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4 13:49:47
序論:在您撰寫技術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課程目標理論性傾向嚴重
現代的中學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計算機學科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課堂上,僅僅能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掌握理論知識是一切實踐發展的基礎,也只有基于堅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生才能夠擁有長遠的眼光,正確作出關于學科發展的決定。在理論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同時,實踐教育由于它的難操作性,很難被廣泛地應用到學生教學上,使得理論教育擁有了更容易開展的優勢。因此,教學的天平自然而然就向理論教育傾斜了,在高校教育中,培養計劃主要圍繞著理論教育開展,而實踐教育只是理論教育的一種“附屬品”。
(二)課程結構不合理,忽視教學實踐環節
由于課程目標的傾斜,高校里的課程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只占了總學分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在這為數不多的實踐課程中,絕大多數實踐實驗的內容是去驗證某一規律或定律,以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從頭到尾走完整個實驗流程,很少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實驗、創新實驗?,F在的中學教育里,實踐教育還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真正從中獲得應該獲得的能力。從這種環境走出去的學生,從近處說,無法創造出優秀的,讓人能夠耳目一新的畢業設計作品;從遠處說,難以于真正了解社會市場需求,無法參加公司里的創新設計開發,綜合素質不高,終究不能被社會真正接納。
(三)實踐教學受滯后的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
由于教學的重心并不是實踐教育,因此參與到實踐教學中的師資力量遠沒有理論教學的師資力量那么強大。實踐教學課程學時少,過程固定而簡單,因此對老師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被安排來做實踐教學的老師有可能是先上崗,后學習,自己都沒有弄懂的情況下就去教了學生,并且這樣的老師只會固守陳理,不會想著創新,改變實踐教育,而進行理論教學的老師,不僅很有可能也不具備實踐教學能力,而且更不會去改變實踐教育模式。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死循環。師資力量的落后,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低下。
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實踐問題對策
(一)創新課程目標,把實踐能力強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價值追求
目前的社會形態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出新型的應用型人才。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無法平衡實踐和理論教育關系的尷尬時期。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終身受用。然而,市場期望我們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對工作快速上手,實戰能力強,為了使學生更受市場青睞,我們不得不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滿足市場和社會所提出的要求。這樣混亂無序的教學方式終將同時失去兩個方面的優勢,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都處于不高不低的尷尬狀態。
(二)優化課程結構,整合課程資源,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要確定實踐教育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增加實踐教育的學時,以求優化課程結構。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在實踐教育中學習、熟悉理論知識。將實驗室對學生全面開放,消除傳統教學中實驗室對學生的“神秘感”。和企業合作,給學生進企業參觀、實習的機會,實行上課實習穿行的體制,讓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要將實踐教學理論學習穿插到教學的方方面面,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可謂獨樹一幟。新加坡高校不但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科研硬件設施,而且擁有一流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夠為師生員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樣給高校課堂教學帶來深刻變革,有些課程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實現課堂教學,教師將授課內容全部掛在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學習,而不必像以往一樣必須參加課堂學習。一方面,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積極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通過校園信息網絡和教室多媒體環境,結合電腦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網絡設施,實現了在線教學、視頻教學、模擬教學等,營造了一個跨越時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知識。以虛擬教室教學系統為例,教師和學生通過虛擬教室進行教學和學習,教師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包括內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業、考試評分等,而且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平板電腦隨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電腦與學生開展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課程內容,參加課程測試,提出有關問題,參與課程討論。學生的作業情況和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被轉發到其他學生的電腦上,課堂互動十分方便,與在教室面對面交流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在實驗室,教師也不用親臨現場指導,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啟動視頻會議系統,教師就出現在屏幕上,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師資力量強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信息技術的培養,這也是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規劃實施的同時,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同步落實,所有在崗教師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政府對高校教師信息技能有嚴格要求,教師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術的相關培訓,合格才能開展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高校也為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各種免費的信息技術培訓,教職工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軟件操作方法。同時,信息技術企業、研究機構和信息專業技術人員也為高校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相關培訓。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掌握最新的軟件功能,并將它們熟練地運用到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中,推動了高校整體信息化發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新加坡高校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深入融合,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對于我國高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走適合我國實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積極意義。各級政府統籌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深刻領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義,以規劃為導向,結合地方實際,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規劃落實。高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高校改革發展總體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領導管理體制,整合信息化資源,建立由學校統一領導、各級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信息化工作機制。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強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緊盯信息技術發展前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中廣泛應用。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高校信息技術建設,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我國高校要學習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讓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切實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要逐步將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納入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使教師隊伍信息素養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不斷提高,使教師能夠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積極吸引既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資源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加盟教師隊伍,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運用信息網絡平臺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高校教學信息化。
由于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許多學校在推廣信息技術教育時,一般都實行“放羊式”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師在教授完一些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結構,以及WINDOWS,OFFICE等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后,便象征性地宣布上課,學生則自由打開計算機,盲目地上網聊天、玩游戲。遇到問題時,教師才慢悠悠地走到學生面前予以解決。諸如類似的課堂管理模式在那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校表現得尤為突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許多初中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管理時,完全忽略了這門學科的特殊性。由此,筆者認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置課堂管理的方案時,應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以下特征進行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其課堂的有效管理:
1、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內容。
根據苗逢春博士倡導的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的“四能”階段,即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其中“使能”階段,主要是通過熟練地應用各種應用軟件提高學科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要達到“效能”“智能”階段,則要增加硬件技術、程序設計、數據庫、網絡技術等核心技術,并利用這些技術實現對計算機進行操縱和控制,去解決實際問題。但限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一般包括計算機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繪畫,文字處理,多媒體制作,網絡操作等幾個模塊。
2、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
開設初中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多方面的內容,其中重要的兩點就是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信息意識就是學生要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并且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簡單地說,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不是為了讓初中生單純地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而是要培養他們以下四種能力:第一,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第三,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第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課堂管理的核心。
鑒于信息技術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革新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課堂管理的核心。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首先,教師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我的教學中,我一直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上課之前,我都會將每堂課的內容用普通話不斷地進行練習,以避免發音不準而影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我都會微笑地用文明語、鼓勵語“請”、“謝謝”、“你真捧,了不起”,“有進步”等進行講課,并盡量保持用豐富自然的語音語調,以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在我的帶動下,學生都逐漸形成了講普通話的習慣,也在無形當中增強了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
其次,要從細節入手。在上信息技術課程之前,我會提前五分鐘組織學生進微機室。在進微機室之前,我一般要做以下幾件事情:第一步,要求學生自覺排隊,依次進入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下課時也要求每個小組按隊列依次離開微機室。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習慣。第二步,要求學生自覺清理自己周圍的垃圾紙屑,不能隨扔紙屑垃圾,更不吃零食,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好公共衛生的習慣。第三步,要求學生管理好自己所使用的電腦及其附屬設施,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四步,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他人講話,不打斷別人,有異議要舉手發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習慣。
三、創立和諧的課堂文化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課堂文化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創造的課堂風氣、規則、心理環境、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和諧的課堂文化體現了師生的情感交融,它是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文化。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我深知:課堂里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與角色認同,才能達到彼此的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為此,筆者認為,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只有做到充分的備課,才能幫助學生高效的獲取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就我的經驗來說,我的備課不僅僅針對教材內容備知識、備教法,而且我經常有意識地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學資源,并予以適當的擴展和交*引用,在課堂中適當適量的加入一些調劑的元素。如業界最新動態,相關的時事資料,或者一些相關事件等,一方面能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使學科的知識深入到了學生的生活,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同時,我知道,要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課堂,教師就必須具有良好的組織與管理課堂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我非常注重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通過不斷探索,我發現,在初中生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不是主要學科,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又比較強,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信息課完全是他們輕松娛樂的時間,課堂上不會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出現了上課做其它科目的作業、看課外書、說話、上網、玩游戲等違紀行為。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在每個學期之初就和學生一起制定出信息課堂的規則,并嚴格的貫徹執行。當然,我非常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我經常和學生交流,和學生做朋友,關心和愛護他們。這樣,和諧的課堂文化在我班級中自然就創立了。
四、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是課堂管理的靈魂。
教學方式要適應社會生產方式,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都會有和其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到了21世紀,計算機網絡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這個時候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進行知識深化,以往受到條件的限制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能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因為信息技術的引入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外延知識的拓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教育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學生可以自己通過信息和網絡來進行知識的查閱,也可以在網絡上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和其他人進行討論,通過網絡這個平臺進行討論時,因為不是面對真人,所以,在問題提出方面就沒有那么多的顧慮感,可以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判標準
1.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因為教育信息化或者信息教育化的技術在進行不斷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在進行硬件基礎設施的裝備上,我們一味地對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追求,學校之間也會進行盲目的攀比,因為,沒有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匹配,所以,教學設備就成為閑置品,這樣就會形成極大的浪費。還要對老師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培訓,老師在這里面也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學校和政府也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但是培訓的內容是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很少用到的,或者這些設備是學校沒有的,得不到相應的練習就會忘記,這樣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有就是在進行培訓的時候沒有結合教學來開展,導致老師不知道怎么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
把信息化教學模式引入聾人教學的課堂可以使的聾人更直觀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為他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創設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聾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作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握好機遇,在這場教育的變革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學習工作,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不斷開拓創新,為學生的未來負責,讓學生可以通過一技之長謀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為特殊教育做出貢獻。
2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目前我國聾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形成體系,隨著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在聾校的探索實踐工作也在逐步展開。伴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不斷開展,信息技術的教育已經成為聾校教學和教育的主要內容,從而也成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隨著我國目前對特殊教育的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不斷加大,聾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體教室和信息技術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對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對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較低,所以,這種對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難滿足特殊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導致信息技術教育無法正常的開展,這都是由于資源投入不平衡的情況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還相對落后,有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還相對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內容為主體,沒有結合實踐情況進行更新,導致信息技術教育很難在聾校開展和實踐,信息技術教育未能成為特殊學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發展相對緩慢,它覆蓋教育的范圍較窄,沒有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門和學校對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還不重視,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聾生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是單純地認為聾生只要學好特殊教育規定的內容就好,信息技術教育對他們來說還相距甚遠,因此國家和學校應該把做好聾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齊,導致聾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導致聾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全面,阻礙了信息技術教育在聾校的開展和推廣。
3加強信息化教育在聾校開展的對策和思路
3.1國家應該加強特殊教育財力支持只有國家進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才能使聾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更好的發展。聾校可以利用資金購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產出的基礎教學設備,為信息化技術教育配備高效的硬件設施;學校還可以利用資金對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培訓,讓他們通過專業的信息技術培訓,這樣可以促進學校信息化技術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師和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教師應該通過網絡和參加培訓班等形式積極學習有關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理論,而且學校應該積極組織信息化技術教育的培訓和研討,建立網絡信息化平臺,讓教師的教學課件和經驗與資源都可以經過信息處理上傳到網上進行互相交流學習,這樣便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學到更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礎。學校應該把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高低作為評價和考核教師的標準,這樣可以督促教師提高自己這方面的技能。
3.3學校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學校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聾生未來職業和人生的影響,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視特殊教育的內容,也要加大信息技術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充分掌握這門技術,可以為實現以后的人生目標奠定基礎,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渠道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將它運用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來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從生活中發現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第一課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信息技術”,為建構兒童的技術生活做鋪墊。從了解信息的概念開始,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教師了解到語文課程中學到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想了解“北大荒”的風土人情,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有的同學說到圖書室查閱資料,有的同學說聽爺爺奶奶講,當然也有的同學知道可以上網搜索,到圖書室查閱和向前輩咨詢所得到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信息量小,而且要浪費大量的時間。教師演示上網搜索的效果,只要把課題《北大荒的秋天》輸入百度,立馬出現上百條與“北大荒”有關的信息,而且圖文并茂,全面有趣,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
2.借助生活學習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很多不容易被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信息學習中遇到的一些抽象名詞,小學生用自己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從生活經驗中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動的比喻來闡述,以便學生容易理解。比如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建立文件夾”時,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建立文件夾,而且一個個黃色的小圖標都很相似,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電腦的硬盤容量特別大,就像我們的校園,功能不一的文件夾就像各個“年級”一樣,而零零碎碎的文件就像校園里年齡不一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年級和班級。文件夾就類。如果你要在找文件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就要給每個文件夾起相應的名字,這個名字可以由你來起,根據文件夾內的文件類別可以隨便命名,然后點擊,所要的文件就找到了。經過這一番比喻,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師要隨時收集信息,只要生活中與信息技術類似的事例就可以拿來類比,便于小學生的理解。
3.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教師要教給學生簡單基本的應用技術。像上文提到的百度搜索,可以幫助我們查找資料,積累知識,還可以編輯文檔、繪制圖畫、播放視頻音樂等。教師要給學生設置帶有驅動性的任務,促使學生運用教師所教的信息技術,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應用于生活的強大功能。
二、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改變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拓展了學生了解世界的途徑,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培養探索能力,訓練思維靈活性。學習信息技術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的攝取、分析、整合、處理、應用等綜合能力。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用基本的信息技能進行讀、寫、算、制作,還應該保持對信息技術博大精深的好奇與探索,主動思考質疑,并可以運用已學的信息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學生的探索欲望要與其已經具備的知識相匹配,不能好高騖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發問,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這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七課“復制、剪切、粘貼”的時候,按照步驟教給學生,先選定文字,然后到“編輯”里去找相應的選項,在粘貼的位置上點左鍵即可;或者是在選定的文字上右鍵單擊一次即可出現帶有相應功能的對話框,左鍵單擊即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練習,一會有同學舉手發言:我發現復制、剪切、粘貼的時候,可以不用鼠標操作,直接用鍵盤上的兩個鍵就可以完成,復制用Ctrl+C、剪切用Ctrl+X、粘貼用Ctrl+V。我對他的這一發現給予高度贊揚,表揚他善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其他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生很快發現Ctrl+F是“查找”,Ctrl+H是“替換”,思維的靈活性可見一斑。
2.綜合技能運用,訓練思維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體現的是思維過程中的速度表現。信息技術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敏捷性的主要途徑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新問題,實現自我突破。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的滲透,更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的有趣。像四年級上冊的“畫規則圖形”“畫不規則圖形”“圖形的復制、旋轉”,對于喜歡用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意思的小學生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學習完這幾課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個“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相結合的圖片,訓練對畫圖軟件的應用。通過學生圖畫的創作,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的敏捷程度。
3.先學后教模式,訓練思維創新性。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帶有觸類旁通的特點,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創新性?!跋葘W后教”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的創新性提供了機會。學生在“先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根據教材講解,自己動手操作,如果能夠成功完成任務,就算是達到思維創新的第一步。學生在“先學”的時候,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有目的地質疑,這樣便可以在學習的時候印象更加深刻,學生“先學”的過程正是思維創新的過程。如四年級上冊學習了“海龜作圖”以后,下面的幾課都是用“海龜作圖”工具進行畫圖。像“海龜畫旗幟”“海龜畫糧倉”“海龜畫多邊形”“海龜畫‘田’字圖”“海龜畫車輪”“海龜畫彩色圖形”等,學生都可以根據前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下一課的“先學”,很多同學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學習和創新。
三、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
1.體驗成功喜悅。信息技術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這是信息技術的“人文性”特點。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要有相應的載體承載。四年級下冊開始認識“Word”的軟件,并且會用Word功能對文字進行處理。如“用Word記日記“”制作學習摘錄卡“”用Word排詩集“”給詩集配圖”等。學生在學習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到五年級時,學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表格、修剪圖片;學完“補修照片”和“制作特效照片”后,對自己的照片進行模糊和高斯模糊處理,得出美化效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重新專業的開設,輕舊專業的改造
由于近年來世界經濟的波動和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化,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種類和層次變化很大,很多高職院校忙于追逐熱點,總是急于發展市場需求大的專業,對于市場需求較小的專業往往采取簡單保持的狀態,固然這是由于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長久的發展目標,我們不應該只抓熱門專業,而應當把每一個專業做細做精。做好一個專業不是搞幾門精品課程,而是順應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趨勢,不斷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變革和改進。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忽視信息技術,因為每一個專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參與,每一個專業都存在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對本專業進行改造,應當從尋求這些結合點入手。
(二)重計算機教育,輕信息素養的培養
當前,各職業院校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比較普遍的對策是簡單對待,統一處理。很多時候,在一個職業技術學院的好幾個專業里面,信息技術課的內容是一樣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應該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Word重新被開設,隨之就是Internet的應用。這種簡單的信息技術教育并沒有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沒有讓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生的本能,而恰恰是這種本能,會使他們主動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斷吸取信息,不斷交流經驗。這應該是每一位專業課教師都應該掌握的一種信息社會下的必備技能,也應該是他們傳授給學生的技能。
(三)重簡單教育,輕深入引導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大都極為喜歡,但是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普遍消極。于是,往往形成教師在上面講授課程,學生在下面聊QQ、看視頻的局面。很多學生對專業和自己的未來充滿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從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動。歸咎原因,我們不能僅僅責怪學生,很多時候他們缺乏的是一種引導,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學缺乏對學生的這種引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逐步成為現代信息交流媒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日后還會被智能移動設備大量替代,這是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移動著辦公,移動著接受信息、處理信息,這種較為先進的應用方式已經在高知識層群體逐漸普及,而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在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些新興信息媒體工具方面比較遲緩。相反,學生使用這些工具的熱情從來不變,移動智能設備伴隨著漫天的廣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傳遞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們用于娛樂和游戲。但是,在娛樂和游戲之外,這些設備還可以用于搜集學習資料、交流學習心得等。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早先一步認識,早先一步進行引導教育。
(四)重傳統式教育,輕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程除了計算機操作技能教學之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不能被忽視。很多著名的網絡應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個簡單的設想,但最終形成的卻幾乎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在高職院校,學生并不缺乏創新能力,學校教育除了要教會他們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技能進行創造發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課程設計要符合高職課改的新理念,要面向應用,有所創新,在應用設計實現的過程中實現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學習。其次,學生的課程作業設計和成績評價也要體現這一思路。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養和開發,進而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活力。
二、新形勢下高職信息技術教育的應對策略
面對社會和技術發展的新形勢,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基礎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不是單一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本身指的是有關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儲、檢索、傳遞、利用的理論和方法的總稱,計算機和網絡只是現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儲、檢索和傳遞的強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數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只是簡單地對這一工具的使用進行教育,而沒有先從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觀念培養教育入手。信息技術教育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信息意識和觀念的培養教育,二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應用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處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對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就已經提出了“InformationLiteracy”這一概念,翻譯成中文即為“信息素養”。此后,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給出了它的簡單定義: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現在,信息素養已經被認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顯然,我們的教育大多時候注重了后者,卻沒有去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正確理解和觀念,從而造成了學生缺乏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動力。
(二)在舊專業與信息技術結合點上下功夫改造舊專業
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對學習者至關重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首先是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專業態度,告訴他們只有學好了專業知識,才能立足于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那就要努力學習這個專業的相關知識。這不是單一信息技術課程解決的問題,是應該在每一個專業設置之初就要解決的問題。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專業興趣,讓學生保持對專業的積極態度,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基礎。信息技術課還應該向學生傳達宏觀的信息技術觀念,信息技術不僅僅是計算機和網絡,它還包括電視和廣播以及新興的智能移動通訊設備。只有這樣,才解決了學生“為什么我們需要信息,我們需要哪些信息,我們怎樣獲取信息”的問題。因而,信息技術教育不單純是信息媒體的簡單操作和應用技能,更是結合每一個專業的系統的方法教育。最后,在對本專業的業務應用進行深入的了解之后,那些宜于使用信息技術去改造的環節便會很快被發現,進而專業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得以開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努力尋求專業發展新模式
信息技術不僅僅可以與某一個專業進行融合,有時往往會隨著這種融合的深入,而改變某一行業的運行模式。這在電子零售業表現比較突出,由最初的簡單財務進銷存軟件局部應用,進一步形成了火熱的網絡宏觀零售業,徹底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經營模式。這是信息技術從兩個不同角度介入傳統零售業所致,一個角度是針對固定實體店面、企業日常財物賬單業務流程進行了信息化改造,而另一個角度則是直接在新興網絡平臺從事商業零售和交易,不僅僅針對日常財務賬單,而是一個更進一步的宏觀改造。與之相近,對于傳統的醫療衛生行業和旅游行業,利用這一思路去思考,信息技術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天地。隨著信息技術介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斷變化,新的就醫形式和旅游服務形式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四)關注新技術、新應用,提早引導教育學生
在實際教學當中,作為高職教師,必須注意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早一步認識,早一步介紹?,F代科技的發展速度極快,能夠很明顯地感到早幾年前介紹的新應用現在已經變成現實。在縮小改進版的Linux操作系統支持下,智能手機在普通大眾的大多數應用領域幾乎代替了電腦,同樣的多核處理器,同樣的高分辨率觸控屏幕和幾乎同樣的應用軟件。這使得微軟的Windows也深受影響,也使得AMD和Intel兩大處理器廠商的發展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其實除了一些辦公室應用和家庭娛樂用之外,這種智能移動設備在實際生活當中已經迅速地替代了桌面電腦和有線網絡。對于高職學生,很難分辨這種發展趨勢,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去用好這些科技發展的產物。舉例說明,在沒有教師提前引導的情況下,用智能手機聊QQ、開微信和在線聽音樂的學生居多,而使用安卓下WPSoffice編輯文檔表格的則很少,雖然主要是由于其屏幕較小,操作還不是太方便造成的,但關鍵的是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應用在未來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高職教師的授課內容應該靈活變化,加強對新技術、新應用的導向性。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