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4 20:54:50
序論:在您撰寫綠地規劃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字:綠色空間;生態綠地系統;城市綠地系統;生態規劃;生物多樣性
城市作為高密度的人類聚居地,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尤為突出。在我國,隨著80年代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業污染等生態破壞現象也由城市逐步擴散波及周邊的農村。城市化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顯得越來越尖銳,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酸雨、水資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態失衡矛盾,都要求我們從城市與區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方面去認真考慮解決問題的出路。
綠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當今時代,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生命離不開綠色,人類呼喚綠色。綠色空間,能給城市和建筑帶來舒適、優美、清新和充滿生趣的環境。因此,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追求著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樂”的生活理想。
“田園城市”理論是1898年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其基本構思立足于建設城鄉結合,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一切福利結合在一起”?!熬G色城市”的理想模式,在二戰之后前蘇聯與東歐等國家的城市重建中開始大規模的付諸實踐。
從“田園城市”到“大地園林化”,這就是近百年來有關人類聚居環境綠色空間規劃思想發展的基本軌跡,與之相應,世界各國規劃師的工作領域,也逐漸從較小尺度的城鄉物質環境建設規劃,走向了宏觀尺度的區域性,“社會——經濟——生態”綜合發展規劃。大地園林化,成為人類聚居環境營造活動所共同追求的一種崇高理想。
生態綠地系統,使人居環境中發揮生態平衡功能、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綠色空間,即規劃上常稱之為“綠地”的空間。它作為一類“人化自然”的物質空間之統稱,著重表述了人類生存與維系生態平衡的綠地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也強調了綠地影響人居環境建設的主要是生態功能。
城市綠地特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內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漸變和突變,地形地貌和具有地帶性分布特點的植物群落一起,共同筑成了典型的地域自然景觀,決定了城市綠地基礎。城市綠地根據不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化等融合在綠地中,營造出不同風格的城市綠地景觀,充分體現出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精神風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位,也是城市綠地的重要功能。
中國城市綠化從最初的黃土不露天,到見縫插綠,再到把城市綠地當作一個大系統來對待,這三部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依據生態學的理論探尋城市綠地系統的結構、指標和效應,逐步成為中國城市綠地系統研究熱點中的熱點。
一: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基本定位的認識
雖然目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尚沒有明確的法定地位,但在國家的行政文件和相關法規條文中,以及在業內人士的認識上,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它的規劃層次應定位于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它的規劃成果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加以落實。在這一定位之下,城市綠地的規劃、建設、管理才能真正融入中國的城市規劃體系之中得到確實可行的良性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才具有實際的作用。
二:規劃定位決定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工作范疇
作為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專項規劃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工作特性或者說實質性內容主要應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城市各類綠化用地的規劃控制,既在保證用地數量的同時,形成合理的綠地布局;第二,城市主要的綠地體系的規劃,如公園綠地、防護綠地、減災避災綠地等體系的建立;第三,城市綠化特色的擬定,既結合城市自然條件和城市性質,針對不同用地的特點推薦不同的植物品種、配植方式,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綠化景觀。
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澄清:首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不是所謂的“生態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實施載體是綠地,綠地的建設的確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但是,不能因為綠地具有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就將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引伸為城市生態規劃。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植物只是一個因子。如果我們不討論所謂“生態規劃”本身的提法是否恰當,只是暫且承認它的話,它的工作內容要遠遠超出植物和綠地的范疇。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應該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從綠地系統的布局結構上、綠地的數量上、以及植物種植的原則上注重綠地生態效益的綜合發揮,以求城市綠地對城市生態環境改善作用的最大化。但這只是運用相關學科的理論發展本學科,不存在替代。
第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不是“生物多樣性規劃”也無法包含“生物多樣性規劃”。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體及其構成的綜合體,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應在基因、物種及其生境三個水平上加以保護”(摘自《辭海》)。從這些基本概念中我們應該已經體會到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關系。植物是城市綠地建設的主要因子,也是生物的一種類型,但它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生物多樣性規劃中都只是一個因子,不能“以點代面”。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工作內容之一,但絕對不可能取而代之。
三:實踐與案例分析
一:廈門市(三區一縣)綠地系統規劃(1996年10月)
相關內容簡述:至1994年末,廈門市市域面積約1516km2,轄6區1縣。本規劃是除廈門本島以外4個城區的綠地系統規劃,嘗試增加了“廈門市市域綠地系統規劃構想”一節,旨在對廈門市城市綠地系統提出一些構想和建議。主要內容有:
(1)廈門市域綠地布局結構根據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規劃意圖和對廈門市自然山水條件的分析,從整體上把握廈門城市綠地體系的建設,提出融山、海、城、島、林為一體的“山環城、城環灣、海環城”的布局框架。
(2)廈門市域綠化用地的規劃控制要求第一,根據各城區綠地系統規劃提出城區綠地的規劃指標,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綠地率等;第二,從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角度對廈門市域土地利用規劃提出建議,對城市組團隔離帶用地、郊野游覽休閑用地、水源保護用地、自然生態用地等類型的用地提出規劃設想。
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綠地系統規劃(完成時間:2000年1月)
相關內容簡述: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青島老市區隔海相望,是青島的輔城,轄區面積217平方千米,2010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54平方千米。
(1)規劃范圍與規劃層次:第一層次為行政轄區綠地系統規劃,用地規模為轄區范圍,重點是通過對城區大環境的宏觀控制,突出城區西北部山林景觀與東南部海濱風光的結合,達到城市山水構架的重建與完善。第二層次為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用地規模為54km2,重點是按城市綠地分類建立城區的綠地體系。第三層次為行政商務中心區綠地控制性規劃,用地規模為4.5km2,重點是在重點地區對城區綠地系統規劃進行深化,強調微觀層面綠地建設管理依據的建立(此階段實質上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下一層次的工作)。
(2)行政轄區綠地系統規劃的主要研究內容第一,土地利用規劃對綠地系統規劃的限定因素的明確;第二,自然山水骨架為綠地結構提供的基礎條件的明晰;第三,城市人工開發對綠地結構影響因素的分析;第四,景觀要素與結構的把握;第五,開發區綠地結構的構建。
(3)行政轄區綠地系統規劃的主要規劃內容第一,規劃的定位;第二,系統的構成;第三,與海洋生態系統相關的保護要求;第四,城區風景區、森林公園、農副產品加工區、旅游度假區的規劃控制要求;第五,開發區總體規劃用地范圍內綠地的規劃指標。
以上規劃均以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確定城市“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秉執“開敞空間優先,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系統整合、遠近結合、地方特色、彈性發展、可操作性“的原則,在對城市生態進行整合分析和綠地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科學地制定城市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市域大環境綠化的宏觀空間布局和各類園林綠地建設,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城市品質、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結束語:
世紀之初,中國現代城市建設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國家把城市化列入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全社會都不約而同地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地區人居環境中維系生態平衡地自然空間和滿足居民休閑生活需要地游憩地體系,也是有較多人工活動參與培育經營地、有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地各類城市綠地的集合。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的建設與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為了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必須同步進行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
參考書目:
1李敏.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徐乃雄.城市綠地與環境[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規劃設計;園林綠地;節約型園林
在城市快速發展背景下,使得城市建設和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同時增加了它們之間的矛盾,對城市的發展、生態的平衡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科學規劃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變得尤為重要,節約型園林綠地的提出為環節城市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發揮了極大的幫助,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大重視節約型園林綠地規劃設計。
1節約型園林綠地概述
1.1含義
節約型園林綠地的核心理念就是使用最低的設計成本獲得最大的資源使用率,具體表現為:將園林資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對電力、水、土地等能源進行節約利用;對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充分利用和發揮;將成本資源降到最低,盡可能獲得更高的生態環境效益。
1.2特點
首先對自然能源和原料最大限度的節約,對能源和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目前最高效、最經濟、最合理的園林形式就是節約型城市園林,合理規劃設計節約型園林綠地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設目標。其次,基于反對綠化建設浪費、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背景提出了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地,在保證城市園林建設的品味、標準、品質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成本和用地,規劃設計園林綠地,促進資源、資金利用率的提高,實現對資源浪費的有效控制;對城市的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利用科學規劃綠地資源的方式,城市綠地體系生態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證就是合理布局城市園林綠地,同時也能夠滿足城市防護需求、文化需求、綠地生態環境需求等。
2節約型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的有效策略
2.1運用再循環設計理念
首先是再利用廢棄物景觀,各類廢棄用地遺留下來的設備、設施、建筑物等都屬于廢棄物,在規劃設計園林綠地景觀時應當對這些廢棄物的景觀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例如美圖的西雅圖的煤氣廠公園在設計時就充分體現了再循環的設計理念,設計師將深色、劣跡斑斑的裂化塔保留了下來,展現了歷史的氣息;如杜伊斯堡風景園,在設計該公園的時候設計師保留了大型的舊鼓風爐,對其進行處理和加工之后,將其作為人們遠眺的設施。其次是對廢物利用,在建設園林的過程中,往往對園林好壞的評價采用石材的打破程度等作為評價指標,可是石材資源屬于不可再生的,在對石材進行開采的過程中就會造成優美的山體變成廢石場,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所以在建設節約型園林的過程中可以對廢棄的石材進行再利用。如成都某花園中建造的石籠墻,就是對廢舊石材進行再利用的全新設計方法,根據其用途,設計師設計出金屬網架,然后在其中填入石塊,形成園林小品,為園林增添了藝術氣息的同時也使得廢棄的石材得以有效利用。
2.2對園林綠地所需的植物資源合理選擇、優化配置
首先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原則,對鄉土植物進行優先選擇,在設計植物種植時,主要的設計內容就是建立植物景觀生態群落、選擇植物品種,在實際規劃設計時選用鄉土植物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這些鄉土植物具有較強的當地特色和適應性,同時病蟲害也相對較少,這對后期的養護非常有利,另外也可以節約施肥和灌溉等養護成本。其次合理設計綠化模式,實現園林綠地景觀、生態功能的重要形式就是層問植物、草本地被層、灌木層、喬木層組成的復層式混交群落綠化模式,在以往的綠化模式設計中,對觀賞效果比較重視,缺乏對群落結構、生態位、植物生物學特性等合理配置的關注,造成城市綠化模式中出現嚴重的群落層次結構簡單化、人工群落配置單一化等問題,另外對觀賞效果的過度強調,采用擺放大量的一年生花草、人工修剪模紋植壇、使用大量草坪等方法,不但導致群落結構單一、具有較差的抗逆性,還減少了單位面積內的植物種類,從而造成園林植物生長和壽命受到影響。根據調查研究表示,和草坪的耗水量相比而言,灌木和喬木的耗水量要相對較低一些,而且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50m2的草坪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基本與10m2的灌木和喬木創造的生態效益相當),而且在園林綠地中擺放一年生的花草,雖然可以實現強烈的觀賞效果,但是當花期結束之后,園林綠地在這部分的景觀就會出現空白、斷層等問題,與節約型園林設計不符,因此為了構建節約型的園林綠地可以多加利用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植物生態群落設計為喬一灌一花草復層式的。
2.3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科學規劃
首先對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效能進行提高,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效率的提高可以通過良好的城市園林綠地生態格局來實現,對城市綠地防護、休閑游憩、景觀、生態環境等功能要求提供滿足的前提。而對城市綠地系統結構的理想設計,應當是與城市物理驅動規律(如城市人類活動、城市熱量耗散、城市水文、城市空氣動力學等)相適應的,應具備的基本原則有空間開放性、體系穩定性、功能可達性、要素流動性、布局均勻性等,只有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才有可能將這些目標實現,對氯的使用壽命進行延長。防止出現頻繁改建城市園林綠地的情況,對建設資金進行節約。其次是促進園林綠地利用率的提高,正確選擇園林綠地地址、合理設計園林綠地是促進園林綠地利用率提高的基礎,在城市園林綠地中一些大尺度空間通常會占據較大的土地面積,如鋪裝場地、草坪等,具有壯觀和宏大的空間尺度,但是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些場地的使用率往往都比較低。而一些具有較小的占地面積的小尺度空間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健身器材區域、休息區等供人們使用的場地,往往會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因此在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小尺度空間和大尺度空間的規劃設計。另外還可以采用立體綠化的形式,可以在園林的墻體等地進行立體綠化,如將圍墻使用綠籬代替,不但可以對土地資源起到節約的作用。還可以使園林的綠化效果得到加強,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
2.4運用節能新技術
傳統的園林綠地的灌溉往往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產生深層滲漏、地表徑流、不均勻和不及時的灌溉等,對灌溉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對園林綠地進行灌溉的時候可以采用滴灌技術或者是自動噴灌技術,利用其自身自動監測氣候狀況、土壤狀況、植物生長習性等,在實際灌溉的時候利用自動控制系統適量適時的灌溉,能夠節約30%~50%的水資源,而且還可以節約大量的勞動力,實現較高的灌溉效率。例如南京中山公園在對園內植物進行澆灌時,在草坪地區使用的噴灌技術是地埋式噴頭、在灌木區則是低射噴頭。該種水資源灌溉技術還具有排水保水的功能,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3結論
關鍵詞:濱河帶狀綠地;景觀;設計
1濱河帶狀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常規定位
1.1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進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些濱河而居的村落隨著商業的發展而逐漸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城市。但是,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經不再扮演資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轉變似乎更能體現人類社會的事態炎涼。很少有人會懷疑每個城市都會有一條河流穿過,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們賦予了她們不同的待遇,對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調和自然風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視,這些河流的濱河地段往往是一個城市商業、文化、休閑的核心地段,在整個城市綠地系統中聲名顯赫,唯我獨尊,比如上海的黃浦江,哈爾濱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盡管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氣、位置、自然風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淪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們由于經濟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慮,將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與這些河流相鄰的綠地變成了功能單一的防護綠地。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觸到了幾條類似命運的河流濱河綠地改造,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些河流有幸等來了受到尊重的機會,這些河流綠地將和周邊用地緊密結合共同為城市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1.2重視河流作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作用
從理論上說,我們應該學會理智地順從自然的流變,但是對于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做到這一點需要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會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續的觀念,并付諸實施。山東德州岔河風景區和臨沂沂河兩岸的景觀設計就是這樣的兩個案例,本論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這兩個項目設計過程中得到的啟發。這兩個城市的領導在城市發展戰略中認識到了濱河綠地的重要性,同其他類型的城市綠地相比,濱河帶狀綠地的基礎條件有著明顯的優勢。
第一、除已經規劃的濱河城市綠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預留綠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如將其開發成休閑綠地將會減少大量的投資。
第二、生態條件優秀。每一條河流都是一條生態廊道,盡管在河道沿線上有一些水利設施的攔截,但洪水和帶狀防護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與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來自鄉間的清爽的空氣通過河流廊道。在一些沒有受過污染的河道中,優美的濕地,成片的樹林為魚類和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居環境。相比于這些條件,一般的城市綠地由于多數都是孤立的斑塊,彼此之間很難聯系,因此在生機活力方面明顯不足。
第三、水質有保障,親水環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網密布,綠地系統中的水質基本由保證。但是對于干旱地區的城市,城市綠地中的水體一般都是通過管道和運河的形式引進水體,通過挖湖堆山的形式創造豐富的空間變化,形成優美的水體景觀。河流與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一個是活水,一個是死水,城市綠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第四、服務范圍廣,利于商業開發。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業繁榮的區域,這是和城市的發展歷史相關聯的。對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潛力,一條河流蜿蜒幾十公里,穿過城市內部不同的功能區域。由于人們天生親水的特性,一些休閑活動會集中發生在濱水綠地當中。如果以500米為標準的話,濱河綠地可以為相當大的城市面積提供休閑面積,人流的匯集必然能帶來更多的商機,因此說提升濱河綠地的功能定位對周邊區域的經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當然,有優勢必有劣勢,河流季節性的洪水會對綠地內的設計產生影響。一方面為防護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會對景觀設計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有關河道管理的法規對行洪區域的高稈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點綴高大喬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這項限制對于利用種植和地形來創造變化的空間來說就很不利了。
2濱河帶狀綠地景觀設計方法探索
2.1一個城市中的每一塊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機體
由于人們的功利要求,將一個城市的土地劃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塊,每一個小斑塊都在欲望的驅動下不停的在跳動,每一個跳動的斑塊都與其鄰近的斑塊發生關系,對于一條河流來說,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當其定位從防護綠地轉向生態防護、商業、休閑于一體的綠色廊道時,作為設計者應該至少就下列問題給出答案:
2.1.1這條濱河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性質是什么?
一般從水利上來說,流經城市的每一條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機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運、排鹽、純景觀等方面加以區分。如果從城市綠地系統功能上劃分,作為有保護意義的生態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這條河流本身的歷史文化積淀、它所流經的區域在城市中所處的位置、濱河綠地鄰接用地的功能都會對濱河綠地的性質產生影響。在一項設計動筆之前,必須抓住綱領,搞清綠地的性質。否則會造成后期設計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區,造成投資的浪費。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對城市綠地系統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美稱,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區現有人口44萬,屬于中小城市,在未來15年的城市規劃中,岔河將位于城區的中部。岔河現屬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內全長為22公里。為推動城市新區建設和改變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決定對岔河城區段的景觀進行改造,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為124公頃,其中現狀水體面積16.2公頃,陸地面積170.8公頃。
在德州市區范圍附近,從西向東共有三條河流,分別是南運河(古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岔河、減河,三者同屬漳衛河南段。三條河流的現狀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據歷史文化和城市區位的不同,三條河流應突出各自的風格,具有不同的綠地性質。
南運河應體現歷史文脈的延續,岔河應體現城市文化與生態核功能的結合,減河體現遠郊的生態休閑功能。本規劃通過對場地現狀條件及城市發展趨勢等多方面條件的分析,將岔河風景區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綠地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態休閑廊道,同時,與岔河濱水區各功能用地相結合,岔河風景區還是德州市舊城區和城市新區之間一條重要的商業、文化廊道,是城市濱水區綜合開發建設的重要內容。
2.1.2尋找與城市的關系
如果我們著手設計的對象是一個學校的花園或小區綠地,那么我們只需考慮小區的格局及業主的需求即可。而對于一個面向全市開放的帶狀綠地從交通分析上獲得必要的信息對未來場地的組織至關重要,同時由于有許多跨河大橋,穿越綠地這會增加一種特殊的觀賞視線,另外那條大橋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橋梁,也會對綠地設計內容產生影響。通過交通分析,可以確定帶狀綠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規模、哪些區域會產生商業價值。
除了對城市交通系統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臨近用地的現狀功能及未來建設情況,一般可結合城市的總規或詳規解決這方面的內容,通常這種以休閑為主的全開敞綠地不同于一些主題公園,臨近綠地的城市用地性質直接對綠地內部的設計內容產生影響;比如說鄰近的用地是居住區,那么你可能考慮一些兒童活動設施或場地在這里,因為早晚時間大人會帶著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鄰近的用地是一片工業區,那么在這里設人流集散的場地就是多余的投資。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交通系統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條東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風景區,從南到比分別為堤嶺橋、東方紅橋、三八橋、天衢橋,均為雙向四車道,其中堤嶺橋所在東風路是進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條城市交通副線盡端抵達風景區,其中一條路名為“文化路”的附道,該路與舊城新湖風景區相連,是非常熱鬧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來設計中我們在這里設計了主入口。
綜合考慮場地外部交通以及周邊用地功能的要求,對整個風景區進行如下的分區:
城市文化展示區:位于堤嶺橋—東方紅橋區段的西岸,大堤兩側。規劃希望該區是人文活動的主要場所,原因是這里位于東風路和東方紅路這兩個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間,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區為主,因此在景觀設計上體現開闊、簡潔、大氣,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構成風格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的有機楔入。
生態休閑活動區:該區段外部為二類工業用地。因此在設計中以濕地、卵石灘、微丘、觀光果園等景觀為主,河的岸線曲折自然,偶爾點綴野生花叢。該區段以靜、雅為主,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體活動區:由于該區段周圍的用地功能主要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優美的環境基礎之上,開辟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場地是這里的主要設計內容。
2.2尊重場地
從生態學角度講,濱水區域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特性的區域,和城市內部預留的公共綠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在生態倫理、生態價值方面的基礎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經保護的河道已經喪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簡單,他們成了城市經濟活動的犧牲品。如果一個設計師具有生態價值觀的話,那么在現場調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濕地,一處小小的候鳥棲息地都應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設置一處保護區域,為這些具有未知價值的場地留有發展空間。關注每一條河流在長期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組合結構,如:曲流、深潭、淺灘、河漫灘、積水沼地、階地、三角洲等,結合這些自然細節結合水岸設計,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濱水景觀設計。
[設計案例]臨沂沂河兩岸景觀規劃設計
場地分析
沂河是臨沂市境內第一大河流,發源于沂源縣三府山。在臨沂市藍山區沂河及其支流匯合在一起,形成寬闊的水面河流流速減慢,大量的泥沙淤積成大大小小的橢圓形沙丘,這些沙丘上長滿了叢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優美。由于水利部門擔心影響行洪,這些自然形成的濕地景觀被大量清除,所剩無幾。
針對這種情況,在設計中我們強化了這一生態要素,將人工的岸線拆除,改成生態護岸,同時人工恢復一些濕地島景觀。通過科學的論證,水利部門同意了我們的建議,這些富有生機的小島從此在沂河兩岸復蘇。
2.3文化的引入
擁有悠久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驕傲的情緒充分反應在景觀設計行業中。每個景觀規劃項目的設計建設方都希望有一個好的文化內涵在里面,盡管濱水綠地只是一個具有休閑與商業功能的用地。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那么對河流本身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擁有悠久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驕傲的情緒充分反應在景觀設計行業中。每個景觀規劃項目的設計建設
方都希望有一個好的文化內涵在里面,盡管濱水綠地只是一個具有休閑與商業功能的用地。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那么對河流本身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首先對岔河的歷史進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歷史上黃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溝盤河故道修筑的一條分洪河道。同時我們在風景區水源的設計之中從溝盤水庫中提取了一部分黃河水。那么在公園的出入口的位置我們利用一片石刻給市民講述了岔河的歷史,同時又告訴他們這樣的事實:黃河水回來了。在刻石上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天水鉤沉嘆盤虬再現。詩中的“天水”指黃河水,古詩云“黃河之水天上流”。黃河水又以盤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變化,他也會衷心贊嘆這里的變化。水體景觀是風景區設計的一大特色,本設計將原有的河道拓寬,形成平均185米寬的水面,將鉤盤河水庫的黃河水注入,在七里莊和上游分別設攔河壩和橡皮壩,形成大氣、開闊的水體景觀。由于拓寬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斷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處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臺”的設計。從德州市城市景觀格局中可以發現兩片大型的公共綠地,一個附屬于新城核心,一個附屬于老城核心。在這兩片核心綠地之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和岔河的交點就在我們設計的規劃區內,這個交點記載了德州城市文化發展史,因為這里是新舊城市的跨越點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個交點被設計成主入口廣場,具有慶典和紀念的意義,它的名稱就是“千年搏弈平臺”,在這里將紀念這個千年古城發生的一些大事。在廣場的鋪裝上,鑲嵌了12塊圓形的棋子,每個棋子上面紀錄一件德州城市發展的歷史故事。
[設計案例]臨沂沂河兩岸景觀規劃設計
沂河是臨沂的母親河,與沂河相關的故事千千萬萬。每個故事都很動聽,但是不可能各個去表達。但是我們抓住了一個城市文化的紀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匯口,這里的地形被當地老百姓形象的稱為是一支展翅欲飛的鳳凰,同時在四河交匯口的旁邊就是臨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墻與道路圍合的構圖就像一只負重的烏龜。在很早以前民間就流傳龜托鳳凰的神話,也許就是這種特殊的城市景觀為臨沂造就了眾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據龜托鳳凰的城市傳說,我們利用現場的濕地設計了一處生態觀光園,其中人流集中活動場地的造型就是一個鳳凰的抽象圖案,而那些濕地觀賞的木棧橋形成龜背紋圖案,人們在這里游玩的時候將會重溫這段神話。
3經驗總結
濱河帶狀綠地還會有其他不同的類型,本文結合親自設計的兩個項目總結出的一些設計方法肯定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則應該適用于全部類型的濱河綠地,那就是生態第一性原則與親水性原則,拋棄這兩項原則的設計一定會留下遺憾。
作者簡介:
韓毅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景觀設計三室主任/風景園林碩士
參考文獻:
關鍵詞:濱河帶狀綠地;景觀;設計
1濱河帶狀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常規定位
1.1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進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些濱河而居的村落隨著商業的發展而逐漸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城市。但是,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經不再扮演資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轉變似乎更能體現人類社會的事態炎涼。很少有人會懷疑每個城市都會有一條河流穿過,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們賦予了她們不同的待遇,對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調和自然風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視,這些河流的濱河地段往往是一個城市商業、文化、休閑的核心地段,在整個城市綠地系統中聲名顯赫,唯我獨尊,比如上海的黃浦江,哈爾濱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盡管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氣、位置、自然風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淪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們由于經濟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慮,將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與這些河流相鄰的綠地變成了功能單一的防護綠地。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觸到了幾條類似命運的河流濱河綠地改造,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些河流有幸等來了受到尊重的機會,這些河流綠地將和周邊用地緊密結合共同為城市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1.2重視河流作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的作用
從理論上說,我們應該學會理智地順從自然的流變,但是對于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做到這一點需要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會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續的觀念,并付諸實施。山東德州岔河風景區和臨沂沂河兩岸的景觀設計就是這樣的兩個案例,本論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這兩個項目設計過程中得到的啟發。這兩個城市的領導在城市發展戰略中認識到了濱河綠地的重要性,同其他類型的城市綠地相比,濱河帶狀綠地的基礎條件有著明顯的優勢。
第一、除已經規劃的濱河城市綠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預留綠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如將其開發成休閑綠地將會減少大量的投資。
第二、生態條件優秀。每一條河流都是一條生態廊道,盡管在河道沿線上有一些水利設施的攔截,但洪水和帶狀防護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與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來自鄉間的清爽的空氣通過河流廊道。在一些沒有受過污染的河道中,優美的濕地,成片的樹林為魚類和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居環境。相比于這些條件,一般的城市綠地由于多數都是孤立的斑塊,彼此之間很難聯系,因此在生機活力方面明顯不足。
第三、水質有保障,親水環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網密布,綠地系統中的水質基本由保證。但是對于干旱地區的城市,城市綠地中的水體一般都是通過管道和運河的形式引進水體,通過挖湖堆山的形式創造豐富的空間變化,形成優美的水體景觀。河流與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一個是活水,一個是死水,城市綠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第四、服務范圍廣,利于商業開發。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業繁榮的區域,這是和城市的發展歷史相關聯的。對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潛力,一條河流蜿蜒幾十公里,穿過城市內部不同的功能區域。由于人們天生親水的特性,一些休閑活動會集中發生在濱水綠地當中。如果以500米為標準的話,濱河綠地可以為相當大的城市面積提供休閑面積,人流的匯集必然能帶來更多的商機,因此說提升濱河綠地的功能定位對周邊區域的經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當然,有優勢必有劣勢,河流季節性的洪水會對綠地內的設計產生影響。一方面為防護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會對景觀設計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有關河道管理的法規對行洪區域的高稈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點綴高大喬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這項限制對于利用種植和地形來創造變化的空間來說就很不利了。
2濱河帶狀綠地景觀設計方法探索
2.1一個城市中的每一塊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機體
由于人們的功利要求,將一個城市的土地劃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塊,每一個小斑塊都在欲望的驅動下不停的在跳動,每一個跳動的斑塊都與其鄰近的斑塊發生關系,對于一條河流來說,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當其定位從防護綠地轉向生態防護、商業、休閑于一體的綠色廊道時,作為設計者應該至少就下列問題給出答案:
2.1.1這條濱河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的性質是什么?
一般從水利上來說,流經城市的每一條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機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運、排鹽、純景觀等方面加以區分。如果從城市綠地系統功能上劃分,作為有保護意義的生態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這條河流本身的歷史文化積淀、它所流經的區域在城市中所處的位置、濱河綠地鄰接用地的功能都會對濱河綠地的性質產生影響。在一項設計動筆之前,必須抓住綱領,搞清綠地的性質。否則會造成后期設計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區,造成投資的浪費。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對城市綠地系統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美稱,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區現有人口44萬,屬于中小城市,在未來15年的城市規劃中,岔河將位于城區的中部。岔河現屬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內全長為22公里。為推動城市新區建設和改變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決定對岔河城區段的景觀進行改造,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為124公頃,其中現狀水體面積16.2公頃,陸地面積170.8公頃。
在德州市區范圍附近,從西向東共有三條河流,分別是南運河(古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岔河、減河,三者同屬漳衛河南段。三條河流的現狀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據歷史文化和城市區位的不同,三條河流應突出各自的風格,具有不同的綠地性質。
南運河應體現歷史文脈的延續,岔河應體現城市文化與生態核功能的結合,減河體現遠郊的生態休閑功能。本規劃通過對場地現狀條件及城市發展趨勢等多方面條件的分析,將岔河風景區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綠地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態休閑廊道,同時,與岔河濱水區各功能用地相結合,岔河風景區還是德州市舊城區和城市新區之間一條重要的商業、文化廊道,是城市濱水區綜合開發建設的重要內容。
2.1.2尋找與城市的關系
如果我們著手設計的對象是一個學校的花園或小區綠地,那么我們只需考慮小區的格局及業主的需求即可。而對于一個面向全市開放的帶狀綠地從交通分析上獲得必要的信息對未來場地的組織至關重要,同時由于有許多跨河大橋,穿越綠地這會增加一種特殊的觀賞視線,另外那條大橋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橋梁,也會對綠地設計內容產生影響。通過交通分析,可以確定帶狀綠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規模、哪些區域會產生商業價值。
除了對城市交通系統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臨近用地的現狀功能及未來建設情況,一般可結合城市的總規或詳規解決這方面的內容,通常這種以休閑為主的全開敞綠地不同于一些主題公園,臨近綠地的城市用地性質直接對綠地內部的設計內容產生影響;比如說鄰近的用地是居住區,那么你可能考慮一些兒童活動設施或場地在這里,因為早晚時間大人會帶著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鄰近的用地是一片工業區,那么在這里設人流集散的場地就是多余的投資。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交通系統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條東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風景區,從南到比分別為堤嶺橋、東方紅橋、三八橋、天衢橋,均為雙向四車道,其中堤嶺橋所在東風路是進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條城市交通副線盡端抵達風景區,其中一條路名為“文化路”的附道,該路與舊城新湖風景區相連,是非常熱鬧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來設計中我們在這里設計了主入口。
綜合考慮場地外部交通以及周邊用地功能的要求,對整個風景區進行如下的分區:
城市文化展示區:位于堤嶺橋—東方紅橋區段的西岸,大堤兩側。規劃希望該區是人文活動的主要場所,原因是這里位于東風路和東方紅路這兩個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間,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區為主,因此在景觀設計上體現開闊、簡潔、大氣,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構成風格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的有機楔入。
生態休閑活動區:該區段外部為二類工業用地。因此在設計中以濕地、卵石灘、微丘、觀光果園等景觀為主,河的岸線曲折自然,偶爾點綴野生花叢。該區段以靜、雅為主,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體活動區:由于該區段周圍的用地功能主要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優美的環境基礎之上,開辟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場地是這里的主要設計內容。
2.2尊重場地
從生態學角度講,濱水區域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特性的區域,和城市內部預留的公共綠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在生態倫理、生態價值方面的基礎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經保護的河道已經喪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簡單,他們成了城市經濟活動的犧牲品。如果一個設計師具有生態價值觀的話,那么在現場調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濕地,一處小小的候鳥棲息地都應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設置一處保護區域,為這些具有未知價值的場地留有發展空間。關注每一條河流在長期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組合結構,如:曲流、深潭、淺灘、河漫灘、積水沼地、階地、三角洲等,結合這些自然細節結合水岸設計,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濱水景觀設計。
[設計案例]臨沂沂河兩岸景觀規劃設計
場地分析
沂河是臨沂市境內第一大河流,發源于沂源縣三府山。在臨沂市藍山區沂河及其支流匯合在一起,形成寬闊的水面河流流速減慢,大量的泥沙淤積成大大小小的橢圓形沙丘,這些沙丘上長滿了叢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優美。由于水利部門擔心影響行洪,這些自然形成的濕地景觀被大量清除,所剩無幾。
針對這種情況,在設計中我們強化了這一生態要素,將人工的岸線拆除,改成生態護岸,同時人工恢復一些濕地島景觀。通過科學的論證,水利部門同意了我們的建議,這些富有生機的小島從此在沂河兩岸復蘇。
2.3文化的引入
擁有悠久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驕傲的情緒充分反應在景觀設計行業中。每個景觀規劃項目的設計建設方都希望有一個好的文化內涵在里面,盡管濱水綠地只是一個具有休閑與商業功能的用地。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那么對河流本身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擁有悠久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驕傲的情緒充分反應在景觀設計行業中。每個景觀規劃項目的設計建設方都希望有一個好的文化內涵在里面,盡管濱水綠地只是一個具有休閑與商業功能的用地。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那么對河流本身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設計案例]德州市岔河濱水綠地景觀設計
首先對岔河的歷史進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歷史上黃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溝盤河故道修筑的一條分洪河道。同時我們在風景區水源的設計之中從溝盤水庫中提取了一部分黃河水。那么在公園的出入口的位置我們利用一片石刻給市民講述了岔河的歷史,同時又告訴他們這樣的事實:黃河水回來了。在刻石上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天水鉤沉嘆盤虬再現。詩中的“天水”指黃河水,古詩云“黃河之水天上流”。黃河水又以盤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變化,他也會衷心贊嘆這里的變化。水體景觀是風景區設計的一大特色,本設計將原有的河道拓寬,形成平均185米寬的水面,將鉤盤河水庫的黃河水注入,在七里莊和上游分別設攔河壩和橡皮壩,形成大氣、開闊的水體景觀。由于拓寬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斷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處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臺”的設計。從德州市城市景觀格局中可以發現兩片大型的公共綠地,一個附屬于新城核心,一個附屬于老城核心。在這兩片核心綠地之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和岔河的交點就在我們設計的規劃區內,這個交點記載了德州城市文化發展史,因為這里是新舊城市的跨越點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個交點被設計成主入口廣場,具有慶典和紀念的意義,它的名稱就是“千年搏弈平臺”,在這里將紀念這個千年古城發生的一些大事。在廣場的鋪裝上,鑲嵌了12塊圓形的棋子,每個棋子上面紀錄一件德州城市發展的歷史故事。
[設計案例]臨沂沂河兩岸景觀規劃設計
沂河是臨沂的母親河,與沂河相關的故事千千萬萬。每個故事都很動聽,但是不可能各個去表達。但是我們抓住了一個城市文化的紀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匯口,這里的地形被當地老百姓形象的稱為是一支展翅欲飛的鳳凰,同時在四河交匯口的旁邊就是臨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墻與道路圍合的構圖就像一只負重的烏龜。在很早以前民間就流傳龜托鳳凰的神話,也許就是這種特殊的城市景觀為臨沂造就了眾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據龜托鳳凰的城市傳說,我們利用現場的濕地設計了一處生態觀光園,其中人流集中活動場地的造型就是一個鳳凰的抽象圖案,而那些濕地觀賞的木棧橋形成龜背紋圖案,人們在這里游玩的時候將會重溫這段神話。
3經驗總結
濱河帶狀綠地還會有其他不同的類型,本文結合親自設計的兩個項目總結出的一些設計方法肯定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則應該適用于全部類型的濱河綠地,那就是生態第一性原則與親水性原則,拋棄這兩項原則的設計一定會留下遺憾。
參考文獻:
關鍵字:碧水茗居;規劃設計;生態景觀
引言: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房地產業隨市民們對自己居住生活環境的注重而乘風破浪、飛速向前。高度重視居住區綠色環境,全面建設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已成為當今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為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碧水茗居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突出陜西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以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住宅小區設計在堅持以綠為主的前提下,為滿足居民健身、運動、休息、閑聊等需求,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藝術處理及技術加工,通過石料不同的色彩、體量及質感結合豐富的植物造型及色彩美化景觀。
1、概況
碧水茗居住宅小區位于西安市高新區,南臨世紀大道,東接豐華路。建筑總面積約1.6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約2萬平方米,鋪裝及道路面積約1萬平方米。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干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降霖明顯。年平均氣溫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0.4~0.9℃,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5~26.6℃,年極端最低氣溫-20.6℃,年極端最高氣溫43.4℃。年降水量558~750毫米,由北向南遞增。年日照時數1983~2267小時,年最多風向為東北風。
2、規劃設計指導思想
2.1堅持以人為本、使用為本原則
用可持續性發展的眼光,營造能夠滿足人舒適、親切、愉悅、安全、輕松、自由及充滿活力等體驗和感覺的空間。在空間景觀規劃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最符合人們需求的,充滿人情味的空間[1]。對低耗、節能、高效原則認真把握,對環境景觀服務的終極目標——健康與舒適性進行全面把握。
2.2堅持生態學原理
2.2.1以城市生態系統為基礎,注重生態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區的環境質量,維護和保持城市的生態平衡為前提。
2.2.2根據植物共生、循環、競爭、生態位、植物種群生態學、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態學原理,因地制宜地將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進行空間藝術處理,合理配置在一個群落中,有層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實行集約經營,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壯觀而能的復層混交的立體植物群落,使居住區綠化發揮更好的生態效益[2]。
2.3努力提高居住區綠化的綠地率和綠視率
改善植物的空間分布狀況,是提高綠化水平的有效途徑。運用生態園林原理,設計多層結構,喬木下加栽耐蔭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構成復層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葉面積總和,從而提高居住區綠化的綠地率和綠視率。
2.3.1在該居住區內不透水的部分如道路、建筑、廣場比例較大,而綠地面積已經很少的情況下。設計時,合理分配園林諸要素,充分發揮植物造景對空間處理的作用。
2.3.2合理安排植物、道路、建筑、廣場、水體的比例關系,重點突出植物造景,同時充分運用植物覆蓋所有可以覆蓋的黃土,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的綠地率和綠視率。
2.4努力提高物質、能量、信息的循環。
生態園林是良性循環的園林,應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在多層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過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代謝作用,實現無廢物循環生產。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種類的植物,不同深淺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質。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氣性細菌能使有機物迅速無機化,凈化土壤和增強肥力,并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結構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多種女貞、槐樹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敵數量,從而減少對危害性大的害蟲的控制,以求達到利用天敵昆蟲、鳥類、動物等防治害蟲,以生物治蟲為主,盡量少用化學藥劑防蟲,使環境不受藥劑的污染。
3、設計原則
碧水茗居景觀設計方案在布局上全力滿足使用、衛生、美觀、安全、經濟等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為前提;以滿足居民的休憩娛樂和日?;顒訛楦荆暇用裼雾睦砗托袨橐幝梢骩3];以住戶的精神生活需求為設計重點,創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
3.1強調人性化
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是為了休閑、運動和交流,因此,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散步,在綠色土地中健身、博弈、陶冶情操;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能在泥土和石縫中尋找小動物,在成長中感受童年美好的環境;老人們散步時能有個歇腳的地方,空閑時談笑風生、回味往事當年、與自然同在。因此從住宅入口,直到分戶入口,都要進行綠化,使人們盡量多接觸綠色,多看到園林景觀,可以隨時隨地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
3.2強調以植物造景為主
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發揮,主要由樹木、花草的種植來實現,因此,以綠為主是該住宅小區綠化的著眼點。目前有些設計過分強調標志性建筑,占用過多的空間建造園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綠化面積更加可憐。事實上,喬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復層種植結構,是強調以綠為主的具體體現,是增加綠量的基本保證。良好的植物景觀往往作為園林小品、甚至鋪裝、坐凳的獨特背景,通過色彩、線條、形貌、體量、質感等方面的對比突出園林小品以及鋪裝、坐凳所處的特定空間,起到點景的作用。以綠為主的另一層含義是該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不只是平面化,而是提倡“林蔭型”的立體化模式。利用墻壁種植攀緣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體生硬的幾何線條,使這部分空間增加美化、彩化效果,從而提高住宅小區的生態效益。
3.3強調創新
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其它設計一樣,要求不斷創新,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相同的設計來。該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以自然道路為主線,自然環線型主干道打破了整齊建筑群的僵化布置。自由地應用光影、色彩、聲音、質感等形式要素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及構筑物形體要素創造優美環境。水景設計在手法上將形與色、動與靜、秩序與自由、限定與引導等水的作用有機結合,使水體環繞主干道帶壯分布,形成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既改善城市小氣候,豐富了城市環境,又可供觀賞,鼓勵人們參與[4]。使得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4、設計內容
4.1設計要點
4.1.1碧水茗居屬新建居住區綠地,其景觀綠地率大于40%。
4.1.2在設計風格上,綠地內部協調統一,盡可能與城市綠地規劃協調統一。同時根據居住區的規劃,因地制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的布置特點。
4.1.3居住區綠地設計在內容設置上比較健全,同時充分考慮各級綠地的服務半徑。除中心綠地,其他綠地盡可能的均衡布置,點、線、面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還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盡可能和公共活動場所和商業中心結合。
4.1.4平面布局與立面設計①平面布局:該居住區采用均衡自由式布局,平面設計中注重色彩的處理,規劃設計中利用有色植物如紅葉小檗、金葉女貞、豐華月季、牡丹、鳶尾、鳳尾蘭等地被植物使綠地有一定的色彩變化。②立面設計:立面設計以滿足功能為基礎,與平面布局有機結合。設計中利用微地形、建筑小品、喬灌木高低及色彩有機結合、花架立體綠化等來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綠地則利用成片喬灌木、竹林等來塑造。同時立面設計也考慮到動態透視效果,以取得移步換景的良好效果[5]。
4.2設計內容
該居住區內綠地根據居住區不同的結構類型進行合理規劃,設置相應的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及道路廣場綠地[6]。
4.2.1區內公共綠地
園內布局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清晰的瀏覽路線,主要設置花木、草坪、水面、花架、涼亭、雕塑、健身休憩設施和鋪裝地面等[7]。區內公共綠地由雕塑廣場、健身廣場、人口廣場、休息廣場四大部分組成,并由環型主干道相連接,貫穿全區,使達到協調統一的景象。(1)人口廣場:以音樂噴泉為主景,用不同色彩、質感的鋪裝石材、植物棕櫚及優美音樂的陪襯下富有別致。(2)雕塑廣場:水上跑馬雕塑布置于寬大的圓形廣場中心,剛健、奔跑的動感景致象征積極、勇敢、拼搏的精神,預示居民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3)健身廣場:為滿足居民健康身需要,該區合理布設健身器材,堅持了全面、實用的原則。(4)休息廣場:以居民休息、閑聊為主,主要設置一些具有不同使用價值及功能的坐凳、博弈設施等,結合孤植樹、花架、涼亭做到景為人用,苑自天開。
4.2.2宅旁綠地
園內布局有一定的功能劃分,主要設置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設施和鋪裝地面等。(1)為合理利用綠色資源,宅旁行列式綠地在設計思想上以居民參與其中為目的,布置大量的游步道。(2)設置適當的健身器材,使的人們停留于綠色,即健身又賞景,淘冶情操。(3)以鋪裝地的色彩、質感來渲染氣氛,設置休息坐凳于其中,盡收使用功能。
4.2.3道路綠地
主要設置花灌木、高大喬木、草坪等。(1)在布局上采用喬灌木想結合的手法,富有變化而又整齊統一。(2)主干道樹種以國槐、銀杏、金絲垂柳為主,結合綠帶、花灌木合理配置。
5、植物選擇及配置
居住區綠地的植物配置是構成居住區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境,滿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游憩的要求。該居住區綠化時植物配置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8]。
5.1意境創造
園林植物是意境創作的主要素材:園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來體現。但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有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麗的芳名[9]。而且園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機體,是人們感情的寄托。該居住區綠地規劃的園林植物意境創造可歸納為幾個方面:
5.1.1利用優美的姿態
蒼勁古松——堅強不屈;青翠竹蘭——氣節虛心;傲霜寒梅——不畏、無所畏懼。
5.1.2利用豐富的色彩
色葉木——秋的聯想;白花——寧靜、柔和;黃花——樸素;紅花——歡快、熱烈。
5.1.3利用沁馨的芳香
毛刺槐——甜香;玉蘭——幽香;丁香——濃香;梅花——暗香;櫻花——清香。
5.1.4利用美的芳名
合歡——合家歡樂;桃花、李花——桃李滿天下;法青、臘梅、甜竹、馬褂木——青梅竹馬;紫葉李、紫玉蘭、紫丁香、紫荊——紫氣東來。
5.1.5利用顏色特性
紅色——具有艷麗、熱情、富貴、興奮之情
橙色——是豐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豐收
黃色——富麗堂皇,象征光輝、高貴和尊嚴、至高無上
綠色——富有生機,春天氣息,象征健康、安詳、寧靜
藍色——有安靜深遠和清新的感覺,心胸豁達
紫色——有華麗富貴的感覺,淡紫色還能使人覺得柔和嫻靜
白色——是純潔的象征,具有樸素、高雅的本質
黑色——具有堅實、含蓄、莊嚴、肅靜的感覺
5.2植物選擇
在居住區綠化中,為了更好地創造出適宜、衛生、寧靜、優美的生活、休息、游憩的環境,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和樹種的選擇,該居住區綠化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5.2.1適地適樹,采用西安當地樹種,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區域自然規律[10]。
5.2.2充分考慮綠化功能的需求,以樹木花草為主,提高綠化覆蓋率,以起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5.2.3充分考慮四季景觀及早日普遍綠化的效果,采用常綠樹與落葉樹,喬木與灌木,速生樹與慢生樹,重點與一般相結合,不同樹形、色彩變化的樹種的配置。豐富美化居住環境。
5.3空間處理
該居住區除了中心共公綠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綠地,狹長空間的感覺非常強烈,因此,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可分為:
5.3.1上層栽植的植物
銀杏、欒樹、國槐、白皮松、雪松、刺柏、大葉女貞、棕櫚、合歡、金絲垂柳、白玉蘭、紫玉蘭、廣玉蘭、垂枝櫻花、重瓣櫻花、五角楓、紫葉李、龍爪槐。
5.3.2中層栽植的植物
連翹、紫荊、紅葉小檗、小葉女貞、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紫穗槐、黃櫨、海棠、紫薇、豐花月季、牡丹、棣棠、玫瑰、黃刺玫、榆葉梅、海桐、石楠、南天竹、法國冬青、木槿、丁香、石榴、紅葉桃、紅楓、馬褂木、臘梅。
5.3.3下層栽植的植物
白三葉、鳶尾、鳳尾蘭、草坪草、鋪地柏。
5.4線形變化
由于該居住區綠地內平行的直線條較多,如道路、圍墻、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時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林冠線的起伏變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線條融進曲線,該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在植物線形變化藝術處理方面所采用突出林緣曲線變化及林冠線起伏變化的手法有:
5.4.1灌木邊緣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葉茂如丁香、法國冬青、木瓜海棠、貼梗海棠、櫻花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
5.4.2孤植球類栽植,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利用曲線型植物造型如火棘球、大葉黃楊球、小葉女貞球、石楠、法青等增加邊緣線曲折變化。
5.4.3利用條形植物如雪松、刺柏等,構成節奏感較強烈的林冠線起伏變化。
5.4.4利用地形變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構成節奏感較柔和的林冠線起伏變化。
5.4.5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樹冠構成節奏感適中的林冠線起伏變化。
5.5季相變化
居住區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環境,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該區植物季相變化主要從以下二方面入手:
5.5.1注意一年四季季相變化,使之產生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冬則翠綠常延。如櫻花園以中心略起的微地形最高處建亭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軸夾景效果。梅香園內以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來表現四季植物景觀。春以馬褂木為主附以玉蘭;夏以紅楓為主附以棣棠;秋以法青為主,并配以紅楓;冬臘梅。整體梅香園內以相互連接,既滿足了景觀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緊扣了四季主題。
5.5.2以突出某種植物特點為主,如竹園中,以甜竹為主。櫻花園以櫻花為主。楓園以紅楓為主?;蛘咭酝怀瞿硞€季節景色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現秋景為主的植物群落采用:上層:銀杏、火炬樹、白皮松;中層:紅楓、南天竹、石楠、法青;下層:鋪地柏、月季、林緣栽植草坪。其中群落上層喬木銀杏、五角楓、以金黃、紅葉色渲染秋景,連翹、紅楓、石楠、法青、紅葉小檗、小葉女貞、金葉女貞、南天竹、大葉黃楊、豐花月季、牡丹、棣棠、玫瑰、黃刺玫、榆葉梅、木槿、丁香、鳶尾、鳳尾蘭疏植于上層喬木稀疏光影之下,充實春、夏、秋景觀,火棘、石榴果實秋季之亮麗紅艷,冬季和翠綠的白皮松、刺柏又構成層次豐富的冬景。
6、結語
居住小區綠地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它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這門學問。運用生態園林的觀點,滿足居住區的功能要求,創造風景優美的居住生活環境,是我們設計者應該不懈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春林.小尺度外部空間的餓人性化設計[J].中國園林,2004,(3):64-66
[2]宋永昌.田文輝.王祥榮.城市生態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王磬巖.謝小英.林鷹.倚林佳園居住環境設計[J].中國園林,2005,(2):63-65
[4]任夢非.現代環境設計淺談[J].中國園林,2004,(3):60-63
[5]段淵古.王宗俠.曹寧.園林小品與環境的關系[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4):
[6]唐學山.李雄.曹禮昆.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6-7
[7]杜汝儉.劉管平.園林建筑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6
[8]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203-236
1.1節約型園林綠地的內涵
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資源的使用率是節約型園林綠地的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具體包括以下幾點:最大程度地提升對園林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約水、電等能源;有效地發揮和利用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用最少的成本資源創造更多的生態環境效益。
1.2節約型園林綠地的特點
節約型園林綠地的本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園林,其建設理念要符合自然生態體系的基本規律。其具有成本少、效率高等特點,主要體現在:1)節約型園林可以最大程度上節約自然原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2)對園林綠地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可以有效地提升園林綠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3)有效提高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節約型園林綠地的基礎是節約資源,提高利用率。因此,節約型園林綠地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及提高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
2節約型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的措施
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地對于能源短缺的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城市用地面積日益緊張,而又要確保城市綠化面積達到30%。因此,對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做好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是當前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地的首要任務。
2.1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要確保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建立一個園林綠地的生態模式,生態環境是節約型綠地建設的核心。例如,在設計城市園林綠地結構時,設計結果需要符合城市具有的特點。另外,要減少綠地改建的次數,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其次,規劃設計要科學合理。相關人員對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到園林周圍的環境和所在的地區等多方面的因素,應減少使用體積大的草坪燈,適當減少使用率較低的綠化物品,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土地資源。最后,需要改變綠化空間模式。在我國,立體綠化的技術日益成熟,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立體綠化技術不但能提高綠化有效率,還能美化園林綠地環境。需要注意的是,這幾點建議的基礎是要科學地進行合理規劃。
2.2正確選擇綠化植物
綠化植物種植是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設計植物種植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要確定植物品種。選擇植物品種不能盲目跟風,要選擇適合園林綠地環境氣候的種類,可以優先考慮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容易栽種和維護,也減少了成本。其次,要適應季節變化。選擇綠化植物時應適應四個季節,如果都是春季植物,就會導致園林綠地春景盎然,其他季節毫無生氣,不符合美學觀念。最后,在選擇綠化植物時,可以適當購買一些可以開花結果的植物,吸引昆蟲,從而達到一個微生態循環系統。
2.3有效發揮循環利用
所謂循環利用系統是指利用資源生產可用的產品,產品使用后成為廢棄物,進行再利用成為再生資源,這樣一個反復循環過程。在建設園林綠地過程中,應遵循減少資源浪費、對廢棄物進行再利用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對園林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在園林景觀改造過程中,可以對一些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如廢棄的設備、設施等,應有效地利用廢棄物的剩余價值,將其改造成為具有特色的綠化景觀。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廢棄物的占地面積,還可以節約園林景觀改造的成本。第二,對園林垃圾進行再利用。綠化樹木產生的落葉,還有池塘的污泥等,可以對其進行有機處理,變成有機肥料。不但清理了園林垃圾,變廢為寶,還節省了維護園林綠化植物的成本。第三,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水質可以達到園林綠化植物維護用水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園林綠地中的樹木、建筑等進行雨水收集,用來灌溉草地、樹木,也可以用于景觀噴水。
2.4運用節能技術
當前,維護園林綠化植物的手段,都是采用傳統的方法,不僅消耗人力和浪費資源,且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最近幾年來,一些農業灌溉新技術受到了各界的好評,如自動噴、滴灌等,滴灌技術不僅能自動監測植物的生長特性,還可以控制灌溉量,節約了勞動成本,還提高了效率,相比于傳統的灌溉方法,節省了大量的水資源。另外,園林綠地的夜間照明,可以選擇節能照明燈具,節約電能。
3結語
關鍵詞:視覺誘導;門戶景觀;生態景觀;鄉土樹;蒸發池
1場地分析與設計原則
1.1根據城市特點進行設計定位。通過調研分析,洛陽作為“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其交通不僅是城市運轉的載體、支撐城市結構的骨架,同時又是連接旅游供需的重要橋梁。每年四月花開洛陽,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而至洛陽城時,交通則成為判定一個城市能否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標志。擬建項目連接著洛陽市區及白馬寺、關林等重要景區,是重要交通樞紐,因此在設計時致力于把瀍河互通及周邊景觀打造成為進入洛陽區域的標志及門戶。1.2設計目標。作為洛陽的門戶,瀍河互通景觀要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標識性,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河洛文化中提煉的元素作為貫穿整個設計的主題。1.3基地分析。現場互通綠化區域分為A、B、C、D四塊,現場地形基本都是低凹洼地,為互通施工取土區域(如圖1)。A區域:現有少量植物,生長雜亂,需要清理。B區域:高低錯落,有較多建筑垃圾。C區域:為土表,適合植物種植。D區域:有較多施工垃圾,清理后才可以滿足種植條件。圖1通過對周邊場地的分析發現,瀍河互通周邊的河洛古鎮、收費站以及管理中心都為仿古建筑。因此,此處的互通景觀設計應與周邊建筑相呼應,設計風格一致,采用新中式景觀,簡單、大方。1.4設計原則。(1)經濟性原則:充分利用場地條件,減少投入,除核心景觀外,其他景觀盡量使用鄉土植物,減少后期維護成本。(2)安全性原則:在注重景觀整體觀賞效果的同時,考慮互通區苗木高度,避免植物過高帶來安全問題。(3)生態性原則:充分考慮互通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遵循人與自然的協調原則,創造出環境優美、物種豐富的綠色道路景觀。(4)文化性原則:在設計中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文化中提煉的元素作為設計的主題。(5)審美性原則:整體運用大色塊對比,強調整體性,形成舒展、開敞、明快的栽植風格。從洛陽眾多文化元素中提取絲綢之路中的“路”;唐三彩的“色”——以黃、綠、白為基本釉色;花開洛陽中的“牡丹”為設計的主題,用藝術的手法進行再創作。首先,以“絲路”的形狀,作為貫穿設計的圖案,周邊輔以牡丹紋樣,既寓意通過現代的“絲綢之路”讓洛陽文化傳播海內外,又有“花開洛陽,繁榮昌盛”之意。在設計中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文化中提煉的“路”“色”“牡丹”等元素作為整個設計的主題。
2景觀設計以行人的視線為依托
當車行視線較低時能看到周圍較多的景觀,在視線較低的地方應該設計一些相對精細的景觀,如叢植、對植、孤植景觀。車行視線較高時則只能看到樹冠,因此我們對視線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如圖2,我們以4、5兩點為例進行分析,同樣的景觀配置下,4點可以感受到地面的綠植,但是5點的視線只能看到一些喬木。根據這幾個點的標高,我們可以看出2、4、7幾個點車行視線比較好,在設計時可搭配較多低矮花灌木,可以在這個地方設計一些較為細致的景觀;而在車行視線相對較差的1、3、5、6、8處則以喬木為主(如圖2)。2.1門戶景觀與生態景觀。根據視線分析,我們在規劃互通景觀時提出兩部分:互通門戶景觀、生態景觀。門戶景觀在設計時,力求植物搭配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充分考慮四季變化,耐煙塵,植物大色塊種植,突出洛陽特色,體現文化內涵。而生態景觀形成林帶及近自然型生態群落。瀍河互通門戶景觀灌木以牡丹、金森女貞、冬青、紅葉石楠為主成片種植,組成牡丹紋樣,突出洛陽的特色。喬木則采用常綠小喬木與開花小喬木穿插配置,通過植物喬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季相色彩變化,營造出簡潔、明快、層次豐富的門戶景觀效果。生態景觀采用自然群落的搭配形式,以常綠喬木為背景,觀花類小喬木為點綴,形成林帶及近自然型生態群落。2.2生態景觀以鄉土樹種為基礎。由于生態景觀一般都比較靠后,作為背景樹。因此,在設計時,可以選擇當地樹種,如重陽木、欒樹、白蠟、銀杏等。這樣便于以后的綠化管理,同時也節省后期的灌溉成本。2.3地形設計。經適當地形改造,一方面便于雨水集中收集,另一方面也利于綠化植物生長,便于造景,消除過高林冠線。在綠化設計時,也考慮了地形對植物選擇的影響。結合現場地形以0.5%到0.6%的坡度、坡向四周排水溝,低洼處利用現場地形設計留有蒸發池(如圖3)。在暴雨時有利于把道路上的水排入蒸發池內,缺水時期也可以用蒸發池的水進行灌溉,這樣既節約了灌溉成本,又能形成一定的小氣候。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