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8 07:29:47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工作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開展的前提
(一)提高電腦應用水平和審計業務素質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開展審計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則取決于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能、網絡知識和較系統的審計理論等多方面的綜合運用水平。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不懂得電腦的審計人員因審計數據的異化就無法有效地進行審計;不懂得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特點和風險就不能識別和審查其內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計算機,就無法對計算機內存儲的會計資料進行審查或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審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知識,而且要掌握計算機和電算化會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會計電算化不斷在向前發展,審計人員必須經常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新形式下新技術應用的企業審計工作的需要。
(二)引進審計電腦輔助軟件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會計資料的歸集和反映與手工處理系統時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得傳統的內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減弱,這就要求引進電腦輔助軟件的應用,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職能。
審計電腦輔助系統較之于會計電算化系統,二者既有聯系又相互獨立。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審計電腦輔助系統主要是輔助審計人員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二者的服務對象不同,但二者的內部功能是有聯系的,并且是相互影響的。比如,二者既可以使用共同的數據庫,但又有不同的軟件包。二者既可以調閱、查詢某些相同的數據資料,但又有不同的軟件接口和不同的操作權限。都重視憑證數據庫、明細賬庫、總賬庫及報表數據庫等數據結構和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可靠性。會計電算化系統功能的強弱、數據庫的標準化與開放性、是否保留處理過程和審計痕跡以及預留審計測試通道等對審計電腦輔助系統的設計和實施影響很大。同樣,審計電腦輔助系統的軟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發現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及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二、電算化會計條件下的審計內容
電算化會計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不同,它是由會計數據體系,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以及系統工作和維護人員組成,所以電算化會計的審計內容與手工會計系統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電算化會計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的審計
一方面是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確保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如輸入、輸出的授權控制,業務處理的審核等;另一方面是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護資產的完整性通過以上兩方面的評價,可以判斷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能在何種程度上防止或發現會計報表中的錯誤及經營過程的舞弊。
(二)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程序的審計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核心就是會計軟件會計軟件程序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電算化系統整體水平的高低,在這部分里主要審計會計軟件程序對數據進行處理和控制的及時性、正確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糾錯能力和容錯能力。會計軟件程序的審計可采用通過計算機審計的方法及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中的數據轉換功能的方法來完成。
(三)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處理對象即會計數據的審計
會計數據處理的真實性、正確性、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可靠性,所以這一部分的審計是至關重要的,審計人員可采用抽查原始憑證與機內憑證相對比,抽查打印日記賬和機內日記賬相核對等方法,同時也可采用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功能來完成審計,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三、電算化會計條件下的審計程序
按照《審計法》的規定,一般審計程序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審計結論和執行階段、異議和復審階段。電算化會計審計結合自身的特殊要求,運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為這四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在此階段主要是初步調查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狀況并擬定科學合理的計劃。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的基本情況,如電算化系統的硬件配置系統軟件的選用應用軟件的范圍,網絡結構,系統的管理結構和職能分工、文檔資料等;
2.與被審計單位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明確彼此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3.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便確定符合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
4.確定審計重要性、確定審計范圍;
5.分析審計風險;
6.制定審計計劃。在審計計劃中除了對時間、人員、工作步驟及任務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還要合理確定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的時間和范圍,以及測試時的審計方法和測試數據。
(二)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是審計工作的核心,也是電算化審計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據準備階段確定的范圍、要點、步驟、方法,進行取證、評價,綜合審計證據,借以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符合性測試。進行符合性測試應以系統安全可靠性的檢查結果為前提。如果系統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審計人員信賴,則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取消內控制度的符合性測試,而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并加大實質性測試的樣本量。在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符合性測試項目中,主要內容應該是確認輸入資料是否正確完整,計算機處理過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統安全可靠性比較高,則應對該系統給予較高的信賴;在實質性測試時,就可以相應地減少實質性測試的樣本量。
2.實質性測試。實質性測試應該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程序、數據、文件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和鑒定。進行實質性測試須依賴于符合性測試的結果,如果符合性測試結果得出的審計風險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舞弊的動機與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會計文字資料,此時審計人員應考慮對會計報表發表保留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可考慮采用通過計算機和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的方法,具體包括:a.“測試數據法”,就是將測試數據或模擬數據分別由審計人員進行手工核算和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進行處理,比較處理結果,作出評價;b.“受控處理法”,就是選擇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最好是12月份)實際業務的數據分別由審計師和會計電算化系統同時處理,比較結果,作出評價。
3.利用輔助審計軟件直接審查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數據文件。審計人員可利用通用或專用審計軟件直接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下進行數據轉換,數據查詢,抽樣審計,查賬,賬務分析等測試,得出結論,作出評價。
(三)審計結論和執行階段
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后,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審計報告時,除對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貫性發表意見,作出審計結論外,還要對被審單位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處理功能和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
審計報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審單位的意見,并報送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審計報告一經審定,所作的審計結論和決定需通知并監督被審單位執行。
(四)異議和復審階段
保障人力資源和信息化建設是開展工程審計的必要條件。
1.強化審計隊伍建設,這是審計工作人力資源的保障如果沒有專業人員審計人員,我們的工作就無法開展。專業審計人員履職的能力,又決定了審計質量的高低,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關系著內部審計形象,更關系著內部審計事業的生死存亡。因此,人員保障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油氣田企業投資與基建工程類型繁多,專業性強,管理復雜。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業務素質,不僅要掌握基建工程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還要拓寬知識領域,掌握企業內部預決算管理、生產工藝流程、企業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審計隊伍建設尤為重要。首先,要選調懂得工程設計、概算、計劃、工程施工管理、審計管理的專業人員充實到工程審計崗位。這是遼河油田審計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其次,要強化后續教育和培訓,鼓勵審計人員取得崗位資格證書,為內審人員搭建培訓教育、理論研究、經驗交流、信息宣傳的平臺,著力提升內審人員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2.加強信息化建設隨著內部審計領域的拓展、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增加,以及內部審計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效率化的要求的提出,單純的傳統手工審計作業是滿足不了工作要求的。為此,不斷加大信息化審計經費投入,研發了物資采購管理審計軟件、審計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建立審計信息交流平臺,實現審計資源信息共享。信息齊全、便于查詢,系統共享,留有痕跡。這一系統的使用,不僅為審計系統提供了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而且滿足二級審計機構及相關業務人員獲取信息的需要,便于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充分共享,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進一步適應了審計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3.加大硬件投入正所謂“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做好油田內部的審計工作,近年來,油田公司不斷投入重資,為審計部門增添了數碼相機、攝像機、管線尋蹤儀、測厚儀、混凝土回彈儀、激光測距儀、全占儀等審計現代化設備,使工作量的核實工作,更加簡便、準確。在油田公司審計處設置兩臺大型服務器,滿足審計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此外,油田公司還給審計工作配備工作用車,各二級單位在審計用車上也都給予保證,做到審計用車隨用隨到,滿足了工程、合同、物資采購事前、事中及過程審計現場勘查、市場調查的工作需要。這些都是做好審計工作“物”的保障。
二、強化內部控制,規范審計行為
強化內部控制,規范審計行為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打鐵還須自身硬”。審計工作在監督別人的同時,也受被審計單位的監督。審計質量不過硬難以使被審計單位信服。因此,我們注重審計內部的控制和約束,不斷增強審計人員的履職能力。我們制定了《審計工作質量控制辦法》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人員在工程、合同、物資采購、財務審計中違反程序、存在漏審和違規違紀等問題,都提出了嚴厲的處理方式。同時,對審計工作規定了時限要求。在處理具體業務方面:一是嚴格分工業務不交叉;二是分派工作量;三是實行業務內部主、副審配合制度。四是層層審查;五是輪崗回避制度;六是復審制度,及外聘中介審查制度。通過審計人員行為規范性制度建設,有效地增強審計人員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工作系統的功能特征、運作環節以及系統的構成,介紹了系統測試的方法,以期提高審計信息化水平,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數據庫技術在審計信息管理中的廣泛運用,能為審計人員充分、有效、便利地提供信息,為滿足快捷決策需要奠定了基礎。其主要設計思想是將分析決策所需的大量數據從傳統的操作環境中分離出來,把分散的、難以訪問的操作數據轉換成集中統一、隨時可用的信息而建立的一個大的數據庫,其中存儲了所有審計數據。
一、審計工作系統的功能特征
在審計工作系統中,審計數據庫將信息按照主題來進行組織、管理、控制,審計系統對信息的組織、管理、控制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一致性
不同來源的多種數據一旦進入數據庫,就必須按照統一的主鍵和結構與編碼規則重新組合,因而在審計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具有一致性的特點。當業務事件發生時,所有原始數據被適當加工成標準編碼的源數據,集成于一個邏輯數據庫(或數據倉庫),而不是重復存儲于多個低耦合系統中。數據庫不只記錄符合會計事項定義的業務事件,而且記錄管理者想要計劃、控制和評價的所有業務事件,并且存儲業務活動中多方面的細節信息。任何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數據庫所存儲的數據來定義和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這樣既能提供多種視圖驅動應用所能提供的全部視圖,又能避免數據重復存儲和數據不一致的問題。此外,這種體系結構還實現了信息處理的實時控制,數據庫中的處理單元在業務發生時捕捉業務數據,既能執行業務規劃和控制,又能校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時間變量
審計數據庫中的數據鍵始終包括時間元素,數據保存的時間通常較長,具有作歷史比較和趨勢分析預測的長期數據基礎。數據庫技術是將計算機應用于數據管理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技術,它僅是審計信息系統憑借的一種新的管理手段,對于數據庫的基本要素和管理對象——審計信息的源數據,并不是指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數據,而是在原始數據的基礎上,經過了類似于會計流程中的原始憑證確認、統—會計科目標準編碼等加工后所形成的數據。
二、審計工作系統的運作環節
審計數據庫在審計工作系統的運作過程大致有如下4個重要方面:
1.數據獲取
獲取企業的數據信息,記錄數據信息的功能和處理過程。根據審計人員的需要,對在數據庫中運算所需的數據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采集,可以得到企業完整而清晰的數據信息,選取和不斷更新數據,保證數據的一致性,使審計信息系統的數據不斷更新與補充,并使數據在審計信息系統內部各部件之間可以溝通;利用現有系統的信息,確定從企業數據到審計信息系統的數據模型所必需的轉化/綜合模式。生成審計信息數據,是進行審計工作的數據基礎,類似于傳統手工環境下的審計對象。審計信息系統上的財務信息不再是簡單的純文本傳統財務信息,它是特定協議標準格式,如超文本格式(HTML)的電子報表,所有數據只要點擊都可以被隨意移植使用。通過網絡傳輸而來的電子報表按照一定的協議標準格式編制,也可以轉換成審計信息系統所需的數據。通過數據獲取環節,把這些數據轉換成審計信息系統所能識別的形式,或直接采用被審計單位所提供電子數據加工出審計信息系統想要的形式。
2.數據管理
此環節包括會計信息庫和用戶信息庫兩部分,前者主要依據數據庫技術進行管理,注重于對信息的分類、組織、維護、檢索等,對存儲的數據建立模型,通過數據模型來對信息進行保存和管理;后者主要包括有關用戶個性特征的信息,個性特征數據結構設計是這部分的關鍵問題,決定了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服務質量的優劣,也是實現信息服務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關鍵。通過將各種數據裝入數據管理庫之中,生成必需的、能為審計人員所直接使用的數據管理庫,或通過其他方法為審計人員提供查詢工具,以便審計人員能方便地從數據管理庫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并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將其輸出。生成審計工作所需的數據管理庫包含各種審計計算底稿、審定表、審計報告、管理建議書等信息的結構化數據庫,并形成與其他部件進行聯系的橋梁。
3.分析推理
這是審計信息系統中對信息流進行控制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審計人員通過審計信息系統傳來的信息需求,判斷需求指向的是已存在的信息,還是不存在的信息,或者是哪一層次的信息。對已存在的信息可直接調出并通過用戶瀏覽器予以顯示,對不存在的信息需要進行記錄,并判斷是否經適當可行的計算或處理即可提供,如是,則進行計算處理并顯示;否則,作為遺留問題提示進行特別設置處理。此環節是審計工作數據庫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可以利用采集到的數據信息,根據程序設置,推斷出審計人員工作需要的可能解;提供方便的審計分析模塊。
4.解釋報告
審計軟件可以提供審計報告生成功能,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它選擇具體的信息項目、類型和表達形式,主要內容包括:(1)設置報告模式。模式中列有會計系統中與要素模塊相應的數據項目,模式中的項目與含有多種會計方法的對話框或序列框相聯,以便審計人員選擇他們需要的會計方法來處理其選擇的信息項目。(2)初始選擇。在生成報告時,現行的會計準則和法規作為初始選擇存放在對話框架或子對話框中。如不進行任何選擇,審計人員可以得到一份通用的標準的審計報告。(3)選擇項目。除初始選擇以外,模式報告還提供可選擇項目來滿足審計人員不同的信息報告要求,這些選擇項目可以是會計準則和法規、會計計量和估價方法、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類型、報告的頻率、范圍、使用的語言、形式等,提供可選擇項目能夠增強交互性相對化特征,既能滿足審計人員的特殊信息報告需要,又能減少報告使用人員的信息負擔。(4)幫助功能。可以采取3種方式:自動顯示專業技術概念解釋;在對話框中提供環境敏感幫助;一個全面的包括如何應用更復雜的會計技術和方法的目錄。幫助功能可以避免審計人員和報告使用者有限的時間被信息的多樣化這種無實際意義的工作浪費,有利于及時、準確、有效地尋找有用信息,提高對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審計工作系統的組成及內容
1.審計項目管理部分
通過建立審計項目管理組件,對每一個被審計項目的各方面情況進行記錄并生成電子檔案,可以讓審計人員更方便地查閱、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讓審計項目的新進人員可以更快熟悉工作;可以建立審計質量控制系統,明確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2.審計法規管理部分
可以自動檢查有關處理是否合法合規,能完成法規資料的錄入、修改、刪除、檢索、打印等功能。檢索功能不僅可以為用戶按各種條件查找審計法規的目錄,而且可以根據目錄查找法規全文,可以按要求摘要其中的內容并打印輸出。審計法規數據庫也可以單獨成為一個軟件,現已成功地應用于審計工作第一線,是我國目前開發和應用較成功的專項審計軟件之一。
3.審計操作管理部分
審計操作管理的功能:(1)參考功能。提供計算機審計中常用的工具、手段、可使用的審計程序,其主要內容有:審計環境建立、查詢、抽樣、匯總與計算、排序與分類、財務與效益分析、編制與輸出工作底稿、打印各類審計文件等。(2)圖像處理功能。通過對圖像顯示參數的設置,可以使審計結果以圖表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讓內部審計人員直觀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3)底稿處理功能。能完成審計工作底稿及有關參數和數據的增、刪、改等維護工作。針對計算機系統還能自動查找、計算、輸入底稿所需數據,并按格式打印,針對手工系統則可以提示審計人員輸入有關數據,并進行計算性復核。
4.專用程序管理部分
對于一些需要對外報送資料的項目,尤其是需要送交政府部門的項目,有的政府部門可能提供了單獨的審計軟件,或者需要單獨配備專用的審計功能,以滿足政府部門的數據需要。還有的審計項目因數據量大,牽涉面廣,并且各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又不盡一致,為了對這些項目進行有效的審計,也需要針對每個項目的不同情況,單獨配備專用的審計功能,以滿足審計工作的要求。
四、審計工作系統的測試方法
1.現場交易選擇測試數據
對被審計單位的現場交易作標記輸入到應用程序中,把帶標記的交易當作測試數據。采用這種方法,應用程序中必須有特定的計算機程序能夠識別出帶標記的交易,并且使這些交易既要更新應用系統的主文件,同時也要更新做檢測用的虛擬實體?,F場交易作標記選擇和識別帶記號的交易測試數據有多種策略:第一,在源文件中或屏幕布局中包含一個專門的標識字段,用來表示一筆交易既為正常交易又為帶記號交易。由審計人員來選擇確定對哪些現場交易作標記,所選交易的特征可以與測試數據的設計相一致,也可以根據制定的抽樣計劃進行選擇。第二,在應用系統的程序中嵌入審計軟件模塊,利用審計軟件來選擇交易并給交易加標記使其成為帶記號交易。第三,在應用系統中嵌入抽樣程序,抽樣程序具有根據抽樣計劃給交易作標記,并使其成為帶記號交易的功能。不論采用何種策略,應用系統中必須有相應的處理程序,專門處理帶標記的交易。
2.自行設計測試數據
自行設計測試數據是將測試數據與現場交易數據一同輸入應用系統。采用這種方法,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所要使用的測試數據特征設計并創建測試數據。自行設計測試數據的優點是覆蓋面廣,可全面測試系統;但設計和建立測試數據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費用。筆者認為,應用程序進行檢測時,首先要在應用程序的文件中建立一個虛擬實體,并讓應用程序處理該實體的審計測試數據。如果應用程序是工資系統,可在其數據庫中建立一個虛擬的職員資料庫;如果應用程序是存貨系統,可在其數據庫中建立一個虛擬的存貨項目。將帶標記的實際數據或模擬數據一同輸入應用程序和審計軟件進行處理,通過將應用程序對數據處理的結果同審計軟件處理的結果進行比較,可確定應用程序的處理和控制功能是否恰當、可靠。當應用程序非常龐大或復雜時,全面追蹤通過系統的不同執行路徑會有一定難度,審計人員對交易進行審查時,可以在應用系統的重要處理發生點嵌入軟件,當交易通過不同處理點時,嵌入軟件可捕捉交易的過程。為證實不同關鍵點的處理,審計人員使用軟件捕捉交易的前后過程,通過檢驗前后過程及其變換,評價交易處理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主要參考文獻
[1]WayneMoreandDavidHendrey.ITAuditRenewal[J].InternalAuditor,l999,(4):17.
關鍵詞:前提;審計內容;審計程序
一、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開展的前提(一)提高電腦應用水平和審計業務素質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能、網絡知識和較系統的審計理論等多方面的綜合運用水平。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不懂得電腦的審計人員因審計數據的異化就無法有效地進行審計;不懂得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特點和風險就不能識別和審查其內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計算機,就無法對計算機內存儲的會計資料進行審查或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審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知識,而且要掌握計算機和電算化會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會計電算化在不斷向前發展,審計人員必須經常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新形式下新技論文術應用的企業審計工作的需要。(二)引進審計電腦輔助軟件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會計資料的歸集和反映與手工處理系統時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得傳統的內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減弱,這就要求引進電腦輔助軟件的應用,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職能。審計電腦輔助系統較之于會計電算化系統,二者既有聯系又相互獨立。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審計電腦輔助系統主要是輔助審計人員完管理會計軟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較困難,只能有針對性地開發研究。但是,管理會計電算化是以財務會計電算化為基礎的,因為它們的數據同源,財務會計電算化能為管理會計電算化提供所需的財會信息。因此,企業應在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推進管理會計電算化,解決管理會計手工操作難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真正實現會計的核算職能、管理職能和控制職能。同時,也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奠定扎實的基礎。(五)在發展電算化會計的同時更要重視對電算化審計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特別在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應用給電算化審計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與挑戰,網絡時代審計的創新遠遠不應局限于審計對象、審計技術、審計業務上,應是整個審計理論框架與實務的全方位的創新。網絡時代號召審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在互聯網連接起來的全球化經濟中,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對網絡時代的審計創新進行全方位的開拓,以保證與電算化會計的發展同步。(六)隨著管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財務軟件智能化必將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利用決策支持系統,在系統中除了設計有數據庫外,還有方法庫,其中預先放置了各種決策方法,可以快速運用這些決策方法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得出在不同決策方法下的系統運行結果,從而為用戶得出決策提供參考信息。從理論上未說,如果方法庫中放置了足夠多的方法,那么,系統便能提供足夠多的決策幫助。(七)加強網絡環境下電算系統的管理設立防火墻、電子密鑰,采用網上公證,分高監控與操作等辦法來實現系統內部的有效牽制。
三、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要順應信息時代潮流(一)會計電算化向網絡化的進一步發展會計軟件的網絡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網,信息傳輸的范圍小,制約電算化會計效能的發揮,未來的電算化會計將向著廣域網的方向發展,信息傳輸范圍大大增加,使會計數據的異地共享成為可能。會計電算網絡化將從原來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共享,上、下級單位之間的財務信息的傳遞轉變到與外部相關機構的信息共享、與全世界進行信息交流。網絡會計環境是一個集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用戶和銀行等機構為一體的網絡體系。(二)會計電算的發展要適應電于商務發展的要求電子商務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各類電子工具進行的一切商業貿易活動。電于商務是21世紀貿易方式發展的方向:企業經濟活動中的業務數據能夠自主地進行雙向交流,企業建設自己的電子賬簿和電于銀行賬戶劃撥資金,企業采購、發貨可以通過網絡直接進行確認。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著大多數企業。電算化會計就是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從不同的來源和渠道收集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會計數據、會計資料,按照經濟法規和會計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儲、加工,并生成會計信息,向企業內外部各方面傳遞,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改進經營管理,加強財務決策和有效控制經濟活動。在網絡時代,電算化會計在實現其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將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三)會計電算化新領域———在線財務報告在線報告是指企業在國際互聯網上設置站點,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財務報告。其特點是利用國際互聯網作為傳播媒體,將網絡頁面數據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時效性、交互性。在線報告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財務報告順序結構,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建立了超鏈接,人們可以借助相關鏈接主動而迅速地搜尋所需信息,企業還可根據不同用戶的要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財務報告。在線報告改變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鏈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財務信息本身,其范圍可以覆蓋所有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處理部門之間信息資源共享的程度。在線報告在美國應用較為廣泛,從其現有的在線報告來看,它們往往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出現在互聯網上,而是融合于整個企業的經營情況介紹之中,與各種營銷統計數據及其他非數量化信息一起向關心企業的公眾展示企業的綜合經營情況,有利于準確地把握企業的財務脈搏以及業務活動??傊?在線報告實現了會計信息的實時追蹤,便于財務報告的需求者及時掌握相關企業的第一手資料,為本企業的理性決策提供了方便,實現了企業的在線管理,并利于會計信息系統的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二、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審計內容電算化會計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不同,它是由會計數據體系、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以及系統工作和維護人員組成,所以電算化會計的審計內容與手工會計系統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電算化會計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的審計一方面是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確保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如輸入、輸出的授權控制,業務處理的審核等;另一方面是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護資產的完整性。通過以上兩方面的評價,可以判斷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能在何種程度上防止或發現會計報表中的錯誤及經營過程的舞弊。(二)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程序的審計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核心就是會計軟件,程序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電算化系統整體水平的高低,在這部分里主要審計會計軟件程序對數據進行處理和控制的及時性、正確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糾錯能力和容錯能力。會計軟件程序的審計可采用通過計算機審計的方法及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中的數據轉換功能的方法來完成。(三)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處理對象即會計數據的審計會計數據處理的真實性、正確性、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可靠性,所以這一部分的審計是至關重要的,審計人員可采用抽查原始憑證與機內憑證相對比,抽查打印日記賬和機內日記賬相核對等方法,同時也可采用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功能來完成審計,從而降低審計風險。三、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審計程序按照《審計法》的規定,一般審計程序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審計結論和執行階段、異議和復審階段。電算化會計審計結合自身的特殊要求,運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為這四個階段。(一)準備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初步調查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狀況并擬定科學合理的計劃,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的基本情況,如電算化系統的硬件配置、系統軟件的選用、應用軟件的范圍、網絡結構、系統的管理結構和職能分工、文檔資料等。2.與被審計單位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明確彼此的責任、權利和義務。3.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便確定符合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4.確定審計重要性,確定審計范圍。5.分析審計風險。6.制定審計計劃。在審計計劃中除了對時間、人員、工作步驟及任務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還要合理確定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的時間和范圍,以及測試時的審計方法和測試數據。(二)實施階段實施階段是審計工作的核心,也是電算化審計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據準備階段確定的范圍、要點、步驟、方法,進行取證、評價,綜合審計證據,借以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1.符合性測試。進行符合性測試應以系統安全可靠性的檢查結果為前提。如果系統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審計人員信賴,則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取消內控制度的符合性測試,而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并加大實質性測試的樣本量。在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符合性測試項目中,主要內容應該是確認輸入資料是否正確完整,計算機處理過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統安全可靠性比較高,則應對該系統給予較高的信賴;在實質性測試時,就可以相應地減少實質性測試的樣本量。2.實質性測試。實質性測試應該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程序、數據、文件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和鑒定。進行實質性測試須依賴于符合性測試的結果,如果符合性測試結果得出的審計風險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舞弊的動機與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會計文字資料,此時審計人員應考慮對會計報表發表保留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可考慮采用通過計算機和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的方法,具體包括:(1)“測試數據法”,就是將測試數據或模擬數據分別由審計人員進行手工核算和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進行處理,比較處理結果,作出評價;(2)“受控處理法”,就是選擇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最好是12月份)實際業務的數據分別由審計師和會計電算化系統同時處理,比較結果,作出評價。3.利用輔助審計軟件直接審查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數據文件。審計人員可利用通用或專用審計軟件直接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下進行數據轉換,數據查詢,抽樣審計,查賬,賬務分析等測試,得出結論,作出評價。(三)審計結論和執行階段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后,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審計報告時,除對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貫性發表意見,作出審計結論外,還要對被審單位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處理功能和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審計報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審單位的意見,并報送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審計報告一經審定,所作的審計結論和決定需通知并監督被審單位執行。(四)異議和復審階段被審單位對審計結論和決定若有異議,可提出復審要求,審計部門可組織復審并作出復審結論和決定。特別是被審單位會計電算化系統有了新的改進時,還需組織后續審計。總的來看,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快速發展,同樣要加快審計電腦輔助軟件的引用和應用,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會計電算化及審計電腦輔助軟件的應用水平。及時地、準確地、全面地對企業的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作出審核和評價,監督企業管理和經營活動,使其得以良性運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朝暉.電算化環境下會計人員的困惑和思考[J].工業會計,2003,(5).
1.績效評價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績效評價工作需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制度執行,形成制度化的績效評價程序。但由于我國績效評價審計工作開展較晚,基本處于摸索階段,國家未建立、健全績效評價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使審計人員在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中,無法遵循統一的評價程序;再者,由于法律、法規的缺失,預算單位忽視經濟、社會效益、公共效益指標的建立、使用,未對績效評價審計人員提供應有的支持,嚴重阻礙著績效評價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2.績效評價方法不規范。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審計方法主要側重于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評價。但是,績效評價審計工作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任務量巨大,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我國現行績效評價審計未形成一套科學、統一的評價指標,無法針對不同隸屬關系的預算單位、不同的財政專項資金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審計方法仍延用傳統審計的查賬、盤點、計算等方法,未能對被審計單位專項資金使用后的經濟效益、長期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無法真正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監督。
3.績效評價標準不統一。
我國績效評價審計多采用定量標準作為評價指標,未充分將定量與定性標準有機結合,導致評價結果存在片面性;再者,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被審計對象具體情況不同,績效評價審計無法建立全國統一的評價標準。最終導致績效評價審計只能對行政事業單位項目支出是否符合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是否及時撥付到位、資金使用是否合規等情況進行審計,這種“查賬式”審計方法,往往無法對專項資金的經濟效益、使用效率和長遠利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意見。
二、加強績效評價審計若干建議
1.提高績效評價認知程度,樹立績效評價理念。
若想提高績效評價審計工作在各預算單位中的認知程度,審計機關應加大績效審計宣傳工作。一是各預算單位領導。向各單位領導宣傳績效審計對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部門管理等作用,取得預算單位領導的認同、支持,為開展績效審計工作提供環境。二是審計對象。向廣大預算單位介紹績效審計對于提高單位管理水平,保證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被審計單位工作人員對績效審計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三是審計工作者。轉變審計人員在長年財務收支審計工作中形成的觀念,對在績效審計工作中表現突出或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獎勵,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
2.加強績效評價審計隊伍建立,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
績效評價工作不僅涉及財政、稅收等經濟學科知識,而且還需對建筑、環保等專業有所掌握,同時,審計工作人員需要一定的溝通、分析能力。審計機關應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擴寬工作人員知識面,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交流活動,將每位審計人員在績效評價審計中總結出的經驗與面臨的問題與全體員工或其他地區審計系統工作人員進行分享,以達到各取所長、互通有無的目的。
3.績效評價審計與傳統審計相結合,提高審計評價、監督水平。
績效評價審計工作可適當與經濟責任、專項資金、工程項目審計相結合,充分發揮審計工作對經濟活動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監督、評價的作用。一是經濟責任審計。對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人員、“三公”經費超標、超范圍列支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部門預算審計工作,挖出導致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對內部控制建立、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為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管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線索。二是工程項目審計。通過政府工程預、決算審計中所發現的資金到位率、項目完工率以及結余結轉資金處置方面的問題,為績效評價審計提供被審計對象決策是否失誤、資金使用是否規范、項目長遠規劃方面的線索。三是其他專項資金審計。審計機關可在對專項資金進行審計過程中,除對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進行審計外,還應關注項目的可行性、實施進度、運營效益等績效情況,為績效評價審計工作提供可參考資料,節儉審計成本。
4.統一績效評價標準,提高評價結果利用率。
農村經濟問題和財務管理問題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財務工作人員由于對財務方面的知識缺乏,因此經常會出現農村賬務管理混亂的情況,農村經濟在審計工作開展時,一定要對賬目情況進行認真審查和檢驗,對被審計的農村財務執行情況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和監督,這樣可以避免剛審核又出現錯亂的情況,可以使得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和完善,使得農村社會發展狀況更加穩定,不斷提升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則,對農村審計工作不斷加以規范處理,使得農村財務信息公開化,增大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民主意識,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2目前農村經濟審計存在的問題
本身農村經濟審計工作就相當繁瑣,需要專業人士完成,同時也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負責,通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國家的正確引導,我國在農村經濟審計方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審計規章不完善,調查取證難;二是審計人員專業性有待提升;三是農村審計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四是單據管理和做賬不夠規范;五是審計執行不得力。
2.1審計規章不完善,調查取證難
盡管當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具體的法令制度,但是由于農村經濟審計工作開展缺乏專門的規章制度,因此在農村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制度缺乏而造成取證難度增大,在審計工作開展時很多比較舊的歷史賬目沒有辦法進行科學正確的取證操作,再加上相關工作人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于可以提供的資料也是能夠避免就不提供,很多相關的審計工作也是能夠避免就盡量避免,這就使得農村審計工作缺乏了實際性,不具有實際開展意義。
2.2審計人員專業性有待提升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專業高科技人才較少,很多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考核,因此在審計工作開展時由于缺乏對審計相關知識的正確認識,從而使得審計工作開展不完善,審計執行力度明顯降低。從實際情況來看,村級財務審計工作點多且面廣,這也對審計工作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僅要有過硬的財務和審計知識,也要熟悉和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耐心和職業素養,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另外由于村級財務審計工作比較繁重,工作點又比較多,所以也需要審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所以這樣的綜合性人才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當中也不是很多,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阻礙。
2.3農村審計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
審計工作開展必須要有經費給予支持,如果經費缺乏,審計工作就難以順利開展,審計工作人員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會嚴重影響審計工作效率。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在開展審計執法或業務培訓時常常感到有心無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部分地區由于縣鎮地方財政困難,在審計經費投入方面也不是很多,給在實際開展工作審計的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另外,農村審計工作開展環境一般都比較簡陋,也是影響農村審計工作開展的因素之一。
2.4單據管理和做賬不夠規范
支出單據不規范,有的單據多為手制收條、收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收入不上賬的情況發生,審計工作對此類違紀現象的核查難度較大。再者,做賬不規范也影響了農村經濟收支的客觀具體反映,同時也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尤其是對專項資金的審計。
2.5審計執行不得力
事務所對企業的內控審計,應積極應對信息化環境給內控審計工作帶來的各項挑戰,不斷更新觀念,增長認識,確保內控審計工作合理并有效。
(一)創新內控審計方式,提供審計工作效率
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內控審計的方法和內容也隨之改變。創新是改善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重要方法,樹立創新意識,并改變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標,為進一步提升內控審計管理能力和工作質量奠定有力的基礎。
(二)加強內控審計力度,加快軟件技術開發
在信息化較強的企業,事務所的內控審計人員應事先了解企業內控的制定、修改及自我評價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重點關注不符合國家相關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部分,提出建議,做好事前評審和問卷調查等。。這些人員應重點分析制度是否完善,在應用中能否有效運行,防止舞弊現象、執行偏差度和措施的出現。在制度制定后,相關人員應執行穿行測試,并按照相關程序和環境對風險較大的企業進行多次測試,審計人員應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和規范,給企業的內控體系提出一定建議,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風險預防和應對能力。企業內控審計工作會在信息化環境下變得更為復雜,審計技術的要求不斷提升,促進事務所不得不對軟件進行更新,以此適應這種發展環境。所以,要加快審計軟件的更新速度,加速開發,適應企業新環境內控審計需要。事務所還應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審計軟件使用效率,使審計軟件的審計優勢得到發揮,從而滿足信息化審計需求的發展。
(三)提高信息化內控審計人員的審計業務水平
內控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也影響著內控審計工作的質量,這是提高內控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保證,為了提高內控審計工作的質量,應重點提高內控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想擁有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就要不斷提升內控審計人員素質。內控審計人員應掌握審計工作的技術、業務和實務規范,并全面了解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審計人員熟悉企業中的各項業務產品和控制操作,對審計職業謹慎觀念進行強化,從而在審計人員心中樹立審計風險意識,讓其認真履行審計規則。事務所應重視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適合計算機審計發展需求的培訓制度,并給與不了解計算機的審計人員一個系統化的教育,確保內控審計人員能夠在掌握會計知識的前提下,精通計算機知識,成為行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四)擴大內控審計工作范圍
在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下,事務所的業務處理過程主要有計算機處理、手工處理和人與計算機的交互處理。針對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重點是人機交互處理過程、計算機系統業務處理和不同系統之間的傳遞,只有通過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實施審計,才能更好的了解內控的運行情況,從而保證后續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相關人員要明確審計的對象,并處理好其他審計系統,這些管理信息會影響企業管理的決策工作。審計判斷是審計人員的一項技能,隨著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入,逐漸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情況。信息化環境,審計人員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由此提高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審計人員應對企業進行客觀而公正的判斷,以降低審計的風險和審計質量為標準。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審計師個人的經驗積累外,還應對重要審計進行集體判斷,推廣好的審計方法。審計人員可以應用訪談的方式,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例如訪談對象可能在內控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合理設置訪談內容,充分體現這些人員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法。相關人員應做好訪談記錄,充分利用訪談機會,調動訪談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有用的訪談資料。
二、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