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9 00:31:56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教育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職業教育的德育課課堂缺少職業特色。職業教育的德育課課堂沒有職業特色,仍然沿用普通中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手段,所以產生了很多困惑:教師有困惑,因為所教內容學生不愿學,沒有成就感;學生有困惑,因為對所學內容缺少興趣,感覺所學沒有用。最后的結果就是課堂僵化,缺少活力。(二)教材內容單調乏味。現行的教材內容主要以綱要性知識為主,缺乏對社會現象和學生現狀的剖析。案例大多為學生不熟悉的人物,個別案例陳舊、缺乏時代感,缺少學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識。(三)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沿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傳授知識。習慣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把教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學生,教師照書念,學生照書背,師生都圍繞書本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職業道德的內容缺乏理解和內化,缺乏實踐認知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致使不少學生感到有些事好壞難辨,在遇到一些現象和問題時無所適從。(四)課業形式與學業質量評價方式不合理。受傳統考試制度的影響,對德育的測評采用理論考試,一考定奪。這種評價方式重視知識考查,輕視能力和行為評價;重視筆試評價,輕視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重視任課教師的個人評價,輕視綜合評價;重視教育者的評價,輕視受教育者的自主評價。因此,這種評價方式缺乏科學性,很難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學實際效果和學生的真實能力。
二、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宗旨
德育課程改革,旨在發揮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課堂育人實效,構建適合中等職業學校的新德育課程觀,不斷豐富德育內容,在漸進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師生共同對話、體驗、理解和實踐,實現共同成長。德育課程改革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的原則,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改革,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社會,更加貼近學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德育課教學與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三、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優化教材資源,更新德育教學內容。(1)打破章節界限,理順教學內容。例如《職業道德與法律》在講完第六課: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接著就講第十一章:依法公正處理民事關系和第十二章:依法生產經營,保護環境。然后講其他章節內容。(2)豐富教學內容,體現職業特色。結合時事講德育,將“三愛三節”、“中國夢”實踐教育活動引入課堂,促使德育回歸生活。將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滲透進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教育。(3)更新教學內容,體現時代特征。例如《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二課:展示自己的職業風采,將張秉貴的案例更新為青島市道德模范許振超的事跡以及體壇明星姚明、劉翔等青年人崇拜的榜樣人物事跡。身邊的新時代的模范人物,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和學習。
(二)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德育教學模式。改變德育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時間,開展參觀訪問、市場調查等活動課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為今后走向社會、就業和創業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例如,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結合本地區或本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的案例,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等教學活動,進行即興演講等比賽。改革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合作、體驗等參與式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主動學習??蓪⒌掠虒W內容分解為各類教學專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進入企業,在調研與體驗中,分析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創新課業形式,改革德育課學業質量評價模式。針對傳統課業脫離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生活,忽視學生的情感基礎,作業內容封閉、程式規范單一等現狀,倡導開放式、交互式等課業新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提倡各校開發、使用能夠體現開放式作業特點的作業本。針對評價過程和教學過程相脫離,測試內容主要傾向于學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學生“能做”什么等現狀,要轉變單純以知識測試為主的傳統考核評價模式,倡導以“學習檔案袋”形式,將考試成績、習作、調查報告等納入評價指標。通過考查知識與能力、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課堂評價和實踐表現性評價相融合的多元評價的目的。建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為目的的現代職業教育德育課程學業評價新體系。
四、結語
1.的提出
背景:21世紀將是一個知識、信息、通信的時代,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與以往的經濟形態相比,知識經濟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榮不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賴于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全球化與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革命意味著有必要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模式。上述經濟形態的變化將至少涉及以下問題:新的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出現;勞動力和資本流動增加;新的經濟和經濟出現;全球經濟一體化。這些和經濟發展趨勢預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愛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價值觀、態度、政策與實踐必須以這個模式為基礎。這個模式的特點還有:技術與職業教育受教育的對象更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大,更為重視人的發展需要,使受教育者獲得有效參與勞動世界的能力。"
我國開展遠程職業教育: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正以最快的速度發展經濟,而其中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更快。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勞動力聘用上得以反映,服務行業和工業行業服用人數的比例不斷上升,在發展較快的地區和中,勞動力很短缺,尤其是技術型勞動力。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結構的急劇變化,與國營企業的改革一起,對勞動力大軍的技術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樣,也對國家的教育和培訓體制提出了要求。中國勞務市場的發展及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對缺乏競爭力及虧損國營企業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一個高效率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培訓系統。
所以,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響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推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進職成教育面向新世紀,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對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需求,利用信息技術和整合全國教育資源,培養數量足夠、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和高水平的專門人才,教育部職成司開始了大范圍的遠程教育實踐,包括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項目、制定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建設中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網站等工作。同時地方上,也通過積極建立職成教網,推動當地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并積累了許多經驗,同時也遇到許多問題。
遇到的問題:現代遠程教育在我國開展的還很短,在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領域也是剛剛起步。這種使用新手段、新技術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多優越性,如資源共享、提高教學和培訓的質量、增加教育的投入產出比等等。但是這種方式也是一種高技術、高投入的教育形式,如果沒有作指導,非常容易在普及的過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失敗而導致高投入,低產出。
基于在職成教信息化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我們從發展遠程職業教育實際工作需求出發,針對其中一些指導性、規范性等管理層面上的問題,對其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討和研究,重點突出,在核心理論和實踐上把握住主要及整個體系,即把握住原創的東西,同時,又做到針對需求對象有的放矢,不做空泛的研究。通過研討,發現幾個問題比較突出,即教育信息化平臺──網站建設和發展、遠程教育基礎設施校園網建設和使用、資源開發、遠程職業教育的專業隊伍建設、職業教育本身專業特點決定的遠程教學中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問題、學生成績考核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急需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和實踐上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研究內容:針對我們開展遠程職業教育的經驗不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的職業教育發展體制及國內其他教育領域(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遠程教育開展經驗,并且,關鍵是從我國職教現狀和教育需求出發,針對以上的幾個問題,從課題研究的角度,對以上幾個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系統組織,并界定為如下幾個研究子課題。①對教育信息化平臺行政管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成網的建設和發展)和遠程職業教育基礎設施──校園網建設和使用的管理研究;②對遠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研究③對遠程職業教育資源建設的開發和管理研究④對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學系統開發和管理、及對學生評價方式的研究⑤國外相關專題的研究。
2.研究意義(現實意義、理論意義)
希望通過參加職成教網站、職成教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對國內外遠程教育的現狀考察和研究,為實際的遠程職業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理論與實踐上的指導,并為領導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本課題成果對我國遠程職教工作開展有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雙重意義。
在實踐方面,本課題要通過在國家級網站上實施遠程教育,對職業學校校園網環境下進行課程教學進行探索;并在全國范圍內選擇試驗基地,通過試驗開展研究,找到利用衛星數據廣播開展職業培訓的,積累經驗;通過網站遠程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和培訓的實施,對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項目下開發的素材庫及網絡課程進行、比較、,歸納出適用于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素材庫與網絡課程開發方法;通過對目前較為流行的網絡課程支持系統的使用,研究并提出適合于遠程職業教育的網絡教學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此外,通過中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網站的運行,以及遠程職業技術教育的開展,與公司一起研究現代遠程職業教育支持服務體系的開發、試用以及改進和推廣,由項目辦公室組織評估,形成一整套對現代遠程職業教育支持服務體系的研究成果。同時,通過建立師資培訓基地,形成一套培訓遠程職業教育師資的體系和管理辦法。
在理論方面,基于上述實踐內容,利用第一手的數據和經驗,結合國際上已經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對現代遠程職業教育宏觀、中觀層面研究課題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在大范圍實踐的環境下,尤其是通過校園網環境下的職業教育網絡課程教學和利用衛星數據廣播開展職業培訓,摸索出不同類型的專業、課程、教學或培訓目標與遠程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并通過試圖找出性的東西,歸納出現代遠程職業教育系統的設計流程和框架以及系統中主要兩大模塊學生和課程的構建,還有系統的組織實施方案,即教學系統的設計等子系統的規劃,從中概括出幾種系統模式,總結其推廣的可能性及困難,形成我國遠程職教的典型及通用模式和相應的策略。
二、綜述
首先來探討關于職業教育的概念問題。長期以來,各國和國際職教界各執己見,有的稱職業技術教育,有的稱職業教育。狹義來講,職業技術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傳授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活動,主要是指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1999年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技術和職業教育大會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概念。職業教育被確定為包括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和培訓。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被拓展了。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并行的兩種教育系統,它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專門的技術人才,所以有更大的實踐性和專業性。職業技術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是一種動態的關系,經濟發展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反過來,職業技術教育又對經濟發展起一種促進作用。社會需要職業技術教育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一支能滿足經濟發展、懂技術和管理的高素質的人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明顯的與經濟發展需求相脫節,或滯后,無法及時更新人才結構,提供人才素質,擴大人才種類和數量,滿足許多新興的職業技術行業的人才需求。
其次來看一下成人教育的概念,依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成人教育的定義為為不在正規學校和大學系統學習、通常年齡在15歲或15歲以上的人們的需要和利益而設計的有組織的教育計?quot;。而發達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成人教育的定義為:任何專門為滿足已超過義務教育年齡而且其主要活動已不再是受教育的公民一生中任何階段的學習需要和利益所提供的學習活動和計劃,其范圍包括職業的、非職業的,普通的、正規的或非正規的學習以及帶有某種社會目的的教育。
下表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分類:
對象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
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后繼續教育專業證書教育各類崗位培訓社會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高中中專教育中技高職教育大學本??蒲芯可逃?/p>
普通教育未成年人義務教育/普通初等教育中職高職普高-
成人教育成年人---學歷補償教育面向成人的教育
主管基教司職成司高教司職成司
我們來分析一下職教發展所面臨的新的形勢和背景。第一,經濟全球化導致人才結構變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將使中國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國的西部、中部、和東部將分別處于半工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不同的階段,由此中國的產業結構也要作相應的調整。從而職業教育專業結構也要做相應調整,但無論怎樣調整,從各方面統計數字看,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比例,對發達國家也一樣。第二、知識社會引發的職業資格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把能力看得要高于學歷,人們的能力將是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綜合。所以職教的培養目標將是既適應市場動態性需求,又滿足個人生計發展要求。從以上兩點都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的必須適應社會發展、人類發展需求,在人才培養方向和方式上都應該做創新性改革。其中的核心,在于專業改革的觀念轉變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轉變。由此引發的新的思考有,關于職業教育結構的系統化層次定位、關于職業教育管理的服務型職能轉變、關于職業教育資源的國際化重組整合、關于職業教育辦學的開放型體制模式以及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前瞻性預警機制等五個方面。在這些新的發展需求的引導下,能否借助遠程教育,利用它的開放性、資源多元性、管理靈活性、規模效益等諸多優勢,適應職教的改革趨勢,開創一種全新的遠程職業教育新局面呢?
我們有必要對遠程教育做一個了解。遠程教育使用的概念在國外和國內都經歷了許多演變。
1980年,基更給出遠程教育一個描述性定義,遠程教育是具有一下特征的教育形態:
(1)教師和學生分離,學校和學生分離;
(2)有教育機構組織實施遠程教育,即提供學習計劃、學習材料。這種材料應比常規教育的材料準備得更充分;
(3)包括機在內的多類教育技術和媒體。技術媒體的作用為:承載教學內容和聯系師生;
(4)在師生間提供雙向通信交流;
(5)為社交和教學目的,組織必要的會見和討論。即學生除獨立學習外,還應有小組討論,但以個別化教學為主,小組集合活動為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準永久性"地不設學習集體;
(6)工業化的教和學的形式。
1986年,基更在《遠程教育基礎》中,去掉了最后一個要素。
丁興富在《遠距離高等教育學導論》(1988年)中給出的遠程教育的定義為準,它做了五項描述性定義:
*學生和教師在時間和空間上處于分離狀態;
*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基礎的媒體教學占有主導地位;
*有組織的系統工程;
*自學為主、助學為輔;
*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某種形式的雙向通信和反饋機制。
遠程教育的發生在產業革命后的工業化社會中、并且隨著近代科學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而不斷發展。那么這背后支撐遠程教育發展的動力是有哪些呢,丁興富提出了遠程教育發展的動力基礎理論的''''五原理''''說,由這幾個動力,我們可以論證職業教育開展遠程教育的必然性和與優勢。具體分析來看:第一,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對各級各類大量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大軍的需求構成了遠程教育發展的社會歷史動力。而最直接培養這些專業人才和勞動大軍的職業教育更是尤為有必要引入遠程教育方式,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第二,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為遠程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從印刷術、運輸、郵政業的興起開創了遠教的先河,再到電視廣播、錄像錄音等大中媒介的普及掀起遠程教育的快速發展期,直至世紀之交,以微、計算機和電子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這些技術發展而來的交互式網絡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為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也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革新提出了挑戰、提供了機遇。同樣,職業教育體系也面臨這樣的機遇。第三,教育民主化和學習終身化成為各國教育決策的指導原則之一,并構成發展遠程教育的思想理論基礎。由于職業教育內涵和外延的拓展,職業教育也將覆蓋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領域,所以職業教育開展遠程教育也是教育需求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第四,人力資源開發的巨大壓力和構建包括遠程教育在內的終身學習的共識成了發展遠程教育的決策基礎。人力資源開發及其對戰后各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提高了國際社會對教育投資的認識。教育經濟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然而,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巨大壓力于教育投入的不足依然困擾著各國政府和教育界。傳統學校校園教育因其課堂面授性質和成本結構特點需要投入大量高水平教師和巨額資金,這就局限了傳統教育在短期內大規模發展的可能性。傳統校園教育也難以實施在職成人教育和面向全民的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這些基本矛盾使各國政府和教育界增強了優先發展遠程教育的共識,優先投資發展遠程教育正在成為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教育發展決策的戰略方向。我國政府教育部職成司也積極發展我國職成教系統的遠程教育,開展了一系列實踐和研究項目,以此探索我國的職成教的遠程教育發展道路。第五,現代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發展,也構成了發展遠程教育的當代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基礎,為實施遠程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
以上分析,就構成了職教系統開展遠程教育的原動力。所以我們有必要開展遠程職成教育,同時,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已經開展遠程教育的教育類型如下表所示:
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
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后繼續教育專業證書教育各類崗位培訓社會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高中中專教育中技高職教育大學本??蒲芯可逃?/p>
普通教育有有有有有有有有無無無無
成人教育有有無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從該表可以看出,我國遠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學歷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學本??茷橹鳎┖吐殬I技術教育以及非學歷教育和培訓,遠程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社會經濟依然不發達并且發展極不平衡的窮國辦大教育,遠程教育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會經濟發展的直接密切關系,更有必要開展遠程教育,為全國各地、特別是邊遠地區、農村、基層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適合當地需求的各類職業技能人才,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我國目前的遠程教育體系是一種三重體系;單一模式的廣播電視大學教育、雙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和標準模式的國家高等教育自學制度。這三種體系均面向成人教育,而只有電大開展遠程職業教育,可以說遠程職業教育的專門體系還沒有發展和建立起來。而且隨著第三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和突破,所以,職業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遠程教育體系,再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下新一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根據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探索遠程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建立遠程職業教育的理論體系,是職教領域應該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本課題定位于需求應用型研究。目的是為推行遠程職業教育的領導提供科學決策的基礎。所以主要是從管理的層次,就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隊伍建設、遠程教育資源建設、遠程教育教學系統開發和遠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開發等方面進行研究。按遠程教育體系的結構和功能來看,各個子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首先,作為教育信息化的最基礎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門(主要指國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廳、教育局等部門)必須建立起信息化辦公、協作式管理的基礎設施;若具體到指導和管理遠程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家職成司和地方教育廳職成處就需要建立起本系統的信息化教育平臺,來指導和規范職業教育的發展。所以,基于本課題主要研究的問題──現代遠程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我們首先來探討管理部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之一──計算機網絡建立起來的一種實用、高效的信息平臺的有關問題,包括建設規范、功能定位、運營機制,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協調,對全國遠程職業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實施管理等方面,并結合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將這個教育信息平臺拓展為當地的一個信息資源中心,積極發揮教育對經濟的先導作用。因此,這個信息平臺就構成研究的起點。同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中,由校校通工程所帶動的一批職業學校校園網的建設,也為實施校園管理,提供了一個信息平臺。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學校網是建了,可不知道如何利用,所以,為了全國范圍內推進職教信息化,為實施遠程職教鋪路,我們也有必要,就如何規范和指導職業學校的校園網建設,如何使用校園網,探討出多種可行性較好的模式,在充分利用資源的情況下,滿足學校管理、教學、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有了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平臺,我們就從遠程職業教育管理層面來探討有關問題。從丁興富所著的《遠程教育學》中了解到,這個層面內容主要包括:遠程教育行政管理、遠程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管理、遠程教育教學管理、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具體分類框架如下所示:
教育行政管理(政府對教育行政部門和遠程教育院校的管理)
遠程教育學校管理
(遠程教育院校內部管理)
學校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決策、控制、評估)
后勤管理
教學管理課程設置、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
學生學習支助服務的管理
人員管理學生管理
教師管理
本課題的研究重點就放在遠程職教的行政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遠程職教教學開發和管理,遠程職教的質量保證體系這幾個方面。
第一,遠程職教的行政管理,包括國家行政管理部分和學校行政管理部分,前者指國家對遠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體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權體制和對院校的分類管理體制,主要討論體制、機制、立法和財政等專題;后者依據對世界各地遠程教育院校和組織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討論不同模式院校的組織機構設置、規劃決策和財務管理等主題。從教育部職成司職責來看,這個問題應該是值得研究的。它對規劃和管理我國遠程職業教育,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第二,對師資的培訓與管理,在遠程教與學中,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地位、強調對學習資源過程設計和開發,然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并實現了角色和職能的轉換,同時遠程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培訓是實現高質量的遠程教學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師資培訓與管理展開研究。首先要對遠程教師的職能和職責進行界定和分析。其次,研究培訓的目標、方法和考核及管理的辦法。通常,遠程教育教師隊伍分為兩科專家,即所屬專業的學科專家和遠程教育專家。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專家探討其培訓方案。另外,在世界各國,遠程教育教師隊伍通常由兩部分組成:遠程教學院校的在編的專職教師和外聘的兼職教師。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有不同的職能、不同的管理體制。作為職教領域,傳統職業教育的師資培訓就很靈活,沒有統一的培訓模式。所以,在培養和培訓遠程職教教師的方式和管理體制上,也就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所以,研究這個問題,就成為實施遠程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三,遠程教學管理,這是指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活動的管理。作為遠程教育系統的核心部分──教和學系統,主要強調的兩大功能就是以課程為核心的教育資源的開發和發送,以及包括雙向通信交互在內的對學生遠程學習的各類學習支助服務。所以,遠程教育的教學系統管理主要包括對課程教育資源開發與發送的管理,以及對學生學習支助服務的管理。在教學(僅指教)子系統中這部分,結合職成司已經進行的遠程職業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實踐經驗,我們主要研究遠程職業教育資源開發和發送的管理,制定相應的資源開發規范和管理辦法,并協調相關的電信、交通部等部門,為資源的發送提供基礎設施條件,并進行管理。另外,針對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許多實操能力的培養如何通過遠程手段得以實現,是實施遠程職業教育尤為需要突破和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學習子系統中,主要研究實操能力的培養系統的開發和管理。
第四,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從遠程教育的發展史來看,遠程教育從其最初的函授教育的邊緣地位和質量聲譽較差,到20世紀末成為有地位、有聲譽的教育大家庭成員,以至到現在,基于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等信息的第三代電子遠程教育能否保證提供高的質量的教育和培訓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聲譽呢?遠程教育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表明:應用技術于高等教育領域對傳統教育質量觀念的挑戰比應用技術于社會其他領域引發的變革更深刻。其次,高質量和高效益的遠程教學和遠程學習是可以實現的,但這從來不是依靠任何一種技術或媒體自動賜予的,而是同人類活動的其他領域一樣,遠程教育的質量只能是精心設計、精心計劃、專業實施和精細評估的結果。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這個問題也是我們職成司管理部門研究的問題。通過初步了解,由于各國的遠程教育體制不一樣,所以質量保證體系也各不相同,但其評估內容卻不會脫離遠程教育系統及其與外部環境等的相關性。
三、框架和研究
具體每個課題的研究都是從、比較研究和實踐研究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探討的。
(一)基于的信息化平臺:網站的和管理政府教育網站
理論分析:
1.對教育網站的定義。
2.網站的建設規范
3.網站的功能設計。
4.網站的運作機制和經營機制的
比較研究:
1.國外網站的相關資料
實踐研究:
1.調研國內相關網站的設計和運營策略。
2.教育部職成司主辦的職成網的設計和發展狀況,研究國家級網站的功能設計,運營機制,探討中央和地方政府、、學校的關系,并如何利用網站來統籌全國整個職成教系統信息化和遠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對西部地區如何進行指導。
3.地方省市的職成網建設和經營發展情況,探討地方級網站的功能設計,運營機制,探討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學校的關系,并如何利用網站來統籌本地區職成教系統信息化和遠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區,如何利用職教網的建設,建設當地的信息中心,支持當地的發展。
校園網建設
理論分析:
1.校園網的定義
2.校園網的建設規范
3.校園網的建設模式
4.校園網的
比較研究:
1.國外的相關研究
實踐研究:
1.通過全國職業學校的校園網實際建設和運作及使用情況,對存在的,比如,如何引入外來資金,并合理利用資金建設校園網,以及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等進行探討,形成一套規范的,可借鑒的職業學校校園網運作機制和建設規范。
2.利用校園網的信息、教學、交流等功能,高效、切合實際地將校園網利用起來,為學校的管理、教學、后勤等服務,從而探討某些可行度較高的校園網使用模式。
(二)遠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
理論分析:
教師相關素質、專業能力的分析
比較研究
國外職業教師的培訓方式、管理方式經驗
實踐分析:
1.分析遠程職業教育教師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要求
2.結合國家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通過建設當地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聯合企業、高校和學校的力量,針對當地的職教發展需求,培養和培訓發展遠程職教的教師。
3.培訓資源建設,結合企業的需求和職業知識、相關的專業理論和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層次,來設計和制作遠程職教所需專業教師的培養和培訓資源。
4.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規,建立一套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管理規范和標準。
(三)遠程職業教育教學系統開發和管理
這部分主要是針對遠程教育系統設計、開發和管理進行的研究,針對職成教系統的特點,分別針對東中西部地區的特點,通過不同的遠程教育實踐模式的探索,歸納和出適合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層次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遠程教學模式和管理辦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對遠程教育系統進行一般的分析。即通過對遠程教育系統和傳統教育系統進行比較,探討這兩種教育系統在構成因素、結構和功能特征上的主要差異,進而討論遠程教育系統的設計。這里的系統設計是指在對環境、市場、教育需求、學生、課程和資源等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做出決策,決定采用哪種類型的遠程教育系統。然后討論遠程教育的規劃,即在對遠程教育系統設計和決策的基礎上具體規劃遠程教育系統的各個子系統及其構成成分,并制定系統開發的組織實施方案。遠程教育系統的主要本課題主要對其中的兩個核心系統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遠程職成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和管理理論分析
1)設計媒體教學模式(遠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技術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在遠程教育中,基于信息技術的媒體教學代替教師課堂聯系面授成為遠程教與學的主體,媒體教學模式成為遠程教與學模式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在遠程教與學中應用的信息技術和以教學媒體為核心的教育資源的利用方式及其與學生和教師教學的交互作用關系。在每一代遠程教育中,由于以教學媒體為核心的教育資源的利用方式和特征的不同,會有多種不同的媒體教學模式。
2)遠程教育的課程設置、開發和教學系統設計開發模式(遠程教育的教學子系統的設計)
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進步就在于教學思想、理論和實踐突破了原來的教材設計的局限,發展為課程設計并進而發展為教學系統設計。就是說,教育革新的方向,包括遠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而要以教與學的全過程、整個教與學的系統為對象,以資源和學習過程為核心,進行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要將課程和教材(課程學習材料)的教學設計和開發放在整個教學系統的整體設計和開發之中。
①遠程教育教學系統開發
②遠程教育的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
③遠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和教學開發模式設計和分類
3)遠程教育的課程設置和資源開發管理
比較研究
主要是國外的資源開發機制、管理體制、評估體系等方面的經驗
實踐模式
1)通過這次資源建設,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2)通過教學系統的運行和管理實踐,探討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
2.遠程學習系統(遠程學習、遠程學生和學習支持服務子系統的設計)開發與管理
理論基礎
1)遠程學習和遠程學生的基本概念和關系
主要對遠程學習的三要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討了遠程教育學生的分析方法以及遠程教育學生的共同特征,來論述遠程學生特征信息與遠程教學系統設計開發和運行管理的關系。
2)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總論──以學生為中心和雙向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對遠程學習和學習支持服務中的雙向通信和人際交互進行考查,并對它們與學生自治和自主學習的關系進行討論。
3)遠程學習組織模式和基礎設施建設
討論遠程學習的組織模式(個別學習和班組學習)和包括社區學習中心,網絡教育環境在內的學習支持體系的技術設施建設,并分類討論各種類型的學習支持服務。
比較研究
國外相關理論研究和案例
實踐研究
1)通過在遠程教學實驗基地的試行,總結各種不同遠程學習開發模式,并對其適用范圍進行探討。
2)通過探索不同的管理體制(比如學習中心或社區中心,當地教學站、教學點或教學班,當地教育院?;驒C構)的實踐效果,來為我國東西部地區的遠程教育實施提供不同的學習模式。
(四)遠程教學模式的研究(突出實操能力培養)
理論分析
1)遠程教學模式分析
2)遠程職業教育的優勢
3)用遠程職業教學模式解決實操能力培養問題
比較研究
國外的實操能力培養和遠程職業教學模式
實踐研究
如何用遠程職業教學模式解決某些實操能力培養問題。對利用仿真技術實施實踐教學的研究。
(五)遠程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
理論分析
4)質量保證體系的含義、分類
5)遠程職業教育系統分析
6)遠程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開發與管理
比較研究
國外的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
實踐研究
試開發并試點適用于我國的遠程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
(六)遠程教育的學習策略研究(比較研究)
理論分析
1)學習策略理論分析
2)e-learning學習策略分析
比較研究
國外的相關理論和案例研究
實踐研究
根據職成司的目前多個遠程職教項目開展情況,從實踐上對學習策略進行探討。
(七)典型案例的分析與研究
理論分析
從典型案例入手,經歸納、分析將其中涉及的遠程職業教育理論提煉成專題
比較研究
國外的典型案例
實踐研究
根據各地區、各學?;騿挝坏膶嵺`情況,選擇其中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分析。
四、課題組成員
姓名性別工作單位及職務(職稱)
負責人組長余祖光男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副組長王文槿女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課題組主要成員劉培俊男教育部職成司學校管理處副處長
包宇寧男教育部職業技術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助研)
羅輝男四川農業大學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陳東男清華同方網絡事業部企業發展部經理
畦平女北京市教委(副處長)
歐陽河男湖南省職教研究所(研究員)
安寶生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導)
課題組其他成員李曉苓女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講師)
于雙和男大連海事學院(教授)
張少剛男中央電大(校長助理)
武懷海男北京市教委職成處
薛建國男上海職成教育在線副總經理
殷崇德男寧波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劉以群男大連市教委職成處
余中俊男四川省教委《當代職校生》總編、職教網站負責人
廖麗娟女廣西易龍信息產業公司董事長、職教網站總策劃
王秋生男寧夏教育廳職成教處(調研員)
潘鳴女科利華公司職教所副所長
武馬群男北京市機學校校長
鄔憲偉男上?;W校校長
荀莉女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五、課題分解
子課題成果形式承擔人單位負責人
職教信息化管理平臺──網站的建設與管理方案及報告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陳東
職業教育師資的遠程培訓與管理文章及方案、案例北京師范大學安寶生
遠程職業教育資源開發模式及研究課程案例及論文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包宇寧
現代遠程職業教學模式的研究(突出實操能力培養)調查報告中央電大張少剛
遠程職業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案例和論文四川農業大學羅輝
比較研究案例和調查報告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
典型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報告及論文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
六、
專著:
1.《遠程教育學》丁興富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2.《網絡教育應用教程》祝智庭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3.《國外遠程教育的發展與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黃清云主編2000.4.1
4.《教學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烏美娜主編2001.1
5.《職業技術教育學》張家祥錢景舫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6
6.《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黃克孝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3
7.《比較職業技術教育》石偉平著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3
8.《網絡教育──21世紀的教育革命》嘉格倫[美]著
9.《學習策略》蒯超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10.《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顧英偉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0
11.《與共振──企業知識經濟攻略》郭志強等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7
12.《e-learning》MarcJ.Rosenberg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Series2001.
13.RuthClark,IntellectualCapital:TheNewWealthoforganizations.NewYork:doubleday,1999,p.165.
14.EducationalTechnology_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
論文:
1.偉平.STW:世紀之交美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策略的抉擇[M].《全球教育展望》2001(6)
2.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概覽[M].
3.王希文.邊遠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思考[M].《中國高等教育》
4.德國職業教育的做法和經驗[M].
5.李士杰.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與模式[M].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6.江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新理念[M].《教育與職業》
7.孫琳.發展我國民辦職業教育思考[M].真源在線
8.張社字.高職的發展:任重道遠[M].中國教育報
9.李建求.工業化、信息化與中國高職教育的發展[M].中國職業教育網
10.于洪文.構建開放性的職業教育辦學體系[M].《教育與職業》2001(5)
11.黃堯劉京輝.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M].
12.陶文慶.簡析職教的現狀和對社會的特有價值等特點及其發展思路[M].中國教育先鋒網
13.科林鮑維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技術[M].中國職業教育網
14.張曉明.美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產教結合[M].成都教育信息網
15.蘇民.面向21世紀社區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成人教育》2001(7)
16.楊啟亮.適應與改造:學習化社會的職業教育M].《職業技術教育》2001(6)
17.許衛.校企合作發展高職教育M].《北京成人教育》
18.[德]VolkerIhde.迎接21世紀挑戰的德國雙元制職業培訓M].
19.王蘭.英國大學成人教育模式的演變及現狀M].人民教育出版社網
20.MargaretDriscoll,"IndustryRepaot:1999",TrainingMagazine,October1999,p.46
21.1998ASTDStateoftheIndustryReport.
22.GloriaGery,"WhatisYourWeb-BasedLearningStrategy?"LearningCircuits,anASTDWebzineaboutdigitallearning,Feb.2000
23.BrandonHall,OpinionandArtsSection,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Vol.48,Aubust1999,p.B8
24.MarcJ.Rosenberg,E-LearningStrategiesforDeliveringknowledgeintheDigitalAge,McGraw-Hill,2001
25.WilliamHorton,InsideTechnologyTraining,January2000,p.17.
26.RogerSchank,"TheAttackonISD",TrainingMagazine,April2000,p.48
27.OnlineLearning
28.E-Learning_AdvanstarPublications
29.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andKMWorld
一、高級職業學校設有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臺北縣私立崇義高級中學、臺北縣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桃園縣私立成功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北縣私立南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北縣私立開明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北縣私立豫章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等74所,以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2]為代表,是一所位于新北市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為瑞芳高工、瑞工。學校地址在新北市瑞芳區瑞芳街60號。創校于1934年。以培養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之機械電機電子及土木建筑之工業技術人才為目標,民國八十九年九月教育部公布學年學分制為主之工職課程標準起實施以課程標準調整設科,是一所培養基層工業技術人才的學校,以群科別進行分布:機械群設有機械科與制圖科,電機電子群設有電機科、電子科與資訊科,營建群設有建筑科與土木科,實用技能班設有微電腦修理科、機工科、電腦繪圖科、電機修理科,其中與《網絡工程》專業相關的是資訊科其具體專業特點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標[2]1.傳授資訊技術之基本知識2.訓練資訊技術之基本技能3.培育資訊技術相關實務工作能力4.養成資訊的安全工作習慣(二)培養方案[2]1.兼顧社會學生和知識基礎2.由技職教育及學校教育目標引領規劃3.落實能力本位教育,并進行全人教育4.因學習者的經驗、能力與興趣,力求適性5.統整學術和專業課程,重視生涯發展基礎6.加強興趣選修,提供科際整合和適性發展機會7.兼顧現在和未來的需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變遷的能力。(三)課程規劃特色[2]1.培養基本學科能力:據技職體系職校課程發展精神,開設課程著重基礎學科的學習,一年級的課程大多是共同科目,培養學生基本學科能力以奠定以后學習之基礎。2.發展人文與科技素養:高一階段著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制定計算機概論為必修科目,指引學生學習電腦科學的概念與原理,培養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奠定進一步學習電腦科學的基礎。3.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需求:生進入學??梢罁约旱膶W習成就能力興趣選擇升學或就業目標,透過課程選修,實現自己的理想。4.重視終身教育理念:為知識的日新月異,科技的突飛猛進,本校開設課程安排,著重開設具有基礎性、實用性及發展性的課程,以利于學生就業的發展,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生涯發展方向,并能因應社會與環境的發展,培養終身學習能力。5.注重課程的銜接:合臺灣技職體系課程,課程注重縱向銜接及橫向統整。二、??茖W校目前臺灣專科學校以五年制為主,二年制的學校不多,其中設有資訊管理科有國立臺東專科學校,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耕莘健康管理??茖W校,高美醫護管理??茖W校,圣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5所學校,以樹人醫護管理??茖W校[3]為代表進行分析:是一間位于臺灣高雄市路竹區的??茖W校,它的前身是樹人高級藥劑職業學校,系教育事業家林朝家先生,于民國58年秋,為實踐其經世濟民志業所創,目前有11個學科分別是:護理科、物理治療科、視光學科、應用英語科、應用日語科、資訊管理科、幼兒保育科、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科、牙體技術科、職能治療科、美容保健科,與《網絡工程》專業相關的學科就是資訊管理科其具體專業特點分析如下:(一)教學目標[4]本科發展以結合本校醫護管理之特色,強化與本校護理科、物治科、視光科、醫影科及牙技科之科際合作,并發展資訊管理特色,以實務導向觀點,參酌資訊演變趨勢、國內產業結構人力需求及學生能力,經過分析及討論,歸納修正「系統與程式設計(助理)人員、「多媒體網頁設計人員與「資訊(助理)管理人員為本科畢業生就業之產業定位,并以訓練學生未來能夠在醫護單位與企業中「擔任基層或中階之資訊管理專業人才為本科主要培育目標,并根據培育目標訂定須修習之必、選修課程,期使學生完成學業之時,具備「能升學、可就業之學習成效。此外本科并配合學校改制升格技術學院之愿景,規劃各專業教室之投資以盡速建立相關教研環境,以達成改制資訊管理系及增設二技、四技之中程發展目標。(二)培養方案[5]落實培育學生未來能夠在醫護單位及企業中擔任基層或中階資訊管理專業人才之教育目標,本科舉凡科務發展計畫之擬定、課程設計、師資聘任、證照輔導及設備規劃等,都朝向此目標方向努力。現茲將科重點發展特色條列如下:1、務實本位課程發展符合產業需求。2、鼓勵在職進修研習提升教師素質。3、改善整體教學環境強化教學品質。4、鼓勵參與專題競賽建立學習自信。5、重視科際合作展現醫護管理特色。(三)課程規劃特色[6]因應資訊與科技不斷創新,并考量結合地區產業特色,符合學校發展目標,本科課程已就資訊科技與管理基礎發展整合性課程,將其結合為「管理知識、「資訊技術與「醫護資訊等三類特色專長。課程則根據以下二方向進行規劃:1.專長課程核心化:培養學生具備專長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及知識,訓練學生熟悉資訊管理、資訊系統設計、多媒體網頁設計與醫護資源管理等。2.資管技能證照化:輔導學生參加規劃之專業技能檢定,取得國、內外資管相關證照以增進競爭力與就業機會。為能藉由上述課程規劃方向培育學生未來能夠在醫護單位與企業中擔任基層或中階之資訊管理專業人才,以協助產業提昇競爭力,本科參酌產業需求、地區產業特色及本位課程。(四)核心課程設計[7]
二、技術學院
目前臺灣技術學院設有網絡工程專業學校有永達技術學院,大漢技術學院,和春技術學院,慈濟技術學院,亞東技術學院,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德霖技術學院,蘭陽技術學院華夏技術學院,黎明技術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共12所,本文以大漢技術學院[8]為代表,學校位于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樹人街1號,現有九大科系: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企業管理系、物流管理系、觀光事業管理系、休閑運動管理系、休閑事業經營系、珠寶技術系,與《網絡工程》專業相關的系是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其專業特點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標[9](1)培養電腦與通訊專業技術人員所需專業數學能力、科學原理與工程知識。(2)培養能應用所學原理及技術,進行實作和除錯能力。(3)培養能團隊合作,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4)培養溝通管理能力,并對社會具有責任感及使命感。(二)培養方案[10]本系培育學生成為電腦與通訊技術應用之專業人才,課程設計為能力本位課程,以產業界所須之就業技能設計,同學接受此課程之訓練即可獲得就業所須之技能。此外課程中亦涵蓋專業技能檢定之理論及技術,以利同學通過證照檢定,更為就業技能加分。特色發展模式:一、引進業界師資至學校授課,讓同學取得第一手就業資訊,并透過產學合作機制,為同學建立合作廠商之就業機會。二、推展符合產業界能力之專業證照檢定,并將證照檢定內容融入教學課程中,以協助同學取得專業證照,并透過合作廠商,將取得證照同學之資料,公佈于人力網站中,為同學創造就業機會。三、以電腦技術結合通訊技術之專題制作成果,參加各類競賽,以提升同學之升學及就業競爭力。(三)課程規劃特色[9]本系課程發展以下列步驟進行,首先進行S.W.O.T分析,根據本系之優勢、劣勢、威脅點及機會點,再配合系科本位課程設計,訂定學生就業之職業類別,并知悉業界對于該職業類別之能力需求,再依能力需求進行課程之規劃與設計,于課程實施后,收集教師及學生之回饋,再修正課程設計,本課程規劃之目標希望培養學生之專業能力、人文素養、實作能力及就業之競爭力。系課程委員會負責課程規劃及檢討,電腦與通訊工程系的課程規劃為三個模組:(1)通訊技術模組。(2)晶片應用與設計模組。(3)基礎網路與程式設計模組。(四)核心課程設計[11]四、科技大學目前臺灣科技大學設有網絡工程專業學校有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昆山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修平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等46所,以建國科技大學[12]為代表,它位于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前身為私立建國商業專科學校,建國科技大創立于1965年。1999年改制為建國技術學院,2004年改名為建國科技大學,學院系所有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系暨機電光系統研究所、電機工程系暨研究所、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管理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資訊管理系;國際企業管理系設計學院:空間設計系、商業設計系、土木工程系;人文學院:應用外語系、運動健康與休閑系、美容系,與《網絡工程》專業相關的是工程學院中的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其專業特點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標[13]1.培育計算機與通訊專業知能,訓練業界所樂用之人才。2.擴展跨領域知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3.具備實作技能,解決實務問題。4.健全人格發展,涵養職場倫理。(二)培養方案[13]1.本系設立宗旨在于配合國家資通訊科技、計算機網絡、電信自由化后之發展與人才需求,以培養專業之計算機與通訊人才為目標,并致力于相關領域之應用研究,期望為臺灣中部地區提高計算機與通訊產業之競爭力2.強調通訊與計算器系統整合,尤其著重在計算機操作能力、無線通訊技術、射頻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3.專業課程與硬件規劃上以建立實務技能教學環境為重,輔以基礎理論和工程倫理教育,藉以提升學生素質,強化就業能力并兼顧升學需求。(三)課程規劃[14]本系在電腦與通訊的專業課程設計方面,內容專精不失廣度、理論與實務并重、課程結構層次分明,對于學生取得證照與實務訓練極有幫助。其中,網路電話、網路安全、電腦程式設計、衛星定位與數據廣播、射頻辨識技術(RFID)、嵌入式系統、電信工程技術等課程,顧及了市場發展趨勢及產業需求。本校和工程學院亦制訂有跨領域學程,可提供學生多元選擇,例如資通訊學程、防災科技學程。此外,為因應社會多元發展以及培育學生在非專業領域之人文素養,在共同必修通識課程中規劃有人生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語文類科及其他類科等五類供學生選擇。(四)核心課程設計[15]
三、結論
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湖北區域培養該專業人才的院校有武漢鐵路橋梁學校和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專業各階段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具有較好的對接性,只是在課程內容和深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復和斷層,需要企業、行業和各層次職業院校共同參與,準確界定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各階段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細化課程標準,實現本專業人才的系統化培養。
二、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
專業系統化人才培養的對策高速鐵路建設與維護需要多層次、各類型的技能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應該建立起多層次、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中等職業學校應發揮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高等職業學校發揮主體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要盡快發展起來,重點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高端技能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滿足行業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
(一)多方參與,完善人才系統化培養機制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行業培養生產、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專業人才系統化培養離不開鐵道行業的支持,在人才系統化培養方面更是需要教育部門、鐵路企業及中高職院校共同參與完成。當前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專業中職與高職之間難以順暢銜接,應用本科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還沒有啟動,根源在于缺乏系統化的頂層設計,這是當前本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一,教育部門要根據高速鐵路發展實際需要,研究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接續專業,修訂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確定應用本科專業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做好專業設置的銜接,這是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基礎。第二,通過改革和完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為各層次職業銜接教育從“入口”創造條件并提供保障。第三,鐵道部門需進一步細化各級崗位的職業資格標準,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引進的依據。鐵路企業需根據職業資格標準確定引進人才條件,不能隨意劃杠杠或提高用人門檻,把崗位適用人才擋在門外,造成人才培養和就業準入之間的不匹配。第四,各層次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密切合作并加強與鐵路企業之間的溝通,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根據崗位需求確定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考核標準。
(二)根據崗位要求,準確定位各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專業人才的系統化培養,需要統籌確定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是各層次院校對其培養的人才的具體標準和要求,蘊涵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標準。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系統化培養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是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前提依據。首先,職業是職業教育的基礎,職業教育必須針對職業,面向崗位,各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充分體現“職業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人才培養的目的和標準,它決定著職業教育的教育類型和教育等級,蘊含著職業教育的人才規格和質量標準,反映著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只有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各層次職業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礎和存在的現實意義,也才能夠協調發展。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一定要有企業專家、行業人員的參與。通過對企業調研,掌握不同層次崗位所需要人才的具體規格與要求,包含應掌握的知識、技能、素質以及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要求,使培養目標與崗位要求密切吻合,避免脫節。高速鐵路工程及維護技術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速鐵路工程施工、維護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無論是中職畢業生、高職畢業生,還是今后培養的應用本科生和專業碩士生,他們畢業后都直接面對鐵路施工、維護第一線,直接為高速鐵路建設和運營服務。其次,各層次職業院校之間要多交流與溝通,共同制定各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現職業教育不同階段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和貫通性,統一規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層次院校要明確規定各自人才培養的規格、層次,共同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教學內容的相互協調,防止各層次職業教育內容的斷層和重復。中職教育定位在有一技之長,強調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應達到初級及以上職業資格標準;高職的目標定位應該表現出高層次性、高技能性,強調培養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職教育有更深更廣的專業理論、更新更高的技術水平以及更強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應達到中級及以上職業資格標準。應用本科目標定位是工程技術型或技術技能型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其中,工程技術型人才中的“工程型”應該側重于工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的核心詞匯是“技能型”,即這種人才類型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必須能夠具有針對某種崗位群或崗位的技術操作能力,應達到相應的高級工或者是技師的職業資格標準。
(三)注重銜接,開發各階段系統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職業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開發職業教育系統化課程體系是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課程體系的銜接不是簡單的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的相加,而是必須以企業不同層次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將學生的崗位能力培養作為銜接的主線進行課程設置,最終建立起完善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職業院校必須聯合高速鐵路施工及維護企業,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職業崗位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圍繞本專業各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系統設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以職業和技術為導向,瞄準職業崗位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圍繞“課證融通”構建課程體系。把鐵路職業崗位要求切實融入課程體系,實現中職課程標準與鐵路初級、中級線路工及橋隧工職業崗位標準的對接;高職課程標準與高級線路工,橋隧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崗位標準的對接。系統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開發的路徑為:通過職業崗位分析,通過調研和分析鐵路企業高速鐵路施工及維護專業不同層次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分別歸納其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課程;分析從事這些工作崗位、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要的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根據不同層次崗位的具體要求統籌教學內容,一體化開發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構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實訓項目以及評價標準有機銜接和貫通的課程體系。
(四)融合各層次職業崗位標準,制定各階段系統化的課程標準
1.課程標準的結構課程標準的結構包含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要求、課程學習情境設計、課程實施建議等六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課程內容與要求、課程學習情境設計兩部分。課程內容與要求從學習內容、學習組織形式與方法、學業評價等幾方面對教學基本要求、課程內容、職業行動領域(典型工作任務)、主要教學環節、課程考核、使用的教材和主要教學參考資料做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依據,是衡量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學習情境設計部分包含課程具體的學習情境(或教學項目)設計,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時安排以及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等,對教學的指導更加具體。
2.職業崗位標準的結構職業崗位標準是某個職業崗位針對勞動者的素質水平提出的具體要求,目前主要通過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行業認證證書來體現。鐵路線路工職業崗位標準包含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及比重表四部分。職業概況包括職業名稱、職業定義、職業環境、職業等級及鑒定要求;基本要求包括職業道德基本知識,職業守則,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設備、工具的使用、維護知識;工作要求包含職業功能、作業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
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計劃的情況,研究人員詳盡地制定了調查問卷,并在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合肥工業大學下發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均為專門人員隨機發放,一共下發了250份調查問卷,有13分問卷沒有收回。
二、調查結果
1.當前安徽農業大學的招生情況
受訪人員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40歲,性別基本呈對半分布。大部分受訪人員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訪人員只有大專學歷,極少數的受訪者具有初中學歷。上述調查結果證實了,“一村一”計劃囊括的人才層面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別,給實際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學習狀況
(1)專業不同導致工作開展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受訪者所修習的專業基本圍繞在獸醫、行政管理、企業管理以及養殖、園藝這幾個專業當中,專業分布比較集中,有利于集體教學的開展。
(2)受訪者的自主學習時間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的受訪者來自于不同的學校,學校的情況各有不同,導致不同的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的情況有一定的區別。遠程教育的相關知識一般只能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假如學生沒有一定的自覺性,學業很容易耽擱下來。
(3)真正受到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教學的領悟不同,所喜愛的教學方式也有一定的區別,有的學生喜歡教師集中授課,有的學生喜歡自主學習。
(4)通過學習來保證遠程教育服務在遠程教育當中,通過學習建立起與服務間的支持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普及率的關鍵性方式。在本次調查所涵蓋的電視大學當中,大部分學校都能提供教材、錄像等資料,都有較好的校園網建設基礎。這也是“一村一”計劃開展的基礎。
3.使用網絡來解答學生的問題。
在“一村一”計劃當中,學生的自身情況不同,學習的實際效果也有一定的區別。由于學員的年齡差異較大,有的學員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識,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速度也比不上年輕學員。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教師不能保證及時進行解決,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教學來解答自己的問題。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學習資源。
學會利用學習資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教學機構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課程資源。在開展后繼調查之后發現,大部分學生十分贊許這種學習方式。
5.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
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建立在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基礎上。在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學生不僅希望能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視頻,還要有網絡文本等資源。根據學生這樣的需求,學校應當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保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6.通過高質量的工作來提升學員滿意度。學校服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一村一”計劃的積極性。學生對學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對學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評價的結果得到有效反饋。
三、結論與建議
1.在上述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文開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一村一”計劃應當注意的幾點。
(1)在該計劃當中,學員年齡層次較大,最小的25歲,最大的超過40歲,并且受教育程度較低,計劃開展有一定的難度。
(2)參與該計劃的學員都是以服務鄉村教學為目的,一般來說,學生由園林技術、鄉鎮企業管理以及行政管理這幾個專業組成。
(3)為了進一步貫徹該計劃的初衷,學校對日常工作開展了堅實的支持工作,學員也普遍肯定學校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園網更新較快,網上解答較為及時,學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時得到解決。即便如此,這種新的學習方法還有待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以傳統的書本學習為主。
2.在“一村一”計劃實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1)提高基層人才選拔的質量。為了推動“一村一”計劃的發展,地方招收的計劃參與學生要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生報名之后,首先由黨委、工委對學生進行評估,當學生自身素質滿足計劃所需之后,再上報給相關大學進行匯總,研究學生的錄取工作。因此在整個評選過程中,社區選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從基層就開始重視對高素質人才的選擇,才能確保計劃的高質量執行。
(2)確保培養過程的高質量。以往的教學工作當中,由于教學形式死板,對學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教師應當學會用遠程教育作為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的因素。只有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讓其學會自主學習,這也是我國高校教學的最終目的。
(3)優化不同專業之間的關系,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在“一村一”計劃當中,服務對象為廣大農村基層。安徽農業大學有的專業與農村工作直接聯系,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有的學校專業設置存在較大問題,專業體系不穩固,導致一些專業畢業人才與農村基層聯系不緊密,到農村之后工作也難以開展。因此學校都應當靈活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積極引進農學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學校應當靈活分析自己的教學系統,結合學生的實際來開展教學研究,確保學生能快速地融入到農村工作當中。
德國職業教育認為,能力培養不是教授出來的,而是訓練出來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體現了職業能力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與我國職業教育提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實本質是一樣的。但是在面對職業教育時更具體、更有操作性和檢驗性。本身把這三大能力目標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互相支持不可分割,同時所有的課程都圍繞這三大能力來設計開發,把這種理念貫穿到每一個老師的每一節課當中。三大能力目標是一個不能分離的整體,作為高職教育者,要努力改變原有的重視“專業能力”,割裂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現狀,把三大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只有這樣,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統籌三大能力的培養方案,也就是重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設計到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開發;從學習情境的設定到教學方法的選擇,每一個教育環節都要根據實現職業綜合能力這一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具體到教學方法上,德國為我們提供的3種方法:Planspeil教學法、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和Lernzirkel信息收集分析法中,筆者個人認為,采取前兩者或者兩者的有效結合方法是比較適合于我國國情的職教課程的設計框架。Planspeil教學法(簡稱Ps模擬實際操作),包括分析、決策能力,全面分析思考、解決矛盾的能力,交流能力,跨領域的視角,多專業、多崗位轉換能力,總結提煉能力,寫作能力和演講能力(報告闡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組針對環境、條件的變化,共同思考,共同決策,強調團結協作,激發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此方法需要有足夠的硬件配套設施,比如隔斷式教室以及學生上課座椅的擺放等。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是一種與行動和決策相關的授課方式,它涉及學習者的生活世界,并且學習直接向確定的、有收獲的生活狀況調整。比如在《會展設計》這門課上,筆者提出一個特裝展覽設計方案的競標模擬案例,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又分成4個不同的角色(甲方:上海詩蝶DHC化妝品有限公司企劃部主管企劃部助理;乙方:北京威勢唯美廣告策劃有限公司主持設計師設計助理),不同角色對學生的性格(女生、男生、成熟、開朗等)、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交際溝通、設計陳述、制作經費談判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感興趣的內容,選擇相應的任務和喜歡的角色組成小組。模擬的4個角色對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對學生的性格特征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適合人數較多的班級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比較適合35人左右的班級。
2高職課程標準的概念
來自《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的詞條解釋是:課程標準的結構,一般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準兩部分??偩V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的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教學時數表和教學通則等,分科課程標準,列有課程門目表和課程分年表。這是課程標準的雛型。來自《教育辭典》的詞條解釋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頒布的規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來自《簡明教育辭典》的解釋:其總綱部分,相當于我國現行的學校教學計劃;其分科課程標準,相當于我國現行的分科教學大綱。結合相關的資料學習和個人高職教育工作的感受,筆者認為高職課程標準的概念應該是作用于指導某一門具體課程的規范性文件。其性質相當于現行的分科教學大綱,主要以學生職業素質(職業精神、職業能力、職業行為)培養為核心,為教學提供的人才培養計劃文件。①課程標準的內容包括:課程總構思、課程設置目標、課堂內容(知識點、技能點、操作點等)、課程實施建議(教學手段和方法)、考核評價方法、教學資源利用。②需要注意的問題:a課程總體目標與專業設置目標相一致;b兼顧教育標準和企業標準,同時應在職業能力標準合格基礎上適當提高;c突出專業核心能力,又以專業操作技能、現場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d以就業為導向,合理協調理論知識和技能;e面向未來、積極調整、結合地方生產特點和服務區域經濟。
3職業教育課程應當有怎樣的評價標準
目前,高職院校在課程建設上都提出了新課程的改革,很多院校都意識到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意識到開發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是開展工作的基礎,然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如今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師還不能正確認識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诠ぷ鬟^程導向的課程不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的教學,更多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就這一點來說,對職業院校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職業院校的教師要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改革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真正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的,不斷進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其次,在專業建設上存在不足。職業院校在人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不夠,所以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科體系,也就造成了課程開發的滯后。同時,沒有制定合理的專業發展政策,沒有積極的鼓勵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職業院校專業的建設,當然也就不能有效開展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最后,很多職業院校在課程開發方面存在不足。在硬件方面,很多職業院校科研硬件缺乏,一些創新的教學研究不能得到實踐的驗證,這就阻礙了很多新課程的開發。在其他方面,一些院校在課程開發上重視不足,不能保證科研經費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證課程的后續開發。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首先,職業技能職業院校學生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中才能得到認可,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其次,社會適應能力是與人交流、合作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有了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梢哉f社會適應能力是衡量高職畢業生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最后,發展能力主要指的是良好的職業素養。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合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能夠與同事開展良好的合作;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并及時改正;能夠不斷學習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等,這些都是發展能力的范疇。
3.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開發方法
3.1正確分析崗位工作任務
正確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從職業資格標準入手,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綜合,正確分析工作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將相似或相關的工作過程進行綜合分析,完善整個工作過程的的對象、方法、設計和環境等一系列要素。通過歸納和總結,在將實際工作過程貫穿于整個課程設置中,是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崗位的具體任務和工作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充分掌握具體的工作過程,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3.2明確培養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在整個課程開發中,要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的,通過對實際工作整個過程的分析,讓學生充分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明確一個學科或專業的培養目標,才能合理進行課程開發工作,才能讓課程開發工作沿著課程設置的目的進行,不至于偏離教學計劃。建立具有職業導向性的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指導,在傳統的課堂中也能起到很好的職業教育效果,在通過實踐類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一個崗位完整的工作過程,從而更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3建立系統化資源庫
在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中,要建立系統化資源庫。通過將教學資源最大化的集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資源共享系統,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大大豐富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將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提供豐富的資源,通過不斷補充資源庫,將有利于課程開發的后續進行,為今后的課程建設提供資料和經驗。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