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22:05:50
序論:在您撰寫畫圖自我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問:我知道,適當的壓力可以激勵孩子上進,但問題是,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了。我兒子剛上初中,就整天憂心忡忡、愁眉不展。我著實心疼,想幫助孩子,卻不知怎么做。
宋海明
答:1.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緩解壓力,要先了解孩子有什么壓力、壓力從哪里來。所以,必須聽聽孩子的傾訴,抽出時間和孩子交談,專心地看著孩子,認真地聽他說話。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了解了孩子心理壓力的真實情況,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
2.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比如不跟別人一起逃學,不跟著別人作弊、抽煙、抄作業等而受到嘲笑,甚至受到孤立。這時,父母應當教導孩子要堅持原則,不對的事情一定不能做,要讓孩子知道,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正是一個人成熟勇敢的表現,也是有主見、有頭腦的表現。
3.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
父母小時侯一定也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情況,當時是怎樣對待的,或者現在遇到難題又是怎樣處理的,這些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當孩子知道父母原來也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他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父母告訴子女自己是怎樣應付壓力的,實際上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能夠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4.培養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強他抗拒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比如,把適合孩子干的事情交給他去干,并且重視孩子的想法和言行。這是培養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較強的自尊就會有勇氣、膽量和辨別力,不容易與他人同流合污。
5.關心孩子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這對疏解孩子的心理壓力大有裨益。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學那,多聽聽孩子的意愿,父母要付出愛心、耐心和關心,傾聽孩子的所思所想。在多數情況下,只要你能夠及早發現,并加以恰當引導,孩子就會扔掉沉重的心理壓力,輕松愉快地度過少年時光。
孩子總和我討價還價
問:最近,我被兒子的“討價還價”弄得心煩意亂。晚上,你要求他彈一個小時的鋼琴,他會花半個小時跟你講條件:周末帶我去動物園,要不彈完琴我可以吃三塊巧克力。早上,我希望他在喝完牛奶后漱口。他說,行吧,但今晚我要只看動畫片不學拼音……我發現自從我在家里發揚民主,與兒子平等對話后,哪怕穿什么襪子,他都得攪纏。我真要崩潰了!
易彭
答:其實,“交換條件”一開始都是由家長主動提出來的?!爸灰憬裉旌煤脧椙伲苣┪揖蛶闳游飯@?!薄爸灰憧嫉?00分,我就給你買滑板?!苯Y果,孩子養成了習慣,在付出辛苦之前,先想的是我究竟能從中得到什么好處。一旦孩子習慣于這樣,害處就隨之而來。
1.事事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被動狀態”
孩子會計較任何事情的“即時效益”,看不到好處就不去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會出于強烈的興趣去學習新東西,也不會有探索精神,更不會有責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會喪失主動權,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且“不談妥條件就不做”。當談判成了習慣,每一次談判成功后, 孩子就開始準備下一次的“交易”了。
2.把大量時間浪費在爭議上
雙方進行拉鋸式的談判,孩子從家長口中擠牙膏般地擠出點利益,這樣做,不僅浪費了雙方的時間,還使孩子專心思考及行動的時間變得更少。
3.家長的權威受到挑戰和損害
最終你會發現,作為家長,你對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快磨破了,卻還未就孩子晚上洗澡達成協議。任何一件小事,都引發長時間的談判,你還有權威嗎?
4.家長情緒失控受傷的還是孩子
當家長的耐心耗盡,孩子還在討價還價,這會令父母的情緒失控。這時候,民主的家長成了暴怒的家長。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迅速變化,常令孩子驚愕不已,不知所措。
家長要想中止或暫?!坝憙r還價”,也是有辦法的。
1.設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線
在家庭內部發揚民主之前,家長應該跟孩子有個約定:任何講條件的行為都不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父母擁有“最終解釋權”。設立“最終解釋權”,就是為爭論設一個底線,以確保父母的權威不受損害。
2.限制物質鼓勵,倡導精神鼓勵
孩子通過討價還價想獲得的好處,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父母如果養成了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孩子行動的習慣,不讓孩子攪纏也難。所以,我們要多倡導精神鼓勵,如擁抱、撫摸、口頭夸獎等,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物質換來的妥協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為擁抱傳達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好,你也有責任做好。
3.讓孩子承擔討價還價后的后果
討價還價往往帶來時間上的延誤,如果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娛樂和休息,或者因此遲到遭到老師的批評,那么,別心軟,讓孩子承擔后果。
別做沒有底線的媽媽
問:兒子一生氣會亂摔東西,我看了火冒三丈,發誓再也不給他買玩具了!但是沒隔多久,我便失去立場,帶孩子去買新玩具,邊買還邊絮叨:“如果你再把它摔壞,看我以后還會不會買給你……”丈夫說我是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事后我也覺得不妥,很后悔。
付梅
答:孩子需要有底線有原則的父母來幫助他學習怎樣面對人生。然而,孩子學習的方式卻是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因此,為孩子立規矩和原則,就成了父母最重要的任務。這里推薦一種愛的管教法,即規則教育法,供參考。
法則一:和善但堅定的態度
和善等于尊重,用語言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堅定,是指溫柔的堅持。嚴厲型的父母往往過于控制、缺乏善意,寵溺型的父母則缺乏設立限制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只有父母和善但堅定的態度才能培養出來。
法則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孩子強烈希望有歸屬感和被重視的感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缺乏歸屬感的孩子,容易把控制局面、傷害別人當成自己行為的目的,而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孩子更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建議父母多給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對家庭有所貢獻,這樣既能培養他的歸屬感,也能提高他的生活技能。
法則三:運用長期有效的技巧
有些父母習慣用懲罰來管教孩子,但是懲罰只是使孩子暫時不做不對的事,并沒有學會該怎么做事。這種短期有效的做法會帶來一連串負面的影響,如反叛、自暴自棄等。而愛的管教是要運用長效技巧,教孩子做該做的事。
1.引導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激發其正面行為;2.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從自我體驗中,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法則四: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錯事正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可以運用開放式的提問,教孩子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理清思路,并嘗試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在專注于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了解自己。如,孩子為搶玩具一把推開妹妹。等孩子冷靜下來,你可以問他:“當時你想要做什么?”“現在應該怎么做才好?”“如果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可以有什么不同的做法?”運用開放式提問,跟孩子探討他的選擇造成的后果,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上,進而鼓勵他彌補錯誤。
法則五: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決定他后續行為的關鍵因素。有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覺我不夠好”的孩子。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必須通過父母的不斷鼓勵,才能體會到自己有能力,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產生影響,或決定如何回應。
為了培養孩子“我做得到”的自信,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適時地給予肯定。只要孩子在某個方面信心大增,就會把這份自信延伸到其他方面。
怎樣談話不發生沖突
問:孩子的大姨跟我說,孩子偷拿了她的錢。我知道后非常惱火,想馬上問孩子,但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因為如果我直截了當地問,一定會和孩子發生沖突的。
湯安明
答:跟孩子談話一定要有真憑實據,這是重要的談話前提。但不能把孩子的真實信息作為掌握的證據向孩子攤牌,讓孩子當面做出保證,以后不再犯。這樣的教育方式當時確實是解決了問題,孩子似乎在一段時間內發生了較大變化,我們可能以為孩子從此變好了,萬事大吉了,可結果呢?孩子或許在更隱蔽的情境下繼續犯錯誤,而我們全然不知。因為你當初的做法,令孩子覺得自己完全暴露在了別人面前,一點保留都沒有,很失尊嚴。
五年級數學“找規律”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集中探索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之間的關系,幾個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獨立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年齡特點,教材選用了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簡單的周期現象作為學生探索規律的素材。這些來源于生活實際的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夠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排列問題。
難點: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怎樣根據余數來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設計理念】
簡約而不簡單!這是一句流行的廣告語,卻也讓我對我們的數學課堂有了深深的思考。數學課堂的簡約,其實就是除去臃腫的堆積,剝離繁瑣的多余,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調整、提升,以簡潔、清晰、精練、完美的外在形式具體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盡力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淺出地把教材文本用最簡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課堂有一種簡約而又充實的張力。
【教學過程】
一、在談話中引入
1.同學們,平時遇到節假日,為了凸顯喜慶氣氛,你們都看到哪些美化街道、公園或學校的景物?(燈籠、彩旗、彩燈)
2.觀察得真仔細!如果由你來設計排放順序,你準備怎么做?(按一定順序或者一定的規律擺放,看起來會漂亮美觀些)
3.好的,那這幾種排放有規律嗎?
課件出示:
盆花:藍紅藍紅藍紅藍紅藍紅
彩燈:紅紫綠紅紫綠紅紫綠紅紫綠紅紫綠
彩旗:紅紅黃黃紅紅黃黃紅紅黃黃紅紅黃黃
4.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圈出每個排列中的兩組)
交流:每兩盆為一組,每組都是一盆藍花,一盆紅花。
相機板書:依次 重復
【設計意圖】
新課標首條建議為:“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币驗轶w驗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學生真心感悟、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沉淀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能力。此環節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借助自我設計排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探究美的欲望;接著又啟發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要求完整地闡述盆花、彩燈和彩旗的排放規律,為新知的學習夯實基礎。
5.比較異同點
(1)我們找到了盆花、彩燈、彩旗的排列規律,它們的規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一組一組的,并且每組都相同)
(2)像這種依次重復出現的現象,叫做周期現象。
6.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數學中的周期規律。
二、在操作中學習
1.出示盆花課件圖
如果老師繼續往下擺,左起第15盆是什么顏色?
學生獨立思考,待大多數學生形成認識后小組交流。
2.集體交流
方法一:畫圖的策略(代表藍花、代表紅花),第15盆是藍花。
師:你一共畫了多少個“圓”?
方法二:列舉的策略
左起,1、3、5、7……盆都是藍花,2、4、6、8……盆是紅花。第15盆是藍花。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奇數位置上的是藍花,偶數位置上的是紅花;或者單數是藍花,雙數是紅花)
方法三:計算的策略
每兩盆為一組,15÷2=7(組)……1(盆)(余的是每組的第1盆花藍花),第15盆花是藍花。
[ ] [ ] [ ] [ ] [ ] [ ] [ ]
3.嘗試比較:對于這三種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覺得要是每次都是兩盆為一組的話,用單雙數或奇偶數的方法判斷比較簡便。
生2:我覺得如果數字較小,畫圖還可行。
生3:我覺得計算這種方法比較普及,不論什么情況都可以使用。
總結:每種方法都各有特點,也有其局限性。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設計意圖】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币蚨?,本環節的設計改變了講解的數學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時空,把探索、發現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數學思考過程,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在思考中優化
1.彩燈的排列
(1)出示課件:彩燈:紅紫綠 紅紫綠 紅紫綠 紅紫綠 紅紫綠
①思考:照這樣擺下去,第17盞彩燈是什么顏色?28盞呢?36盞呢?
②學生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思維過程。
要求:說清規律,說清算式的含義,說清余數的意義。
(3)出示算式比較余數。
17÷3=5(組)……2(盞)(每組的第2盞)
28÷3=9(組)……1(盞)(每組的第1盞)
36÷3=12(組)(每組的最后一盞)
(4)學生總結余數的意義:余數是幾就是每組的第幾盞。
(5)學生驗證。
2.彩旗的排列
(1)出示彩旗:紅紅黃黃 紅紅黃黃 紅紅黃黃 紅紅黃黃
(2)學生思考交流:左起第21面、第22面、第43面、第84面分別是什么顏色?
(3)學生交流,展示方法。
(4)填空
①當余數是( )和( )時,是紅旗。
②當余數是( )和( )的情況下是黃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通過集體討論、動手實踐等方法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在總結中應用
1.學生自我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從規律、選擇策略、算式的含義、余數的意義等方面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
2.遵循規律,想想每組的第32個是什么
(1)……( )……
(2)ABCCABCCABCC……( )……
(3)快樂數學快樂數學快樂數學……( )……
(4)7123123123……( )……
(5)1÷7=0.142857142857……,小數點后面第32個數字是( )
要求:說清思維過程。
3.創造規律
……你能把這組圖形變得有規律,并畫出第32個圖形嗎?
4.設計規律:擺棋子
(1)每4枚為一組,依次為白白黑黑,第21枚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2)每4枚為一組,依次為黑白黑白,第42枚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3)每4枚為一組,依次為白黑黑白,第15枚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4)每4枚為一組,第25枚是黑色,可以怎么設計擺法?
(5)每3枚為一組,第21枚和22枚都是白色,可以怎么設計擺法?
要求:說清設計的理由。
【設計意圖】
新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學習不僅要獲取知識,更主要的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里教師安排了遵循規律填數、創造規律、設計規律三大環節,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直觀到抽象,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復雜的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挑戰自我
第55列是什么字?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數學的評價功能、育人功能和數學思考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求真、求實、求思考的學習能力。
五、在生活中延伸
1.一年四季、年月、星期。
接到需求后,如果直接畫圖,就成了畫圖的了,應該如何考慮才能全面呢?生怕有遺漏的地方。
jory環島推車手
各人有各人的工作習慣,各個團隊之間也有各個團隊的配合習慣,就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沒有唯一性答案的,只有適用性答案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在這里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流程,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第一步,與需求方進行溝通,主要是復述你接收到的需求,確保需求接收正確沒有存在理解偏差。
第二步,我把它叫做清洗需求池,把接收到的需求進行清洗,分類出那些是已有替代功能完成了的,哪些是在之后的版本中有規劃的了,哪些是與公司戰略及產品目標不符合的需求,哪些是可以在這個版本加入的需求,同時評估需求的可行性、優先級、難易度。
第三步,將上述第二步的結果形成文檔,并提交需求方,最好是自己親自講解,獲取需求方的同意。
第四步,需求的具體分析,梳理邏輯關系,業務流程。
第五步,原型設計,輸出PRD
第六步,開原型評審會,與UI、RD一同溝通需求及PRD,對會上的東西進行及時的補充和改進。
第七步,跟進UI設計稿,確認設計稿
第八步,協助RD開發,開始編輯測試文檔(如果有測試,就協助測試完成,如果沒有,就自行完成)
第九步,測試,驗收產品
第十步,上線,交付產品
建君味庫產品經理
我個人最怕的就是拿到需求立刻就開始流程和原型設計的,不經過思考的產出都是對產品的不負責任。簡單描述我的工作流程:
1、需求確認
需求確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里的確認不是簡單的明確或者理解了需求方提出的需求,而是要深入挖掘到他需求背后真正的“訴求”是什么。因為很多時候需求方提需求都是拍腦袋提出的,或者經過了自己的一次轉化。
所以,我習慣讓需求提出方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描述需求,不要經過修飾和轉換。
2、需求分析
當你了解到需求方真實的需求后,那么輪到你開始對這些需求進行分析了。這些需求的意義、對現有功能的影響、實現的成本、優先級等等。
最后產出一個需求的列表,來作為和需求方溝通的一個指導,最后確定需求。
3、需求轉化
確定了所有要做的需求后,才真正開始進入需求轉化的階段。畫場景圖、畫用例圖、畫流程圖、畫原型圖、寫PRD等等,都是為了把需求轉化成技術人員可讀可理解的內容。然后交付給技術部門去實現。
4、需求實現
這部分的工作更偏向“項目管理”的工作,目的就是確保開發的進度和方向沒有偏差,并正確的能夠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
前兩步“思考層”是我對產品經理們要求最高的地方,后面兩步“執行層”反而有制度和流程控制容易一些。所以,產品經理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投入放到前兩步。個人淺見,供參考。
寧白衣有間道觀觀主
說下我對問題的理解吧,lz應該問的是接到需求后,如何高效、優質的從“想”進入到“做”?
我總結了七步:
一、要做什么——確保你理解需求本身,無關對錯。
二、做給誰用——確保你理解假象用戶,無關對錯。
三、會有用嗎——自我辨證假想需求和用戶到對錯。
四、精確需求——根據辨證結果去完善或調整需求。
五、自我否定——否定已確認需求,考慮最壞結果。
六、確定思路——八字真言:“輕重緩急快慢益損”。
(輕重:產品結構上的輕重;緩急:需求層面優先級;快慢:開發耗時長短;益損:燒錢得體驗,還是損體驗拿錢。要學會去判斷這個功能對用戶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去設計和定位。我不否定體驗和盈利共存,但是要賺錢,體驗必然會受損,摸錢出去時,心情總是差的。。。)
關鍵詞: 機械制圖教學 興趣培養 情境創設 自主創新 合作探究
《機械制圖》是跨機械大類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的技術基礎課程。它實質上是根據投影理論研究“體”向“面”和“面”向“體”轉化的一門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如何合理、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就需要教師在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創新。
結合制圖課的特點,我的授課思路可以總結為十個字,就是:“把脈”、“激趣”、“自主”、“拓新”、“合作”。
一、“把脈”——仔細摸清所教學生的“底子”,劃分不同類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機械制圖》是一門既重理論,又重實踐,主要研究閱讀、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基礎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學習正投影的基本理論,掌握制圖規范標準,掌握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對空間想象的能力、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一句話,這門課程對學生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職業高中,學生的優點是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所以讓他們動起來,活躍起來,效果會好一些。
二、“激趣”——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圖,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只有把學生的情感、動機,巧妙地牽引出來,才能使課堂教學順利展開,使他們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這就是教育性發展理論強調的“自主性”的第一步。
如在講制圖的基本規定時,先給一個簡單的平面圖形讓學生照著畫,學生幾乎都可以用繪圖工具把圖畫出來,接著給學生講機械制圖中的規定和標準,如圖線、尺寸標注等,讓學生回顧自己在畫圖的過程中是否按標準做了,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制圖的規范,學生很容易接受。從最簡單的知識點人手,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即使是學生把題做錯了,也要在肯定、鼓勵的基礎上指出不足,絕不可肆意批評和指責。
三、“自主”——開展自主學習,尊重學生主體學習的權利。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敝R的獲得離不開實踐,學生的主動實踐更可貴。以學生為主體的畫圖的活動,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和諧配合中,使學生創造性地開展課堂活動,培養主題畫圖的能力。這是教育性發展理論強調的“自主性”的第二步。
如在講直線的投影時,我首先將鉛垂線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融入到實際中,使學生理解得非常清楚,之后我總結出鉛垂線的概念和投影特性。在講到正垂線和側垂線時,我把它們的概念和投影特性都教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概括?!跋胍幌?,誰想好可以告訴我”。對于這種形式,學生是很樂于參與的,人人都想在大家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四、“拓新”——在培養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大力培養學生展開想象的創新思維。
在《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中,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具備了空間想象力,學習起來就會覺得輕松自如。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制圖課的首要任務和有效方法,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要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的。
在講組合體視圖的時候,需要畫圖和讀圖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的建立過程是這樣的,由三視圖找對應軸測圖(或軸測圖找對應三視圖)—由簡單軸測圖畫三視圖—由三視圖切制泥型想形體—由三視圖畫軸測圖—補缺線、補缺視圖—到繪制與識讀復雜組合體三視圖。從借助具體實物的觀察幫助想象,到拋開實物抽象思維,從圖與物、平面與立體反復的互逆轉化完成空間想象力的飛躍。
五、“合作”——積極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發展性教育重視學生評價,但有別于其他理論的是:提倡“自我”評價,尊重學生自我發展過程中的成果,讓學生開展評價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體現。以往的學習評價是老師的事,學生很少參與,缺乏評價的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和同伴的表現有自覺、能動的反應,盡管程度不同、范圍有限。這些反應往往稍縱即逝,如果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則這種反應能被加強和發展。通過這種交流討論,學生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必將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探索能力
引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故事時刻提醒著我們,作為教師不是教會學生最終的答案,而是需要教會學生方法。然而讓學生深刻了解學習方法的直接途徑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下自我發掘,自我分析,自我探索,自我總結。綜合來說,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能力需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來完成。
一、課程開始前預設問題引發探索
沒有人會否認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是如何高效的、富有興趣的課前預習才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不能夠直接讓學生抱著課本呆板的研究上面的文字,畢竟數學的學習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養成。所以在課程開始前,尤其是一些與社會生活比較緊密的課程開始前,老師可以根據講解的知識點結合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或者現象來預設題目,讓學生在發掘題目答案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探索。比如在講解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識點時,給學生兩天的預習時間:第一天,按照老師要求畫出斜邊AC為5cm,直角邊BC為4cm的直角三角形;第二天,要求班級同學在10分鐘內至少互換5位同學畫出的直角三角形,觀察這些不同人畫出的“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之間的相同處。如下圖所示,無論學生所畫三角形形狀如何,只要滿足題設條件,學生通過比較就會輕易的發現,每一個三角形的AB邊長均為3cm。如此學生通過課前的自己動手畫圖,同學之間相互比較,自己觀察圖形就會輕易的發現每一個三角形都是全等的,進而就會對HL論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有最初步也最直觀的了解了。
在一些與社會生活連接緊密的知識點講解中,這種方法就更為適用了。比如在講解不等式知識點時,可以根據商場折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為合適自己的折扣方式。如商場現行折扣為:
現學生手中有600元現金,需要購買一件原價320元,一件原價200元和一件原價80元的衣服,問怎樣的折扣方式搭配最為劃算?
這種課前預習的方式既與生活緊密關聯,又能夠直接點撥到知識點的本質,對于提升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都具有十分顯著的幫助意義。
二、正式教學中啟發學生歸納總結探索方法
正式課程教學中,在前期預習的基礎上應當促使學生靈活的歸納總結,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歸納總結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通過自我努力,自己牢記并掌握知識點,讓學生享受自我探索帶來的樂趣。比如可以通過對一道題的方法講解,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和這個題目中的知識點,自主的創設一個可解的題目,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換解題。在此過程中其實就是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相互享有解題方法的一個良性互動。另一方面,可以在題目講解后,發散問題,逐步加深難度,讓學生自我進行總結歸納,然后牢記知識點。比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知識點時,先通過最簡單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與斜邊的關系,然后拓展到30°、60°所對應的直角邊與斜邊的關系??梢宰寣W生先自行畫圖畫出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由30°、60°、90°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邊長關系,進而總結推論出SinA,CosA,TanA,CotA的數值。
三、課堂教學后以鼓勵促進探索,以實踐激發探索
如果想讓初中生完全擺脫分數的束縛顯然是不可能的,激發學生探索心理的一個良好手段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考試,不讓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而讓考試成為促進學生探索能力的手段。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數學階段性測試,擇機選擇一到兩題作為加分題,若學生方法新穎、采取多種方法答題可以給予適當程度的加分。如此,通過加分的過程,學生會自發自覺地去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維模式來看到考試題目。從而對多角度、多思維的探索產生一定的肯定心理,因為這畢竟能夠給自己帶來分數上的優勢。當然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極具探索能力的學生,老師應當在課堂上和課堂下多多鼓勵其繼續發揮這種精神,對于他新穎的理解角度、解題思路給予充分的肯定。來自于老師的肯定必然能夠激發這些本就探索精神良好的學生繼續發揮。
另外,在課下可以布置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比如讓學生利用高為1m的竹竿,放置在與學校旗桿同樣的位置,根據竹竿與竹竿影子的比例,再加上學生丈量出來的學校旗桿的影子長度,來推算出學校旗桿的高度。如此將數學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也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
四、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探索能力的發掘和培養老師起到了絕對性的主導作用,在主導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不斷的以實踐、生活、團隊合作、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等多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探索能力,對于探索素質卓越的學生還需著重培養以進一步的促進其創新發現的能力。這種探索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變相的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思維能力、推算能力的一種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永琴.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69-72
[2]肖春蓮.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2013.11:31
關鍵詞: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4―0030-02
隨著科技進步,我們正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要以自身學科作為開發和培養青少年創造能力的前沿陣地。要充分利用學校教育教學的優勢,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并且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開拓想象力――激發創新思維的前提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聯系生活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盡可能地使教學生動活潑,鼓勵學生邊聽邊想,將知識“再造”出來。
例如,word講解中在介紹剪貼板的功能時,由于學生在文檔中只能看到復制與粘貼的實際效果,而無法了解其內部運行特點,因此對“剪貼板”的知識點很難消化。為此,筆者選擇了將知識點形象化來講解,將“剪貼板”比作“中轉站”,提示學生一旦執行了復制的操作時,這部分內容就回進入到“中轉站”中,之后不管哪里需要這部分的內容,就能夠隨時將內容取出并粘貼到所需之處。通過比喻的方法,“剪貼板”的功能較之之前枯燥的講解,變得好理解、好記憶,學生通過自身想象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剪貼板的含義及作用。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其他知識的教學中長期使用抽象知識形象化這一教學方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拓展了其想象的空間,創新思維能力也就不斷提高了。
二、給予成功效應――點燃創新思維的火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的……這是他的不幸。”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新想法,發掘出他們的閃光點,然后加以鼓勵和引導,給予學生自我創造、自我發揮、自我欣賞的空間,讓其在教師的肯定中體會與享受成功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如何利用“畫圖”軟件畫一彎新月時,由于學生從未使用過“畫圖”工具,因此在課堂伊始,就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欄里的小工具自主探究,想法越多越好。果然,在教師的鼓勵中,學生摩拳擦掌,在實踐之后紛紛舉手“獻計獻策”:有用鉛筆工具畫的,有用曲線工具畫的,還有一位同學先繪制了兩個相交的圓,然后用橡皮擦擦去多余部分形成月牙……方法各式各樣,仿佛在演奏思維迸濺的交響曲。對于學生的各式想法,只要是達到了繪制要求的,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通過不斷地訓練與贊揚,學生逐漸養成了在已完成的作品上“點綴”新思維、新想法的好習慣。
對于充滿好奇心與動手實踐欲望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創造能力是源源不斷且用之無窮的,教師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討論來達到成功的頂峰,在每一次的肯定聲中,不斷刺激著學生的創造潛能。而每次任務完成之后,筆者都會將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集中進行展示,通過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了肯定,創作的熱情自然會奔涌而出。
三、重視實踐操作――奠定創新能力的基礎
教育學中曾有這樣一段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學生的創造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弘揚出來的,教師作為學習任務的協作者,在教學活動中更應該注重問題的創設,任務的驅動,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操作打下良好的情感與知識基礎,這一點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尤為重要。
當筆者在講解“畫圖”軟件時,沒有急著讓學生動手畫,而是讓他們仔細觀察畫圖工具的用戶界面,看看這些工具與實際生活中的鉛筆、橡皮、填充顏色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接著讓學生動手畫一朵花。在剛開始動手時,學生就發現困難很大,鼠標像只調皮的小猴子,不聽指揮,渾身的力氣都使不上勁??吹竭@一情況,筆者沒有馬上講解操作要領,而是耐心的進行指點,鼓勵他們自主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一旁適時提供講解。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我總結出可行的、規律性的操作技巧,有些小技能甚至超出了筆者的預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只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問題的存在,才能激發出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習才有內在的動力。最終,學生不單單是掌握了畫圖軟件的基本技巧,對于他們而言,最大的收獲是當他們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應用軟件時,該如何去自我學習,如何駕馭這個軟件。這份獨特的知識體驗是寶貴的,也是他們今后能輕松掌握其他應用軟件的堅實基礎。
四、靈活教學方法――激發創新欲望的條件
俗話說:“教無定法?!睂W生是一群充滿想象與未知的精靈,他們的思維是跳躍的、不受限制的,如果教師按照陳舊的教學方法來應對他們,那么教學效果就會事倍功半,預期的效果很難達到。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要以問題作為所授知識的引線,以任務為驅動,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探究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用好輔助教學工具,如ppt、白板等,這些工具都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反思;建構;知識網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9-053-01
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在某節課的“緊跟作業”中做的很好的學生,在面對測試中或其他自然情境中那些隨機呈現的需要學生自主決定選擇知識來解決的問題時,卻顯得束手無策。到底哪里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我認為主要是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反思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夠到位,或者說,我們的學生還不會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該在什么時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學的膚淺,他們的“會”只能說是對例題的模仿。他們的知識結構是每節課知識的簡單疊加,沒有通過反思建構起結構化、連接豐富而靈活的、提取順暢的知識網絡。因此,要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并能正常的遷移與創新,這就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促進知識的內化與融合。作為數學教師,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指導:
一、學習新知前反思——在反思中遷移
數學學習中的反思,是指學生對數學思維過程中的一個明顯段落點或對一個問題的思維結果進行科學慎重的批判性回顧、分析和檢查。反思,簡單的說就是對過去經歷的再認識,數學學習中的反思就是對原有學習經歷的回顧、重新思考。在學習新知前,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在記憶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的內容、情境、方法,從而猜想本課內容的探究方法。如我在教學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后,學生掌握了剪、拼、割、補等方法,體驗了“轉化”的思想,在后面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梯形面積的計算”、“圓柱體體積的計算”中,我只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反思上節課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回顧中遷移,在反思中猜想,非常輕松地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同時,學生也深刻體會到了反思的優勢所在,對于他們來說,新知已不新,通過反思,完全可以自己學會。如學習“圓柱的體積”時我是這樣教學的:
1、我們最早學過的是哪一種圖形的面積公式?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三角形呢?
3、圓的面積公式又是怎么得到的?
4、從后面這幾種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看,你發現他們有什么共性?
5、圓柱的體積公式有可能通過什么圖形得到?
6、運用學具合作推導。
二、學習新知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
提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部分教師感覺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把策略當“新知”,當成學生頭腦中一無所有的東西,教學中馬不停蹄羅列各類題型,學生埋頭苦干于題海之中。這說明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過分注重解題的結果,忽視了策略的形成過程。老師沒有理解策略不是“新知”,而是通過學生反思過去,對已有知識經驗中零零碎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總結,找出共性的地方加以概括得出上位概念。
例如四年級所學的畫圖策略,在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可以說畫圖成了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解題附屬品,不是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這樣教學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只有當題目要求畫圖時,才不得不痛苦地去畫圖,而不是因為解題的真正需要而自覺采用這一策略,而且這種習慣會影響學生很長時間,甚至一生。比如,現在六年級學生在遇到“把一根長4米的長方體木頭截成三段表面積增加24平方分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的問題時,很少有學生會自覺地畫一張簡單的示意圖來幫助理解“截成三段表面積增加24平方分米”數量之間的變化情況。
這是我在指導我校青年教師上這一課時的片段:
老師出示三個問題
1、怎樣教會一個大班小朋友:4+5=
2、怎樣教會一個一年級小朋友:一根木頭鋸成5段要鋸幾次?
3、教會一個一年級小朋友:小明從一樓爬到二樓要2分鐘,爬到四樓要幾分鐘?
生:教4+5等于幾,我是先畫4個小圓圈,再畫5個小圓圈,合起來一數等于9個。
生:我是先畫4朵花,再畫5朵花,合起來一數等于9朵。
生:一根木頭鋸成5段要鋸幾次?我是畫一條線表示一根木頭,然后分成5段,數一數是4次。
師:你發現這幾位同學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初步概括的出上位概念——畫圖,解除學生因為對“策略”學習“陌生”而產生的的緊張感)
生:很多人都采用了畫圖的方法。
師:說說你為什么用畫圖的方法教小朋友?(學生從自己經驗理解畫圖在解決問題中的好處)
............
師:還有哪些問題只要把圖畫出來,別人就能會的?(通過更多的事例,理解什么是畫圖策略,更深層次的體會畫圖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好處。)
師:看來畫圖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且我們從幼兒園時就會了,今天老師要告訴你們,畫圖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出示例題,師:如果讓你教你的同學,讓他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你會采取什么方法?
............
此后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為什么要畫圖,怎樣畫圖,怎樣用圖,感受畫圖的好處”這幾個環節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畫圖策略的價值,并產生主動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我當小老師”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畫圖在解決問題時的重要性以及畫圖策略早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學習中了。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用畫圖的策略來記錄條件不僅便捷,而且看起來更加直觀形象,條件間的關系一目了然。借助圖形,解題的思路很快就理順了,畫圖在分析與解決問題中的作用自然就彰顯了。因此可以說“畫圖”的方法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傳授給學生,而“畫圖策略”,它作為一種思想意識,無法傳授,需要學生通過反思已有的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感悟,從而實現知識結構的重組。
三、學習新知后反思——在反思中延伸
我們經??梢钥吹?,課堂教學一結束,教師立即打開課本布置作業,讓學生埋頭于習題中。教師來回于學生中間,對“接受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在這里,學生完全沒有了反思的機會。其實,教師要舍得花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自問。在學習新知后,我總是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經驗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方法、學習收獲進行評估,對學習的成功與不足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自我提問:1、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2、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我能完成有關練習嗎?4、這節課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有聯系?有什么樣的聯系?5、我能提幾個問題嗎?我還想知道什么?而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一堂課的重難點,如果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告訴他們應采取什么策略(看書、問老師或同學)。當然,我們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把本節課學過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使他們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四、在有錯誤時反思——在反思中感悟。
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是在不斷的探索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現偏差和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在于教師要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反思。
有一次,學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題:0.97÷0.12=8……( )時,大部分學生填的是“1”,針對這一較為典型的錯誤,我把它作為一個判斷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先判斷答案是否正確,接著追問:“你是怎樣發現錯誤的?”學生在富有啟發性問題的誘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很快找到了兩種判斷錯誤的方法:
1、余數1與除數0.12比,余數比除數大,說明填“1”是錯誤的。
2、驗算:8×0.12+1≠0.97,說明填“1”是錯誤的。
緊接著,我再帶著學生分析,找出正確的余數。由于計算時,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了100倍,雖然商不變,但余數是被除數擴大100倍計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數也擴大了100倍,正確的余數應把1縮小100倍,得0.01。
上面的例子中,我從學生的現實學習中選取錯例,充分挖掘錯誤中潛在的知識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思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了問題,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反思是一個必須的過程,生活是如此,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建構起結構化、連接豐富而靈活的、提取順暢的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