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19:21:41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視頻教學語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念;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1―0079―01
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翻轉課堂”已經被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作為“翻轉課堂”的前提和關鍵“教學視頻”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反思農村語文教學的實踐,筆者發現,在實施“翻轉”的過程中,有種種因素制約著“教學視頻” 的制作,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給農村語文教師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一、應用教學視頻的現狀與困境分析
1.受諸多因素影響,自己制作教學視頻的語文教師并不多。翻轉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自行設計、錄制教學視頻,供學生在授課前了解主要學習內容,授課后復習之用。這不僅要求教師會錄、能錄,還要求錄制的視頻結構合理、條理清楚、聲畫清晰、互動性強、有吸引力。而我們實踐中的“翻轉”是什么樣的呢?大多數教師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者上觀摩課時“裝點門面”(課前對教學重難點布置預習)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只要是用得上的,“百度”復制粘貼,“拿來”照搬套用,這樣的“視頻”由于不顧學生學情,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學視頻只圖形式精美,實用性不強,不重視教學效果。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教學視頻能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向學生傳遞信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信息網絡環境。它的教學目標明確,畫面清新流暢,能夠突破重點,凸現難點,給學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多數的教學視頻只是知識點的簡單再現,檢測題型的重復“堆積”。
3.教學視頻缺乏完善和更新。教學視頻并不是一旦制作完成便可一勞永逸,對所有學生都適用,即使講授同一門課程,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也要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分別組織教材,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自行錄制的一些教學視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要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性錄制多種版本的教學視頻,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4.教學設備資源匱乏,優秀視頻數量少。在現實的教學中,年青的語文教師都會制作比較簡單的 PPT課件,會一些PS、視頻、插音樂,下載圖片、MP3,但要自己錄制視頻,也還有實際的困難。農村學校由于設備資源的制約,缺乏錄視頻工具(如錄像機等),況且制作視頻還需要一定的精力時間和技術支持,這使許多教師“望而生畏”,“畏而止步”,空有想法,沒有做法,影響著教師制作“視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精美的”、“實用的”教學視頻不多。
5.視頻設計程序化,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一些視頻軟件,科技含量高,被一些教師引入了課堂,一方面由于制作者的視頻片段程序化,沒有開拓性,啟發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另一方面執教者受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任其大行其道,結果收效甚微。每一位授課者都清楚講課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視頻”的主導地位,來聚焦學生的目光、注意力和求知的欲望,要通過教者的語言、動作、表情與課件的圖、文、聲、像結合,達到和諧統一。如果僅僅靠一些軟件的自動播放來達到提高學生聽課質量的目的,顯然不合時宜。
二、教學視頻運用策略與出路
1.轉變觀念,順應課改潮流。面對新課改提出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提倡:“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應新課改要求,轉變觀念,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掌握基本的制作和操作教學視頻的能力。
【關鍵詞】:熏陶,感染,滲透,人生理念,人生觀。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教師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語文教師更是責任重大。我近幾年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深切體會到在滲透思想品德的過程中,不能進行空洞的政治說教或牽強附會,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使蘊涵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和一系列教學活動,有意識的給學生以暗示、熏陶、感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如《“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思想性很強,重在引導學生心臨其境地感受哈爾威船長衷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因此,我在教學時,把研讀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了感受哈爾威船長這個人物形象上。試想,當我們面臨生死抉擇時,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爾威船長一樣鎮定自若地指揮他人脫險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把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滲透點和德育滲透點定位在感受船長的人格美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授課時分三步: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第一次尋找“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內涵”的挈合點。然后,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圍繞問題“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找到文中重點語句進行理解,適時滲透人物對話描寫的作用。最后,探究質疑,升華情感。對于五年級的學生體會哈爾威船長“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很容易的,但對哈爾威船長的“忠于職守”可能不太理解。再有課文的最后一句“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學生理解起來也有難度,教師應適時引導?!爸矣诼毷兀男凶鋈酥馈?,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哈爾威船長的高貴的品質。忠于職守,主要表現就是全力救人;做人之道,主要表現就是在救人中所體現出來的人生理念,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對婦幼這些弱勢群體的保護,徹底的忘我,與事業共存亡的精神等等。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高度。這既是語文教學,又讓學生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中,還應該注意用含蓄的方法對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產生迅速的影響,幫助小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講授《想當一棵樹》這首現代詩時,我有意在開場中設下懸念:有人想當一棵樹,這是為什么呢?以此激發學生們探究新知識的欲望。然后讓學生反復讀詩歌,找到詩歌的四個關鍵語句:“想當一棵樹,先要學會它的沉默?!薄跋氘斠豢脴洌纫獙W會它的姿態?!薄跋氘斠豢脴?,先要學會它的雅量?!薄跋氘斠豢脴?,先要學會它的幽默?!币皇羌由顚υ姼璧膬热莸恼w感知,二是加深學生對詩歌中所闡述的樹的特征的感知,三是找到了這四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最后,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說說大樹的“沉默”、“姿態”、“雅量”、“幽默”分別暗喻的是什么,啟迪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腳踏實地、默默奉獻、頑強不屈、正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長城在我心中》一課,文筆精彩,詞匯優美,是教育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長城的極好范文。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感悟長城的巍峨壯觀,認識到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激發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堅強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贊嘆,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人文教育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快速增長的發育期,思想隨著身體與智力的開化也逐漸清晰、活躍。由于特殊的生理期導致學生受外界的影響較大,并且出現叛逆心理。為了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個正確引導,培養和塑造良好的品德,大部分中學開展了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程主要是以教人、育人模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參與。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學教育吸收了外國先進的教育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了人文教育,這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可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使教師可以及早發現學生心理的問題和思想上的困惑,通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關心學生內心的感受,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名利與榮譽。
一、人文教育的含義與作用
人文主義始于西方,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思想體系,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圍繞人性和人的價值的體現,實現人性的解放、自由與平等,重視人的社會意義,關懷人的精神生活。而人文教育則是基于人文主義的基礎上,承認人的核心地位,尊重人的本性,關心人的多元社會需求。通過人文關懷與教育,推動人性差異化、特殊性、獨立性的發展,實現人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滿足。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人文教育體現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育學生涉世做人的原則與道理,儀禮的要求與標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實現人性的尊重,使其真正了解人生的意義。人文教育不僅是現代思想教育的一種技能,更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培養需求。
二、中學思想道德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1.人文教育應以學生為本。傳統的思想道德教學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學習吸收為輔,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模式死板、機械、被動,而人文教育以學生為主導,將情感融入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得到情感的認同和品德的熏陶,形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從而理解地學習與交流,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人格潛力。思想品德教學課程要向學生灌輸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的責任感,將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自我發展作為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2.注意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所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中學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師德與師資,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較高程度的文化素養,通過言談身教的形式給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的心理困惑做出解答。因此教師首先應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激情,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和開闊的心胸。其次,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可以辨清世間的真假、善惡、美丑,發揮良好的思想導向作用。第三,應該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視野,不斷地加強學習,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基礎上,教書育人,更好地培養學生。
3.改變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思想道德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強化知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打開心扉,形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模式,疏解學生內心壓抑的情緒,展現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從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疏導,促進學生人格的正確發展。同時還應該改變當前思想道德課程給數理化、語數外等主體教學科目的輔助地位,真正實現技能培養和道德培養相結合的綜合素質培養,減少重技術輕思想的教學弊端。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從提高學生自我體驗的文化蘊涵入手,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知識的沉淀,使學生最終實現自我的思想認知升華。
4.豐富人文教育內容。中學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應不斷得到豐富與完善,包括人文主義教育、人文學科教育、人性化教育等多個方面。人文主義教育就是倡導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與力量的發揮,要求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培養學生廣博的知識、身心的健康、多才多藝。人文學科的教育就是包含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社會學科內容的學習,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對學生起到人文素養和內涵的積淀,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性,全面教育發展,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人并實現其全面的價值。
總之,人文教育體系是涵養人文精神、心靈疏導、知行統一、提升人性境界和文化內涵的大工程。而中學思想道德教學的人文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培養從適應社會發展入手,樹立貢獻國家、回報社會、善待自然的觀念,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積極引導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游學軍.對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2]高香梅.淺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年第11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道德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51-01
“文以載道” 高度概括了文學與思想道德之間的密切關系,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準確地解釋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在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這幾年中,我深切體會到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設是完全可能做到并且能夠做得很好的一項工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作用,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學生。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币虼俗鳛橐幻Z文老師,自己首先要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在工作中,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在教學中感染學生。一個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的教師,自己的行為也會對學生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列寧曾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比绾问箤W生樹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這個堅定的信念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首先,我們可以利用五千年燦爛中華文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介紹了我國古代的表演藝術、雕刻、繪畫、印刷、建筑藝術,有的介紹了我國現代科學的發展及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中國的文明史可謂光輝燦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利用這些例子,通過講解、提問、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寫,加深對祖國燦爛文明的認識,使他們為偉大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其次不少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英雄、先進人物的文章,可以激發學生從思想上欽佩課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覺地學習英雄們那種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與這些民族愛國英雄的思想產生共鳴,使他們在對英雄人物的敬慕中產生愛國主義情操,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再次語文教材中不少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等更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精品,我們應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思想素質和語文素質兩方面都得到提高。
一、積極影響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中小學語文教學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語文教師必須研究影視作品對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合理引進,使之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1.利用影視作品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較多的中外名著節選。一般來說,品讀文學作品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品味語言對故事情節、人物外貌、語言、心理、矛盾沖突、環境描寫有所認識,把握并體味小說的意蘊與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師可以在文字解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視覺性解讀,即通過影視作品的欣賞來加深理解。
2.利用影視作品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寫作素材
影視作品作為學生文化生活的有機部分,備受學生的關注。寫作課可以利用影視作品這一資源,引導中學生關注生活、把握時代脈搏。可以把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節、細節的敘事技巧及結構的章法都可以借鑒到學生的寫作教學中。如果我們的作文能在這“真實、思想、創意、文采、換角度”幾方面考慮,一定會打動人心。生活、閱讀是寫作的源泉,中學生喜愛的影視作品也是他們寫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導學生寫影視評論文章等。
3.利用影視作品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影視藝術是一種語言性很強的藝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如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鑒賞能力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活動越來越多,對人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谡Z交際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通過自身實踐運用才能逐步實現。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教學外,還應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實踐,走向他們所喜愛的影視作品,甚至可以與同學進行對話、爭辯,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交際能力。確立話題時,應考慮到話題的價值、現實意義、難易程度等因素,以便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熱烈的交流氣氛。
4.利用影視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好的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識的增長、眼界的開闊和心靈的愉悅,從而受到以美感為前提的特殊的啟迪、教育。影視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藝術質量方面存在著優勢。如《開國大典》、《任長霞》、《亮劍》、《英雄》、《十八歲的天空》、《三國演義》、《西游記》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優秀影視作品。引導中學生觀看、欣賞、讀解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好的影視作品是一座充滿魔力的橋梁,把學生引向文學的殿堂,引向無限廣闊的審美鑒賞的天地。
二、消極影響
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功,如果過度引用影視資源,忽視學生這四項基本能力的訓練,那么語文課就變成了單純意義上的影視欣賞課。一節課中如果引入的影視資源過多,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完全沒有精力再去體會文本的深層意義。
另外,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力會受到極大限制。文學語言本身形象生動,能喚起學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間要遠遠比直觀的影視廣闊得多,豐富得多。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產生豐富多樣的理解,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方式,對學生個體的審美能力和行為個性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在播放電影的過程中,學生總是興趣盎然,但學生的興趣僅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他們的閱讀興趣還沒有真正調動起來,在文字面前沒有形成對文字的感覺,即語感并沒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尤其在詩歌的講授上,這一弊病就表現得較為突出。詩歌是用精煉語言去表現豐富內容的,這種內容是需要自己去體會、添加的,如果用圖畫去講解詩歌,學生對圖畫一覽無余,對含蓄美的詩歌失去自己的想象,學生的想象能力就會縮小。因此,展示影視作品不能代替閱讀主體的想象,觀看電視劇不能取代閱讀文學作品。
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獲取經濟利益,影視作品中也充斥著厭學、出走、比闊、賭博、暴力等內容,對中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由于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閱歷尚淺,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師進行正面引導。對一些格調不高的、有害的影視作品,可結合語文課進行影視欣賞指導??砷_設影視藝術講座,提高對影視作品的辨別選擇能力和對影視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讓他們遠離庸俗淺薄的東西。
三、教師要適時適度用好影視作品資源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師對影視作品適時適度的利用,將會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重要作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既要有開闊的文化視野,又要講究相應的策略方法。
1.引入影視資源要注意實效性原則
面對著良莠不齊的影視作品,教師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取適當影視資源用在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不能脫離教材和學生實際,只有所選的影視資源符合教學要求,與學生的經驗契合,才能引導他們采用審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維方式來審視作品。
2.文本與影視作品對比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體驗式;教學活動;問題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會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去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初中學生文學修養水平的提高。文學作品,是語文學習內容中學生較為喜歡的一部分,引導學生閱讀具有文化涵養的文學作品,加強學習體驗,有利于課堂效益提升。
一、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中實施的困難
(一)文學作品角色體驗不足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大多數教師仍然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量,教師會將文學作品視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利用文學作品去教語言,忽視了學生的體驗。在文學作品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仍然利用總結中心思想、分段與找關鍵句、總結各段內容的方式分析基礎知識。教師沒有重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沒有關注學生的角色體驗。
(二)文學作品情境體驗不足
文學作品一般具有較為形象的情境與豐富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的內容與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美。然而,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很少利用文學作品中的情境實施教學,也沒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感悟文學作品傳遞出來的哲理、體會文學作品人物的情感變化。不重視學生的情境體驗,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無法滿足學生閱讀學習的需求。
(三)文學作品體驗深度有限
深入體驗文學作品,是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活動主體的必要方法。在初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中,初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事件與自己的個人經歷聯系起來,產生共鳴。
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中實施的方法
(一)重視文學作品教學中的角色體驗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過程中自己的傳授與學生的接受,還要關注學生的體驗。特別是在講解文學作品時,教師要將文學作品中的角色賦予學生,給學生角色扮演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輪流進行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學習體驗感的加強,不僅能夠在無形中獲取語文學科知識,還能夠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產生互動,豐富個人經歷。
比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將學生分成皇帝組、騙子組、大臣與群眾組、小孩子組。讓不同的小組針對小組確定的角色進行分析,與文學作品進行互動,就文學作品內容討論。之后,從每個小組中挑選一位,組成課本劇小組,設計臺詞,實施表演。
(二)重視文學作品教學中的情境體驗
創設必要的情境,對于體驗式教學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落實十分重要。加強學生的情境體驗,需要教師重視情境創設,保證情境創設的質量。情境體驗活動的開展不能只限制于一個兩個文學作品,而是要針對不同的文學作品創設不同的情境,利用情境,培養學生感受能力。情境創設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利用音樂、圖像等元素創設情境,會提高情境的吸引力,有利于學生融入到情境中來。
比如在講解《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戰亂的視頻,在戰亂中給學生講課。在真實的情境中,將《最后一課》的內容與真實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文學作品中師生的心情,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加深文學作品教學中的體驗深度
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個人經歷,在文學作品的學習過程中,他們能夠與文學作品中的人與事產生共鳴。要加強文學作品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活動的探究性,教師要幫助學生加深體驗的程度,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具有愉快的語文學習經歷。
比如在講解《安塞腰鼓》時,教師要促進學生與作品內容進行互動。《安塞腰鼓》的內容是陜北的民俗,這樣的內容往往可以喚起學生對個人旅游經歷或者家鄉的回憶。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感受,促進學生文學作品學習體驗感的加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體驗式教學活動引入到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需要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積極創新,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一同創新,讓學生去體驗文學作品中的角色與情境,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與文學素養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莊文英.初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探討[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4:25
[2]趙靜.初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J].好家長,2014,52:37
一、明確目的與要求
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個性的培養、注重人文精神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魯迅作品中,無論是對人物性格特征的描述還是篇章結構的安排,都恰到好處。通過人物性格和事件的分析,既可以凸顯作品的鮮明立場,又可以深刻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和獨立人格。另外,魯迅作品的文字表現能力極強,是提升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有力助手。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在講解魯迅作品時,應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在新課標指導下,注重學生人文精神、探究精神、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注重語言的賞析
魯迅作品語言結構分明、內涵豐富、立場較為鮮明,因此教師需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魯迅作品內涵。魯迅作品如同一個巨大的迷宮,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就會迷失在迷宮里,無論是作品價值還是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學生都無法了解與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關注的目光放在魯迅作品語言賞析方面。作品語言帶有作者的情感,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可以體會作品的不同思想和情感。魯迅作品的語言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在賞析和探索時應全面系統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在引導學生賞析魯迅作品時,應綜合考慮作品內容、作品時間、對象等要素,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同時品味作品所表達的意境美和含蓄美。站在作品語言形式角度來講,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帶領學生一起品位和探索魯迅作品的深刻內涵和語言美,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賞析中感受學習魯迅作品的樂趣,并在體驗作品的同時愛上魯迅作品。
三、注重文本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