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0 20:55:26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電子商務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基礎設施薄弱
由于自身經濟實力和技術落后等原因,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網絡規模相對較小,資費偏高,網絡運行速度慢,網絡擁擠現象嚴重等,這些都對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阻礙。同時,外貿企業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型企業電子化程度普遍較低,軟硬件環境較差,這使得他們在國際貿易中運用電子商務的發展道路并不平坦。
2.安全性問題嚴峻
在國際貿易中通過現代電子商務技術進行交易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不可預測的和難以規避的風險,比如軟件安全漏洞造成的風險、客戶信譽危機帶來的風險、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貨款的風險等。網上交易的核心問題便是付款的安全性問題。然而,由于互聯網本身具有的開放性和網絡技術發展的局限性,網上交易常常處于各式各樣的安全性威脅之下,這在很大程度上給電子商務的交易環節帶來了很多安全問題。
3.國際稅收機制被打破
首先,對“常設機構”原則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根據國際上的標準,只有在一個國家內設立了常設機構并由該常設機構取得所得時,該國才有向該機構進行稅收征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在國際電子商務背景下,眾多國內的消費者或商家可以通過互聯網購買國外的產品和服務,而國外的商家從來沒有在本國的服務器上出現過,因而也就不能將國外商家的經營和銷售行為納入一國征稅范圍之內。其次,所得稅性質的確認也出現了困難。在多數的稅收法律中,將來源于有形商品的銷售、勞務的提供和無形財產的使用的收益分為經營所得、勞務所得和投資所得,并對它們分別作了不同的課稅基礎規定。電子商務使原來以有形財產提供貨物及服務的形式轉變為以數據方式提供,關于將這些以數字形式提供的數據和信息歸為服務所得還是商品銷售所得的問題,我國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再次,各國在國際稅收的管轄權上容易發生沖突。盡管國家與國家之間實行的稅收管轄權不盡相同,但是幾乎每個國家都堅持了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優先這一原則。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各國在對收入來源地的界定上有了不同的看法,相應的稅收管轄權便很難確定。最后,納稅人更容易實現國際逃避稅?,F行的稅制因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產生了很大的不可控力,高度的隱秘性和極大的流動性這兩大特征足以產生許多新的逃稅避稅手段。
4.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我國在電子商務領域法律法規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法律規則不協調。不同于其他紙質的法律文件,如何確定電子商務中有關合同訂立的時間地點等還沒有被完全統一,有時甚至會發生沖突。二是法律規則模糊。交易各方當事人的真實身份無法在現行的法規下得到快速有效的確定,給交易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也無法真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法律規則存在缺陷。電子商務的誕生使傳統的錢貨兩清交易模式轉變為網絡虛擬交易模式。然而,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沒有跟上交易付款形式快速發展的腳步,甚至造成了難以解決的混亂局面。四是相關政策不完善。每一筆電子商務業務交易的順利完成都需要保險、海關、運輸、銀行、稅等機構的參與,而規范這些機構之間關系的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存在。
二、解決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中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網絡基礎設施的不健全制約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運用電子商務的發展,發達國家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水平已經遙遙領先于我國,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至少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快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二是加快我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三是采取切實可行的電子商務運作方式;四是建立電子商務運作的配套設施。
2.優化網上支付安全性問題
哪個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擁有既快捷又安全的交易過程與付款方式,外貿企業便會選擇哪個平臺。因此,如何加強網上支付的安全建設以消除客戶對安全性的懷疑態度,將是我國電子商務支付平臺能否快速發展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我國應加強互聯網與計算機的安全技術。其次,我國應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安全控制體系。最后,我國應建立起全球電子商務安全支付系統。
3.完善國際稅收機制
首先,我國有關部門應該重新界定一些概念和范疇,并對所得稅性質制定新的確定方法。其次,我國應加強與世界各國在國際稅收上的協調與合作。一方面大力加強與世界各國在貿易上的合作,另一方面應積極進行國際間的稅收協調。最后,我國應成立管理國際稅收的機構,聘用互聯網專業人員進行跟蹤和研究。
4.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
電子商務能夠有效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國際經濟貿易的環境以及形式均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且對傳統的貿易形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確保我國經濟貿易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電子商務的出現為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是未來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向人們普及電子商務促進國際經貿發展的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想電子商務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提高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我國的繁榮富強。政府部門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大力普及電子商務促進國際經貿發展的觀念,以實現我國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二、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并研究相關技術
電子商務是建立在各種信息之間的傳遞上。因此,信息技術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了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水平,進而決定了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國家對設施的建設工作的投入不夠大,使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比如在網絡的建設上、在光纜的鋪設上以及對電腦硬件的普及上的設施投入力度均明顯表現的不足,必將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由此可見,為確保電子商務能夠充分發揮出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就必須完善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并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力度,從各個方面支持電子商務,從而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目標。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關鍵技術,因此通過不斷強化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力度,確保黨電子商務在發展途中出現各種問題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解決好,不至于對國際經濟貿易造成影響。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并研究相關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電子商務的促進效率,使得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此外,對于與國際經濟貿易有關的行業,如外匯保險、銀行、稅務等,應做好相關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3]。這些行業的順利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協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電子商務的作用能夠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國際之間應加大合作力度
電子商務具有全球性特點,打破了傳統貿易的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然而電子商務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以及同一商業代碼等的問題。需要各國之間加強合作,并適當開展有關國際經濟貿易的正常交流大會,以解決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效率。各個國家通過加大合作力度,努力為自身國家的經濟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以扎實的電子商務技能作為經濟貿易發展的堅實的后盾。
四、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均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通過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電子商務充分發揮出其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在國際經濟貿易過程中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力度,使得國家經濟貿易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由此可見,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能夠確保電子商務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安全可靠性,使得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五、加強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工作
努力探究電子商務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有效策略,是時代的發展需求,是未來促進祖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加強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工作,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工作:第一,采用電子招標來對出口商品進行配額。出口的商品在經過電子招標后,能夠縮短國家各個部門對企業的投標資格的確定時間。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企業的各種產品進行及時的跟蹤、反饋、調查和調整,確保國際經濟貿易的管理效率能夠達到較高水平。在對招標商品進行配額時可采用動態管理的方式,以解決配額使用不均等的問題。此外,還可通過在網上進行對產品的抽查工作,確保能夠及時取消違規企業的投標競標資格。應用電子方式能夠有效凈化國際經濟貿易的環境,并規范相關經濟貿易的秩序,實現國際經濟貿易的健康蓬勃發展。第二,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用電子商務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夠簡化進出口許可證的各個步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個操作過程具有極高的透明度,避免了個人因素的干擾。還減少了某些不必要的費用,如進出口許可證的申請發放費等。第三,通過加強對電子報以及海關的電子化管理工作,防止出現各種偷稅漏稅的現象。海關是國際之間進行經濟貿易的主要途徑,在海關工作中加強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從而使得國際經濟貿易得到快速發展。第四,企業通過加強對全過程的電子化管理力度,使得電子商務能夠充分發揮出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電子商務主要被用于實現對各種商務的交易管理,在交易雙方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使得書暗訪實現通過網絡進行交易,打破了交易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易雙方借助電子信息平臺實現對貨物的運輸以及款項收付等工作,使得企業實現對交易以及經營管理的動態化管理。第五,通過將進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管理與電子商務管理進行有效結合,使得電子商務能夠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做好對進出口商品的檢驗管理工作,使得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電子商務的靈活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檢驗檢疫的效率,從而提升了檢驗檢疫的信息化水平。
六、結語
1.加劇了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有賴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發達國家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以及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在電子商務競爭中占據了先機。發展中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進程落后于發達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對等的地位。此外全球電子商務統一的框架、協議或標準已由發達國家制定,他們在新的國際貿易競爭中搶占了制高點,很容易利用電子商務構筑新的貿易壁壘,加劇了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
2.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安全隱患
(1)電子商務這種新興的貿易手段和活動,目前還沒有成熟完善的法律和規范,導致在電子商務的活動中缺乏完善的法律保護,這讓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很多的法律空子。電子商務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包括在電子商務過程中的資金、流通、物流等相關問題。
(2)電子商務是一種虛擬的商務活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買賣雙方的信譽程度。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有關電子付款、電子版權管理系統等相關標準的缺失,使電子商務在交易中還存在著被欺騙和被網絡盜取等問題。
3.造成國際貿易中稅款流失
與傳統貿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企業國際避稅提供了便利。由于貿易雙方的經營地點、國籍、收入來源地和課稅對象不易確定,增大了稅務機關獲取稅收證據的難度,也難以確定國際稅收管轄權,易造成國際間的稅收沖突,國際避稅、騙取出口退稅的現象時有發生。稅收征管手段的改進明顯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出現了稅收征管的缺位,導致應征的稅款大量流失。稅款的流失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盡管世界各國已經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但真正解決貿易電子化產生的稅款流失問題卻非常困難。它不僅有賴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海關、外匯管理和銀行等部門無縫銜接,還要加強國際間稅收立法、征管和稽查等方面的合作,難度可想而知。
4.對策
(1)完善立法,健全監管機制。不斷完善電子商務、交易規則、電子交易、電子合同的訂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積極參與國際性的電子商務交流,接軌國際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同時加強對國內外相關違法案例的研究,在發展中完善,在實踐中健全相關的法律和標準。重拳打擊國內外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國內良好的電子貿易秩序。
(2)加強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國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明顯不足,網絡帶寬和速度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而電子商務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因而完備的網絡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上網費用高、網速慢以及計算機軟件的開發滯后等問題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因而加強我國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電子商務條件下的國際貿易發展尤為重要。
(3)加強相關人才培養。電子商務是一種集商務管理與技術于一體的新型模式,因而需要培養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熟知現代商務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國家應該加強電子商務教育資源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高校應該與企業聯合,培養企業急需的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懂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企業應該加強對現有員工業務技能和計算機技能的培訓,以便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的國際貿易發展。
二、結束語
凡是通過電信網絡進行的營銷、生產、流通、銷售等活動都屬于電子商務范疇,它不單單是在互聯網上的交易,電子商務囊括了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用來增加價值、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原材料采購查詢、產品展示、產品儲運、訂購出口、電子支付等貿易活動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電子商務由多個貿易環節組合而成,完整的電子商務是通過網絡進行全部的貿易活動,買家、賣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配送中心、認證機構、政府機構等機構都會參與其中。
2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2.1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運輸體制的影響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構建一個功能強大的物流系統,該物流系統集物流、倉儲、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于一體,通過查看該系統信息可以獲知整個國際貿易物流情況及物流貿易各個環節的運作情況,根據查詢結果即可對國際貿易的運輸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和有效管理,國際貿易的運輸體制隨著電子商務的滲透發生了變化。
2.2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交易形式的影響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交易模式,需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貿易往來,電子商務平臺對信息量有很高要求,它是一種綜合了資金、商品、信息、物流等環節的貿易流通模式,該運營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單向物流的形式,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發展空間。
2.3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交易范圍的影響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有效擴大了國際貿易的交易范圍,使地區與地區、地區與國家、國家與國家的聯系更為緊密,即足不出戶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貿易往來,在同一時間可以進行多項貿易交易,不會出現時間沖突,使國際貿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國際經濟的交易范圍得到了有效擴充。
3分析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具體應用
在進出口商品過程中,企業常常通過利用電子表格進行商品的商檢、報關、運輸投保、結保險、匯等相關工作,極大的減少了時間、人力、物力的損耗,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環節,有效降低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進一步加快了國際貿易的節奏。國際貿易業務主要包括貿易關系建立、商業談判、電子合同簽訂、訂艙租船、報檢、報關、申請許可證、貨款結算、配額管理等貿易環節,整個貿易過程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成。在國際貿易進行過程中,會涉及到生產企業、外貿企業、流通企業、海關、稅務、金融等機構,要想確保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就需要這些機構的相互配合、協調。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主要包括EDI方式、Intemet方式和Intranet方式三種方式。EDI方式指的是電子通訊方式,企業會通過標準的電子數據格式將估價單、進貨單、報價單、清款對帳單、出貨單等商業文件傳送給交易企業,該種通信方式可以消除企業間的空間障礙、降低數據的流通時間,人工謄寫商業文件的差錯也會有所降低。Internet方式指的是國際互聯網,通過國際互聯網可以進行產品推銷、購買商品、信息咨詢、金融服務、商務洽談等一系列商業交易活動。通過互聯網消費者還可以與企業進行網絡購物、網上法律服務、網絡廣告的貿易往來,可以使我國社會資源得到高效配置。Intranet方式指的是企業內部網,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內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進行商務談判、訂單、促銷、發票、海關申報單、提貨單等日常經濟信息的往來,并可以進行文件簽署、電子付款,在國際貿易中具有廣泛應用。
4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還未發展成熟,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法律體系的規范性、系統性仍有待提高,在進行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中缺乏規范性文件作指導,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時無法可依。
4.2電子商務具有較低的信用水平在電子商務領域沒有建立成熟的信用制度對其進行有效規范,電子商務中貨款支付的安全性偏低,該模式下產品質量也沒有一個可靠保證,電子商務的信用水平偏低,如何構建良好的信用管理體系已成為發展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必須考慮的問題。
4.3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當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大規模從事國際物流產業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國際貿易的物流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且物流企業信息化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無法確保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4.4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技術水平偏低當前,我國多數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技術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傳遞網絡化、網絡化辦公等辦公方式仍處于起步階段,這些因素對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
5促進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發展策略
通過分析發現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應對策略,為促進我國企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1)完善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體系,明確我國各級政府、消費者、企業在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中所應遵守的法律、法規,使國際貿易糾紛的處理有法可依(。2)構建科學的電子商務信用保證體系,使其適合于我國企業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水平(。3)大力發展我國國際物流運輸產業,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對貨物運輸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有效監管,實現單據電子化、標準化、網絡化(。4)要加大電子商務的自主研發能力,夯實電子商務基礎,加強外貿企業信息化建設。
6總結
1.1提高了國際貿易交易各環節的效率電子商務是一種以電子數據交換和互聯網交易為主的全新貿易運作方式。它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整合為一體,突破了空間距離,縮短了信息交流的時間,有效解除了交易的時空限制,使生產和交易更為便捷,同時降低了物流、信息及資金的運行成本,是對傳統貿易方式的一次徹底的變革。傳統國際貿易中的經銷、和寄售業務大大減少,中間商成本大幅降低,直接貿易成為重要貿易方式。電子商務的多種優勢為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創造了機會。同時,使用電子商務可以更有效地服務客戶,增加了新的貿易機會,使國際貿易收益有所增加。電子商務推動了生產者、消費者和監管者的變革。國際貿易的“無紙化”發展,使生產者、消費者直接通過網絡平臺交易,效率大幅提高。同時,促使政府改變對國際貿易的監管方式。在進出口通關、出口退稅、外匯核銷、申領發放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出口商品配額招標和進出口海關統計等方面實現了電子化,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政府監管部門“貿自通”平臺的開通,將稅務、外匯、海關、商檢和銀行等部門與外貿公司聯系起來,實現了對國際貿易的動態監管。
1.2促進了國際貿易經營主體變化隨著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應用,大量電子虛擬企業不斷涌現。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以將單個外貿公司聯合形成合作體———電子虛擬公司,它們分工細化、優勢互補、利益資源共享,可以完成單個外貿公司無法實現的綜合功能。這種虛擬經營的方式揭開了新形勢下公司運營方式變革的序幕。這些公司通過計算機互聯網來尋找資源和合作對象,使得這些公司能更加適應多變的競爭環境以及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電子商務簡化了國際貿易的流程,降低了從事國際貿易的門檻,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使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主體,改變了傳統國際貿易體制下,受進出口經營權限制,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跨國公司成為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中小企業只能位居其后的狀況,眾多中小型民營外貿公司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直接參與國際貿易,促使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日益多元化發展。傳統國際貿易體制下貿易中介機構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使中介型外貿公司大量減少。電子商務環境下,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接觸,對中介型外貿公司的主體地位造成了沖擊,而新型中間商“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涌現,為國際電子商務的普及創造了條件。
1.3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國際分工全球化、虛擬化程度不斷提高,信息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國際分工的基礎從物質資源轉向信息資源,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實現了帕累托改進。世界市場成為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虛擬全球電子市場。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新變化引起了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國際貨物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商品由工業制成品轉向信息產品;服務貿易不斷發展,尤其是包括技術與管理咨詢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和法律服務等在內的國際信息服務貿易迅猛發展;國際技術貿易向知識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方向發展,信息技術貿易獲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各國引進技術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傊?,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呈現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三分天下、齊頭并進的格局。
2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不利影響及對策
2.1加劇了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有賴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發達國家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以及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在電子商務競爭中占據了先機。發展中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進程落后于發達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對等的地位。此外全球電子商務統一的框架、協議或標準已由發達國家制定,他們在新的國際貿易競爭中搶占了制高點,很容易利用電子商務構筑新的貿易壁壘,加劇了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
2.2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安全隱患
(1)電子商務這種新興的貿易手段和活動,目前還沒有成熟完善的法律和規范,導致在電子商務的活動中缺乏完善的法律保護,這讓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很多的法律空子。電子商務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包括在電子商務過程中的資金、流通、物流等相關問題。
(2)電子商務是一種虛擬的商務活動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買賣雙方的信譽程度。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有關電子付款、電子版權管理系統等相關標準的缺失,使電子商務在交易中還存在著被欺騙和被網絡盜取等問題。
2.3造成國際貿易中稅款流失與傳統貿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企業國際避稅提供了便利。由于貿易雙方的經營地點、國籍、收入來源地和課稅對象不易確定,增大了稅務機關獲取稅收證據的難度,也難以確定國際稅收管轄權,易造成國際間的稅收沖突,國際避稅、騙取出口退稅的現象時有發生。稅收征管手段的改進明顯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出現了稅收征管的缺位,導致應征的稅款大量流失。稅款的流失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盡管世界各國已經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但真正解決貿易電子化產生的稅款流失問題卻非常困難。它不僅有賴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海關、外匯管理和銀行等部門無縫銜接,還要加強國際間稅收立法、征管和稽查等方面的合作,難度可想而知。
2.4對策
(1)完善立法,健全監管機制。不斷完善電子商務、交易規則、電子交易、電子合同的訂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積極參與國際性的電子商務交流,接軌國際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同時加強對國內外相關違法案例的研究,在發展中完善,在實踐中健全相關的法律和標準。重拳打擊國內外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國內良好的電子貿易秩序。
(2)加強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國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明顯不足,網絡帶寬和速度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而電子商務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因而完備的網絡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上網費用高、網速慢以及計算機軟件的開發滯后等問題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因而加強我國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電子商務條件下的國際貿易發展尤為重要。
(3)加強相關人才培養。電子商務是一種集商務管理與技術于一體的新型模式,因而需要培養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熟知現代商務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國家應該加強電子商務教育資源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高校應該與企業聯合,培養企業急需的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懂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企業應該加強對現有員工業務技能和計算機技能的培訓,以便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的國際貿易發展。
3結束語
文摘:本文概述了電子商務的定義、特征及其目前的發展情況,然后著重對我國的電子商務環境進行了分析,最后,簡要提出了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模式與策略。
1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即通過電信網絡進行的生產、營銷和流通活動,它不僅指基于因特網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擴大宣傳、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包括通過網絡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示、訂購到生產、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電子商務主要含概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府貿易管理的電子化,即采用網絡技術實現數據和資料的處理、傳遞和儲存;二是企業級電子商務,即企業間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和供貨商、用戶之間的商務活動;三是電子購物,即企業通過網絡為個人提供的服務及商業行為。按照這種思想,電子商務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toB),另一類是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BtoC)。后者亦即我們所說的網上購物或在線購物。
電子商務具有全球化、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選擇性強等優點,因此,發展十分迅速。據美國《商業周刊》估計,1998年美國在線購物達到48億美圓,200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00億美圓,比1998年增加23%。商業機構間的網絡貿易將會從1998年的156億美圓上升至2000年的1750美圓。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初對電子商務發展所作的報告預測,到2002年,電子商務交易總值將達到3000億美圓。
各個發達國家政府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都比較重視。日本于1996年投入3.2億美圓推行電子商務有關計劃;新加坡成立了"新加坡一號"項目,目前有31家機構與政府簽約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每年可得到2-3億美圓的經費支持以研究和發展各種應用;1997年4月,歐盟提出了《歐盟電子商務行動方案》;1997年7月,美國提出了《全球電子商務框架》。在美國總統的倡議下,世界貿易組織132個成員國決定使INTERNET成為自由貿易區,期限至少為一年。我國電子商務剛剛起步,人們對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深信不疑;我國政府積極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先后批準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作為我國電子商務的試點城市,并開始計劃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法規等等。但是應當看到,我國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嚴重地阻礙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本文擬對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作一分析,并簡要探討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與策略。
2我國電子商務環境分析
2.1政策與法律環境
總的說來,我國的信息化政策還不夠完善,尤其體現在電子商務方面,有關的政策不夠明朗,相應的法律、法規,相關的標準還都沒有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存在較大問題。因為參與電子商務的不僅僅是交易雙方,更重要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海關、保險、財稅、銀行等眾多部門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這就需要有統一的法律、政策框架,以及跨部門、跨地區的強有力的綜合協調組織,才能促進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例如,如何解決稅收是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又一大難題。在INTERNET環境下,交易實體是無形的,交易與匿名的支付系統聯結,沒有有型的合同,其過程和結果不會留下痕跡作為審計的線索,沒有明確的納稅人或交易數字,很難保證其服從稅法,避稅和反避稅的斗爭在電子商務中變得更加激烈。1998年5月14日,幾經修改的Internet免稅法案在美國參議院商業委員會以41票對0票的優勢通過,為美國本土企業鋪平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道路。同年5月20日,美國又促使132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部長們達成一致意見,通過了In?ternet零關稅狀態至少一年的協議,使通過Internet進行國際交易的企業能夠順利地越過本國國界,在其它國家搶占市場。
在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上海代表團提出了《關于急需加緊制定中國電子商務法的議案》并被列為1號提案。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的各項政策、法律與法規、各種標準正在加緊制定當中。估計關于稅收、安全、認證等法規與標準將會在本年度出臺。這也是我國為加入WTO進行的積極準備。
2.2企業信息化建設
企業作為電子商務的主體,其信息化程度是電子商務運行的基礎。目前,我國企業大多處于轉型階段,現代企業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業信息化的進展并不令人滿意。目前我國已經上網的企業不到企業總數的1%。,在1,5000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大約只有10%實現了企業信息化或運用信息手段比較好。大約有70%左右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著手向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約20%的企業只有少量的計算機,而且只從事單機工作。在1000余萬家中小企業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擁有現代化的信息手段。
目前,許多網站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為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用戶之間提供了各種交易的途徑。企業只要具備了一定的信息化手段(如企業內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后臺數據庫等),就可以利用這些平臺進行電子商務運作。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它們可以用自己靈活、簡便、低成本的優勢與大企業展開競爭。企業領導需要在內心深處真正意識到企業信息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良好的效益,要認真研究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信息化的方面最需要做什么,立即投入實際行動,充分運用信息手段,在運用中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它,不斷收到實際效益,進而增強推進信息化的信心,政府要為企業信息化做好組織工作,制定好發展規劃。
2.3網民的結構比例
根據中國INTERNET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資料,1999年中國的INTERNET用戶有8,900,000個,占將近中國人口的1%。相對而言,這一比例是比較低的,而且網民中對電子商務感興趣的比例更要低一些。但從絕對數量來講,近1000萬的網民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對電子商務感興趣的人士大約占到網民總數的10%以上,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比較穩定。目前,我國的上網人數仍在飛速增長,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在進一步加深,可以說,我國的電子商務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2.4金融電子化建設
金融體系是商務活動的基礎保證。電子商務的支付與結算需要電子化金融體系的密切配合。目前我國金融服務極其電子化水平比較落后,跨區域、跨銀行的電子支付系統還未建立,網上支付、結算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例如,上海新華書店在互聯網上了圖書信息,收到大量國外的訂單,但是由于國內的電子支付手段沒有建立,生意無法成交,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加快建立銀行間、銀行與企業間資金清算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統,使企業和個人能夠隨時隨地方便地使用電子支付,實時完成電子交易已經是勢在必行。各國的貨幣體系區別很大,而且存在匯率問題,因此,有必要努力將各種不同的支付方式統一起來,真正實現"一卡走世界"。我國的人民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是這一任務的主要承擔者;目前正在積極地進行試點與協調,估計在年內將出臺一個較為具體的初步方案。對于支付各方(如買者、賣者、銀行、中介機構等)的權利與義務也要有相應的法律予以確認。
2.5安全保證系統
由于電子數據具有無形化的特征,電子商務的運作,涉及多方面的安全問題,如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貨物安全、商業秘密等。它要求電子商務比傳統的有紙貿易更安全、更可靠。而目前網上安全技術及其認證機制均不完善,這也是普通消費者對電子商務持觀望態度的重要原因。雖然計算機專家在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用了多種措施,然而,網絡黑客的攻擊仍然使專家們心疼不已。安全問題仍舊是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關鍵。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電子交易各方的利益,由于種種風險的存在,各方當事人對INTENET上從事電子交易總是不免心存疑慮。同時,網上交易所能帶來的巨大機遇和豐厚利潤也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那些喜歡冒險的網絡入侵者,買方、賣方、銀行都必須承擔來自外部的風險。電子商務中的信息安全與一般情況下所說的信息安全有一定的區別。它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含義外,還具有金融業和商業信息的特征。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電子商務中的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不僅涉及技術問題,同時也涉及管理問題和法律問題。我國目前還不能生產自己的網絡防火墻,許多銀行現有的技術防范措施顯然不能適應大規模電子交易的需要。電子商務的管理標準尚未系統確定,法律對于電子商務違法交易行為的認定還處于摸索階段。
政府應當從三方面入手,構建電子商務安全運作的綜合保障體系。其一,組織力量,篩選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目前我國使用的網絡安全產品基本上是"舶來品",開發我國自己的網絡安全產品已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其二,強化電子商務安全管理,規范買賣雙方和中介方的交易行為。目前,應抓緊制定規范的電子商務標準。同時,應盡快有關管理標準。其三,盡快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明確交易各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和法律責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交易行為。這些問題有些是國際性問題,應由全世界共同面對并加以解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獨立的國際實體,負責用一種可被全世界接受的統一的程序來管理與協調。
2.6人力資源
電子商務實現的關鍵最終仍然是人。眼下各大企業缺乏的正是精通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商業人才。人才的匱乏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又一難題。中國社會事務所在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數千名公眾的電話調查中了解到,能熟練使用電腦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中很多人能夠使用電腦但不懂上網等比較復雜操作。而對于家用電腦的用途,作文字處理與娛樂的比較多,上互聯網的極少。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使知識型人才缺乏,有待補充。關于這方面情況,目前我國尚未見到具體統計數字。據美國的統計,其國內缺少數十萬名工程師、系統分析員和程序設計師。一些外國公司紛紛到中國招募軟件工程師。日本、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國都在中國的各大城市開始了行動,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等人才集中的城市。
電子商務是信息現代化與商務的有機結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而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能否培養出大批這樣的復合人才,就成為該國、該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最關鍵因素。國家應該鼓勵教育部門向學生普及網絡知識,在有條件的學校,特別是一些大專院校經濟、貿易、計算機等專業院系開設電子商務等選修課程,甚至可以考慮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7我國電子商務與WTO
首先,中國加入WTO將打開國外直接在INTERNET方面投資的大門。根據中美雙邊WTO協議,國外服務提供者將能夠涉及到INTERNET服務的所有方面。在經過同意的情況下,外方可以在合資企業中保持30%的股份,一年以后可達49%二年后達50%。中國同意按照競爭管理原則承擔WTO文件中規定的所有義務。其次WTO將會使中國的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服務貿易總協議(GATS)要求政府出版所有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并迅速或至少按年度地將新法律法規或方針告知服務貿易理事會。第三,中國將與WTO成員國進行更加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能與全球貿易伙伴互相影響,以便對電子商務形成一種統一的方法。
3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模式與策略
按照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信息產業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以及政治、法律、文化環境,發展電子商務必須遵循適合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的原則。
【摘要】網絡金融安全問題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問題,是應對金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產物。網上銀行的安全既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輿論長期關注的焦點。文章首先探討網絡金融概念特點,繼而分析我國網絡金融安全現狀,最后提出改善我國網絡金融安全幾點對策。
【關鍵詞】網絡金融;風險;電子貨幣;對策 網絡金融安全
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硬件、軟件、防火墻、網絡監控、身份認證、通信加密、災難恢復、安全掃描等多個安全要素。而網絡金融安全問題關乎我國的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因此,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網絡金融安全問題。
一、網絡金融概念特點
(一)概念
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一種通過個人電腦、通信終端或其他智能設備,借助國際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無境域限制的聯結客戶與金融機構,以實現及時獲取經濟金融信息、享受網上金融服務、開展網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動。網絡金融包括在線銀行、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網上期貨、網上支付、網上結算等金融業務。
網絡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絡服務暢通快捷。網絡金融安全包括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兩個部分,系統安全主要指網絡設備的硬件、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種信息的存儲、傳輸和訪問的安全。
(二)特點
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開業以來,國際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網絡銀行浪潮。這一金融創新正徹底顛覆了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業態,銀行由實體化向虛擬化發展,金融服務的時空界限不再明顯。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無界性。網絡金融的無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動無時空局限,打破傳統的金融服務時間、境域、空間、方式等限制。網絡經營企業只要開通網絡金融業務,世界各地的上網用戶皆可能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以任一方式成為其客戶,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電子貨幣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給計量造成困難。
3、低成本。虛擬形態的網絡銀行交易成本遠小于物理形態的金融機構經營成本,而且服務效率得到提高、服務質量沒有降低。這是網絡金融得以出現并迅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傳統金融下交易過程依賴于物理設置和現場辦公,而網絡金融下交易過程采取技術上加密算法或認證系統的變更或認證來實現。
5、信用性。電子貨幣和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一些電子商務公司等非金融機構涉足短期電子商業信貸、中介支付、投資理財顧問等金融或準金融業務,而金融交易信息傳輸保存的安全性、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財務信息的保護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無疑,人的信用價值以及游戲規則的固化是網絡金融快速發展基石。
二、網絡金融安全現狀
網絡金融安全伴隨著網上交易的整個過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金融機構內部,網絡系統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內控能力。如由于軟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統設計不合理、運行不穩定等形成的安全隱患;二是來自于金融機構外部,取決于選擇的開發商、供應商、咨詢或評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種外來因素如黑客攻擊、自然災害侵襲等所造成的安全問題。
有關調查表明,目前國內80%的網站都存在安全隱患,其中有20%網站的安全問題還十分嚴重。安全問題已日益成為困擾網上金融交易的最大問題,影響我國網上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網絡金融活動中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
網絡系統漏洞。互聯網本身固有的技術體制存在缺陷?;谶h程通信的便利,互聯網并未考慮安全性問題,因而基于信任主機之間的通信而設計的TCP/IP協議缺乏安全機制,建立在互聯網絡為基礎的金融網絡系統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軟件功能不強,造成網絡運行不穩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擊,輕者數據毀壞丟失,重者燒毀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擊事件,40%是針對金融系統的,我國則高達60%以上。
3、交易系統缺陷。按照我國有關規定,金融機構的網上業務要達到三級安全標準,但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的安全狀況都未達到這一要求,其自行開發、應用的網上交易系統大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認證,存在安全控制技術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擊能力不強、響應滯后、訪問授權混亂、客戶地址及郵箱等資源保護不力等情況。出現系統虛假信息泛濫;賬戶密碼被黑客破譯,數據資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資金被盜取,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被盜賣;信息傳遞的私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缺乏保障等等現象。
4、交易監管滯后。由于網絡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虛擬性、開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間身份確認、交易真實性驗證、信用評價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決定了網上支付和結算系統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風險程度。目前,我國網絡金融運作監管經驗不足、手段不全、技術落后、分業網上監管職責界定不清、內控制度不健全、網上業務定期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出現了網上業務運作中密碼控制不嚴、軟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權機制執行不力等問題。
5、協同機制缺乏。各銀行網絡系統各自為政,各行間信息隔絕,缺乏溝通協作。有的商業銀行將其銀行網絡系統拓撲結構、建設實施方案等作為絕密材料被保存,行業間數據資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資源資金浪費,延誤了整個金融業的發展。 6、應急預案缺失。除上述種種因素外,金融機構未對停電、暴力犯罪等人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等突發性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網絡金融的運行安全。
三、網絡金融安全對策
強化技術防范。網絡金融安全防范中,技術防范是關鍵。金融企業應制定全面周密的軟硬件裝備升級換代方案,即時引進和應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具有較高安全系數的金融電子化軟件平臺和金融電子設備核心技術,保證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升級,維護網絡系統健康運行。要配備性能良好的內外網絡防火墻、病毒防御與殺毒軟件,定期升級,嚴格網絡登錄口(下轉第235頁)(上接第233頁)令管理等。要采用數字證書等較高級別的網絡加密技術,設置交易中的客戶身份認證和交易密碼。此外,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網絡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網絡安全系統、語音鑒別系統、電子轉賬系統、智能卡識別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提高金融裝備國產化水平,夯實金融安全基礎。
3、加緊人才培養。網絡金融機構要培養一批既掌握計算機枝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又掌握金融實務和管理知識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從國家層面講,要積極培養政治過硬、技術全面、業務精湛、作風扎實的金融執法隊伍,提高金融執法人員素質,嚴厲懲治金融犯罪和違法、違規活動。從企業層面講,要通過不間斷的全員培訓培養教育,讓全體從業人員全面了解網絡技術安全缺陷,充分認識潛在的網絡安全隱患危害性,掌握必要的軟件系統安全技術、數據信息安全技術、病毒防治技術等。要通過改善硬件設施和辦公條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員工業務水平,盡可能減少操作失誤帶來的麻煩,保證網絡金融企業的經濟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4、加強內部控制。網絡金融機構要參照相關的法規條例,制定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業務操作規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病毒防治、密鑰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強人員變動管理,及時注銷、移交和變更原有的密鑰等信息資料。要建立數據備份中心,實現數據可追溯性。
5、加強預警監控。掌控網絡金融風險重在預警評估與防范。網絡金融機構,要建立網絡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專人監控業務運行,加工處理數據,研究數據指標,制定網絡金融風險應急處理預案,發現指標逼近預警線,果斷采取風險防范措施以應對。
6、加強監管合作。面對網絡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大部分金融交易依賴于電子網絡,網絡銀行資金日趨龐大和資金流動速度加快,但由于網絡技術發展存在先天性缺陷——技術漏洞,使得網絡安全成為制約網絡金融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國金融管理機構有必要適時同外國金融監管當局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溝通信息,打擊犯罪,規范業務合作的程序,交換網絡監管措施,創造網絡金融活動的準則。
[2]熊建宇.網絡金融的特點及安全體系構建[J].科技信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