,體現最新時代特色。教學方法要體現互動性,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提出新問題,發表新見解;教師則能隨機應變,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高難度問題,并能熟練駕馭課堂。教學效果要看學生的滿意率和學生進步的提高率,即學生對課程發生了興趣,提高了理論和實踐能力。教師素質要看教師平時課堂和課下的表現: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教態端正,語言文明;課下耐心輔導,經常給學生答疑解惑,了解學生等[5]。
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指標也要涵蓋更全面的內容,要體現出知識、能力、品德并重。這些指標應該有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價值、實踐能力等。學習態度體現為滿勤的到課率和端正的聽課、參與思考的積極態度。學習動機要以學為樂,積極熱情投入學習,不斷進取。學習能力應為獨立思考,具有創新精神。學習價值體現為認識到學習該課程的重大意義,尤其是對個人的巨大意義。實踐能力要體現學生的思想進步水平,如做義工,做好事,積極入黨等。
(三)構建多元的教學評價主體
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評價主體應該由學院領導、學院督導組、教師同行、學生和教師本人共同組成。學院領導的評價可以通過聽課、談心、考查等方式,對教師的基本功、專業知識、科研能力、師德表現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學院督導組成員大多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很有權威性,他們可能來自不同學科,不一定熟悉專業,但是可以進行教學形式上的教學評價。同行評價是重要的評價,因為同行很了解所教學科的內容和特點,所以,同行評價主要評價教學態度和教學能力等實質內容。學生評價是最重要的,學生聽課最多,感受最深。學生評價主要根據教師的課堂表現、講授效果、課外輔導及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依據教師的評價指標,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教師本人的自我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自我評價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本人進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又給了教師以話語權和解釋權,可以調動教師的教學激情。
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主體應由教師、家長、同學和學生自己共同組成。教師評價當然是最重要的,教師天天給學生上課,最能發現學生的問題,給出的評價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家長的評價也不可忽視,家長會在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觀察到孩子的微小變化,讓家長評價自己的孩子是有較大意義的。作為學生的同學,彼此朝夕相處,觀察細致,彼此互評,可信度很高。學生自我評價是還給學生話語權的重要方式,是讓學生自我反省,不斷進步的手段,是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重要舉措。
(四)建立綜合的教學評價方法
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可以采用以下綜合方法:網上評教是網絡時代重要的評教方式,要不斷完善和優化這種評教方式。學院或部門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狀況,部門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以便教師隨時改進教學。不定期發放調查問卷并及時全面回收,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意見與建議。學院或部門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傾聽教師心聲,掌握教師思想和教學動態。發放測評表給督導組或專家,讓他們對教師進行測評或者打分。
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可以采用這些綜合方法: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可以采用平時表現、實踐情況和考試相結合的模式。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品德進步狀況考察,教師可通過日常觀察、個別談心、課堂提問以及訪問被評同學的課外、校外生活等。
參考文獻:
[1]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特點及其相關理論依據和原則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2).
[2]陳彩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索[J].學理論,2009,(26).
[3]駱郁廷.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之深化[J],思想理論教育,2007,(11).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效果評價 問題與對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價的重要意義
1.實施教學效果評價是教學本身的客觀要求。
教學過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認識(即學習)任務和內容,依據認識的規律和學生認識特點,而組織進行的逐步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活動過程。[1]教與學歷來是互動的,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可以直接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受相應的科學技術與人文知識、技能,從而引導學生在能力、素質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授課不僅是知識和信息的傳遞過程,還是教師與學生的人際交流過程。要及時了解教學情況,幫助教師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實施教學效果評價,只有這樣,才符合教學本身的客觀要求,才能最終找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而服務的有力措施。
2.實施教學效果評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保證。
高等學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推動大學生沿著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健康成長的精神動力,也是對大學生系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這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評價調控機制則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從宏觀上講,科學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估,可以及時地了解高校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目標的實現程度,正確判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條件、教學水平、教學效益,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從微觀上說,科學的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對于切實掌握教師履行職責的狀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推動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實施教學效果評價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動力。
首先,教學效果評價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內容的改革?,F在的教材內容越來越多,如何精選教學內容,減少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不必要的重復,構建主題明確、內容精煉、層次清晰的教學體系,必須努力在教學內容改革上下功夫。其次,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改革,從單一向靈活多樣轉變,不僅教師要教活,學生也要學活,用啟發式教學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安排小組討論、辯論,座談等,分析國內外的熱點、疑點和重點問題,提升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的求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材,一本講稿,一支粉筆的傳統手段,要跟上現代教學手段更新的步伐,制作教學課件,實施多媒體教學,通過多種渠道與學生交流,讓健康向上、催人奮進的思想文化占領這塊特殊陣地,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整體改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學效果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夠全面規范,主觀印象影響較大。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和專業性相統一的學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系統的工程,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多為全校統一的一個標準,較少考慮學科和專業特點,這樣的標準雖然具有規范統一、操作簡便、容易比較的優點,但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評價標準的單一會導致各學科各專業以評價的條框為導向,而忽略實際教學效果。甚至出現僅憑感覺和印象打分的現象,從而使評價標準的科學性大打折扣。但如果不同的專業都制定不同的標準,則工作量加大,難度也大,評價過程會變得極為復雜,結果也較難以進行比較。[2]因而,篩選出教學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內容,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使各專業既能使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又不抹殺其專業特點成為必須。
2.評價思路不同,評價結果難以界定。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評價教學質量的目的正在于找出這些影響因素,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控制,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然而,評價機構不同、思路不同,評價結果也出現極大差異。傳統教學質量評價過分強調其鑒定作用,過于看重數據,有些學校甚至用數字“算出”優秀教師,“算出”優質課程,“算出”學生的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在實際過程中,影響教學質量因素有許多,如教師的人格、教師的情感投入、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等,這些都是無法用準確的數字加以衡量的。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處于被動地位,尤其是對學生評議,對于嚴格要求他們的教師學生通常給分低,反而對學生放松要求的教師分卻很高,這些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也使教師對學生參與教學質量的評價不認同,使得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既不客觀也不真實。同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我反思與評價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方面,但教師面對自我評價的要求往往不是直接地反思、剖析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自我評價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
3.評價手段單一,評價效果缺乏科學性。
教學質量評價的指導思想是“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但在實際操作時,一般都只注重檢查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評價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這反映出對評價目的的認識是不夠充分和全面的。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和五年一輪的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制度是通過充分調研、反復斟酌、廣泛協商制定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有助于各級領導明確辦學指導思想,理清辦學思路,更加重視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中,忽略評估的導向、診斷、激勵、調節、改進等功能,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評價體系,不能采用多形式的評價手段,將會嚴重制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價的應對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價是評估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涉及許多指標內容和技術要求,在面對以往教學效果評價中的問題,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
1.要建立合理的學生評教機制。
包括學生信息員反饋的教學質量信息,以及學期結束后學生對教師教學各方面用量表打分的形式所進行的評價。前一種對教師課堂教學狀況的反映一般比較寬泛,也比較模糊,其結果對教師的影響也不太明顯;后一種評價則是對全體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各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評價結果和同期同行評價、領導評價一起,對教師的晉級、提職、津貼、評優等方面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直接受益者,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最有發言權,雖然在評價中也不乏弊端,但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責任心,讓他們能夠客觀地反映出評價結果。
2.建立科學的同行聽課機制。
同行聽課一般是由系(部)或教研室組織領導及同事以隨機聽課的方式,評價部分教師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方式有利于同行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也有利于領導和一般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對于本單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易于集中解決。對于少數問題比較嚴重的教師,學院先行做工作,同時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尋求解決的方法。評價結果及時反饋,以便教師知曉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3.充分發揮學校督導員作用,學校相關部門定期檢查。
目前督導組主要是對課堂教學秩序進行評價,意見定期匯總到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督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督導員許多都是聘請的退休老教師,他們在對教學進行監督、評價和指導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應注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學校相關部門在學期初、中、末期,對教師教學各環節的準備和進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其中包括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評價結果匯總到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并對少數優秀教師提出表揚,對問題比較嚴重的教師提出改正意見。這項工作有利于督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對待教學各個環節,并因為由教務處教學質量管理部門直接負責實施,在各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活動中是做得比較完備的一種[4]。
4.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反饋機制,使廣大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及其結果的反饋有一個深入正確的認識。
廣大教師主動接受評估,不斷從中找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部門領導全面了解本部門教師的整體水平及教學效果,有利于師資隊伍建設;院領導及職能部門則可全面掌握全院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水平,從而做出相應的宏觀決策,使得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評價―反饋―改進―提高―再評價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楊秀軍.論課程教學質量的學生評價機制[J].職業教育研究,2005,(12):15-16.
[2]張典兵.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6,(02):126-128.
【關鍵詞】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評教 問題 對策
目前,我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實施了評教制度,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普遍存在事前準備不足、事中執行不夠、結果不公平等問題,為此,筆者結合30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經歷,擬提出一些解決辦法。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評教事前準備不足及其對策
(1)評教理論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目前,國外高校對教師評價主要存在兩種理論:獎懲性評價理論和發展性評價理論。從導引的制度設計看,兩者是評價制度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和利弊。前者強調甄別功能,以獎懲為目的,采用剛性策略,但卻忽視教師的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等。后者以教師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注重過程評價,注重柔性策略,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某些教師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等。在實施過程中,絕大多數國外高校采用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越來越多的國外高校偏重發展性評價理論。由于種種原因,獎懲性評價理論幾乎統治我國包括民族院校在內的每個高校。如某民族高校出臺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辦法(修訂)》就明確規定:“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獎優罰劣,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師年度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任、評優評先等提供參考依據?!币蚱涔芾砗凸髁x傾向導致“管理價值至上”,在實踐中也面臨一系列問題,造成教師和學生對價值認同困難,師生參與評教的主動性都較低,導致評教過程的形式化,學校、非領導教師和學生都很少從中受益,評教本身的教育意義嚴重缺失。目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方案及實施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經形成“整”非領導教師的情況,導致不少非領導教師“自暴自棄”,嚴重傷了“教心”。鑒于兩種理論導引的評價制度不同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應兼顧兩者并以發展性評價為主。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特別關注非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利益訴求,保證使用理論的公正性、公平性。
(2)評教方案存在的不足及其對策。一是沒有獨立的評教方案。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方案主要包括評教指標體系及實施細則兩個部分,或稱“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辦法”。目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獨立的評教方案,致使其政治性、思想性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如某民族高校針對理論課、藝術體育技能課和實驗課共設置三類評估指標體系,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指標體系統歸理論課之中,導致標準絕對化、一表評N課。就筆者調研發現,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相關領導可能是理工科背景的原因,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認為沒有必要建立單獨的評教方案。第二,錯誤認為可以通過民族院校學院的院級督導彌補。第三,官僚作風作怪且有私心。一些相關領導私心太重,“兩學一做”“做”得太差,不作為、懶作為甚至形成“合法腐敗”。
二是現有評教方案存在諸多不足。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評教體系角度看,現有評教方案除重定量輕定性分析、語言表達含糊不清外,還存在兩個重要不足。第一,評教目的迷失。不是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而是專為教師“設套”,把學校與教師人為的對立起來。第二,評教內容不足。如某民族高校出臺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辦法(修訂)》提出:“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包括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內容。”沒有突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如政治性、思想性、民族團結教育等內容,沒有把黨和國家最新方針政策“三進”納入評教內容。因此,評教方案出現不公,操作就有問題,結果一定不公。
民族院校構建獨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方案特別是評教指標體系,不僅非常有必要單列,而且能夠單列。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尤其是非領導教師、學生參與評教的主動性,必須賦予他們決策權,民族院校可以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指標體系拆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校級指標,所有課程評估必須按指標對教師授課效果進行總體評價。二是院級、教研室指標,由學院和各教研室自行設定。三是自選指標,由教師、學生結合各自所教、所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每門課的具體特點,自己設計題目,提交校教學質量監控評估中心審核,通過后可納入評教指標標體。同時,評教方案要定期完善,不要一個標準用到底。
二、評教主體構成存在問題及治理辦法
有學者提出評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博弈,表面上看是對的,實際上并不準確,實際情況是領導教師與非領導教師的博弈。如某民族高校出臺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與管理辦法(修訂)》規定的評教主體有兩類:一是學生。二是學院領導、同行專家及二級督導員。既把任課教師排除在評教主體之外,也沒有第三方的加盟。由于該校對除學生外的評教主體規定模糊,加上校級督導員、學院院外其他領導甚至校級領導只聽課提建議但不打分,結果,“學院領導、同行專家及二級督導員”這些評教主體實際上被多數民族院校學院完全變成了學院領導、各支部書記、各教研室主任這些領導教師(以下稱為院級督導),并全部握有30%的權重(學生70%)。同時,一些民族院校學院或明或暗地規定:教師是否得優一般由院級督導決定。如果每個教師的學生評教分數差別不大,最后結果就是院級督導實際上是學院領導說了算。這樣,就形成博弈,形成該院學院領導與該院其他領導教師(各支部書記、各教研室主任)的博弈關系。結果,院級督導變成了領導評教、變成了官官相護,理論推導的結果與實際產生的結果出現驚人的一致,每個學期絕大多數優秀成為院級督導的囊中物,由此延伸的利益也基本上被他們占有。首先,學院領導大多數得優(一般是輪流)。其次,該院其他領導教師大多數得優(一般是輪流)。最后,只能犧牲非領導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利益(極少數非領導教師因為實力或其他原因如與學院領導“走得近”也能得優)。院級督導相互討好特別是示好學院領導有以下好處:一是換取以后獲得評優的機會、獲得校級名師、省級名師的機會。二是獲得以后可能的更多好處,如職稱評定(雖然規定由院級學術委員會實施,但其由一些學院領導、一些支部書記和一些教研室主任組成)、年底評優(由學院領導、各支部書記、各教研室主任投票決定)、由學院組織投票產生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和教學課題、研究生各級各類課題和各級各類評優(學院領導、大多數支部書記和教研室主任投票)及其他諸多好處。評教主體出現不公,結果一定不公。
為了治理上述弊端,一是調整評教主體構成。辦法一:增加評教主體。在學生、院級督導的基礎上,增加教師這個重要的評教主體,采取每個教師每學期提交一份自評報告的評價方式,并給予相應權重如15%(把院級督導的30%減少為15%)。全面考察每個教師的課堂、課外教學和教學研究情況,促進教師課堂、課外齊發展。辦法二:規定院級督導至少50%由學院非領導教師競聘上崗,以盡可能保證公平公正。除教學副院長外,其他學院領導不能作院級督導,達成一種制衡。辦法三:由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評估中心在校外聘請第三方評教。第三方只對學校負責,不能由學院聯系,以免產生“貓膩”,不能只講信任而不講管理。信任產生不了公平,公平管理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辦法四:學生作為唯一評教主體,權重100%。大量研究文獻表明,美國多數教育者對于學生評價教學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參與者。由于學生每節課都在觀察教師的教學活動,并能從教師的作業評定和考試評分以及它們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感受教師的治學態度,來自學生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評價信息重要而獨特,如果評價標準恰當并組織得好,學生的評價可以反映教學過程的真實情況。學生評價教學還可為多種目的服務,如改進教學、為判斷教學效果提供依據、幫助學生選擇課程和教師、促使學生對他們的教育活動進行思考、為領導者進行決策提供依據等。[4]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中,把學生作為唯一評教主體,還可以盡可能杜絕腐敗產生的環節。各級督導只聽課提建議,但不打分。
二是如果院級督導維持現狀,應規定領導教師每學期評教得優比例不能超過30%。或采取總分加減的辦法,即每個領導教師評教總分減5分左右,每個非領導教師評教總分加5分左右,剛性避免或抵消人情分。
此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全校公共必修課,學生多、水平不一,而且是大課堂教學,領導教師掌握排課權,一般會把“好教”、“聽話”的課堂或本院專業課堂等“優勢”課堂安排在自己名下,為自己得優打好基礎。因此,課堂選擇應采取抽簽的方式或領導教師最后選擇的方式,以避免“優勢”課堂被領導教師獨占。
三、現有評教實施過程、結果的局限及提升措施
(1)現有評教方案實施過程存在的局限及治理。一是實施過程存在“交易”機會。某民族高校學院以前采取的是院級督導每人聽1節課后就給被聽課教師單獨打分的辦法,后改為院級督導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聽1節課并討論后再給每個教師打分。顯然,后者更容易作。程序出現問題,結果自然失真。二是考核內容太窄,時間太短。目前,多數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院級督導實際上只是通過聽1節課,就得出對該教師的評教結果,督導任務就算完成。顯然,這樣的簡單督導并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的全貌,想全面考察教師教學內容的政治性、思想性更是不可想象,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因為教師再笨,也知道絕對不能在院級督導聽課時“亂說”的。
為消除上述問題,各評教主體職責應該各有不同,各有分工。關于評教的內容,由于各評教主體的職責不同而有不同。學生主要評價教師的課堂表現,包括備課情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自己由此的收獲等。院級督導除聽1節課外,應更多地注重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調研盡可能全面了解學生對教師的真實評價。二是仔細閱讀教師的自評報告并實地調研是否屬實。教師自評報告包括備課情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外輔導情況、學生成績評定情況、成績冊及試卷入庫情況、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學課題和教學研究等各個方面。三方信息和資料相互印證,基本上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每個教師課堂內外教學和教研的真實情況。至于評教時間的安排,應根據各評教主體的分工不同而有差異。學生評教時間,最好是安排在該課結束后1周進行。院級督導評教時間應該是教師每學期第一課開始到成績冊上交、試卷入庫的全過程。教師自評報告上交時間應在成績冊上交、試卷入庫后1個星期以內完成,院級督導評分還是采取單獨方式最佳。這樣,各評教主體才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全面了解每個教師。
(2)評教結果存在問題及補救辦法。一是相關信息公示、公開不足及對策。目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結果既沒有公示時間,教師也只能看見自己課堂的正式總分,查不到明細,也查不到其他教師特別是領導教師的評教結果。因此,加大評教結果詳細信息公示、公開的力度,全面公示、公開學院所有教師每學期的評教總分、學生評教總分及院級督導評教總分,方便監督。
二是無申訴時間及改進意見。目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沒有明確規定教師申訴的權利,沒有給予申訴時間,也沒有教師申訴的機會。鑒于保護教師申訴權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應大力鼓勵教師申訴(實際上這也是監督評教作弊的好機會)。民族院校學院、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評估中心對教師提出的申訴必須嚴肅對待,有求必應,全面深入調查,對錯誤的評教結果必須予以修正。
三是忽視“回頭看”及對策。一說到高校腐敗,自然聯想到基建、招生等“硬”領域,就沒人關注評教等“軟”領域的腐敗。僅就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教看,早已不是一片“凈土”。一些相關領導不放過任何可以腐敗的機會,“雁過拔毛”,如果嚴查每個學期評教結果數據,就可以發現其中的諸多“貓膩”,“優秀”基本上成了領導教師的“專利”。人們常說:“老百姓最痛恨的腐敗是身邊的腐敗?!蓖?,教師特別是非領導教師最痛恨的腐敗也是身邊的腐敗。因此,應借“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東風,實施拍“蠅”行動,建議由民族院校學校紀委牽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評估中心負責實施,嚴查、嚴懲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領導評教過程中的不作為、懶作為、“抱團腐敗”等歪風。一經查實,不僅取消所得相關所有利益,追回所得相關所有利益,并撤職,而且追究相關責任人的主體責任,并在黨內依黨規嚴肅處理。
參考文獻:
[1]黃成林.國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發展的研究及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6).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5-013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具有社會主義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課程。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兩部分,理論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的思想理論,養成的科學思維;而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實質上是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與鮮活的生活實踐和學生個體的思想認識、直接體驗相結合和相統一的過程,有著自己特有的目標。所以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對于高校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不能高標準地達到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構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優化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模式,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能夠有效地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社會活動能力,培養大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通過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交流能力、組織能力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認識社會,了解世界,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環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指引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覺悟狀況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所以說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所決定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不光讓大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我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而且要讓大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真真切切地理解體會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使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1.缺乏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正確認識,對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投入不足。我國的高校正處于一個發展階段,高校教學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缺乏一個系統的認識,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一個正確認識,從而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缺乏相應的投入。高校教學中只是片面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教學,而沒有注重理論實踐教學對于高校大學生能力和思想培養的意義。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中只是做一種形式,沒有深刻的理解實踐教學對于整個高校教學體系和大學生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在高校教學中對于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從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的投入不足,缺乏相應的投入來支持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不能夠順利的開展。
2.缺乏專業的實踐教學教師,教學活動缺乏規范性。因為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實踐專業老師需要專業的實踐經歷,只有老師具有專業的實踐經歷才能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工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課老師自身的能力不足,使得實踐教學的目的難以實現。在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的教學計劃中設置了實踐教學部分,同時還明確了實踐教學的各種教學方式,但是在具體的實施實踐教學的時候沒有特定的教學大綱進行規范,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的內容、目標、方式和要求,使得實踐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隨意性增大。由于沒有相應的標準使得實踐教學活動沒有能夠達到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目標,其結果只能使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3.缺乏科學的實踐教學指導,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課教學,對實踐教學進行評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涉及到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各個環節和因素的順利進行和保障是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一個良好手段,但是由于對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從而使得整個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的指導,讓實踐教學的具體工作落實不到位,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讓整個實踐活動和實踐教學不能全面的開展,對于整個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指導,對于整個實踐活動缺乏相應的具體實施措施,從而使得整個實踐教學的意義很難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實現。目前許多高校的實踐教學考核方法過于陳舊,不夠完善、科學,忽視過程性評價,強調結果性評價??己艘罁饕遣榭磳W生是否參加實踐活動,檢驗學生實踐報告質量,對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具體表現沒有足夠重視,從而導致學生不夠重視實踐教學課,只專注于文字資料的收集整理,忽視實踐課的參與過程,甚至于對實踐活動敷衍行事,實踐報告抄襲了事,更有甚者是不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成績反而比參與者的好。
三、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論文摘要:網絡時代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的沖擊與挑戰,在目前國內學界所提出的優化途徑中盡管有著諸多有價值的對策,但也存在著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途徑中必須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限度性;堅持“身體在場”的教育原則,處理好現實與虛擬間的互動關系,幫助受教育者實現良好的“自我認同”。
一、引言
2008年1月1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2.1億。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網民職業構成結構中學生所占比例最大,達到28.8%,而這其中文化程度本科的占16. 1%、大專占18.7%。對于緊跟時代步伐的青年學生而言,網絡已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地,以這一群體為重要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必然要將視線投向網絡,“要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者們在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對策的問題上進行了積極探索,成果頗多。本文試圖分析目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眾多對策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思路。
二、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絡是把“雙面刃”,它一方面給人們帶來大量的信息資源,使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它的虛擬性及開放性卻也極易對人們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尤其是對于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網絡在提供一種新的教育載體的同時,更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對此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界爭論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持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一方認為,網絡中高容量的信息環境,在時間上、空間上的自由性都極大地充實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資源;網絡中交往主體的平等性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創建了自由對話的平臺,從而改變了傳統教育中那種單向式的“你講我聽、你打我通”的權威主義教育模式,促進了雙方信息與意見的交流,從而有效地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而網絡的開放性則有利于教育者在第一時間內進行真實信息的收集,進而能夠作出迅速有效的預測和防范。此外,個性化的服務環境、多樣化的服務平臺滿足了不同個體的需求,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人人心。與此相對應的是,也有不少學者從網絡的虛擬性等基本特征出發,強調了它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他們認為,網絡世界的交往由于缺乏身體在場,從而使得交往主體脫離了現實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極易產生道德沖突、道德價值取向錯位、道德相對主義盛行以及社會責任感弱化等不良現象。而目前的網絡世界信息魚龍混雜、多元文化夾雜其中,、迷信信息泛濫,隨意的個性環境和缺乏理性的環境極易令青年學生沉酒其中,喪失自我。這些都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
面對著積極與消極影響并存的網絡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能削足適履,更不能因噎廢食。庫爾特·盧因說過“信息總是沿著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里,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人渠道或者繼續在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對此,針對網絡的虛擬性、瞬時性、開放性及互動性等特征,研究者們主要從“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面探究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的途徑及方法。
一方面,主張將重點放在“自律”上的學者們,提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自我提高、自我約束的要求,并推動雙方的互動協作和共同建設,從而達到教育的“合力”。他們指出,教育者應由“教會順從”的訓導者轉變為“教會選擇”的指導者,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綜合素質,主動利用各種有利資源將自身建設成一支專業化、高效化的網上“環保”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同時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主動培育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增強正面宣傳,引領輿論導向;教育者還應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營造健康的精神環境,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并完善政治環境,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此外,受教育者自身也需要自覺倡導網絡“自律”精神和遵守“網絡倫理”,抵制不良信息的腐蝕,積極參與營造科學的網絡環境。
另一方面,研究者們著重強調要從體制、法律法規的建設及加大人財物的投人、提升網絡技術水平等“他律”的角度來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他律”一要靠立法的完善和及時,要加強法律法規對網絡的監管,并形成制度機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同時更要加大物質投人,廣泛運用新的技術手段,更新硬件設備、提高網絡技術的安全水平,凈化網絡空間,創造良好環境;此外還可采用實名制,并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督和管理以建設有序的網絡環境。而更為根本的則是要從家庭、學校、社區及傳媒等大環境人手,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創良好網絡環境的大氛圍。閉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途徑中存在的問題
如上所述,針對網絡社會中的多種特點,學者們都能從各自的視角出發,合理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我們深人了解網絡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與幫助有著很大的價值和貢獻。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觀點與論爭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如下:
第一、泛泛而談,難顯實效。或由于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缺乏較深人的了解,平時接觸不多、研究不夠;或由于缺乏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勵機制,使得目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只是作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附屬,重視不夠。雖然廣大研究者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目前的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網民在網絡上的行為呈現出多樣性及復雜性。然而目前的研究較多停留在對于現象的描述層面上,缺乏對不同群體的心理及行為特征等的深人研究,因而提出的對策也缺乏針對性,很難收到實效。一些泛泛而談的對策顯得空洞且滯后,另一些脫離網絡世界關鍵特質的對策則只是美好的愿望。當然,這些研究也有賴于倫理學、心理學、傳播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的共同努力。
第二、觀念陳舊,模式落后。從目前的研究狀況看來,不少研究者的思維方式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大多將其視為傳統模式的一種延伸或附屬。現有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或原則等也大多是由傳統工作方法改頭換面而來。借鑒已有的經驗固然重要,但是如今的互聯網世界,已非新生時對現實社會的簡單虛構。虛擬社區、虛擬商店、虛擬會社等等新的名詞,與現實社會的社區、商店、會社相比,他們不僅僅只是多了個“虛擬”一詞,不再只是反映一種對現實社會的模擬,更多的則是揭示出一種“異化”,是對現實社會的延伸和發展,甚至是以虛擬世界的游戲規則和道德準則對現實生活某些方面的反諷與矯正。由此,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及時更新自我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第三、缺乏立場,隨網起舞。與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頭換面”直接應用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對的是,一些研究者陷人了“隨網起舞”的誤區。面對網絡這一新生事物,不少人以為“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于是忽略了本該堅守的立場,隨著網絡的指揮棒亂轉。網絡世界雖然表現出虛擬性、匿名性等區別于傳統社會的新特征,然而其終究無法脫離物理社會的存在而存在,網絡交往的主體也是實實在在的人。在幻像萬千的網絡世界中把握其本質和規律,既要以“變”的思維和“變”的目光來審視其發展,也要以“不變應萬變”的沉著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有教育者在思維模式上真正轉變了,才能切實有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新瓶裝舊酒”傳統思維的超越:問題中解決對策的探尋
據上所述,針對已有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途徑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思索解決問題的出路和對策。
首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要做到“憑虛人實”,堅守“身體在場”的教育原則。
作為全球化最顯形的投影一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網絡社會,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對的不過是整個人類社會所需要解決的歷史問題的一個折射。“立世德為首,立德育為先”,肩負著育人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堅守住“身體在場”的教育,不能“隨網起舞”。我們應該加強對網絡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揚優抑劣,及時矯正青年學生在網絡世界中的失范行為。但是須知網絡生存畢竟基于現實社會,虛擬身份亦有確切所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遵循虛擬世界的游戲規則,以化名或匿名的身份與受教育者平等、自由、近距離交往的同時,更要憑虛人實,做好“身體在場”的教育。即摒棄“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的思想,在適應時展的同時,自我反省、回歸本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教會人們怎樣與世界相處、與伙伴相處、與自身相處的實踐活動。正如高德勝所說:如果學校教育能夠回歸本然,在教育過程中使每個人建構好自身,學會與自己交往和對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網絡空間中迷失自我,動輒著火的缺陷。我們承認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根本不同,也承認在現實生活中所形成的品質不可能完全遷移到網絡空間之中,但我們同樣不可否認真正的德性所具有的穿透力和持久性。學校教育要由教育引導向教育關懷轉變,由讀寫算的技術性工具性職能向教會學生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社會環境、關心人類制造出的物品及關心知識和學問等方向轉變。也惟有如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化為“看不見的手”,真正做到“凈化網絡環境”,當好“環保工人”。
其次,必須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度,在實際教育中量力而行。
在探索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何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轉變的時候,我們特別需要克服“新瓶裝舊酒”的懶惰思想。面對一個新生的事物,借鑒已有的經驗固然重要,但是畢竟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區別,因此需要認真研究和掌握網絡空間的思維邏輯和客觀規律。萬維網的發明者伯納斯·李曾闡述道:從原理上講,要使網絡成為一種普遍的資源,就必須使其毫無限制的發展。而從技術上講,如果有任何控制中心的存在,它就會立刻成為限制網絡發展的瓶頸,這樣網絡就永遠也不會發展壯大。人出于社會關系、勞動及需要的本質而尋求人際交往,互聯網最大的長處莫過于滿足了人們對于信息資源交流、共享的需求。人們上網是為了消費信息或在娛樂、消解信息中獲得愉悅和滿足,幾乎沒有人上網的目的是為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據在大學生中調查,經常瀏覽網上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或網頁者僅占6. 8%,有時瀏覽者占25. 8%,偶爾瀏覽者占38.7,從未登陸過的占28.6%48.1%的學生從未聽說過學校有關黨的知識專題網站,26. 4%的學生聽說未訪問過,23腸的學生聽說過并只在組織活動時才有2.5%的學生訪問過。川這組調查數據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的效果不佳,也對我們倡導思想政治教育占領網絡陣地,引領輿論導向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畢竟網絡世界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信息主義,不能很好地適應網絡世界的邏輯規則必然會被網民所冷落。思想政治教育亦有自己的規律和前提,在強大的信息網絡面前既不能“隨網逐流”更不能包辦一切,應該量力而行。舉例來說,“實名制是反網絡的,與網絡的本性不符,也與大多數網絡行者的需要相悖,強行推行的結果只能是毀滅網絡。就好像都市是一個陌生人的世界,在陌生人的世界里生活的好處是自由,沒有熟人社會的處處約束,壞處是孤獨和冷漠,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愛。但我們不能因為都市生活的孤獨和冷漠而讓都市中的每一個人在胸前插上自己的名卡。
最后,還必須要做好現實與虛擬間的互動,幫助實現“自我認同平衡”。
關鍵詞:高職;語文類課程;改革創新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迅猛,高等職業院校急劇增多。高等職業院校在建設和發展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的職業技能是保證其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性環節;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高職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關系到高職教育與整個教育體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出現了一種過分重視技能培養,忽視人文修養教育的傾向,大學語文等人文修養課程的課時量一減再減,有些院校甚至已經取消了大學語文。這種重技能,輕理論;重知識培訓,輕個人修養的教育理念,雖然能在短期內使職業教育獲得快速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將會制約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短視行為。筆者認為,修養課程教育,特別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注重培養個體的豐富性和創造性,能夠將人文精神始終如一地貫穿于教學之中,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所在。
為了使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各類人才的需要,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獲得多層次教育的需要,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高職語文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之一,高職語文教學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落后的、傳統的教材、教法及教學手段。高職語文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大學語文”,更不能把普通高校教材當“壓縮餅干”。高職語文急需建立自己的課程體系。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高職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我想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職語文課程的現狀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依然保留大學語文課程的院校并不多,而且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在一些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中,大部分都已經不再擔任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學校取消大學語文課的情況下,或者在學校創辦文科專業的情況下轉為專業教師,或者以上選修課為主,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邊緣群體。即使保留了大學語文課程的部分學校,課時也在不斷壓縮,有的學校語文課只有一二十課時,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點綴。
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有什么用處,這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領導和各專業系部負責人關心的主要問題。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中該承擔什么任務、能夠承擔什么任務,也就是大學語文課在高職院校的存在價值,是影響高職語文生存的主要問題,也是從事高職語文教育的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語文課程之所以在高職院校受到眾多質疑,主要是由于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和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不吻合造成的。
從目前高職語文的教學來看,各自為政、定位模糊、缺少自身特點是普遍的現象。從近幾年對高職語文的討論來看,對高職語文的定位,專家和學者們見仁見智,存在認識上的極大分歧,有堅持人文性和審美性的。有堅持應用性、實用性的。前者從人文素質教育的角度探討高職語文的社會價值。后者從語文能力培養角度探討大學語文的實用價值。但這還只是一般層面上的討論,沒有具體到不同類型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追求。高等教育院校存在很大的差異,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上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本科院校且不論。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以面向基層工作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作為自身的教育目標。所有的課程均是按照實用型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的具體能力要求來進行組織和安排的,或者說是按照完成相關工作任務需要的能力模塊來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在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中,大學語文課程如果還局限于人文素質教育,并以此來組織教學的話,必然游離于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之外,受到專業課程擠壓是不可避免的。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中,并承擔相應的任務。是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走出困境的不得不做的選擇。
三、對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探討
高職大學語文要融人高職人才培養體系,就必須進行課程的改革,放棄一貫的思維模式,實現認識上的轉變。
(一)高職語文急需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所開設的課程大多是沿用或壓縮普通高校本專科各專業的課程體系,沒有及時有效地建立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僅僅靠某一門或幾門課程所能奏效的,而是靠開設的所有課程間的協調和補充。就高職語文課程而言,要想使所培養的學生感到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夠用、實用,也絕非開設一門“大學語文”或“應用文寫作”所能奏效。筆者認為高職語文課程應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1.學科類課程: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與之學歷層次相適應的、有效實用的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張揚個性和特長。學科類課程分為必修課(講座課、欣賞課)和選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必修課是指各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宜在高職一年級開設。選修課本身又分為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限定選修課也就是必選課,是對必修課的拓寬和應用。是預備就業,還是預備升學,各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各選各的選修課,此課宜在高職二年級開設。任意選修課,也就是任選課,是為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特長而開設的,要求學校提供教材和學習場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集中指導,高職一、二年級均宜開設。?
2.校內活動類課程:高職語文活動課和語文課外活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主要區別在于課外活動不進入課程表,彈性、伸縮性較大,而活動課程應按學校制訂的課程表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值得指出的是,按照國家教育部要求,活動課不編寫材,各高職院校應視不同情況自編活動教材。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結構為:口語訓練課程、音像增智課程、新聞采編課程、廣告文撰寫與制作課程、論文撰寫與制作課程、綜合實用文撰寫與制作課程、文學欣賞課程、禮儀演講課程?;顒宇愓n程主要培養學生 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必設課程。檢驗一所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如何,主要是看各專業活動類課程開設的質和量的要求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筆者認為,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就在于此。為貫徹教育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突出高職辦學特色,各高職院校必須嚴格規范各專業活動類課程。對教材的編寫、教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時間、教學場地的安排都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和嚴格的管理。?
3.社會實踐類課程:按照國家教育部要求,社會實踐類課程也不編寫材。為突出各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各高職院??勺跃幗滩?。此類課程設置要求與前兩類課程相匹配。開設社會實踐類課程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高職學生對于書本知識和各專業應掌握的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強化對基本技能的訓練,達到學生身份與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零距離要求。
(二)高職語文應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要的結構、規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必須進行大膽而全面的改革。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人才模式的定位,決定了它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的突出特色。從這一模式去謀高職教育發展大計,在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學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緩。近年來,由于高職教學方法的改革滯后于教學內容的改革,雖然出了幾屆“大學生”,但高分低能者居多,社會實踐欠缺,社會急需的高技能熟練技工尤其緊缺,絕大多數學生進入用人單位3~5年后,方能達到“成手”要求。這也難怪部分用人單位對高職教育提出尖銳批評。因此,對高職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對高職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同步進行?;谝陨嫌^點,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方法應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各種優化教學法。如:?
1.模塊教學法。所謂模塊教學法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以45分鐘為一個教學時限,在此期間,教師把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應著重培養的能力,劃分成一個個知識塊和能力塊,依序扣塊進行教學。?
2.發現教學法。所謂發現教學法,也就是探討規律教學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教改實踐中我多次設計過這樣的課型:以“幾種常見態勢語言”為內容,一節課采用串講方式一講到底;另一節課利用發現教學法,教師根據不同的場合要求分別向學生演示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手勢和不同的身勢,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指出每種態勢語言的特點、作用和適用范圍,然后教師再作具體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從中發現規律。這樣教學既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程序教學法。所謂程序教學法。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適合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程序。這個教學程序應包括以下內容: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教師指導、點撥、訓練、檢測、小結等。?
4.綜合教學法。就是要求教師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活”,在教學中不要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即使在一節課內教學方法也要不斷變換。這樣,既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培養他們探求新知,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其中前三種教學方法我已經在自己的教學當中實踐過,從學生測評及問卷調查中,可知學生贊同率在98%以上。至于第四種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及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和補充,事實上是在探討教學方法的最優化問題。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希望各位同仁,孜孜以求,努力探討。
(三)高職語文要積極推行現代化教學手段?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目前,高職語文教學也是如此,部分有條件的高職院校也只是在教師觀摩教學和示范教學時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電教輔助教學,平時很少用到現代化教學手段?,F代化教學手段,又稱“電化”教學,教師平時不“觸電”,學生“電感”從何來?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高職教育是發展社會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可是由于高職教育教學手段的滯后,它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必須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放,已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圖書館、實驗、實習、實訓基地要加強管理,全天候向教師和學生開放。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63%的師生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好于一般課堂教學),制作聲情并茂、寓教于樂的教學課件,通過大眾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讀方式,在情境教學中以“真、善、美”動人。力避傳統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啟發、引導和聯想,展示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過程,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做到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抽象與形象相結合,理論與實用相結合。這必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
語文素質是個人素質的基礎,語言文化是一個民族素質的基礎。國家要強盛,民族要振興,語文學科擔當培養和發展公民創新精神、實踐、探索等能力的重任。在高職教育中,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知識教育同樣重要。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高職院校語文類課程的開設和教學的改革創新,理應引起主管部門和各高職院校領導層的足夠重視。一個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語文(母語)教學水平起著很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不能因學生進入高職院校而停頓。高職語文教學應著力為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為其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母語基礎而發揮作用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積極參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相信高職語文的新局面一定會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在教育部素質教育委員會“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精品課建設高級研討會”上的主題發言[R].北大新聞網.2004,5,30.
[2].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常思亮.大學課程決策論. 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7.
[4]蔣錦旗、華澤秋.關于高職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5 ,4.
[5]夏紅梅.高職教育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