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1 16:06:27
序論:在您撰寫低碳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碳會計的會計環境基本成熟
隨著碳會計理論研究的相對成熟,要想將其有效地運用到企業中,首先就要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監督機制;其次要制定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規范標準;最后要取得政府的支持。而我國在20世紀末期就提出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相繼推行了若干法律,比如《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等,起到了積極的效果。與此同時,我國的眾多專家學者已積極投身于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中去,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我國政府不斷的推出節能減排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為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創造出來良好的外部環境,碳會計的會計環境也已基本成熟。
1.2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能夠促進碳會計的發展
我國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對自然資源的使用狀況進行有效調節,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保障企業的良性發展。另外,在全球化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已經逐步增強了相關意識,意識到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并且認真履行這種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這些無疑都促進了碳會計的發展。
1.3國外的優秀經驗
在西方發達國家,碳會計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研究體系也相對成熟。我們可以借鑒先進的理論體系,實際的操作也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西方發達國家既有促進碳會計發展的法律體系,也有精準的碳排放量計算以及相關標準。我國碳會計的發展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少走彎路,從而有效促進我國低碳經濟以及碳會計的良好發展。
2碳會計處理方法的分析
縱觀國內外的碳會計研究,主要發生了三個變化:第一是從計算碳排放量向計算碳排放價值轉變;第二,分析探討的角度由環境保護轉向低碳經濟理念;第三,從宏觀研究向具體的活動研究轉變。
2.1事項法
會計的理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價值法研究和事項法研究,價值法研究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來。因此,美國學者就提出了事項法會計,有效彌補了價值法的弊端。事項會計法由于計量屬性的引入,極大地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種方法中,會計人員只需要輸入相關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者根據相關的計量屬性來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形成了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企業經濟事項報告。
2.2碳會計模式下的會計確認
全球經濟因低碳經濟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的日常運營也有了很多的變化,這對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帶來的沖擊。在低碳經濟的理念下,企業不僅要變更生產方式,還要大力進行節能減排技術研究,發展綠色產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會計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要適應這種變化,對碳排放的相關經濟狀況進行核算。會計要給低碳投資項目提供有益的信息。
2.3碳會計模式下的會計計量
在碳會計模式下的會計計量,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國外在會計規范的制定上選擇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單位,碳會計的會計計量屬性與交易市場的成熟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在交易市場活躍程度的劃分上,財務會計的界定值得我們借鑒使用:第一層級,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第二,存在與該產品類似的產品活躍交易市場;第三,沒有活躍市場。具體的計量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市場法,是指企業在運營中碳排放量的多少,對環境的影響與標準之間的差異進行的計算,這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計量方法,但是卻不適合我國當前的發展。第二,替代市場法,在市場運行的過程中,以環境質量與相關標準之間的差別為依據,來對環境價值價值進行評估。這種計量方法相對于第一種來說,其客觀性稍低,但是在我國當前的發展中,是較為適合的。
3結語
1.碳金融
低碳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碳交易的發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賴于發達的金融體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經濟發展來的,十余年來國際金融新興的一種金融,即低碳金融是與碳有關系的金融活動,也可以叫碳融資。金融界有人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內涵:從狹義上講,世界銀行把碳金融定義為提供給購買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資源;廣義的碳金融是指氣候變化的市場化解決方案。同時,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減排的成本收益轉化功能;能源連轉型的資金融通功能;氣候風險管理和轉移功能;國際貿易投資促進功能。
2.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的相互聯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要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經濟為核心,低碳經濟的發展引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發生轉變,為與之相關的金融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機遇與空間,促使金融體系由傳統金融向低碳金融發展。而低碳經濟和其他經濟活動一樣離不開金融的支撐。金融機構資金的投入,能夠引領低碳經濟低碳經濟領域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二、我國低碳經濟和碳金融發展的現狀
1.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我國也不例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開始大力提倡低碳經濟,減少碳排放量,雖然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顯著。目前我國存在的問題還很多。
(1)高碳排放經濟仍無法舍棄
我國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這些能源還在大量使用,使我國的碳排放量遠高于其他國家,而且為了保持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還在繼續依賴高碳經濟。而低碳經濟的發展的關鍵是低碳技術,但低碳技術實現難度大,涉及范圍廣,嚴重制約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且低碳技術前期投資大,短期內可能無法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因而為了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我國的高碳排放量經濟短期內仍無法舍棄。
(2)我國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支持
國外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我國卻僅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來實現低碳經濟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經濟發展過程的低碳技術的發展,是實現高資源利用率和開發新能源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加大低碳技術開發的投資力度,加強與國外的在低碳技術開發上的合作,學習外國先進的經驗與技術,實現國內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
2.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
(1)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我國已先后在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方面,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聯合國環境署《金融機構關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聲明》以及《綠色信貸環保指南》等有關指導性的政策和綱要。這些政策和綱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礙了金融機構的發展。
(2)碳金融的發展局限
目前國內碳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很多企業對碳金融和CDM的商業價值認識不足;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項目開發、交易程序還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項目本身較長的開發周期、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響了金融機構與相關企業的參與熱情。
三、積極采取措施解決相關問題
1.加大銀行對低碳項目的投融資力度
低碳經濟的發展拓寬了銀行的貸款產品范圍和金融服務內容,給銀行帶來了金融創新新領域的壓力和低碳經濟發展資金的巨大需求。銀行在履行社會職責的同時分享低碳經濟帶來的的”盛宴“。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業應該加強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強對CDM相關專業知識及政策法規的了解,將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項目支持的重點,采取積極相應的貸款政策,拓展融資渠道,加大對相應產業的投資力度。商業銀行在開展碳排放交易時,要積極創新貸款管理機制以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并做好資金的風險管理,重視潛在的政策風險,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保證低碳項目開發的順利進行。
2.加強對碳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個新生事物,其發展要以相關政策為支持,不斷探索和總結實踐經驗。首先政府應該將發展低碳經濟置于國家戰略高度,加大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監管機構要不斷拓寬視野,更新服務理念,轉換監督方式,探索監管新思路。有關部門要規范碳金融管理機制,積極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加強對相應碳金融業務國家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低碳市場運轉的規范化;構建國家級碳交易管理平臺,形成合理的交易價格;采取一系列經濟懲罰獎勵政策,包括稅收補貼價格和貸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生態補償金制度,制定鼓勵企業的節能減排措施;建立政府、媒體、企業與公眾相結合的宣傳機制,培養低碳領域人才,提高人們的低碳意識和理念,引導人們向低碳生活方式轉變,逐漸建立一個低碳社會。
3.提高碳金融領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應該投資建立以企業模式運作的獨立公司——碳基金,以幫助工商業和公共部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捕獲低碳技術的商業機會;加大產品的生產能源的利用率,廢物循環使用,處理溫室氣體的凈化,新能源的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掘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投入;大力促進商用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在碳捕獲、碳儲存等領域占領綠色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建設示范低碳發電站,發展清潔煤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結論
(一)金融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缺乏明確的定位
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金融起到重要的優化與引導作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并沒有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匹配關系,缺乏明確的角色定位,金融機構習慣于服務大中型企業和優勢產業,缺乏專門服務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例如,研發低碳技術,需要轉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利用方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和試點設定工作。高科技企業雖然具備先進的技術理念,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來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由于科技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不符合金融機構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因此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有效支持,直接影響到低碳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重新進行角色定位,認識到自身在發展低碳經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樹立低碳經濟服務理念,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缺乏完善的外部環境
任何企業或部門的發展,都需要得到完善的外部環境支持,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同樣需要相關政策與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與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國有關于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協調性,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時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缺乏能耗、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金融機構難以進行準確的信息評估,直接影響到資金支持的效率。另外,我國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與擔保體系,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難以落實抵押和擔保,并且其違約率通常較高,金融企業不愿意對中小企業投入過多的信貸資金,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于以上外部支持環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低碳經濟的順利開展。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
隨著低碳經濟發展的規模逐漸擴大,單純依賴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已經不能夠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應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發展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第三方融資等綜合金融支持體系,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由于當前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沒有完善開發出來,具有較強功能和創新性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充分發揮出其對不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由于我國金融機構的扶持重點與低碳企業融資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二者存在不對稱性,從而使得低碳企業在發展中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
二、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策略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轉變,低碳經濟需要得到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我國應當充分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出臺各項政策來引導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更新金融機構管理理念
金融機構對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我國金融機構需要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通過自身角色定位的合理調整,與國際合作,發現低碳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提升金融支持低碳經濟服務的理念。金融機構要不斷優化信貸產業和客戶結構,不斷創新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綠色信貸的基礎上,探索發行綠色債券,將資金投入到需求量大、綜合效益較好的低碳項目中,建立相對穩定的中長期資金。金融機構還要不斷研究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途徑,推出符合小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對中小企業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不斷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要充分發揮政策優勢,不斷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低碳項目中,實施開放性的節能項目投資,爭取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保障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更新金融機構的管理理念,使之正確引導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優化金融支持的外部環境
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需要優化金融支持的外部環境。首先,相關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與綠色信貸相關的政策機制,建立科學、具有可行性的產業投向標準,在政策的引導下,進一步細化污染企業信貸指南和相關操作辦法,便于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得到技術支持。建立并完善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關的政策,通過該環保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經濟政策為金融支持提供政策環境,進而制定與這些經濟政策相符合的金融支持政策,確保金融機構的投資方向負荷國家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其引導低碳經濟發展的結構與能源調整等功能。相關部門要加強金融管理部門與環保管理部門、商業銀行等的交流與溝通,建立完善、科學的信息共享機制,構建與低碳發展要求相一致的信貸產業目錄。此外,要通過構建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來為低碳經濟發展創造最優的外部環境。政府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作用,通過建設信用工程、完善中小型企業擔保體系等的方式,鼓勵中小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以此來促進金融機構對風險預測、防范后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企業的金融支持。此外,我國應當建立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跟蹤監測各個金融機構的政策執行情況,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創新信貸服務方式,優化投資方向,自覺地參與到國家環保計劃中。建立相應的財政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來調動金融機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三)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增長方式,應當得到商業銀行的重視,商業銀行要看到低碳經濟帶來的機遇,合理調整自身的定位,增強與低碳相關的金融創新,幫助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需要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積極推進低碳資本市場的建設,使之有力支持低碳經濟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加強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培養,開發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幫助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還應當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很多風險投資企業比較看重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開發項目,但是目前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大多是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來獲取小額貸款進行技術商業化,并沒有有效利用國際流行的風險投資。相關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風險投資對于發展低碳技術和商業化的重要作用,要有效利用市場規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體系,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引導作用,在政策性的引導下,重點支持低碳技術研發、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和低碳能源的發展等項目,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低碳經濟建設中。
(四)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
風險投資比較重視生物工程、新能源等產業的投資,隨著低碳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風險投資越來越看重低碳經濟,風險投資基金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將投資方向轉向開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上。目前,我國低碳經濟項目開發企業往往是利用國家優惠政策來獲得小額貸款,雖然傳統觀念對風險投資持有懷疑態度,但是對于低碳技術的商業化發展來講,風險投資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要加大引導風投資本的投資,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此外,還要充分吸引利用外資,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的升級,鼓勵新能源、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進入到我國市場中,同時幫助我國低碳企業的發展,吸引國外融資,進一步擴充低碳經濟發展的融資渠道,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結束語
(一)《山西日報》報道的統計分析《山西日報》作為山西省的主流媒體,在低碳經濟宣傳方面起著引領輿論的重大作用。在時間、版面、欄目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體裁多樣,風格多元。1.報道統計以下是《山西日報》2009年至2011年一些關于低碳經濟的相關報道。2.相關分析(1)報道時間分析從以上統計可看出,就在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之后的第二年,也即2010年的上半年,山西日報對于“低碳經濟”的宣傳呈密簇狀態,而在隨后的一年內,則又呈現出下降趨勢,如圖1所示。(2)報道地區分析從報道地區上看,《山西日報》較為全面地報道了省內各地的“低碳”發展情況,且報道篇目較為均衡。在筆者檢索的報道中有23篇是關于各地的報道,具體內容如圖2。(3)報道體裁分析在筆者檢索報道中有43篇不同體裁的報道文章,具體內容見圖3。
(二)《山西晚報》的報道分析《山西晚報》在低碳經濟的宣傳方面也不遺余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3月的“低碳經濟”新聞有4條,在2010年9月相關新聞7條,如對工業企業的低碳減排建設:《太原建東山低碳經濟工業園綠色山西指日可待》(2010.9.8-33版)、《“低碳清明”滿眼春》(2011.4.4-A1)、《太原六旬老人騎車走天涯稱將宣傳低碳生活》(2010.3.14-8版)、《山西低碳生活:開展廢舊手機電池回收活動》(2010.4.23-21版)等。圖4是《山西日報》、《山西晚報》有關、“低碳經濟”報道時間(X軸)、數量(Y軸單位:篇)的統計。從以上列表可看出,盡管做為省級媒體,山西日報和山西晚報在低碳經濟的宣傳力度都很大,而山西晚報做為都市報,在報道力量上顯得要弱一些。
(三)《山西經濟日報》報道分析《山西經濟報》是省內媒體中又一重要的低碳經濟宣傳載體。與全省的低碳經濟宣傳形勢相吻合,《山西經濟日報》也做了大量相關的報道。下面是《山西經濟日報》的報道統計?!渡轿鹘洕請蟆逢P于低碳經濟的報道,體裁主要表現為消息和專題,但報道數量不多。從時間分配上可看出,2010年哥本哈根會議后,報道數量較多,報道形式多樣,2011年次之,到2012年則呈現出下降趨勢。
二、省內媒體低碳經濟宣傳報道分析
將以上統計內容做一簡單的分析不難發現,主流媒體對于低碳經濟的報道主要體現為消息和專題兩大體裁,對于普通受眾而言,如何踐行“低碳生活”,這些信息傳達得并不充分。只有《山西經濟日報》中的一些篇目,如《“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騎車光榮》、《趁著陽光明媚去“低碳游”》、《我的低碳生活》、《踐行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今天,你低碳了嗎》、《節能我行動低碳新生活》涉及到一般受眾的需求。低碳經濟的實施,政府的意志與措施起到主導作用,而對大多數民眾而言,態度與行為的改變是傳播者必須考慮的內容,媒體還應加大此方面報道的力度。
(一)基于受眾“同宗相似性”的訊息解碼一般而言,受眾對訊息的接受要經歷“刺激、編碼、傳播、解碼、內化”的過程,這種內化建立在共通的意義空間也即所謂“同宗相似性”(homophyly)上。“在大眾傳播中,編碼者應當在充分了解受眾的基礎上塑造符合他們的信息,這樣訊息才能被準確解讀并達到預期效果”。在《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4月6日刊發的《低碳生活:用綠色引導未來》一文中,有“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干,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時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等等”的內容,這些訊息的大量傳達,可以讓那些茫然失措的人們找到低碳生活的恰當途徑,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叭藗兊膬r值觀影響其行為,媒介批評家必須關注大眾媒介產品中任務的價值觀,并審視這些價值觀對于社會的暗示”。一旦這種價值觀穩定到行為暗示,就會逐漸擴延為一種規范性文化約束,在公共領域里扮演起關鍵性角色?!叭藗兺ㄟ^媒體學習如何適應他們所在的社區及社會,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安慰。這促進了社會的整合”。“社會的整合”,是整個社會運行機制暢通無阻的內在動力與外在推力,當這種整合逐漸演變為某種生活規范并上升到價值觀念,“低碳生活”也就成為了全民生活的共同取向。文化規范中“共同理念”的培養,大多要經歷從訓示”到“對話”,再到“執行”的線性歷程。傳播的“推送模式”向“拉動模式”的轉變,包括了受眾來自日常交流與互動的經驗與見解“。人們運用和發展媒介,用以服務于人類行動的目的,而這些人類行動大部分帶有明確的意圖或爭議性”。對于傳播者來說,“明確的意圖”是低碳經濟宣傳中必備的訊息要素,即倡導無污染的綠色生活方式、采取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行為、提高公眾的環境參與度等,那些“爭議性”的信息,很多時候只能體現為細枝末節,在總體上,則須保持主流話語的一致性。這樣,“低碳生活”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二)基于泛化“積極受眾”的立體傳輸“積極的受眾”建立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假設:1、受眾是積極的,是帶著意圖使用媒介的;2、受眾選擇特定的媒介獲取需求的滿足,動機和他或她本身有關;3、媒介與其他資源競爭,滿足受眾的需要;4、人們對自己如何使用媒介、興趣和動機所在,都有足夠的自知之明。積極的受眾對媒介的選擇,與人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和媒介相關的需求的產生有關。在全國各大城市空氣質量每況日下、霧霾天氣對人身心造成傷害的情形下,希望媒體報道更多相關治理的信息,是許多受眾“興趣和動機”所在。而“社會情境使你意識到需要關注的問題,然后從媒介中搜索相關的信息”,同時,“社會情境經常導致特定的價值觀,通過消費相關的媒介內容能夠進一步肯定和加強這些價值觀”。受眾需求與政策取向的暗合,是媒介以大篇幅、長時段、深入化報道低碳經濟相關信息的絕佳時機?!皬沫h境保護到經濟效益,從生態指標到制度設計,現代性環境話語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綠色轉型”。
低碳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國要抓住機會,迎接挑戰,使低碳經濟與金融支持相互促進,把金融作為動力源,支持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低碳經濟和金融業的共贏發展。我國要借鑒外國低碳經濟發展經驗,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創新型金融支持體系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一)完善銀行“低碳間接融資”體系
建立并完善銀行“低碳間接融資”體系,一方面要求政府應當建立稅收減免、財政貼息等相應的促進銀行低碳信貸投放的配套政策和激勵機制,調動商業銀行推進低碳信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當把握低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成為低碳經濟的“踐行者”,優先支持緩解資源瓶頸制約、改善環境污染狀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低碳企業和低碳項目,,大力推廣低碳抵押貸款,為低碳、節能、環保企業和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積極組織“銀團貸款”,積極發展信用擔保融資,對重點低碳經濟項目建設給予貸款審核、貸款發放、還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必要優惠,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二)大力開發低碳衍生金融產品
隨著國際國家對碳市場的重視,近幾年碳交易市場不斷壯大,碳貨幣化也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重視,其貨幣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碳排放權也由之前粗放式開始向精細化轉變,并且慢慢的衍生出來了具有流動性和投資價值的金融資產,成為近年來國際金融領域出現的一項重要金融創新。全球碳減排需求量逐年增加,碳交易市場規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如遠期產品、期貨產品、期權產品等。它們的出現擺脫了之前的單一化產品。因此,我國要進一步完善低碳間接融資體系,建設低碳資本市場建設的同時,應當借鑒國際其他國家的先行經驗,根據我國的國情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進一步加快開發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產品的市場化,把低碳融資市場更加順暢,從而實現低碳經濟迅速成長。
(三)積極利用外資
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在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濟的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要制定相應的孤立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在產業結構升級、技術的創新與進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我們需要繼續堅持引進外資的政策,使外資在低碳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吸引外資投放更多的領域,如高端新技術、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等。在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如獨資、參股、并購等,使我國的低碳經濟市場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獲取了發展低碳經濟所需的資本。
二、結束語
一是減少很多種污染的排放。植物結構有很多種且比較復雜,葉片表面多毛還能分泌油脂和汁液,這些特點有助于吸收有害氣體與吸附大量塵埃顆粒。杜鵑、紫薇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氯化鋅等其它的有毒氣體。松屬、云杉屬、樺木等森林植物會釋放出很多殺菌素,能夠殺死多種病原菌。如果用人工方法或噴灑殺蟲劑、殺菌劑來消除病蟲害,易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較多。
二是減少很多土石方工程。人們通過投入資金、勞動力、水泥、鋼材等其它材料和能耗建造大量攔水壩、蓄水池等工程,既耗費化石能源,又污染環境。到了一定時期它們不能用了再拆除還要耗費能源。森林吸收和儲存大量降水,它通過調節徑流來減少或避免洪澇災害的發生,這種方式所用成本比上面所說建造水利工程花費成本要低很多。森林在蓄水過程中能夠減少水土與土壤養分的流失,從而使農林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對化肥與能源的需求,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與環境污染。
三是減少物質和能源的耗費。這些年來,氣象災害在不斷增多。利用人工方法來防洪減災,不僅耗費大量人力,還要投入很多的物質和能量。森林可以有效調節氣候,減少洪澇、干旱等其它災害,確保與維護生產環境不向壞的方向發展,降低化肥的消耗和能耗,讓農作物與畜牧業在自然環境中較多地受到自然環境影響來獲得發展與收益,這大大減少了控制災害、消除影響所耗費成本,在生態系統調控過程中降低了物質與能源的耗費。四是改善生活與自然環境。森林這個大環境包含著自然與人文要素,對人類生存環境起著較好的優化與改善作用,當人們置身于森林生態環境中時,可以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達到放松的目的,增進精神與肉體上的健康。人們還可以旅游、爬山、探險等進行其它活動。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那些用來調溫、調濕、滯塵的人工設備被大大減少了使用次數與時間,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能耗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林產品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林也是一種具有戰略性特點的能源資源,就像煤炭、石油、天然氣那樣,它的特點是可再生、可降解、占地少、一次種植能夠持續利用,所以說它是非常重要的綠色能源。木材作為一種生物材料和其它非木質林產品,都有著低碳經濟的效果,所以可以被當成能源使用也可以被當成生產生活資料使用。
2低碳經濟影響下發展我國林業的措施
優化該種產業結構,建立一個以低碳為主的該種產業體系。林業產業結構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這樣能更有效地促進其發展,同時這對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說也是物質保障。要根據市場需求,加快建設生產周期較短工業用途或其它用途的原料林;對于林產品要不斷創新,對于以往簡單的原料加工要加快發展步伐,爭取早日實現綜合性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設以森林為主的旅游業、花卉業。對于林業產業的結構作出調整,使其向低碳方向發展,建立一個具有低碳特點的新型該種產業系統,它的主要內容是低碳森林培育、低碳林產加工、低碳森林旅游?,F在世界上的能源和其他資源被人們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短缺問題影響越來越大,對于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步,它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能用它來生產出的化工產品越來越多,又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使用中不會污染環境,所以它在眾多的能源中優勢越來越突出。歐美與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很重視該種能源,他們把大豆、菜籽油、棕櫚油等作為原材料制成生物柴油,把玉米、甘蔗等其它糧食產品作為原材料制成乙醇??紤]到我國國情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同地區差異較大,食用油和糧食還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我們不能像歐美國家那樣把它們制成生物質能源。所以林業產業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對象,這種生物質能源在我國的可行性很大。林木的特點很多;例如,綠色環保、可再生、生產無污染等,用它來取代石化能源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發展方向,不僅能使能源結構得到優化,減少環境污染,還有助于維護森林資源。我國有大面積林地,很適合林木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所以加快發展該種能源能解決我國石化能源的短缺問題,同時對于改善生態環境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在確保能源安全、調整與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有重要作用。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尤其是對那些荒山。只有做好植樹造林工作,才能有效增加森林面積,這樣才能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我國現有無林地5700萬hm2,沙地與荒地是3億hm2,所以森林面積還有很大的增加空間。按照有關《生態規劃》,在今后36年時間內我國的森林面積將增加26%以上,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凈吸收能力將大大增加,這就使我國森林的碳匯能力提高很多。植樹造林的特點是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所以要大力宣傳與深入開展各種植樹活動,吸引更多的群眾來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對于荒山要想做好3方面措施:封、造、管:有些荒山適合人工造林,要積極用植苗與直播結合起來的方式,加快森林的建設;有些荒山不適合人工造林,就要做好封育工作,使地面植被在自然狀態下恢復。
3總結
綠色政治將生態與環境作為了重要的政治思想,通過具有廣泛性、參與性的民主制度來實現這一思想。綠色政治的首創者是綠色運動參與者。在綠色政治運動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生態學、社會主義、基層民主等各類共識。而基層民主在該項運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過去的代議制民主中所形成的政府與基層民眾間保持著較遠的距離,并且一定程度上受經濟指標或者在選舉政治的驅使,在基層民眾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和相關的企業行業間進行交易,而且所編制的決策完全違背了生態保護規定。針對此情況,綠色政治運動的所有參與者均強烈提出授予基層民眾充分的發言權,因為一旦發生生態危機,受害程度最嚴重的就是基層民眾。大部分的基層民眾當涉及到與自身利益沒有任何關系的問題時,常常會因為相關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具備較高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未樹立起全球責任心意識,所以多數基層民眾對所提出的碳減排決策持反對態度。如果基層民主十分的分散,那么將直接的阻礙碳減排的正常運行,達不到低碳經濟目標。全球性公共品所面臨的市場失靈會在民主失靈的基礎上而表現。這里所說的民主失靈,主要指的是根據民主機制編制的決策難以為眾人贏得實際所需的公共品。綠色政治在民主失靈情況下會使其致力于的政治路徑,成為了低碳經濟中的一大阻礙。與此同時,部分綠色政治綱領中所包含的“充分就業”理想與“國際合作”手段等各項內容在低碳經濟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強烈的質疑。所以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無論是理念還是操作路徑等,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變革是其當前的必然趨勢。
二、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變革
1.推行全球民主。綠色政治用基層民主代替了代議制民主,其主要將分散化、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體結構作為了經濟基礎,由于此民主存在較強的分散化,所以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適用碳減排。為此,全球民主成為主流。全球民主指的是以全球范圍為基準,貫徹落實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機制。對于碳減排這一全球性公共品而言,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科學的民主決策。當面臨市場失靈與世界政府缺失的現象時,只有獲得全球大部分人的認可,事情才會水到渠成?,F階段,全球民主決策機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性,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不過,若以邏輯角度上分析,全球民主是目前唯一可以讓整個世界的人都出于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考慮而積極的節制、掌控自身欲望的有效機制。所以綠色政治應將此當做需要完成的政治理想去實現,而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路徑及方法會在該理想實現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與不斷完善。
2.強化創建德治基礎力度。綠色政治始終將法治作為基準,實際在懲治引起污染問題的人機規范政府行為過程中,都應采取法制手段。生態保護與法治基礎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斷健全法制是促進低碳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保障。但若低碳經濟只有法治基礎還是不夠的,相應的德治基礎也不可少。這里所提到的德治,不是法治、人治,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一種治理模式,將個體的道德與群體的民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致力于促進人類朝著和諧的社會生態方向邁進。該治理模式中將自覺作為了理性的結果與自由的基礎,個體特別是領導者個體的品德是保證群體自覺的個體間彼此教育、彼此學習機制形成的關鍵。所以領導者良好品德與其他核心素質的“綠色化”這一德治中的重點部分,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當前,應將微觀層面中領導者個體品德及素質納入到宏觀層面中政治動員機制的核心要素范疇,以使宏觀政治學、公共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政治和微觀領導學、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領導者”科學合理的集于一體,從而形成完善的基于綠色領導模式的體系。
3.依靠國際制衡。當前,因為沒有世界政府與低碳環境這一公共品,所以實際中唯有在理性的全球民主基礎上方可獲得,但該民主離不開各國、各區域的理性國際合作。綠色政治運動參與者早就深刻的意識到了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并且還清楚的看到國際利己主義帶來的阻礙,因此國際合作過程中明確要求摒棄國家的部分等思想?,F代綠色政治最注重的手段大都是對國際組織作用予以不斷的強化。但是,從國際政治實情上看,所有國際組織,就算是聯合國也無法做到代替各國行使。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狀態下,要求各國將自身的授予國際組織,最后的結果必將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會以國際組織的名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更多進行干涉,甚至于剝奪,從而帶來明顯的不公正現象。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危機不僅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同時還將導致嚴重的社會生態危機。所以加強各經濟體間的國際制衡是目前唯一行得通的手段。各國只有在高效的制衡下,所提供的決策才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行理性的國際合作。應促進世界多極化,產生一系列經濟體政治體之間較強的相互制衡,以公正的態度認真對待各國的權益與責任,這不僅是整個世界在低碳經濟中朝著理性國際合作邁進的前提,還對國際綠色政治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