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01:08:15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研究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師范生的科研意識主要指的是他們在主觀上有沒有開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對教育教學中問題的發現與探究,其主要體現在學生論文的選題上,教育研究類論文的數量,往往體現出該院(系)整體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逐年下滑的同時,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師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偏離培養“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目標。以韓山師范學院生物學系為例,本文對近三屆(2010屆-2012屆)師范類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情況作了簡單統計:近三屆的師范類畢業生總共有340人,在論文選題上選取教育研究類的共有25人,占三屆師范生比例的7.35%。因此,從整體而言,其學生的教育研究意識還是相當薄弱,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善于發現與探究,缺乏對教育研究的興趣與愿望。
1.2教育研究素質現狀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質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具有及時發現、科學分析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收集資料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5]。但目前很多師范生,缺乏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必應具備的教育研究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表現在有的論文中心論題不突出,論文結構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邏輯層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缺少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資料,沒有寬闊的資料收集來源,且引用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
2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強教育研究類論文指導
盡管不少高師院校十分強調要提高師范畢業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勵并加強師范畢業生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以致在選題上,一邊倒的全是學科專業研究類課題,嚴重缺乏學科教育研究類課題。其主要原因有:1)學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經費只有區區幾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沒有),要對師范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訓練,的確有點困難;2)傳統的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上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現象;3)在校師范生缺少教學實踐經驗,盲目地進行教學研究,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流于資料堆砌的現象,而進行學科專業類畢業論文,他們都有??煞?有的甚至做做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再將同類例文的數據修改并將其注釋略作改動,即可成為自己的畢業論文;4)在高師院校中,老師缺少面對中學的專業教育研究類課題,大多數的教學改革課題都是針對高校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5)許多老師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所給的課題基本都是該教師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項目中的子課題,學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們的課題研究,故而大多數老師不愿帶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顯然,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教育研究型”師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師范學院應以培養“教育研究型”教師為目標,及時地調整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畢業論文上,應加入、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指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努力培養學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養,為其從教后的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基礎,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
3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針對畢業論文是對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接下來本文探討如何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以達到提高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學系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3.1畢業論文方向內容改革
擴大師范生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加強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鼓勵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要求。對有能力帶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老師做出硬性規定,規定其至少帶4位學生做教育研究類課題,而對每屆師范畢業生硬規定至少要有50%的學生做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有的學生要考研,因此其畢業論文方向可選學科專業類的)。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面對中學的教育研究類課題,自主發現問題并作出選題方向,盡可能滿足自身作為一名未來教師的需要。
3.2畢業論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畢業論文絕大多數是學科專業類論文,因此其論文形式比較單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種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已無法滿足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應拓展畢業論文方式方法。師范生在撰寫畢業期間,應積極地走出實驗室,到教學一線去開展畢業論文,學校為此應該多與中小學合作,建立長久的見習實習聯系,讓學生能在做畢業論文時,有學校可去、有對象可研究,學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開展研究。鼓勵學生在教育見習和實習中開展畢業論文,實習中或見習的學生就是師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對象(在我們從業之前)。在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將課堂所學的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積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可以將制作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優秀教具作為畢業論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數的說明。優秀的課件、教案或教具,不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內涵,更是學生對課程深入了解與剖析的體現,只有具有較好較強教育研究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展開思維,制作出新課標改革下適用于面向新時代學生中學課程教學的課件、教案、教具。因此,應鼓勵學生針對中學課程教學,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制作相關優秀課件、教案、教具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的成果。對畢業論文成果是課件、教案形式的,應以一定章節的課程量制作。而教具應是以某一知識框架內的所有相關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質的要求下,對量進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給學生逃避進行其他繁難畢業論文提供便利或途徑。
3.3畢業論文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畢業論文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畢業論文考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完成初步的畢業論文初稿后,經指導老師審查,再進行相應的修改。而以非論文形式作為成果的畢業論文,也由指導老師審查,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意見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對于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由學科的資深教授組織團隊進行審核,再給予評價;而教育研究類的論文應由從事教育研究的專業教師進行審核并給予評價。從而確定優秀畢業論文的選取與確立。除此之外,在答辯方面,對每種形式畢業論文的答辯,應由相應資深教授主持并當任答辯審核員,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畢業論出審核考察并給予建議和補充,尤其是教育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更應如此,學生可通過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和所給的建議作進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為畢業論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對教育研究的進行。
3.4畢業論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進傳統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從院到系再到導師,再由導師到學生,建立“院-系-導師-學生”四者于一體的管理模式,相鄰兩者相互監督,導師應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和指正,學生應多向導師請教與探討。每篇畢業論文,導師應不低于10次指導次數,做畢業論文期間師生見面不低于10次。學院(系)應對參與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的學生給予經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發揮,為學生聯系中學以便開展研究。對教育研究類畢業論文在政策上也應有所傾斜,放寬學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優秀畢業論文名額和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研究,選擇教育研究類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為其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鋪墊。
關鍵詞:藝術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的作用早已被人們所認識,而作為行業院校的民航類院校的藝術教育也正在發展當中,而在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問題亟待解決,提高藝術教育質量,提升民航高校學生藝術教育水平是提升民航軟實力的有力手段。文章對民航院?,F存藝術教育狀況進行分析,提出了解決民航院校藝術教育存在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藝術教育;民航類院校;藝術教師
作者簡介:龔婷(1984.8-),女,重慶萬州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講師,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與藝術教育。
胡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提高民航服務質量,提升對外窗口形象應該從民航院校開始抓起,而藝術教育成為重要的途徑和手段。
一、民航類院校藝術教育現狀
民航類院校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業院校,如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一種是綜合類大學所開設的民航類專業。這兩類大學在開設藝術類課程情況從師資、教材、科研等教育資源上是完全不同的?,F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為例進行說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與大多數行業院校一樣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不光在公共藝術課程開設上有一定難度,在公共人文類課程的開設上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是建立在空乘專業所擁有的師資上的,而空乘專業的教學從以前的服務為主轉向客艙安全,課程設置主要有客艙安全管理、航空英語、口語、形體、語言等構成。首先是形體,從課程名稱上可以看出與舞蹈藝術是有區別的,形體是以塑形,保持體形、體態、體貌為主,以正確的坐立行走為教學內容。由此看來,這和舞蹈藝術還相差甚遠,正確坐立行走是舞蹈藝術的基礎,協調的肢體是舞蹈藝術進入情感表達的基本條件,舞蹈是通過肢體表達能夠傳情達意的藝術。
再者語言藝術,語言在空乘專業的學習中分為了上下兩冊,上冊為普通話,下冊為客艙播音技巧。標準的普通話是得以順暢交流的前提,是表達的基礎,僅有標準的普通話在語言藝術中是遠遠不夠的,在下冊的客艙播音技巧中,對于播音中的內在表達技巧和外部表達技巧要求簡單,只是對客艙中常用廣播詞進行講解和練習。而當播音成為播音藝術的時候,是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二度創作當然是對文章進行加工,而不僅僅是讀字,是要讓平面的字立體為有聲語言,在播音中融入情感和播送者的理解??粘藢W院的相關藝術課程的教師,是接受本科或研究生藝術教育的畢業生,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受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所限。教師長期所教授的是基礎的、循環往復的課程,因為空乘學院特殊情況,學生在校時間,除節假日外,正式行課只有一年半,三年的課程壓縮到一年半時間,這使得教師超負荷運轉,最多的教師一周有30余節課。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教師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教學上失去了原動力??粘藢W院相關藝術課程教師面臨的問題一是上課負擔重;二是教學內容基礎;三是因為上課負擔重失去了藝術創作的時間和深入挖掘課程內容的時間。教師自己本來的課程任務難以完成,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就更加困難。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有幾個特點:
1.學生部分是藝術愛好者,也有部分是抱著修學分態度的,在課堂上形成的氛圍是學生對老師所講課程沒有興趣;
2.上課時間為晚上,白天的課程緊張,教師不愿晚上繼續上課;
3.學校為工科類院校,在科研上對于藝術類課題不夠重視,教師對于理論研究失去了興趣;
4.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是以培養興趣為主,大量為鑒賞課,理論課,在備課上不同于平時上課,增加了教師工作量,讓平日工作量本來就大的教師更是不堪重負。
二、民航類院校解決藝術教育困難途徑
1.加強藝術教育師資力量。要開設藝術課程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問題,教師是課程開設的基礎,是藝術氛圍的營造者,從某種程度上說藝術類教師的藝術造詣決定了學生的藝術修養。藝術類教師分為兩個方面的教師:實踐類教師和理論教師,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有不同,實踐類教師,如形體教師,對于自身的形象、形體應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而理論教師則是能將藝術史、藝術理論知識深入淺出、融入自身的理解進行傳授。
體育教育應配合學校教育,致力于解決人類更好地生存這一新課題,使體育教育更好地為滿足人類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類生存狀態服務。
1體育教育與人類生存需要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深刻地揭示出人類自身需要的本質。人類五個層次的需要與人對體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著內在的聯系。這是體育教育本質功能的表現,無論是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尊重的需要,還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與體育教育有著廣泛的聯系。
人類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以滿足自身外,還有人類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觀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們的生存條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決定的生存狀態的影響和制約。人類如何生存發展,這就需要解決人類怎樣掌握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形成各種本領,養成良好習慣等。體育教育應在解決人類所需的這些實質性問題上發揮出自身應有的獨特作用。從目的來看,體育教育應是為人類身心健康與人的發展服務的;從過程來看,應是一種有效地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體育以及衛生保健常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教與學的過程;從內容來看,應包含有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各種生存能力的形成與提高的內容。
我們不僅僅在理論上認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屬性,而應在身心教育的實踐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屬性的身心培育活動。那種在實踐中單一的運動性和活動性用來達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簡單地看作也是一種體育教育性質活動的觀念是錯誤的。這只能反映出我們某些體育教育工作者在認識體育教育本質問題上,還存在著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僅僅看到了體育的特殊性,沒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們知道,當嬰兒開始伸展四肢,幼兒開始學習走路時,表明每個人都具備基本活動的能力,它僅僅是運動的原始狀態,包涵了體育運動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這還與嬰兒自發的本能需要有關,并未構成內涵深刻而豐富的科學性體育運動。它的本質理應是讓人們通過一般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去掌握知識、技能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去學會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必備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體育為人類生存發展服務的終極目的。
體育教育過程應是一種理論、實踐、再理論、實踐的過程。需要把握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以及體育衛生保健常識和技能運用于體育運動實踐和人類生活實踐中去的,這是體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與人對體育教育的需要有著多方面的聯系。隨著社會的進步,體育(廣義)功能也在不斷拓展,這種拓展又意味著體育教育與人們社會生活方面的聯系日益加強,意味體育教育在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上,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在不斷地延伸。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育發展中,充分考慮到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融通、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與長遠需要的兼容等問題。從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趨勢看,我們學校體育的著眼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導鍛煉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等方面上來。其中,使學生學會和掌握各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各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無疑對于學生適應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體育教育在人類生存能力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體育教育過程包含著兩個重點,一是人的內發性自尊、自強、自愛、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而體育教育則可通過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和實現。
傳統體育教育注意力僅僅局限在發展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上,忽視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要學會生存,在體育教育中就不能僅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為滿足,還必須從廣泛的領域,培養他們適應未來新生存環境的各種能力,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生活需要的現代人。
事實上,正確的走、站、坐、臥的姿態,良好的作息和飲食衛生,用眼和腦的衛生常識;游水能力;各種自我防衛技巧;防火常識;基本的運動創傷救護常識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識等體育衛生保健的內容,都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緊密相關。
由此可見,體育教育的目標應是長遠和近期目標的統一,今后大、中、小學校體育教材內容應是豐富多樣的、有效實用的。
3未來體育教育對人們生存方式的影響
【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
對于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而言,畢業論文是其畢業前的必需環節,同時也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設計進行綜合考核的一項活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自身專業素養。慶元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而言,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工作,以此推動本行業、領域以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某種意義來講,畢業論文是遠程開放教育中的重要環節。
一、對學生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明確畢業論文寫作觀念
對畢業生進行論文寫作這一階段而言,明確畢業論文寫作觀念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特別注意的是本次畢業論文是開展遠程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業水平以及研究方面的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性的檢驗,還是對學生對所學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且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兩者相結合,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際中去。與此同時這部分內容還需要專業教師在其中起到指導性的作用,所以學生若能夠認真聽取指導教師對自身畢業論文寫作提出的意見,在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專業思維,同時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方面也有積極性教育意義。
(二)認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
本文所講的文獻資料,具體指的是與遠程開放教育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與其所選擇的題目相關聯的專業書籍以及學術論文等,對于學生而言,在進行實際論文寫作時,重點就在于全首位了解和掌握與選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做到融會貫通。而對于這些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檢驗,則需要學生做到的是多多關注近年來與本次選題相關的一些學術論文。通常來講,若刊載學術論文期刊級別越高的情況下,則說明該論文期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以及權威性,通過這種類型的論文期刊,特別是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而言,其中的統計年鑒、調查報告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之后的問題分析方面以及畢業論文撰寫方面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基于以上,學生應該通過教師在其中的指導,在有限時間對文獻資料進行針對性查閱。
(三)積極聽取教師對論文提出的意見
畢業生在進行畢業論文選題以及論文寫作時,若沒有指導教師在其中的指導,光靠學生自己是很難完成的,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論文選題開始主動與指導教師就本次畢業論文寫作進行溝通,通過溝通征求教師對自身進行論文寫作的意見,學生聽從教師提出的意見并改進。就整個論文寫作階段而言,學生遇到的寫作困難以及問題都要積極與指導教師聯系,通過教師指導來完成并解決問題,若出現因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困難或問題沒有辦法妥善解決的情況下,也應盡最大可能將困難與問題對畢業論文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小。
二、對教師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認真履行作為教師應做的工作職責
對于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而言,其最重要的就在于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合理行使自身作為指導教師的權利。(熟體而言,指導教師的主要職責就在于對畢業生寫作全過程的指導,對畢業生所寫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論文結構、文字質量等多方面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同時還要對學生論文定稿的指定位置簽署自身對該論文的評審建議內容。從整體上來講,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全過程中,主要從論文選題、論文初稿、論文終稿以及論文答辯四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指導,確保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符合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要求,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二)指導學生對本次論文寫作的合理選題
所謂選題,就是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對本次論文寫作的選擇以及需要進行研究的學術問題提供幫助,也可以選擇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需要進行解決的問題或矛盾等?;谝陨?,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盡可能貼近當下實際生活中或工作中的熱點、難點等方面的問題。就經濟管理類專業而言,例如題目《淺析企業領導如何在管理中實現有效授權》在寫作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如題目《當前中小企業如何在發展中留住人才》的寫作范圍比較廣。對于以上幾種論文選題,指導教師應結合當前實際對學生論文選題進行一定的制止和糾正。例如題目《A市XX企業對員工績效考核的分析與改進策略》這樣的論文題目比較清晰,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兩者進行有效結合的選題。
(三)定期進行經濟管理專業的論文指導
對于遠程開放教育的論文指導教師而言,需要明確當前院校對學生畢業論文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求其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進一步補充與專業有關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知識;即使非本人研究的領域專業知識,也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只要這樣,才能在之后學生畢業論文上提供比較全面的、深入的指導?;谝陨?,這就要求論文指導教師對本專業具有權威性的核心期刊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對于經濟管理專業而言,主要有《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等期刊,同時還要對當前各大行業、政府機構等的最新經濟動態以及數據有基本的了解,以此為學生畢業論文寫作起到指導作用。
三、對教學組織者方面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的要求
(一)對學生進行培訓
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期間需要的資料收集方法,應培養學生積極運用當前信息化手段,對于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而言,因其在圖書館進行文獻資料查閱的時間比較少,這時候可引導學生通過中國知網等學術論文數據庫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和下載,以便于學生在之后論文寫作中借鑒使用,作為班主任、管理機構等教學組織者,應積極培養學生對電子資料的下載和使用能力,引導其訪問各大高校、省級等電子圖書館,以此來將遠程開放教育的特征展示出來;除上述網絡收集文獻資料,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方式,針對學生自身論文寫作中的問題,例如寫作提綱,寫作觀點提出等方面內容開展調查。
(二)對指導全過程的監控
就遠程開放教育本身的教育特征而言,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空間分離狀態,學生很容易因論文寫作期間某個困難點而放棄寫作,教師因此放棄指導,而這也就從側面對遠程教育組織者提出了挑戰難題?;谝陨?,為有效保證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克服困難,完成畢業論文寫作,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指導全過程的監控,通過監控的方式來幫助指導教師與學生解決其在論文寫作期間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定期與指導教師、學生進行聯系,明確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對此遠程開放教育機構應對畢業論文寫作建立全過程的長效監控機制,并將其提升至對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質量以及社會聲譽方面的影響中,以此來不斷完善畢業論文質量保證機制。
(三)對管理制度中提出的要求嚴格執行
關鍵詞:經管類學科;雙語教學;探索
在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雙語教學正是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把高校素質教育推向前進的又一個新舉措。
一、雙語及雙語教學的界定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Apersonwhoknowsandusestwolanguages.Ineverydayusethewordbilingualusuallymeansapersonwhospeaks,reads,orunderstandstwolanguagesequallywell(abalancedbilingual),butabilingualpersonusuallyhasabetterknowledgeofonelanguagethanoftheother.
(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優于第二語言的。)
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也叫雙語教育,“雙語教學”的概念問題,一直眾說紛紜,至今為止,國內外有關雙語教育的界定不下幾十種。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
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
(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我國學者呂型偉認為“雙語教學”不一定就是兩種語言教學,它是用兩種以上語言進行教學的統稱;王本華認為,“雙語教學”就是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應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的教學,是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強化英語教學;華東師范大學雙語課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斌華教授把雙語教學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認為廣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兩種語言的教育。狹義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某門學科或課程內容的教育,并指出,我國目前開展的雙語教學基本符合狹義的雙語教育的界定,即學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用外語(英語)傳授某門非語言學科的教學。
目前,我國高校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是英語,所以,對雙語教學的界定是:“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的學科教學。
二、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雙語教學的實踐工作,其中一些重點大學的雙語教學開展的更早。有些學校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臺相關雙語教學的指導意見以前就開始了雙語教學的試驗工作,比如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還有一些走得更遠一些,他們已經在某些課程中已經開始全英文教學與雙語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將國際貿易課程開設為全英文和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模式,特色顯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都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于雙語教學,在教材選用上已有相當成功的實踐。
其他非重點的普通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起步較晚,大多數處于試點階段,而經管類專業課程則成為試點的重要領域。以紹興文理學院為例,盡管其合作辦學項目早在1999年已經以經濟管理學院為基礎開始運行,但全院性的雙語教學試點工作2003年才全面展開,目前還處于磨合階段。學生才剛剛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些課程的雙語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如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中,由于沒有進行英語水平的篩選,男女生英文水平極度不平衡,大部分女生認為雙語教學的效果很好,但大部分男生卻認為效果不佳,這對雙語教學的整體效果不利。
另外,調查結果表明,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非重點院校,雙語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有些學校只是選用英文版的教材,而教師的教學基本上用漢語,有些雙語課教師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能力還不及學生;有些雙語課程只是在課堂上使用英語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交流,作業及考試都是用漢語來完成,學生在課外根本不預習或復習教材,部分學生是專業知識沒有收獲,英語也沒有提高。因此,雙語教學不能搞“一刀切”、“齊步走”,應根據學校、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
三、經管類學科開展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雙語教學的目標問題
確定雙語課程教學目標,不僅有助于明確它與教學目的以及培養目標的關系,還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程評價的準則。目前雙語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如將雙語簡單的理解為“加強英語”,“雙語”班就是英語強化班或“尖子班”或將雙語理解為在課外活動中加入英語興趣小組等,這種觀念使得教師和學生在雙語教學中過于關注英語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而忽略了要掌握的專業知識。
(二)雙語課程的選擇問題
選擇哪些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目前,在雙語課程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從理論上講,任何課程都可以開展雙語教學,但必須注意所選課程同時也受到專業性質的制約。一般而言,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小的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等)比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大的社會科學更容易開展雙語教學。但是,經管類學科中許多課程具有國際共同性,如國際經濟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等等,也適宜開展雙語教學。對于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應該根據自身的現狀和需要,建立完備的規章制度與實施標準。
(三)教材的選用問題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采用的經管類課程雙語教材模式有如下幾種:
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表達生動,邏輯性強,內容也較先進,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但是原版教材往往不能結合我國的實際,與其他專業課程銜接性較差,并且許多比較有權威的原版教材不僅昂貴且內容繁多,在規定課時內學生根本就掌握不了,這就使原版書的價值大打折扣。
采用翻譯教材即將中文教材翻譯成外文版的教材。這種翻譯教材無論從內容上還是表達方式上都接近我們的語言,教師容易授課,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與其他課程銜接較好。然而,這種將漢語翻譯成英文的教材其內容往往加有個人理解,一些教材經過翻譯后失去了原有的邏輯性,讀來費解。
采用“活頁教材”?,F在某些高校沒有固定的雙語教材,多數采用“活頁”性質的教材。這些教材體現各科教師的個性,他們可以根據課程的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選定教學范圍,但是這類教材質量難以保證,有些甚至有拼湊感,學生閱讀起來比較困難??梢姡p語教材的問題已成為開展雙語教學的瓶頸。
對于教材的選用,針對紹興文理學院雙語教學的教材做了調查。其中,會計專業學生采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采用的是中英文混編的雙語教材。為了了解兩種不同類型教材的適用性,分別統計了學生對兩本教材適合度評價,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得出兩點:學生對教材適合度評價不高,且差距較大。盡管原版教材具有內容主流,資料新穎等諸多優點,但學生對中英文混編教材的適合度評價遠高于原版教材。說明教材的選擇應結合師生的實際情況,就普通高校的教師、學生總體能力和英語水平的實際情況而言,更適合采用混編的雙語教材。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問題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整個雙語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效果的虛實以及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擇,就成為能否實現雙語教學目標的關鍵。但是,由于受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現階段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方法與手段不甚合理。有的教師有時因為下意識組織英語語句的表達而忘記了教學內容,從而造成師生交流上的困難;有的教師用英語板書而用中文講述,只能是名不符實;有的教師沿襲以譯代講的教學方法,不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參與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興趣。這樣,既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也不能使學生真正學習到專業學科的前沿知識,遠沒有達到雙語教學所期望的教學效果。
(五)師資的問題
師資是雙語教學質量的保證。雙語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系統地掌握所教課程的專業知識,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要能夠用英語表達、解析本專業知識,要具有相當高的英語表達能力,發音準確,符合語法及外語的表達習慣??陀^地說,就整體而言,現有教師的知識結構,還很難勝任雙語教學的要求。目前的現狀是,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雖然英語表達能力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不夠,很難勝任除英語外的其他課程的教學,而專業教師,雖然專業知識沒有問題,但是英語表達能力卻較差,讓他們用英語去準確地表達、解釋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確實勉為其難。鑒于這類情況,在雙語教學的課堂上就出現了一半漢語一半英語的混合語言。在雙語教學中,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必將使雙語教學走入歧途。在調查中發現(見表2),學生對教師外語水平滿意度與總體教學效果滿意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六)教學效果的評價問題
由于雙語教學教師的工作量是非常大,但對雙語教學的考評方式與傳統考評辦法并無區別,長此以往,不利于教師積極性的發揮和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各高校應科學、公平地看待雙語教學課的工作量,設計一套有效地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激勵機制。
四、完善雙語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雙語教學目標
經管類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應該具有雙重性。
首先,在經管類本科專業課程中采用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通過漢英兩種語言文化的聯系和對比來促進教學內容的創新,使學生獲取學科前沿最新知識。
其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直接學習國外原版教材來掌握所學課程的專業知識,不僅能夠閱讀所學課程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英語文獻資料,而且還能夠用英語以口語和書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處理和交流與所學課程有關的專業知識和信息。
(二)合理選擇雙語課程
雙語課程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雙語教學應選擇那些具有國際共同性,其詞義、表述、專業術語的理解和表述比較一致的課程,而經管類學科的許多課程都符合這一要求。
第二,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地選擇雙語課程。
第三,先實踐性課程后理論性課程。比如筆者所在學院在國貿專業雙語課程的選擇上,先開設了《國際市場營銷》,然后開設《國際經濟學》?!秶H市場營銷》是一門實踐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再加上學生之前已經用漢語學習了《市場營銷》,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學習起來難度較大,但由于學生之前已經用漢語學習了《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課程,而且《國際市場營銷》的雙語教學使學生逐漸適應了雙語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并營造了一定的雙語氛圍,學生在接受雙語《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時也就相對容易了。
(三)完善雙語教材建設
完善雙語教材建設包含兩個層面:一是要選好教材;二是要加強雙語教材的編寫。
選好教材是雙語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選用教材的首要原則是選擇反映最新科技發展水平的適用教材,各高校的老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在雙語教學的初期最好選擇同時有中譯本的外文教材。同時,應加快英文版教材建設,對一些針對性和區域性強的課程,應盡快組織國內有關院校教師編寫英文版教材。這樣的英文教材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同時,教材結構和內容與國內現行中文教材也大體一致,便于教學,也便于學生接受。
比如,紹興文理學院王道文教授編著寫的《StrategicManagement》雙語教材,使用國外特別是美國先進的戰略管理理論,以及國內典型大公司的案例,很受學生的歡迎。
(四)創新雙語教學模式
對于經管類本科專業來說,雙語教學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教學方式也應該是相延續的,盡管當前我國雙語教學的總思路為保持型雙語教學,但在此認為經管類本科專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應采用“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皾B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加州大學克拉中教授的“輸入假說”理論和“直接法教學”理論。
“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雙語教學從低到高分為三個階段:
滲透階段,即“用英語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接觸英語。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普遍會增強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并能主動地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擴充自己的專業詞匯量。
整合階段,即“用英語表達”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來表達中文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為主體。教師很自然地將漢語和英語交替使用,學生也很自然地將他們會表達的意思用英文回答,課堂上英語的使用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自然流露。
思維階段,即“用英語思維”階段。這一階段的雙語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思考解答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這一階段的實現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與配合,營造一個好的“英語校園”環境,能讓學生時時、處處看到英語、聽到英語。
此外,在各方協調下舉辦一些豐富的英語類文化活動,真正地讓英語學習“活”起來,深入雙語教學的開展。
(五)加強雙語師資建設
學??梢赃x擇英語水平高、責任心和上進心強的教師先行開展雙語教學。鑒于目前我國師資水平的現狀,必須對非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英語方面的輔導(英語語音,語法等),可以通過多渠道培訓一批英語口語流利的教師隊伍。
有條件的高校應組織雙語教學的教師到英語母語國家去進行短期進修,這樣既可以了解國外學科動態,又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語水平。比如,紹興文理學院經管學院多年來一直重視教師隊伍的外語培訓,從2001年學院就啟動教師的英語語言培訓工作,舉行外語培訓班,學院請外教授課,要求中青年教師參加,提高教師外語閱讀和口語能力,并使更多教師能承擔雙語教學任務。另外,學院近幾年每年選派3-5名左右教師出國深造,讓他們廣泛參與雙語教學,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六)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是雙語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教學質量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從教學基礎文件建設和教學效果兩方面進行,教學效果又主要表現為學生的成績評定和專家、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整體評價。除了檢查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掌握情況可以運用書面試卷考試外,還應當通過對學生的語言技能的進步情況進行必要的考核。同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和獲取學生對雙語教師教學效果的整體評價。不過,雙語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必須把現行的結果性評價與過程監控結合起來,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評價標準,要充分尊重教師在授課中的自和個性,在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選取上給教師廣泛的自。
本次調查中,有73.7%的同學建議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英語能力的提高和學習興趣的增加共同作為評價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
參考文獻:
1、姚曉艷,段會川,劉偉.雙語教學教材建設的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7).
2、W.F.麥凱,M.西格恩著;嚴正,柳秀蜂譯.雙語教育概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關鍵詞:高校;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語類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26-0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需要盡快更新與修正。新的形勢要求英語教學跳出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課堂講解偏重語言現象的框架,以便大學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鍛煉。與傳統的偏重語法與詞匯的教學模式相比,新形勢下的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目標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注重利用語言的交際能力與跨文化溝通能力;同時,現代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塑造有個性、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也要求教學環節的設計從傳統的教師講解變得更注重可行性、教學手段不再單一,而配套的教學材料也應盡可能地多元化。另外,為了重建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定期進行科學的教學評估、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與調整教學模式,也是當前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這些改革與調整的終極目標都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讓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然而,針對英語專業而言,若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而化之、一概而論是不可行的?;A課與專業課應當區別對待,專業課中的各門不同的課程也理應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最可行的教學方法。本文針對英語專業的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結合廣受關注的語類理論,研究如何提高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實際問題。
一、高校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現狀陳述
二十世紀以來,人們愈發認識到課堂教學是藝術性與科學性兼具的產物,而這種理想的教學狀態就是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如何將兩者結合、同時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就成為了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比起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觀性的主導地位,有效教學更注重探索如何運用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近年來“外教社杯”等各級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的舉辦,從側面說明了高校外語教師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持續關注。有效教學的探索涉及文學、語言學、哲學與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論。關于有效教學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的認識。有人指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估和目標管理”。也有人認為有效教學強調“教學的科學性、規律性和實效性,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有效教學指教師將科學的理念與方法融入課堂實踐,并不斷地用實際教學效果更正、更新教學理念的行為。教師應懷有較強的時代感、懂得新形勢對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既不能一味地恪守陳規、也不能無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
英美文學課是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專業必修課,這門課程既能體現英語教學的普遍特點,也呈現出其自身特有的獨到之處??v觀英語專業的各門課程,只有文學課結合了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審美與思辨能力,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專業課的重要課程。英美文學課要求大學生閱讀經典西方名著,通過對經典的閱讀與學習,大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認知的深度得以強化,進而具備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內在修養的綜合素質。在兩年的基礎學習后,閱讀經典也是對大學生語言能力與對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的綜合考察。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虞建華教授曾撰文談及文學課對高校大學生的意義,認為文學與哲學、歷史、美學、倫理學等都是智慧型的課程――試圖找尋作家、作品與現實之間可能存在的淵源和互動關系。雖然如此,近年來的文學課教學遇到了不少的問題:首先,大學生不滿于教師獨角戲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教師也覺得大學生的主動性根本沒有得以調動,二者的積極性都沒有調動起來;其次,經典名著有一定的難度,而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閱讀又十分有限,那么怎樣檢測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進度也成了文學課的難題之一。另外,文學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講解“經典”,而身為90后的年輕學子會感到課堂內容與自身、與時代關系不大,代入感不強,故而提不起興趣。
針對這些情況,英美文學課若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與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在發揚文學課之特殊性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都要進行適當調整。教學應嘗試強化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肯定大學生的主動參與,將教師的主觀講解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轉化為支架作用――即如何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將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轉化為積極的自我學習模式,幫助大學生建立培養學習習慣、保持學習興趣、將課堂知識內在化的良性機制。文學課的終極目標還包括幫助學生將文學課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內在化,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綜合人文素養。
二、語類概念與文學課有效教學的結合
近年來,引導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的悉尼學派代表人物馬?。↗ames R.Martin)提出了語類定義、語類模式、語類關系等理念。馬丁指出,語言本身絕非獨立的、偶然出現的,而是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特定產物。馬丁的語類理論幫助我們從社會與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社會文化與語言結構和意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語言現象與社會背景、文化寓意是渾然一體的。這種觀點意在強調,對語言的學習絕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學習語言現象的層面上,而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社會現象和文化背景。其實,無論馬丁的悉尼學派還是其他學派的語類研究,目的都是將語言的使用規律與特定的文化背景相結合、使得語言表達的意義能夠被目標團體接受,從而實現有效交際。這一觀點對提高英美文學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極大的啟示: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目的不在于背誦客觀事實或名句佳章,而是幫助學生發現并掌握有效交際的目的是如何實現的――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語言類型、統籌語言的表達并完成交際的目的――這些正是語類理論的重要啟示意義,同時也是文學課教學得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依據。
語類教學強調對不同語境中的語言規律加以辨別與分析,將傳統的語言點講解帶入語類框架內整體把握。這種轉變的意義是,在轉變教學模式的同時調整教學目標,不僅關注語言層面的表達,更將學習目標延伸至促使語言表達的交際動機、看似偶然的表達與所處的篇章結構及文化情境之間的互動作用等。盡管作為語言表達的基礎要素的語法規則與詞匯短語是固定的,但事實上如果大學生僅記住了某些固定的表達方式,而無法辨識不同的語境與交際目的,他們在獨立完成表達任務或交際任務時,將不明了語境與目的是如何影響基礎語素的,甚至導致偏離目標的語義輸出。針對這種常見的問題,文學課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思維、運用語類理論,將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向更深化、更靈活的方向引導。
三、語類支架式教學法與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結合
“支架式教學法”是語類理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實踐之一,既強調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與大學生的互動,又確保大學生的參與度,讓相關文化背景的滲透式教學與語言現象的分析相結合?!爸Ъ苁浇虒W法”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課堂教學中充當著共建的角色,這也是目前在專業課教學里力求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當然,最終的理想模式是大學生獨立于教師的“支架”之外,實現自學、互助與自建相結合。這種自建,指的是在一定的師生共建基礎上,大學生掌握充分的基礎語言能力,已經培養出有意地運用語類概念檢驗、反觀自我學習進度與程度后的新型學習模式。
若要用語類支架式教學模式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改變的就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與中小學教育明顯不同的是,大學師生間融洽平等的關系是促進大學生投入學習的關鍵之一。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則在于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絕不能忽略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大學生絕非接受信息的學習機器,而是學習能力不一、情感需求相似的個體。文學課的內容中相當一部分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如果教師在這一點上對大學生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進行,勢必造成師生之間更嚴重的隔閡。課堂中教師需把握好信息輸入的形式、進度與強度,同時關注大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與進度。文學課上信息量較大,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上的師生關系。與其讓每一位大學生都獨立地被動接受大量陌生的信息,不如嘗試小組互動模式――既能降低教學難度,又能加強大學生的反饋與參與度。教師可以有意將互助式學習小組培養成教師支架的一種延續:比如,將課堂教學任務提前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這既鼓勵了小組成員間開展合作項目,也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都不露痕跡地融入了語言知識的學習中。
另外,教師的支架性作用應體現在突顯教師拋磚引玉的課堂環節設置。不同于傳統文學課教學模式中教師“自問自答”的局面,教師如果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相關問題,引導大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及概括,適當地增加大學生的反應時間,那么,在教師的有效支撐下,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將大大提高。教師應當向大學生提前解釋自己所充當的角色及對大學生的期待,讓大學生對教師的支架作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師生的配合營造良好的環境。教師一旦主動從生硬的權威角色中走出來,課堂教學氣氛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這一轉變的結果注定是逐步達到的:教師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之前舊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習與思維模式造成的負面效果,制定出一套具體的實施方案。在教師啟發、學生給予教師反饋的模式中,教師的支架作用至關重要。
這種模式一旦與教師的支架作用相融,大學生將體會到主動學習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并且著手思考如何調動自己的主觀分析與總結能力。這樣一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功能就從強制式灌輸轉變為輔助式引導。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大學生與教師在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中達成了某種情感的默契。教師還可以嘗試進行語言輸入的多模態化,創建輕松而不失教育性的語言情境。既然讓大學生領會和學習作者寫作技巧是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那么對經典文本的重新開發、實現舊作新讀,也可以通過引導大學生觀看網絡公開課、將傳統課本與網絡優質資源相結合來實現。這樣的舉措,既留給大學生更多的延伸閱讀空間,同時也充分實踐了教材立體化的新時代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適應新環境與新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06).
[2]朱彥.提高外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J].外語界,2013(02).
[3]許慶紅.讓文學回歸其應有的位置――文學本體性與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反思[J].山東外語教學,2012(02).
[4]Martin,J.R.&D.Rose.Genre Relations:Mapping Culture[M].London:Equinox,2008.
LASEK和Epi-LASIK術后組內、組間角膜中央知覺分析
LASEK組術后2周、4周角膜中央知覺與術前(57.98±2.93)mm相比顯著減退(均為P<0.01);術后12周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pi-LASIK組術后2周、4周角膜中央知覺與術前(57.98±2.93)mm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均為P<0.01);術后12周基本恢復,和術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LASEK與Epi-LASIK組術后2周、4周相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12周時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4周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
LASEK和Epi-LASIK術后組內、組間淚膜穩定性分析
LASEK術后2周、4周NIBUT值和術前(12.30±1.20)s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術后12周、24周和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2周、4周Epi-LASIK組的NIBUT值與術前(12.30±12.0)s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2周、24周和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對LASEK組和Epi-LASIK組術后淚膜穩定性術后2周、4周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術后12周、24周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但數據表明,在各個時間段上Epi-LASIK組患者術后的淚膜穩定性優于LASEK組。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