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6 08:00:27
序論:在您撰寫創業基礎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 要 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又具有獨特性。本文對于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理論視域進行了詮釋,并對其構建進行了研究。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因為業務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思想,所以無法形成自己系統的企業文化體系,但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戰敗后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于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于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 從構造來看,如果說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么,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志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于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于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著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志品牌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于“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于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梢哉f,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么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涵? 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于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后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里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后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愿景。愿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么。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么時間能達成什么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愿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愿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欲望,使員工愿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于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愿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了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對于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于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系,從而愿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脫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于團隊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發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參考文獻: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4]石崇寶.關于創業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及存在的問題./qitajingjixue/201004/361084.htm.
[5]隋楓.創業時期需要企業文化嗎?edu.ch.gongchang.com/article-2150-317109.html.
[6]論創業文化的理論視域及其現實構建.sqzsh.com/article/?id=374&item=0106.
論文摘 要 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又具有獨特性。本文對于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理論視域進行了詮釋,并對其構建進行了研究。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因為業務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思想,所以無法形成自己系統的企業文化體系,但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戰敗后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于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于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 從構造來看,如果說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么,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志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于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于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著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志品牌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于“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于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梢哉f,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么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涵? 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于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后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里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后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愿景。愿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么。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么時間能達成什么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愿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愿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欲望,使員工愿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于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愿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了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對于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于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系,從而愿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脫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于團隊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發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參考文獻: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4]石崇寶.關于創業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及存在的問題./qitajingjixue/201004/361084.htm.
[5]隋楓.創業時期需要企業文化嗎?edu.ch.gongchang.com/article-2150-317109.html.
[6]論創業文化的理論視域及其現實構建.sqzsh.com/article/?id=374&item=0106.
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的醫學綜合筆試全部采用選擇題形式,總題量為300題。綜合筆試大綱打破原大綱按傳統學科劃分的模式,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和工作場景,將考核的內容與知識點重新歸納整合為基礎綜合、專業綜合和實踐綜合三部分,其中基礎醫學課程是其必考內容,主要包括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占總成績的13%,另外專業綜合及實踐綜合也均融入基礎醫學的知識,因此加強臨床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上述基礎醫學課程的授課就顯得尤為重要。2優化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提高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策略
2優化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提高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策略
2.1對照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與課程課程標準,切實改進基礎醫學課程教學
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是最有針對性的標準,且歷年考試大綱都相對穩定和連貫,對照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審查現行的基礎醫學課程標準是否與執業資格考試要求相銜接,找出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及實踐技能等方面 針對目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臨床專業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注重在??婆R床專業基礎醫學教學中突出職業特點和實用性。加強各基礎學科之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融會貫通,把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要求、重點貫穿到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課程體系只注重本課程知識體系完整性的缺點。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將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緊密對接,并作為一項常規研討內容置于教研活動及集體備課活動中,完善臨床專業教學課程標準,達到學校教育與資格考試接軌的目的。鼓勵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探索提高和改進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效果。
2.2加強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實驗室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相應的資格考試雖無直接的基礎醫學實驗考核內容,但是醫學生早期實踐能力培養對學生后續實訓考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相關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甄選出與資格考試相關的實驗項目;注重培養學生基本實驗理念,規范實驗教學流程,養成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2.3完善題庫建設,改進考試考核方法
關鍵詞:創業投資;會計處理;稅收政策;稅收制度
一、我國創業投資發展現狀及其原因
創業投資,是指創業投資企業(或創業投資基金)通過一定的方式向投資者(機構或個人)籌集創業資本,然后將創業資本投向創業企業,主動地參與創業企業的管理,并為其提供增值服務,做大做強創業企業后通過一定的方式撤出資本,取得投資回報,并將收回的投資投入到下一個創業企業的商業投資行為和資本運作方式。據清科公司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國已有本土風險投資機構達498家,管理著約800億元人民幣的風險資本。
創業風險投資是促進高新技術發展的推進器。從這個角度講,創業風險投資也是屬于一個比較幼稚的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此,在稅收或者在其他政策上給予優惠,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實踐的一種做法。
1999年,在全球新經濟浪潮的推動下,在國內“科教興國”戰略的鼓舞下,我國曾掀起過一次短暫的創業投資熱潮。從1985年重新開始探索發展創業投資,當時成立的中創公司是我們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投資風險企業。這么多年來,我國的創業風險投資也有了一些發展,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的步伐還是比較慢的。
2000年,受網絡泡沫破滅的影響,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的支撐,我國的創業投資業很快進入寒冬。從2001年到2004年,創業投資機構數量和創業投資資本數量幾乎是持續性地負增長。
2005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創投企業管理辦法》),不僅為創業投資基金提供了特別法律保護,而且為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據。
創業風險投資發展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應該是它有比較好的退出機制,現在,我們資本市場中創業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還是比較單一,所以創業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不光是涉及稅收政策、信貸政策,還有國家從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支撐創業風險投資的發展應該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風險投資需要稅收的特別關照,主要表現為利用優惠的稅收政策激勵風險投資。稅收優惠能降低風險投資的成本,這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對高新企業投資者采用的優惠政策。稅收優惠能體現政府扶持風險投資的意圖,是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有效工具。
二、我國創業投資中的稅收政策
對于創業投資,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稅收政策。1991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指出:“有關部門可以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用于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條件成熟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可以創辦風險投資公司”。1991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中指出,對經認定的開發區中外企業實行包括增值稅、產品稅、獎金稅、建筑稅等多項稅收優惠。國務院于1996年的《關于“九五”期間科級體制改革的決定》再次強調要發展風險投資,一些部門和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和推進。國家經貿委2002年《關于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探索風險投資機制。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采用高技術與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改造提升?!?/p>
2003年3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規定》以正式立法形式首次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治理機制等作出了規定,其中不乏對風險投資企業稅收的要求。第三十五條就規定:“創投企業應當依照國家稅法的規定依法申報納稅。對非法人制創投企業,可以由投資各方依照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分別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也可以由非法人制創投企業提出申請,經批準后,依照稅法規定統一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2006年3月1日起實施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國家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并引導其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稅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痹摗掇k法》為創司這種“特殊性質”的企業奠定了基礎的公司規范。
遵照國務院領導“要抓緊制定配套政策”的批示要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參與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論證和反復修改,終于在2007年2月15日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抖愂照咄ㄖ纷鳛椤秳撏镀髽I管理辦法》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必將對我國創業投資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這項重要激勵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創業風險投資在我國已經迎來了一個有利的發展時期,創投行業正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
以上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加上我國《公司法》、《稅法》、《合伙企業法》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中的相關規定,初步構成我國風險投資中稅收政策的法律規范體系。稅收優惠政策在我國已運行多年,它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和法律調節手段,對加速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對照國外發達工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先進而完備的有關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制度,我國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與漏洞,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應有的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三、國外有益做法借鑒
運用稅收政策激勵創業投資是發展創業型經濟的必然要求。隨著規模經濟日益讓位于系統經濟,創業型企業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現,以至于管理學泰斗德魯克在1984年就指出:現代經濟正在從大型公司主宰的經濟向創業型經濟轉變。
創業投資作為“支持創業的投資制度創新”,通過培育和扶持創業型企業,對于促進創業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創業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擴大社會就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社會效益,并不能內化為創業投資的經濟效益。由于創業投資具有高風險性和規模不經濟性,在其對創業企業進行投資后還往往處于權利義務不對稱的弱勢地位,因此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來將社會資本轉化為創業投資資本往往要面臨市場失靈問題。針對創業投資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和市場失靈問題,不少國家都出臺了一系列專門針對創業投資的扶持政策。在種類繁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中,稅收激勵政策已經被證明為效率最高而且不會導致創業投資基金治理機制扭曲的扶持政策之一。
(一)美國
在創業投資業最為發達的美國,雖然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早在1946年就設立了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但是其后13年里無人模仿設立第二家創業投資公司。
1958年,聯邦政府推出“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通過提供低息優惠貸款,支持民間設立“小企業投資公司”后,專門投資小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才得以發展起來,并促進了整個創業投資行業迅速起步。但是,由于美國在1969年將資本利得稅率從25%提高到49%,結果嚴重阻礙了美國創業投資業的發展。直到1978年將資本利得稅率降低至28%,1981年進一步降低至20%,創業投資才又得以迅速復蘇。到1986年美國創業資本額達241億美元,是稅制改革前的10倍。特別是為了鼓勵不發達地區創業投資業的發展,聯邦政府還于2000年推出《新市場稅收抵免方案》,對投資低收入地區的“社區發展基金”滿7年的,可從聯邦所得稅中獲得相當于投資額39%的稅收抵免。
近年來,美國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創業投資業之所以迅速起步,還得益于不少州政府出臺了比聯邦政府更有力的稅收激勵政策。例如,在印地安那州、佛蒙特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等州,合格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可按其對基金投資額的20%到30%申請所得稅抵免。在路易斯安那州,為吸引保險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對投資于合格創業投資公司的保險公司,可按投資額的100%~120%提供公司稅抵免。在科羅拉多、佛羅里達、密蘇里、紐約和威斯康星等州也都有類似稅收政策。
(二)英國
英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創業投資國,其創業投資規模幾乎占整個歐洲的一半,居遙遙領先地位。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2001年英國針對處于起步和擴張期創業企業的創業投資占GDP的比重雖然名列第四位,但包括管理層并購在內的創業投資占GDP的比重卻名列前茅,遠遠超過美國。其重要經驗是先后出臺了三項針對創業投資的稅收激勵計劃。例如,為鼓勵個人通過創業投資基金間接從事創業投資,1995年出臺了“創業投資信托計劃”,對專門從事創業投資的“投資信托”(本質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給予三方面稅收優惠:(1)創業投資公司免繳資本利得稅;(2)個人投資者從創業投資公司的所得(包括紅利收益所得和處置創業投資公司股權的資本利得)免繳所得稅;(3)對于持有創業投資公司股份超過3年的個人投資者,可以按其投資金額的20%,抵免個人所得稅。為鼓勵大型實業類公司從事創業投資,2000年出臺了“公司創業投資計劃”。
該計劃規定,開展創業投資業務的實業公司可獲得以下稅收優惠:(1)如果投資于小型加工貿易類企業并持股3年以上,公司可獲得相當于投資額20%的公司稅抵免;(2)如果將投資所得再投資,公司可延遲繳稅;(3)如果在處理創業投資計劃時出現損失,公司可以從其公司收入中扣除損失,以減少稅基。
(三)加拿大
加拿大是創業投資業的后起之秀。1995年以后,在稅收優惠等政策的激勵下,其創業投資業才快速發展起來。據統計,到2001年,加拿大針對處于起步期和擴張期創業企業的創業投資占GDP的比重已列居世界第二。為拓寬創業資本的來源,鼓勵雇員依托工會組織,投資設立“勞工創業投資公司”,聯邦政府對投資者實行相當于投資額15%的稅收抵免。此外,一些省政府還另外對“勞工創業投資公司”的投資者實行地方稅收抵免。
例如,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省,還對投資者按相當于投資額的15%提供省政府稅收抵免。為改善區域內起步期企業的融資環境,不少省份對其他類型創業投資公司也制訂有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對持有注冊創業投資公司股份的當地投資者,可以獲得相當于投資額30%的個人或公司稅抵免。
(四)韓國
韓國的創業投資業在1990年代早期幾乎為空白。1998年,韓國政府通過稅收激勵等政策,大力促進創業投資業發展。到2001年,韓國針對處于起步期和擴張期創業企業的創業投資占GDP的比重,在OECD成員國中已名列第三。其重要經驗是對創業投資實行雙重激勵:
一是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凡投資于創業投資基金的公司和個人,如果持有份額滿5年,都可獲得相當于投資額15%的合并所得稅抵扣。
四、完善我國創業投資會計處理與稅收政策的途徑
(一)完善現有稅收政策
從在現行稅制及相關環境框架內的政策選擇分析,現行企業所得稅以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作為納稅人的認定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即使國家工商總局能夠順利推出《合伙企業法》,有限合伙制企業實質上也已經成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因此單純改變企業組織形式,并不能避免重復課稅。因此,在此情況下針對創投企業的稅收優惠,應順應稅制改革方向,采用法人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判斷標準。一是按稅制改革方向確定企業所得稅納稅主體。
按照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以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作為納稅人的認定標準,無論創業投資機構是否采用合伙制,都不能避免重復課稅。但如果稅制改革方向是朝著以法人為納稅人的判斷標準確定納稅主體的方向發展,則創業投資機構采用有限合伙制就可以避免重復課稅問題,因為在這種稅收體制的框架下,凡具備法人資格的納稅人都歸入公司所得稅課稅范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納稅人歸入個人所得稅課稅范圍。在以上原則下,有限合伙制的創業投資機構就不再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重復課稅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二是對最終投資者的稅收政策:(1)當最終投資者是企業的情況下,應采取投資分紅不計入本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辦法;(2)當最終投資者是個人的情況下,應免除其個人所得稅的重復課稅。對個人投資者獲得的股息分紅和退出時的資本增值,比照國家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式處理,鼓勵出資人進入創業投資。
(二)改革企業所得稅中研發費用的扣除辦法
研發費用是指用作為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的生產經驗中發生的用于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各項費用,是企業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允許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符合條件的,允許再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條件就是比上年實際增長達10%以上的盈利。然而,初創的風險企業很可能出現虧損,虧損的風險企業就無法享受到該項扣除。最好的辦法是將研發費用的扣除直接和投資者的利益結合起來,采取向投資者退稅的辦法,即允許創業企業以當年產生的研發費用按投資者的投入比例直接去抵扣投資者的其他收益,特別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允許他們用分攤到的研發費用去抵扣他們的個人收入從而減少他們的個人所得稅,而如果該項目是由投資基金所組建,那么研發費用可以用來扣除他們投資其他風險企業得到的收益。
(三)創新觀念,改進相關稅收政策
可以更多地借鑒經濟學分析和國際創業投資的實踐經驗,在現有觀念上進行突破,將創業投資機構作為一個“融資中介”,而不是按照現行的做法當作一個普通的企業來看待,在解決困擾我國創業投資發展的稅收環節上,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一是創業投資企業不作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發達國家在對創業投資的稅收制度安排上,一般將創業投資機構作為一種“透明組織”或“投資管道”投資收益按照協議全部分配給出資人。如果我們可以把創業投資機構作為一個與“投資管道”相類似的“融資中介”,那么創投企業本身就不應成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而是由出資人在取得收益后按照自身性質繳納所得稅。這種做法既能夠解決長期困擾我國創投業的重復課稅問題,又有利于創業投資機構吸納投資,特別是具有免稅資格的投資主體(如養老基金等)的資金。
二是利用稅收抵免引導出資人投資,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國對高科技企業有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者卻沒有所得稅方面的優惠。為了鼓勵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到創業投資行業之中,應采取大力度的傾斜性政策。從境外的做法看,英國和臺灣所采取的投資稅收抵免政策值得借鑒。在投資稅收抵免制度下,創業投資行業的最終投資人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抵免其從其他經營項目中取得的應稅所得。
另外,無論是在創新型稅收政策建議下還是在改進型稅收政策建議下,都可以考慮取消對創業投資和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的管理費和咨詢費收入征收營業稅及其附加。但對于創業投資管理公司的其他各項收入,應照章征收營業稅。具體來講,凡是創業投資管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都可以享受免征營業稅及其附加的政策,但對于其“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則應照章征收營業稅及其附加。因為從提高創業投資行業的運行效率,以及提高投資質量的角度出發,應鼓勵設立獨立的創業投資管理企業。但按照現行稅制,這會造成營業稅負擔的增加。一些創業投資機構為了規避對管理費收入繳納的營業稅及其附加,采取將創業投資機構與創業投資管理機構合并的方法。但這對于創業投資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其結果是,國家的稅收被規避,而創業投資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得都.關于我國創業投資的稅收政策分析[J].經濟管理,2006,(4).
[2]徐冠華.始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N].經濟日報,2006-1-9.
[3]程小文.我國創業投資稅收政策創新探討[J].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
[4]顧奇志.自主創新從增加科技投入做起[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5-11-14.
[5]鄧正紅.關于創業投資的稅收政策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4).
[6]邵海波,易林.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N].日照日報,2006-3-2.
(一)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關系研究國外學者對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Stern等(1981)對美國的出口貿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出口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術的影響[1];Wakelin(1998)研究發現,國際貿易與技術的關聯性較為顯著,技術能夠極大地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2];RoperS等(2002)研究了英國制造業中技術創新與出口競爭的關系,發現技術創新對產業的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3];Montobbio等(2005)對出口貿易與創造力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創造力能夠顯著地促進出口貿易的增加[4]。國內對于出口貿易與企業創新產出的研究也不少。劉仁平(2006)認為,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與產業結構的升級都得益于技術創新的發展,技術創新對兩者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5];鄒武鷹等(2008)認為,出口貿易能夠顯著影響技術創新并對地區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6];王華等(2010)認為,就培育中國企業的自生能力來說,國際貿易以及國際技術許可都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7];鄭義等(2011)對外資與技術創新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技術研發的投入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國家經濟的增長必須要靠技術進步[8];徐二明與楊正沛等(2011)實證研究發現,技術創新能夠顯著影響出口績效[9];趙偉等(2012)認為,政府對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支持程度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密切的聯系,出口貿易能夠有效提升各類企業的創新傾向[10]。
(二)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互動關系研究國內外學者對制度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存在較大爭議,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制度決定論以及技術決定論,前者認為制度創新決定技術創新,后者認為技術創新決定制度創新[11]。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對兩者關系進行了闡述,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在國內,杜偉(2004)通過研究發現,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聯系緊密,兩者相互促進[12];蔡烏趕(2012)認為,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協同演化關系[13]。
(三)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關系研究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關系較為密切。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運行效率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14]。在國內,金祥榮、茹玉驄等(2008)利用新經濟地理學的分析框架,構架兩國三地區的壟斷競爭開放模型,并利用1998—2004年的非連續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通過改善企業生存的制度環境有助于緩解地區出口差異,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15];張杰等(2009)發現出口貿易對于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以及改善企業的外部制度環境方面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6]。
二、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的協同演化關系分析
如前所述,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三者緊密相關,既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為了更好地協調三者之間的發展,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有必要對三者的協同演化關系進行研究,了解其動態互動關系及作用機理。
(一)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企業技術創新是進行出口貿易的原動力,技術創新加快了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能夠為企業提供新產品或服務,同時對原有產品及服務進行升級,而新產品則可以加強企業競爭力,使得企業在國際上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有效地提高出口貿易額。反過來,出口貿易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反作用。首先,企業要想維持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并保證出口貿易的持續增長就必須加大技術研發的力度。其次,出口貿易取得的收入及資源有相當一部分被投入到企業技術創新里面,這就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企業技術創新為出口貿易提供了原動力,并有效地促進了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反過來,出口貿易使得企業可以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獲得巨額利潤,并維持企業在國際同行業的競爭地位。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互動關系。
(二)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協同關系已有的研究以及實踐表明,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促進、動態發展。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迫切要求決定了企業必須在制度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企業技術創新同時降低了制度安排的成本,如信息技術的使用及辦公自動化大大降低了組織形式上的成本。企業技術創新為制度創新提供了原動力,使得那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制度逐漸發生改變,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反過來,制度創新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支撐與保障。其次,制度創新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必要的外在條件,同時也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綜上所述,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雖然各有特點,但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推動和影響企業的發展。企業技術創新要求與其相適應的制度安排,并為制度創新提供了基礎;反過來,制度創新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便利條件,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傊咧g相互協同演化。
(三)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的互動關系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企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奠定自己的國際地位并獲得足夠的利潤。企業進行出口貿易必須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企業內部的、企業外部的、國內的抑或國外的制度,只有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內進行貿易,才能保證出口貿易的有序進行,良好的制度能夠保證企業進行出口貿易的效率。因此,可以認為制度創新為出口貿易提供了適合的制度保障。制度創新包括國家宏觀經濟制度創新與企業微觀經濟制度創新。企業微觀制度創新包括組織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國家宏觀經濟制度創新包括經濟體制、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企業對自身制度進行創新,形成適合于企業進行出口貿易的經營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出口貿易的效率。政府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對經濟體制進行創新,可以為企業的出口貿易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反過來,企業出口貿易額的不斷增加,能夠為制度創新提供物質條件,并檢驗制度創新是否有效。綜上所述,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三者之間協同演化。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為出口貿易提供了技術與制度支持,使得企業在進行出口貿易的過程中更具有競爭優勢,而企業的出口貿易又為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提供了物質條件,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以及制度創新。
三、協同演化模型構建
基于以上分析,制度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三個子系統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復雜系統。本文采用徐向藝、徐英吉(2008)[17]建立的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來研究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的協同度。
(一)概念界定“協同”指事物間相互匹配的關系;協同度,是用來衡量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和諧與匹配的程度。協同度的取值范圍為[-1,1]。
(二)模型構建1.子系統有序度模型假設復合系統由若干子系統或要素構成,即:Z=(Z1,Z2,Z3……Z),其中Zi為第i個子系統或基本要素??紤]子系統Zi,i∈[1,m],設其在發展成長過程中的序變量為xi=(xi1,xi2……,xin),其中n≥1,βij≤xij≤αij,j∈[1,n]。通常,系統的有序度有兩種。一種假定xi1,xi2,…xin取值越大,系統的有序度越高;取值越小,系統的有序度越低,如投資回報率、資產收益率等等。另一種情況假定xi1,xi2,…xin的取值越小,系統的有序度越高;其取值越大,系統的有序度越低,如負的外部性。
四、實證研究與結果分析
(一)實證研究據前面的分析可知,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三者之間關系緊密、協同演化,下面利用上文所建立的協同演化模型來研究三者之間的協同度。本文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國有高新技術企業統計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考慮到國有企業內部制度的復雜性,在考慮制度創新指標時僅考慮外部指標。1.指標確定首先需要確定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出口貿易的度量指標。指標的選擇必須遵循科學性與易操作性的原則,使得指標的科學性與操作性達到較好的平衡。參考《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以及其他文獻,本文將指標設立如下(見表1)。2.數據采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也是中國進行出口貿易的主要施行者,因此對其進行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為了更好地研究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本文在進行數據采集時,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對于各項數據的具體數值、技術創新以及出口貿易測度指標值通過查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13》獲得。對于如何將制度創新進行量化,不同的文獻給出了不同的方法,在此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并綜合各類文獻,本文選取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市場化指數與對外開放程度。其中,市場化指數通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獲得;參考《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13》、《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3》以及《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計算得到中國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的相關數據,如表2所示。3.權重的確定對于權重的確定,本文采用相關矩陣賦權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設包含有n個指標的指標體系,其相關矩陣為。為了更直觀地呈現出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三者之間的協同度,構建三者的折線圖,如圖3所示。
(二)結果分析通過對2008—2012年我國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復合系統協同度計算分析發現:(1)技術創新有序度大體呈上升趨勢,并有輕微波動。國有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提高對技術創新的投入,這對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2)制度創新有序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但2012年略有下降。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國家在制度創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以期有利于企業的出口貿易。(3)出口貿易有序度在2009年以前逐漸遞增,在2009—2011年間呈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是2009年前得益于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中國國有高新技術企業以低成本優勢在出口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然而2009年后隨著國外對中國的技術壁壘的設置,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漸增加,國有高新技術企業的出口貿易額有所下降。然而近些年來,國外尤其是美國與歐洲經濟相對來說較為不景氣,中國內部由于特殊的制度受國外經濟影響相對較小,這使得中國企業的出口貿易額得到顯著提升。(4)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協同度在區間[-0.8,0.5],協同度整體偏低,表明出口貿易與制度創新良性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形成,宏觀經濟制度有待于進一步改革,以便適應中國企業不斷的出口貿易需求。(5)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度維持在區間[-0.4,0.3]之間,由圖2看出,其協同度逐漸趨于平穩,這表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6)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協同度在2008—2011年間較平穩,自2011年后協同度得到較大提高,表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的協同發展機制發展良好。綜上所述,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以及企業技術創新與出口貿易的協同度是密切相關的,三者協同演化發展,這種協同演化發展的趨勢將促使中國國有高新技術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并影響中國的制度創新,同時其出口貿易額也將不斷增加,進而提升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上的優勢競爭地位。
五、結論、政策建議與展望
(一)結論本文在對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三者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協同演化理論,并通過對2008—2012年國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進行實證研究,確立了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協同發展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間的協同演化關系。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都是影響企業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企業技術創新可以為企業進行出口貿易提供原動力,制度創新為企業出口貿易提供了制度保障;反過來,出口貿易為企業技術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檢驗了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成果。綜合來看,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出口貿易之間存在著協同演化關系,三者相輔相成,每一個方面的改變都將對其他兩者產生重要作用。總之,企業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樹立自身的國際競爭優勢地位,就必須注重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出口貿易三者的協同關系。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基礎理論概念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7-0155-02
在一個越來越強調國家軟實力競爭的時代大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必要體現。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了經濟和文化的二次發展,對于提高產業可持續的發展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具有多重的意義。由于文化創意產業是新興的產業和嶄新的研究領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其研究的理論成果都不多,研究的力度也不大。筆者認為,學術理論研究的前提是對基礎理論概念有準確的把握。本文的重點就旨在闡明相關概念的界定和劃分。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德國的經濟思想家熊彼德早在1912年就提出了“資本和勞動力已然不是影響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如今創新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痹?986年也同樣有經濟學家羅默提出“占據市場和創造財富需要的是有創新理念在其中的新產品。”但是,當代的研究成果表明,學術界還沒有達到對文化創意產業統一口徑,例如文化創意在美國被稱為版權產業,而在英國則叫創意產業,在中國、荷蘭、新加坡、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被叫作文化產業。
究其根源,到底什么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文化創意產業呢?研究中國過去的文獻,不難發現文化創意產業在過去僅僅表現在理論也就是意識形態的層面,很多情況下都折射哲學及美學的概念,大多數的學者們忽略了其基本的屬性而是批評和擴大了它的商品屬性。隨著近些年來我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學術界對文化產業相關概念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斷深入,過去的一些片面的觀點得到了澄清和理解,對于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研究也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是“依靠創意人本身的智慧、天賦、技能,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對現有文化資源進行提升和創造,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以及運用,而產生高附加值的產品,具有一定創造財富能力和就業潛力的產業?!盵1]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了文化產品、智能產權和文化服務三項內容。
在國內,北京市統計局于2006年12月聯合頒布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盵2]
綜合以上定義,本文所理解的文化創意產業可以簡潔概括為結合特有的區域環境,以經濟效益為最終結果導向,研發其巨大的潛能,從而改變文化產業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
1.二重性。文化創意產業所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既有營利性的也有非營利性的,營利性的則具備了商品的特征,揉入了其作為商品本身的價值。之所以人們創造它,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定的精神或者是物質的需求,這就不可避免地與人類的意識形態發生了緊密的聯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價值。然而文化創意產業本身的動力則是因為其在滿足群眾物質、精神需求的同時,也獲取了一定可觀的經濟效益[3]。
2.創造性。文化創意產業最核心的屬性就是它的創新和創意,生產出以前沒有的東西,沖破原有的陳規,為其受眾提供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服務和產品。文化創意產業只有具備了創造性,才能夠體現出產業本身的價值,萌發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多地依賴于現有的地域環境和創造者的靈感。
3.高附加值性。文化創意產業與人的意識形態領域息息相關,它與傳統的第一和第二產業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將人文因素以及創新思維作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它服務的更多的是人們的精神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消費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產品與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帶來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凸顯。
4.可復制性。文化創意產業的可復制性也是其區別于傳統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體現為文化產品的多媒體形式以及便捷的傳播方式。它的這個特性決定了好的文化產品能夠在短期內帶來巨大的經濟和人文效益,這一點是勞動力密集型或者資本密集型產業所無法比擬的。
三、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概念
縱觀所有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的文獻可以得到,目前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還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和統一的定論。目前,國外研究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從軟環境上進行研究,如影響其行業的法律法規、自身市場的需求、整個產業鏈的凝聚力和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產業價值鏈等。在我國,則主要研究其硬性環境、如生產環境、生產效率、產品效益和勞動資源等。
1.WEF和IMD的觀點。國際競爭力評價權威機構WEF(世界經濟論壇)和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學院)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主要是指其生產、設計和輸出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可以搶占多少可觀的國際市場,在價格上是不是可以較其他國家更加具有優勢。
2.祁述裕的觀點。祁述裕認為文化產業競爭力從國家的角度談是一個比較概念,是指和其他國家相比自身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產出量和銷售量以及占據市場份額和獲取利潤的能力[4]。
3.花建的觀點?;ńㄔ凇段幕a業競爭力的內涵、結構和戰略重點》一文中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通過對生產資料和相關產業進行合理配置,保證其穩定、持續的生產出相比其他國家或地區更多的文化產品,提供更優秀的文化服務,從而獲取相對較多財富的能力[5]。
筆者認為從競爭力的要素出發,可以這樣闡釋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
1.從競爭的主體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體就是特定的文化創意的產業,作為產業,其最基本的內涵就是“同類產品及其可替代的產品”,它既可以理解成一個產品的集合,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更能將兩者結合。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也就是相應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否作為替代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本文是從狹義的角度進行理解。
2.從競爭的對象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在原料也就是資源上的競爭;另一個是在受眾,即市場占有率的競爭。只有在這兩個方面都占有競爭的優勢,才能更好地提高產業的產出率,使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在競爭中占有優勢。
3.從競爭能力來看。競爭能力在兩者的比較中才能顯現出來,在現實的產業競爭中,很多因素都影響著競爭能力的強弱,比如說創新軟實力,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營銷的策略和方式,產業的集聚規模等等,競爭力的強弱是衡量產業發展好壞最直接的指標。
4.從競爭結果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最終體現在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兩個方面,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業的影響力,從側面又制約和影響著競爭力的提高[6]。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把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定義為:某國(或某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憑借高于他國(或其他地區)的生產率水平,生產出了比他國(或其他地區)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創意產品,這些產品能夠在國際(或國內)市場上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創造了價值,擴大了某國的文化影響力。
四、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通過查閱文獻我們得知,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要素在學術界還沒有得到一個統一的標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以市場需求為主要目的進行生產開發創新產品的創新能力、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可提高的產業可競爭力、完善的產業鏈及每一環節的配合、基于追求更大經濟價值的產業空間集聚能力、高新技術的研發和用于實踐的能力和影響產業競爭能力的外部大環境等等。國內對這個問題研究的成果比較少,大多數學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主要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產業的創新能力、產業的生產力、產業的效益、產業的資源、產業的結構和產業的環境等。雖說國內外學術界對這個問題有自己不同的研究體系和理論成果,但是其中的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因素構成的系統產生的系統化的功能性力量,各種因素在構成系統時的空間、時間、質量、數量的不同組合形式決定了競爭力的強度和影響力。
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有多種表現形式。從投入與產出兩個方面來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產效率的角度,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的高低表現為在一定投入的情況下是否實現了產出的最大化;從文化創意產業系統內部要素構成的維度出發,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高低表現為了各要素的整合能力,各要素的優化組合是否可以帶來整體能力的最大化;從對大眾精神層次滿足的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則表現為一個國家可以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和創造特色文化產品的能力。在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同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其顯性因素,還要深度挖掘影響產業競爭力,造成競爭力差距的深層次因素,綜合分析顯性因素和隱形因素對競爭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東華.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M].延邊: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
[2]李剛,秦紅玲.綜合評價方法及探討[J].節能,2004,10(267):1-15
[3]穆榮平.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1).
[4]祈述裕.創意產業增加國家軟實力[J].創意世界,2008,(7):45-46
摘 要 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又具有獨特性。本文對于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理論視域進行了詮釋,并對其構建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創業文化 文化環境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因為業務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思想,所以無法形成自己系統的企業文化體系,但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戰敗后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于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于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 從構造來看,如果說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么,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志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于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于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著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志品牌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于“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于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梢哉f,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么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涵? 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于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后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里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后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愿景。愿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么。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么時間能達成什么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愿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愿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欲望,使員工愿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于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愿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了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對于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于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系,從而愿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脫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于團隊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發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參考文獻: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4]石崇寶.關于創業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及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