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16:11:42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小學教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社會經濟原因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產業也不斷市場化。知識經濟興起以后,教師的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教師的勞動慢慢地被賦予商品的價值。但是,教師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同時,教育也面對著社會經濟的誘惑。此時,部分教師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價值,受到個人利益至上的負面影響,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價值觀念也發生重大變化。由于目前農村經濟水平的限制,農村教師的工資低、待遇差和工作環境惡劣,部門教師認為自己的勞動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尤其重要的是,我國農村的教育改革落后于農村經濟改革的發展,導致現實中許多職業的待遇和發展前途,短期上都較教師待遇好。有些教師迫于生活壓力,將教學中心更多地向經濟層面考慮。教學一定程度上已成為部分老師的第二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意識的加劇也加大了各個行業的危機意識,部分教師的傳統價值觀此時由于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導致部分教師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尊師重教一直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目前的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的生活現狀卻令人失望。受編制、經費不足和待遇較差的影響,農村小學教師這個行業難以吸引、留住優秀人才,師資隊伍也得不到完善。小學教師的頻頻辭職和轉行,嚴重地制約了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學校自身原因
學校,是承擔著教育活動的場所。因此,學校的教學環境也直接影響著師德水平的高低。在現實中,制約我國農村小學教師師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具體如下:學校制度不完善、師德考核體制不科學、師德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自身不完善,是一個制約師德建設的重要瓶頸。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素質教育并沒有完全實現,許多小學的教育理念還是應試教育,學校對于教育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成績上,并不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而學校內部評比和選拔的標準,一般并沒有將師德考慮進去。除了學校制度不健全以外,也有許多農村小學對有限制度的執行,也沒有嚴格到位。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了對于師德不合格的教師考核時可以實行一票否決。但是在執行中,學校并沒有嚴格執行。由于師德的評價難以量化,許多學校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并沒有嚴格地制定一套量化的考核體制?!白钪匾氖?,對于師德的考評,學校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育活動的最主要參與者,學生評價的缺失,也使師德評價體制效果甚微”。此外,師德教育制度也沒有有效建立起來。目前,許多地區都缺少經常性和體制性的師德教育活動,
(三)教師自身原因
我國農村小學教育師德問題,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市場化大環境和學校自身小環境,以及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滯后是影響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客觀原因,而主觀原因就是來自于教師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農村小學教師的知識構成和價值觀念兩方面。知識構成和知識水平的高低是限制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教師法》規定,取得教師資格是有條件限制的。目前,在農村小學任教的老師很大一部分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也越來越狹窄。與此同時,當地??茙煼懂厴I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出大而無力接收。因此,有一些老師由于知識水平有限,給學生上課都是按照教案設計上面的照本宣科,既降低了教育效率,又耽誤了學生們寶貴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價值觀念的影響,也是制約我國師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些人容易受我國封建觀念中“學而優則仕”的影響,導致現實中一些優秀的師范專業學生,由于害怕辛苦或者不能實現個人價值等原因,對到農村當教師有排斥心理。
二、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措施
(一)以教育核心價值理念為引導
學校教育擔任了傳播興國之魂的重任,在我國今后農村小學師德建設中,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原則來引領師德建設的方向,以改革和創新為核心來推進師德建設發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教師的愛崗奉獻精神。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必須堅持師德建設“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因此,教師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同時,必須用主流核心價值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堅持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應該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于學校改革發展各方面。國家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全方位、全過程地培養德才兼備、允公允能的優秀教育人才。同時,堅持改革和創新,有利于激發教師的時代緊迫感和使命感。在新時期,教師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精神,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教育內容上,要敢于創新,善于轉化,因人制宜,積極引導和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教師還應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不斷提高自己職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熱愛教育事業,在教育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忠誠于教育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努力。
(二)優化教育體制和教學環境
改革教師職業終身制,實現教師聘用制,在市場中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流動,是提高我國小學師德缺失的重要舉措。教育是立國之本。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必須與時代同步。目前,上海、北京均傳出消息稱中小學教師資格終身制將打破,教師每5年將認證注冊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將退出教師崗位。一個行業只有不斷更新,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打破教師終身制,實行教師資格定期認證,既能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更好地教書育人,也有利于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整體素質。因此,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優勝劣汰,有利于激勵教師終身學習,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同時,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小學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國家也應該嚴格農村教師進入制度,提高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在師德建設上,國家應該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將培訓內容更加側重于教師的基本職業觀念和道德觀念。
(三)改善教師的物質條件
“教育脫貧,首先是教師要先實現脫貧”。近年來,我國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師隊伍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數量擴大了,文化與學歷水平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長期以來,農村教育遠遠落后于城市教育,農村孩子的前途命運也遠遠不如城鎮孩子。這既是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資源不均衡造成的,也是農村小學老師待遇低、工作條件差、任務重等原因造成的。眾所周知,我國農村小學教師常年工作、生活在條件很差的地方,而且由于農村教師資源匱乏,很多教師一個人要承擔多項教學任務,甚至還要擔心生計問題。因此,國家要加大中央財政扶持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同時,目前我國貧困地區小學教師的崗位津貼普遍較低,教育改革有待進一步發展,國家要依據農村經濟發展程度,適時地提高教師崗位津貼。此外,國家要建立農村小學教師培訓機制,對教師師德的培訓進行長效資金保障。
(四)建立師德考評和監督制度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蔽阌怪靡桑瑢W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最關鍵還是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看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是否被激發,思維的火花是否被點燃,學習的方式是否被轉變等等。盡管實施新課程改革已有幾年了,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城市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緊迫話題。
一、農村語文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
對于農村小學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條件的綜合約束,無論從外部環境還是內在因素,相對于城市小學的學生而言,在知識視野、資源的可獲得性等方面都與城市學生存在一定差距。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語文教學方法、有限教學資源的組織和利用等則直接影響著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教學主體存在問題。在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中,存在兩大不良傾向。一部分是老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深諳語文教學中的考重點,有高效地指導學生應試。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這部分老教師往往很難適應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另一部分是年輕教師,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對語文教學的目標敲定不準,雖然在教學媒介、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等方面創新有余,但是很難做到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往往是重形式輕內容,很難達成高效課堂。
2.教學方法不適應素質教育發展需求。對于老教師而言,往往習慣于“講授+問答”的方式,這種語文教學結構模式陳舊,教學過程呆板劃一,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難以做到教學相長。對于年輕教師而言,過分重視在教法、媒介等層面的創新,忽視對于教學內容與教學媒介、教學方法等外在物質的有效嫁接與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沒有內容的創新,這也勢必會造成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流于形式。
3.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優化應用。一方面,隨著有線電視、網絡等資源在廣大農村的普及,農村學生學習資源的可獲得性和易獲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強,網絡、影視等資源都可以成為教師和學生極易獲得的資源,這為農村小學語文學習資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質準備。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教學資源時存在個人偏好,加之教師自身素質原因,網絡資源的復雜性對小學農村語文教師對于網絡等資源的組織和運用能力提出了考驗,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教材理解不透,在相關材料的準備和運用上也難免偏頗;小學生處于求知欲極強的時期,自控能力較差,由于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在運用網絡資源等進行語文學習時則不能正確把握方向,導致很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隨意性很大
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針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增強雙主體的教學相長等來提高小學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牢固樹立學生主體觀,將學生視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有潛能的人。對于老教師而言,要轉變應試教育背景下“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創新,從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入手,營造起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由原來的知識單向灌輸形成教學的雙向互動。對于年輕教師而言,要注意“過猶不及”,在創新方面,要將外在形式的創新與教學內容的需求做到有機相融,不僅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還有優化教學結構,精編訓練程序,提高課堂效率。
2.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首先,要提高對信息的整合運用能力。在運用影視、網絡等信息資源時,要充分了解農村小學學校的校情和學情,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優化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相對集中,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旁征博引,不知所云。其次,要提高對先進教法的應用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除了教學觀念有所創新之外,教學方法也有多創新,課堂教學已經由教師的單向提問,向師生共同研究問題、探求新知的方向轉變。很多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被逐漸導入課堂,這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導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應用這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對先進教法應用能力的增強更多地是要靠教師的實踐與反思。最后,要提高對資源的借鑒應用能力。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巧借優秀資源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極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快加強在資源應用方面的能力。對于農村語文教師而言,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能借助的語文教學資源豐富,例如經典作品、媒體資源、(音)視頻簡介、課件資源、精品報刊等。針對農村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善的現狀,根據教學的需要,除教材資源外,將不同渠道的有價值的課程教學資源,巧妙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增強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有效性,把課堂建設成富有人文情懷、師生共享的精神家園。
三、培養農村小孩的自信心
農村孩子無論在書面表達還是在口頭表達方面,都顯得比較“木訥”。這些孩子從小生長在農村,能見識到的東西很有限,平時的閱讀也僅限于課本,基礎比較薄弱,因些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幫助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1.為小孩多創造一些交往和溝通的條件和機會。農村留守小孩較多,平時缺乏教管,爺爺奶奶總是呵護有加,孩子勢必少了與人交往的經驗,也就缺乏交往的機會,甚至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因此老師平時可以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分組活動,讓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創造溝通的機會。
2.隨時鞏固小孩的自信。鞏固孩子的信心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當老師看到孩子因不斷成功而樹立起信心時,千萬不能以為大功告成,更要不斷鼓勵孩子,鞏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斷的鼓勵中,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來樹立起自信。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H319
一、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所謂教學實效性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種教學理念。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思維水平,對于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科學構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對策措施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關于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問題,我國廣大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筆者結合現有的先進經驗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措施:
(一)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
教案準備工作是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與前提條件。但是,我們許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教案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生作業的批改上,往往認為只要學生的作業能夠及時正確的完成就實現了教學的實效性。在教案準備方面,有的教師直接在網上下載現成的教案,有的甚至不進行備課,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臨場發揮。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課堂教學的盲目性、機械性,不能有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開展。所以說,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指導,是評估我們開展每一次課堂教學是否具備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之前,首先應當對所教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然后再根據具體課文進行逐項的落實,從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方向不偏離。
2、認真研讀教材文本的內容
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內容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才能夠科學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中心思想;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恰當的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在學生提出疑問時進行科學的釋疑。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項資源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教材內容的組織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的,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項內容都是以所在單元的專題為中心開展的,尤其是每個單元的導語部分具有極強的導學作用,這就給我們進行教案的準備以及課堂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與重點。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時,應當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除此之外,課后習題也是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對我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課后習題的相關內容進行體現與滲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切實保障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座位上記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具有非常消極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選擇、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情境與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2、積極轉換教師角色,構建有效課堂教學
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自我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周密的安排。從新課的導入、情境的創設、遷移和過渡,到課后練習的設計、活動的組織等都應當精心準備,周密布置,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3、適時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學習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昂煤⒆佣际强涑鰜淼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評價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從而使評價成為激勵和引導師生發展的手段。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對于農村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勇于創新、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對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安豐梅.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淺談[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02).
[2]王義蓮.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9,(09).
【關鍵詞】農村體驗優勢
如何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積極提倡?!保ā墩n程標準》)因此,我們應大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接觸自然、社會,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利用農村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地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
一、體驗自然風光,談家鄉之美。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農村的小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春之綠、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當學生心盈自然之美時,我只要稍作點撥,如問:玩得高興嗎?美嗎?你喜歡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美之樂,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描述心中美麗的家鄉,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二、體驗先輩精神,敘崇敬之情。
先輩們的事跡與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精神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筆寶貴的資源。我們這里有著名的駝峰航線,讓學生參觀駝峰航線的紀念碑,再讓他們查閱資料,這時他們腦海中一定會展示出一幅幅昂揚奮發、堅貞不屈的精神畫卷,這里的軍營生活是他們耳熟能詳的,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讓學生去了解烈士事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種種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繼而產生了強烈的傾吐欲。此時,進行習作練習,學生語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間充滿了感情,多數同學還聯系自己做了真誠的反思,這與以前空洞的口號式習作截然兩樣!——習作的過程再次升華了同學們的感情,凈化了同學的心靈。
三、體驗家鄉富饒,傾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小學生大多數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而習作干癟,更無真情實感了。這方面農村的小學生卻恰恰相反:生活在農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使同學們深深覺得:生在家鄉的幸福,長在山鄉的優越,從而激發了為家鄉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四、體驗家鄉飛速發展,抒振奮之情。
隨著計劃經濟的淘汰,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令我們每個生活在農村的人不斷地驚喜,更無比的振奮!——這又是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極好素材!我帶著孩子參觀果園、養殖專業戶、經濟農作物種植專業戶、成片的農家樂等,并通過采訪了解家鄉的過去,在過去與現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飛速發展。
接著,在班上開展討論會,讓學生說說“家鄉的變化”:有的從自己家里的生活變化談起,有的從門前路的更新說起……同學們還情不自禁地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帶著一顆顆童心飛向未來……學生太興奮了,這時提出作文的要求,就會促使學生把這種振奮之情流于筆端。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村建設得更繁榮的理想。
五、體驗鄉情親情,贊純樸民風。
城市里因種種因素,還較多地存在著“對門老死不相往來”現象,但農村卻廣為流傳著:“鄰里好,賽金寶”這句話——農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親之間的感情聯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生在同學們的身邊。農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一家團圓的中秋節、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六、體驗農活艱辛,說勞動苦甜。
“農活”也是我們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在家學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在校于“班級責任田”大顯身手。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地,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同學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
七、嘗試后的體會
1.跳出“作文”教學作文——作文綜合實踐活動成功的保證?!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碧觥白魑摹苯套魑?。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習作的過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一段段真實的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綜合實踐活動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作文綜合實踐活動。
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就不怕這門課學不好,關鍵就在于教師怎么來設計這個實驗才是最適合學生的。適合是最好的教育,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好奇心,求知欲的強弱大都取決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因為他們遇到感興趣的問題總要弄個究竟,搞個明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教師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必須趣味化,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在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任務、要求,讓他們自覺地有效完成實驗。教師在課堂上激發起學生實驗的強烈興趣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制造懸念,誘發學生在課外去探究實驗,以此來提高農村小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驗指導兒童化
一是在實驗指導過程中,正確看待“異想天開”。學生在實驗過程當中如果能夠突發奇想,那是值得高興的現象,教師應該要加以正確引導,對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輕率地視之為“胡思亂想”,更不能嘲笑指責,而要保護他們的幻想,積極創造條件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孩子向往美好的未來。同時要幫助學生提高想象的現實性,去完成幻想向現實的轉化。二是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實驗小助手。讓小助手去幫助學習較弱的學生,同齡人之間往往更好溝通,這就是“兒童化”的一個有效措施。讓小助手幫助老師一起準備實驗的材料,盡可能縮短材料準備的時間。下課之后,幫助老師一起整理實驗材料,并且一起歸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助手對于實驗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員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輕易輪換,從而提高農村小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實驗方式探究化
小學科學課通常是以探究活動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結論”等環節。小學科學課本中的實驗,大多數是探究性實驗,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為目的。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啟發引導他們動口、動手、動腦,去說、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去驗證,讓他們親身經歷實驗探索和科學發現的全過程,以適應終身學習和探索的需要。引導學生朝向發現問題的方向發展,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再動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斷探究事實的精神,教師采取的實驗方式要有足夠的探究性。實驗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化,實驗教學采用小組合作性探究學習方式。為了更好促進實驗小組合作性的形成,實驗小組成員進行有效分工,并明確實驗探究目的、探究任務。組織實驗小組開展實驗活動交流,充分發揮實驗小組對實驗教學的作用。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農村小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四、總結
評價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個性化的需要.采用確定能力目標及評價標準和編擬數學能力測試題的方法.數學評價要注意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并且要注意評價學生的創造性的數學才能.
(一)試題
1、開放、不唯一
2、重實踐、輕理論
3、多動手、少強化
4、多觀察、少硬記
(二)評價
1、看學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許學生犯一些錯誤
3、考生中表現出準確的洞察力,要給予充分肯定
4、用等級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學習的過程是通過智力活動,以及推動和調控這種智力活動的動力因素來完成的。在數學學習中,一些學生不僅表現得聰明,而且整個學習活動富有進取性,最后能取得優秀成績;另有一些聰明程度一般,但學習有毅力,善于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對學習充滿熱情,結果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也有一些學生頭腦靈活,但學習熱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難,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表明我們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是不夠的,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主動性的調動,通過幫組學生建立一個積極的學習系統,使他們的潛力得到發揮,能力得到發展,學得有成效。簡單地說,學了智力活動,還必須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進行。這種心理因素可以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引導和推動智力活動的作用,并能夠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增減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心理因素
1、激勵功能,它起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強,以一種內驅力保證學生處于積極狀態之中,整個學習活動得以展開并持久地進行下去。
2、選擇功能,它決定了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如學習過程回避什么,喜歡什么,厭惡什么等。
3、調控功能,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根據學習目標的具體要求,調控學習的行為。如注意什么,忽視什么,強化什么行為,制止什么行為,讓學生自己總結得與失。
(二)激勵因素
1、教學內容要體現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陳舊、空洞、抽象的知識和理論往往被學生心理排斥和拒絕,更談不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了?,F行的新教材的編寫就體現了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課題外,其開篇都有一個章節知識在現實問題中應用的例子。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人們總是傾向于關注富于變化的、新奇的、能夠引起認知不協調的事物。數學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單調,教學過程的平鋪直敘、波瀾不驚更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過程善于創設一種氛圍,合理設置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期待、困惑、憤悱的心理狀態,才能有效激發并維持學習熱情。如在函數教學中,《何時獲得利潤最大》可提問你能否用函數圖象找到這一時刻,既避免了單一反復地對定義字面的強調,又使學生在問題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學評價中正確運用獎勵和懲罰。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但要注意①獎勵的公正性,不能帶上過濃的主觀色彩,在獎勵過程中過分獎勵一部分學生,而忽視另一部分學生;②獎勵的多樣化,獎勵作為積極的強化因素,形式應該多樣。如較高的分數、贊揚的評語、親切的微笑等都構成事實上的獎勵;③獎勵的針對性,對優秀的學生要求可嚴格一些,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適當放寬一些,分情況采用教師直接獎勵或來自集體的間接獎勵。
4、教學輔導中幫助學生科學尋找原因。學生在分析自己行為的成敗時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釋。作為老師應從學生自身來分析,可分為內部的和外部的因素;從本人的學習態度、進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礎情況等,來解釋說明。積極、科學、實事求是的尋找原因,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信心,促進差生的轉化,幫組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課堂組織
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的高效來完成。在新課標的倡導下的開放學習,這里所謂“開放”,是指空間的靈活性,學生對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堂內容的綜合性。而不是上課的過程的開放。現在正在進行的數學課改也是以此為目標的。開放的課堂的學生具有更出色的創造性,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更為高效。因為“開放”形成一種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這種課堂,給教師的教學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對教師而言,備課要更高的要求,
1)數學問題、方法與思想的準備教師要更充分,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的數學方法,蘊含的數學思想要有預見,以及多角度認識教材內容,多方面分析學生的思維,預設多樣的問題情境和考慮可能的異常情況。
2)課堂意外情形的及時處理課堂的全部過程都應該在教師的控制中,任何問題的發生都要有及時的應對措施,不能漠視和拖延。這些問題包括學生對所學內容與眾不同的認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疏漏或錯誤,以及學生的一些不良表現等。
3)適當的課堂容量和教學進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進度不僅僅是教學任務的要求,從課堂管理策略來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學安排過于緩慢,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問題上,多數學生會越來越沒有興趣,以致無事可做。保持適當的進度對維持學生的熱情很有必要,也使學生“沒有時間做不相干的事”。
4)積極的交流與良性互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讓學生有被忽視的感覺,包括言語、表情、姿勢,都必須為師生之間和諧交流服務。當有學生就某個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個知識點有不同的理解時,要用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處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只有當學生與教師間的情感互動起來,學生對課堂的破壞將大為減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對學生而言,更應該體現學生是主體
1)“問題”的提出。數學的學習,是思維活動與發展的過程。“問題”是點燃思維運動的火花,是認知結構得以不斷發展的源泉。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學生參與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則的發現過程。從傳統聽講模式到把聽講與讀書、研究、討論、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應精心設疑,置疑,適時調控,讓學生處在猜想、類比、推測和解答的思維活動中。
3)學生自行歸納。整理歸納是知識反思內化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各知識要點,并揭示它們在知識整體上的地位、作用,與其他知識的相互關系和結構上的統一性,特別要揭示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4)變式訓練。為了提高訓練效率,必須防止機械模仿,可采取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方式開闊學生的思路。變式練習的思維要求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思維強度。如讓學生自己編題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學生反饋。數學教學是信息交換的動態過程,教師要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提問
三、教育優化
農村初中的學生家庭普遍存在對教育的不重視,學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時間用于學習上,他們的知識的獲得主要在學校里。如果學校里課堂上沒有高效,那么學生獲得的知識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導學生去“真正理解,達到課堂進行目標”的愿望。我們應該怎樣去優化呢?其實我們教師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荚嚤旧聿⒉荒芴岣邔W生的能力,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考核,一種評價。但通過試卷中的問題讓學生朝著某個方向去努力,作為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
(一)提問的作用
提問本身不是目的,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必然為教學目標服務。
1、幫助教師正確評價學生,了解學生對所學任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經學會了指定的任務。
2、提問能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集中精神,積極應用思維的技能去解決問題。
3、提問能保持教師的注意力,只通過講授的方式去進行一堂課的教學,很容易產生的后果就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去重組教材和設計提問,常常假設學生能及時理解,很少有機會獲知學生的錯誤認識。
4、提問能使教師依據學生的答案,提供即時的反饋,即教師依賴提問使學生理解問題及相關的所有要素,同時利用學生的答案設計新的問題,使學生趨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問要求學生在每個問題上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理解,教師以各種不同的提問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
(二)提問的要求
優化的課堂具有“開放”的特征。當然,課堂上的提問也應該是開放的。這里的“開放”并不是指隨意提一些問題,而是要求問題本身和教學目標的聯系方式上多樣化。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做更多的腦力活動。教師的注意力應多集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所反映的思維過程,而非問題的答案。
1、對有關問題的可能答案的寬闊度,要放大。學生在回答開放性問題時,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們在理解問題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開始教師的提問范圍較窄,這也許能更快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師期望的智力活動,但其后果是它們經常使教師忽視學生現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問本身是教師期望從學生的回答中獲得什么,盡管問題是開放的,也希望學生的回答具備“具體、正確和完整”的特質。有時教師的提問不能誘使學生尋求到答案,或學生的回答離教師期望太遠,教師應要求學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問過程中來。
(三)提問的效果
提問的一方面是教師想引導學生做出特別的反應、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師不想牽著學生走,以致使學生失去大量進行思考的機會。教師應尋求開放式問題與詳細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學生各種可能的解釋。使學生感到一種心理的平衡,從而也獲得了知識,達到優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對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據學生能否做幾個題目、考試的成績來衡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確定:
(一)是否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發散性思維指的是,對某個問題提出多種獨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級教師魏書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種做法。”應該強調: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道路通羅馬”。這樣有利于學生今后在學習中具有獨創性。
(二)是否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發展指的是,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思維能力、解題方法、動手能力的提高。每個學生的基礎都不一樣的,個性特點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來衡量每個學生,我們教師只要看到他們有進步,有發展,就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了,教學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決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
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衡量教育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如測量旗桿的高度、何時獲得利潤最大、藥物的療效時間等。如果學生能夠解決了,那么就取得的了高效率了。這也是符合我們農村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的體現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總而言之,農村教育更具有艱巨性、復雜性,一方面要面臨中考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要適應農村的需要?,F在的社會又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弱者將被淘汰,而現在農村學校生源外流嚴重,農村弱勢學校將面臨著更大更多的考驗......
參考文獻:
《教學論》主編: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課標初中數學探索性教學實例》主編:王立嘉、張金飛寧波出版社
《探索足跡》主編:潘志新、鄭正林婺城區教育科學研究所
《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主編:向鶴梅、葉堯城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評估和督導》主編:劉淑蘭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際關系心理學》主編:林崇德鄭全全、俞國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主編:王建明副主編:王炎斌北京大學出版
1.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認識不到位
對于農村教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工作一貫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當然地閉門造車。對于繼續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會。這些新理念和方法畢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實踐所得——集思廣益,只有了解了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進步,也才知道有許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電子白板、需要投影儀才能用。
2.經費問題
西部地區教師普遍待遇低,尤其是農村教師。最近十幾年,西部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幾乎都是由教師自己承擔。雖然近幾年來我縣有部分學校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費用給予報銷,但除了培訓費外,還要承擔數目不小的住宿費、生活費以及其他開支。由于以上原因,許多教師不愿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二改善彝良縣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措施
1.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
當前有相當數量的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參訓教師對待繼續教育的態度:第一,改變以往單一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用當前比較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第二,對培訓者進行專門集中培訓。在承擔繼續教育任務的單位抽取一定的人員參加由國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單位相關專家學者組織的專門培訓。這些專家學者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有較高認識,參與過課改,了解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通過他們對地方培訓者進行培訓,可以整體提高培訓者素質,更好地為地方繼續教育培訓服務。第三,地方繼續教育培訓脫離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訓教師不了解中小學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訓教師每年必須對當前的農村中小學進行一定的調研,走入中小學課堂,及時挖掘中小學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農村中小學的具體情況來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培訓中解決教師們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重視繼續教育。
2.培訓形式多樣化
第一,校本培訓模式。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基地,利用學?,F有的教育資源,探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要學習內容。它注重在探討中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總結實踐經驗。第二,專家引領教育方式。讓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學教師一起參與到繼續教育中去,通過專家們的示范以及在專家提供的新的理論指導下,使教師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訓模式。這種模式是當前采用最多的一種模式。教師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學校接受一段時間的繼續教育,通過集中培訓,完成培訓科目,最后通過考試而達到目的。第四,送教下鄉模式。由相關部門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讓一些經過培訓的高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地區的鄉鎮上對教師進行短期的教育培訓,使當地教師便捷地完成繼續教育培訓。第五,遠程培訓模式。利用網絡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建立一個學習培訓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課程資源的共享。遠程教育培訓對課堂的生成、構建、發展、探索,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認識、探求,都將是一次革命性的學習方式。
3.增強培訓實效性的改進方案
第一,改進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這樣便于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第二,轉變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參訓實效。針對教師學習特點,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確保培訓實效。第三,強化培訓自主性,激發教師參訓動力。嘗試建立教師自主選學機制,為教師創造自主選擇培訓內容、時間、途徑和機構的機會,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建立試行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將培訓學分作為教師履職考核的必備條件,激發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
4.轉變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觀念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教師們的知識、觀念必須更新。無論是老教師或是新教師都必須通過繼續學習來達到教育思想的改變,樹立新的教育觀念。通過繼續教育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化。
5.政府應加大繼續教育經費
政府應轉變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對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補助,減輕農村教師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