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8 15:53:53
序論:在您撰寫德國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學:德國的中學分為Gmnasium、Realschule、Hauptschule三類。
Gmnasium
Gmnasium的教育是 5至 13年級(從小學 4年級接著算),即 Gmnasium的學制
專旨是9年。1至 10年級屬義務教育,11至 13年級屬自愿教育。如果你準備將來上大學你就得讀完Gmnasium的13年級,出此之外,還必須通過Abitur考試。
Hauptschule
HpuPtschule職業前預備教育,一般為S年學制,讀完Hauptschul的9年級
就可以直接升入職業學校(Berufsschule,為時 3年),Berufsschule周課時為 8到 12小時,余下時間到企業實習。也可以讀10年級的Hauptschule,10年級畢業后的學歷與Realschule〔實驗中學〕同等。
Realschule
Realschule 的教育介于Gymnasium與 Haupotschule之間。Realschule 10年級
畢業就可以進入Berufsfachschule(職業專門學校)讀書。也可以在Realschule讀12年級,通過考試進入 Fachhochschule(專業高等學校)就讀。如果 Realschule的學生欲進入大學,那么,他就必須讀完Realschule的12年級,然后再轉入Gymnasium讀完13年級,同時要通過Abitur。
Gymnasium
Gymnasium在七十年代被納入中學教育體系。Gymnasium的辦學宗旨是將Gymnasium、Hauptschule R Realschule三類學校的教育特色融為一體。因此,它的
課程分為 Grundkurs(基本課程)和 Leistungskurs兩種。前者來說是同年級的學生不論學習程度的高低共同在一起上課;后者是以學生學習程度分別教學。
oymnasum的學習年限分為兩個階段:
1.義務教育階段――由 5至 10年級或 7至 10年級
2.自愿教育階段――一最高可以到 13 年級。13 年級畢業學生的學歷同等于
Gymnasium的畢業學生。
Fachschule
Fachschule一般招收有工作經驗或受過職業培訓的學生。其學制一般為 3年,畢業要參加國家組織的考試,以取得“ Meister(師傅)”資格。
Fachhochschule
進入 Fachhochschule的學生許要有 12年的學習背景。
Fachhochschul和大學的區別:
1.修業時間短,而且要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
2.課程安排緊,選課自由少;
3.注重實行和未來的就業需要
4.畢業文憑雖然也是Diplom,但比大學頒發的Diplom低一等級(我國承認與大學同等學歷)
大學
大學的申請人必須讀完13年級,同時,通過Abitur。一般來說,Abitur的通過者都可以申請到大學,可部分大學的科系要求申請人有較好的成績,因為這些科系因申請者較多、科系成本高而設有招生名額。而這些學科一般為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或高薪職業專業。如牙醫、獸醫、醫學、藥學、生物學、心理學、營養科學等。
德國大學沒有學士學位,其起點學位就是碩士穴位。也有的大學的科系不頒發碩士學位,學生自己參加國家組織的考試取得結業資格。
德國的碩士學位有兩類:Magister和Diplom
1.Magister――文、史、哲科系的碩士學位,其特點是必須修一個主系和兩個輔
系,也可以修兩個主系或兩個輔系。同時,還得通過拉丁文考試;
二.Diplom――理、工、醫、農、經濟、商業科系的碩士學位外。
政治、社會、教育等學科的碩士學位可以是Magister,也可以是Diplom。
一、工作嚴謹
德國人的嚴謹我早有耳聞。在德國,學生放學時,全由教師陪伴走出校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形象的教具小珠子生動地演繹了一、十、百、千的關系,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習慣。我們還看到,教師、學生都有隨手關門的好習慣,最后一個離開房間的人一定會把門帶上。在蒙特索里小學,校長給我們介紹完學校的情況后,帶我們去參觀校園。等我們都走出會議室,一位副校長就把門帶上了。等我們參觀完校園再次回到會議室,她又拿出鑰匙把門打開了。
在生活方面,我們也感受到德國人嚴謹的作風。我們一下飛機,剛走出法蘭克福機場大廳,負責接待的人員馬上就把我們領到了一輛早已停在不遠處的汽車旁邊。這位司機是個德國人,她見我們有許多行李箱,就說:“你們把行李箱都放在一起,讓我看看應該怎樣放最合適?!贝覀儼研欣钕涠挤旁谲嚺?,她就一個人根據箱子的大小把箱子恰到好處地放到了行李倉里,其間還特地補充一句:“請放心,我會放好的?!蔽覀冋驹谲嚺?,看著這位女司機把行李箱一個一個地放好,合理地使用了這輛車的空間。她說這是她的工作要求。
二、設備實用
德國學校的教育教學設備重在實用,他們沒有因為國家富裕而增添許多奢侈的用品。在百威州市政廳教育局,他們為我們介紹情況時使用的是普通的投影儀,他們認為這樣的設備已經能夠滿足教育的需要了。他們用的幻燈片也是自己做的:一張地圖,一個表格和一串數字,他們逐一地為我們介紹。但他們選擇會議室卻別有一番宣傳意義。在會議室四周的墻上,有9位偉人的畫像。他們特意介紹了對百威州教育影響最大的兩位人物。市政廳教育局用這樣的設備,學校也用這樣的設備。蒙特索里學校校長給我們介紹情況時,連普通的投影儀也沒使用,她只是按照先前的安排介紹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情況。在我們的互動問答中,她發給我們每人一份學校的課程設置表。在她們看來這樣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不需要用其他的手段了。在科隆的特殊學校,教師的教具和學生的玩具都是學生做的。學校里配有車、銑、鋸、鉆等設備,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根據需要上機床操作,制作積木等。自行設計、自行制作的教具或學具對于本校的學生來說很實用,而且在制作過程中,他們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行為理性
德國學生的理給我的心靈以震撼。在麥當勞店里,我透過玻璃窗看到一群學生在外面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可他們一進店門,便很有秩序地排起了隊,幾個小個兒的學生選擇合適的位置坐下來,輕輕地說著話。整個大廳里非常安靜。幾位用完餐的學生則把自己的餐桌收拾干凈,并把餐盤放到了垃圾倉,隨手又把桌子擦了一下。學生如此,成人亦如此。在夜間,街上很少有行人,酒吧和咖啡吧是最熱鬧的地方。然而,他們的很多酒吧和咖啡吧都是簡易的,在街兩旁商店的檐下搭個棚,有的甚至連棚子都沒有。他們就在這樣的地方休閑,兩三個人一桌,安靜地喝著啤酒,小聲地說著話。他們駕車文明,在街道兩旁停車有序;他們行駛有序,不會在兩個車道上并排出現三輛車。在慕尼黑,我們正好碰上因舉辦啤酒節而實施的交通管制,我們的車和其他車一樣繞道而行。車輛雖然擁擠,但不堵塞。一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警車從我們的后面鳴笛疾行,在警車前面的車非常整齊地靠左邊停下,待警車駛過再繼續行駛。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道特殊的車道風景,還有他們嚴守交通規則的理性。如果沒有良好的學校教育,就不會有這樣擠而不堵的行車,更不會有如此特殊的風景。
四、接待簡單
廈門集美中學校長、書記 劉衛平
前言:
由福建省教育廳組織的中學校長境外培訓班,于2002、4、11——2002、5、10對德國小學、中學、大學(含教育學院、教育研究院)進行考察,內容涉及“德國的教育體制”、“德國的教師培訓”、“課程計劃”、“課堂教學理念與實踐”等14個專題;形式有專家講座、中德校長座談,中國校長與德國教師座談,與學生座談以及參觀學校、訪談家長、中國留學生,順利完成了省廳布置的任務?,F將學習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辦學體制及管理
(一)辦學體制
德國由16個州組成,每個州相對獨立,各州的教育狀況略有差異,但大致相同。
德國法律規定:德國的教育均為免費。凡年滿6周歲的小孩都要進入小學學習,小學學制四年。4年后,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選擇到不同的中學學習;成績好的進文理中學;成績略次一點的到實科中學;成績有困難的到普通中學;中學的學制至少為三年,但每個學生有兩年的適應期。(兩年中覺得不適合還可重新選擇學校,如男孩子有的開竅晚一點,稍大一點學習成績有所變化,可以到文理中學,但這必須經過老師的推薦。)這樣,中學的年限實質上成為五年。文理中學主要的任務是為高校輸送大學生;實科中學的學生既可上大學,也可上職專;普通中學的出路主要為職校輸送人才。為避免過早分流以至埋沒人才,近幾年又出現了綜合中學,介于上述幾種學校之間。但這種辦學模式目前在德國尚處在試驗期,沒有定論。
一般到九年以后(個別也有10年),中學的生活基本結束;實科或普通中學的學生分別投向職業??茖W校,學習三年;而要考大學的學生,再進入文理高級中學讀三到四年,一般為四年,通過畢業考試(俗稱AbeTu,由學校出AB卷,州教育部抽一份進行考試),根據個人成績、教師建議進入高等學校。
(二)課程計劃
德國的課程計劃由聯邦政府(教育部)制定,開設的課程有:德語、外語(英語或法語)、數學,這三門為每位學生的必修課;社會學、宗教、體育、藝術(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為基礎課,每個學生必須選修其中的六門,個別優秀的學生可以選修到七門;學生畢業證書里有主修課、基礎課、畢業考三部分成績記載;
德國中學每周28——30節課,每節45分鐘;
教材由州教育學院具體編制,各學??梢赃x擇本州提供的教材,也可選用外州的教材;對此,州教育管理部門沒有具體的指令;但根據聯邦教育部的課程計劃,大多數學校在州范圍內開設的課程及選用的教材大致相同,有差異也只是在個別的選修科目的開設上。
(三)管理體制
在德國,教育的各級政府及學校的職能是十分明晰的;
(1)聯邦政府(國家教育部)的職責主要是協調16個州的工作,探討制定國家教育發展的計劃;
(2) 州政府(州教育部)主要提供課程標準、計劃;教師錄用考核(證書),校長的選配,教師的進修計劃,教材的提供,工資的發放;
(3)城市教育局負責學校硬件的投入,監督是否執行了州的計劃,??钍欠駥S茫?/p>
(4)學校的工作主要是執行州的計劃(課程計劃),正常的教育工作;
總的說來,上級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責分明,也比較單一,且比較宏觀。
在上級行政部門里,有相應的許多機構,各自干著自己的事,互不干涉、扯皮。比如:教育學院隸屬于州教育部,其三大任務為①編寫教材,②出一本教師培訓計劃,里面有300多個專題。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參加。在每個州的城市,大都設有培訓點。以黑森州為例:全州有12個培訓點。③出三期教育信息方面的雜志;這些工作由40個專人負責;德國政府對教育十分重視,投入巨大。以黑森州為例:州財政收入每年200億,投入教育(基礎)25個億;另外還有城市這一級的投入(學校的硬件,房子、操場、計算機、桌子等);據當地的官員介紹,每年投在基礎教育方面的經費達40幾個億;這是令我們十分羨慕的。
(1) 校長的選拔及教師的配備
當某一學校出現校長職位的空缺,由州政府向社會公示,凡具備相應條件(如有管理經驗,任教一定年限,接受過管理培訓)的人均可報考,然后由州派人考察:聽課、面試(談話),最后由州教育部任命。
德國的校長為終身制,基本上不流動。
教師必須上大學4——5年,畢業后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然后到學校實習兩年后再考一次,合格后為正式教師,也是終身制,視為公務員。校長無權解聘教師,實在不認真工作的人要由州一級教育部來解聘。
由于教師的入口很嚴,因為教師隊伍的素質是相當不錯的。
二、從學習和考察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為人的成長提供多種選擇
如前所述,從小學四年級畢業后,學生就進入不同的中學了。有的進文理中學(成績較好的);有的進實科中學(成績一般的);有的進了普通中學(成績較困難的);有的進入了綜合中學(一時拿不定主意的);為了避免過早地分流埋沒了學生的才華,德國的中學一般設有兩年的適應期;兩年之后再進行選擇,這樣就避免了過早分流帶來的盲目性;即便這樣,中學的三年后還可進行選擇,比如有的學生過早地選擇了實科中學或普通中學,他還可以經過申請、考試推薦以后到文理中學以備今后上大學;如果在實科中學已經畢業,他能通過補習等渠道得到AbtTu考試,他也可和文理中學的學生一樣進入大學;在大學期間,如果因基礎課不過關,學生有權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專業,(但將來找工作相對難一點,薪水低一點)??傮w說來,教育體制給學生提供了不同年齡層次選擇的可能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狀況來選擇的可能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狀況來選擇自己的發展趨向。實際上,不能要求他們接受同一水準的教育,按其特點不斷分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他適合的水平基礎上去發展,應該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好辦法,或者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合理地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使其學有所用、所用其才。其實,這是一種教育平等的思想。也十分有利地引導家長合理、客觀地對待自己的孩子。舉一個例子:某公司的老板有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算好,他便讓孩子選擇了實科中學。當很多人說他:你的家庭條件這么好,為什么不上文理中學,而要去實科中學呢?老板說:孩子成績一般,他也不是上大學的料。讓他上實中,再上職校,學點謀生的本領吧?,F在,孩子在銀行工作,已經掙了幾年的工資了,而他的同齡人還在大學應付考試。對此,老板十分滿意。像這類事情,在德國有很多。反觀我們的做法是:千軍萬馬都去擠普通高中,去擠高考這座獨木橋,帶來了大量的不合教育規律的問題,結果是:學生學得死,教師教得死,大批的大學生畢業之后又沒有合適的工作可做,高不成低不就,生產的第一線缺乏大量的高素質技術工人,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從德國戰后幾十年經濟崛起的事實,我們應當看到德國的教育培養了大批熟練的高級工人有關。這一點必須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補充一點:在教師培訓上,他們也是遵循“選擇”這一宗旨來為老師服務的。具體做法是:由教師進修學院提前一年讓老師“早知道”,把要培訓的內容來個“安民告示”,每年列出有三、四百個專題,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提前做好計劃。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培訓方面的服務意識,而不是搞臨時突擊,搞所謂的創意。順便提一下:德國有專門的教育培訓法。這點經驗值得我們汲取。
(二)小班化設置,使教師有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受教育者;
德國法律規定:小學每班不得超過25人,中學每班不得超過33人;其道理在于盡可能讓每一個教育對象能得到教師的關愛。由于近幾年來德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我們所到的每一個學校的每一個班級生數均在法定線以內。因此,我們看到的情形時,學生動手做題、游戲時,老師都能和每個學生說上話,老師都能幫上忙。
由于學生少,班級的空間大,教室里堆滿了各種教具,教室的布置十分生活化:墻上掛的是學生的圖畫,四周堆滿了書架,擺上文具;還有洗手池、沙發、游戲的地方。這樣,孩子到學校來感受到的是“樂園”,比家里更有趣,學生怎么不喜歡學校來呢?
中學高年級的教室當然沒有玩具,但他們很多教具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由于學生少,凡是動手的作業,一些輔助材料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去拿、去放,顯得也十分井井有條;如果我們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拿、去放,光整頓紀律都得十來分鐘。
應該說,小班化是教育平等的一個發展趨勢,無論小學還是中學,有條件的地方應該試一試。
(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我們所參觀的學校里,教師十分尊重學生。從我們聽課的課堂上看不到老師厲聲叱喝,也看不到老師有什么“尊嚴”。我想,德國人沒有必要在我們面前裝出一幅上公開課的樣子。在課堂里,如同在家里一樣,老師有時會和學生一起坐在桌子上和學生討論。學生進出教室也十分隨便,但沒有看到學生做一些與學校要求相去甚遠的行為;有時學生有說話現象,老師也只是一個動作、一個暗示,最多讓大家靜一下,學生實在靜不下來,老師也不吹胡子瞪眼;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是坐在凳子上,而且隨時打斷老師的發言;下課后,學生圍著老師問問題,老師也不厭其煩地給以講解;由于我們這一行“外國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好奇,有的學生就跟著我們進了接待室,校長通知開會了,有的學生還不離去,校長也不再趕他們走;據家長介紹,學校組織的活動是不多的,但老師經常自己組織班里的學生搞活動,往往是自掏腰包,而老師過生日,學生往往發愁幾天不知給老師送什么禮物?從我們觀察的以及聽來的,使我們感到:德國的老師把學生當做一個活生生的平起平坐的人,老師在學生面前沒有半點“師道尊嚴”,倒是學生有幾分“學道尊嚴”,教師是一種職業,是一種服務,他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從這個意義出發,老師就必須尊重學生,建立一種互動的良性的師生關系,進而共同去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這種認識與實踐,值得中國的同行借鑒、吸收。
(四)貴在養成
凡是到過西方的人都會感到西方人文明、行為規范到位;紅燈停、綠燈行,在中國很難做到的事,在西方做得很好;不亂扔紙屑這是中國校長頭痛的問題,在西方的學校不存在;公共場所說話小聲這在中國是“不可理解的行為”;上樓梯右行也是他們十分自覺的行為。難道這是西方人天生的素質?顯然不是,教育的養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的玩具里,交通規則積木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通過游戲內化了他們的交通意識;還有州地圖積木,通過游戲,進行了愛鄉教育;還有國家地圖積木,通過游戲,進行了國際(主義)教育。
在小學中學,見了客人要主動問好;課前老師將客人介紹給學生,鼓掌歡迎;下課后,學生會主動搭話,顯然,這不是一次兩次的引導,而是多次的教育養成;在學校里,孩子們個個都很大方、很大膽、很主動,善于表現。
學生說話聲音大了,老師會暗示,學生的聲音就會小許多;
上樓梯,見了客人都鞠躬問好,都讓道右行;
在中學,學生自己搬運實驗器材,井井有條,而這些在中國是需要老師幫助的;
在課間休息時,有學生在打掃衛生(用夾子夾拾地上的紙屑——整個校園并沒有幾片)。
我想,這與德國的學生在學校感到學習很快樂有關系,因此,老師家長要求的,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去做,做不到的老師也不要求;從德國的養成教育看,它很實在,也很簡單;而中國的學校教育,什么都統,什么都管,且有的口號提得過響,“游戲”太多,標準提得過高。結果呢,到了大學還得補小學的一些常識課,還得從頭抓行為規范。德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合格的公民,這是永久不變的。只有符合實際的、簡單的、才是最有利于執行的。現在看來,我們學校教育要求過多過高也不利落實;有的違背孩子心理發展;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齡有逆反心理;再加上社會的不良影響,家庭的負面教育,學校的教育就顯得弱不禁風,效果甚微了。
(五)教學中的民主教學思想
前面談到,德國的老師沒有“師道尊嚴”,師生間的關系十分融洽,這為民主教學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教學中老師講的時間絕不會超過10分鐘,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做、一起探討、一起商量。即使是小學,老師也只是起一個組織者的作用,而絕非代替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聽眾、容器,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永遠感到有人在幫他,而不是給老師“打工”,而不是為完成教師的任務而壓力重重。提前完成作業的學生,可以到游戲區里游戲,也可以幫同學做,也可以去做別的事,老師絕不干涉;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學生一是沒壓力,二是可以抓緊做完作業玩游戲,何樂而不為呢?
由于近幾年來,德國移民很多,每個班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國家,而這些國家的孩子們不論膚色相處都十分愉快,我想,這與教育界的民主教學、平等教育思想多少有關吧。德國的同行認為:教師和學生配合好,學習才有動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質量;不僅如此,他們還提出:社會、家庭和學校都要積極創造一種促使學生學習的民主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進步。再者,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某一種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沒有民主的學習氛圍,孩子的成才將是十分不利的,從這個意義上去分析,德國同行的認識與實踐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是多的,難度也是很大的,可是學生是和諧地發展嗎?學生找不出問題,學生不敢大膽提問,學生常常懷疑自己,大學畢業后不能將自己推銷出去,是不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比較少,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有關呢?
缺乏民主的教育是一種僵死的教育;缺乏民主的師生關系提高不了教學質量。
在學校管理中,每個學校都有校務委員會,由校領導和教師代表組成,學校里的財務開支,均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最終由校長來執行。對教師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是由校務委員會的老師或校長來幫助提高、聽課、討論、商量??偟恼f來,在學校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想貫穿整個管理過程之中,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系都十分融洽。校長和教師都能處在一種寬松的氛圍里愉快地工作。
(六)教會不如會學——德國教育的認識與實踐
“學會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中國教育思想里也有很多精辟的論述,且今天也正在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們實踐著。問題是:教材的繁、難、偏、舊;高考的沉重壓力使得學校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自己學,教師還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主要演員,教學還是“一言堂”。讓學生學會學習還停留在少部分人的教學實踐中,并沒有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追求與行為;而在德國,從小學到大學的確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實踐;就我們聽過的課而言,老師上課自己講不到10分鐘,剩余的時間就是學生動手做,或作業、或實驗;老師只是指導、啟發,或動手和學生一起做,學生和學生協作做;到大學,老師(教授)不講課,只是聽學生講,問為什么要這樣、為什么不那樣,一個題總要嘗試不同的解法;或者是看你能提出什么有質量的問題;因此,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始終在一種自己找“食”、自己開“鎖”的一種情景和氛圍之中。我想,學生學會多少倒是次要的,這種教學實踐促使了、促進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F在新課程改革倡導“過程的體驗”應該是十分科學的理念,應該堅持下去。據教育進展評估組織對世界上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但是孩子們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小學生認為自己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有14.9%,占倒數第五,這個事實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應該認真地反思我們的教育并讓它回到它的起點上。德國同行告訴我們:要讓學生提高自學的能力與興趣,不僅要從課本上學,還要從社會中去學,從家庭中去學;這樣才能獲得一種學習的能力。
(七)關于音樂課的改革
最近德國教育部要求所有的中小學音樂課必須聘請音樂家到校上課;因為他們認為,德國是一個音樂家輩出的國度,而近幾十年來成績很小,沒有出現貝多芬這樣的大家,有一種緊迫感;二來他們認為音樂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做出這一重大改革。而我國的很多學校把音樂、美術砍掉來沖刺中考、高考,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將會給我們的未來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從人的努力發展來看,音樂能給人以良好的素質,能幫助提高審美志趣與水平。德國同行的舉措,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學校間中高考的競爭,有時是不擇手段,音樂課沒了,美術課沒了,校園里沒有歌聲,晚會上占主導的只是情呀哥呀妹呀之類的流行歌曲。真正的好的作品、傳統的作品學生根本看不懂,難道這就是教育發展的方向?我們天天喊素質教育,喊如何如何創新;卻沒有把最基本的課程開齊、開好。關于素質教育,最起碼是要扎扎實實地把國家頒布的課程開齊、開好;不能因為多考幾分而與國家的要求背道而馳。
(八)實事求是地發展硬件
德國的經濟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相當于英、法兩國的總和。但德國的學校操場比不上中國的重點中學,電腦比不上一般的中學,有體育館的更是了了無幾,其他設備也很一般;校長們開玩笑說,德國的中學很少能評上二級達標校。但是德國的硬件很實用,比如中小學里玩具、教具應用盡有,這些東西又能花幾個錢呢?每一節課他們總能用上那么一兩件與教學有關的東西。其實,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看教具的準備,換言之,也就是用什么樣的教具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而我們呢?似乎不太注重這方面的“建設”,倒很熱衷于“電腦”,試想,哪一個學校的電腦是充分發揮了效能?百萬元的電腦有30萬的效益嗎?我們教育部門制定的評估措施、政策適不適合中國現有的國情?大量的學校教育經費不足,而有的學校大量的設備閑置,豈不是太大的浪費?小平同志告訴我們“我們黨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我們教育界做到了嗎?
(九)人人羨慕的職業——教師
在德國,教師這一職業是令人羨慕的,穩定,收入不錯,壓力也不是太大。每天上半天課;早晨8:30——13:30;每周上五天;學校沒有任何強硬任務;什么高考、中考、課操、教研組活動、開大會,寫論文、組織學生社會實踐等等;即便是參加培訓(要求每年兩周,可分散也可集中完成)吃住也是由政府解決。學生中出的問題,該由青少年局管的就由青少年局管,該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學校沒有大包大攬;相比之下,中國的教師工作量太大了,班數大,人數多,壓力大,應付的面很多;承擔了許多不是由學校承擔得了的工作——且沒有什么效果;當然,有的工作由于國情不同不能照搬,但丞待確實應該給老師減負,不能把老師、校長拖垮了,不能給他們太多太大的壓力了。在口口聲聲抓素質教育的環境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市縣領導還津津樂道中高考排名,這怎么利于減負呢?抓了一年的中小學減負,現在不僅回潮,且愈演愈烈,初中生補課補到下午6——7點,這分明是摧殘人才,摧殘教師;學生和教師都處在一種十分浮躁的工作氛圍之中,加之班額大,工作矛盾多,極不利形成良性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氛圍。在德國的學校,我認真仔細地觀察了一個情形,即德國學生近視率不到5%;而我們卻高達40—50%以上,觸目驚心哪;難道讓下一輩都戴著眼鏡去開飛機?去當兵?去保衛國防?去建設祖國?
(十)大學體制的嚴格保證了大學生的質量
本來,大學的辦學不屬于我們的考察范疇,但既然是搞教育,了解一下也是對我們的工作有益的。
德國的大學是典型的寬進嚴出。
什么是寬進呢?凡是過了AbeTu的都可以根據教師的推薦上大學;但是上大學并不等于人人都能畢業。拿工科的學生來講,僅基礎科就有60%的人被淘汰;而及格過關的分數僅為30分;那么這些過了基礎科的人,繼續本專業的學習,前后經過6——7年的努力,方可得到大學的畢業證;而基礎科畢不了業的同學,則可以選擇相對好念一點的理科大學、文科大學;或者降到理科類的專科級學校。雖然,最終大多數人也能拿到一個大學的牌子,但在就業時,由于所讀年限不一,專業不一,薪水也不一樣,這種嚴格的考試,一是保證了大學生的質量,二則為中學的分流創造了條件,既然上大學畢業這么難,不如去學個職業,學一技之長,早早出來工作,這樣,就避免了千軍萬馬擠大學這個獨木橋的現象。
小學松、中學略緊、大學嚴格這種體制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做為小學,則是學生當玩的年齡,學生輕松一點理所當然;到了中學,人長大一點,多一點任務是合理的;到了大學,人相對成熟一些,理應認真嚴肅地對待上大學這件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正三角關系。而中國的情況則相反,小學中學的學生壓力很大,尤其是中學,整天有做不完的題,沒有時間去做一些適應學生身心的事情,使得學生的發展很不健全,除了做題,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懂;到了大學后,壓力沒有了,自控力差一點的學生,連基本的行為準則都不能遵守,逃課、曠課、違紀,最后還是畢業,害了誰呢?一是自己,二是社會。
中國的大學也可以搞“寬進嚴出”,以緩解高考的壓力,問題在于中學、大學的教師是否有誠信來保證推薦質量和畢業成績。德國的教師、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聲譽。不會拿自己的聲譽開玩笑。我們的中學、大學如果也能做到這一點,減少一點關系學,多一點學術道德才能保證大學的“寬進嚴出”的質量。
如果我們的大學能借鑒德國大學的經驗,真正做到寬進嚴出,而不是寬進寬出,那么,對于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對中學課堂上教師把更多地時間用來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學習,那么,中學生的素質會大大得到提高。
(十一)、校長職責及上級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
在德國,校長的職責就是負責學校的教育日常工作。安排教師的教學任務、選擇教材、執行國家的課程標準、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沒有額外的任務;
上級行政部門的職責負責校長、教師的選配,教材的提供,教師的培訓,教育計劃;對學校辦學狀況的抽查;
反觀我國的校長,一年到頭疲于奔命,不僅要解決校內的矛盾,還要應付周邊的關系,完成上級不斷派下的任務,什么安全要管,計劃生育要管,蓋房子要管,內部獎金的分配要管,高考要管,中考還要管,每一個校長的頭上,都有若干個領導小組組長的頭銜,忙忙碌碌、碌碌無為,整天處于應付之中,結果該管的事沒管好,該做的事情沒做好。沒有時間充電,沒有時間反思總結。加之“政績”的功利思想,顯得比較浮躁,不能坐下來認真地研究教育規律,也不敢去按“規律”辦事。教育行政部門也過多地承擔了社會責任。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不可能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問題。社會系統比如社區、關工委、團委、家長應有的工作不應由學校、教育部門來承擔。
(十二)社會、家庭對教育的重視
在德國,除學校外,還有一個專門為青少年服務的機構:青少年工作局。其職責一是監督社區落實教育法規;二是幫助學校解決學校解決不了的困難和問題。舉例說,學生在校不寫作業或逃學,經學校教育不思悔改者,青少年工作局將出面協助學校做學生家長的工作。這樣,學校不至于被幾個不學習的學生搞得雞犬不寧。
整個國度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滿高的。由于社會規則的到位,很大程度上人們遵守得不錯,比如交通規則、衛生意識、待人接物、女士優先、公共場所不吵鬧等等。據當地的同行介紹,大人的舉動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識“做給孩子看的”。在他們看來,自己做的錯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在德國,我們親自看見一行人穿越紅燈,旁邊的小孩就問大人,他為什么要闖紅燈。而這個大人被搞得很狼狽。因為,小孩看到的與大人教的不一樣。而違規者常常被家長、老師視為最沒道德、修養的人。在這種大家都比較自覺遵守規則的社會里,孩子得到的是學校與社會一致的教育,她的行為習慣就會逐步形成。當然,德國也有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如青少年學生的吸煙現象、懷孕現象,可能由于法律沒過多的限制,在他們眼里,這些都屬于正常吧。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學校一方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德國同行在這方面的認識和我們大致一致,但我們在動員社會、家庭參與,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德國教育之不足:
2002年元月,教育進展評估組織對世界上幾十個發達或不發達國家學生閱讀能力的檢測中,德國排在倒數第幾位。對此,德國同行這樣解釋:(1)移民子女過多,而這些子女很多德文都沒有過關;(2)測試只局限在語文閱讀能力方面不能反映德國教育的真實一面。而我們認為可能存在有這么兩個方面的原因:1、教材的難度及每節課的知識容量偏少,平時沒有考試;2、計算能力偏弱;3、每天學生在校時間過短,自覺性強的學生好一點,自覺性差的學生回到家里可能溫書的時間不會多;4、學校對教師沒有考核,管理過于松散,全憑教師的自覺性,也不利于教師的發展、提高;5、學生中吸煙現象嚴重,這可能與法律的某些規定有關。
三、感受
為期一月德國之行結束了,它給我們留下許多思考。過去,雖從報刊上也看到過一些文章介紹(經驗),但畢竟沒有眼見,沒有親歷,這次培訓,一聽專家講座,二到學校聽課,給了我們許多直接的經驗。主要體現在:
1、 德國同行對教育的認識與實踐給了我們很多值得借鑒的東西。主要有:(1)學校教育的功能的定位;(2)校長的工作責任與權力的定位;(3)教師的地位與作用;(4)教師的培訓工作及要求;(5)社會對教育的支持;(6)不求硬件,只求實用;(7)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8)小班化教學;(9)養成教育。
2、 借鑒要符合中國的現狀,不要照搬;
雖然德國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但也有許多我們認為不適宜的。如:對教師長年沒有考核;學生出了校門基本與學校無關,即使學生犯罪也無關學校的事;課本的知識容量過小,以及小班化教學都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校情,千萬不能“邯鄲學步”,丟了我們自己的長處。
3、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改革不能僅從某一個層面做,而是整個社會都必須關注的。比如基礎教育的改革,必須要改革高考,否則,素質教育永遠是一句空話;又比如,學生的分流(不是淘汰),就必須對教育結構從?。▽W)到大(學)做巨大的調整;還要丞待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否則,學校里教育的行為規則,學生回到家里不如父母的幾句話,結果把學生培養成兩面人。德國教育的形成與發展完全是德國經濟以至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中國教育的發展當然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合理吸收他們的一些經驗,尤其是課堂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對于促進我們的素質教育有非常直接的借鑒意義。
四、建議:
通過培訓,我們有以下建議:
1、 教育觀念的轉變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樹立“人”的教育的觀念至關重要。
2、 積極推進新一輪課改,這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3、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要抓到底,不能僅為了考試,而毀掉學生的身心。
4、 上級部門在制定某些條例方面要實事求是。應該將學校建設的重點引導在軟件上。
5、 學校功能及校長的職責要有明確的定位。學校不能承擔不該學校承擔的工作,尤其是其他行政部門攤派給學校的工作。對學校的各種評議、考核應有度。
6、 教育經費要做到充分有余,不能做到的也要做到逐年增長。
7、 制定有關法規,劃清意外傷害學校應承擔的責任。
8、 九年義務教育的模式不能過于單一,借鑒德國分流的做法,建議在初一可做探索、加強一點技能培養、訓練,結果可能會比單純地學文化好一些。
9、 高考改革要起到引導基礎教育改革的作用。
10、 對全社會重教宣傳(包括教改)要加大力度。
11、 加大對外宣傳、聯系的力度,嘗試辦一些中外合作辦學體。
12、外語教學在中國入世的環境下要有快速突破。
一、德國教師教育的特點
1.入口階段,實行嚴格標準下的開放式招生
德國在教師教育的招生方面向來給予學生相當的自由。它雖然沒有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但是對要接受教師教育的學生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實行的是有一定標準和要求限制下的開放式招生。它要求學生必須具有13年一貫制完全中學畢業證書才可以申請進入自己所選擇的大學機構,學習自己喜愛的學科,接受大學教育,之后才有資格接受教師教育。完全中學是代表德國中學教育最高水平的學校,它對學生的培養就是為學生今后接受高等教育作準備的。這樣就保證在入口階段控制住生源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種開放式的招生能夠將有意愿成為教師的學生納入到教師隊伍中來,大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這個職業的,從而保證教師隊伍充滿了活力和熱情,因此,他們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很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梢姡聡處熧|量是以嚴格標準下的開放式招生形式為前提條件的。
2.職前培養階段,注重學術能力與職業能力教育的協調發展
職前培養階段是德國教師培養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大學里進行學術性的教育。該階段旨在培養學生將來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學術基礎知識。在這期間,學生必須學習兩門執教學科和相關的學科教學論,同時必須學習包括教育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其中教育科學要占總課時的25%。在大學里接受學術教育的學習時間依據其培養的學生未來所任職學校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來說,畢業后任職于基礎學校、主體中學和實科中學的學生學習時間為三年;畢業后任職于完全中學和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時間為四年。在注重學術教育的同時,德國文化教育部于2004年12月16日頒發了《教師教育新標準的決議》,強調職前培養階段進行職業能力的教育。新標準認為,教師的職業能力應該在教師職前教育階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出教師的實踐能力是在入職以后(第一年)自身慢慢形成的,強調獲得職業能力的重要基礎是教育學科??梢?,在職前培養階段,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擁有廣博的知識,同時也突出培養學生運用專門學科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的重要性,進而實現學術能力和職業能力方面的協調發展。
3.職業準備教育階段,對見習教師實行嚴格評價
在德國,人們認為教師是一種專業性的職業,不經過長期的專業教育和訓練,不可能勝任其工作。因此在職業準備教育階段實施教育的時限相對來說比較長,最長要兩年,短的也要16個月,一般情況下是18個月??梢姷聡鴮處熃虒W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但同時也沒有放松對理論學習的要求,職業準備教育階段主要是在“見習教師研習班”和“實習學?!遍_展,它是德國教師培養的第二階段,該階段旨在養成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在這期間,學生不僅要在實習學校進行教學見習,同時還得在研修班里進行理論學習。學生通常上午在實習學校里進行見習,四周以后才可以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試教,然后下午參加研習班的理論學習。在研習班里,上課都采用研討的方式進行,見習教師通常就某一個專題展開討論并口頭發言。這些專題通常都是實際教學中會碰到的問題,這樣能夠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用理論來反思實踐。實習學校通常會對見習教師就其與教師職業有關法律的了解方面、教學技能方面、科學的教學方法方面以及處理特殊問題的能力方面進行評價,這份評價對見習教師最終能否成為教師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出口階段,通過國家考試制度選拔教師
教師資格證書是教師行業的資質證明,是教師職業的準入證。在德國,要想獲得這張準入證必須經過兩次嚴格的國家考試,在教師培養的出口階段,國家實行了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這兩次考試分別在大學職前培養階段和職業準備教育階段進行。第一次考試內容包括論文、筆試與口試,論文以任教學科為范圍,口試由兩位教授和一名學校教師組成評委;第二次考試內容包括兩篇分屬兩個任教專門學科教學的論文、兩個專門科目的試教及口試。見習教師只有在順利通過了第一次考試才能夠參加第二次考試,并且只有兩次考試都通過,才能取得教師資格,被聘為正式教師,頒發《教師資格證書》。在這之后,就可以作為準教師進入人才市場進行應聘了。這個過程漫長而又艱辛,尤其是兩次國家考試對于想成為教師的人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5.職業后教育階段,追求實效,形式多樣,具有激勵性
在終生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職業后教育備受人們廣泛關注。在德國,教師的職業后教育也獨具特色。首先,在職業后教育階段開展的教師繼續教育非常注重追求實效性。這表現在教師培訓內容是根據教師的“客觀的進修需要”和“主觀的進修需要”來最后決定的,培訓內容不強調系統性,而強調實際的應用性和教育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其次,繼續教育的形式靈活多樣。這種形式按其級別排下來依次是中央一級的、地區性教師進修、校內的在職教育,以及在大學進行的繼續教育。最后,職業后教育階段實施的教育對教師來說具有很強的激勵性。教師繼續教育有充裕的經費保障:進修院校盡管都不大,但辦學設備現代化的程度卻很高;學員的食宿、交通全部免費,他們的生活、學習條件也很好。教師總體上對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較高。
二、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啟示
當前,我國的教師教育正在經歷著由傳統的封閉型的教師教育體系向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過渡,我們正在不斷地探討教師培養的新模式,建構有效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通過對德國教師教育各個培養階段特點的分析,我們能夠得到一些啟示。
1.在教師教育的入口階段,實行初次招生和再次招生相結合的招生制度
隨著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推進,非師范類院校將積極地參與到教師教育中來,我們也將逐步實現開放式的教師教育發展模式。鑒于德國在招生時實行嚴格標準下的開放式招生模式,從而保證了生源的高質量,把好了教師入口質量關,我們應該力求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教師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招生時,應該逐漸淡化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的概念,讓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學生在接受完大學教育之后,若有志成為教師,可以進行自由選擇,教師培訓機構再次對這些學生進行招生。事實上,學生通常并不能夠很好地了解自己,對自己是否具備從事某種職業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我們在再次招生時就要考慮到這一點,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因子分析來遴選生源。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我們在生源選擇上不能僅僅憑學生的興趣,應該幫助學生進行是否具備從事教師職業的基本因素分析,從而在源頭上確保教師的素質。
2.在教師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大學生的實習比重
德國在教師培養的三個階段中都非常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在實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也不放松理論學習。我們在教師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這種培養不僅僅需要理論上的構建,更要讓學生深入到中小學中去,要大大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和實習安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實踐中反思理論。同時,在職業后教育中,隨著我國教師學歷達標情況的好轉,我們要改變職業后教育等同于“學歷補償教育”的觀念,一方面滿足教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客觀實際需要,更多地將這種繼續教育與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3.在教師資格認證方面,建立嚴格的國家考試制度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各州將實施績效撥款作為落實高等教育責任制的重要舉措之一州預算緊縮的壓力、社會對責任制(Accountabilities)的關注,高等教育政策重點轉向講求質量和形成差異.使得績效撥款逐步成為德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解決財政撥款難題的優先選擇1993年.巴伐利亞州率先實施了依據產出的教學和科研經費撥付形式『¨此后.其他各州也陸續實施形式多樣的績效撥款所謂績效撥款制是一種政府部門的撥款機構依據高等教育機構先前確定的行動目標及實際工作中的目標達成度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績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進行撥款的制度績效撥款具有兩個顯著的功能。功能之一是它通過公開的績效評價使得撥款過程和結果更為公開透明.撥款過程和方法更易于接受專業人員和公眾的監督和檢查績效撥款的另一功能則是通過將評價結果與撥款額度掛鉤,發揮州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機構更好地適應政策要求公立高校是德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主力軍.其運行完全依賴財政撥款.且必須遵循德國預算法規德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征:即單項預算(代表支出類型)先于財政年度而確定:高等教育機構必須遵循預算分類原則,實行專款專用:高等教育機構人員的薪金依據崗位結構而定:經費不得轉移到下一財政年度。傳統上,德國的資金撥付采用酌情增量資金撥付模式.這種資金撥付的依據是上一年的預算,撥付時會根據通貨膨脹的情況酌情增加.或根據總預算的規定進行調整田即依據去年的預算撥款基數.并考慮通貨膨脹和預算增減因素.而確定下一年度預算撥款總額。它是政府及高校雙方協商的結果.決策過程通常缺乏足夠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傳統的缺乏成本核算和分類管理的財政撥款制度,極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機構自主發展的潛能就教學撥款而言.單純的增量撥款方式也易于導致高等教育機構之間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狀況的持續就科研撥款而言.聯邦與州有關機構傳統上主要是基于高??蒲兴疁实念A評估進行經費劃撥的這種科研撥款未能充分考慮科研機構實際科研績效的因素.往往使科研撥款缺乏對高校這一科研主體強有力的激勵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考慮本國的國情,嘗試進行財政撥款改革。一些州政府提出十分明確的政策目標,即在撥款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政府撥款與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及科研績效掛鉤的方法,來增加撥款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以期通過撥款方式的改變促使同類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產生更多的競爭,形成各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更大差異網總的說來,德國高等教育績效撥款主要受如下四個因素的推動:一是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響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可引入準市場機制.以代替直接供應公共產品的方法。從而產生節約成本的政策結果:政府也應引入績效合同制。關注權威與責任的相對應.以此作為提高績效的關鍵環節德國政府致力于形成~種兼顧院校自治和分權管理的治理模式.并使用競爭性的商業管理工具達成政策目標這一社會思潮的興起.對德國聯邦與州教育撥款機制的改革提供了輿論準備與直接思路二是法律的保駕護航聯邦議會和州議會通過的一系列法律為績效撥款的實施提供了法律基礎2005年1月26日.聯邦議會進行了《聯邦德國高等教育法》的第四次修訂。修訂的重點之一是推行以績效為導向的高等教育財政改革修訂后的《聯邦德國高等教育法》指出:“國家高等學校財政以其在研究和教學以及在促進科學后備人才方面所取得的績效為導向.同時也考慮高等學校在實現平等任務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噠一條款的要旨就是引入以高??冃榛A的政府撥款模式各州隨后也在所制定的高等教育法中充實和完善了績效撥款的相關規定三是政策的導向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高等教育政策進行調整.即通過引人競爭機制和優質化發展戰略來改變高等教育的既有格局。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以擴大高校之間的差異和促進競爭為口號.力圖使高等教育機構在獲得研究經費、保障教育質量等方面更具競爭性。此外,各州還加強了對高等教育機構的評價四是財政體制改革的杠桿效應。面對政府預算緊縮的嚴峻挑戰.德國在公共經費的投入方面有必要采用厲行節約的原則.并實現由投入導向的撥款體制向產出導向的撥款體制轉變.主要舉措包括依據績效評價進行撥款.引入諸如目標管理和成本核算等管理手段。
二、績效撥款制架構的核心要素
作為一種高等教育的財政保障制度.績效撥款制一經推出,便對德國高等學校的運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推動了該國高等教育的有序有效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那么.德國的高等教育績效撥款制的內在結構究競是怎樣的呢?它是怎樣保障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從而保障該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高品質化的呢?總體上看.德國的績效撥款制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核心要素有機構成的。
(一)責任制:績效拔款的重要手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大學在校生數持續快速增長.而公共高等教育經費增長較為緩慢.高等教育經費供求矛盾突出如何將有限的公共高等教育經費撥付給公立高校便成為撥款機構十分關心的問題州政府決策者希望將財政撥款用在刀刃上。使經費得到合理的分配。并使經費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為確保撥款的合理分配.德國各州政府必須采用責任制(accountabilitymechanism),加強對公立高校經費使用績效的監控通過增撥或減撥經費的辦法.對公立高校先前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獎優罰劣.即加大對經費使用績效高的高校的撥款力度.減少對經費使用績效低的高校的撥款數額。換言之.每一個經費接受機構即高等學校,不再可以像以往那樣,拿到經費就算完事,對于經費的使用情況可以不受監督:而是必須對所獲得的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承擔相應的責任.即必須保證經費的使用合理化、最優化,使之產生的教育發展效益最大化。落實責任制的關鍵在于明確各自的責權利,并形成督查機制德國各州政府提出高等教育政策目標,并通過撥款機制引導高校達成此目標具體說來,州政府須確定公立高校績效標準和績效評價指標。利用績效評價手段.定期測查公立高校在達成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最終核定對公立高校的經費撥付。實施績效撥款后.撥款機構撥付經費給公立高校的過程較之以往大為簡化:公立高校的特定績效與特定撥款完全掛鉤.也就大大強化了績效因素的硬約束功能。落實責任制還需要實時了解公立高校的目標達成度就衡量達成目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而言,有四種基本分析模型。一是投入、生產和產出分析模型.用于測量完成學業、離開學校時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掌握或形成情況二是資源效率和使用效益分析模型,旨在測量諸如教師、空間、設施等關鍵資源的利用效率.它一般采用比率分析方法。三是各州的需要和投資回報率分析模型,主要用來測量高等教育機構滿足所在州經濟發展需要(諸如勞動力的準備方面)的情況。四是消費者的需要和投資回報率分析模型,主要用于測量高等教育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程度(諸如大學生的鞏固率和畢業率、畢業生的就業率)。這四種分析模型各有利弊.德國政府在對其高等教育機構的目標達成度進行考察時.有選擇地使用上述分析模型,以確定公立高校的責任落實情況德國各州政府在通過績效撥款手段追求責任制方面.還十分關注競爭性撥款作用的發揮教學經費的分配主要取決于高校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科研經費的獲取主要取決于研究者個體和團隊的競爭州政府采取擴大差異和鼓勵競爭的高等教育政策.通過績效撥款促進同類高校內部形成相互競爭、相互促進的局面。
(二)績效評價制:確定是否給予績效撥款的客觀標準
績效撥款有賴于績效指標體系的建構和利用該指標體系進行實際測評。事實上.缺少評價機制,績效撥款便會缺乏令人可信的依據和標準。2O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在州層面對公立高校的績效評價逐步展開公立高??冃гu價指標主要包括:在校大學生數、生師比、畢業生就業率、學生實際修業年限、優質課程數量、新課程計劃的數量、畢業生質量、公立高校爭取到的第三方經費、公立高校成功申請到和主持的研究項目的數量、由德意志研究聯合會的科學家提出的關于高校研究水平的評價意見、吸引到的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名流的人數。德國高等教育績效評價機制應用的結果表明.在評價過程中.績效評價指標應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產生:高校管理者和州行政管理者必須協同參與績效指標的確定:指標不宜單一化:績效評價指標最好不超過20個:指標應當具有激勵功能;績效評價結果應及時有效地告知政策制定者、高校教師和公眾德國各州部分教學和科研經常費撥付充分利用績效評價機制.績效評價結果直接決定撥款的有無和多少.故績效評價機制成為引導公立高校組織行為的重要杠桿。
(三)透明劃拔制:強化績效撥款公開性
績效撥款的目標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維系于撥款過程的透明度的。只有當撥款過程是透明、公開的.才有可能出現你追我趕的良l生競爭局面。為此.德國各州采取如下三個措施來增加撥款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一是擴大利用績效撥款方式予以撥付的經費比例傳統上德國高等教育撥款屬于增量撥款.撥款是州政府與公立高校協商的結果,決策過程缺乏公開性和透明性,公立高校的績效不對撥款數量和比例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公共高等教育經費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冃芸钍且罁冃гu價結果來撥付經費,對公立高校來說.其撥款的數額、評價標準及評價結果、撥款的計算結果都是公開的,故撥款過程和結果具有較大的可預見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各州政府不約而同地將公立高校的辦學經費分為基本部分和增量部分,并逐步增加增量部分的比重,一般為2%~10%辦學經費中的增量部分就是采用績效撥款模式劃撥的擴大增量部分所占比例對公立高校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二是將產出評價結果與撥款數額直接相關聯州政府將公立高校的產出水平和撥款數額直接相關聯.績效撥款數額直接取決于教學和科研產出的數量和質量[6】如此一來,公立高校便不得不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的產出公共高等教育經費依據產出指標評價結果進行撥付.產出指標便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在德國.高等教育的產出指標分為直接產出指標和間接產出指標其中直接產出指標包括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指標.即學生累積的學分數、授予的學位數、科研論文數、專利數而間接產出指標則包括畢業生在勞動市場中取得成功的狀況、畢業生就業對口率、高等教育機構獲得第三方經費的成效漢斯.烏爾里希•庫普fHans-UlrichKuepper1對投入導向撥款和產出導向撥款的機制進行了比較。三是采用公式撥款法.即將一部分財政撥款根據績效指標以公式方式分配公立高校的績效表現達到預定要求就能獲得指定數額或比例的州財政撥款.撥款與績效評價結果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自動的關系.是一種由撥款公式制約的明晰關系依據向社會公開的績效撥款方案,在公開的評價實施和結果公布后.公立高校能夠清楚地知曉自己能得到多少撥款.此舉大大增加了財政撥款的透明度.有利于高校更好地爭取經費、制定經費使用計劃和用好經費。
三、績效撥款實施的基本舉措
如何有效實施高等教育的績效撥款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經費使用的效益.從而推動高等教育的快速優質發展?德國各州基于本地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實際.紛紛推出了特色不同甚至風格迥異、重心不一的“績效撥款”舉措.其中最為引人注目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當推以下諸州的做法。
(一)巴登一符騰堡州
2000年,巴登一符騰堡州議會頒布《大學法》fTheUniversitvLaw),該法規定.州須實施績效撥款.大學須設立大學委員會.負責大學規劃和內部經費分配1997年州長、州財政部長和各所大學一起制定了《聯合協議》(SolidarityPact),明確了十年發展規劃.確定了大學財政的立法基礎在州長與所有大學校長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后.2000年該州采用聯合撥款模式ftheJointFundingMode1)撥付高等教育經費。這一模式將撥款分成兩個部分:數量取向撥款fQuantity—orientatedFund.ing)和激勵取向撥款fIncentive—orientedFunding)就數量取向撥款來說.該州政府規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自第一學期至第十學期的大學生數:前兩年年均畢業生數:來自州政府的第三方經費:所獲得的第三方經費總量:前兩年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總數就激勵取向撥款而言.該州政府設計了由下述8個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1)本年度畢業生數量與第四和第五學期在校大學生數之比(這一指標旨在評估學生的鞏固率):(2)超過規定學習期限(大學為期、高等專業學院為8學期)的大學生數的減少幅度:(3)留學生數的增加幅度;(4)每年度撥款中第三方經費比例的增加幅度:(5)女畢業生數的增加幅度:(6)獲得博士學位和教授備選資格的人中女性所占比例的提高幅度:(7)教職工中女性所占比例的提高幅度:(8)女教授人數的增加幅度I7I上述兩個指標體系都涉及績效評價.州政府依據績效評價結果撥付經費從績效撥款制的推行結果來看,傳統大學失去了部分資源.而應用性科技大學則因此得到了更多資源.原因在于指標體系設計中第三方經費這一指標的權重較大.應用性新科技大學獲得的第三方經費較多。
(二)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州是德國最早實施績效撥款的州1993年頒布的《巴伐利亞州高等教育法》規定,在教學撥款時.必須考慮在規定培養周期內學習的在校大學生數和畢業生數。1998年修訂后的《巴伐利亞州高等教育法》規定:建立高校校長委員會(ThePresidentialCommittee),加強高等教育宏觀管理:改變預算管理方法.可以將結余經費轉到下一個年度使用.擴展預算項目的相互兼容性?!栋头ダ麃喼莞叩冉逃ā诽岢鲋蓓氝M行教學和科研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基于績效和能力的撥款fPerfor.manceandCapacityBasedAllocationofFunds)。巴伐利亞州高教經費依照“5—11”體系分層分解撥付.實際上指的是.該州將高等教育經常費劃分為五大塊.依據11種指標來撥付。具體說來,“5—11”體系的構成包括:(1)基本經費.共占學??偨涃M的25%其中相關于教授數(指標1)的經費占20%,相關于教師總數(指標2)的經費占5%。(2)額外教學經費,占學??偨涃M的43%其中相關于規定學制期內學生數(指標3)的經費占20%,相關于畢業生、在校生數比例(指標4)的經費占5%。相關于畢業生數(指標5)的經費占18%。(3)國際化經費,約占學??偨涃M的2%它取決于獲得洪堡獎學金的人數(指標6)(4)額外科研經費,約占學??偨涃M的25%其中獲得的第三方資金指數(指標7)、獲得博士學位和教授備選資格的人數(指標8)的指數分別占20%和5%的權重。(5)實現男女平等目標所需經費.占學校總經費的5%左右。其中女教授比例(指標9)指數、女性學術人員的比例(指標10)指數、正在爭取博士學位和教授備選資格的女性人數的比例(指標11)所占的權重則分別為1%、2%和2%i8]為了更好地實施績效撥款,巴伐利亞州建立了高等教育機構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為所有教育機構提供相關管理信息。全部教學和科研經常費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其中依據第1至3個指標的評價結果撥付的經費屬于參照能力及學生數標準ftheCapaeitvorStudentNumberCriteria)的撥款.依據第4至8個指標的評價結果撥付的經費屬于參照績效標準fPerformanceCriteria)的撥款.依據第9至11個指標的評價結果撥付的經費屬于參照平等標準fEqualityCriteria1的撥款。
記得有一次,旅游團里的翻譯普雷斯自我介紹有兩個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歲;男孩叫丹尼爾,7歲。當我們到普雷斯家中做客時,看見兩個孩子正在家中澆花、洗碗。跟我們打過招呼之后,兩個孩子沒有像中國孩子那樣圍住客人問長問短,而是依舊埋頭于手頭的家務活。普雷斯解釋說:“兩個孩子想今天下午把這周規定的家務活全部做完,然后明天好跟老師和同學去郊游?!贝蠡镉X得普雷斯的“家教”很嚴,雖然孩子笨手笨笑卻已成為大人的幫手,便夸獎了孩子幾句。普雷斯謙虛地一笑,然后跟我們解釋說,兩個孩子做家務并不是家長要求的,而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我心里疑問:德國政府還專門為孩子做家務立法?普雷斯見我們半信半疑,他就詳細講解起個中的緣由來。
原來,德國的有關法律條文中有一項規定,小孩子在家中必須幫父母做家務:孩子在6歲之前可以自由玩耍,不必做家務;6~10歲,要偶爾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及給全家人擦鞋:14~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18歲,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給家里大掃除一次。對于不愿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向法院申訴,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義務。聽完介紹,我們都覺得這條法律條文定得有些“小題大做”,不好理解。
我終于忍不住問道:“孩子們遵守這個條文嗎?會不會有抵觸情緒?”普雷斯回答說,在德國,沒有哪個孩子對這條法律持有異議的。因為,從家長方面來講,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家長的責任是讓自己孩子通過做家務,從小就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從孩子方面來講,做家務既可以鍛煉身體,培養動手能力,又可以從家長那里掙到零花錢?!拔颐總€月給兩個孩子80歐元的零花錢,理解成發給他們做家務的工資也行?!逼绽姿褂哪匦α耍纸又嬖V我們,這些零花錢需要他們付出一定的勞動,比如布力吉特要為花園里的花草澆水、翻土以及擦洗汽車,丹尼爾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外出購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他還說:“明年我準備讓布力吉特和丹尼爾去送報紙,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勞動去掙錢買玩具和衣服。”
【關鍵詞】 德國 雙元制 職業教育 我國教育
【Abstract】Germany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science, It's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known as a secret weap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sic profiles of German edu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content, features, also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ourses set up to do the analysis and positioning。Part III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a follow Germany's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school's ow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Germany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a's education
一、德國教育基本概況
德國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備,大體可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進修教育四大類。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升學就業的主要渠道。
整個教育體系可用下圖說明:
德國的教育體系較受推崇的有兩點:首先是德國雙軌職業教育制度,即企業學徒與職業學校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校園順利地進入職業生活。二是德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最吸引外國學生的國家,特別是對那些攻讀自然科學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在“請進來、走出去”方面,德國高校仍然不失其國際領先地位。
德國的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一是德國一直嚴格堅持一種傳統,即在學生小學4年畢業(一般只有10歲)分別進入三條不同的教育渠道,理論上說,學生的成績如果發生變化,有可能在三類學校之間轉換,但對多數孩子來說,進入哪一類中學基本上就決定了今后人生走向。這就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自身潛力的發揮;二是從三條教育渠道出來的學生都有升入大學的機會,但由于這三類中學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不同,使得進入大學的人在大學里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內涵
“雙元制”是種青少年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和部分時間在職業學校里接受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形式。它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是種要以專業技術工人為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
它主要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依托,以實踐為核心,把學校設在工廠里,把教室搬進車間里,學生在老師和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學習理論和專業技能,做到學校與企業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徒弟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實現了培訓功效“五合一”,確保學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得穩、叫得響。
(二)“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
“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雙元”分別指:
(1)兩種培訓機構:一種是學校、另一種是企業,或者企業間的培訓中心、企業內培訓中心,等等。
(2)兩類教學內容: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理論知識。
(3)兩種教材:實訓教材和理論教材。
(4)兩類教師: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
(5)兩種培訓身份:企業學徒和職業學校學生。
(6)兩類考試:技能考試和資格考試,但現在有將兩種考試合并的現象和趨勢。
(7)兩類證書:考試證書和培訓證書。
(三)“雙元制”實施過程的環境分析
1、投資渠道暢通,經費投入高。主要投資渠道有:
國家資助:由國家財政支出,通過州政府、聯邦勞動局和聯邦職教研究所面向各類職業學校。
國家基金:由國家以法律形式定期向國營和私營企業籌措的經費,通常按企業員工工資總額的一定百分比提取,所有企業都要繳納。
企業資助:這是“雙元制”職業培訓籌措經費的主渠道之一。企業投資建立職業培訓中心、購置培訓設備并負擔實訓教師的工資和學徒的培訓津貼。國家資助,國家基金,企業資助。
2、企業規模較大,產業結構合理
從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軌跡來看,職業教育與經濟之間一般的內在關系表現為:當企業的規模越大、技術水平越高、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高時,職業教育就越發展、功能越顯著,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積極性越高。
德國的“雙元制”實踐顯示:小企業通常不能提供或只能提供很少的學徒崗位,而且能使學徒順利完成培訓計劃的比例明顯低于大企業。
3、 行業協會完善,學徒培訓先于學校職業教育
德國正規的學校職業教育是在行業協會和學徒培訓發育多年且相當完善的背景下才出現的,先有企業學徒培訓,后出現學校職業教育。德國的行業協會歷史悠久、組織健全、功能明確。德國約有30萬個協會和聯合會等社團組織,以經濟領域里的各種行業協會最為活躍、最富成效。
4、 質量保障體系完善
德國的“雙元制”十分強調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徒雙方簽訂學徒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注意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雙元制”主要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人才和生產土人,他們必須具備實際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三是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德國建立了一套比較嚴格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制度。
(四)“雙元制”職業教育實施主體的職能定位分析
1、聯邦政府和州教育部。聯邦政府與州教育部之間分工明確。聯邦政府所屬的聯邦職業培訓協會是其職能部門,負責制定或修改職業培訓法規,定期在全國范圍內對培訓支出費用進行調查與監督,提出增加或減少培訓費用的方案等。
2、雇主和行業協會。雇主所負擔的直接費用是支付學徒工在企業培訓期間的津貼和實訓指導教師的工資。各培訓企業根據培訓條例和本企業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并付諸實施。培訓條例的制定或修改須經工會、行業協會或者聯邦職業培訓協會提出,由州教育部發“訂單”給聯邦職業培訓協會,由他們與來自行業協會和同業工會的專家們共同制定。
3、工人和工會。德國的工會組織十分健全,工會的主要職責是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真正為職工說話。但一旦勞資雙方出現糾紛無法解決時,由聯邦政府出面,促成州政府、雇主、工會之間達成一致意見。工會還監督雇主遵守《學徒法》,使雇主依據確立的標準和規范來進行學徒培訓,確保學徒工資的增長與其職業崗位的變遷相符合。
4、職業學校和教師。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在服從企業培訓要求的前提下實施普通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化企業培訓中的專業理論?!半p元制”學校學生成績考核、認定及證書發放由各行業協會負責。職業學校的教師組成分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
(五)“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
德國“雙元制”課程模式為達到“能力本位”的課程目標,具體體現在課程結構上的寬基礎、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課程編排的綜合性、課程實施上的雙元性、課程比例上的實踐性、教學方法上的先進性、課程管理上的開放性,以及課程評價上的實效性等,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為“雙元制”能力本位的實現并為現代化企業培養適用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半p元制”職業教育不僅注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且還特別強調關鍵能力的訓練。關鍵能力是指與純粹的專門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無直接關系,超出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范疇的能力。關鍵能力包含的具體能力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獨立學習、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評價的能力。
三、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近些年,我國職業教育不斷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無論在法規建設、體系建設方面還是在辦學體制、經費籌措、招生就業制度、考核證書制度、校內管理體制以及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經驗。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職業教育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從教育的宏觀和微觀管理來看,其根本問題是教育結構問題。我國職業教育雖然也已基本形成體系,三級分流基本適合我國國情,有利于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辦出特色,但我國職業教育目前仍沒擺脫普通學科型的模式,依然以學歷教育為重,輕視職業能力培養。從教學方式方法上,我國的職業教育基本采用的是傳統的“灌人式”,理論脫離實際,學生動手能力差,不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因此為了跟上國際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培養大批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應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總結自己不足根據國情,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尋求適合的發展道路。
四、“雙元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從學校自身內部發展來看:
1、應轉變教育理念,強調“能力本位”的思想
德國教育專家胡勃先生認為:“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與其稱它為一種教育制度,不如稱它為一種‘思想’是一種注重實踐、技能為未來工作而學習的思想”。我國的職業教育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現實角度,都應轉變教育理念,要強調“能力本位”的思想,都應該重視技術、技能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澳芰Ρ疚弧钡乃枷胱プ×寺殬I教育的根本點―“立足于職業,服務于職業”。在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初期,尤其應該強調職業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施教,在教育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要改革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
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歡迎。在專業設置上,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要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潛在的人才需求,適時開辦相應的新專業,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同時,教學內容要以培養一線人才的崗位技能為中心,充分體現培養目標。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并重、相互滲透的原則,適當增加實驗和實訓的比例,改革專業過于狹窄的狀況,實行彈性學制等,探索不同專業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3、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
我國許多職業學校重文化課,輕專業課: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嚴重。要想真正搞好職業教育,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尤為重要,同時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和教材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因此首先要加大實訓教學比例;其次要加強實驗室建設,應該由過去的驗證實驗改革為綜合實驗、生產結合實驗或設計實驗,加強能力培養。再次要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以服務地方經濟,有利學生就業為宗旨,以項目建基地。
4、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產學合作的辦學路子
在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企業的主導地位十分明確,在職業培訓時企業唱主角,學校只是配角,通常職業學校只負責學生的專業理論教育,學校和企業不是簡單的掛鉤,而是法律規定的合作伙伴。這種與德國企業參與職教的差距,昭示我國應千方百計地保證和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教。
(二)從外部機制來看:
1、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具體說,要使雙元合作教育不僅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證,而且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長期以來,國家職業教育法規還很不健全,使合作難以有章可循。僅僅憑企業或者學校的熱情,憑上級的命令,使合作教育關系建立起來,尋求發展,但一遇到問題就導致合作關系夭折。因此我國應立即著手建立和完善立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合作教育發展奠定法律基礎,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2、建立合理的投資渠道。合作教育關系建立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將企業變成學校的生產實習場所和物質、技術的后盾。與此同時,企業培訓經費也完全由企業界自己承擔。而在我國,由于制度條塊分割,使合作教育的投資渠道不通暢。企業對高職院校的投資往往取決于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一旦既得利益不存在,也就停止了對高職院校的支持: 雙元合作關系也就終止。又由于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的經費撥款本來就少,造成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尷尬局面。因此,應用法律形式確保雙元合作關系的相對穩定,從而確保企業投資渠道的鞏固和暢通。
3、加快畢業生考試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雙元合作教育的目的是為企業界培養合格的勞動者。但是,在我國的具體實踐中,由于過分強調企業利益,從開始雙元合作教育就只成為某個企業解決本企業職工子女就業的手段,帶有狹隘的經濟和社會目的。與此相應,雙元合作教育的質量缺乏嚴格的社會監督,從而背離了雙元合作教育的原意。為此,在堅決貫徹“先培訓,后就業”原則的前提下,要逐步建立起各種類似德國“雙元制”教育的監督保證系統和就業機制,從而保證雙元合作教育的質量以及廣泛的社會意義。
4、盡快搭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完善資格認證制度。應逐步建立初、中、高級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如果在發展和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的同時,沒有給予中等職業教育繼續發展的機會,那么,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積極性將會受到損害和沖擊。只有重視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才能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人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因為中等職業教育對未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對現代工業、服務領域和知識社會而言,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始終是必需的。
同時為確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應成立一個機構來規范職業教育的管理,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格證書體系,來保證各職業資格相互間的認可。加強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一體化,完善學術資格與職業資格之間的轉換,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學位證書并舉的制度,增強兩者互補的靈活性和滲透性。
(共5245字)
【參考文獻】
1、趙立群,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概念,科學出版社,2003
2、面向未來的探索――“雙元制”職業教育在中國的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年1期
4、姜大源,著眼于未來的理性思辨:堅持與改革,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13期
5、劉振漢、祝文靜,德國的教育體制及職業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23期
6、“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突破,職教論壇,2004.
7、論行動體系及其特征――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12期