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3 17:49:32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學案例分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案例教學;開放教育;網絡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開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teaching),即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的教學模式,其操作流程為“以例激趣—以例說理—以例導行”。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案例教學法在我國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沒有國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長期以來,我國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可以分為課堂案例教學法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法。
(二)開放教育概述
開放教育是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普遍認為開放教育具有這樣幾個基本特征;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學校和教學為中心;采用各種教和學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種種對學習的限制和障礙。
開放教育的本質是人人亨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僅意味著對教育對象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開放。開放教育可以在遠程教學、也可以在面授教學的條件下進行,但相對于面授教育,遠程教育更適宜于實現開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價值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開放教育教學的必要性
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學的理念一脈相承的,開放教育課程引入案例教學,能更好地實現“學導結合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學的真諦與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三者的有機結合。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簡單講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推導,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來自于現實,學生通過對案例中所描述問題的分析,尋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是一種模擬實踐,有助于學生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開放教育的學生大多數是在職學生,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他們是帶著工作中的許多問題走進課堂。案例教學讓他們把課堂和實踐緊密結合了起來,案例教學既加深了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疑問和難點。
(二)網絡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基于網絡案例教學的優勢與傳統面授環境下的案例教學相比,其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學生的參與程度高。開放教育大部分學生都是成年人,他們不可能抽出很多時間來上學授課,而基于網絡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由于沒有授課時間的限制,任何學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到討論區,所以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且可有效解決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時間的沖突。二是學習的靈活性強。網絡案例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并且討論的內容都會保留在網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對案例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繼續深入討論。三是互動性好。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課效果的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學,由此,學生的滿意度將大大提高。四是對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網絡進行案例教學,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間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案例教學規模可擴大到約100名學生。
三、案例教學法在開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近年來,關于案例教學法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的文章層出不窮,可是各類文章都是單一針對課堂案例教學,或者是單一針對網絡案例教學進行的。但是,在開放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上,我們應該將課堂案例教學和網絡案例教學結合進行,使工商管理學科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實施步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課堂案例教學的設計
課堂案例教學最常用的是討論法,也有只把案例作為理論的例證使用的。這里我們只對討論法的實施操作規程作一概括討論,以便自如地運用案例教學。具體實施案例教學,大致可按如下四個階段進行。
1.閱讀分析案例。案例教學首先是下發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據該案例教學指導書指導學習者對指定學習的案例材料進行閱讀,分析案例的具體內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學習者思考的問題。
2.小組討論。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討論的效益,小組的規模以8~10人為最佳,討論中要求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簡單地說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對問題的看法,供大家討論、切磋、補充,具體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問題及討論問題的順序逐一發表各自的高見,也可將幾個有關的問題合起來系統地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供大家討論,還可將自己分析案例過程中遇到的特殊難題提出來讓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在分析討論階段成員自行做一些簡單筆記是有益的,把討論中出現的不同見解、合理建議記錄下來,對于有紛爭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提交到下一階段進一步討論。
3.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全班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討論,是小組討論的繼續。它一方面討論解決小組討論階段各小組遺留的有爭議的問題,另一方面討論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有意引導的討論問題。
為了使全班討論有效地開展,教師要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要認真學習研究案例后給出的教學指南,具體擬定出課堂教學計劃,在討論掌握上,教師要力保討論沿預期的軌道進行,把討論引導到問題的解決上去,并引導出與論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力爭班上每個學生都至少有一次發言的機會,切實做到有效參與。
4.總結評述。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總結評述。在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作全面總結。對討論中出現的好的分析思路與獨特見解加以肯定,同時指出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最后要求學生寫一個案例學習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等作一總結,并通過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案例的認識。
(二)網絡案例教學的設計實施
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的實現途徑,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模式可表述為“案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或網上協作-案例小結-評價”六個環節。
1.案例。實施案例教學,需要運用大量的教學案例,選好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首要條件。在案例的選取與制作中,我們強調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實踐性;二是啟發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適中。
2.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案例之后,根據授課的進展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收集各種與案例分析有關的資料素材,并在網上設立教師資料區、留言版、公共討論區、小組專用討論區、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區,以此設計學習情境。
3.在線討論??梢酝ㄟ^師生交流、小組交流和總結交流進行。
4.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網絡案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順學生的思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廖秋林。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啟示[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9)。[2]徐碧美。如何開展案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學初探[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管理學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案例教學必然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首選。近些年來,管理學在各個大學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已成為基礎必修課,授課人員對案例教學法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使我國的管理學案例教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因為發展時間還較短,管理學案例教學法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
1案例教學法概述
1.1案例教學法的定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師生圍繞某個特定的案例事實展開相互作用,共同對案例情境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與分析,以求解決疑難問題,做出相應決策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學院倡導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全世界推廣,至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受到我國的重視。
1.2案例教學法的特色
案例教學法的第一個特色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因為該方法沒有人告訴你具體怎么樣做是對的,解決方法來源于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所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非常有效;案例教學法的第二個特色是把課堂授課的重心從知識的傳遞變為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和實際應用結合比較好的一種授課方法;第三個特色是變傳統的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迫使教師從主導角色轉變為引導角色,學生從從屬角色變為主導角色,也對兩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當前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合適的案例比較匱乏
合適的案例對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并掌握相應能力有重要的影響。因為我國的案例教學發展時間比較短,提煉出的適合中國教育情況的案例還比較少,所以我國大部分關于管理學案例的教材采用的都是國外的案例。然而,國外的很多案例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中是有局限性的,學生熟悉程度較低,這也降低了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僅有的本土的案例也因為主要來源于新聞、報紙或者一些雜志的簡單加工,沒有經過系統的匯編和思想的提煉,缺乏課堂的針對性,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缺乏推動案例教學法發展的激勵機制
案例教學法激勵機制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教育體制的不健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的職稱評審體制不健全。我國的職稱評審的標準可以量化的只有教師的科研成果,而教學成果因為難以量化常常在評審時被忽略,這就造成很多老師寧愿在論文寫作和課題申報上花大量的時間,卻不愿意在教學效果的改進上投入相應的精力。二是教學獎項評比體制不健全。高校里也有很多的精品課程或者是優秀教師的評選活動,但是因為大部分的評選還是以舊的課堂知識傳輸為標準,雖然也強調課堂互動,但是僅僅是簡單的課堂問答,所以,高校教師們為了獲取相應的榮譽,會投評審所好,不會在案例分析這樣的雙向溝通實踐中花費時間來探索研究。
2.3缺乏針對案例分析有效進行的課時安排
大學的管理學課程常常是在大一上學期進行的,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一般一周有四個課時,而大一因為軍訓等原因,課程開始時已經是在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候了,所以一學期下來,真正上課的時間大概只有64個課時,這64個課時也就是剛剛夠把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給講完,如果加上案例分析時間,一般情況下課時是不夠用的。如果只是把案例簡單地穿插到課堂知識的講述過程中,因為缺乏相應的案例準備時間、分組討論時間、情景模擬時間、雙向互動時間等,案例分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的案例分析甚至都不能被稱之為科學意義上的案例分析,而只能叫做舉例子。學生也完全體會不到案例分析的魅力,還是一味地被動接受信息。
2.4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意識沒有建立
相比傳統教學來說,案例分析法是一種偏重啟發式教學的教育方式。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就與傳統教學有了很大區別。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一定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是一個主動的指揮角色,而學生是一個被動的從屬角色;但是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中,教師要從指揮角色轉變為引導角色,而學生也要從從屬角色轉變為主導角色。而只有角色意識真正建立起來了,案例分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因為雙方都不能安全擺脫傳統角色意識的束縛,教師常常不自覺地就想通過案例讓學生掌握自己設置的知識點,于是在自己的引導過程中,漸漸又控制了案例分析的過程,重新扮演了指揮的角色;而因為學生一直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和信息,一旦讓其突然處于主動地位,常常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時時都要咨詢教師,尋求幫助,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回到了從屬的角色。因為角色意識的缺失,最后的案例分析常常又回歸成一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課堂。
3改進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對策建議
3.1嚴格挑選、科學制作案例
在案例的選擇和制作方面,首先要求案例分析相關書目的編者和所有管理學的授課教師都要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來選擇案例,并且要始終貫徹案例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教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宗旨,從各種可能合適的案例中挑選出既涉及到相關管理的理論知識,又讓學生愿意進行深入思考的案例。其次是要保證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多國外組織的案例之所以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因為學生對企業的產品或者名稱比較陌生,不能產生強烈的情境感,而如果我們選擇時能夠從學生的畢業的師兄師姐的工作單位管理事件中組織成合適的案例,或者捕捉社會熱點,將相關組織的管理案例拿來進行使用的話,學生的興趣程度會提高很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選擇后要進行科學制作,科學制作是保證案例分析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剛入學時很多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匱乏,這時的案例應該是簡單的、理論深度淺的,隨著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長,案例也應該是較以前有挑戰性的、理論深度高的。這就要求每個授課教師在選擇出合適的案例后更要進行科學制作,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分析難度逐漸增加,使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并保持對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和管理學課程的興趣。
3.2理順機制,打造有利于案例分析教學的大環境
一是要打破原有的職稱評審體制,重新注入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投入的評審要素,而針對管理學授課教師來說,或者可以把教師編寫的案例也認可為科研成果,并根據案例被其他院校采用的次數也給予相應的科研獎勵;二是要在教學獎項的評比中注重創新精神,鼓勵管理學課程的授課教師在教學比賽中仍然大膽地運用案例分析法,對在案例分析中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給予包容,讓授課教師有不怕錯、敢在犯錯后繼續摸索前進的精神后盾;三是建立課堂雙向互動機制,改變原有的課堂互動只是課堂問答的現狀。教育系統如果能建立起這種長效的課堂互動機制,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的課堂環境就會比較有激勵作用,讓教師更有信心將案例分析進行下去。
3.3合理安排培養方案中管理學的課時
培養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學科的性質,比如,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性很強的學科,那么在培養方案的制定時就要給予管理學相應的實踐課時。雖然在國家新一輪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學科的實踐性,要求各個高校安排一定的實踐課時,但是因為在操作中什么算實踐、什么不算實踐的界定不清,加上實踐課程的考核標準難以量化等原因,大部分高校的實踐課時還是按照教學課時來要求了。建議教育部門在頒布指導意見的同時也給予實施的相應指導方案,只有這樣,包括管理學授課教師內的所有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才真正能夠有效安排課時進行案例分析教學。
論文提要:案例教學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學中普遍推崇和倡導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受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存在一些阻礙與問題,使其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本文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梢宰屝〗M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1]歐陽桃花.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4,(2).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3]葉祥鳳.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八種誤區[J].經濟管理教育教學研究,2007,(4).
論文提要:案例教學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學中普遍推崇和倡導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受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存在一些阻礙與問題,使其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本文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梢宰屝〗M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1]歐陽桃花.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4,(2).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3]葉祥鳳.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八種誤區[J].經濟管理教育教學研究,2007,(4).
論文提要:案例教學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學中普遍推崇和倡導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受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存在一些阻礙與問題,使其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本文針對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梢宰屝〗M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1]歐陽桃花.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4,(2).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3]葉祥鳳.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八種誤區[J].經濟管理教育教學研究,2007,(4).
關鍵詞:案例教學、管理學論文" target="_blank">管理學、問題、對策。
1、當前的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現狀分析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兼而有之的應用性學科,是管理科學的一門基礎課程,該課程旨在讓學生樹立現代管理的思想觀念,掌握和運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并通過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職業基礎。但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在管理學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同時又具備基本管理實踐能力的合格的管理專業學生,則成為管理學這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管理學諸多教學方法中,將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法被廣大教師廣泛接受,并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人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當前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專業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人企業,同時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種情況下簡單地采用案例教學法,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從而造成了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人、全面,進而影響案例教學的應有效果的現象。
2.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
相對于其它教學方法而言,案例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對教師提出較高要求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時,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就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閱歷,進而能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從中學進人大學的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論文" target="_blank">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涉及少之又少,社會閱歷就更無從談起,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知識去研究和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2.3對于案例的選擇質量要求不高
目前,教學中的案例大量使用國外案例,并且過于陳舊、缺乏代表性,與課程聯系不夠緊密,而且當前的案例來源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從國外直接引進的,是國外管理案例的翻版,可以參考,但在教學應用時,很難真正起到效果,因為東西文化的差異和社會環境與企業制度的差別,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很難直接借鑒外國案例并從中獲得新知;二是當前課堂引用的案例只是作為例子的延伸,是講授的點綴。因為這些案例較簡單,背景介紹得不清楚。三是案例來源于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這種案例內容雖然較新,有地方性,可信度較高山,但這些材料由于缺少加工,沒有一定的課堂針對性和理論深度,并且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必然也就不能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而教學對象又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2.4推行案例教學方法的激勵機制不健全
首行,由于采集編制案例耗時費力,并且不能作為研究成果,對教師的職稱評定也毫無幫助,因此更多的教師則更愿意去花時間做學術研究、;其次,當前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考核激勵體系與教師上課質量的好壞關系不大,還有的是干脆就沒有關系;最后,從當前的很多教學比賽的方法包括獲獎條件、考核標準來看,比賽教師無需改革教學方法,獲獎者都是灌輸課的“經典”之作,其消極的導向不可低估。
3、解決當前案例教學問題的對策研究
3.1不斷拓寬途徑,壯大師資力量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要求天下論文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因此,教師應加強培訓,不斷更新觀念,并掌握案例教學所需的各種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3.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時俱進更新學習觀念
要結合實際,利用現有條件和新的教學理念,全力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要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不斷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首先,要提前把教學內容告知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積極準備,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相關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當事人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人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3嚴把案例選擇關,增強案例的實效性
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人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3.4建立鼓勵案例教學的激勵機制
案例教學是一項工作量大,卻并不一定出成績的工作,如果沒有健全的激勵機制,愿意嘗試案例教學的教師自然就會很少。因此,就必須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鼓勵和調動教師進行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對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學進行觀摩和總結推廣;同時應制定規范性制度和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實踐。例如可以規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必須有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學,對教師深人社會和企業調研編寫案例給予適當的工作量補貼,承認其科研工作量,定期評選優秀教學案例并優先予以發表或出版,并在教學酬金以及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等等。
參考文獻
[1]張麗化,余凱成。管理案例教學法[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1 課程指導思想正確,定位準確,為課程建設指明方向
《管理學原理》課程是培養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基礎課程、基礎課程,是考研課程。我們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始終把系統學習管理理論作為重點,同時注重對當代最新管理理論以及工程、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熱點問題的學習與研究,體現管理理論的最新發展。本課程目前主要為青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7個本科專業(工程管理、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每年約500名學生開設,是指定考研課程;兼顧本學院碩士研究生和??粕囵B;也可以為其它學院工科類專業學生培養服務。課程受眾面廣,知識體系既分層次,又保證完整適用。
本課程應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課內課外相結合。管理學院學生大體有三個層次:一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二是本科生,三是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專科生。我們根據新時期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各層次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明確不同的培養對象、不同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分別制定適應上述各專業、各層次學生的《管理學原理》教學大綱,教學中實行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我們力爭在以下兩個方面獲得突破:
①形成“1+1、2+2”的立體教學體系?!?+1”是指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輔導、交流相結合,“2+2”是指啟發式、互動式和案例法、實驗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②充分利用我校精品課程網絡的強大功能,設置《管理學原理》課程知識講解、網上論壇、教材參考、案例分析與討論等多項功能,向學生提供本課程教學大綱、講義、課件、教學案例資料、復習思考題、參考資料等。
2 課程教學隊伍建設是關鍵
課程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學隊伍的教學水平,因此,教學隊伍建設是關鍵。我們在課程隊伍建設中,注重知識、年齡、職稱、學緣、科研能力等結構科學合理。
2.1 教學隊伍結構科學合理,整體素質較高。
課程組成員結構合理。其中,職稱結構:教授2人,占20%,副教授3人,占30%,講師3人,占30%,助教1人,占10%,實驗員1人,占10%;年齡結構:40歲以上的有4人,占40%,30~40歲的有3人,占30%,20~30歲的有3人,占30%;學歷結構,博士2人(其中在讀博士1人),碩士7人,學士1人;另外,課程組成員中有青年骨干教師2人;在學生歷次評教中,課程主講教師均為優秀。
2.2 課程組成員教學與科研能力強。
課程組成員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發表教研教改論文13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校級教研教改課題4項;6人次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課程組中有2名主講教師獲得青年骨干教師稱號;3名教師指導學生在大學生“挑戰杯”論文比賽中獲省級獎勵;1名教師指導的學生畢業論文獲省級優秀畢業論文獎勵。
3 科學設置教學內容是重點
3.1 課程內容的設計應全面、合理,適合理工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管理學原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工程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每次經濟形態的飛躍都為管理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豆芾韺W原理》內容越來越豐富,除了包括各流派管理理論的起源、理論要點,詳細闡述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指揮等職能外,在管理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不斷創新,結合企業管理、工程管理的具體實踐經驗,不斷總結與提高,這門課程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二級學科的核心基礎課。通過該課程的教學,能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熟練運用的企業管理與工程管理實踐當中,得到管理能力的系統訓練。結合當代管理學的發展和創新,注意與后續管理課程——如(工程)項目管理、國際工程承包、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的銜接,為其他管理平臺課程及方向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課程內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管理的基本理論,對管理學原理要點及歷史演化做總體描述,圍繞管理各理論和管理的基本職能進行講解,介紹管理的基本方法;二是結合企業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具體情況,講述管理方法的具體應用;三是講述當代管理學的發展和創新,工程項目管理特點相結合,重點介紹其實踐運用。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體系的安排,突出該門課程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特點,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信息量大,及時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引入教學。注意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相結合,這些均為學生深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3.2 完善教學條件,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
①繼續進行教材建設。近幾年,我們精心進行教材組織,教材組織上注意參考過內外著名的管理學教材,如國內復旦大學周三多等編著的《管理學——原理與方法》、山東大學徐向藝主編的《管理學》(2005.6),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師斯蒂芬?羅賓斯的《管理學》英文原版教材(國工專業使用)和中譯版,從而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架構,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管理運作過程及理論方法,為更好地學習其他專業管理課程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注重管理理論和實際操作過程的系統性,對管理活動的一般操作過程及相應的管理思想、理論和方法作了詳細的講解,從而讓學習者在樹立系統管理觀念的基礎上對管理操作過程及理論方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另外,課程組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為進行案例教學,我們組織編寫了《企業管理實務》(化工出版社,2004.9 ),作為本課程教學的輔助材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我們和計劃進行《管理學原理案例精選》教學輔助資料的編寫,主要突出面向工程應用的特點。
②注重模擬學習。學院計算中心配有正版SUNTOM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用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在模擬學習中提高學生實際管理能力
③加強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社會實踐、企業工地實習等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方法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管理學院已與青島海爾工業園、中建八局、青島海信工業園、北船重工、中儲物流、寶井物流、青島建設集團、南通三建、萊西建筑總公司、澳柯瑪工業園等企業聯合建成固定實際基地,既能滿足學生專業實習需要,也為學生觀察學習企業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提供良好條件。
④充分發揮課程設計的作用(主要是對本科生層次)。本課程安排有一周的管理學論文的時間,主講教師精心設計論文題目,引導學生就社會經濟發展、企業改革、管理創新、工程管理等實踐中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分析,加強了學生社會責任感,體現了培養目標的要求,重視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應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學生收集資料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訓練;二是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
4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保證
4.1 教學方法。
教學以建立“1+1、2+2”的立體教學體系為教學指導原則,“1+1”是指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輔導交流相結合,“2+2”是指啟發式、互動式和案例法、實驗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學逐步改變了過去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的做法,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管理軟件模擬教學和實習教學等方法,注意啟發式、互動式。
①課堂講授。采用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經常提問,讓同學在管理背景下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
②案例教學與分組討論,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③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管理學案例、著作、代表人物浩若繁星,通過“我為人人讀書,人人讀書為我”的讀書交流活動,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充知識面。
4.2 教學手段。
目前,本課程采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課程精品網站自由下載課件,便于課外學習。相關課程文件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內容、案例資料、管理學論文題目等內容已全部上網。試題庫已初步建成。
5 改革考試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傳統考試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著重知識考核、輕能力考查的缺陷,并且不易克服。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認為課程考核的改革應從以下環節入手:
①提倡過程考核,變理論考核為理論和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加強師生、生生之間交流,提倡互動式、啟發式教學方法,注意記錄積累學生平時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評成績之中;
②在考核內容上注意知識的涵蓋面,考試內容既有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也有要求學生自學的內容,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③精心設計題型,加大客觀題的比重,精心設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是非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問答題、綜合案例分析題等題型,這些題型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內容,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管理知識的運用能力;
④建設試題庫,提倡教考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