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17:31:21
序論:在您撰寫四年級科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出示場景圖,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睂χR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學生成長的有一個轉折點。在語文學科中,四年級以前學生接觸更多的是字詞的識記等,都是奠定語言基礎,而進入四年級后,學生的學習由字詞識記轉向閱讀理解,逐漸培養閱讀能力,教師教學的重點及思路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筆者根據小學四年級閱讀閱讀課堂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并進一步對閱讀教學的展開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為日后教學工作做出
啟示。
一、帶領學生適應多種樣式的閱讀文章
四年級語文學習中,教材中的閱讀文章編排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盡管這種變化在小學三年級已經初見端倪,到了四年級則更為清晰地顯現出來了。新特點包括,實用性文章、描寫性文章在增多,學生的眼界逐漸得到了開拓。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大篇幅的描寫以及強烈情感的抒發等都體現閱讀的新變。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根據不同文章的文體特征,表達的情感內涵等,逐漸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面對不同類型的文章。在課堂教學之余,也要分享給學生一些類似的文章,既能引導學生跳出教材,體味不同文章的不同特點,也要使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中對不同文體產生獨特的體味。
二、鼓勵學生進行閱讀
學生進入四年級的學習,識字、閱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個階段,教師要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跳出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課下的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奠定基礎,首先是要教學生如何進行閱讀積累與筆記,例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將遇到的生詞、字或者好的段落摘抄下來。在讀完每篇文章之后,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悟,哪怕只有一句話都可以。當前市面上,青少年版名著很多,但質量良莠不齊,教師可以為學生把關。在教師的堅持下,逐漸形成可上可下聯動的閱讀教學體系。
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n堂教學的意義就在于引導,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語文學科,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單純地依賴課堂的學習學好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將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在遇到一些較為枯燥的說明文等,教師可以同時推薦一些同一主題不同體裁的文章供學生閱讀,讓他們在對比中尋找樂趣。帶領學生與文章中的主人公對話,在學習中反觀自己的生活,將閱讀與生活緊密相連。在課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使學生日后的成長受益匪淺。
四、與家長形成互動
與家長形成互動,就是要求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共同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做出努力。在教學過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生活的環境也限于家庭與學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家長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家長在生活中自覺閱讀,能夠對學生發揮榜樣作用,并且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的生活環境。家長還要為學生進行書籍的選購與篩選,而教師要對家長進行一定的指導。畢竟作為語文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并且具備專業教育素養的人,術業有專攻,教師要知道什么樣的圖書適合學生,并且推薦給家長。
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交流活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交流活動。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表現欲望強烈,開始掌握主動性并去發現世界的階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為學生提供一定展示的平臺。在班級開辟閱讀角,由教師選擇一些書擺放供學生傳閱;評選每周閱讀之星,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舉辦演說家、故事家比賽,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的內容分享出來。要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有益、開卷有益以及奇聞共享的意識。盡管小學階段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閱讀的真諦,但參與其中,定然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閱讀的習慣,并且逐漸喜歡上閱讀,這也是教師教學的目標所在。
整體而言,進入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課堂教學已經不能再局限于課堂,教師要從方方面面入手,為學生搭建一個閱讀網絡。教師要照顧到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閱讀與生活結合起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構建閱讀氛圍。
參考文獻:
[1]朱國成.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尋“閱讀夢”:提高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效率及方法[J].赤子,2014,21(9):110-113.
論文摘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多嘗試運用新型教學方式,學校應建立與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相適應的校本培訓制度,同時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整個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浪潮,各國幾乎不約而同地將課程改革置于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1998年我國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標志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式展開,2001年6月教育部印發實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至此形成適應21世紀需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系。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方式研究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課程體系正處于實施的過渡和轉型時期,探討教師的教學方式具有積極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有利于了解教育教學的現狀。新課程改革所確立的指導思想與目標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意義。然而由于受到個人價值觀、學校升學的壓力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教師教學現狀與期望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對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師的教學現狀,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鞏固和擴大新課程改革的成果。
2.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有什么樣的參與方式,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學方式是否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是否改變被視為本次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教師怎么教直接決定了學生怎么學,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目標的實現,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學方式的變革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及時了解教學活動的真實狀況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重大意義。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質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研究教師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
近十多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課堂教學有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開始注重學生的主動投入。但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以及在教師的教學觀方面,在深層次上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為適應時展的需要,2004年秋,我國啟動了新課程改革實驗。這是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而推進的教育創新。以下是新課程理念下提倡的幾種教學方式。
1.探究教學。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與以灌輸、記誦、被動接受為特征的舊教學體系相比,探究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像科學家研究那樣獨立地通過探究活動過程來獲得知識,而不是由教師安排—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教師的責任就是促使這種探究的順利進行。
2.體驗教學。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要求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向注重學生體驗的教學。體驗教學倡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各種情景,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等活動,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引導學生對教育情景進行體驗。
3.討論教學。討論式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參與式教學的—種重要方式。它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學生經過思考、合作、交流,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動探尋知識的教學模式。討論式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講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它是促進學生思考和領悟最有效的途徑。
4.活動教學。活動教學指在以活動教學思想和理念為指導的各學科的教學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或教學設施,把學生的學習內容設計為特定情境中的“活動”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根據提供的活動材料(實物或文字材料等),通過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探究,實現整體素質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1]491活動教學的首要的教學原則就是“盡可能把時間讓給學生”,這就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三、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具體措施
教學方式變革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脈,因此,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學與學習方式也提出了變革的期望,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從而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效地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達到課程改革所期待的目標,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機制,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教育水平。
(一)將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加強實踐教學結合起來
觀念決定著人的行為及其方式,任何教育行為都是不可能離開教育觀念的,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大挑戰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必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如果沒有教育觀念的轉變,就很難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必須與加強自身的實踐學習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教師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教師應適當減少課堂講授,加大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比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把課堂講授作為教學目的,還應加強對專題討論、合作學習等的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知識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觀摩國外課堂教學,以了解他們的模式和方法。還要多聽與自己所教科目相同的教學效果好的課,以幫助教師真正領悟新課程的理念。學校除了組織理論學習外,還應當針對問題進行個案分析,對實施新課程的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使教師盡快掌握新課程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革新家庭作業的內容。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嘗試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如教師應多布置一些諸如專題研究、社會調查等實踐性的作業,因為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解題目,而應該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作為教師應考慮什么類型的家庭作業最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什么類型的家庭作業能最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家庭作業,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3.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提問、質疑精神的培養。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精神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應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有意識地讓學生產生疑問,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釋疑、去探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目的。教師還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
(二)建立校本培訓制度,關注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
面對傳統的培訓模式與新課程新要求的沖突,如何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師培訓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訓制度。學校應科學地制定教師校本培訓方案,突出學科培訓。學校應該是教師培訓的主陣地,在學校內部組織各類與日常教學緊密相連的教研活動才是教師培訓的最好途徑。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還應與具體的課堂教學實例相結合,尤其是注重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可以將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后結合實踐講理論,將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地表現出來。也可以讓教師先講,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培訓者進行即席指導,引導教師討論,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為教師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幫助。
2.培訓工作要關注教師的需求,要與他們的教學實際問題進行聯系。合理、科學地制定培訓方案,是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前提與基礎,學校要針對教師的年齡、教齡、學歷層次和任教學科等不同的個人條件與需要,開展針對性強的培訓,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教學技能訓練,如美國建立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學中心,中心設立圖書館,收藏和出借有關教學法的圖書,還利用錄音和錄像等設備,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幫助教師分析教學中的優缺點。學校應真正使教師的培訓工作達到制度化、經?;?、科學化和序列化,為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改革考試和評價方法,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目前的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重甄別與選拔,重結果輕過程,評價主體和方法單一,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影響著億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新課程怎樣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與考試制度,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評價觀念。在評價觀念上,要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基本觀念落到實處,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評價主要是為了發現問題、改正問題,而不是為了評等級、排名次。
2.改變評價對象。在評價對象上,改過去僅僅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單一評價為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元評價。長久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考試為主的選拔制度,考試成績作為升學的依據,認為優秀學生就是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這就導致評價內容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差異及一些特別重要的東西。新課程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同時要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但這些制度改革還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不能僅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平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方法多樣化。改變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如學??梢蕴剿鲗W生成長記錄袋,創設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平臺,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4]
摘要:信息技術進入數學教學是國際發展趨勢,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時,對傳統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場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很多優勢。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思想、理念、觀念。都跟以往的教學思想、理念、觀念產生了革命式的轉變。
關鍵詞:信息技術 信息交流多元化 基本能力和信息素養 整合的思想、理念、觀念
信息技術進入數學教學是國際發展趨勢,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時,對傳統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場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很多優勢。這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英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供適當機會來發展應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形象的接受更多的知識。法國提出:信息技術要真正整合到數學中去,并聲明這種整合是必要的;德國提到用計算機表示曲線族,用計算機模擬概率,建立程序考察序列等,并開設“信息學”的必修課程。
在我國的教學提綱和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信息技術作為科學的發展產物。我們必須盡快的加大利用其功能,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教學手段。而對于傳統教學手段來說,無論是物質形態的手段,還是智能形態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續至今,是因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術不可能簡單地、完全地取代傳統教學手段。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我們注意兩者不是簡單的混合,而是充分的融合。把兩者融合在 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思想和理念。有了正確的思想理念和觀念作為前提。它的整合才能發生真正的效率。否則變成了華而不實的產物。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思想.
現代 信息時代是課程教學深化改革的需要 ,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它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備了趣味性的特點,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高的價值。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能使學生通過電腦手段,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主動性,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課件等來豐富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改革的傳統教學形式,構建高度交互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媒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與和諧的教學環境下獲取知識,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與教學中的實踐,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基本要求。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思想存在這幾點。1、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于中學數學教學過程是時代的要求和必然趨勢,它將使數學教學手段更加豐富、生動、多樣化;使數學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 2、使數學教學過程的信息交流多元化,認知方式多元化;為實現數學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3、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它包括基本思想、目標、原則、策略、方式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數學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模式。4.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充分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之中,實現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養的綜合教育目標,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研究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理念。
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的整合,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充分利用互聯網絡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的特點,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能滿足個體的需要,使學習具有個性化 ;學習方式要以問題為中心的,以任務來驅動 ;學習過程要有充分的討論交流,協商合作的機會 ;學習是具有創造性和生產性的.學生主動探尋,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充分突出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施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數學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同時信息技術教育應當培養學生開放的性格、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把握未來變化的能力等,要把學生的學習與其今后謀生和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在教學結構中,現代信息技術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應注意現代技術手段對落實教學目的要求所起到的作用.將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合.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何數學的“教”與“學”,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好的情境對于學生產生良好的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富有激情的講解,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激情煥發,這是數學課件所不能代替的。既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的是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網和因特網等,它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和廣闊的空間,改變學生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認知程序,從根本上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觀念。
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又是教學行為改變的前提。一些教師對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習領會不夠,對于這項改革缺乏積極性,有的教師雖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技術,但是舊的教育思想沒變,“穿新鞋,走老路”,很難真正地做到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整合。一些雖然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但是由于高考、中考指揮棒的約束,給教學改革帶上了枷鎖,使這項教學改革缺乏內動力。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具有信息資源開放、跨越時空限制、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傳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點。這就決定了網絡環境下的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系統各要素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態、主要的教學媒.數學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目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這種學習使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及意義的能力,這正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同時教學設計具有超鏈接功能,可以使學生用多種方式探索同一專題,有利于實現認知的靈活性。同時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由度,學習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學習,可以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實現了真正的個別化學習。
接受知識的方式跟以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育的內涵和功能都要做相對應的轉變,教育要從原來的“傳道、授業、解惑”向“知識的繼承、傳播、使用與創新等”的轉變;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灌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從前臺走到了后臺。教師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但是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可能被計算機或計算機網絡所取代,相反教師在這種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計算機只是一種信息加工和呈現的工具,教師惟一選擇是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擴大知識面,教學組織者需要跨學科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的群體協作,網絡化的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制作教學課件、如何把它們組織成為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資源形式。
在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課之后,要想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計算機手段與傳統教學完美的結合顯得十分重要。但不是計算機用的越多就越好,傳統教學的優勢應該保留,如教師的規范示范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于人情味的及時交流反饋,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等。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思想、理念、觀念都跟以往的教學發生了革命式的轉變。
關鍵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人力資源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已經逐步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執據教育部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教師107.6萬人,其中,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隊伍總數的48.3%,40歲以下教師占64.3%。因此,培養青年教師成為高??沙掷m性發展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培訓面向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情緒波動大,教學質量不穩定
在教學中,青年教師初為人師,樂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負擔繁重,生活壓力較大,發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穩定。
2.課堂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青年教師經過系統的教育學習,專業知識貯備量大,但由于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無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與學脫節。具體表現為課堂隨意性大,教學方法單一,甚至照本宣科,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學緣結構不夠合理,教學創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師多由“垂直教育體系”培養出來,即本科、碩士、博士的各個學歷階段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連著就讀。學科視野不夠寬闊,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間也較狹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
4.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影響教學能力發展
由于社會和高校各種現行政策的導向,再加上現實利益的誘使,導致價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一些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邊倒。整天疲于跑項目、寫論文,而課堂教學則處于應付狀態,無暇鉆研教材和教學技能。這種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逐步認識到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關注青年教師群體成長的同時,也構建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二:其一,培訓形式大于內容,效果不顯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多以講授型為主,授課方式單一,且形式大于內容,考核方式簡單,相當一部分的培訓無檢驗措施;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培訓表現、出勤情況考核都沒有,僅在培訓結束后每人頒發一個證書,這就造成某些培訓活動變成“走過場”,減低了青年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更有甚者誤把培訓理解為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導致青年教師產生厭學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訓的效果。
其二,培訓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主要表現為培訓內容沒有針對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培訓對象籠統。部分學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依照教育規律辦事,沒有重視青年教師身體、心理及能力發展上的優劣勢,缺乏對培訓活動實施對象進行需求分析,明確培訓目標的認知。同時,高校包括各個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訓,多數情況下都是針對本專業的,更多的是注重讓教師接觸本專業最新的理論知識,了解國際前沿的最新資訊,而針對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較久因為教學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且見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選擇在很小范圍內,如一個教研室定期開展一下活動,各自匯報一下近段時間的教學情況。
三、培訓體系的構建與設計
師資隊伍結構制約著良好梯隊的形成,據預測,高校教師退休人數在逐步達到峰值,為了使高校師資避免青黃不接的局面,必須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墻養,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挑起教學的重任。因此,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培訓體系的構建分為以下步驟:
1培訓體系設計的原則
應以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為基礎,以使青年教師獲得或改進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動機、態度和行為,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為目的。結合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分別制定出長、短期培訓計劃,同時培訓的內容也應按需施教、全體參與、系統完善的原則來安排。其重點應圍繞青年教師通過對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設置出合理的培訓課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辦法,確保通過培訓實現青年教師的培訓需求和高校的發展目標。同時,為了檢驗培訓效果還需要對結果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培訓過程中的差距,發現新的培訓需求,加以改進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訓計劃。
2.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訓體系合理構建的重要環節,其中包括高校組織需求層面、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三個方面。
(1)高校組織需求層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有二:其一是發展方向分析,面對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和高級人才競爭,高校必須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為了保持高校的持續發展,青年教師培訓必須在立足于現在的同時,著眼于高校的未來發展。根據近期規劃和長期發展規劃,對高校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高、開發和使用。其二是高?,F存問題分析,通過發現課堂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并對此進行深人分析,從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全面培訓。
(2)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崗前培訓內容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明確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職責和要求。二是通過對教學評估體系實施結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師行為、態度及教學效果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偏差,在教學薄弱環節或有待提高的領域進行培訓分析。
(3)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隨著高校的發展和青年教師的不斷進步,即使青年教師目前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要求的更新也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從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也需要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行培訓以滿足青年教師自身的需求。
3.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培訓的一般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模式等,但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高校在選擇培訓時應注意把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多方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學校青年教師培訓的模式。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將培訓內容和形式分三種:首先是職前教氰職前教育不僅是青年教師在教師崗位中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而且是適應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開始,更是幫助新青年教師建立與同事和教學團隊的關系,建立符合實際期望和積極態度的契機。其次是在職培訓。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計劃與目標的基礎上,由系或教研室領導和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再次是脫產培訓。對每一位青年教師來說,當面臨新教材和新一屆的學生時,都需要經歷相應的短期脫產培訓,以便更決地了解當下該專業的社會需求、前沿情況、教改情況,從而滿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學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開發,即指青年教師自己主動地通過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職業道德、知識技能、身體素質等內在的整體素質的培訓活動。自我開發也是一種有助于青年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不斷成長完善的培訓方式。
4.培訓的組織結構、計劃及實施
(1)培訓組織結構。與高校其他部門的管理一樣,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的管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培訓效果,一個完善的培訓組織結構可以使培訓活動從一開始就系統進行,保證培訓需求分析、培訓組織實施、培訓課程選擇、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評估過程切實有效地進行,使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培訓工作圍繞著培訓目標執行,保持培訓的新穎性和內容的實用性。
(2)高校培訓計劃的制定。無論是年度培訓、學期培訓,還是月度培訓,甚至是釗一對某一特定的培訓需求而制定的專項培訓,培訓計劃在整個培訓體系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培訓計劃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例如根據青年教師的發展階段,可將培訓分為從事課堂教學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科學規劃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計劃的架構及內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為構成和組織培訓的主要依據。
(3)培訓的實施。根據培訓實施的流程,對培訓內容進行具體實施,以及處理培訓過程中的一切具體問題,完成培訓實施總結。同時,不僅包括與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反饋,與相關培訓主講人溝通培訓內容改進建議,而且還包括對培訓效果進行具體評估。實際上,培訓的實施是培訓體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執行過程。
5.培訓管理
高校為青年教師培訓進行各項投入和為青年教師個人發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資,目標是為了通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能力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升高校的總體水毛因此,必須加強培訓管理和效果的跟蹤,對培訓的結果進行有效評估,不斷改善培訓內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訓效率,達到預期效果。
要想提高小學作文水平首先就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下手。本篇例舉了關于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的范例來展示參考文獻的寫作規范格式,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參考文獻的寫作方法。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靳?。?;我國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百年變遷[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石錄;;反思小學作文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5期
[3]王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學三、四年級寫作標準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王銘;;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董俊英;;來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1期
[6]尚鳳英;;論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楊瀾;;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習作的幾點嘗試[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潘杏麗;;小學作文教學的憂思與探究[J];科學大眾;2008年11期
[9]李桂平;;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10]蔡名華;;創設情境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課堂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高鳳妹;新課程理念下的寫作命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魯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王琪;小學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周世國;小學作文遷移訓練與作文主體性開發教學策略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楊瑞;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張文彬;小學生作文中審美體驗教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萬增奎;教育行動研究的構思與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李志遠,梁毅剛,李素英;論大學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郭鳴宇;學習動機理論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閆蒙鋼;高師化學系學生職業素質結構的調查與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5]張雪峰;陳丹;;《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國化改革的嘗試[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6]楊厚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學——體育課改有關問題的思考與實踐[J];安徽體育科技;2012年03期
[7]袁勇;云瑞江;;初中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蔣凱;涵養科學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省思[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 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 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 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教育教學質量。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蘇教育網”( 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茖W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 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 “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1、做好科學的的期終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